数学生本课堂听课体会

2024-06-16

数学生本课堂听课体会(通用14篇)

数学生本课堂听课体会 篇1

在生本教育的课堂上,老师是策划者,是引导者。老师只是给学生指个方向,剩下的时间都交给学生,老师再也不用一遍遍的重复了。而学生在课下的准备工作也有趣而生动了。通过这种方式,扩大学生的知识量,学生在通过准备语文资料的同时,也增加了其他学科的知识,从而实现自身的整体素质的提高。

生本教育是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在深刻研究新课标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在经过了的实践从而在全国推广的。它彻底改变了传统课堂上,教师总是想把孩子致力于自己的掌控之下,把孩子变成一个被灌注的容器。

学生是一个具有独立个性的生命体,有自己的思想和意志。如果老师单方面的向他们灌输知识的话,容易产生逆反心理,从而影响他的学习的热情,造成了好多学生从小学就开始厌学的情况。

在生本教育的课堂上,学生是课堂的主人,他们控制着课堂,通过亲自全身心的去查阅与课文有关的知识,扩充了自己的知识。同时这种学习是自愿的,更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所以我觉得生本教育这种教育理念是非常好的,如果我们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调整运用生本教育的理念,我们的学生也一定会乐学,会学,发现知识的意义,投入真正意义上的学习。

数学生本课堂听课体会 篇2

一、在快乐中学、在玩中学

郭思乐教授在《教育走向生本》中指出:“快乐的感受是人更好学习的情感基础, 快乐的日子使人聪明, 使人产生心理兴奋和生理的活跃, 在兴奋中才会获得最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因此, 在教学中, 我积极地为学生实施愉快的课堂教学。如, 在学习“20以内的加法”时, 我设计了“快乐的凑15点”的游戏, 学生以4人小组为单位。每人准备0~9数卡一副, 四副数卡洗匀。组长负责发数卡, 组长给每人发一张数卡, 先问第一人还要不要再发。再问第二人、第三人和自己。如果谁手上的数卡点数之和是15, 谁就赢;如果4个人手上的数卡点数都超过15或比15小时, 最接近15者为赢。赢了的同学可以得到一颗红星。虽然是简简单单的一个游戏, 可是正好适合了孩子们爱玩、好胜的心理, 他们往往玩到不愿放手, 下课了还在那里比个高低。在这个游戏中, 孩子们几乎把20以内的加法都用上了, 而孩子们并不认为是在学习, 而是在玩。学习成了一件开心的事情, 许多学生会问“老师数学课真会玩, 下一节上数学吗?”眼睛里充满了期待。

二、信任学生, 敢于放手

实施“生本教育”, 首先需要教师在思想上解放, 把学习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 这样, 学生才能有足够的自主的空间去自由发挥, 自由创造。例如, 在讲用3个边长都是2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大长方形, 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 () 厘米时, 我在一个班放手让学生去做, 在学习的解题方法上没有过多的干预, 结果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非常高, 有的小组自己动手摆一摆、拼一拼, 有的小组自己动手画一画等, 通过各种途径探究、交流、总结出他们自己的方法, 学到的方法远比书本上和老师讲的方法要多得多。有的学生说:拼成的大长方形是有8个2厘米的边长组成, 所以2×8=16厘米;有的学生说: (2+2+2+2) ×2=16厘米;还有的学生说:我是用加法算的:2+2+2+2+2+2+2+2=16厘米;也有学生说:我是这样想的:6×2+2×2=16厘米。虽然有些学生的表述不是很完整, 但从他们的发言中我觉得他们确实都懂了, 老师无需再多讲了。同样的一个内容但在另一个班, 我没有充分信任学生, 放手让他们去做, 生怕他们不会做, 还特别提示“长方形的周长= (长+宽) ×2”结果, 学生“很乖”, 做了充分的心理准备, 交流汇报时, 他们对求长方形的周长= (长+宽) ×2套用的很准确, 但除此之外, 却所知甚少, 除了周长就是 (6+2) ×2=16厘米, 就再也没有不同的声音了。

三、尊重学生, 激励学

在数学课堂上, 保护每一个学生的独创精神, 哪怕是微不足道的见解, 我也会给予肯定, 使每个学生都感到自己有能力。例如:我在平时的教学中, 对学生汇报的不同解题的思路和方法, 我会多次用到一些激励语言, 像“你真棒!”“真聪明, 你们能想出这么多不同的解题方法来。”“你想想是这样的吗?你再听听其他同学的意见。”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数学生本课堂听课体会 篇3

【关键词】 高中数学 生本课堂 体会 思考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識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4)04-001-01

一、如何培养学生数学课堂的积极性

在课堂教学结构上,更新教育观念,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在课堂上总是老师在讲,学生在听,这种方法不好,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理解、感悟的东西才是他真正领悟的东西。而不是老师一味去给予学生知识,而学生根本理解不透,根本不去用脑想。有一种说法叫做:师傅在于度,徒弟在于悟。

例如,在高中数学三角函数的交接过程中,教师不要完完全全的吧例题讲解一遍,而是要求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自己动手画出三角函数的函数模型,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动手力,同时也在合作的过程中寻找到了乐趣。

所以在数学课堂上一定不要老师一味的灌输去包讲。我认为数学教学是教师思维与学生思维相互沟通的过程。这种沟通就是指数学信息的接受、加工、传递的过程,由教师去传递这种知识,在传递过程中由师生之间 的数学交流和信息的转换组成,不能离开学生,如果离开学生,整个过程就难以畅通。,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就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加强学生学习吸收的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这与以培养创造型人才为目的的素质教育完全一致,所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不仅具有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近期作用,而且具有提高学生素质教育的远期作用。因此,教师就应该拿出问题去引导学生。

例如,在学习流程图的问题时,你可以让学生去自由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去画些自己的流程图,让他们自己随心所欲的开拓思维,学生就会有积极性,他们会去相互讨论彼此都画成什么样,你就可以拿出他们的实例去一一讲解,不但完成了三角形判定的教学还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对这个知识印象深刻,加强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提高了素质教育。

二、如何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认真学习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让学生成为思考者探索者,有极大地摄取知识的意愿,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紧抓学生的学习过程,在课堂上是很重要的。学生在课堂的主要任务就是‘听’,听是所谓的听课,把教师丰富的数学知识传递给你。在课堂上听课就是学习。可是学校里总有一些学生上课不注意听讲,这样会遗漏很多知识,为了让学生能更有效的学习,因此,教师自身应该更加完善自己的教学过程,尽力的让这节课生动有趣,让学生有积极性,让上课的学生被你所讲的知识所吸引,对知识有兴趣。教师还应该多在课堂上提出问题,与学生讨论交流,并给与学生鼓励与赞扬。做到老师爱学生,学生喜欢数学,近一步拉近与学生之间友好的关系,对教师讲课和学生学习知识都有很大的帮助。在数学课堂上‘听’是指学生听课,听老师上课的思路,跟着老师的思路去发现问题、明确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假设,然后要听老师的讲解分析,去思考老师的讲解,认真的对待每一个问题。重点难点提出疑问重点分析,更好的去解决数学上的难题。‘听’还指教师能听取学生对教学方案、学习过程所提出的意见,并去努力的完善教学方案,达到基础教育与素质教育并存的教学目的,使学生能喜欢每一堂数学课,了解更多的数学知识,主动的想去学习数学热爱数学。

三、如何对待‘好学生’与‘差学生’

数学是最开发人类大脑的,也是具有创新和研发精神的,但是数学科目很难,尤其是对当代的学生们,有的数学题让人绞尽脑汁也做不出来,就是因为数学科目难易程度落差很大,从而导致了学生数学成绩的分差很大,因此分出了‘好学生’与‘差学生’。那么如何防止数学成绩俩级分化这个问题呢?有以下几点方法:

(1)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学生如果能在学习中产生兴趣,就有可能对数学产生较大的求知欲,就能积极主动的学习数学。

(2)有的一些学生数学狠下功夫,但学习成绩总不理想,这是学习不适应性的重要表现之一。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指导,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正确的数学学习观念,另一方面是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法指导和学 习心理辅导。因此,要抓好课前、课内、课后三个环节。做到课前预习,课堂上听课要有针对性,课后要善于总结,学生自己要在学习中去摸索,去总结,找到试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数学成绩。

(3)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也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提高数学成绩。教师有高的素质,课堂上建立一个形象生动活泼的课堂,营造一个和谐亲和的课堂氛围,用心的上好每一节课,每次成绩总结时多一分鼓励,少一分批评,对待不爱学习的学生尽量用幽默的口吻去劝导,和学生成为朋友。更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成绩。

总之现代教育问题是非常重要的,做到一学生为本,从学生的角度思维出发才能够,有良好的课堂效果,需要老师家长学生共同努力去使学生的成绩更好,在实行素质教育的情况下,去加强创新意思、创新精神、积极进取。在我们共同的努力下去完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成绩。

[ 参 考 文 献 ]

[1] 姜雪梅.浅谈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教学效果应对策略[J];延

边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2] 黄小冬.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提高自学能力策略初探[J];文理导

航(中旬),2011年09期.

[3] 徐晓.关于高中数学探究性教学策略的探讨[J].新课程(下),

2011年.

数学生本课堂听课体会 篇4

杨晓丽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就是以尽量少的时间和尽量少的师生付出获得最优化的教学效果;也就是在四十分钟内,学生获得最大的发展,积累尽可能多的知识、经验,学生的思维、语言综合运用的技能尽可能得到有效的发展。通过本学期数学观摩课,我感触颇多,下面我就具体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1、成功建立了自主合作的学习小组

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改革的基本形式,小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组内成员应本着尊重、互助、促进、发展的原则把每个小组建设成小组成员的精神家园。通过听课我发现在课堂上每个学生都充满了热情和激情,能积极参与和展示自己,点燃那思维的火把,展示展现自我。能在交流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帮助同学,提高自己。可见教师在小组的建设和发展中肯定是下了一番功夫的。教师充分地利用好学习小组,让学生们在小组中学习和展示,充分地理解和运用所学语言,势必会提高学生们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2.积极的课堂展示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努力建立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朋友式的师生关系,形成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使学生能在一个欢乐、和谐、宽松的良好氛围里学习。在这节课上,教师做到了让学生放开手脚,人人参与,积极展示,学会交流,学会研究,善于倾听,营造阳光、和谐、高效的课堂。实现用空间换时间,用面代线,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在交流展示中,学生的自信心增强了,心理稳定了,表达流利了,思维敏捷了;在交流展示中,学生有了成就感,找到了自身的价值;实现了由模仿性学习到自主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创造性学习的转变,提高了学生的分析能力,思考能力。

3、有针对性很强的课堂检测内容

课堂检测的目的是为了检查学生本节课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首先习题的设计非常重要,必须紧扣当堂检测的知识点,要有针对性,要坚持少而精的原则。本课的设计就主一直围绕着本课的教学重点。课堂检测的形式多样性,学生学习扎实。

数学生本课堂听课体会 篇5

2014年10月18日至19日,我有幸参加“小学数学名师课堂教学展示与研讨会”,在短短的两天时间里观摩了3节示范课,聆听了3个学术报告,听了这些专家的课,使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名师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艺术化。

让学生数学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有一双能用数学视觉观察世界的眼睛,听刘松老师讲小学四年级《用字母表示数》一节课中,他告诉我们讲数学,教学细节是老师教学观念的一种流露,是教师教学风格的一种表达,是教师教学能力的诠释,更是教师教学智慧的一种体现,“教学细节”贯穿于教学过程中,是构成教学行为的外显的最小单位,成功的教学必定离不开精彩的细节,精彩的教学细节能透射出教育的大理念、大智慧。“教学细节”的精彩设计和运用,是老师提升教育智慧的“直通道”。关注“教学细节”是老师舒展智慧、落实理念、改变行为、提升教学水平的过程。关注细节的教学,必定是智慧的教学、必定是成功的教学;关注细节的教师,必定是智慧型的教师、必定是成功的教师。刘松老师告诉我们,数学课上的情境创设应该为学生学习数学服务,应该为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提供执掌,应该为数学思维的发展提供土壤。

4月19日,听了“北京人大附小”特级教师,钱守旺名师讲的观摩课,使我难以忘怀。他上的是等量代换,首先是课件出示:(1)左边两只小兔,右边六只乌龟,刚好平衡。问学生一只小兔相当于几只乌龟?学生很快答出:三只乌龟。(2)如果你得了30个“福娃”5个“福娃”换一只小兔,3只小兔换一个小博士标志,可以换几个小博士标志?学生通过模拟表演,演示,算出可以换2个小 博士。30÷5÷3通过听这节课,使我懂得情境的内容和形式的选择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对于低年级学生,颜色、声音、动作有着极大的吸引力,要多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模拟表演,直观演示等形式。

4月18日下午听王延安老师上一节《圆柱、圆锥》的复习课,首先课件出示圆柱木头,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自己提出问题,最后师通过课件横切、竖切圆柱木头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整节课让学生在探索中构建数学知识。侧重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用数学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尽量让他们由内心的成功体验尝试情感上的满足,进而成为推动下一步学习的动力。

听了3个学术报告后,我们明白了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情境必须目的明确,要为教学服务。如果是问题情境,提出的问题就要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而且要非常具体,要有新意和启发性。这样学生能理解问题的含义才有可能来探索,思考和解决这些问题。

数学生本课堂听课体会 篇6

实施课堂教学改革, 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大前提。当前, 我们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与大力倡导的素质教育、生本教育还有一定的距离。只有加大课堂教学改革的步伐, 提高课堂45分钟的质量和效率, 减轻学生课内外的作业负担, 给他们以更多的自主时间与空间, 才能保证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培养高素质的成功人才。当前的课堂教学改革, 最主要是改变教师的思想, 要让所有教师都参与到课堂教学改革的大潮中来, 落实到行动中, 而不是喊口号。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在很多教师的脑海中根深蒂固, 怕字当头, 不敢改、不会改, 因此, 上级教育部门和学校要多组织教师培训、多组织研讨、听专家讲座、听名师讲课, 接触新的教学理念, 转变教育观念和教学手段,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才能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新路。

一、改变教师教学方式是提高数学课堂效率的关键

在生本教育理念下的数学教学活动中, 教师是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 教师要适应角色的转变, 就必须提高自身的素质。

1. 参加教研活动, 提高业务能力是提高数学课堂效率的前提。

俗话说:台上三分钟, 台下十年功。教师要上好一节课, 课前就必须仔细研究教材、课程标准和教师教学用书, 在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备练习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个案。此外, 还要通过参加同年级、同学科的集体备课, 教学研讨, 在说课、集体交流、探讨的基础上形成共案, 也可根据本班实际, 借助网上资源对共案进行补充、修改、完善。

2. 课堂是提高数学教学效率的场所。

在生本教育理念下, 师生角色发生了转化, 教师不再是主角, 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因此, 要以学生为本, 一切为了学生, 让他们动起来, 课堂是学生的舞台, 在课堂上学生是演员, 教师是导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 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 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引导其质疑、调查、探究, 在实践中学习, 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 关注个体差异, 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 创设能引导其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 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此外, 还要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传统的数学教学是“满堂灌”、题海战术, 填鸭式、挤牙膏式, 什么都讲, 什么都问, 由教师一人唱“独台戏”, 学生只需要围绕教师的指挥棒转, 这样, 不仅挤掉了学生读书、思考、练习的时间, 教师也劳而无功。长期以来, 课堂教学效率低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师讲得多了, 学生活动少了。因此, 教师要少讲精讲, 有时甚至不讲, 让学生去多读、多思、多练, 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他们。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 往往是教师先讲, 学生再做练习, 而在生本教育理念下则是学生先练, 教师后讲, 甚至不讲。在生本教育理念下的课堂教学中, 需要经常鼓励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然后再鼓励他们针对提出的问题思考、讨论与合作、分析、总结, 得出结论, 最后再出示堂堂清练习题, 做到当天内容当天消化。同时,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 还应采用分层次教学与分类辅导相结合, 要让学困生吃得了, 中等生吃得好, 优等生吃得饱。

3. 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手段。

现在是信息时代, 科学技术飞速发展, 教师不能再局限于“一只粉笔一本书, 一块黑板一张嘴”, “嘴拱式”教学早已无法满足时代的需要。因此, 教师必须学会运用现代化多媒体技术对教学活动进行创造性地设计, 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特有功能, 把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的学科特点结合起来, 以使教学的表现形式更加形象化、多样化、视觉化, 从而利于充分揭示数学概念的形成与发展。利用多媒体上课具有课堂容量大, 省时高效, 重难点突出, 练习量大, 教学方式多变, 能激发学生兴趣等特点, 但多媒体不能完全代替传统的教学, 而只能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 因而不能一味地借助课件, 而忽略了传统教学模式。

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是提高数学课堂效率的本质

首先, 要培养学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创新的灵魂。教金涛师首先要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 去唤醒学生内心深处的求知欲, 使他们迸发出学习的激情, 并在教师的点拨下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 学生才会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 才会主动参与, 主动探究, 而不是被动地学习。

其次, 要提高学生能力。生本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学会探索和创新, 课堂教学不是单纯教会学生掌握已有的死知识, 而应教会他们探索知识形成的规律, 并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之上进行创新, 把“死知识”变成“活知识”。教师要善于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采用生动灵活的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培养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学生的各种能力提高了, 兴趣也就自然而然地提高了, 就会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最后, 要实现学以致用。在教学中, 最终目的是要使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实现学以致用。例如, 在学习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时, 可以让学生测量学校旗杆的高度。让学生到教室外亲身体验, 他们就会真正感到学以致用的乐趣。再如, 现在无论农村家庭还是城市家庭都会遇到装修房子的问题, 可以让学生应用镶嵌知识帮父母计算需要的瓷砖块数、所需金额等, 使之真正领会到学好数学的乐趣与价值。

小学数学生本课堂构建探究 篇7

一、加强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参与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主动探究和自我建构的过程。当下,教师应当转变观念,转换角色,不能再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要真正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第一课时,学生学习并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后,笔者给学生布置了一些习题,其中有这样一道题:29×12还有哪些不同算法?可以怎样讲解?在之后的数学课上,笔者组织学生交流学习心得,没想到学生竟然给出了非常棒的教学设计。于是,上课时笔者就请学生们轮流上台汇报交流他们的思考设计,第一位同学介绍了他自己的算法:“29×12表示12个29,可以先算10个29 ,再加上2个29,所以29×12=29×10+29×2=348。”接着,第二位同学又站起来汇报:“29接近30,还可以先算出30个12,再减去1个12,所以29×12=30×12-12=348。”第二位同学刚刚汇报完毕,第三位同学就迫不及待地说出了自己的算法:“29×12=29×2×6=58×6=348。”“你为什么要这样算?”另一位学生质疑。“因为把两位数乘两位数转化为两位数乘一位数,这样计算更容易些。”第三位同学讲解说。接着,学生们开始了热烈的大讨论,互相交流印证,共同提高,自由展示,一堂课就在他们的畅所欲言中不知不觉结束了。

真正科学合理的课堂是没有固定套路和程序的,是自由、开放的,更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师应当大胆尝试让学生自主设计教学,让他们依循自己的思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们在自主研讨中不断思考、进步、提高。

二、加强生本基础上的师生互动

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是学生快乐学习的保障。在生本课堂中,教师应当加强与学生间的良好互动和亲密合作,及时通过精彩的鼓励增强学生快乐学习的动力。

在教学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中的“认识毫升”时,笔者为了让学生准确认识“毫升”,专程从学校实验室借来烧杯、滴管,先让学生们估计1毫升水有多少滴,然后让他们分组操作:用滴管吸取1毫升的水,然后滴在桌面上,数数有多少滴。接着,笔者和学生共同比赛:往1元硬币上滴水,看看一枚1元硬币上面能装多少滴水,大约是多少毫升,比一比谁装得多。学生们见到能和老师比赛,情绪一下子兴奋起来,都想打败老师。他们一个个小心翼翼地操作,生怕水滴溢出硬币表面。比赛中,笔者也像孩子一样投入,不甘示弱,可结果还是输给了几个小组的学生,那些获胜的学生自然十分高兴。接着,笔者又和学生分别吸取5毫升水、10毫升水,装在不同容器中,看一看水位各到哪里;让学生拿出带来的盒装牛奶,看看含量是多少毫升,再将牛奶倒入量筒,检验一下是否和包装盒上标注的含量相同。学生们在同教师合作的有趣操作活动中开心极了,同时也能学习到课本的知识。

生本课堂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也不能忽视教师的引导作用。良好的师生互动是课堂教学有效推进的重要助力,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加强同学生的交流,多尝试与学生共同合作探究,定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促进生本理念下的教学相长

课堂是生命成长的地方,是绽放精彩人生的舞台。教师要敢于放手,给学生思考表达的空间,张扬生命的个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与学生平等对话,要共同学习、共同成长。

例如在教学四年级《数学》上册中的“可能性”时,为了让学生亲历探究活动,感知事情发生的可能性,笔者设计了如下教学活动:首先带领学生进行摸球活动,在一个黑色布袋中放入三个红球和两个黄球,让一男一女两个学生摸球,摸到红球算男生赢,摸到黄球算女生赢,先猜测谁赢的可能性大。接着让他们通过摸球活动,验证自己的猜测,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懂得可能性大小的差异。接着,笔者和学生一同玩套圈游戏、转盘游戏,在游戏活动中讨论游戏的公平性。孩子们在热烈的讨论中懂得游戏规则的制定应使双方的可能性相等才算公平,要使双方实现的可能性相等,必须是两种事物数目相同或情况出现的机会均等。在各种活动中让学生充当设计者,笔者自己加入他们的活动,学生们的思考使他们自己学到知识,同时他们的思考和设计也会给笔者带来触动,发现自身理解的不足,认识自身教学的局限,加深对知识的认知。

生本课堂不是以往教师“一言堂”的课堂,也不单是学生的课堂,它是以生本理念为基础的教学模式,需要对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尊重,需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也不能忽视师生的互动学习。◆(作者单位:江苏省如东县曹埠小学)

小学数学听课体会 篇8

一、真实,值得回味

两位老师课,给我的感觉很真实,学生的参与、教师的指导等等这一切让我感觉似曾相识,好像我也是这么说过,但又感觉自己平时的课没有如此精彩。看来自己在各方面都没有做到很好,同样的一节课,每个老师在安排上、时间的利用上都会有所不同,关键是我们在实践中找到适合自己班级的吧。

二、转化,弹指一灰间

我们一直在提倡让学生从生活中感受数学,从数学学习中感受生活。但在课堂上我们又往往忽视这一点。

数学听课心得体会 篇9

初一 龚丽英

近期,我校开展了全校听课活动,听了三位数学老师的课,每堂课都是具有学习意义,因为课堂教学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题,大家对教材的钻研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所以在课堂教学中都会展现出不同的教学风格。对于正在教学的路途上摸索前进的我来说,这次听课使我产生很大的思想震动,当然收获也很多。我谨将自己的所得所获所悟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谈:

一、教师精心设计了教学课件

教学课件制作精良,充分发挥了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从课题材料的搜集上和视听效果上,都非常富有创意,如花似锦,引人入胜,而且都非常贴近学生生活,做到学数学用数学。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运用到生活中使枯燥的数学教学变得形象直观,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得牢固掌握。

二、教师的教学语言富有感染力

教师的教学语言也是至关重要的,不但要有准确的数学专业用语,让学生听懂理解知识,而且教师要有及时的课堂评价,随时关注了学生的情感,多表扬来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师生互动环节引人入胜,氛围融洽。

在数学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把枯燥、呆板的课堂教学改变了,从而也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了孩子的求知欲。尤其是在听课过程中,我更加深刻的体会到这些数学教师教学方法的与众不同,我感受到老师和学生之间是如此的默契„„看到每个老师都精心的设计每一堂课,从板书、图片、内容,那种工作态度与热情都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学习,在他们的课堂上很少有见到不学习的孩子,因为他们都深深地被老师的课所吸引着。

数学生本课堂听课体会 篇10

关键词:思维、联想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3-175-01

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与之相关联的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它是一种由此及彼的思维活动,是科学发现的重要途径。所以在数学学习中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结合本人教学实践,谈一些体会:

一、创设合适的情境,激发学生展开联想

数学教学需要以学生经验为起点,积极创设基于学生数学学习所需要的活动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如:“小数乘整数”,(屏幕出示场景图)师:妈妈夏天买了一个西瓜,正好3千克,一共需要多少元? 学生根据场景图列出算式:0.8×3=,此时就可以引导学生联想“小数乘整数这个新问题与学过的哪些知识有联系?”联想到整数乘法的意义与小数加减法的学生这样算:0.8+0.8+0.8=2.4(元);联想到单位转化的学生这样想:0.8元就是8角,3个8角就是24角,24角等于2.4元。教师注意联系学生的已有认识,引导学生展开积极的数学思维活动,理解了0.8×3的算理和计算思路。

素材贴近学生的生活,他们凭借联想已有的经验能顺利列式并口算出小数乘整数的实际问题。在教师创设的现实情境中,学生已有的计算经验被激活、提取、经过加工整理,在情境中适时运用联想的策略,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充分发挥联想的作用。

二、关注学习的过程,促进学生学会联想

学习如同登山,登山的乐趣在过程中,学习的乐趣也在过程中。让学生经历过程,经历由不知到知的过程,由不会到会的过程,体验豁然开朗的快乐,学习虽然艰辛,但乐在其中。

如:“梯形的面积计算”,学生在学习了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来研究梯形面积计算的。教师在了解了学生这样的学习起点后,提出合作探究的问题:今天我们研究的梯形,你准备把它转化成我们学过的什么图形?带着这样开放性的问题,学生自发地联想到前面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的推导过程,从而联想到可以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来研究,学习的过程得以展开,提高学生的联想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是学生个性发展的必要条件。”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教师给予了学生独立支配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自发联想到要运用已有的经验来解决新的问题。

三、重视学生的生成,引导学生主动联想

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教学能力的核心。教学中的联想思维是根据已掌握的解题原理、方法、途径去探索寻求所面临问题的解决方法的活动过程,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的联想思维,对培养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是非常有益的,它是创新的基础。

学生学习分数、比的相关知识以后,可以进行这样的联想思维的训练:某校六年级学生中,男生与女生的比是3:2,从这个关系式你还能知道哪些关系式?学生通过联想发现了以下的关系式:

1、某校六年级学生中,女生人数与男生人数的比是2:3(或女生是男生的);

2、某校六年级学生中,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的比是3:2(或女生是男生的)......

华师大叶澜教授说过,教育是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可能出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按照既定路线行进且毫无生趣的行程。在这样具有开放性的问题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展开自己的想法,开拓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

四、设计有效的练习,促使学生独立联想

练习环节的主要任务是巩固知识、培养技能、技巧。此时的联想主要通过一系列的变化与深化,训练学生举一反三。

如“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的教学,“720毫升的果汁倒入6个小杯和1个大杯,正好倒满,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1/3,小杯和大杯的容量各是多少毫升?”,学生通过对此题的研究,体会到替换的目的就是要把两种量和总量之间复杂的数量关系转化为一种量与总量之间的简单数量关系时,对条件稍加改动来巩固替换的策略。把题中的条件改成“大杯的容量是小杯的4倍”,想想怎样替换?这题与刚才的做法有何异同?如此在相关的类比练习中,既抓住了共性即替换成同一种量,又理清了数量之间的关系。

数学生本课堂听课体会 篇11

关键词:了解学生,主体性,课堂教学,生成资源

一、了解学生——提高课堂效率的坚实基础

1.要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

要了解学生的差异性是新课程所倡导的理念。每一位学生都有着不同认知特征, 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和能力差异, 编写教案时, 我们应认真分析学生的知识结构的差异, 找准新知识学习的切入点;课堂教学时, 我们要把握学习的要点, 认真分析学生的学习需要差异, 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分层施教。训练题的选择上, 要避免那些套作抄袭模仿性的题目, 应力求创新, 力求题型的多样性, 加强变式训练和探索性的训练;问题的设计还要兼顾全体, 难度要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只有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 因材施教, 才能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活动中来。

2.要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

每个学生具有不同的性格特征, 不同的兴趣爱好, 不同的创造潜能。我们可以实施个性化学习, 个性化的学习就是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小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不仅包括相对的学习方法及其关系, 而且涉及学习习惯、学习意识、学习态度、学习品质等心理因素和心灵力量, 是学生在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方面所表现出的学习能力、学习兴趣、学习情感的个性化的学习风格。最终能促进每一位学生自主地学习发展。

3.要了解学生原有生活经验和基础知识。

任何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 总是将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旧知识参与其中的, 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学习新知, 既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也消除了课堂上的无效空间, 减少了学生的学习障碍。

二、培养兴趣——提高课堂效率的动力源泉

1.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应俯下身子, 和学生交朋友, 平等相处, 缩小教师和学生的距离, 以大朋友的身份和学生打成一片, 在学习和生活上关心、帮助学生, 经常跟学生交流, 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 发现他们所关心的问题, 以便尽可能为他们创设健康、和谐宽松的成长环境, 只有这样学生有话才乐意找老师谈, 学习兴趣才能提高, 才能更好的提高学习效率。

2.创造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 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活动, 用蕴含数学信息的故事、游戏、图片, 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融声、图、文于一体的优势, 使数学学习成为一种乐趣, 一种享受, 点燃他们心中探求新知的火花, 激发他们的创造兴趣。

3.设计导入, 激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堂课的好坏, 导入是关键。一段引人入胜的课堂导入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关键环节。课堂导入是一门科学, 理想的导入是老师经验、学识、智慧、创造的结晶。因而, 我们的课堂就应营造浓厚的自主氛围, 唤起主体意识, 激起兴趣, 调动自身潜能, 进行自主, 使之成为课堂的主人, 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三、优化设计——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途径

1.练习设计必须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

(1) 注意侧重点。

每节课都有教学目标和要求, 因此教学过程必须有侧重点, 这样才能有充裕的时间对重点内容进行集中训练。

(2) 讲究技法。

这是课堂练习有效达到目的的关键。

要练就要有目的, 有针对性。知识间容易混淆的习题, 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对比的方法分析。

(3) 注意习题的质与量。

练习时不能轻质量而重数量, 要在“精”上下功夫。教师让学生通过练习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 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练习设计要抓住以下几个特性

(1) 练习要注意多样性。在设计习题时, 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 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 练习设计生动有趣, 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 练习要注意层次性。练习设计要有一定的层次性, 要由浅入深, 由易到难进行安排。按照基础型、提高型、发展型的顺序安排。这样的练习有助于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发展。

(3) 练习要注意开放性教师要有意识地设计一些开放性习题, 使学生思维不断深化。设计练习必须有计划, 有步骤地选择练习的内容, 要按学生的认识规律, 由浅入深, 由易到难, 要分层次, 探索问题要一环接一环, 环环扣紧, 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

四、生本资源——使课堂教学效果得到升华

以前我们追求课堂教学精品化, 精致得如同无暇的碧玉, 不希望出现一点点的瑕疵, 但这是不可能的, 是不切实际的, 只是理想化的状态而已。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总会状况百出, 真实的课堂应该是丰富多彩的课堂, 能够真实地反映学生的情况, 大胆地暴露出乎教师意料之外的情况, 教师如果能合理地利用这些课堂生成的学习资源, 可以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 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班里的同学都带着自己的领悟, 满怀兴趣地开始解题了。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很好地利用课堂教学活动中不可预设的“生成”情况, 能拓宽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渠道, 提升课堂教学特色, 同时也为课堂教学活动增加新的亮点!

五、积极的评价——使课堂学习效果得以延伸

1.评价以鼓励为主

及时对学生的进步和提高给与鼓励, 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于做得不好的学生, 教师也要看到并肯定其优点, 对其给与客观的、实事求是的评价, 给他们指出努力的方向。当学生回答问题有创造性时, 当一些学习比较差的学生也能正确回答时, 教师便用“你真聪明”、“你真的进步了”等激励性语言,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并发给学生“小智慧星”、“小红花”, 装入成长记录袋。当然这样的评价久之也会使学生失去新鲜感, 这时教师就要变换方式, 再一次鼓起学生进取的风帆, 让学生总处在不断的进步中。

2.评价时尊重学生的人格, 关注个体差异

如有的差生有时也把手举得高高的, 但当请他说时却低下了头, 不敢说了。这表明他有压力, 缺乏自信心。这时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自信, 可以用“我相信你一定能行!”“别紧张, 你会成功的!”等激励性的语言, 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激发自信心, 使他有“我也行”, “我并不比别人差”等自信和成功心理。

3.重视学生自我评价

在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方面, 让学生参与评价活动中来, 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习的结果, 更要关注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学习的水平, 更要关注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 课堂是师生交往的主要场所, 学生学习过程主要表现在课堂上。因此, 教师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中的即时评价, 把握评价的契机, 审时度势地给予恰当的评价, 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建立学习的信心, 让课堂充满活力、充满效率。

六、结束语

总之,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最强大的动力。学生有了兴趣, 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主动地进行学习。因此, 了解学生, 在课堂教学中, 为孩子创设快乐的学习环境, 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 以兴趣促进学生乐学数学, 达到学习的自动化, 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张奠宙.中国数学双基教学.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6.

[2]沃建忠.小学数学教学心理学.北京教育出版社, 2001.

数学听课心得体会 篇12

一、学生主导,老师引导,课堂是学生的课堂

课堂效率是老师业务水平、教学能力的体现,是学生学有所得的保证。陈瑞娟老师的课堂并不华丽绚烂,但却充实、有活力。错题统计使得教学目的明确,更能把握学生的不足;会的学生上台展示讲解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摆脱了枯燥、灌输、机械听课的模式,使得课堂充满活力,学生的表达能力、主动学习的能力也得到了锻炼提高,老师及时指导规范了学生的习惯,使得学生思维更加缜密。至于仍有个别学生不会的,有同学负责在讨论总结时单独讲解,兵教兵更好的使学生体会集体、团队的合作的重要性,强化了班级凝聚力。题型方法总结使得数学学习充满了规律性,解开了数学朦胧的面纱,提升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及时提问基础知识、做题方法,巩固了基础强化了思想意识。

二、充分备课,使得课堂环节流畅高效

上课也是一门艺术,上课重难点的突出突破就像乐曲有平缓到激昂,处理的恰到好处就如高山流水,听着赏心悦目,处理不好,则听起来艰涩难懂昏昏欲睡。孙琼老师很好的捕捉到了衔接的关键点。孙老师提前、超前一天就备好了课,要讲什么内容,在课下反复思考:重点是什么,常考常出现的试题有哪些,做题的方法是什么都下足了功夫。课堂上语速流畅自然,提问的问题直接与接下来讲的内容关系紧密,例题典型,紧扣知识点,练习与例题紧密练习,起到了巩固掌握的效果,课堂平稳有序,重点知识平稳体现,难点自然突破。充分备课的效果显而易见。

三、敬业的标杆,永远矗立

姜老师从接到上课的安排后,一直兢兢业业,认真备课上课,课下及时批改作业。在课堂上认真总结解题的方法,语言精准描述形象,便于记忆,尺规作图一丝不苟,一直是我们学习的标杆!

翻转课堂听课体会 篇13

赵鹏

通过这次信息化教学大赛及“翻转”课堂的学习,我也有很多感慨,无论是学习内容本身,还是跳出知识之外,都让自己得到了提升。

一、教师不再好当。

说教师不再好当。是因为再也不是一支粉笔一本书就能满足所有学生的时代了。不仅仅是我们和学生之间,社会上的任何一种学习都是如此。老师不好当,但我们的学生还是天天坐在那里,无论我们的课堂是否精彩,他们都一如既往坐在那里专注在听。我想到了我的课堂,我反思自己的每节课是否对得起一坐就是四十分钟的孩子。我必需更加丰实自己,让课堂精彩不断,让教师充满魅力。

二、要根上事物的变化。

“一个软件已经十年不变了。从2003到2013的跨越我们一直没迈过去。”这是老师在说我们,用OFFICE软件十年不变的一句话。这句话深深触动了我的内心。直到现在,想到这句话时我就想,自己真的还应该做点什么。一直以为自己是一个比较能根上时代的人。这句话触动了我,也让我在心底牢牢种下一种意识。无论以后出现什么新生事物,无论这种新生事物与我是否有很大的联系,我都要去接触,都要去了解,不只是为了工作,也不只是兴趣,这将与未来的生活质量有很大关系。

三、创意的价值是无限的。

当一个人的想法进入一个死角的时候,就不会有任何价值了。当老师展示课件的时候,我们四人的眼神相互交流一下,眼里包含的都是敬佩。看来创意在现在的社会里,无论用在什么样的地方,价值都是可以无限放大的。所以我们的教学似乎也需要这样的创意。一个创意就是一节灵动的课堂。让我们打开思路,放开视野,没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

四、翻转课堂再认识。

数学生本课堂听课体会 篇14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本课堂,兴趣

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都是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就不可能有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生本课堂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形式,营造了浸润着民主、平等、激励和谐的人文课堂环境。其教学的中心就是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经验、知识、思考主动参与课堂教学过程。相较于传统教学课堂,生本课堂是开放的、互动的、变化的,更是师生共同发展的。现笔者就以数学生本课堂为例,研究如何在生本课堂中动态生成活动策略,以适应小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让课堂教学更加灵动、丰富,焕发出生命活力。

一、整合教学资源,发挥学生主动性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华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不仅是对数学应用性的精辟叙述,也反映出数学和其他知识之间的纵横向联系。为此,小学数学生本课堂教学要注重将数学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将现代科技、人文、自然、旅游以及环境等问题有机融入课堂,多角度地设计教学形式,让学生获得全面的知识,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同时为动态生成活动打下基础。例如,在设计《图形的拼组》这一课的教学时, 为了激发学生的积极参与课堂,学会融合不同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数学游戏: 让学生动手做一个大风车。教师事先为学生准备了制作大风车所需要的材料,并且为学生展示了一个完整大风车样品,让后通过多媒体演示向学生展示了每个材料的具体用途,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讨论如何制作大风车以及具体的设计方案。在这个游戏活动中,学生通过与同学之间交流、合作设计出大风车的制作方法,学生设计的作品中不但有单个的图形,还有一些组合的图案。这一游戏活动的设计, 不仅是针对数学知识,还涉及到了小学美术、语文、手工等学科知识,而且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学会了观察长方形和正方形边的特点,而且还在小组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受到了启发,并且通过动手制作大风车,学生在拼拼摆摆的过程中获得了许多图案的信息。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充分整合教学资源,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效率。

二、灵活地运用教材

学生所使用的教材是一种有关该阶段教学的“标准”和“大纲”理念的具体表现,也是小学数学所要学习的基础内容的一个重要载体,但教材面向的是全体学生,不一定完全适合学生个体的学以及教师个体的教。因此,教师在使用教材,并运用教材进行教学预设时,应在深入理解教材内容的基础上,结合教师的教学风格以及学生的实际,对教材适当重组,灵活使用。同时,生本课堂的教学中心就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带着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积极参与教学过程,积极思考教学问题,实现师生之间的交往、 互动、共同发展和学习知识的动态生成过程。为此,教师在教学时,也应该合理、灵活地运用教材内容,及时捕捉教学中的动态生成,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变得更加丰富和灵动。虽然教材是静止不动的,但是教学过程却是动态的。所以,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根据课堂的具体情况灵活地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提升课堂的生动性,从而形成一种新的动态的教学资源。 具体来说,教师在实践操作中可以整合数学知识中的结构联系,设计适合学生心理特点的游戏活动或者知识形成动态的情景,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比如在引导学生速算时,教师可以设计类似于“摘苹果”的游戏活动,让学生进行速算,算得越快摘得的苹果就越多,通过这样的游戏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还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又如,在学习《左、右》的相关知识时,由于许多孩子在入学以前,已经对“左、右”有一定的了解,很多学生能够认识清自己的左和右,所以教师在设计教学预案时,可以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引导学生从自身的左、右开始,利用教材的主题图,让学生初步感知并巩固对左和右的认识,接着引导学生找出自己左边和右边的同学分别是谁。在学生基本掌握了左和右的相关概念后,在通过设计“你是我的镜子”的游戏,让学生认识到左和右是具有相对性的,使知识进一步得到升华。而且在课程即将结束时,教师还可以结合学生好玩的心理特点,播放一段音乐,让学生进行拍手和跺脚的游戏,这样既巩固了所学知识,而且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了寓教于乐的效果。

三、结合学生的生活开展教学

小学生虽然年龄小,但大多都已经具备了一些简单的生活经验,而且小学阶段的学生对周围的各种现象、事物充满了好奇。如果教师在教学时能够紧紧抓住学生的这份好奇心,捕捉学生生活中的数学现象,结合教材的教学内容开展教学,将会在数学与学生的生活之间架起一座有益的桥梁。而且小学数学的知识均是来自于生活的,最终也会回归到生活中去, 所以,数学教学应该与生活相结合,这样才能具有灵性和活力。在生本课堂的动态生成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作广泛沟通,将教材中的内容与学生生活相结合,让学生领悟数学来源于生活,体验数学的魅力和作用,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教师在开展加减法教学的时候,可以设置一个超市的场景,规定一些学生经常接触到的物品的价格,让学生分别扮买主、演售货员和收银员等不同的角色,让学生根据购买二档物品计算价格。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去讲价,提升学生的生活能力。又如,在学习《认识人民币》的相关知识时,教师也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利用课后时间去咨询有关人民币的知识,并开展“谁了解钱的知识最多”的小游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这样一来很多学生在课后就会积极的自主学习,有的学生阅读课本, 有的学生则向家人请教,有的甚至到银行去咨询专业知识。通过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的教学设计,不仅增强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且还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增强了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上一篇:劳动纠纷调解工作总结下一篇:土地确认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