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创业教育

2024-10-07

就业创业教育(精选10篇)

就业创业教育 篇1

摘要:培养人才实现毕业生充分就业,关系到学生和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关系到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国家的稳定。学校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多渠道、全方位加强职业教育指导,使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就业竞争力,实现毕业明智择业,立志创业,是实现科教兴国的具体体现。

关键词:职业指导;择业能力;就业实践;立志创业;报效祖国

教育的和谐是学校培养的人才能够充分及时就业。就业形势严峻根本问题在于相当一部分毕业生就业观念、创业观念不够正确造成的。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到每个学生个人家庭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学校前途命运和社会和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结合职场变化的新趋势和学生自身的特点开展职业教育指导,使学生增强职业竞争力,在选择职业的过程中,找到一份与自己兴趣、爱好、能力相当的职业,提高就业率,已成为学校发展中务必解决的现实课题。本文谨加强职业教育指导,让毕业生毕业充分及时就业做了一些探索和研究,仅供教育教学参考。

一、明确培养目标 重视就业环节

毕业生不能正常就业,多数原因在择业方面普遍存在着不愿从事劳动强度大、社会地位低、获取报酬少的职业,加上社会上一些用人单位在接受毕业生就业时,一味追求高文凭、高学历,忽略了人才结构的调整,导致了毕业生就业日趋艰难,给国家带来了严峻的社会问题。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能否就业,如何就业,已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的一件头等大事。因此,学校除了要指导学生学好专业知识、练好专业技能外,还要大力加强对学生的职业教育指导,培养学生正确的职业观念、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和创业能力,以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用人单位对人才不同层次的要求,这不仅关系到每个学生的切身利益,而且还会影响到学校的生存、发展以及社会的稳定。在探索实践学生就业创业要强化两方面的工作:

一方面明确培养目标。强化专业教学过程,提高教育质量,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加大学校布局结构调整力度,优化资源,为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创造良好条件;调整专业结构,优化专业建设,提高毕业生与劳动力市场的适应度。学校主动与支柱产业、新兴产业相关的专业联系。对社会经济发展紧缺专业,实施专业奖励;加强校企合作,完善实习制度,稳定和拓宽学生就业渠道。学校应成立由行业和企业共同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共同研究和制定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保证专业教学的内容更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工学结合是学校更好面向市场、服务经济和实现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途径,在行业和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实习基地,所有的学生都要经过实习,缩短学生的就业准备期。建立动态的用人单位信息库,通过组建行业性和区域性职业教育集团工作,大力推进校企深度融合,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为毕业生的充分高质量的就业提供良好的保证。

一方面重视就业环节。作为学校工作的一部分,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重视职业教育指导就是帮助学生准备就业、选择职业、获得职业、适应职业和转换职业的学科,是培养学生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实现劳动力和职业岗位的最佳组合,以满足不同时期、不同经济条件下职业发展的需要。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根当数量的学生在高考填报志愿时,对专业并不是很了解,有的对某个专业只是产生好奇,而不是为了获取职业,对未来职业的认识是朦胧的、浅薄的。他们在校学习期间对自己的职业兴趣、爱好、志向等并不是很明确,到了真正选择职业的时候,许多学生存在毕业前的迷惘。同时,学生对社会需求也不了解,不能正确给自己定位,摆正位置,普遍存在“攀高”心理,他们择业时,到国有企业怕效益不好,到外资企业、民营企业担心工作不稳定、没有保障。重视职业指导和职业教育就是要改变学生的种种不良状况。学校在就业推荐指导中要坚持做到:首先,坚持正确的育人方向,重视职业指导工作与德育工作的结合,充分发挥职业指导的育人功能,德育为先会做人,技能为本会做事,加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观的教育,强调技能是立业生存之本,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其次,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职业方向的选择,最终要由学生自己确定,学校职业指导工作的重点在于教育与引导,要根据受教育者自身特点,注意培养学生独立地计划、选择和决定自己前途的能力,从新生入学开始,就指导学生制定个人生涯规划,以个体性格与人生定位确立发展方向;再次,坚持职业指导的发展性和系统性。职业指导工作随着社会与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用发展的眼光分析社会和职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趋势,为社会准备合格的人才,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个人,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加强学校与家庭、学校与企业的沟通,增强工作的实效性。指导有志于自谋职业与创业的毕业生摒弃旧观念的影响,正确认识在国有、集体、个体企业中就业,所有制只是分工不同,并无高低贵贱之分。学生就业后,通过创新、创业、创造,实现人才强国战略。

二、加强队伍建设 全面指导就业

加快专职职业指导教师队伍的建设是搞好职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条件。职业指导是一门综合性的教学活动,涉及到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除了具有本身独立的内容外,有些内容还会反映在其他学科中。从事职业指导与培训工作的人员,大都接受过广泛的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以及人力资源管理学科知识的培训,并且是在比较成熟的理论指导下开展工作的。职业指导教育过程要注意与其他学科、尤其是专业课的结合,做到相互渗透,进行知识的迁移和转化。要根据学生所学专业和社会需求,针对不同专业教育的特点,有的放矢地加以指导、教育。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调整学校布局,改善办学条件,优化专业结构,提高教育质量。使学生在学习有关职业、择业、创业、心理、社会等有关知识的同时,积极参加课堂内外的各种教学活动,把个人的职业兴趣、职业理想、职业心理、职业能力和求职技巧等的培训训练变成在理论指导下的自觉行动,重点工作在于以下四个方面:

首先,健全职业指导与就业服务工作体系。充分发挥《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在职业指导中的主渠道作用,帮助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职业观念,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提高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学校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社会公共服务。利用人才交流市场,开展职业指导和毕业生就业工作者的业务培训、组织人才供需交流、提供毕业生和就业信息、为学生进行个性化咨询指导,也为教育行政部门提供决策依据;理顺学校职业指导与毕业生就业工作网络,加强指导利用网络就业训练。成立职业指导协作委员会,进行职业指导和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专题培训,提高职业指导工作者的素质,增强职业指导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其次,坚持就业指导贯穿教育的始终。毕业生就业率的高低一直是衡量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就业率高能取到良好的办学效益,促进学校招生工作,扩大学校的办学规模。随着劳动力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服务就业、进一步搞好毕业生的推荐就业工作已成为学校的首要任务。事实证明,学校在强化专业知识教学和专业技能培训的同时,加强对学生的职业指导是提高就业率的有效途径。就业指导是一项系统工程,应该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的始终,从入学教育到毕业教育:一是新生入学教育应视为就业指导的开始,让新生一进校就对所学专业有所了解,只有了解专业,才能热爱专业;二是在校的学习过程中,经常鼓励学生走向社会,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深入调查研究,了解自己所学的专业在社会行业中的人才需求,不断明确学习目标,形成学习的内在动力;三是坚持做好毕业生就业前择业观系列教育。学校通过就业指导课,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社会实践等活动,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同时,经常聘请企业负责人对毕业生进行就业形势、道德、择业观的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引导学生端正就业思想,认清形势和自我价值,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好高骛远,适当就业;四是为增加毕业生的就业意识和择业能力,学校应结合专业的需要,组织学生直接到企业进行在岗实习,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让学生增加对生产组织过程、生产环境等环节的感知,提高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观察、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再次,就业凭竞争,上岗靠技能。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就业的客观规律。学习和掌握好职业技能无疑是学生实现就业的最根本途径。缺乏良好的职业道德、宽厚的知识基础和过硬的专业技能,在日趋激烈的劳动力市场中是没有竞争力的。即使抢先端得饭碗,丢得也往往比别人快。职业学校更要重视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使学生不仅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而且还具备优良的思想品德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自我控制能力、公关能力、合作能力,以及适应工作的健康体魄,能埋头苦干、遵章守法,有开拓创新的精神和创新能力。使学生真正具有创业素质、创业本领,敢于和善于创业的品格以及不靠学校安排,主动搏击职业市场的创业理念,为日后开创一番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四,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中重视转变学生的传统职业观念。通过多种途径教育、引导学生树立:不求定位先就业的择业观念、先求生存、再求发展的就业观念、不等分配自找市场的创业观念。对不同专业班级均开设职业指导课,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职业指导,使学生逐步树立较为稳定的专业思想、正确的职业观,为成才打基础。在日常教育管理中,对学生进行渗透式的职业指导,特别是班主任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职业指导教育,使学生对未来充满信心,形成良好的就业观。学校不定期地请优秀毕业生回校介绍择业、就业、创业过程中的体会和成功经验,让在校学生学有榜样,赶有方向。毕业前夕,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根据毕业学生的特点,拟定就业实习计划,安排学生就业实习。并对学生在实习进程中出现的各种思想动态进行跟踪教育指导,及时解决各种问题。通过实实在在的实习指导,学生可以发现自己的优点、缺点,找到自己在社会上的适当位置,为就业作好充分的准备。总之,通过指导和教育,使学生认识社会、了解就业形势,认识职业、掌握择业技巧,认识自我、从容面对现实。

三、强化择业训练,实现充分就业

高度重视职业教育指导和毕业生就业工作,实现毕业生的充分就业包括:把职业教育指导和毕业生就业工作纳入学校的整体工作,并作为衡量学校办学整体水平的重要内容;整合学校职业教育指导和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资源,进一步加强与社会人才和劳动力市场的联系,搞活机制,营造毕业生就业大市场;发挥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两个积极性。重点工作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首先,加强择业训练是提高就业竞争力的突破口。不断改变不良状况,实现充分就业,职业指导教育是“服务就业”,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环节,它能使我们的教育与社会的职业需求、与学生的就业紧密地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提高职业意识,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开发他们的创业精神,实现观念上的根本转变。改变很多学生在供需见面时普遍存在自我推荐能力差的现状,防止学生在选择职业和就业方面存在盲目性。我国正处在一个经济结构不断调整,产业不断升级的时代,职业多变、人才竞争加剧。学校需要结合社会实际,向学生介绍社会现状,让学生充分了解社会,做好适应社会的心理准备,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择业观,培养他们具有良好的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具有高尚的职业情操和扎实的工作作风,能够根据社会需要和个人特点正确选择职业,顺利成才。教育指导的工作是:帮助学生了解个性,增强自信,从容就业,让学生先了解自己的兴趣、特长,明白自己想做什么,了解自己的个性,明白自己能做什么,扬长避短,找一个最佳结合点。帮助学生了解社会,明智选择职业。引导学生树立双向选择、竞争上岗、热爱本职、奉献岗位的观念。

其次,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职业的存在和发展是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形式。毕业生在选择职业时应以社会的需要为前提。职业本身并无高低贵贱之分,只是社会分工不同,加强对学生进行就业政策的指导,帮助毕业生正确认识国家利益与个人志向的关系、创业与就业的关系、国有企业与乡镇企业、合资企业、私营企业的关系;学校、教师在全面了解和分析学生情况的同时,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自己的兴趣、特长、性格、气质、能力等个性心理特征,使他们对自己各个方面的状况,做到心中有数、胸有成竹,为确定自己的职业期望、职业方向、职业选择等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择业问题上,学校要化大气力教育、指导学生形成“不求定位先就业”的择业观念。即不能单纯地把个人的兴趣、爱好当作择业的先决条件,也不能把“工作舒适、挣钱又多”作为择业的必要条件,而是把社会的需要放在个人职业选择时的首要地位,以适当的期望值对就业单位、岗位做出果断的选择,迈好人生路上重要的一步。

再次,指导学生确立正确的就业观。就业观念的指导就是要教育学生建立一个正确的价值观和自我评价体系,明确自己的择业取向。学校和教师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好“我想做什么”和“我能做什么”的关系,教育学生确立正确的职业理念,形成“先立足,后立业”的就业观念。让毕业生在择业时先从素质、能力、学历、兴趣等实际出发,确定好事业成功的起跑线和职业的切入点,面对现实,面向生产第一线,找准适合自己的恰当岗位,既要充分考虑自己的主观愿望,又要考虑社会的需求条件。学校教师指导学生确立待业不如就业,迟就业不如早就业,先求生存、再求发展,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的就业实践提高。

第四,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创业观。市场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源的配置是通过竞争来实现的,学校培养学生全面的职业素质,帮助学生克服依赖思想,勇于走出校门进入社会,鼓励和扶持学生走自谋职业的道路。并把创业教育引入课堂,宣传毕业生中自谋职业的典型事迹,帮助学生改变依赖学校安排的传统就业观,树立用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到劳动力市场上竞争创业的新观念。

综上所述,通过职业指导,让学生在就业时主动地适应社会需要和职业发展的要求,认识社会,认识职业,合理选择职业,使他们在为国家和社会作贡献的同时,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就业创业教育 篇2

当前, 我们实施的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 其实都在追求一个目标, 就是要以“一种引导人的力量” (马卡连柯语) 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主自立意识、合作参与意识和创新实干的精神, 这个目标其实也是就业创业教育的目标。为此我们要以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实施为契机, 通过课程导学、学科渗透、教师主导等方式, 将就业创业教育渗透到基础教育的全过程。

一、突出课程导学的功能, 将创业就业教育纳入课程体系

我们要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 围绕就业和创业教育的目标与内容对各种教育资源因素进行系统归并和重新组合, 或以地方政府为主组织创业教育课程的开发, 或依托劳动科技课进行创业教育, 在课程内容中纳入社区服务、社会实践和科技活动等, 使之形成更具有地方特色的综合性课程, 让学生通过这些新课程的学习, 既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 又培养基本的人文精神、素质和初步的职业意识、创业精神与人生规划能力。

二、突出学科渗透的功能, 将就业创业教育融入课堂

课堂教学是学生参与的最多、最直接、最有效的活动。因此, 我们应充分挖掘现有基础教育课程中的创业教育的因素, 选择教材中与创业教育有机联系的知识点, 将就业和创业知识、心理品质培养、能力训练等渗透到相应的学科教学实践中, 在潜移默化中将就业和创业意识内化为学生自身的需要, 培育出良好的创业意识和创业基本素质。如在小学阶段的“社会”等学科教学中可渗透“职业与生活”“职业与社会”的一般常识;在初、高中阶段的“思想品德”等学科教学中可渗透“职业与人生”“职业与创业”的基本知识;同时, 还可组织学生深入当地有关企业、种植、养殖大户等处进行参观考察以及与创业主座谈等, 或在校内、班内组织开展创造性实践争创活动, 让学生进行创业实践体验, 引导学生树立创业信心及竞争意识。

三、突出教师主导功能, 提升教师实施就业创业教育的意识和能力

当前中小学教师的思想意识基本囿于考试、知识结构更多限于学科, 没有意识也没有能力来主导实施好就业和创业教育的渗透工作。为此我们要通过案例示范教学或研讨会、创业模拟活动、企业兼职等形式, 在校本培训或其他教师发展专业培训中也应该纳入就业和创业教育培训, 让广大中小学教师牢固树立就业和创业教育是基础教育、素质教育的基本使命观念, 尽可能多地关注社会现实生活的基本需要, 关注学生未来生存发展的基本能力, 并积极学习和掌握就业和创业教育的理念、教学知识, 自觉主动地打破现有学科教育体系, 调整现有学科教学内容, 积极探讨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就业和创业教育的有效途径。

从“就业教育”走向“创业教育” 篇3

关键词:创业教育 师资 政府 职业

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就业竞争日趋激烈。无数的家长和孩子为找不到工作而焦急,而抱怨。但在抱怨的同时,却没有检讨自己:有一门重要的课还没有学,这就是创业教育。所以中职学校也注定要从“就业教育”走向“创业教育”。因此,如何更好地实施中职院校学生的创业教育是值得教学研究和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创业教育的定义及和就业教育的区别

创业教育是指培养具有开创性的个人,使其具有首创、冒险精神、创业和独立工作能力以及技术、社交和管理技能的教育。所谓的就业教育是指以学生就业为主要目标,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文化知识,具有熟练的某一类专业技能为主要目标的教育。

创业教育与传统的就业教育相比,它不是直接帮助学生去寻找工作岗位,而是重在给学生寻找或创造岗位的方法。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创业教育以教育学生自谋职业、自主创业为目的,让学生毕业后将首先成为职业岗位的创造者而不是求职者。

二、中等职业学校创业教育的现状

我国由于起步较晚等种种原因,创业教育仍处于自发、分散、探索的状况。而中等职业教育的现状也是以就业教育为主,缺乏创业意识。

1.中等职业教育传统上是一种就业教育

它的基本培养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文化知识,具有熟练的某一类专业技能,必备的通用技能以及一定的其他专业技能,毕业生出去能适应一定的职业,谋得一份工作。但是由于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部分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与社会要求不相适应,对就业指导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造成中职毕业生依赖较强、自卑心理较重,怕苦畏难情绪严重,自立创业意识淡薄。在就业竞争十分激烈的形势下,部分学生情愿待在家里等待“好运气”,也不愿接受企业一线的操作岗位。回顾他们的成长历程以及所接受的教育,就不难得出结论:这些孩子从小到大没有受过磨难,所受的教育科目不少,但就是缺乏创业教育。

2.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薄弱

我国创业教育起步较晚,尤其针对中等职业学校,在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上更为薄弱,成为制约中职创业教育的重大因素。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从数量上来说,教师数量不能满足创业教育教学需求,从事创业教育研究和教学的高水平老师更是凤毛麟角。

其次,从质量上来说,缺少“双师”(即专业理论名师与有实践经验的工程师、经济师等企事业单位兼职教师)。

3.创业实践活动缺乏实际支撑

创业实践过程中,学生必须利用知识和已有的基本技能在一个真实环境中去完成这一个工作任务。

三、創业教育的对策研究

1.转变传统教育观念,树立创业教育理念

一种观念的形成是从小开始的,是潜移默化影响而来的。任何一种意识、精神、素质及能力的培养都不会一蹴而就。为使学生做好就业意识、技能和心理方面的充分准备,增强离校后的社会适应性,必须对学生实施就业创业教育的培养,使他们逐渐形成走向社会自强发展的信心和能力,树立服务社会的职业理想和创业意识。因此学校领导应首先对开展创业教育予以高度重视,切实转变教育观念,树立创业教育理念,深化学校教育改革。将创业教育纳入到职业教育体系之中,开设了创业学课程,并且使之形成一套比较科学、完善的创业教育教学、研究体系。

2.重视对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选拔与培养

创业教育离不开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必须重视对创业教育的师资进行选拔和专门培训。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考虑:一方面要加强对创业骨干教师的专业培训,同时制定激励措施,鼓励现职教师到创业一线兼职或有计划地选派有潜质的青年教师直接参与创业实践。另一方面,可以聘请一些企业家、成功的创业者、技术创新专家到创业基地任兼职教师,或兼职从事创业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扩大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

3.要重视创业实践活动,有效地开发和整合社会各类创业资源

创业教育是一项有特定目的的系统工程。它的实施这不是依靠某门课程的讲授就能完成的,而是需要教育行政部门、中职学校的联合行动,甚至需要社会大环境的支持。

针对中等职业学校,我觉得学校应想方设法争取政府职能部门和就近的企业参与创业教育。积极争取各级各部门领导的指导,要为学生提供实践锻炼的环境和条件,使学生在创业实践中磨炼创业意志、培养创业能力,得到创业技能训练。因此,学校可以组织学生调查一些小企业,参与小企业的设计,有条件的学校也可尝试建立一些小型企业让学生身临其境,使学生得到创业教育的体验,通过体验使学生获得创业的感性认识,这也是创业教育成功开展的前提条件。

四、总结与思考

创业教育需要社会大环境的支持。要使创业教育真正成为职业教育主体模式,必须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1.首要的应是社会教育理念的转型问题。职业学校创业教育的目标定位还不明确。应从传统意义上纯培养技能和知识的就业教育转变为为毕业生培养创业意识,并为将来创业奠定基础。

2.完善职教师资培养培训的运行保障体系。如全员终身培训制度、由政府建立多元化的职教师资培养机构。

创业教育 激发学子创业热情 篇4

随着创业热潮的兴起,越来越多的毕业生走上自主创业之路,找寻属于自己的梦想空间,同时创业可以有效带动就业,为社会建设的做出了贡献。南京万通汽修学校为了满足更多人士的要求,开展创业教育,并积极探索创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最佳结合点,不仅让学生掌握了职业技能,而且让学生拥有了创业精神,学生在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创造了可贵的精神财富。

创业引导 激发热情

创业教育只要引导充分、服务到位,就能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提升学生的创业力。为了让广大学子更好的走上创业之路,南京万通汽修学校从多角度对学生进行创业引导。学校邀请汽车界成功创业人士来校进行专门的讲学、分享创业经验;带领广大学子到各大自主创业店进行参观、学习;让学子们自己拟定创业计划书,引导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规划自己的创业人生。创业教育与实践 走上成功创业路,南京万通汽修学校还不断推行创业教育和专业知识、技能学习的无缝对接,在教学上,积极培养学生“我要学”的意识,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实践上,学校设立创业示范店,通过创业模拟活动,现场实践操作,引导学生发现自身的不足,意识到专业知识、技能的重要性,让学生懂得做,然后知不足;做,然后要学习的道理,促使他们主动学习技能、合同法、市场营销等创业必备的知识。

创新创业教育不是创业“速成班” 篇5

创新创业的核心在于激发人尤其是年轻人的创造力。清华大学校长邱勇认为,如何立足提升学生素质,把创新创业贯穿于高校人才培养全过程,引导学生强化创新精神,培育创业意识,训练创造能力,是当前高校面临的重要任务。

“开办创新创业教育,必须与国家创新驱动战略同向而行,自觉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服务新常态,才能找准方向。”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叶静漪表示。

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朱健说,过去大部分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都锁定了两个目标,即面上覆盖和点上突破。所谓“面上覆盖”,是通过开展通识课、举办创业计划大赛等,使学生收获终身受用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而“点上突破”,是通过提供独具特色的创业课程、创业导师团的指导,以及创业苗圃的预孵化和资金支持,培养部分具有强烈创业意愿的学生,使他们成为大学生创业的种子选手和未来的企业家。

学生发自肺腑的创意能释放多大的能量?“它能真正点燃这个世界。”北大科技信息基础学院教授张海霞说,一个真正好的创新点子,只要是发自内心的,就能改变这个世界。

创新创业教育不能功利化

“在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教给青年人专业知识和实用本领的同时,更要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名利观,不能把创新创业教育功利化,使创新的才能、创业的激情真正转化为有益于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蓬勃力量。”叶静漪说。

去功利化,还有一个应有之义:不以创业率论英雄。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史宗恺认为,大学培养人才着重于挖掘学生的各类创新、创造意识。基于这类创造潜质的培养,学生毕业之后,他们可以在社会的全领域展开,创业是创新众多出口中的一个。

史宗恺说:“要对创新和创业概念准确把握和理解,我们需要花很长时间去培养学生的潜质,不要指望学生迅速成为那些最好的创业者。之后我们再来看成效。”

大学生创业目前主要有基于技术创新的科技型创业,基于个人和团队专业技能的技能型创业和生存型创业三种形态。朱健认为,基于不同形态的创业导向,创新创业教育的重点也应有所区别。

打造创新创业教育生态化体系

在魏江看来,有世界一流大学愿景的高校,要真正促进国家创新发展,以创新为驱动的创业,就要为国家建构强大的高新技术基础,而不是短平快,依靠互联网做生意。

通过分析当今国内外大学创业教育的做法,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党委书记高建发现,创业教育越来越呈现出基础化、生态化和市场化的趋势。从市场化的角度来看,创新创业在中国已经形成一个新的服务业态。什么是大学擅长的?什么是市场擅长的?什么是校园和社区有效互动的?什么社区做更有意义?这些就是高校要考虑的。

就业创业教育 篇6

2016学年是我校在学生职业发展教育项目基础上开展学生职业素质养成教育的第一个年头。本年度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模块紧紧围绕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以“贴近学生、贴近社会、贴近职场”为原则,“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以市场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以培养学生形成“仁爱思想、健康理念、生命情怀、人际和谐”的职业价值观为导向,旨在建立一个符合学校实情的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课程体系,发展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就业技能,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和就业质量。在上一年的工作基础上,深入挖掘富有专业内涵的主题活动,不断创新活动载体,进一步推进了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教育模块与专业的融合度,增强了项目实效性,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具体成果如下:

一、始业教育内涵丰富,提升了新生生涯规划意识

2016年9月本学年开学初,进行了为期四天的新生始业教育,继集中始业教育之后,全体2016级新生都接受各二级学院组织的专业始业教育,通过全面了解学校、了解专业、了解行业,增强了学生职业认知以及学生对专业的认同和热爱,明确了学习方向,提高了学习兴趣,树立了对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习的信心,对就业前景有了清晰的了解,唤醒了学生生涯规划意识,正式开启大学生活的全新篇章。正如2016级言语听觉2班的楼依梦跟班主任说的:“王老师,我之前填写了转专业的登记表,但是听完专业老师和学姐的介绍后,我想取消转专业的申请,因为我觉得我在这个专业学的更多,就业的薪水也会更多,说不定以后还能服务更多有需要的人”。

二、提高专业教师参与度,进一步促进专业融合

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教育相关课程实现专业教师的全面参与与对接,课程内容与专业更贴近,与学生学习需求更吻合,进一步提高了课堂学习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1、进一步完善了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课程体系建设,以《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和《创新创业基层》课程为平台,通过集体备课、互相听课、完善课程内容,创新教育教学手段,提高指导教育的有效性。

2、重点构建完善了一支稳定的、不断壮大的专兼职生涯与就业创业指导教师团队,通过培训、集体备课、研讨会、激励机制等方式,努力提升教师的教育水平、提升课程质量,让经过专门培训的教师、辅导员参与教学,逐渐融入更多的专业教师完成这一门课程教学。

3、撰写学生创新创业就业指导服务体系,以推进素质教育为导向,坚持就业创业指导全程化、全员化、个性化原则,切实满足学生不同层次就业创业指导与服务需求;以推进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重点,整合资源,统筹规划,系统构建我校创新创业就业工作体系,全面提升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和毕业生岗位胜任力。

三、参加各级各类大赛,提高师生综合素质

1、成功举办校第八届学生简历制作大赛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创业大赛。其中简历大赛共收到作品725件,通过初赛复赛评审,最终有28名学生获奖;共有900多人参加本届生涯规划与创业大赛,二级学院决赛共收到作品28件,经过二级学院初赛、学校复赛、经过专家评审,共决出8件作品参加学校最后决赛,最终15言听2班沈莹《花开有时,爱助新声--做一名聋儿语训师》等6份作品(满额)参加浙江省第九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创业大赛。2、2016年10月底组织指导学生参加浙江省第八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创业大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优胜奖2项,再次刷新我校参加此项赛事获奖数量和质量的新记录。2014级言语听觉康复技术专业寿雪琪同学的生涯规划作品《让折翼天使重翱蓝天我愿做他们的翅膀--我想成为一名特殊儿童康复教师》和2015级言语听觉康复技术专业2班董可铭等同学的创新创意类作品《好玩的康复训练辅具》脱颖而出,荣获一等奖,两名获奖学生分别被授予―2016年浙江省最佳职业规划之星‖、―2016年浙江省最佳创新创意之星‖称号;王敏敏等老师指导的2015级护理(老年护理方向)2班倪剑芳同学的生涯规划作品《把温暖送给残阳,让情爱陪伴失智--立志成为失智老人护理员》和沈娇宁等老师指导的2014级言语听觉康复技术专业戴昌鹰同学的创业实践类作品《听力重建,启聪助力–宁波启聪助听器有限公司》分别荣获生涯规划类和创业实践类二等奖;阮美飞等老师指导的2015级幼儿保育2班蔡茹茹的生涯规划作品《人之子女,吾之子女—生命绿芽的守护者》和唐小茜等老师指导的2014级家政服务与管理专业2班杨恩言同学的创新创意类作品《Ido创客平台计划书》获优胜奖。

1.“双创班”人才培养。为保持大一学生的创业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本学期创业学院在原有创新创业班的基础上,根据大

一、大二学生专业学习的不同程度,设计岗位创新实验班(面向大一生)和岗位创业实践班(面向大二生),并纳入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共分为理论课程、理实一体课程、实践课程三部分,实现大一大二两个双创班同时开课。理论课程以课堂授课形式完成《健康服务创新创业理论指导》等课程并进行课程考核;理实一体课程通过讲座、参观创业园、微创意设计等形式进行;实践课程包括成功申报创业项目、参加各级创新创业大赛、入驻创业园或创客空间、网络创业、发明专利等内容。目前,岗位创业实验班二期40名学员即将结业;岗位创新实验班一期36名学员正在学习中。

2.做好首届“51创”健康服务类创新创业大赛。创业学院立足学校专业特点,结合省内各类创新创业大赛的具体要求,于去年12月起启动了首届“51创”健康服务类创新创业大赛,通过指导教师校级项目立项与赛事指导相结合的方式,充分调动了不少教师的积极性,共有40个项目参与了大赛。本学期创业学院认真组织了复赛作品专家品审、决赛作品公开路演等形式,最终有10个项目获奖。

这是我校首次组织较有规模的创新创业大赛,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积累了不少赛事组织的经验,也为我校后续参加各类大赛奠定了项目基础。大赛过程中,创业学院还邀请宁大、浙大理工、宁波工程学院等本科院校专家、行业精英、学校领导等参与评审,并在赛前举行三场专题指导讲座,让校外专家与每一个评审项目做深入交流,将评审过程变成指导过程,赋予其教育功能,学生们获益匪浅。

比赛成果:①浙江省第十五届“挑战杯”富阳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共推荐5个校级优秀项目到省赛,最终由王丽、吴美蓉教师指导,蔡茹茹、余晨曦、刘诗妤三位学生的作品《浙江省某市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现状的调查分析》获三等奖,实现了该赛事我校获奖的零突破。②“互联网+”。我校组织学生积极参加浙江省第三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共推荐2个校级优秀项目到省赛,同时,做好推荐项目的辅导和提升工作,一对一的为项目配备了专家导师,提供专项资金,力保参赛项目的全力以赴。3.创客空间建设。2017年5月,我校在原有的创业园基础上,对于综合楼10楼进行了整体规划,4月入驻了宁波市志愿者基金会。5月集合出6个创业项目办公室、1个创业图书室、1个公益创业办公室、1个空间管理办公室,形成1个共享区域,打造了集休闲、学习、服务、对接等于一体的综合性众创空间,为全校师生提供包括项目研讨、项目培育、项目对接、资源衔接等内容,实现了我校创新创业阵地的进一步提升。本学期,经过二级学院申报,现有6个创业工作室和4个公益创业团队入驻已全部入驻。

五、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教育指导模块的下一步的思考:

下一学年,将在现有建设的基础上,以强化服务为重点,进一步完善生涯规划发展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一是在活动项目设计和展示中,要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传播“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相结合;二是在对学生的指导过程中,通过自身角色的转变,关注学生需求、实现师生间互动,体现学生主体作用。

1、校友课堂:校级的校友课堂结合宁波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月活动的安排和学校华美讲堂开展;二级学院根据学院和各个专业的特色以项目的形式申报,在前一个学期末的时候申报下一个学年的项目,各二级学院每个学期至少举行一次以上校友课堂或创新创业讲座。

2、生涯规划教育、就业指导教育以及创新创业教育对我校来说师资和课时都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要加强资金支持和师资培训。创新创业教育还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创业基地建设。

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的探索 篇7

关键词:就业创业,创业实训,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

0 引言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高等教育事业迅速发展, 已经实现了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 正在逐步满足更多人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由于高校连年扩招, 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近年来找不到工作的大学毕业生已经累积到了百万人以上。2009年应届高校毕业生达到610万, 加上历年没有就业的人员, 超过700万毕业生需要解决就业问题 (1) 。2009年全球性经济危机, 使得毕业生就业工作雪上加霜, 就业已经成为大学生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做好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 关系广大青年学生的切身利益, 关系高校和社会的稳定。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 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 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把鼓励创业、支持创业摆到就业工作更加突出的位置, 这是在总结我国近年来就业工作的实践, 深入认识扩大就业的规律, 科学分析我国就业形势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就业是民生之本, 创业是扩大就业的重要途径。因此, 就业与创业教育成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重要的一环。

1 就业创业教育的必要性

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卢雍政出席年会时指出, 就业创业教育不是简单的思想教育或观念引导, 它应该有全面科学的内涵。在就业压力日渐增加的今天, 进行就业创业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首先, 高等院校实施就业创业教育是适应当前严峻就业形势的需要。近年来, 就业形势十分严峻, 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加上当前经济危机的影响, 越来越多的毕业生面临就业难问题, 对就业创业教育的需要也就不言而名。

其次, 就业创业教育是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需要。21世纪是知识化、信息化的时代, 国民的素质和民族的创新能力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经济和科技竞争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只有拥有高综合素质的、具有创业能力的创新人才, 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主动地位。这就要求高等院校应把培养具有创业意识、创业心理、创业能力的创业型人才放在首位。只有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创业型人才, 才能使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在更高层次和更广的领域直接面对全球技术、信息和资本市场的竞争。只有通过就业创业教育, 挖掘大学生的创业潜能, 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 才能使大学生由知识的拥有者变成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的创业者。

2 就业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2.1 就业创业指导工作存在误区

当前, 我国高等院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工作的内容主要有政策引导、理论指导、专题讲座、座谈会、报告会和零星创业辅导等, 但真正意义上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工作尚处于摸索起步阶段, 与在校大学生实际需要之间存在着一定差距 (2) 。目前, 大部分高等院校都开设了“就业创业指导课”, 但是大都是纯粹的理论教育, 大多采用单一的课堂教学形式, 缺乏多样化教学形式和实践环节, 对学生的帮助不大。并且一直以来, 我国高等教育中缺少支持大学生创造财富的价值导向, 创业文化氛围不浓, 对开展创业教育认识不足、片面, 有些人认为开展创业教育是因为就业困难, 才需要鼓励毕业生创业, 自己学校就业好, 不需要开展创业教育;有些人认为学生需要创业教育的是极少数, 开展创业教育的需求和意义不大, 没有积极性 (3) 。这些存在于高校工作队伍的误区, 极大地阻碍了就业创业教育的发展。

2.2 对就业创业教育不重视

创业意识需要从小培养。据了解, 在西方发达国家, 创业教育往往从义务教育阶段就开始, 相比之下, 我国的创业教育明显不足, 导致创业教育基础薄弱。正是由于起步比较迟、培养比较晚, 学生对自主创业缺乏热情, 对就业问题表现出“等、靠、要”的依赖情绪。大学生对就业创业教育的理解存在偏差:一是对创业的理解有误, 认为创业就是创办公司, 误将在校内跳蚤市场练摊等同于创业;二是相当多的学生认为创业最缺的就是资金, 忽视了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锻炼。专家指出, 虽然学生的创业教育一直都在进行, 学生创业的氛围距离我们设想的还有一段距离, 最终能落实到行动上的创业并不多, 大部分学生认为创业离自己很遥远。

3 创业教育对策与建议

3.1 加强观念引导

要大力宣传党和国家关于大学生就业的政策方针, 引导学生掌握政策, 了解形势, 准确定位, 认清自我, 适时调整就业取向, 切合实际做出选择。通过开展就业创业教育, 引导大学生把就业观转变到灵活就业、先就业再择业的动态就业上来;转变到“行行能建功、处处能立业”的新观念上来;转变到树立创业思想、培养创业精神、增强创业意识、实现自主创业上来。要通过举办各类社会实践活动, 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和判断, 培养积极的创业精神。学校要帮助树立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成功典型, 为大学生就业择业树立学习的榜样。同时要把培养创业精神、增强创业意识, 作为转变就业观念的重点。要积极引导和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 更要为大学生创业做好服务。

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不应该只是纸上谈兵, 理论教育固然重要, 但是不能脱离实践环节。就业创业实训是学生认识社会、社会了解学生的有效途径, 也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 培养提高创业能力的重要途径。要大力开展就业创业实训, 定期举办创业计划大赛, 开展科研竞赛、创业交流, 定期邀请一些创业成功者举办创业现身讲座, 营造全社会鼓励创业、支持创业、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大力推广SYB (创办你的企业) 、KAB (大学生创业基础) 等行之有效的培训模式, 广泛开展“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等活动, 增强大学生实践经验, 给大学生多提供模拟演练的机会, 切实提高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

3.3 大力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

“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是由教育部、团中央、全国学联联合实施, 以开发大学生人力资源为着力点, 进一步整合深化教学主渠道外有助于学生提高综合素质的各种活动和工作项目, 是引导和帮助大学生完善智能结构, 全面成才。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 有利于形成大学生自觉参与素质教育的积极导向, 有利于动员社会资源服务大学生素质教育, 有利于增强大学生自主创业就业的意识和能力。因此, 我们要进一步深化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 围绕职业导航设计、实施相应素质拓展训练项目、建立就业创业评估体系、强化社会认同四个环节, 通过教学讲授、课堂讨论、专题讲座、主题活动、体验实践等丰富多彩的方式全面带动和促进, 培养综合能力的符合市场需求的合格人才。要进一步拓展大学生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的深度和广度, 通过丰富创新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的内容、方式、载体, 使开展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与大学生所学专业及特长结合起来, 与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结合起来, 着力提高大学生融入社会的适应性和实践能力。

4.4 走校企联合的模式

高校可在企业创立学生就业创业实践基地, 学校本身也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创办一些实体, 为学生提供创业实战演习场所。同时, 配备由经验丰富的教师及创业成功企业家组成的创业导师, 为大学生创业过程提供辅导和帮助。校企合作模式可使学生获得实际的工作体验, 及时帮助学生掌握就业创业信息, 有效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使毕业生能快速实现由学生向社会人的角色转变。

参考文献

①陶鹏, 朱李楠, 陈皓.构建高校团组织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体系的思考[J].消费导刊, 2009.3:254-255.

②施险峰.高等院校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新探索[J].南通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09 (6) :l25.

就业创业教育 篇8

【关键词】创业教育创业意识建议

创业教育是当今世界教育领域内使教育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所采取的重要改革措施,是国际高等教育发展的潮流,是我国当前教育体制改革和高校组织转型的必然趋势,是缓解我国当前就业压力严峻的有效措施,创业教育已成为我国进步、社会发展、学生成才所必须的教育。探讨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校创业教育的意义

(一)加强高校创业教育是新趋势

在大学生中开展创业教育,实际上是大学生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一部分,是适应知识经济发展、拓宽学生就业门路和构建国家创新体系的长远大计,也是高等教育功能的扩展。21世纪是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现在的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人才是一专多能。这种人才,在知识结构上,应该是较宽的知识结构与精深专业的统一;在能力上,应该是理论研究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的统一;在意志品质上,应该是创新精神和求实态度的统一。要培养这种人才,高等教育应该重视理论学习和基本功训练,为受教育者提供合理的知识结构和锻炼能力的途径,让他们具有一定的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管理科学、语言交往和计算机应用等多方位的知识结构。

(二)加强高校创业教育有助于提高大学生创业成功率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就业形势面临的巨大压力,大学生创业显得越来越重要。2009 年我国大学生毕业人数达610万。据预测,到21世纪30年代,我国劳动力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一直保持在60%以上,面对这样沉重的就业压力,大学毕业生要转变就业观念,树立加强创业教育,引导毕业生自己创业,就显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大学生自主创业能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减轻社会就业压力,而且能够为国家创造更多的财富,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但我国大学生创业成功率很低,所以加强高校创业教育有助于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形成,有助于激发大学生创业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能够提升大学生创业综合素质,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从而促使大学生创业成功。创业型经济可以带来经济增长、就业增加和社会进步,更新社会发展推进机制,从而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繁荣的驱动力。

二、高校创业教育的不足

尽管目前很多高校都以不同形式和深度开展了创业教育,当从总体来看,我国的创业教育毕竟还处于发展初期,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大学生创业虽然已是社会热点话题,但真正成功的大学生创业项目还不多见。具体来说,目前我国创业教育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一)社会认知度问题

社会认知度不够,没有形成全社会的创业氛围。主要原因是我国市场经济的历史还比较短,很多人对市场经济的认识还不够充分,因此对创业的认同程度也不是很高。此外,国家相关政策以及很多创业者个体的不规范行为,也是造成创业的社会认知度不高的重要原因。

(二)对于创业理论和实践的研究都较少

同样也是由于我国市场经济起步较晚的原因,以及经济管理领域对创业领域的重视不够,导致我国对于创业相关问题的研究也相对较少,难以形成对创业有现实意义的指导作用。同时由于世界各国社会文化环境的不同,我们也难以完全直接引用国外的研究成果。

(三)教学条件支持不足

开展创业活动和创业课程的院校缺乏必要的支持系统。主要是由于资金条件的限制,即使目前已经开展创业教育的高等院校,也没有形成系统的教学体系,教学设施和条件也有待完善。

(四)传统教育体制导致教师实践经验不足

与国外相比,目前我国从事创业教育的师资中真正具有丰富实际经验的还是凤毛麟角,其教学内容和模式也就难以脱离理论层面,与实践的融合自然也就无法实现。

(五)成果转化率低

我国大学生创业行为远落后于发达国家,2007年数据显示:发达国家大学生创业的比例一般为毕业生总数的20%至30% ,而中国大学生创业的比例不到总数的1 %。即使在创业活跃的北京市,2006年通过北京创业指导中心拿到项目并在专家指导下成功创业的有4000多人,但大学应届毕业生仅占到9%。这对于高校创业教育的覆盖范围而言,成果转化率太低了。

三、加强创业教育的建议

面对创业教育这新生事物,一方面要通过学习把握教育发展的趋势;另一方面要大胆探索,可以设立一批创业教育试点院校,摸索适合实情的创业教育发展模式。

(一)转变观念,特别是要转变学生和教师的观念

不能只认为学生毕业了,只是要找一份工作。要改变单纯的就业观念,树立既要就业又可以创业的新观念。在这方面,我们的学校、老师的观念还相对滞后。要真正开展创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就该有所改造。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一方面应该制定新措施,鼓励教师到创业一线去兼职,甚至可以有计划地选派有潜力的青年教师开展创业实践;另一方面,可以请一些企业、一些经验丰富的成功企业家、创业者、技术专家做创业基地的兼职教师,在教师队伍上要有所创新。教育部已连续两年举办了创业骨干教师培训,专门举办培训班,来培训大学教师怎样进行创业。

(二)政府要制定各种优惠政策,鼓励大学生创业

创业教育的目标是要让大学生具备创业技能、参加创业活动。学习借鉴上海、天津的经验,将大学生创业纳入社会创业的系统中,让大学生在创业方面享有“国民待遇”。 政府部门的政策制定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创业热情,也同时影响到高校创业教育的推动和实效。但是目前这些政策还不够规范,不够系统,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制定完善的政策:

第一,不仅仅面向大学生就业,而应该从创业的本质规律入手,为高校创业提供政策支持,作为一项全国推行的教学改革进行推动,给与教育经费和政策支持。

第二,国家各职能部门如教育部、财政部、劳动人事部等出台相应的配套措施,如上面提到的国家工商总局的政策。

第三,各地方政府出台相应政策,如开发区的优惠政策,地方财政支持等。

(三)要加大对创业教育的工作力度,建设完善的创业教育体系

在谈到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时,强调要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建立学习型社会,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增强国民的就业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努力把人口压力变成人力资源优势从系统论的角度看,大学生、下岗职工、农民的创业教育是国民教育大体系中相互关联的子系统,这三個子系统的有效协调运行,可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产生协调效应和波及效应,+进而产生1=1+1大于3的整体效应。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协调、平衡、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高庆;大学生创业教育初探[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2期

学前教育专业就业方向与就业前景 篇9

工资待遇

截止到 2013年12月24日,36937位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平均薪资为 4305 元,其中3-5年工资2833元,0-2年工资5749元。

招聘要求

针对学前教育专业,招聘企业给出的工资面议最多,占比100%;0-2年工作经验要求的最多,占比50%;中专学历要求的最多,占比100%。

就业方向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托幼机构从事保教和研究工作的教师学前教育行政人员以及其他有关机构的教学、研究人才。

就业岗位

幼师、幼儿教师、幼教、幼儿园园长、幼教老师、课程顾问、早教老师、幼教驻地记者、销售代表、幼儿园教师、教师、亲子教师等。

城市就业指数

学前教育专业就业岗位最多的地区是北京。薪酬最高的地区是上海。

就业岗位比较多的城市有:北京[850个]、上海[592个]、广州[580个]、武汉[375个]、深圳[345个]、成都[226个]、东莞[222个]、杭州[208个]、南京[166个]、朝阳[151个]等。

就业薪酬比较高的城市有:上海[7385元]、广州[6333元]、沈阳[5000元]、深圳[4999元]、苏州[4000元]、北京[3999元]、天津[3749元]、济南[3374元]、武汉[3332元]、大连[3000元]、兰州[2999元]等。

同类专业排名

学前教育专业在专业学科中属于教育学类中的教育学类,其中教育学类共10个专业,学前教育专业在教育学类专业中排名第5,在整个教育学大类中排名第6位。

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吗? 篇10

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吗?

张健

近年来,随着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人们开始越来越认同职业教育的就业取向。《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也明确把“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确定为职业教育的办学方针.要求职业教育的办学思想要“从传统的升学导向向就业导向转变”。“以就业为导向”并没有错,但有人却借题发挥,将其异化为“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就业导向”变成了“就业教育”,虽只有一词之差,但对职业教育产生的误导和危害却是巨大的和难以承受的。一是窄化和矮化了职业教育的外延和内涵。职业教育不仅仅是为了就业.促进就业和再就业只是职业教育的功能之一。它还有育人功能、经济功能、传播先进文化的功能等。如果只注意谋职就业,而不注意综合素质的提高.高等职业教育就只能培养出“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机械的劳动者,就没有尽到社会责任。二是容易形成职业教育的导向偏颇。似乎职业教育只要过了就业这道坎.就居功至伟.一俊遮百丑了。不知倘若学生综合素质跟不上,即使今天就了业,明天也一样会下岗。三是引发片面追求就业率的现象。在就业教育导向的驱动下,追求高就业率成为高职院校共同的愿景。一方面,由于就业压力,许多学校最后一学期。甚至是一学年,将主要精力放在了找工作上,忽视了学生学业,使教学秩序和学生学习受到很大影响和冲击,而这在高职院校十分普遍。另一方面,由于评估需要和就业率要在媒体上公布的压力,学校自然要不遗余力地想尽办法让学生多签约,由此也引发了学校变相替代学生行使就业权利的情况以及学校和学生与用人单位合谋签假合约的现象。四是就业论者排斥形而上的各种价值追求,似乎把学生糊弄出去就行了,这就导致了对物的功利化迷恋,精神生态退化,形成了对思想和教养的排斥,对真正教育的遮蔽。

也许有人会说,提“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有助于人们对就业的重视和就业率的提高.其初衷和愿望是好的。但就业率的提高、就业状况的改善,真的因一句口号就能实质性的提高吗?恐怕并不如此简单。我们认为,影响就业率高下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最紧要的还是与技术进步影响、专业设置错位、人才培养质量不高等因素直接相关,而不是一句话的事。

首先,从技术进步影响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撰的.丛书《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指出:“近些年来,失业现象在很多国家的迅速扩大,在不少方面是一种与技术进步有关的结构现象。用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革新技术系统取代人的劳动,必然造成部分劳动力的就业不足问题。”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刘福垣也认同这一观点,他说:“市场经济必然产生失业,劳动者在创造价值、提高绩效的同时,也在创造自己失业的条件.企业为提高竞争力而减少用工。这是一条规律,即必然失业律。”但这种技术进步造成的失业对高职教育来说并不可怕。因为,高职处在技术工人的高端,我们国家对于这个层次人才的培养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而且随着技术升级对于这类人才的需求会越来越大。

其次,从专业设置的现状看.当下的高职教育专业设置的结构和职业结构与经济发展和人才需求不相适应,存在错位失衡现象,由此导致了结构性失业。所谓结构性失业是指求职者的能力或知识结构与社会需要发生错位而导致的失业。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根子并不在社会所能提供的职业岗位短缺,而是教育本身专业设置错位、人才培养的结构性失衡所造成的。显然,解决这一问题的的办法,光靠强调“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是无济于事的。而要从专业设置的改革入手.重视专业与社会职业需求的对接。一要重视高职教育专业结构的调整,使其与产业结构的发展变化保持同步并适度超前:二要找准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和地方经济发展的结合点,根据社会和企业需求设置专业,把专业办在企业的需求点上、兴奋点上;三要依据社会职业发展变化的需要设置专业,呼应社会职业的调整和变化,并根据职业的兴替设置和调适好专业:四要适应市场需要,校企共建专业。这样才能有效地解决人才培养错位而产生的结构性失业问题。

第三,从人才培养的质量看,高职教育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教育,但“双高”的理想目标作为人才培养的规格要求,在实践中往往并没有真正实现。由于办学条件的局限、课程改革的滞后、师资水平的不足,使得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很难成为达标人才,大多只能是“理论不着天、技能不落地”的半吊子人才。所以提高就业率的关键并不在于你提出什么样的漂亮口号,而在于要实实在在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真正赋予这些学生高技能、高素质,才会受到企业和用人单位的欢迎。更何况,就业是一种综合考量,不仅包括就业率(有时可以造假),还有对口率、起薪率、稳定率、用人单位欢迎率等指标。如果不是真正把质量抓上去,还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总之,“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的观点,不仅在理论上会造成对职业教育的误导,而且在实践上也难以有助于就业率、尤其是就业质量的提高,是必须予以批判的。

上一篇:铲雪小学作文下一篇:土木工程专业实习报告-实习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