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民营经济发展特点、问题和建议

2024-10-22

县民营经济发展特点、问题和建议(精选8篇)

县民营经济发展特点、问题和建议 篇1

改革开放以来的27年里,我国经济保持了当今世界瞩目的高增长。推动这一高增长的动力,由最初的国有、集体企业混合引擎逐步过渡到国有、民营和外资三大引擎,且民营经济在县域经济中已逐步占据主导地位。如何加快发展民营经济,是摆在各级党政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面前的重大课题。为了解我县民营经济的现状,解剖制约民

营经济发展的成因,探寻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对策,最近我们对我县民营经济发展现状进行了一次调查,结果显示,我县民营经济既取得了一定成绩,也存在不少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一些决策建议,供领导和有关部门参考。

一、发展现状及特点

我县民营经济是在改革开放大潮和市场经济发展中孕育而生并发展壮大的。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县民营经济从小到大,由弱至强,发展迅速,逐步成为我县经济发展中最具活力的经济成份,成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主力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总量迅速扩大,主导地位确立。据经济普查初步汇总结果显示,至2004年底,全县有各类民营企业近千家,从业人员1万多人;个体工商户1.77万户,从业人员3.62万人。初步测算,2004年全县非公有制经济实现生产总值19.33亿元(农民承包集体土地从事种植、林业、水面养殖等生产活动为集体经济,不属于民营经济),占全县生产总值的50.5,已占据全县经济半壁江山。民营工业实现增加值7.09亿元,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99.7;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6亿元,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91.0%。民营经济在县域经济中已上升为主导地位,其发展变化已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

2、企业发展迅速,支柱作用显现。一是在工业领域逐步发展并形成了我县的支柱行业。据调查全县民营工业初步形成食品加工、造纸及纸制品、机械制造、化工、棉麻纺织和生物医药制造等六大行业。这六大行业拥有规模工业企业32家(2004年底),工业产值占全县规模工业产值的96.0。二是在零售业领域逐步发展了一批领头羊企业。以恒生、广兴超市为代表的百货零售,以福民、新视野家电为代表的家用电器零售,以康源、百姓药房为代表的医药零售,以亿客隆、鑫三角为代表的服装超市及各种品牌专卖店,这些几乎涵盖了所有零售业领域,占有了很大的市场份额,是我县零售市场的佼佼者。二是企业规模日益扩大。2004年民营企业注册资本平均每户为79万元,远高于2000年的25万元。全县规模工业企业中,民营企业家数,占总家数的96。规模商业企业也由2000年的5家发展到10家。三是规模效益初现。以凯斯机械有限公司为例,通过几年的发展,现已成为拥有凯斯零件、安凯机械两家子公司的企业集团。2004年完成销售产值7000多万元,实现利润948万元,均是2000年的1.5倍,其上交税金增长速度更快。

3、活力不断增强,带动效应显著。民营企业适应市场经济的灵活经营机制,为国有、集体企业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许多有益的经验。一些民营企业也积极参与国有、集体企业改革。2004年县工商年报显示,全县创立各类有限责任公司99家、股份合作企业22家。2000年以来,我县几家较大型的国有、集体工商业企业成功实行了改革改制,民营化后的企业在市场经济大潮中焕发出勃勃生机。

4、加速劳动力转移,推进城镇化进程。民营经济的发展,吸引了千家万户的农民广泛参与到产、加、销的“产业链”之中,加强了农民向集镇聚集的动力,同时也更进一步增强了他们的商品意识、市场意识和文明素质,有效地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据调查,目前,城关地区户籍人口虽只有7万多人,而实际常住人口已超过12万人,乡镇集镇码头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能力也在不断增强。全县民营企业从业人员中,50以上是农村剩余劳动力。民营经济的发展,有效地增强了所在地城镇的聚散、幅射功能,促进县城建设以块状延伸、内涵扩张的形式发展。

二、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成因

1、融资渠道不畅,制约了民营企业的发展壮大。长期以来,国有商业银行往往集中力量保大企业、大客户而不愿向小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放贷,使民营企业客观上游离于主流融资体系之外。民间投资的资金来源主要靠自筹,绝大多数依靠个人储蓄或者以高出国家法定利率许多的成本从黑市拆借。这种筹资方式因违反国家政策,具有融资成本高、风险大的弊端,影响了民间投资的积极性和民营企业的发展壮大。融资渠道不畅,已成为困扰和制约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的主要瓶颈。

2、服务与政策落实不到位,挫伤了民间投资的积极性。许多部门没有适应政府职能转变而及时转变思维方式和管理方式,仍然固守计划经济时代的思维惯性和行为方式,缺乏“公仆意识”、“服务意识”、“纳税人意识”和“委托代理人意识”,导致“权力部门化,部门利益

县民营经济发展特点、问题和建议 篇2

但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 目前全省民营科技企业发展仍面临着许多问题, 诸如民营科技企业融资难题尚未得到切实解决, 企业人才流动过速, 高层次人才短缺, 企业产学研合作总量偏少, 体系尚不完善等。为充分发挥好民营科技企业在发展创新型经济、加快经济转型升级进程中的生力军作用, 针对当前制约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着力做好以下工作:

一、突出政策落实, 积极扶持民营科技企业自主创新

要进一步充实、完善各类涉及民营科技企业的相关政策, 加强已出台政策的执行力度, 着力推动民营科技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政策落实, 不断扩大政策惠及面, 使所有致力于自主创新的民营科技企业得到实惠;积极推动自主创新产品应用政策的落实, 争取出台自主创新产品政府采购目录, 推动制定政府首购和订购的具体实施细则, 各级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组织用财政性资金进行政府采购时, 同等条件下优先购买民营科技企业自主创新产品;加快推动制定政府补贴和重大建设工程对自主创新产品招标加分等有效措施和办法, 促进首台 (套) 自主装备使用政策的落实。

二、加快科技与金融结合, 务实解决民营科技企业融资瓶颈

在科技与金融结合的路径模式上寻求新突破, 加快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科技金融融资体系为民营科技企业服务。促进银企合作, 引导银行围绕民营科技企业开展科技创新活动, 加大银行对民营科技企业的贷款份额, 拓宽企业直接融资渠道;

通过建立和完善贷款奖励和风险补偿机制, 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加大对民营科技企业信贷投放, 为民营科技企业提供多种融资渠道;加快推进创业投资发展, 充分发挥政府创业风险投资引导资金的引导作用, 积极吸引民间资本、海外资本支持创新创业;积极探索发展科技担保和科技保险, 组建地方性的科技担保公司, 提高科技保险保费补贴比例, 帮助民营科技企业降低创新风险。

三、推进民营科技企业自主创新, 掌握新兴产业核心竞争力

要进一步加强包括民营科技企业在内的企业研发机构建设, 开展前瞻性、原创性研究和战略产品研发, 带动行业技术进步;深入推进产学研合作, 积极引导民营科技企业与高校院所合作建立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 促进高校院所人才和技术向民营科技企业转移;加快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针对企业需求, 重点建设一批面向民营科技企业的科技公共服务平台, 提供共性技术研发、涉及、验证、测试等服务, 支撑民营科技企业快速成长。

四、加强创新人才队伍建设, 加速各类人才向民营科技企业集聚

要深入实施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计划和双千人才工程, 并进一步向民营科技企业倾斜, 拓宽民营科技企业人才培养渠道;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人才引进中的作用, 重点引进国内外高层次人才, 优化民营科技企业人才结构;建立健全民营科技企业人才引进政策, 加大对引进人才投入力度、金融支持力度和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健全激励机制, 让人才获得与贡献相匹配的荣誉、地位和实惠;加快建立全省民营科技企业人才专业数据库, 全面了解我省民营科技企业人才信息和总体状况, 及时更新紧缺人才需求目录, 盘活民营科技企业现有人才资源, 聚集优秀人才。

五、大力发展科技创业园, 全力服务民营科技企业创新发展

县民营经济发展特点、问题和建议 篇3

关键词:民营经济体制转型

1浙江民营经济发展的新特点

浙江是民营经济的大省,截至2014年9月底,全省共有各类市场主体400.75万户,同比增长9.51%,其中企业119.51万户,同比增长16.35%;私营企业104.89万户,同比增长19.07%;个体工商户274.67万户,同比增长6.77%。

近年来,浙江民营企业虽然遇到诸多困难,但是仍处在良好的发展状态,主要特点是:

1.1民营经济实力稳步提升

根据全国工商联最新发布的“2013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名单显示,浙江139家高居第一,入选榜单的企业在规模和效益上同比均有明显的提高。浙江民营企业积极克服资源要素环境制约,不断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变化,企业生产经营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民营经济贡献了全省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生产总值、70%以上的外贸出口以及80%以上的新增就业岗位,“五六七八”现象充分说明了民营经济在浙江经济体系中的基础性地位。

1.2民营经济结构逐渐优化

新的时期,浙江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落实政府提出的经济转型发展策略,在经济结构升级转型方面,走在了前面,民营企业以其灵活、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在环境变化中快速反应,企业竞争力逐渐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也是稳步提升。且第三产业占比已超过第一与第二产业之和。目前,在规模以上工业中,民营高新技术企业10000多家,实现增加值占民营工业增加值的19%左右;2013年信息经济生产总值达到10000亿元以上,占全省国民生产总值的5.9%。出现了一大批如娃哈哈集团、万向集团、吉利集团等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跨国公司。

1.3民营经济发展活力不断增强

浙江民营企业大力加强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加快企业股份制改革和上市步伐。截止2013年底,浙江300余家上市公司中,民营企业占80%以上。同时,浙江民营经济对内对外开放持续扩大,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努力在境外建立生产基地、研发中心和营销网络,不断提高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水平。目前,浙商遍布世界各地,在外浙商有750多万人,其中有150多万人分布在130多个国家和地区。浙江积极实施“浙商回归工程”,鼓励浙商回归创业反哺家乡,得到广大浙商的积极响应,为浙江带回了数千亿元的有效投资以及宝贵的智力资源。

1.4民营经济发展氛围良好

“重商亲商扶商”是浙江的好传统。浙江继续深化政府自身改革,再造民营经济发展新优势。当前,浙江着重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打造“办事最快、审批最少和服务最优的政府”,加快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全面提升政府的有效治理能力。加快实施“四张清单一张网”建设,即实施“政府权力清单”,全面清理政府权力;实施“政府责任清单”,明确政府职责;实施“企业项目投资负面清单”,制定核准目录外企业投资项目政府不再审批的具体办法;制定“政府部门专项资金管理清单”,省级政府部门一般不再直接向企业分配和拨付资金,也不再直接向企业收取行政事业费;建立省市县三级联动的行政审批“一张网”,形成“一站式”网上办理和“全流程”效能监督。

通过改革,增加部门间的协同,加快打造尊重市场、尊重规律的“有限”政府,服务到位、监管到位的“有为”政府,严格依法行政、规范高效运转的“有效”政府。

2浙江民营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浙江民营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步入增速换挡、经济结构调整、政策消化三期叠加,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如下:

2.1浙江民营企业转型升级速度缓慢

浙江提出转型升级历经10余年,但“小、散、弱”的现象并没有发生实质性改变。全省小微企业占全省企业总数的90%以上。浙江民营企业在市场上仍然是资源要素的竞争,拼的是价格,低端锁定的发展势能和路径依赖惯性过大。低端同质化竞争严重,浙江民营企业造成的国际贸易摩擦越来越多,占全国总数的1/3。浙商文化中短期、功利主义盛行,民营企业家对知识创新、企业转型升级以及长远战略规划普遍缺乏,对知识产权、人才培养不够重视,调研了解到资产规模和销售额1亿左右的民营企业中,不少民营企业家的“土豪气”过重,员工缺少归属感,人才流失严重。

2.2浙江民营企业发展受资源要素约束严重

随着发展阶段的变化和节能减排硬约束的强化,浙江民营经济发展越来越多地遇到了用地难、融资难、用工难,以及原材料成本、融资成本和工资成本快速上升等问题,使那些靠拼资源、拼环境、拼价格的“三拼”民营企业面临生存的考验。

目前浙江50%的土地指标给大项目,剩下绝大部分用于保障基础设施建设,用于民营中小企业发展的土地资源极少,工业土地价格30-50万元/亩。民营企业的资金来源主要来自自身积累和民间借贷,直接和间接融资都存在较大困难,主要表现为贷款担保难,抵押手续繁,信用中介服务体系发展滞后。虽然出台了信用担保、风险投资等方面的政策,但具体操作在基层落实难。浙江民营企业大多是从个体经济发展起来,大中型企业比例较低。小企业自主创新意识普遍较弱,创新能力较低,拥有知识产权的企业少,贴牌生产企业较为普遍,企业竞争力普遍不强。

2.3浙江民营经济的“空心化”趋势比较明显

由于土地等资源要素的严重制约,加上外省招商引资的门槛普遍低于浙江等因素,造成了浙江民营企业转而迁往外省甚至是东南亚等国,使浙江经济“空心化”的趋势比较明显。有的民营企业家精神有衰退迹象,有的民营企业管理者年纪过大、观念老旧,接班人培养出现断层。企业产权往往与企业家的个人产权混合在一起,没有形成现代企业所具备的独立和完备的产权制度,一元化产权结构导致摆脱不了家庭血缘关系的干预。由于缺乏具备现代管理理念的经理人,企业的管理缺乏制度化、规范化的程序,管理和决策有较大的随意性。有的企业家热衷于赚快钱、短期钱,将资金投向房地产、矿产等产业,造成资金链断裂,部分社会责任弱化的民营企业家,甚至采取恶意破产、跑路等方式逃避债务,使原本经营还不错的联保企业被拖入困境。

3促进浙江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的对策建议

浙江民营经济要积极顺应新常态,新形势下的经济发展趋势,立足浙江实际,结合本地民营企业的特色优势,主动转型,力争实现跨越式发展。

3.1绘制民营经济发展新蓝图

民营经济在支撑增长、促进创新、扩大就业、增加税收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改革开放后浙江经济的发展史就是民营经济的发展史。应将民营经济发展作为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纳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城镇空间规划和区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及相关专项规划,统筹推进浙江民营经济发展。要站在全局的高度,在总结浙江民营经济前阶段发展经验的基础上,组织力量深化研究浙江民营经济的发展模式、发展路径、体制创新、政策保障等重点问题,引导全社会理解支持民营经济发展。通过全省共同努力,将浙江建设成为全国民营企业转型升级引领区、民间资本市场准入先行区、民间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民营发展环境优化新样板,继续为全国民营经济发展做出新贡献。

3.2加快促进民营经济转型升级

面对近年来内外环境的迅速变化,浙江省的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如下问题,如高素质劳动力短缺、企业核心技术人才流失、融资成本过高、新商业模式的冲击等,这些新矛盾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的步伐。

对此,应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大力气解决根本的结构性问题,加大政府对行业发展的调控力度,鼓励高新技术企业落户,并给予税收方面的优惠,引进外来高素质人才,提高本地区劳动力的基本工资,为企业的发展解决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大力支持新兴产业的发展,布局高端产业,尤其要重视信息经济的发展,坚持协作化、共享化、智能化的经济整合发展方式,嫁接国内外的先进经验和技术以及引进优秀企业、人才、项目,克服老化的蔓延,完成传统产业的升级和改造。总结推广吉利、阿里巴巴等民营企业成长路径,引导民营骨干企业走高端化、品牌化和国际化之路,形成一批带动力大、辐射面广、国际竞争力强的大企业大集团。

3.3破除民营经济发展资源要素制约

产业集群经济是浙江民营经济发展的主要形态,是集聚集约发展的重要方式,是破解资源要素制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要加快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变,按照高水平开发、高强度投入、高密度产出的要求规划建设好各类园区,推进绿色企业创建行动,继续深化结构减排、科技减排等措施,有序推进重点行业污染整治,加快解决行业性、结构性的突出环境问题。坚持“停劣上优”、“腾笼换鸟”,“以亩产论英雄”,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加快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和增长模式。

3.4强化民营企业信用建设

政府主动转变职能,减少事先审批,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大力打造民营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涵盖企业诚信守法、履行社会责任和违法经营行为、交易失信行为等信息记录的政府平台,开放整合各部门信用数据,明确各级政府部门的信息共享规则和开放责任,用制度使企业不敢失信。

注重质量、诚实守信是企业的立身之本,也是企业最基本的社会责任。引导民营企业要把追求经济效益和实现社会效益结合起来。要完善企业信用档案,充分发挥政府信用平台监督作用,建立失信企业“黑名单”并实时向社会公开,构建“守信为荣、失信为耻”的社会舆论氛围。严格保护民营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创新的种子,建立更为完备的知识产权侵权的仲裁和惩戒机制,严厉打击和有效遏制知识产权侵权和违法犯罪行为。

3.5打造民营经济最佳发展环境

消除体制性障碍,鼓励民营经济进入混合所有制国有企业改革、放宽民营资本进入领域。全面和大力创新财税和金融支持体系,促进民营经济“高精尖”发展,助力民营企业稳定发展。积极引导在外浙商资本、资源、人才、信息、技术等优质生产要素回流。

参考文献:

[1]邵慰.浙江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商场现代化,2014(09).

[2]许世亮.浙江中小民营企业人才引进对策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4).

[3]陈金勇,汤湘希,赵华,金成隆.终极所有权结构差异、两权分离程度与自主创新[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3(10).

[4]石水平.机会不平等下的家族企业成长与融资决策———来自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11).

[5]洪峰,戴文涛.政治关联与内部控制质量的债务契约有用性———来自民营企业的经验证据[J].广东商学院学报,2013(06).

作者简介:

十堰市民营经济发展问题及建议 篇4

摘 要: 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在稳定增长、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十堰市不断优化发展环境,推进市场主体增量提质,民营企业增速加快,对十堰市经济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但通过对经信委以及一部分民建会员企业的实地走访调研后发现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结构不佳、质量不优、品牌不响,以及融资困难、发展不稳的问题。本文试图对上述问题做进一步分析研究后探索十堰市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建议,以期对民营企业的良性发展和转型升级有所裨益。

关键词: 十堰市;民营经济;调研报告

中图分类号: F279.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8153(2018)03-0030-03

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在稳定增长、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近期对经信委以及一部分民建会员企业的实地走访调研后,对十堰市民营经济的基本情况、存在的问题和发展中的瓶颈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一、十堰市民营经济发展基本情况

近年来,十堰市不断优化发展环境,推进市场主体增量提质,民营企业增速加快。2012-2016年五年间,民营企业实有数量年均增幅达到21.8%,列全省市州第一位。截至2017年11月末,十堰市实有各类市场主体31.51万户,总注册资本1874.66亿元,比上年底增长7.64%和15.72%;其中实有个体工商户25.81万户、私营企业4.04万户,共占五类市场主体(内资企业、外资企业、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民专业合作社)总量的95.66%;个体私营企业注册资本1266.17亿元,占五类市场主体总注册资本的67.54%。民营企业的快速发展对于吸纳就业、增加税收、稳定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民营企业在发展中依然存在结构不佳、质量不优、品牌不响,融资困难、发展不稳和抗风险能力不强等问题。

1.产业结构亟待优化

十堰市个体私营企业相对集中在服务低层次型、人力密集型的批发零售业、餐饮住宿、其他服务业三大类别,占总数的74.15%,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研和技术服务业两个类别只占2.9%,两极分化严重。这些问题的存在需要我们进一步做好统筹工作,正确处理好增数量、提质量、优结构的关系。

2.品牌建设短板仍需补强

虽然十堰市企业的品牌建设有了长足进步,但是整体发展水平仍相对滞后。2016年底,十堰市有效注册商标、驰名、地理标志商标只占全省3.2%、5.3%、7.9%,商标总量及名标数量远低于宜昌、襄阳等地。同时十堰市企业对商标品牌培育、管理应用和保护等方面还有欠缺,资源潜力和商标价值还远没有充分发挥,这个问题已经成为提升企业和城市发展竞争力的一个短板,也是制约区域性中心城市发展壮大的一个瓶颈。

3.民营经济融资难问题有待破解

在现有金融业放贷门槛高、防控风险严的巨大压力下,民营经济融资十分困难。十堰市为了支持民营经济的发展,积极创新融资方式,开展股权出质登记和动产抵押登记,支持企业融资。2017年上半年办理股权出质登记168件、出质股权金额7.15亿元、担保债权总额35.66亿元,办理动产抵押208件、担保主债权金额9.63亿元,但从整体看,真正能获得信贷资格的还是少数。无论国有商业银行、还是民营贷款公司,加上其他途径的融资渠道大多把资金流向瞄准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剩余绝大部分市场主体,特别是非公经济组织融资依然困难。

4.企业依法依规经营意识有待增强

很多非公经济组织管理松散,企业制度不健全,有的企业年报公示不主动、不及时、不真实;有的常年不经营、不管理、不年报、不注销,成为“僵尸企业”;有的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品牌意识,无形资产流失,企业发展受阻;有的管理混乱,人才流失,自顾眼前利益,缺乏文化底蕴。这些问题制约了企业做大、做优、做强。

5.依托汽车行业同质化经营问题突出

十堰市是著名的车城,东风公司的汽车产业带动了十堰市许多民营企业的发展,但很多中小民营企业过分依托汽车产业开展零配件的生产加工、批零配套业务,同质化现象严重,缺乏应有的创新驱动和转型升级的压力和动力。一旦遇上东风公司受国内外大环境的影响,缩减规模和调整发展方向问题,这些中小民营企业马上面临存在危机。真所谓东风公司打个喷嚏,所有的关联方就跟着咳嗽。这种同质化经营局面使得十堰市许多民营企业不堪一击,不能长期稳定的发展。

6.风险意识和抗风险能力有待提升

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许多民营企业不注重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谋求企业长远发展,而是存在投机和短期行为,有的民企看到小贷、担保来钱快,脱实向虚,轻易涉足金融市场,最终被三角债、高利贷拖下水,关门走人。金融陷阱对民营企业和实体经济伤害巨大,影响社会稳定。有的民企见前几年房地产火热,纷纷转向房地产开发,投入大量的借贷资金购地建房,由于近年地产业发展受限,导致贷款逾期,财务和经营陷于困境。

三、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建议

1.优化产业结构,促进民营经济可持续发展

十堰市民营经济?a业结构调整的优化,是一项紧迫而又艰巨的任务,对于地方经济发展至关重要。这就需要以市场为导向,以民营企业为主体,以技术进步为支撑,突出重点,优化结构,努力提高民营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和竞争。一方面就政府部门而言,要搞好民营经济产业结构调整的组织协调。制定民营经济产业结构调整的专项规划,竭尽全力做好服务工作,对民营经济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积极帮助解决。另一方面就民营企业自身而言,积极鼓励民营经济参与公有制企业改革,发挥公用制企业基础雄厚等优势;围绕民营经济增加品种、改善质量、节能降耗、防治污染和提高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相关行业的工艺技术和装备水平;提升民营经济的技术含量,以科技为先导,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就传统汽车产业而言,十堰市商用车出口市场巨大,后服务市场达1万亿,如何提高和创新服务能力大有文章可做。

2.重视品牌建设,大力支持新技术汽车项目

民营经济在多年的发展进程中,有的积累了丰富专利和品牌,建议经信委、中小企业促进委和专利局、科技局等相关部门应加大宣传和扶持力度,引导这些企业的专利申请和商标的注册登记等工作,提升企业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做大做强做优,并给与一定的财政奖励资金来支持。例如十堰市恒进科技有限公司近几年在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和引导下注册多项专利和商标,有力推动企业的发展上了一个新台阶。又如十堰市汽车零部件企业湖北凸凹磨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院士工作站目前有两位院士,分别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校长钟志华和中国工程院院士顾国彪。在院士为主体的研发团队的支持下,十堰市拥有了高强度板成形技术项目、甲醇醇氢裂解器项目等一批业界领先的重大科技项目,不仅带来了巨大经济利益,而且促进了招商引资。湖北凸凹磨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拟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商用车研究院及院士研发中心,需要政府支持,加快推进各项落地生效。

3.创新融资渠道,破解民营经济融资难的困境

各级政府应引导金融机构加强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服务,确保小微企业贷款增速不低于总体贷款增速,小微企业贷款规模和比重逐年提高;积极支持金融企业运用产业基金、企业股权、信托、租赁保险等新型融资方式展开融资。工商部门应积极引导和促进小微企业积极通过动产抵押、股权出质和商标权质押等方式融资,完善贷款融资体系,切实帮助解决融资难题;积极搭建政银企沟通协作平台,发挥个私协会桥梁纽带作用,支持个体工商户开展信用联保贷款,增强融资效能,缓解融资难题。

4.依法依规经营,实施“人才公寓”计划

民营经济多半是伴随家族企业起步发展,没有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和完善的内控体系,跑冒滴漏行为比比皆是,不规范经营严重制约了其生存发展。因此工商、税务、经信、发改等部门应加大检查监管力度,规范其经营行为。依法取缔“僵尸企业”,为依法依规企业开辟绿色通道,保驾护航。让违规违纪企业亮红灯出黄牌,无处逃生。对于大多民营企业引进人才难,留住人才更难。尽管市人才办采取了一定的奖励措施:例如对于在民营企业工作的高层次人才有一定的现金奖励;对持续在岗的博士给予2万元/年、硕士1万元/年的生活补贴,连续补贴3年等等,但是效果不明显。通过调研得知住房问题是制约民企高端人才引进的重要瓶颈,建议实施“人才公寓”计划,借鉴部分地区的模式,通过政府贴息、用人单位担保、开放商让利,推行高端人才和引进技术人才“零首付、零利率”购房,既留住了人才,又弘扬了崇尚知识的良好社会风气,同时还有助于激活房地产市场,一举多得。

5.鼓励支持民营企业特色化集群化发展

一是推进工业园区和产业集群区建设,重点抓好在建和已建成园区的企业准入问题;二是切实做好重点项目的推进工作,支持其早建成、早生产、早见效;三是对涉及汽车工业和相关产业的企业增资、重组、新上项目,开通绿色通道,实施专人帮扶。例如利用院士工作站和重大科技项目的技术优势,有本市企业入股的浙江吉利吉宏醇氢汽车动力有限公司的醇氢燃料技术及零部件将落户十堰。同时,江苏华达汽车科技公司的新能源大轿车项目落地十堰已达成初步战略合作意向,有望引进一个整车厂。这些新技术汽车项目需要政府大力支持,促使项目尽快落地。

6.防范金融风险,引导地产业良性发展

县民营经济发展特点、问题和建议 篇5

打击“两抢一盗”犯罪专项斗争正是适应形势的要求的重要举措。

一、当前抢夺犯罪呈现的新特点

1、有组织的集团性犯罪情况比较突出。如新闻媒体经常报导的在车站、码头、繁华商业区等人口流动量大的地区,多人结伙抢夺财物的现象已司空见惯。抢夺犯罪,过去通常表现为单个人或少数几个人乘他人不备,抢夺财物后迅速逃离,短时间内不会再在原地逗留和作案。而现在已发展成为有多人甚至数十人结伙,组成犯罪团伙,并在团伙成员内部进行严密分工,形成了掩护、抢夺、转移和销赃的一条龙犯罪网络。这类犯罪由于人员众多,犯罪分子作案后便于相互掩护和销赃,通常他们会长期蹲居在某一固定场所,进行疯狂作案,造成这一地区治安秩序混乱,社会危害极大。

2、抢夺方法翻新,手段狡猾,难以侦破。飞车抢夺、跟踪强夺,甚至将受害人诱骗到行人较少区域抢夺等手法不断翻新。由于受害人和犯罪分子流动性均较大,受害人往往认为该类案件侦破难度大而不去报案,造成抢夺案件发案率高,侦破率低,受到刑罚打击的就更少。

3、流窜作案。抢夺犯罪团伙在一定时间因在某一地区连续多次作案,很容易引起警方察觉,他们往往采取打一抢换一个地方的方法,采取在多个地区轮番作案。

4、团伙犯罪长期盘距在某一地区,很容易形成地方黑恶势力。犯罪团伙的主要成员为在某一地区发展自己的势力,大捞不义之财,往往大量接纳新成员,进行疯狂作案,他们为免遭打击,又往往不惜代价,寻求保护伞,长此以往,就很容易在该地区形成一股黑恶势力。

二、处理该类案件存在的问题

1、犯罪数额难以确定,造成抢夺犯罪分子难以得到应有的惩罚。我国刑法第二百六十七条规定,对抢夺罪的处罚分别确定了三个量刑幅度,即“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这里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都是以抢夺物品价值的大小来衡量的。而抢夺犯罪分子长期流窜作案,打一抢换一个地方,被害人又较少报案,造成很多抢夺犯罪分子被抓获后存在侥幸心理,对其犯罪事实拒不供认,即使其供述了多次抢夺犯罪行为,由于无法查找到受害人,被抢物品的实际价值无法核实,很难对犯罪行为给予相应的处罚。

2、抢夺致人重伤、死亡等严重后果法律规定的打击力度不够。刑法对抢夺造成被害人重伤、死亡等严重后果该怎么定罪处罚没有明确规定。2002年最高人民法院在对该问题作出司法解释之前,各地法院对该严重犯罪行为的定性没有统一的标准,依靠法官在实际审判工作中凭借自己对法律的认识和理解来定性。2002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抢夺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虽然规定对这类行为定性应在抢夺和过失致人重伤、过失致人死亡两罪中择一重罪处罚。但在个案中,如果抢夺罪处罚较重,说明行为人抢夺的数额已达到了应当判以较重刑罚的程度,这种情况下只以行为人犯抢夺罪处罚,其造成受害人重伤、死亡这么严重的后果就不能得到相应的刑事处罚;如若按过失致人重伤或过失致人死亡罪处罚,不仅行为人的抢夺行为逃避了刑事处罚,且刑法规定的过失致人重伤的最高刑仅为三年有期徒刑,过失致人死亡的最高刑也不超过七年有期徒刑。相对受害人受到的不法侵害来说,这么定罪处罚明显偏较。

3、抢夺中使用暴力如何定性问题。普通抢夺一般采取的是乘人不备公然夺取,只要被害人没能及时警觉而反抗,对实施抢夺的行为按抢夺定性没有争议。但针对背包或手拧提包的被害人实施抢夺时,被害人为护财而紧紧抓住不放,抢夺者还强行夺取的行为是定抢夺还是定抢劫,认识很难统一,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就是对“强夺”的“暴力程度”难以把握。

三、几点建议

针对抢夺犯罪出现的上述问题,建议有权机关及时完善法规或制定相应的司法解释进行解决,确保对抢夺犯罪的打击力度,遏制这类犯罪的蔓延之势。

县民营经济发展特点、问题和建议 篇6

言语能力的正常发展是儿童智能发展的主要因素,也是他们进行学习活动的必要条件。但有少数儿童由于种种原因,言语能力的发展产生障碍:从发展迟缓、口齿不清到口腔及喉部畸形以及皮层损伤所造成的失语症等。

一、言语障碍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

幼儿语言障碍是指儿童在早期语言获得和学习过出现了发展性的异常现象。言语发展,与儿童神经系统发育、生活环境以及教育学习条件密切相关,儿童在语言发展过程中,有连续性和阶段性发育的特征。儿童由于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的发展,进一步促进思维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

(一)、儿童临床上常见的言语障碍主要有以下几种(身体特征):

1、缄默不语:原先具有正常的言语能力,由于精神障碍而表现沉默不语,对任何人的询问均不回答,不与别人交往谈话。常见于儿童精神分裂症和儿童孤独症、癔症性缄默。癔症性缄默往往是失声,多为一过性缄默,在学龄前儿童较少见。部分儿童可能是由于与家庭成员不和及对立情绪,虽生活相处,但闭口不与对方交谈,这种情况其本质不属于缄默症。

2、持续言语:患儿持久地重复别人对他所讲的话。常见精神分裂症、脑器质性精神病。

3、模仿言语:象回声一样,患儿重复别人对他所讲的话。常见于精神分裂症、儿童孤独症或抽动一秽语综合征。

4、语音、语调特异变化:患儿原先言语正常,起病后语音语调或节律发生特异性变化,人难以听懂,持续反复出现,并非调皮开玩笑的表现。常见于儿童精神分裂症和儿童孤独症。

5、言语不连贯:一般5-6岁儿童可以连贯地表述言语,连贯性言语的发展是思维逻辑发展的重要环节。言语不连贯l儿说话词句之间互不相关,缺乏意义上的联系,所说的内容!别人无法理解。常见于儿童精神分裂症和急性器质性脑病。

6、其他言语障碍:在儿童期还有语音不清、口吃、言语延迟、选择性缄默等常见的言语异常形式。

(二)心理特征:

1、智能方面,许多研究报告指出,出现言语障碍儿童的智能要比一般普通儿童低下。

2、教育成就,言语障碍儿童的成绩会稍逊与正常儿童。

3、听觉记忆与顺序,构音异常儿童常常缺乏综合及分析字音顺序的能力。

4、人格发展与社会适应性,儿童语言发展迟缓受父母过度保护或拒绝的影响很大,其特质体现如下:

(1)、消极抵抗

(2)、自我否定

(3)、自我隔离

(4)、依赖年长者或无声物

(5)、情绪很不稳定

5、情绪发展方面,一个言语障碍儿童如果遇到处罚与挫折时,往往伴随着短暂的焦虑不安,罪恶感,敌对态度的痛苦,终其一生都可能陷于这五种情绪困扰的深渊。

二、养护和营养建议:

原则:早期发现,及早矫正者,效果效好;发现迟,矫正及时,效果比不及时矫正好;发现迟,又未能及时矫正,则效果欠理想。如矫正及时,方法正确,环境良好,今后会更好一些;如回家后,家长不能很好遵医嘱,则预后难定。

(一)、言语障碍儿童最常碰到的问题:

1、父母态度问题

2、与人互动上的问题

3、外在环境的配合问题

(二)、言语障碍儿童的需要

1、接受正确的鉴定与评量,便于及时发现问题,针对情况采取有效措施。鉴定方法:

(1)、自然会话与检查用语的检查

①、自然的会话检查

②、检查用语的检查:运用图卡进行检查

(2)、构音器官的检查:检测器官发育,与功能发挥

2、接受适当的医学检查与治疗,及就学安置辅导原则

3、语言听辨力检查

4、正确音的模仿

5、针对性的分析与记录

(三)对发展性语言障碍儿童进行的语言训练,主要有三个方面的作用:

1、提供最适合的语言材料人有发展言语能力的先天优势。一个还没有发展起言语能力或者言语能力还没有充分发展的儿童,能够借助于语言的和非语言的条件理解他们听到的话语,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发展语言的理解能力(ABA训练)。在孩子语言的理解能力发展到一定阶段,那些与其能力相应的话语才能被他们所理解,才能有助于发展其言语能力。如果要对发展性语言障碍孩子进行语言训练,必须首先搞清儿童的现有言语能力发展水平。也就是我们学校常说的找出孩子的基础,来提供最适合其水平的语言材料。

2、运用最适当的交际方式

言语活动是一种包括说话者和听话者(口语情形)两种角色的交际过程。他们的角色可以相互变换,要想发展儿童言语能力,不仅要向儿童提供适合的语言材料,而且要设法让他进入言语交际活动,成为听话者和说话者。

(四)与儿童进行言语交际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顺应儿童的兴趣和需要

如果对成人语言障碍者进行训练,可以事先制定一个方案,按计划要求其训练者进行各种活动,这种方法用于年幼的儿童时就行不通,特别是2岁左右的孩子,因为他们还不能理解语言训练的意义,也没有接受训练的意识,他们可能接受的活动是他们感兴趣的,或者是他们所需要的。如果按事先设计好的方案,他很可能不情愿,甚至极其反抗不予理睬,因此,对于2岁左右年幼的孩子进行语言训练时,要以儿童为中心,根据他的兴趣在他玩时开展训练活动。当孩子的兴趣或需要改变时,训练活动也要随之改变。

2、给儿童说话的机会,不要处处代劳。

3、说话时要与儿童保持目光对视。

4、以游戏的方式进行语言训练。

5、训练者边协助孩子做事边自说明自己的活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生活训练,这是发展儿童语言理解的一种有效活动。

6、杜绝孩子挑食情况的出现,提高其身体素质

(五)、运用特殊手段克服障碍

1、运用对比区分词义在儿童言语发展的初级阶段,词义的理解往往是不精确的,一些意义相关的词互相混淆是常有的事,利用对比方法是帮助儿童分辨这些意义相关的词的一种有效方法。

2、矫治言语失用在某些儿童进行模仿发音训练时,常见的情况是只有口形模仿而没有声音发出,也就是说只有口形模仿而没有气流呼出,此时,要解决的问题是气流的随意运用。

(六)、幼儿语言障碍和语言矫治的问题,越来越得到学前教育及特殊教育界的重视。抓住学前阶段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对生理、心理等各方面原因造成语言发展障碍的儿童进行有效的干预和特殊的教育,能卓有成效地改变这部分儿童原有的语言发展条件,为他们创设良好的适应其发展需要的语言学习环境。语言治疗融合于日常生活儿童发展语言的关键期是零至五岁。幼儿如被诊断有语言的问题,便应该在这个关键时间接受治疗。幼儿越早得到合适的语言治疗,对他们日后的语言发展帮助越大。言语治疗师会根据儿童的语言问题及其严重程度、年龄、现有能力及家长期望等因素,订立适合小孩的治疗目标。治疗项目主要透过游戏与宝贝练习,言语治疗师亦会在堂上教导家长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促进小孩学习语言的动机和增加练习的机会。家长学会后,可以根据言语治疗师提供的家庭练习与小孩复习,如:

1、针对缺陷,著重而系统地加以教育训练,以矫正其缺陷,如:唱歌,背诵短诗、短语,讲歌词、故事,和大家交谈,并以精神和物质予以奖励,以作鼓励;不肯学习时,可采取引导或小惩罚,如不理睬他等等。

2、可以带去公共场所或儿童乐园,鼓励他参与儿童中的各种活动和交往,好即表扬;对医院中的活动,也要带去。

县民营经济发展特点、问题和建议 篇7

对县民营企业发展状况的调查与思考

县是典型的农业大县,也是历史上比较出名的富裕县,而如今由于工业发展滞后,“农民富,财政穷”成了对的形象概括。在新形势下,如何抢抓机遇,深化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大力发展民营企业,使民营企业成为全县最具生机和活力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富民强县”的奋斗目标,本文想就此问题,结合自己掌握的情况,谈点粗浅认识。

一、县民营企业发展现状

至6月底,全县共有民营企业384户,从业人员6900余人,注册资金亿元。上半年,全县民营企业实现利税416万元,占全县财政收入的%,对gdp的贡献为4720万元,贡献率为%。384户民营企业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户,他们仅占全县经济比重的%,由以上情况可以看出,我县民营企业发展远远落后于发达地区,而且已成为制约我县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

二、民营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注册资本普遍偏低,规模扩张难度很大。全县民营企业384家,注册资本总和为亿元,每户企业平均为万元。其中500万元以上的企业7家,千万元以上的仅有3家。由于注册资本较少,一方面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抗御风险的能力较差,经不起大的坎坷;另一方面企业在经济交往活动中的信任度明显偏低,争取资金往来的信誉度较差,制约了企业的快速发展。

2、产品科技含量低,缺乏市场竞争力。384户企业中,多数为纸箱厂、砖厂、蜜枣加工厂、花生加工厂、面粉厂等,属于较为低级的粗加工,产品的科技含量

几近于零,也谈不上传统产品或特色产品,更谈不上能够代表形象、在市场上有竞争力的全国知名品牌。仅有冯村炊事机械厂在西北地区有一定影响,但规模也不大、产值也不高。

3、企业家素质较低,家族式管理偏多。在现有的民营企业中,家族式管理占90%以上,作坊式生产占70%,企业负责人中初、高中文化程度的占75%,初中以下占21%,大专以上文化仅有4%。同时,多数企业家学习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理念的意识不强,思想不够解放、开拓精神不足、洞察市场走势的前瞻性预测能力欠缺。这些都从根本上制约着其进一步发展壮大。

4、企业产品质量标准体系不健全。企业家本身产品质量意识比较淡薄,企业产品的标准化生产技术研发滞后,检验检测体系不健全,因而在产品质量标准化生产和检验中很难达标,致使产品质量不稳定,影响了企业的声誉和市场竞争力。

5、民营企业外部发展环境较差。个别执法部门的“三乱”问题时有发生;企业在用地上受地方群众干扰太大,影响了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虽经有关部门协调解决,但影响极坏,损害了县的整体形象。

6、民营企业发展所需资金严重短缺。县域企业仅靠银行贷款,筹资渠道狭窄。近年来国有商业银行贷款权限上收,除农行外,工、中、建三行的企业贷款对县支行不予授权,而民营企业主要集中在县域,县支行无法提供信贷支持;另外,国有商业银行实行严格的企业准入制度,对达不到一定信用等级的企业,银行不予受理。近几年来工、中、建行对民营企业的信贷投入为零,加之企业自有资金严重不足,这些因素造成了民营企业发展所需资金严重不足。

三、促进民营企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1、坚持与时俱进,扫除思想障碍,坚定不移地支持民营企业大力发展。大力发展民营企业,是实现“富民强县”奋斗

目标的必然选择,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各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制度”,为我们放手放胆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提供了政治保障。因此,我们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都要转变思想观念,强化服务意识,抢抓发展机遇,力促民营企业大发展。

2、解放思想,开阔思路,要按照“不禁止则允许”的思路,进一步放宽条件、降低门槛,为民营企业提供公平竞争、宽松发展的成长空间。支持民营企业向国有企业退出领域、向高新技术产业领域扩展。鼓励民营企业对现有企业通过兼并、联合、租赁等形式,实现资金、人才、技术、资产的优化配置。同时,要加大硬件设施投入和软件环境建设,改变对外形象,积极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宽口径向外招商引资,只要有意来我们这里投资办厂,不问企业性质和类型,只要法律、法规未禁止,我们都热烈欢迎,努力形成百花齐放、争奇斗研的民

营企业格局。

3、在企业家队伍建设上要有新突破。企业家队伍整体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一地企业的综合发展前景。所以,要进一步加大对企业领导人和现有各层次人员的培训力度,千方百计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锻炼他们积极应对市场经济的能力。同时,在人才的引进、开发、培育上要有创新,对外地企业家及技术人才愿意到本地来的从事产业开发的,可从工资、住房、子女就业、交通工具等方面给予优惠;对在职干部自愿领办、创办企业或到民营企业工作的,可采取职务不变、工资待遇不变、工作单位不变等优惠政策,让干部放心地、大胆地在民营企业中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

4、创造高效优质的民营企业发展环境。要下大气力遏制“三乱”行为,完善并加强重点企业挂牌保护制度和企业特派员制度,对企业的各项检查要严格实行纠风部门审核和税费公示制度,坚决杜绝重复检查、无章违规检查和对同一问题

执法主体多元化的现象;要大力开展信用环境建设,在全社会树立“守信获誉、失信失利”的信用观念,努力打造“诚信”,为企业的发展创造宽松的投资环境。

5、对劳务输出工作赋予新的职能,在大批劳务输出人员中挑选并培养一批思想活跃、善于经营、有创新精神的有为青年,迅速将他们培植并成长为本地的企业经营主体。同时,政府应在强化服务中,积极引导劳务输出工作形成特色,输出前进行必要的岗位培训,让务工者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使他们在赚钱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经受市场的洗礼,完成最初的资本积累,返哺家乡,为家乡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6、大力培养文化素质高、有能力、善于研究经济的学习型、专业型、务实型的年轻优秀干部。农村税费改革后,我们的工作重心应该转移,储备、推选后备干部的标准也应该调整,重点培养懂经济、懂工业的年轻干部,迅速在全县

形成层层抓企业建设、促经济发展的专家型领导干部群体,更好地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县民营经济发展特点、问题和建议 篇8

中共平阳县委组织部课题组

平阳县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县委紧紧围绕奋勇赶超、实现新跨越的目标,对领导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坚持以提高素质、优化结构、改进作风和增强团结为重点,大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坚持为发展配干部、凭实绩用干部的用人导向,进一步激发干部队伍活力,认真落实《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条例》,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推进干部交流和定期轮岗,逐步推广机关全员聘任制和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制,全面实施县委常委会和全委会票决制,进一步规范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注重从工作一线和基层岗位培养锻炼干部,建立健全科学规范、充满活力、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选人用人机制。加大干部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广大干部领导发展、服务群众、推进和谐的能力。重视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做好年轻干部、党外干部、女干部和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选拔工作。在一年不到的时间里,全县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已取得阶段性的成效,但与我县实现新跨越的要求还有不小的差距,我们对此也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并采取一些积极措施切实加以改进。

一、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现状:

1、领导班子结构和干部队伍素质有所改善。截止2007年11月,全县领导班子中配备45岁以下干部313名,约占总数的65.6%;大学本科以上干部193名(其中研究生16名),约占总数的40%;女干部59名约占总数12.4%,少数民数干部15名,党外干部10名,专业技术领导干部8名。在各机关领导班子中普遍形成了梯次年龄结构,专业技术领导干部有所增强,妇女干部和少数民族干部的配备得到加强,领导班子整体素质较好,干部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程度逐步提高,具有较强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2、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进一步加强。一年来我县通过“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及“科学发展创新业、为民办事树风范”主题实践活动,及时把新一届机关领导班子的建设从组织配备转移到思想政治建设上来,突出抓好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的科学发展观、正确政绩观的教育,有效提高我县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能力以及为民、务实、清廉的意识。

3、领导班子的核心作用发挥得比较好。各机关单位领导班子执政意识较强,能够做到既总揽全局,又协调各方。领导班子能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 保持政令畅通,并把上级指示精神与本单位的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切实为平阳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

4、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力度有所加大。近年来,我县积极贯彻中央和省市有关精神,加强领导班子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加大对优秀年轻干部教育培训和锻炼的力度,及时将优秀年轻干部提拔派遗到条件艰苦的山区乡镇和重点工程一线去锻炼。目前我县领导班子成员中配备35周岁以下领导干部68名,约占总数的14.3%。我县培养选拔年轻干部的工作迈出了较大的步伐。

5、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扎实有效推进。为了创造一种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我们扎实有序地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1)推行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制度。一年来,共进行了2次公开选拔乡(科)级领导干部工作,推出团县委副书记、县科

学技术局副局长、县卫生局副局长、县新闻信息中心副主任、乡镇党政副职等11个领导职位进行公开选拔,经过笔试、面试、考察等程序,择优选拔了12名领导干部。

(2)推行党政机关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和机关全员聘任制度。坚持把竞争上岗作为中层干部选拔任用的基本形式,规定凡提拔担任中层干部的,原则上都要进行竞争上岗。一年来,全县党政机关已有11家单位开展竞争上岗,竞聘的中层职位85 个,参加竞聘有286人,经过规定的各个环节,重新任命了(或聘用)了67名中层干部,9名原中层干部落选,在机关干部中形成了积极工作、人人争先的良好氛围。

6、贯彻落实《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情况较好。一年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根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等文件。健全完善民主推荐、民主测评、民主评议、差额考察、考察预告、任前公示和试用期制等制度,并在实践中摸索出了以“主体专业化、范围立体化、内容具体化、方法科学化、监督全程化”为主要内容的干部“五化”考察法,切实提升干部考察水平。进一步落实党员和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一年来,共提拔任用干部40名,交流69名,同级领导职务转任重要领导岗位13名,选拔程序严格到位,社会反响很好。全委会对个重要职位进行了推荐,对194名重要职位人选进行了全委会票决,群众反映较好。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一)部分领导干部?政治理论水平不高、学习能力不强,与实际工作需求不相适应。

1、部分领导干部对政治理论学习意识淡薄。有些领导干部忙于事务,主动学习理论知识,不断提升自己的意识不强;有的单位的领导班子中心组学习制度及干部集体学习制度流于形式。

2、部分领导干部综合知识面较窄,运用水平较低。一些领导干部对某一行业的业务较为熟悉,但较缺乏全面掌握和运用现代经济、管理、法律及技术等方面知识的综合能力,一些干部自我感觉良好,认为自己经验丰富,凭那点看家本领就够用了。

(二)部分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综合素质不高、能力不强,与实现平阳又好又快发展还不相适应。1.思想不够解放,对平阳发展缺乏信心。面对兄弟县市纷纷崛起,县域竞争日益加剧局面,对平阳的新跨越发展产生一些错误认识;部分领导干部认为平阳产业层次较低、结构不合理、规模偏小,有些产业还是高污染、高耗能,高排放的,加上资金缺乏,对平阳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存在信心不足;部分领导干部工作责任心不强,行动上慢半拍,工作开拓性、主动性不强,力度不大,等、靠、要思想严重。

2.部分领导干部对业务不是很熟悉,存在外行领导内行的现象。特别是一些经济主管部门,业务、技术要求程度比较高的单位,领导干部的专业化程度还不够高。由于政策等各种原因,一些专业技术人才因身份限制得不到提拔,其自身才干得不到充分发挥,出现了外行领导内行现象,如我县环保局、审计局、交通局等专业技术性强的单位还需加强专业技术干部。

3、部分领导干部工作作风不扎实,平时热衷于文山会海、摆花架子,追求表面轰动效应的不良习气仍时有发生。

(三)、干部人事制度健全完善与形势发展仍有不少差距。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要经过民主推荐、干部考察、任前公示等诸多环节,但个别单位走程序、摆过场的现象还一定程度的存在;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上,我县制定和出台了一些好的政策规

定和制度办法,但在实际工作中,出现了有些制度不能很好地执行政策,干部任用存在一定的随意性;部分干部特别是少数领导干部头脑中的论资排辈、求全责备等陈腐观念还存在,致使一些优秀的年轻干部难以被提拔任用。干部能上难下好进难出的状况依然得不到有效解决,针对干部“能下”制度订了不少,但干部上与下、进与出缺乏可操作性的标准。

三、下步工作的对策和措施。

(一)健全学习制度,进一步提高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通过健全学习制度来解决领导干部政治理论水平不高、学习能力不强与实际工作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来武装头脑,提高领导干部政治理论素养,扩大领导干部的知识层面和运用水平。采取集中短期培训班、专题研修班、读书会等形式,来提高领导干部运用综合知识的水平。

(二)加强实践锻炼力度,进一步提高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加强业务学习和实践锻炼,提高领导干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坚持把实践锻炼作为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途径。注意把年龄较轻、有发展潜力的干部放到重要部门的关键岗位和主要领导岗位上进行锻炼,或结合调派援藏、援疆和内地对口支援等活动,有计划地选派到条件艰苦、工作局面复杂的地方工作,提高领导干部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总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能力和驾驭复杂局面、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根据各类干部的特点,对干部交流工作统筹规划,出台相应的制度,进一步加大干部挂职力度。积极探索党员干部联系群众的有效途径,建立健领导干部基层联系点制度、群众接待日制度、处理来信来访制度、干部到基层特别是贫困山区锻炼和帮助工作制度;深入开展“下派农村工作指导员”活动及其他形式的下基层活动。通过组织各级领导党员干部深入农村、企业等基层单位,解决群众生产生活遇到的实际问题,从而不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不断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健全完善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以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为目标,进一步改革干部人事制度,努力形成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认真做好《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相关配套制度的建设,加快形成干部工作的制度体系,以此来解决干部人事制度不稳定性和干部任用随意性的问题。完善选人用人的机制,创造良好环境,全面推行县委全委会成员民主推荐提名制度,坚持和完善县委常委会任免干部无记名表决制度,稳妥推进县委全委会对重要职位拟任人选和推荐人选表决的制度,完善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制度,为更多的优秀干部脱颖而出创造条件,切实解决在少数人中选人的问题。严格把握程序的关健环节,落实“四权”制度,健全完善民主推荐、民主测评、民主评议、差额考察、考察预告、任前公示和试用期制等制度,进一步落实党员和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提高干部考核量化标准,加大考核结果运用力度。完善领导干部任期制、辞职制和调整不胜任现职干部的制度,进一步拓宽干部“下”的渠道。加强和改进干部考察考核工作,完善以领导干部岗位职责和落实目标责任制为基础的绩效考核量化指标体系,加大考核结果运用的力度。通过以上这些措施,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提高领导跨越发展的能力水平。始终坚持为发展配干部、凭实绩用干部的用人导向,真正让想干事、肯干事的干部有机会,会干事、能共事的干部有岗位,干成事、不出事的干部有地位,激发各级领导干部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切实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组织放心、群众满意、能够带领广大群众推进跨越发展的坚强核心。

课题协调人:林开康

成员:王圣军施红梅白荣甫王朴

??

??

??

上一篇:戏曲进校园学期计划下一篇:[暑期律师事务所实习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