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经济发展分析

2024-10-17

民营经济发展分析(精选12篇)

民营经济发展分析 篇1

1 桂浙粤民营经济发展水平比较

1.1 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户数情况比较

根据相关部门提供的数字, 2000年, 全国个体工商户总户数为2571万户, 其中浙江、广东和广西的个体工商户户数分别为159.9万户、152.2万户和96.8万户。在2006年度, 广西个体工商户户数只有104.1万户, 仅为广东245.8万户的42%, 约为浙江179.8万户的58%, 全国个体工商户总户数为2596万户。6年间个体工商户数的年均增长率, 浙江为2.0%, 广东为8.3%, 广西为1.2%。广西增速比广东低7.1个百分点, 比浙江低0.8个百分点。浙江、广东各年度的个体工商户数均排列在全国前3名。

再考察私营企业户数的指标, 2000年全国私营企业户数共计为176万户, 浙江、广东和广西的私营企业户数则分别为17.9万户、18.4万户和2.07万户。到了2006年, 全国私营企业户数共计为498万户, 而广西2006年私营企业户数只有6.08万户, 不足广东55.1万户的1/9, 接近浙江40.6万户的1/7。6年间私营企业户数的年均增长率, 浙江为14.6%, 广东为20.0%, 广西为19.7%, 全国为18.9%。广西增速比广东低0.3个百分点, 比浙江高5.1个百分点、比全国高0.8个百分点。

2000年和2006年全国个体私营企业总户数分别共计为2747万户和3094万户。2006年个体私营企业总户数名列全国第一的是广东, 广西名列25位。6年间个体私营企业户数的年均增长率, 浙江为3.6%, 广西为1.8%, 广东为9.9%, 全国为2.0%。广西增速比广东低8.1个百分点、比浙江低1.8个百分点、比全国低0.2个百分点。

1.2 吸纳从业人员状况比较

个体工商户从业人员的年均增长率在2000~2006年的6年间, 浙江为5.0%, 广东为9.6%, 广西为3.7%, 全国为0.3%。广西增速比广东低5.9个百分点, 比浙江低1.3个百分点、比全国高3.4个百分点。

就私营企业从业人员而言, 广西2006年私营企业从业人员只有94.8万人, 不足广东的1/7, 不足浙江的1/5。6年间私营企业从业人员的年均增长率, 浙江为9.2%, 广东为20.1%, 广西为20.8%, 全国为21.5%。广西增速比广东高0.7个百分点、比浙江高11.6个百分点、比全国低0.47个百分点。

参见下列表1:

(单位:万人)

从个体私营企业从业人员总数来看, 2000年3省区从多到少排序为浙江、广东、广西。到2006年, 广东以1189.0万人居第一, 浙江以873.4万人居第二, 广西个体私营企业从业人员为268.1万人, 与浙江、广东差距甚远。广西2006年个体私营企业从业人员不足广东的1/4, 不足浙江的1/3。

1.3 民营经济注册资本发展比较

2000年浙江、广东和广西的个体户注册资金各为300.7亿元、254.9亿元和76.3亿元。到2006年, 浙江、广东和广西的个体户注册资金变化各为620.9亿元、552.3亿元和152.7亿元。在2000~2006年的6年间, 个体户注册资金年均增长率, 广东为13.8%居首, 浙江以12.8%居次, 广西以12.3%居第三。

私营企业注册资本情况是, 2000年浙江、广东和广西分别为1226.0亿元、1876.1亿元和144.1亿元。2006年广西私营企业注册资金只有885.1亿元, 不足广东8458.5亿元的1/9, 浙江私营企业注册资金为6936.7亿元, 广西仅是接近浙江的1/8。从私营企业注册资本来排序, 3省区排序为广东、浙江、广西。6年间私营企业户数的年均增长率, 广西增速最高 (35.3%) , 浙江次之 (33.5%) , 广东居第三 (28.5%) 。从个体私营企业注册资本总额来看, 2006年广东以9010.8亿元居首, 浙江以7557.6亿元居第二, 广西以1037.74元居第三。广西2006年个体私营企业注册资金仅为广东的11.5%, 浙江的13.7%。

1.4 民营经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发展比较

见表2。

从2006年民营经济规模以上工业的增加值来看, 浙江民营工业完成增加值3254亿元, 占全省内资企业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76.0%;广东民营工业完成增加值2891亿元, 占全省内资企业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54.9%;广西民营工业完成增加值352亿元, 占全区内资企业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40.2%。广西民营工业完成增加值总额仅为广东的12.2%, 浙江的10.8%。广西民营工业完成增加值所占比例仅为广东的73.2%, 浙江的52.8%;而广西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所占比例远大于广东、浙江。

1.5 民营企业出口以及全国500强分布情况比较

民营企业出口总额, 广西为最低, 2006年广西民营企业出口总额只有16.7亿美元, 仅为广东民营企业出口总额595.1亿美元的2.8%, 浙江民营企业出口总额452.7亿美元的3.7%。广西民营企业出口总额占全国民营出口总额2139.3亿美元的比例只有0.78%, 而广东民营企业出口总额占全国民营出口比例高达27.8%, 是广西民营企业出口总额的35倍多。

2005年全国500强民营企业广西只有1家, 广东有8家, 浙江有203家。浙江有全国500强民营企业数是广西有全国500强民营企业数的203倍, 浙江的全国500强民营企业产值比广西的全国500强民营企业产值多392倍。

2 对广西民营经济与浙江、广东存在差距的思考

比较分析民营经济发展水平有许多指标, 因受到收集数据局限的原因, 本文只在上述几个指标进行了考察。从上述分析看, 广西民营经济主要存在资金投入明显不足、整体实力弱;企业规模较小, 集约化程度低;龙头企业少;企业外向度弱等突出问题。面对存在的问题, 不由促使我们去思考一些问题。

(1) 广西、浙江、广东同是处在市场经济转型的制度安排变迁之中, 广西民营经济发展为什么与浙江、广东存在较大的差距, 不少人曾将其归咎于历史造成经济基础薄弱和封闭的、崇山峻岭的恶劣自然环境的因素所致。不可否认, 这些因素对民营经济发展滞后是有一定的影响。但将客观条件归咎为主要原因, 则无法解释自然条件相同或类似的地方为什么经济发展会产生较大差异性。一些学者在探讨浙江、广东民营经济在全国率先发展的原因时, 认为主要根源是人文传统精神所致。刘志英和张朝晖两位学者认为, “盛行于浙江一带的吴越文化和人文传统, 历来有重商轻农的突出精神传统, 这使得浙江人机智敏捷, 精于商道, 并富于开拓和冒险精神”。他们在谈到广东民营经济逢勃发展原因时指出:“珠三角一带之所以从近代以来就一直是一个商业贸易发达的地区, 与岭南文化中的崇利和重商的文化精神密不可分”, 而岭南精神具有“多元性和重商传统, 开放性与开拓精神, 兼容性与善于变通, 反传统与敢为天下先, 以及追求感观享乐、直观务实并具有冒险精神等品格”。在认同浙江、广东发达的民营经济与其传统文化精神有直接相关的观点之后, 就可以对广西民营经济发展乏力的深层文化原因进行反思。笔者认为, 广西民营经济发展滞缓的一个重大原因是长期深受农耕文化和小农意识的困扰, 因此, 进一步的问题就是要思考如何实现从农耕文化和小农意识向现代商业精神转化了。

(2) 广西经济发展水平总体处在欠发达状态, 经济总量小, 个人可支配收入低, 以2006年为例, 广西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8917元和2495元, 全国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则分别为10493.03元和3254.9元。广西与浙江和广东的差距则更大。浙江和广东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各为18265元、16015.58元, 广西仅是浙江的54.2%, 是广东73.4%;在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上, 浙江、广东各为7335元、5079.8元, 广西仅是浙江的37.8%, 是广东70.6%。居民收入水平低会极大影响民间投资。广西与浙江和广东的差距, 反映了广西经济发展面临着经济总量小和居民收入水平偏低的突出矛盾。整体收入低, 富有人群比例相对也小, 因而富有人群可用于投资的资金也就远少于广东、浙江等发达省的富有人群, 从而进一步致使民间投资资金来源的不足。同时, 还应看到, 企业的投资总量也呈现较低状况。广西民营企业多数是劳动密集型的企业, 平均利润水平不高, 仅仅依靠利润留成来作为企业的再投资的主要资金来源, 企业的投资总量则会很低。结果是广西民营经济总体投资小。广西2006年个体私营企业注册资金仅为广东11.5%, 浙江的13.7%。广西民营经济总体投资资金不足, 必然限制广西民营经济发展。

(3) 广西境内相当部分地区是老少边山穷重叠, 但客观和辩证看待, 广西也有其区位优势, 在西部地区中, 广西是唯一临海的省区, 是地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地理中枢。目前, 广西具有明显的政策优势, 一是享受西部大开发的政策, 二是作为少数民族自治区享有法律赋予的自治权;三是最近国家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北部湾经济区正式成立, 对培育广西成为具有强大发展活力和带动能力的增长极, 进一步提升广西乃至西部地区的发展水平, 推动泛北部湾区域合作向纵深发展, 实现与周边国家合理分工、优势互补, 都具有重要意义。

3 借鉴浙江、广东经验, 加快发展广西民营经济

(1) 浙江为促进民营经济持续发展, 在2003年初就出台了《助动浙江省个体私营经济提升提速发展若干措施》, 及时对个体私营经济与其它经济成份不平等的市场准入条件进行了全面清除。当年, 浙江省个体私营经济总产值、销售总额、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出口创汇额、全国民营企业500强等最能反映民营经济运行质量指标均居全国第一。紧接着, 浙江在2004年出台了《关于推动民营经济新飞跃的若干意见》, 提出了推动民营经济新飞跃的指导思想、本质要求、目标和举措;同时在“十一五”规划纲要中, 对民营经济发展提出又快又好的更高要求。广东把加快民营经济发展摆上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 其总的思路和做法是:大力优化政策环境、政务环境、法制环境、市场环境和舆论环境等“5个环境”;重点支持科技型企业、外向型企业、吸纳下岗职工就业型企业、农产品加工型企业等“4类企业”;致力推进专业镇创新、特色工业园区创新、民营科技园区建设创新等“三个创新”。广东民营经济在“十五”期间获得了大发展、大提升的基础上, 在“十一五”规划建议中提出, 要促进内外源型经济协调发展, 提高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强调做大做强内源型经济, 要重点加快民营经济发展, 并就此提出一系列确保落实的措施。

(2) 广西本土经济能提供的投资资金不足, 要迅速加大对广西民营经济的投资, 一方面为挖掘民间资金潜力, 充分利用享有的民族自治权, 在贫困地区实行特殊政策, 借鉴浙江经验, 争取政府同意, 在老少边山穷地区发展民间中小银行;允许民间资本自由流动;并逐步开放风险担保领域, 改进现有商业银行贷款担保办法, 解决民营企业融资担保难的问题。鼓励民间资本参与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 改变单纯依靠政府出资设立担保机构的做法。允许民营企业投资创办的风险投资公司。另一方面就必须将目光投向区外、国外, 大力引进外部资金。在引进区外国内资金方面, 要全力开展全方位、多渠道引进区外有实力的民营企业前来投资合作的“百企入桂”战略工作, 让外地企业家在广西赚到钱, 促进广西经济的发展。学习广东建立民营工业园的经验, 建立各种形式的民营工业园, 为引进区外民营企业铺路。要推进广西民营企业与外国企业的合资, 大量引进国外资金。通过引进外部资金, 迅速提高广西民营经济实力。

(3) 针对广西民营企业规模较小, 集约化程度低, 企业外向度弱等突出问题, 学习浙江经验, 引导已有一定规模的有条件的民营企业以资本为纽带, 打破封闭式股权结构, 推动企业多渠道上市融资, 打造以民营企业为主体、特色鲜明的上市公司群体, 迅速扩大企业规模, 形成规模效益好、市场占有率高, 竞争力强的一批知名企业和规模企业。争取20家或有更多的广西民营企业进入全国大型工业企业和全国500强企业行列。学习广东利用靠近香港的地缘优势, 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扩大出口的经验, 要利用广西是联结中国———东盟的交流中心, 东盟又是广西民营企业产品出口最多的区域的地缘优势。广西民营企业要利用地缘优势, 加强对东盟的出口, 迅速扩大广西外向民营经济, 使之成为广西建设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重要力量。

摘要:对桂浙粤三地民营经济在户数、吸纳从业人员、注册资本、工业增加值以及企业出口和全国500强分布等多项指标进行比较分析, 在此基础上, 认识广西与浙江、广东存在的差距, 从中对存在差距问题进行思考, 并对如何加快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桂浙粤,民营经济,比较

参考文献

[1].广西壮族自治区统计局.广西统计年鉴 (2000—2006年度) [M].中国统计出版社

[2].中国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 (2000—2006年度) [M].中国统计出版社

[3].张卫国, 赵炳新.鲁苏沪浙粤经济社会发展比较研究[M].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5, (8)

[4].李鑫生.山东民营经济前沿问题研究[M].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4, (11)

[5].张长生.粤浙苏三省民营经济发展比较[J].岭南学刊, 2007, (1)

民营经济发展分析 篇2

【摘要】加入世贸以来,现代物流配送、国际快递等成为外商拓宽在华投资领域的手段和新的投资热点。如何应对国外物流快递公司的冲击,挖掘行业盈利点,成为中国物流快递业共同关注的话题。本文从分析我国民营中小快递公司的现状入手,分析其赢利方式存在的问题与国外快递业的差距,参考国外大型快递公司的赢利点并建议采取相应措施。【关键词】中小型 快递公司 赢利

我国民营快递业的产生是经济发展和企业运营需要的产物。民营快递企业从诞的那天起,就以独特的运作模式,提供了传统邮政根本不能满足的服务。它以工商、金融、贸易、海运业为主要服务对象,以商务文件、小包裹为传递内容;采取了“门到门”的服务方式,承诺在严格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寄递任务。正是这种贴身、高效率的服务使民营快递业得到了社会越来越多的认可,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获得了快速发展。

一、我国民营中小型快递公司现状

(一)起步虽晚,前景光明

我国民营快递企业发展现状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日益加快,国际贸易和国内贸易活动亦愈活跃,大量样品、单证、商务函件、资料的快速传递需求不断扩大,引发了作为一种先进的运输服务行业——快递业的兴起和发展。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也拉动了快递市场急剧扩大。民营快递大概产生于20 世纪90 年代初期,大量民营快递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每年的业务量以60%~120% 的速度递增,特别是1998 年以来,每年都以120%~200% 的速度递增,一大批大中型民营快递企业如东方万邦、宅急送、申通、大田等都逐步发展壮大起来。如北京宅急送公司成立于1994 年,目前发展到业务遍布全国1000 多个城市,目前有华北区、华东区、华南区、华西区四大区,近300 家分支机构,并有数百家合作公司,年递增率超过65%。

(二)利润前景广阔

目前国际上50家最大零售商业跨国采购集团当中,有三分之二已进入我国,在我国的采购金额已达到200多亿美元;据专家预测,到2010年,中国物流市场将达到11972亿元,每年保持20%的增长速度;速递市场目前的规模是200亿元,每年的增长在30%以上;而根据中国加入世贸的承诺,中国物流业在2005年底向外资全面开放。如此广阔的市场前景和诱人的宏观政策,为中国物流快递市场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机遇。

(三)业内竞争激烈

国际四大快递巨头DHL敦豪国际、FedEx联邦快递公司、UPS联合包裹公司、荷兰邮政TNT陆续进入中国市场,并迅速囤积力量,发展各自的分销和运输网络。DHL不仅稳拿中国国际快件市场老大的头衔,而且挥师中国国内快件市场,增设服务网点,最先向中国EMS发起进攻;FedEX 及UPS在《中美航空协定》签署后,立即增发航班抢滩中国航空;TNT另辟蹊径开展连锁经营,主力攻占汽车零部件快递市场。

二、我国快递业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快递业呈现的特点

我国经济发展之迅速,物流业发展也相当的快,就快递而言,现在国内的快递企业比较多,主要分为全国派送和市内派送两种速递公司。市内快递公司数量特别大,速度也比较快,无论是同城快递,还是城际快递,民营快递企业都比EMS 快50%。因此,无论是全国范围还是由同城准备向全国范围方向发展的速递公司,都要依靠以下几点才能达到快速的目的。1.必须建立在航空运输的基础上。我国地狱辽阔,要实现最快速度的运输,仅仅靠公路、铁路进行是远远不够的,就上海,在江、浙、沪可以以公路为运输路线,豫、皖等偏近的外围区可以采用铁路运输,但是如广州、北京偏远的地方,为了达到快递快速的效率就必须建立在航空运输的基础上了。

2.空运输必须与基地的地面中转相配合。由于条件限制,飞机在运送货物时,只能选择大城市降落。中小城市尽管有机场,但由于货物比较零散,而且飞机不能像火车一样做到站站停,所以要求快递公司必须根据自己的网络结构选择几个点,以集散南来北往的货物,然后再统一分拨、派送,达到提高物流速度、节约成本的目的。选择的这几个点则被称为物流基地,所以,快递公司进行航空运输时,必须以基地的地面中转相配合

3.服务必须做到门到门。实行门对门服务,贴近客户,手对手交换,上门收件送件,对大客户还派专人到客户处提供收发快件服务,且对寄件、封装、重量、尺寸、运递要求没有过多的限制。服务时间灵活,无论何时只要客户一个电话,服务人员马上上门收取快件。

(二)我国快递业存在的问题 1.公司绕乱市场

目前,一些小型或私人快递公司一方面在抢夺快递市场份额,另一方面扰乱了市场的秩序。这些小公司有相当一部分是没有营业执照的非法快递公司。据估计,目前仅北京、上海、天津、广州四地就有非法快递公司3000多家。这些非法的快递公司仅有三五个人,几辆自行车,到处揽活。他们以价格便宜、送件灵活而穿梭于城市中的楼宇间,他们在给人们送去方便的同时,也给消费者的利益带来了巨大的隐患。2.快递人才匮乏

由于快递企业涉及到仓储、运输、批发、商业和外贸等行业,同时由于它的综合性趋势,它必然要求快运快递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不仅要有经济学、管理学、统计学、计算机、心理学等基本知识,更要具备较高的综合性素质,是—种高级专业化管理人才。而具体岗位服务人员则应该是具备适应某一岗位需要的专业性人才。快递企业的快递全过各程是储、运等经济和技术管理活动,中间还伴随着快递信息管理、合同管理、营销管理、流通加工、设备管理和财务管理以及内部运行管理等业务管理活动。它要求岗位的服务人员要对经营活动的诸要素能够进行全面的了解,形成专业化的管理人才,才能更好从事这一岗位服务的要求,提高快运快递效率,提高企业效益。

我国快递业还处在起步阶段,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尚未跟上,人才缺乏,素质不高,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快运快递业的发展。3.条块分割严重,企业规模偏小

长期以来,由于受到计划经济的影响,我国快运快递企业形成多元化的快运快递格局,除了新兴的外资和民营企业外,大多数第三方快运快递企业是计划经济时期商业、物资、粮食、运输等部门储运企业转型而来。条块分割严重,企业缺乏整合,集约化经营优势不明显,规模效益难以实现。4.功能不全

大多数快运快递企业只能提供单项或分段的快运快递服务,快运快递功能主要停留在储存、运输和城市配送上,相关的包装、加工、配货等增值服务不多,不能形成完整的快运快递供应链。

三、国内与国外快递的规模差距

本土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弱。与外资快递企业相比,国有和民营快递企业在网络、技术、人才等方面的差距十分巨大。美国联合包裹公司在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18万个服务网点,每天递送包裹和文件超过1400万件,拥有8.8万辆各种投递车和庞大的空运飞机队伍,飞机数量近600架。DHL拥有160,000多名员工,近75,000部作业车辆,420架飞机,36个转运中心,254个口岸作业中心,5,000个办公地点,超过400万个客户,覆盖全球220余个国家和地区,每年的销售额增长率高达35%。而我国快递龙头中国邮政速递服务公司(EMS),各种投递车辆仅1.5万辆,服务网点不足2万,还没有形成自己的航空运力和国际投递网络,主要依赖民航的商业航班和各国邮政制定的邮路,由于缺乏统一的指挥协调,网络的效率大受影响。在技术投入方面的差距更是惊人。仅在电子技术方面,联合包裹在10年内就投入了110亿美元资金。其全球信息网拥有一个专用卫星和50万英里的通讯网络,客户能随时查询包裹的位置和状态。而我国EMS全年总收入还不足66亿元。

四、发展我国民营快递应采取的措施

(一)强网点建设,扩大品牌知名度

快递行业的竞争最终落在网点、服务和品牌这三方面。中国EMS(中国邮政)、宅急送、天地快运等领衔的我国速递业目前还局限于点到点、户对户的单一速递模式,尤其是众多私营个体快递公司,服务范围更是狭窄,在很大程度上还充当着“跑龙套”的角色。出现这种现象虽然与我国速递企业的规模普遍偏小不无关系,但问题的症结主要在于认识上的差距。国际快递公司在中国开设的网点不但位于业务量较大或能够盈利的地区,而且近年来,DHL、TNT、UPS、FedEx等分公司和代理点已开始从沿海伸向内地,从一级城市向二级城市扩展,这对其品牌和服务营销至关重要。作为最早进入中国的国际速递巨头,DHL和中方合作伙伴中外运所共同组建的中外运-敦豪国际航空快件有限公司目前已在全国各主要城市开设有56家分公司,覆盖全国318个城市,成为国内拥有速递服务网络最大的国际快递公司,这样广阔的服务网点成了其他竞争对手难以快速逾越的屏障。同时DHL还于今年组建了香港转运中心,进一步提升中国快递服务质量和速度。

从2004年初到现在,DHL在亚太区的投资占其全球投资的近三分之一,而其中对中国的投资超过任何一个亚太区国家或地区。国际速递巨头不仅重视在中国的速递网络建设,而且善于通过全球通讯技术将中国的速递网络纳入其全球网络管理范围之内。对国际速递巨头来说,中国国内的网络建设是他们决胜中国市场的关键。

(二)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

将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系统应用到快递业务操作和服务中,是国际快递公司夺取成功的又一要素,在DHL上海建成的联合快递中心里,采用了当今世界最先进的操作系统,货物可以全部自动分拣、直接装载、就地上机,大大降低了货机的等待时间,使货运周期缩短了近一倍。DHL还通过EDI技术系统与海关对接,使得进口包裹、文件在航班落地前实现清关,出口货件在飞机起飞前2小时内清关,大大缩短了清关和转运时间。另外,在快件服务领域,DHL最早推出全球货件跟踪系统用于客户查询服务,通过该系统,无论快件走到哪儿,货件在运送途中的各主要阶段都可以被及时跟踪;客户每天24小时均可以通过跟踪查询,取得对国际货件的完全控制。四大速递巨头还陆续使用了速递资料收集器(DIAD),这是目前较先进的高科技速递工具,收货司机只要用它扫描包裹上的条码,便完成递送记录,从而取代了传统的纸上递送记录,让收货人的签名数字化

(三)抓住大客户

中国正日渐成为全球加工工厂,高科技、电信、汽车、电子、石油、能源及化学制品等高成长行业里的企业,都将制造总部设到了中国,如通用,微软等世界500强企业。这些跨国公司是市场中最有潜力的客户群,占有80%的国际快递市场份额,锁定这些重要客户,也就赢得了市场。DHL针对这些企业特点,如运输时间要求精确,运送的货物价值较高,安全性方面要求高等,为这些大客户量身设计有效的供应链解决方案。

2004年3月,DHL在上海推出“定时特派业务”,根据客户需求将快件于次日9点或正午12点之前派送到亚洲主要城市。4月,针对快件在运输途中因意外发生的损失或丢失,DHL推出“快件价值保险”服务,成为唯一一家提供此类增值服务的快递公司。5月,总结多年国际快件的运作经验,在母公司德国邮政高层访华后,揭开了进军中国业务禁区的序幕——国内包裹快递,这一举措更深的用意则在于对跨国公司客户提供在中国快递市场的“一站式快递服务解决方案”,即满足在华跨国客户通过一个账号,一张账单,一个客户服务热线就可解决全球性快递服务的需求。

整合业务流程,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提供优质及个性化服务正成为快递行业赢得客户,赚取超额利润的主要趋势。

(四)采用分公司的运营管理模式

拥有30多年跨国公司管理经验的国际快递巨头,已形成了成熟的公司管理体系和健全的制度,这对在中国开展业务创造了有利条件。中外运敦豪DHL采用分公司制的公司治理结构,这些分公司既不是代理,亦非加盟,而是公司直接管理的运作实体,设有市场、销售、客户服务、作业、财务等所有业务部门,他们充分运用国际管理方法,实行严格的全球统一服务标准,并定期接受全球总部严格的审计和考核,以提高中国快递服务的质量。这样保证了统一的服务标准,也使得公司更加接近客户和市场,从而准确把握市场态势,及时应变。到2004年底,DHL已达到56家分公司,其资产回报率连续3年保持在20%以上,可谓物超所值。

(五)重视人员素质的提高

21世纪竞争最终体现在人才的竞争上,这不论任何行业都得以体现。长期以来,由于中国EMS在速递市场上一直处于垄断地位,从而养成了EMS“以我为主”的“坐商”思想,不是从客户的需求入手不断拓展物流服务的范围,而是依靠传统邮政业务吃“老本”而裹足不前,经营理念的差距不仅体现在对速递业务经营范围的认识上,还体现在对速递人员素质的重视程度上。国际速递公司早就认识到,速递业务作为终端物流服务,速递人员要直接面对面地与客户打交道,速递人员综合素质的高低对企业开拓新客户,巩固老客户无疑是至关重要的。他们一直把提高速递人员的素质看得格外重要,每年对员工的培训投入都在成倍增加,员工的培训从品德、仪表到对客户说话的语气,甚至走路速度等都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规范,而国内速递企业在提高员工素质方面,由于重视不够,投入较少,结果使得速递人员的素质普遍不高,而且参差不齐,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形象,削弱了客户对企业的忠诚度。

五、结论

国际快递巨头在中国的成功,固然与他们中方的合作伙伴密不可分,但他们在经营理念和获取利润的方式上非常值得中国快递公司借鉴,不断细分市场,将内部资源集中到核心竞争力,即知识、信息及服务能力上,通过单一渠道,向客户提供一整套全面的物流和快递解决方案,从文件速递到为客户管理复杂的供应链,这正是快递公司的价值所在,在快递市场达到充分竞争后,这将会成为未来持续增长和盈利的趋势。

【参考文献】

邢台民营银行发展策略分析 篇3

摘要:发展民营银行对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促进民营资本进入金融领域和完善金融服务体系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在邢台发展民营银行有利于推进邢台金融体制改革,给当地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在借鉴中国首批五家民营银行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邢台民营银行发展策略:一是将民营银行与互联网相结合,通过更多的渠道开展业务;二是与其他金融机构合作以实现互利共赢;三是创新金融产品,形成竞争优势。

关键词:民营银行;中小企业;互联网

2013年7月,国家出台新政允许具备条件的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新规一出,全国各地开始如火如荼的申办民营银行,目前,已有五家银行获国家批准并陆续开始营业。因此,如何在邢台发展民营银行对促进我市金融业发展和提高民营经济活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1.在邢台发展民营银行的意义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倡导下,邢台掀起了创新、创业的热潮,进而增加了对资金的需求。同时,邢台地区中小企业数量众多,资金不足一直是制约其发展的瓶颈。此外,邢台的自然资源较为丰富,农业领域具有巨大潜力,对资金的需求比较大。但邢台市目前仅有12家银行业金融机构、2家农村商业银行、3家村镇银行,资金供求不平衡,阻碍了邢台经济的发展。笔者认为,在邢台市设立民营银行将有助于缓解目前资金供不应求的状况,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1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

Banerjee等人提出“长期互动”和“共同监督”的假说,认为应大力发展中小银行以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我国学者林毅夫、李永军认为,从成本和效率的角度来说,大型商业银行天生就不适合中小企业,中小商业银行的缺失是导致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主要原因。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现状表明发展中小银行有利于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

从邢台地区的发展现状来看,中小企业是邢台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一支重要支撑力量,在确保经济稳定增长、拉动民间投资、优化经济结构、促进市场竞争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中小企业贷款风险高、收益低,许多大银行不愿为其提供融资,形成了中小企业融资瓶颈,这一困境始终阻碍着我市中小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在邢台地区发展民营银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我市中小企业融资不足的现状,这主要是由于中小金融机构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方面具有一定优势,比如信息优势,成本优势,效率优势,适应中小企业规模小、贷款资金少、频率大的特点,并且可以针对中小企业推出创新型金融产品,为其提供特色化融资服务。

1.2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资金支持

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既有利于在最大范围内促进人财物等各种市场要素自由流动,又可以倒逼不合理的体制机制实现改革突破,最终提升整个经济的运行效率。邢台市各个地区各个部门都在积极地贯彻落实这一理念,中小企业不断地优化升级、广大民众也在大胆创业,这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

在正规金融机构无法满足民间日益增大的资金需求时,地下金融活动必然猖獗。民间融资的出现有利于在短期内缓解民营经济资金短缺的困境,但从长期来看,由于缺乏管制,地下金融交易必将积聚大量金融风险,甚至有可能造成经济社会的动乱。同时,民间金融活动的活跃也反映出民间资本充裕并急需找到合理的出路,而民营银行的发展可以促进民间金融规范操作,优化配置民间资本,弥补金融短板。因此,在邢台发展民营银行可以引导民间资本流向合理的渠道,解决企业和群众的资金需求,推动“双创”,实现社会资金的有效配置,建立和谐的融资市场。

1.3完善金融服务体系

邢台市目前的金融服务体系并不完善,金融组织体系尚待进一步健全,具体表现在我市尚无民营银行,本土银行机构只有邢台银行和邢台农村商业银行,国有控股商业银行一直在我市银行服务中占据着垄断地位。垄断必然会产生一些弊端,其经营行为有时违背市场规律、服务质量难以提升、小微企业和社区金融服务难以满足等问题日益凸显。在邢台市设立民营银行,可以打破金融垄断的局面,有利于推动金融服务水平的整体升级,构建公平、高效率与高服务水平的银行业市场格局,从而进一步完善我市的金融服务体系,提高金融效率。

2.我国首批试点民营银行发展经验

邢台发展民营银行发展不可能完全照搬某一家银行的经营模式,但我们可以根据其发展的特殊性来总结经验和教训,这样不仅可以降低银行的改革成本,还可以在遇到发展难题的时候,采取及时的措施。以下主要通过总结上海华瑞银行、浙江网商银行和温州民商银行的发展经验,以期为我市民营银行发展提供可行的思路。

2.1上海华瑞银行的发展经验

上海华瑞银行在上海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主要体现在华瑞银行的惠普金融战略定位和互联网+新零售的发展路线。对中小企业,华瑞银行推出“三免三减半”的政策,免各类工本费、免账户管理费、免结算手续费,票据承兑手续费减半、票据托收费减半、代理查询费减半。这为当地的中小企的发展降低了生产成本,贯彻落实惠普金融战略,促进了上海的经济发展。除此之外,华瑞银行还推出“小额联合贷”、“租金贷”、“超市贷”、“华证通”等12款小微贷款产品,为当地企业、个人提供更具针对性和更有效的金融服务,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从上述上海华瑞银行的发展经验可以看出,明确的战略定位和发展路线是上海华瑞银行发展的一大特色,邢台市在发展民营银行时也应该特别注意这一问题。我市在建设民营银行时,应充分解市场需求,不断进行金融创新,创造出更多的特色化产品和一些实惠的贷款产品,让顾客有更多的选择余地,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客户开展业务。

2.2浙江网商银行的发展经验

浙江网商银行最大的特点就是利用互联网的技术、数据和渠道创新,不设物理网点、不做现金业务、没有存款、没有分行、没有柜台,纯粹线上运营,这种运营模式既方便又省事,顾客也比较乐意接受。此外,明确的市场定位也是其突出特点,浙江网商银行致力于用实惠的融资价格来帮助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及农村金融服务匮乏等问题,避免与大银行争利,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

互联网早已经是当代社会发展的一大趋势,邢台市发展民营银行必须与互联网相结合,通过互联网可以让顾客了解民营银行的动态,有些业务也可以通过互联网这个平台来完成。但是纯粹线上营运,没有实体店的模式,也许会使顾客不信任,造成客源的流失。在邢台市发展民营银行,要注意在与互联网相结合的同时,防范风险,做到让顾客信赖。

2.3温州民商银行的发展经验

温州民商银行根据温州的现实情况确定以助力小微为方向,以服务经济实体为经营理念,在15.7万温州小微企业中寻找发展空间,做活金融业务,加大对温州经济结构转型的支持力度。温州民商银行为中小企业提供了许多优惠服务,提供更有针对性的金融产品,例如,开发专属信贷产品、取消一切不必要的费用、简化贷款手续。这不但减少了中小企业和个体客户的经营负担,同时也是为了银行自身的生存发展。邢台市在发展民营银行的过程中应当注意本市的经济发展情况,注重中小企业的发展潜力,制定合理经营理念。

从温州民商银行的发展经验来看,温州民商银行了解市场需求,一切从中小企业的角度出发,制定合理的经营理念,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也使当地的经济更加有活力。我市在发展民营银行的过程中,一定要了解市场需求,找到相匹配的客户源,从而增强民营银行的货币创造能力。

3.邢台市发展民营银行的策略

从上述民营银行发展经验来看,民营银行的设立必须有明确的市场定位,特定的服务对象和独特的经营模式,邢台市民营银行可以借鉴国内外民营银行发展的成功经验,结合邢台市自身的现实情况,采取相对应的对策。

3.1联手其他机构,实现互利共赢

在邢台地区设立民营银行可以采取民营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合作的模式,通过合作,既可以提高新设银行的信用水平,又可以学习大银行的经营管理方法,促进自身快速成长。具体而言,可以通过以下两个方式与其他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合作。一是与银行类金融机构合作,大银行将自身不愿从事的小额贷款推荐给民营银行,民营银行将那些自身无法承担的大额融资项目推荐给大银行或与大银行展开合作,采用共同贷款的模式为企业提供融资。这样,民营银行既可以凭借大银行的信誉,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又可以在这个过程中获得盈利,实现资本积累。二是与担保类机构合作,由于新设立的民营银行实力相对较弱,并且缺乏业务经营方面的经验,民营银行在从事贷款业务时可以采取与担保机构合作的模式,由担保机构对贷款项目的质量进行评估和担保,双方共担风险,共享盈利。通过这种合作可以降低银行贷款的成本,提高安全性。长期的合作中,双方必然会筛选出一批资质良好的企业和个人客户,解决银行与顾客信息不对称问题和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实现银行与企业的良性互动,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3.2利用网络平台,开展金融业务

2015年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旨在进一步推动互联网与各传统产业相互结合,在国家的鼓励和支持下,互联网金融也得到了较为有序的发展,网络支付、网络贷款、网络理财、网络货币等都是互联网与金融相结合的产物。因此,在邢台发展民营银行必须以互联网为依托,利用互联网渠道开展业务。具体可以从两方面展开:一是不设物理网点,纯粹线上运营的发展策略。我市可以借鉴浙江网商银行的经验,将民营银行发展成网络银行,纯粹线上运营,这样可以降低运营成本,减少服务费用,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二是线上线下同时运行的发展策略。邢台市民营银行可以通过网络对个人信用进行分析,运行业务,与线下网点配合服务,这样就可以补齐网点少、吸储难的天生短板。与此同时,我市还可以借助互联网来扩大民营银行的影响力,诚信经营,让更多的顾客信赖民营银行,从而更容易地吸收民间资金。

3.3创新金融产品,形成竞争优势

民营经济发展分析 篇4

关键词:民营建筑企业,经济方式,效益

民营建筑企业需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其效益产生, 从市场发展情况看, 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对民营建筑企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当前民营建筑企业需要抓住机遇, 采取有效的措施转变自身经济发展方式, 提升其市场综合竞争力。随着我国建筑市场的开放, 很多具有实力并且强劲的国际承包商已经进入我国建筑市场, 民营建筑企业需要抓住当前良好的发展机遇, 克服发展过程中自身的劣势, 最终能够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做大做强, 提升企业自身的综合竞争力, 在全国建筑强市的实践中不断前进。

1 民营建筑企业转变经济发展模式问题分析

1.1 民营建筑企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模式下需要坚持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之路

民营建筑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实现模式升级和创新, 不断增加自身的挑战压力, 实现自身的跨越式发展。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城市现代化速度的加快, 我国已经进入城镇化发展的高潮期, 民营建筑业发展也面临重大的机遇, 需要加强自身能力建设, 转变经济发展模式, 推动自身各项事业跨越式发展。城镇化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之一, 当前城镇化已经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 因此需要充分认识城镇化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 民营建筑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围绕城镇化这个主题开展各项工作, 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发展模式, 推动各项事业跨越式发展[1]。当前我国的城镇化率在47%左右, 我国的城镇化率每年以1.5%的速度在增长, 最终需要实现我国城镇化率80%的目标, 因此建筑业至少拥有20~30年的黄金发展期。从我国内需情况看, 其实我国最大的内需是城镇化, 城镇化会为我国建筑业发展提供一个广阔的市场环境。我国促进发展的内在动力同样是城镇化, 从我国工业发展情况看, 我国已经进入工业发展的中期, 工业化建设过程中需要一个庞大的建设市场做支撑, 对民营建筑业发展来说具有很大的空间。从我国建筑市场发展情况看, 城镇化、工业化已经为其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民营建筑企业只有根据市场发展情况不断调整自身经济发展模式, 最终能够获取更多的效益。

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 对2011年下半年全国新开工的项目数量进行统计, 增速已经达到80%, 从相关的数据显示可以看出, 未来建筑投资方面的项目还会进一步增加, 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中小建筑企业发展的政策, 进一步规范民间投资市场发展, 对民营建筑企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我国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民营建筑企业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我国很多区域发展计划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 对民营建筑业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从行业投资态势角度看, 新兴工业领域的投资越来越多, 很多产业的投资呈现爆炸式增长, 城市化的持续发展对建筑业发展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2]。比如促进了轻轨、地铁、大市政、政府保障房建设, 工业发展过程中带来了城市污染问题, 需要不断拓展建设市场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此类问题。民营建筑企业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下需要调整策略, 抓住机遇促使其跨越式发展。低碳经济模式会给新兴的能源带来可持续发展的建筑市场, 但是宏观经济的运必然也会给建筑业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 我国民营建筑业发展过程中还处于施工总承包低价值的状况, 低利润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 严重制约了建筑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我国民营建筑业发展过程中, 需要把国家投资方向转化为自身升级发展的总体目标, 需要把市场优胜劣汰的模式转变自身发展的动力。

1.2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建筑业转型升级

“十二五”期间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工业化发展的关键时期, 也是各项事业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各级政府会在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加大投入, 因此给民营建筑业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虽然我国的房地产调控政策仍然在进行, 但是房地产作为国民支柱产业的根本地位不会改变, 住宅建设会随着购房群体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而不断提高, 对整个民营建筑业发展会产生强劲的动力。节能、环保、低碳、减排等绿色生态经济对我国建筑业发展会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从现实情况看, “十二五”期间建筑业发展也会面临一系列的问题, 比如劳动力成本快速上升、劳动力资源短缺等问题, 具体实施过程中还会出现高级建筑人才匮乏、产业政策和行业管理之间不配套等方面的问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民营建筑经济发展过程中对高级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 但是高级人才匮乏的问题会对民营建筑业发展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十二五”期间民营建筑业发展需要坚持走产业化发展的道路, 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创新能力, 通过转变经济发展模式, 不断优化产业结构, 全面提升产业发展的效益和质量。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指导下, 实现建筑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因此民营建筑业发展过程中需要围绕这一重要的思想, 需要在企业发展、行业规模方面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 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目标。民营建筑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围绕产业化发展战略制定目标, 通过推进各项改革实现行业转型升级, 从根本上提高建筑市场的资源优化配置水平, 提高产业化发展能力, 不断提升民营建筑企业的品牌, 民营建筑产业发展过程中需要注重科技水平提升, 加大科研投入, 提高技术应用的有效性和针对性[3]。充分发挥两个市场的作用, 坚持“走出去”发展战略, 不断提高民营建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民营建筑需要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从而能够提高人才凝聚力, 实现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提高人才资源保障水平。在研究“十二五”民营建筑业发展规划时, 政府和主管部门需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 一方面需要观察世界经济发展和国内经济发展的最新动向, 把此作为建筑企业全面发展的最新动向, 同时也是制定民营建筑经济政策的外部条件, 需要把各方面的工作落实好, 实现经济方式转变, 提高民营建筑企业的综合发展水平。

2 民营建筑企业转变经济发展模式战略

2.1 科学谋划市场基本格局, 积极占领市场高地

民营企业在市场谋划布局过程中需要坚持点线面结合的基本方针, 从而能够形成民营建筑企业的市场优势, 最终能够赢取区域优势[4]。民营建筑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不断壮大传统市场, 增强市场开拓能力, 提高市场占有率。民营建筑市场发展过程中需要不断发展新兴市场, 增强市场的渗透力。同时需要对潜在市场进行挖掘, 不断增强市场的开拓水平。民营建筑企业发展过程中需要加大市场信息收集力度, 同时需要对项目进行实时跟踪, 具体实施过程中以省会城市为突破口, 加大市场开拓能力, 从而促使民营建筑企业以点到面的发展。民营建筑企业发展过程中需要科学合理的确定市场主战场, 特别对二三线城市市场进行综合分析, 发挥特级资质企业的品牌优势, 按照“大项目、大业主、大市场”的发展战略, 不断攀登建筑市场高峰。

2.2 民营建筑企业需要以结构调整为抓手, 逐步占领新兴市场

民营建筑企业在市场发展过程中需要以结构调整为抓手, 不断拓展新兴市场发展能力。从项目定位角度开展多层次的工作, 促使企业实现高位竞争, 提高民营建筑企业的综合发展水平。民营建筑企业在项目定位上需要实现多层次的拓展, 充分发挥人脉、品牌、资本、管理等方面的优势。需要在建设难度大、科技含量高、利益水平高的建筑领域占领更多的市场。民营建筑企业在加快结构调整过程中, 需要坚持走产业化发展道路, 做大做强建筑产业, 积极向商贸业、房地产业、机械制造业、服务业、休闲农业等行业领域拓展。

2.3 民营建筑企业需要以科技创新为核心, 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

民营建筑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逐步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 运用高新技术改进传统建筑业, 促进现代建筑业跨越式发展。民营建筑业发展过程中需要抓住国家绿色经济、低碳经济的契机, 积极开展科技创新业务, 提升整个建筑业的科技水平, 促使民营建筑业提升核心竞争力, 依托集团优势实现技术创新, 积极发展新兴科技产业, 促进民营建筑业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积极建设国家或者省级建筑科技应用示范工程, 全面提升建筑项目的技术集成和创新水平。发挥信息技术在建筑业应用的优势, 逐步实现建筑企业商务电子化、管理系统化、经营网络化, 形成建筑业高效运行机制, 提高建筑企业的综合执行力, 逐步提高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 从传统建筑业向现代建筑业方向迈进[5]。建筑业在发展过程需要实施人才战略, 不断加快把建筑产业经济做大做强的步伐, 相关部门在指导过程中需要加强对民营建筑企业的人才支持力度, 通过业务指导等方式不断提升民营建筑企业的综合发展水平,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提升民营建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建筑主管部门需要把精力放在掌握政策、统筹规划、组织协调、信息引导工作上, 为民营建筑企业发展排忧解难。民营建筑企业发展过程中需要把安全生产放在重要的位置, 发挥建筑产业优势, 实现经济发展模式转变, 提升民营建筑企业的综合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1]胡大立, 李生校, 叶国灿.中西部地区民营经济发展问题研究[J].中国西部, 2011 (, 15) .

[2]张汉华.民营建筑企业发展瓶颈分析[J].市场周刊 (理论研究) , 2010 (, 09) .

[3]陈演生.试论民营企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J].经济师, 2011 (, 04) .

[4]施景钤.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J].江海纵横, 2008 (, 02) .

民营经济的调查分析报告例文 篇5

按照统一部署,我们在全区组织开展了大规模的民营经济专题调研,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 14个,回收企业基本情况调查表和企业调查问卷份1966,实地走访那些民营企业1164家,充分、详尽地掌握了全区民营经济的发展情况。通过调研我们强烈感到,民营经济已成为我区最有生机和活力的经济新生源,正确把握全区民营经济的发展形势,认清差距,抢抓机遇,找准工作的突破口和切入点,实现民营经济发展的新突破,对于推动全区经济和社会加快发展具有全局性战略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区民营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从发展历程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恢复期(1978年一1987年)。民营经济从濒临灭绝到绽露头角,得到一定的恢复和发展,主要是起步于集贸市场和零售、餐饮以及修理、手工加工等低层次社会服务业的个体工商户;第二阶段是快速发展期(1988年一1997 年)。随着国家一系列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措施的出台,我区私营企业从有统计数字的1989年的47户,增加到1997年的360 户,个体工商户由3703户,增加到7300户;第三阶段是二次创业期(1998年至今)。这是民营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在此期间,我市民营经济得到了快速、健康发展。截至XX年底,全区个体工商户达到12319户,从业人员万人;民营企业达3924 户,从业人员万人,注册资本亿元,分别比1989年增长了83倍、170倍和241倍。当前,我区民营经济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势头,正进入历史上一个全新的创业阶段。主要特点:

一是持续高速发展,实力迅速壮大。近几年来,我区民营经济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长速度每年都在20%以上,去年则高达30 %,总资产已达136亿元;据统计,去年产值或营业收入过亿元的民营企业达到7家;涌现了**商厦、科汇电气等一批规模大、实力强、科技水平高、发展潜力大的民营企业。

二是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日益显著,成为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据有关部门统计,去年全区民营经济实现营业收入约亿元,同比增长 %;完成增加值亿元,同比增长%;完成总产值亿元,同比增长%。民营经济还吸纳了大量社会劳动力,成为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的主渠道。仅从这次调查的民营企业看,累计安置下岗职工约11560人。

三是产业领域不断拓宽,区域化发展格局初步形成。传统的商贸、餐饮服务业有所下降,第二产业稳步增长,第一产业成为发展 新热点,新兴三产迅速崛起,特别是生物工程、电子技术、网络信息、现代物流等新兴行业发展迅速。外向型企业不断增多,已发展到69户,出口创汇企业51户,43家民营企业获得了自营进出口权,累计利用外资亿元。民营企业参与国有、集体企业改革的积极性日益高涨,截止去年底,全区乡镇集体企业改制面已达到%。民营经济正加快向区域化、集约化方向发展,我区民营经济园区达到3个。

四是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增强。目前全区科技型民营企业109家,民办科研机构达到12家。许多民营企业的技术水平在国内、国际占据了领先地位。

五是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整体素质明显增强。有限责任公司占全区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共拥有注册商标408 件,其中山东省著名商标8件。许多高科技人员、机关干部、国企员工、高校毕业生、回国创业人员纷纷加盟民营队伍,人员素质进一步提高。全区从事民营经济的有大中专毕业生共万人。民营企业的社会地位显著提高,参政议政意识不断增强。

我区民营经济近几年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与先进地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这与我区作为中心城区的地位很不相称。一是我市民营经济规模总量明显偏小,户均注册资本万元,不到全省万元的平均水平;产业结构仍不合理,在税收等方面的贡献较小;二是大型、科技型的龙头企业很少,高新技术企业比重较低,设备工艺落后,产品档次低,市场竞争力差。三是我区的市场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周边地区市场建设轰轰烈烈,交易异常火爆,对我区市场扩张造成了很大压力。四是思想不够解放,政策不够宽松,尚未形成发展民营经济的理想环境。通过对我区的分析和与先进地区的对

比,充分感到,民营经济发展的水平体现着一个地区经济的活力、财力 的旺盛和群众的富裕,新一轮民营经济的发展已成为地区间经济 竞争的焦点。可以说,谁掌握了民营经济的发展优势,谁就取得了经济竞争的主动权。

我区是老工业基地,国有大企业众多,资产存量大,工业基础雄厚,传统和特色产业优势明显,为民营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产业基础,为其实现低成本扩张提供了可靠的资源。我区地处鲁中,交通便利,城乡交错,工农相依,对点多面广的民营经济来讲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我区专业市场众多,市场框架较为完善,具有强大的市场依托。我区民间资本丰厚,尤其是民间的闲置资金更多,民间投资尚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我区有优秀齐鲁文化共同影响下形成的企业文化底蕴,群众发家致富的愿望强烈,具有发展民营经济的人文环境,为启动民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如果充分发挥好这些优势,我区民营经济必将取得飞速的发展。近几年来,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引导和催动下,进一步加快了我区民营经济的发展步伐。

一是解放思想,把握导向,为民营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各级党委政府充分认识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的重要作用和重大战略意义,不断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紧紧把握舆论导向,以全面、联系、发展的观点认识和宣传民营经济的地位和作用,宣传民营企业的光彩业绩,发挥先进典型的

示范带动作用,进而推动了全社会认识水平的提高,初步形成了民营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

二是加强领导,完善措施,为发展民营经济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连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对民营企业的准入、用水、用电、用地、用工、税收、金融等多方面给予优惠;各职能部门相继出台了支持民营发展的一系列具体措施,较好地履行了“规划、指导、协调、服务”职能,通过放宽准入、简化程序、缩小限制,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

三是实施园区发展战略,降低企业运作成本,推进民营经济产业集聚和效益提升。着眼于集聚产业、节约资源、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和减少环境污染,各地结合自己的实际,规划、发展了一批民营工业园区,走出了一条“园区化、科技化、规模化、产链化”发展之路。卫固镇建设傅山工业园一年多来,依托当地发电、铁路运输、铁矿等产业优势,与之相关的企业急剧增多,产业及其产品关联度高、效益好,全镇的国民经济生产部值由建设前的几千万元到XX年的2个亿,XX年可达到8亿元,预计XX年可实现20亿元产值。园区建设推进了相关产业的集聚和经济效益的稳步提升。

四是实施骨干带动战略,培育强势企业群体,促进民营经济数量扩张和质量提高。从产业、产品、规模、纳税等不同层面、不同类型,选择一批骨干企业,通过领导挂包,部

门帮扶,政策、资金、人才、管理方面的得力扶持,培植了一批“高、精、新”产品和骨干企业。科汇电器、得意乳业、通乾房产等10余家企业的膨胀和发展,从整体上带动了民营经济发展数量的剧增,带动了发展质量的提高。

五是强化保障职能,增强服务意识。各级机关、各职能部门,完善服务机制,深化服务内容,拓宽服务领域,强化服务力度,通过组织全国高校高新技术洽谈会、大中专毕业生供需见面会、银企洽谈会等,实现对民营企业更高层次的服务;以“两公开一监督”为核心,通过制定并落实首问责任制、办事承诺制、AB角工作制、“一条龙”、“一站式”等一系列服务措施,不断创新服务方式,促进了社会整体服务水平的提高,为民营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民营经济的发展在市场经济日趋激烈、残酷的形式下,能继续保持其迅猛速度,甚至通过买断或租赁因经营不善而破产的国营集体单位来扩张其规模,必有其成功之道。**天乐园娱乐有限公司在买断原天乐园商场后,利用其有利地理优势,转型向娱乐服务发展,现已是**地区乃至山东省娱乐业最具实力的企业之一。目前,投资一亿余元的“双子座”综合办公楼正在建设之中,按照四星级规划和设计的酒店与客房,将为**餐饮服务业的发展带来新的动力。到底是何种因素促使了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在此次调研的实地走访中我们找出了其中原因:

一是经营机制灵活。民营经济大多数自筹资金、自主经营、自负营亏、自我发展的,并在求生存求发展中形成了一整套与之相适应的企业运行机制,包括独立自主的决策机制、面向市场的经营机制、收入挂钩的激励机制、优胜劣汰的用人机制、严格科学的管理机制、自我约束的发展机制,具有典型的市场经济特征。国营企业长期在计划经济运行中所形成的政企不分、产权不明、机构臃肿、对市场缺乏快速反应能力,对政府“等靠要”等种种弊端在民营企业中很少见。因此,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民营企业在经营机制上的优势逐步得以显示。

二是低负债运营。民营企业在国营企业与乡镇集体企业的夹缝中求生存,基本上未享受过政府优惠的扶持,可谓是“生于忧患”。正由于有这种忧患意识,企业在生产管理上更加注意成本、精打细算,在企业的发展上也是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有多少钱办多少事。因此,多数企业经营状况和资产质量都比较好。我们调查的几家企业,都是靠自已积累滚动发展,尽可能不用或少用银行贷款,资产负债率非常低,一般都在20%以下,有的甚至是零负债。这为他们在宏观经济紧缩的形势仍然保持良好的运行质态打下了基础。

三是产权清晰、管理严格。管理是企业生存发展的生命线,民营企业对此体会更为深刻,他们的规章制度体系与国有企业差不多,所不同的更加细致、全面,考核严格。由于

产权明晰,私营企业主的管理更有权威性,执行起来也更加严格、彻底。**得益乳业有限公司,在经营过程中,突出抓好内部管理,严格按照质量管理体系运作,依靠管理抓质量,依靠质量打市场,企业内部还设立了党支部、团支部,企业文化气息浓烈。严格的管理制度带来了丰厚的企业利润,公司连续三年营业额突破两千万元,并呈逐年上升趋势,市场前景可观。

四是注意市场开拓。不少私营企业主原先是国家企业的销售科长或外贸业务人员,手上都撑握着固定的客户群,再根据客户需求办厂,完全是以销定产。他们不仅熟悉市场,在市场开拓上也不遗余力,各显神通。一些高科技企业培养了专职的高学历、懂专业、会公关的销售队伍,有的还在国外建立了销售网点。在注意市场开拓的同时,把提高产品质量,争创名牌产品作为市场开拓的致胜法宝,把做好企业内部管理,降低运转成本作为发展的重要因素。仅从调研中发现的已经通过ISO9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的就有12家,正在申请待认证的达20多家。这表明,民营企业的经营管理意识已有大幅度提高,与国际接轨的经营理念已逐渐成熟。

(一)制约发展的外部因素

一是资金紧张状况虽有所缓解,但融资瓶颈尚未打开,资金困乏是制约我区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资金紧张一直困扰着民营企业的发展。近两年,企业资金的紧张状况虽

有所缓解,但融资瓶颈并未真正打开。调查中有90%以上的企业认为资金非常紧张。有%的企业认为国家信贷政策对民企不平等;近78% 的企业认为难以获得第三方担保;%的企业认为融资成本过高;有%的企业认为手续繁杂,附加条件太多,办理时间过长,贻误商机。究其原因:一是民营企业规模小,小额放贷成本高,难以对银行形成吸引力;二是贷款抵押、担保难。初创时期的企业本来就没有抵押物,不管其绩效和潜力如何,都难以获取 信贷支持;三是基层金融机构授权、授信制度不适应民营经济发 展的要求。四是民营企业大多处于创业阶段难以在短时间内甚至没有机会树立或表现自己的信誉,加之个别民营企业因失信影响到了整个民营企业群体的信誉形象,银行对民营企业产生惜贷、惧贷现象。

二是税赋相对偏重,使我区民营企业在竞争中处于劣势。主要表现在双重征税、“低国民待遇”、税收优惠政策打折扣等。“双重征税”即民营企业除了交纳税率为33%的企业所得税外,还要缴纳税率为20%的个人所得税。“低国民待遇”主要表现在外资企业利润转增资本金或另行投资均可按投资额的40%得到所得税返还;国有企业享受技改贴息;国有、集体和股份制企业技术开发费以及技术改造投资购买国产设备可以部分抵扣所得税等,这些优惠政策都将民营企业排除在外。“税收政策不优惠”主要表现在政府在培训补贴、技术创新方面没有给予必要的财政预算支持,在税收抵扣和减

免、成本摊提等方面没有优惠政策,对创业阶段的民营企业没有税费减免措施。民营企业认为,一是高税赋 不利于处于起步阶段企业的原始积累,抑制企业的发展;二是我区民营企业与广东、浙江等外省市的同类企业相比,税赋根本不 在同一水平,使之竞争中处于劣势。湖田镇企业反映:广东一个年销售收入4000万元左右的企业,年定税缴纳税金20万元,仅相当于我市同类企业所缴税金的1/30;在很多民营经济发展好的地区,一些小企业开办三、五年不用纳税。如此悬殊的竞争环境和竞争条件势必造成民营经济发展的天壤之别,此外,民营企业对买发票必须先交税款或押金;出口退税政策不落实,退税款长期拖欠;年销售额不足180万元不能享受一般纳税人待遇等也反映十分强烈。

三是针对民营企业的服务机制不够健全,信息渠道不畅已经成为影响发展的因素之一。民营企业需要社会各个方面尤其需要在政策咨询、人才引进、法律援助、技术应用、财务管理等诸多方面得到支持。我区目前还没有一家综合性服务机构能够为民营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还缺少畅通的信息渠道为全区民营企业 及时提供政策、人才、技术、产业、产品等实用的甚至是前沿信息。国有、集体 企业的服务和信息提供由各级政府及其所属组织机构予以保障, 民营企业则不能。不少民营企业不知道有什么优惠政策,因而谈不上用足用活政策;不知道哪里有企业需要的人才,因而谈不

上有目的地去寻求人才等等。信息滞后和信息缺失成为民营经济发展中不容忽视的问题之一。有的民企反映,政府制定的很多优惠政策,民营企业都不掌握,希望政府部门发挥各类信息优势和公共服务渠道,多方面地为民营 企业提供政策、法规、信贷、市场信息、咨询、管理、技术人才和培训等各种服务。

四是发展环境不够宽松,部门服务不到位。主要表现在政府部门依法行政意识不强,水平不高,“三乱”现象依然存在。有的企业主反映:没有人关心企业生产经营情况,来人就是收钱。每年来收费的部门有20多家,不管收费是否合理,一般是交了钱再说,以防得罪了这些有来头的部门;由于体制不顺、职能交叉,对民营经济的多头管理,政出多门的现象比较突出,职能部门的执法权限划分不明确,重复执法,重复检查的现象普遍存在;企业不合理负担过重,上边许多好政策在基层难以落实到位,企业经营环境不够松。还有的民营企业反映劳动、人事部门还未把民营企业的用工纳入正常的管理轨道,造成民营企业人员在人事档案、劳动保险、职称评定等方面管理缺位。许多政府部门的审批手续多而复杂,办事效率不高,在征地、办理许可证、用电、用气等方面不能为民营企业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在选择投资方向、争取技术支持上没有明确的服务部门等。

五是信用缺失、无序竞争、多头管理,影响了民营企业

的积极性。一些企业抱怨政府说话不算数,出台的政策、承诺的事项很多没有兑现。如新世界步行街、湖田工业园区等专项优惠政策基本上没有得到落实。这种现象尽管发生在一些特定环境、特殊地域,但政府信用的缺失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可低估。同行业问部分企业采取不正当竞争手段,互相诋毁、竞相压价,使价值规律、竞争规律难以发挥作用,竞争秩序处于恶性循环态势。目前市场经济体制尚未完善,市场运行中缺乏诚信制约机制,突出表现在不履行合同、互相拖欠债务的现象大量存在。许多中小企业由于拖欠债务导致资金周转困难,甚至濒于破产。无照、无证以及偷漏税费等非法行为的大量存在,相对削弱了对合法经营行为的保护力度。社会治安环境还不够好,有36%的企业希望进一步改善治安环境。

六是思想上的障碍,主要是对个体私营经济仍然存在种种认识误区和社会偏见。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对个体私营企业的看法,观念有了很大变化,但“左”的思想和传统观念远没有根除。有的认为个体、私营经济是“私”字当头,搞个人发家,因而漠然置之,任其自生自灭。有的把发展个体私营经济与发展公有制经济对立起来,认为个体私营企业与国有、集体企业争产品、争人才、争市场,会冲击公有制经济发展,因而心存疑虑。加之北方历来有“轻商”的传统,特别我区作为重工业基地,国有企业一直在经济中占优势,所以一直没有形成从事民营经济的良好舆论氛围,不仅其政府在制定政策时经常表现出歧视民营经济的倾向,许多大中专毕业生和下岗职工也以到民营企业为耻。因此,思想解放、观念更新仍任重而道远。

除上述以外,地理区 位的原因、开放程度的不同、文化传播和思想观念的差异、产业结构上的异同以及政府实施的政策,都将在其外部对民营经济的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二)制约发展的内部因素

在民营企业内部,存在着管理家族化与专业化的矛盾、产权单一引发的产权关系中的矛盾、生产规模与经济效益的矛盾、文化素质与管理需求的矛盾,都将对今后的发展产生直接影响。

一是观念陈旧,管理模式滞后。许多民营企业观念有待转变,如对国家发展民营经济的政策有疑虑,不敢放手放胆经营。“小富即安“的思想比较普遍,缺乏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虽然部分企业在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阶段后,已经开始在在更高的层次上确立新的发展目标,进一步体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但大部分私营企业仍未破除私有者狭隘的观念。一是在产品生产上因循守旧,固步自封,缺乏投资开发新品意识;二是在经营上满足于自给自足式的传统经营模式,满足于无债一身轻,害怕举债搞发展;三是在管理方式上习惯于家族式的夫妻店、父子坊等形式,排斥适应现代市场经济

的现代企业制度。上述弊端严重阻碍了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

二是民营企业主和从业人员素质偏低。本次调研结果显示民营企业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企业家占26%,大学本科以上文化程度的占6%。企业缺乏会管理、懂技术的员工,高层次人才更缺。有%的企业家对企业职工的素质不满意,民营企业中70%的从业人员只能应对简单劳动,管理领域、科技开发领域急需专业人才,但大部分不能适应。民营企业在用人方面具有很大的灵活性,这是其优势之一。但民营企业大多都是家族性企业,大量使用的是家庭成员,致使许多平庸之人充赛重要部门,严重挫伤了外来人员的积极性,使外来员工觉得在这种环境下做下去,没有什么前途可言,结果损失了大量的“千里马”。同时民营企业在对外招聘人才时,往往只是以高工资来吸引来人才,而对于保险、福利却只字不提,使得一些人才对民营企业感到无安全感,影响了企业的人力资源及产品的开发创新能力。再次民营企业用人的随意性很严重,以致人才大量浪费,使得民营企业多年来形不成人才优势。

三是资本、风险、决策管理三权集中, 民营企业组织机制存在一定缺陷,缺乏现代化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手段。现阶段我市民营企业主要是家庭化管理模式,企业主不但有决策权,还都直接掌握企业的经营管理权。民营企业始创阶段,这

种方式有其合理性,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 模和较高层次后,就不可避免的存在管理上的缺陷。

四是民营企业法制意识不够强,信用意识比较淡薄。主要表现为在生产经营 过程中的行为不规范,如偷税逃税、制假造假、违规招工、用工, 故意拖欠金融机构贷款、企业货款和职工工资等问题。另外,帐 顶帐、三角债、连环债等拖欠帐款的现象严重,影响了民营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也损害了整个民营经济的形象。

五是民营企业技术水平比较低,缺乏创新意识, 核心竞争力不够强。我市生产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的企业只占%,生产有特色产品的企业也相对较少,产品整体定位不高。相当一部分企业设备陈旧,技术工艺流程落后,环保要求低,基础薄弱,对科技创新重视不够,科研条件缺乏,自主研发能力弱, 产业趋同比较严重,规模优势尚未形成,导致比较优势递减。团队意识、协作意识、品牌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淡薄。有65%的企业没有自己的品牌,在有独立品牌的企业中有%的企业商标未进行注册。

基于以上分析认为,我区应及时调整经济发展战略,把民营经济作为全区经济发展的主体,加大扶持力度,创造宽松环境, 创新传统产业,发挥规模优势,形成传统产业启动,新兴产业和配套产业两翼齐飞,优势互补,整体推进的民营经济发展新格局,推动全市民营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力争

到“十五”末,全区民营经济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50%以上,形成一批市场竞争能力强、辐射带动作用大的民营企业集团,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显著提高。

一是在思想观念上,牢固树立民营经济是全区经济发展主体地位的指导思想。思想观念落后仍然是制约我区民营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对比江浙沪粤等先进地区,我市民营经济发展与先进地区 的差距,最关键的是思想解放程度和重视力度上的差距。实践证明,解放思想始终是发展的先导。思想解放一步,发展就向前一步;思想超前一步,发展就领先一步。思想的大解放才能带来民营经济的大发展和社会的大进步。为此,必须明确民营经济是市场经济的主体, 没有民营经济,就没有市场经济的理念,将其作为我区经济发展 的主攻方向来抓。只有把思想认识统一到这个大前提下,很多影响我市民营经济发展的问题才会逐步解决。这是治本的关键和基 础。也只有牢固树立了这种观念,才能真正做到在社会资源有限、信贷资金、资本市场份额、投资机会、土地等资源不能均等分配 的情况下,不把公有和民营作为资源配置孰先孰后、孰多孰少、孰可孰不可的标准。

二是在工作重点上,强力营造民营经济发展的良好的政策和环境。良好的政策和环境是民营经济发展的生命线。当前,我区民营经济发展的热度不够、氛围不浓,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发展 的环境不优,政策的吸引力不强。环境和政策的

好坏是一个地方 能不能快速发展的首要因素。优化发展环境,不仅体现在提高部门服务水平,杜绝三乱现象等问题上,更重要的是要从深层次上、从市场经济发展的本质上准确把握环境的内涵,从而构筑全方位 的环境优势。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环境是社会的、政府的,资源配置是企业主的。资源配置方式是一种横向的流动方式,目标是 效益最大化,只受环境的影响,不受政府的约束,哪里适合生存发展就去哪里。在资源配置流动的过程中,资源的各个要素(资金、人才、技术、管理者等)和企业生产经营过程需要的是各自不同的环境。因此,政策环境、法律环境、舆论环境、经营环境和服务环境构成了环境的基本内容。可以说,人人、事事、物物、时时皆环境。为此,我们应坚持民有所需,我有所为的思想,对 照发达地区,找出我区在环境方面存在的种种差距,从各个层面 制定好相应的对策,并抓好落实,避免实践中虚多实少、有口号无行动、有政策无落实等问题发生,真正下决心解决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各种因素,全力构造好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和环境平台。在政策和环境的制定与取向上,应突出把握好“放宽、保护、扶持、整合、创新”的工作方针,特别是对民营经济的发展,各 级各部门要真正做到思想放开、政策放宽、管理放手、服务放活, 通过在“放”字上做文章,最大限度激活民营经济发展的内在潜力,实现民营经济超常规发展。

三是在发展方向上,坚持以传统产业的整合、改造和创新为突破口,全力构筑我区民营经济发展的新格局。化工、建材、纺织、机械等是我区传统的优势产业。在这些 领域,我们有基础、有资源、有人才、有市场。目前,我区70% 以上的民营企业从事着传统产业。大力发展这些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对作为老工业基地的我区来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传统产业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是:企业规模偏小,产品雷 同,恶性竞争,产业扩张力不强,形不成规模优势,严重制约发展。为此,要把创新传统产业,形成规模优势作为全区民营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有计划地在全区选择一些骨干企业进行重点扶持,在各产业中牵头组建一两个大型民营企业集团,给予政策、项目、资金、科技扶持, 加强技术改造,实现产业升级,使之成为传统产业的“领头羊”, 充分发挥其产业关联度高、资源聚集功能和产业拉动能力强的优势,形成高端带动、中间跟进、底部抬高的良性发展趋势。如此, 我区就能够形成明显的行业优势、能够建立起强大的配套生产能力、能够实现生产高新技术化、能够造就鲜明的产品特色,从而 真正在全区形成传统产业启动,新兴产业和配套产业两翼齐飞, 优势互补,整体推进的民营经济发展新格局。

四是在发展载体上,加快园区建设和市场建设步伐,努力提高民营经济的集约化程度。工业园区和市场是加快民营经济发展 的重要载体。加快园区建设和市场建设不仅是解

决民营经济布局分散、单体运行、信息闭塞、产业化程度低、效益差的重要措施, 而且是推进区域经济规模化、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城镇化的有效途 径,是改变过去那种“村村点火、处处冒烟”的老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举措。当前,制约全区民营经济园区建设的主要因素是特色不鲜明,管理机制落后,优惠承诺不落实,影响了进园企业发展。要坚持突出重点、注重特色、分层培育、循序渐进的思路,把园区建设作为民营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向和战略措施,突出抓好**私营经济工业园等园区建设。在这方面,应注重产业特色,高起点搞好园区规划;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尽快完善园区功能;引进市场机制,推进园区的经营机制创新,按照现代化、规模化、特色化、外向化的要求,坚持环境建设和项目开发并重,使园区尽快成为我区的外资集中区、产业集聚区和经济高增长区。市场建设是加快总量扩张,实现遍地开花的重要途径,对产业经济结构调整发挥着积极的引导作用。临沂的一个板材市场带动了4000家板材加工企业。因此,我们应加大市场建设投入,加快规模膨胀,为民营经济创造更大的发展空间。在市场培育建设上,应着眼于大开放、大贸易、大流通, 以构建鲁中商贸物流中心为目标,以优势产业为依托,大力培育 “龙头”市场,管好搞活现有市场,通过重点突破,整体推进, 全面发展,全力构建与时代前进步伐合拍,与我区城市功能相符, 布局合理、结构健全,具有旺盛活力和发展后劲

的市场流通体系,成为承接南北,辐射东西的人流、物流、信息流的聚散中心。

(一)加大领导和发动力度,在营造发展氛围上实现新突破。

建议今年召开一次加快发展民营经济大会,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广泛的思想 大发动、大动员;组织各新闻媒体和宣传工具,在全区开展 一次声势浩大的宣传月活动,推出不同类型的民营企业先进典型;对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民营企业家实行重奖,在社会上形成强烈震动和影响,促进思想观念的大解放;在考核机制上,确立一把手为发展民营经济的第一责任人,自上而下建立目标责任制,纳入对各镇、办事处领导班子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确保实现“三个转变”在指导思想上实现主要依靠国有集体经济向依托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转变;在工作精力上实现由重点抓国有集体经济向重点抓民营经济转变;在工作方式上实现由计划经济条件下以行政干预手段发展经济向市场经济条件下科学地运用调控引导手段发展民营经济转变使各级领导切实做到嘴上讲,心里想,手上抓。

(二)加大扶持力度,创造宽松环境,在实施政策和环境促动上实现新突破。

在政策促动上,建议在干部轮岗、用地、投资、贷款、招商、税费等关键环节上实行突破性更大的政策。一是坚持

“三个凡是”,进一步拓宽民营经济的发展空间,即凡是国家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止的、凡是允许外商投资企业进入的领域、凡是固有经济退出的行业,民营经济都可以进入,允许和鼓励民 营企业进军电信、电力、水利、桥梁、公路、医疗、教育、文化等领域。二是出台更加优惠的机关干部分流新政策,鼓励通过辞 职、轮岗、停薪留职等形式从事民营经济,对分流、轮岗从事民营经济的,我区已经出台了政策,重点抓好落实。同时出台鼓励国有企业职工从事民营 经济的优惠政策,尽快在全区实现机关干部、科技人员、转业军人、下岗职工、大中专毕业生、农村群众“六股力量”带动,人人想门路,家家搞经营的浓厚氛围。三是坚持多予、少取、放活 的原则,在税收、融资等方面实行灵活政策,为我区民营经济发 展注入生机和活力。在税收上,建议按照保住存量,放开增量的 原则,对新开办的民营企业在3-5年内都实行定税制,不再实行申报制,以保证企业有充足的资金和精力来发展自己;对于产品科技含量、附加值高、市场前景好的企业,原则上认定为一般纳税人,以提高企业运行灵活度。在融资上,建议由政府部分出资,吸纳民间资本进入,成立专门为民企服务的信用担保机构,搭建更直接的信贷信息平台;建立金融机构与民营企业洽谈会商制度,进一步改进信贷管理运作机制,特别是授权授信方式,适当下放民营企业流动资金贷款审批权限。**个私协会经过探索建立的“企业贷款联保机制”

已取得初步成效,XX年通过联保机制,全区已有一家民营企业获得贷款 万元,可以逐步推广。在优化环境上,要实现“三减一保”,即减低税费,减少手 续,减轻“三乱”负担,确保安全经营。为此,要实施“两手抓”, 一手抓服务,一手抓治理。在服务机制上,建议在全区开展机关 效能建设,实行“三个最大限度”:最大限度地简化程序,最大限度地减免手续,最大限度地提供服务,对民营企业实行全方位贴身服务。在环境治理了,坚持“重典治乱”,突出处理一批反面典型;对国家、省、市取消的一批行政审批项目和收费项目进行不间断的认真实地检查,对违反的,严肃处理;建议在区监察局设立专门投诉举报电话,配备专人、专车,及时、迅速整治各种吃商、卡商、欺商行为;取消或降低一批收费项目,设立“免费保税区”,除照章纳税外,免交一切费用。积极督促政策落实, 切实兑现政务承诺。凡是已经出台的政策和服务承诺,就要千方百计兑现,言必信,行必果。无法兑现的,必须采取补救措施或承担相应责任,以取信于民。增强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建议政府开办一个民营经济综合网站,利用现代传媒将政府各部门制发、转发的有关政策性、公益性、服务性“红头文件”向全社会开放, 扩大个体民营业户的知情权;各级政府要切实转变职能,增强服务意识,提高行政效率,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各种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的违法行为,大力倡导诚信,努力营造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每年在全区组

织一次由个体民营业户参加的“下评上”活动,对服务意识强、服务水平高的部门给予通报表扬,对评议差的单位给予公开批评,切实形成人人关心, 个个支持,全民参与个体私营经济的浓厚氛围。

(三)大力培植龙头企业,在实施骨干带动战略,构筑产业 格局上实现新突破

建议今后几年把扶持民营企业作为全区民营经济的一个重点,纳入全市整体规划,强化政策、资金等方面的倾斜;推行领导挂包、部门帮扶责任制。为提高骨干企业的内在质量和整体水平,发挥其在产业格局形成上的龙头带动作用,有针对性地培植“三个一批”,即一批科技龙头企业、一批创汇大户、一批纳税大户。同时要做到“四项扶持”:一 是科技扶持。明确把支持科技民营企业作为我区的地区特色和优 势,加强与全国高校和科研所的合作,为企业引进科技成果,尽快提高民营企业的科技实力和产品的科技含量,使科技成为“百强”企业实现跳跃式发展的第一动力。二是人才扶持。每年举办民营企业招聘下岗职工洽谈会和大中专毕业生供需见面会。同时,采取“四个一批” 吸收入才:利用国企改革的时机,从国有企业引进一批;鼓励从机关于部中分流一批;采取优惠政策从高校科研单位中聘请一 批;与山东理工大学等合作组建培训基地,为企业自己培养一批。针对民营企业人才匮乏和流动性大的问题,可以由个私协会牵头成立人

才中介机构,建立民营企业会员人才信息库,有针对性为民企提供人才。目前,**区个私协的民企人才信息库正在建设中。三是资本扶持。区县财政按上年民营企业上缴地方税收的 5%列支出预算,纳入“个体民营经济发展基金”,加快筹建担保基金(公司),努力解决贷款担保难的问题;也可以借鉴西方发达国家解决高科技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风险投资机制,培植风险投资公司,充分调动我区庞大的民间资本参与民营经济发展。在对国有集体企业资产排查的基础上,每年举办一次面向民营企业的“产权交易会”,使民营企业充分利用好我区国有、集体企业沉淀的存量资产,实施低成本扩张;积极引导帮助实力较强且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民营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帮助做好上市的工作。四是管理扶持。引导有条件的企业优化产权关系,健全法人治理结构,改 善管理水平,提高人员素质,加快向现代企业经营模式转变的步 伐,形成所有权家族化、经营层社会化、股权逐步公众化的经营机制。加强我区的私营企业协会的建设,转变其职能,在协会内部建立各专门的行业协会,强化行业自律管理。

(四)加大“村、镇、园”建设和市场建设力度,在推进集 约经营和总量扩张上实现新突破。

一是要把园区作为“村、镇、园”建设的重头戏,集中财力、精力、政策抓好**私营经济工业园等园区建设。要进一步完善园区的水、电、暖、气、通讯、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按照“谁技资,谁受益”的原则,鼓励入园民营企业参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物业经营管理。其次要实行“特区”政策, 如对投资300万元以上的企业减半征收土地出让金,并当企业累 缴所得税达到现价征地费用时,使用权归企业拥有。第三,对园 区实行扎口管理,一个机构,一口管理,一条龙服务,消除“三 乱”影响,使园区成为一个“安全岛”。要继续强化对专业村、产业镇的引导、扶持,着力做好对农村个体大户和龙头企业的培育,通过发展一批专业户,带出一个专业,培植一个专业村,带出一个产业镇。二是加大市场培育发展力度。建议成立由区政府主要领导挂帅,财委、建委、工商、土管等部门参加的市场建设领导小组,加大对市场建设的组织协调力度。坚持“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多渠道筹集资 金特别是启动民资建市场,形成市场投资主体多元化。同时在城 镇规划、市场用地、基建收费、户籍管理等方面,制定实施一系列倾斜政策,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办市场的积极性。要打破地域、边界、条块和体制限制,组织企事业单位、乡镇、村居、市场业户、社会群众采取独资、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兴办市场。市场建要统一规划,科学论证,做好四个结合。一是与国有企业改革脱困相结合,大力支持国有老企业利用城区闲置的车间、厂房、场地办市场,实现“退二进三”。二是与旧城改造相结合, 利用**新区建设的有利时机,规划一个集会展、商贸、观光、饮食娱乐为一体的综合功能区,辅之

民营经济发展分析 篇6

济)以外的所有经济类型。

一、民营经济对我国非农就业的贡献

民营经济对我国非农就业的贡献,可从国家、城镇和乡村三个层面来加以考察。

1.民营经济对全国非农就业的贡献分析。我国非农经济类型可概括为公有经济(统计上包括 )、外资经济(统计上包括)和民营经济(即除上述两种经济类型以外的所有经济类型)。我国民营经济经历了从无到有再到规模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其对我国非农就业的吸纳带动效应也走过了从微不足道到作用显著再到主渠道的历程。图1和图2显示了我国各经济类型非农就业人口及其比重的变化,1978年~2005年间,我国总的非农就业人口持续增加,从改革开放初期1978年的12341万增至2005年的46091万;公有经济就业人口经历了从上升到下降,再到相对稳定的三个阶段,就业比重在1978年~1996年间处于波动上升状态,但之后呈持续下降状态,至2005年,就业人口为21570万,比重为51.85%;民营经济的就业人口和就业比重20多年来都基本呈持续上升态势,2005年就业人口和比重分别为13406万和32.22%,而且上升趋势明显;外资经济就业人口和就业比重也呈上升趋势,2005年其数值分别为1245万和2.99%,显然二者都远低于民营经济相应项。因此,就全国非农就业发展来看,公有就业基本处于停滞甚至萎缩状态,外资就业虽然处于增长状态,但对非农就业吸纳有限,只有民营经济显示了强劲的非农就业吸纳能力。综合分析各经济类型非农就业的变化趋势,可以发现,一方面民营经济就业人口与我国非农就业人口呈相同变化趋势,另一方面,无论是就业人口数还是比重,民营经济和公有经济又呈耦合变化态势。这表明一个事实,即民营经济在我国非农就业发展中作出了双重贡献:第一个贡献是,在公有经济就业人口及比重下降和外资经济就业人口增加有限的背景下,我国新增非农就业人口主要是由民营经济吸纳完成的;第二个贡献是,公有经济释出的下岗分流人员再就业也主要是由民营经济消化的。而且这两个贡献在未来发展中还将更加突出。

图1 我国各经济类型非农就业人口变化情况(单位:万人)

图2 我国非农就业中各经济类型比重变动情况(单位:%)

2.民营经济对我国乡村非农就业的贡献分析。我国乡村非农经济组织主要有乡镇企业、私营企业和个体经营者等三种,根据我们前面的界定,其中后两种属于民营经济的范畴。随着我国乡村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民营经济对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带动作用也越来越明显。数据显示(图3、4),从改革开放初期的1978年到最近的2005年,民营经济对农村劳动力非农化就业的拉动经历了从无到有再到规模逐步扩大、比例波动上升的过程。1978年乡村非农就业人口为2827万人,仅占农村总就业人口的9.22%,其中民营经济就业几乎不占份额;2005年乡村非农就业人口18760万,占农村总就业人口比重提高到38.69%,其中民营经济就业比重为9.26%。从图1中可了解到,乡村民营经济解决的非农就业人口至1999年达到高峰后出现下降低谷区,这一低谷区是由个体经济的减少所引起,其原因与这段时期我国整个宏观形势处于内需不足、个体工商业者盈利能力差等因素有关。但是自1990年以来,乡村私营经济对劳动力的吸纳量却呈逐年上升趋势,即使在宏观形势整体较差的时期也基本未受影响。这一方面表明我国私营经济对抗不利宏观形势能力较强,另一方面也表明在宏观形势不理想情形下私营经济在缓解就业压力、吸纳乡村劳动力非农就业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如果从民营经济就业占乡村非农就业比重变动趋势来看,也可得出类似的结论,即波动上升的比例同样说明了民营经济在带动农村非农就业方面的重要作用。

图3我国乡村民营经济对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人口吸纳的变化情况(单位:万人)

图4 我国乡村非农就业中民营经济就业比重变动情况

3.民营经济对我国城镇就业的贡献分析。根据数据分析,我国城镇就业中民营经济对劳动力的集聚力也呈逐步提高趋势。1978年,城镇民营经济就业人口仅15万,同期公有经济(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就业人口为9499万,二者占全部城镇就业人口比重分别为0.16%和99.84%。显然,改革开放初期公有经济是城镇就业的主要载体,而民营经济的就业作用是微乎其微的。但历经20余年的发展,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民营经济就业人口无论绝对数量还是所占比重自1978年以来都逐年增加,而公有经济就业人口(绝对数量自1993年,比重自1978年)则呈逐年下降趋势。2003年城镇民营就业人口首次超过公有经济,到2005年,城镇民营就业人口增加到8918万,而公有经济就业人口下降到7598万,二者在全部城镇就业人口中的比重分别为32.63%和26.70%。可以说,这一时期民营经济对于缓解公有经济就业压力(如下岗、分流)起到了支撑力量的作用,同时对于缓和因失业引发的社会矛盾也具有积极意义。

人们经常提到外资经济对于创造就业岗位具有重要作用,但从分析来看,外资经济创造的直接就业机会相比民营经济而言相当有限。从图5、6可知,外资经济就业占我国城镇非农就业比重在2005年最高,但也只有4.56%,仅相当于同期民营就业的13.96%。事实上,至2005年,我国民营经济就业已超过公有与外资就业之和。公有经济自1993年就业人口下降至2005年的13年间,裁员7212万,同期外资经济仅增加1024万就业人口,显然对就业的吸纳是力不从心的。而民营經济就业人数的增量达8024万,在国企减员分流、外资增员有限的背景下,不仅一定程度解决了公有经济背负的就业包袱,而且也有效地充当了我国城镇新增就业压力的减缓器,成为中国吸纳劳动力的主要经济力量,为就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二、结论

通过从国家、城镇和乡村等层面分析民营经济对我国非农就业的贡献,得出了如下主要结论:

1.民营经济对我国非农就业具有双重贡献。

2.民营经济对我国乡村非农就业的带动作用明显。

3.民营经济对我国城镇就业的集聚力显著增强。

4.发展趋势表明民营经济在我国未来经济结构调整和城镇化加速进程中将成为解决就业问题的主要阵地。

泉州民营快递发展情况调研分析 篇7

电子商务的快速增加,使民营快递业市场需求越来越大,渐渐成为创业投资的热点行业之一。我国快递行业数目不断增多,外资企业的进驻更是加大了我国快递业的竞争。而泉州市作为一个全国范围民营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民营快递企业的发展水平对泉州地区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泉州市政府高度重视民营快递业的发展,先后出台了18份与快递业密切相关的政策文件。市政府成立了由常务副市长担任组长的快递服务业发展工作协调小组,并设立每年800万元快递服务发展专项资金。

据泉州市邮政管理局方面透露,力争到2020年,快递业务规模进入全国前十,年业务量突破15亿件。泉州市邮政管理局相关人士介绍,快递业已经成为泉州经济发展的“黑马”。因此开展对泉州民营快递的调研意义重大。

2 泉州民营快递调研情况

2.1 泉州民营快递的基本情况

2015年3月1日,泉州市政府已向国家邮政局正式递交申创“中国快递示范城市”文件。2015年11月30日,泉州市委书记郑新聪从国家邮政局局长马军胜手中接过牌匾,自此泉州成为继杭州之后全国第二个荣获“中国快递示范城市”称号的城市。

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递发展,泉州地区的快递业务量逐年递增。以2014年为例,广东、浙江、江苏、上海、北京和福建这6个省份的快递业务量合计占全国快递业务总量的68.4%,如图1所示。以上6省的快递业务收入合计占全国快递业务总收入的70.1%,如图2所示。

如图所示,快递业务量排名前十五位的城市中,依次是上海、北京、广州、深圳、杭州、金华、苏州、东莞、南京、成都、武汉、泉州、温州、宁波和福州,其快递业务量合计占全部快递业务量的比重达62%。快递业务收入排名前十五位的城市依次是上海、深圳、广州、北京、杭州、苏州、东莞、金华、南京、宁波、成都、武汉、温州、泉州和天津,其快递业务收入合计占全部快递业务收入的比重达63.8%。

泉州快递服务业以每年60%以上的增幅井喷式发展。2014全市规模以上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约2.6亿件,全省第1,全国第11,人均年快递量逾30件。

2015年,在全国快递业务量排名中,泉州市的快递业务量排名全国第10名,如表1所示。

全市现有快递企业及网点900多家,15个省一级快件分拨中心,从业人员约2万人。去年全市规模以上快递企业业务量累计完成2.6亿件。快递业务量和业务总量等多项指标均居全省第一。泉州快递服务公众满意度测评为78.2分,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依托鞋业、服装、陶瓷等产业群优势,泉州已成为福建省规模最大的电商网货供应地和电商零售聚集区,全市网购通过快递配送占比80%以上。

2014年,泉州电子商务交易1420亿元,比增33.75%。快递服务是实现电子商务网络零售的关键环节和重要支撑,可形成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整合的联动发展。为促进快递业健康快速发展,近年来泉州市政府连发20份政策文件,在规划发展、用地保障、税费优惠等方面给予倾斜。接下来,泉州市政府还将出台相关措施,并加快编制快递业发展规划。重点要建2000个服务驿站,解决服务网点末端“最后一公里”难题。

从2014年底开始,泉州市邮政管理局就试点快递服务网点末端建设,目前建成投用的已有10多个。按照发展计划,到2020年,泉州要建设至少2000个综合便民服务驿站。服务网点末端,主要有智能快件箱和快递超市。安置智能快件箱的,快递员将快递直接投放,货主会收到取件通知,凭密码可打开快件箱,取件全程都在监控内。这样既省时又安全。泉州快递乡镇网点覆盖率已达95%,2015年底有望实现100%。到2020年还希望建成泉州快递产业园暨跨境电商快件集散中心等。

2.2 泉州民营快递需求情况

近年来,泉州快递服务业以每年50%以上的增幅持续高速发展,行业规模和实力不断壮大,成为泉州经济发展的亮点。2014年泉州市快递业务量占全省三分之一,2015年1阅至10月泉州市快递业务量累计完成2.83亿件,同比增长47.14%,占全省比重41.83%,列全省第一位、全国第十二位;快递业务收入完成25.29亿元,同比增长26.56%,占全省比重32.53%。目前泉州市依托服装、制鞋、茶叶、陶瓷等产业优势已成为全省规模最大的电商零售聚集区和电商网货供应地,全市电商快递配送占比80%以上。随着电子商务的持续高涨,泉州市民营快递需求也将不断扩大。

3 泉州民营快递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快递人才缺乏成为企业发展短板

根据对泉州境内民营快递企业和网点的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显示,泉州民营快递企业每年员工流动率整体超过30%,个别网点流动率甚至超过50%。频繁的人员流动导致企业招聘门槛较低,造成员工整体的文化层度、职业素质普遍不高。据统计泉州地区民营快递企业员工的学历,初中以下学历占总人数的25.73%;高中/中专占43.35%;大专占21.45%;本科仅占9.47%。快递人才的缺乏已然成为泉州民营快递发展的短板。

3.2 主打“价格战”,缺乏核心竞争力

泉州民营快递公司市场竞争手段较为单一,缺乏核心竞争力。大多民营快递企业把低价作为竞争的主要手段。以2013年为例,福建省快递业务平均单价持续下降,其中泉州市快递业务平均单价就下降了14.7%。低价格所衍生的低层次服务导致消费者对民营快递服务满意度不高。据对泉州市部分消费者调查显示,有超过40%的消费者对民营快递服务的评价是一般或不满意。因此民营快递企业应该要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才能提升客户的满意度。

3.3 民营快递网点分布不健全

泉州民营快递在网点上的分布还是存在局限的。民营快递企业的网络覆盖在经济比较发展的乡镇及其附近的村庄。不健全的网络覆盖,或多或少的减少了泉州民营快递的发展机会。

3.4 民营快递信息化和自动化程度不高

泉州民营快递企业的信息化和自动化程度不高,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制约了其业务的发展。比如现在泉州民营快递公司很多才采用人工分拣,人工分拣效率不高,员工再眼明手快也比不上自动分拣系统,会受到如疲劳、注意力无法长时间集中等众多生理条件的限制。而且人工分拣的出错率高,漏捡或错捡时有发生,这个也将大大降低顾客的满意度。

3.5 行业监督管理有待进一步提高

在收寄环节,快递服务存在着诸多问题,如:投递时效慢、物品丢损难赔偿、拒绝消费者验货、收件不验视、纠纷难处理等。虽然各级政府也对此出台了多个规范性文件,但由于行业监督管理不能有效执行,处罚力度不足,致使企业违规甚至违法现象层出不穷。因此对快递市场发展来讲,不仅需要政策法规的制约与规范,更需要有效的监督管理措施。

4 泉州民营快递发展的对策建议

基于以上调研情况,我们对泉州民营快递发展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4.1 提高从业人员素质,提升民营快递总体形象

泉州民营快递企业发展的短板之一是缺乏专业的快递人才,因此民营快递企业想要谋求发展,自然也要先解决人力资源问题。人才问题可以通过“外引”和“内育”来解决。“外引”即通过招聘的方式,招聘一些经验丰富的快递人才或到相关院校招聘一些物流专业的毕业生到企业。“内育”即对公司现有的员工,要通过公司内部的业务培训帮助他们成长,让他们能够胜任岗位的要求。对于表现不好且屡教不改的员工则要严肃处理,该淘汰的淘汰,提升公司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提升民营快递的总体形象。

4.2 提供增值服务,避免低价竞争

价格是民营快递的一大优势,但目前的快递业,无利化、微利化趋势已经非常明显,根据经济学原理,商品价格越低,价格弹性越小,因此价格再往下降对总收入的提高影响不大,对利润影响却很大。在这种情况下,民营快递企业若继续进行低价竞争,只会导致企业走下坡路,对企业的品牌建设也有负面影响,对整个快递行业也不利。而拓展快递服务产品线,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走差异化竞争之路,才能走出发展困境。

4.3 加大信息化和自动化设备的投入

泉州民营快递企业信息化和和自动化程度不高,因此进行技术改造、加大信息化和自动化设备的投入,改变由原来的人工操作、半自动化操作到全自动化操作,减少人工成本,提高工作效率,显得很有必要。

4.4 发展异地快递和跨境电商业务

泉州有不少民营快递企业,过度和恶性竞争使得同城快递已经发展为薄利行业。因此在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下,民营快递企业应果断跳出泥淖,发展异地快递业务和跨境电商业务。一方面,这些异地快递业务和跨境电商业务还处于增长期,快递需求量大;另一方面,异地快递业务和跨境电商业务平均单价较高,利润空间较大。

4.5 加强政府的支持力度,确保各项扶持政策落地

泉州政府应为推动快递与电商融合发展、打造全国快递网络区域枢纽、快递服务县域经济发展、快递“向外”创新发展、快递末端服务网点建设、快递诚信体系建设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开拓创新,努力将泉州建设成为发展更好、服务更优、各方认可、独具特色的快递示范城市,为全国快递服务业发展做好标杆示范,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方长青.福建快递业发展情况调查与分析[J].中国统计,2014,(7).

[2]李璐.快递行业无序扩张投诉多盘点国内快递N宗罪[N].新快报,2011,3,16.

[3]蔡环宇,陈玲.浅谈新形势下我国民营快递业的发展[J].商场现代化,2013,(3).

民营医院的市场发展空间分析 篇8

对于这种差距的解释,目前大多是从有关配套政策不够完善的角度来分析的,包括民营医院在人员晋升、税收负担以及政府监管政策存在着与公立医院不平等的待遇等一系列问题[2]。但本文认为,民营医院发展的首要问题是服务产品提供的市场空间,由于长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公立医院占据了医疗服务的绝大部分市场空间,经济体制改革以来,政府又给了公立医院一些利用市场机制的政策,使“先天”强大的公立医院更加具有发展优势,而民营医院的发展总是“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因此,本文根据政府对引入社会资本补充医疗服务市场的政策定位,从医疗服务市场的高端和低端两个层次,分析民营医院在不同市场中可能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1 医疗服务市场中民营医院的发展空间分析

进入医疗服务领域的社会资本,主要目的是营利和获取投资回报。因此,城市居民较高的收入水平和医疗服务需求,是吸引社会资本举办民营医院的首要动力。民营医院的这一资本特性,反映在医疗服务市场的参与过程中,社会资本的投入主要瞄准的是城市居民的医疗服务需求。因此对民营医院的市场发展空间分析,也以城市医疗服务市场为重点。

根据城市居民医疗服务需求的不同层次性,城市医疗服务市场可以分为高端医疗服务市场和低端医疗服务市场。在现有的卫生政策下,民营医院既可以向高端市场方向发展,也可以向低端市场方向发展。

1.1 高端医疗服务市场分析

高端医疗服务市场是指在基本医疗需求之外,居民收入大幅增加时,对医疗服务所产生的多样化需求。高端医疗服务通常不纳入社会医疗保险支付范围,而由个人现金支付,高收入人群是其主要消费者。目前,在高端医疗服务市场中,除了民营医院提供服务外,政府也允许公立医院通过特需医疗的方式直接提供服务。因此,在现行政策下,高端医疗服务是民营医院与公立医院共享的医疗市场。由于长期以来公立医院的质量、信任程度以及服务品牌的影响[3],公立医院在市场中具有垄断地位,在这个政策名义上共享的高端医疗服务市场中,民营医院的市场发展空间只能局限于公立医院余留的市场份额内。因此,如果公立医院通过特需医疗就能满足高端服务需求的话,那么民营医院在高端医疗服务市场中的发展机会微乎其微。

为此,本文利用统计数据,以床位数为分析指标,估算了现有的经济水平下,公立医院能否满足高端医疗服务需求的情况。由于高端医疗服务的消费者主要是高收入人群,因此估算高端医疗服务需求以城市人口为基础。初步估算的公式如下:

高端医疗服务需求所需的床位数=城市人口数×高收入人口比例×城市高收入人群住院率/城市医院病床周转次数

根据相关统计数据,计算结果如表1所示。2006年的城市高端医疗服务需求仅需要床位数13.42万张。

同时,根据2 0 0 6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的要求,公立医院特需医疗服务的病床数不得超过医院总床位数的10%。按该比例计算,以2006年全国卫生部门所属城市医院总床位数为基数(136.43万张),公立医院用于特需服务的床位可以达到13.64万张。

以上数据表明,仅城市公立医院所提供的特需服务,已经超过了城市高端医疗服务的客观需求,而并没有给民营医院留出相应的发展空间。民营医院要想发展,唯有依靠更高水平的专业技术和服务能力,而这种竞争力对于新生的民营医院来说往往难以在短时间内一蹴而就,民营医院很可能还没有来得及发展就面临着退出高端市场的结局。而这也正是当前民营医院在高端医疗服务市场没有得到发展的主要原因。

1.2 低端医疗服务市场分析

低端医疗服务市场是指居民的基本医疗服务需求所形成的基层医疗服务市场。对民营医院而言,低端医疗服务市场主要是参与社区卫生服务提供。因此,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发展直接影响到民营医院的发展空间。但是,根据2006年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及配套文件《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和编制标准指导意见》,虽然政府提出鼓励社会力量举办社区卫生机构,但主导思想仍然是要进一步加大政府举办的力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要是通过对现有一级、部分二级医院和国有企事业单位所属医疗机构等进行转型或改造设立,或者由综合医院举办。同时明确规定,街道办事处范围内缺乏一级医院和街道卫生院的,政府新建公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引入社会力量举办。因此,尽管文件原则上提出要鼓励社会力量举办,但具体操作措施是以举办公立机构为主,不仅从举办形式上限制了社会力量举办的数量,而且在空间上也限制了社会资本发展的区域。因此,在低端医疗服务市场,民营医院的发展困难首先表现在政策空间上的局限性。

此外,已经建立的民营医院在考虑未来的发展趋势时也表示出一定的担心。尤其是近年来医疗服务领域的政府与市场作用的问题引起社会各界广泛争论,强调政府投入和举办公立医院日益得到重视。在这一背景下,即便是在民营经济和民营医院已经较为发达的地区,目前政府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倾向性举措更多的是通过政府出资和收购,将民营医疗机构转为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而不是向民营医疗机构购买相应的社区卫生服务。这些举措无疑是在暗示政府要在社区卫生服务提供领域发挥更大作用,而社会资本的重要性相对削弱。这表明在政策的实际操作过程中,低端市场上民营医疗机构的发展空间也比较狭小。在这些措施的影响下,一些民营医院不得不考虑是否转为公立医疗机构的困惑,民营医院的发展道路似乎越走越窄。

2 狭小的市场发展空间下民营医院发展相对缓慢

2.1 民营医院在高端和低端医疗服务市场中比重过低

高端和低端医疗服务市场的发展空间不足,造成目前我国民营医院发展速度相对缓慢,不管是医院数量还是床位数都远远低于公立医院的水平。各类医疗服务市场的提供者中,非公立机构最高不到同类服务提供者总数的25%,其床位数的水平尤其低,最高的比重仅为同类市场主体总数的8.04%(见表2和表3)。民营医院在医疗服务市场中的过低比重,不仅导致政府对医疗投入的战线过长,使财政资金使用过于分散,降低了财政投入效率;而且不利于形成医疗服务市场的公平竞争态势,无法有效促进公立医院提高服务效率。

相对而言,高端医疗服务市场中非公立提供者的数量和床位数均略高于低端医疗服务市场中的比重。这也反映出居民收入增加后不断增长的医疗服务多样化需求,能够强有力地吸引民间资本更多进入高端医疗服务市场。

2.2 民营医院生存风险较大

市场发展空间的不足导致民营医院的生存压力巨大。如表4所示,2006年两类性质的机构业务收支结余均出现亏损,但是非公立机构的业务亏损率为8.09%,大于公立机构的业务亏损率4.42%。从总收支数据来看,公立机构在财政补助下总收支结余出现盈余,而非公立机构在缺乏财政补助下总收支的亏损进一步扩大。这也表明非公立机构在缺乏财政补助下,更需要和依赖于市场发展空间的支持。

但是,有限的市场发展空间使民营医院面临较大的生存风险。表5的数据表明,非公立医院不仅业务亏损率较高,而且资产负债率也明显高于公立医院,达到47.32%,超过了一般警戒线水平(40%)。生存的风险和压力阻碍了民营医院的发展速度和规模,经过20多年的发展,非公立机构的资产在全部资产中所占比例仅为5.13%,每床位固定资产则不到公立机构的3/4。

3 改善民营医院发展空间的建议

民营医院的发展可以补充政府对医疗领域投入的不足,也可以满足人民群众不同层次的医疗服务需求,还有助于形成医疗机构合理竞争的局面。发展民营医院也是卫生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政府曾多次出台政策试图通过引入社会力量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尽管我国原则上没有严格限制社会资本进入医疗领域,但受计划经济时代单一发展公立医院的卫生服务供给体制的长期影响,实践中政府主要依靠公立医疗资源满足社会的多层次医疗服务需求,在高端和低端医疗服务市场都没有给民营医院留出足够的发展空间,使医疗服务的供给无法形成有效竞争。

在发达国家,由社会资本参与提供医疗服务是普遍现象,并占有较高比例。参照国际经验,本文认为除了应改善民营医院在准入条件、审批程序、税收政策、医技人员职称评定等方面的待遇,还应当对民营医院的市场范围做进一步的调整:

3.1 调整公立医院的市场范围,促使公立医院让出部分高端服务市场

政府应把私营部门的发展纳入卫生整体发展规划中,并制定相关的政策鼓励、支持和引导私营部门发展,为民营医院的发展留出足够的空间。政府应当对公立医院承担公共职能的支出给予合理补助,而不是使其通过高端医疗服务市场的收入来弥补,促使公立医院从部分高端医疗服务市场中退出。这样可以使公立医院真正履行公共职能,并回归公益性,而民营医院可以通过高端市场的产品提供满足人民群众不同层次的医疗服务需求。从而使低收入人群更多地利用公共资源,消除富裕阶层过多利用公共资源的弊端。

3.2 扩大低端服务市场,支持符合条件的民营医院参与社区卫生服务

调整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政策,积极鼓励民营医院提供社区的基本医疗服务,而不过分强调政府举办的主导作用。政府的主导作用主要应体现在公共筹资的基础上向私营部门购买医疗卫生服务,即通过社会医疗保险支付私营部门的社区医疗服务,通过实施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购买私营部门的社区公共卫生服务。

数据来源:卫生部编.2007中国卫生统计年鉴.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7*公立性质包括国有和集体经济两类;**非公立性质包括联营、私营和其他中外合资等经济类型。以下同。

数据来源与指标解释同表2。

数据来源:2007中国卫生统计年鉴,卫生部编,不含诊所、卫生所、医务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

数据来源:2007中国卫生统计年鉴,卫生部编,不含诊所、卫生所、医务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

3.3 医生成为独立执业的自由人,使医生人力资源得到合理配置

要给民营医院提供市场发展空间,就要使医生成为拥有医学专业技术知识的独立法人,使之能够在公立医院和民营医院之间流动起来。过去在卫生资源配置问题上,总是重视物质资源的配置,而忽略人力资源的配置,其实卫生资源配置的核心问题是改革医生人力政策。只有医生人力资源得到合理配置了,才能带动其它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这不仅使民营医院的发展具备了配套的人力资源市场,也为改革公立医院和整合卫生资源打下了基础。

参考文献

[1]曹荣桂.推动我国民营医疗事业走上健康有序发展轨道[C].中华医院管理学会民营医院管理分会成立大会会议资料,北京,2002.9.

[2]顾曙光.民营医院发展现状和规范发展的建议[J].江苏卫生保健,2007,9(1):34-36.

民营经济发展与地方政府行为分析 篇9

关键词:民营经济,地方政府行为

民营经济与市场经济具有天然的内在联系,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得以迅速发展和壮大。我国民营经济的一大特点就是发展速度快。

一、民营经济已成为我国经济的重要力量

经过二十年来的培育和发展,民营经济总体规模不断扩大,占整个国民经济的比重大大提高。据统计:2004年我国民营企业生产总值占GDP的55.6%,企业新增加值的74.7%,销售额的58.9%,税收的46.2%,出口额的62.3%,专利技术65%,技术创新的75%以上。新产品的80%都是有民营经济开发的,其提供就业岗位已超过城镇就业人口的75%。[1]而且我国民营企业自身规模也不断壮大,民营企业2002年在我国500强中占比重为3.18%,2003年上升到13.8%,2004年为14.8%,营业收入的比重在2002年500强中为1.41%,2003年为5.6%,2004年为6.02%。[2]有相当一部分开始上档次、具备相当水平,由原来小型的劳动密集型向大型的资金技术密集型的现代企业转变。有的组建了企业集团或实现了股份制,投资重点开始转向高科技产业和出口创汇产业。

二、地方政府的不规范行为对民营经济的负面影响

民营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但是,地方政府的一些不规范行为也会对民营经济的发展产生许多负面影响。

1. 地方税务部门征收征管不规范,致使民营企业偷税漏税现象很严重

(1) 地方政府的“准企业行为”对民营经济的影响

地方政府的财力与民营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地方政府为达到财政收入最大化,必然要保障本地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利润目标的最大化。这就使它不仅仅是一个纵向依赖的行政组织,而且也逐渐成为一个具有独立经济利益目标的经济组织。拥有较大资源支配权的地方政府具有“准企业”性质,并因此导致其扮演的角色错位。

(2) 地方税务部门征收征管不规范,致使民营企业偷税漏税现象很严重

据统计,我国乡镇企业有偷税漏税问题的比重达60%,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更是高达80%~90%,1995年全国工业总产值的66%来自于民营企业,而工商税收的60%以上却是由国有企业负担,原因之一是地方政府和税务部门对民营企业在纳税问题上的认识有失偏颇。地方政府较为普遍的存在这样一种思想,即先发展、后规范,在目前的情况下,法制应让位于发展搞活企业的目的,以为民营企业办多了、办大了,“造钱的机器”运转起来了,事情就好办了,担心依法征税减少了民营企业的利润,会影响到民营企业在本地的发展。

民营经济中,偷税漏税最严重的是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目前这类企业还有许多没有建立完整的财务记录,征税时多采用定额税制,按其生产规模确定定额,如根据其注册资金的多少或拥有的设备数量来确定,而一些业主和企业往往低报注册资金、分散生产设备,造成生产规模小的假象,以得到低额定税。而有关部门由于种种原因对其网开一面。

(3) 有些官员腐败影响民营经济的正常发展

我国正处于传统二元经济向现代经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双重过渡”时期,此时腐败容易滋生。一是由于市场体制发育程度较低,市场平等竞争的秩序还有待建立;二是旧的体制仍有相当大的影响,和政权力对经济活动有广泛的干预。1998年~2003年6年中,中纪委处理省部级官员违法案件109件,其中经济违法案件74件,占67.9%,经济案件中涉及民营企业主的36件,占48.65%,其中移交司法机关的刑事案件275件,涉及民营企业的占85.2%。

三、促使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外部环境思考

1. 深化政治体制改革, 加强法制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中央政策的宽松、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而民营经济自身也因其与市场经济天然的、内在的联系成为向市场经济转变的先导力量,成为推动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的一支生力军。但我们也不应忽视其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更不应忽视这些问题背后的制度因素。因为凡此种种,不仅影响了民营经济自身的健康发展,也成为整个国了经济稳步、健康发展和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形成的障碍。因此,主要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第一, 改革政治体制、明确地方政府职能、规范地方政府行为。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中,宏观调控集中于中央政府,微观发展集中于企业,地方政府一般不介入企业的活动,主要致力于基础设施建设、公共福利事业的发展。为了使地方政府摆脱“准企业”的角色,一是要通过法律法规切断地方政府直接投资、经营企业的渠道;二是对于已投入集体企业、乡镇企业的资产,通过清资核产、在社区内发行股票,将政府的资产转化为众多股民所有,政府可以将改组的资产用于本社区其他急需的建设领域中去。

第二, 加强法制建设、完善行政人员的行为规范并保证执法的有效性。一方面要健全行政立法机制,加强行政立法,公务人员行为规范要尽可能明确具体,并要有相应的监督与制裁措施。另一方面,对公务人员行为规范的执法和监督主体也要制定行为规范并给予有效的制约监督,防止和清除司法腐败。

第三,改革目前的行政审批制度。除了一些特定项目,如有关国计民生的安全、环境、能源等项目外,应一律改行政审批为行政备案,从源头上消除地方政府官员认为设租、抽租等寻租现象,阻止某种所谓的集体所有权的安排。

2. 采取积极措施,促进民营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第一,加强对民营经济的行政管理和监督,维护市场秩序,规范经营行为。同时,建立相应的财务会计、审计监督制度,加强税收和工商行政管理,防止和及时处理其不正当经营活动。

第二,切实保障民营经济的合法权益。规范行政收费,对既无法律法规依据,又无正式行政文件的各种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应坚决取取消,执行收费许可证制度,实行亮证收费,并公开收费标准接受群众监督。

第三,创造民营经济与国有经济公平竞争的环境。进一步放宽行业准入限制,除国家明令禁止从事的行业和经营的商品外,允许其依法开业经营。当前,民营经济感觉最大的困难之一是融资问题,一方面,我国不允许私人银行的成立,对其它民营金融机构的审批也很苛刻;另一方面,国有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的融资又存在极大的压抑和不平等,这就使得民营企业的资金需求得不到满足。解决的方法:一方面应允许民营的金融机构一定程度的发展,为民营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另一方面由地方政府成立信用保证机关,提供担保,帮助科技水平高、经济效益好的企业获得贷款。另外,要妥善解决民营企业的生产经营用地,对有条件的大型民营企业要给予自营进出口权。

第四,为民营经济提供优质服务。一是简化办照、办证手续,除法律法规和规章等规定实行许可证或专项审批之外,其它规定不作为登记注册的依据,各有关部门要简化手段,缩短办证时间。二是税务部门要积极为其生产经营提供便利,允许从事批发业务的民营企业使用大额发票等。三是金融部门要在汇兑结算、存取现金等方面提供便利,允许其以财产作抵押办理贷款。

第五,政策的扶持。积极扶持、促使民营企业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鼓励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建立企业集团或股份有限公司、鼓励民营企业在国有企业改制中采取有效方式承包、租赁、购买公司。

参考文献

[1]保育钩:中小企业论坛专题.中国企业报, 2004年11月12日第一版

[2]陈锦华:中国企业离世界500强有多远.中国企业报, 2004年11月11日第一版

我国民营经济发展前景及对策分析 篇10

一、我国民营经济发展的总体状况

我国民营经济发展共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1978-1992年的起步发展阶段。从极少到较多,从被限制、允许到成为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补充,民营经济的顽强发展终获初级政治地位和法律认可。第二个阶段是从1992-2002年的高速不平稳发展阶段。从重要的补充变成为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时期的民营经济虽呈高速发展态势,但由于经济波动和政治影响却也出现不平稳的发展局面。第三个阶段是从2002年至今的全面发展阶段。这一时期的民营经济经历了数量扩张、规模扩大、质量提升、结构改善,涌现出以苏南模式、温州模式和珠江模式为代表的多种经济发展形式,进入了全面的、良性的发展轨道。经过30年的发展,民营经济已遍及城乡各地,涉足国民经济大部分行业,经济总量在扩大,比重在提高,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总体而言,民营经济在我国经济生活中已是三分天下有其一,其创造的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3,一些发达省份和市县来自民营经济的税收已占到整个财政收入的一半以上,成为当地经济的支柱。

二、当前经济环境给我国民营经济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2008年以来,世界经济遭遇了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给我国民营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严重困难和挑战。自2008年第四季度起,很多民营企业订单减少、销售下滑、资金严重不足,且有逐步加剧的趋势。尽管形式严峻,但困难与机遇往往并存。应该看到,金融危机对我国民营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具有两重性,它在给民营经济的发展带来严峻的困难和挑战的同时,也带来新了的发展空间和机遇。

(一) 我国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

1. 出口导向型企业受到严重冲击。

这场国际金融危机对民营企业的影响,首先最主要的是出口。美国是我国最大贸易顺差来源,美国经济增速放缓势必影响我国的进出口贸易。据测算,美国经济增长率每下降1%,我国对美国的出口就会下降5%-6%。在我国民营经济比较发达的沿海地区,民营企业中出口导向型的生产加工和贸易企业较多,这部分企业在金融危机中损失最大。而与出口导向型企业密切相关的数十个行业也受到较大影响,纸箱、包装、货运代理、国际物流、各类中介行业普遍出现严重亏损。

2. 民营企业经济效益持续下滑,发展速度趋缓。

在金融危机影响下,我国不少行业的民营企业经济效益出现下滑趋势,其发展受到一定制约。例如,钢铁行业从2008年6月开始,价格持续下跌,企业产能不断缩减。而且,迅速蔓延的金融危机不仅造成民营企业实质上的资产缩水和销量下滑,还导致投资减少和资本撤出,严重影响了其整体发展速度。

3. 民营经济发展的外部发展环境弱化。

融资难一直是民营企业发展的瓶颈,缺乏有效担保是主要原因之一,而目前我国能有效运转的融资担保服务机构严重不足;民营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由于业务原因导致大量应收账款难以按时收回,严重占压了流动资金。资金不足严重制约了民营经济的发展。再有,土地、用工政策等发展要素条件的变化也造成企业经营成本进一步增加。

4. 民营企业经营者信心受挫。

大部分民营企业认为,现在原材料价格与产品销售价格倒挂,销售价降幅又一时无法探底,使得他们对继续组织生产心有余悸。为避免和减少亏损,企业只好等待观望、停产待市。有的企业在产品市场行情暂时无多大影响的情况下,也不敢贸然大量采购原料,满负荷组织生产,充分表明了对当前经济形势的担忧。

(二) 民营经济面临新的发展机遇

这次金融危机对我国民营经济发展形成的冲击,实质上是其传统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缺陷的冲击。保持民营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必须加快结构调整,推进产业升级,增强结构支撑力;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加快自主创新。从这个意义上讲,金融危机在给我国民营经济发展带来挑战的同时,也为其转型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

1.有利于民营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培育核心竞争力。在这次金融危机中,受影响最大的是传统的依靠劳动力成本优势的劳动密集型出口加工贸易企业,而具有科技领先、高附加值产品的企业能够较好地抵御市场冲击和风险,这就使更多的民营企业充分认识到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性,促使它们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或发挥船小好调头的体制、机制优势,加快向高新技术方向发展,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

2.有利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在经济危机下,一些企业陷入经营困难,这就为那些优质企业通过并购、重组,以较低成本迅速实现做大做强提供了机会,促进了行业的优化发展。同时,金融危机迫使企业重新审视自己在市场经济中的定位、生存与发展空间。为渡过难关、寻求发展,明智的企业按照市场需求迅速调整产品结构,并逐步带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3.有利于国外资本、人才和项目的引进。金融危机的到来使全世界各类企业自身和对外扩张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国外一些企业破产、倒闭,势必导致大量资本的撤出和人才的流失。在这种形势下,企业寻求新合作伙伴、新投资领域的需求便凸显出来,而这就有利于我国借助改革开放的优势,抓住机遇,聚集国外游离资本,聚集流动人才,聚集科技领先、高附加值产品与项目;有利于我国民营企业进行技术、项目的升级换代和提高管理水平,为保增长、调结构、扩内需进行资金储备、人才储备和项目储备。

三、我国民营经济发展的对策

金融危机发生后,受影响最大的东南沿海的出口导向型民营经济。我国民营经济要想摆脱金融危机的冲击,一定不能重复以出口为导向的劳动力密集型的老路子,其根本出路在于培育其自主创新能力。

(一) 加大对民营企业的金融支持

民营企业大多为中小型企业,各级金融部门要认真落实国家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信贷政策,创新中小企业客户服务模式,开发针对性强且快捷有效的信贷产品,降低中小企业贷款门槛,最大限度地满足中小企业的融资要求。如采取政府为主、社会为辅、多元募集、滚动发展的形式筹集担保资金;组织和推进融资担保机构建设;引导企业成立互助性的融资担保机构;加强银企合作等。

(二) 提高民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民营企业家首先要提高创新意识,根据企业的发展水平推进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生产经营方式创新,加强自主品牌建设,增强产品的竞争力。其次,政府要加强对民营企业自主创新的扶持力度。由政府组织,向民营企业提供科技培训、专家咨询、技术指导等服务,帮助其进行设备改造和技术升级,从而提高其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再有,民营企业自身要重视对创新人才的吸收和培养,注重对员工的培训,并通过健全激励约束机制给予创新人才更广阔的空间和舞台。

(三) 提升民营企业管理体制

深化民营企业内部的管理体制改革是增强民营经济发展动力的重要措施。我国民营企业制度建设还不够完善,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 不断深化内部改革,创新经营机制,规范各项制度;要根据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规模,选择不同的资产组合方式,建立适宜的企业制度。

(四) 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

一是优化投资环境,排除民营经济市场准入歧视,进一步放宽政策,扩大民间投资的领域;二是优化政务环境,把是否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作为衡量工作的标尺, 下大力气改进管理和服务水平;三是优化法制环境,大力推进依法治理民营企业的进程, 提高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增强用法律手段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引导民营企业守信守法经营。

(五)引导民营企业转型发展,加大帮扶力度

民营经济发展分析 篇11

[关键词]民营经济产业结构贡献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就当前来看,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已成为制约整体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障碍和瓶颈。如何进一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已是当前及今后经济发展的关键。众所周知,结构是在总体各组成部分的此消彼长中发生变化、实现调整的,其调整的速度应取决于其中贡献最大,变化最快、发展势头最强劲、效率最高的那部分。笔者认为我国产业结构要实现三次产业间的合理、优化,需要寻找这样一个突破口,它必须具有:带动面儿广、运转效率高、发展前景好并符合改革和经济社会进步内在要求等特点,这一突破口应是民营经济。

第一,民营经济的产业分布结构优于整体经济的产业分布,因此它会对国民经济的产业结构调整起到正向的推动作用。由于理论界对民营经济没有不统一的认识,国家对民营经济更没系统的统计,出于统计分析资料可得性需要,本文采用的口径也不尽相同。在这个问题的分析中以个体私营经济为例,说明民营经济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和贡献。从从业人员的构成看:

表11993年~2005年全国及个体私营经济从业人员构成产业分布表(%)

资料来源:1994—2006年统计年鉴

从1993年到2005年我国就业人员总增长率为13.50% ,而个体私营就业人员的总增长率为238.10%,说明个私经济发展对我国劳动力就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上表表明私营个体经济从业人员的产业分布结构远远优于全国从业人员的产业分布结构,尽管个私经济从业人员比重第三产业呈不断下降的趋势,但第三产业的比重仍占到近60%,而全国该比重为30.6%。单从个体、私营经济从业人员的产业构成的变化看,其变化趋势越来越趋于合理:第一产业过低的比重(1.08%)呈提高的趋势;而第三产业过高的比重(76.99%)呈降低的变化趋势,第二产业比重稳重有升。可以说 如果没有民营经济产业结构的贡献,我国整体的产业构成可能更加不合理。从产值构成来看:

表2全国私营企业产值的产业结构表(%)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及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研究所张厚义论文《私营企业主阶层成长的新阶段》

作为民营经济重要部分的私营经济其产业分布结构要明显地优于我国国民经济的整体产业结构,到2004年其一、二、三产业的构成比重分别为:1.84%、34.30%、63.86%,产值比重呈三二一的顺序分布;而同期整个国民经济的产业结构为:15.2%、52.9%、31.9%,产值比重呈二三一的顺序分布。私营经济所呈现出的产业分布正是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这一布局会成为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巨大带动力量,促使我国整体产业结构朝着合理的方向发展。实践证明,经济越发达的国家或地区,其产业结构就越合理、优化程度越高。

可以看出,无论是产值的产业分布还是从业人员的产业分布,民营经济的产业结构都与整体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更接近,更一致,更相吻合。因此,虽然我国当前产业结构的布局不合理,但如果没有民营经济的作用,可以肯定的说我国的产业结构还达不到当前的程度,会更落后,更不合理。从另一角度来看,随着民营经济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其产业结构就会对整体产业结构发挥作用,带动整体产业结构向着更加合理的方向发展,从而有效的促进整体产业结构的调整。

第二,民营经济对第二产业的贡献及发展前景分析。根据统计年鉴所提供的分类和数据,整理资料如下:

表3国有及国有控股、规模以上外商投资、民营工业企业增加值构成表

上表根据相关年份的《中国统计年鉴》整理得到,2004年外商投资和港澳台合并统计,没有分开统计,因此只能计算出外商投资和民营经济合计的比重为57.64%(2003年及以前是将外商投资和港澳台投资分开统计的,本文中将港澳台投资经济归到民营经济的范围)。

从表中资料看到,在工业企业产值构成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产值虽然仍旧最高,但随着改革的进行,其所占比重不断下降,由1998年的57.03%下降到2004年的42.36%。而外商与民营经济的产值构成随着国有成分的下降在不断上升:2003年达到55.14%,其中民营经济达到38.66%,2004年外商和民营经济在工业增加值中的比重进一步提高达到57.64%。另外,据2006年中国统计年鉴显示:到2005年底我国全部工业企业从业人员达到9303.94万人,其中仅私营企业从业人员就达到3225.14万人,占全部从业人员的34.66%,如果按宽口径的民营经济(除国有及国有控股和外商投资以外的所有经济成分)来计算这一比例高达76.07%。隨着更多的垄断领域向民营经济开放,随着民营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国有成分民营化步伐的加快,民营经济在工业领域逐渐上升到决定地位,对工业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第二产业中除了工业,另一重要部分是建筑业,下面分析民营经济对建筑业的贡献。

表4分类型的建筑业增加值及从业人员分布表

以上资料根据有关年份的《中国统计年鉴》资料整理得到,2004年分类有所变化,因此整理不出以后年份的分类型的资料,所以产值资料只能到2003年。

上表资料表明,国有经济在建筑业领域不论是产值还是从业人员的比重都呈直线下降的趋势,产值比重由1995年的66.3%下降到2003年的24.2%,从业人员比重由1995年的55.0%下降到2005年的17.8%;与国有经济变化趋势相反,民营经济的比重呈明显的上升,产值比重由1995年的33.28%上升到2003年的75.15%,从业人员比重由44.64%上升到2005年的81.80%。这充分表明,到2003年,民营经济已经主宰了整个建筑业,对建筑业的发展起到主导作用,而且这种趋势会持续下去。

综上所述,在第二产业中民营经济无论现在还是未来都显示出了主导的地位或即将成为主导的趋势,对第二产业内部各种经济成分之间的较量、整合、改革起到了无法估量的推动作用。随着国有企业民营化步伐的加快,我们可以肯定在第二产业内,民营经济还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民营经济会继续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速度发展,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不断提高,民营经济的产业结构也会进一步优化。民营经济的大力发展使第二产业内部各成分处于激烈的竞争中,促使各个行业更注重质量的提升,更注重自身竞争力的增强,从而实现效益型增长。因此民营经济对第二产业的贡献是提升第二产业尤其是工业的集约型内涵,提升产业的整体水平。这正是我们对第二产业进行调整的目标。

第三,民营经济对第三产业的贡献和发展前景分析。到目前为止民营经济还没有或很少进入的领域有金融保险、邮电通信、交通等领域,因此,本文对第三产业中能够得到数据的,也是民营经济分布最多的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进行分析,从中说明民营经济对第三产业的贡献及在第三产业内的发展空间。分析从从业人员和营业收入两方面展开(以下分析资料根据2006年中国统计年鉴整理得到)。首先,对批发业进行分析:到2005年限额以上批发业,国有及国有控股、外商投资、民营经济从业人员比重分别为:35.81%、3.66%、60.52%,私营经济从业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的比重为17.79%;在营业总收入方面的比重分别为:30.63%、6.82%、62.55%,私营经济营业收入比重为17.25%。限额以上零售业,到2005年国有及国有控股、外商投资、民营经济从业人员比重分别为:12.96%、5.14%、81.90%,私营经济从业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的比重达24.57%;在营业收入方面所占比重分别为:9.00%、6.88%、84.12%,私营经济营业收入就占25.72%。限额以上餐饮业, 2005年国有及国有控股、外商投资、民营经济从业人员所占比重分别为:6.52%、17.97%、75.51%,私营经济这一比重为45.14% ;在营业收入方面所占比重分别为:4.25%、19.48%、 76.27%,私营经济营业收入就占45.64%。可以看出,在批发零售业和餐饮业领域,不论是吸纳就业,还是创造财富,民营经济都占有绝对比重。随着非公有制36条的贯彻事实(落实),过去不对民营经济开放的领域,如电信、电力、石油、航空、铁路及公共卫生、国防等领域已经开始向民营经济敞开大门,不久的将来民营经济将与国有经济在这些领域展开竞争,打破垄断,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将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推向新的发展时期。可以肯定,在第三产业民营经济的发展空间要大于第二产业,随着民营科技产业的不断发展,民营经济会在很大程度上带动我国第三产业实现质与量的飞跃,提高第三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会使我国的整体产业布局向着合理的目标前进。

不仅在第二、第三产业中的一些领域民营经济以成主力军,在第一产业民营经济的比重也在不断提升,随着其向农产品深加工领域的进军,民营经济对提升第一产业的层次、品质会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国统计年鉴:有关年份

[2]保育钧:中国民营经济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3]黄孟复:“十一五”期间民营经济的发展,历史性的变化将继续进行

[4]黄文忠:民营经济是个科学的概念

[5]张德铜:民营经济的特征分析与发展对策

[6]史忠良:产业经济学

[7]冯秀恳:论民营经济的内涵与外延

民营经济发展分析 篇12

医疗资源供求失衡和结构性不均匀是我国卫生资源配置的主要表现, 尤其是城市医院, 供给小于需求的现状一直难以解决, 这是导致 “ 看病难、看病贵”的根本原因。缓解供需不均衡的有效手段是增加医疗资源的供给, 近年来, 引入社会资本办医, 发展民营医院为缓解医疗资源供给不足提供了必要的、可行的途径。

为了鼓励社会资本的引入, 引导民营医院健康发展, 国务院办公厅于2010年发布了《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意见》 (国办发[2010] 58号, 以下称58号文件) , 在政策层面上为社会资本办医开拓了平台。2012年6月北京市政府颁布了 《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若干政策》 (以下简称 《若干政策》) , 对北京地区社会资本进入医疗服务的市场准入、医保定点、土地税收、服务定价、人才培养和政府补助等多方面做出了指导性和方向性说明[1,2,3,4]。

研究表明, 人力资本是制约民营医院发展的重要因素[5]。本研究旨在通过北京市民营医院人力资源配置和医务人员对民营医院的满意度调查, 探讨民营医院在当前医疗服务市场的发展困境, 为推进民营医院的发展, 完善社会资本的引入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2研究方法

2.1调查对象和样本

本研究采取非随机方法选取了北京市发展较好且有意愿合作的3家民营医院进行个案深入调查。对民营医院利益相关者开展一对一的深入访谈, 调查对象包括医务人员和医院管理者, 共对4名医院管理者和22名随机抽取的医务人员进行了访谈。本文重点分析医务人员的访谈调查结果。

2.2调查内容和时间

访谈采取调查员与受访对象一对一的方式进行。调查时间为2013年月至2013年3月。调查内容涉及5个维度、17项条目, 具体内容见表1。

3结果

3.1民营医院基本情况

本研究选取的3家医院 (分别以A、B、C代表) 均为取得北京市医保定点资格的一级医院。其中A医院为眼科专科医院, B医院为中西医结合的综合医院, C医院为妇产专科医院。由于3家医院医务人员基本情况维度及个人维度评价中的薪酬条目受调查对象差异影响, 聚类效果不理想, 在随后的分析中会进行单独分析。3家医院人力资源情况见表2。

注:医护比参考值:WHO推荐医护比为1:2;中国2010年医护比为1.2:1[6]。

注:平均工作时间最长6年, 最短4个月。

由表2可知, 职称方面, 民营医院人员以高职称为主, 职称排序呈现倒三角, 这一点明显区别于一般公立医院。医护比方面, 无论是按照WHO的标准还是中国医护比标准, 民营医院的医护比存在明显的倒挂现象。由此可见, 民营医院的人力资源配置还有待于进一步调整和完善。

3.2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调查对象中女性占73%, 男性占27% (由于女子医院医务人员以女性为主, 使性别的调查有偏性, 故本文不做分析) 。医务人员在民营医院的平均工作时间为2.56年 (最长6年, 最短4个月) 。调查对象职业类别、工作性质和职称级别三方面比例与民营医院的基本特征相符合, 见表3。

3.3对民营医院个人维度评价

3.3.1薪酬水平及满意度。受访的民营医院医务人员平均月工资为5045元 (最高为10000元, 最低为2000元) 。 考虑到A医院受访对象均为全职人员且收入水平较高, 与其他两家医院差异较大, 做单独分析, 结果见表4。由B医院和C医院调查数据可知, 退休返聘人员薪酬水平高于全职人员。仅68% 的受访者对目前薪酬表示满意。退休后返聘人员对薪酬的满意度 (75%) 高于民营医院全职员工 (65%) 。

3.3.2择业动机。医务人员选择到民营医院工作, 主动选择 (17人) 大于被动选择 (5人) , 且刚性主动选择—— 退休后返聘占据一定比例 (见表5) 。

3.3.3离职意向。22名受访者中有19人表示目前没有离职意向。而有离职意向的受访者占各自人群比例, 返聘人员 (25%) 高于全职人员 (6%) 。

3.3.4保险和公积金。3家医院均为员工购买保险, 但仅C医院为全职员工提供住房公积金。3家医院均不为外地医务人员解决户口问题。

3.4对民营医院整体维度评价

对民营医院的整体维度评价均以满意度 (满意/不满意) 为评价指标, 并按工作性质划分计算出两类医务人员各自的满意度, 结果见表6。

3.5对民营医院的宏观维度评价

3.5.1行业发展态度。受访者对行业发展态度分可分为3类。全职人员比返聘人员对行业的发展更有信心, 见表7。

3.5.2相关政策评价。我们就国务院颁布的58号文件及北京市颁布的《若干政策》询问了医务人员对其知晓率和评价, 发现这两条政策在民营医院医务人员中知晓率低, 且返聘人员比全职人员更关注和了解国家相关政策, 见表8。

4讨论

4.1人才问题是制约民营医院发展的关键

4.1.1人才引进渠道不通畅, 医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民营医院现多采用网上招聘的方式, 医务人员与民营医院可实现双向选择。此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市场调节对医疗人力资源的配置, 但用人单位与应聘者双方形成合同关系的过程不直接、不规范, 导致民营医院人才队伍素质参差不齐。调查发现, 北京市本地医务人员, 特别是退休返聘人员对医院聘请的外地医务人员的医疗技术水平和医德不能认同, 并对民营医院医生素质良莠不齐表示不满。

4.1.2多点执业形同虚设。“多点执业” 在实际操作中多为公立医院退休人员在民营医院的 “ 单点执业” 或其在多家民营医院之间的“多点执业”, 并未达到政策所提倡的公立医院在职医生在其单位和民营医院之间 “多点”执业的初衷。该政策难以实现的原因在于多点行医在公立医院层面受到很大限制:公立医院 (即医生所在的第一注册单位) 的管理者不支持本院医生多点执业, 增加了民营医院人才引进的障碍。

4.1.3人才结构不合理, 人才队伍不稳定性高。民营医院人才结构不合理主要体现在年龄结构和职称结构上。 民营医院年龄呈“倒置葫芦状”:顶层的医务人员群体为公立医院退休返聘大夫, 占民营医院医生总数的50% 或以上。这部分人生活压力小, 对工作与否的选择相对自由, 在多因素影响下更容易产生离职意向, 增加了人才队伍的不稳定性;中层为30岁以上的中青年医生, 占民营医院医务人员比例最少, 这部分人为民营医院全职医生, 在较重要的岗位工作, 生活压力大, 普遍对薪酬和 (或) 待遇不满意, 但由于公立医院竞争激烈并考虑到自身原因和辞职的经济风险, 大部分人没有离职意向;底层 (约35%左右) 为30岁以下的青年员工, 多承担行政管理、护理和药剂工作, 这部分人多为来自高校或职业学校的新入职毕业生, 对民营医院发展和运营了解不深, 自身职业规划相对模糊, 是民营医院人才队伍不稳定的危险因素。 民营医院职称结构与公立医院相反: 初级职称医务人员少, 中、高级职称医务人员相对多, 且中、高级职称医务人员多为公立医院退休返聘人员。 本调查结果显示, 在抽取的3家民营医院工作的全职医务人员中, 没有人取得高级职称。3家民营医院综合高、 中、初级职称比例为6∶4∶1, 与最佳能级结构1∶3∶6相差甚远[7]。

注:*返聘人员不涉及在民营医院的晋升与职称评定问题

4.1.4全职医生教育培训机会不充足。 调查发现退休返聘医生继续教育机会相对充分。他们工作经验丰富, 对进修动力和需求不强烈, 但仍需按国家规定修满每年25学分的在岗培训。年轻全职医生需要提高自身技术水平、 对教育培训需求大, 但所得机会显得相对不足。原因分析如下:与公立医院承担医务人员培养教育不同, 民营医院看重员工已具备的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 更倾向于录用有一定经验和专业技能的医疗人才, 而对年轻员工的人才培养意识薄弱;民营医院缺乏学术氛围, 中青年医生工作繁重, 很少有院外进修机会;医院以营利为目的, 将医生简单视为技术操作人员, 并不对提高医生技术水平进行投资。 民营医院轻视人才培养将直接导致人才流失:民营医院的年轻医务人员在工作中个人能力提升有限, 易产生离职意向;而继续在民营医院工作的中青年医生自身能力提升受到限制, 职业竞争力逐渐丧失, 最终导致其为医院创造的经济价值下降。

4.2医患关系问题仍然存在

从医务人员个人得到的数据不如整体情况乐观。虽然大部分医务人员表示对医患关系感到满意, 但患者对民营医院的不信任感仍普遍存在:患者对有公立医院工作经历的退休返聘医生更尊重;而对民营医院全职医生存在疑虑。由于民营医院直接接触患者的大夫中公立医院退休返聘人员占一定比例, 他们对医患关系的正向评价弱化了患者与民营医院之间客观存在的矛盾, 使调查结果偏于乐观。

调查还发现民营医院发生的医患纠纷多源于医疗服务过程中的细节: 如患者对医院处方药品价格和质量方面存在质疑。在民营医院就诊的患者普遍维权意识较强, 对医院诊疗行为及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有较高的警觉性, 特别是对医院药品价格与药店药品价格的差异非常关注。态度上, 面对医患纠纷, 在民营医院就诊的患者表现为耐心不足和包容度相对缺乏。

4.3政策知晓率低, 鼓励效果不明显

鼓励社会资本办医的国家政策和北京市地方政策在民营医院医务人员群体和管理层知晓率普遍偏低。医务人员认为政策叙述模糊, 没有充分考虑到民营医院实际运营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医院管理者表示政策出台前后, 民营医院在人才引进、医保资格审批和具体卫生服务等方面未发生实质变化, 政策的指导性和鼓励效果并不明显。

4.4民营医院发展对医疗服务市场的经济学效益

民营医院作为公立医院资源供给不足的有效补充, 可分担部分患者的医疗需求, 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看病难问题。民营医院应与公立医院形成错位竞争, 满足患者的特殊需求和高端需求, 重点发展专科医疗、特需医疗及中西医结合医疗, 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核心竞争力。

民营医院对调节配置医疗人力资源起到积极作用。公立医院的退休医务人员是未被合理和充分利用的优质人力资源, 他们可以通过在民营医院行医实现再就业, 使医疗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和优化配置。医务人员多点执业和民营医院与医务人员之间的双向选择打破了公立医院注册执业对医疗人力资源自由流动的限制, 有利于市场机制在医疗服务市场发挥调节作用。

总之, 人才引进和稳定问题是制约民营医院发展的关键。医务人员对工作环境和民营医院硬件条件满意度偏低, 医务人员普遍对国家相关政策知晓率低均值得关注。

6建议

鼓励民营医院的发展, 进一步推动民营医院在卫生领域市场配置资源的有效作用, 需要从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进行。

6.1国家层面

6.1.1进一步改善政策环境, 促进民营医院发展。进一步放宽民营医院在税收、医保定点、准入审批、人才引进等方面的政策限制。各地方需将政策落实, 并充分考虑到实施过程中的实际困难并制定相应对策, 杜绝鼓励政策流于形式。提高民营医院对政策信息的可获得性, 引导民营医院良性发展。

6.1.2规范人才引进渠道, 对民营医院的户口问题给与帮助。国家应对民营医院网络招聘予以规范管理, 使用人单位和应聘者之间信息更加透明化。 对于优秀的民营医院应给予一定数量的户口指标, 以促进其发展。

6.1.3民营医院在政策上要与公立医院一视同仁, 包括职称、医保定点、科研等方面。

6.1.4加强政府指导和监督, 出台相应法律法规, 坚决杜绝民营医院的违规违法行为, 一旦发现, 应给予重罚。

6.1.5鼓励公立医院离退休人员到民营医院多点执业。

6.2社会层面

创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 在对民营医院广告宣传严格把关的同时, 允许大众媒体宣传报道办医规范、运营成功、具有自身优势和特色的民营医疗机构, 改善和提升民营医院的社会形象。

6.3医院自身发展

6.3.1充分利用退休人员构成的医疗资源。

6.3.2加强人才队伍的培养建设, 医院应根据医务人员的不同需求和个人实际情况安排不同的教育培训, 以提升医务人员尤其是全职人员的技术水平。

6.3.3合理定位, 走专科特色道路。民营医院目前还没有很强的竞争实力, 因此应充分利用自身特长发展特色专科, 与公立医院形成优势互补, 在卫生资源的配置上体现出错位竞争, 合理补充卫生资源。

6.3.4确保全职医务人员基本福利待遇与公立医院相当, 为医务人员提供五险一金。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EB/OL]. (2009-04-06) [2013-06-23].http://www.gov.cn/jrzg/2009-04/06/content_1278721.htm.

[2]国务院关于印发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 (2009-2011年) 的通知 (国发[2009]12号) [EB/OL]. (2009-04-07) [2013-06-23].http://www.gov.cn/zwgk/2009-04/07/content_1279256.htm.

[3]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意见 (国办发[2010]58号) [EB/OL]. (2010-12-03) [2013-06-24].http://www.gov.cn/zwgk/2010-12/03/content_1759091.htm.

[4]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若干政策 (京政办发[2012]35号) [EB/OL]. (2012-05-02) [2013-06-24].http://wenku.baidu.com/view/33d84e0df78a6529647d532c.html.

[5]陈仰东.人才短缺制约民营医院发展[J].中国医疗保险, 2010, 3 (11) :34-35.

[6]顾昕.中国医疗领域中的人力资源危机[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11, 13 (6) :17-22.

上一篇:英文经典诵读下一篇:金源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