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创民营经济新局面

2024-09-09

开创民营经济新局面(精选11篇)

开创民营经济新局面 篇1

0前言

我国当前正处于发展的战略机遇期, 而能源是一个国家发展的物质基础, 能源产业的发达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发达水平, 煤炭作为我国的第一大能源, 更是影响着我国经济的整体进步, 因此做好煤炭经济的管理对我们国家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科学发展观提倡的是一种科学的发展方式, 是一种可持续的发展方式, 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指导作用。科学发展观在已经被诸多企业证明了它的实用性, 也是我国煤炭经济发展所必须要进行的一项改革。对于科学发展观来说, 我国已经有众多的企业进行了实践, 但是收效甚微, 煤炭经济出现的问题依旧一浪接一浪, 本文笔者就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和研究, 发现煤炭经济的发展主要受着人才、资金和环境三方面的制约, 而煤炭企业的科学发展观, 也正好从这三方面来展开实施, 因此, 笔者就对这三个方面尽心了总结, 提出了其中的原因和一些建议性的措施, 希望能为我国煤炭经济的发展提供帮助, 为我国经济的更稳定发展提供帮助。

1 科学发展观在煤炭经济中人才方面的应用

人才是一个企业发展的凭借, 也是企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但是笔者在调查中发现, 现在我国的煤炭企业普遍出现了人才短缺的现象, 这严重制约了我国煤炭经济的发展, 使得煤炭企业的各方面工作都难以有效的开展。每个领域的改革必须要以其稳定的运行为基础, 因此煤炭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要现在人才方面进行, 首先解决人才短缺的问题, 如此才能保证企业的整体进步和整体的可持续改革。笔者针对此调查了一些国外先进能源企业的资料, 发现国外的能源企业很少出现人才的短缺问题, 因而笔者对其人才策略进行过研究, 发现其人才的应用, 是与可持续发展观不谋而合的, 笔者也根据此, 总结了一些煤炭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希望能促进煤炭企业人才的科学改革。

(1) 科学发展观下的人才选拔

人才的选拔可以说是人才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前提, 因而要实行科学发展观, 就必须从人才的选拔阶段就入手, 根据自身实际合理的选拔人才。首先, 要充分了解自身的实际, 对自身的发展状况做一个详细的分析, 分析自身存在的问题, 找到最需要的人才类型进行选拔, 避免人才冗杂显现的发生, 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改革奠定基础。其次, 在人才选拔阶段就要进行精简处理, 建立严格、严肃的选拔机制, 并对人才进行面试。试用等, 选择真正有能力的人才进入企业。再次, 要加强企业宣传, 提高企业待遇, 吸引更多人才前来应聘, 这也是解决人才短缺问题最为关键的一步。最后, 要多类型的选择人才, 管理、技术、策划等多方面的人才都要有所涉及, 避免企业在未来发展中出现短板。

(2) 可持续发展原则下的人才培训

21世纪是一个人才的世纪, 而对于企业来说, 人才的作用十分重大, 煤炭企业由于各种原因, 人才短缺的问题由来已久, 短时间内难以真正的改变这一状况, 而即便能够缓解这一问题, 未来这一问题仍有再次爆发的可能, 制约着我国煤炭企业的进步, 因此人才的培训成为了煤炭企业不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而这也是最能体现科学发展观的一条, 通过自身员工素质的提高, 来从根本上缓解人才的问题。首先, 企业要建立内部人员培训课堂, 建立与煤炭类的图书资料库, 让员工在工作的同时进行学习, 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其次, 要为员工安排定期上课, 要求员工到课学习, 不断充实, 更好的为企业服务。

2 科学发展观在煤炭经济中资金方面的应用

煤炭的开采和运输是一个相当庞大的工程, 也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 因此会需要大量的资金, 而资金问题在很多时候也困扰着煤炭经济的发展, 制约着其企业的升级。众所周知, 经济是一切发展得基础, 这一定对于煤炭企业来说尤为适合, 因而针对这一状况, 笔者总结了一些煤炭经济中资金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主要有以下几点。

(1) 财务管理的改革和完善

笔者在调查中发现, 煤炭企业的财务部门只能比较单一, 一般来说只有资金收入、资金统计和资金支出等功能, 只是作为一个资金的中转站出现, 这对这一部门的功能是相当来浪费的,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 我们必须将煤炭企业的财务部门充分利用起来, 我们知道, 一个专业的财务人员不仅拥有较强的资金处理能力, 还拥有这资金的数据分析, 资金运用策划、资金预算等多方面的能力, 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 在项目的开展或者资金的调动上, 让财务部门进行详细的统计, 并制定相应的规划, 提出自己的意见, 并提出每次资金调动中存在的问题, 这些都可以成为煤炭经济发展和改革的指导促进资金的可持续流转。

(2) 投资的可持续性发展

投资是资金利用的一种方式, 也是改革所必须要做的事, 笔者在调查中发现, 煤炭作为我国的老牌行业, 资金的流转一般较为传统, 更是没有进行大规模投资的情况, 因此投资可以作为煤炭经济可持续发展改革的一个新的尝试。首先, 可以投资开采设备, 进行设备的升级, 从而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其次, 可以投资人才的引进, 用更为丰厚的资金来引进国外先进人才, 学习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 为企业的经济发展助力。再次, 可以投资信息化的改革, 将企业逐步建立成一个信息化的企业, 大大节约人力物力, 又能促进企业更为精确的进行工作, 为企业资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帮助。

3 科学发展观在煤炭经济中环境的方面的应用

在某种程度上来说, 煤炭可以说是一个环境污染性的产业, 其开采经常会破坏当地的自然环境, 为自然环境造成不可估计的损失, 因而煤炭经济的科学发展观应用, 必须关注环境, 发展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企业。但由于此类改革将面临资金等多方面的问题, 改革一直停滞不前, 据资料显示, 完成此类改革的煤炭企业微乎其微。对于此, 笔者总结了以下几点措施:

(1) 打击违法开采者

在今年的煤炭企业发展中, 出现了一系列的黑煤窑事件, 触目惊心, 对当地环境造成了难以估计的损失, 更有甚者造成人员的伤亡, 这是科学发展观不能容忍的情况, 故使科学发展观应用到环境领域, 就必须严查违法开采者, 并完善相关法律进行制约。

(2) 大力进行煤炭的深加工

煤炭的开采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其对环境影响的程度, 而当前我国用煤量越来越大, 对环境的伤害也越来越大。因此我们可以对煤炭进行深加工, 提高煤炭的利用率, 从而间接的减少煤炭的开采量。另外, 深加工中产生的煤渣还可以用于建筑, 这也是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

(3) 煤炭开采工程的后期问题

煤炭的开采将对当地的地形地貌以及土壤状况造成严重的影响, 而在早期, 我国煤炭企业在开采完成之后, 往往对开采地置之不理, 使之成为一片荒地, 甚至形成大坑洞、大水池, 造成安全隐患。因此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 我们必须要进行开采后的善后工作, 例如对开采坑洞进行填埋, 例如依势为当地修建水库等, 真正达到煤炭开采地可持续发展。

4 结语

煤炭作为我国发展和进步的主要能源, 其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高, 而近年来其发展速度也越来越快。而在这种高速度的发展中, 煤炭经济中不能与科学发展观相契合的问题越来越严重。本文笔者就针对这一问题, 进行了探讨, 希望能为此类问题的解决, 提供一定的帮助。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 我国的科技水平也随之不断发展, 我国已经进入了一个发展的战略关键期, 而在这一时期, 我国各大产业也在抓住机遇, 不断发展。随着这种发展的深入, 我国已经开始了向工业大国的转型, 工业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快, 尤其是重工业的发展十分迅速。随着这一情况的发展, 我国经济水平不断上升, 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但是, 各大产业, 尤其是重工业的发展, 对能源的依赖性越来越高。我国的煤炭企业, 在这一情况下, 获得了更为广阔的市场, 发展速度越来越快。随着这一情况的发展, 我国煤炭产业遇到的问题越来越多, 尤其是科学发展观提出以来, 我国煤炭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一直得不到有效的解决, 制约着我国煤炭企业的整体进步。针对这一情况, 笔者做了大量的研究分析, 并深入考察了我国煤炭经济的发展态势, 总结了大量国外先进的发展经验, 根据我国国情, 探索了一些我国煤炭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方式。本文笔者就对这些情况进行详细的阐述, 希望能为我国煤炭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帮助, 为开创煤炭经济研究的新局面助力。

关键词:煤炭经济,科学发展,经济管理

参考文献

[1]刘元明, 单绍磊, 高朋钊.煤炭企业节能减排评价指标体系及模型构建[J].经济研究导刊.2011 (25) .

[2]颉茂华, 贾建楠.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影响因素实证研究--基于内蒙古煤炭企业的问卷调查分析[J].煤炭经济研究.2011 (07) .

开创民营经济新局面 篇2

各位领导、同志们:

近年来,**县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跃进全省十强县,建设和谐新**”的战略目标,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这个主题,突出农业的基础和优先地位,大力实施“农业立县”战略,切实加大“三农”工作力度,开创了农业经济快速发展、农民收入持续增加和农

村社会全面进步的新局面。2008年,全县粮食总产达到70.1万吨,同比增长20%,连续两年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5540元,同比增长15.4%,提前两年完成了“十一五”规划,实现了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目标。广大农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大幅攀升,农村社会和谐稳定。我县的主要作法是:

一、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全面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争创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

农业稳,则天下安。**县作为我市农业大县,全省重要商品粮基地县,将多打粮、打好粮,确保粮食稳产增产为已任,从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入手,围绕提高粮食产能,走出了一条不单单依靠“政策好”、不完全指望“天帮忙”,更依靠科学发展“人努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固根本”的路子。通过认真组织实施水利化、农机化、科技化“三化工程”,大幅度提高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全年共筹措农田水利和农业开发资金3236万元,以抗旱除涝为重点,全面加强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总灌溉面积43万亩的龙头桥灌区骨干工程自2004年建设以来,已累计完成投资7000万元。通过落实大型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大幅度增加补贴资金,全县已组建农机合作社15个,扶持发展农机大户1000户,大中型农机具保有量达到1.2万台套,田间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2%。加大对农民实施粮食作物高产栽培技术培训力度,重点推广了水稻大棚育秧机插深施肥、玉米通透性栽培、大豆大垄密植等项技术,全县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65%,良种覆盖率达到99%。为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我县筹措资金1200万元对农业基础建设和重点产业发展予以补贴。在扶持政策的引导下,全县共完成深松整地60万亩,水利工程土方180万立方米,新建水稻育苗大棚32万平方米,农业阳光保险面积100万亩。通过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粮食亩产由2007年的269 公斤提高到2008年347公斤,大幅提升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二、以争取上级农业政策支持为契机,倾力建设全省现代农业试点,打造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

农业的根本出路是现代化。为全面提升我县农业现代装备水平,我们抢抓省实施现代农业示范区试点工程的难得机遇,成功争取并顺利实施了示范区建设。在具体工作中,我们按照打造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的目标定位,坚持大手笔、高起点,打造精品、培育亮点的原则,先行规划、配套建设,举全县之力、集各方资源,以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为突破口,在标准化农田建设、农村泥草房改造、通村公路建设、村屯绿化、有线电视“村村通”、农村社区建设、农民远程教育和农村信息化建设等18个方面给予重点倾斜、配套建设。并确定了三位副处级领导定点包扶、驻村办公,19个部门重点帮扶,强力推进。全年累计完成投资5869万元。目前,现代农业示范区农机专业合作社已完成组建工作,土地规模经营面积达到4.3万亩。通村公路、24栋别墅区、村办公楼、幼儿园和超市等基础设施建设已完成建设计划,并规划建设了集“湿地观光—现代农业—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现代农业观光游和牲畜园区项目。可以说,经过一年来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试点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全面加强,社会事业发展得到全面提速,农民人均收入得到大幅攀升,在全省12个试点评比中名列前茅。我县力争再通过几年的努力,将现代农业示范区打造成为国家级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综合示范区,推动全县现代农业的全面健康发展。

三、以开展农村三项重点工作为突破,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培育全国新农村工作亮点

近年来,我县按照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的要求,认真组织开展了新农村建设工作,农村经济社会得到全面发展。特别是去年市委、市政府提出重点推进“农村三项重点工程”后,我县将“农村三项重点工程”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克服时间紧、任务重、资金缺等难题,加强领导,强力推进,取得了丰硕成果。修建农村公路 187.9公里,完成工作任务;改造农村泥草房6651户,超额完成市下达计划;新建村级活动室50个,实现了全县所有行政村都有综合活动室的目标。全年累计完成农村三项重点工程投资5.1亿元,其中县财政投入1.5亿元。在具体工作中,我们创新思路、科学规划、统筹安排、突出重点、加大投入、务求实效。在泥草房改造工作中,我县提出了“先易后难,攻坚克难,抓两头带中间,促进整体改造”的工作思路,并确定10个泥草

房改造重点村作为试点村,实施典型引路。为调动广大农户改造泥草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制定出台了鼓励扶持政策,政府给予拆一间补1000元和试点村建一户补1万元的资金补助,对连片30户以上的农户,在给予资金补助的同时,奖励一个太阳能热水器。并且为资金紧张的农户提供1.5--2万元/户的贷款。全年共投入补助资金3500万元,协调贷款662万

元,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农户的改造热情,超额完成了泥草房改造任务。我县泥草房改造工作经验在全国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现场会上得到推广。截至2008年末,全县通村公路硬化率、农村砖瓦化率、自来水入村率、有线电视通村率和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分别达到68%、57%、61.7%、90%和99.7%。新农村建设三年试点工作任务顺利完成,被评为“全省新农村建设先进县”。

开创民营经济新局面 篇3

科学设计法治建设具体目标

北京市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主任吴玉华委员:建设法治中国首善之区要有具体目标,特别是要找到立法、执法、司法、普法等方面的“短板”,比如法律体系是否适应城市发展和管理的需要,政府部门的职责是否清楚明确,司法人员数量和所承担任务是否匹配,是否缺乏有效提高公民法律素质的手段等,并切实解决,法治建设才能有长足进步。

依法行政 建设法治政府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副院长苏号朋委员:建设法治中国首善之区的核心是要严格依法行政。建议:一、必须“于法有据”,先立法再行政;二、应该让每一个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都有法治意识,提高执法能力;三、行政执法人员必须有勇气严格执法;四、把依法行政和满足市民需求结合起来;五、要有勇气接受监督,保证公民监督批评权利的实现。

切实推进法治社会建设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冯莉琼委员:建立多渠道的纠纷解决机制,要重视仲裁的作用。北京应强化仲裁意识,全面统筹仲裁发展,建设高水平的仲裁机构,打造世界知名的商事仲裁中心。

京津冀协同发展

应加强顶层设计

北京世博顺天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朴哲委员:京津冀协同发展应加强顶层设计,一是加强新农村建设,吸引农村人口在当地就业和创业;二是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互联互通的综合交通网络,实现京津冀区域交通一体化;三是要长期坚持对科技创新型企业的扶持政策,实现京津冀地区产业的高精尖发展。

区域协同发展 做好利益分配

中央财经大学税务学院副院长刘桓委员:区域协同发展的本质是利益的协调,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必须要解决好目标协同、职责分工和利益分配问题,要建立相对完善的利益分配和补偿机制,确保合作各方能够实现共生、共赢、共融。

加快推进京津冀产业对接协作

北京东昇农业技术开发(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宝平委员:发展现代农业需要更合理的资源配置和整体布局。北京在现代农业种业科研和创新方面优势明显。建议依托首都重要的战略定位和优势,在高端人才引进、土地政策改革、投融资服务、科技中介服务等方面实施创新举措,加快推进区域产业对接协作,推动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

打造京津冀户外休闲系统

助推京津冀旅游一体化进程

北京中坤投资集团董事长黄怒波委员:京津冀有非常丰富的旅游资源,旅游产业大有可为,建议在“旅游”的大概念下先推出户外休闲系统,由政府牵头做一个大型户外休闲体系规划方案,并出台相关鼓励创业、鼓励创新、税收优惠和降低准入门槛的政策,学习国际上的先进经验,让民众体会到京津冀一体化的好处。

打造京津冀物流一体化体系

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学院交通工程系主任高利委员:建议,一是在北京六环建立用于运输接驳的物流中心体系,应用新能源车辆,利用地上地下的铁路资源进行物流配送;二是建设京津冀公路和航空一体化的快递物流体系;三是在京津冀环渤海地区建立公路和港口一体化的物流体系;四是建立物流和商业企业联盟,充分利用资源,提高物流运输的效率。

非公经济助力

京津冀协同发展

中共北京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北京市工商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北京市政协副秘书长郑默杰委员: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非公经济也要发挥重要作用。由于目前京津冀尚未建立统一的区域性市场规则,国有企业、特大企业较多,非公经济特别是其中的中小微企业发展活力不足。因此建议,一要深度认识和有效挖掘非公经济的主体地位,让三地的非公企业主动加入到协同发展的布局中来;二要加大对社会支持力度,引导部分企业进行产业转移,真正做到政府引导、商会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三要在解决企业转型难题、调整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过程中,区别对待小微型非公企业,支持科技型、民生型的新业态、新模式小微企业健康发展。

突破关键技术 吸引高端人才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医疗保险事务管理中心主任劳庆芳委员:北京建设科技创新中心,一是要融入到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上,形成立体交叉、融合互动的创新生态;二是要集中力量突破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发挥产业技术联盟在战略、基础性问题和专业模式方面的作用;三是要注重制度创新,研究制定基础研究和技术研发领域的鼓励政策;四是要完善科技服务体系,支持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服务,建立中央和地方共同出资的担保机制。

加快建设科技创新中心

北京凌盛投资管理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于立荣委员:加快建设科技创新中心,一是要在吸引海归人才、国际高端人才方面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二是要积极引导社会资本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三是要做好尖端品牌和国际知名科技企业的筑巢引凤工作;四是要做好知识产权的保护和利用。

科技创新中心必须要有

高端人才作为支撑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行政管理学系主任、北京大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中心主任萧鸣政委员:建议在北京建立依靠市场机制驱动的人才交易中心,定期举办人才交易会,面向海内外发布创新创业信息,吸引风险投资人、知识产权营销人选择合作伙伴与购买交易,把人力资本、成果与产品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助推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创新协调机制

实现协同发展

北京市技术市场管理办公室高级工程师,北京技术市场协会常务副秘书长丛巍委员:在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等方面,应积极推动建立北京市与中央单位之间的创新协调机制,由中央单位牵头统筹,相关省市一同参与,通过这样的机制更好地实现首都的“溢出“效应,实现自身与周边地区的协同发展。

利用互联网经济

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

国家开发银行顾问黎维彬委员:建议政府将京津冀三地互联网相互沟通,用大数据连接在一起,使京津翼各个地方的数据能够协同管理。同时建议将天津自贸区的数据也与京津冀的互联网相连,以达到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目的。

积极推动京津冀三地

教育资源融通

北京教育学院院长李方委员:推动京津冀教育一体化,实现首都功能疏解,离不开教育功能的区位迁移与整合融通。但是不宜简单地行政化,搞“一刀切”,否则欲速则不达。目前,北京高校向津、冀主体迁移或迅速在津、冀建分院不太现实,建议将不符合首都发展定位的高校产业基地、研发基地或校办产业,外迁到京津冀合作圈,共建部分实习实践基地。

加快推进京津冀

医疗一体化进程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肝病中心主任贾继东委员:按照京津冀一体化发展要求及首都新功能定位,将北京三级医院的部分功能有序向外疏解转移,可以缓解郊区和津、冀两地百姓看病难的问题。并建议设立专项基金,用于转移项目,加快推进项目实施,助推京津冀医疗一体化进程。

推广集中式电采暖

促进首都大气污染防治

国家能源局华北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廷勇委员:建议将集中式电采暖纳入北京城市发展规划和供热专项规划,兼顾城乡,加强统筹,新建与改造并举,提升北京清洁供暖立体化保障能力。同时希望政策支持与市场机制建设双管齐下,最大限度减少政府财政补贴负担的基础上保障企业合理收益,简化项目审批程序,优化项目投融资环境,吸引社会资本共同参与建设,营造集中式电采暖发展的良好环境。

以科技创新

解决大气污染问题

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主任江亿委员:通过回收采集北京在建的燃气热电余热和周边的工业低温余热,通过长途输送技术,进入大型蓄热箱,综合调节发热和供热矛盾,能起到巨大的节能效益和减排效果。建议政府要全面协调、综合论证,做出科技规划;要完善制定相应政策、机制,创新运营管理模式、投资融资模式和热价计量模式;依靠科技创新手段,构建区域热网供热系统,全面解决现在城市发展面临的能源资源环境难题。

依托科技使机动车限制政策

更人性化

中国石化北京化工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朱良委员:建议着手研究政策,采用机动车电子车牌的科技新手段精细化限行政策。给每辆机动车规定行驶里程、重污染天行驶里程、拥堵状况行驶里程三个额度,类似阶梯水价电价,实行超额累进制,在合理范围内用车免费,严重排污添堵时多付费。依托科技,由车主按照需要和额度情况自主选择、自我约束,使对机动车的限制政策更加人性化。

北京华磊邦得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石向阳委员:建议,一是应由政府牵头,行业协会和商会负责,采取市场化运作模式,搭建本市中小企业商业联盟公共电子平台,实现消费结构升级,拉动本市经济发展;二是应修订完善有关汽车租赁的行业法规,调整租赁小客车新增配置比例,大力促进本市汽车租赁业发展;三是应制定汽车快修连锁业发展的长远规划和扶持政策,促进本市汽车快修连锁行业发展。

强化科技创新

构建非公人才数据库

北京市保福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明德委员: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不能单靠建园区、减税、资金补贴等措施,更要加大顶层设计,从体制和机制上有所突破,建立大型的公众开放平台、开放式实验资金、开放式人才体系和创新产品的应用推广通道,逐步摆脱科技创新依赖土地创新的单一路径。

东方美亚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郭丽双委员:建议构建国家人才信息管理标准体系,并以此为基础,建立非公人才动态标准数据库和非公人才动态电子化档案。

提倡全民阅读 提高全民素质

北京宏宝堂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长程茂全委员:建议首都在建设文化中心的过程中,应尽快出台全民阅读地方性法规并积极推进全民读书计划。北京能否出台全民阅读地方性法规,一是明确责任,包括强化政府组织领导责任、强化政府财税保障责任、强化政府宣传倡导责任和强化未成年人监护人责任;二是整合资源,涉及出版发行、阅读设施、阅读活动、阅读推广、教育系统、社会力量等方面;三是保障重点,主要是未成年人、农村留守儿童、进城务工人员、残障人士等弱势群体;四是制定监督评价,包括政府问责、社会监督和群众评价。

加大监管力度

规范互联网行业发展

北京军区信息化专家委员会主任张斌委员:互联网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网络安全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挑战,应对现有的互联网监管机构进行整合,梳理已有政策,加大技术创新的力度,为互联网经济的发展打造一个坚固的信息安全堡垒。

中国工商报社主编赵静委员:互联网经济发展的同时,假冒伪劣商品泛滥成灾,损害国家利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严重地危害国家经济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建议政府加大对互联网的监管力度,为人民群众创造数量更多、范围更大的放心购物环境。

集美家居总裁赵建国委员:针对于互联网经济中虚假信息传播、不正当竞争、无照经营等较多问题,建议政府在大力促进互联网经济发展的同时,尽快组织专家和学者对这些现象进行调查研究,出台相关政策规范互联网行业的发展。

中国农业大学葡萄酒科技发展中心主任黄卫东委员:互联网经济的发展涉及我国产业安全、政治安全等诸多领域,建议在促进互联网经济发展的同时要未雨绸缪,做好互联网进入其他各领域的承接工作,在互联网促进其他行业发展的同时,也不要忽视规则的制定和法律体系的建设。

大力促进互联网经济发展

中国传媒大学科技处处长王永滨委员:利用大数据发展互联网经济,政府开放数据颇为重要。目前政府拥有很多高价值的数据,但是其数据资源的利用和运营还处于较为原始阶段。建议进一步开放政府数据,用大数据提升互联网经济。

运用互联网思维

破解就医难题

中央编译局出版社总编辑兼常务副社长刘明清委员:应利用互联网的思维和技术来破解百姓就医难题,建议政府有关部门搭建一个诊疗信息平台,将所有医院有关收费、病床、资质、特色、专业等信息放在平台上,方便患者比较、选择、就诊和评价,解决目前信息不对称造成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完善顶层设计

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北京一轻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原党委书记、董事长张金钢委员: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一是要完善顶层设计,明确哪些国有企业在该行业可以退出,哪些企业国有资本应该控股等;二是要坚持市场化运作,让企业在完全对等的条件下自由结合,减少行政干预;三是发展过程中要依法办事。

促进科技建设 用科技手段

打造和谐宜居之都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设计师、研究员陈善广委员:应积极促进载人航天领域一系列可以改善自然环境的先进技术转化为民用,为首都宜居建设出力。

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

北京城建安装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张军伟委员:实现城市的精细化管理,应该通过管理目标的量化,管理标准的细化,职责分工的明晰化等手段推进。建议,一、加强城市管理的标准化,形成整体体系,对城市管理进行规范。如盲道的规范,公共健身器材统筹管理,城市公共标识要有统一的图形和颜色等。二、推进城市管理的智能化,要配套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如医院、学校等。三、完善城市管理法制化,增强城市管理的执行力。四、推进城市管理社会化,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强调便民利民,强调公众参与,提供居家养老服务。

建立城市管理长效机制

北京市国土资源局石景山分局局长左小兵委员:北京要在建立城市管理长效机制上下工夫,要实现社会管理服务的重心下移,加大基层社会组织的建设;要完善精细化管理机制,尤其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要对地下管网、电力设施、交通设施等数据进行整合,并实现资源共享;要完善投入保障机制,政府财务投入逐年增加,逐步实行政府购买服务;要完善全民参与机制和督察奖惩机制。

城市精细化管理要以人为本

北京市朝阳区芳草地国际学校校长刘飞委员: 城市精细化管理初始设计方案要人性化、科学化,每做一件事,都要心存这样一个理念——这样做,是否考虑到使用方的利益,设计方案是否符合使用方的需求,而不能是惯性思维。所谓精细化管理,也即以人为本的管理。一是精细化管理的中心是人,管理宗旨、管理方式、管理结构的评估要以人为本,这是精细化管理的关键。二是精细化管理要跟依法治国结合起来,建立健全城市管理法规。三是精细化管理一定要借助信息化提升水平,要加强信息化平台建设,实施大数据战略,通过信息化和大数据助力建设城市新常态。

首都的生态环境建设要以

中关村科技优势为突破口

开创民营经济新局面 篇4

《意见》从统筹全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高度, 指出了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战略和主要目标;所提的政策措施都是着眼于解决影响和制约甘肃省发展的突出问题, 目标明确, 项目具体, 重点突出, 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针对性。具体措施中指出, 要从优化空间布局出发,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消除发展瓶颈制约;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构建西北地区生态安全屏障;夯实农业发展基础, 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大扶贫开发力度, 尽快改变贫困地区落后面貌;加快发展社会事业,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力推进能源基地建设, 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 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深化体制改革, 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水平。这些支持甘肃省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措施和具体项目, 涵盖了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和各个方面, 为走出一条符合甘肃省情、具有甘肃特色的跨越式发展之路指明了方向。

甘肃省各级财政部门一方面要把握机遇, 协作配合, 积极争取落实中央政策和资金支持, 另一方面要按照《意见》的指导, 进一步做好各项工作:多渠道筹集资金, 支持道路交通等重大工程项目建设, 努力改善甘肃省基础设施条件;加强与中央政策对接, 推进生态保护工程;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 支持发展农业生产, 促进增加农民收入,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深化农村综合改革, 支持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试点工作;加大“两州两市”和革命老区的扶贫开发力度, 积极争取中央扶贫资金投入, 扩大扶贫小额信贷规模, 稳步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和生态移民, 研究探索创新对口支援方式, 加快脱贫致富步伐;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优先发展教育, 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 完善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大力发展文化体育事业, 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 支持地震灾区恢复重建;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和财税政策效应, 采取税收优惠、资金投入、财政贴息、以奖代补等方式, 引导社会资本投入, 推进重点财源建设, 支持科技创新、高新技术改造和循环经济发展, 提升传统产业, 培育新兴产业;深化财税体制改革, 围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 加快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财税体制机制, 继续实施科学化精细化管理, 切实加强收入征管, 强化支出管理, 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 提高财政管理绩效, 保障财政职能作用的有效发挥, 促进财政持续健康发展。

开创民营经济新局面 篇5

宾县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加快科学发展步伐,总的思路是: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跨越发展的不竭动力,把跨越发展作为改善民生的根本支撑,大力实施产业兴县战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招商引资有新成果,产业项目有新跨越,民生改善有新突破,现代农业有新进展,城乡统筹有新局面,旅游发展有新活力,文化建设有新举措,环境优化有新面貌,社会管理有新进步,党的建设有新加强,奋力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发展。

一、切实把产业项目建设作为加快发展的核心动力,力促工业经济实现新跨越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宾县以增强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为目标,以产业项目为引领,培育壮大产业集群,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工业规模和质量,全面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努力打造产业融合配套、集群集聚特征明显的工业经济强县。

1.狠抓产业项目建设,夯实发展基础。超前谋划项目,努力形成谋划一批、储备一批、开工一批、投产一批的项目梯次格局,确保项目建设的可持续性。主动争取项目,积极对上搞好协调对接,最大限度争取国家项目资金。快速推进项目,进一步强化项目包保责任制和建设协调机制,积极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确保签约项目尽快落地建设、早日投产达效。全力服务项目,坚持“企业创造财富,政府创造环境”的理念,把企业当作“衣食父母”,进一步完善领导包保、部门跟踪、开发区日常服务“三位一体”的服务体系,把“项目建设情况全面准确了解、项目存在问题第一时间掌握、项目遇到困难最快速度解决、项目审批手续高效包保办理”作为检验服务项目质量的根本标准,真正做到真心服务、主动服务、热情服务、高效服务、全程服务和担当服务,全面提高项目服务水平。

2.强力推进招商引资,增强发展后劲。招商引资是抓产业、上项目的最有效途径,是加快工业化进程、实现富民强县的动力源泉,要须臾不离头脑,一刻也不放松。明确招商任务,将县直单位列为招商主体,分配任务指标,真正构建县级领导分工负责,科局、乡镇全面出击,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招商引资格局。完善招商政策,形成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奖励政策等全面配套的政策体系,为招商引资提供强有力的政策保障。创新招商方式,实行县级领导包产业、包平台分工机制,围绕开发区主导产业、大中专院校及商会、协会等平台,开展定向招商,增强招商引资针对性;抽调懂招商、能协调、善沟通的干部组成招商小组常驻发达地区,开展驻地招商,提高招商实效。突出招商重点,紧盯国际国内五百强、国内行业一百强以及中央企业,进行“点对点、一对一”专业招商,着力引进一批发展潜力大、带动能力强、经济效益好、产业链条长的大项目、好项目。坚持抓大不放小,积极引进发展前景好、投资见效快、拉动就业大的中小型项目落户乡镇,促进乡镇经济发展。

3.加快开发区转型升级,提升发展质量。开发区是宾县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产业项目的主打阵地、转型升级的重要支点。必须审时度势,创新思维,努力走提质增效、转型升级之路。进一步编制完善开发区总体规划、控详规划以及产业、环评、主体功能区等规划,明确发展定位,制定发展目标,努力使开发区步入科学发展轨道。全力打造主导产业,围绕“三个基地、一个产业”,明确主攻方向,延长产业链条,加速产业集聚,促进产业集约化、集群化、特色化发展。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坚守项目入驻门槛,强化项目退出机制,力求最小的土地实现最大的产出。高度重视生态环保,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节能降耗,实现资源综合利用。强力推进铁路支线、引水工程、污水处理、垃圾处理、供电和供热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加快投融资平台建设,努力解决企业生产及开发区建设资金难题。创新体制机制,科学设置机构,大力引进人才,建立机构精干高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通过不懈努力,将开发区打造成综合环境优越、布局结构合理、产业特色突出、服务体系完善、支撑能力强劲,对全市乃至全省带动作用明显的现代化开发区。

二、切实把农业产业化作为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途径,力促现代农业发展实现新跨越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但难点是农业现代化。宾县坚持把“三农”工作作为全县工作的重中之重,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加快产业化进程,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全力促进农业不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农村更加繁荣,推进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转变。

1.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充分发挥基础优势,大力培植特色农业品牌,拉长农产品产业链,推动农业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市场化、品牌化发展。积极推进烤烟现代化生产,促进烤烟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大力发展蔬菜产业,做强绿色无公害蔬菜品牌。依托龙头企业,大力发展蓝莓、树莓等小浆果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加大畜牧业政策扶持力度,大力发展肉牛、生猪等产业,提高畜牧业占农业比重。注重龙头企业培育和扶持,打造对内具有带动力,对外具有辐射力的龙头企业,不断提升全县农业产业化水平。

2.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综合生产能力。以发展设施农业、科技农业、生态农业为重点,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提升农业综合效益。大力推进“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抓好现代化农业示范园区建设,促进农业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集约化发展。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消险加固病险水库和塘坝,积极推进节水灌溉工程,进一步提升农业抗风险能力。全面加强农机装备建设,鼓励组建农机合作社,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全力打造一批四星级以上村,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环境。注重生态文明建设,实施黑土区治理、土地整治、造林绿化、河流治理等工程,加大监督执法力度,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努力建设美丽宾县。

3.加强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完善服务功能。大力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培育农村新型市场经营主体,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加大农民教育培训力度,着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加强农业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应用,提升农业科技含量。充分发挥金融机构在现代农业建设中的作用,加大信贷扶持力度,为农民增收致富提供有效的资金保障。

三、切实把加快城镇化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根本举措,力促城乡建设实现新跨越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鲜明地提出了城镇化。宾县按照“统筹城乡、布局合理、产业支撑、功能完善”的原则,推动城镇扩容提质,形成集聚带动效应,实现城乡互促共进,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

1.突出规划引领,建设“两区一城”。按照市委、市政府开发建设哈东新城的总体构想,加快完善宾州至宾西小城镇建设总体规划,着力构建“以哈同公路为轴线,推进宾州、居仁、宾西三个城镇建设的深度融合,着力打造宾西至居仁以产业为核心的宾西新区、宾州至居仁以生态宜居为核心的宾州新区,两个新区合并建成哈东新城”的“两区一城”发展格局,力争将“两区一城”打造成城乡统筹的先行区、加速产城融合的发展带和推动跨越发展的增长极。以城乡统筹规划为先导,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产业发展为支撑,把工业与农业、城镇与乡村、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作为一个整体来谋划,促进县城、城镇、乡村和谐互动、相互牵动;坚持高起点定位、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努力形成人口集中、产业支撑、就业充分、特色彰显的城镇集群,构建产业发展的新平台、城镇建设的新载体和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2.加快建设步伐,提升承载能力。大力推进城镇道路、供水、电力、通讯和绿化、亮化工程建设,保证发展需求。加大城镇公共休闲运动场所建设力度,提升群众生活品质。完善城镇环保设施,推进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场规范化运营,逐步提升人居环境质量。加快宾州老城区改造步伐,打造生态宜居工程,全面提升城镇形象。加快推进高速公路宾州新出口建设,搞好沿线重点项目开发,迅速扩大城镇规模。稳步推进宾西镇开发建设,提升对开发区的配套服务能力。坚持因地制宜,加快特色小城镇建设,利用居仁镇民族特色,打造朝鲜族风情小镇,依托胜利镇现有城镇基础和区位交通优势,打造商贸物流重镇。加快撤村并屯步伐,优化土地利用,促进人口集中,实现规模发展。

3.强化综合管理,创优城乡环境。坚持建管并重原则,切实加强城镇管理,以环境卫生、公共设施、交通秩序、美化绿化、集贸市场、住宅物业等为管理重点,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强化管理措施,提升管理水平,努力塑造秩序井然、环境整洁、景观优美、管理规范的城镇形象。大力开展城乡环境集中整治,全力抓好乡镇所在地、公路沿线、重点村屯的环境卫生和秩序管理,促进城乡环境整体改善。

四、切实把旅游产业作为县域经济的有力支撑,力促产业结构优化实现新跨越

要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生产总值和居民人均收入翻一番的目标,必须着力把旅游产业打造成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宾县坚持“大旅游、大产业、大发展”的理念,全面整合开发利用旅游资源,提高旅游经济发展的规模和质量。

1.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打造特色品牌。严格执行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深入挖掘旅游资源,全面提升旅游文化内涵,积极创响特色旅游品牌。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加快特色景点建设,推动乡村旅游形成规模、拓展内涵、提升品质,努力打造最佳乡村旅游目的地。打好山水资源牌,积极发展生态特色旅游,努力打造休闲度假胜地。推进自驾游基地建设,完善自驾游配套设施,由一日游向多日游转变,加快旅游连线步伐。

2.加快重点景区建设,增强整体竞争力。加强各景区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全面提升旅游接待能力和经营水平。加快二龙山景区改造,提档升级基础设施,形成宾县旅游发展的核心支撑点。积极推进大顶山湿地旅游建设,抓好投资项目对接服务,全面发展滨江度假旅游。推进英杰风景区建设,加快景观景点打造,努力形成独具特色的温泉小镇。加快推进长寿山、香炉山、花乐山、大青山等风景区建设,着力打造新的旅游亮点。

3.加强行业监管,提升服务水平。加快旅游管理体制改革,构建联合执法机制,加强对各景区的监督(下转19页)(上接11页)管理,提升行业管理水平。加大旅游执法力度,努力保持景区生态环境。大力引进和培养旅游人才,切实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完善旅游产品体系,延长旅游产业链条,增加旅游收入。加强旅游市场营销,加大对外宣传力度,提升宾县旅游知名度和影响力。

五、切实把改善民生作为执政为民的奋斗目标,力促和谐社会建设实现新跨越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描绘的关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美好景象让大家充满期待。宾县按照“做好最紧迫的事情、保障最基本的需要、关注最弱势的群体、力争最广泛的受益”的原则,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力争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

1.加快民生工程建设,全力办好惠民实事。大力实施养老宜居工程,集中时间,整合资金,全面改善敬老中心供养条件。大力实施饮水安全工程,力争尽快解决城乡饮水安全问题。大力实施住房安居工程,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着力解决困难群众住房问题。大力实施就业再就业工程,积极落实就业创业优惠政策,发挥政府投资、重大项目建设带动就业的作用,全力促进社会就业。大力实施社会保障工程,健全社会救助体系,逐步提高保障标准,抓好新农合、新农保工作,全力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不断加大公益性文化设施投入,逐步解决县乡文化阵地缺乏问题,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2.大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不断完善教育设施,加快幼儿园建设,抓好示范高中创建,促进教育均衡发展,规范教育教学秩序,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认真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不断加强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改善群众就医环境。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督管理,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安全。健全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努力使干部职工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

3.加强社会管理创新,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认真落实信访包保责任制,切实加强社情舆情监控,畅通信访渠道,深化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强化社会治安综合管理,全面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大力推进城镇“网格化”管理,重拳打击设赌、涉毒、团伙和经济领域犯罪,严厉惩治黑恶势力和邪教组织,常保严打高压态势,努力营造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按照“常讲、勤查、严管”的原则,切实加强隐患排查,突出抓好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安全生产,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深入开展“六五”普法宣传教育,扎实推进依法治县,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积极推进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提升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

开创民营经济新局面 篇6

韩长赋强调, 准确把握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实质, 重点是系统把握“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奋斗目标、以新的发展理念引领新的发展、经济社会发展的坚强保证等四个方面。他指出, “十三五”是全面建成农村小康社会的决胜期, 是农业高点强攻、高位护盘的关键期, 是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阵痛期, 是提升农业竞争力的爬坡期, 是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攻坚期, 是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深化期。“十三五”推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 要突出“一个目标”, 就是农业现代化取得明显进展;“一条主线”, 就是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六个全面提升”, 即:全面提升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水平、农业技术装备水平、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农民收入水平和农业组织化水平。

韩长赋强调, 要坚持不懈强化政策创设, 为贯彻落实五中全会部署提供有力支撑。根据五中全会《建议》精神, 下一步要重点围绕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和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提高粮食产能、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推进农业信息化等16 个方面, 不断强化政策创设, 深入调查研究, 提出具体方案。

韩长赋指出, 要适应新形势新要求, 转变工作方式方法。当前, 重点要做到“五个转变”:要转变思想观念, 转变过去更多追求产量的供给观念、过多依靠物质要素投入的生产观念、拼资源拼消耗的发展观念、“就农业论农业”的狭隘观念、“关起门”来搞农业的封闭观念。要转变工作方法, 转变管理、投资、补贴和决策等方式。要转变知识结构, 拓宽学习领域, 提升学习层次, 加快知识更新。要转变工作作风, 大兴敢于担当、奋发有为、狠抓落实之风。要转变工作职能, 继续推进简政放权, 加强体系建设, 加强制度建设。

开创民营经济新局面 篇7

一、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

以良种推广和技术集成为重点, 认真实施“五大工程”。一是粮油高产创建工程。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稳定在4680万亩, 关键是依靠科技, 提高单产, 突出抓好1000万亩水稻增产、1000万亩中低产田改造和1000万亩以花生为主的油料作物。二是设施农业提质增效工程。设施农业面积稳定在1000万亩, 蔬菜产量达到4000万吨以上, 保障“菜篮子”产品有效供给。着力推进设施农业发展方式转变, 全面提升设施农业经营水平, 优化品种结构, 努力提高商品质量和产出效益。三是1000万亩节水农业工程。强化组织, 抢抓农时, 全面完成玉米、花生、果树和其他经济作物年度节水工程建设任务。重点做好结构调整技术指导, 建立和完善高效节水农业技术体系, 努力实现高产、提质、增效。四是现代农业示范工程。重点推进100万亩玉米、100万亩水稻、50万亩花生、50万亩设施农业、50万亩水果、15万亩特色产业现代化示范区建设。突出抓好海城、开原等6个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 带动全省农业整体上档次、上规模、上水平。五是名优水果和特色农业建设工程。果树栽培面积达到940万亩, 水果总产量达到700万吨, 产值达到150亿元。推进特色产业生产基地建设, 重点发展食用菌、中药材、山野菜等特色农产品。

二、全面提升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

一是加快农业科研创新, 提升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加大公益性农业科研专项实施力度, 强化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支撑。创新农科教、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大协作机制, 形成科技创新合力。二是加快农业科技推广应用, 尽快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推进种子产业发展和新品种选育、推广, 继续扩大土壤有机质提升补贴项目实施规模, 加强农作物病虫监测预警能力建设, 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 加大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推广力度, 加强果树良种苗木体系建设, 三是加快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 提升农业技术应用和服务水平。引导鼓励专业合作社和产业化龙头企业等社会力量开展农技推广, 组织发动农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涉农企业的科技人员以及广大基层农业科技人员, 开展有针对性的技术服务, 提升农业科技成果的入户率、到位率和覆盖率。四是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 提升为民服务能力。积极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成果, 集成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物联网技术、音视频技术的“智慧农业”信息化工程, 加快构建农业专家远程可视化服务系统, 深入推进温室生产环境信息化监测项目试点, 启动农业信息预警平台建设, 全面完成大金农平台改版升级。

三、积极推进农业机械化加快发展

发挥政策扶持、项目带动、市场引导的作用, 进一步优化农机装备结构, 调整发展布局, 创新发展模式, 提高发展质量, 全省农作物耕播收综合水平达到68%以上。一是认真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农机购置补贴向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大户和种粮大户倾斜, 优先满足水稻栽植、玉米收获、保护性耕作、深松整地、设施农业、农业节水等现代农业装备的发展。二是努力推进农机化科技创新。实施农机化创新示范工程, 加强农机农艺融合, 探索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模式。三是加大农机专业合作社政策扶持力度。继续实施购机奖励和贷款贴息政策, 加大农机合作社法人培训力度, 扶持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四是大力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积极开展农机化实用技术培训, 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机手。完善农机服务市场, 扩大跨区作业规模, 推进农机服务市场化、社会化和产业化。五是不断提升农机安全监管水平。以创建“平安农机”为载体, 完善配套规章制度, 推进农机保险、免费安全检验、机具报废更新。加大关键生产环节、重点机具和重要农时生产的安全监管, 加强农机使用安全教育和农机产品质量监管, 预防和减少农机安全事故发生。

四、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一是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重点加强蔬菜水果等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着力推进以种子 (种苗) 、农药、肥料、农机产品为重点的农资打假, 加强农业投入品质量监测和不合格农资产品的查处, 确保全省农民合法权益。二是继续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 根据风险监测结果加大监督抽查力度。继续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考核及每季度一次的检测结果会商会。三是努力提高农业标准化水平。组织好农业地方标准的起草、审定、报批、实施, 以及现行标准的收集、研究和转化。稳步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 建设一批生产技术科学配套、投入品监管严格有序、产品质量100%合格的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加快推进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产品推广和保护。四是深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目标考核。继续按照属地化管理的原则, 采取省、市、县逐级考核的办法, 深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目标责任制落实。五是加强县乡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建设。力争年底前全部县乡完成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机构改革、挂牌任务, 机构、编制到位。

五、切实加强粮食流通行业管理

把保障粮食安全摆在粮食流通工作首位, 以“稳市场保供给、强产业促发展”为中心任务, 加快推进粮食流通方式转变, 提升行业发展水平。一是认真做好粮食购销。全年社会粮食收购量达到350亿斤, 销售量达到360亿斤。二是加强粮食调控体系建设。优化地方储备粮品种结构, 进一步提高成品粮应急储备和军粮供应保障能力, 确保大中城市成品粮油应急储备达到15天以上市场供应量, 军供粮油质量合格率100%。三是推动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发展。继续加大国有粮食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和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扶持力度, 支持其发挥主渠道作用、做大做强、引领行业发展。四是推进放心粮油市场建设。以军供为平台, 用2~3年时间, 打造200个放心粮油示范店, 提升行业发展水平和影响力。五是加强粮食市场监管。坚持依法行政和依法管粮, 深入开展粮食流通专项监督检查, 切实维护市场秩序。加大粮油质量检验监测和监管力度, 加强粮食科研, 为行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六、全力促进县域经济健康发展

以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为重点,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不断优化产业结构, 加快实施新一轮倍增计划。一是以产业集群建设为重点推进县域工业化。加强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 提升工业园区承载能力。以招商引资为重点, 以项目集聚为抓手, 积极搭建公共服务平台, 扶持重点工业产业集群建设, 加快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 创建一批省级示范产业集群, 超百亿元工业产业集群力争达到20个。二是以重大项目建设为重点推进农业产业化。积极推进农产品加工重大项目建设, 进一步落实固定资产投资超10亿元农业产业化重大项目补助政策, 争取新增落地项目50个。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结构, 加快“一县一业”发展步伐, 争取再命名5个示范县, 培育一批生产基地规模大、专业化生产水平高、在全国和省内具有较高知名度的专业县。三是以县城和小城镇建设为重点推进城镇化。坚持县城和小城镇建设协调发展, 提高县域城镇化水平。

七、稳步推进农村民生工程建设

一是继续实施开发式扶贫。实施新一轮扶贫攻坚计划, 以促进贫困人口增收为重点, 通过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等多种措施共同推进, 确保128万农村低收入群体年人均纯收入达到2200元以上。二是全面推进农村能源建设。通过抓点带面, 做好农村能源部省级项目建设, 推广“一池三改”“四位一体”3万户、“吊炕”10万铺、太阳能房12万平方米、太阳能热水器6万平方米。三是继续抓好农户科学储粮工程。按照国家下达的专项计划, 精心组织, 规范运作, 保质保量完成15万户储粮仓建设, 指导农民科学使用粮仓, 实现减损增收效果。

八、不断深化对外开放和农村改革

开创企业文化建设新局面 篇8

“十二五”期间, 我国企业文化建设怎样推进、怎样发展?就此问题, 本刊前不久邀请北京市国资委及首钢集团、燕山石化、同仁堂集团、北京移动等企业进行了研讨。

大家认为,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刚刚闭幕, 国家的“十二五”规划即将实施, 企业文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战略机遇期, 同时也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对此, 我们应该有个清醒的认识。“十一五”期间, 北京的企业文化建设取得了很大进步。据统计, “十一五”之初, 在北京国有企业中, 比较系统地开展企业文化建设的只有20%, 而现在已经发展到了60%左右。即使这样, 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自身发展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 在“十二五”期间应该有更大的推进。要看到, 怎样把企业文化真正融入企业经营管理, 怎样把企业管理提升至文化管理的高度, 这些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企业文化建设任重而道远。当前, 我们要对以往的工作进行认真的反思, 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进行认真的分析, 对企业文化建设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认真的研究, 这是把握战略机遇、迎接挑战所必需的。

与会者认为, 当务之急就是要努力提高企业文化建设的质量。要通过企业文化建设, 切实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 切实促进企业增长方式的转变, 切实促进经营管理理念的提升, 切实促进核心竞争力的增强, 切实促进员工积极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实际上, 企业要想解决大量的、复杂的新问题, 有许多是需要从企业文化层次上入手的。这就给企业文化建设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 要克服形式主义的倾向, 要在融入经营、融入管理、融入人心上下功夫, 要一心一意追求企业发展的实效。

与会者认为, 国有企业要创出自己的文化特色, 坚持发扬主人翁责任文化, 坚持发扬对政府、对社会、对员工的诚信文化, 这些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必需的宝贵的文化精华, 一定要继续发扬光大。传统文化怎样与现代文明相融合, 是企业普遍遇到的现实问题, 要积极探索解决之道, 妥善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永葆企业的文化之树长青。

与会者认为, 管理者的文化示范作用要加强。管理者的管理行为和个人素质, 直接影响企业文化建设的进程。因此, 要努力实现管理者的角色转变和素质提升, 使他们从命令发布者转变成团队引领者, 从布置任务者转变成价值沟通者, 从麻烦解决者转变成问题预防者, 从资源控制者转变成资源协调者。

大家还就企业文化建设如何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有机结合, 如何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安全文化、环保文化、创新文化等进行了研讨。

精益管理开创企业发展新局面 篇9

1 追求精益管理,全面提质增效

深化“双轮驱动”引领,实行同业对标与业绩考核体系双向融合、一体化管控,强化“专业主导+归口督导”的管理模式,坚持指标“预算、预控、预测、预警”管控,健全“指标说话”的部门评价考核机制和对标奖惩机制,全面修订全员绩效管理体系,“两大体系”指标提升、争先进位日益成为公司上下的自觉行为。

深入推进市县一体化管理,所有县公司完成“子改分”切换,转入分公司运作模式,坚定将集约化、专业化、一体化作为市县公司发展的工作方向和必然选择,各专业制定深化“三化”工作推进方案,完善市县专业管理月度千分评价考核办法,推动专业管理要求在县公司同步到位、扎根落地。各县公司认真承接、移植、细化、创新市公司管理模式,不断完善内部工作机制,推动市县公司管理双向集约融合。

充分发挥电力调度控制中心“电网指挥枢纽”的作用,完善调控中心对电网发展、运行、检修的推动、监督职能。优化电网规划,定期统计发布电网运行指标,强化检修计划集约管控,确保配网图实相符,强化设备缺陷管理监督,推进继电保护和监控信息专项整治,完善市县公司应急处理机制。

充分发挥供电服务指挥中心“对外服务窗口”的作用,制定供电服务指挥中心再提升十项措施,出台优质服务考核目标、办法和竞赛规则,将优质服务指标与基层党支部责任区建设强力挂钩,加强抢修工单“三级催办”,建立县城区抢修“一刻钟响应圈”。

充分发挥运行监管中心“发动机”的作用,紧紧围绕综合计划、营销业务、配网运行、线损管理等关键领域开展诊断分析,及时解决制约经营增效的各类问题。紧紧抓住项目管理这个“牛鼻子”,以项目推进各部门通力协作,提质提效。

用心提升优质服务水平。积极贯彻省、市政府“降低企业成本,优化发展环境”决策部署,把创造最优的发展环境作为最大责任。率先在各市县经济开发区(工业园)成立供电服务中心,出台服务省市重点项目建设“十项措施”和73个重点项目对接方案,积极做好省市领导挂点工业园和重点企业的服务工作。企业接电成本下降20%,平均接电时长缩短30个工作日,故障跳闸率下降80%,实现“接电成本最低、时间最短、服务最佳”的服务承诺。

按期完成市县集体企业改革改制,积极探索建立“集团化管控+属地化管理”新模式,出台加强县域集体企业管理的实施意见。积极推进配网自动化和主动配电网项目建设,率先实现市公司配网办和县公司工程项目部实体化运作,建立“集中归口、分工负责、衔接有序、闭环可控”的电网建设管理体系。建设试验中心,实现公司系统及外协施工队伍安全生产工器具定检,确保生产一线安全工器具的完好率。深化工作推进机制,推出“两单一表”,出台督察督办、业务协同、提升各类例会效率、向上沟通汇报、微信群管理等机制。

2 加强三个建设,激发企业活力

加强党的建设,必须加强党的领导。公司党委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认真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结合落实市委集中整治和查处基层侵害群众利益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工作部署,开展规范员工工作纪律专项治理。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开展“三亮三比”活动,深化党支部责任区建设,推广“三知四访五必谈”工作法,落实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公司领导亮出服务公司发展十项承诺,举办贯彻“两会”精神干部研讨班,深化挂点县公司工作,完善县公司班子年度考评机制。

加强队伍建设,必须强化干部队伍建设和企业人才的培养。严格执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完善落实干部考核评价机制,着手实施供电所所长能力认证和班组长后备遴选,开展供电所所长和班组长“每月一座谈”。持续巩固提升“金种子”计划,开展“星青年评选”活动;不断加强高技能和各类专家人才培养,深化先进典型培树,充分发挥劳模创新工作室、技能大师工作室的示范引领作用,倡导岗位成才。深入开展岗位练兵、技术比武、网络培训和竞赛调考活动,不仅锤炼了队伍,而且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实现新突破 开创新局面 篇10

克勤克俭,一次别样的全国慈善宣传工作会

6月17日古城西安,陕西省气象台发布高温橙色预警信号。夕阳下隐忍的城墙,一如既往的注视着一城的车水马龙。与会代表们正陆续来到与陕西省慈善协会一墙之隔的人民大厦,准备出席这次慈善会系统的年度工作会议。

在繁忙的签到处,年近古稀的陕西省慈善协会副会长张晓菊一边轻拭着额头的汗水,一边向笔者介绍,“维隆会长明确要求把这次全国性慈善宣传会议办好。上次在眉山的宣传工作会议,眉山市政府出面协调、各部门联动接待,办出了一届高规格的全国性慈善宣传工作会议,此次会议要由我们一个省级协会牵头接待,担子重、压力大,丝毫不敢懈怠……”为此,陕西省慈善协会从会长到司机、从离任的“慈善专员”到新进的“年轻慈善人”,每个人都自觉分担起了相应的会务职责。

充分发挥志愿精神,办会人员从精,会务消耗从简,作为驻会工作人员、《陕慈快讯》主编胡运森一边不时起身与到会的代表打着招呼,一边介绍,“总会与《慈善》杂志提前到陕筹备会议的3名同志,午餐都是自己解决的。”省慈善书画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张玉龙、《善行天下》总编雷生云明确要求所有工作人员,积极配合协会做好会议宣传报道,减少会议陪餐人员,“会议地点就在我们单位旁边,我们的工作人员可以在休会时回食堂解决”。

除了简洁的指示牌,从签到处到主会场没有鲜花、没有横幅、没有花草、水果等,处处清新简朴。倘若不是签到册上黑龙江、新疆、贵州、海南……这些代表们的签名,似乎让人察觉不到这是一次全国慈善领域内的盛会。没有铺设红地毯、没有彩旗鲜花迎接、没有特殊的安保,但每一位与会代表都有对应的接待。“我一到西安,就收到了短信,在胡老师那里拿到了你们的会刊和《善行天下》合订本,感谢你们的细心周到。”来自新疆的胡壮丽代表说,简单的接待背后,浓缩着丰富的交流内容,流动着“慈善一家人”的亲切气息。

凝聚共识,一次突显新闻宣传新成效的盛会

6月18日,经历了昨夜雷雨的洗礼,古城迎来了舒爽宜人的一天。

上午8:30,在中华慈善总会秘书长边志伟主持下,会议正式召开,陕西省慈善协会常务副会长李荣杰代表省慈善协会致欢迎辞,中华慈善总会会长李本公发表重要讲话。

陕西省以“项目促宣传”的工作机制、浙江省“播撒爱心种子,传承慈善文化”的经验、河南省自媒体建设工作分享、天津市通过慈善宣传带动慈善事业发展、福州市领导带头项目带动的宣传策略、大连市围绕募集救助公益义工策划项目宣传的创新、绥化市“媒体先行、舆论引导、主题宣传、活动推进、广泛联络、合力运作、公众化参与、社会化发展、标准化提升”的工作路径、榆林市开展的“慈善读本进校园”项目活动经验……回顾工作成效,交流发展经验,大家台上激情演讲,会外热烈讨论,诚如李本公会长所言:宣传形式多样化、宣传工作成效化、全国慈善会品牌效应突显是慈善会系统的宣传工作的三个显著特点。

下午2:00,在中华慈善总会常务副会长王树峰主持下,《慈善》杂志主编李玉林、慈善公益报社长李文臣、人民政协报?慈善周刊编辑部主任舒迪、人民网·中华慈善新闻网总监王凯、《大众慈善》杂志执行主编孙晓霞、中华慈善总会官方网站技术承建方代表对各自媒体功能、当前和下一步将开展的宣传工作进行了介绍。

《慈善》杂志明年将由双月刊改版月刊、《慈善读本》编写了辅导教材、《中华慈善年鉴》将完善大数据库建设;《慈善公益报》开启“为慈善意识形态服务”与“为业界提供培训服务”的“双轮”模式;中华慈善新闻网借助“全媒体运作模式”,广泛开展宣传形式多样的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慈善活动;《慈善周刊》拟编撰并发布《政协委员慈善行为年度分析报告》,探索以事实推动、以数据拉动、以榜样带动、以案例催动的慈善宣传机制……以中华慈善总会自有媒体为代表,慈善会系统自有媒体全面发声。

“慈善事业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新时期、在全球科技信息化的新时代,通过全息化、数字化、网络化的现代化传媒手段,将慈善文化、慈善理念、慈善道德融入社会、深入人心,让慈善成为人生追求、成为社会责任、成为时代新风,这是做好新时期慈善工作的第一要务,是慈善组织肩负的神圣使命”。深刻认识加强慈善宣传工作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在规范自身行为的前提下,破传统的宣传模式,以改革创新、团结合作、求真务实为基本原则,进一步发挥自有媒体的平台作用、建立全国慈善宣传联动机制,积极宣传慈善事业的理念、方针、政策,推广慈善会品牌项目,扩大筹募份额,进一步增强慈善会的公信力和影响力,成为与会者的共识。

始于足下,一次彰显慈善宣传大格局的大会

6月19日,西安市-渭南市-富平县。半边阴雨半边晴。

与会代表前往渭南对慈善文化进校园项目进行了考察,受到了渭南市委常委、纪委书记张建军,副市长王晓军以及市区等相关同志热情欢迎。

临渭区教育局负责人首先介绍了临渭区自2012年4月,接到陕西省教育厅、省慈善协会《关于在中小学开展慈善教育活动的通知》后,在区内7所学校进行试点所取得的成效。在渭南北塘小学、曙光特教学校等老师的引导下,代表们参观了渭南各校开展慈善教育的展板,并观摩了渭南实验小学的一堂“慈善课”, 小学生们即兴表演的情景剧《爱心故事会》给大家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渭南临渭区把慈善教育与学生思想品德课相结合、与班队会相结合、与主题活动相结合、与课外实践活动相结合、与家庭教育相结合、与学校总结评价相结合的做法,得到了与会代表的充分肯定。同时参会人员一致认为,把慈善理念的宣传教育作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营造了人人参与慈善事业的校园慈善环境,适时引导教育学生感恩社会、感恩他人、勤奋学习、立志成才,将来回报社会,让爱心的种子播撒在学生稚嫩的心田,并将逐步绽放出绚丽的花朵。

努力开创耕地保护工作新局面 篇11

一、认清形势, 提高认识, 努力形成保护耕地的强大共识

一是充分认识当前耕地保护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近年来, 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 各市州、县市区党委政府、国土资源管理部门逐级靠实耕地保护责任, 严守耕地红线, 对违法占用耕地行为始终保持高压态势, 有效维护了全省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同时, 我们配合财政、农牧、水利、扶贫等部门共同实施梯田建设工程和土地整理、改良工程, 取得了扎扎实实的成效, 为全省粮食连续丰收、农民纯收入持续增长乃至整个扶贫攻坚事业的纵深推进奠定了良好基础。同时, 我们也看到,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全面实施, 甘肃省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也持续加快, 耕地保护工作面临的形势日益严峻。城镇摊大饼式的无序扩张, 在占用大量建设用地的同时, 也严重威胁城镇周边的固有农田, 有些还是基本农田;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 部分耕地长期闲置并撂荒;一些国家重点项目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占用耕地, 造成局部地区人地矛盾突出, 土地征收征用困难, 由此引发的信访矛盾多年来居高不下;中东南部受地形地貌影响, 多为坡耕地和山旱地, 耕地紧缺, 质量难以提高;部分地区耕地后备资源严重不足, 占补平衡落实难度大, 影响后续建设发展;有些地方也还存在违法违规占用耕地的现象。这些问题, 需要我们站在科学发展的高度, 用发展的思维、发展的举措在发展中来进一步谋划和解决。

二是认真学习领会各级领导对耕地保护工作的指示批示精神。党的十八大以来, 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等中央领导对保护耕地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 提出了明确要求。王三运书记、刘伟平省长、欧阳坚副书记、李荣灿、杨子兴副省长反复强调, 要更加注重资源环境保护、提高耕地质量、节约集约利用、实施创新驱动、维护群众权益, 不断深化和拓展国土资源开发利用的深度与广度, 努力走出一条节约高效利用资源的新路子。我们一定要认真领会指示批示精神, 特别是要对照指示批示要求, 进行深入的自查剖析, 找出各自在耕地保护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找准根源, 理顺思路, 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切实加以整改。

三是切实提高对耕地保护重要性的认识。耕地数量少质量差、未利用地和难利用土地多、建设用地需求量逐年增加、耕地保护任务重, 是甘肃省土地资源管理的现状。严峻的现实要求我们一定要树立强烈的耕地保护意识, 提高思想认识, 切实负起保护耕地的主体责任, 要动员全社会各方面力量, 凝聚形成保护耕地的强大共识、舆论氛围和工作合力。在当前, 经济下行压力加大, 稳增长面临严峻形势的情况下, 我们一方面要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 把握好经济发展与保护耕地之间的辩证关系, 坚持在保障科学发展中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坚持从实际出发, 把原则性和灵活性有机结合起来, 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为有效的服务和支撑。另一方面要严格落实占补平衡制度, 有效补充数量、质量相当的耕地, 及时补救建设占用耕地, 始终保持动态平衡, 严守耕地红线。要最大程度的实现建设项目不占或少占耕地, 形成耕地约束机制和节约集约用地的倒逼机制, 以土地利用方式转变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二、依法依规, 不折不扣, 认真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一是靠实耕地保护责任。国务院明确规定, 地方政府是耕地保护的责任主体, 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各市州、县市区政府要责无旁贷地担负起耕地保护的主体责任, 将耕地保护摆在政府工作的重要位置, 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当好参谋助手, 认真执行好党委政府的决策。各市州要严格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耕地保护目标任务, 层层分解任务, 逐级靠实责任, 强化目标考核, 严格责任追究, 确保本区域内耕地保护任务全面落实。耕地保护工作涉及面广, 是一项系统工程, 做好严控非农建设占用、规范土地整治、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目标责任考核等工作, 离不开相关部门的支持、协助和配合, 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积极主动与发改、财政、住建、交通、水利、农业、审计、统计等部门沟通衔接, 靠实相关部门单位在耕地保护中的责任, 严格按照省政府关于构建土地管理责任机制的通知精神, 按照《甘肃省党政领导干部违反国土资源管理规定行为问责办法》有关要求, 共同落实好耕地保护责任。要建立基层耕地保护动态巡查制度、村社耕地保护信息员联络制度, 健全耕地保护监管网络体系, 使耕地保护的关口前移、重心下移, 有效防范违法用地发生。省政府已经同意并授权由甘肃省国土资源厅和省委农办、省农牧厅、省统计局组成联合考核组, 对各市州政府2014年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完成情况进行检查考核, 为5年一次的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大考”打好基础, 也请各市州认真梳理, 积极准备, 配合做好检查考核各项工作。

二是加强规划管控和用途管制。规划管控和用途管制是做好耕地保护工作的两道有力防线。要充分发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管控和年度计划约束作用, 强化用途管制, 落实两个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 统筹各业各类用地, 提高配置效率, 依法依规、严格实施用途转用许可, 不得通过修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随意扩大建设用地规模、降低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要进一步严格建设用地预审和农用地转用审查, 有效控制农用地转用规模, 控制对耕地的不合理利用, 切实防止耕地流失。要将指标分配与耕地保护责任目标履行情况挂钩, 对耕地保护不力的地区, 相应减少新增建设用地尤其是占用耕地的指标。同时, 要有保有压, 对省政府确定的“3341”“6873”“1236”工程涉及的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易地扶贫搬迁等项目用地做到应保尽保。

三是切实抓好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是耕地保护重中之重的工作。当前, 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方案已经制定, 并从兰州市开始, 按照城镇由大到小、空间由近及远、耕地质量等别和地力等级由高到低的顺序, 稳步有序开展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 今年年底前, 将全面完成兰州市和其他设区的城市及嘉峪关市、临夏州临夏市、甘南州合作市的城市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我们要认真落实国家下达甘肃省、省里下达各市州的基本农田保护任务, 切实做到落地到户、上图入库、网上公布、接受监督。要将不符合划定要求的耕地划出永久基本农田范围, 对农村土地整治形成的优质耕地, 要及时划入基本农田管理, 确保永久基本农田布局基本稳定、质量有提高、数量不减少。各地要在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设立统一规范的标识, 标示出基本农田的位置、面积、保护责任人、示意图和监督举报电话等信息。基本农田一经划定, 实行永久保护,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占用或改变用途,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也要同步开展, 做到衔接一致。根据多年来形成的经验, 各地在划定基本农田时, 可以多预留一定比例的面积, 用于规划期内不易确定具体范围的建设项目占用, 这样可为下一步工作留下足够的空间和余地。对在建设中占用规划预留的基本农田, 可不视为调整规划, 但规划预留的基本农田也必须按照划定要求落到具体地块和农户。

三、开拓创新, 统筹谋划, 努力破解耕地占补平衡难题

一是努力减少新增建设占用耕地。目前, 新增建设占用耕地依然是造成耕地流失最主要的原因, 也是造成占补平衡困难的主要因素。解决占补平衡难题, 最主要的还是要努力减少新增建设占用耕地。要持续推进城市节约集约利用评价和节约集约模范县创建活动, 总结推广节地技术及模式, 促进土地复合利用、立体利用、综合利用, 全面推进城镇、工矿、农村、基础设施等各类建设节约集约用地, 不断提升节地水平和产出效益。要充分利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和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等政策激励作用, 严控增量、盘活存量, 提高建设用地供地率, 加大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的处置力度, 将已批准的土地尽快利用起来, 努力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要引导项目建设不占或少占耕地, 确需占用耕地的, 要避开质量等级较高的耕地, 并补充数量质量相当的耕地。对占用耕地100公顷以上的线性工程或占用耕地70公顷以上的块状工程, 要组织实地踏勘论证。要引导设施农业、农村住宅建设和临时用地尽量利用荒山荒坡、滩涂等未利用地和低效闲置土地, 不得占用耕地, 确实无法避开的, 必须按照规定严格报批。

二是狠抓补充耕地数量和质量。占补平衡是对建设占用耕地的补救措施, 也是守住耕地红线的关键之举, 必须做为刚性措施严格落实。各级一定要按照建设占用耕地“先补后占、占一补一、占优补优”的要求, 加强耕地占补平衡项目管理, 落实补充耕地挂钩制度, 加强占补平衡补充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要严格耕地开垦费收缴使用管理, 一方面为补充耕地提供充裕的资金保障, 另一方面通过价格杠杆限制并减少新增建设占用耕地。要不断拓宽补充耕地渠道, 各市州要组织力量摸清耕地后备资源状况, 充分挖掘补充耕地潜力, 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整治规划, 统筹安排土地整理项目, 立足本行政区域落实补充耕地数量、质量, 做到占补平衡。要全面推行耕作层土壤剥离再利用, 着力提高补充耕地质量。要进一步强化耕地占补平衡的法定责任和年度考核, 不能随意减免和调剂, 年度耕地占补平衡考核结果和补充耕地质量与管理的检查结果将作为各级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履行情况评价的重要依据。

三是努力破解耕地占补平衡瓶颈。近几年全省共入库占补平衡指标108万亩, 目前还剩余36.6万亩, 指标虽有节余, 但各市州、县区市指标不平衡、后备资源不足, 加之3341、6873、1236项目和精准扶贫易地搬迁项目建设力度加大, 落实耕地占补平衡任务在局部地区成为制约建设和发展的瓶颈。对此, 我们要认真研究, 充分用活用足政策规定, 想方设法予以破解。要鼓励有条件的单位和个人依据土地整治规划, 利用自筹资金或结合生产建设活动, 组织实施土地整治项目补充耕地, 土地整治新增耕地面积的60%可以用作折抵建设占用耕地的补偿指标。对开发为园地和设施农用地的未利用地, 经国土资源和农业主管部门共同认定能调整为耕地的, 可以视同补充耕地。要建立省内易地占补平衡机制, 探索市场化运作方式, 鼓励社会资金参与补充耕地, 耕地指标可通过市场有偿转让, 用于建设占用耕地的占补平衡。对挂钩项目耕地等级达不到要求的, 在地方政府做出书面承诺后, 可先行挂钩并批准建设用地。对于国家稳增长重点建设项目, 在用地报批时, 确实难以提前落实耕地占补平衡的, 在足额落实补充耕地资金的基础上, 可以由地方政府承诺在一定期限内 (即工程竣工时) 完成补充耕地任务。

四、齐抓共管, 持续推进, 不断提高耕地质量

一是大力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持续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是提高耕地质量等别的有效途径。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进一步明确土地整治工作方向, 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出发点, 大力开展基本农田建设, 促进补充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者相互统一。要抓紧编制“十三五”土地整治规划, 力争在“十二五”建成588万亩高标准基本农田基础上, 到2020年高标准农田面积达到1520万亩。要将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和实施精准扶贫、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村环境整治等工作紧密衔接起来, 创新实施方式, 全面推进东部百万亩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和12个示范县建设。各市州、县市区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 整合相关部门项目资金力量, 发挥政策叠加效应, 共同把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好、保护好, 努力实现耕地增量、提质、增效。要完善和推广“以补代投、以补促建”等投入机制, 引导和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共同参与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要加强土地整治项目管理, 严格项目设计、施工、监理、验收等程序, 确保工程建设质量。要建立日常管护制度, 明确管护主体, 落实管护责任, 保障管护经费, 按照职责做好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维护、水土保持等工作。要加强土壤环境保护工作, 设立耕地质量监测点, 定期跟踪监测耕地质量变化情况, 强化农产品产地土壤污染监测, 加大重金属、有机物排放企业和农业农村面源等耕地污染源头治理。

二是进一步抓好土地复垦管理工作。土地复垦是耕地保护的重要手段。要全面落实生产建设项目损毁土地复垦义务, 凡在生产建设活动中, 已经或可能因挖损、塌陷、压占等造成耕地损毁的, 生产建设单位或个人作为土地复垦义务人, 必须按规定编制土地复垦方案。各级政府和国土资源局要监督指导土地复垦义务人严格执行“将土地复垦费用纳入生产成本或建设项目总投资”的规定, 根据批准的土地复垦方案足额落实土地复垦费用, 并在生产建设活动结束后, 认真做好损毁土地的复垦工作。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积极开展本行政区域内历史遗留和自然灾害损毁土地的调查评价, 进一步摸清家底, 并从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耕地开垦费、耕地占用税和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土地出让总价款中明确一定比例, 建立历史遗留和自然灾害损毁土地复垦专项资金, 用于土地复垦。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使用新增费以外的其他资金将历史遗留和自然灾害损毁的土地复垦为耕地的, 可以作为本行政区域内非农建设占用耕地的补充耕地指标, 或纳入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矿废弃地复垦和调整使用试点范围。

三是支持设施农业健康发展。全省设施农用地面积已达59万亩, 近两年增加面积年均超过5万亩, 占全国当年新增面积的十分之一以上, 在全省800万亩农村建设用地中还包含300万亩左右的庭院养殖设施农用地, 设施农用地占的量已经非常大。下一步, 随着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动农业现代化, 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设施农业的发展势头将更加强劲, 设施农用地的需求将不断增加, 这对土地管理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一方面要加强耕地保护, 确保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面积不减少。另一方面, 也要积极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形势, 大力支持和服务设施农业发展。各市州、县市区国土资源局要合理界定设施农用地范围, 除设施种植、养殖所用的设施农用地外, 直接用于或服务于农业生产的设施农业用地也要按农用地管理, 可以不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 但严禁随意扩大, 以发展设施农业为名随意占用耕地。设施农业生产活动结束后, 经营者要按相关规定进行复垦, 占用耕地的必须复垦为耕地。要引导和鼓励农业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在设施农业和规模化粮食生产发展过程中, 相互联合或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共同兴建配套设施, 提高农业设施使用效率, 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在设施农业建设过程中, 国土资源部门要主动配合农业部门, 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 促进设施农业健康有序发展。

上一篇:青花文化下一篇:素质统计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