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民营经济发展及对策建议

2024-09-14

北海民营经济发展及对策建议(共8篇)

北海民营经济发展及对策建议 篇1

随着改革开放逐步深入,北海民营经济发展迅速,从资本积累,经过小规模办实业逐渐过渡到规模经营阶段,民营经济开始进入一个新的转型期,其发展模式和发展途径也出现新的变化。通过对北海民营经济发展状况及目前存在问题的分析,预测北海民营经济的发展前景,提出相关的发展政策建议。关键词:北海民营经济发展状况问题建议近年来北海的民营经济迅猛发展,产生了一支民营经济产业大军,涌现出一批杰出的民营企业英才。据统计,仅 2002 年上半年就有近9 万人投身民营经济中,到 2002 年底,我市非公有制经济注册资本达 20 多亿元,个体工商户 29222 户,私营企业 1677 户,向国家交纳税金 1.53 亿元,实现社会商品零售额 18.93 亿元,经济生产总值平均增率 25% 以上,大大高于其他经济的增长率。可以说近年北海经济的快速发展与民营企业的发展是密切相连的。目前北海民营经济所涉足的行业主要有商贸、制造、建筑、种养、捕捞、交通、餐饮、娱乐、文化、旅游、高新科技等,其中以银河科技、北生药业、北海国发等几个上市公司为“龙头”企业,去年仅北生药业就上缴利税 8 千万元。江 ** 同志在“七一”讲话和十六大报告中进一步阐述民营经济的政治和经济地位及重要作用,在这种形势下,讨论北海民营经济发展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一、北海民营经济发展的历史回顾民营经济的前身是个体私营经济。清光绪末年,北海私营商业不下 1000 户,其中大中商号 40 多家,从业人员 8000 多人。至 1949 年底,全市私营工业企业 17 家,个体手工业 695 户,行业范围有电力、纺织、酿酒、玻璃、印刷、陶器、船舶修造和木器、农具、竹器编织、鞋帽、车缝、五金、网具、渔具、建筑材料等,从业 3913 人,商业有 150 多间资金不多的商户和 1000 多户小商小贩。从建国以来的“一五”计划时期到 70 年代末,北海个体私营经济逐渐消停。1978 年 12 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至 80 年代初,个体工商业有所发展,1981 年有个体工业户 156 户,产值 16.63 万元。1984 年,北海被列为全国沿海开放港口城市后,市政府贯彻中央“关于国营、集体、个人一齐上”的方针,对个体工商业政策是“放宽发展”,内地民营企业家到北海经营旅(馆)业、饮食业、建筑行业开始增多。到 1990 年末,个体工业 1882 家,工业完成产值 5063 万元,占 10.01% ;市区个体商业零售额 8803 万元,占社会商品零售总额 26.46% ;个体饮食业零售额 1177 万元,占社会饮食业零售额的 69.81%。1992 年末,全市个体有证商业户 5115 户,从业人员 5917 人,分别比 1979 年增长 41.63 倍和 19.55 倍。“八五”计划时期,工业所有制结构发生根本的变化。1995 年销售收入 100 万元以上的合作经营、私营、个体工业企业 52 户,产品销售收入 17297.7 万元,占全市工业产品销售收入的 7.11%。1950-1990 年北海市工业个体私营企业数图97、98 年以来,随着经济发展阶段的转变,北海民营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转型期,呈现出新的特点。1997-2001 年全市 500 万元以下民营工业经济主要经济指标指标类型年份(年)企业单位数(户)工业总产值(当年值)(千元)上交税金(千元)年末全部从业人员(人)1997股份合作企业私营企业***2个体经营80235064***1998股份合作企业6***7私营企业***961个体经营79712976005623***股份合作企业6***私营企业***6764个体经营86***441456602000股份合作企业7253801025687私营企业***5502个体经营841***43443862001股份合作企业24195514574私营企业***17353个体经营***4471671997-2001 年全市新登记注册的民营企业情况指标类型年份户数(户)从业人员(个)注册资金(万元)1997私营企业296145022800个体经营***8私营企业250258916400个体经营***9私营企业205247915423个体经营58431***0私营企业292320020850个体经营6958***01私营企业300314020461个体经营512289845703㈠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引导下,民营企业注重了产业结构调整,经营领域不断拓宽,逐步向高新技术产业领域迈进,基本上形成以农业、餐饮服务、房地产开发、烟花炮竹、科技与信息开发、交通运输等几大行业为主的发展格局。据 2001 年统计,从事一、二、三产业的民营企业分别占全市企业总数的 8%、20%、70%。㈡规模化经营趋势明显。目前全市民营企业中,上市公司 3 家。注册资本 100-500 万元的有 231 户,500-1000 万元的有 86 户,1000 万元以上的有 33 户。民营企业制度创新步伐加快,私营企业中有限责任公司占 80% 以上,还有不少企业改制成股份有限公司。银河、新未来、喷施宝、北

生药业、东园家酒、强盛等知名企业成为全市民营经济的排头兵。㈢民营科技企业发展势头迅猛。1996 年至 2001 年底,全市在科技部门登记的民营科技企业有 68 家,从业人员 4750 人,其中科技人员 1800 人,资产总额十亿多元。2001 年技工贸总收入达 4 亿元,税利 1.3 亿元。在全市 14 家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中,从民营科技企业发展起来的有 9 家,如银河科技、国发海洋生物、南方迈迪森、喷施宝、北生药业、集琦方舟、启利科技、强力化肥等。㈣吸纳就业作用显著。民营经济在拓宽就业渠道,吸纳下岗、失业人员就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01 年民营经济解决了 25000 人的就业,其中安置下岗职工 9080 人。2003 年春季人才交流大会上,在 140 多个招工单位中,民营企业超过 70% 以上,提供岗位 1300 多个。铁山港区赤江陶器厂和北暮盐场承包给个体老板后,就接收 3 个下岗职工 1800 多人。㈤总体规模不断扩大。近几年来原有的国企及集体经济由于经营不善等原因逐渐退出或经过改制转为股份制企业或个体私营企业,使得民营经济经营规模逐年扩大。

二、北海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和困难㈠法制环境还不健全,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由于目前国家没有较完备的保护民营投资权益的法律、法规,只有依靠地方性规章予以保障,缺乏统一而明确的法律界定,对民营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各种经济纠纷处理和裁定具有很大的主观性和随意性,在税收、土地批租、工商管理、人员进出境、进出口经营权等方面面临不公平待遇,民营企业利益受损现象屡见不鲜。如德海仓储业有限公司 1998 年 12 月因土地调整,应该得到退款 229656 元,但由盘整办推到财政局,财政局推到土地局,土地局又下文建议财政局一次性退款,最后推到政府,让企业非常为难。此外,管理执法部门服务质量不高,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现象时有发生。据调查,涉及民营企业收费的职能部门 30 多个,收费项目达 50 种,许多是不合理的,大大超出企业的承受能力。少数管理执法部门收费时到位,服务时错位,有的则对民营企业吃、拿、卡、要,直接或间接影响民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同时民营企业审批程序仍很繁琐,项目考察、立项、审批、筹建、运营到产品投放市场,关卡达 20 多个。不少业主反映,某些单位服务差、罚款多、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无准确标准,随意着性大。㈡发展资金短缺,缺乏金融支持。据调查,不少民营企业产品有销路,市场前景好,也有把“蛋糕”做大的愿望,但苦于周转资金不足和贷款不及时而丧失发展商机,陷入停滞不前的境地。尽管近年来有关部门提出加大对中小企业信贷支持的要求,但由于所有制歧视现象严重以及民营企业自身的缺陷,对民营企业在贷款过程中的条件相当苛刻,与国有企业相比较,在贷款资质方面具有明显的劣势。目前主要依赖民间借贷资金、社会集资等有限形式。㈢发展后劲不足,稳定性降低。北海民营经济主要分布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这些产业进入壁垒低,制造技术及工艺简单,在初期有利于民营经济的进入和资本的积累。但随着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以及行业竞争加剧,北海民营经济发展出现较大波动和过度竞争现象,新生和倒闭数量都很多,常常出现“东边的开业,西边的关门”,导致民营企业生命周期较短,缺乏发展后劲,出现滑坡迹象。2002 年 1-11 月私营企业从业人数为 847 人,比上年同期减少 236 人;私营企业 2002 年应交税金为 1353.24 元,较上年同期有较大幅度下滑。㈣“家族式”管理严重。由于特定的发展环境,北海民营经济表现出很强的家庭控制特色,包括大名鼎鼎的强盛集团,有近70% 左右的企业采取家族式管理。在民营经济的发展初期,家族式企业能够充分利用既有的人力资源,理顺利益关系,降低内部沟通成本,减少监督、代理费用,有利于有效地完成原始积累的过程。随着家族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家族管理机制的问题逐渐凸现出来。(1)裙带之风盛行,绩效评价不公平,在人力资源利用方面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压抑了家族外员工的创新意识和工作积极性,不利于管理和技术人才的引进。(2)家族式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决策随意化,对企业发展缺乏符合市场和自身条件的长远规划。(3)在一些家族式民营企业中,由于公司治理结构薄弱,导致财务状况复杂,帐目混乱,企业信用状况堪忧。㈤短期行为严重,缺乏整体发展思路。一些民营企业缺乏放眼未来,进行长期投资、开创新型产业的长远考虑,一旦市场出现赚钱快的行业,即一哄而上。有些民营企业不是通过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来获得经济效益,而是采取各种不正当手段,违法经营,生产、经营假冒伪劣产品;或偷税、漏税、逃税,侵害国家和消费者利益。㈥缺乏创新开发能力,产业升级困难较大。目前北海民营企业的一些佼佼者已发展到较高水平,如银河、强盛、喷施宝等,但大多数仍处于小规模粗放发展阶段,很多企业厂房简陋、设备落后、机械化程度低、工艺简单、管理粗糙、产品质量差、污染严重、资源浪费、市场竞争意识滞后等等。“大生产小销售”、“坐店经营”这些陈旧观念仍在北海个体私营经济中占据主要地位,加上受筹资能力、经营者素质、技术开发能力等限制,产业升级进展缓慢。㈦民营企业主的素质急需提高。据调查,在我市民营经济从业人员中,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占到 60% 左右,有 95% 以上的个体私营企业没有受过系统学习培训,缺乏现代管理知识,理财能力较差,缺乏市场竞争力,绝大部分产品档次和技术含量较低。由于缺乏先进知识,许多民营企业主不懂得进行市场调查和分析,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瞬息万变。同时,民营企业技术人才十分匮乏。私企很难得到技术精良的工人,因为私企相应的激励措施十分有限。

三、加快北海民营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㈠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改善民营经济生存环境,加快北海民营经济的发展。首先,要加大宣传力度,从思想上消除民营经济发展的观念性障碍,强调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为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同时,要为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的公平竞争的环境。其次,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强化政

府社会服务和管理方面的职能,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指导作用。市政府应该根据北海经济发展的现状,从宏观上及时向民营经济提供行业和地区分布方面的指导信息,防止其盲目发展而导致的分散、低水平重复和过度竞争等问题。同时要注意培养行业的龙头企业,提高民营企业的规模和实力,为中小企业升级创造条件。再次,实行公平税赋制度和财会制度。取消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之间的不平等税收制度,实行同一产业部门内各类企业税赋平等的制度;改变税外乱收费的状况,通过制度机制规范政府部门的收费行为,削减一些政府部门故意“设卡寻租”、一些官员以权谋私的可能性;同一产业部门内的各类企业应实行统一的财务制度和会计标准,避免因财会标准不同给各类企业经营运作和市场竞争带来的种种差异。此外,要加大监督和整治力度,从根本上消除阻碍民营经济发展的体制性和政策性障碍。规范职能部门行为,明确一个对民营经济实行统一管理的权威部门,坚决杜绝只收费不服务和相互扯皮现象的发生;严厉整治“四权”,即对民营经济有审批权、收费权、检查权、执法权的单位和执法人员,采取专门监督、社会监督并定期组织开展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有关部门负责人、工商联、私营业主代表参加的单独或联合执法检查监督活动,强化对执罚执收部门的法律和民主监督,禁止对民营企业各类税外收费项目,提高职能部门依法行政水平。㈡引入现代企业制度,提高和规范民营企业管理水平。现在国内很多民营企业都在尝试着要改掉“家族制”,如方太厨具、华润集团等就是成功的例子。在国家尚未明确对私有财产有效保护的环境下应该将两者结合起来,即暂保留家族制,又淡化和提高家族制。(1)要明晰产权,按照公司法来组建企业,家族式企业主要负责人之间要有明确的权利和义务及发生纠纷时承担相应的职责。(2)在家族式企业中适当引入职业经理人。通过职业经理人可以规范企业运作,避免企业在经营决策中的盲目和随意性。(3)应建立规范的制度来克服家族式企业的弊端。这种制度可以包括三个方面:治理制度、组织构架和企业文化。治理制度一方面可以保证所有权不会旁落,另外又可以激励经理人为企业工作。组织构架从企业流程出发,到绩效考核为止,能够有效地评估企业人员的贡献。而企业文化是“看不见的手”,从深层次上体现了一个企业的企业伦理。企业文化虽然并不直接解决企业赚不赚钱的问题,但它却可以解决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企业的发展 5 年靠的是机遇,10 年靠的是领导,15 年靠的是结构,20-30 年靠的就是文化。企业文化的本质内涵是“以人为本”,对于民营企业而言,技术可以仿制、管理模式可以引进,形象包装和品牌建设可以交给专业公司打理,唯有企业文化,只能产生于企业内部,需要踏踏实实地积累和创建。目前北海的民营企业要通过一系列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把人的潜力发挥至极,使追求企业发展与个人发展相一致。企业文化靠制度来体现和烘托,靠氛围来影响,靠细节来体现,这是建立在制度之上的一种高层次的管理。㈢通过品牌建设促进产业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品牌是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是企业通向市场的门票、市场竞争制胜的重要法宝。在调查中有位民企老总如是说:“产品是在工厂所生产的东西,而品牌则是消费者所购买的东西。一件产品可以被竞争对手模仿,但品牌则是独一无二的。产品很快会过时落伍,而成功的品牌持久不衰的。”喷施宝系列产品成为国家五大项目推广使用产品,在全国累计推广使用 40 亿亩次,产生经济效益超 1000 亿元大关,走的就是品牌经营道路。但北海仍有相当民营企业只求近利不顾远状,只求数量不求质量,只求销售实绩不讲企业信誉。如北海的珍珠,由于产品质量低,缺乏市场竞争能力。北海民营企业家应当建立自己的品牌:(1)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从思想意识上重视打造好品牌,真正做到不但要创名牌,而且要保名牌,不合格的产品不能进入市场,以优质取胜,企业才有出路,有发展。(2)尊重和大胆使用科技人才,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来打造好企业的品牌。企业要打造好自己的品牌,必须引进和使用好高科技人才。北海银河股份公司的产品近年来能在全国的销售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关键在于他们有一大批博士、硕士和高中级工程师等科技人才开展技术攻关,不断开发适应市场的新产品。(3)把品牌产品做细做精做好。北海许多民营企业生产的是小商品,产品小不要紧,产品再“小”,气魄须大,所谓“小商品、大市场”,成功的关键在于定位要准、目标要远。顺德伟雄集团主要生产“松本电工”、“顾地塑胶”和“正野电器”等品牌的小配件,在全国颇有名气。在该公司即使是一个线槽扣接的生产,高层领导也要出国考察商品质量产品。民营企业需要的正是这种做细做精做得最好的精神。㈣提高综合素质,促进民营企业家创业创新。全面提高民营企业家队伍的建设与经济发展的整体素质,是加快北海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1)引导民营企业经营者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文化素质,树立创业创新思想,克服“小打小闹”、“小富即安”、“小成即满”的守旧意识,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努力使自己成为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要有计划地组织他们学习市场经济知识,提高其预测市场趋势,规避市场风险的能力;学习世贸组织有关规则,尽快与国际惯例接轨;学习法律法规知识,做到合法经营,依法纳税。(2)积极创造条件,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做好培训民营企业经营者的工作。充分发挥市工商联、商会、市个体私营企业协会以及其它行业协会组织的作用,组织各种面向民营企业家的培训、交流等活动,可以通过到发达地区如温州、苏南、珠江三角洲等学习先进经验,进一步拓宽视野,转变观念,增加求高、求强、求大的胆识和气魄,引导他们步入现代企业家的门槛。(3)在民营企业留住人才方面,除了支持企业提高人才待遇外,可考虑通过适当的政府行为,对有突出贡献者给予重奖,提高其社会地位。

北海民营经济发展及对策建议 篇2

江苏全省中小企业约91万家, 主要集中在苏南沿海与沿江业园和经济开发区, 这些工业园区和经济开发区的产业配套设施齐全, 就业人口比较集中。据统计苏南约占71%, 苏中约占16%, 苏北约占13%。在金融危机背景下, 江苏中小民营企业, 特别是苏南的中小民营企业生存发展比较困难, 主要表现在:

1、生产订单严重不足。

随着美国金融危机影响的不断扩大, 江苏中小民营企业中一批优势出口型企业, 产品订单急剧减少, 积压大量增加, 生产受到严重影响, 效益明显下滑。尤以制造业、纺织服装业、餐饮服务业等受到冲击最大。根据苏州民营经济协会的调查, 受国内市场萎缩影响的占53.82%, 受原材料价格波动影响的占44.73%, 受资金流动性降低影响的占31.95%, 受出口减少影响的占28.66%, 受融资难影响的占22.73%, 受投资信心下降影响的占18.38%, 有的企业受到上述多个方面因素的影响。与去年同期相比, 1518家企业中生产经营业绩下滑有921家, 占总数的60.67%, 其中:大幅下滑企业367家, 占总数的24.18%;继续增长的只有143家, 占总数的9.42%。586家企业反映危机影响很大, 占总数的38.06%;800家企业反映略有影响, 占52.07%;认为基本没有影响的只有132家, 仅占8.07%。

2、产品销量明显下滑。

2008年9月份以来, 原材料、能源价格剧烈下跌, 调查显示, 有85%的产品销售价格跌落, 盈利情况低于正常水平。原材料和产品价格大幅起伏, 如铜的价格由于受金融危机影响从65000元/吨最低跌至26000—27000元/吨;不锈钢板由去年5月的30000元/吨均价跌至15000吨。铜、钢材价格的大幅度下跌, 使一些材料库存企业受损。同时也对企业生产经营产生较大影响, 企业主打产品正在经受市场的严峻考验, 企业纷纷减产、限产。常州市中小企业局显示, 2008年上半年常州规模以下的2454家纺织企业中, 关停企业621家, 半停产企业有681家。3、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由于企业纷纷减产、限产, 大批职工就业受影响, 收入得不到保障, 增加了社会不稳定因素。

3、流动资金非常紧张。

目前, 流动资金紧张是民营企业面临的主要困难, 大部分中小企业都面临这一难题, 特别是一些制造企业因为这个原因, 大的订单不敢接, 企业基本处于勉强维持状态。由于流动资金紧张, 常熟、太仓、张家港的一些纺织服装企业只能眼睁睁看着单子不敢接。吴江一家针织企业负责人说, 如果企业能多200万元流动资金, 一年最起码能多接2000万元的业务, 利润还要比现在高出一倍。苏州东仪包装印刷有限公司是一家投资1000万美元, 拥有2项国际领先和2项亚洲领先技术的企业, 目前已在展会、文化和建筑工程领域开辟出了一片新产业。由于前两年大量引进先进设备, 流动资金非常紧张, 一些大的垫资项目根本不敢承接。公司董事长蔡龙龙深有感触地说:如果能多100万元流动资金, 业务就好做多了。

4、税费负担仍偏重。

民营企业上交的各种税费林林总总、名目很多, 有67.65%的企业希望政府能够出台减税减费政策。从2007年初开始, 土地使用税从原来每平方米0.5-3元, 增加到每平方米4-10元。仅此一项, 以吴中区一个原五等地段、面积3万平方米的企业为例, 一年就要增加10多万元的负担。也有部分企业反映, 目前企业承担的员工社保费用越来越重, 一个300人左右的企业, 年承担员工各种保险费用超过100万元。

二、对策建议

江苏近年来民营经济得到迅猛发展, 得益于江苏良好的政策和宽松的环境。针对金融危机, 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的服务扶持举措, 倍增了企业抢先机、渡难关、求发展的信心。下一步, 建议政府及相关部门针对民营企业经营中存在的难题和呼声, 进一步细化出台帮扶助推措施。我们建议:

1、创新金融服务模式, 创造适度宽松的信贷环境。

简化贷款手续, 创新服务模式, 切实控制对中小企业贷款利率的上浮幅度。从长远来看, 占企业总数99%的中小企业将是银行的主要客户, 银行在企业遇到困难时施以援手, 其实就是在为自己培育长期的优质客户。因此, 一要简化贷款手续。由于中小企业需要的大多是应急的流动资金, 希望银行能够“急企业所急”, 在手续上有所简化。当前倒闭企业中不少确因经营不善所致, 但还有一些企业其实是被高利贷拖垮的。二要控制对中小企业贷款利率的上浮幅度, 倡导放水养鱼, 杜绝竭泽而渔。三要创新中小企业信贷模式。对没有房产抵押的中小企业, 可以尝试通过仓单质押、应收账款质押、商铺经营权质押、联保贷款等形式, 扩大融资担保的渠道。

招商银行目前推出的小企业信贷项目值得借鉴, 摸索了一条从抵押担保向信用担保放贷的全新路径。该行于2008年成立小企业信贷中心, 发放贷款的对象是银行授信1000万元以下, 年销售2亿元以下的小企业。其主要优点和操作做法:该行为中小企业量身打造了“三家联保”的担保方式, 不需要企业提供不动产或是担保公司的担保, 银行在对企业道德、多元化投资和经营管理几项风险进行综合评估以后, 只需贷款企业提供相互担保的手续即可从银行拿到所需资金, 且时间一般不超过两周。交通银行也已成立了中小企业信贷部, 目前已着手贷款发放工作。中信银行中小企业信贷部也处于酝酿筹建之中。四要扶持政府控股的担保公司。不少银行之所以将一些中小企业拒之门外, 多半是中小企业没有合适的担保。要采取积极措施, 大力扶持政府控股的担保机构, 为中小企业提供更优惠的担保。这样不仅可以有效降低银行的风险率, 而且可以为更多的中小企业“雪中送炭”。

2、减免部分税费, 创造适度宽松的税负环境。

建议在各级政府可控范围内, 减免部分税费。从目前的情况来看, 广大民营企业对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在社保费用方面下浮1.5%、工商部门取消个体工商户管理费与市场管理费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从江苏民营企业面临的困难来看, 如果能够对所有涉及企业收费的项目进行一次清理, 在市政府权限范围内对一些可收可不收的项目暂时给予免收, 对部分必须收取的项目适当降低标准, 将给许多经营困难的企业予以缓冲的余地。如城建税目前按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的7%征收, 建议适当降低一至两个百分点;城镇土地使用税, 现在收费标准是每平方米4-10元, 建议适度调低征收;教育附加费, 目前外资企业不予缴纳, 建议是否对民营企业也予以减征。

3、扶持本土企业发展, 创造优先扶持的政策环境。

近年来, 江苏民营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这与政府扶持密不可分。目前, 绝大部分企业还处于成长期, 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还不够强, 许多房产、纺织服装、电子信息和建筑行业的企业希望政府能够出台一些行业扶持政策。一些建筑企业特别提出, 很多地方民营企业反映, 重大工程本土民营企业基本分不到一杯羹。从表面上看, 许多外地企业都是一级施工资质企业, 实际上大多提供挂靠业务, 真正组织施工的都是些小企业。希望今后在此类政府招标中, 在同等条件的情况下, 能否优先考虑本土企业。

4、倡导无事不扰, 创造勤廉高效的政务环境。

为应对金融危机影响, 民营企业负责人不得不拿出更多的精力和时间迎接困难与挑战。建议相关部门除了举报案件和重大案件外, 一般不要随意到企业检查, 也不要大规模地组织开展一些评比排名活动。一些行业性的评比活动耗费了企业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但据企业反映, 实际上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助益不大, 建议适当控制。

5、发挥社会团体作用, 创造携手共进的团体环境。

北海民营经济发展及对策建议 篇3

民营企业分布行业广泛。一、二、三产业分别占比1.0%、73.0%和26.0%。第二产业中,企业集中在制造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中,企业集中在批发零售业和房地产业。在某些垄断行业,如公用事业,烟草制品业,教育业,卫生和社会工作业,金融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等,上规模民营企业数量偏少甚至处于空白。二产企业在电气机械及器材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延加工业、纺织服装制造业等行业的重要性明显,在这些行业,民营企业已居主导地位,上规模民营企业成为真正的行业主角。

上海上规模民营企业的区县分布正朝合理的方向转变:郊区户数超过市区多达百户,而主要经济指标则市区普遍优于郊区,如营业收入市区超过郊区2320亿,资产总额市区大于郊区2751多亿,利润总额市区多于郊区141亿,户均指标市区上规模民营企业更是遥遥领先。这符合上海正向国际大都市演变的产业发展要求,符合城郊产业分工关系,上海上规模民营企业的发展正越来越明显地反映国际大都市的特点,体现与苏浙上规模民营企业的错位竞争和差别优势。

保持着较高的投资热情。户均投资近1.5亿元,对外投资的行业大都是本企业产业链的延伸和加强,投资方式主要是内涵式、集约式的扩建和技术改造,未来三年,本市民营企业发展领域主要海外,其它地域较为平均,说明本市民营企业发展视野更为广阔,对国外国内市场开拓更为积极。

进一步靠拢现代化企业制度,管理和法人治理结构日趋规范和合理。89%由股东大会和董事会决策企业重大事项,半数以上企业由家族外控股。随着发展与竞争的需要,采取集团公司模式的企业日益增多,数据也表明,集团公司无论在企业经营规模还是在经营效率上远胜于非集团公司。企业重视质量管理和提高管理水平,参与各种认证和通过信息化建设的企业数量越来越多,企业比较重视企业文化和员工权益,七成以上的企业建立了党委和工会,八成以上的企业为员工缴纳了“三金”,八成以上的企业签定劳动合同比例在100%。

加大自主创新力度,对自主研发能力日趋重视。61%通过自主开发与研制取得关键技术,37.8%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52.3%的企业有自主知识产权,36.5%的企业自有商标收入比例100%的有146户企业,17.8%的企业研发费用5%以上,31.8%的企业研发人员10%以上。这些表明民营企业已逐渐成为本市经济中活跃的技术创新主体,对提高本市整体技术水平,实现经济转型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伴随着发展环境的优化和民营企业自身的转型发展,上海上规模民营企业正健康有序地发展壮大。但是,上规模民营企业在发展中还是存在许多不足,还需要在发展中不断提升自身能力,推动民营企业发展环境的进一步改善。不足之处主要是:

1、龙头企业不多,企业之间业绩相差巨大

上海上规模民营企业虽然在经济指标上呈现健康平稳发展态势,但企业之间经营业绩差距鸿沟依然明显,极少数大企业的经营绩效遥遥领先。2011年营业收入前五位企业实现营业收入占入围企业32.1%。前五位企业实现净利润占入围企业的37.8%。同时,本市上规模民营企业龙头企业基本稳定,近几年很少有新企业进入营业收入前十位,在全联民营企业500强排序中,上海民营企业入围数量逐年减少,从五年前的近30家可以入围到今年只有15家入围,降幅明显,另外,位次也逐年降低,如复星高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东方希望集团有限公司等民营企业500强前十名的常客在最近两年已经很难进入前二十位。

2、受经济危机影响,企业获利能力大幅下降

上海民营企业还是普遍受到经济危机影响,资本获利能力大幅下降,亏损企业明显增多。2011年度入围企业人均净利润7.8万元,同比负增长17.0%。与全联上规模民营企业500强持平,这是近五年内上海民营企业人均净利润首次没有领先全国民营企业500强。2011年度入围企业净资产收益率为14.4%,比上年减少3.4个百分点,其中,净资产收益率在100%以上的5户,比上年减少4户,净资产收益率在50%以上的15户,较上年减少14户。2011年度入围企业营业收入负增长企业81家,较上年增加161.3%,有22家企业亏损,较上年增加8户。亏损和负增长行业范围广,其中纺织服装制造业、建筑业、批发业等企业居多。

3、集中在传统产业,垄断行业进入较少

上海上规模民营企业主要分布在有色金属冶炼及延加工业,房地产业,批发零售业,纺织服装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业等市场竞争比较充分,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

在国务院“民间投资36条”鼓励投资的领域,上海民营企业基本都有所涉猎,但比重普遍不高,没有一个行业超过10%,政策配套措施滞后,政策执行不到位;垄断行业对新进入者有抵触;垄断行业门槛高是阻止企业进入垄断行业的主要原因。

4、融资、人才、品牌建设等问题没有明显改善

近年来,在影响民营企业的制约因素中,融资难和人才短缺是民营企业反映制约企业发展的主要瓶颈。调研显示,上海民营企业投资资金主要来源自有资金,银行贷款的不到三成,资本市场融资只有3%,甚至有部分民营企业通过民间借贷筹措投资资金。在人才问题上,人才匮乏是制约企业自主创新的最主要因素,三成以上企业大学学历员工比例低于10%的,近三成企业技术人员比例低于10%。在品牌建设上,全国知名度的品牌不多,只有10%的企业拥有中国驰名商标名称,拥有中国驰名商标数量为45项,这与苏浙等省份相比无论是数量还是比例都处于落后状态。

推进本市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的建议

上海民营企业正处于一个重要的发展战略期,伴随民营企业发展环境的日益改善和优化,为了进一步发展壮大上规模民营企业,针对调研中民营企业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1、形成产业集群,发展龙头企业

目前,上海已拥有一批较大规模的民营企业。但总体上看,这样的大企业还不多,今后一个时期,要重点培育一批具有成长潜力的民营企业,增强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形成一批知名度高、国际竞争力强的大企业大集团,发挥骨干企业的辐射作用,进一步引导中小企业加强与大企业的产品配套和专业化协作。鼓励和引导民营经济企业集聚发展,推动民营经济在更高的层次上实现集群化发展。

2、拓展民营企业行业分布,扩大民营企业市场空间

上海民营企业大多集中在传统行业,新行业进入较少,原有行业民营企业竞争激烈,制约了民营企业的进一步发展。目前,上海民营企业经济实力和技术实力等大为增强,具备进入资金和技术密集产业的能力,要按照国务院“民间资本投资36条”要求进一步清除对民营经济的准入障碍,鼓励和支持民营经济进入垄断行业和领域、基础设施领域、公用事业领域,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走出去”。

3、采取措施,化解融资难、人才缺乏、品牌建设等问题

银行贷款和审贷信息的不对接,贷款者和审批贷款者之间的信息不对接是融资难的瓶颈问题。要将政府的有效引导、商会的诚信机制、金融机构的服务创新、市场资金的整合配置有效地结合,目前上海正在搭建小微企业融资服务平台,依托商会、街镇、专业市场等贴近小微企业的机构,促进银企对接,这是解决企业融资难的有效途径,有利于推动政府政策落地,满足融资需求。

围绕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和服务外包、物联网、文化产业等新兴产业,打造引进高端创新人才、高技能人才服务平台,为民营企业实现转型升级和在更高平台上的发展集聚人才。

大力引导民营企业科技创新,积极实施名牌带动战略,在发展品牌经济上求突破。

4、吸引上规模民营企业来沪发展,促进民营企业参与国企改制。

充分利用上海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政策优惠,吸引符合上海产业结构发展的外省市上规模民营企业投资上海,积极引进总部经济,促进“龙头企业”的辐射作用,加快产业群的布局与集聚发展。

引导上规模民营企业加强科学管理和高效运转,提高自身竞争力。形成完善的民营企业参与国资、国企改制的运作机制,引导国资垄断企业改变观念,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吸引民营企业进入国务院“民间投资36条”鼓励投资的领域。

壮大民营经济的对策与建议 篇4

一、基本情况

1990年**口岸开通以来,**县民营经济获得了适宜发展的土壤,逐渐从小到大、由弱变强,并从粗放经营、单一模式步入科学管理、规模发展的新阶段。截止目前,全县共有民营企业8800余户,涉及农林牧渔、采矿、制造、建筑、交通运输、批发零售贸易、社会服务各业,其中加工、外向、科技、流通等“四型”企业近1900户,占民营企业总数的22%。民营企业固定资产净值超6亿元,营业收入超100万元的达32户。2004年,民营企业实现增加值超3亿元,上缴税金8184万元,占全县财政收入13783万元的60%;安置从业人员2.8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3.5%。民营经济已成为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力军。在发展上做到了“七求”。思想上求“新”。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扶持非国有经济发展等法律、法规及文件精神,学习借鉴浙闽经验,在全县广大干部群众中深入开展思想再解放、观念再更新大学习、大讨论活动,重点破除感觉良好、做看客及小富即安、小富即满等不良心态,树立“不看规模看发展、不讲成份讲贡献”的新观念,真正让民营经济当主角、挑大梁,增强了全县上下的民本意识,激发了发展壮大民营经济的热情。领导上求“强”。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提前**年翻两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导战略之一,实施“一把手”工程,确定各单位一把手为民营经济发展的主要责任人,把发展民营经济列为考核各镇、各部门工作绩效的重要内容,作为评价和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制定主要领导及县直、中省直部门包扶民营企业工作方案,加强考核,兑现奖惩,有效确保了发展民营经济各项措施的落实。机制上求“活”。鼓励民营经济积极参与国企改革,加快国有企业收购、兼并及股份改造步伐,**集团兼并****厂、**站,**集团收购县**厂、**公司等企业,引进现代管理方式,有效提升了企业运行质量。2004年,完成全县28户国企改制,对其中**户企业实行竞价出售,促成县**公司国有股权整体转让,国有资本已全面退出一般性竞争领域,为民营经济发展注入了蓬勃活力。科技上求“高”。加速培育科技企业群体,重点扶持**集团等7家省级民营科技企业和**批发大市场等15家县级民营科技企业,初步形成了一支科技外向型、规模效益型的民营科技企业队伍。全县省级民营科技企业发展到10家,固定资产达1.**2亿元。**集团成为省级高新技术企业,**集团被确定为国家级星火外向型重点企业,**有限公司通过ISO9002质量认证。载体上求“精”。加快专业市场建设,建成并启动**商城、**商厦、**大市场等大型商贸综合市场;实施“**”工程,总占地**公顷的**进出口工业园区、**加工园区和**工业园区初具规模,已有3**户企业入驻;大力建设乡企工业小区,**省级和**、**2个市级工业小区规划建设不断完善,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创业空间。融资上求“畅”。主要领导带队开展定向、定位招商,全力以赴向上争取资金,2003年,引进到位资金5.68亿元,完成计划的1**2%。加强政府及金融部门扶持,去年县财政为重点民企注入流动资金和政策扶持资金3**71万元,今年又引资组建**担保投资公司**分公司,保证了重点项目资金供给。近年来,鼓励引导民营企业通过自身积累及挂、靠、联等方式自筹建设资金8500万元,缓解了资金不足问题。环境上求“优”。加速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规范收费行为,修订出台招商引资、引进人才优惠政策及奖励办法,打造了政策“洼地”。严厉查处行政管理和执法部门干部弄权勒卡、失职渎职案件,促进了公正司法、依法行政。组建县优化办,成立客商投资服务中心、投诉中心,保障了外来客商利益。兑现百万元引资奖励基金,重奖民营经济发展有功单位和人员,营造了“民营有位,纳税光荣”的舆论氛围。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北海民营经济发展及对策建议 篇5

李克强总理指出:“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注重发挥企业家才能,全面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增强各类所有制经济活力”、“中小微企业大有可为,要扶上马、送一程,使‘草根’创新蔚然成风,遍地开花”。近期,我们采取座谈、走访、深入企业等形式对XX县民营经济发展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民营经济发展成效和特点

近年来,面对经济持续下行的压力,XX县委、县政府以改革为统领,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通过组织发动、政策引导、创优环境、资金扶持、招商引资、能人带动等,多措并举,积极强服务、创环境,抓项目、促转型,大力激发全民创业潜力,全县民营经济、中小微企业继续保持了健康平稳的发展态势,取得了明显成效,概括起来主要呈现以下五个特点:

1.经济总量平稳增长,整体实力逐步壮大。截止XX年底,全县民营经济组织(包括个体户)发展到X个,其中民营企业X家。民营经济完成工业产值X亿元,完成营业收入X亿元,完成增加值X亿元,民营经济占全县GDP的比重由“十三五”末的XX%提高到X%,民营经济、中小微企业在县域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攀升,已成为拉动XX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加速器”和“生力军”,成为推动县域经济增长的重要板块。

2.企业规模不断扩张,发展后劲明显增强。近年来,随着发展环境的不断优化,招商引资、品牌创建力度持续加大,XX等一大批外来投资民营企业的落地和项目的建成投产,壮大了XX县民营企业队伍。XX食品公司的“XX山庄”被评为国家级驰名商标,顺世达铸业的“顺世”等被评为省级著名商标,极大提升了企业竞争能力。到目前,全县民营企业投资过千万元的民营企业达X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X家,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X%,已拥有国家级驰名商标X个、省级著名商标X个、省级名牌产品X个、各项专利累计X件,民营经济、中小微企业成为全县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

3.经济效益成效显著,社会贡献日益突出。XX年全县民营经济、中小微企业实现利税X亿元,上缴税金X亿元,占全县财政总收入的X%。从业人员达到X人,占到全县农村劳动力总数的X%。全县农民人均收入的X%以上都来自民营经济,大量城乡剩余劳动力在民营经济、中小微企业中找到了就业岗位。民营经济、中小微企业的发展,为新农村建设夯实了经济基础,有力地推动了农村城镇化建设进程。同时,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民收入、增加财政收入、拓宽就业渠道、改善城乡环境、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民营经济越来越发挥出重要的作用。

4.创业环境日趋优化,创业活力充分释放。一是领导重视。县委、县政府把发展民营经济、中小微企业作为头等大事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县委政府主要领导每年都要开展专项调研。先后调整和成立了县发展非公有制经济领导组和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领导组,为促进全民创业,加快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二是完善政策。县委、县政府相继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创业的若干规定》、《关于进一步创优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推动全民创业的若干意见》、《XX县中小(民营)企业发展基金使用管理办法》、《关于加快微型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扶持政策与配套措施。有力地促进了民营经济发展和全民创业。三是资金扶持。首先是设立专项基金,县财政专项出资组建了XX县中小企业担保公司、设立了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创业小额贷款基金等。其次是创新融资服务,与县建行合作,在全省率先开展了“助保金”贷款业务,做法和经验已在全省推广并运用,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XX年又与晋城银行合作启动了“聚力贷”业务,两项合计已为X家企业撬动银行贷款支持,贷款余额达X万元,极大的缓解了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四是简政放权。出台了《关于贯彻落实〈XX省减轻企业负担促进工业稳定运行的若干措施〉责任分解的通知》,结合实际共制定政策措施X条,其中:涉企行政权力方面,取消、承接、改为属地管理的涉企行政权力事项X项,(取消X,承接X项,改为属地管理X项);涉企收费方面X条;政策支持方面X条;创优环境方面X条。预计全年可为企业减负X亿元,大大减轻了企业负担。

5.服务功能不断完善,助推发展能力彰显。一是创建了“劳模创新工作室”,始终把“打造成为锐意进取、服务企业的‘发动机’,服务创新、技术交流的‘加速器’,调结构、促转型、增效益的‘加油站’”作为工作努力的目标,以解决民营经济、中小微企业生产经营中遇到的热点、难点问题为突破口,转变服务理念,创新服务手段和服务机制,产生了积极的引领和示范作用;二是创新创业服务平台,按照“整合社会资源、构筑服务平台”的方式,组建了全省一流、面向全县民营经济、中小微企业一站式、专业性、综合性服务的“XX县中小企业服务平台”,被省中小企业主管部门命名为“省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服务功能主要包括:信息服务、融资服务、培训服务、创业服务、法律服务和政务服务等,并积极开展了信息咨询、素质培训、管理提升、送政策、送服务等一系列服务活动,有效地提高了城乡劳动者和民营企业员工的创业就业技能和安全水平,为民营经济、中小微企业转型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当前面临的问题和困难

1.融资难问题依然突出。受经济下行压力影响,XX年民营企业普遍经营状况欠佳,中小微企业资金困难程度远远大于往年,分析原因:一是银行融资“门槛高”。国有银行申请贷款程序繁锁、审批时间长,银行贷款抵押品要求高,而民营企业固定资产较少、担保抵押物不达标,以及财务制度不透明、整体信用不高等,很难得到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二是社会融资“成本高”。为解决资金短缺难题,相当一部分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选择地下融资渠道,以高于银行数倍利息的借贷来解决创业和经营的资金需求,企业经营成本剧增,风险进一步扩大;三是银行“压贷”、“抽贷”问题严重。受经济下行影响,银行为降低放贷风险,压贷、抽贷现象较为普遍,再加上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普遍经营不景气,订单不断减少、库存量增加,应收账款数额呈现上升趋势,资金回笼速度减慢,少数企业面临着资金链断裂的危险;五是“助保贷”业务虽然极大的缓解了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但池中企业互助担保,受目前经济形势影响,进一步分析预测企业经营债务风险,情况也令人担忧。

2.政策落实仍待加强。近年来各级政府出台的一系列鼓励和扶持民营经济、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但部门配套政策体系还不完善。发展认识、发展氛围、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营造和优化。

3.用地难制约快速发展。民营经济、中小微企业正处在新一轮发展扩张阶段,不少企业想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做大做强,但工业用地一是计划不足,指标紧张,二是审批时间长,用地成本高,三是在制定和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供应计划上,对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用地关注不够、考虑不足,用地问题很难得到有效的解决。

4.创新难成为转型瓶颈。XX县的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资源依赖性强,结构单一,单体规模不大,基本上处于产业链的中下游,技术装备水平普遍不高、附加值高的产品少、特色产品少、科技含量高的产品少,市场竞争能力和抵御风险能力不强。同时,企业普遍反映技术熟练工相对较少,懂技术、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缺乏,营销人才和中层管理人才严重不足,人才缺乏,可企业又没有从思想上去真正重视人才培养和人才使用,缺乏有效的培训培养机制和行之有效的留人机制。

5.信息不对称困扰企业发展。突出表现在:一方面政府与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之间沟通不畅,企业对政府制定的一些扶持政策、产业导向或开展的一些活动缺乏了解,导致想创业的找不到好项目,想转型的盲目上项目。由于缺乏宏观产业规划指导,导致“一哄而上、一哄而下”的局面曾几度出现。另一方面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还相对滞后,社会化服务体系又不完善,企业发展不仅需要金融、财政等政策的支持,也需要社会中介机构在教育培训、市场营销、法律授助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服务。

三、促进民营经济转型发展的思考及建议

为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顺应网络时代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趋势,加快发展众创空间等新型创业服务平台,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激发亿万群众创造活力,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为此,建议:

1.强化政策落实,激发创业活力。一是要加强政策宣传。通过送政策进企业、报纸、网站开展政策解读等途径,不断创新政策宣讲、宣传方式,进一步提高对企业扶持政策的知晓率,让更多的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了解政策、用足政策、享受到政策;二是要狠抓政策落实。通过开展政策落实大调研、政策落实专项督查、开展企业减负大检查、部门制定并分批发布配套落实办法等推进政策措施有效落地,让民营企业切实感受到政策的效力,着力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三要充分借鉴外地经验,立足实际,制定出台操作性强的优惠政策,努力营造尊重创业、支持创业、尊重民营企业家、支持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发展的良好氛围,引导企业家树立推动发展、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遵纪守法、参与社会公益事业、遵守道德诚信的社会责任。

2.创新融资服务,缓解融资难题。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是一个长期困扰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的问题。下一步,一是要充分发挥政府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资金的作用,进一步扩大“助保贷”、“聚力贷”业务;二是要搭建政银企合作平台,积极定期开展多种形式的融资对接活动,畅通投融资信息渠道,帮助有条件的中小微企业获得信贷支持;三是要加强企业诚信建设,支持和引导社会机构加强对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的融资培训和征信,提高小微企业的信用水平;四是要建立和完善政府性存款与银行新增中小微企业贷款挂钩激励机制,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推出针对中小企业、民营企业个性化融资特点和需求的金融新产品、好产品,如:固定资产投资贷款,提高对中小微企业贷款的规模和比重,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五是要鼓励和引导有条件的企业通过集合票据、集合债券、进入新三板、产权交易市场融资等方式拓宽直接融资渠道;六是要转变县财政出资的中小企业担保公司推向市场,实行市场化运作,提高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担保的积极性和业务规模。

3.强化创新驱动,提生内在动力。一要充分发挥财政专项资金的引导作用,搭建合作平台,支持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合作创新,支持有条件的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建立技术中心,支持企业积极开展行业对接,主动承接产业转移,支持企业围绕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需求,调整产品结构,促进科技成果在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中的转化,推进技术创新,提高产品科技含量、产业挡次和发展质量;二要支持培育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和循环示范企业,加快构建循环产业体系,实现经济和生态效益双赢。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发展煤化工、煤层气开发利用、农副产品加工、新型建材、机械精密铸造等产业,不断拉长产业链条,进一步加快转型发展步伐。鼓励小微企业积极投资交通、旅游、金融、科技、信息行业、物业服务、社区服务、社会化养老服务等新兴行业,投资城乡基础设施和城乡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不断构建充满生机活力的经济社会发展投资体系;三要推动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加强企业管理、完善财务制度、提高产品质量,增强竞争能力。择优推广管理规范的“标杆企业”,在相关行业推广先进管理经验,引导中小微企业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积极开展财务制度培训,促进XX县中小企业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完善财务管理体系。加快开展产品质量监督和认证等方面的工作,改善竞争模式。

4.整合社会资源,健全服务体系。当前,民营经济、中小企业对社会化服务的需求十分迫切,而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还相对滞后,这就需要建立健全中小企业服务体系,不断加强和改善对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的社会服务。一是加大对服务体系的资金支持。按照财税体制改革的要求,财政专项资金的支持方式将由过去直接支持企业转向间接支持,由支持“点”转向支持“面”。今后要更多地通过无偿资助、业务奖励和购买服务等方式,重点支持各类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和服务机构增强服务中小企业能力,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拓展服务业务,改善发展环境;二是加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要按照“政府搭建平台、平台整合中介、中介服务企业”的思路,围绕“公共服务平台、担保融资平台、信用信息平台、创业助企平台、财政奖励平台”五大平台建设,做好服务联盟、小微企业服务站建设,加强平台网络项目建设的推进力度,发挥平台网络方便快捷、资源共享、服务协同的优势,组织带动社会化服务资源,不断完善各项服务功能,创新服务模式,扩大服务规模,提升服务质量,健全服务机制,为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提供“找得到、用得起、有保证”的实实在在的公共服务;三是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加快推进中小企业创业基地建设步伐,统筹规划建设3-5个中小微企业创业基地,催生一批小微企业,培育一批骨干企业。

5.完善培训机制,提升整体素质。企业发展归根到底要靠自身的内生动力,这就需要我们着力引导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提升管理水平和人员素质。一要发挥县级民营中小微企业人才培育专项资金作用,实施素质提升培训计划,引导社会优质服务资源,针对民营中小微企业从业人员开展各类适用型培训,支持企业提高职工素质,注重培养专业技能人才,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为中小微企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二要建立社会保险补贴机制,鼓励民营中小微企业新招用应届高校毕业生,要面向民营中小微企业储备或派遣大学生,在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同时,为企业输入适用型人才。三要有针对性、有计划的对企业家、企业接班人、自主创业青年等加强对培训和培养,对企业家倍加爱护,引导、鼓励他们为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民营医院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6

一、民营医院诞生的社会需要

解放以来我国的医疗行业定性发生了数次变化,从社会主义的福利事业到90年的公益性的福利事业, 96年再改定为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性的社会公益性事业。在不同时期对其有着不同认识,与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密切相关。而无论定性为什么性质、什么时期,受益人群总是偏爱生活状况好的那部分,即城市人口特别是国企工人和公务员。甘雨总是下不到广大农村!看不起病、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总是发生在农村!国家为此付出了巨大努力,制定了不同时期不同政策,但有一个共同点“把医疗卫生工作重点放到农村去”,是想解决这个问题,事实却是事倍功半。医疗行业的定性意味完全由国家财政支付解决问题,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国家财力是有限的,不能满足各级层人民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因此,必须吸引社会资金,允许民营,引入竞争。民营医院的诞生也就成为必然选择。

二、民营医院的先天不足

我国医疗行业历经六十余年积累发展成现在的三级医疗网,二三级医院人才聚集,设备先进齐全,并大有高新设备竞赛如火如荼之景象,医院的设置有两个必需要素,即人才、资金。而民营医院刚刚起步有几人能投入资金量与六十余年积累相比。众所周知,医学人才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一个普通人才自医学院校毕业少则五年多则十年方能成才。民营医院等的起吗? 而成熟的人才却被死死的控制在国营医院里,甚至退休人员也被禁止到民营医院为人民服务。所以说历史的原因,政策的原因造成民营医院的“先天资金不足,人才不足”。

三、民营医院竞争环境的不公平

无论民营医院还是国营医院,服务对象是一样的,或者说面对的是同一个市场。在同一个市场竞争,在各个方面却有着不同的竞争条件。第一,价格政策。医疗收费在价格方面看起来似乎民营医院有着更大的空间,其实不然。长期以来,国营医院垄断市场,执行的是非营利性价格,甚至是赔本价格,价格是市场经济的杠杆。再同一个市场,同一种服务,有两种价格,有谁会愿意选择高价呢? 民营医院步入市场后只能执行更低的价格才具竞争性。而国营医院有国家财政补贴,不断的有设备拨款及各种投入,而民营医院谁来补? 所以国营医院赔的起,民营医院赔不起,所以说价格竞争不公。第二,税收政策不公。看起来政府给民营医院三年免税的优惠,其实不然。民营医院因价格竞争不可能有高额利润,更无盈利之说,也无财政补贴,但运行成本与国营相同,远高于国营医院。水、暖、电及各种费用高出国营医院收费标准一倍。且不说税种有多少,仅营业税5% ,如此经营,营业税不管利润高低,有额必征,根本就无力纳税。而国营医院不但不纳税,还要补贴,在这里需要强调两者服务对象没变。但你国营医院解决了贫困人群看病问题了吗?

四、社会对民营医院不公的待遇

第一, 由于民营医院先天不足,人才缺乏,资金不足,但被冠以“营利性”,给老百姓以“赚你钱”,国营医院“非营利”不“赚钱”的错觉,减少了病人看病选择民营医院的几率。医疗保险和保险公司定点也以异样的目光审视你民营医院,认为你“营利”,你赚我钱。不会或者不轻易把民营医院定点,又减少了民营医院的病员。农村合作医疗青铜峡试点,民营医院出现了更惨的一

幕。民营医院赖以生存的农村病员没有了,但农民涌向市医院致使市医院超负荷运转。服务质量可想而知,但农民实惠了吗? 按规定报销比例30% ,国营收费价格比民营收费价格高,最终农民付出了仍是相对高的医疗费。所以好的政策因定点问题而没有好的结果。

第二, 政府各部门对民营医院乱检查、乱收费情况严重。国家行政监督无可非议,也是必要的,但无章无序的多部门重复检查收费确属不该。比如,医疗设备由药品监督部门检查监督,同时,技术监察部门对上述单位监督重复检查,特别是对新购置的设备也要强检收费,试问合格证有用吗,质量认证有用吗? 且技术监督局并无相关真正的检测设备来证明你设备是否合格,其他五花八门的收费不堪重负。

五、医院自身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医疗质量问题。首先是医疗单位医师资质名不副实一些医院存在医务人员资质高而不强、名不副实的现象, 使得各类医院的竞争并不能真正体现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其次是临床一线力量薄弱。科主任重视新技术、新业务和科研工作的开展, 而忽视了对年青医生的培养和管理;临床医生将精力投入到了攻学位、学外语、搞科研、写文章、职称晋升或继续读书深造或出国学习上, 并没有把更多的精力和心思用在患者身上;再次是有关医疗制度得不到落实,如:三级检诊制度未完全落实;院内会诊不够重视;有关重要讨论不够及时认真, 查找死亡原因不深刻, 不愿触及实质问题;基础护理未完全落实等;最后是医疗质量管理不够得力。重视个别质量现象, 忽视整体质量内涵;重视临床科室医疗质量, 忽视医技科室的质量管理;重视终末质量, 忽视环节质量管理。

二是药品回扣与医德医风问题。药品回扣涉及范围广,成为腐蚀医务人员的毒瘤;药品回扣的形式多种多样。有以宣传费、广告费、处方费、劳务费等名义给予、收受回扣的;有给实物包括汽车、用品的;也有以邀请参加“新药推广会”、“学术讲座”、“考察旅游”的;还有厂家(商家)“赞助”科研课题、会议等。药品回扣危害极大,既造成国家税收大量流失和企业的不平等竞争,也腐蚀了一大批干部、医生, 不同程度地干扰了正常的医疗秩序和医疗质量,并为制售假劣药品者和游医骗子提供了条件, 给人民健康带来严重威胁, 严重危害了患者的经济利益。目前医德医风教育任然存在空泛的说教和无针对性的学习, 并不触及实际问题, 仍然存在“民不告, 官不究”的现象。另外,现阶段的医德医风建设已不能适应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医务人员的物质利益观念普遍有所增强。医德医风教育也应采取相应的变化。

六、几点建议和民营医院的呼唤

首先民营医院是否需要存在,答案是肯定的。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从根本上入手。根本在于把两者的服务市场严格分开,按性质服务于不同市场。国营医院享有诸多有利条件,甚至给予全额拨款,你就要真正做到不盈利。你只能为有“资格”到你医院看病的人服务,这些人就是要经评审确定为贫困线以下的人,“凭证”看病而不是“凭钱”看病。贫困线以上的人你只能“凭钱”到营利性医院看病。具体应采取以下措施:(1)国营医院的服务对象是贫穷人群,也就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红包问题、回扣问题、高价药品等问题。对医院讲全额拔款,不存在生计问题,不会出现屡禁不止的国营非营利医院吸引资金搞盈利的问题,以及高额贷款搞设备竞赛的问题;(2)民营医院可按照市场规律定价收费,正常有利润的价格竞争,投入有回报,再投入可进入良性循环;(3)税收有税源,民营医院经营有利润,可交得起的税。宏观上把能看得起

北海民营经济发展及对策建议 篇7

民营科技企业是以科技人员为主体创办的、以发展科技产业为目标的知识、技术密集型经济实体。它是科技体制改革的产物,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一种经济发展形式,是促进经济快速增长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一支生力军。进入21世纪,党中央提出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实现集约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国家提出了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选择了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生物、新能源和新材料等七个产业作为重点发展领域,这使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空间和战略地位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本文从民营科技企业的角度,对民营科技企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所具备的条件进行了分析,并总结了民营科技企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思路与对策建议。

2 民营科技企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条件分析

中国经济正在经历一场重大的变革,在经济发展领域,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们当前的首要任务,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则是完成这一任务的最有效途径。目前,全国大部分省市都把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应对全球经济危机的战略选择,并确定了重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方向。民营科技企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应充分发挥其积极性,参与并主导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建设,这对我国的产业升级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2.1 民营科技企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民营科技企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提升产业竞争力和占领未来经济制高点的必然选择。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民营经济将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一方面,是我国的国有企业在技术、资本、行业上的资源整合能力越来越强大,一定程度上挤压着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是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当前,世界各国为应对经济危机、抢占未来竞争优势,纷纷进行新兴产业的决策储备、科技储备和人才储备,以期掌握危机后全球经济发展的主动权,占领新一轮科技经济竞争的制高点。面对这两股强大的竞争压力,民营科技企业只有通过产业升级,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打造核心竞争力,才能赢得竞争的主动权。

2.2 民营科技企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优势

一是政府已高度重视民营企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2010年5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意见中第26条指出,要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即广泛应用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绿色经济,投资建设节能减排、节水降耗、生物医药、信息网络、新能源、新材料、环境保护、资源综合利用等具有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为落实《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 2011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印发了《关于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实施意见》,采取了放宽准入门槛,同享公共资源,参与政策制定,支持民企创新,扶持科技成果产业化,发展新型业态,设立创业投资基金,支持民企融资等十大政策措施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为贯彻相关政策的执行,各省市纷纷出台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财税、人才和制度政策,如广东省为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设立了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技术攻关专项资金。2011年,广东省政府决定在“十二五”期间投入220亿元,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不同发展阶段、不同领域、不同角度给予支持,其中投入30亿元支持核心技术攻关。这是政府层面高度重视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技术和自主创新的战略行动。

二是民营科技企业自身的灵活发展机制。民营科技企业具有清晰的产权,拥有独立支配全部财产的权利和高度灵活的经营决策权、用人选择权、内部分配权,能随时根据市场的竞争环节,灵活应变,不断适应新的市场环境,使企业真正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同时,企业由于受到外部强大的市场压力和自身利益的激励,能产生很强的创新动力和能力,从而进行一系列的创新活动,通过应用创新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采取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来提高市场竞争力。

2.3 民营科技企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劣势

一是企业自身起点较低。大多数民营科技企业是以技术型人才自愿组成的,缺少专业的管理人才,在人事及经营管理上缺乏科学、合理的制度规范和操作程序,很多决策只是凭自身的经验和主观判断。加上企业起步水平较低,原始积累不多,低水平的重复投资比较普遍,投资盲目性较大,追求目标短期化,缺乏长远规划和长期目标,这直接导致企业营运程序的非正常波动。

二是研发投入不足,自主创新能力较低。自主创新的动力取决于企业对研发的重视和研发经费的投入。相关调查发现,目前,我国大部分民营企业的平均研发费用仅占销售收入的0.4%,而国际企业界的实践经验表明,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5%以上时,企业的竞争力能充分发挥;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2%时,企业仅能够基本维持;研发经费如果不到销售收入的1%,企业则难以生存。当前,企业的研发投入普遍不足,很大程度上使企业的技术改进和自主创新受阻,削弱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导致民营科技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受到制约。

三是融资渠道不通畅。民营科技企业的单体实力往往较弱,承受市场风险和经济发展周期波动的能力较差。从银行方面看,由于体制上和观念上的原因,银行机构主要服务于国有经济体,大部分民营科技企业缺乏获得银行借款所需的绿色通道,整个金融体系缺乏面向民营科技企业的民营商业化银行,加上信用中介服务体系滞后,银行机构不管是在自身机制上还是在技术操作上,都不能适应民营经济的发展需求。

四是国际型高端人才短缺。因为民营科技企业的规模、经营管理理念、激励机制、企业文化等自身的条件限制,无法吸引和留住国际型高端人才。由于缺乏高端人才,导致民营科技企业的创新发展未能与国际接轨。

2.4 民营科技企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机遇与挑战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的产业,具有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特征。同时,战略性新兴产业还具有明显的战略性、前瞻性、风险性,需要在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上,加强宏观引导,加强扶持和培育,以关键技术的攻关为主要着力点,迅速推动新兴产业的产业链环节国产化和产业化,掌握发展主动权。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积极有序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并相继地出台“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的一系列文件。这为民营科技企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

在全球化快速发展的今天,新兴产业代表未来的经济发展方向,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宽广的市场潜力和强大的产业关联性,通过发展一种产业或研发一系列新技术来带动相关上下游产业的发展,促使更多领域的产业结构得到优化,为技术创新和市场体制改革带来新的契机。首先,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可以聚集一批创新性人才,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和水平,有利于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并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如2010年中关村海归人才累计超过1.5万人,创办民营科技企业逾5000家。北京2010年民营科技企业总收入达1.5万亿元,所创造的企业增加值约占全市GDP的五分之一。

其次,国家提出优先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新能源汽车七大重点领域的主要原因在于我国在这几大领域的研发启动得比较早,技术相对成熟,部分技术达国际先进水平,这为民营科技企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撑,它与国家政策的支持一起为民营科技企业进军新兴产业构建了发展平台。如江苏省是当今世界发展光伏产业生产设备的重要基地,有光伏生产骨干企业300多家,太阳能光伏电池和组件的实际产量已占全国的60%以上,占全球的15%左右。

从中国社会看,战略性新兴产业刚起步发展,在技术创新、发展条件、配套机制等方面还不成熟,很多技术路线、工艺都在探索当中,由于技术的不确定性蕴涵着巨大的投资风险,企业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并忍耐长时间的亏损,这一点是现阶段政府对民营科技企业的扶持政策未能兼顾到的,也是民营科技企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面临的巨大挑战。

3 民营科技企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思路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政府推动和市场配置机制两种模式相结合才能取得实效,政府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成长方面发挥着重大的作用,它是科技规划和政策的制定者,科研经费的重要提供者及科研活力的主要引导者,能够进行资源的有效整合,在经过充分论证无误,且条件成熟(例如掌握了核心技术和具备可持续研发创新能力)的基础上,可以集中全社会力量,组织多个部门、多个企业协作,实施大规模财政资金支持,迅速形成产业链竞争优势,进而使新兴产业具有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的研发,产业链条的形成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实现技术的产业化应用,实现从研发到成果的转换,从实验室到市场的转变。让市场充分发挥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自主调节、自由选择、充分竞争、优胜劣汰,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沿着市场决定的发展方向健康成长。

民营科技企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总体思路:一是充分解读政府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了解规划和政策措施的主要内容、发展目标、产业布局、保障机制及对企业和项目的支持力度,并应用好有利的相关政策措施,争取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二是充分调查、分析市场及社会需求,准确定位适合自己的发展领域,选择发展空间广、市场潜力大并对社会环境友好的高产出、高附加值、高效益、低资源占用、低排放、低污染的产业作为攻克发展对象,根据企业自身的优势,构建技术路线图,明确发展路径,进行风险评估,集中力量,培育核心技术,参与新兴产业的市场竞争。三是建立良好的产业基础和可行的投入机制为技术创新提供保障。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相应的基础条件和配套设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民营科技企业可以充分利用政府的公共平台及企业间的合作关系,整合资源,利用民间雄厚的资本,形成向科研、科技成果推广应用投入的重要力量,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风险性、成长性和规模化提供保障。

4 民营科技企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对策建议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从主导产业的选择和培育、产业链的建设、配套设施的完善、相关服务体系的建立,市场环境的培育等都需要政府、企业、中介服务机构、市场等多方一起参与、共同努力,因而必然是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通过上述对民营科技企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条件分析,现提几点建议,具体如下:

4.1 转变观念,有效发展

民营科技企业要充分认识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于经济转型升级和解决企业发展瓶颈、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迎接新一轮市场竞争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改革观念,向改革创新需要发展的动力、优势、资源和空间,用改革创新的思维、政策的大力支持、市场经济的手段,破除约束自身发展的障碍。目前,要大胆解放思想,转变发展观念,加快创新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运行机制、创新行政管理体制和人才工作机制等,通过一系列的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创造优势、扩大发展空间,提高挖掘整合和利用各种资源的能力,壮大经济总量、提升企业品牌、建立企业文化、增强综合实力,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大变局中,找准自己的切入点和立足点,构建具有战略性、前瞻性的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力求在高起点上实现新的跨越。

4.2 建立健全科学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一套科学的经营管理制度能极大地发挥企业的效能,促进企业实现长期目标。民营科技企业可以从以下途径建立完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一是结合自身情况,不断总结。企业可以结合自身实际和需要,在管理工作实践中,认真审视自己管理工作中的不足和问题,并不断总结、完善、修正和提升管理工作水平。二是借鉴学习同行同业的先进经验。企业可以围绕自身的实际情况,学习同行同业先进的管理新理念,追求管理创新,摒弃陈旧的管理观念,将所学到的、借到的科学管理理念、方法来统一企业员工的认识,使全体员工的思想观念、工作作风合乎自身企业发展前进的要求,主动参与管理、配合支持管理。三是循序渐进,贯彻执行。管理制度设计者要根据管理的系统工程进行设计,不能想当然的让制度缺少和出现空隙;管理者要从企业管理的实际情况出发,逐步提高管理制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管理制度贯彻到企业各项工作的每个环节中,如行政管理制度、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生产管理制度、财务制度等,做到现代企业管理中责、权、利的有效结合。

4.3 创新发展新模式

创新发展模式对于民营科技企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非常必要的,一方面要建立企业的创新体系,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吸引高端人才,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深圳华为公司是这方面发展的典范,公司每年的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10%以上,全公司有80000名员工,有40000人在进行科技研究,一年研发投入总量占100多亿,正是这种完善的研发机制保持了华为公司在世界的领先地位。

另一方面要寻求新型的合作模式,通过与各行业企业、科研院所、金融机构、中介组织建立战略联盟等方式,搭建新兴产业的合作平台,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实现最大化的协同效应。

一是政产学研合作模式。随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政产学研合作对于技术创新的作用日益凸出,呈现出政府作用趋强化、合作方式多样化、合作形态多元化的特点。促进了政府、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紧密结合,实现了各种创新要素的有效整合。企业可以通过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分别投入一定比例的资金、人力、设备共同建立联合研发机构、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等科研基地。也可以组建研发实体,进行技术开发和技术经营。通过以资金、技术为纽带,把企业、科研机构与高等院校结合成利益的共同体,有效地解决了风险分担和各方的利益分配,是民营科技企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一条可行之路。例如广东省在新一代网络与通讯产业建立了两个政产学研创新战略联盟,在广东省科技厅牵头下,整合了广东境内新一代网络与通讯骨干企业,如华为、中兴、德赛、通宇、同洲等,以及国内在网络通讯领域的权威高校和研究机构,如北京邮电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研究院,中国网通研究院、中国电信广州电信研究院等,成立了移动信息终端技术产学研战略联盟和下一代通信产学研战略联盟。通过强强联合,整合行业创新资源,抢占产业技术桥头堡。

二是企业之间的战略联盟模式。企业之间的战略联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企业为了达到开拓市场、共享资料、攻克共性关键技术等战略目标,通过各种合作协议而形成的优势互补、优势相长、风险共担、分工协作、生产要素水平式多向流动的一种合作模式。这种模式能够解决单个企业不能解决的技术、资金、人才等方面难题,使技术创新水平高而资金不足的企业与与资金充裕但缺乏技术的企业形成优势互补,或者是企业间技术的相互作用,使得企业间优势相长,这是资源得到优化配置的捷径,并促进战略联盟的各个企业共同发展。例如由广东多家民营科技企业合作投资的国内第一条“低温多晶硅TFT AMOLED显示屏产业化”项目,取得20多项美国专利,形成了独立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完整技术体系。

4.4 拓宽融资渠道

企业在融资过程中,除了直接或间接引进外资之外,自己的资本积累也是至关重要的。民营科技企业的产业升级、持续发展,最重要、最有效的融资途径是内部融资。内部融资需要民营科技企业充分利用好政府所给予的资金扶持政策;在产品质量、客户服务、商品贸易、投资消费以及日常经营等各个环节保护好自己的商誉;多渠道、多途径地协调、建立好银行、企业、担保公司之间的合作关系,建立良好的信贷、担保关系,最大限度地利用国家对民营科技企业的扶持优惠政策、融资政策和项目,如上下游企业联保贷款、应收帐款贷款等为企业融资拓宽渠道,获得担保公司的持续担保,为民营科技企业的融资困境寻找出路。

4.5 积极开展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

在全球经济科技一体化的大背景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开拓、发展越来越需要国际合作,这是一种既联合又竞争的发展格局,是共享研究资源及科研成果,培育国际高端人才、开拓国际核心竞争力,保持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必然选择。民营科技企业可以通过参加国际学术会议、跨国企业间的人员互派交流、学习,或借助科技管理部门、国际科技组织的协调作用,利用专家库引擎,寻找合适的合作伙伴,建立共同研究领域、实验室和研发中心,开发具有市场前景的高技术产品,共同培养高层次人才。

参考文献

[1]钟清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思路探析[J].中国科技论坛,2010(11):41-45

[2]姜大鹏,顾新.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现状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9):65-70

[3]易开刚.民营企业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瓶颈与路径[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1(5):43-49

[4]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国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的新契机.中国中小企业信息网,http://www.nbcb.com.cn/zxqyzq/sczx/xykx/01/13361.shtml

[5]单东.民营科技企业应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EN/OL].杭州日报网络版,http://hzdaily.hangzhou.com.cn/hzrb/html/2011-11/07/content_1165385.htm

[6]李葳,王宏起.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战略联盟网络化合作模式[J].学习与探索,2011(3):179-181

[7]张志刚.企业产业联盟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J].决策咨询,2011(1):31-33

[8]赵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国际经验与我国的对策[J].科技成果纵横,2010(1):4-6

[9]东北财经大学产业组织与企业组织研究中心课题组.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战略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1(7):47-60

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8

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民营经济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整个国民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和产业结构的升级,扩大了劳动就业,优化了劳动力资源配置。然而,如同其他事物一样,民营经济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自身的和政府等方面的许多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企业发展缺乏资金。民营企业的资金是靠自身滚动发展起来的,规模小、市场空间有限。而吉林省财政部门每年仅拿出4000万元的小额贷款,对于吉林省近85?郾6万的民营企业来说,能分摊到每个民营企业的资金满足率不足50%,流动资金满足率不足70%,民营经济流动资金缺口达150亿元,在2003年完成的231?郾2亿元投资中,扶持资金0?郾49亿元仅占0?郾2%,全省27个县因资金不足,闲置的生产能力达30%以上,降低了企业的盈利空间,影响了企业的生存和竞争。

融资渠道不够畅通。在各种筹资方式中,银行信贷是最重要的资金来源。吉林省超过200万以上的贷款都要由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批准,中国人民银行实行差别准备金率和两次上调准备金率,已经间接地冻结了部分信用贷款,而吉林省多数民营企业规模小,自我积累不足。据一些民营企业反映,他们想上项目但融资无门,自有资金不够。即使靠自有资金上去了,也难以筹措到流动资金,不得不放弃一些较好的投资机会。向银行贷款,还需提供贷款担保书或贷款抵押物,处于起步阶段的民营中小企业,往往缺少合适的不动产等传统抵押资产,而吉林省民营中小企业的融资担保系统尚未建立。

税费负担较重。从税收立法上看,对民营企业还存在一定的歧视,例如现行增值税关于认定一般纳税人的划分,标准偏高,使大多数民营企业很难成为一般纳税人;民营企业除缴纳企业所得税外,其投资者分到的利润,还要再缴个人所得税,存在重复征收所得税的问题。一些政府基层部门往往把民营企业视为收费、摊派、集资的重点对象,在地方财政收支难以平衡的情况下,靠增设名目繁多的费用作为解决财政困难的重要渠道,收费项目“杂”且“多”,其中相当一部分属于不合理收费,收费标准不统一,程序不规范。这给中小企业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困难,阻碍着民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社会服务体系建设滞后。民营经济在创业、发展过程中迫切需要一些社会化、专业化服务,以提高其经营能力。如与研发有关的行业动态信息,与市场有关的竞争信息,与政府有关的政策信息等,但中介服务机构提供这方面有用信息的能力还很弱。民营企业在投资信息服务、产业指导方向、技术支持等方面存在渠道不畅、信息不通的问题,使其在项目投资选择上往往带有较大的盲目性和投机性,从而导致风险加大和经济损失。

促进民营企业发展的财税对策

鉴于民营经济在未来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亟需建立健全支持、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财税政策,大力营造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优良环境。

设立专项基金,实施财政补贴。财政补贴是政府为使民营企业在国民经济及社会的某些方面充分发挥作用而给予的财政援助,有其特殊性,且纳入政府年度财政支出预算中,是政府对民营企业的一种直接援助。财政补贴的应用主要是鼓励民营企业科技进步。由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按照一定比例出资设立专项基金,通过制定民营企业技术创新与开发计划,对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给予专项补贴。如法国政府对中小企业研究开发经费可补贴其投资的35%。意大利政府则是建立了扶持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特别滚动基金”和“鼓励中小企业和手工业、促进微型企业现代化备用金”,还对创新与开发金融公司进行扶持,向为中小企业获取贷款提供担保的集体和担保组织提供补贴,对于落后地区和工业萧条地区的中小企业大多给予直接补贴。

拓宽融资渠道,鼓励民营企业投资。民营企业融资渠道少、投资能力弱、缺乏吸引外部投资的能力,是限制民营企业发展的瓶颈,应采取多种财税政策拓宽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鼓励民营企业进行投资。第一,由政府出资建立民营企业信用担保体系,通过多种渠道筹集担保资金,同时鼓励各类商业性担保公司的设立。第二,有关部门要积极支持帮助民营企业尽快成功上市筹资,充分利用已有的在A股、B股和创业板上市条件,迅速扩大规模,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以信誉和业绩赢得客户的支持和信赖。第三,在债券及社会融资方面,允许民营企业以多种形式吸纳社会闲散资金。在组建信用担保机构、组织上市和发行债券的过程中,应充分发挥税收政策的扶持作用,可以给予5—10年的免征营业税、证券交易税的税收优惠政策。第四,要发展外向型民营经济,把更多的民营企业推向国际市场。同时,加强与国外金融机构的联系,争取国际金融机构的支持。

落实优惠政策,加大执行力度。对民营企业给予税收上的优惠是世界各国发展和保护民营经济的主要手段。因此,一方面应进一步加大税收优惠力度。对民营企业实施低税率,允许民营企业实行加速折旧,并在税前列支;允许民营企业用于科技开发研究的费用按当年实际支出在所得税前列支;对高科技型民营企业,利润达不到一定程度,可以免征所得税,超过一定额度的,可考虑按现行税率减半征收所得税;对中小企业研究和开发费用比上两年实际支出增长的企业,给予一定比例的所得税抵免;对民营企业用税后利润转增资本的再投资行为给予税收抵免;投资的净资产损失可以从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在增值税方面,对小规模民营企业纳税人可比照小规模商业企业的做法,将其税率由4%降低到2%;而对民营企业一般纳税人,特别是高科技型的民营企业,考虑实行“消费型增值税”,允许民营企业将购置的机器、设备所含的增值税税款作为进项税额抵扣,以鼓励民营企业加快其技术改造和科技进步的进程,提高竞争力。

另一方面彻底清理不合理收费。规范政府的行政行为和收入机制,明确政府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费用都应主要由税收来承担,不应再向使用者或受益者收取额外费用。在财税制度进一步改革之前,作为过渡措施,可以采取“一次收费”的做法,切实减轻中小企业的负担,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同时,加强对公共部门经营行为的监督和检查,逐步建立公共部门产品与服务的定价听证制度,制止公共部门利用自己的地位侵害其他企业的利益,降低登记和最低注册资金的标准,从根本上解决减轻中小企业负担问题。

上一篇:手写论文范文模板下一篇:马的贬义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