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经济发展探讨

2024-10-15

民营经济发展探讨(共12篇)

民营经济发展探讨 篇1

民营经济具有经营机制灵活, 产权明晰, 市场机制鲜明等特点。特别是在欠发达地区, 由于经济基础、市场机制、产业结构、基础设施、投资环境等诸方面与发达地区存在明显差距, 在实施推动经济发展的“追赶型战略”中, 民营经济将发挥关键作用。

因此, 当前加强欠发达地区民营企业在科学管理、科学决策、市场竞争和创新等方面的能力建设, 切实解决自身存在的制约发展的问题, 突破阻碍发展的“瓶颈”, 促使民营企业“强身健体”, 是民营企业做大做强的基础性工作, 是实现民营经济与本区域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结合点。

一、科学管理能力

在现代企业里, 企业管理制度、企业治理结构和企业产权制度一样, 都是企业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好的企业治理结构和企业产权制度依托好的企业管理制度发挥作用。然而, 不重视企业管理制度建设, 管理简单粗放, 是欠发达地区民营企业的通病。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下, 欠发达地区民营企业要实现进一步发展, 必须认真建立企业管理制度, 在提高企业的科学管理能力上下功夫。一是要建立起好的企业管理模式。欠发达地区民营企业的管理模式, 大多数是采用亲情化、友情化管理模式, 自觉地采用制度化管理模式的企业还比较少。这在企业初创阶段是必要的, 适合企业当时的发展要求。二是切实加强企业的基础管理, 包括企业的财务管理、生产管理、质量管理、营销管理等等。这些基础管理工作, 是企业能否正常运作的关键, 财务、生产、质量、营销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 都会对企业带来不良影响。三是要切实抓好企业的战略管理。战略管理是民营企业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 为使企业长期、稳定发展, 实现既定战略目标而展开的一系列事关全局的战略性谋划与活动。四是认真抓好人力资源管理。人是生产力诸要素中的第一因素, 人才兴、则事业兴。

二、科学决策能力

决策正确与否, 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兴衰。面对市场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挑战, 欠发达地区民营企业必须实现由个人经验型决策向民主科学决策转变, 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掌握发展的主动权。提高欠发达地区民营企业的科学决策能力, 要把握好两方面:一是企业决策者要自觉加强学习, 提高决策水平和能力。决策者的水平和能力是科学决策的关键。作为企业决策者, 要自觉提高政策水平, 努力掌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特别是要掌握党和国家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有关政策法规, 保证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 善用政策, 用好政策, 充分运用政策赋予的权力促进企业发展。二是要积极构筑企业科学决策机制。着力点要放在决策结构和功能的优化上。要优化组织功能, 在企业班子结构上, 要实现优势互补, 重视发挥领导班子的作用, 运用领导集体的智慧和力量, 实现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要优化反馈功能, 在企业的某项决策目标确定后, 在实施过程中要严密组织, 明确分工, 科学指导, 加强检查督促, 切实抓好决策反馈;要优化计划功能, 善于运用综合计划, 制定科学决策, 对每项决策, 要结合企业现有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综合分析, 超越企业承受能力的决策项目要坚决取消。

三、创新能力

创新是知识经济的灵魂, 是民营经济在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条件下, 参与国内外竞争成败的关键。提高创新能力, 是欠发达地区民营企业必须补上的一课。一是要进行体制创新。目前, 欠发达地区的私人资本主要集中在家族式企业, 实行家长式管理和封闭式管理, 难以扩大规模, 创出名牌。因此, 欠发达地区民营企业要适应发展的要求, 主动从家族式管理向合作制、有限责任公司等管理模式转变, 有条件的企业, 要探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优化产权关系, 逐步健全法人治理结构, 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 争取早日上规模、上水平, 成为欠发达地区推动经济发展的龙头企业。二是要进行科技创新。劳动密集型产业是适应欠发达地区现有生产力状况的。欠发达地区民营企业要在积极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继续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同时, 按照“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要求, 主动开展科技创新, 使企业逐步向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相结合转变, 提高企业的科技含量, 提升产品质量、档次, 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三是要进行组织创新。欠发达地区民营经济组织结构不科学、不合理, 企业分散、管理粗放, 低水平重复生产成为普遍行为, 极大地制约了区域生产力的发展。

四、市场竞争能力

市场竞争能力的强弱, 决定企业的生存发展。欠发达地区民营经济发展中一个极为现实的问题就是产业结构不尽合理, 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 扩大和满足市场需求乏力。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 是提高民营企业市场竞争力、推动民营经济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环节。要根据地域特点、资源优势和原有基础, 因地制宜, 制定结构优化、优势升级的产业结构调整方略。要在继续兴办投资少、见效快、直接为生产、生活服务的运输、中介、修理、饮食、服务等行业的同时, 结合实际, 合理布局, 逐步构建以城市为依托的容量大、吞吐大、集散大的民营经济大市场框架, 避免产业结构的单一化、趋同化。要拓宽经营领域, 做到一、二、三产业齐头并进, 共同发展, 切实增强民营企业经济实力, 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民营经济发展探讨 篇2

[ 摘要] 民营银行作为我国金融体系的一支新生力量, 它的建立和发展对于完善我国金融结构、促进金融改革有着深层次的现实意义。民营银行具有产权明晰、机制灵活, 定位准确的优势, 但由于市场环境、金融秩序以及自身特性等原因也面临着一系列风险。要加强金融监管, 进一步完善市场结构, 规范市场经济秩序, 同时强化民营银行内部监督和制约功能, 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以防范风险发生和扩散。另外可以通过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和存款保险制度, 为其发展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 关键词]民营银行;风险;风险管理;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与民营经济迅速发展,我国民营银行的发展时机逐渐成熟。①2005年2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金融服务业;2009年9月,国务院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快研究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发起设立村镇银行、贷款公司等股份制金融机构的办法;2010年5月,国务院再下发了《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规定:允许民间资本兴办金融机构,放宽对金融机构的股比限制.放宽村镇银行或社区银行中法人银行最低出资比例的限制。以上三个国务院文件的相关规定,充分反映了国家对发展民营银行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正是在各级政府的助推下。近几年我国民营银行显示出强劲的发展态势,截止目前全国共有股份制商业银行12家,城市商业银行140多家。村镇银行近300家。今年,有67家民营企业申请开办银行。典型的就是阿里巴巴。银行是经营货币的特殊企业,其业务本质决定了它需要承担各种类型的风险且风险程度显著高于其它产业部门。目前,我国民营银行主要存在着治理结构尚不完善、资本实力相对薄弱和市场空间相对狭小、贷款对象的违约风险较难度量和补偿风险较大、法律法规尚不健伞等问题,所以其信贷风险也更加突出。控制信贷风险足现代银行业发展的基础.也是民营银行提升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当前与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民营银行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如何卓有成效地控制信贷风险显得尤为重要而紧迫。民营银行发展过程中所应面对的各种风险

1.1 信用风险

违约风险一般定义为借款人丧失了偿还借款的能力或主动性违反合同约定不偿还贷款而引起贷款人的损失的可能性。违约风险是通过在一段给定的时间内出现违约行为的概率来衡量的。违约风险不能直接度量,但可以利用违约行为出现的历史统计数据计算得出。这些数据 可以从公司内部收集,也可以从信用评级机构或管理当局收集。从观测到的违约数据可以得到,在给定的一段时间内违约事件发生的频率,与所有借款人样本数目相比后,便得到违约频率,这个频率常常作为违约概率。补偿风险在发生违约行为的情况时能获得多少补偿 是无法预测的,这取决于担保类型和其他因素。补偿风险可细分为抵押风险、第三方担保风险和法律风险。抵押品可以是现金、金融资产或者任何固定资产如房地产、飞机、轮船或机器设备等。通过第三方担保可将借款人的信用风险转变为担保人身上的信用风险。法律风险取决于违约发生类型,发生违约行为并不意味着借款人在将来也不会偿付债务,但是违约行为会引发各种行动,如再次协商谈判,直到借款人偿付所有未偿清的贷款,否则就可能会采用法律手段来解决。

1.2 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风险被认为是一种重要的风险,其定义也多种多样:可以流动性资产组合所提供的安全保护程度进行定义,也可以常规成本水平筹集资金的能力来表示。过低的流动性会导致银行发生“挤兑”或者破产,因此流动性风险有时也是一种致命的风险。流动性风险也意味着银行在筹措资金方面会有许多困难。流动性风险与以合理的成本筹措资金的能力有关。这种能力实际上是两类因素的结果:变化无常的市场环境和银行的资金短缺。同时,流动性风险也是一种普遍性风险,这是因为资产与负债之间总存在缺口,比如银行经常吸收短期存款发放长期贷款,总会伴随着流动性风险及流动性成本存在。

1.3 利率风险

利率风险是由于市场利率发生变动而引起收益下降的风险。银行资产负债中的大多数项目的损益会随着利率的变动而变动。既然利率会变化不定,收益也会随之发生变化。不管是借款人还是贷款人都会面对利率风险。利率发生变动时,贷款人方面的风险是其收入随利率的下降而下降,而借款人方面的风险是在利率上升时其会承担更高的成本。但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说,借款人和贷款人也会有获得收益的机会。利率风险的另一个来源是对银行产品的选择权。在利率下降时借款人总是想提前偿付贷款,然后再按新的利率获得新的贷款。拥有选择权的存款也是如此,因为当利率上升时,这些拥有选择权的存款可以转变为定期存款。选择性风险有时也称为间接利率风险。利率的变动不会直接引起风险,而是取决于客户的行为,客户通常会利用选择权来优化收益与成本。对选择性风险进行量化比那些仅仅由市场利率变动而形成的利率风险困难得多。

1.4 市场风险

评估市场风险要运用一些经常发生变动的市场指标:利率、股票交易指数和汇率等等。市场指标的不稳定性都是用均方差来衡量的。为了掌握金融工具价格与市价的偏离程度,应该把均方差与金融工具的敏感性结合起来考虑,由基本的市场指标的变化引起的金融工具市场价格的变化决定着金融工具的敏感性。因此,市场价格的变化可以用市场指标的均方差与金融工具的敏感性来量化。控制市场风险意味着要设定风险限额,这个限额可以是投资组合潜在的价格最大偏离。在这一限额下,风险管理便建立在对投资组合的敏感性经常调整的基础之上。

1.5 清偿性风险

清偿性风险是运用全部可用资本却无法弥补由各种风险引起的损失的一种风险。因而,清偿性风险是银行可能发生违约行为或者破产的一种风险。这是可用资本与银行承担的所有风险相互作用的结果。这些风险包括:信用风险、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等。清偿性风险对于管理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管理者必须知道为了保持一个可接受的清偿能力水平,此即为资产充足原则,该原则确定了风险管理的主要方向。

1.6 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是信息系统、报告系统和内部风险监控规程不完善或发生错误而形成的风险。操作风险表现在两个不同的层次:一是在管理技术层次,信息系统不完善或风险估计不足;二是在组织层次,风险报告以及所有相关的规章和政策。以上两种情况的结果是相似的,如果在风险被忽视的期间不采取任何修正错误的行动,将可能会导致很大的损失。这种不完善或不足的存在有许多深层次的原因。

1.7 技术风险

技术上的风险包括很多方面,主要包括在交易过程中发生的错误、信息系统不完善、量化风险的金融工具缺乏。信息系统常常不能提供完整的风险防范信息(不是所有的风险都能被测量),同时信息系统也不完全可靠,任何遗失的信息都可以成为风险的来源,例如,抵押品和第三方担保记录的丢失或三番五次的修改,都会使得在发生违约情况时,无法获得应得的赔偿。

1.8 管理风险

风险监控方面包括了所有风险信息系统、风险报告和随后采取的行动。商业银行的风险监控应该遵守以下基本原则:①管理规则不应该对风险承担过程限制太多,过于谨慎会减慢决策进行的速度从而减少业务扩展速度;②产生风险的业务部门应该与那些专门从事监督和控制风险的部门(信用分析部门或风险管理部门)区别开来;③当风险存在时应该鼓励大家去揭露存在的风险,而不是怂恿管理者隐藏风险。风险管理的目的不仅仅只是鼓励管理者去揭露风险,其艺术性在于寻找风险控制与业务拓展能力之间的协调与折中。最后,风险监控的效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业务部门与风险控制部门的独立作用与影响。

1.9 业务风险

每家商业银行的具体业务及规模均可以由财务报表反映出来,其中最主要的财务报表是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风险管理和盈利能力管理与业务或交易的性质相关。从这个角度看,银行业务、市场业务、资本负债表外业务和交易的风险及风险管理是不同的。银行业务会产生流动性风险和利率风险,也会产生信用风险,这将由资产管理部门监控和管理;市场业务会产生市场风险,市场风险是金融工具在清算期间由于市场价格的不利变动形成的一种风险;表外业务增加了银行的潜在风险,这在传统的银行财务状况报表里并未揭示出来,当银行签定备用信用证协议担保客户向第三者借款时尤其明显,如果客户拖欠还贷,银行就得为代为偿还客户的借款;银行融资过程中产生的流动性缺口必须用外部资金或变现资产来弥补,在出现大额损失的情况下,还需使用所有者权益来弥补,如果出现资本不足的情况,还需通过资本市场或其他方式筹集股本,银行的融资业务会产生流动性风险、利率风险和信用风险等。

2.民营银行风险的防范措施

综上所述, 虽然业界很多人对成立民营银行尚有疑虑, 其发展中的一系列风险也客观存在, 但基于金融业不断开放的要求和民营银行在金融改革中起到的积极作用, 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已成为大势所趋。事实上, 我国现行法律没有禁止成立民营银行, 而且民间也不缺少资金和投资热情, 之所以监管机构和投资家们一直慎行, 主要是考虑发展中的风险问题。要推进民营银行的发展, 首先就要考虑如何构筑民营银行风险的防火墙, 降低金融风险发生的 概率, 维系民营银行的安全稳定运行和提高公信力,为民营银行的健康发展创造稳定良好的市场秩序和制度环境。同时要在准入法规、监管法规、破产法规等几个方面取得创新和突破。(一)构建有利于民营银行发展的经济秩序与金融环境。

1.进一步完善市场结构, 规范市场经济秩序, 构建有利于民营银行发展的市场环境。对民营银行进行监管时应防止两种倾向: 一:是监管过严。这会使民营银行在管理、业务范围等方面与国有银行呈现高度“雷同”,使民营银行变成国有银行的”微型克隆”, 从而失去发展活力。二是监管过宽。这又会使监管当局放松对其管制, 出现冒险投机行为, 加大风险和波动。因此既要充分利用市场化调节手段, 减少行政式干预, 切实提高民营银行的运行效率;又要建立必要的监管框架, 实施审慎监管。

2.要加强立法、执法力度, 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严厉惩处企业和个人逃废银行债务的行为, 保障民营银行的合法权益。

3.消除不平等竞争, 给予民营银行平等的国民待遇。要采取有力措施限制垄断, 促进有序竞争, 为民营银行发展创造公平宽松的外部环境;有步骤地取消对民营中小银行各种不平等的限制性政策法规, 做到无论规模大小, 无论所有制形式, 一视同仁,为民营中小银行提供自由发展的广阔空间。

(二)加强金融监管, 规范民营银行经营管理, 防止”鱼龙混杂”。我们的金融体系对民营资本开放, 不等于降低其准入标准和监管要求, 相反, 民营银行具有风险大、分布分散、可控性差的特点, 对金融监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国际经验来看, 西方各国的大多数民营银行能够发展壮大, 其主要原因就是将其纳入严格的监管体系中。因此为确保我国民营银行稳健运

行, 监管当局必须在金融创新的基础上, 建立规范的监管框架, 不断完善各项金融监管的指标, 充分利用各种监管手段, 把好健康发展的各个”关口”。

对我国民营银行监管要强调以下几点:

1.严把准入关, 为民营银行的规范经营和健康发展奠定良好基础。监管当局应当对进入银行业的民间资本设置一些必要的限制, 如股东的基本条件、产权制度、资本金充足率、准备金额度、坏账比例等,特别是要严格规定股权结构, 限制大股东在资本金中所占的最高比例等, 防止出现一股独大的局面.只有把好这个关口, 才能把个别不合格成员拒之门外, 防止或最大限度地减少民营银行的“先天不足”问题。

2.民营银行还必须建立规范的退出机制。如果民营银行经营状况不佳, 因资不抵债、股东放弃救助而破产倒闭时, 究竟由谁来负责执行破产清算, 在民营银行已经或者有可能发生信用危机时, 如何保护广大存款人的利益, 这些都需要有规范的制度安排来解决。对于那些必须倒闭的民营银行, 要有一套完整的破产清算程序, 以保证其顺利退出, 最大限度地减少其负面影响。

3.防止关联企业贷款。要严格限制股东贷款的最高额度和比例、严格规定重大关联交易的审批程序, 防止投资者违规占用贷款。在防止关联企业贷款问题上, 前不久成立的浙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提供了值得借鉴的样板。该银行是由浙江 13 家民营企业控股 85.71% , 据说是国内民营资本比例最大的股份制商业银行, 因此被称为内地首家“货真价实”的民营银行。该银行对关联企业贷款问题就进行了严格的限制, 其《公司章程》规定, 单个股东在本行的授信余额不得超过其持有股份总额的 50% , 且不得超过本行资本净额 8%;单个股东及其所在集团客户在本行的授信余额不得超过本行资本净额的40%。而按现行监管政策, 以上三个比例分别是10%、15%、和 50%。章程还规定, 股东关联交易需通过由独立董事担任主任委员的关联交易控制委员审批, 重大关联交易, 即与某一关联方的单笔交易额占银行净资本1% 以上的, 需报董事会讨论批准。

4.加强对民营银行日常经营的审慎监管, 努力提高信息透明度。民营银行应建立规范的信息披露制度, 严格按照规定的信息披露原则、内容、方式和程序, 向社会和监管机构提供详细真实的资料, 从而保障储户、股东及其他利益相关人的权益, 使市场参与者能够准确及时地了解银行经营状况, 判断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

(三)民营银行通过强化自身监督和管理, 从而提高美誉度, 避免经营风险和道德风险。首先, 按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建立科学的法人治理结构和股权结构。在设计股权结构时防止两种倾向: 一是避免股权过度分散, 防止管理层内部人控制;二是避免一股独大, 防止产生关联交易的道德风险。其次, 根据自身优势, 走专业化道路, 积极开展业务创新, 形成拳头项目和品牌效应, 解决银行间业务雷同和狭小领域内无效竞争的问题。第三, 充分发挥机制灵活的优势, 避免走国有商业银行人员臃肿、重复投资的老路。参照国际银行的通行做法, 聘用银行家和职业经理人, 对劳动用工制度、分配制度、人力资源管理等进行全面改革。最后, 要加强内部审计, 建立健全严密的业务操作规则, 建立风险预测、评估和防范机制。

(四)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 民营银行可以先行一步。民营银行没有政府信用作后盾, 在信用竞争方面具有先天弱势, 因此必须努力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 由于其对风险的抵抗能力弱, 也需要有较高的收益水平与风险相匹配, 这些都客观上要求实行利率市场化, 进行市场定价原则。利率市场化最根本的问题是使得金融机构在一定法规的指引下能够形成利率的竞争机制, 可以使民营银行对风险和收益有一个比较大的空间选择。民营银行可以用较高的存款利率吸引资金, 拓宽客户范围, 同时可以对风险较高的贷款实行较高的贷款利率, 以此弥补贷款风险。因此可在民营银行率先进行利率市场化试点, 允许其在央行规定的范围内根据不同的客户情况和存贷款规模, 确定不同的存贷款利率。

(五)加快建立存款保险制度, 提高民营银行公信力。存款保险制度是为维护存款人的利益,规定各吸收存款的金融机构依其存款规模到存款保险机构投保, 以便一旦投保的金融机构出现破产倒闭时, 由保险机构对投保的存款机构的客户支付必要的保险金的一种制度。民营银行通常规模小、资本金少、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弱, 一遇风吹草动, 就有可能受到冲击。同时它的风险不可能像四大国有银行一样向政府转嫁, 因此必须建立相应的存款保险制度。存款保险制度是民营银行风险的“稳定器”, 也是其实行市场化“退出”的必要配套措施。存款保险制度的主要作用是: 第一, 增强公众对民营银行的信心, 提高民营银行在公众中的形象和信誉并有利于其业务的拓展。第二, 即使民营银行出现问题时, 也可以减少存款人发生大规模挤兑行为, 防止民营银行发生流动性风险, 争取时间度过危机。第三, 在民营银行发生破产倒闭时, 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护存款人和股东的利益, 为其市场化“退出”提供了保障。第四, 它可以在个别金融机构出现破产、倒闭时及时对问题进行处置, 隔离破产事件, 防 止其“传染”到整个金融系统, 维护金融体系的安全和稳定。

(六)创造良好的信用环境, 加快信用评价和信用担保体系。加快社会信用制度建设, 努力建立和完善企业的信用评价和信用担保体系, 根据信息披露原则, 使中小企业的信用等级和信用历史有据可查, 从而强化中小企业信用观念。同时加快建立银行信用评价体系, 增强民营银行的社会公信力, 为民营银行发展提供良好的信用环境。总之, 民营银行作为一种制度创新, 对我国的金融体制改革有着积极的意义, 其产生和发展必然面临着机遇与挑战。监管当局应在严格监管的基础上为其创造公平、规范的竞争环境;民营银行自身应在依法经营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其优势和活力。只有这样, 才会实现真正的优胜劣汰, 促进我国金融体系健 康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 1] 郑聿文.什么因素阻碍民营银行的发展 [ N].中国经济时报, 2002-09-25.[ 2] 王晋, 任吉武.发展民营银行的制度意义及其风险防范[ J].财经科学, 2003,(06).[ 3] 郑泽华.当前成立民营银行的优势及难点[ N].金融早报, 2002-09-27.[ 4] 徐诺金.关于我国民营银行的发展问题[ J].金融研究, 2003,(12).[ 5] 马元月.民营银行的道德风险与金融监管 [ J].经济问题, 2004,(05).[ 6] 邱兆祥.关于民营银行问题的若干思考 [ N].金融时报, 2003-10-13.[ 7] 专访浙商银行行长龚方乐[ J].浙商, 2004,(09).[ 8] 徐滇庆.金融改革路在何方-民营银行200 问[ M].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 年.[ 9] 张捷.浅析银行经营风险与存款保险制度[ N].中国保险报, 2004-10-15.[10] 徐滇庆.民营银行与道德风险[N].国研网,2004.1.15.[11]徐诺金.关于我国民营银行发展问题研究 [J].金融研究,2003(12)

[12]李国峰,陆益美.略论民营银行的风险防范[J].国有资产管理,2003.12.3

民营经济发展探讨 篇3

【摘要】目前,我国社会对民间资金的认识颇有偏见。本文就民间资金偏听偏信问题与如何有效引导和利用民间资金加快区域经济发展问题进行探讨,以便端正认识,最大限度地发挥民间资金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作用。

早在20年前,民间资金作为“地下资金”活动在经济较发达地区。如今,地下资金以“民间资本”的身份登上了中国的经济舞台。

一、目前社会对民间资金的偏见综述

根据中国金融网报道,目前中国民间资金的规模大约是9000亿元人民币(大约是1100亿美元),相当于中国GDP的6.5%。目前国有和民间的信贷总和增长率在19%左右。面对民间金融发展强势,决策部门担心如果民间金融的增长缺乏适当的监管,将会对银行体系构成威胁,并且会降低国家紧缩政策的效力。担心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民间信贷的发展降低了国家金融紧缩政策的效力

持这种观点者认为,民间信贷是游离于银行体系之外的家户部门和公司部门的资金直接借贷,它是处在国家政策之外的。近几年来,我国固定资产增长速度过快,为了放慢投资增长的步伐,政府曾出台了一套行政性紧缩政策,包括控制信贷扩张、出售土地的禁令和对投资项目进行合并。民间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意味着紧缩信贷并不能限制投资的快速增长。

(二)民间金融缺乏有效监管和规范运作会带来金融风险

持这种观点者认为,在缺乏有效监管和规范管理的条件下,如果民间金融再继续发展下去,民间金融市场可能意味着巨大的金融风险。在上世纪80年代晚期和90年代初期,由民间金融风险问题导致的一些地方的社会和政治不稳定就是一个教训,因此担心这样的事情会再次发生。

(三)民间金融市场会扰乱银行市场体系的正常运行

一方面,它削弱了国有股份制银行体系筹集资金的功能。民间金融市场和国有股份制银行部门争夺存款,使国有股份制银行体系受到攻击;另一方面,它降低了国有股份制银行信贷杠杆的引导作用,同时加重了企业的交易成本,增加了企业的经营风险。由于国家对民间资金的监管问题尚在试点当中,还没有形成一套监管体系,因此,民间资金的放贷率高出了国有股份制银行的2-4倍。据了解,温洲地区民间资金一年期贷款利率最低在20%,可想而知,一般的企业哪里承受得了。

(四)民间金融容易发生债务纠纷,易滋生社会安全风险,不利于社会安定

1.民间借贷手续简单、缺乏必要的管理和法律法规支持,具有盲目性、不规范性、不稳定性,容易引起借贷双方的纠纷;2.民间借贷金额小,涉及人员广泛,且多发生于社会基层,一旦发生纠纷,将对社会安定产生负面影响;3.民间借贷一旦发生欠债不还,部分通过暴力收回借款,借贷双方人身安全受到威胁,民间也因此出现一些带有黑社会性质的追债公司;4.有的民间贷款用于赌博、吸毒等严重违法行为,对社会的危害更大。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人们对民间资金的认识只看到了它的表面现象,没有从本质上看清民间资金的作用——引擎作用。笔者将着重阐述如何有效引导利用民间资金加快区域民营经济发展的对策问题。

二、有效引导和利用民间资金加快区域民营经济发展的对策探讨

(一)有效引导民间资金促进区域民营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

1.完善商业银行支持区域民营经济发展的融资机制

(1)要进一步改革商业银行信贷管理制度。在修改现行的商业银行《贷款准则》的基础上,商业银行要进一步放宽办理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信贷业务,同时适当下放贷款审批权,特别是扩大支行一级的贷款权限。(2)改善商业银行对民营企业的融资功能。首先,银行应制定一个符合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发展状况的信用等级评定办法,引导企业朝着“信用”方向发展;其次,银行要开展金融服务创新,对一些资质好、信誉高的企业,可签发商业承兑汇票、银行承兑汇票等金融工具。但目前商业银行在金融服务创新方面还存在相互排斥行为,人为造成企业融资难问题。

2.发展、规范为区域民营经济服务的地方性中小金融中介机构

地方性中小金融中介机构具有地域性的特点,它是利用民间资金促进企业发展的主渠道,应当重点发展。(1)要拓宽城市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空间。城市中小金融机构要充分发挥自身机构新、机制灵活的优势,将市场定位在中小企业。(2)提升农村信用社的经营管理水平和质量。农村信用社大都分布在乡镇一级或地域较广的村级,它应该成为乡镇企业和农村经济的主要资金供应链。(3)有条件地建立区域性农村股份制商业银行。在经济较发达地区,对经营较好、更适合商业化运作的农村信用社可通过吸收合并形式,吸收民间资本,将其改造为农村股份制商业银行,着力解决农村经济融资难的问题。

3.建立健全为区域民营经济发展的风险投资体系

建立风险投资体系主要是解决民营科技型企业创业资金的来源问题。应从四个方面着手:(1)建立以民间资本为主体的风险资本构成体系。风险投资之所以能够比普通投资在推动技术创新和经济增长方面更具效率,是因为风险投资在资本内部构成上的先进性。(2)大力发展区域性的风险投资基金。基金具有面额小、投资主体多样化、市场化程度高的特点,风险基金的发展可以对中小企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资金支撑作用,是具有高风险和高回报率的专项投资基金。(3)积极发展地方性中小企业投资公司。中小企业投资公司一般是带有政策性的特定类型的创业投资公司,具有半官方性质,享受一定的政策优惠,对扶持中小企业成长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4)建立风险投资的退出机制。风险投资体系是否具有通畅的退出通道是关系到风险投资资本能否实现价值回报与进一步良性发展至关重要的条件,也是影响风险投资对其投资者是否具有吸引力的重要因素。

4.拓宽区域中小民营企业的直接融资渠道

(1)要大力发展以股票融资为主体的多层次资本市场。通过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为企业开辟更多的直接融资渠道,从而推进中小企业发展。(2)为中小企业开辟债券融资渠道。要进一步修改我国的《公司法》和《企业债券管理条例》,使之有利于中小民营企业通过债券市场融资。(3)有条件地规范发展区域性的场外交易市场。在现代企业制度模式下,股权流动与股份转让是股份制企业内在机制的必然要求,这就需要有一个为股权流动和转让而设立的市场,这个市场就是场外交易市场。因此,政府有关部门应将现有的资源进行整合,制定统一的进入标准、发行和交易制度,加强监管,为经营条件和经营状况差异较大的各类企业提供更多的融资渠道。

(二)有效引导民间资金,加快区域民营经济发展的制度安排

1.建立中小金融机构存款保险制度

存款保险制度一般是指国家为了保护存款人的利益和维护金融秩序的稳定,通过法律形式建立的一种在银行因意外事故破产时进行债务清偿的制度。在经济和金融体系稳定的状况下,一个设计良好的存款保险体系有助于保护中小存款人的利益,提高公众对银行系统的信心;在处理少数银行倒闭事件中,可以发挥重大作用,安全网的功能可以得到有效发挥(邓迟,2006)。相对于银行交易,民间金融贷款期限灵活、手续简便,民间金融提供的多为信用贷款,一般不需要抵押物,也无须担保,风险防范多以亲朋好友获取的信息为保证。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由政府出资负责设立政策性的中小金融机构存款保险公司,引导民间资金流向,实现民间金融的正规化与合法化。

2.完善中小企业投融资担保制度

在资金市场上,一个不争的事实就是民营企业很难从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那里得到贷款。虽然各地政府也纷纷成立担保公司,但因其规模小、资金有限,民营企业获得信用担保的条件较为严格,政府担保机构在民营企业融资中发挥的作用十分有限。基于民营企业的资金紧张状态,民间担保公司出现了。他们相当于中间商,收取一定费用,为民营企业贷款提供担保,承担了贷款不能归还的风险,为民营企业融资搭桥铺路。这种民间担保公司是建立在互惠互利和互相信任的基础上的,是自发产生的,是对市场需求的回应。

3.培育和建立区域民营企业征信制度

信用制度是保证金融体系正常运行的重要制度,征信制度的建立是金融机构降低风险和民间资本进入民间资本市场的重要制度保障。因此,应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1)健全企业投融资的信息制度,方便金融机构了解企业以及企业之间及时掌握各种信息。政府有关部门应尽快建立行业投资信息、地域投资信息等投资信息发布制度,同时充分发挥收集和传播信息等方面的优势,为资金持有者牵线搭桥,使民营企业得到更多的投资机会和资金来源。(2)培育条件创建征信体系。金融监管部门应根据上述要求,建立一个由中央银行牵头、由各金融机构参与、相关部门(如工商管理、税务、保险、资产管理等部门)配合组成的征信体系,建立包括企业法人、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合伙制企业、自然人在内的信用数据库,随时向客户提供有不良信用记录的黑名单,以保证金融交易中有关当事人的利益。

(三)有效引导民间资金,加快区域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支持

1.产业政策支持

产业政策是为实现一定的经济和社会目标服务的。政府在制定产业结构政策、产业组织政策和产业发展政策方面,应当进一步放宽民营企业和民间资金进入的产业限制,逐步放开对民营企业和民间资金进入有不同程度限制的金融保险业、进出口贸易、通讯网络建设、邮政网点建设、水利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医疗机构等行业,同时加紧清理和制定有关的政策或法规,确保民间资金有序地进入这些行业。政府在产权改革上还应鼓励民营企业积极参与重组,对企业兼并、联合、收购所引起的土地转让、房屋不动产和水电等生产要素的过户费用,应予以政策扶持。此外,政府还应当引导民营企业向现代化企业过渡,强化企业治理,使之健康发展。

2.财政政策支持

财政政策是实现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财政政策的支持可以通过财政拨款、投资补贴、加速折旧、减免税等措施加速发展薄弱产业,扶持新兴产业,补贴亏损产业,促进企业投资,从而达到调整产业结构和组织结构的目的,促进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合理化、产业组织合理化、产业发展合理化。财政政策的运用应公平合理、大企业和小企业一视同仁、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同样对待。在政策的运用上应遵循如下原则:财政拨款应重点支持民营企业对高新技术产业的研究和开发;财政补贴应重点扶持民营企业对基础设施的建设项目;税收优惠应重点支持民营企业投资于新兴产业、朝阳产业和先导产业。此外,在某些国家产业政策支持的投资领域,财政还可以对民营企业风险投资给予担保,以解决其融入民间资金的后顾之忧,同时又更好地发挥民间资金的作用。

3.金融政策支持

我国发展民营银行问题探讨 篇4

1. 清晰的产权结构

清晰的产权是民营银行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由于民营银行是民间资本控股的银行, 因此民营银行有了具体的所有者。产权制度的清晰保证了民营银行的发展必然是以市场为导向的, 不断进行产品创新和管理机制创新, 以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

2. 完善的治理结构

清晰的产权结构为治理结构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从而有利于形成市场经济条件下完善的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等治理结构, 他们相互监督, 相互制衡。规范的法人治理机制在清晰的制度框架下给予民营银行充分的自主权和经营权, 以适应市场的不断变化。

3. 高效的服务理念

民营银行不仅机构精简、人员办事效率高, 同时能真正的以顾客为中心, 为满足客户需要。在发展过程中, 民营银行会不断地改善自己的经营方式, 不断创新, 这有利于满足顾客对产品和服务的要求。

4. 信息的成本优势

由于民营银行多立足于社区, 服务于当地企业和经济, 因此对当地企业的经营管理情况比较了解, 具有相对的信息优势。同时和国有大银行相比, 民营银行规模小、经营管理费用少, 从而具有成本优势。

二、发展民营银行的必要性

1. 降低民间借贷的危害

民间借贷在扩大民间资本投资渠道, 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等方面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但从长远看, 其危害性也是相当大, 主要表现在:

(1) 借贷利率高, 企业面临较大压力。由于民间借贷利率过高, 绝大部分中小企业赢利水平低于借贷利率, 从民间借贷市场融资将面临巨大的偿还压力, 民间借贷往往成为压垮中小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另外, 由于企业主“跑路”事件的发生, 民间借贷市场可能出现资金供给的恐慌性收缩, 从而对中小企业的正常融资和生产经营产生影响, 恶化中小企业生存状态, 伤及实体经济。

(2) 资金流向不合理。由于相当比例的民间借贷资金流入房地产、大宗商品等领域, 一旦房地产、大宗商品等价格下降, 这部分借贷资金的违约概率将大幅度提升, 进一步恶化目前的民间借贷风险;同时, 投机性市场上的资金链断裂, 反过来会增强对资产价格下降的预期。

(3) 侵蚀实体经济利润。民间借贷不合理发展会引致越来越多的资金流出实体经济, 强化经济行为的投机性和功利性。由于民间借贷多为短期借贷, 中小企业难以获得长期稳定的资金开展技术研发等基础性工作, 不利于中小企业的转型、升级和核心竞争力培养, 从而对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型产生阻碍作用。

(4) 容易引发金融风险。民间借贷市场是一个社会经济活动中自发形成的体制外金融市场, 它游离于国家金融监管体系之外, 政府机构难以准确掌握其资金规模、价格、流向等实际运行情况, 因而存在不可忽视的潜在危害。发展民营银行, 让不规范的民间借贷走向阳光化、正规化, 有利于降低借贷风险, 减少对实体经济的损害。

2. 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 促进经济发展

全国工商联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 2013年, 我国民营经济贡献的GDP总量超过60%。当前至少有19个省级行政区的贡献超过50%, 其中广东省超过了80%。登记注册的私营企业已达到1 200多万户。在民间投资领域, 2013年全年, 我国民营经济完成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共计27万亿元, 同比增长22.8%, 占全部投资额的比重达到62%;其中私营企业完成12.1万亿元, 同比增长30.8%。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 民营经济正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然而与此同时, 我国中小企业受诚信体系不健全、抵押和担保困难等方面的制约, 许多民营中小企业很难获得银行贷款, 资金短缺成了制约其做大做强的瓶颈, 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融资难的问题。发展民营银行, 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

3. 改变现有银行的竞争格局, 提高银行效率和服务水平

市场经济最本质的特征是竞争, 没有竞争, 就没有压力与创新的动力。设立民营银行可以打破我国银行业现有的垄断格局, 有力地推动我国银行业竞争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给体制僵化和效率低下的国有商业银行施加强大的外部竞争压力, 促使其转变经营机制, 提高经营效率, 加快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步伐, 进而提高我国银行业的总体竞争力。

三、我国发展民营银行的可行性分析

1. 发展民营银行政策上可行

发展民营银行主要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的以下条款:

第十二条, 设立商业银行, 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1) 有符合本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规定的章程

(2) 有符合本法规定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

(3) 有具备任职专业知识和业务工作经验的董事长/行长、总经理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

(4) 有健全的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

(5) 有符合要求的营业场所、安全防范措施和业务有关的其他设施

第十三条设立商业银行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10亿元人民币。城市合作商业银行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1亿元人民币, 农村合作商业银行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5 000万元人民币。注册资本应当是实缴资本。中国人民银行根据经济发展可以调整注册资本最低限额, 但不得少于前款规定的限额。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其他条款中, 没有不允许设立民营银行的规定, 这说明设立民营银行不存在法律障碍。

2. 发展民营银行市场环境可行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 “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 “建立存款保险制度”。这对于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推动民营银行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利率市场化就是取消对利率及其变动的管制或行政审批, 让决定利率的市场机制———资金供求及其变化发挥决定性作用。在实行利率市场化后, 民营银行可以通过提高存款利率来吸引客户的存款, 这有利于民营银行获取足够的资金, 保障了资产业务的开展。

在看到利率市场化带来的好处时, 也要对可能的风险有足够估计。根据国外经验看, 放开存款利率管制后, 存款利率走高, 会加大吸储成本, 有可能导致银行坏账率上升, 有一些银行很可能倒闭。对此, 监管部门和商业银行都应尽早做好准备。而对民营银行而言, 最重要的准备是存款保险制度的建设。

存款保险制度是指参加存款保险的银行, 根据吸收的存款额度及承担的风险大小, 向存款保险公司缴纳一定数额的保费, 形成一笔数额可观的存款保险基金。一旦银行发生危机或破产, 存款保险基金能够及时支付储户存款的损失, 确保储户利益。目前, 国际上实现利率市场化的国家普遍建立了存款保险制度。从这些国家的实践经验看, 存款保险制度既为商业银行平稳有序退出市场提供了保障, 也有利于营造银行业优胜劣汰、公平竞争的环境。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后, 只要银行经营失败无法挽救, 就可果断地令其退出市场, 通过存款保险基金赔付储户的损失。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后, 无论是什么性质的银行, 都要向存款保险机构购买保险。存款保险机构对储户提供的存款担保是一样的。相同信誉的担保使得民营银行与大银行具备了相同的竞争条件, 有利于公平竞争。

摘要:民营银行在产权结构、治理结构、服务理念等方面相比较国有大银行而言具有一定的优势。发展民营银行目前从法律和市场上看都是可行的, 民营银行具有自身的优势, 发展民营银行可以降低民间借贷的风险、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 进而促进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民营银行,优势,必要性,可行性

参考文献

[1]孙露, 李丹.浅析我国民营银行的发展[J].商业研究, 2005 (1) .

[2]钱小安.金融民营化与金融基础设施建设[J].金融研究, 2003 (2) .

[3]张杰.民营经济的金融困境与融资次序[J].经济研究, 2000 (4) .

[4]王一林.中国的商业银行风险分析[M].北京:中国社科出版社, 1996.

民营企业文化特征探讨 篇5

工商管理 >> 企业文化 >> 论文正文→民营企业文化特征探讨

民营企业文化特征探讨

作者:未知发布时间:2007-3-1

民营企业文化特征探讨

内容摘要:,济发展中的地位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力的关键组成部分,烈的情况下,探讨民营企业的企业文化的特征,入的探讨。

企业文化特征

我国改革开发的近30年里,民营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真正担当起了“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重任。2005年内资民营经济在GDP中的比重约为49.7%,民营工业在我国工业中的比重达到60%左右,比2000年提高了约14个百分点。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来看,民营企业已经成为了经济增长新的推动力、吸纳社会就业的主要渠道、国家税收的重要途径、对外贸易的生力军。随着自身的发展,民营企业越

来越意识到企业文化在企业成长、生存中的重要性。但大多数的企业对企业文化的了解还处于初级阶段,许多企业只是单纯模仿国外知名公司的企业文化,这种做法的必然结果就是企业内部并没有产生一种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正面文化,反而变成了阻碍企业运营的负面文化。这种情况充分说明了仅仅了解企业文化的重要性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深入地探讨什么是适应市场竞争的民营企业的企业文化的特征,解决单纯模仿、生搬硬套的问题。的,以下笔者将通过对企业文化特征的探讨,所应具备的特征。

企业文化及其特征,组织物价值观念、文化行为模式,其特征主要包括无形性与有形性、稳

(一)企业文化是一种信念、道德和心理的力量。它包含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经营哲学等都是无形的。企业文化由不同层次的文化组成的系统,有表层文化、中间层文化、深层文化,三个层次的文化相互联系,构成企业文化的有机整体。企业文化对员工的规范和约束是一种“软约束”。注重无形性的同时,不可忽视企业中有形的因素。企业文化这种无形的力量的发挥必须通过企业中有形的载体,没有这些有形

载体,那么企业文化是无法存在的。

(二)稳定性与前瞻性

企业文化随着企业的诞生而产生,它一经形成就很难改变,具有强大的相对稳定性。不会因日常经营环境的变化、制造技术的改变、某些员工的流动而激烈动荡。企业文化对企业员工的行为具有指导性,一种文化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行为,远比规章制度及其他公司章程对员工更具影响力。业文化好比清新的空气,透了企业成员的思想, 和习惯。

(三)系统性与多样性,不是空洞的抽象。这些要素由于企业所处的环境不同、民素质不同,是企业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本文关键词: 民营 企业文化 特征

相关文章列表:

民营企业改制实务中有关财务问题的研究

国有企业更需培育新型企业文化

孝感农行试论农发行企业文化架构及建设举措

试论合同诈骗罪在实践中的认定和特征个人合伙的特征及其民事责任

加强民营企业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思考浅议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突破性改革浅议构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文化浅谈企业文化与绩效管理的匹配

我国家族企业文化渊源探讨

本篇论文关键词

民营房地产管理和发展问题的探讨 篇6

【关键词】民营房地产;管理;发展问题

房地产民营化是目前我国房地产的发展趋势,我国民营房地产占绝大部分,并在近几年来迅速发展起来。我国的民营房地产企业多数都是小规模、注入资金等级低,在对企业进行管理时,注重经济效益,忽略对企业的管理制度,这便导致企业管理水平普遍低下的现象。在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要想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地位,除了要注重项目的运营为,还要重视对企业的管理,只有良好的管理制度,才能使民营房地产企业得到持久的发展。

一、民营房地产的企业管理

目前我国民营房地产企业占据房地产行业的大部分,并在逐渐的发展与扩大。日益增多的民营房地产企业普遍存在一种现象,企业规模小,注册资金少,在整个国内房地产行业中处于劣势,在对企业进行管理时,只注重经济效益建设,忽略了对企业进行管理,这样在短时间不会有所体现,长此以往将会出现发展缺陷,制约企业的发展,使其与大规模企业差距加大。由于民营房地产企业的规模小,且较为密集,所以竞争力相对来讲跟不上市场经济的发展。目前,国家相关部门根据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情况,对一些政策做了更改,新政策的出台,必定会出现一批实力较强且管理完善的房地产企业,这样一些竞争力薄弱的企业将会面临被踢出房地产行业的危险。对于我国民营房地产企业来讲,要紧跟市场经济的步伐,制定与之相符的管理制度,从而在市场上拥有一席之地,提高企业在行业中的竞争力。目前我国的民营房地产企业正处于发展阶段,大部分都存在规模小、资金不足等现象,所以对于这一现象要加以重视,避免出现负债现象发生。

民营房地产企业对于企业的管理是目前尤为重视的问题,否则将对制约企业的发展速度,影响企业的发展规模。民营房地产企业要重视企业管理,并制定出相应的管理制度,走出只重项目运营,而轻管理的局面。不重视企业的管理问题,企业的宏观经济环境以及生产周期将会受到影响,会使企业的运营产生波动现象,影响其经济效益。

另外,民营房地产企业只注重项目的运营与土地建设,忽视了行业人才的培养。在房地产行业中,只有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行业专业人才,并降低其流动性,是行业稳固发展的基础。民营房地产企业要想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就要建立一批高素质人才,要引入专业的企业家,在企业家的带领下,加强骨干人员的建设。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将是人才的竞争,所以要加强对人才的重视。我国专业且优秀的房地产专业人才多数都在外企或者是政府部门,所以对于民营房地产企业来讲如何去发现人才,并且留住人才是目前应该重视的问题。建立人才队伍的同时,还要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只有合理的管理才能使人才最优化。

二、民营房地产的品牌与发展

随着市场竞争的激烈发展,企业要想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除了要保证产品的质量外,还要注重产品的外部形象。消费者在对产品进行要求时,除了要求产品的功能外,更加注重产品的其它附加值。通过打品牌战略来在房地产领域中占据位置,是目前民营房地产企业发展的重要策略。目前很多民营房地产企业的产品质量优质,但是缺乏品牌的影响,使得企业的发展受到限制。民营房地产企业要想发展,就应该树立品牌,打品牌战略。

首先,要树立品牌意识,并将此意识加强。品牌意识在消费者心中的树立,不是一朝一夕的,要通过日积月累,企业各方面都要相对成熟,只有让消费者对企业有较深的认识,并对产品有较高的满意度,只有这样才能逐渐形成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民营房地产企业要想在消费者心中树立品牌意识,就要对产品进行设计,并对相关服务进行完善,从而得到消费者的普遍认可与认知,有良好的口碑。

目前在我国房地产中,受到西方房地产品牌的冲击力度小,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的分房政策,使得国有房地产没有形成商品化市场,这些都制约了我国房地产的发展,使得很多房地产企业缺乏危机感,所以普遍存在对品牌效应认识度低的现象。因此,很多房地产企业在对房地产进行投资时,将多数资金都投入在房产的建筑上,对企业品牌的投资微乎其微。对于一些大的民营房地产企业来讲,对品牌的树立较为重视,也形成了品牌,但是品牌的影响力不够,知名度不够,可以说这一部分企业对品牌意识的认识度还是有所欠缺。由于房地产市场的经营管理处于初级阶段,还有待于完善,在此状况下,如果房产的需求量超过了供求量,那么房地产经营者将会陷入到狭义的理论中,会认为只要有足够的土地与营运资金便可以谋取暴利,便可以使企业发展起来。在这样的情况下,对房地产品牌意识的树立会更加忽视,往往被忽视的东西,会影响民营房地产的可持续发展。

在我国民营房地产企业中知名度高的品牌微乎其微,造成此状况有两种原因,一方面是因为企业对品牌的意识淡薄;一方面是因为民营房地产受区域限制性较强,使得企业难以进入到外省,很难做到品牌的连锁。在树立品牌意识时,还要对品牌进行管理与定位,只有良好的管理才能避免出现给消费者开空头支票的事件,从而提高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的形象与影响力。很多民营房地产企业重视了对品牌制度的制定,但是很多品牌管理制度只是管理人员自身的想法,与发展的市场经济不符,下属人员的理解也不够透彻,这便导致实施时困难重重,很多制度在实施的中途不得不停止。树立品牌意识,要有做好的决心,要经过细致的研究与推敲,根据企业的特点与市场经济的需求,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品牌管理制度,让员工深知品牌意识,从而提高房地产企业在消费者心中的品牌形象。

其次,建立民营房地产企业的品牌管理制度。树立企业品牌后,要想使得品牌的核心价值充分的展示,就要对品牌价值进行管理与维护,只有将品牌打入消费者心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才能提高民营房地产企业在行业中的竞争力,树立品牌的号召力与感染力。对品牌进行良好的维护,然后对品牌进行大力的宣传,只有说出去,才能让消费者知道品牌并了解品牌,哪怕是表面意义的了解,这是保持品牌影响力的重要手段。在对品牌进行消费前,要对消费者进行调查,要围绕消费者的需求对品牌进行宣传,建立消费者喜欢且有购买意图的版块,这样可以提高品牌在行业中的竞争地位。民营房地产企业要想树立品牌的形象,不能只追求利益,一定要把好质量关,只有起初将产品的质量控制好,才能让消费者对品牌产生信赖,不可搬石头砸品牌的脚。在产品质量的基础上,宣传企业品牌,满足消费者各方面的要求,形成自己品牌的特色。特色管理在目前市场上较为流行,也是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当前的消费者除了重视房屋的质量外,更为重视日后的物业管理问题,所以对于民营房地产商来讲,要想树立品牌形象,要在物业管理这一方面下工夫,要完善物业管理体系,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制定切合消费者利益的物业管理制度。

品牌稳固,民营房地产企业就有资本开拓自己的市场,将品牌打入各个省市。随着业务的扩大与品牌知名度的提高,企业发展的前景将是一片光明。

结束语

民营房地产企业占据着我国房地产行业的大部分,并快速地发展着,所以民营房地产企业要重视对企业的管理,走出轻管理的局面,使得企业能够以良好的状态持续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周亚玲.民营房地产企业“走出”香港释因[N].经济观察报,2007.

[2]吴镝.论社会主义民营经济[M].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7.

民营经济发展探讨 篇7

一、保定市民营经济发展的现状及特点分析。

首先, 从总体情况来看:

到2008年12月, 全市民营经济拥有从业人员198.9万人, 同比增长1.42%。截止到2008年12月, 全市民营经济完成增加值达到1048.4亿元, 比上年同期增长14.4%。尽管经历金融危机的影响, 出口产品交货值仍然达到234.2亿, 同比增长19.4%;

其次, 保定市民营经济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主要包括::

(一) 成长型企业发展稳定。

2008年上半年, 以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为代表的机械加工业、纺织服装业、皮革皮毛业、纸塑制品业、建材矿产业等十大主导行业, 完成增加值229亿元, 同比增长32%, 占全市总量的41.6%, 比去年同期提高了3.5个百分点。其中机械加工业中的汽车制造业同比增长38.7%, 成为保定市民营经济中崛起的一个朝阳产业, 带动着一批配套生产企业的发展, 拉动能力日益增大。成长型企业作为民营经济的领头羊。

(二) 产业集群的发展使得产业聚集的优势和特色逐渐显现。

2008年, 全市初步形成各类产业集群44个, 集群内实现营业收入达到1300亿元, 上缴税金16.5亿元, 同比分别增长25.7%、27.2%和33.1%。有力拉动了区域特色经济的发展。产业聚集有代表性的包括:高阳纺织、安国药材、容城服装、白沟箱包均被列入省十大特色产业。

(三) 外贸出口稳步增长, 出口产品结构逐步优化。

到2008年, 我市民营企业完成出口交货值234.2亿元, 比上年同期增长19.4%。以纺织服装出口为主的容城、高阳实现出口交货值45亿元, 比上年同期增长17%。民营企业的出口产品也由过去的容城的纺织服装独树一帜, 发展为纺织服装和汽车制造并驾齐驱的格局, 出口产品结构由单一化开始向多元化方向转化, 为日后民营企业的出口稳步增长奠定了基础

二、保定市民营经济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及难点问题分析

长期以来, 民营经济发展最快, 政府投入最少, 社会受益最大, 已经成为建设保定经济强市的重要支撑。但是由于民营经济自身存在先天性的缺陷, 在其飞速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着种种问题, 与省内先进市相比也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主要表现在:

一是民营经济规模小, 抵御风险的能力弱。2008年, 保定市停产企业2860家, 其中规模以上企业60家, 涉及从业人员4000人, 规模以下企业2800家, 涉及从业人员59000人;半停产企业3060家, 其中规模以上企业60家, 涉及从业人员7000人, 规模以下企业3000家, 涉及从业人员20000人。共减少营业收入330亿元, 占市工业企业营业收入的5%。曲阳雕刻业是以出口为主的行业, 受金融危机影响, 出口订单减少, 出口量几乎减少一半以上, 处于非常艰难的境况。

二是产业层次低, 产业结构不合理。保定市民营经济主导产业以传统加工业为主, 企业规模小、专业化层次低、产业链短、经济效益水平不高, 受资金、技术等方面因素的制约, 调整的难度很大。容城服装、白沟箱包、高阳纺织等行业内的大部分企业, 没有自主品牌, 多年来进行贴牌生产。这次金融危机对知名企业生产、销售受到影响, 直接作用于贴牌生产企业。目前, 高阳纺织业因订单不足, 致使330家停产、1700家半停产, 减少营业收入40亿元, 减少增加值5.9亿元, 减少出口1.2亿元。因此, 产业结构调整不应继续成为一句空洞的口号, 落到实处才能标本兼治为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持续的动力。

三是民营经济的投资创业的环境差。民营经济的生存环境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主要表现:一是政策缺乏针对性;二是“三乱”问题仍然存在。三是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完善。四是信用环境差。一方面是部分企业自身素质低, 信用意识差, 信用管理在企业形同虚设;另一方面, 社会信用建设滞后, 企业诚信、评价、奖惩体系未真正形成。

四是民营经济发展面临三大因素的制约。主要是土地、资金、人才三大因素严重制约着民营经济的发展。首先是土地制约问题, 一方面土地政策刚性约束, 除重点项目外, 民营经济的新上项目往往得不到土地支持。另一方面现有企业, 存有土地使用效率低, 投资强度低的问题;其次是融资难问题, 主要是保定市市金融机构少, 尤其是非国有金融机构缺乏。再次是人才制约问题, 主要是人才总量少、层次结构低。三大制约中任何一个都能对民营经济的发展起到摧毁一个企业的作用。

三、从战略角度把握保定市发展民营经济的发展方向

根据以上调查和分析, 我们不难发现, 民营经济是经济社会中的弱势群体, 付出大, 环境苦, 收获少。问题很多, 但是我们必须要积极面对。他们要想获得快速健康的发展, 不仅仅靠政策的扶持, 更重要的是靠自身的不断改进。

一是调整产业、产品结构, 拓展生产、消费市场, 完善企业管理。当前应妥善分类, 针对不同情况的企业采取不同的政策, 各个企业要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 建立清晰的产权治理结构;建立和完善劳动用工制度、收入分配制度、内部保险和福利制度;建立健全企业财会、评估、审计等制度。同时要高度重视制度的不断创新, 适时调整经营策略, 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发展壮大。

二是解决民营经济面临的三大制约。

首先是解决土地问题。结合推进工业西进战略, 利用山场、坡地资源, 利用省政府连续三年每年每县安排50亩地建设创业基地的政策, 按照提高县级, 扩展乡级的原则, 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创业孵化基地, 解决民营企业用地难问题;

其次是解决资金不足问题。加大对民营经济的财税支持, 增加市级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规模;加快信用担保体系建设, 按照合理布局, 扩大规模, 以大代小, 优势互补的原则, 推动担保机构资源整合, 尽快完成保定市担保公司增资扩股改制, 以其为龙头, 带动建立起区域性、主导型担保机构, 切实解决民营经济融资难问题;

再次是解决人力资源不足问题。充分利用保定市驻保高校人才的优势, 继续加强与清华、北大及驻保高校的合作, 整合培训资源, 多层次、多形式培训人才, 为民营企业提供人才支持, 推进建立产、学、研一体的合作联盟, 继续深化百名专家扶百企活动, 提高民营经济的创新能力, 为其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三是政府引导发展方向, 加快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强化服务职能。由政府牵头制定民营经济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专项规划, 按照政府扶持引导、企业出资建设、社会广泛参与的原则, 以协会、商会为核心, 中介组织为主体的公共服务体系, 为民营企业提供信息、技术、咨询、检测、维权等全方位服务。

摘要: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是实现我市经济结构调整, 增强经济发展的内在活力, 加快经济发展和建立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本文针对保定市民营经济展开一系列调查和研究。

关键词:民营经济,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中国中小企业保定网www.smebd.cn

[2]、王自力:《建立中小企业融资的长效机制》 财经网 2009年2月

民营经济发展探讨 篇8

一、县域金融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不协调因素

1. 银行信贷有限投入与民营企业资金紧缺不协调、与民营经济快速发展不相称

近年来各国有商业银行加大了信贷资金的集中和统一调配力度, 使信贷资金向经济发达地区、向城市大企业、向基础设施“三集中”。而在县域经济中占重要位置的民营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却十分突出, 2007年9月末吉安市私营企业及个体贷款余额仅占金融机构短期贷款余额的2.8%;2007年1月~9月, 全市民营企业新增贷款24518万元, 占全市金融机构新增贷款19.1%。尽管银行信贷资金投入有限, 但却不能阻挡民营经济快速发展的步伐, 2007年1月~9月, 吉安市非国有工业实现增加值22.3亿元, 同比增长35.8%, 对全市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71.5%。民营企业通过银行获得的支持与其对国民经济发展所作出的高比例贡献是极不相称的, 融资扩大发展的渠道受到较大限制。

2. 金融业务创新滞后与县域民营企业高效服务需求不适应

目前金融服务手段相对落后, 银行结算不十分畅通, 服务品种也仅限于资金结算、账户管理、简单的票据业务、传统的结算业务等, 信用工具比较单一。而近几年县域金融机构银行承兑汇票虽然增长较快, 但市场份额小, 其他如信用证、保函、融资租赁、网上银行等业务有的刚刚起步, 有的几乎空白。2007年9月末吉安市11个县银行承兑汇票余额10520万元, 仅占贷款余额的0.56%。这显然与民营企业对金融服务的高效率、高质量需求极不相适应。

二、制约县域金融助推民营经济发展的金融运行成因分析

1. 从间接融资渠道来看融资难

(1) 国有商业银行在确定信贷计划时, 授信额度的绝大部分安排给了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不仅较难获得国有商业银行的贷款支持, 而且在同等条件下贷款的使用成本也较高。

(2) 信贷市场结构不合理。目前对县域民营企业提供商业性金融服务相对较多的机构主要是各地商业银行和城乡信用社, 各项存款和贷款的规模占同期金融机构全部存款和贷款的比重仅为6.2%和5.7%, 且其中的至少一半以上是贷给国有或集体企业。

(3) 银行对申请授信的中小企业既没有充分的时间又没有合适的渠道进行了解, 由于信息不对称, 对民营企业的融资存在一定的市场失效现象。

(4) 计划体制固有观念仍存, 人们依旧用计划经济条件下的思维去要求银行, 往往与市场经济条件下银行对企业的支持取决于企业的经营成果、发展前景的观念形成冲突, 从而显得银行贷款难。

2. 从民营企业自身角度来看融资难

(1) 缺乏现代企业管理理念, 一方面表现为许多个体私营经济活动存在一定的盲目性, 银行因担心民营企业不按科学的程序进行经营决策, 而使银行贷款不能按期收回, 另一方面表现为经营行为不规范, 制度不健全, 管理滞后, 多数民营企业财务透明度低, 财务资料不齐全、不真实。

(2) 信用度差:其一民营企业制度不健全, 经营管理不规范。一些民营企业以家庭作坊式的经营为主, 生产技术落后, 缺乏有效预测机制, 加之企业制度、财务制度未建立健全, 这使金融机构不敢盲目投资, 同时也达不到贷款授信评估标准的要求。其二大部门民营企业没有长远的发展规划, 没有与金融机构建立起长期紧密的合作关系, 从而影响了贷款的使用时效。其三民营企业中优势产业、行业与项目较少, 抵抗风险、持续发展能力较差。其四近年来少数民营企业骗取银行信任后又恶意逃废银行债务, 这些恶劣事件所造成的负面影响累及其他民营企业, 银行管理者不得不加大防范这种道德风险的力度;

三、欠发达县域推动民营经济发展的金融对策

1. 加强信贷业务创新, 提高对民营企业的信贷服务水平

首先建立和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立健全符合市场经济制度要求的个人信用征信制度和企业信用制度, 开展创建守信用民营企业活动, 建立民营企业信息档案, 改善社会信用环境。逐步建立和完善社会信用等级评定机构。其次建立和完善社会担保体系。健全贷款担保制度, 引导和鼓励民营企业实行联户联保, 组织有关部门建立信用机构和担保基金, 解决民营企业贷款担保难的问题。还可以完善融资社会服务体系。成立民营企业服务中心或在自愿的基础上组建民营企业协会, 集中提供技术指导、信息咨询等服务体系。

2. 县域金融业有效整合

要制定适合民营企业特点的授信评级标准, 既防范信贷风险, 又有利于民营企业快捷获得贷款支持。还要转变金融经营理念。金融部门应当积极改革信贷管理体制, 适当下放权限提高基层银行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减少中间环节, 提高贷款审批效率。再须完善评估制度, 逐步探索建立适合民营企业特点的分类评估制度。统一信贷评估标准, 建立社会中介机构统一客观合理评估, 减少评估的环节和成本。

3. 民营企业增强经营管理水平

一要不断树立市场经济意识, 增强驾驭市场经济的本领, 在市场经济中求改革促发展。二要加快企业技术改造和产品更新, 提高市场竞争力, 改善自身融资环境。

参考文献

[1]谢小康:县域经济发展的政府行为选择.南方经济, 2005.11

[2]王华锋: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济南金融, 2004.10

[3]陈国莉:中部县域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问题研究, 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6.6

民营经济发展探讨 篇9

1.1 工商个体户的行业分布

以宜昌市为例, 工商个体户主要分布于批发零售业, 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 住宿和餐饮业,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及制造业。上述5个行业占总户数、从业人数及注册资金的比重分别为:93.34%、91.99%、83.32%。在上述5个行业中, 批发零售业及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又居主要地位, 二者占总户数、从业人数及注册资金的比重分别为68.27%、58.52%、49.36%。

1.2 民营企业的行业分布

以宜昌市为例, 民营企业主要集中在制造业、交通运输业、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及建筑业。这五个行业的民营企业个数占总数的85.0%, 从业人员数占总数的80.6%, 所创造的增加值占总数的83.4%, 从业人员的收入占总数的84.8%。具体数据见表2。

重庆三峡库区个体经济是民营经济的主体, 主要集中在煤炭开采、洗选、纺织、农副产品加工、金属制品、家具制造等14大行业。重庆三峡库区民营企业发展有所不足, 出现了产业空心化现象。

2 三峡区域民营经济产业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个体经济产业结构较为落后

从宜昌工商个体户的产业分布来看, 工商个体户在第一产业中户数及就业人数比例明显低于全国水平, 注册资金比例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工商个体户在第二产业中的户数及注册资金比例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就业比例与全国水平相当;工商个体户在第三产业中的户数、从业人数、注册资金比例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这说明宜昌市工商个体经济过多地集中在第三产业, 在第一产业及第二产业中发展不足, 产业结构较为落后。

2.2 民营企业外向程度较低

宜昌市民营企业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第二产业 (含制造业、建筑业) 从业人员占总数的44.6%, 增加值占总数的65.9%, 劳动者收入占总数的54.7%。在第二产业中又以食品及矿产资源加工业为主, 这虽与地方农业发展、资源开采紧密联系, 但在全国制造业中的分工地位却较低。例如, 在远安县, 矿产资源性企业仍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磷矿、煤矿企业超过私营企业总数的三分之一。

2.3 民营经济地区间发展不平衡

宜昌市民营经济在夷陵、宜都、枝江、当阳峰等县市区中发展较快, 在远安、兴山、秭归、长阳、五峰等县发展相对滞后。从经济增加值来看, 前四个地区的规模在60亿元左右, 后五个县的规模在10亿~15亿元, 二者相差4~5倍。这一差距水平与洛阳市的情况相当。洛阳有一个平原市, 四个丘陵县, 四个深山区县。资料显示, 2005年年底生产总值最高的三个县县均值与其余县的比例为4∶1。

3 三峡区域民营经济产业结构优化的主要途径

3.1 立足本地资源, 培育主导产业

三峡区域属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 因此, 应立足现有矿产、农产品等资源, 发展主导产业。在湖北省宜昌市, 民营经济发展可着重培育以下主导产业: (1) 磷化工产业。宜昌市是全国八大磷矿区之一, 磷矿石探明储量达10.93亿吨。目前, 我国磷化工产品仍以基础产品为主, 精细磷化工产品只占4%。磷精细化工产品有上百种, 宜昌市目前只能生产25种, 发展潜力很大。 (2) 多晶硅产业。根据《宜昌多晶硅产业发展规划》, 宜昌多晶硅材料产业到2010年可实现多晶硅工业产值150亿元, 到2020年形成千亿元大产业。 (3) 农产品加工业。宜昌市农产品加工业可重点发展以下行业:①以柑橘为主的水果加工业。宜昌是湖北省乃至全国柑橘主产区, 发展以柑橘为主的水果加工具有有利条件;②茶叶加工业。宜昌市盛产茶叶, 茶叶质量好, 茶叶加工业具有发展潜力;③蔬菜加工业。该行业可以高山无公害反季节特色菜为依托大力发展。 (4) 旅游业。宜昌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 三峡工程使得宜昌成为全球知名旅游区。民营经济可积极参与到本地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来, 促进自身及旅游业的发展。

3.2 推进全民创业

民营经济的发展需要全民创业, 民营经济产业结构的优化同样需要全民沿着优化产业结构的方向进行创业。这一方面有利于民营经济总体结构的优化, 另一方面也利于个体经济组织的持续发展。为此, 应在准入门槛、创业平台、财税支持、融资担保、服务体系等方面制定有效的创业扶持政策, 鼓励全民创业, 鼓励全民向主导产业靠拢, 沿着优化产业结构的方向创业。

3.3 完善服务体系

3.3.1 提供信息服务

民营经济在自身发展过程中, 会遇到信息不足的困难, 尤其是对市场的把握缺少从宏观、中观层面的思考, 往往局限于自己熟悉的市场, 不能从行业发展、区域发展的高度来思考问题。为此政府部门应该组织相应的力量, 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服务。在计划经济时代, 我国设立了众多的行业主管局, 这些主管局一方面干涉了企业的内部管理, 另一方面也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大量的信息。如果现在有相应的组织为民营经济提供信息, 而又不干涉民营企业的内部管理, 这样民营经济发展就会大为受益。考虑到此类组织的运行成本, 可将此类组织设在大学。大学本有为社会服务的愿望及义务, 同时又有为社会服务的力量。如果在大学内组织相应的力量, 赋予相应的职能, 给以适当的扶持, 加上严格考核, 将大学教师的科学研究与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服务紧密联系起来, 彼此都能获益。当然, 政府扶持相应的商业运作的社会力量也是可行的。政府对扶持对象也应进行严格的考核, 以防投入被不合理的运用。

3.3.2 加大资金扶持力度

从根本上讲, 解决民营经济发展融资难的问题需要我国进一步开放金融市场。但这在短时期又难于实现。从目前的情况来看, 可行的途径有:①设立民营经济发展基金, 并严格进行管理;②允许部分民营企业直接融资, 发行企业债券、企业股票;③允许民间协会成立非营利性的基金, 以内部服务的方式满足民营经济发展所需的资金。由于中小企业是民营经济的主体, 其生命周期较短, 经营风险较大, 上述途径中的第一个途径是最为重要的。民营中小企业在企业这个大群体中是弱势群体, 同时它们又解决了绝大多数的劳动者的就业问题, 它们理应受到社会的扶持。

摘要:本文分析了三峡区域工商个体户及民营企业的行业分布, 认为三峡区域民营经济发展存在着产业结构较为落后、外向程度较低以及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 提出了培育主导产业、推进全民创业、加大扶持力度等方面的措施。

关键词:民营经济,工商个体户,民营企业,三峡区域

参考文献

[1]马文波, 徐鹏.重庆三峡库区产业空心化的测度及实证研究[J].乡镇经济, 2008 (9) :106-110.

[2]2001年全国个体工商业发展基本情况[J].工商行政管理, 2002 (8) :49-50.

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发展趋势的探讨 篇10

1 我国目前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民营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虽然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但是无论是它的科学程度还是实际效果都远远满足不了实践的需要, 与我国民间审计和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

1.1 内部审计制度不健全

除了少数民营企业创建了完整的内部审计制度外, 大部分民营企业都没有设计出一套完整的关于内部审计方面的制度, 没有合理健全的内部审计制度, 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要求内部审计部门要及时了解和控制企业的风险点, 参与企业的风险管理只是一种奢望。

1.2 内部审计机构难以具有独立性

许多民营企业认为审计财务是一家, 将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在财务部之下或与财务部门合二为一, 这使得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大为减弱, 内部审计部门的公正客观地进行监督的职能就得不到发挥。

1.3 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

民营企业内部审计部门的工作主要还是为了完成财务审计和工程结算审计等传统性审计工作。因此许多内部审计机构人员大部分都是由原来的财务人员转行和小部分具有工程结算经验的人员组成。这些内审人员虽然具有很强的财务知识和工程结算知识, 但要完成《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规定的风险管理审计, 却也勉为其难。由于人员知识构成具有一定的缺陷, 导致了内部审计部门难以达到预定的效果。

1.4 内部审计的内容局限于传统

大部分民营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仍停留在财务收支审计阶段, 审计内容只是会计凭证、账簿和会计报表等会计资料, 以及与财务收支有关的其他资产的常规性检查。没有与我国外部审计和政府审计以及内部审计的逐步由财务收支审计转向风险审计的发展潮流相适应。同时审计只注重事后审计, 而没有事前、事中和事后的追踪审计。

1.5 内部审计的方法比较落后

由于审计人员的素质和审计内容仍局限于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 民营企业内部审计主要以事后审计为主, 审计手段一般是以翻阅凭证、账簿为主, 基本没有涉及参于事前、事中的控制和事后的追踪审计。目前审计工作所需要的信息载体不仅仅是会计资料, 它还涉及有关的法律、法规、经济合同、内部控制等综合信息。光靠查阅会计资料的方法很难达到现代审计的目的和效果。

2 我国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发展建议

2.1 提升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虽然很多民营企业意识到内部审计的重要作用, 但内部审计机构在企业的组织架构中的地位和作用各不相同。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 (IIA) 制定的《内部审计实务准则》中就十分强调内部审计师的独立性, 它指出内部审计师“必须独立于他们所审核的活动”。“独立性可使内部审计师提出公正的不偏不倚的鉴证和评价, 这对于正确的审计工作实施是必不可少的。”有的民营企业领导重视审计部门并具有管理前瞻性的, 将内部审计部门直接隶属于审计委员会并直接向审计委会汇报各项工作。而有的民营企业仍将内部审计部门仍然按照传统习惯以执行监督作为主要职能, 将内部审计部门与财务部门同列, 这不仅使得内部审计机构难以作为一个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的组织发挥其风险纠偏的功能, 同时也容易被审计对象所排斥。因此内部审计机构要在企业的风险管理中发挥出更大的效能, 必须在企业的组织架构中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2.2 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和内审部门的专业知识结构的复合型

审计是高层次的经济监督, 只有高素质的内部审计人员才能促使内部审计机构参与企业管理的重要性充分的显现。因此内部审计人员不仅要具备财务会计、审计的专门知识, 还需要有法律、经济管理和技术等等全方位的知识。同时审计的手段和技术方法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地更新, 对内部审计人员的要求也在逐步的发生变化, 因此高素质的审计人员还需要加强职业的后续教育。

民营企业的规模也日渐扩大, 企业的业务也具有多样性, 而仅由注册会计师和审计师组成的内部审计机构难以确认企业新业务的风险点, 因此内部审计机构的审计人员结构要多元化, 审计机构的组成不仅有资深的注册会计师和注册内部审计师, 还应有法律、企业管理、金融投资、市场营销、工程技术、信息技术等多方面的人才, 使内审人员结构呈多元化发展。

2.3 审计内容的多样性

IIA最新修订的内部审计的定义为“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保证和咨询活动。它的目的在于为组织增加价值和提高组织的运作效率。它通过系统化和规范化的方法, 评价和改进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果, 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与美国内部审计相比较, 我国民营企业的内部审计的内容过于单一。同时《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也要求内部审计的内容以财务审计和内部控制审计为基础, 着重加强风险管理和治理审计。因此民营企业的内部审计内容因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 还应该包括人力资源审计为企业的发展构筑良好的人才平台内部控制制度的审计, 以提高企业管理绩效;工程造价审计, 促进投资项目经济效益最大化;风险管理审计, 增添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虽然我国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发展起步较晚, 历史不长, 与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和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 但随着民营企业的规模扩大和民营企业对内部审计重要性的认识, 内部审计以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的理念的深化, 我国民营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也必将取得巨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财政部网站http://kjs.mof.gov.cn/zhengwuxinxi/zhengcefabu/200807/t20080704_55982.html.

[2]万建华.我国民营企业内部审计问题与对策[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7 (12) .

[3]何超骏.中小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现状及对策探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民营经济发展探讨 篇11

关键词:新兴产业;必要性;民营企业;战略性

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在“十二五”期间将迎来一个历史性的转变,战略性新兴产业势必成为我国未来经济的支柱及主导产业。2010 年 9 月 8 日通过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指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世界主要国家抢占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的重大战略”。

一、民营企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 民营企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客观要求

近年来,我国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愈益突出。尤其是沿海省份“三荒两高”的现象特别严重,电荒、钱荒、人荒,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价格上涨,使许多民营企业陷入发展困境。这表明传统的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方式面临空前的挑战,凸显出经济发展中不协调、不平衡、不可持续的一面。 但也有许多民营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和战略转型,在新兴产业的带动下找到了新的增长点,实现了转危为机。因此,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重要抓手,实现经济发展方式从资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转变,从要素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是适应未来市场趋势、破解民营经济发展困境的重要举措。 民营经济作为我国经济的重要主体,应当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中坚力量。

2. 民营企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民营经济抢占未来经济制高点的必然选择

民营经济经过三十几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市场经济中最活跃的经济体。然而,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民营经济将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 一方面,国际竞争的日趋激烈,当前,世界各经济体为应对经济危机、获取未来竞争优势,纷纷制定新的国家发展战略,加快培育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宽带网络、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以期引领危机后全球经济的发展方向;另一方面,我国的国有经济体,在技术、资本、行业上的资源整合能力越来越强大,甚至某些行业出现“国进民退”的现象,挤压着民营经济体的生长空间。面对这两股强大的竞争压力,民营经济只有通过转型升级,提高创新能力,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才能在未来的技术创新竞争中脱颖而出,从而赢得竞争的主动权。

二、推进民营企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政策建议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一个系统工程。主导产业的选择和培育、产业链的建设、配套产业的完善、相关服务体系的建立、市场环境的培育等等,都需要政府、大型企业、中小企业、中介服务机构、市场等各方共同参与。

1.建立科学的发展理念

民营企业首先要充分认识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于经济转型升级和企业摆脱发展瓶颈、迎接未来经济竞争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革新观念,结合自身现有的行业优势,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大变局中,找准自己的切入点和立足点,构建具有前瞻性的、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避免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名义,走低端制造业的老路,力求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摆脱低附加值的困局,在未来的新型经济结构中,占领一席之地。

2.创新发展模式

民营企业必须通过创新发展模式, 突破自身条件的制约,一方面,积极建立企业创新体系,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建立企业人才培养机制,吸引优秀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构建适合创新的企业文化和管理制度,从而提高企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另一方面,积极寻求新经济下的新型合作模式,通过与科研机构、各行业企业、金融机构、中介组织建立战略联盟、技术联盟等方式,构建新兴产业合作网络,探索民营经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新模式。

3.改革体制机制,加大政策扶植力度

在新兴产业发展的初期,由于存在较大的市场风险和进入壁垒,需要政府各部门在产业政策、科技创新、金融税收、管理机制等各个方面通力协作,给予民营企业较大的扶植力度,构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政策支撑体系。

首先,建立民营企业科技创新的激励机制,通过税收减免、财政补贴、政府引导性基金等方式,鼓励民营企业参与技术创新;其次,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搭建新兴产业与民间资本的对接平台,构建政府、科研单位、企业、市场信息的沟通网络,为民营企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再次,通过金融创新引导民间资本参与战略性新兴产业,浙江大量民间资本进入投机领域,没有服务于实体经济的发展,亟待通过金融创新,如合作股权投资、企业债券、信托基金等方式,引导民间资本服务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大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理论基础与培育模式研究[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

[2] 胡彦蓉,刘洪久.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对策研究[J].知识经济.2011(9)

民营经济发展探讨 篇12

一、生态环境和推动金融创新统一发展

一是要转变企业融资观念。从紧货币政策立足于货币与信贷控制, 鼓励直接融资, 企业应该解放思想, 转变融资观念。现在许多企业的融资观念还略显落后。以短期融资券为例, 发行短期融资券是一种市场化融资行为, 其利率一般明显低于同期贷款利率, 对企业非常有利, 发达地区的企业都尽力争取, 而在温州乃至浙江地区, 该项业务开展得还比较缓慢, 相当部分的企业融资观念仍落后于市场。

二是要进一步优化金融生态环境。从紧货币政策是以国有法人为主体对金融机构进行调控, 金融生态环境的改善能够发挥资金洼地效应, 使地方经济发展获得法人金融机构的优先资金配置。改善金融生态环境, 首先必须通过政府主导、人行推动、各方联动的有效方式, 把不同部门和利益主体的行为统一到改善金融生态环境上来;要发挥中央银行的信息优势, 建立和完善金融生态指标动态监测体系和风险评估体系, 将金融生态建设纳入区域经济发展的整体规划金融生态的改善确实给地方经济发展带来的实惠。

二、金融部门的经营发展规划必须与维护区域金融稳定、金融安全的长远目标协调统一

在当前信贷投放矛盾突出、经济增长由偏快转向过热风险继续加剧的情况下, 商业银行更要注意积极维护区域金融安全稳定的运行环境, 为银行业的长远发展蓄积后劲, 奠定基础。

一是要强化风险意识, 提高管理能力。在从紧的货币政策下, 中央银行主要通过运用公开市场业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等货币政策工具, 不断收缩市场的流动性, 为此, 金融机构应把提高对资金的管理、监测和营运能力放在首位, 根据自身的资金能力合理确定信贷资金的投放, 确保正常经营, 切不可因一时的放贷冲动, 影响正常的支付经营, 形成不稳定因素。

二是要健全监测体系, 加强风险预警。要进一步加强对辖区金融机构风险的提示, 通过监管手段引导、促使金融机构强化风险意识, 避免贷款过度集中和存贷款期限错配形成风险集中。加强对金融稳定指标体系的梳理、提炼和整合, 探索灵敏有效的评估办法, 及时对金融机构进行风险监测和预警, 切实维护辖区金融稳定。

三是加快金融创新, 拓宽融资渠道。要充分发挥信息、行业和知识优势, 积极参与企业集团的组建和发展工作, 以投行业务为杠杆, 采取吸收增量、置换存量、出售转让等手段, 拓宽融资渠道。积极鼓励具备条件的企业直接上市融资, 支持企业采取融资租赁、股权融资等方式筹集资金, 规范民间借贷市场, 实现社会融资结构多元化, 逐步改变企业和项目过分依赖银行贷款的融资格局, 缓解从紧货币政策下, 因信贷需求的“倒逼”而形成的不稳定因素。

三、金融部门的信贷管理机制必须与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调控目标协调统一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主要依靠各类金融机构传导给社会各界, 特别是在当前我国金融市场发育还不十分健全的情况下, 商业银行成为传导央行货币政策的主体, 成为能否实现金融宏观调控目标的关键。为此, 在当前执行从紧货币政策的背景下, 金融机构在制定业务发展计划时, 必须要有宏观意识和全局观念, 努力做到总量调控与结构调整相结合, 信贷政策与国家产业政策相结合, 资金运营与防范金融风险相结合, 确保金融宏观调控目标实现。

一是要坚持总量调控与结构调整相结合。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 核心是控制货币投放总量, 关键是调整信贷结构, 目标是防止通货膨胀, 这是当前金融宏观调控政策的基本取向。为此, 商业银行尤其是地方法人金融机构, 在执行从紧的货币政策中, 必须按照“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信贷原则, 坚持以信贷总量的调控促进信贷结构的调整, 以信贷结构的优化确保总量调控目标的实现。实践也证明, 如果只简单地控制总量而不注重结构调整, 不仅实现不了宏观调控目标, 而且会出现信贷增长的大起大落, 影响经济社会稳定, 进一步增大宏观调控的成本。

二是要坚持信贷政策与产业政策相结合。产业政策和信贷政策是国家实施宏观调控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 银行的信贷政策只有积极主动地与国家产业政策相配合, 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宏观层面上可能带来的信贷风险。当前, 进一步加强信贷政策和产业政策的协调配合, 采取有效措施, 停止对产业政策中明确淘汰产品的信贷支持, 坚决控制对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行业的任何形式的授信, 是实现宏观调控目标和防范金融风险的共同需要。

三是要坚持资金运营与防范金融风险相结合。市场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是, 当国家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时, 经济发展较快, 企业筹措资金相对容易, 贷款违约率也相对较低, 商业银行资金运营基本正常。但当国家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时, 必然影响社会各界的资金流向和流量。一方面, 中央银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 直接影响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另一方面, 工商企业资金普遍紧张, 贷款违约率上升, 必然影响商业银行资金的正常运营。特别是在中小企业众多的温州地区, 从紧的货币政策有可能使相当一批小企业退出市场, 导致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上升, 积聚新的金融风险。

摘要:本文结合当前从紧的货币政策趋势, 分析探讨了在此情形下温州地区宏观经济的发展对策措施。

关键词:宏观经济,从紧货币政策

参考文献

[1]、王志坚;杨加鸥, 从紧的货币政策对生产建设资金的影响, 浙江经济2008-05-10

[2].周逢民, 《认清形势适应转变调整思路积极贯彻执行从紧的货币政策》黑龙江金融2008-01-20

上一篇:左心室舒张下一篇:课堂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