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四年真题

2025-02-01

华师四年真题(精选2篇)

华师四年真题 篇1

华南师范大学2007硕士生入学考试〈学校体育学〉真题(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日期:2008年09月22日

华南师范大学2007硕士生入学考试试题(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

学校体育学

一、简答题(50分)

1.简要说明你对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目标的认识。

2.简要说明你对不同阶段体育课程目标、任务和教学方法方面异同的看法。

二、材料分析题(50分)

下面是有关中小学生体育兴趣和体育学习积极性的一些调查数据,其中表1是对广州市12所小学、初中和高中学生体育兴趣的调查,表中数据表示对有关运动兴趣的问题进行选择的百分比;表2是广州市区初中生对影响自身体育学习积极性因素的选择。请仔细阅读和分析这些数据,然后回答问题:

1.这些数据反映了什么现象?有什么规律性?请略加阐述。

2.这些现象和规律对中小学的体育教学有什么意义?

表1:广州市中小学生运动兴趣变化情况(一)调查对象 兴趣稳定性 感兴趣项目的数量 经常变化 变化 基本不变 1-2项 3-4项 5项以上 小学三、四年级学生 69.2 20.6 10.3 16.8 29.4 53.7 初中生 41.4 50.5 8.1 24.3 49.5 26.2 高中生 16.1 34.4 49.5 52.6 29.7 17.7

表1:广州市中小学生运动兴趣变化情况(二)调查对象 感兴趣项目类型 兴趣归因 游戏性 竞争性 技术性 从众、好奇 教师魅力、爱好 学技术 小学三、四年级 67.3 22.4 10.3 52.3 30.8 16.8 初中生 25.2 48.1 26.7 26.2 47.1 26.7 高中生 15.6 38.0 46.4 18.8 25.0 56.3

三、论述题(50分)

下面的阅读材料是一篇关于重庆巴蜀小学让体育老师当班主任遭到家长们反对的报导,请仔细阅读这篇报导,然后回答:

为什么家长们以“体育老师素质相对较低”为由反对体育老师当班主任,你觉得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阅读材料:重庆一小学让体育老师当班主任遭到家长反对

“怎么能让体育老师当班主任呢?”新学期开学当天,几位学生家长代表找重庆市巴蜀小学校长廖文胜“沟通”,他们刚刚得知新学年将由一位体育老师担任孩子所在班级的班主任,于是强烈要求撤消该项“任命”。

时至今日,仍然有家长不能理解学校的做法,“你看哪所学校让体育老师当班主任呢?”一位家长向记者诉苦说,“体育老师怎么成?就从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方面想吧,也得由语文或数学老师当班主任。人在少年时期受班主任影响非常大,选择小学班主任可是关系孩子一辈子的事!”

而在校方看来,家长们“体育老师不能当班主任”的观点可以理解,但并不正确。巴蜀小学主管教育教学工作的研发部部长杨泽平介绍说,目前,重庆市小学的班主任几乎全由语文老师担任,但事实上,非语文学科老师担任班主任有很多好处,也有很多成功的范例。

杨泽平介绍,该校以前也百分之百让语文老师担任班主任。从去年开始,7名非语文老师开始从事班主任工作,效果非常好。该校6个年级“巴蜀好集体”评选中,有两个年级的第一名都是由非语文老师担任班主任的(该校每个年级有7—12个班不等)。

他说,该校班主任实行双向选择,先由教师申报,校领导随即进行权衡和选择。在选择时,最为看重老师的人品和师德,考察他们是否有事业心、责任心、爱心和奉献精神;然后才看他们的业务能力。引发争议的体育老师曾在其他学校当过校长,曾教过语文、思想品德、科学等课程,最大特点是关爱学生。这学期学生报到时,这位老师用小塑料袋将每位学生的书装好,一份份地放进大家的课桌抽屉里,做得非常细心周到。

他认为非语文老师当班主任有很多好处。在实际工作中,班主任往往有意无意地更为注重自身所教学科,而正在推行的新课程改革,已经开始淡化主科副科的区别。非语文老师当班主任,往往由于其立足点不一样,可以引导学生获得更客观、更全面的发展。学校里班主任学科背景的多元化也使班主任工作出现不少创新:教美术的班主任往往在教室美化方面别出心裁,教计算机的班主任所在班级在网站维护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各个班级比学赶帮超,结果每个班级都受益了。他还注意到,非语文老师当班主任,往往能有效控制学生的课余负担,以前,主科老师当班主任常将一些本该用以发展学生特长的时间“挪用”来做本学科作业。

在反对体育老师当班主任的声音中,除了“体育老师素质相对较低”等明显有失偏颇的观点外,也有不少理性的思考。一位退休老师担心,小学生大多放学就回家,在校的课余时间并不太多,体育老师和学生接触的时间就更少了,他们能不能很充分地了解学生?如果没有充分的交流和了解,班主任工作如何开展?更多的人认为,体育老师如果具有较好的素质和能力,自然可以当班主任,决定能不能当班主任的前提条件,不是教师所任教的学科,而是教师本人。一位教育专家指出,认为体育老师不能当班主任的观点的逻辑起点是,体育班主任将影响到孩子的学业成绩,透过体育老师当班主任引起争议这件事,反映出人们对教育的理解过于片面:将教育等同于教学,将教学等同于主科教学,将教学过程理解为升学时的成绩。(田文生

2008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试题

体育与运动基础理论(体育人文社会学、体育教育训练学、民族传统体育学)

一、简要说明运动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50分)

二、材料分析题(100分)

下面是有关中小学体育的一段报导,请仔细阅读然后回答问题:

1.请简要说明该篇报导的背景,并说明你是否赞成报导的观点,为什么?(50分)

2.这篇报导涉及到的许多有关体育教学的理论或实践题,请运用在大学阶段所学的知识选择其中两个问题进行论述。(50分,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考生不作此题)。

阅读材料:50米跑3/4人不及格 学生体质下降令人忧 近年来学生身体素质指标继续呈进一步下降趋势。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这样的结果呢?

原因一,现在体育课程注重兴趣而放松对学生体质要求。一位体育教师认为,体育课从过度注重竞赛技能走向过多强调学生兴趣,使得一些基本体育竞赛技能被淡化了,对学生体质方面要求过于放松,这一切都不利于学生耐久力的形成,也不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发育。还有一点不可忽视,就是过去体育作为一项全民运动,得到各界的重视,每年冬季的长跑许多学生都要参加。

原因二,升学压力过大。“巨大的升学压力使中学生成为课业负担最沉重的人群,这是造成学生体质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区体育教学研究会会长、体育高级教师杨某某这样说。

另外,现代生活方式以及学生课外面对的各种活动的诱惑,也是造成体质下降的重要因素。

——《广州日报》2007年1 月4日(原文有删节)

2010年真题

学校体育学

一、简答题(3*10分)

1.学校体育对学生社会适应的作用 2.体育课程标准制定的理念 3.体育实践课程的特点

二、论述题(2*30分)1.体育课程实施的过程 2.体育课堂管理的过程

三、材料分析题(60分)

一段材料分析关于满足学生体育兴趣必要性的分析。

运动训练学

一、名词解释(8*5分)

竞技体育、竞技体育非衡结构补偿、双周期、快速力量、三从一大训练原则、技术风格、骨龄、目标设置技巧

二、简答题(2*20分)1.体能训练的要求

2.持续训练法与重复训练法的比较与应用

三、论述题(30+40分)

1.训练计划的具体步骤(30分)

2、根据十运会上运动员的表现,用有关原理分析有的运动员发挥出正常水平三连冠,有的运动员发挥失常无缘奖牌,有的超常发挥取得突破这些现象的原因。(40分)华南师范大学2008年硕士生入学考试运动训练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8分,共48分)1 运动成绩 2 直观教练原则 3 分解训练法 4运动训练手段 5 项群训练理论 6训练规律

二、选择题每题(6分,共42分)

1、运动训练过程的()要求对其实施有效的控制。A 系统性B 阶段性C 多变性D 连续性

2、根据训练任务和内容不同可把目的训练分为()种类型 A3 B4 C5 D6

3、反映负荷量大小的指标一般有()种 A4 B 5 C 3 D2

4、发展肌肉耐力一般采用()负荷强度 A25%~40%B25%~50%C30%~50%D30%~60%

5、中时间重复训练的负荷强度心率应控制在()A90次/分B120次/分C160次/分D180次/分

6、少儿进行耐力训练的基本方法是()A 间歇训练法B 变换训练法C 循环训练法D 持续训练法 7、男女孩力量开始出现差别是在()A 八岁以后 B 11 ~13岁 C10~13岁 D13~15岁

三、判断题(每题4分,共40分)

1、训练手段基本结构可从身体练习的动作特征、动作构成、动作过程3个层面解释()

2、分解训练法主要分为单纯分解、递进分解、顺进分解、逆进分解()

3、短时间重复训练的时间可选择20秒()

4、高强度间歇训练负荷时间为40秒()

5、循环训练的类型有3种()

6、比赛训练法基本类型有教学性比赛、检查性比赛、适应性比赛()

7、机体的生物适应现象只发生在适宜负荷条件下.()

8、直线式负荷增加的方法主要适用于负荷起点较低的初学者.()

9、提高速度的练习多采用以高能磷酸原为代谢供能.()

10、法特莱克跑有利于推迟疲劳的出现.()

四、简答(每题10分,共40分)

1、在训练中贯彻动机激励原则需要注意什么?

2、体能训练的重要意义?

3、运动训练方法的作用?

4、简述运动技术训练的基本要求?

五、问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

1、简述如何贯彻直观教练原则.2、简述克服心理焦虑的一些方法.2009年运动训练学 简述运动训练与运动选材的关系 2 简述适宜负荷与适时恢复原则 3 简述重复训练法 简述运动技术应符合哪些原理 问答 试述力量训练的基本要求 举例说明准备时期的训练任务和负荷 论述

结合2008年奥运会中国运动员的表现谈中国竞技体育的现状 学校体育学 简述我国现行的学校体育目标 2 简述学校体育与学生身体发展的关系 3 简述体育学习评价内容 问答 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容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 2 体育课程资源开发包括哪些 论述

根据材料从“以人为本”的角度谈谈学校体育如何贯彻“健康第一”的理念

北师四年级语文教案 篇2

因为去年执教六年级且这首词出现在下册的课本里,所以在本次共同体“古诗词教学优化策略”的教学研讨交流活动中,我选择了自以为比较熟悉的《渔歌子》。在海小同仁们的帮助下,我在反思中不断完善教案,尤其是得到对诗词颇有研究的李建光校长的殷切指导,我更是感觉收获颇丰。以下是我在备课以及上课后的点滴体会:

一、 以读代讲,感受诗歌语言美

在初次备课时,为了能让学生感受到作者词中如画的美景,我花了一大半的时间对“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进行咬文嚼字的品析、解读、阐释,而整节课的“读”却是流于形式,仓促结束,效果可想而知。仍然记得评课时李校长说的那句话:“在语文教学中,‘读’占据首要地位,特别是古诗词教学,一定要有一半的时间是学生在读,追求在读中悟,悟中读。”一席话惊醒梦中人,在修改时,我确定了用“读” 贯穿起整个课堂。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也注意采用了多种“读”的形式来引导学生感受词之美。首先,我在读之前出示温馨提示,让学生明白,读词的第一步是读正确,然后找准停顿点、字正腔圆地读,以此感受古诗词的韵味。接着,在学生品味词中美景后,通过个别读、师生合作读、引读、赛读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读出景之美。最后,在体会词人的写作背景后,适当延伸,引导学生读出词人的悠闲自得,提升情感,这时读出韵味就水到渠成啦!

二、 发挥想象,再现诗歌画面美

古人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所以在教学中,我合理利用这“无形画”,发挥学生想象力,再现诗歌画面美。

教学片段: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首词描绘了什么季节的景色?你从什么地方发现的?

生:从白鹭、桃花、斜风细雨、鳜鱼等展开回答。

师;如果让你把眼前见到的景物描绘出来,你最想用哪一种色彩画?为什么?

生:用青绿色画西塞山、粉色画桃花、还有白鹭和蓝天。

师:同学们,让我们静静地走进这五彩缤纷画面,听——你听到了什么?你闻到了什么?

师:是啊,这是一幅动静结合的画面,这是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景图,让我们置身于这美丽的画卷,情不自禁地吟唱:(整首词)

上一篇:第七章物流管理下一篇:跨专业实训机构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