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术后并发症管理制度

2024-08-09

医院术后并发症管理制度(精选12篇)

医院术后并发症管理制度 篇1

Xxxx医院术后并发症管理制度

术后并发症的管理,是围手术期管理的关键环节,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是重中之重,一旦发生术后并发症要及时采取针对性处理措施,确保围手术期病人安全,保证手术效果,特制定本制度。

一、充分的术前准备,选择恰当的手术时机。

1、术前讨论时,对疾病的诊断、手术方式、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采取的预防措施进行充分的讨论。

2、严格履行告知义务,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手术的必要性、手术的方式、风险、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和预后,征得患方同意,并在手术知情同意书上签字。

3、术前适应性训练:(1)练习床上大小便;(2)教会患者正确的咳嗽、排痰(深呼吸)的方法;(3)指导患者如何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保证充足的睡眠;(4)戒烟、戒酒。

4、按照各专业的诊疗常规,进行充分的术前准备。

5、术前进行全面的手术风险评估:对于可能影响术后恢复的因素如肺炎、血糖异常、心脑血管病变、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等应全面评估,采取必要的干预措施,选择手术时机,以降低术中、术后风险。

二、手术后处理,防治可能发生的并发症

1、在医师的指导下,摆放适宜的术后体位。

2、手术医师在术后3日内每日查看病人,麻醉医师术后48小时内访视患者,观察病情变化有记录。针对不同手术、术后的不同时期和病人的具体情况,提前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有针对性的观察患者是否出现早期并发症的表现,做到早发现、早处理。

3、术后连续3天书写病程记录,内容包括患者生命体征、病情变化、治疗方案及预防和处理并发症的措施。

4、仔细检查手术切口(包括各种引流管),观察切口对合及愈合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5、注意术后感染的预防和处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6、根据病情、手术性质及麻醉方式,做好手术后护理及术后康复指导。

7、在对病情全面评估的前提下,鼓励术后患者床上活动或及早下床活动,并逐步增加活动量和活动范围。

(1)卧床活动:病人麻醉作用消失清醒后,可进行深呼吸及有效咳痰、翻身、四肢屈伸等运动。

(2)离床活动:根据手术种类及身体情况,在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后,先坐在床边做深呼吸和咳嗽,再在床旁站立、行走,逐步增加活动范围、次数。

8、对于非计划再次手术的患者,严格按照医院《非计划再次手术管理制度》的规定执行。

医务部、护理部对本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管。

年 月 日

医院术后并发症管理制度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科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已行胸腔闭式引流术进行治疗的90例患者, 其中自发性气胸患者22例, 外伤致血气胸患者28例, 食管癌术后患者8例, 行开胸探查术后患者32例, 年龄18~71岁, 平均年龄 (45.7±3.4) 岁, 其中男82例, 女8例, 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 每组45例, 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肺部压缩及胸腔积液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后, 密切观察患者病情, 给予心理护理、生活护理、管路护理、呼吸道护理。干预组患者则在以上护理的基础上, 加强人文干预, 即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 将健康宣教、术后指导做细做实, 定时指导, 随时追踪护理效果, 尽早发现护理问题, 及时报告, 及时纠正。

1.3 常见并发症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

1.3.1 术后疼痛

疼痛是胸腔闭式引流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 置管早期疼痛多与组织切开及钝性分离造成创伤, 压迫神经或缝合处皮肤牵拉有关[2], 引流48~72 h后, 出现疼痛多与肺复张后引流管刺激脏层胸膜有关。此时可根据患者病情给予适当的心理护理, 听一些轻音乐、阅读感兴趣的杂志、书籍、亲人多陪伴等, 或调整到舒适体位, 必要时给予镇痛药物, 符合拔管指征的给予拔管治疗。

1.3.2 导管堵塞

多与引流管受压、扭曲、折叠或未定时挤压引流管所致。胸腔闭式引流术后, 常会产生血凝块或脓栓, 若积液中纤维蛋白含量高, 也会产生大量絮状物堵塞管腔, 因此, 术后要妥善固定引流管, 随时观察水封瓶内水柱是否随呼吸上下波动, 并定时挤压引流管, 保持引流管通畅, 如不波动, 符合拔管指征的行拔管治疗;引流管堵塞者应及时检查并给予处置。也有引流管开口紧贴胸壁的可能, 可适当调整体位, 必要时通知医生调管。

1.3.3 切口感染

操作过程中无菌观念不强或置管时间过长;换药不及时;手术器械污染;治疗环境不洁、患者本身患有各种原发病等因素都可能造成切口感染。因此, 术后密切观察患者切口情况, 有渗血、渗液情况及时报告, 加强无菌观念, 严格无菌操作, 及时换药。若患者患有原发病应积极治疗原发病, 为患者营造一个干净、整洁、舒适的治疗环境。

1.3.4导管脱落与术后管路固定不牢靠或切口感染、长时间带管刺激引流口致缝合线松动、断裂有关, 也有患者因疼痛刺激或意识躁动等因素自行拔管。患者术后妥善固定引流管, 随时观察管路情况, 与家属一同做好患者看护, 观察患者心理反应, 随时做好沟通, 把术后健康宣教做到实处, 严防不良事件发生。

1.3.5 胸腔感染

多与引流液倒流入胸腔, 引流时间过长引起伤口逆行感染或未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有关。因此在护理胸腔闭式引流管时, 引流瓶一定要低于胸腔60~100 cm, 搬动患者或行特殊检查时, 应用止血钳双重夹闭引流管, 更换引流瓶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1.3.6 皮下气肿

多由于切口大于引流管管径或引流管不通、滑出胸腔所致;患者剧烈咳嗽致胸内压急剧增高, 使胸腔内空气沿引流管进入皮下[3], 多数为局限性皮下气肿, 无需特殊处置, 可自行吸收。若为广泛性皮下气肿, 患者出现疼痛、呼吸困难等不适症状, 应立即行皮下切开引流, 以排出气体, 必要时可给与胸带加压包扎。

1.3.7 纵膈摆动

是胸腔闭式引流最危险的并发症。多为大量胸腔积液、积气引流过快过多或剧烈咳嗽使气体液体过快排出胸腔所致。因此, 大量积液积气的患者引流时一定要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等严格控制引流速度, 一般首次放500 ml后将管路夹闭, 20~30 min后再放500 ml, 如此反复操作, 直至引流量逐渐减少再持续开放, 避免一次性放液放气过多过快, 一旦发生纵膈摆动, 迅速抢救。

1.3.8 肺不张

多由于患者术后未做有效的咳嗽、咳痰等功能锻炼或引流不畅所致。术后72 h内是患者行功能锻炼的最佳时机[4], 因此术后要及时给予体位调整, 协助并指导患者进行有效的呼吸功能锻炼, 必要时根据患者病情给予叩背咳痰或每日2~3次超声波雾化吸入等物理疗法辅助患者行咳嗽咳痰训练, 尽早促进肺复张。

1.3.9 气胸

人为造成因素较多, 如:引流瓶固定、放置不稳妥、引流瓶倾斜或倾倒;水封瓶内液体不足, 水封瓶长管没入水中长度不够;引流瓶质量出现问题, 装置不密闭或瓶体有破损;更换引流装置过程中操作不当, 止血钳未夹紧或接管处未连接紧密都可以造成人为性气胸。所以, 可以避免的问题一定不要发生, 患者术后无论何时都应妥善固定引流瓶, 正确执行胸腔闭式引流护理常规, 同时为患者行更换引流操作前, 一定确认引流装置密闭无质量问题, 必要时退回厂家。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较, 干预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明显降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3 小结

随着人民群众法律意识的提高, 维权意识的增强, 医学知识的普及, 人们对自己的就医权越来越重视, 对医务人员的服务要求也越来越高, 一旦护士在治疗上、态度上、服务上、费用上令患者不满, 就容易引发纠纷。因此, 医疗服务行业压力越来越大, 任何处置不容忽视, 都要确保万无一失, 在工作中不断累积经验, 尽早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提升整体的护理质量, 更好的为患者服务。

参考文献

[1]王芳.护理失误导致气胸的思考.湖北省卫生职工医学院学报, 2001, 14 (3) :48.

[2]吴少珠, 江雅, 杨素莲, 等.粗、细管胸腔闭式引流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当代护士, 2009 (7) :50.

[3]凌青.持续胸腔闭式引流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1, 32 (21) :3554-3555.

医院术后并发症管理制度 篇3

关键词:胆源性胰腺炎术;医院感染;原因;护理

中图分类号:R576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6-176-01

对外科手术患者来说,医院感染是极为严重的并发症,而这个也是当前各个医院机构极为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虽然医疗结构为了对院感进行有效预防与控制从各个方面进行大量工作,但是高危科室与高危人群出现院内感染的现象依然时有发生。我院2011年-2013年有1例胆源性胰腺炎术后患者并发医院感染,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2008年-2013年胆源性胰腺炎术后并发医院感染患者3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最小为64岁,年龄最大为68岁。患者均诊断有胆源性胰腺炎疾病,进行保守治疗后无显著效果,确认其有明显手术指征后对其进行外科手术治疗。患者术后3天内出现有出现肺部感染,在术后6天出现膈下感染,相继出现腹部切口感染,膈下感染出现脓肿并出现有更加严重感染状况。对患者进行细菌培养,以细菌培养结果为依据并对其进行药敏试验,以细菌药敏试验作为依据对其进行抗生素治疗。经过对症治疗后患者痊愈出院。

2 感染原因分析

2.1患者自身因素

本次研究对象患者为老年患者,年龄均在60岁以上,患者在进行手术之后呼吸运动更能更进一步衰弱,对呼吸道不能进行及时有效清理,有分泌物沉积。患者自身免疫功能不高也是导致其出现医院感染的因素,患者入院时候肝功能检查结果显示异常,其直接胆红素、乳酸脱氢酶、总蛋白质以及谷草转氨酶等指数异常;手术之后短时间内不能进食,而在术中自身热能效果严重,患者长时间处于应激状态;手术之后患者自身机体分解代谢速度相对于合成代谢速度更快,血浆总蛋白不断下降,这些使得患者机体免疫功能不断降低,致使切口愈合存在明显困难。

3例患者自身因素影响详情请见表1。

2.2手术因素[1]

胆源性胰腺炎外科手术属于侵袭性操作,且手术时间相对较长,对手术部位出血切口供血不够;有非正常炎性反应出现,手术部位有炎性因子以及细菌出现脱落并种植;手术过后需要留置各种引流管,这些措施使得巨噬细胞在聚集与趋化方面作用受到抑制。进行胆道手术患者胆道里面细菌出现脱落种植在手术野以及附近的器官组织,这是导致出现膈下感染的诱因。

2.3药物因素

患者在围手术期需要长时间应用广谱抗菌素药物,患者术后出现感染,由于不能够立时进行快速细菌培养以及药敏试验,患者的体温出现了急剧上升以及血象居高不下的表现,对患者联用多种头孢类广谱抗生素。患者短时间内病情不但没有好转且感染状况更加严重。这是因为应用太多广谱抗菌素之后患者身体细菌出现了耐药性,最终出现菌群失调的状况。

3 护理

对患者除了进行围手术期的常规护理之外,还应该进行针对性的特殊护理。

3.1基础护理[2]

需要准备一间舒适清洁的单人病房,确定里面抢救设备基本齐全,在患者出现异常情况的时候能够及时进行处理。手术过后根据麻醉性质,患者保持平卧位,将枕头去掉,术后6小时改为半卧位,这是为了能够扩大胸廓,以增加肺活量且能够保证其引流更加充分。每间隔2个小时更换体位一次,避免出现压疮。

3.2各种引流管护理

患者在术后共放置有留置导尿管、胃肠减压管以及“T”管等,确定各种引流管固定之后并完成接袋工作,确保各种引流管能够畅通,全面严格对引流液特征进行观察诸如性状以及颜色与液量等,对其进行记录,对引流袋需要做到每天更换1次,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要求,引流袋不得超过引流平面。

3.3咳嗽护理

患者出现刺激性咳嗽后会对伤口有牵扯作用,使得患者切口愈合速度受到阻碍且会有明显疼痛感,所以需要对患者咳嗽性质确认并引导患者进行科学有效的咳嗽排痰,在咳嗽时候要对伤口按压以缓解疼痛。当痰液明显黏稠的时候进行超声雾化吸入。

4 小结

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出现医院感染不但会使得其痛苦有明显增加另一方面对患者经济也会造成严重负担,这种情况需要有所关注。对院感进行严格的预防还有控制,不仅需要常规护理还需要对患者各个方面的因素有全面的考虑。其中包括了患者的身体状况,患者出现术后院感很大原因是由于其身体自身因素影响。还有就是在围手术期护理工作不够,完善的护理工作能够对院感在预防控制方面有显著作用。护理工作需要从感染源、易感人群还有传播途径三个方面入手,做好各个环节的临床护理工作,另一方面抗生素的使用也应该趋向合理,对于其应用效果有客观全面的评价并及时监测。

参考文献:

[1] 余英华.急性胆源性重症胰腺炎术后腹胀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J].护理进修杂志.2010(15):166-167

甲状腺术后并发症及护理 篇4

患者手术前一般除需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及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外,还需行颈部透视检查气管情况,声带检查,心脏检查,并测定基础代谢率及血钙浓度,了解甲状旁腺的功能是否符合手术标准【1】。若测定的基础代谢率不符合手术标准则通过药物来降低基础代谢率。一般情况下口服碘剂,2~3周后甲亢症状得到基本控制(标准为:病人情绪稳定,睡眠良好,脉率每分钟90次以下,脉压恢复正常,基础代谢率在+20%以下),便可考虑进行手术术前指导患者练习头颈过伸位,防止术后活动不便【2】。给予热量,高蛋白和含维生素丰富的食物,并减少或禁止食用浓茶,咖啡等对中枢神经有刺激性的食物。一般患者得知手术后通常会精神紧张,焦虑,可能担心术前麻醉的疼痛感,或术中是否存在危险,也有些可能因经济状况不好,担心增加家庭负担而精神沉重,消极,因此需要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减轻患者精神压力,调整好身体状态,更好的面对手术。

2 术后并发症的预防

医院术后并发症管理制度 篇5

术后肺部并发症(肺膨胀不全、肺炎、呼吸衰竭等)是增加手术、麻醉风险的重要因素。研究发现肺部并发症和心脏并发症的发生率相似,同时也对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死亡率与住院时间产生影响,更重要的是肺部并发症较心脏并发症更能预测患者术后的远期死亡率。因此熟悉诱发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有助于降低术后死亡率和缩短住院时间。

1.与病人相关的危险因素

与病人相关危险因素有:年龄、慢性肺疾病、吸烟、充血性心力衰竭、ASA分级、肥胖、哮喘、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感觉中枢受损、胸部检查异常、饮酒、体重减轻、运动能力、糖尿病和HIV感染。

1.1年龄

近期研究指出高龄是诱发术后肺部并发症的最常见原因之一。随着年龄的增长,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也相应升高(例如:60~69岁病人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的危险比率为2.09,70-79岁病人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的危险比率则高达3.04)。

1.2慢性肺疾病

多因素分析表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引起术后肺部并发症的最常见原因。但是目前尚无可*证据证明慢性限制性肺疾病、神经肌肉疾病或胸廓畸形(脊柱后凸侧弯)会增加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的风险。

1.3吸烟

有研究指出,和不吸烟者相比,现时吸烟者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的危险比率为5.5。但有趣的是,术前戒烟的现时吸烟者其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很可能高于不戒烟者,这可能与病人戒烟1~2个月后咳嗽、咳痰增多有关。也有研究表明吸烟者术前应戒烟2个月以减少术中分泌物。故临床医生应询问病人是否有吸烟史并评估现时的吸烟情况,而且非急诊手术病人应尽早戒烟。

1.4充血性心力衰竭

多变量风险因素分析表明充血性心力衰竭是导致术后发生肺部并发症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其危险比率为2.93。

1.5功能相关性

有证据指出功能相关性是预示术后肺部并发症严重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完全依赖指病人无法进行日常活动,部分依赖则指病人需要借助仪器、设备或他人的帮助来完成日常活动。对于完全依赖的病人其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的危险比率为2.51,而部分依赖的病人则为1.65。

1.6 ASA分级

ASA分级不但能预测围术期死亡率还能预示术后肺部、心脏并发症的发生率。ASA分级越高,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的风险越大。与I级相比Ⅱ级或更高级别的危险比率为4.87,Ⅲ级及其以上的危险比率>2.25。

表1.ASA分级和PPCs发生率

ASA分级 PPCs发生率(%)

I

1.2 Ⅱ

5.4 Ⅲ 11.4 Ⅳ 10.9 Ⅴ 未知

1.7肥胖

研究表明肥胖甚至病态肥胖(体重指数>25kg/m2)均不增加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的风险。而且据单变量研究报道肥胖病人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为6.3%,而非肥胖病人则为7.0%,两者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

1.8哮喘

哮喘病人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约3%,但研究指出哮喘并非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1.9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可导致术后呼吸道管理困难。一项病例对照研究表明和正常病人相比,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病人其高碳酸血症、低氧血症及重新插管的发生率却并不增加。但也有研究结果指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可能会增加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的风险,但其可*性仍有待证实。

1.10感觉中枢受损、胸部检查异常、饮酒、体重减轻

有证据表明感觉中枢受损、胸部检查异常、饮酒、体重减轻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的风险。感觉中枢受损(除外慢性精神疾病、痴呆)即:1.无法对语言或轻度触觉刺激作出反应的急性思维混乱或谵妄。2.病人有精神症状/谵妄或两者均在原有疾病基础上出现。

1.11运动能力、糖尿病、和HIV感染

目前尚无充分证据证明运动能力、糖尿病及HIV感染与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有关。

表2.与病人相关的危险因素

风险因素 推荐分级 危险比率

高龄 A 2.09-3.04 ASA分级≥Ⅱ A 2.55-4.87 充血性心力衰竭 A 2.93 功能相关性 A 1.65-2.5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A 1.79 体重减轻 B 1.62 感觉中枢损伤 B 1.39 吸烟 B 1.26

饮酒 B 1.21 胸部检查异常 B 未知

糖尿病 C 肥胖 D 哮喘 D 睡眠呼吸暂停 I 使用皮质类固醇 I HIV感染 I 心律失常 I 运动能力差 I 推荐:A= 有可*证据证明其为特殊的风险因素,B= 至少有充分证据证明其为危险因素,C= 至少有充分证据证明其为特殊因素而非风险因素,I=

没有足够证据证明其为风险因素。与手术过程相关的危险因素

在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风险的评估上,与手术过程相关的危险因素包括:手术部位,手术持续时间,麻醉技术及急诊手术。

2.1手术部位

主动脉瘤修补术、胸腔手术、腹部手术、上腹部手术、神经外科手术,持续很长时间的手术,头、颈部手术、急诊手术和血管手术可增加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的风险。

2.2手术持续时间

研究表明长时间手术(3~4h)是影响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的一个独立因素。

2.3麻醉技术

研究证明全麻是引起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其危险比率为1.83。近期研究认为椎管内麻醉(腰麻/硬膜外阻滞)联合全麻或椎管内麻醉可能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但其可*性仍有待证实。2.4急诊手术

多因素分析指出急诊手术是预示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其危险比率为2.21。

3.实验室检查

与评估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风险有关的实验室检查是:呼吸量测定法、胸片、血尿素氮、口咽部细菌培养及血清白蛋白。

3.1肺量测定法

研究指出虽然肺量测定法可用于诊断阻塞性肺疾病,但却并未能比病史与体格检查提供更多的危险参考资料,故目前并不把肺量测定作为非心脏手术的术前常规检测。因此肺量测定法现多用于诊断阻塞性肺疾病。

3.2胸片

临床上常将胸片作为术前常规检查的一部分。虽然许多研究认为术前检查胸片是有必要的,但是还没有研究证实胸片是预测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的一个重要手段,或仅仅只是一个用于发现肺部有无异常的检查方法。同时也有证据表明临床医生通过病史及体格检查就能猜测到胸片可能存在异常,而且胸片检查也很少能为临床医生提供一些难以预料的并为术前治疗提供参考的信息。但是也有研究指出对于已知心肺疾病和即将进行上腹部手术、胸或腹主动脉瘤手术的年龄大于50岁的病人,胸片检查还是有一定帮助的。

3.3血液尿素氮

当血液尿素氮水平为7.5mmol或≥21mg/dl时可作为预示术后肺部并发症的风险因素。然而7.5mmol或≥21mg/dl的血液尿素氮似乎比较低水平的血液尿素氮风险性要低。

3.4血清白蛋白测定

多因素分析表明低水平的血清白蛋白(30-39g/l)是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的重要预测因素。全国性的心室动脉瘤风险研究报道:低水平的血清白蛋白是预测围术期30天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最重要因素。该报道指出当血清白蛋白低于35g/l时病人的死亡率随着血清白蛋白水平的变化而变化。同时另一大样本研究也指出血清白蛋白低于35g/l是预示术后肺部并发症的最有效地并且是和病人相关性最大的指标。

3.5口咽部细菌培养

只有很少一部分研究评估了术前口咽部细菌培养的价值,且其真实性仍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表3.与手术过程相关的危险因素

危险因素 危险比率(%)手术部位

主动脉 6.09 胸腔 4.24 腹部 3.09

上腹部 2.96

神经外科 2.53 头、颈 2.21 血管 2.10 急诊手术 2.52 长时间手术 2.26 全麻 2.35 输血(>4单位)1.47 4.减少术后肺部并发症的方法

可以在围术期的任何时间采取措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许多研究都从对病人采取特殊的肺部治疗、麻醉及镇痛方法、手术技术和围术期护理进行了回顾。

4.1肺部的特殊策略

术前戒烟 一项大样本研究表明目前仍无充分证据证明术前戒烟能够降低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的风险。也有研究者指出和未戒烟的病人相比,戒烟2个月内拟行非心脏手术的病人其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更高,这可能与纤毛活动瞬间增强导致气道分泌物增加以及支气管刺激降低引起咳嗽减少有关,而且吸烟病人要在戒烟2周后其呼吸道功能才能恢复正常。因此术前戒烟时机的选择非常重要而且今后也将着重于对戒烟时间长短的研究。

肺膨胀疗法

肺膨胀技术包括:刺激性肺量测定法、胸部理疗(深呼吸、咳嗽、体位性引流、背部叩击和振动疗法)、吸痰、间歇性正压呼吸以及连续正压通气。研究表明肺膨胀技术有助于降低腹部手术病人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但是没有一种治疗模式是明显优越的,同时也没有大量的研究来说明临床医生是如何使用不同的方法的。也没有研究能够证明联合使用这些方法能够更好的减少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经鼻持续正压通气可能是无法进行刺激性肺定量测定或深呼吸病人的最佳选择。

4.2麻醉药和镇痛方法

神经肌肉阻滞

使用泮库溴铵的病人术后神经肌肉阻滞的时间明显延长,而且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是无残余神经肌肉阻滞作用病人的3

倍。相反使用中效神经肌肉阻滞剂的病人(阿曲库铵或维库溴铵)其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无残余神经肌肉阻滞作用的病人相似。这些数据直接表明和短效的神经肌肉阻滞剂相比,泮库溴铵引致术后肺部并发症的风险性更高。目前还无研究明确指出术中、术后使用镇痛药能够降低术后肺部疾病的发病率。

4.3麻醉和镇痛

有研究指出全麻是诱发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其危险比率为1.83。近期研究认为椎管内麻醉(腰麻/硬膜外阻滞)联合全麻或单纯椎管内麻醉可能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但其可*性仍有待证实。两项meta-分析指出术后硬膜外镇痛以及病人自控镇痛(静脉)在预防术后肺部并发症的效果上要优于按需式镇痛,而且硬膜外镇痛还将减少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在预防术后肺部并发症的镇痛措施中,术后硬膜外镇痛要优于通过其他途径给予芬太尼进行镇痛。然而,当病人使用了肝素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的情况下很可能会导致硬膜外出血;而且硬膜外导管可能会影响其他镇痛方法的选择并且可能会导致深静脉血栓。近期研究表明短效的神经肌肉阻滞剂可能可以用于预防术后肺部并发症。

4.4手术方式

Meta-分析指出目前仍无充分的证据说明腔镜手术能够降低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4.5围术期护理

营养支持

营养不良和低蛋白血症会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的风险。许多研究致力于证实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能够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但是目前仍无证据支持完全胃肠外营养要比不补充营养或胃肠内营养更有利于减少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因此更多的研究集中于免疫营养学上,即增加营养物质的供给以增强病人的免疫功能。

肺动脉导管插入术

作为降低术后肺部并发症的一种措施,肺动脉导管插入并不能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缩短住院时间。

腹部手术后鼻胃管胃肠减压

鼻胃管仅选择性用于术后恶心、呕吐、无法耐受经口置入胃管或已出现腹胀症状的病人。临床上普遍认为术后常规胃肠减压能够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并降低误吸风险。最近的meta-分析表明使用鼻胃管进行胃肠减压的病人,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要低于未使用鼻胃管的病人。因此对于行腹部择期手术的病人选择性使用鼻胃管减压既不影响呼吸还能够降低术后肺部并发症(肺炎、肺膨胀不全)的发生率。

结语

医院术后并发症管理制度 篇6

摘要 目的 探索品管圈活动对降低术后留置双J管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对照组43例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40例采用品管圈活动和常规护理。圈内成员经过6个月的护理干预后评价术后留置双J管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腰疼、双J管移位、膀胱刺激症、尿路感染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尿、结垢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开展品管圈活动能够有效的降低术后留置J管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

关键词 品管圈 双J管 并发症

The Application of Quality Control Circle Activity on Reducing the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 Rate of Patients Indwelling

Double-J Tube Abstract Objective The effects of quality control circle on reducing the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 rate of patients indwelling double-J tube was explored.Methods Control group included 43 cases adopting conventional nursing care, However, Experimental group included 40 cases adopting conventional nursing care and quality control circle activity.After 6 months Intervention,we evaluated th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 of patients indwelling double-J tube.Results The differences of backache,double-J tube displacement, bladder discomfort and urinary tract infection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Bloody urine and scaling were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s Developing quality control circle activity can reduce the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 rate of patients indwelling double-J tube.Key words Quality control circle;Double-J tube;Complication 双J管在上尿路梗阻方面的疾病中应用比较广泛,比如说输尿管结石、肾盂输尿管成形、盆腔肿瘤等疾病。它具有引流和支架的双重作用[1]。双J管还可以避免外支架和肾造瘘的缺点,使吻合口漏尿减少,防止输尿管扭曲,缩短患者住院时间等利处[2]。然而临床当中插了双J管的患者还是有一定的并发症发生,比如说疼痛、血尿、感染甚至移位脱落等等。品管圈活动近几年在临床护理中应用比较多,它是指由相近或互补的工作人员组成一个小团体,集思广益并按照一定的活动程序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以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人员的满足感和成就感,一般人数为6个左右[3][4]。相关研究显示它能够减少差错事故,提高患者的满意度[5]。本研究试图将品管圈活动应用到留置双J管患者的护理中以有效的减少其并发症的发生。1 研究对象

1.1研究对象的选择 选取某医院泌尿外科术后留置双J管的患者共83例。纳入标准:①手术后有留置J管的患者;②无其它急慢性疾病;③患者和家属知情并同意。排除标准:①有严重的疾病不能配合者;②有精神疾病者;③拒绝参加研究者。

1.2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6月到12月入院术后留置J管的患者共83例,随机分组成对照组43例,实验组40例,年龄18~78岁。两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表1 实验组和对照组一般资料比较

项目(n)年龄(岁)性别 文化程度

≤30 30~50 ≥50 女 男 小学 初中 高中 大学以上 10 12 12-0.267 0.789 19 21 18 25-0.513 0.608 7 12 18-0.138 0.890 6 实验组(40)对照组(43)Z值 P值 研究方法

2.1品管圈人员组成 全圈共有主管护师1名,护师2名,护士3名,共6人。主管护师为圈长负责活动的策划和组织;圈名取名为“同力圈”,意思为共同努力为病人服务。

2.2选定主题 圈内成员召开会议,首先提出几个待选择的主题,然后根据需要解决的问题的紧迫性、可行性、预期效果和工作量四个方面来评定要选择的主题。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得分越高表示主题被选择的可能性越大。最后选定“减少留置双J管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为主题。

2.3干预措施 对照组按照常规的护理,干预组采用品管圈活动加常规护理。圈内成员共同商讨,评定留置双J管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分别分析原因并制定出相应的对策。所有的对策措施每个圈内人员分床位责任制负责并做好记录,每周开会总结实施效果和存在的问题,分享经验心得。讨论主要存在的并发症为

(一)由于粘膜损伤或感染导致的血尿,应对措施为①减少运动②饮水量增加 ③抗生素按时服用④专人定时督促。

(二)尿液反流导致腰疼,应对措施为①及时排空膀胱②服用解痉药③心理安慰。

(三)活动度过大致管子移位,应对措施为①适当制动②做好宣教并示范③播放日常活动视屏加深印象。

(四)双J管留置时间较长或移位致膀胱刺激症,应对措施为①做好心理安慰工作②适当调整体位③督促及时服用抗炎解禁等药物。

(五)双J管时间较长不光滑致结垢,应对措施为①按时拔管②督促饮水。

(六)不良卫生习惯等原因致尿路感染,应对措施为①及时沟通,心理安慰 ②无菌操作 ③督促饮水和卫生。

2.4评估工具 根据患者症状体征,体格检查和生化指标来确定。2.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8.0对数据进行卡方检验、Z检验等。3结果

干预前和干预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见表2。结果显示腰疼、双J管移位、膀胱刺激症、尿路感染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尿、结垢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品管圈活动在减低术后留置双J管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有一定的作用。

表2 实验组和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组别 总人数(个)血尿

实验组 对照组 40 43 35

并发症发生人数(个)

腰疼 移位 膀胱刺激 结垢 尿路感染 10 22

0 5 25 3 9 Χ

20.499 5.988 4.418 0.330 0.013 0.044

6.642 0.009

0.905 0.336

4.574 0.032 P

4讨论

4.1 品管圈活动减少并发症发生的效果分析 发生血尿的人数显示并没有统计学意义,原因可能是血尿的发生主要是和对粘膜的损伤有关,插管对粘膜都会有一定的刺激。品管圈活动的干预对防止大出血的发生可能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少量血尿的发生是难以避免的,一般会在3天左右自愈。结垢主要和留置的时间长短有关,所以干预的效果也不明显。腰疼和膀胱刺激症干预的效果比较明显,主要是因为这些因素和服用解痉药、心理安慰和健康教育有关,常规的护理在健康教育方面患者还处于认知阶段,而品管圈活动的干预患者更加趋向于行动阶段。

4.2品管圈活动有效的提高了病人住院期间的生活质量。品管圈活动的每次开会实际上就是一次学习和活动的过程,气氛轻松,充分调动了成员的积极性。同时增长和分享了不少的知识,并通过量化工作量来完成任务,使得更有效的服务病人,提高病人住院期间的生活质量。4.3品管圈活动提高了护士的工作能力。通过品管圈活动,圈内成员的沟通能力有所提高,护士们更加有责任心。另外圈内人员做为一个小团体一起集思广益,进一步培养了大家的团队合作能力。将预防每个病人并发症的任务责任制到某个护士,同时又一起商讨具体方案,使得整个工作个体和集体相结合,灵活自主和引导监管相结合,护士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信心有了一定的提高。5结论

品管圈活动能够有效的减少术后留置双J管患者的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护院期间的生活质量,同时提高医院护士的护理质量水平。本研究存在一定的不足,在实施品管圈活动的时候我们没有建立奖罚制度,除了在精神上给与奖励,我们并没有有效的物质激励方式。期待以后类似的活动能够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 陶红艳.内外双引流在复杂性肾结石术后的观察与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3,18(1):24.

[2] 徐友明,胡礼泉.离断性肾盂成形术双J管内引流治疗小儿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01,22(7):419-420.

医院术后并发症管理制度 篇7

关键词:股骨颈骨折,手术,院内感染,预防

股骨颈骨折系指由股骨头下至股骨颈基底部之间的骨折。股骨颈骨折多发生在中老年人,以女性多见,常出现骨折不愈合(约15%)和股骨头缺血性坏死(20%~30%)[1]。我科自2011年6月至2013年5月共收治股骨颈骨折患者117例,共行手术治疗101例,患者由于失血、制动、住院时间长、营养不良等原因,极易发生院内感染。为有效控制股骨颈骨折患者发生院内感染,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我们详细制定了预防对策,采取有力并切实可行的措施,取得了良好效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男39例,女62例,其中年龄最大98岁,最小56岁,平均年龄76岁,有3例发生院内感染,医院感染<3%。本组3例中,男1例,合并肺部感染;女2例,其中1例皮肤软组织感染,另1例胃肠道感染合并泌尿系感染。经调节饮食和治疗后恢复。

2 预防措施

2.1 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

预防和管理骨科手术患者的医院感染,要从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入手。完善卫生制度、消毒技术规范、洗手制度及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等,提高感染管理制度的时效性。加强培训,我们对骨科医护人员定期进行预防感染知识培训,提升相关人员法规意识和技术能力。有计划地安排感染知识讲座以及进修培训,规范各种操作流程、提高临床操作技术,提高无菌化操作意识,对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和一次性医疗用品等医疗废物及时处理。医院感染的部位以手术切口为主、其次是植入体感染、呼吸道感染及泌尿道感染[2]。随时检查各项制度的执行情况,使消毒灭菌工作规范化,最大限度地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2.2 护理

2.2.1 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病房为基地、以住院患者及家属为教育对象,通过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过程,使患者及家属增进健康知识、改变患者的健康行为,使其有利于康复方向发展的教育活动。患者受伤原因多为意外造成,因骨折后疼痛剧烈,不能自主活动,患者担心术后效果及患肢能否痊愈,常感焦虑、恐惧,让患者解除思想顾虑、消除紧张情绪,积极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3]。告知患者如果身体好、免疫能力强、营养充足,就可能恢复得顺利而快。鼓励患者多饮水,指导患者深呼吸,告知患者积极的情绪可以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减少并发症、住院天数,同时能减少住院费用,减轻家庭负担。指导家属在患者的治疗和护理上密切配合。由于股骨颈骨折不愈合和缺血性坏死发生率较高,治疗周期长,指导患者适应患肢较长时间不能负重所带来的生活不便,努力提高自理能力及身体的协调性,减少卧床过久所致的并发症[4]。劝导吸烟患者戒烟,多饮水,多运动。患者及家属也要常洗手,重视手卫生,实践证明,洗手是预防医院感染最简单、经济、有效的措施,对降低医院感染起着重要作用[5]。做好预防胃肠炎的宣传工作,特别是夏季要告诉家属探视不带变质食物,教育患者不贪吃过多瓜果,不到不洁摊点吃饭。

2.2.2 环境适宜

通风是降低室内空气污染的有效措施。它能在短时间内置换室内空气,从而降低空气中的微生物密度。每次通风30 min,每日2次。有风时,应避免风直接吹向患者。冬春季节注意防止呼吸道感染,要注意给患者盖好被子,以免着凉。适宜的温度及湿度有利于预防呼吸道感染。病室内应保持在温度22~24℃,相对湿度60%为宜。

2.2.3 清洁与舒适

饭后可用温生理盐水漱口,使患者感觉口腔舒适。患者病情允许时,协助患者每日早、晚各刷牙1次,以保持口腔清洁。不能坚持刷牙时,应给予患者口腔护理,每日早、晚各1次。有效的、间歇性的解除压迫,恢复受压部位的血液供应,预防褥疮。定时翻身、按摩,每2~4小时/次;也可以使用气垫床或局部受压处垫气圈;骨突出皮肤使用透明贴或减压贴保护。术后密切观察切口敷料情况,可隔日换1次药,观察愈合良好,无红肿热痛发生。

2.2.4 预防切口感染

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严格遵循标准预防原则,重视手卫生和环境的清洁消毒,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尽量减少侵入性操作,合理地使用抗菌药物,防止发生交叉感染。进入换药室前和操作后应洗手,换药车上配备快速手消毒剂,以保证在接触患者前后进行快速手消毒。在控制医院感染的众多环节中,医护人员手部皮肤的清洁和消毒是最重要和简便的措施之一[6]。对有渗出切口1次/天,如渗血或渗液较多,要通知医师,及时换药并处理。做到一个患者使用一套器械。一次性医疗器械、器具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一人一用一销毁,不得重复使用。强化无菌化操作意识,对污染的敷料和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医疗废物及时处理。

2.2.5 营养支持,提高机体免疫力

我们采用肠内和肠外贯序营养方法,积极进行早期胃肠内营养支持,及时有效地补充能量和蛋白质以减少机体损耗[7]。对于胃肠道功能差,近期体质量显著减轻;血清白蛋白浓度<35 g/L;明显持久的营养摄入不足等,予以足量的肠外营养,改善营养不足所致的细胞代谢紊乱及组织缺氧,增强免疫力。昏迷患者的营养支持选用管饲喂养,意识清楚者可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骨折早期以及年老体弱者饮食要清淡,多吃一些松软的、易消化的食物,如藕粉、瘦肉或鲜鱼熬汤,既能保证营养又能增进食欲。如果患者营养状况不佳,一般饮食无法满足营养需要,则可口服一些高能全面营养素制剂,改善营养不良状况。以后骨折患者的饮食要注意多吃一些富含营养的食物,以满足骨骼生长、恢复的需要,可以吃猪蹄、排骨、带鱼、鸡蛋、动物肝脏等;适当补钙;适当食用含纤维素多的蔬菜,吃些香蕉、蜂蜜等促进排便;食用新鲜的水果、蔬菜。

2.2.6 预防肺部感染

高龄患者骨折术后易出现肺部感染,受基础疾病因素、手术创伤及护理质量的因素影响。长期卧床患者活动少,痰液不易咳出,易患坠积性肺炎,是否能有效排痰与患者的主动配合密切相关。鼓励患者深呼吸,咳痰及多饮水,防止造成肺部感染。鼓励患者定时做深呼吸,做有效的咳痰,轻拍背部以助分泌物咳出。痰液黏稠时给予雾化吸入,雾化吸入具有奏效快、药物用量较小而不良反应轻的优点,特别对痰液黏稠不易咳出的患者效果显著。每次治疗时间为15~20 min,每日2~4次。应注意观察雾化吸入后痰液的黏弹性及咳痰情况,必要时增加雾化吸入次数。

2.2.7 预防泌尿系感染

股骨颈骨折多发生在中老年人,泌尿系感染是预防的重点。对留置导尿的患者,严格无菌操作,妥善固定尿管,观察尿液的颜色、量、气味、比重,及时记录。指导患者保持尿管通畅,防止尿管受压,牵拉、扭曲。定期更换尿管、遵医嘱做膀胱冲洗。留置尿管的患者每日更换引流袋,尿道口护理,每日2次;保持外阴清洁,女患者每日会阴护理2次;指导长期留置尿管的患者进行膀胱功能训练及骨盆底肌的锻炼,以增加控制排尿的能力。对所有卧床患者均应鼓励多饮水,定期查尿,专人质控。尽量缩短尿管留置时间,减少导尿次数,鼓励患者自行排尿。

3 讨论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老年骨折不断增多,老年人因骨折而需手术的病例也在逐年增多[8]。患者入院后即由专职护士进行宣传、指导预防院内感染知识。服务人性化、护理方式个性化、服务流程温馨化,让标准和制度与护士的个人行为真正融合在一起,贴近患者需求,感染途径在有的放矢的质控下早期被切断。有效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方能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李乐之.外科护理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676.

[2]赵辉.骨科手术中医院感染的预防及管理[J].医药论坛杂志,2007,11(2):128.

[3]韩慧娟,吴秋霞,邸红军.实用专科护理手册[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3:221.

[4]彭晓玲.外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406.

[5]郭燕红.护士在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中的重要作用[J].中国护理管理,2008,8(1):23-24.

[6]尚少梅.医院感染与洗手[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11(1):78.

[7]赵光红,刘义兰.临床护士“三基”自测外科护理分册[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

饮食调理防范痔瘘术后并发症 篇8

便秘。便秘是痔瘘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据统计,约有30%以上的患者术后有便秘发生,主要是因为患者过多担心排便会引起疼痛及出血,产生惧怕排便心理,不敢排便或不按时排便,结果越害怕、越担心,大便越干,导致便秘程度加重。术后便秘会导致诸多并发症,例如,伤口继发性出血、肛缘附近水肿、腹胀、下腹部不适等。所以,患者应在术后保持良好心态,克服惧怕心理,按时排便。实际上,术后排便并不会像想象中那样疼痛,出血也不多,反而是不按时排便会增加出血和疼痛的几率。另外,患者要加强饮食调理,遵照定时定量,粗细搭配、干稀搭配,清淡、易消化,少精细、高纤维等饮食原则,多吃一些具有润肠通便作用的食物,如芝麻、蜂蜜、核桃、香蕉、梨、红薯和新鲜蔬菜等。饮食调理可从术后第2天开始,以防便秘的发生。

出血。痔瘘手术后多少都有一些出血。由于痔瘘手术多为开放性创口,创面有少许渗血是正常的。若伴有便秘,或用力排便,可使出血量增加,偶尔可因血管结扎不紧或术后线头滑脱引起大量出血。所以,手术中的操作要仔细,手术后对便秘的预防要到位,在饮食上应避免各类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胡椒、姜、葱、大蒜等,以免加重出血;可多吃些有助于收敛止血的食物,如莲藕、莲子、茄子、芝麻、蚕豆等;多喝藕粉、牛奶,既可以减轻出血,又可以促进创口愈合。

节育并发症管理办法(试行) 篇9

发布日期:1990-1-1

执行日期:1990-1-1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节育并发症管理是计划生育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保障受术者安全、健康及生产、生活与家庭的幸福,推进计划生育工作健康发展,根据有关政策、规定和办法做好节育手术并发症的预防、鉴定、治疗及善后处理工作。特制定本方法。

第二条 搞好节育并发症的管理,要由各级政府组织计划生育、民政、卫生、公安、司法、工商、财政、个体劳协等部门相互协调,密切配合进行综合管理。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各级计划生育部门。

第二章 节育并发症的预防

第四条 手术前要认真进行体格检查和必要的辅助检查,严格按《节育手术常规》排除节育手术禁忌病,掌握适应症。并做好受术者的思想疏导和有关知识的宣传工作。

第五条 手术中要严格无菌观念,避免感染,手术操作要细心、轻巧、彻底止血、准确无误。特别要防止脏器损伤和异物遗留。

第六条 术后要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各种节育手术后假期》的建议,嘱受术者适当休息,并要进行定期随访,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做好工作。

第七条 由于节育手术给受术者带来的并发症,应该按卫生部颁发的《男、女节育手术并发症的诊断标准》科学地作出判定。

第八条 各种节育手术事故造成的后遗症,参照国务院颁发的《医疗事故处理办法》处理。

第三章 节育并发症的鉴定

第九条 鉴定的组织:省(市)、地(市)、县(市)三级应设计划生育技术鉴定小组。一般由计划生育、卫生部门组织有关专家共五——七人组成。并由计划生育部门专业技术人员担任组长。负责并发症的鉴定工作。

第十条 鉴定工作按《节育并发症鉴定办法》执行。

第十一条 受术者对鉴定有争议应按《节育并发症鉴定办法》第十二、十八、二十一和二十四条办理。

第四章 并发症的处理

第十二条 管理分工

国家干部、国营和集体单位职工并发症患者的医疗费、安葬费、抚恤费以及子女照顾,应由所在单位参照工伤有关规定执行。

城镇无业居民并发症患者的医疗费,由街道计划生育事业费解决,不足部分由上级计划生育委员会解决,残废补助金、死亡安葬费、抚恤费,会商所在地区民政部门给予解决。

城镇个体户并发症患者的医疗费、残废补助费、死亡安葬费、抚恤金,会商所在地区民政、个体协会等部门给予解决。

农业人口并发症患者的生产、生活困难,仍采用乡(镇)解决为主,社会救济为辅的办法,由所在乡(镇)及行政村分等级给予解决。第十三条 解决并发症患者的生产、生活困难均应以扶助发展生产为主。对其生活困难需要照顾补助者,要至基本康复能劳动自给为止。其标准不低于当地人均生活水平。

第十四条 处理问题要以《节育并发症鉴定办法》划定的等级作为依据。

一等:

善后:发给一定安葬费、抚恤金;对其子女由所在乡(镇)给予照顾。

生产:农忙期间由所在村民委员会实行定期困难补助或组织帮工。一切提留和摊派工视情况给予减免。

生活:会商民政部门进行定期困难补助,会商粮食部门适当照顾口粮指标,以补充其不足部分。

有条件的,可商请当地政府照顾本人或家庭其他劳动力在乡(镇)、村办的企业就业。

二等:

生产:农忙期间由所在村民委员会实行定期或不定期困难补助。免除部分提留款和摊派工。

生活:可用社会救济和乡镇提留办法实行不定期困难补贴。三等:

生活:可用社会救济和乡镇提留办法或由当地区、乡、村从公益金及超生子女费中给予适当照顾。

四等:

只需作一般治疗。

第十五条 节育并发症患者的治疗及其费用,除第十三条已明确规定者外,均应先经县级以上技术鉴定小组鉴定后由施术单位负责。第十六条 经医疗部门认定确有必要转出本地治疗的,要由计划生育技术鉴定小组提出意见,经同级计划生育委员会批准后,方可报销其转诊治疗费。

第十七条 确系节育手术或治疗并发症造成的医疗事故,应按国务院颁发的《医疗事故处理办法》处理。

第十八条 在本办法中,有关节育手术并发症的预防、鉴定、治疗,由各级计划生育科技部门负责;有关善后纠纷由受理的计划生育信访部门商其所在地政府进行协调处理。

第五章 附则

第十九条

第二十条

国家计生委

痔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篇10

【关键词】 痔;疼痛;出血;尿储留;创缘水肿;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500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544-02

痔是一种最常见、多发的肛肠疾病,分内痔和外痔、混合痔。痔的治疗方法,外痔需切除,内痔轻微时可采取消痔灵注射,严重时常需手术切除。痔术后常可出现疼痛、出血、尿储留、创缘水肿并发症,以下是各种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1 疼 痛

手术时局部组织受到不同程度的刺激和损伤;术后创面暴露,神经受到外界理化因素反复刺激;换药时器械触及伤口;排便时肛门扩张,扩约肌痉挛性收缩;患者精神紧张等均可造成患者伤口疼痛。

1.1 疼痛的预防及护理要点 首先要耐心的对病人讲解肛肠疾病的有关知识,解除患者对手术恐惧,以及担心术后大便失禁的焦虑心理,鼓励患者要有战胜疾病的信心,使患者消除精神紧张,愉快地接受治疗;手术及换药操作轻柔,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组织损伤和过度牵拉;常规扩肛,以解除术后扩约肌痉挛性疼痛,敷料填塞勿过紧;术毕肛周注射克泽普5-10毫升,可有效的预防术后伤口疼痛;术后指导患者进食易消化的食物,多食半流食,以及水果,蔬菜,多饮水,以防大便干燥,不食生冷,以防腹泻,排便时加重伤口疼痛。术后首次排便前给予开塞露1-2个肛塞,大便干燥者术前6小时口服液体石蜡油15-30ML,每次排便时间不超过3分钟,不可用力排便,若患者感觉排不尽时,可暂停排便,15-30分钟后可再次排便,排便时间逐渐调整为每天一次,养成定时排便及便后清洗的习惯,保持肛周清洁干燥,以减少分泌物对伤口的刺激;轻微疼痛者,口服去痛片或曲吗多,能及时止痛,疼痛严重时给予杜冷丁50毫克肌肉注射。

2 出 血

多由于手术操作不当或手术中对创面止血不完善所致,多发生在术后数小时;痔核坏死脱落形成创面出血,多发生在术后7-14天;常见于活动量大或剧烈运动。

2.1 出血的预防及护理 术后患者取平卧位,适当按压伤口,密切观察创面有无出血,患者感下腹部胀痛,或患者有心悸口渴,面色苍白,肢体无力,出虚汗,脉搏细弱等,应及时通知医生处理,密切观察血压变化,开放静脉通路,配合医生做好止血抢救。痔核脱落期及创面修复过程中,嘱患者勿作剧烈运动,勿久立,久行,久蹲,保持排便通畅,防止大便干燥摩擦创面引起出血。术后遵医嘱给予止血药物,以预防出血。

3 尿储留

肛门部手术后,由于疼痛,麻醉,心理等多种因素影响,容易引起膀胱逼尿肌的暂时性麻痹,或膀胱括约肌不同程度的痉挛,从而引发排尿困难和尿潴留。

3.1 尿储留的预防及护理要点 术前做好健康教育,解除患者紧张心理,做好沟通,对患者最关心的肛门功能恢复,疼痛、出血,术后排尿困难,排便疼痛等问题,给予解释,使患者能积极配合。术前排空小便。术后肛门创口敷料不可填塞过紧,防止压迫尿道而引起尿储留,指导患者术后及时排尿,排尿時松开绷带,排尿后再重新扎紧,改变患者体位恢复病人习惯的排尿姿势,首次排尿时应争取去厕所排出,以引起条件反射。发生尿储留时,应稳定患者情绪,作好心理疏导,获得患者合作,采取措施,诱导排尿,可在流水声的诱导下刺激排尿,或采用热敷按摩小腹,缓解尿道括约肌的痉挛,诱导排尿,如以上方法均无效,则应行导尿术,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第一次放尿不超过1500毫升。对患者术后出现的疼痛不适等,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因疼痛不适而诱发尿储留。

4 创缘水肿

外痔去除未尽,皮瓣余留过多,切口引流不畅,术后肛门填塞过紧过多,术后排便困难、便秘、排便时间过长、排便次数增多等因素引起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淋巴回流受阻,组织内渗透压增加,而引起组织液增多。而引起创缘水肿。

剖宫产术后并发症防治分析 篇11

1失血

剖宫产术后出血率约占阴道分娩者的5倍多, 为主要并发症, 可发生在术中和术后。

1.1 术中出血原因

①子宫切口损伤子宫血管, 足月妊娠子宫往往右旋, 而使子宫下段左侧偏于中线, 当切口向两侧延长时, 就可能损伤子宫血管;②切割了较大血管;③娩出胎头时撕裂子宫壁造成子宫切口延长;④子宫收缩乏力。

1.2 术后近期出血原因

①继发性宫缩乏力;②部分胎盘或胎膜残留;③漏缝血管或较大出血点。

1.3 术后晚期出血 (术后24 h以后) 原因

①部分胎盘或胎膜残留;②胎盘息肉;③子宫切口坏死, 此种情况易发生在切口的角部, 由于缝合过紧或反复缝合, 有时并发感染, 一般出血发生在术后2~3周或更长。

1.4 出血的防治

首先是提高手术技巧, 保持子宫切口高低适当。如胎头过低, 可请助手消毒外阴后, 用手缓慢将胎头上推, 而切口不必过低, 以免切开宫颈组织, 影响愈合。先露部过高, 可在子宫下段稍高处横切一小口, 钝性向两侧延长, 娩出胎盘后, 用1号可吸收线全层锁边连续缝合子宫切口, 并注意子宫有无向右旋转, 以防伤及子宫血管, 切口延至两侧时应稍斜向上, 避免损伤子宫血管丛, 娩出先露部时应仔细轻稳操作, 以免撕裂原切口。胎盘娩出后应仔细检查胎盘是否完整, 当不完整时应用手探查子宫体部, 用纱布手套擦摸宫壁, 力求无任何残存。

对子宫收缩乏力者应在胎儿娩出后行宫缩剂注射, 高血压或已使用升压药物者慎用缩宫素, 以免发生脑血管或周围血管意外, 另外, 还应按摩宫底及同时舌下含服卡孕栓或米索前列醇。剖宫产出血除积极预防及针对出血原因进行止血措施外, 同时还应积极补血。在急性失血期应快速输血, 一时无血源时在输入葡萄糖盐水及右旋糖酐的同时再输血液。

2感染

感染易发生在产程过长, 产前, 产时多次阴道检查, 胎膜早破或剖宫产手术困难者, 若同时有各项消毒技术不严, 术中止血不佳等因素更可使感染加重, 常表现在子宫, 泌尿系及腹壁伤口感染。严重者可发展为腹膜炎甚至败血症, 腹部伤口表浅较易诊断, 而深部伤口感染易被忽略, 患者可有发热, 伤口深部触痛及痛性硬结, 已化脓可穿刺抽出脓液, 除应用广谱抗生素外, 化脓病灶应切开引流, 子宫肌层多发性脓肿对抗生素治疗无效者, 需切除子宫。同时还应增强患者抵抗力, 如多次少量输血, 注意电解质平衡等。

3损伤

剖宫产可伤及母体膀胱、肠管等, 但不多见, 常见损伤如下。

3.1 胎儿损伤

多发生在做子宫切口及娩出胎儿对。如切开子宫切口过小, 越往深部切割则切开长度越短, 切口呈漏斗状, 易使腔内组织损伤, 做宫体切开时尤易发生, 故切开子宫切口长度应适当。如胎儿过大或胎位不正, 有可能损伤胎儿肢体或脊柱, 故子宫切口的高低、大小要适当, 娩出胎儿时不可粗暴牵拉。

3.2 膀胱损伤

可发生在切开腹膜时直接误伤胀大膀胱, 胎头压迫尿道或尿管未放置在膀胱内, 以至膀胱充盈, 因此, 术前导尿必须认真操作, 也可能在切开膀胱子宫反折腹膜下推膀胱时损伤膀胱肌层, 术后膀胱积尿可胀破薄弱处, 造成瘘孔, 提高手术技术可防止膀胱损伤的发生。

3.3 子宫破裂及子宫瘢痕分离

胃癌术后近期并发症的临床研究 篇12

关键词:胃癌,术后,并发症

胃癌作为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 目前在我国的发病率仍相当高, 约占胃恶性肿瘤的95%以上。手术治疗是目前胃癌治疗的最主要手段, 但手术侵袭较大, 术后近期并发症发病率高, 约占8.0%[1]。如果对近期并发症处理不当或者治疗方案选择不当, 可能会产生严重的后果。据资料统计, 某些并发症的病死率高达50%~60%[2]。本文对周口市中心医院2000年1月至2005年12月收治的170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旨在减少以后胃癌患者手术治疗过程中术后并发症和病死率, 进而提高手术成功率。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观察170例2000年1月至2005年12月由周口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胃癌患者, 其中男112例, 女58例, 年龄31~82岁, 平均60.7岁。按照年龄分为中青年组 (<65岁) 62例和老年组 (≥65岁) 108例。其中肿瘤位于胃窦部78例, 贲门部45例, 胃体27例, 胃底20例;术后TNM分期:Ⅰ期16例, Ⅱ期34例, Ⅲ期68例, Ⅳ期52例。

1.2 治疗方法

本组170例患者中, 手术切除157例, 手术切除率为92.4%。行根治性切除术97例, 其中胃大部切除术71例, 全胃切除术26例。姑息性切除术37例, 胃空肠吻合术23例。

1.3 统计学分析

所有临床数据用SPSS13.0统计软件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术前合并症

两组术前合并症的情况具体见表1。

2.2 术后近期并发症

本组术后共出现并发症为66例, 其中老年组并发症为41例, 发生率为24.1%;中青年组并发症25例, 发生率为14.7%, 两组相比较, 有显著性差异 (P<0.05) , 这提示老年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高于中青年组, 具体见表2。本组术后因并发症死亡5例, 占2.9%。其中2例死于吻合口漏, 2例死于肺部感染并发呼吸衰竭, 1例死于消化道大出血。

3 讨论

影响胃癌手术预后的因素很多, 包括患者原有的术前合并症、年龄、营养状况、手术方式及术后并发症等, 其中术后并发症常是术后近期死亡的主要原因。本组术后近期并发症为66例, 其中老年组并发症为41例, 发生率为24.1%;中青年组并发症25例, 发生率为14.7%, 两组存在明显差异。由此可见, 年龄因素对胃癌患者术后近期并发症影响显著。而术后近期并发症以肺部感染、切口感染、胸腔积液、吻合口瘘、吻合口梗阻等较为常见。既往资料报道, 胃癌术后早期主要并发症有肠梗阻、吻合口梗阻、吻合口瘘、肺部感染、腹腔感染、消化道出血、肠穿孔等[3]。根据对比发现, 本组所出现的近期并发症都将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 这些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由于很多胃癌患者术前并存多种慢性疾病, 在进行手术治疗时, 在保证切除范围和力求手术治愈的同时, 一定要考虑患者的全身情况和原有合并的基础疾病, 由于老年患者的手术耐受性较差, 更容易合并较多并发症。为了最大限度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手术前应给予充分的营养支持, 以胃肠道外营养为主;积圾纠正贫血和低蛋白血症以及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控制血压, 控制肺部感染;积极调整血糖及尿糖水平, 确定胰岛素的基本需要量, 严防由于糖代谢紊乱所致的酮症酸中毒、高渗性非酮性昏迷、低血糖等并发症。同时, 应注意改善肝功能。

胃癌患者多数营养状况欠佳, 两组术前合并贫血、低蛋白血症的病例无明显差异。但是, 胃癌手术侵袭较大, 加上术后禁食, 使得营养状况更加低下, 免疫功能处于低水平, 患者极易发生近期并发症。据佐藤报道施行手术的胃癌患者143例中, 28例发生了并发症, 并分析了并发症组与无并发症组的营养指标, 结果表明有明显差别[4]。为此, 术前应努力纠正患者的营养不良, 通过静脉高营养和经肠道营养补给法, 防止术后营养状态下降和免疫功能降低。营养疗法对于减少患者术后近期并发症也是不可缺少的。

手术适应证的掌握是施行合理手术治疗的关键步骤。术中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 采取相应的手术方式, 这对患者的预后尤其是降低近期并发症的发生率都是十分重要的。由于全胃切除术创伤大、时间长、术后并发症较多, 故应慎行全胃切除术, 同时对于扩大根治、联合脏器切除术等, 也不可避免地增加了手术的风险, 最终导致术中和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而对于已有远处转移者, 应以减轻患者疼痛, 改善其生活质量、营养状况, 延长患者生命为治疗原则, 争取姑息性切除原发病灶。

总之, 我们要根据胃癌患者的临床特点, 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 选择合理手术方式, 规范术中操作, 加强术中、术后监护, 重视术后疾病的观察和治疗, 这些是减少胃癌患者术后近期并发症的主要措施, 同时也可以大大降低患者的病死率。

参考文献

[1]张伟, 陈雨强.国外医学外科分册[J].1998, 25 (4) :194.

[2]莫志强.现代腹部外科学[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4:1231.

[3]秦新裕, 刘凤林.重视和预防胃癌术后并发症[J].临床外科杂志, 2005, 13 (8) :269-270.

上一篇:小学生关于感恩演讲稿下一篇:开学,糟糕的开始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