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架手术术后健康管理(共4篇)
支架手术术后健康管理 篇1
摘要: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CQI)在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PCI)后患者随访管理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6月在浙江医院行PCI的患者92例,随机分成干预组48例和对照组44例。干预组患者出院后采用CQI进行随访管理,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随访管理。结果:干预1年后干预组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并发症发生及治疗的依从性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CQI应用在PCI后患者的随访管理,可以有效提高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治疗依从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持续质量改进,冠状动脉疾病,护理管理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技术(Percutaneous CoronaryIntervention,PCI)是冠心病重要和有效的治疗手段之一,但是如果不能控制好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治疗后仍然可能会发生新的动脉血管硬化或再次发生狭窄。大多数患者认为支架植入后疾病已经治愈,产生盲目乐观心理,忽视了对高危因素的控制,加之不良的生活习惯、随意停服药物、不按时进行复诊,导致再次入院,增加了患者经济和心理负担[1]。此外,术后6~12个月,患者对疾病的关注度下降,此期间冠脉再狭窄发生率仍然很高[2]。本研究 将持续质 量改进 (continuousquality improvement,CQI)应用于术后患者的随访管理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有明确诊断结果的冠心病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冠心病诊断标准[3];第一次行PCI,并且手术成功者;术后无严重的并发症者;可通过电话联络,且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者。排除标准:精神障碍者;合并重要器官损害者。最终确定研究对象,其中患者男性55例,女性37例,年龄42~80岁,平均年龄(61.73±20.71)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46例,采用CQI的方法进行随访管理;对照组46例,采用传统的随访管理。干预组中,男28例,女20例;平均年龄(59±14.56),因急性心肌梗死行PCI27例,因心绞痛 行PCI21例,合并高血 压39例,高脂血症20例,糖尿病7例。对照组中,男27例,女17例;平均年龄(58±15.78),因急性心肌梗死行PCI25例,因心绞痛行PCI19例,合并高血压35例,高脂血症19例,糖尿病6例。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疾病状况等 方面进行 比较差异 无统计学 意义 (P >0.05),具有可比性。
1.2 实施方法
1.2.1成立CQI团队。CQI团队成员包括:主治医生1名,负责管理患者的疾病;护士长1名,担任组长,负责制定总体工作流程,与小组成员共同制定随访方案,对小组人 员进行培 训;注册护士5名,参与CQI措施的落实及评价。
1.2.2收集资料并确定存在问题。护士长召集小组成员围绕术后患者出院后跟踪随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采用头脑风暴法,讨论分析目前主要存在的主要问题:1患者对疾病的认知不足;2术后并发症未充分控制;3患者治疗依从性较差;4跟踪随访的人员不固定,时间长短不一,内容未规范化。
1.2.3制定改进方案与措施。
出院前准备。从患者一入院就对其进行健康教育,包括冠心病的临床表现、治疗要点、出院后的生活方式以及服药的重要性,指导患者记录自我监测日记。出院当天,由CQI小组成员对患者的资料进行收集并建立档案,根据患者的护理需求,制定个性化的跟踪随访方案。
跟踪随访。患者出院1个月内,每周护士电话随访1次,每次10~15min,月末由1名主治医生和2名资深护士进行家庭访视,每次30 min,评估患者对疾病的管理状况,发现问题后及时给予指导。2~12个月每3周护士电话随访1次,每次10~15min。每2个月家庭访视1次,每次30min,强化、调整后续护理计划。内容包括:1运动与饮食:评估患者是否健康饮食。在节假日里,患者与家人相聚,易放松自我约束,采用短信提醒患者避免暴饮暴食、情绪激等。指导患者进行适度运动,避免剧烈运动[4]。评估患者是否按照医生制定的运动处方进行运动。2服药管理:评估患者是否遵医嘱服药,对依从性好的患者给予表扬;对漏服、停服等依从性差的患者,先帮助其树立正确的健康理念,针对原因进行教育指导,劝其及时纠正,并且动员患者家属共同督促其遵医行为。3心理管理:指导患者改变急躁易怒的性格,保持心理平衡。4并发症状管理及急救技巧:告知患者注意观察服药后的不良反应,必要时到医院就诊,谨防严重并发症发生。评估患者是否有胸闷、胸痛发作情况,指导患者心绞痛发作的处理。5血压、血糖、血脂的控制:评估患者血糖、空腹血糖、低密度脂蛋白是否达标。对未达到标的患者,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督促。6预约复诊时间:时间一般定为术后1、3、6、12个月,必要时可随时调整。在患者复诊前一天通过电话再次通知患者复查,当次联系不上的再次电话联系,直到联系上为止。
1.2.4核对。团队成员每个月进行1次质量汇报,探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共同分析工作中的不足,提出改进措施,进一步的修订跟踪随访方案。
1.2.5对照组传统的随访方式。以责任护士为主要随访人员,第一个月每2周电话随访一次,时间不限。第2~12个月每个月电话随访1次,时间不限,内容主要以解决患者现存的问题为主。
1.3 评价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并发症发生以及治疗依从性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第12个月的随访数据,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患者各项观察指标进行评价。1疾病相关知识的 知晓率。采用陈英等[5]设计的冠心病疾病知识量表,主要包括冠心病基本概念、危险因素、饮食须知和检查治疗及与其他疾病的关系等。上述5个方面均设3~5个问题,每个问题均设“知道”、“不知道”两个选项。以每个问题均选择“知道”者为知晓,只要有一个问题选择“不知道”者为不知道,总体知晓为所有问题均选择“知道”者。2并发症包括出血、心绞痛复发和冠状动脉再狭窄发生情况。3治疗依从性包括按时服药、饮食疗法、自我监测、运动疗法、定期复查5个方面,评价标准为每个项目完全做到3分,基本做到2分,偶尔做到1分,未做到0分,5项满分为15分,总分数在12分以上为治疗依从性高[6]。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EpiData 3.1软件对数 据进行收 集并且录入,应用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和并发症情况比较
干预12个月后干预组在对疾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出血、心绞痛复发、冠脉再狭窄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比较
干预12个月后干预组治疗依从性中按时服药、饮食疗法、自我监测、运动疗法、定期复查方面较对照组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结论
CQI是在原有质量基础上不断完善并改进结果的一个良性循环过程,而护理方面采用CQI,旨在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形象、提高护理对象的生活质量以及提升护理工作的效率[7]。据统计,冠状动脉造影中支架植入比例占70%~80%,而裸支架植入再狭窄率高达20%,药物洗脱支 架再狭窄 率达 <10%[8]。Lisspers等[9]认为,PCI术后患者的生活行为方式与心血管事件的再发生密切相关。大量实践证明,控制危险因素可以降低支架植入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这些危险因素的控制依赖于患者对疾病的充分了解、良好的治疗性、健康的生活方式等。当患者出院后,随着时间的推移、病情的好转,对医生护士的嘱咐逐渐淡忘,依从性降低[10],这将影响患者的远期预后。因此,我们提出持续质量改进,即是立足于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及治疗依从性,加强宣教,以患者为中心,围绕患者进行全方位的护理质量评估和改进。
通过本组研究可以看出,应用CQI对PCI患者进行随访管理发现,两组患者在对疾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治疗依从性、并发症发生方面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CI患者出院后,护理人员应用CQI方式进行随访管理,能从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不断丰富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同时,使患者更及时地掌握自身病情,而且充分挖掘了患者对疾病自我管理的能力,强化了自我保健意识,从而提高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通过电话随访辅以家庭访视,能够纠正患者的不良生活习惯,掌握科学的治疗方法,及时给予患者恰当的指导与帮助,加强了患者对疾病的控制感。通过对并发症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患者在出血、心绞痛复发和冠状动脉再狭窄发生率等方面均明显减少;此外患者能随时获得护士的帮助,有助于形成了健康的行为方式,包括树立健康责任感和健康心理,能够对压力进行科学管理,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11]。
总之,CQI团队成员积极参与的CQI的措施优化了对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随访的管理,有效提高了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治疗的依从性,显著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这将对改善患者的远期的预后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支架手术术后健康管理 篇2
关键词:择期冠脉支架术 (PCI) ,健康教育路径,围手术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人口老龄化的来临, 冠心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近年来冠脉介入治疗由于其具有直接可靠、效果理想、创伤小等优点[1], 已成为冠心病的重要诊疗手段。健康教育作为一种有效的干预手段, 在择期PCI术患者的围手术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我科自2012年7月起开始在择期PCI术患者健康教育中实施健康教育路径, 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2012年7月-2013年7月收治择期PCI术患者213例, 其中男178例, 女65例, 年龄38~81岁, 平均63.5岁。采用健康教育路径对213例择期PCI术患者进行健康宣教。
结果:213例择期PCI术患者掌握相关知识199例 (93.4%) , 对护士满意度97.8%。
健康教育路径
入院第1天:热情接待患者, 责任护士第一时间与患者及家属接触, 介绍医院环境, 相关规章制度、住院须知。护理人员将护理程序思维贯彻其中, 通过护理评估, 了解患者的认知和需要, 合理制订健康教育的内容及进程, 并按计划实施、评价, 不断完善健康教育工作[2]。同时以发放健康教育处方、宣传小册子等形式, 使患者及其家属大致了解冠心病的概念、发病原因、危险因素、临床表现、治疗方法等。对患者的饮食、活动与休息做具体指导, 做到生活有规律、劳逸结合。嘱患者控制体重, 进低盐、低脂、低胆固醇、清淡易消化食物, 切忌暴饮暴食, 多食新鲜水果和富含粗纤维的蔬菜, 保持大便通畅, 切勿用力排便等。告知吸烟与酗酒对心血管的危害, 引导患者改变不良嗜好。根据诊疗计划指导患者及时配合完成专科检查如动态心电、血压监测、心脏彩超等, 用药前应详细交代注意事项。
医患双方确定手术日期后: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入院后相关检查、检验结果, 详细介绍治疗方案及检查用药的目的和意义, 讲解介入治疗相关知识和信息, 利用影像资料、宣教图片、心脏冠脉模型, 采用集体或单个患者面对面的通俗易懂的语言, 讲解冠状动脉主要分支的走行及名称, 介入治疗的科学原理和具体操作, 使其明白手术的目的意义。对于情绪紧张的患者, 可请病房成功病例介绍经验, 使患者克服术前恐惧, 掌握战胜术前焦虑的方法, 主动接受介入治疗[3]。
手术前1天:由责任护士、护士长及参与介入手术的护士到病房看望患者, 查阅病历, 对患者进行准确的评估, 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 找出问题, 对症宣教。同时介绍介入手术室环境、手术医生、麻醉方式、手术体位、手术的每一项操作步骤, 配合完成术前准备, 发放书面的健康宣教资料及有关术前术后注意事项的温馨提示, 也可让做过介入治疗的患者现身说教, 传授经验, 使其打消顾虑, 缓解紧张焦虑情绪, 以便更好地配合手术。指导患者配合完成碘过敏试验、行左侧肢体浅静脉留置针置管。
手术当日: (1) 责任护士与主管医生查看患者, 告知当日科室介入手术患者的手术排序、时间安排、术前用药、饮食注意事项。手术前30分钟协助患者更换手术衣, 取下身上一切饰物, 再次进行心理疏导, 指导其排空大、小便, 核对身份识别腕带, 由医护人员护送患者到介入手术室。 (2) 患者进入介入手术室:医护人员态度和蔼, 宣教以讲解、指导、鼓励为主, 主动与患者沟通交流, 打消患者的陌生感。同时告知家属在手术室外等候, 以便医生及时告知冠脉造影的结果。医护患三方进行手术安全核查, 再次告知患者手术采用局麻, 术中全过程是清醒的, 当术中出现不适时, 应及时告诉医生。指导患者采用有效放松的方法, 如深呼吸等。手术过程中专人负责查看心电监护,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重视患者主诉。 (3) 冠脉造影结果应及时告知患者家属, 需要继续行支架置入治疗的患者应立即通知家属到操控室观看影像资料, 医护人员应详细讲解下一步的治疗方案, 取得患者及家属的知情同意。 (4) 手术结束时:简单告诉患者整个手术的完成情况, 术后创伤部位的处置的目的以及注意事项, 并告知患者正确的体位尤其是患侧肢体, 密切观察穿刺部位有无血液外渗及简单紧急处理方法, 如有明显不适症状要及时与医生取得联系。 (5) 患者回病房时:与病房责任护士做好交接工作, 对术中情况做简单介绍, 同时告知支架置入部位以及数量, 同时也要告知家属一些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以及注意事项等。在饮食方面告知患者及其家属一定要保证清淡饮食, 少食多餐, 不要食用坚硬难以消化的食物, 并保证水分的充分摄入。对于部分对手术期望值过高或是不能正确评价手术治疗效果患者, 护士应协同医生适时与患者及家属沟通, 并且告知患者正确的评价方法, 除此之外还要在心理上进行疏导、生活上给予关心支持, 使患者能够体验到自己病情的恢复, 缓解由于期望值过高而造成的负面情绪。
手术后1~3天:责任护士、手术护士访谈患者, 询问、倾听患者的感受, 就患者现有的不适做好疏导工作。给术后药物知识指导、饮食指导。
出院当天:复印与治疗及复诊有关的资料交与患者, 发放PCI随访记录本、提供书面的个体化的出院指导单 (包括用药指导、复诊时间、复诊时应准备的相关资料) , 特别交代介入治疗后抗凝、降脂、降压药物一定要按时按量服用, 不能随意停药, 否则会增加急性支架血栓的风险。告知患者注意合理饮食、戒烟限酒、适量运动, 保持平和的心态。发放科室联系卡, 告知电话随访指导相关事宜。
讨论
冠脉介入手术对患者是一种巨大的应激源, 会给患者及家属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实施路径化的健康教育促使护理人员主动与患者交流沟通, 这样就使得患者以及其家属对病情以及治疗方法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 同时也起到了缓解患者由于对治疗方式的无知而导致地紧张、焦虑情绪, 能够主动配合治疗, 保障手术的顺利进行, 大大改善了医患、护患之间的关系, 有利于保证手术全面成功, 减少术后并发症。
健康教育路径实际上就是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时间表和计划表, 目的是指导护理人员按计划向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 逐项落实, 以防遗漏, 这就和既往健康教育有了很大的不同, 使整个工作变得更加清晰、有序可依[4]。
健康教育路径的实施使健康教育工作更加规范, 这同时也对护士的自身专业素质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为了能够更好地使该工作有效实施, 护理人员必须严格按照路径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自身也要提升对该项工作的积极性, 保证健康教育贯穿在院内的始终。同时责任护士、护士长要及时对该项工作的效果进行评估, 以不断完善并改进工作中的不足, 保证其向好的方向发展。
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护理的新模式, 它促进了专科疾病的规范化护理, 提高了护理的专业化水平, 同时也促使年资历较浅的护士主动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以及整体素质, 促进护理学科的发展, 从而使之与心脏介入医疗学科之间的差距逐渐缩小。
参考文献
[1] 张云强, 宋昱.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电解质紊乱观察[J].实用医学杂志, 2010, 26 (10) :1797-1799.
[2] 刘桂莲, 王平凡.健康教育路径在脑卒中住院患者中的应用评价[J].护士进修杂志, 2010, 25 (15) :1416-1418.
[3] 胡红濮, 武亚军, 刘锦, 等.濮阳市以健康教育为切入点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实践[J].中国全科医学, 2003, 6 (10) :838-839.
支架手术术后健康管理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2年8月-2015年8月行开颅手术的患者124例, 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每组62例。观察组男41例, 女21例, 年龄21~63岁, 平均 (42.39±15.78) 岁, 拉斯哥昏迷指数 (GCS) 评分为3~8分, 平均 (5.36±3.64) 分;对照组男39例, 女23例, 年龄20~65岁, 平均 (43.25±14.65) 岁, GCS评分为3~7分, 平均 (5.14±3.62) 分。两组患者年龄、性别、GC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经笔者所在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审核, 患者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患者术后常规护理健康宣教, 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监测, 进行健康知识教育, 并给予药物、饮食、运动方面的指导。观察组给予患者术后临床护理路径健康宣教: (1) 建立护理路径小组。小组成员的组成应选择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护士, 其中由护士长担任小组组长, 安排组员的等级制度和分工排班情况, 小组成员应熟悉患者的临床资料。小组成员根据患者的情况制定科学的护理路径表, 熟悉护理路径表内容。 (2) 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作用和相关方法, 让患者明白配合进行神经功能锻炼的重要性, 告知患者在康复训练途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帮助患者建立康复训练自信心。待患者术后脑水肿消除、度过危险期后责任护士每天按照当日的路径内容对患者的知觉、言语、记忆、运动功能等方面进行康复性功能训练, 早期的康复训练可先在床上开展, 帮助患者实施被动运动、翻身训练等, 恢复良好的患者可进行步行训练和日常生活训练, 每日的训练由小组长进行每日评估, 对于康复训练不甚理想的患者应调整计划加强指导, 直至患者达到最终康复目标。对于尚处于昏迷的患者应使其保持平卧位, 头偏向一侧, 定期帮助患者清理口鼻分泌物;给予转入普通病房的患者积极的心理辅导, 对患者进行营养全面、均衡的饮食辅导。
1.3 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
(1) 比较两组患者疾病相关知识掌握知晓情况。 (2)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3) 比较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及NIHSS评分。VAS评分:评分测定利用一条长度为10 cm的游动标尺, 0分为无痛, 1~3分为轻度疼痛, 4~6分为中度疼痛, 7~10分为重度疼痛。NIHSS评分包括意识水平、凝视、视野、面瘫、上肢运动、下肢运动、肢体共济失调、感觉、语言、构音障碍、忽视症几个项目, 评分越高表明患者神经损伤越严重。
1.4 统计学处理
选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X2检验,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疾病相关知识掌握知晓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对疾病病因、临床表现、用药知识、饮食知识、并发症预防知识、正确卧位、功能锻炼、心理支持重要性及定期复查重要性等方面的掌握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依从性为95.16%,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26%,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9.68%, 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4.19%,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例 (%)
例 (%)
2.3 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及NIHSS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VAS评分及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3。
分
3 讨论
遭受直接或间接头部暴力打击的患者会发生颅脑损伤, 直接对神经系统造成影响, 其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病情危重, 患者的致死率及致残率高, 需及时进行手术治疗。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 开颅手术的日益成熟, 颅脑损伤患者术后死亡率及致残率显著降低, 但是患者的神经功能障碍仍影响着患者的正常生活, 给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 因此对实施开颅手术的患者优质全面的护理, 对减少患者神经功能损伤, 改善预后有着重要的意义[3]。临床护理路径是目前临床中应用较广的一种新型护理模式, 其实施步骤是由专门的护理小组对特定的患者开展有序的护理工作[4]。临床护理路径由多名护理人员参与, 但是每个成员能通过路径制定清楚的知道每天应该做什么、怎么做, 保证了临床护理的连续性和完善性, 护理工作有计划有预见性的进行能引导患者积极配合功能锻炼, 最大程度的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5]。
霍云云等[6]研究认为, 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有效的护理模式式, , 可可以以有有效效提提高高对对患患者者的的护护理理质质量量, , 这这种种护护理理模模式式能能促促使使患者积极配合进行康复训练, 大大缩短住院天数, 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通过本次研究发现, 观察组患者术后对疾病病因、临床表现、用药知识、饮食知识、并发症预防知识、正确卧位、功能锻炼、心理支持重要性及定期复查重要性等方面的掌握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临床护理路径向患者全面介绍了疾病相关知识, 有计划有预见性的护理有利于患者了解自己的护理计划目标, 患者在早期便能积极的配合功能锻炼, 更有利于后期的神经功能恢复;观察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通过临床护理路径患者更加清楚配合功能锻炼的重要性, 治疗依从性提高;观察组患者术后VAS评分及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观察组患者接受临床护理路径健康宣教后对疾病的病因、饮食知识、用药知识、预防并发症有了一定的了解, 患者能自觉采纳健康的行为方式, 有利于术后恢复。本次研究结果进一步验证了文献[6]的研究观点。
综上, 临床护理路径健康宣教能帮助提高开颅手术患者预后, 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摘要:目的:研究临床护理路径在开颅手术患者术后健康宣教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2年8月-2015年8月行开颅手术的患者124例, 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每组62例, 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健康宣教, 给予观察组患者临床护理路径健康宣教, 比较两组患者疾病相关知识掌握知晓情况、治疗依从性、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视觉模拟评分 (VAS) 、卒中量表 (NIHSS) 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对疾病病因、临床表现、用药知识、饮食知识、并发症预防知识、正确卧位、功能锻炼、心理支持重要性及定期复查重要性等方面的掌握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患者治疗依从性为95.16%,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26%,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9.68%, 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4.19%,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患者术后VAS评分及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健康宣教能显著提高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 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提高,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 神经功能损伤得到明显改善, 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开颅手术,健康宣教
参考文献
[1]毋云利, 吴媛.开颅手术患者围术期预见性护理的应用价值[J].河北医药, 2016, 38 (15) :2373-2375.
[2]林意, 严秋雁, 周铨梅, 等.临床护理路径在头颈外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 2013, 29 (22) :3764-3765.
[3]王素霞.优质护理模式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开颅术后综合生存质量的影响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 2013, 10 (26) :149-151.
[4]赵利红, 侯小艳, 是明启, 等.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5, 36 (12) :1662-1663.
[5]杨勇, 余时智.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卒中患者中的运用及康复效果评价[J].激光杂志, 2014, 40 (5) :88-89.
颈内动脉支架患者的术后护理体会 篇4
关键词:支架植入术,颈内动脉狭窄,术后护理
颈内动脉支架植入术是目前临床上治疗颈内动脉狭窄的主要方法之一,可有效的预防卒中事件的发生,挽救患者的生命,因其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安全性高等特点,并随着技术的逐渐成熟,越来越多的患者接受了这种治疗并从中受益[1,2,3]。回顾我院55例颈内动脉支架患者的术后护理及体会,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8年7月至2011年10月收治颈内动脉支架患者55例,男26例,女29例,年龄48~80岁,所有患者术前均经过全脑血管造影检查,狭窄率70%~99%,完善血管评估,手术指征明确。
1.2 手术方法
患者局麻满意后,采用改良式Seldinger技术穿刺右股动脉成功,植入动脉鞘,经导丝导管将保护伞送至病变处远端并释放保护伞,造影见保护伞贴壁良好,在路图指导下,将支架送至病变部位,准确对位后,释放支架,必要时采用球囊扩张,造影见支架贴壁良好,前向血流佳,无明显残余狭窄,收回保护伞,见保护伞内无异物。观察10min后行支架及颅内血管造影无异常,撤出指引导管,拔出动脉鞘,缝合器缝合穿刺点处,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术毕,查即刻头CT扫描未见颅内出血,送入监护病房[4,5]。
1.3 结果
术后出现迷走反射2例,过渡灌注1例,术后6个月随访出现支架内再狭窄1例,无死亡病例。
2 护理与体会
2.1 一般护理
向医师了解患者术中情况及术后应特别注意的问题,术后入监护室观察24~72h予以一级护理,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特别是心率、血压,注意患者的神志变化及相应神经系统功能的改变,预防迷走反射、血管痉挛及过度灌注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如发现问题立即通知医师。
2.2 穿刺侧下肢的护理
患者应保持平卧位,穿刺侧下肢制动,穿刺点处盐袋压迫。应用血管缝合器且缝合确切的者制动3~6h,盐袋压迫3h,向患者解释制动的原因及重要性,不合作或不能配合者用约束带制动;注意穿刺点处皮肤有无渗血或皮下血肿及瘀斑,注意绷带加压包扎有无移位,观察足背动脉搏动情况、下肢皮肤颜色和温度,有无疼痛、感觉异常,发现问题及时向医师汇报。避免增加腹压动作,指导患者咳嗽或解大便时用手按压伤口,防止出血。术后患者由于长期卧床,可能会出现腰背酸痛、腹胀等现象,家属可在护士的指导下对术侧下肢及腰部按摩或将软物垫于腰下,以改善血液循环,减轻患者的不适感及肢体麻木,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翻身时保持患侧肢体伸直位。发现穿刺口出血立即用手按压,同时告知他人迅速找医师共同处理。
2.3 活动的护理
术后卧床3d,穿刺侧下肢解除制动后可在床上轻微挪动,侧翻,注意动作应轻柔,术后第3天可下床活动,但血压不稳时宜继续卧床监护,直至血压恢复到正常水平方可完全解除监护。
2.4 饮食水及排泄的护理
术后需分次多饮水,一般24h内饮2000mL,以补充血容量,同时有利于造影剂顺利经尿液排出体外。饮食以清淡、易消化饮食为宜。建议饮食:大米粥、小米粥、汤面、片汤、米饭、馒头、素菜。忌食产气食物如:豆类、生冷之物。术后病人因怕解小便不方便,或者平日不习惯饮水,以及手术刺激无饮水的欲望,术后护士应给与鼓励[6,7]。如饮水量不足可以增加静脉输液量。局麻患者未留置尿管者术后可能会出现排尿困难或尿潴留症状,可先让患者听流水声或同时做腹部按摩、热毛巾外敷,绝大多数患者均能利用条件反射而排尿,但避免穿刺部位敷料受到污染,对于仍不能排尿者,应及时告知医师,必要时给予留置导尿。保持情绪稳定,大小便通畅,避免血压升高。
2.5 心理护理
由于长时间的强迫体位极易引起烦躁、血压升高、尿潴留,有的患者会强烈要求坐起,有的甚至自行坐起,护理人员要加强心理护理,承认其不适感,表示理解,向其说明此体位的重要性及坐起后的严重后果,以取得患者的合作。密切注意患者的心理变化,如出现心情烦躁、抑郁等表现,护士应及时给予心理疏导,避免情绪波动,尽量为患者营造良好舒适的环境,为患者早日康复提供健康的心理护理。
2.6 体会
采用介入的手段治疗颈内动脉狭窄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随着技术的逐渐成熟,越来越多的患者接受了这种治疗并从中受益。虽然其并发症和风险不能完全避免,但通过细心周到的术后护理,及时发现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及早采取有利措施,可以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
参考文献
[1]肖书萍, 王桂兰.介入治疗与护理[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4:199-206.
[2]李宝民, 李生, 王茂强, 等.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动脉狭窄[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3, 5 (6) :385-387.
[3]李慎茂, 董宗俊, 武剑, 等.血管内支架在治疗颈内动脉高度狭窄疾病中的应用[J].中华放射学杂志, 2000, 34 (12) :817-819.
[4]刘建民.支架成形术治疗脑供血动脉狭窄的现状和展望[J].介入放射学杂志, 2004, 13 (3) :193-195.
[5]李宝民, 李生.神经介入放射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4:159-165.
[6]杨莘, 张祝红, 刘芳.颈动脉支架术患者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 2001, 36 (9) :665.
【支架手术术后健康管理】推荐阅读:
骨科外固定支架固定手术的护理07-24
妇科手术术后08-20
术后再手术论文08-19
妇科手术术后护理要点08-15
术后感染手术室护理09-18
煤矿液压支架管理办法20109-05
可调支架10-18
弹簧支架05-21
掩护支架05-28
支架系统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