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论文集

2024-10-30

课题研究论文集(精选7篇)

课题研究论文集 篇1

《草叶集》在中国的译介与研究

“五四”时期,惠特曼的.诗歌<草叶集>被译介到中国,80余年来,<草叶集>对中国文人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梳理并分析了<草叶集>在中国不同时期的译介与研究情况,以及对中国现代诗人,尤其是对郭沫若等人的影响.

作 者:高毅 GAO Yi  作者单位:重庆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重庆,400047 刊 名: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XINYANG AGRICULTURAL COLLEGE 年,卷(期): 18(2) 分类号:H315.9 关键词:草叶集   译介   研究  

课题研究论文集 篇2

本文在经典粗糙集分类模型[1]的基础上利用Ziarko提出的变精度模型VPRS(Variable Precision Rough Set)[2,3],和贝叶斯粗糙集模型,引入近似区分矩阵和全局相对增益函数的概念,提出了一种基于变精度粗糙集的图像分类模型和另一种基于贝叶斯粗糙集图像分类模型,用两种方法进行图像资源的分类,既能大大简化分类规则,又能处理噪声数据及决策不协调的分类问题,且形成的规则集便于用户理解,实验结果表明在处理决策表不协调的图像分类问题,贝叶斯粗糙集方法性能良好,分类更加准确和高效。

1 变精度粗糙集理论和贝叶斯粗糙集理论

为了后续叙述的方便,首先介绍一些变精度粗糙集相关的基本概念[4]。

定义1:(正域)R⊆C,Q⊆D,Q相对于R的β正域定义为,

undefined

定义2:(β依赖性)R⊆C,Q⊆D,决策属性集Q与条件属性集R的β依赖性γ(R,Q,β)=pos(R,Q,β)/U

定义3:(近似约简)条件属性集R关于决策属性集Q的β约简或近似约简是R的一个子集red(R,Q,β),且满足:

(1)γ(R,Q,β)=γ(red(R,Q,β),Q,β)

(2)从red(R,Q,β)中去掉任何一个属性,都将使(1)不成立。

定义4:(核)核是知识表达系统S=(U,A,V,f)的所有约简的交集,

core(S)=∩red(S)

定义5:(近似区分矩阵)知识表达系统S=(U,A,V,f)的近似区分矩阵M(S)是个U×U的矩阵,每个矩阵元素定义如下:

M(xi,xj)={a∈Cf(xi,a)≠f(xj,a),

且ω(xi,xj)=1}

undefined

将上面定义与Pawlak粗糙集模型相比较,如果β=0,那么Pawlak粗糙集模型就变成了变精度粗糙集模型的特殊情况。

下面介绍贝叶斯粗糙集相关概念[5]。

局部增益g(X[x]E),与E(E为U上的等价关系)中的每个元素相关,具体表达式如下

g(X[x]E)=Pr(X[x]E)/Pr(X)-1

局部增益反映的是相对于先验概率Pr(X)的准确度的增加(减少)[6]。

定义6:信息系统S中,对于E⊆C,U/D={X1,X2,…,Xl},则称,

undefined

为E相对于决策属性D的全局相对增益函数。

定义7:设X和E为等价关系,a∈E,如果RE-{a}(X)=RE(X),称a为E中X不必要的,否则a为E中X必要的。E中所有X必要的集合称之为E的X核。

定义8:信息系统S中,对于∀X⊆U,子集B⊆C,则B为X的R约简且满足:

(1)RB(X)=RC(X)。

(2)去掉B中的任意一个属性都会使(1)不成立。

2 图像特征提取

本文对图像二维空间进行4×4的划分。若划分过细,会增加计算的复杂度,导致描述一般性的损失,不利于主色选取;若划分过粗,又会减小分类的准确率。针对图像中的每一分块,提取象素点数目最多的那种颜色作为分块的主色,这样就可以得到一个综合空间颜色特征向量。分块主色法通过统计每个固定分块的主色来突出颜色的空间关系,适合于主题位置固定的图像分类,对于主题位置变化较大的图像就会失效。

3 粗糙集分类模型

3.1 属性约简

属性约简的目的就是在保持分类能力不变的情况下,求得最佳约简,本文采用属性的出现频率与属性的长度作为启发因素,利用近似区分矩阵进行属性约简,算法1如下:

算法1(基于近似区分矩阵的属性约简算法)。

输入:知识表达系统S,条件属性集C,决策属性集D。

输出:知识表达系统S的最佳约简red(S)。

Step1:首先计算posC(D),如果posC(D)=U,取β=0,如果posC(D)≠U,取β∈(0,0.5),然后求pos(C,D,β)。

Step2:建立近似区分矩阵M(S),计算系统的核core,各属性的出现频率frequency(ai)与长度length(ai),cardM=card(M),其中card(M)表示近似区分矩阵中非空元素集合的个数,frequency(ai)表示属性ai在近似区分矩阵中出现的次数,length(ai)表示近似区分矩阵中包含属性ai的含属性个数最少的集合的元素个数。

Step3:red=core,F=c-core。

Step4:M=M-{m},其中m是指近似区分矩阵中所有包含最佳约简中属性的元素,重新计算各属性的出现频率frequency(ai)与长度length(ai)。

Step5:如果M=Φ则停止;否则,继续下一步。

Step6:剩余属性集F中挑选出现频率最高的属性f加入到最佳约简中去,如果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属性的出现频率相同,则选择长度最短的属性,

red=red+{f},F=F-{f}

Step7:回到Step4循环。

以全局增益作为启发式信息,给出贝叶斯粗糙集属性约简的启发式算法。

算法2 (基于全局增益的贝叶斯粗糙集属性约简算法)。

输入:信息系统S=(U,C∪D,V,f)。

输出:贝叶斯粗糙集的一个R约简。

Step1:求出条件属性的核属性集合re,并计算RC(D)。

Step2:计算Rre(D),如果Rre(D)=RC(D)成立,则转到Step4,否则令,C=C-re对于∀Ci∈C,求得RCi(D)的值,构成集合M。

Step3:将集合M中的元素从小到大排列,并将其最大值添加到re中,即re=re∪Ci,M=M-RCi返回至Step2。

Step4:对re中条件属性进行冗余删除,参见文献[7],最后所得的就是贝叶斯粗糙集的一个R约简。

3.2 决策规则约简

决策规则的约简是利用决策逻辑分别消去决策算法中每一个决策规则的不必要条件,它不是整体上的简化属性,而是针对每一个决策规则,去掉该规则的冗余属性值,进一步简化决策算法。

本文在决策规则的约简过程中,对每一条决策规则,从第一个属性开始,依次去掉每一个属性,并且检查该属性去掉后决策表是否协调,如果决策表协调则该属性可以去掉,否则该属性予以保留,重复此过程,可以达到对每条决策规则进行约简的目的。

3.3 样品类别预测

由约简生成的所有决策规则构建分类模型,它用于类别预测时,将先计算被测对象与各决策规则的匹配度。所谓匹配度,是指两者中取值相同的属性的个数与规则内条件的属性总数的比值。然后决策类别相同的规则的匹配度相加,除以此类别规则的个数,由值最大的那类规则判定样本类别。

4 实验与结论

本文采用的图像数据来自WEBIIS Database[8],总共有10000个图像。在实验中取其中六类图像,每两类为一组,进行分类实验。下面以其中两类为例给予介绍:一类为蝴蝶图,另一类为海边风景图,每类各100个,从每类各取50个图像,作为训练样本,产生分类规则,对其余的图像进行分类。实验结果见表1。

β=0,β=0.1,β=0.2的准确率一样,等于经典粗糙集的准确率,β=0.3,β=0.4的准确率一样。

可以看出变精度粗糙集的属性约简与贝叶斯粗糙集属性约简的联系与区别。联系:贝叶斯粗糙集的属性约简是变精度粗糙集在不同的参数β的条件下所获得的属性约简的一种情况。区别:变精度粗糙集属性约简当参数β的取值不同时,会得到不同的属性约简。因此,贝叶斯粗糙集相对于变精度粗糙集而言放松了对参数的要求。可见,贝叶斯粗糙集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摘要:在经典粗糙集分类模型的基础上利用变精度粗糙集模型,引入近似区分矩阵的概念,提出了一种基于变精度粗糙集的图像分类模型及其分类算法,在变精度粗糙集分类模型的基础上利用贝叶斯粗糙集模型,通过引入全局相对增益函数给出了贝叶斯粗糙集属性约简的另外一种算法,最后提出了一种基于贝叶斯粗糙集的图像分类模型及其分类算法。实验结果表明在处理决策表不协调的图像分类问题,贝叶斯粗糙集图像分类方法性能良好,分类准确和高效。

关键词:变精度粗糙集,近似区分矩阵,贝叶斯粗糙集,全局相对增益,图像分类

参考文献

[1]赵凯,李春平.一种基于粗糙集的图像分类方法[J].微计算机应用,2007,28(5):449-453.

[2]Pawlak Z.Rough Set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Science,1982,11(5):341-356.

[3]Bao Yong-guang,Aoyama Satoshi,Yamada Kazutaka,et al.A RoughSet-Based Hybrid Method to Text Cate-gorization[J].IEEE Proceedingsof Second Intemational Conference on Web Information Systems Engi-neering,2001,1:254-261.

[4]张文修,吴伟志,梁吉业,等.粗糙集理论与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5]Slezak D,Ziarko W.Bayesian rough set model[J]//Proc of the Int.workshop on foundation of Data Mining(FDM’2002),December 9,Maebashi,Japan,2002:131-135.

[6]Han Jianwei.Data mining concepts and techniques[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30-50.

[7]黄兵,周献中,胡作进.不完备信息系统中一个变精度粗糙集模型[J].中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7(4):283-287.

《中州集》研究综述 篇3

关键词:《中州集》;学术研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5-0058-01

《中州集》是金元之际诗人元好问编纂的金人诗歌总集,又称《翰苑英华中州集》或《中州鼓吹翰苑英华集》,共十卷,并附有一卷金人词总集《中州乐府》,具有重要的文史价值,是研究元好问、研究金代文史的重要文献。到目前为止,对《中州集》的研究成果如下:

一、历代研究成果

《中州集》刊行之际即因其思想性而受阻,之后的元明清三代也没有受到很大程度的重视,但是历代都有刻印。元代有蒙古宪宗五年新刊本与元至大平水曹氏进德斋刻递修本;明代有宣德广勤书堂本、弘治李瀚刻本和明末毛晋汲古阁本;清代有四库全书本、光绪读书山房本。民国年间,出现了武进董氏诵芬室影元本。建国后出现了中华书局排印本和四部丛刊本,这两种皆影诵芬室本,虽关注到《中州集》,但是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忽视了对它的研究。

二、著作研究成果

著作从通史和断代文学论著两方面来看,通史方面,在目前高校所采用的几个版本的中国文学史中,都仅用很小的篇幅提到《中州集》的文史意义。赵敏俐主编的文体通史专著《中国诗歌史通论》肯定了《中州集》“用诗笔为历史存照”。断代文学论著以周惠泉为主,他出版了一系列研究金代文学的专著,在文集部分介绍了《中州集》并肯定了《中州集》的文史意义,但论述有限。

三、期刊论文研究成果

期刊论文对《中州集》的研究涉及史学、文献学、文学等各个方面,较为全面系统。历史学方面的研究以张博泉、高人雄为主。

文献学方面的研究以胡传志、薛瑞兆为主。胡传志主要对《中州集》的文献错误进行了考证,有的是史实错误,有的是传写刊刻致误。薛瑞兆的《〈中州集〉考补》一文就“《中州集》百余卷”这个说法进行了考证。除此之外他还重点对小传进行校勘考证,并提出小传在《金史》编撰和研究金史方面的重要价值。

在文学研究方面,有体例研究、小传研究、文学观念及文学思想研究、意义及影响研究等几个方面。

(一)体例研究。

最先探讨《中州集》体例问题的是胡传志的《〈中州集〉的编纂过程和编纂体例》,他认为《中州集》的编纂历经两个阶段,这是造成前七卷和后三卷体例不一的客观原因,元好问晚年渐趋加强的历史意识是造成其体例特征的主观原因。裴兴荣的《〈中州集〉编纂体例的开创性和示范性》探讨了《中州集》所采用的“小传”这一特殊体例,认为它具有开创之功。张静的《元好问〈中州集〉示范效应摭析》探讨了编集系以作者小传、十天干排序、卷首冠以御制诗、附录父兄诗等体例,认为这一体例具有示范效应。

(二)小传研究。

对小传进行独立的研究已进入21世纪。小传研究以裴兴荣为主,他先后发表了《〈中州集〉作家小传的文学价值》、《论〈中州集〉作家小传的诗话性质》、《论〈中州集〉作家小传的文学史意义》、《〈中州集〉小传所载诗句篇什述略——兼论其文献价值》、《从〈中州集〉作家小传看元好问的诗学思想》等数篇文章,分析了小传的文学价值、诗化性质、文学史意义、所载诗句的文献价值以及元好问在小传中表现出的史学思想。裴兴荣的五篇文章从不同方面对小传进行了研究,细致深入,但并不系统。申照的《〈中州集〉作家小传研究》是以小传为研究对象的硕士学位论文,较为系统地分析了小传的学术价值和思想价值。

(三)文学观念及文学思想研究。

对于《中州集》的编选所表达的元好问的文学观念、文學思想研究是另一个重要方面。最早进行探究的是詹杭伦的《元好问编选〈中州集〉的宗旨》。李瑞卿的《〈中州集〉的文章观》认为元好问将文章和经学、史学相提并论,强调学问与文章的关系。《元好问〈中州集〉重申“国朝文派”的意义与内涵》以及《金代“国朝文派”的性质及其内涵新探》谈论的是《中州集》中提到的“国朝文派”。在文学观念方面所欠缺的研究是《中州集》的编选所透露出的元好问本人的诗学思想、审美取向等。

(四)意义及影响研究。

意义及影响研究最早开始于胡传志的《〈中州集〉的流传和影响》,他认为《中州集》在元、明、清三代的流传过程中地位的沉浮的原因是政治上的偏见。意义研究主要是文化意义和文学史意义,《〈中州集〉文化意义再评价》、《元好问〈中州集〉的文学史意义》和《元好问〈中州集〉编辑思想刍议》几篇从文化意义和文学史意义两方面探讨了《中州集》的意义,肯定了《中州集》保存文献、保存一代文化的意义。

综上所述,对《中州集》的研究在史学、文献学、文学等诸方面已取得了较为全面系统的研究,但是仍有疏漏,归纳为以下几点:

1.许多学者谈到《中州集》的编纂过程,但并未详细分析过元好问编选《中州集》的背景,即当时社会的文化、政治氛围,以及他自身的文史观念。

2.元好问的选诗原则是什么,如《中州集》作者小传共录载了82人的207首集外诗,在这207首诗中,有作者未为正集所收录者,如可道上人、鲜于可、高鲲化、吴縯、张春娥、史学妻李氏等人,而所录载之诗,有的仅有一联,也有的收录全篇,正集中诗作仅一两篇的作家不在少数,为什么这些作者没有收录到正集中。再如正集中的诗人,收录的诗作占此人诗集的诗作的百分比亦不同,元好问选择了什么,没有选什么,为什么,这些问题均需探究。

3.金诗的本体面貌是什么,众所周知金朝建国时还没有文字,诗歌发展从“借才异代”开始,金朝与南宋同是接受了北宋的影响,诗风却不同,金诗与南宋诗花开两朵各表一枝的表现是什么,原因是什么。

综观《中州集》研究现状,学界已取得了可观的成果。笔者认为,在《中州乐府》有研究已经取得不少成绩的基础上,还有一些方面可以深入拓展,以全面揭示其文史意义。

参考文献:

[1][金]元好问编,中州集十卷(附中州乐府)[M],董氏诵芬室影元本,四部丛刊初编集部,上海:商务印书馆缩印,1936。

[2][金]元好问编,中州集[M],北京:中华书局,1959。

[3]周惠泉著,金代文学论[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4]胡传志著,金代文学研究[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0。

课题研究论文集 篇4

粗糙集理论在信息融合技术中的应用研究

宋洪军

二炮工程大学士官学院,山东 青州 262500

摘 要 通过分析粗糙集理论与信息融合技术之间的关系,得出了粗糙集理论和信息融合作为两种推理过程,在建立对象模型(模式)和利用模型(模式)来甄别对象方面可以起到互补的作用。

关键词 粗糙集理论 信息融合 故障诊断

中图分类号:TP2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14-0005-01

一、信息融合技术在故障诊断中存在的问题

融合算法是数据融合实现的基础工具。目前数据融合算法的研究都针对性很强,普遍的做法是针对问题本身进行相应的算法研究,或者单纯的从其它相关领域的研究结果进行移植或者变换,融合算法的分类也很不清晰,而且相互交织。随着多传感器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展,信息融合技术也遇到了一些新问题、新特点。这些特点在故障诊断应用中尤为突出。

(1)很多现存的信息融合诊断方法需要了解对象的一些先验知识。比如目标出现的先验概率,目标模型、对象的统计信息等等,但在现实情况中,我们对对象的先验知识并不了解太多,这就给我们的研究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2)信息融合的范围扩大了。融合信息包括不同领域的数据,如可能有逻辑值、数值等等,甚至是专家的知识。这些也给我们的进一步研究带来挑战。

(3)待融合数据往往是不准确或者不完整的。例如由于干扰、传感器精度等客观原因,收集到的信息可能包括不相容甚至矛盾的数据。

二、粗糙集理论与信息融合技术的关系分析

在处理不确定信息时,粗糙集理论通过上、下近似集的定义,通过等价关系可以给出确定的数学描述。粗糙集理论对不确定数据分析、推理,发现数据间的关系、提取有用特征,简化信息处理,研究不精确、不确定知识的表达、学习、归纳方法提供了一个有力的工具。它能通过已有的信息本身构造决策规则,不需要提供先验的知识加以选择和提取。因此,已有学者将该理论应用到数据挖掘、信道噪声抑制、态势评估、信息融合等领域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下面我们从几个方面谈谈它们之间的关系。

(1)知识的输入:粗糙集理论的输入是任何关于对象的.真实数据,信息融合的输入是来自多个传感器或者数据源的数据。

(2)粗糙集理论和信息融合是两种产生知识的过程,即从原始数据中发现和总结知识,是归纳的过程;信息融合是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来处理未知世界得到的不同领域的数据,是个演绎的过程。

(3)知识获取的目的:粗糙集知识获取的目的是发现模式以及发现代表未知模式的新对象和实例;信息融合知识获取的目的是对符合某一模式的单独对象或实例做出甄别,或者从大量数据中对已知的对象或实例的类别、状态做出判别。

(4)知识的输出:粗糙集输出的是描述对象或实例关系或行为的模型;信息融合的输出是利用模型对实例做出的分类和判断。

由以上论述可以看出,粗糙集理论和信息融合作为两种推理过程,在建立对象模型(模式)和利用模型(模式)来甄别对象方面可以起到互补的作用,粗集理论可以利用信息融合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不需专门的实验过程,可以和信息融合很自然的结合在一起。

三、基于粗糙集理论的故障融合诊断框架

从粗糙集理论与信息融合的关系可以看出,将粗糙集理论应用到故障融合诊断中,不仅可以克服信息融合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而且可以较好地弥补当前技术在信息融合应用中的缺陷。如图描述了故障诊断中基于粗糙集的融合诊断过程。

参考文献:

[1]张文修,吴伟志,梁吉业,李德玉。粗糙集理论与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

课题研究论文集 篇5

20xx年3月,我们根据本乡英语教学中同一错题反复出错的实际,特向中心校教育科研领导小组申报了微型课题《小学五年级自制英语错题集提升英语教学质量的研究》,经中心校课题评审组评审,于20xx年同意立为乡级一般课题,在经一番准备后,我于20xx年3月制定了研究计划,并按研究计划开展整个研究工作。经过一个学期的研究,现已完成研究任务,并取得了预期成果。现将有关课题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一、研究背景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一本杂志上提到不少高考状元在谈及他们的学习经验时,大多有这样一个共同的东西――错题集。为什么考试考得好的学生都会有这样的习惯?这样的习惯和好成绩是否必然?联系生活实际,在学生做题时许多题目讲过了、做过了、考过了,有的甚至是反复训练,但最终学生还是屡次出错。那么,如何弥补和防范这些错误呢?自制收集整理“错题集”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举措,做好对错题的收集整理与分析,从错题中受益,“吃一堑,长一智”。由此可见,用好错题集,意义重大。我想,错题集至少是对学习很有帮助的东西。学生看到错题集能随时提醒自己曾经的错误,从而做到“同一错题不犯二”。

根据以上原因,我们确定了《小学五年级自制英语错题集提升英语教学质量的研究》的课题研究,力争通过研究找到错题收集习惯养成的有效途径与方法,从而提高小学英语教学质量。

二、研究意义

错题集是培养学生正确对待自身错误的.一种正确有效的方式。错题集是梳理知识、复习知识、巩固知识的重要参考。通过“错题集”的使用,可以提高英语质量,更准确地把握知识点及概念点,极大地改善粗心的现象,有效地提高英语学习成绩。要想尽可能的减少错误,必须找到补漏的灵丹妙药,而“错题集”正是我们事半功倍的绝佳对手。所以我认为从小学阶段抓起,注意收集错题习惯的培养及错题集的有效使用,对今后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课题内涵的界定

自制错题集:学生吧每次作业或试卷中出现的错题用一个较好的笔记本收集整理,整理时把错题地方用红笔勾画出来,然后把正确答案对应写在错题下并对错误原因进行简单分析。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1、调查学生是否有收集错题的习惯。

2、调查学生现有的收集错题的方式方法。

3、指导学生如何收集错题。

4、指导学生充分利用错题集,提升英语教学质量。

五、课题研究的目标

通过研究,培养学生把错题有效汇集于“错题集”,使学生明白错题收集的方法与途径,并有效利用错题集提高小学英语教学质量。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教育观察法、问卷调查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整理归纳法。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

(一)、准备阶段

选定课题,初步确定研究目标。充分利用网络、阅览室进行阅读,不断充实自己的理论认识,广泛收集文献资料,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做好准备工作。

(二)、实施阶段

1、学生建立自己的错题集:学生把做错的题目抄在自己的错题本上,然后在错题的下面把正确的题目再完整的写一遍。要求学生在题目下面简单地写出做错的原因。

2、老师整理、归纳错题集:当一个单元的教学结束后,学生小组合作将错题本中的错题分门别类地进行整理、归类(如单词部分,语法部分等),然后学生上交错题本。最后,教师依据学生整理情况再次梳理。

3、老师分析、反思错题成因:老师在自己的《易错习题辨析》中分析错题的原因,明确是答题失误,思维方法错误、还是知识错误,这是建立错题本最为关键的步骤环节。然后写出本题的解题思路,如果此题有多种解题思路,可以在旁边用另一色笔把几种解法的简要思路写上。

4、学生合作训练:学生根据错题类型,两人一组相互命题检测。

5、老师印制题型,学生重做反馈:老师根据错题的类型重新命题让学生进行练习,以便加深印象和逐步形成技巧和能力。

6、收集错题集,建立学科错题资源库:学期末教师把各个单元的错题本归类、整理,并装订成册。考试前的复习阶段让学生利用错题集进行系统的操练巩固,这个过程是学生再学习、再认识、再总结、再提高的过程,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从而对知识的理解掌握更加牢固。

(三)、总结阶段

撰写总结性报告,及时总结研究成果,认真撰写案例、论文和研究成果进行总结。

八、课题研究的成果

1、学生自制错题集;

2、《小学英语错题集收集方法指导》专题讲座;

3、五年级下册1―6单元学生相互出题检测卷汇编;

4、《小学五年级自制英语错题及提升英语教学质量的研究》课题研究工作总结;

5、《小学五年级自制英语错题及提升英语教学质量的研究》结题报告;

6、教师单元错题集汇编;

7、教师易错题检测卷;

选煤行业集控系统比较研究 篇6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说:“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 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 还要大。”美国经济学家德隆的研究也表明, 人类97%的财富是在过去250年间创造的, 如果从旧石器时代开始计算, 人类存在了250万年, 而250年仅占0.01%的比例 (《公司的力量》第1集, 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2009年播出) 。研究者指出, 之所以会出现如此“神话”一般的现象, 其重要原因就在于工业革命后, 科学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1988年, 邓小平同志根据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和现状, 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在党的十七次代表大会上, 胡锦涛总书记立足于我国社会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在总结借鉴国内外发展实践的基础上, 提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战略思想, 为我国更为广阔的发展指明了基本方向。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务是发展, 而以科技进步为支撑,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其核心内容之一。

目前, 煤炭产业仍然是我国广泛应用的基础能源产业, 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 煤炭产业的集约化程度还不尽如人意, 污染也较为严重。这就需要在煤炭产业方面加大科研投入, 早日走上新型化、集约化的道路。尤其是我们山西, 煤炭作为重要的支柱产业, 更应该尽早完成转型与跨越。笔者以为, 煤炭行业的转型与跨越, 应优先考虑选煤行业, 因为选煤不仅可以降低煤炭的污染, 又是煤炭进一步深加工的基础。而选煤行业的转型与跨越, 集控技术又是关键。这里, 笔者仅就选煤厂的集控技术, 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1选煤厂集控技术的发展

总体来说, 集控技术是随着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而逐步发展起来的。随着近现代工业规模的不断扩大, 工业产成品的产量与销量也在不断提高, 这就为工业生产的管理提出了新的课题。为了改变过去那种小作坊式的管理体制, 生产线及工业自动化体系应运而生, 这就需要对整个生产过程进行系统的控制与调度。于是, 生产环节的集中控制系统也得到了发展和完善, 并广泛应用。如今, 集控已经从最初的几台机械相互关联逐步发展到从产品研发直到产品销售及售后维护的全程管理系统。相比较而言, 我国选煤行业的集控技术应用较晚, 直到上世纪80年代, 以计算机为基础的集控系统才逐步取代原有继电器控制系统, 成为选煤行业生产控制的核心。

不过, 这并不是说, 我国选煤行业没有集控的理念。早在1959年, 我国自行设计的邯郸选煤厂建成投产, 其生产管理即融入了集控技术。只不过, 邯郸选煤厂以及此后一段时间建成的选煤厂, 采用的是模拟信号的控制技术。改革开放以后, 我国选煤厂的控制系统开始逐步进入以计算机为核心的过程控制系统。进入90年代, 更为先进的可编程逻辑控制器 (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 简称PLC) 、人机界面 (HumanMachine Interaction, 简称HMI) 等技术也开始进入实用, 真正实现了生产的集中控制, 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自动化水平。

2主要集控系统的比较

2.1 PLC控制系统

PLC是应用最为广泛的集控技术, 它是在传统继电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技术, 上世纪60年代即应用于汽车制造业, 获得了很大的成功。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 使得PLC的发展同样突飞猛进, 早已从单台设备的逻辑控制发展为整个生产过程中的逻辑控制, 可以完成不同种类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控制。所以说, 在现代工业领域, PLC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 其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一般来说, PLC控制系统由三层分系统组成, 即PLC控制层、监控层和现场设备层。其中, PLC控制层是整个系统的核心, 上连监控层, 下连现场设备层。

监控层的人机界面可以轻松地完成人与机器的信息交换, 轻松快捷地输入各种指令。当输入指令或编制程序时, 不仅可以通过点线面的直接接触, 甚至还可以通过远程控制系统来实现这些操作。目前, 国内选煤厂常用的监控组态软件主要有WinCC (Windows Control Center) 和北京亚控科技公司的“组态王”系列软件 (KingView) 。WinCC的中文名称为视窗控制中心, 它是一款由德国西门子公司与微软公司联合开发的组态软件, 向用户提供了一套完备的组态开发环境, 可以应用于Windows XP等多种操作系统, 因而应用较为广泛。此外, Win CC还内嵌OPC (Object Linking and Embedding for Process Control, 即一整套接口、属性和方法的标准, 用于过程控制和制造业自动化系统) 支持功能, 可以支持该标准的硬件均可通过WinCC进行组态。值得指出的是, 近年来, 北京亚控科技生产的“组态王”软件, 有较好表现, 比如, 该公司生产的KingRTIP (Real-Time Intelligent Platform, 即生产智能平台) 完全可以满足生产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等要求。

2.2 DCS控制系统

DCS的全称是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 可以翻译成集散控制系统。该产品最早生产于上世纪70年代, 用以代替原来以PD运算为主的模拟仪表控制系统。DCS的发展, 同样受益于电子计算机的迅猛发展。目前, DCS的应用也比较广泛, 在选煤、化工等众多领域均有应用。

DCS系统同样分为三个层级, 从上到下依次为监控层、主控层和现场设备层。新一代的DCS系统还包括企业管理层, 即由原来的三个层级增加了四个层级, 企业管理层可以通过具有保密功能的数据库接口, 随时管理并优化生产过程和经营过程, 管理起来就更加方便了。事实上, 这正是DCS的优势之所在, 它是一种整体解决方案, 可以实现“自上而下”的动态监控管理。就是说, DCS系统比PLC系统涵盖范围要广, 甚至可能包含PLC系统。DCS的现场设备层也有较大灵活性, 除现场设备外, 还可以包括一些小的自主系统。所以说, DCS系统的信息化发展, 能够整合生产和管理过程, 为信息化、智能化带来便利。

2.3 TCS控制系统

上世纪90年代, FCS (Fieldbus Control System, 即现场总线控制系统) 应运而生, 它是一种基于现场总线与智能终端的控制系统, 实现了系统架构的数字化, 并具有强大的开放性, 可以说是控制系统的一次飞跃。

FCS系统的结构比较简单, 只有上下两个层级。上层为总线, 包括服务器、操作台和监控设备等;下层为智能终端设备。FCS是一种全数字化的控制系统, 系统传输信号为数字化信号, 抗干扰能力极强, 还可以集成生产企业的MES (manufacturing execution system, 即制造执行系统) 和ERP (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即企业资源计划) 等先进理念, 为管理现代化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提供了方便。

FCS具有较强的兼容性, 只要符合相同总线协议, 不但可以在系统中增减设备, 还可以在不同系统中实现融合, 因而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3集控系统优劣比较

上面介绍了三种最具代表性的集控系统, 那么, 这三种系统孰优孰劣呢?对此, 我们不必厚此薄彼, 而应根据实际情况, 因地制宜地选择适于自身洗煤厂的集控系统。不过, 将这三种集控系统进行大体上的比较, 还是必要的。

概而言之, FCS是一种纯数字化的新型控制系统, 代表着集控技术的发展方向, 但目前, 总线标准还不统一, 智能型终端设备也比较罕见, 这就限制了FCS系统的应用。笔者以为, 我们应加大研发力度, 为选煤厂的数字化、智能化提供切实可行的软件和硬件。

在兼容性和系统可靠性方面, PLC和DCS难分伯仲, 在自动化程度方面也不相上下, 没有明显差距。而且, 二者均能满足现代化选煤厂的生产管理需要, 只不过, DCS系统的规模更大, 系统整合性能更强, 对于大型选煤厂较为适用。

在信息化程度上, DCS的优势也比较明显。新一代DCS是一整套系统集成方案, 尤其是加入“企业管理层”之后, 使得企业生产经营等方面的管理更加方便, 而PLC系统只有通过专用的监控组态软件才能实现。

但若说PLC系统将被DCS取代, 显然也不是实情。因为PLC的使用较早, 其操作模式和使用经验均比较成熟;在价格方面, PLC的优势就更加明显了, 远远低于DCS系统。

4结语

近年来, 选煤厂集控系统“管控一体化”的发展趋势越来越明显, 因而集控系统也就成为选煤厂的必要条件, 原有选煤厂也应加大这方面的技改投入。通过以上分析, 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在现阶段, FCS还不会成为选煤厂的主导系统, 而DCS和PLC系统仍将是选煤厂的主要选择, 但加大这方面的科研投入, 整合新老设备, 提升选煤技术水平, 使我国的选煤行业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依然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袁树勋.重介质选煤技术的新成就[J].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 1993 (6) .

[2]李志敏, 徐建平, 齐正义.浅析我国重介质选煤工艺及发展前景[J].选煤技术, 1997 (2) .

[3]范中相, 陈国存, 李义生.范各庄矿选煤厂集控系统技术改造及效果分析[J].洁净煤技术, 2003 (1) .

[4]修继军, 刘薇, 王钦龙, 等.沙曲选煤厂降低介质消耗实践[J].山西焦煤科技, 2011 (S1) .

师陀集外文及研究史料五篇 篇7

八尺楼随笔

昨天的上海正言报上,有一篇署名旡闷者的《杂感》,究竟是登在哪一栏的,剪下后将报纸丢掉,已经记不得了;题目是《蔽明塞聪》,看起来虽然“文雅”,其实若为公文,作者写的也许要好多了。现在照贴在下面,也算是“奇文共赏”。

蔽明塞聪

旡闷

文化向前发展,决不是任何人力所能阻止,反之,不合国家民族需要的歪曲理论,纵使强迫他人接受,其效果必等于零。

美国的《读者文摘》到沪后,被邮局某方检查员退回,若干正义的华文报纸,也听说被沪西“特警署”扣留达数千份。

一切蔽明塞聪的举动,如果行得通,那么,秦始皇焚书坑儒,似乎可以统治万世了。殊不知禁愈严则反抗力愈大,陈胜吴广之徒,揭竿四起,就是这种举动的反应。

知其不可为而为之,非但倔强得可笑,也愚笨得可怜。

据我看,这文章应该拿到重庆(扩大来说,或称“自由中国”)发表,因为重庆无论如何总还是中国的政府,虽然他也在那里逮捕爱国分子,封闭文化机关,解散学校,“焚书坑儒”,阻止“决不是任何人所能阻止”的“文化向前发展”,人们对他究竟还存着一点希望。

九月七日

《蜕变》能得到上海各方面的赞美,是作者努力的结果。并且由他严肃的工作精神,证之他获得了的,一个剧本比一个高的成就,以后则无疑还有更完美的收获。另一方面,《蜕变》得到的称誉所以这样普遍,也正说明了中国人的希望。

可是据我听说,这剧本在内地——所谓“自由中国”——得到的命运却跟上海不同:它在内地被禁止发卖。

能下命令的人,在内地,自然不是心肺已与犬狼交换了的“东西”们,虽然说“只要稍为有些人性的人……一定会由衷地惭愧起来”,他们却毫不“惭愧”!倘若真照住一位“看完了《蜕变》”的先生的话去做,即对表面上还不会做“东西”,而“心肺已与犬狼交换了的”老爷们“绝无顾虑地加以指责,怒骂,抨击”①此处为师陀引用曹禺《谈“蜕变”二字》一文中的句子,引文中的“抨击”在原句中为“掊击”。,他的结果大概不外两样,进“防空洞”跟“集中营”。马寅初先生的“赴前线考察”是一个很好的教训。连发言的自由都没有,还要什么“以至不惜运用各种势力来压禁”,简直是说胡话!

这并不是说我们不要“光明”,但他必须去争取才能得来。倘以为《蜕变》是“祖国‘蜕’旧变‘新’底悲壮的一页史诗”,我就不敢相信,这剧本本身遭遇的结果就是一个明证。

十月十九日晨一时

按:《八尺楼随笔》为师陀困居上海“孤岛”时期创作的随笔杂感系列。《师陀全集》第6 卷收录《八尺楼随笔》两篇,一篇署名芦焚,原载《文艺战线》1940年第1 卷第2、3 期合刊,由四则杂感构成;另一篇署名君西,原载1941年7月30日《奔流》文艺丛刊第6 辑,由一则杂感成篇。《师陀全集续编》收录《八尺楼随笔》一篇,署名君西,原载《萧萧》半月刊1941年第1 期,由三则杂感连缀而成。这次发现的《八尺楼随笔》一篇,署名君西,原载《萧萧》半月刊1941年第2 期,1941年11月16日出版,由两则杂感组成,写作时间分别为九月七日和十月十九日晨一时。

亚尔培路晚间之一瞥(上海通信)

这地方不是南国的孟地加罗的深圳;是东方的大都市的亚尔培路。深圳有南国很有名称的大赌场;亚尔培路也有东方很有名称的大赌场。不过,所用的赌的工具不同。深圳的赌场有牌九,番摊,轮盘,以及一切;而亚尔培路的赌场,单是以回力球作赌钱的工具。形势②“势”疑为“式”。上虽比较要来得新颖正确点,到底还是一种强有力的剥夺,翻翻花样了吧!他们的生意从不会感受着不景气的影响,到③“到”疑为“倒”。反兴隆。这里便可以具体地看出社会生活形态的低落;而聚赌的人们更具有造成社会不景气的附属性。

标准的市钟已是敲过三下,距离黎明的晨光已相差不远了!在这蒙蔽着大自然声响的东方大都市,自然听不见一切推动夜的警报,可是联想到这时间乡村里的鸡声,恐怕初唱已经过了!

潮水般的人们从一幢一九三二年的欧式洋房的石库门冲出来,他们的服色和人种的类别,几乎是向世界上去下了一次征集的命令,真是五光十色,应有尽有。显著一点的人,半多是菲律宾,日本,荷兰,英,法,美诸国,便是苏俄,西班牙,葡萄牙,安南的人,也还不少。说到中国人——尤其是广东人——那里还能够例外。

当这潮水般的人们冲出的当儿,你若留心向他们脸上看去,充满着喜怒哀乐的各种样式。有的得了双独赢,高兴得狂跳起来,很④“很”疑为“狠”。命的一脚,把看门的巡捕着实踏了一下;有的骂着拉飞尔故意倒蛋,在最后的一个球,卖了位子;有的拿着一笔货款去赌,满意想赢个十足,却输个精光,回去没法交账,带着一腔的恐惧;有的碰伙作孤注一掷,却大触霉头,你推我怪。这样地在片刻时间中演出复杂的一幕趣剧的一个镜头,充满着人生的一种行为的矛盾。同时一阵汽车的喇叭,包车夫的喉咙和潮水般的人们的嘈杂,不约而同地冲破了沉寂的夜景;电车也三四辆地横卧在水泥和柏油筑成的铁轨上,将开始运用它推进人们达到目的地的机能。这样经过了一刻钟的喧嚷,一切反自然的人群,统统分头各自跑去了,石库门也照例地按着往日的时间合起来,即着门上一排的电灯也熄了。

虽然另一种阶级的境界却又显露出来。

两旁水泥钢骨的建筑物,笨重地在层层的黑幕中呈露着威严,从江面上掠来的海风,带着一种肃杀的冷气;人行道旁树上的木叶,一片一片地在模光的街灯下飞着,正像死神的阴影降临。在这样灰色的情形下,便有一些穿着破滥⑤“滥”疑为“烂”。的洋装的异国漂泊者,或靠着墙壁;或卧在石库门的面前;或在人行道上踱着,这时是他们追逐同情者而未得到赏赐以后,正在度着他们苦闷抑郁的环境。

按:《亚尔培路晚间之一瞥》原载吕次文主编《艺囊》周刊第1 卷第1 期的“通讯”栏目,署名芦焚。该刊第1 卷第4 期标明由四川文学研究会出版,重庆市商会内渝商印书馆承印。《艺囊》周刊出版时间不详,但该刊第1 卷第1 期刊发的署名“韬仲”的《两个朋友》一文有对时间的暗示。文中有对某大学生着装的描写:“穿着香港式的一九三六年的上绿下白的西服。”还有对同学们跳舞的描写:“有的赤着足,有的穿着木屐,杂沓的在一个亭子间的屋子里大跳而特跳。”①韬仲:《两个朋友》,《艺囊》周刊第1 卷第1 期。1936年香港式的浅颜色西装、赤足等装束特征表明该文的背景时间为1936年除冬季外的其它季节。“1936年”是现时所见七期《艺囊》中可以读到的唯一确切的时间。再依据《亚尔培路晚间之一瞥》文本内容来考察。该文以客观的视角对亚尔培路回力球大赌场进行了横截面的描摹,赌场生意红火,秩序井然,赌徒兴头正浓,全身心沉浸于赌的刺激之中。由是观之,文中叙写的赌场景观极可能是1937年抗战爆发之前的情形。文末还描摹了赌场散场后,赌徒们如潮水般散去,江面吹来肃杀的冷风,街边人行道旁的树叶在街灯下飞落的凄凉晚秋之境。另外,该文标题后注有“上海通信”的字样。师陀1936年8月第一次来到上海,以上海为叙写对象始于师陀到沪之后,即便是假“芦焚”冒名刊发“上海通信”,也须得知道师陀已到上海。因而,《亚尔培路晚间之一瞥》最早只可能写于1936年秋天,刊发该文的《艺囊》周刊的创刊时间不会早于此时。鉴于抗战时期师陀的笔名“芦焚”屡屡被冒用,慎重起见,故将《亚尔培路晚间之一瞥》作为存疑的佚文列于此。师陀生前对未能存录假“芦焚”发表的《诗的节奏》一文而遗憾,仅从这个意义上说,《亚尔培路晚间之一瞥》一文无论是真文还是伪文都具有相当的史料价值。

他们都是顶天立地的好汉

这一天晴朗极了。在一间大房子里,清洁,三面开窗,光线充足,夹着植物香气的凉风阵阵吹进来。我们就在这里会见了八位回国休养的志愿军英雄。其中有一见如故,立刻给人一种无忧无虑的印象,胖大,直爽,短短的胡子令人想到他有四十多岁,而脸上却时时流露出天真表情的李经通同志;有细高条,年青利落的孙宝臣同志;有简直还像个大学生的高世昌同志;有头等大个子,看上去完全是个典型北方农民老大哥的张麟甲同志。他面貌生的老,这在北方乡下是平常的,我们单从外貌,可能认为他有五十岁,其实他的实在年龄也许只有四十左右。一个不能再鲜明的印象,我们仿佛觉得就在昨天,还看见他在北方什么乡下锄地。可是我们错了,他写得一笔好字……

这些英雄是从朝鲜前线负伤下来的,他们有各个不同的经历,而在自己参加的战役中,每人都发挥了至高无上的中华民族传统的英勇精神,和自己的伙伴们结结实实打击过美帝强盗,李承晚匪帮,完成了看上去决非人力所能胜任的任务。

请看他们打的胜仗!

孙宝臣同志们的部队,在急行军一百二十里后,追击上了敌人。敌人拿坦克当堡垒,在山下摆开了阵势。难道就让它挡住路吗?

“第一仗人人下了决心,要打得漂亮。”高世昌同志说的不错。

英雄们发热了。立刻冲下去好多人,爆破筒,王八雷,破甲雷,一齐扔给他们,眨眼工夫全炸毁了。

张麟甲同志们的一个团,渡过临津江后,奉命向敌后进行穿插战。在经过层层截击后,两边是山,中间夹一条路,行军难,联络更难。首长们决定打,一仗就消灭敌人两个炮兵营,和一个掩护他们的步兵营。

参加第五次战役的李经通同志,他们的一个营同样进行穿插战,接受的命令是在二十个钟头内,向敌后挺进一百二十里。“二十个钟头,一百二十里!”要知道他们并不是骑马,也不是坐汽车,而是背负了全副装备,干粮,用天生的和我们一样的两只脚走的。可是这还不算困难,更难的是,他们突破了火线,敌人在背后又将阵地缝合起来,前面却以数倍以至十倍的兵力,在一百二十里内摆了七道防线,等他们去打,去冲!

这种困难看着是不可克服的,可是他们克服了,胜利的完成了任务,最后并且击溃了敌人一个营,占领了那有名的道峰山。

“就是敌人的飞机也不敢乱飞,”胖胖的和高世昌同志同样年青的费立君同志说,“我们连里有个机枪战士李德龙,有一天他在山上,看见两架敌机飞的很低,用步枪打了两枪,一架着了火摔下来,另一架逃走了。连长报告给营长,营长把李德龙叫去,说:‘你两枪能打下飞机?——飞机在天上飞,许兴是它自己着火的。再一回我给你一百发子弹,看你能不能打下来。’后来敌机飞来好几架,往山上乱扔汽油弹,李德龙只开了三枪,就又给打下来一架。以后敌人好几天不敢来,就是来,也不敢低飞了。”

然而他们并不是没有困难。比仿①“仿”疑为“方”。李经通同志,他们经过一百二十里的不断战斗,占领了道峰山,全营的弹药都用完了。他们在山上守着,敌人把山包围起来(自然,假使上级有命令教继续前进,他们凭一把刺刀也会冲出去的),带的干粮——炒面粉渐渐少下去,一天的匀作两天吃,饭量小的匀给饭量大的吃,可是,他们终于从困难中这样的坚持下来,得到了主力部队的接济。

“老百姓家里有粮食,可是咱不愿接受,咱想着:万一全营牺牲了,人家以后吃什么呢?”李同志补充说。

参加长津湖战役的孙宝臣同志,曾遇到更大的困难。他们的一连奉命牵制敌人,在黄草岭山顶上,上面下着大雪,零下四十度,没有吃的,没有热水,仍坚持到完成任务。

高世昌同志也经历过同样艰苦,可是更壮烈的战斗。在议政府西面某山脚下,他们是一个连,敌人是美帝陆战队第一师的两个营,守着山顶,他们决定夺取山头,将连队分作两部,由连长郑同志带一个排往上冲,郑同志负了伤,仍旧不肯下去,带着队伍继续往上冲,直到第二次负伤,人不能动了,才让指导员朱褔成同志领着队伍冲上去,把敌人撵下山。

接着敌人组织反冲锋,朱同志头部负了伤。敌人不住的往上冲,先用一个连,再用一个营,最后用四个连。反冲锋一次接一次的被压下去。但敌人的飞机出动了,他们把炸弹和汽油弹一齐倒下来,山就整个给变成火焰山。

情势危急到了极点。大家让朱同志下去,通信员流着泪说:“指导员,你负了伤,不应该留在阵地上。”拉住硬教他下山,但都被坚决拒绝了。他教副排长带战士冲出火海,转移到安全阵地。战士们都不肯下,他们说:

“上级命令我们坚守,我们还没有完成任务,不能走。”

“横竖我是受伤了,”朱同志说:“你们还有工作,只管走,我会完成任务的。”

大家终于被他说服了。朱同志一个人守住阵地,等敌人上来,他用手榴弹打过去,再接近就用盒子枪扫。二三十个敌人就倒在他的阵地前面,最后用完了战士们留下的弹药,英勇牺牲。山下的伙伴们感动到极点,立刻又组织冲锋,上去把阵地夺回来。

“大家在原阵地找着他,他的枪口还对着敌人呢!”

英雄们是具有这样高度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的,每人都热爱自己的友人,勇于自我牺牲。人总爱把坚强的意志比作钢铁,其实钢铁还可以烧红烧软,世上却没有任何力量能动摇英雄们的意志。他们无疑每人都是顶天立地的好汉。他们爽快、热诚、谦虚、有文化,大家只讲自己的部队,自己的伙伴,全不肯讲自己本人。即使我们再三追问,也都是怪难为情似地说:我是在某地受伤的。仿佛他这受伤是自己不当心跌伤的,平淡,简单,谁都不肯多加一个字。但人人都希望自己的健康赶快恢复,提早回朝鲜。

根据一致的意见,敌人的重兵器——特别是飞机是占优势的。假使我们有同等的装备——飞机大炮,甚至只要我们有敌人二分之一的飞机,就能在极短的时期内消灭他们,将他们撵到海里去。

他们谈完话,知了在大园子里叫着,窗外是一片绿,清风从窗户吹进来,若不是知了声,竟使人忘了这是夏天。我们于是不由的想:上海,全中国,能享受今天的和平,是谁赐给我们的?强大英勇的解放军和人民志愿军!

一九五一年八月五日上海

按:散文《他们都是顶天立地的好汉》原文载1951年《文艺新地》第7 期,写作时间1951年8月5日,署名师陀。文中配有人物插图,配图者为著名画家张乐平。该文是目前所能见到的师陀作品中唯一涉及抗美援朝志愿军英雄题材的文章。

黄花苔

芦焚著 友良①“友良”为误印,应为“良友”。图书印刷公司出版

从性质上看,二十三篇散文之中,前六编②“编”疑为“篇”。发挥了作者对于人生的感触,后十七篇则全是些摹景临物之作,其中仅有涉及生灵动态的,然而总不外乎抒意写情,从景物里阐说了人们的某一小点的真理。

就分作这两部分来看吧:前六篇中,《父亲的酒瓶》潜深刻的情感于轻描淡写之中,再加上这样巧妙的结构,我觉得这实是不可多得的佳作。《这世界》叙述了一件人类悲惨的事,《劳生之舟》充分表白了作者对于人生的观念:人生尤如“一只小艇,却荷着重载,冒着风浪,在险涛里挣扎着慢慢航行。”是用“诙谐的调子”半带讽刺地,讲述了一件存在在这世界上的“似乎”可笑的故事。这与《索龙》恰恰相反,因为它是用悲惨的调子替弱者冤者呐喊着,叹息着。而《娜拉的下落》则与上五篇又不同,它是“五四”时代的中国妇女的一页传记,那里充满了的是无知,盲从,错误,可笑。这些都是作者对于人生的感触,他觉得人生是悲惨的,可怜的,在人生的路上抚不到幸福,“幸福的园是荒芜的。”

以下十七篇中,《失乐园》完全用说明的口气来表达,这是异于其它诸篇的。他如《蛙鸣》和《山店》的夹叙夹议的结构,《盂兰夜》的能巧妙地连接起许多断念和零感,《风铃》的飘逸之情,《鱼雁》和《孩子的心》的经济的笔法,《轿车》的结尾独特,以至《劫余》的有力的讽刺等等,都是本书的优胜处。于此,可见作者多方面的才能。

纵然是琐碎的题材,一经作者的新鲜的处理方法,再表以冲淡简利的笔触,虽寥寥数语,读来也颇深刻动人,这是芦焚先生的作品:小说固如此,散文亦复如此。

按:该文是关于师陀散文集《黄花苔》的一篇书评。散文集《黄花苔》1937年3月由良友图书公司出版,署名芦焚。这篇书评原载《作品》(上海)1937年第1 卷第1 期,1937年6月15日出版,作者署名白水。文章对师陀《黄花苔》进行了言简意赅、精到恰切的评介,它也是现时所见关于《黄花苔》的唯一的一篇书评,其史料及学术价值不言而喻。

《校讯》之一

下一个剧目是师陀编剧,研究班石玺同学导演的《大马戏团》,该戏早已开排,因假期中有极少数演员离校,曾一度停排,日前又重整旗鼓,加紧排演,以备于《原野》后演出。

大马戏团③原文有个别标点符号与今天的习惯用法不符,或者误印,笔者适当做了调整。

编:师陀 顾问:吴天 导:石玺

《大马戏团》是师陀根据莱翁尼德·尼古拉维基·安德烈夫的《吃耳光的人》原作本改作的。

改作本与原著的主题是有出入的,因为后者的重点是落在吃耳光的人(即达子)身上,前者的重点是落在翠宝与小铳的恋爱事件上。

《吃耳光的人》是写一个善良的灵魂被不平等的社会抛弃到一个阴暗的角落,失去了“人”的地位,失去了“人”的价值,失去了“存在”的感觉。生命在生存中延续,而不能在生活中活动。灵魂在衰弱的躯壳里面干瘪了,像一块被压扁了的油渣饼。

《大马戏团》是写三种阶层的生活形态的斗争。一种是属于封建的,剥削的,寄生的有产阶级,如黄大少爷就代表着这种阶级;一种是属于被剥削的,被压迫的无产阶级,如达子,翠宝,小铳,回回,水蜜桃,银妞儿及团员等;另外一种既不属于有产阶级也不属于无产阶级的介于两种阶级之间的游离份子,即所谓“中间阶级”,他们没有固定的“阶级性特征”,他们没有一定的“阶级利益”,他们有时候是黏附于有产阶级剥削,寄生压迫弱者,有时候又被挤到被剥削被压迫的阶级里去。如慕容天赐,盖三省,马腾蛟等人。

在《大马戏团》里面,这三种不同的阶级的生活形态的斗争是透过男女的恋爱关系的形式来表现的。

慕容天赐是一个十足流氓气的骗子,他为着走向自己的幸福踏过别人血肉模糊的身体也不轻一下腿的家伙,他靠着女儿翠宝是马戏团里的红角儿的关系,常常向马腾蛟借钱胡花,他的生活完全寄生在女儿身上。马戏团到了后方一个码头,在这儿,他迷上了一个开银行的世家子弟黄大少爷,想把女儿翠宝和他作一次“交易”。黄大少爷是一个喜欢赌博、抽大烟、玩女人无恶不作的地主,于是他便用封建势力,经济优势和流氓手段来夺取小铳的爱人翠宝,慕容天赐为了金钱不惜把自己的女儿的幸福和身体标价出卖给黄大少爷。

玩老虎的盖三省是一个凶狠、残酷、阴鸷的婆娘,她不满意丈夫马腾蛟,私下里和小铳发生过关系,而小铳却讨厌她而喜欢翠宝,盖三省为了获得与占有小铳,不惜把自己作为别人的帮凶。而且盖三省因为小铳对她的冷酷,恼羞成怒,毒打一个流浪无靠的小女儿银妞儿出气,银妞儿受不住毒打,想攀火车逃走被辗死了。

在这种复杂的关系的纠葛中推展了剧烈的斗争,在重压下没有力量反抗的翠宝,顺从了父亲的意志和“命运”的安排(封建社会造成的命运)。小铳的灵魂燃烧着仇恨、反抗和痛苦而倒下去。

小铳虽然倒下去了,但是已经把阶级的仇恨的种子播在每个弱者的心里。

作者在《大马戏团》里面结束着说:“这个班子反正就快完了”,不错,在这社会里面,“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相对立的关系也快完了。

安德烈夫说过:“一颗明珠只能产生①此处疑漏印“在”字。一个患病的贝壳里”。那么,新社会就要在这患病的社会里产生。

上一篇:《威尼斯日记》读后感:撒豆成兵下一篇:芒果作文575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