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阅读情况报告

2024-05-23

大学生阅读情况报告(精选10篇)

大学生阅读情况报告 篇1

大学生阅读情况调查总结报告

书是知识的海洋,书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书是进步的阶梯。如果人们不读书,那就没有精神的粮食,所以大家都离不开书本。那大家都喜欢什么书呢?这都往往因人而异,有的喜欢漫画,有的喜欢童话,有的喜欢伊索寓言……所以我们针对大学生的阅读情况做了问卷调查,希望通过我们的调查分析总结可以了解大学生的阅读情况,也希望可以对大学生今后的阅读方向提供帮助。

我们针对大学生的阅读的几个方面进行了调查,具体是阅读时间、阅读种类、阅读目的、阅读渠道这几个方面进行了调查,每个方面涉及了几个小问题,做成了问卷的形式,每个问题都是有我们小组的成员共同想出来的,也方便我们做最后的总结分析。调查问卷的具体内容会附在报告的最后,供领导们参考,希望会给我们多些的意见和指导,让我们学到更多的知识,丰富我们的实践经验。

我们于放假之前分成两个小组分别在燕山大学、欧美学院、河北科技师范学院、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这四个学校进行了问卷调查,然后在暑假期间进行总结整理分析,得出大学生阅读情况的概况。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采用了两种方式进行调查,一是室外调查,就是请在校园中走动的同学进行调查,二是去宿舍内进行调查。但调查中也是遇到了不少的问题,有些同学还是不太乐意配合我们的活动,不过我们还是会调查更多的同学继续完成了我们的任务。

在进行了一暑假的整理后,我们得出了每个问题的百分比,具体的数据我会附在总结报告之后,以供参考。

下面我就我们的数据发表一下我的个人意见。在阅读时间方面,大部分同学还是有时间去阅读一些课外书的,但是持续时间不是很长,在一个小时以下,但是也有一部分的同学会花费1~2个小时去阅读。学校的图书馆是个获取各种知识的好地方,我们应该经常去的,但是却有一半的同学不是经常去图书馆,经常去的人不是很多,所以学校应该采取措施去鼓励大学生多去图书馆读书,丰富自己的各方面知识。在阅读种类方面,喜欢文学类和娱乐消遣类的同学还是居于多数的,以丰富自己的课余精神生活。但是在各种书籍花费的时间上,还是均匀分布的,都是差不多的。我们还对大学生最应该读什么进行的提问,选择最多的还是应用技术类和专业书籍,也是在预料之中的。因为大学生来到大学毕竟是为了获取专业知识才来的,专业知识才是主要目的,是以后我们踏入社会进行工作的基础。所以我也是很同意大学生应该多阅读专业书籍的,偶尔也可以读一些其它方的书籍来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在阅读目的方面,大部分同学还是为了满足个人需要才去阅读的,比较喜欢去看课外书籍,但是很少的人是为了备考,大多数人都是为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充实自己、兴趣爱好才去阅读的,我想这也是个好现象,考试是一定的,但是不要所有读书的直接目的都是为了考试,在其它方面增强自己,对考试也会有很大的间接的帮助的。所以我们应该多读书,读好书,不要以考试为目的而读书,那样会成为书呆子;要以丰富自己的各方面知识为目的而读书,提高自己,对自己的各方面能力都是有很大帮助的。在阅读渠道方面,大学生阅读的书籍都是来自图书馆的,这也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大学生出门在外,所有的衣食住行都是在学校里,学校的一切都是便利之所,大学的图书馆也不例外。图书馆是离大学生最近的可获取更多知识的知识宝库,大学生首先会选择那里,只是无可厚非的。所以,学校真的应该更加重视图书馆的发展,应及时补充大学生所缺少的知识,完善机构,给大学生一个用之不竭的知识宝库。

以上都是我个人发表的意见,供领导们参考和改进。此次活动是我们大家共同努力完成的,很辛苦,但是也是很有满足感的,我们觉得我们很成功,充满了成功的喜悦。这次实践也是让我们学会了一些待人处事的基本礼貌,丰富了我们的社会经验,我们想对我们以后的在社会上行走,是有很大帮助的。如果以后还有机会的话,我们会尝试各种实践活动,丰富自己,不断的让自己更加有能力。我相信我们会做到的!

附:

大学生阅读情况调查问卷

1.你认为有没有足够的时间去阅读课外书?

A.有(80%)

B.没有(20%)2.你每天花多长时间去读课本以外的书籍? A.2小时以上(10%)B.1 –2小时(38%)C.1小时以下(52%)

3.你经常去图书馆读书吗?

A.经常去(23%)B.偶尔去(29%)C.不经常去(43%)D不去(5%)

4、你对自己现在课余阅读时间分配

A、满意(38%)B、不太满意(42%)C、不满意(15%)D、没感觉(5%)

5.您最喜欢的课外读物

A.文学类(30%)B.娱乐消遣类(30%)C.应用技术类(15%)D.专业用书(15%)E.科普类(10%)

6.在课外您花在什么书上的时间最多

A.文学类(25%)B.娱乐消遣类(30%)C.应用技术类(20%)D.专业书籍(15%)E.科普类(10%)7.您认为当今社会大学生最应该读什么

A.文学类(20%)B.娱乐消遣类(15%)C.应用技术类(30%)D.专业书籍(30%)E.科普类(5%)

8.你在考虑课阅读内容时,是从何种角度出发? A.满足社会的需要(21%)

B.满足个人的需要(79%)9.你对课外书的看法: A.特喜欢,想看就看(18%)B.教喜欢,优选择性的看(55%)C.一般,看不看都行(22%)D.不喜欢,没意义(5%)10.当前你读课外书的主要目的 : A.备考(5%)B.扩大知识面(36%)C.充实自己(30%)D.兴趣(29%)

11.你对大学生课外阅读的态度是: A.应该多读书(88%)B.读不读都一样(10%)C.读那多没用,各种考试通不过还是白搭(2%)12.你认为课外阅读对自己的帮助: A.很大(31%)B.一般(63%)C.不大(6%)D.没有(0%)13.你所读的课外书多来自: A.图书馆借的(73%)B.书店买的(27%)14.您阅读图书的主要途径是: A、购买(5%)B、找朋友借(0%)C、到图书馆借阅(65%)D、网上浏览(15%)E、书社租借(5%)F、其他:(10%)15.您一般选择在哪里购买书籍?

A、特价书摊(4%)B、上门推销(1%)C、新华书店(26%)D、校园书店(5%)E、网上订购(22%)F、书友会(2%)G、其他:(40%)

大学生阅读情况报告 篇2

关键词:理工科大学生,文学类作品阅读,调查

一、调查一般情况说明

1. 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的对象是南京四所高校的部分学生 (不包括研究生) 。四所学校分别为:一所“985工程”综合性大学;一所理工科类“211工程”大学;一所理工科类大学公有民办二级学院;一所职业技术学院。在调查学校的选择上, 注重分层次分布。调查采取问卷和访谈结合的形式进行, 涉及四所学校的800多名学生, 其中, “985工程”高校被调查对象均为理工科类专业学生。调查最终获得了原始数据和访谈记录。

2. 调查内容

调查内容涉及与文学类作品阅读相关的六大项:

(1) 阅读文学类作品的频率; (2) 阅读文学类作品的原因; (3) 所阅读的文学类作品类型; (4) 阅读文学类作品媒介和获取途径; (5) 经常阅读作家、作品调查; (6) 学校相关课程设置及文学活动的开展情况。

二、调查结果分类分析

1. 第一项“阅读文学类作品的频率”, 调查结果显示, 有27%的学生每天花在阅读文学类作品上的时间为“0小时 (基本不读) ”;“0—0.5小时”为26%, 仅次于前一个数值;“0.5—1小时”、“1—1.5小时”分别为19%和14%;剩余的14%则为平均每天阅读文学类作品超过1.5小时, 其中有2%的文学迷热者, 每天阅读时间在2.5小时以上。

2.在前一项调查的基础上, 对阅读文学类作品的调查对象进行阅读作品原因和作品类型、阅读作品媒介、获得作品的途径与作家作品分析, 可以将阅读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1) 阅读文学类作品纯粹为了消遣娱乐, 阅读作品多为校园 (青春) 文学、网络文学, 作品题材一般以长篇小说为主, 兼有中短篇小说。这一类型约占调查对象的45%, 他们很多没有固定的阅读目标, 阅读呈现跟风趋势, 却有着较为集中的阅读兴趣, 主要为历史演义, 武侠、言情、奇幻小说, 网络文学, 以及描写青年之间情感故事的中短篇小说。这一类型的阅读体现在阅读媒介上多为网页浏览, MP4/MP5、手机、电子书等电子媒介, 以及txt文本、pdf书籍和超星等电子书籍, 获取作品途径除此之外, 还有书店和网络购书, 图书馆借阅的情况鲜有。

(2) 文学爱好者, 阅读文学类作品缘于兴趣爱好, 喜欢阅读当前在文坛上有影响力的中外优秀作家的作品。这一类型的阅读情况体现在阅读目的上则为“兴趣爱好”, 占调查总数的31%。非文学专业读者当中约有三分之一对文学作品抱有兴趣, 正体现了文学作品本身的巨大魅力。这一类型的读者对当下文学发展动态有较多的关注, 阅读目标较为明确。这一类型阅读受舆论和媒体影响较大, 作家、作品多在传媒上受到较高的评价或较高的关注, 作品也体现出一定的文学价值和思想内涵。

(3) 有15%的调查对象选择阅读中外文学名著陶冶性情, 提高自身文学素养, 这类作品主要来源于各校的图书馆借阅。

由于我国目前的中学教育为应试教育, 大多数的中学生并未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也没有机会细读文学名著。大学的各项条件允许大学生进行经典阅读, 但只有15%的学生对经典阅读感兴趣。

尽管这类阅读所选作品都具有较高的文学性和历史意义, 但由于大部分理工科学生并未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也受历史、文化知识水平的限制, 在阅读这些名著时, 大多数仍然停留在粗浅阅读的层面, 未能挖掘出作品深刻的内涵。同时, 名著的选择受中学语文课本编排影响较大, 目光并未能放开, 局限在少数几个作家作品身上。

(4) 还有一类文学作品阅读类型是“学术性”, 即为了拓展专业 (学术研究) 阅读作品, 占总数的6%。这类读者较为关注人文社科类的相关知识和研究, 阅读着力于经典作家作品及人文社科类的作品。前者体现为阅读较多的某一作家作品及相关评论和研究资料, 在四校的调查研究中有2%—3%的调查对象会阅读文艺理论书籍, 且阅读兴趣集中在一些哲学、心理学、美学等其他人文学科与文学交接的作品。

三、调查结果总体分析及对策

1. 原因分析

有近三分之一的理工科大学生平时几乎不读任何文学类作品, 即使阅读文学类作品, 也呈现出“轻阅读”趋势, 其中有部分选择阅读名著, 却由于自身阅读习惯、阅读能力有限, 不能深入挖掘作品内涵, 阅读停留在浅层次。经过分析和研究, 导致以上情况出现的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

(1) 认知。理工科大学生对文学作品兴趣普遍较低, 大多数学生更重视计算机、英语和其他各类证书的考取, 普遍认为文学作品可读可不读, 没能认识到文学类作品阅读对自身发展的意义。

(2) 习惯。前文提到的我国中学应试教育, 导致绝大部分的学生没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阅读文学类作品时, 存在浅尝辄止的普遍现象。

(3) 能力。理工科类大学生在文化、历史知识方面, 较为欠缺, 在阅读文学作品的时, 理解力、审美力和感受力都受到一定的局限, 难以深入阅读。

(4) 环境。文学在当前的社会格局中受重视程度已经大不如前, 在某些时候、某些方面成为附庸, 呈现边缘化的趋势。大环境如此, 理工科大学生对阅读文学作品的态度也不难理解了。

2. 应对策略

(1) 大学课程设置。据第六项调查结果表明, 除民办二级学院和职业技术学院之外, “985工程”综合性大学和理工科类“211工程”大学都开设“大学语文”通修课程, 开设一个学期。根据访谈反映, “大学语文”课程与大学其他通修课程一样, 参与度低, 课堂气氛不热烈, 学生普遍缺乏兴趣, 感觉课上没能学到什么实质性的内容。据调查, “985工程”高校除了开设“大学语文”通修课外, 还开设系列人文类的选修课, 供全校学生选上, 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

学校在课程设置方面已经开设“大学语文”通修课的, 应落实和关注课程进展情况, 授课教师应选取学生的关注点, 有目的、有方法地进行知识传授, 同时注重趣味性与知识性相结合。课上, 应重在作品解读、阐释, 提高学生的感受力、领悟力, 提高学生阅读水平, 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民办二级学院 (三本院校) 和职业技术学院 (高职院校) 应开设人文类课程, 引导学生进行有效阅读,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 开设与文学相关讲座、沙龙等活动。通过多种多样的文学活动, 培养文学阅读兴趣, 提高文学素养。“近一年内参加文学类讲座、沙龙的次数”这一项调查结果显示, 有40%的人近一年来没有参加任何文学活动, 21%和23%分别参加过一到两次。据了解, 大多数高校举办文学讲座或沙龙类活动, 都会在报刊或院校的论坛上登出来, 可供有兴趣的同学参与。关键在于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不大, 即使知道活动通知, 也很少去参与。所以重点在于激发学生的文学热情, 才能进入文学作品的阅读。激发学生的文学热情, 关键在于举办活动的形式需要摆脱陈旧, 呈现出与时俱进的特征, 能够吸引学生。

(3) 扩大各校文学社团的影响力。据了解, 被调查的理工科学校均有文学社团, 但活跃情况差异较大, 在学生之间的影响力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文学社团是学生自己自觉组成的团体, 较能被学生认可, 也可以被学生亲近。文学社团开展的活动, 在学生中产生的影响是最深远的。文学社团大多通过吸收社团成员, 开设社团活动来扩大影响力。同时, 文学社团内部组织的活动, 也可以进行文学的传授和讲解, 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大学生阅读情况报告 篇3

高尔基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发现,现在课外书对我们的吸引力越来越小了。我们到底还要不要读课外书?我们的读书情况如何?在妈妈的带领下,我在小区中进行了调查。

二、调查内容及数据分析

我根据小学生课外书阅读的实际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1)你是否喜欢阅读?(2)你在读课外书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3)平时读的课外书中种类最多的是什么类的书?(4)课外书的来源?

1.小学生喜不喜欢课外书

从我调查的情况来看,有95%的同学选择了喜欢读课外书,只有5%的同学选择了不喜欢,选择不喜欢的同学都是语文成绩极差的。“为什么喜欢读课外书?读课外书对我们有什么好处?”大部分同学的回答比较含糊,大部分是“多读课外书有利于学习,有利于提高写作水平”等,他们并没有认识到读课外书同样是学习。其实,健康有益的课外书也能像语文、数学书一样增长我们的知识。如果把学习比做吃饭,语文、数学等学校里学习的科目是主食,课外阅读应该是副食了,我们难道能只要“主食”,不要课外阅读这一“副食”吗?

2.同学们不读课外书的主要原因分析

通过调查,我发现同学们不读课外书的主要原因是:看电视比读课外书有劲;没有课外书可读;老师没有要求;家长不给钱买课外书。

调查结果表明,现在小学生放学后做完作业就是看电视,对热播的电视剧如数家珍,但是有益的课外书却看得甚少。有37%的同学认为“看电视比看书来得有劲”,有45%的同学说自己家中没有适合自己的课外书,家里基本没有书,有书的同学也反应家中大多是幼儿读物及小学生作文、奥数之类的教辅用书……从中,可以看出中高年级往往看重的是学生在校的成绩,一般不重视课外阅读。

3.课外书来源渠道

从我的调查情况来看,从学校图书室借书的占40%,同学相互借阅的占30%,家长买的占21%,学校中订的报刊杂志占9%。由于家长对孩子的课外书阅读不够重视,没有主动给孩子买书的习惯,更不可能在孩子的阅读上进行有益的指导。大部分同学的课外书主要来自于学校的图书馆与同学处借的。但是,学校图书馆书籍也有限。同学互相借书,往往属于口袋书,没有多大好处。这也是主要原因之一。

4.同学们对课外书的涉猎

调查结果表明,同学们所读课外书籍涉及面较广,有小说、散文、诗歌、科普、科普读物、报刊等。但结构不合理,小说类占65%,诗歌占5%,科普读物占10%,报刊杂志占20%。从阅读情况来看,小说类偏多,占总量的65%。同学们的读书随意性强,喜欢读什么就读什么,碰上什么就读什么。我认为小学生会读书、读好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三、结论

大学生阅读情况调查与分析报告 篇4

在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许多人对网络高速发展的时代下纸质书籍会不会被电子书籍取代而忧心忡忡。网络阅读在方便快捷、知识覆盖面广泛、免费获取等方面的巨大优势下对传统阅读方式造成很大的冲击。但纸质阅读作为一种传统和古老的阅读方式在一些方面还是具有很强的优势。因此,了解大学生对阅读方式的各种不同偏好是很必要的。

一、调查目的:这次调查主要针对大学生群体,全面了解大学生中纸质阅读的情况。二、三、四、五、调查时间:2011年4月23日.调查对象:高校大学生若干人 调查方法:采用网上调查的形式 调查数据统计分析

1.通过什么方式阅读

在调查结果中显示,超过70%的学生仍以纸质书籍作为第一选择,并有70.5%的学生选择了从图书馆借阅书籍。但随着电脑、手机在学生中的普及率越来越高,电子书、网络在线这些较为新颖的读书方式越来越受当代大学生的欢迎,有23%的同学选择了这两种媒介作为自己的阅读途径。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电子读物的出现已经开始挑战传统的纸质书籍,并悄然改变了大学生的阅读方式。

2.大学生纸质阅读对象

在对被调查大学生阅读情况的数据分析所显示,大学生阅读的书籍可分为十大类别,分别是文学、数理化、计算机、史地、哲学、经济、语言文字、文学、政治和艺术。其中,文学类图书高居各类图书的榜首,中国文学类图书的阅读率达53.2%,从学生专业的分类来看比例最高的是经济管理专业,阅读的学生多达95%,是学生阅读的主要群体。

3. 大学生纸质阅读的时间分布

平均每天阅读书籍的时间1个小时以内的占23%,1个小时到2个小时的占42%,2个小时到3个小时的占17%,3个小时以上的占18%。阅读时间的分布主要是早晨7点到8点之间和晚上7点到11点之间。

4. 大学生阅读纸质书籍的目的在对被调查大学生阅读情况的数据分析中显示,大学生阅读书籍主要是为了增强专业知识、扩展知识面,提高个人修养水平和陶冶情操。课外书籍的阅读情况中,男生偏爱体育书籍和专业性研究性强的科普书籍等等,而女生则偏爱时尚潮流的书籍和言情类小说等娱乐与休闲放松的书籍。数据分析显示,男生一般希望通过阅读扩充知识面与非专业知识,女生则更偏向提高个人修养和陶冶情操。

5. 阅读环境

调查中大学生普遍喜欢在图书馆和教室阅读,理由是这些环境更偏于安静,适合专业知识的理解吸收。部分学生喜欢在空旷的草地上或者床上进行阅读,他们认为这些地方更容易使读者融入到书籍中,在情感上产生共鸣。6.阅读习惯

在调查中发现,对待一般的书籍,如文体娱乐类,半数以上学生承认自己的阅读比较快餐化,通常以浏览为主。对待自己比较喜爱的书籍或是专业研究性强的书籍,半数以上的学生会选择阅读两遍以内,只有40%左右的同学会在精读的同时进行批注和做笔记。

六、调查结论与建议

在大学校园中,纸质书籍的阅读还是占主导地位,大学生对通过阅读书籍来获取知识的认同普遍高于外界对其的评价。尽管当前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迅速,电子读物逐渐成为信息资源记载和传播的主要载体,但仍无法替代传统纸质书籍的重要地位。

建议:

1.在调查中多数同学反映自己的课业负担较重,影响了阅读时间。由于

中国的应试教育深深的影响了这一代年轻人,因而很多同学在读书之前总是先考虑这本书对自己是否有用,显得十分功利。希望学校和社会方面能够正确的引导学生对阅读这一习惯的理解。

2.调查中学生普遍表示希望学校和社会丰富馆藏图书的品种和数量,缩

短借阅检索的时间,同学们还提出,应该根据读者阅读情况的变化,定期将借阅率高的图书调入开架书库或阅览室,以方便大家可以更方便、快捷的找到心仪的图书。

3.学校、家庭乃至全社会都应该营造一种科学读书的氛围,对读者尤其

是年轻人的阅读行为进行合理的引导,将读者拉回到读书中来。

七、调查总结

中学生阅读情况调查报告 篇5

一.调查目的

我们为期一年的课题《初中英语阅读课课堂活动设计探究》研究已接近尾声,为了进一步摸清初中学生英语阅读现状,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阅读策略和技巧, 进一步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并了解我们的研究成果在教学中运用的效果,我们第二次做了问卷调查。

二.调查对象

七年级、八年级和九年级三个年级中分别随机选取x名学生,共发放问卷x份,回收问卷x份,有效率达x%。

三.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以封闭式问卷为主,部分问题设开放性选择。

四.调查内容

问卷从学生和教师两个维度出发,主要从英语阅读课课堂活动设计和学生在活动中的感受和表现方面设计了十道主客观题。

五.调查结果

本次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20份,收回120份,分别从七年级、八年级和九年级随机抽取了各40名同学。其中约有90%的同学认为丰富的.课堂活动对于学生阅读兴趣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且这些活动能促进阅读效率的提高。大部分同学(占85%)在英语阅读课上能发挥很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剩余15%的同学由于英语基础和词汇量的影响,发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般或者较低。在阅读过程中,约有72%的同学能把主要时间和精力用在理解课文内容上,而20%的同学用于语法句式理解,还有8%的同学用于词汇意思理解上。约有80%的同学在平时阅读中使用老师教授的阅读策略和技巧,但剩余20%的同学还不能熟练使用不同的阅读策略和技巧。从调查问卷中也可以看出学生(约98%)在阅读方面对老师的期望很高,大部分学生都希望老师根据不同的阅读材料设计不同的课堂活动,而且他们喜欢各种各样不同的课堂活动,这就对老师的阅读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还需不断努力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自身能力。

六.调查分析

1.学生方面:大部分学生喜欢上阅读课,课上很积极,但是少部分学生由于英语基础和个人差异而对短文阅读望而生畏,于是不太喜欢阅读课,阅读习惯和效果欠佳,他们在阅读课上的积极主动性一般或者很低。经过我们课题组的探究努力,很多学生意识到了阅读策略和技巧的重要性,他们在不断努力去尝试使用不同策略技巧去读不同类型的文章。同时,学生也期望老师能够根据不同的阅读材料设计运用不同的课堂活动,以此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提高阅读效率。

2.教师方面: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紧任务重,有些老师在阅读课上设计活动较少,注重讲解单词和句型,课堂有些枯燥乏味,因此,课堂氛围不好,学生积极性不高,阅读效率也受影响。

七.调查结论

小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报告 篇6

一、调查目的与实施

(一)调查目的

1、比较全面地了解当今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了解学生阅读的特点,包括学生阅读的兴趣、阅读发展心理、学生阅读时间和学生课余时间的比例、各种媒体(电视机、网络等)和学生阅读的关系、家庭环境与学生阅读的关系;父母文化层次与学生阅读的关系、父母的阅读习惯与学生阅读的关系等。

2、根据阅读现状的调查分析其原因。

3、提出相应的对策,为学生更好地进行课外阅读创造良好的条件。

(二)调查内容

1、小学生每日阅读时间;

2、小学生的阅读对象;

3、小学生到图书馆阅读情况;

4、小学生上网阅读情况;

5、家庭环境和学生阅读的关系。

(三)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这是本调查采用的主要手段。调查表共有12道选择题,每题有2—4个供选答案,还有4道简答题,供调查者适当发挥。

2、个别交谈。这是本调查采用的补充手段,针对某些尚需进一步了解与研究的问题有选择地与有关学生交谈,以获取典型案例或验证某种调查结果。

(四)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对象为政和县实验小学3——5年级学生。调查人数分布如下:

年级(1)(2)(3)(4)(5)(6)合计

三58 56 53 55 58 58 336

四59 58 56 57 58 58 346

五60 58 62 60 60 60 360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大多数学生在课余,尤其是双休日,阅读随意性较大。

我校每周有一节阅览课,每月有一节阅览课到图书室看书。有一次阅览课上,在老师不提任何要求的情况下,对学生所看的书籍作了统计:看消遣类的,如连环画、脑筋急转弯等的占了班级人数的75%左右,看知识性书籍的占25%。这样有利于学生知识面的拓宽,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教育心理学认为,要使学生自觉地、有目的地、专注地进行课外阅读,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一个人的兴趣往往反映了他的需要,换句话说,当一个人有某种需要时,他必然会对有关事物优先予以注意,并且对之有向往的心情。教师除了要为学生创造一个有利阅读的良好境,还应该辅以必要的阅读指导和督促检查,如果舍此两个外部条件,而仅让学生在课余时间或在阅读课上走出教室,走向图书馆,任由他们东看西看,怎么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呢?有的学生对老师、家长推荐的知识性书籍只光顾不阅读,使课外阅读流于形式。

学生阅读兴趣的形成也不能忽视自身的主观条件,既对知识的需求欲望、知识储备的质量和数量、阅读的态度和技能等。为此,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时,就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因素,创造有利于学生阅读的客观条件及至采取必要的措施,逐步使阅读成为学生自觉的行动,使阅读成为学生生活中所必需的东西,有效而具体的把学生的视野吸引到正确的阅读轨道上来。

三、对策研究

课外阅读是阅读教学的延伸和补充,也是我校将要常抓不懈的一项工作。它不仅对扩大学生知识、培养阅读兴趣、养成阅读习惯、提高读写能力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对发展思维、陶冶情操、促进志向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今后,如何继续开展课外阅读?

1、培养兴趣

从此次调查中发现,因学生年龄、学段、性别、性格、心理特点等方面的差异,其阅读兴趣也随之不同,一般来讲,低中年级学生以童话、神话、寓言、民间故事为主,而高年级学生还对传记、传奇、惊险小说等感兴趣,可以说进入了文学期。女同学一般喜欢看有故事情节的书,男同学则对史地、体育、科学方面感兴趣。所以教师可以对学生的爱好有所了解,介绍时就有的放矢了。罗曼罗兰曾经说过:要播撒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所以教师不仅要熟知图书的内容,更要加深自己对书的感受,这样在推荐图书时才能游刃有余。推荐方式也多种多样:可以在给学生上课外阅读课时,就给他们将《三国演义》、《水浒传》,课后同学们自己再去看这些书;教师随时可以与学生谈心,谈谈自己儿时的学习,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

2、组织各种类型的读书活动

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既要求有所得,又期望所得的收获明显,得到老师、家长的认可和赞许,从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针对这一特点,我们可以开展一些生动活泼、行之有效的读书活动:读书小报交流会、课本剧表演、朗诵比赛以及主题式探索性读书活动。一些高年级的读书活动竞赛,也可以邀请低年级学生参加旁听,这样高年级学生起到了“标兵”作用,一定会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狠抓落实

时间落实。统一指导课外阅读的时间要落实,保证每周一节的课外阅读指导课专时专用;对学生自由阅读的时间要落实,减少作业量,增加阅读时间。

活动落实。进行课外阅读指导,要开展一些小学生喜爱的活动,使课外阅读成为一种有组织的集体活动。活动的形式要丰富多样:故事会、辩论赛、朗诵会、读书笔记展评等。

指导落实。教师的指导,主要是引起学生的兴趣,提供阅读的方法。故事性强的作品,可以介绍一个有趣的开头;语言优美的作品,可以朗诵一段;知识丰富的作品,可以简要讲一些学生闻所未闻的知识。阅读方法的指导也要多样化,从摘抄、批注、质疑、欣赏、写读后感等多种角度进行指导。

大学生阅读情况报告 篇7

一直以来二语习得研究者们大多把学习策略分为两大类:直接影响学习的策略和间接影响学习的策略。前者其实指的就是认知策略, 包含验证、监控、记忆、演绎推理和实践等认知活动。间接策略包括元认知、情感策略和社交策略, 是监控和管理学习的策略。尽管其分类界限尚不够清晰, 直接策略中却涵盖了不少认知活动, 如猜测、联想、分析、总结、类推、概括、重组等。O’Malley&Chamot根据信息加工理论, 将学习策略分为三大类: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和社会/情感策略。三大类分别包含一定数量的具体策略。在一次对ESL学生的策略使用调查报告中他们就发现了14种具体的认知策略。就阅读而言, O’Malley&Chamot列举了8种典型的认知策略:1) 复述重复, 即复述输入信息中需要记忆的内容;2) 组织, 指根据语义和句法属性对词和概念等进行分类;3) 推测, 即运用口语或书面信息来猜测词义、预测结果、或填补空缺信息;4) 总结, 即为记忆而对输入信息进行周期性的总结;5) 演绎, 运用规则来理解语言;6) 意象, 即运用视觉表象来理解和记忆新信息;7) 迁移, 指运用已有的语言知识促进新的学习任务;8) 精加工, 指在新信息之间或是在新信息与已有信息之间建立命题联系并加以整合。

从以上研究中可以看出, 认知策略表面看来只是学习者在语言学习过程中用来提高自己学习的具体行动、行为、步骤或技巧等, 属于显性的操作程序或步骤。但是这些策略的成功运用与否直接与思维和理解力相关, 体现了学习者用于感知、解码、分析和提取信息的智力活动或隐性的思维步骤。认知策略与学习过程中的具体认知活动密切相关。后者通常包括意象、组织、推测、精加工、演绎推理和迁移。认知策略可刺激认知的发生并激活各种思维活动的展开, 而通过反复实践并得到强化的认知策略可以转变成无意识的自动行为, 即认知技能或操作各种思维步骤的能力。在阅读中, 读者认知策略使用的频率与其思维活跃程度成正比, 故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反映出读者的实际阅读能力和水平。本研究的目的是想了解高二学生英语阅读中认知策略的使用情况, 并针对他们阅读中所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从而为中学英语教学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的对象为某市属重点高中二年级学生, 共968名, 此前平均已经学习了7年英语。

本研究采用的调查工具是基于O’Malley&Chamot的认知策略表而设计的有关英语阅读认知策略的调查问卷。经内部一致性检验其信度系数达0.89, 说明该问卷具有较高的信度。问卷一共有32道题, 分属阅读过程中常见的6类认知策略:预测、推测、联想、选择性注意、分析推理和综合归纳。需要说明的是有些认知策略具有两种或更多的类别属性, 我们是取其最主要的特点来分类的。选择这6类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它们与阅读理解联系密切, 可体现阅读理解过程中基本的思维活动。预测对于把握全文大意以及随后进行的选择性注意具有导向作用。由于大脑工作记忆的容量有限, 我们在阅读时对感知信息的加工是有选择的, 是否能进行选择性注意对于能否正确理解篇章的组织脉络和中心大意等影响很大。事实上, 对输入信息的选择性注意是语言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联想可反映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推测和分析推理可反映学生演绎推理的能力, 综合归纳是对加工信息的进一步整合, 形成新的命题网络而进入长时记忆贮存, 显然对于语言学习是十分重要的。

二、结果与讨论

表1的数据表明。经常和总是使用这六大类认知策略的学生占全部调查对象的35.8%, 而有时、偶尔和从不使用的却占总人数的63.7%。六大类认知策略中, 经常和总是使用选择性注意的占42.5%, 其次是推测 (40.8%) 、综合归纳 (37.1%) 、联想 (36.1%) 、分析推理 (35.8%) 、最少的是预测, 只有22.2%。表2表明。32条认知策略中使用人数超过一半的有8条, 占四分之一, 包括遇到难句时我注意寻找关键词语 (69%, 选择性注意) 、阅读中我注意重点内容是什么 (64.8%, 选择性注意) 、阅读时我在重点内容上花的时间比非重点内容要多一些 (59.2%, 选择性注意) 、阅读时我凭感觉推断作者的意图和观点 (59%, 推测) 、遇到生词时我利用上下文信息来猜测词义 (57.7%, 推测) 、遇到难句时我利用上下文来帮助理解 (55.1%, 分析推理) 、阅读时我联想到与主题内容相关的场景 (52.1%, 联想) 和阅读后我利用汉语归纳文章的大意 (50.7%, 综合归纳) 。32条策略中用得最少的是阅读后我用英语归纳文章的大意 (7%, 综合归纳) 、其次是阅读前我浏览每段的首句并预测全篇的大概内容 (12.6%, 预测) 、阅读时我运用语法结构来猜测词义 (12.7%, 推测) 、阅读时我利用上段内容来预测后面的内容 (15.5%, 预测) 、遇到难句时我我先理顺语法关系然后再去理解 (21.1%, 分析推理) 、阅读时我注意文章主题与各个段落之间的关系 (22.5%, 选择性注意) 、阅读时我注意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 (23.9%, 选择性注意) 和阅读时我利用背景知识判断句子的隐含意思 (25.3%, 分析推理) 。这8条认知策略的使用人数有7条不到四分之一, 其中3条甚至不到二分之一。

以上数据表明, 调查对象就总体而言在英语阅读中使用认知策略不够频繁, 不过其中有四分之一的具体策略使用的人数相对较多, 另有四分之一的策略则较少用到。具体说来, 有多达五分之一, 甚至三分之一的学生不能从宏观的角度预测和把握所读语篇的大意, 在阅读前以及阅读中充分发挥空间思维的作用, 即运用事物的表象或事物之间的关系表象来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联想、想象等思维活动。另外, 他们正确把握文章脉络结构的能力、综合概括以及演绎推理的能力均不同程度地有所欠缺。

综合分析这两组数据, 结合回溯访谈的情况, 我们发现此结果与调查对象高二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动机、阅读目的、习惯、其自身的语言水平以及学校长期以来的教学方法都不无关系。中学生因课业繁重很少能抽出时间来进行课外兴趣阅读, 不少学生除了课本还是课本, 在英语阅读方面少有成就感, 所以难以产生浓厚的兴趣。即便阅读也多半是为了完成作业, 对付考试。所以对他们而言表层和工具型阅读动机所占比例较大, 且难以持久。阅读重点往往放在对单词的学习记忆以及词句的理解上, 遇到难懂的句子就绕过。久而久之, 惰性就此形成。

之前有研究表明,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困扰中国英语学习者阅读理解的最大问题似乎是语言问题。参加此次问卷调查的高二学生也普遍反映阅读中常见的困难是生词和难句。阅读时那些不熟悉的词语会占据读者过多的短时记忆空间, 结果是无足够空间来进行认知思维。对于中国学生来说, 生词和难句常常是造成阅读思维中断、阅读兴趣丧失的重要原因之一。从我们所了解的情况来看, 相当数量的学生缺乏综合归纳和整体理解的意识和习惯。由于过多的局部阅读, 外语学习者常常在综合信息方面有困难。另外,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往往着重于教学任务的完成和学生应试能力的提高, 时常无暇顾及学生阅读兴趣和策略的培养与提高, 长此以往容易造成恶性循环。

三、结论与启示

本研究借助于调查问卷考查了968名高二学生英语阅读中认知策略的使用情况。结果表明, 就阅读中6类认知策略的使用人数而言, 选择注意类最多, 推测类其次, 预测类最少。就具体的阅读策略而言, 有四分之一使用人数达到了50%-69%, 另有四分之一则少于25%。以上调查结果对中学英语教学有着重要的启示。

1. 教师应有意识地帮助和鼓励学生将获取知识信息作为阅读目的。

因为动机的强度与阅读能力直接相关, 其中深层和欣赏型阅读动机与阅读能力的相关大于表层和工具型。较强的深层和欣赏型阅读动机可使学生的阅读能力最大化, 且形成可持续阅读。

2. 加强词汇教学, 改进教学方法。

词汇量/词汇广度与阅读的关系固然密切, 但在词汇知识学习过程中, 它仅仅是一个方面, 词汇深度的习得要求的范围更大, 涉及的心理活动也更复杂, 对于阅读的重要性更不容忽视。对于外语学习者来说, 在习得英语词汇的时候, 一方面要注意扩大自己的词汇量, 特别是那些高频词, 另一方面也要注意加深对词汇深度知识的了解程度, 从词的同义、反义、搭配、联想和修辞等不同角度进一步强化对词的认知, 从而有效地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英语阅读是语言问题也是阅读技能问题, 既是语言文字的学习和使用的过程, 需要“自下而上”的解码, 也是读者已有知识的运用和处理过程, 需要把已有知识加上读者的智力与篇章的符号相联系, 进行“自上而下”的推测、推理、判断和分析。因此英语教学就不能仅仅停留在语言知识的传授上。在提高学生语言水平的同时应该加强阅读技巧训练, 在语篇层面上进行教学。阅读只有上升到语篇的层面才能快而准确地理解。在进行各种阅读策略训练时, 要使学生明白积极思维对阅读理解的重要, 使他们具有积极思维的兴趣和动机, 帮助学生根据文章的逻辑结构以及背景知识通过分析推理来建构语篇的意义。

4. 在中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我们必须加强元认知知识和策略以及认知策略的训练。

元认知知识是有关认知的认知, 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并有意识地调控自己的认知过程。而认知策略可直接刺激思维的启动和运演。此外, 我们还应尽可能地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在阅读的全过程中充分激活学生的思维, 使他们始终处于紧张有序、快速有效的思维活动之中。思维能力的提高无疑会大大促进英语阅读理解。

参考文献

[1]傅艺, 彭红兵.英语听力认知策略之训练研究.江西教育科研, 2007 (9) .

[2]刘慧君.从认知策略探析英语阅读思维活动.中国外语, 2008 (1) .

[3]文秋芳, 王立飞.影响外语学习策略系统运行的各种因素评述.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4 (9) .

[4]O’Malley, J.M.&Chamot, A.U.Learning Strategies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 Press, 1990.

[5]袁永芳.大学英语阅读动机研究.外语教学, 2003 (4) .

[6]席旭琳.自我提问:衡量在线理解的工具——二语阅读中叙述文与说明文的语篇推理.外国语言文学, 2008 (2) .

[7]张学宾, 邱天河.词汇知识与阅读关系的实证研究.外语教学, 2006 (1) .

[8]黄德兰, 胡学文.母语因素对外语阅读的影响.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2 (3) .

大学生阅读情况报告 篇8

关键词:小学生;静心阅读;调查分析

我们在学校随机选择6个班为实验对象,再选择3个非实验班,作为实验对比班进行参照。我和5位语文教师利用教学之余根据研究理念、研究目标、研究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研究,采取了切实可行的措施,扎扎实实地开展了大量务实的工作,并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一、调查问题的提出

1.教育发展的需要

21世纪的教育强调教会学生学习。而阅读教学的一个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只有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才能使学生吸收和储备大量的优美词汇,拓宽知识面,提高阅读分析理解能力,从而具备较好的语文素养。

2.学生发展的需要

从学生的现状看,课外阅读是提高他们语文能力的有效途

径,可长时间以来,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出现了学生课外阅读量大大减少的令人担忧的现象。从小学生的现状看,很多学生把课外阅读视作完成额外作业,不能主动地阅读。

二、问题调查的目的、意义和基本内容

1.调查的目的、意义

多读好书,能使人明智,增长见识,丰富人的精神世界。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也说:“问语文学得好的人,都说是课外爱看书。”通过课题研究,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促进读书习惯的养成,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引发师生之间的阅读互动。

2.研究内容

(1)调查我校学生读书现状,通过对学生及家长问卷调查和座谈等方式获取一系列数据。

(2)如何尽快改变家长对读书“无用论”的看法,并能做到亲子共读。

(3)开展“献两本,读百本书”活动,制订相应的规章制度,充分利用现有的图书借阅平台,开展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的兴趣。

(4)有效地进行课外阅读的指导,将指导阅读和课外阅读进行衔接和整合。

(5)研究要让学生知道读什么、怎么读、怎么评价、如何反馈的问题。掌握适宜自己的读书方法并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调查中发现的问题

1.对课外阅读价值的认识不足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大量的课外阅读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智力”背景,促进其形成健康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并使其个性健康发展。

2.学生自觉阅读的兴趣不浓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课外阅读的兴趣,就不需要老师家长去督促,当学生形成了阅读习惯,一切都水到渠成了。

3.教师方法指导不当,检测不得力

我校为了切实有效地构建书香校园,特别为每个班开设了一节阅读指导课,但对老师上课情况的调查发现,55%的语文阅读课没有用来阅读,而是挪作他用。经调查,37.5%的学生希望老师在阅读课上引导大家读,希望老师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

四、调查后的思考与对策

针对这一现状,提出以下几点思考,以期尽早改变现状,使我校学生的课外阅读真正以学生为主体,使每个学生都能静心阅读。

1.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书海无涯,舟楫安在?对小学生的课外阅读而言,培养兴趣应该说是最重要的。有专家认为教师和家长都应该是热爱阅读的人,特别是教师,应该以身作则,在情感上感染学生,使他们对阅读发生兴趣,多读,多体会,多思考,逐渐培养起终生受益的阅读习惯。

2.教给学生阅读方法

要有效地开展课外阅读,教师在课外阅读的指导上,必须遵循三结合原则:

(1)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

(2)课外阅读与写作、听说相结合。

(3)课外阅读与学校活动相结合。

3.养成静心阅读习惯

在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培养阅读兴趣的基础上,促使学生保持良好的读书习惯。教师可创造条件或利用学生已有的其他行为动机和需要迁移,使阅读成为他们生活中所必需的东西。

在阅读过程中要督促孩子保质保量完成,而不是走走形式,还要经常性地和同学们交换读物,以增加阅读量。

4.指导选择阅读内容

阅读是个人的事情。作为家长和老师,我们有责任在读物的选择上,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性的前提下,建立一种合作的关系,保持适度的沟通。

五、收获与启示

我们相信,“播下一种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一年多的实验时间匆匆而过,回味着孩子们取得的点滴进步,我们6位教师心里不免涌动着丝丝幸福。

我们有理由相信,我们已在孩子的心里播下爱读书、读好书、好读书、会读书的种子,培养了他们静心阅读的习惯,让他们学会汲取书中精华,提高个人语文素养,增强语言文化的积淀,孩子们定会终生受益的。课题研究暂告一段落,但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关注孩子们静心阅读的情况,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

让读书成为他们爱做乐为的一件事。

参考文献:

丁朝蓬.课程评价的理念与方法.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大学生阅读情况报告 篇9

和教师座谈,发现他们经常反映一个问题,就是现在的中小学生大多沉迷于电视、网络,而对课外书,尤其是文学名著的阅读,几乎是一片空白。由于课外阅读量的严重不足,已经直接影响了其写作能力的提高及审美情趣的培养,其狭窄的知识面,常常成为教师们头疼的问题。

为了真实的了解农村中小学生课外阅读情况,探究解决问题的办法,我走访了某县的70余所农村中小学。现把调查中发现的问题整理出来,以探求解决的良方。

农村学生课外阅读现状

1、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现在的农村中小学,大多学生宁愿呆在电视机前观看无聊的节目,也不愿阅读课外书。有些同学的家庭条件较好,家里拥有不少读物,可就是不愿意阅读。还有的学生,身边随处是报刊杂志,可就是不喜欢看。总之一句话,学生没有养成阅读的习惯。

2、大多学生无书可读。

以我走访的某镇初中为例。该校共有学生670名,教师54人。学校图书90000余册,生均册数达到普及义务教育标准。但通过翻阅存书情况发现,其藏书绝大多数都是历年来的教学剩书、辅导书、参考书、教学研究、学术杂志等,以及数量不少的由各级主管部门摊派的法律法规、行业规范等,数量庞杂,内容单一。而可供学生阅读的小说、散文等,则数量极少。仅有的几本,也是许多年前购置的,陈旧、破损、缺斤少两严重。书籍缺乏更新,不能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更难堪的是,就是这样的图书,学校几乎是不外借给学生的。

我在该校调查发现,90%以上的学生从来没有向学校借阅过图书,而为数极少的学生,则是直接向自己的科任教师借阅过练习册、习题集等。换句话说,学校的图书室几乎就纯粹是为应付上级检查而设的,其实质是学校的废品“仓库”。

报刊阅览室也同样存在这样的尴尬。为数不多的报纸、杂志在那里无人阅读。像这个学校的情况,在我调查的该县还有很多,而在小学,就更为普遍。

我调查了该县40余所农村小学,发现80%以上的学校有图书室,图书数量也符合生均标准。但书的内容却是五花八门,几乎和我调查过的中学情况类似,剩书、参考书占了绝大多数,其余的,诸如《童话世界》、《少年月刊》、《中小学生阅读》等期刊,很明显存在着管理不善或是是临时拼凑的痕迹,有第一期没有第二期。有些连载童话、故事,往往是有开头没有结尾,有中间没有两端,造成了学生阅读困难,学生干脆就不读。

3、学生缺少阅读时间。

我在该县多处学校走访,从其课表上看,那密密麻麻的科目,几无空可插。学生除了上课还是上课,语文、数学、英语老师走马灯的轮换不停,这科作业还没有完成,那科又布置下来,每天一节自习课,光是应付那没完没了的作业都艰难,何来阅读“闲书”的时间?别说没书可读,就是有,什么时候读?放学回家吗?自有数不尽的家庭作业要写,父母的家务要帮,还有比课外书更有趣直观的电视要看。

通过对350名初中生访查对象调查,其对中国四大古典名著的了解全都来自于电视节目,没有一个学生阅读过原著,更没有一个学生读过外国名著。小学学生的阅读面就可想而知。在回答“阅读过的课外书目”时,80%以上的学生不知道怎么回答,20%的学生回答的是《故事会》、《童话世界》,以及五花八门的街头小报。认真读过正规报纸的就少之又少,阅读过安徒生、格林童话的,不到4人。

问题解决方法探讨

通过和教师、学生探讨,我认为下面几种办法,或可解决学生阅读不足的问题。

1、大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这应该是每一位语文教师要切实重视的工作方法。教师不能既埋怨学生知识面狭窄、作文水平低下,又剥夺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而是给学生创设一定的读书环境,如布置目标明确的课外阅读篇目、课外问答、阅读知识竞赛等。初中学生可以布置一些国内外名著阅读,如曹雪芹、季羡林、列夫·托尔斯泰等人的文章。如果让学生满足于每学期的20余篇课文,那实在是误人不浅。

2、开放学校图书室、阅览室,及时更新书目。

在我走访的部分学校,图书室不是不开放,但学生们进去阅读的却并不多。这固然与图书的缺乏吸引力有关,更受制约于老师对前来阅读学生的态度。调查发现,假如学生没有完成作业,其阅读课外书便成了老师批评“不务正业”的口实。学生畏难于老师的冷嘲热讽,于是只好放弃。而有更多的学校,因为图书管理员都是兼职,还要忙于教学工作,因此图书室只能是“门虽设而常关”。这就要求有条件的学校必须配备专职的图书管理人员,随时为学生提供服务。

学校还应随时对存书进行更新,撤换那些过时的、废旧的东西,及时购置知识新颖、可读性强的书籍。学校在做预算的时候,要留出一定的资金,专门用于图书的添置。

3、开设阅读课,给学生提供一定的阅读时间。

在我走访的该县所有中小学,从课表得到的信息发现,学生在校时间,都给课程排得满满的,留给学生阅读的时间几乎没有。初中生就更为紧张,早、午、晚三晌都在学校呆着,上不完的课,做不完的作业,唯一的供自己支配的时间就是吃饭时间。可那也是来去匆匆,稍有不慎,还会迟到,学生哪里还有阅读的空隙?

大学生阅读情况报告 篇10

一、调查目的: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作为一名农村教师,我也无时不在思考着农村孩子的阅读。我认为我们要开展好课外阅读活动,要把孩子们领上“阅读方舟”,尽情地畅游书海,汲取精神食粮。

为了更好的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有效性,我对本班48名学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这次调查问卷的目的是想更准确的掌握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为进行“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的研究”做些参考,在研究中有的放矢。

二、阅读现状:

(一)阅读兴趣

1、你喜欢课外阅读吗?

82%的学生选择“非常喜欢”;16%的学生选择“比较喜欢”。

2、你每天用于课外阅读的时间是多少?

80%的学生选择“半个小时”;15%的学生选择“1小时”;5%的学生选择“一小时以上”。

3、你现在最喜欢阅读哪类课外书?(可多选)

71%的学生选择“漫画卡通”;20%的学生选择“寓言、成语故事”;5%的学生选择“科普(百科)知识”;4%的学生选择“中外侦探故事”。

4、一个学期中你能读多少本课外书?

68%的学生选择“5-10本”;20%的学生选择“10-20本”;10%的学生选择“20本以上”;2%的学生选择“几乎没有”。

5、你的父母指导过你读书吗?

80%的学生选择“从来没有”;10%的学生选择“很少”;10%的学生选择“有”;

6、你父母平时在家阅读书报吗?

41%的学生选择“从来不看”;39%的学生选择“有时会看一会儿”;20%的学生选择“非常喜欢看”。

7、你家有多少适合你读的书(杂志)?

68%的学生选择“10本以下”;16%的学生选择“10-20本”;9%的学生选择“20本以上”;7%的学生选择“几乎没有”。

8、你的购书情况如何?

5%的学生选择“父母选购”;41%的学生选择“自己选购”;55%的.学生选择“从来不买”。

9、你是否喜欢告诉同伴自己看了哪些课外书?

92%的学生选择“是”;8%的学生选择“否”。

10、在阅读时,遇到不认识的字或不明白的地方,你是怎样做的?

70%的学生选择“跳过”;19%的学生选择“查字典”;11%的学生选择“请教他人”。

三、结果分析:

学生课外阅读的主动需求性还是比较强的,但是课外阅读书的数量还是比较有限,书的种类也比较少,学生的阅读面比较狭窄,大多数学生只中意卡通漫画系列的课外读物,经典名著读得太少;大多学生对科学阅读方法的掌握不够,好的阅读习惯没有养成,大多数学生在遇到不认识的字或不明白的地方时,跳过去读的比较多,很少有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因而学生课外阅读的质量无法得到评估;农村学生没有较好的家庭阅读氛围,很多学生父母外出打工,家庭成员中大多没有读书看报的习惯,家长的文化水平不高,家长对课外阅读的认识也较为浮浅,学生的课外阅读得不到家庭成员有力的监督和指导。

四、应对策略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读书应该成为每一个孩子的需要,成为优化课堂教学质量的有力保证。语文教师应让学生明白“读书好”;引导学生“好读书”;达到人人“读好书”的境界。结合本次课外阅读的调查,针对农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特提出以下建议:

要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活动,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读书看报习惯。

一、培养兴趣。

结合小学生喜欢听故事的特点,有意识地挑选一些精彩生动的儿童读物的故事片断。在课余或课堂上讲讲。当学生听得津津有味时便戛然而止,引发学生产生想迫切看看这本书的愿望。在平时教学中应注意发掘部分比较适合学生阅读的课外书。对于一些知识面广的学生应多予以肯定和表扬。这样,既激发他们努力向上的信心,也为同学树立榜样,增强学生阅读课外书籍的兴趣。

二、丰富资源

针对农村小学生课外读物量少、类型少的特点,要加强学生课外读物的资源建设,可以在班级建立“图书角”,让学生们交换图书,做到课外读物资源共享:好书一起看;提高学校图书室的图书藏书数量、质量,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读书氛围。

三、选择读物。

帮助学生选择课外读物,经常性地为学生介绍有益书报。为了让学生有选择的余地,注意配合教学进度大力介绍有益读物,教师应有责任相机诱导,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引导他们吸收多方面知识,防止课外阅读过程中出现的“偏食”现象避免学生只中意那些卡通漫画系列的图书。

四、教给方法。

帮助学生掌握读书的基本方法是很有必要的,教师要提供一些常用的读书方法给学生。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往往是“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因此,要在语文学科的教学中教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处理好精读与粗读的关系。注意读书既要有深度,又应有广度。既要以读带写,又以写促读。

五、配合教学。

应注意结合学科的教学进度,引导、介绍学生看一些与课文内容有关的书籍或文章。让学生在预习课文时可供参考。这样,不仅提高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效地缩短了教学时间,提高教学质量,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逐步养成自觉读书的好习惯。

六、创设环境。

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认真开展好系列读书活动,把讲、读、写、做几个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热情。开展学科知识竞赛、读书演讲、读书征文比赛、经典诵读活动等,培养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的良好学习习惯。使学生的注意力、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都能得以发展。

上一篇:湫头乡气象防灾减灾工作责任书下一篇:打理压岁钱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