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通用8篇)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 篇1
.大学生就业难,普遍觉得报酬太低,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原因何在?
首先,从人力资本投资和收益的角度看,不能片面地责难大学生对工作岗位,特别是对收入水平的抉择,大学生谋求较高收入的工作岗位是有道理的。在查阅相关资料计算后发现:城镇小学、初中、高中和中专、大专和本科、硕士、博士各学历阶段毕业人力资本量分别为2002年价格人民币3.1万、4.9万、7.4万、19.4万、31.6万、49.8万;各阶段新增人力资本边际收益率(高学历与低学历收入之差比以本学习阶段投资新增人力资本量),分别为9.8%、2 2.2%、11.0%、4.7%、18.8%、14.6%。可以看出,从中等教育水平培养到高等教育水平,需要人力资本投资12.1万元,边际投资很大。据有关调查资料,目前大学毕业的平均工资水平为每月1700元左右,高中和中等教育毕业的为1500元左右,大学投资收益率仅为4.7%。这样低的边际收益率,对大学阶段的人力资本投资是极不合算的。因此,大学生及其家长找一个能回报大学阶段投资的收入水平的工作岗位,就是投资对合理收益的追求,是经济人最理性的反应,而简单说大学生择业条件太高,挑三拣四,从成本收益理论讲,是毫无道理的。否则,从投资回收角度讲,他无法收回大学阶段的教育投资,实际是亏损的,那又何必要上大学呢?
再次,大学生需求方面也存在着深层次的体制问题。主要是民间投资受到制约,中小企业数量人少,民问中介、社区等组织不发达,自由职业者受到限制。日本1.25亿人口有6 6 0万个中小企业,中国近13亿人口只有7 0 0万个,工作报告《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从世界性的规律来看,一个国家的企业,99.5%以上是中小企业;观察中小企业数量与在企业中就业人员的关系,中小企业平均从业者为10人左右:而从就业的结构看,一个国家65%——80%的劳动者在中小企业就业;随着发展水平的不同,每千人企业数量也不同,发达国家中小企业数量平均每千人50个左右;而许多大学生毕业后,为中小企业的技术工人、管理人员、创业者等,中小企业就是大学生就业的最多去处。中国为什么就业难,就是因为每千人中小企业数太少。除了社会、家长和大学生“吃皇粮”、官本位等观念外,办企业市场准入门槛高、时间长、手续多、成本大,开办企业后贷款难,政府收费项目多,中小企业很难经营和成活,是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太少的最主要体制原因。
另外,我觉得应该从大学生本身找原因。作为企业,他所支付给员工的工资肯定是建立在员工能为他提供经济效益。显然,能为企业带来越来越多的经济效益得到的报酬就会越多。那么一个本科生究竟能为企业带来什么呢?据调查:1.教育培养的技能性和创业性人才较少。大学教育中企业所需要的培养。高级技术技能人才的专业、课程、实验、操作、实习等较为缺乏,许多毕业的大学生到企业后,实际操作能力较差,无法适应岗位需要。而在大学中几乎不开创业课程,大学生毕业后,对于怎样开办一个企业,怎样研究和开拓市场,怎样进行核算,怎样经营和管理企业等等,一无所知。另外,现在大学生的观念上也存在一些问题。我们的大学教育过去是培养“吃皇粮、捧铁饭碗”人才教育。大学毕业后一般分配到党政社团、国家事业、国有企业单位计划分配,工资有一定标准并稳定提高,除了国有企业外,工资来源为财政经费,在过去大学生毕业数量较少的情况下,大量的分配到这些单财政还负担得了。现在,党政社团、事业单位都在进行机构改革和人员精简,国有企业每年也要减出几百万人来。现在还有很多人能从这种思想中走出来。
二.考研又在逐步演变成很多人的“独木桥”考研大军急剧增加。“校漂族”实在太难。
大学毕业了,但仍有人“漂”在校园……
“校漂族”在扩军,这已成为社会和媒体关注的一个热点。所谓,是指那些已经毕业,却仍留连再校园内或者学校周围,经常到学校用餐,到学校图书馆查阅资料或参加学校一些讲座,闲暇是逛学校周边的小店……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 篇2
关键词:大学毕业生,就业,心态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和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到来, 大学毕业生不断增加, 而社会的工作岗位却没有明显增加的情况下, 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变得越来越严峻。如何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成为了当下热门的话题, 政府也采取种种方式帮助大学生能找到工作, 大学毕业生也因为不能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而产生了一些思想上的变化, 有些大学毕业生就是先找一份稳定的工作, 不管工资如何, 自己是否喜欢, 只要自己能先安定下来, 失去了寻找一份自己适合工作的耐心, 埋没自己的能力, 因此了解毕业大学生的想法变得非常重要, 他们的想法不仅跟在校大学生提供了参考的作用, 更能分析当前毕业大学生对待就业的态度。为此, “当前毕业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小组特开展了此次调查。
一、研究方法与被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一) 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充分运用多种调研方法, 力求使所得的资料相互补充, 相得益彰, 保证本研究以点面结合的方式获得大量第一手资料, 从而保证所得结论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所运用的具体研究方法如下:
1. 二手资料法。
收集相关调研资料和经验为本研究设计分析提供理论依据, 在收集到的初步资料的基础上拟定问卷, 问卷经过小组成员的反复讨论、修改后定稿, 最后开始了本次问卷调查。
2. 问卷调查法。
根据调查目的设计出的调查问卷, 以浙江省当前大学毕业生为主。在调查的毕业生中, 我们不仅把调查的目光放在一些高校, 同时也将目光放在了一些职业技术学院。本次调查问卷发放115份, 回收108份, 有效回收率94%。其中有效问卷100份, 有效率为87%。课题组成员利用假期休息时间, 通过网络、实地调查, 完成调查问卷。
3. PRA法。
以小组座谈形式更加深入的了解当代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和如何解决毕业大学生的就业问题的看法、意见和建议。
(二) 被调查者所涉及专业情况
在本次调查中, 被调查对象所涉及的专业有:工学17人, 管理学10人, 教育学11人, 经济学12人, 理学11人, 农学1人, 文学2人, 医学4人, 艺术1人, 哲学2人, 其他29人。本次调查发现, 工学、经济学, 理学, 教育学、管理学和长久以来一样, 依然是很多大学生选择的专业, 因为, 这些专业可以就业的领域比较广泛, 但我们也看到, 在本次调查中, 有29%的人选择了其他, 根据具体访问得, “其他”包括了语言学, 旅游学, 天文学等一些比较冷门的专业, 该专业对象表示, 选择该专业的原因有很多, 但很主要的一个原因是因为竞争对手少, 虽然就业领域小, 但专业性强。
二、当前毕业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分析
(一) 被调查者在大学期间的就业想法
目前有很多青年在进入大学的那一刻, 对未来所从事的工作范围被自己所选择的专业画上了一个圈, 然后, 便开始在这个圈中, 在细微的变化中选择好自己的理想工作, 然后, 努力, 再努力。但是, 当大家走出校园, 真正进入社会, 就业的工作会完全与大家以往的理想相同吗?在本次调查中, 我们发现, 有90%的人表示:他们在大学期间有想过从事现在这个工作, 但也有10%的调查对象表示, 现在所从事的工作是当初没有想到的。
(二) 调查对象对就业难的看法
调查发现, 有27%的调查对象表示, 会保持着非常担忧的心情看待着自己就业这个问题, 有45%的调查表示, 虽然没有感到非常的担心这个问题, 但担心或多或少还是存在的, 因为, 社会竞争压力一点点的在扩大。有23%的调查者表示, 并不担心这个问题, 根据深入访问调查得出, 被调查者大多充满了自信, 抱着坚定的信念不断地在努力, 他们认为, 过多的担心只会停滞自己前进的步伐, 既然选择了这个专业, 在就业压力来临时, 更应该鼓起勇气, 奋力向前, 同时不断得用知识, 用实践经验来充实自己, 这样就业的难题对自己来说将会减小很多。还有5%的调查对象表示, 并不在乎这个问题。
(三) 被调查者目前就业地点
调查显示, 40%的大学毕业生表示回家工作, 23%的学生表示会在学校所在的城市寻找工作, 31%的学生表示无所谓, 6%的学生表示说不在乎。在这些数据中表示还是很多大学生会回家寻找工作, 一方面是因为在家附近有父母可以在一些方面照顾自己, 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在家附近寻找工作比较容易。其次就是在学校所在的城市寻找工作, 之前的数据表明很多大学生在就读期间就开始担心自己的工作, 如此就会有一些大学生开始在周围注意一些企业和工作的招募, 充实自己。所以又很多的大学生对自己大学所在城市的企业和工作招募会比较熟悉, 因此也会留在这个城市发展, 当然还有其他的一部分原因影响着大学生们的选择。
(四) 预想的就业形式
在确定要去那个地方工作后, 最重要当然是要找一份自己合心的工作。47%的大学生选择去公司上班, 20%的学生是选择自己开一家店, 22%的学生选择自主创业, 11%的学生则表示是其他。数据显示有很多的大学生选择自己开店和自主创业。这表明我大学生有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 而且这和现在很多高校都注重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是分不开的。
(五) 面试
当一名毕业生即将踏出校门的那一刻, 首先需要面对的就是“面试”这个问题。在面试的时候, 也反映了现在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应对能力。在本次调查中, 在问及“在第一家公司面试时, 那时的心情是怎样的”这个问题时, 有26%的大学生表示很紧张, 有51%的表示有点紧张, 11%表示不太紧张, 12%的学生表示镇定。
(六) 对自己的工作感受
在工作以后, 大学生的工作情况也是这次调查中的一个项目。大学生对自己的工作又是怎么样的看法呢?调查显示, 在100份的回收问卷中, 30%的大学生表示非常满意, 59%只是觉得一般, 7%的大学生觉得不太满意, 4%的学生表示非常满意。在这项调查中发现很多大学生选择的都是一般, 而一般的定义也是相当的广泛, 但是也有相当一部分的大学生表示很满意自己的工作, 也从侧面的表现出, 虽然现在的就业压力较大, 但是现在新型的企业也越来越多, 人们对生活的需求带动了一批新的工作形式出现, 比如说现在网上购物越来越到, 很多业绩较好的网上小店需要一些客服帮助他们回应客人的提问, 这对经常上网的大学生提供了一种新的就业形式。不仅让大学生有了工作也从另一面让自己更加热爱工作。
(七) 现在的工作是否与专业挂钩
在本次调查中, 43%的人表示现在所从事的工作与自己的专业是挂钩的, 28%的学生表示一般, 21%的表示很少, 也有8%的人表示没有关系。虽然数据显示与自己的专业挂钩的学生占多数, 但是也有相当的一部分是很少或是没有挂钩。这一现象说明了, 现在的就业压力让一些大学生不得不放弃自己所学的专业, 而从事另外的工作。
(八) 大学知识的运用
上大学的目的, 是为了学习更多的知识, 为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 并且适应社会打下基础。那么这些知识在大学生毕业后走上社会有多少的帮助呢?根据本次调查显示, 有35%的毕业生还是觉得大学所学的知识在工作中有很好的运用, 39%的认为一般, 21%的认为很少, 另外也有5%的人认为一点用处也没有。而在这5%的人大多是从事于专业不挂钩的工作。
(九) 敲门砖
在本次调查中, 对于“你认为大学毕业生具有以下那些东西可以更好的找到工作”这个问题, 有79%的被调查者觉得丰富的专业知识很重要, 有30%的被调查者表示丰富的才艺很重要, 有85%的被调查者表示, 一定的社会经验很重要, 有54%的被调查者表示, 良好的口才很重要, 有14%的被调查者表示, 漂亮或帅气的面貌很重要, 当然, 还有1%的人认为还有其他很重要的条件。在这个问题的调查中我们发现, 丰富的专业知识和一定的社会经验在许多人眼中都被认为是很重要的就业条件, 可见大学生应该更多的去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社会经验的累积。
(十) 再回首大学生活
从进入大学, 到走出大学, 踏上社会, 到工作后, 再回头望望大学生活, 讨论着在校大学生参加哪些活动能帮助他们毕业后更好的找工作呢?在本次调查中, 有67%的人表示, 创新创业计划大赛是一项十分有意义的活动, 有58%的人表示, 辩论赛对锻炼大学生来说是十分有意义的, 有59%的人表示, 演讲比赛是对大学生来说是很有帮助的, 有62%的觉得, 专业知识比拼大赛这个活动很好, 又丰富了课余生活, 又让大学生能更好地巩固专业知识, 有9%的人觉得, 文艺晚会也很不错, 有2%的觉得, 诗歌朗诵比赛很好, 还有7%的人认为还有其他活动在大学时代对一名大学生来说是很有意义的。
三、应对就业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针对调查中, 存在的问题, 课题组特意从政府层面, 高校层面和毕业大学生自身层面提出了帮助大学毕业生能更好就业的对策和建议。
(一) 政府层面
1. 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就业。
目前, 在在农村青年进城打工的热潮中, 一批批大学生走向农村, 当上“村官”。这种人口互动性是时代的要求, 也是市场经济和政策相结合的产物。中国是一个农村与城市比例大于1的国家, 所以国家推出的这一政策既给农村带去了新知识新技术, 又很好得缓和了大学生就业难的这一问题, 希望国家能加大政策力度, 多给大学生一个投入到国家基层努力的机会。
2. 鼓励骨干企业和科研项目单位积极吸纳和稳定高校毕业生就业。
正所谓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当代大学毕业生是一支掌握科学技术的生力军, 希望国家能鼓励国有大中型企业特别是创新型企业创造条件, 更多地吸纳有技术专长的高校毕业生就业, 充分发挥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科技企业集中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作用, 加强人才培养使用和储备。
(二) 高校层面
1. 专业知识的培训。
知识是成功的基础, 只有拥有了知识才能提供就业的保证。希望各个高校能多开设一些不同专业的培训课程让大学生在高校里能学习更多、更精的专业知识, 让大学生在拥有一技之长外能掌握其他行业的一些技能, 培养学生能多方面适应社会。
2. 开设各类活动。
培养大学生的综合能力也相当重要, 综合的素质才能保证大学生适应变化莫测的社会, 处理好更多的问题。因此希望各个高校能多开设各种各样的校园活动, 例如:创新创业计划大赛、辩论比赛、演讲比赛等, 这不仅丰富了大学生活, 使大学生活更加多姿多彩, 更重要的是锻炼了参赛人员和幕后工作人员的综合能力。
3. 开设实践课程。
一代伟人邓小平曾说:“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在这种思想的带领下, 中国的经济发生质的变化, 从种种例子上都说明了实践的重要性, 对于在校大学生来说也一样, 因此希望各个高校能多开展实践课程, 和外面的企业或公司多建立合作关系, 让在校大学生能真正接触实际的东西, 亲自体验实践的感觉, 从而帮助他们能更好的了解该行业的知识。
(三) 大学生自身层面
1. 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
大学是一个给大学生提供锻炼自己各方面能力、展现自我风采的舞台, 在这段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锻炼的机会, 但是机会不会等待, 所以大学生必须把握能提高自身能力的机会, 不断地去寻求机会, 往往一个很大的机遇就存在一个小小的锻炼机会之后, 只有在这个大舞台上得到了充分的锻炼才能使自己步入社会之后更好的适应这个变幻莫测的环境, 在这里有自己立足的一片天地。
2. 学会适应社会, 做到随机应变。
现在有很多大学毕业生在寻找工作时很挑剔, 找到了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却因为工资太低而放弃, 做到了一份工资可观的工作却因为不合自己胃口也放弃了, 因此, 到最后却无处可就业, 只能呆在家里, 默默的感伤英雄无用武之地。作为一名大学毕业生, 要明白社会是一个庞大的集体, 只有个人去适应社会, 社会不会来适应个人, 只有学会了适应社会, 做到随机应变, 社会才会回报你。
3. 自信、专注, 面对社会, 面对未来。
作为一名大学生, 要做到“仰望星空”找准自己的方向, 要对自己的人生目标充满自信。当然, 找准目标后要学会“脚踏实地”, 为自己的目标投入一份专注, 学习老牛精神, 干实事, 做实在人。牢记那一句我们耳熟能详的话, 成功, 等于百分之一的天赋, 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参考文献
【1】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与就业对策张文华云南财贸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4 (04)
【2】做好大学生择业的引导和教育牛强劳动理论与实践1999 (08)
【3】关于金融危机下大学生就业的思考马新民科技信息2009 (04)
【4】当前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探析王飞文教资料2010 (01)
【5】浅析大学生择业期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段姗姗医学教育探索2008 (04)
【6】贫困大学生就业难的因素分析及对策探索马力煌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7 (05)
大学生就业素质的调查报告 篇3
关键词:专业素质;心理素质;综合素质;身体素质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09)25—0238—02
一、选题背景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就业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尤其是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成为关注的焦点。不难发现,大学生的就业难的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高校的高度重视。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因素有很多,其中,就业素质是最重要的一方面,高校希望培养出高素质人才,同样,企业也希望吸纳高素质人才。本方案通过市场调查研究云南省大学生就业素质模型,并对其调查,了解大学生应具备何种素质来应对就业和企业又看重大学生的哪些素质,从而为大学生和企业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
二、指标的选取
1.指标选取的原则。(1)实用性原则。对于大学生就业应具备的素质进行调研,考虑到调查中实际可能存在的问题,指标的选取必须简单易懂,操作性强,遵循实用性原则。(2)定量化原则。对素质的评价我们采用对比评价与打分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设置调查问卷,打分评价必须运用量表将指标定量化,用数字来分析问题。(3)全面性原则。大学生就业素质涉及的范围比较广,要真实反映招聘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种种就业素质方面的问题,必须全面考虑大学生在应聘时所具备的各方面的能力和素质。
2.指标的构架。根据研究目的和指标选取的原则,选择下列相应指标,用图示反映如下:
三、调查方式与取样
本调查采用发放调查问卷为主、采取抽样调查的方法,围绕大学生就业素质,从大学生、研究生、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三个不同的群体着手调查。发出问卷750份,回收问卷730份,其中有效问卷672份(大学生男性240份,女性225份,研究生105份,人力资源管理者102份),占发出问卷的89.6%,占回收问卷的92.1%。
四、结果与分析
(一)选项的处理
1.关于大学生就业素质的重视程度的分析。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都是大学生、研究生、人力资源管理者认为企业招聘大学生的过程中考察的重点,心理素质其次,身体素质关注的最少,但也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
研究生对企业关于大学生专业素质期望过高,在他们看来,企业需要高专业素质的人才,而事实情况并非如此,笔者认为,这可能是研究生所期望的大学生的水平与企业所培养的层次不同所造成的。
(1)大学生、研究生、企业注重综合素质,其比例都相当高,相差无几,足可见综合素质的重要程度。(2)有22.55%的企业重视大学生的心理素质,而仅有18.28%、11.9%的大学生和研究生重视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可以看出,大学生和研究生对心理素质的重视程度不够,与企业的期望有一定的差距。(3)身体素质:在就业素质中,大学生比研究生、企业更看重身体素质。
2.关于大学生专业素质的重视程度分析。根据调查问卷的发放结果,选取三个层次最重视的两项大学生的专业素质,进行结合对比分析,其对应的人数和百分比如下:
专业知识和知识机构都是大学生、研究生、人力资源管理者认为的企业招聘大学生的过程中的考察的重点,其次是外语应用水平、在校证书的获得,关注最少的是计算机的应用水平。根据以上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研究生认为企业更注重专业知识,高于企业实际的7个百分点,高于大学生所认为的10个百分点,这可能与研究生的研究方向所决定的,在他们看来,研究方向的细化使他们对专业方向十分敏感。(2)知识结构:在专业素质中,企业和研究生重视知识结构的合理性,这与大学生的33.44%的认同率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是大学生在应聘过程中在专业素质考核失败的因素之一。(3)外语应用水平:在专业素质中,有16.67%的大学生认为,企业更重视大学生的外语应用水平,而研究生和企业实际的重视比例则相对少的多,可见外语水平在大学生和企业心中的差距。(4)计算机应用水平、在校证书的获得:大学生与企业相对研究生来说更重视证书的获得,大学生与企业的一致性有利于大学生就业。
3.关于大学生就业素质中心理素质的重视程度分析表。根据调查问卷的发放结果,选取三个层次最重视的两项大学生的心理素质,进行结合对比分析,其对应的人数和百分比如下:
从上面的结果不难看出,就心理素质而言,社会责任感和工作责任心都是大学生、研究生、人力资源管理者认为的企业招聘大学生的过程中的考察的重点,其次是个性特点与岗位的相宜度,而情绪的控制能力关注不多。根据以上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工作责任心作为接任一份工作所不可或却的因子,三个层次都十分重视心理素质中的工作责任心。但大学生和研究生对大学生现行的工作责任心的预期与企业有一定的差距,需要大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进一步去提高。(2)有32.35%的企业更重视社会责任感,分别高出大学生、研究生所认为的10个百分点和16个百分点。可见,现行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意识不强。(3)个性特点与岗位的相宜度中企业与大学生、研究生的想法存在很大的出入,这在第5点的分析中可以体现。(4)情绪控制能力:在心理素质中,有15.69%的企業更重视情绪控制能力,而大学生和研究生所占的比例相对少些,这需要大学生进一步去加强。(5)从横向对比来看,企业在招聘过程中更重视工作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这两个心理素质,而大学生和研究生认为企业更注重工作责任心和个性特点与岗位的相宜度这两个心理素质,两者的认知存在一定的偏差。
4.关于大学生就业素质中综合素质的重视程度分析。就综合素质而言,实际操作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都是大学生、研究生、人力资源管理者认为的企业招聘大学生的过程中的考察的重点,而其余三项相对来说比较松散,未呈现规律性,根据以上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实际操作能力中企业更看重实际操作能力,与大学生的看法相当,高出研究生认为的7个百分点,可见,研究生对企业的此能力预见不高。(2)大学生对思维创新能力高于企业、研究生的关注度。(3)大学生、研究生认为企业更重视实践经历,而现实中只有8.33%的企业重视实践经历,可见,企业在招聘大学生过程中真实考虑了大学生的实际在校的情况,实践经历不足,一般的企业会给些必要的培训,使大学生能更好的适应新的岗位。(4)有20.1%的企业注重大学生的社交能力,而有将近12%的大学生、研究生认为企业重视大学生的社交能力,可见大学生的社交能力欠缺,与企业的期望有一定的距离。(5)有13.73%的企业重视大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研究生、大学生的比例相对低一些,可见大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需要一定的改进。(6)大学生、企业、研究生对实际操作能力、思维能力、社交能力、实践经历等关注的排序有很大的不同,企业作为用人单位,考虑大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思维创新能力与大学生、研究生的比例整体相当,但就企业需求的社交能力而言,大学生与之不同,足可反映当前大学生参与活动的范围有限,导致对社交能力认知度不高,需要大学生结合实际情况,加强社交能力,积极参加一些社团的活动等,从而将企业所需求的实际操作能力、思维创新能力、社交能力重点培养,并结合加强实践经历、语言表达能力,更好完善自己的综合素质。
五、总结
关于当代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 篇4
姓名:
苏一
班级:
营销1323
学号:
130222138
成绩:
2015 年
月
摘要
根据近年来对大学生就业形势的多方面调查分析,我们了解到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高校扩招的政策使大学生的人数飙涨,同时也对大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形势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人才的增加,使得大学生的工作越来越难找,许多人才市场经常出现“僧多粥少”的局面;08年的金融危机更使大学生就业难上加难。本文加从多方面对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进行分析,以求让大学生们认清当前社会形势,从而更好的解决就业问题。
关键词:大学生
就业
形势
当代大学生就业形势调查报告
(一)大学生就业现状
1.2010年大学生就业形势与现状 【形势】
2010年普通高校毕业生达630余万
2009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克服了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实现了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的基本稳定和就业人数的继续增长,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数量很大,但是形势依旧不是很好,虽然今年第三、第四季度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已经回暖,不过就业形势仍不容乐观 【现状】
典型现状1:“蚁族”生活在劳碌奔波中寻求改变。“蚁族”,大学毕业生聚居群体。据统计,仅北京一地就有至少10万“蚁族”。上海、广州、西安、重庆等各大城市都有大量“蚁族”,在全国有上百万的规模,他们高智、弱小、群居,但是他们却找不到稳定的工作。
典型现状2:与往年大学生千军万马挤向大城市的现象不同,由于大城市持续增长的各种压力,一部分大学生开始理性地反思这种“唯大城市是从”的就业观念,并且反其道而行之——回流中小城市。近来大学生就业出现了一股“回流”潮,中小城市受到了大学生的青睐。
2.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
从05年的高校毕业生338万,到09年的611万,预计10年更是高达700万,高校的盲目扩招,直接让大学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如此庞大的就业人口直接给就业结构带来巨大震荡;而且“严进宽出”的教育模式更是让就业形势变得不可捉摸起来;再者大学的许多专业并不能很好的与市场需求相接轨,所学的难以满足市场需求,甚至背离市场。
*********2010
图1 高校毕业生折线图
单位(万)
由图可以看出:我国高校大学生的人数逐年增加,1998年85万人,到2010年,应届毕业生630万,加上往年的毕业生,总人数已突破700万人,这是一个庞大的数字,然而全国大学生就业率只有68%左右。
实践调查
为更好的了解大学就业问题,我们特此对就业问题做了一份调查报告(见附表一),并对得到的数据进行了分析
调查目标:了解在线大学生就业期望,自身素质评价,学校就业指导,对就业形势的看法,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对大学生的影响
调查时间:2010年12月20日2010年12月31日 调查对象:湖南工学院专南校区全体学生 调查形式:走访、问卷调查以及专家的数据分析
在这次调查中,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86份,其中有效问卷为86份(有14份问卷没有作答的或者没有按照要求作答,视为无效问卷)。数据仅供参考。就业形势分析调查如下:
对问卷反馈的数据可以做出结论:52.33%的大学生觉得现在的就业形势严重,就业难,而认为形势正常占了29.07%,有12.79%的人觉得就业容易,而不了解占5.81%。我们可以看出,大部分的同学对于找工作都抱有困难的心理。的确,现在的应届毕业生很难一次就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
求职中需要具备的能力调查如下:
在求职时,大学生觉得自己最需要具有的能力是什么,30.23%的大学生选择基本解决问题的能力;27.91%选择沟通协调能力;11.63%选择承受压力、克服困难的能力;18.6%选择了相关工作经验;8.14%选择专业知识和技能,而有3.49%的人还不清楚。从现在的社会需求来看,基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最能反映一个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就业地区选择调查如下:
从图像分析可得,对于工作地区的选择,有41.86%的人希望去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有40.7%的人愿意留在中部的大城市,而接近20%的人有去一线城市的、回家就业等选择。然而,随着大学生人数逐年增加,大城市所需要的中低端人才已趋近饱和,但是,尖端的技术人才依旧缺乏。
其他调查结果如下
对于选择职业你最先考虑的因素是什么,分析结果为:有36.1%的人最先考虑的是职业发展潜力,有20.3%的人考虑工作的环境,21.1%的人考虑工资待遇问题,也有8.3%的人考虑工作稳定有保障,而3.8%的人考虑到家人的情况。
在得到较好的就业信息途径问题:有一半多的同学只是通过学校或人才招聘会得到就业信息的,就业信息渠道狭窄。
(二)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原因
造成当代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经济原因、社会问题和自身原因,下面将从只几个方面进行简单的分析。1.经济原因
中国作为国际金融体系的组成部分,也好受到金融危机引发的就业冲击的影响,尤其是与国际贸易相关的行业所受冲击最为明显。如果这个过程继续影响到经济增长,对就业增长是一个非常不利的信息。2.社会原因
大学毕业生存在“就业难”的问题。用人单位存在“选材难”的问题。对于大学生从学校从学校到工作的持续转换,大学缺乏系统的职业指导与服务规划,导致学生或许有的专业能力,但是缺乏获取职业信息,展示专业能力,适应实际工作以及应对职业转换的能力,不能迅速适应就业市场。3.自身原因
学生期望值过高,大学生就业理念也存在一些误区,如“宁到外企做职员,不到中小企业做骨干”“创业不如就业”,“就业难不如再考研”等。很多单位认为大学生仍存在期望过高的现象,主要表现在薪酬、地域、个人发展机会、职位要求、行业要求、假期要求和要求专业对口等方面。如此挑剔,必然难以找到工作。等到原因。
(三)增加大学生就业的方法
看清问题是必要的,然而如何解决问题才是最关键的。既然只是了原因,那要求相应方面共同努力,解决当地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这就要求以下方面做出相应的举措。1.社会方面
作为工作第一线当地各高校,要把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更积极地态度,更有力的措施,更扎实的行动做好就业工作。注重对毕业生就业咨询与指导工作,广泛收集信息,形成信息传递网络,建立实训基地和内部尝设市场。
企业应提供尽可能多的就业岗位,在保证企业利益的前提下接纳跟过的大学生。2.大学生方面
大学毕业生要充分利用整个社会营造的就业市场,按市场规律办事。面对就业形势,大学毕业生要以积极态度,树立市场经济观念,不断提高自己的竞争意识和综合竞争能力。
结语
毕业生应该先就业后择业。作为高校在校生或即将走出校门的毕业生,更认清就业的大众化和市场化,要加强自身的素质,要明明白白知道用人单位选用什么样的人才。用人单位的用人原则通常是:有学识有才干有素质,敬业敬岗,吃苦耐劳,有团队合作精神和开拓进取精神。其次对文明礼貌、气质和语言表达能力等也很讲究。这就要求毕业生既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又要有实践技能,更要有很高的个人素质,参考文献
[1]张永生,大学生就业能力调查研究,陕西教育2010年3月
[2]吴大平,浅谈毕业生就业信息网队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重要性,高教论坛2010年第三期 [3]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课题组:《经济研究参考》,2010年10月 [4]中国大学生就业网:http://
[5]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培训就业司、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组织编写:《职业生涯——职业指导教学训练手册》,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0年版
(附录一)
大学生就业问卷调查
亲爱的同学,您好:
我是湖南工学院南校区经管系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0906班的一名学生,我们现在做关于大学生就业的社会问卷调查,你的回答对我们有很重要的意义,问卷不记名,希望你认真回答,谢谢!
年级 □大一 □大二 □大三 □大四
1、你认为现在就业形势如何?()
A.形势严峻,就业难 B.形势正常 C.形势较好,就业容易 D.不了解
2、你认为所学专业前景如何?()
A.很有前途 B.较有前途 C.无所谓 D.较无前途 E.很无前途
3、你认为自己的专业技能如何?()
A.很好 B.强 C.一般 D.较弱 E.很弱 4你认为现在大学生最需要具有的能力是什么
A.基本解决问题的能力 B.协调沟通能力 C.工作经验
D.承受压力、克服困难的能力 E.专业知识和技能 F其他
5、你获得就业信息的途径是什么()?
A.学校或院系就业信息栏 B.人才招聘会 C.电视报纸网站等媒体 D.周边人群的推荐 E.其他途径
6、你选择职业的因素是什么
A工作环境;B职业发展潜力;C工资待遇;D时间自由;E稳定有保障; F社会认可度高;G家庭要求
7、为了生存你对就业地区的选择是什么
A沿海经济发达地区;B中部大中城市;C西部大中城市; D像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E返回家乡F其他
8、你是否会放弃自己的专业或自己喜欢的事业转而选择一个能解决就业的工作(即所谓的勉强就业)呢?
A 是 B.否 C.不知道
9、你想过自主创业吗?()A.是 B.否
10、如果是自主创业,你认为你最需要的是()
A.资金 B.政策支持 C.技术 D.其它_________
11、你愿意到中小城市或西部去发展吗?()
A.是 B.否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 篇5
前言:本次活动的参与者周小小;实践主题为大学生专业与就业情况研究;现将此次实践活动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这是一个阳光充足的日子,我们在一所学校附近开展的有关大学生专业选择与就业情况研究的调查报告。此卷主要意在了解就业市场对我们大学生专业选择与就业状况的影响,以及对就业问题的一些看法和感受。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展,高等教育毕业生所面临的就业市场的供求关系正在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对于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和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将是深刻的。了解扩招后第一批毕业生的工作找寻、工作落实情况,以及他们对高等教育和劳动力市场的期望,不仅对于高等教育本身的发展至关重要,而且也会对国家的劳动、人事和整个教育制度等方方面面产生深远的影响,为此“大学生专业选择与就业情况研究”在今年12月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了一次规模较大的认真调查。
根据有关调查表明对于工作与专业的对口程度的估计,本科和研究生层次的对口率明显高于专科生的层次。另外对就业信息来源渠道的统计分析可以看出,目前高校毕业生从学校获得的就业信息依然是占主导地位的,期间我们发出问卷60份,收回有效答卷也是60份。在经过整理和分析数据后,我们发现了很多问题,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一)大学生普遍的职业目标是获取生活与工作的平衡,或成为领导者或管理者,当然有部分认的目标是满足个人兴趣,有发展的空间,可是到目前为止,85%的受访者还没有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
(二)大学生普遍感到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基本原因是近些年来高校扩招的苦果。通过此次多份有效问卷调查显示,高达78.33%的大学生对现在就业形势的看法不乐观,只有3.33%的大学生认为现在的就业形势乐观,另外,不仅被调查者中的大四毕业生对就业形势不太看好,而且非毕业班的大学生对就业形势亦大多数不看好。
(三)在当前就业形势下41.67%受访者选择先就业再择业,而18.33%选择多手准备,同时进行。由此可见,由于就业形势严峻,大学生已不再精挑细选,能就业成为如今大学生的普遍想法,另有打算的除外。
(四)大学生竞争就业岗位没有明显优势,很多受访者表示缺乏实践技能和工作经验,所拥有的专业知识也不扎实。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当然既有学生本身的原因,如在大学生期间没有好好学习专业知识,也有学校的一部分原因,如专业设置不合理,使得该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并不能很好为社会所接受。为解决当前就业问题,有41.67%的受访者表示要进一步提高专业技能,还有28.33%表示没有通过英语等级考试,由此可见,专业技能和抑郁等级考试对找工作还是很重要的。
(五)当前就业形势下,有33.33%的受访者认为家庭关系对自己就业有最大帮助,另外有25%的认为各类社会招聘,只有8.33%的认为校园招聘对自己就业有最大帮助。由此不难发现,就业难使得大学生不愿意直接面对找工作,而是用成功率较高的间接方法来找。这与大学生在生活中一般就面对家庭和学校,而缺乏直接面对社会的机会有密切关系。为此学校和社会都应该提供更多的岗位。大学生希望学校能采取一些如加强企业联系,争取更多岗位、呼吁校友帮忙等措施。
(六)面对当前就业难的问题,部分学生有创业的意愿,但是他们既缺乏创业经验又缺乏启动基金。或许学校在加强大学生创业方面多组织一些课程、活动或设立创业基金会有不错效果。
从学校获得信息的百分比是47.7%,从专门性的人才招聘刊物上获得的比例是11.4%,从亲戚朋友和熟人介绍的信息中获得的是10.5%,与用人单位直接谈话中获得信息的是9.7%,在人才洽谈会上得到信息的是8.8%,从新闻媒介广告上获得的是4.2%,从企业的招聘广告中获得的是3.8%。
一、当前大学生专业选择趋势
(一)盲目追从。由于应届毕业生人数的不断增多,就业压力的增大,学生在选择专业没有从自身出发,更多的是看什么是热门专业或是父母的要求来选择自己的专业。
(二)因为所谓的性别问题而忽视或放弃选择某些专业。由于旧思想的束缚,认为某些职业只适合女生或男生,因此而放弃自己喜欢或或被需求的专业。
二、当前大学生就业现状和特点
从本次调查的有效问卷汇总结果来看可以看出一些关于大学生就业现状特点。
(一)女生就业难度大于男生
根据调查问卷显示,男生的正式签约率或是已有意向但未签约的比列都高于女生,可见女生的签约率和意向率都明显低于男生,面对就业压力,有相当一部分的女生“不想马上就业”或者“继续深造”,也有一些女生认为用人单位选拔不公正导致自己求职难。
(二)理工类签约情况好于文科类
根据调查结果,理工类毕业生“已签约”比例为33.9%,“有意向但尚未签约”的比例为35.6%,而文科类学生的签约率和意向率分别只有29.6%、14.8%,都明显低于理工类学生。因为如此,相当一部分学生
(三)从事与自己专业不对口个工作。在调查中有对被调查者提问到: 对于“您目前所从事的职业和您在大学所学的专业?”的回答,肯定“对口、吻合”的只有26%;选择最多的是“有关系但非本专业对口工作”,占43%;最少的是“没关系,却是我的爱好和特长”,有9%;根本没有关系的有22%。
(四)实践经历、“干部”经历让毕业生加分不少
当今用人单位在招聘时往往比较看重求职者的工作经验、动手能力以及团队合作意识,如果大学生在校期间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工作实习,同时又担任过学生干部,那他在求职的时候更容易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
(五)多数学生就业心态趋于理性
在困难的就业形势下,多数大学生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对自身能力水平及就业环境做出正确的认识和评估,自动把薪酬标准降到合理区间。
三、关于专业选择与就业情况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但必需正确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同时其他方面的一些因素也不可忽视。学生、学校、政府和家庭、社会环境是影响大学生就业问题的重要四维。要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我们也须从这四方面入手,重点推进,全面突破。
(一)学生:进一步更新观念,努力提升个人能力并维持大学生身份认同
(二)学校:合理定位,就业为本
总结 : 对于大学生的专业选择要越来越慎重,不能因为一些次要原因而改变,当然在专业已选而无法改变的情况下也需要采取措施来弥补。大学生就业问题与中国社会其他人群的就业问题一样都将是一个长期的问题。将这一问题与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 篇6
一、调查准备
随着大学生数量的急剧增加,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表现得越来
越突出。对于如此突出的问题,我们这些即将踏入社会的毕业生
应该怎样去面对呢?也许我们现阶段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为就业做
好充分的准备。在这即将就业的时候,究竟有多少大学生已经作
好了准备呢?又有多少还在准备阶段呢?还有多少还没有准备
呢?……现在就让我们来实地调查现阶段的情况。
调查问题:
1、你所在的学院?
A、汽车学院B、公路学院C、物流学院D、城市轨道学院E、计算机学院F、交通信息学院
2、你所在的专业?————
3、你的姓别? A、男B、女
4、你所属年级?A、08级B、09级C、10级
5、你对自己就业方向是否了解?
A、非常了解B、了解C、略知一二D、还在迷茫中
6、你的求职简历准备好了吗?
A、已经准备好了B、准备中…C、正在构思D、还没开始准备
7、你的正装准备好了吗?
A、已经准备好了B、还没有C、不想准备
8、你对就职面试准备好了吗?
A、已经准备好了B、准备中…C、还没有 D、不想准备,随机应变
9、你对你的专业技能的评价?
A、优秀B、良好C、一般D、差
10、你是否只在与自己专业想符合的职业就业?
A、是B、先就业,遇着合适的再专业C、否D、不想再这方
面就业
11、你对自己对就业信息的准备是否满意?
A、一切准备好了,十分满意B、一般满意C、不满意
12、你在准备就业信息中认为最重要的是什么?
A、专业技能B、面试C、求职简历D、身体素质与心里
素质E、其他————
二、调查实施
我们的调查目的:了解大学生的就业准备情况,为大学生提供更加充分的就业信息。
我们的调查方式:
1、通过在校园通道、科室、宿舍等学生聚集的地方派发调查问卷;
2、联系各班的班干部,帮忙实施调查;
3、如有条件可以通过网络实施调查
我们对调查结果的处理:
1、统计参加调查的人数;
2、统计收回问卷的份数;
3、统计有效的调查问卷的份数;
4、分工合作,统计各个调查问题的问答情况;
5、整理分类
我们对调查结果的分析:通过整理、计算、分析、归类、画图等,了解各个问题中各个答况所占比例,最后进行集中分析
三、调查分析
大学生宗教信仰情况的调查报告 篇7
一、大学生宗教信仰调查基本情况
在调查过程中, 共发放问卷1400份, 回收问卷1309份, 有效问卷为1309份, 有效回收率为93.5%。
(一) 被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1. 在调查回收的有效问卷中, 接受调查的男性人数482人, 占有效问卷人数的36.82%;女性人数为827人, 占63.18%。
2. 在调查回收的有效问卷中, 接受调查的理工类学生464人, 占有效问卷人数的35.45%;文史类学生650人, 占49.66%;艺术类学生195人, 占14.89%。
3. 在调查回收的有效问卷中, 接受调查的农村生源人数为470人, 占有效问卷人数的35.91%;城市生源人数为839人, 占64.09%。
4. 在调查回收的有效问卷中, 接受调查的党员人数为91人, 占有效问卷人数的6.95%;团员人数为1166人, 占89.08%;群众学员44人, 占3.36%;其他人数为8人, 占0.61%。
5. 在调查回收的有效问卷中, 接受调查的大学一年级学生为550人, 占有效问卷人数的42.02%;大学二年级学生为324人, 占24.75%;大学三年级学生为287人, 占21.95%;大学四年级学生为148人, 占11.28%。
6. 在调查回收的有效问卷中, 接受调查的家庭月收入在2000元以内的学生为325人, 占有效问卷人数的24.83%;家庭月收入在2000-5000元的学生为626人, 占47.82%;家庭月收入在5000-10000元的学生为268人, 占20.47%;家庭月收入超过10000元的学生为90人, 占6.88%。
7. 在调查回收的有效问卷中, 接受调查的汉族学生为1214人, 占有效问卷人数的92.74%;少数民族学生为95人 (满族41人, 朝鲜族23人, 蒙古族7人, 回族7人, 维吾尔族4人, 土家族4人, 壮族2人, 水族2人, 锡伯族2人, 苗族2人, 哈萨克族1人, 藏族1人, 布依族1人, 彝族1人) , 占7.26%。
(二) 信教大学生构成情况
在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中, 有86人信仰宗教, 占调查总人数的6.57%。按性别划分, 男生32人, 女生53人;按生源划分, 农村35人, 城市51人;按政治面貌划分, 党员3人, 团员76人, 群众6人, 其他1人;按科类划分, 理工类学生39人, 文史类学生35人, 艺术类学生12人;按年级划分, 大学四年级学生6人, 大学三年级学生24人, 大学二年级学生32人, 大学一年级学生24人;按家庭收入水平划分, 家庭收入在2000元以内的有21人, 2000元至5000元的有39人, 5000元至10000元的有15人, 10000以上的有15人;按民族划分, 汉族学生70人, 其他少数民族总计16人。由数据可以看出, 吉林省高校信教大学生比例不高, 大多数大学生没有参与宗教活动。大三、大四信教学生相对多一些, 家庭收入水平较低的学生信教多一些, 团员大学生信教占有很大比例, 应该引起重视的是个别党员学生信仰宗教。这些都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课题、新考验。
(三) 大学生信仰教类情况
在有宗教信仰的86名大学生中, 信仰基督教的35人, 占信教大学生总数的40.69%;信仰佛教的29人, 占33.72%;信仰伊斯兰教的6人, 占6.97%;信仰其他宗教的16人, 占18.62%。佛教、基督教是中国公民宗教文化信仰中最主信最主要的信仰类型, 体现了中国宗教信仰文化的历史传承性, 大学生信仰教类也充分体现这一特点。在调查宗教信仰是否对学业产生影响这一问题时, 38人认为有积极的影响, 比例为44.18%;5人认为有消极的影响, 比例为5.81%;43人认为无影响, 比例为50.01%。这一现象表明, 大学生信仰宗教更多的是为了修生养性, 寻求心灵慰藉, 强化自身的群体归属感, 信教并没有给学业造成明显的负面影响。
二、大学生宗教信仰现状分析
(一) 大学生对宗教的基本认识
调查结果显示, 有729人认为“宗教是一种历史文化现象”, 占被调查人数的55.77%;有115人认为宗教是“一种迷信, 一种荒诞的学说”, 占8.78%;有274人认为宗教是“唯心主义的产物”, 占21%;有191人认为“说不清楚”, 占14.45%;有705人认为宗教“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并最终会消亡”, 占53.8%;有627人认为宗教信仰与科学知识“互通有无, 没有矛盾”, 占47.9%;有935人认为宗教信仰与共产主义之间不存在冲突, 占71.4%。上述统计数据看出, 多数大学生能理性地对待宗教, 能站在发展的角度认识宗教。但也看出许多大学生对宗教与迷信的关系缺乏准确的辨别能力, 对宗教的本质缺乏清醒的认识, 因而把宗教与科学、宗教与共产主义混为一谈。
(二) 大学生对宗教持有的态度
在调研中, 对1223名无宗教信仰的大学生问卷得知, 有166人对周围信教同学表示“非常理解”, 所占比例为13.57%;有522人表示“基本理解”, 占42.68%;有430人表示“不理解也不反对”, 占35.16%;有51人表示“不理解”, 占4.17%;有54人表示“鄙视”, 占4.42%。在无宗教信仰的大学生中, 有408人表示在学校有人向其传教;当周围同学向其介绍宗教知识时, 有131人表示“认真聆听”, 占总人数的10.71%;有699人“出于礼貌听他们讲”, 占总人数的57.15%;有165人表示选择“出于好奇心听他们讲”, 占总人数懂得13.49%;有228人选择“直接拒绝”。通过数据分析发现, 大多数大学生对宗教信仰持包容和理解态度, 正确对待具有宗教信仰的同学, 尊重信教同学的自主选择。一方面说明学生充分尊重信仰自由的权利, 另一方面也与高校广泛接纳和包容多元文化有关, 当然不排除大学生普遍存在对信仰宗教的暧昧心理。
(三) 大学生接触宗教的主要途径
问卷调查显示, 在1223名无宗教信仰的大学生中, 有408人在学校有人向其传教, 占无宗教信仰大学生的33.36%。向大学生传教的人员中, 有182人是本校信教同学, 60人是校外信教同学, 13人是国内教师, 81人是校外宗教人士。在有宗教信仰的86名同学中, 有42人来自于“家庭、朋友人际圈介绍”, 占信教人数的48.83%;有7人是“宗教组织的宣传”, 占信教人数的8.14%;有13人是“阅读宗教类的书籍杂志, 网络传播等”, 占信教人数的15.11%。从中不难看出, 大学生接触宗教的途径多种多样, 主要来自于家庭、朋友等人际圈的影响, 身边信教同学传教是个重要因素, 大学生自身广泛接触有关宗教方面的典籍, 以及网络传播, 也是不可忽视的。。
(四) 大学生信教的主要动机
据调查统计, 在86名信教大学生中有42人来自于家庭、朋友等人际圈的影响, 所占比例为48.83%;有6人是为了“消灾免祸”, 占6.98%;有5人认为“信教就是信真理”, 占5.81%;有17人认为是“一种精神寄托”, 占19.77%;有17人选择为“其他”, 占19.77%。其中66人认为拥有宗教信仰是“理性的”, 占信教总数的76.74%, 可以看出, 接近半数的信教大学生来自于家庭、社会以及朋友的影响, 是大学生信教的重要因由。一部分信教大学生是为了寻求精神上的寄托, 宗教本身具有的“善”“美”因素, 为大学生精神追求提供了方向。宗教的心理慰藉功能也迎合了大学生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的某种心理需要。同时, 大部分学生认为信教是一种理性选择, 说明了对宗教文化的一种尊重。
(五) 大学生参加宗教活动形式
在信教大学生中, 有13人参加宗教活动的频率“一周超过4次”, 占信教人数的15.11%;有1人“一周3-4次”, 有3人“一周2-3次”, 有25人“一周1-2次”, 有44人表示“从不参加”, 占信教总数的51.16%。在调查信教大学生参加宗教活动的方式方面, 有8人表示“参加集体活动”, 占总数的9.30%;有16人进行“祷告”, 占总数的18.60%;有27人表示“去教堂”, 占总数的31.39%;有35人进行其他宗教活动, 占总数的40.71%。在调查是否参加因宗教而组织的游行等集体活动上, 有10人表示参加, 占总数的11.63%;有76人表示不会参加, 占总数的88.37%。以上可以看出, 多数信教大学生参与宗教活动频率不高, 相当一部分信教学生从不参加宗教活动。同时, 大部分信教大学生能够把握好参与宗教活动的分寸, 对应该做什么, 不宜做什么, 基本做到心中有数。
三、几点思考和建议
我国是一个有多种宗教的国家。宗教信仰已经深入到民众生活的诸多方面, 对当代大学生必然有着一定的影响。我们既要正确把握高校发展方向和培养目标, 又要客观地理性地对待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 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为培养大批合格的现代化建设人才而不懈努力。
(一) 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 归根结底是理想信念问题。当代大学生必须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远大理想和共产主义信念。要引导学生坚定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决心和信心。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通过组织学习党的历史、参观革命胜迹地、体验中国经济社会巨变、体察城乡人民安居乐业等活动, 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精神, 把爱国热情转化为学习动力和报国之志。要让学生懂得, 只有把个人远大理想与国家宏伟目标紧密结合在一起, 把个体力量汇聚成强大的民族力量, 我们的梦想才能变成现实, 我们每个人才能有大作为, 我们的大学生才无愧于国家的宝贵财富。
(二) 加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
用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 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宗教观, 是大学生宗教观教育的根本任务。马克思主义宗教观, 是我们认识宗教本质的重要理论基础。要通过各种有效教育活动, 让大学生认识到宗教作为人类发展史上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 它的产生和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 也将随着人类的高度文明而消亡。要让大学生坚信, 从来就没有救世主, 也没有神仙皇帝, 推动人类历史发展进步的根本动力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 个人理想的实现既依赖于外部环境的优劣, 更决定于主体精神和力量的发挥。要在大学建立一支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研究队伍, 设立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研究机构, 开设必要的宗教专业课, 让学生通过正确途径学习了解宗教知识, 消除对宗教的距离感、神秘感和好奇感。
(三)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解决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 还要从问题产生的根源入手, 排解学生内心不良心理情绪, 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要在大学新生入学时开展心理普查和家庭状况调查, 及时发现并正确干预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 建立学生心理档案, 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跟踪反馈, 并采取相应教育措施。要抓住重大节日、假期返校、期末考试、毕业离校等易发心理问题的节点, 对学生开展心理危机排查, 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上的困难, 疏导其内心的抑郁焦虑情绪。要搞好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宣传, 通过开辟宣传专栏、举办讲座、制作心理宣传网站等系列活动, 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
(四) 加强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建设
要积极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通过开展专业介绍会、经验交流会、复习动员会、学习分析会、科研公关、高层次专业竞赛等活动, 丰富学生课余生活, 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提升学生的成就感。要加强寝室文化、班级文化建设。寝室是学生活动时间最长的场所, 班级是大学最基本的组织形式, 要提高寝室活动质量, 营造温馨健康的寝室氛围。要依托班级开展社会调查、文体赛事、节庆联欢等活动, 建立和谐的班级氛围。通过寝室和班级文化建设, 让学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朋友的关怀。要调动各种有效资源, 加强有关自然现象、社会进化、人的生老病死、吉凶祸福等科学知识的宣传。
(五) 加强抵御宗教渗透能力建设
宗教必须在宪法、法律和政策范围内活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中指出:“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在学校进行宗教活动。”包括不得在校园内传教、布道、宣传有神论, 不得在学校成立宗教团体或组织, 不得在教室、寝室和校内公共场所召集信教同学读经、做礼拜, 不得动员原本不信教的同学去宗教场所等。宗教渗透是国家明确规定的非法活动, 必须旗帜鲜明地抵制, 并通过建立长效预警和监管机制, 有效抵御各种宗教渗透行为。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体制结构调整、利益格局改变和思想观念的变化, 一些深层次社会问题和矛盾必然显现出来, 高校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和考验, 研究探索和解决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任重道远。我们必须立足高校实际, 广泛深入开展调查研究,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加大各方面工作力度, 不断创新解决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的新思路、新方法和新对策。
参考文献
[1]邓雪姣.当代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现状调查——以青海省高校为例[J].前沿, 2012 (20) :34-35.
[2]王康.在杭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调查与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 2007 (7) :50-52.
[3]张淑雯, 王雪.当代大学生宗教信仰状况——以京内外三所大学为例[J].黑龙江民族丛刊, 2009 (5) :176-180.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 篇8
关键词:文科大学生;就业;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1(b)-0000-00
1引言
文科大学生的就业难度高于理工科学生,这与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紧密相关。如何进行文科大学生的人才培养与就业指导就成了综合类高等院校就业部门必须面对的新挑战。本文以内蒙古几所高职院校2011年文科毕业生就业调查问卷为样本,试图分析高职院校文科大学生就业难的症结所在,希望为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和招生就业工作提出一点新思路。
2 调查问卷结果
2.1 欠缺的素质
临近毕业,绝大多数学生选择了参加人才招聘会或者收集网络招聘信息进行就业的准备。他们在推荐自己的同时,也在不断地进行着自查,总结自身的不足。在被调查的200名学生中“认为自己最欠缺的就业素质有哪些?”,结果表明:22.56%的学生选择了“沟通协调能力不足”;57.1% 的学生选择了“缺乏工作或实习经验”,4.51%的学生选择了“专业知识和技能不足”,4.5% 的学生选择了“职业资格认证取得不足”,一少部分学生选择了“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和“承受压力、客服困难的能力不足”。
这种现象说明企业在用工时考虑更多的是员工培训成本的降低。企业更希望员工一参加工作就可以独立完成工作任务,而不是先熟悉、再适应、后创造的新手。而在校学生,尤其是文科大学生,往往欠缺的就是工作经验和实习经验,这就要求学校在进行人才培养的时候应该创造更多的实习机会和组织社会实践的锻炼。
2.2关于就业地域的选择
调查显示,45.86%的学生选择了毕业后回到自己的家乡,17.3%的学生选择了去北京抑或是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实现就业,30.83% 的学生选择了留在大学就读地,只有少数的学生选择去西部欠发达地区和偏远农村工作生活。这说明我国的人才资源分布不平衡现状依旧存在,教育媒体的引导作用不凸显,没有将需要的人才引入到人才需要的地区,一些大学生只是想着大城市的灯红酒绿和舒适的生活条件,并没有意识到蜗居的现实和竞争的残酷。相反,在西部欠发达地区会有更多地发展空间和发展机会,可以更好地展现自己的才能,使自我价值可以更好地体现。所以,高校就业指导应起到积极地宣传作用,做好人才分流和大学生择业心理疏导工作,为学校和社会的就业平衡做好推手。
2.3关于薪资的选择
在求职者最为关心的薪资问题上,调查显示:25.56%的学生选择了初次就业的薪资区间在1000-2000元,42.86%的学生选择了薪资区间在2000-3000元,21.05%的学生选择了薪资区间在3000-4000元。较少的学生选择了薪资区间在1000元以下和4000元以上这两档。这说明大学生可接受的意向薪酬更趋于合理化,学生意识到现实条件下能力和薪资的结合已越来越紧密,片面地要求高薪是不切合实际的,唯有更加全面地塑造自己,充实自己才是个人薪资能力天平上的有力砝码。
2.4关于择业前最关心的因素
调查表明,毕业生在择业前最关心的因素已经发生了改变。44.36%的学生选择了“个人发展机会”;28.57%的学生选择了“工作是否稳定,有三险”。做出这样选择的绝大多数是女生,这和文科类学生中女生数量占相当大的比例有关;14.29%的学生选择了“薪酬待遇”, 6.77%的学生选择了“就业岗位和专业对口”。只有6.02%的学生选择了“工作条件和环境”。这反映出大学生的择业观日趋成熟,学生更加重视个人的自我发展,并不将经济收入作为首要因素。而让人尴尬的是,大多数学生在选择就业岗位时没有优先考虑所学专业,只是以先工作挣钱为首要条件。这要求学校在教书育人的同时,也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并积极进行引导,在专业设置上要更多的与社会需求接轨,努力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
2.5 关于就业前景的态度
在被调查的毕业生中,对就业前景态度持“有压力但可以客服”观点的占大多数,为接受调查人数的57.14%;认为前景“非常乐观,充满信心”的有23.31%;“非常悲观,不知何去何从”的毕业生比例为16.54%。这与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式日趋严重的现状有很大关系,如果所学专业的就业现状不理想就会更加加重大学生的就业压力。
3关于如何解决就业困难
本次调查问卷在设计的过程中,关于在“如何解决就业难?”的问题上增加了学生自我表达的内容。学生可以分析社会现状,进行角色转换(如招就主任、校长、市长等)考虑就业难的问题。问卷显示:44.36%的学生选择了“文科大学生的就业岗位少”,10.53%的学生选择了“企业的不重视”;8.27%的学生选择了“知识技能掌握不扎实”;剩下的少数学生分别选择了“综合素质低”和“对就业的期望过高”。在“解决就业困难”的问题上,8.12%的学生选择了“职业资格的认证”,23.99% 的学生选择了“了解社会需求,进行人才培养”,14.02%的学生选择了“改善自身知识结构,夯实理论基础”,26.57%的学生选择了“参与社会实践,积累社会经验与工作经验”,14.39%的学生选择了“政府宣传、舆论导向,增加企业对文科大学生软实力的重视”,12.92%的学生选择了“明确自身定位,争取做到人有优我有特”。
从调查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出,文科大学生的就业难问题不能光靠学校自身的力量去解决,社会和政府的引导、舆论的宣传也因起到积极地推动作用。文科大学生在择业前也要先做好定位,了解社会与企业的用工需求以及对职业技能的要求。除了对专业能力的培养外,大学生还要具备勇于面对挫折、提高压力下的心理承受能力,通过自身的主观努力来解决困难。要增加就业自信心,正确客观地认识自我和评价自我,拓展思路,放眼未来,保持积极健康的择业心理,勇于承担风险,凭能力就业。学校也可加大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普及课程,注重职业生涯规划的科学性、实操性,提高學生的职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邓晓丹.孟桂云.文科大学生就业瓶颈与职业素质养成[J].现代教育科学,2007.
[2] 熊永忠.如何走出大学生就业困境[J].教育科研,2008.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推荐阅读: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方案09-30
关于大学生准备就业情况调查报告论文10-10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 殷海亮09-25
大学生阅读情况调查报告07-03
大学生创业就业调查报告10-22
大学生创业情况调查报告07-29
关于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情况的调查报告08-27
思修论文-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08-30
大学生就业意向调查12-15
大学生阅读情况报告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