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支教安全责任书

2024-09-26

义务支教安全责任书(精选8篇)

义务支教安全责任书 篇1

义务支教安全责任书

亲爱的家长,您好!

我们是*****学院的在读大学生,想利用这个暑假的空闲时间给您的孩子补课,补课时间为7月8日——16日上午,虽说这个时间段很短,但我们会尽心尽力的给他们上除了书本以外的知识,比如说自信心的培养、礼貌等等问题。但是又考虑到孩子的安全是个大问题,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学生应当根据自身的年龄、认知能力和法律行为能力,避免和消除相应的危害,对自己的行为承担相应的责任。学生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应当依法履行监护职责,配合我们对学生进行假期义务支教,保证学生安全教育等工作的实施。为了确保学生假期辅导期间的人身安全,明确责任界限,更有效的优化我们的日程安排,根据教育部颁布的《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和其他法律法规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安全责任书:

1.我们成立了接送小分队,每天安排支教志愿者进行接送。

接送时间和地点:(1)****和*****,早上7:20,中午11:50;(2)****,早上7:40,中午11:30。接送标志为“义务支教服务队”小旗,请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准时在指定的地点接送,并在接送登记表上签字,以确保您的孩子的安全。如有不亲自接送,作家长学生自动放弃参加本活动处理,本安全责任书自放弃之时失效。

我们每天每节课都会点名,以防孩子出去玩耍忘记上课。如果遇到孩子有突发情况,如生病等,我们会立即通知您,并且送往当地诊所。

2.强调的注意事项:

(1)如果您的孩子因特殊情况当天不能参加活动,请您务必在早上7:20前联系我们的义务支教负责人。

(2)学生必须由指定的人(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接送,如果您的确有特殊情况不能亲自接送学生,请务必提前电话通知义务支教负责人,我们会在核实身份以后,同意其他人员接送。

(3)希望您的手机随时保持畅通,也请留下我们的联系电话,方便我们之间的联系。

(4)如果您的孩子不在我们看管时间之内(在我们接到孩子之前以及送出孩子之后),学生的安全就由您全权负责。

(5)禁止学生在参加本次活动的上下学中途擅自到河、塘、溪和江河游泳、洗澡等,或做其他危险的活动。因发生上述情形造成意外事故的,学校以及我们不承担任何责任。

(6)在参加本次活动中,严禁携带一切可能对身体造成伤害的危险物品,严禁学生玩水、玩火、玩电、玩炮、玩锐利器物或收藏管制刀具等,因发生上述情形造成意外事故,由家长承担责任。对于上述情形,义务支教安全管理人员可以根据法律规定直接移交相关部门处理。

本责任书一式两份,从7月8日生效,至义务支教课程结束日时终止。

接送家长姓名:与学生的关系:

学生及家长签名:义务支教负责人签名:

2012 年 7月 8 日

义务支教安全责任书 篇2

一、政府对学校安全立法的影响

我国义务教育法自1986年颁布实施以来, 义务教育的现状仍旧十分的严峻。在呼唤加强学校安全的同时, 也在反思在学校安全立法中政府的责任和义务。我国义务教育法种指出任何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对违反义务教育法的行为都可以向国家机关提出举报。对于违反义务教育法, 妨碍义务教育的实施, 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 负有领导责任的人民政府或者是教育行政部分的人员都应当引咎辞职。这也是政府责任的一种体现。

义务教育法中对社会监督进行了严格的规定, 对违反义务教育法的行为包括人民政府, 任何公民都有权向国家有关机关进行检举和控告。保障义务教育的实施主要是政府以及有关部分的主要责任, 对于政府违反义务教育法的行为可以向上一级的人民政府进行检举。对于政府有关部门人员违反义务教育法的行为, 可以向上一级的有关部门提出检举或者控告。学校作为展开教育活动的机构, 对于学校未按照义务教育法的内容展开教育活动的行为可以向当地的教育行政部分进行检举和控告。义务教育法第九条第2款关于政府人员引咎辞职的规定, 其主体为负有领导责任的人民政府或者是教育行政部门的负责人。在《党政领导干部辞职暂行规定》中指出不同的辞职类型以及因工作失误造成对社会恶劣影响的事件, 负有主要责任的政府在安全工作方面的失职, 连续或者多次出现重大的责任事故等负责的政府主体需要引咎辞职。

二、明确政府在学校安全立法中的责任和义务的必要性

(一) 作为公共管理组织的义务

在卢梭的《社会契约论》中认为, 国家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 人民通过契约的形式将自己的权利委托给政府, 政府代替人民行使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权力。在社会契约中, 政府与公民之间形成了一种双向的相互控制的关系。一方面公民要服从于政府的管理, 另一方面政府要向公民负责。因此政府作为公共管理的人员, 有责任和义务完善国家的法律, 保障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为人民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而政府对学校安全的责任和义务就是源于政府权力的本源。学校的安全受到威胁, 意味着人民的公共意识受到阻碍, 也意味着政府没有履行自身的责任和义务。

(二) 履行法律法规关于政府责任的规定

在《义务教育法》中对人民政府的责任和有关部门的责任都做出了具体的规定。各级的人民政府以及有关的部门有依法维护学校周边环境安全的责任和义务, 为学生提供安全的社会和周边环境。政府以及有关部门责任的明确主要是对学校治安责任的明确。在《义务教育法》的第52条中规定县级以上的人民政府对学校的校舍以及周边的安全等问题进行及时的检查和更新, 学校建设不符合国家规定的校舍, 上级的人民政府有权利对其勒令整改, 情节严重的行政处分直接负责人。《义务教育法》实施后相应出台了一些校园安全管理办法, 对安全的规定进行配套实施, 对地方政府以及有关部门的责任和义务做出了明确具体的规定。政府作为校园安全事件的主要责任人, 其承担的责任是依法治国的必然, 各级的人民政府以及有关的部门必须全面履行学校的安全管理责任和义务。

(三) 适应安全问题转向的需要

学校的安全问题涉及到校园的内部安全问题, 主要包括学校的建设、校舍的安全以及学生发生意外伤亡事故等。在学校的安全事件中, 责任的主体大多为学校、教师和家长。近年来随着学校安全事件的频发, 社会的关注度也逐渐的高涨, 学校安全事件的发生与社会有着很大的联系。学校的安全问题不仅仅牵涉到学校和教师, 而且与政府的的责任也具有很大的关系。学校安全问题由学校问题转变为社会问题, 政府需要发挥自身的公共管理职责, 倡导社会的各个部门共同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和学习的环境。

三、在学校安全立法中政府的责任类型以及提升途径

(一) 政府的责任类型

政府责任构成了政府与人民之间的一种委托和被委托的关系, 政府以及公职人员在整个社会中履行自身的相关职责和义务, 也就是法律和社会所要求的责任和义务, 同时政府应当履行好自身行政能力的发展, 表现出对公共利益的热衷度和忠诚度。在学校安全立法中, 政府的责任一般包括政府的政治责任、法律责任以及道德责任三种类型。政府的政治责任是在学校的安全管理中, 政府有义务在建设社会体制, 完善经济发展以及一系列的社会制度等方面为学校的安全提供一个稳定的环境, 为学校的安全提供足够的经费以及制度等方面的支持。政府的法律责任是在学校的安全管理中政府需要不断完善学校安全管理的立法, 做到有法可依。政府的道德责任是在学校的安全管理中, 政府有责任加强社会的道德建设, 开展各种道德建设活动, 在社会中营造一种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 同时为学生的成长建立各种的心理咨询以及矫治机构, 减少社会犯罪的发生。

(二) 提升政府责任和义务的对策

1. 致力于社会建设, 提供和谐的社会大环境

和谐社会作为现阶段共同的奋斗目标, 和谐社会意味着稳定, 公平、和睦。首先, 社会公众普遍关注的热点为社会的医疗、住房以及教育等问题, 政府应当关注民生, 为社会提供有力的保障, 解决底层社会人员的基本生活问题。再次政府应当引领社会的道德, 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 加强社会人员的安全意识, 引导学校管理人员正确的价值和观念, 加强学生的安全防卫的训练, 增强学生对不安全事件的抵抗能力和防卫能力。最后政府应当致力于建设各种社会的心理咨询机构, 保障社会人员的心理健康。

2. 加大教育经费投入, 完善学校安全资源配置

学校安全需要得到软硬件的相互配合, 得到双重的支持。政府应当加大教育经费的投入, 设置专门的学校安全管理机构, 加大学校安全设置的购置, 完善校内监控以及安保人员的聘任等硬件的工程, 同时应当在校园内大力宣传安全知识, 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加强学生安全能力和防卫能力的训练。在学校的安保问题上上升到国家的法律法规的框架内, 在安保人员的聘任上提高专业度, 实施统一的安保人员聘任标准。

3. 促进相关立法工作, 明确政府具体的责任

在学校安全管理的立法中, 虽然已经有相关的立法, 但是对于校园安全管理中政府的责任规定比较笼统。政府应当联合立法机关和司法机关共同出台校园安全监管方面的法律, 详细制定校园安全管理的主体以及责任和义务, 明确校园安全管理的具体工作内容等, 加强学校安全管理执法队伍的建设, 做到有法可依。在立法的过程中应当明确政府在学校安全管理中的具体责任, 明确政府监管不到位需要承担的后果等。另外针对已有法律当中的问题进行及时的更正, 完善政府在学校安全管理中需要承担的相应责任, 满足学校安全管理的需求。

4. 整合社会力量, 减少学校安全事故损失

学校安全牵涉到社会方方面面的问题, 因此政府需要整合社会各届的力量, 调动社会的教育行政部门、司法部门、社区组织以及社会媒体等方面对学校安全管理进行全面的监督和支持, 带动学校行业内对学校安全管理的重视, 调动各方面参与学校安全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社会中形成一个紧密联系的社会网络, 共同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一个安全防御网络。另外在学校的安全事务中效仿国外的国家, 政府专门设立学校安全的保险制度, 通过保险制度来转移学校教育的风险, 实现了国家作为补偿主体的赔偿机制。我国需要根据自身的教育国情, 针对学校的安全事务损失尽快建立相应的安全赔偿机制, 完善社会保险制度的赔偿机制, 进而为学校的安全管理提供良好的服务。

学校安全作为全社会广泛关注的一个问题, 学校安全立法是保障学生安全的法律依据, 应当致力于明确政府的责任和义务, 提高学校安全立法的可实践性和操作性, 提升政府在学校安全立法中的行政能力。

参考文献

[1]姚平.浅谈政府在学校安全管理中的责任---从五起校园砍杀事件引发的思考[J].基础教育研究, 2011 (03) .

[2]李岩, 田飞, 毛维清.校车安全事故中的政府责任及对策探究[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2 (06) .

[3]雷万鹏, 徐璐.农村校车发展中的政府责任---以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为背景[J].中国教育学刊, 2011 (01) .

义务支教安全责任书 篇3

【关键词】支教;法律地位;安全责任;救济模式

一、支教活动各主体及其法律地位的分析

1、高等学校在支教活动中的法律地位

高等学校的法律地位在学理上有不同的定义,具有多重身份,归结其原因,在于高校在法律主体中扮演的角色不同,因而高校作为不同性质的行为主体所作出的行为要根据其扮演的不同角色来进行分析。

本文主要以行政法和民法为出发点,探究高校的法律地位。大学生支教活动是指高等学校的学生利用假期对落后地区乡镇中小学的学生进行短期教育的一项教育和教学管理工作。该活动由共青团中央发起,全国各在其指导下组织各高校的学生进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以下简称《高等教育法》)第三十四的规定,高等学校被赋予了组织实施教学活动的权利,支教活动在高校属于实践教学活动的一种。实践教学活动一般计算学分,是大学生取得学位证书的条件之一。从这个层面上说,学生有服从安排的义务,否则学校有不予颁发学位证书的权利。因此,高等学校的实践教学活动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因此高等学校是支教活动的发起者,在其中具有重要的行政性的法律地位。

同时,高等学校在支教活动中的也扮演者民事性的法律地位。《高等教育法》第三十条第二款规定:高等学校在民事活动中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因此,在一定条件下,该条适用于大学生在参与高等学校组织的教学活动时发生的安全问题。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以下简称《管理规定》)第四十六条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以下简称《教育法》)第二十九条第三款的规定和《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以下简称《处理办法》)第九条的规定,高校应当鼓励、支持和指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组织学生参与其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时,应当尽到对其科学管理和提供必要帮助的义务,从而保障大学生的权益,如果没有履行相应义务,应当承担民法上的过错责任。

2、受支教学校的特殊法律地位

《教育法》第二十条规定了设立学校的基本条件:(一)有组织机构和章程;(二)有合格的教师;(三)有符合规定标准的教学场所及设施、设备等;(四)有必备的办学资金和稳定的经费来源。支教活动期间,大学生担任教师的职责,全部或者部分教学场所的设施、设备并不完善,也没有教学的资金以及经费来源,因此受支教学校很难称得上是法律上的“学校”。发生事故也难以适用《处理办法》《教育法》等有关学校承担学生安全事故的条款。此时受支教的学校不具有独立法人地位,不能独立承担责任,从而出现没有对这种法律关系进行规范的漏洞。

3、支教地区教育行政部门的法律地位

《教育法》第十五条第二款明确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教育工作。支教活动往往发生在落后、偏远以及经济不发达地区,则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有权利对其进行组织和监管。即该教育行政部门有权利为受支教学校和支教团体进行对接和接洽,有权拒绝部分不合格高校支教团体的支教申请,也应当为支教活动的开展提供必要的条件以及必要的经费予以支持。由此,支教地区的教育行政部门作为行政主体统筹本地区的支教活动。

4、大学生的双重法律地位

大学生在支教活动中往往扮演双重的法律角色。一方面,大学生与高等学校具有密切联系,在高等学校的组织下参与支教活动。根据与支教活动联系最为密切的权利和义务、根据《教育法》和《高等教育法》,我们能够明确的是:大学生受高等学校的教育与管理,同时享有受获得指引、支持权以及安全权。即大学生在支教活动期间接受高校的统一管理,同时享有接受来自高校在支教方面的指引、支持和帮助的权利,以及接受高校为保护其安全而采取的一切措施的权利。另一方面,大学生去当地支教时,成为支教活动的组织者,是受支教对象人身安全最直接的保障者。不过,大学生不能担任受支教学校的老师、也不是承担学校的教育管理责任的主体,其权利义务与真正的学校相比具有不完整性。但是,大学生在组织支教活动时必须课以一定的义务来保障支教活动的安全有序进行,例如基本的安全保障义务等。因此,本文认为,为保护受支教对象的人身安全,大学生在受支教学校应当承担能力范围内的安全保障义务,组织合理的教学活动。

二、保障支教活动安全有序发展的法律建议

1、教育行政部门制定部门规章

有关支教活动的相关立法,我国在现阶段的教育行政法领域尚未规定。根据《立法法》第七十一条第一款的规定,支教活动由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主管,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可以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颁布有关支教安全的部门规章,从而对支教期间保障人身安全等事项做出规定。值得一提的是,在立法方面我们可以借鉴台湾相对完善的教育法律制度,可以规定支教活动的法定程序以及支教期间相关主体的权利义务,从而使支教期间发生的人身伤害有法可依,为支教安全提供明确的依据。

目前支教审批流程多样化,没有一套统一的模式,实践中多出现无人监管或者监管没有依据的情况。若要受支教对象的人身安全得到教育行政部门的保护,需要教育行政部门的审批和监管;若要大学生的人身安全得到高等学校的救济,需要高等学校代表大学生出具推荐函用以证明同意和支持大学生去支教地区支教。因此,将支教审批流程通过部门规章确定有助于支教安全责任的承担。

2、构建支教活动的权利救济模式

从上文可以看出,要使支教活动能够获得高校、受支教学校和支教地区教育行政部门的保障,必须明确支教活动的救济途径。支教期间的权利救济,主要是对受支教学生以及大学生的人身权利的救济。针对受支教对象的人身安全,主要是基于支教活动没有发生在正常的教学期间而引发的一系列问题。本文认为,根据“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一旦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其管辖区域内的学校与高等学校支教团体进行支教活动,就默示承担支教期间发生的人身安全责任。但是如果一味要求教育行政部门承担责任会降低其对参与支教活动的积极性。因此,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在穷尽他人承担责任可能时,对受支教对象的人身伤害的损害进行补偿。其次,大学生支教团体去支教地区进行支教,成为支教活动的直接管理者,参与组织教学活动,但是不能依据此而认为其具备与学校同样的法律人格,承担与学校在教学期间相同的责任。本文认为,尽管大学生都为成年人,但其不可能像学校一样有能力尽到“最大注意义务”,大学生应当按照侵权责任法中的过错责任原则来承担责任。即,如果大学生在组织受支教对象开展教学活动时,因故意或过失造成受支教对象的人身伤害时,应当对安全事故承担责任。如果已经尽到了安全保障义务仍没能避免事故发生的,则按照公平原则由教育行政部门进行补偿。最后,支教活动所在的学校也应当课以一定的义务。由于支教活动是在当地学校与大学生支教团体之间产生的,当地学校有义务保障支教活动期间教学设施的安全以及对支教团体进行指导,并为支教活动提供必要的条件。如果由于受支教学校的过错而发生的人身伤害事件,受支教学校应承担过错责任。

针对大学生的人身安全,高等学校要依据过错责任原则承担责任。即高等学校在组织大学生进行支教活动时,应当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和指导。根据《管理规定》第四十六条第一款:学校应当给予学生一定的安全教育,并提供相应帮助。例如对支教学生进行安全应急培训。如果没有尽到义务从而发生大学生伤害的,高等学校应当赔偿大学生的人身损害。(如果发生第三人侵权的事件,则按照一般侵权理论来讨论即可。)

3、建立支教活动专门保险制度

义务支教安全责任书 篇4

2014年厦门大学赴藏“竹蜻蜓”支教队

您好!您同意同学参与厦门大学“竹蜻蜓”支教队暑期实践活动,本次活动将于2014年8月3日至2014年9月10日期间在西藏拉萨市当雄县当雄中学、龙仁乡中心小学、完全小学展开支教活动,本次活动是由队员志愿参与,该队员应自觉遵守队伍的规章制度,若出现因不遵守队伍规则,导致个人身体不适或人身伤害的,所造成的安全问题责任自负,本队伍将不承担任何责任。

家长:队员:

负责人:

厦门大学竹蜻蜓

月日

社团外出活动安全责任承诺书

为保障社团外出活动中参加者的安全,现要求所有参加人员严格遵守如下几点:

1.社团外出活动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和不可预知性。参加者在报名活动前须告知家长活动将有一定的风险性,确认为自愿参加此次活动并且期间一切风险责任由个人及家长承担,获得家长允许后方可报名。

2.参加者在报名活动时须征得辅导员同意。

3.外出活动须严格按照策划中流程进行,不可擅自变更时间、地点、活动内容。

4.离开及归来途中须选择安全的线路及交通工具。

5.参加者在活动前须对本次活动的行程、路线及活动过程的详细安排有充分的了解,6.活动发起人(组织者)须向报名参加活动者进行详细的解说。

7.所有参加者须统一行动,不得单独离开。

8.如遇特殊天气或意外自然灾害,应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迅速组织返回校内。

9.参加者须对自身身体状况有充分了解,对于参加一些对身体素质有要求的活动,参加者须进行体检,并按照医生的建议决定参加与否。

10.外出活动参加者的资料必须如实填写,不得虚报、隐瞒。

11.活动发起者(组织者)须在活动前对参加活动人员进行相关安全事项的培训,参加者应提醒活动发起者(组织者)进行相关指导。

12.外出活动,如有涉及较危险的活动内容,参加人员也应购买保险.注:凡参加者均视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参加者应仔细阅读并严格遵守以上条款,若填写资料备份表格即视为同意。若因社团成员个人行为违反规定而造成安全问题,责任由社团成员自行承担,学校不予承担责任。厦门大学及厦门大学社团联合会已行使安全告知义务。

本须知最终解释权和修改权属厦门大学学生社团联合会。

队员签名:日

您好!我们是厦门大学2013年赴藏“竹蜻蜓”支教队队员,厦门大学2014年赴藏“竹蜻蜓”支教队队长黄伟坚、魏大银、张乐,很感谢您同意同学参与我们这次暑期支教的活动,这也是一次比较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支教和志愿者服务的地点处于海拔较高的西藏拉萨市当雄县,活动将于2014年8月3日至2014年9月10日展开,在活动期间要是您对于本次活动有什么宝贵的意见或建议,想了解我们本次活动的具体内容或在支教期间想了解同学的生活情况,都可以与我们保持联系。感谢您对我们这次活动的支持!同时我们代表整支支教队祝您: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此致!敬礼!

负责人信息:

姓名:陈少烽

电话:***

队长信息:

姓名:黄伟坚姓名:魏大银姓名:张乐

电话:***电话:***电话:***

义务支教安全责任书 篇5

一.基本概念

安全——人类社会的一切活动都能按照自身规律和程序顺利行进。

安全行为——人们在满足目标,时间,经济成本要求的条件下,选择风险最小的行为。安全生产——在生产活动中严格按照科学的操作规程操作,保证人和财物不受到意外伤害和损失,生产活动顺利达到预期目的。

道德——社会族群公认的,族群成员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是历史文化的积淀,民族文明的精髓,是作为社会的“人”最基本的准则,受社会舆论的控制。

法律——是政治实体制定的,强制所辖范围内指定人群执行的行为准则。法律的目的是保障人们的最基本的权利,维护社会最基本的稳定。是社会到德的底线,是人们一切言行的“高压线”

二、企业领导安全生产的道德义务

以胡锦涛总书记为首的党中央提出了两个新的执政理念,一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二是建设和谐社会。这是我们党在执政理论方面一个质的飞跃,十分精确地回答了我们一切社会活动,经济活动,政治活动的终极目的是什么?怎样做才能达到这个目的?在什么环境之中才可能顺利达到这个目的?等重大问题。我们的一切活动其终极目标是“以人为本”,所谓“以人为本”就是把人的幸福,快乐,健康,长寿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首先是对生命的尊重和敬畏,以人的生命为本。社会是人组成的,社会主义就是以人为本的主义,没有人的健康和生命,一切政治理想,经济成就,文化造诣都失去意义。人权最基本的是生存权健康权,如果没有了生存和健康,什么学习权,劳动权,居住权,生育权自由权等等都是零。尊重生命,爱护生命,延续生命是人类最基本的道德义务,维持物种的繁演是一切动,植物本能,人类当然不能例外!最起码道德义务。

因此,凡是有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事就做,凡是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事就不做或少做,只有按照科学的客观规律办事,才能有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这就是科学发展观。安全生产就是要求按照科学规律办事,因此,安全生产就是科学发展观重要组成部分。“和谐”包含很多内容,但从拆字这个角度来说,可以归纳为大家有饭吃,人人能讲话,就是共同富裕,政治民主。但是人的生存,健康,是基础,“禾”“口”“言”“皆”,“口”代表人的生命安全,是政治和经济的载体。没有载体就没有政治和经济。企业是创造社会财富的实体,希望用最小的成本,获取最大的利润,是理所当然的。企业所有者通过合法经营为自己获得财富也未可厚非,但是一定要明白,我们创造的所有财富都是为了自己和他人活得更好,而不是死得更快。是为了享受,不是为了治病。实施安全生产,保证人和财产安全,与生产经营的根本目的相一致,是企业和企业负责人

三、企业领导安全生产的法律责任

俗话说“国泰民安”民安才能国泰,国家为了长远利益和核心利益,都要用法律的手段,强制人们实施安全生产,保证国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安全工作逐步走上法制化规道,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特别是2002年1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颁布实施以来,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机构逐步完善,各级政府,企业和法人单位的安全生产责任逐步落实,各类安全生产措施逐步完善,领导和群众的安全生产意识有了很大提高,安全生产事故和伤亡人数逐年下降,安全生产形势有了明显好转。事实说明《安全生产法》确实是一部有关安全生产的全方位,立体的,综合性法律。是一部操作性很强且威力巨大,行之有效的法律。

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认真学习,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法。《安全生产法》的内容很丰富,除了进一步确立安全生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以外,还涉及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保障;从眼业人员的权利和义务;安全生产的监督和管理;安全生产事故的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法律责任等。其中与企业安全生产有直接关系的主要有:关于生产经营许可方面,明确指出“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生产经营单位),不得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关于安全管理机构和专职人员配备方面,要求生产经营单位必须相应数量相应水平专职或兼职安全管理,设置相应安全管理机构。关于安全教育方面,明确要求企业应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未经安全教育和培训合格的人员不得上岗作业。特别强调企业及单位是安全生产主体,企业法定代表人是安全生产第一责任者。不安全就是违法。违法了就要找法定代表人,对法定代表人要处理。因此企业的法定代表人要按《安全生产法》的规定,做好六件事情。

1、是贯彻党和国务院安全生产方针,即: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不能简单照搬照抄,而是要结合行业、企业特点,制定本行业、企业的安全生产方针、原则。此外还要根据新情况、新问题,提出安全工作的新思路、新措施。

2、是要层层落实责任制。企业法定代表人是第一责任者,但要把安全责任制落实到副手,落实到下级,落实到车间、井下、班组、岗位,形成全员的责任。

3、是把《安全生产法》变成自己本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各项规章制度应该是《安全生产法》的延续,它是整个社会依法治安不可或缺的制度。落实与否,首先看规章制度是否落实,规章制度是否符合法的要求。《安全生产法》是历史经验的结晶,是职工生命鲜血换来的宝贵财富,必须一丝不苟的执行。

4、是对隐患治理要做到胸中有数。隐患不除,永无宁日。而治理隐患要投资,只有一把手说了算。

5、要履行安全工作的“三同时”。治理老隐患,不要出现新隐患,否则隐患永远都存在。基建技改项目的“三同时”要扩展到发展规划,五年规划、中长期规划里一定要有安全篇,做到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兑现。安全必须在规划里有一席之地。

6、是发生重大事故要亲自处理,要掌握应急预案。一旦发生重大事故,主要负责人要在第一时间赶到亲自处置。如果贻误时机没有采取措施,就是企业领导者失职。

四、推进安全生产“五要素”到位,实现安全生产状况的好转。

1、是建设安全文化,提高安全意识。要加强宣传教育工作,普及安全常识,强化全社会的安全意识,强化公民的自我保护意识。各级领导和企业负责人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经营理念,真正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时刻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要切实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行业和企业要确立具有自己特色的安全生产管理原则,落实各种事故防范预案。加强职工安全培训,确立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不被别人伤害的安全生产理念。安全是企业和社会永恒的主题,永远是企业管理的薄弱环节,真正做到警钟长鸣,居安思危,言危思进,常抓不懈。

2、是要广为宣传《安全生产法》使之真正深入人心。要健全《安全生产法》的配套法律、法规、规章和安全标准,行业、企业要结合实际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要将那些被实践证明切实可行的措施和办法上升为制度和法规。逐步建立健全全社会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用法律法规来规范政府、企业、职工和公民的安全行为,真正做到有章可循、有章必循、违章必纠,体现安全监管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使“安全第一”的思想观念真正落实到日常生产生活中。

3、是落实安全责任。企业是安全管理的责任主体,企业法定代表人、企业“一把手”是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第一责任人要切实负起职责,制定和完善企业安全生产方针和制度,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企业规章制度,治理安全生产重大隐患,保障

发展规划和新项目的安全“三同时”。各级政府是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主体,要切实落实地方政府、行业主管部门及出资人机构的监管责任,要科学界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的综合监管职能,要建立严格而科学合理的安全生产问责制,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责任追究制度,深刻吸取事故教训。

4、是提高安全生产科技水平。安全是企业管理、科技进步的综合反映,安全需要科技的支撑,实现科技兴安。企业要采用先进实用的生产技术,组织安全生产技术研究开发。国家要积极组织重大安全技术攻关,如煤与瓦斯突出、静电危害、高压油气井喷等重大安全技术,研究制定行业安全技术标准、规范。积极开展国际安全技术交流,努力提高我国安全生产技术水平。

5、是增加安全投入。安全需要投入,安全生产要付出成本,设备老化、安全设施缺失是安全的心腹之患,隐患不除,国无宁日。要解决历史欠账,消除不安全隐患,加快安全技术改造,需要解决资金渠道,建立企业、地方、国家多渠道的安全投资机制。企业是安全投资主体,要按规定从成本中列支安全生产专项资金,加强财务审计,确保专款专用。国家和地方要支持企业的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要制定源头治本的经济政策,并严格依法执行。

做好安全生产工作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快速增长期和安全事故的易发期,经济快速发展给安全生产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一个企业如果不能够安全生产、事故频发,怎么能够维持正常生产,又怎么能有经济效益呢?更严重的是,如果发生事故造成亡,那么,这个企业很长时间给职工留下了阴影,对人的伤害,对人的情绪的伤害是短时间内难以恢复的。

义务支教总结[模版] 篇6

我是一名在读研究生,自读书以来就非常喜欢教师这个职业,也不知道为什么,对教师这个职业有说不出的感觉,研一下学期参加了四川教师资格证考试,顺利通过,偶然看到川农科技协会招募三下乡义务支教大学生,很荣幸能够成为其中的一员,在7月17---23号我们这群有着相似梦想的人结伴而行来到气候怡人,环境优美的雅安雨城区草坝镇的一些农村,采取一对一,一对多两种方式对学生进行辅导。在草坝镇为期七天的义务支教活动结束了,所有的队员一起同甘共苦度过了这七天,圆满的完成了各项任务,这是快乐的七天,和可爱的孩子们一起,每天,每时,每刻都是快乐的,这是充实的七天,每个队员都在不停忙碌着,不浪费一分一秒,这是成长的七天,各种各样的问题,困难不断向我们袭来,在一一解决他们的同时不断磨练,提高着自我,这是欣慰的七天,在我们不断努力下,看到了孩子们点点滴滴的成长,点点低低的收获,这是收获的七天,我们收获了孩子们的认可,收获了村民们的认可,更收获了自我的认可,这是充满友谊的七天,我们所有的队员一起享受成功的喜悦,一起承受困难的洗礼,我们手携手地朝着同一个目标奋斗,建立了不可磨灭的感情。不仅是短短的七天,为支教准备的每一天都值得回忆,支教后期的种种努力都将被铭记,所以这些日子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草坝义务支教,我们将永远铭记.前期准备

在支教前数月我们就开始了支教的准备工作,下乡调查,联系政府和村民,全面策划,确保策划工作顺利进行,并且开始了宣传工作,是队员更好的了解支教,了解草坝,我们还为支教期间的活动做了详细的策划和准备。

支教期间的体会

(一)我眼睛中的山村教育和孩子

山村教育的发展和前进是当今教育存在的一大问题,它的走向和延伸也是山村教育所要反思的一个阶段。山村虽是纯天然的家园,没有较大污染的渗透,可在教育上没有所谓的“大污染”的参与,那怎样才能让教育更进一步发展呢?城市与山村经济的悬殊,打工热潮的兴起,教师素质的衰减,形式化的渐涨,家庭、社会、学生之间意识的褪色。这无不是教育发展和如何延伸所存在的杀手剪。

城市与山村经济的悬殊是乡村教育发展所面临的一大挑战。在城市,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一位小学生的书包里所装载的东西,有各式各样的学习用具和不同的书籍,经济的发展给更多的学生带来了更多的学习机会,他们可以在信息化身体里遨游,可以接触比山村多几百倍的知识层面,这就造成了他们与山村的学生所不同的一面。在城市里经济高速运转,而学生的头脑也同样接受这样的运转,同时也赋予了他们只有适合这样的前提才能不至于落伍的任务。促使了他们在学习中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他们就会在不同的领域去寻找更多的学习场合,而在他们所生活的环境这些场合早已安排,只要跨出家门或者在学校就能接触到,想要查找某个方面不懂的知识,他们只要在电脑的帮助下就能一一解决,所有的一切都给他们铺设了一个宽松舒适的学习环境。以至于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能按照自己的意愿顺利的进行各项学习和任务,能在愉快的心境下进行学习。

在山村,我们所看到的不是这样的景象,而是乡村经济的落后,环顾四周,我们看不到一座高楼,更谈不上城市的什么图书管,什么电脑室,什么更多的学习环境。山村给予学生的是一条条透着泥土气息的山路,是几个小时才能赶到学校的狭窄的泥巴路,在他们的书包

里我们看不到一本超出学习范围的其他工具书,只有单纯的课本和质量不好的练习本.在山村里有很多学校的学生是没有中午的休息时间,他们只有放学了才能回到家里,而在此过程中难免有学生会出现饥饿的状况,所以在他们的书包里就装下了他们所谓的“午饭”.教育不能只靠学校,家庭、社会也是教育能否得以长期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家庭是所有人的启蒙老师,是每个孩子生存的第一个温暖,她对每个人的一生起到决定作用。社会是一个大熔炉,影响着所有的人,当然也包括学生。

我们的孩子没有多余的思想,他们是单纯的,是天真的,可是在父母的影响下,在社会的洗礼下,他们变得复杂,父母外出打工能赚很多的钱,读书没多大意思,这给孩子从小就灌输了这样的思想,他们的学习意识随着年龄的增加不断减退,只要读到四五年级就背上行囊踏出外出的脚步。我们的孩子原本的任务是学习,而在这样的氛围下有多少孩子能抵挡这一诱惑的糕点呢?

存在的诸多因素,我们山村教育的方向该如何驾驶,又该如何延伸,怎样才能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教育教学的发展,提高教育质量。这是我们每一个山村教育者所要面临的重大挑战,我深深的意识到教育在山村还任重而道远。

(二)我所接触的山村孩子

在我们义务支教期间,我们在空余时间和他们聊天,从他们口中得知:由于学校离家较远,他们从小学就开始住校,只学教科书上的知识,很少学音乐美术体育之类的知识,但是他们却学习得很刻苦费力。

山区的孩子虽然没有城市孩子那么好的学习条件,但是他们都一样满怀成材的梦想,他们的刻苦和坚持是他们成人的保证,愿这些孩子健康成长,美梦成真!

(三)我的感受和收获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而随之而来的竞争也非常严峻的摆在了我们的面前,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已经不再是单纯的知识型人才。时代赋予人才新的定义:不仅能够驾驭新科技,具有创新意识,更要有将科技应用于实践的能力。但是,再看看我们,只是被禁锢在四角高墙内,捧着“书中自有黄金屋”的古训,做着日后事业有成,飞黄腾达的白日梦。我们的传统,我们的教育制度还有我们本身使我们缺乏勇气走出象牙塔,去接受实践的检验和社会竞争的洗礼。在这样一个知识与实践完全脱节的环境里,我们又有什么资本去谈成才、谈竞争、谈事业?时代证明,历史证明,我们的自身状况证明:我们唯有面对社会,才能心平气和地作出一些选择,才能确立自己学习和生活的目标。

今年的暑假社会实践活动日子早已远扬,回顾起来,至今仍历历在目,感触良深,在这次社会实践中不断经受锻炼,在短短的十天日子里,其活动内容之丰富,场面之感人,都让我们每个青年志愿者都难以忘怀。

通过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我在服务社会的同时,自身也受到深刻的教育,得到了提高。开阔了我们的视野,冶炼了情操,加大了我们与社会的接触面,进一步激发了我们们的学习、就业、创业的激情。使我们认识了自我,对生活、对社会有了更深的理解。

义务支教安全责任书 篇7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市场空前繁荣,大大小小的建筑工地随处可见。据国家住建部建筑市场监管司统计:2011年全年,建筑业总产值11.8万亿元,同比增长22.6%;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3.2万亿元,同比增长10%,已占国内生产总值6.78%;同时,具有建筑工程资质等级以上企业总数超过10万家,从业人员高达4300万人。这些数字非常耀眼,我们国家取得的成绩非常显著,但是在这些数字、成绩的背后,仍然存在着许多让人伤心、不安的斑点—建筑工程安全事故。2011年,全国共发生房屋市政工程生产安全事故589起、死亡738人、伤残人数近万人。为了真正实现建设单位对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并取得满意的管理成果。建设单位应切实做好以下两方面的工作:

1 认真贯彻法律、法规,明确自身法律责任

建设单位作为建筑工程的发起人,在《建筑法》、《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管理条例》中有明确的行为规定。在《建设工程安全管理条例》中,对建设单位安全责任有这明确的规定。

1.1 如本条例第六条明确规定:“建设单位也就是建设单位,应当向施工单位提供施工现场及毗邻区域内供水、排水、供电、供气、供热、通信、广播电视等地下管线资料,气象和水文观测资料,相邻建筑物和构筑物、地下工程的有关资料,并保证资料的真实、准确、完整”。看似简单的规定,往往被建设单位所忽略,但却含有重大的安全责任,如果建设单位在开工前,未向施工单位提供上述资料,而施工单位在施工时,恰恰发生与上述事件有关的安全事故,那么这个安全责任自然应由建设单位承担。小事故损失不大;但如在开挖时,碰到高压电,出现伤人、死人及造成大规模停电,损失将不可估量。

1.2 建设单位在建设过程中,为节约投资费用或要求建筑物提前投入使用,通常会向勘察、设计单位提出降低设计标准的要求;向施工单位降低工程合同价格,缩短工期要求,这将直接导致施工单位对工程安全作业环境及安全施工措施所需费用投入降低。在这种情况下,工程安全、安全管理无从谈起,安全事故、人员伤亡的发生机率大大将剧增。事故一旦发生,之前的所谓“节约”将不复存在,同时,建设单位还要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本条例第七、八条有明确规定)。

1.3 由于建设单位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加之自身缺乏安全管理意识和管理体制。建设单位或工作人员为获得星星点点的利益、好处,常常会(明示或暗示)要求施工单位购买、租赁、使用自己提供或介绍的安全防护用具、机械设备、施工机具及配件、消防设施和器材等,至于是否符合安全施工要求却全然不顾。一旦由此出了事故,这点蝇头小利在责任与法律追究面前将荡然无存。这正是本条例第九条明确禁止的。

1.4 在建筑工程安全管理过程中,建设单位应坚决执行行业及政府建设主管部门的各种规定,确保工程的各项手续完备和程序合法。本条例第十条、第十一条对此有着明确的规定,如建筑施工许可证的申领、安全施工资料的报送、备案及对特殊工种、拆除工程的有关规定等。在现阶段,对建设单位的安全管理责任,主要集中于程序是否合法和手续是否完备,并对参建各方是否进行必要的安全检查和费用支出。为此,建设单位出于对自身的保护,也应坚决执行行业及政府建设主管部门的各种规定。

2 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虽然建设单位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但往往在安全管理的技术力量上,投入不够或本身就不具备相关的管理能力。在现实生活中,常存在着这样的现象:班子是临时凑的,人员是临时招的,相关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工作能力及敬业程度、思想品质都不得而知。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能依靠人员的自觉性,同时,又要实现对工程的良好管理,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那么,建设单位就必须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通常应包括以下部分:

2.1 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组织机构,明确岗位职责

建立强有力的组织机构是建设单位实现安全管理的先决条件。组织机构的主要负责人应要具有一定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安全生产管理经验和强烈的责任心。其次,管理组织中各级管理人员,需要选调那些工作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且思想品质优秀的人参加,这里的责任心、业务水平、思想品质缺一不可,任何一项的缺失,都有可能导致安全管理的失控。第三,管理组织内部的职责与权限界定一定要明确与落实,这关系到安全管理工作能否全面开展和安全管理体系的能否有效运行。

2.2 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消除工作死角

在安全管理过程中,靠人管人很难做到有效管理,只有通过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才能从根本上实现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落实管理目标。

2.2.1 保证建筑工程手续完备和程序合法

建筑工程建设期间,建设单位要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实现对工程的安全管理。首先要从自身做起,这也是对建设单位自己的有力保护。(1)施工前,完成设计、审图、规划的相关程序,并取得相关部门的许可文件,切勿干“三边工程”,一旦出事,建设单位将承担全部安全责任。(2)严格执行工程招投标程序,确定合理招标条件和控制价,不可暗箱操作,或恶意压低工程价。施工单位承接工程是要盈利的,暗箱操作选择的施工企业可能不具备施工水平和管理能力,这样的施工企业在施工中,如出现安全事故,无力赔偿或不愿赔偿,建设单位将“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对于恶意压低工程造价的,《招投标法》有明确的禁止条款,但由于目前的建筑市场竞争激烈的缘故,有的企业在微利的情况下,不得不勉强承接这些项目,为了盈利,施工企业就会在多个方面减少投入,安全设施的投入往往被首当其冲,由此,安全事故的发生就成立偶然中的必然,事故发生后,施工企业会以建设单位恶意压低工程造价为由,拒绝对事故的赔偿和善后,如果责任重大,主管部门还可追究建设单位的责任,对于建设单位则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2.2.2 加强巡查力度,及时检查、通报,消除安全隐患

建设单位要抓好工程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就要加大安监人员巡回检查力度,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排除,把可能出现的安全危害消灭在萌芽状态,真正做到“以防为主”。杜绝“以包代管”,对承包方的安全管理进行全过程的检查,督促和指导,并加强安全考核,对违章作业、野蛮施工、管理混乱的承包方进行处罚并提出限期整改,对整改不力的承包方予以警告、停工整顿,直至清场,也绝不允许可控事故的发生。明确监理单位的安全管理职责,并对监理单位的工程安全管理进行全过程的检查,督促,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监理单位,对施工单位、分包单位进行联合安全检查,通报情况,确定整改意见和期限,提出处罚决定等,可以以安全简报的形式向各施工单位及被监督的施工队伍传递交流安全监督情况。

3 总结

总之,建设单位是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的主要负责人,无论出于对自己或是对社会负责的角度,还是出于对降低工程风险系数与安全成本的角度,都应做好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摘要: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是建设单位工程管理的重要内容。为此,建设单位应明确其在安全管理中应承担的安全责任与义务,应明确其管理方法和管理内容,并应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和行为规范。

关键词:建筑工程,建设单位,安全管理,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1]王东升.建筑工程安全生产技术与管理[M].北京:中国矿大出版社,2010,6.

[2]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4,03.

义务支教安全责任书 篇8

企业担当社会责任的动因

最初,当有人用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标准(SA8000)来量度中国企业的所作所为时,曾经引起了广泛的敌视和排斥。有人认为,企业责任是跨国公司和贸易利己主义的一个阴谋,是西方国家处心积虑为中国设置的一个贸易壁垒。更有人认为,强调企业社会责任实际上是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办社会”现象的复辟,是政府对自身责任的推卸。然而,随着一系列被指责为“社会责任缺失”的事件的频繁发生(如矿难、环境污染、工伤事件、民工荒等),中国的主流舆论和企业界的精英们在感受切肤之痛的同时率先注意到,上述事件的发生确与企业社会责任某种程度的旁落存有千丝万缕的因果关系;他们进而领悟到,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的提出并不是(至少不完全是)竞争对手刻意设置的一道贸易门槛,而是企业谋求持续发展和提高竞争力必备的一剂苦口良药。

一个不容质疑的事实是,虽然SA8000只是一家美国民间组织(SAI:Social Accountability International)于1997年自创的一套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但由于其深受欧美一些大型采购集团的青睐和追捧,故该认证标准正日渐演变成为一个广受国际社会首肯的公用标准。 欧盟于2001年也出台了《企业社会责任框架标准》,并辅以诸多与之配套的认证标准,由此给欧盟各国的贸易对象设置了诸多准入条件。面对这样的现状,中国企业要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或者,说得更直白一点,中国企业要想把自己的产品卖到欧美去,将不得不“屈尊”认可和选择国际性的企业社会责任认证标准,并为此付出相应的成本。

另一个不容忽略的事实是,伴随着全球化的企业社会责任认证浪潮,有关企业社会责任的理念将会不可避免地对中国的公众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无论他们是消费者、打工仔,还是有权享受绿色和清新空气的普通公民,他们都是企业社会责任的利益相关者,他们正日渐注意到企业的社会责任问题,并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自发评价体系中来。可以说,企业社会责任在任何程度上的缺失,都是对他们利益的一种侵犯。特别是在构建和谐社会的环境中,企业在生产和经营过程中如果不能兼顾众多利益相关人的感受,就会造成社会不和谐的局面。相应地,受到损害的利益相关人有权向企业提出诸多的诉求,也有权排斥和拒绝企业的产品。面对这样的现状,任何企业都不能不考虑自身如何对社会评价标准的顺应。

无论是国际社会所推崇的企业社会责任认证标准,还是国内外利益相关人员所自发形成的企业社会责任认证标准,一旦为我国立法的强制性规范所确认,便上升为企业的法定义务;反之,则属于企业的道德义务。

企业社会责任中的法定义务

当企业注定要为自己所担负的社会责任买单的前提下,企业家们最关心的问题莫过于,究竟哪些社会责任标准是自己必须要遵循的?也只有在回答这个问题的基础上,企业对自己需要为之付出的成本,才有一个清晰的量化。

如果从纯商业的角度来解读这个问题,其答案是相对简单的:一个企业只要能够逾越特定的社会责任认证门槛,消弥所有特定利益相关者的质疑和诉求,就算是履行了自己应尽的社会责任。

然而,如此的商业化解题显然不具有广泛性。企业社会责任要成为一个受到普遍遵循的准则,必须首先上升为法律的强制性规范。简而言之,只有法律强制性规范中涉及到的企业社会责任规定,才是企业必须履行的义务。

我国《公司法》第5条、《合伙企业法》第7条、《个人独资企业法》第4条都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作了原则性的规定,与之相配套的是,我国颁布的《劳动法》、《环境保护法》、《环境污染噪声防治法》、《土地管理法》、《矿产资源法》、《产品质量法》、《电力法》、《广告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则对企业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的具体内容以及与之相关的法律责任作了明确的规定。 对那些产生环境污染的企业而言,有效防止环境污染就成了他们应当承担的法定社会责任,如果不履行该项社会责任,就会招致相应的法律后果。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法律通过强制性规范所赋予企业的社会责任,是一种不能豁免的义务。一旦怠于履行或拒不履行该项义务,就属于违法行为,企业就得为此付出代价。由此看来,因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法定义务所需要的支出,是每个企业在进行规划和预算时不可省略的必要成本。

相对国内法而言,西方发达国家在法律上设制了更为严格的企业社会责任规范。以欧盟为例,自2001年出台《企业社会责任框架标准》之后,有关企业社会责任的强制性规范大量见诸于各类法律法规。如,自2006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新的《食品卫生法》,就对欧盟各成员国生产的以及从第三国进口到欧盟的水产品、肉类食品、肠衣、奶制品及部分植物源性食品等,规定了非常严格的审查标准,而且非常强调生产商在食品卫生、动物健康及动物福利等方面的责任。很有意思的是,该法在动物福利方面的审查标准,要求向欧盟出口的生猪饲养企业确保生猪在出生后应当享受13天的母乳,在喂养中需在猪圈里堆满泥土以满足其拱食泥土的天性,并应在猪圈内堆放干草,以使其有良好的休息空间;在运输过程中,每隔8小时应当给猪喂食物并让其休息;在屠宰时要先将猪电晕才能进行宰杀,以使其在无恐惧的状态下走向“安乐死”。相形之下,英国的立法则更具“人道主义”,早在2002年,他们的立法就规定,为了满足猪拱物的天性,要在猪圈里放上足球或篮球之类的玩具,以使猪能够在拱物的嬉戏中快乐地成长。如果饲养者没有尽到这样的义务,将会被处以罚款甚至监禁。对于很多在童年时代都不曾拥有过自己的篮球或足球的中国人来说,猛然接触到这样的规定,和我们的祖先最初看到西洋镜的感觉可能没有什么两样。坦率地讲,我们无从体验食用这些“快乐的猪”和我们平日食用的猪肉在味道上有何区别,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对于欧洲的食客而言,只有当他们确信其所食用的猪肉曾经经历过一段符合其伦理标准的人道主义旅程,他们在享受佳肴的时候才会心安理得。显而易见,让猪成为“快乐的猪”本来是公众的一种心理需求,当其被载入法律的强制性规范后,就演化成了猪肉食品生产企业必须遵循的一种法定社会责任。对于中国的相关企业来说,除非你不想把自己的猪肉制品卖到欧盟去,否则,你就必须迈过这道门槛,让自己饲养的猪也成为“快乐的猪”。

企业社会责任中的道德义务

由于“企业的社会责任”本身是一个相对模糊的概念,特别是在诸多利益集团语言不详的晦涩注解中,不仅“企业的社会责任”与“企业的经济责任”纠缠不清;企业社会责任中法定义务与道德义务的边界也易于混淆,这不仅使企业家感到迷惑,也由此导致了前文所提及的“企业办社会现象的复归”或“政府推卸、转移自身责任”等奇谈怪论的出现。

实际上,企业通常不喜欢纠缠于概念的争执,而希望明明白白求得一个答案:究竟哪些社会责任属于法定的强制性规范?哪些社会责任属于法定的任意性规范或倡导性规范,抑或是在公众中自发形成的伦理规范?对于前者,亦即社会责任中的法定义务,企业怠于或拒不履行这些责任将会招致相应的(有时候甚至是严厉的)法律责罚?对于后者,亦即社会责任中的道德义务,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思自治来决定是否履行这些责任,并且不会因为不承担这些责任而招致法律后果?

有关企业道德义务内容的任意性规范和倡导性规范大量散见于我国的众多法律法规中,比如,我国《产品质量法》在作出“产品质量应当检验合格,不得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的强制性规定外,还以任意性规范授权企业“根据自愿原则可以向国务院产品质量监督部门认可的或者国务院产品质量监督部门授权的部门认可的认证机构申请产品质量认证”。不仅如此,该法还以倡导性规范规定:“国家鼓励企业推行科学的质量管理方法,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鼓励企业产品质量达到并且超过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在该法所规定的法律责任中,只有违反强制性规范所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却没有与任意性规范和倡导性规范相对应的罚则。由此不难看出,违反法定义务和违反道德义务的行为在法律上所受到的评价是完全不同的。

除了法律法规中的任意性规范和倡导性规范外,利益相关人通过言行和道德评价而对企业形成的一些合理期待,也是企业道德义务的一部分。这部分道德义务是非法定化的,它不是由国家的强制力作为其履行的保障,而是取决于义务人对公众舆论和社会评价的在乎程度。通常,只有那些对自己有较高道德标准要求的企业,或者是意识到履行道德义务将有助于企业持续发展或增强企业竞争力的企业,才会去主动承担该项义务。以重庆龙湖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为例, 该企业战略的精髓在于,他们极大地满足甚至超越了客户的期待和想象,除了提供高品质的产品及主动履行企业的法定义务之外,在很多开发商面对企业的道德义务踌躇、徘徊的时候,“龙湖”却率先担待了大量的道德义务。比如,他们为了解除“龙湖花园”住户对环境的担忧,主动花钱对“龙湖花园”毗邻的九龙湖湖水进行治理和保护;他们在销售“蓝湖郡”之前,主动对周边的生态环境进行了摸底调查并公开予以披露;他们在提供物管服务时,以超乎寻常的忍耐心和包容心来善待客户的高要求甚至刁难,等等。“龙湖”秉承始终的“善待你一身”,表面看来似一句广告词,但细细品味,却是“龙湖”甘愿承担企业社会责任的神圣宣言。当然,“龙湖”在大量承担社会责任的同时,也立竿见影地获得了持续发展。此间的因果关系,正是许多企业需要加以体味的。我个人认为,企业主动承担道德义务的动机绝不能单纯为了慈善,而是籍此给企业带来足量的回报,这一点无可厚非。倘若挥洒千金只是图个虚荣,或者得不偿失,则是对企业投资者的不负责任。

结束语

企业的社会责任,是对法定义务和道德义务的双重担当。对于企业社会责任项下之法定义务的承担,可以豁免企业的法律责任;对于企业社会责任项下之道德义务的承担,可以提高企业的品牌号召力,并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好处。

(作者系重庆律师协会副会长,重庆百君律师事务所主任)

上一篇:不忘初心 潜心育人下一篇:闸北区2013届高考英语二模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