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教师体罚学生引起的思考

2024-07-19

由教师体罚学生引起的思考(共12篇)

由教师体罚学生引起的思考 篇1

由教师体罚学生引起的思考(凤凰网2011年11月8日)

近20名十四五岁的男孩双膝跪在操场上,或低头沮丧,或四处张望,这令人震惊的一幕发生广西桂平市大洋中学。昨日,一个“学生被老师罚跪”的帖子在各大论坛迅速传播,引发众多网友围观,发帖人称自己因为在网上曝光了此事,“影响学校声誉”而被学校开除。(南方日报 11月1日)同样是《南方日报》的消息,11月2日,网友爆料称“慈溪某小学的孩子被要求脱了裤子在操场上跑步”,并且配发了学生“脱裤跑”的图片。该小学校长兼党支部书记胡孟才向记者证实确有此事发生,并表示“该老师已经几次提出辞职,并且在全体教师会议上做了深刻检讨,学校也对她进行了严肃的教育,希望网友能再给她一个机会”。

看到这里,笔者想起了这几个月来发生在全国各地的校园事件中,有很多都是由于老师处罚学生方式不当而引起的。似乎现在的学生从幼儿园到大学,都是生活在水深火热当中,不是面对老师的严厉体罚就是被校园暴力缠身。在媒体有意无意的关注报道下,各种各样“残害祖国花朵”的事件被挖掘了出来,向我们展示了堪称“中国学生血泪史”的校园暴力事件集录。

不可否认,学校老师体罚学生是一个延续千年的教育陋习,从古至今的学生几乎都经历过这样的教育。在古代的时候,老师的地位与家长是同等的,甚至有“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说法,老师惩罚学生是不需要那么多理由的,这是旧式教育的弊病,也是中国教育不够先进的表现之一。但是,随着时代的改变,人们的教育观念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西方教育中师生平等的观念渐渐深入人心,家长和学生在关注学习进展的同时,对于学生自身权益的保护也越来越看重。

我国《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教师法》和各地《教师管理条例》都提出了“教师必须为人师表,不得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学生享有人身权利不受侵害”等规定。但是,如何把握这个度又成了一个新的问题。对于问题学生,老师该不该处罚,怎么处罚才能既取得教育效果,又不会侵害学生的利益呢?这是老师们,尤其是中小学教师普遍头疼的问题。有的家长明事理,能够分辨得出老师的那些行为是教育,那些行为是侵害;可是也有的家长就认为自己的孩子是去学校里面学习的,不是受老师气的,他们对老师的任何惩罚措施都非常抵制,甚至还到学校去“评理”。而这些家长的行为也严重影响了教学活动的进行,到最后,学生学不到东西,他们又会责怪老师没有教育好学生。

不过,部分教师素质偏低,对待学生的错误态度粗暴,处理方式很欠考虑,致使有的学生受到了精神和身体的双重伤害。对于这些完全将自己凌驾于学生之上的老师,我们就应该给予严厉的处分,甚至清除出人民教师的队伍。可是对于那些以更好的教育学生为目的,对学生稍事惩戒的老师,我们的社会也应该给予宽容的态度。同时,我们的立法部门是否应该在立法保护学生合法权益之时,也颁布一些能够切实保护教师利益的法律法规呢?

而各个学校也应该建立健全相应的教师资格审查、培训、考核制度,不要等到出现一些特殊情况时,全部以“这是教师的个人行为,与学校无关”的借口进行推诿。对于学生的投诉和不满,学校应予以相应的重视,不要把这些当成无关紧要的小事来处理,这样不仅无法维护学校的声誉,更不能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由教师体罚学生引起的思考 篇2

一、做好试卷讲评前的教学准备

1. 教师要认真备卷。

教师应该提前仔细地做一遍试卷, 了解试卷中所考的知识点及分布情况、试卷的难易度、每一知识板块的得分率等情况, 以便宏观把握学生对这一部分内容的掌握情况。

2. 做好学生对试卷的分析与自我评价。

教师应把要讲评的试卷作好分析统计后及时发给学生, 让学生自己先独立纠错, 学生通过查阅课本、作业或与同学交流, 能够对试卷中的部分错误自行纠正。同时, 要求学生对错误原因进行分析, 并深入反思, 明白自己的薄弱环节, 以便在讲评课中带着问题, 有重点地讨论和听讲。

二、讲规范化的解题过程, 注重学生解题的准确率

“懂了”不等于“会了”, “会了”不等于“对了”。“会”与“对”永远是数学考试的一对矛盾, 如何解决这对矛盾是数学教师和学生永恒的主题。但不少学生总是不以为然, 有些学生甚至在“会”与“对”之间画等号。实际上会做的题会因为算错、看错、抄错等原因而致错, 甚至有的情况下会因为结论写得不符合要求而扣分甚至得零分。那么, 怎样才能避免这些错误呢?我认为, 教师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要讲, 在试卷讲评时更要讲, 要结合学生的错误情况有针对性地讲, 并再一次告诉他们:

1. 考试要精力集中, 要书写规范、计算正确。

精力集中、做事一丝不苟是一种优秀品质, 对成才大有裨益。好的学习习惯要靠平时养成, 一旦养成了不良习惯再来纠正那就非常困难了。

2. 出现错题要重做, 要查明原因, 要把失误点记入《改错本》, 只有把失误降至最低水平, 考试才能取得好成绩。

3. 应用题得出结果后要标明单位, 结果要作答, 分式方程运算结果一定要检验等。

三、讲评要重视思想方法, 要突出思维过程

1. 重视思想方法。

数学思想是对数学知识内容和使用方法的本质认知, 它是形成数学能力、数学意识的桥梁, 是灵活运用数学知识、数学技能、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灵魂。从全局看, 数学解题过程就是对数学思想方法的选择和运用的过程, 导致学生解题错误的主要原因是没有正确选择和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因此, 教师在评讲过程中要重视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在解题过程中体现, 在解题之后让学生领悟。

2. 突出思维过程。

一些评讲课也有问有答, 但学生回答一些问题时的思维往往停留在浅层次的识记上, 方法停留在模仿的层次上, 长期这样做将会使学生的思想得不到锻炼和指点, 造成学生思维上的惰性, 不愿意思考, 学生很有可能出现“听得懂, 不会做”的现象。其实, 这里教师只是把思维的结果给了学生, 而把精彩的思维过程略去了。学习的结果当然重要, 但学习的过程更重要。教师要把解题思路的形成过程展示出来, 一方面可以暴露自己的思维过程, 给学生以示范;另一方面要设置好问题引导学生思维, 可站在学生思维层次上发问, 引导学生把思维过程也暴露出来, 教师在学生思维的“断点”“拐点”上做文章,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及时给予指点, 讨论后要有思维总结、渗透思维方法, 帮助“优秀学生”认识更清晰、更严密, 帮助“后进生”能弄明白知识和思维的形成的过程, 并经常引导学生相互交流思维过程, 不断撞击思维的火花, 并将总结得到的方法和经验运用到新情景问题中去, 在应用过程中进一步巩固、深化, 帮助学生形成新的经验, 并不断总结提炼, 不断深化。

四、试卷讲评后要做好矫正、反馈, 强调连续性

讲评课后必须根据讲评课反馈的情况进行矫正和反馈, 这是讲评课的延伸, 也是保证讲评课教学效果的必要环节。学生试卷中反映的问题大多是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 不大可能一次讲评后他们就完全掌握。因此, 每次讲评后, 一方面要求学生对错误加以订正, 做好错误记录, 建立错题集, 做好答错原因的分析, 并注明正确解答过程, 以便学生平时学习过程中有的放矢, 做到温故知新;另一方面, 选出试卷中出错率较高的问题和知识点, 通过变换角度设计出具有定针对性的课后习题, 同时, 有意识地在下一次考试中, 再出相似类型题目来增加知识点再考查, 加强刺激, 反复强化以巩固讲评效果, 帮助学生真正掌握解题思路, 摸透典型问题的解题规律和技巧。

总之, 数学试卷讲评时, 方法是关键, 思维是核心, 渗透科学方法、培养思维能力是贯穿讲评全过程的首要任务。教师讲评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启发学生主动探究, 充分展示数学的魅力, 吸引每一位学生,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和创新能力, 促使学生今后的发展更有深度、广度和高度。

摘要:经常听到不少数学教师在单元练习或考试之后发出这样的感慨:试卷上有些题目都已讲了好多遍, 为什么仍有这么多的学生做不出来、考不好?所以, 教师对学生试卷的分析、讲评理应作教学策略思考, 要以问题为核心, 以思维、能力培养为目标, 讲评时要点拨思路、指导方法、适当的反馈与拓展, 注重发展学生学习数学的非智力因素, 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关键词:数学试卷,讲评,反馈,注重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由教师体罚学生引起的思考 篇3

【关 键 词】师道尊严;教师权利;教师权威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2)03-0099-03

夸美纽斯曾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荀子说:“国将兴,必将贵师重傅。”教师对于社会的发展、下一代的培养都身负重任,这样的历史使命,赋予了教师一定的社会地位和固有的角色权利。而“师道尊严”正是在这种地位和权利中慢慢发展起来的教师映像。

一、教师权利的内涵

教师权利,一般认为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教师是一名社会公民,享有法律规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基本权利;另一方面,教师作为特定的社会角色,又具备为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必需的专业权利。法律所规定的基本公民权利是教师职业权利的基础和保障,而职业权利是教师权利的核心,它基于教育活动产生,由教育法律法规设定,是教师职业特定的权利,也是完成教育教学目标的保障。

首先,是教师作为一名普通的社会成员所享有的基本权利。依据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包括:平等权、自由权、生存权、工作权、财产权、参政权、文化教育权、婚姻家庭权等。教师也是人,有自己的合理需求。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的需要总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不断递进的过程,只有低层次的需要满足了,较高层次的需要才会出现,所以要求教师两袖清风,总是以牺牲自我权利为前提来开展教育活动是不对的。

其次,教师的职业性、专业性决定了教师拥有在教育领域的专业权利。主要有:教育教学自主权、学术自由权、指导评价权等。在其中与学生接触最多的也是最主要的就是教育教学权和指导评价权。根据各类教育的目标要求,教师能够依据国家制定的课程计划,结合学校、教师自身和学习者的实际,灵活的组织教育教学活动,这是作为一名教师最基本的专业权利。同时,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教师还可以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探索进行教学改革和实验,为学生提供指导和帮助,促进学生的发展,并以此来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教师作为教育者和管理者,还拥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教育方法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严格要求并对学生的品行按照严格公正的标准作出适当评价等方面的权利。同时,根据《教师法》的规定,教师拥有自己的学术自由权,既包括对教学内容的处理、研究,教学方法的选择等方面,也包括参加学术团体和表达个人观点的自由。

二、“师道尊严”及其在现代教育中的解体

“师道尊严”最早出自于中国古典著作《礼记·学记》:“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旨在通过尊师重道、以师传道来推进社会教化,达到“化民成俗”的目的。唐朝韩愈在《师说》里面也致力于恢复传统的师道意识,认为“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但在这里,“师”与“道”是分开的,正如韩愈所说:“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这些学者提倡尊师,但同时又为尊师设置了一个必要的前提——择师,只有有“道”之人才可以成为“师”,尊师是重道的一个重要途径。随着封建社会的发展,“师道尊严”的内涵慢慢发生了变化,尊严与师道之间形成了直接的、必然的联系,片面强调尊师。而对于为何要尊师,尊师的前提条件等方面则被忽略了,“师道尊严”的内涵变成了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是绝对的权威,学生则是被传授的对象,没有自主权可言。

但是,教师和学生都是平等的人,希望进行平等的交流。因此,在新课程改革中,师生关系被放到了改革的首要方面,强调师生之间的平等,在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本,消除传统教学中的教师权威而达到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权威几乎成了“教师专制”和“限制自由”的代名词而不断受到人们的非议和弱化。

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诚然不错,打破“师道尊严”中的教师绝对权威也是现代教育发展的方向。但是,在众多媒体倾情关注教师对学生如何不人道的同时,我们是否也看到了教师所应享有的权利和尊严。

2012年3月26日,小学老师王洪雨正在上课,一男一女带着一孩子闯入教室,几句询问之后,男子出手将王洪雨打倒在地。事后,王洪雨了解到,打人者的孩子四五年前是他的学生,该男子在附近一所初中找孩子的班主任未果后,将怒气发泄到自己身上。[1]

2012年5月4日上午,普宁市燎原镇光南小学一名五年级学生与老师发生口角,该学生回家告诉家长,家长即率数人前往学校不问青红皂白打老师,致该教师脑震荡住院。[2]

2012年4月23日,广东汕尾陆丰甲子镇甲子一中语文老师范炳因为制止学生考场吵闹,被数名学生与家长群殴导致昏迷,左眼几近失明,身体软组织严重挫伤。[3]

这几则报道让人震惊,也让人深思。一般我们认为,教师是在与一群可爱的孩子们在一起,不会有人身安全受到威胁的时候。而在这里,却提出了这个最基本的问题。试问,连最基本的人身安全权都无法保证,又何谈追求职业上的理想,做好教书育人的工作,而且与这种直接的身体伤害相伴随的还有对教师的精神伤害。与直接的人身伤害不同的是,这种精神伤害比较间接,但却是在伤害教师事件中最为常见的形式。如,当课堂上教师的讲解有了某些差错,学生便讥笑教师,在背后说“这是什么老师”之类的话,甚至当场让教师出丑。再者,给教师起侮辱性的外号、辱骂、造谣污蔑等,都使得教师形象受损,情绪低落,觉得辛勤的付出没意义,严重打击了教师的自尊心、自信心,影响了工作积极性和进取心。在我们现在的教育教学改革中,总是强调教师不要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但是,由这些案例引发的教师安全、教师职业伦理问题,是一个发人深省的主题。

另一个矛盾存在于教师的教学自主权和学生的受教育权之间。教师教育教学自主权最主要的表现形式就是教师在课堂上的授课,这种授课权的享有以其授课对象即学生履行其义务为前提。而现实的情况是,因为强调尊重学生、维护学生的权利,师生间如果发生矛盾,不管事情起因如何、事态怎样,社会舆论往往把责任推到教师方面,指责教师违反师德。这样的压力让学校和教师对工作谨小慎微、生怕越雷池半步,甚至出现“杨不管”等类似现象。学生有接受教育的权利,有自己的人格尊严权,但权利与义务是同时存在的。作为学生,有努力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遵守所在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管理制度的义务。所以,如果学生在课堂上违反纪律,使教师无法正常行驶上课权,教师就应该对其进行教育促进其改正。但是,如果学生多次违纪且屡教不改的,教师是否要继续忍让下去呢?难道这样不也是对其他学生接受教育权利的一种尊重吗?

nlc202309010618

三、维护教师权利,建立必要的“师道尊严”

这里的“师道尊严”,不是教师绝对权威,只是想寻回某些被人们丢失了的或者是被扭曲了的价值,重构教育道德秩序,通过建立必要的“师道尊严”,维护教师所拥有的权利,促进教育的健康发展。

首先,对于教师,要为自己树立相当的权威。教师权威不等同于“师道尊严”,但却是其一个重要的方面,也是教育教学顺利开展和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重要方面。作为教育者,要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强化专业素养,掌握教育科学知识,灵活运用各种教学策略和教育技能,赢得学生的认可和信赖。同时,不断加强自己的人格修养,以人格力量来感召学生,使其能“亲其师,信其道”,形成健康、积极的人格。处理好“师道尊严”与关注学生不同需求、构建师生间民主、平等师生关系之间的矛盾,在尊重学生的同时,赢得学生的尊重。

其次,在学校管理方面,要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师素质,选拔和任用责任感强、人格高尚的教师。做好在职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更新教师的教育思想和理论,鼓励改革和创新教育教学方式;开展各种各样丰富的活动,丰富师生的生活;把师德建设摆到重要地位;经常组织教师学习有关教育心理、教师心理、人际关系等方面知识,帮助教师掌握合理解决师生冲突的方法,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对教师进行评价时,应该秉持客观、公正的原则,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另外,学校还有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从外在的物质和精神等方面给教师提供保障,满足教师作为普通人的最基本的需要。

再次,社会环境方面,通过积极的宣传和引导,树立“尊师”的文化环境,无论是作为社会基本组成单元的家庭,还是孩子日常活动的生活环境,都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家庭教育作为人生启蒙的出发点,对整个人生各个方面的发展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要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使他们自己首先了解到尊师的重要性,通过日常的言语传达给他们的孩子,家校共同努力解决好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同时,对于父母而言,创造出友爱和谐的家庭生活氛围也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很重要,这是孩子心灵健康成长的一块圣地。当然,学生是生活在社会中的人,会受到社会上各种价值观念的影响。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成人给予正确的引导,走向积极的方面。社会提倡什么,流行什么,孩子很容易感知到,并且喜欢学习和模仿,这个学习和模仿的过程,正是一个教育机会,是我们教给孩子良好的行为方式和健康心理习惯的过程。创造和谐的社会生活氛围,形成一种尊重教师的风气,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有尊严的教育,才能铸造教育的尊严。在新课改如火如荼进行的今天,我们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师依然肩负着对社会、对个人最原始的使命,在我们强调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以学生为中心的同时,尊重教师的主体性和权利也很重要。

参考文献:

[1]http://365jia.cn/news/2012-04-14/07081C91B934C

CB3.html

[2]http://news.sohu.com/20110510/n307128854.shtml

[3]http://news.china.com.cn/rollnews/2010-04/29/content_

1871846.htm

[4]李倩.基础教育阶段教师权力状况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5]申素平.对我国公立学校教师法律地位的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08,9.

[6]张家军.教师权威的现代解读[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

[7]陈丽华.教师形象:从师道尊严的权威者到平等中的首席[J].教育学术月刊,2008,9.

由“旱情”引起思考 篇4

(1999年6月21日)

所谓旱情,是指天气出现久晴无雨造成干旱的情况,通常表现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只要遇到长时间的高温、干旱天气情况,就会给农作物的生长带来威胁,直至绝收,有的地区因缺水给人畜饮水带来困难。故旱情重、旱灾等是对农业生产和干旱地区人们的生活而言。

目前,时逢春耕打田插秧季节,只要到一些水源条件差的地方去,总是听到群众说“旱情严重,插不上秧”。此话的确应引起我们做领导工作尤其是基层负责同志的注意和深思。

如果干旱时间长,影响农作物正常生长,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们的干部组织群众抗旱保苗,抗旱救灾是不可非议、理所应当的。

如果是有水源灌溉因渠道不通畅,或因用水纠纷得不到解决而造成田未打上,影响插秧,这当然是我们当干部的事情,应该及早过问,妥善处理。

如果是那个地区条件或通过努力创造条件兴修水利工程,包括“三小”工程来解决农田灌溉和人畜饮水问题,我们当干部的应该多想办法,发动群众,加以解决。

由暑假作业引起的思考五年级作文 篇5

今天下午,徐老师“突然袭击”检查暑假作业。结果,我漏写了好几个“答”,我同桌也有好几题空着。其中态度最恶劣的同学,5道应用题,全没有列算式,而且是清一色的`“答:38。”这位同学共发表了6篇作文,有5篇都是从网上抄袭的。其他的同学也好不到哪儿去。

为此,徐老师在放学后把我们全体留下来,十分生气、苦口婆心地教育了我们半天,我们都惭愧不已。但是,我们有没有换位思考一下。如果我们是老师,看着自己的学生个个偷工减料,心里又会怎么想,心里又有什么感受呢?

学习上来不得半点懒惰!也许有些事情偷点儿懒没关系,但是想想看,在多少次考试中,一个小小的“答”,一个方程的“解”字,甚至一个微不足道的标点符号,都将使自己失去宝贵的分数。为什么会这样呢?正是我们平日学习时偷懒,习惯成自然,考试时才会犯这样那样不该犯的错误。

禁止教师体罚学生的法律规定 篇6

关于禁止教师体罚学生的规定

为了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尊重学生的人格,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更好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学校现重申以下规定:

一、教师是教育者,应当关心、爱护学生、特别要厚爱后进生。对品行有缺点、学习有因难的学生要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管理,坚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并以自身的模范表率行为去教育、影响学生。在对学生的教育过程中,严禁教师采用打、骂学生,或采用罚站、罚跑、罚抄书、罚劳动、停课等变相体罚以及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

二、凡教师有体罚、变相体罚或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除批评教育外,并视情节以及造成的后果和影响,给予以下处理:

1.对学生体罚、变相体罚或采用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虽情节较重,但没有造成后果者,除必须向学生本人和家长道歉外,取消本学期或本年度参加各项先进的评选资格,必要时须令其在全校教职工大会上做公开检查。

2.对学生体罚、变相体罚或采用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情节较重,造成一定伤害或由此引发一定后果,给予行政纪律处分。

3.对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所造成的伤害,或学生家长提出要进行检查、治疗、所需的各项检查、治疗和其他有关费用一律由教师本人承担。

4.对个别屡教屡犯者,除批评教育外,必须从严处罚,并视情节给予行政纪律处罚直至停聘。

严禁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规定

为了加强学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维护学校和教师的声誉,杜绝体罚和变相体罚等妨碍儿童身心发展的现象和行为,特制定本规定。

一、认真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国家教委办公厅《关于坚持正面教育,严禁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通知》的精神,自觉用师德规范来约束自己的教育行为。

二、坚持正面教育,对学生既要管教管导,严格要求,又要遵循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

三、要面向全体学生,平等、公正、博爱,对有缺点的学生要善于发现,培养和调动他们身上的积极因素,尊重他们的自尊心,满腔热情地做好转化工作。

四、牢固地树立素质教育的学生观和质量观,努力学习教育学、儿童心理学等教育理论,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

五、要建立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通过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勤奋学习,奋发向上。

六、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家长和社会人士加强尊师爱生宣传教育,树立尊师爱生的良好风尚。

七、严禁对学生采取任何形式的体罚或变相体罚。对于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教师,学校除进行严格的批评教育外,还将视其情节轻重给予适当的经济处罚或行政处分。具体情况如下:

1、情节较轻,能及时认识并改正错误的(如:面壁罚站、室内罚站等),一次扣除当月工资50元。

2、情节严重,造成不良影响或后果的(如:将学生赶出校门或造成学生身心伤害,使学生在短时间内产生生理或心理障碍,在校内或社会上引起围观、吵闹、投诉、上访、曝光等负面影响),扣除工资200元,个人负担学生医疗费用及其它费用。

3、情节恶劣,造成学生身体伤残等严重后果的,学校除扣发当月全部工资外,还将报请有关部门追究其法律责任。

4、经常体罚学生,经多次教育不改的,学校对其进行“学习待岗”处理。

关于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规定

为贯彻国家教委以及上级关于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通知精神,进一步深化依法治校,以德治教,加强师德教风建设,特制定本规定。

一、学校是培养教育下一代的场所,保护少年儿童健康成长是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因此,教师要加强政治学习,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牢记人民教师的神圣职责,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对学生坚持正面教育,对有缺点错误的学生要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决不能以任何借口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

二、要认真学习《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增强法律意识,做一个知法懂法,依法执教的合格教师。

三、教师对学生应坚持正面教育,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既要严格要求,又要循循善诱,诲人不倦。

四、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通过生动、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活动,积极引导学生努力学习,奋发向上。

五、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不偏爱一部分学生,歧视另一部分学生,对有缺点错误的学生要深入了解具体分析原因,满腔热情地做好他们的思想转化工作。要善于发现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肯定他们的微小进步,尊重他们的自尊心,鼓励他们努力上进。对于个别经常教育无效的学生,也要进行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工作,以理服人,不能采用简单粗暴和压服的办法,更不得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

六、对学生教育应做到十个不准:不准让学生站着听课;不准将学生赶出教室或撵回家;不准推拉敲打学生;不准罚学生抄作业、抄试卷;不准让家长出题抄题批作业;不准辱骂讽刺挖苦学生;对家长应为人师表,不准与家长发生口角;不准罚学生干值日;不准不让学生上课或不让参加活动;不准不让学生参加考试。

七、各班要将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列入班主任工作重点,对后进生逐个排队分析。

八、学校把禁止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作为一项制度,每个教师应严格遵守,对于体罚或变相体罚人员,学校一经发现要进行批评教育,帮助其认识和纠正错误,对于情节严重的,要严肃处理。今后,凡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受到家长投诉的,取消各级评优评先资格,教师期末业绩考评师德修养为零分,情节严重的不发或少发期末奖金,对错误特别严重,丧失人民教师资格的,按上级有关规定处理。

关于禁止中小学教师从事有偿家教的规定

为促进我镇教育事业健康发展,进一步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规范学校的办学行为和教师的从教行为,有效遏制有偿家教现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及有关文件精神,特制定以下规定。

一、有偿家教的界定

有偿家教是指教师以中小学生为对象,在双休日、节假日和其它休息时间进行教学辅导并获取一定经济利益的行为。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即为从事有偿家教: 1.在住宅内进行教学活动并从中获利的。

2.个人或与他人合伙租用场地进行教学活动并从中获利的。3.在校外办学机构中从事教学活动并从中获利的。4.为个人或校外辅导班介绍有偿家教生源并从中获利的。5.在职教师利用工作之便自己或以亲属名义招收学生提供食宿,进行学习辅导,并收取费用的;

6.其他有关情形。

二、禁止有偿家教的规定

1.各中小学校的教室、课桌凳、器材等教学设备,不得租给或借给他人(包括本校教师),供其为学生收费补课。

2.严禁学校参与有偿家教的宣传、组织活动,不得与校外办学机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收费补课。

3.禁止教师在家中或在校外租用教室进行有偿家教,不得利用职务之便,动员、暗示或强制学生参加本人或他人组织的有偿家教,不得为校外办学机构或其他人员介绍家教学生。

三、处理办法

凡违反本规定的,视情节轻重给予以下处理:

1.在职教师从事有偿家教的,一经查实,对当事人予以通报批评,责令其写出书面检查,退回违规所得,当事人当年的年终考核定为不合格等次;扣发6个月绩效工资;三年内不得申报高一级职称,按照国家工资政策,两年内不予正常晋级。处理后继续从事有偿家教的,予以解聘。

2.学校领导班子成员从事有偿家教的,除按上述办法处理外,同时给予行政处分;市、县级优秀教师和骨干教师从事有偿家教的,除按上述办法处理外,报请相关部门按批准权限取消其荣誉称号。

3.学校对教师有偿家教行为监管不力,发现有偿家教行为而未及时制止和处理的,校长年度考核定为不合格等次;造成严重影响的,对正副校长给予免职处理。

四、健全禁止有偿家教的工作责任制

1.广大教师要加强学习,提高觉悟,充分认识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和崇高性,主动作出承诺,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以实际行动树立人民教师遵纪守法、爱岗敬业、淡泊名利、志存高远的良好形象。

2.各中小学校要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树立正面典型,建立教育、预防和惩治相结合的长效机制,要以“禁止有偿家教”为内容,强化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组织教师作出不从事有偿家教的书面承诺。建立“禁止有偿家教”自查制度,学校领导班子要在业余时间,不定期调查、走访学生或家长,了解教师有无从事有偿家教行为,发现苗头及时进行阻止和处理。监管和查处不力的,取消学校参与教育教学工作相关表彰奖励资格。

五、投诉和举报方式 举报电话:69367996 电子邮箱:

由教师体罚学生引起的思考 篇7

说实话, 我看到这个题目也犯晕。不要说给我们的高中生做, 就算是大学生也未必写得好。而他女儿竟一次借了10本书, 疯狂阅读, 最后拿了A。且不论他女儿资历如何, 至少这种作业形式值得我们思考。她还在邮件里说:“美国作业就是给我们好多材料去读, 然后回答问题或找重点。通过做一些有意思的作业来记住知识, 比如自己编单词填词游戏, 画时间线, 和同伴一起完成地图、海报之类。工作量特别大, 但有兴趣。”

读完这封邮件之后, 我感觉到中西方教育之间的巨大差异。虽然这与两者的文化传统、历史因素等有关, 不可照抄, 但是有些地方却值得我们借鉴。比如在作业设计上, 美国以开放题为主, 没有“标准答案”, 而是依据学生搜集材料的功夫和有没有独特又言之有据的观点来评定等级。而中国则主要是通过统一的ABCD和标准答案来评定对错。正是在这种绝对标准的影响下, 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日渐减少, 因而感觉负担沉重。要实现“轻负高质”, 除了减少作业数量外, 更应该提高学生对作业的兴趣。否则即便是一道题目, 对学生而言也是一种负担。

正如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的, “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 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所以, 作业设计要以“让学生喜欢学习”为宗旨, 变换作业的形式,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具体而言, 教师可以从作业本身的形式、学生参与的方式、作业完成的时空上进行改变。

一、从作业本身的形式上来改变

新课标在“学习评价”部分中明确指出评价要“具有反馈、调控教学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功能”。学习评价大致有历史习作、历史制作、历史调查、考试等。由此我们可以进一步分解为口头作业、书面作业、阅读作业、调查研究、参观访问、制作与观察等评价方式。

其中, 最简单的是运用诗词、名言、对联等新颖材料创设情境题。比如, 1919年5月4日, 北京天安门金水桥附近一面大旗上的对联:“卖国求荣, 早知曹瞒遗种碑无字。倾心媚外, 不期章惇余孽死有头。”请学生思考, 曹瞒、章惇是何许人也?这副对联又是暗喻谁?你能简要叙述当时的情景吗?你还能搜集五四时期其他一些对联标语吗?这不仅可以考查知识, 还能架起文史知识之间的桥梁。

又比如, 学完《中国的古代艺术》后, 其中书法部分让学生课后模仿书写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字体, 这样经过自己的模仿体验, 再做判断字体的选择题, 就会得心应手了。

新课标还要求, 历史学习要“使学生增强历史意识, 汲取历史智慧, 开阔视野, 了解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大势, 增强历史洞察力和历史使命感”。因此, 作业设计也要联系现实、服务现实, 对于近期发生的重大时事, 请学生整理相关知识, 撰写历史习作。比如中日之间的钓鱼岛问题, 可以让学生以外交部发言人的身份写一篇声明。又如2014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百年祭、甲午中日战争的又一个甲午年, 可以借此让学生探究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 一战是否可以避免等问题。这有利于考查学生的收集处理信息能力、表达能力、历史思维能力。

二、从学生的参与方式上来改变

新的课程观是“以促进学生发展为主旨”的课程观, 新课标要求高中历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倡导学生主动学习。那么, 作业设计也可以增强自主性, 由学生充当主角。比如, 可以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的疑难问题作为作业去解决, 或者请学生自己设计一份试卷来考学生, 甚至是考老师。学生往往会以“将老师难倒”为荣, 会动脑筋去思考。这虽然会占据一定的学习时间, 但一学期实行一两次还是可行的, 而且经过认真思考过的知识点必定会把握得更准确。

此外, 针对学生智力间存在个体差异的客观情况, 作业设计应该符合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 从而增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比如暑假我往往给高一学生布置的作业是, 复习历史必修三本教科书, 并任选其中一本将其知识体系以你熟悉的方式整理归纳出来, 可以采用图表式、框架式、填空式等, 要求写在本子上以保证高三复习时还能用。反馈上来的结果是很多学生都认真整理了, 还养成了自觉归纳整理知识的良好习惯。很多学生在上高二选修内容时, 也会把每次学完的知识自觉整理在本子上, 使知识系统化和条理化。

三、从作业完成的时空上来改变

作业设计从时间上可以分为课前预习性作业、课堂检验性作业、课后巩固性作业, 从空间上可以分为校内作业和校外作业。而要区别于传统作业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师还要多挖掘些课后作业和校外作业, 设置开放性试题和发展性作业, 甚至与地方特色相结合。比如上完《宋明理学》后我布置了一项学习任务: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上, 王阳明是屈指可数的几位既“立德”、“立言”又“立功”的人, 其德行、事功至今仍受到读书人的景仰。因此, 请同学们走访余姚地区的王阳明遗迹, 查阅王阳明思想, 制作一份“王阳明事迹思想展”材料。这可以充分开发多种课程资源,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和能力, 把对知识的掌握从静态的经验变为动态的实践。

当然上述三种形式的变换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统一整体。而且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 我觉得也有几点需要注意的地方:1随着作业形式的变换, 教师的评价方式也要随之更新, 否则就是“上身穿西装, 下身穿旗袍”。2作业形式的变换并非意味着将传统的作业形式完全抛弃, 而是将两者有效结合起来,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作业形式的变换必须充分考虑学校的实际条件、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教师的个人特色等等。

由山寨机引起的法律思考 篇8

山寨机的定义及法律属性

据考证,“山寨机”这个词汇最先来源于广东话,本意是仿冒的东西,或者质量低劣的东西。本文所提到的山寨机主要指 :仿冒的电器或质量低劣的电器。主要包括手机、电脑、电视、DVD播放机、mp3播放器、空调、冰箱等。

仿冒:主要指仿冒品牌机的外观、商标、产品标识等。质量低劣实质上是指产品性能、技术指标达不到国家、行业标准。

仿冒类山寨机:此类产品首先从外观上冒了知名品牌或其他品牌,包括包装、产品标识、外观设计等,违反了以下法律及相关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 》。

如果被仿冒产品的商标和标识涉及国际商标,则此类产品涉嫌违反了如下国际法:《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商标国际注册马德里协定》及《商标国家注册马德里议定书》。

从山寨机产品内部的构造看,由于不同的构造可以实现相同的功能,因此,山寨机的内部结构可以仿造也可以不仿造其他品牌。

对于内部结构完全仿造的山寨机,涉嫌侵犯了专利权、技术秘密等。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如果被仿冒产品涉及侵犯国际专利,则此类产品涉嫌违反了《专利合作条约》等相关国际法。

对于内部结构没有仿造其他品牌的则不涉及专利权和技术秘密侵权的问题。

仿冒类的山寨机,很显然是侵犯了他人民事权利的,包括商标权、专利权和相关的民事权利。对于性质恶劣或者情节严重的,有可能涉及犯罪,从而受到刑法的追诉。

对于质量低劣的并不仿冒名牌的山寨机,这类产品因为技术达不到国家标准,应该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由此分析,山寨机在法律属性上属于违法产品。

山寨机带来的社会问题

由于山寨机成本低廉,和正牌厂家的产品竞争在价格上占尽优势,产生了不正当竞争,自然使正牌手机市场占有率大大降低。据报道,国内专业大型手机生产厂商由于受到了山寨机的极大冲击,销售额呈不断下滑趋势。照这样发展下去,正牌厂商可能面临资不抵债,最终导致破产的局面,很多人会因此下岗,给社会带来巨大影响。

由于山寨机的制造特点,导致山寨机的质量无法保证,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山寨机的电气性能等指标往往不太可靠,售后服务更是很差或干脆没有。山寨机的泛滥,使市场竞争变得无序,严重扰乱了社会经济秩序。

治理和打击手段

如前所述,山寨机实际上是违法产品。采取的打击手段应是多方面的。

可以由被仿冒方提起民事诉讼,要求赔偿损失。一般可以依据《商标法》、《专利法》和《民法通则》等相关规定起诉。有的产品,特别是由计算机芯片控制运行的产品,如手机出厂时存储在手机的外存储器里或内存储器里的娱乐信息,如mp3、铃声等,可能侵犯表演者权等邻接权。如全国首例手机内置歌曲侵权案,山东省高院判决“CECT V800”手机生产商——中电通信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电通)赔偿歌手孙楠损失近六万元。同理,山寨机如果采取此类形式擅自复制传播他人的音乐作品,是侵犯他人著作权的行为。

可以由国家有关行政部门,如工商行政管理局、技术监督局等采取行政手段,对违反了《商标法》、《专利法》的山寨厂家进行行政处罚。

如《商标法》第53条规定:有本法第52条所列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行为之一,引起纠纷的,由当事人协商解决 ;不愿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商标注册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也可以请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处理。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处理时,认定侵权行为成立的,责令立即停止侵权行为,没收、销毁侵权商品和专门用于制造侵权商品、伪造注册商标标识的工具,并可处以罚款……

此条从法律角度为消费者维权提供了直接的依据。

实践中,可以由厂家派专人(可以是自己的知识产权部门或者外聘专业律师)调查侵权行为,再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等行政机关举报,由这些国家职能部门实施行政措施。

对于制造、销售此类山寨机的,情节严重的,追究制造商和销售商的刑事责任。

我国现行《刑法》的第213-220 条对涉嫌构成刑事犯罪的此类侵权行为作为具体规定,分别是:假冒注册商标罪、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非法制造、销售非法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罪、假冒专利罪、侵犯著作权罪、销售侵权复制品罪、侵犯商业秘密罪。

目前存在的现实问题

由以上分析可见,其实我国的法律体系早已形成了一套保护网,但为什么现在的山寨机会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呢?

笔者分析,可能存在的原因如下:

作为民法里的索赔程序,往往因被侵权者对山寨机的侵权不够重视,或者是取证困难而障碍重重。取证困难和山寨机的生产特点有关。以山寨手机为例,个人作坊雇用几个人就可以组装山寨机,全部零件可以外购,包括机壳、主板、电池,包装可以定制,组装起来就可以成为山寨机。有的可以组装全仿冒的品牌机出厂,外行人从外观上很难分辨真假,即使发现了侵权行为,仿冒者往往会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起诉时找被告的住址和姓名都很困难,给民事索赔带来障碍。当事人如果想请律师调查取证,又得考虑成本问题,种种原因导致索赔渠道不畅。

从行政保护手段看,实践中,由于国家行政机关的工作任务本身很繁忙,往往不会主动追究此类事件,原因在于:(1)国家相关行政管理部门不是鉴定专家,其本身很难辨别高仿真的山寨机,无法给产品定性为假冒产品,从而无法继续实施具体行政行为。(2)由于国家相关行政管理部门的人力有限,往往此类仿冒案件的制造、销售地点分散,跨地区居多。行政管理机关异地办案难度无形增加很多,会加大办案经费和增加办案人员,这种客观原因将导致错过很多调查取证的良机,使此类仿冒事件无法追究或不了了之。

从刑事保护手段看,刑事保护是最严厉的法律保护,可以追究仿冒者的刑事责任。只要构成了犯罪要件的,司法机关就可以追究刑事责任。此类案件往往涉及标的额大,犯罪实施地点隐蔽,实践中,公安部门在认定是否构成犯罪时计算标准和依据往往不太统一,最后导致被处以刑事制裁的案件并不多见。

对打击山寨机的方法建议

加强广大消费者的消费法律意识,一旦买到了山寨产品,要及时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举报,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加强法制教育,使正在进行山寨机生产的厂商悬崖勒马,停止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行为;加大行政、司法打击力度,让制假者无处藏身,保护市场经济健康运行。

教师对学生新型体罚的利与弊 篇9

走上三尺书写春秋,衣带渐宽终不悔,当一名教师须得有两三把火,否则学生不会拿你当回事。柿子专拣软的捏,学生也一样,大凡脾气好,性格温良的老师也是学生欺侮的对象。往往纪律好的课堂是那些有脾气,有个性且有能力的教师,有的老师说,对学生就不能惯着,该发火时代就得发火。

反观以前课堂,对于不听话的学生,老师可以任意体罚,罚站、打手心、言语责骂,甚罚跑步,扫厕所等等,把学生治得服服帖帖,家长也毫无怨言,学生也照样喊老师,而且长大成人后也感恩老师的严厉批评,谆谆教导。

时至今天,随着媒体网络普及,信息化时代已来临,有关法律法规不断完善,教师无权体罚学生,并且只要一告状,上面准得处理。由于失去了有效惩戒学生的手段,单纯靠教师的说服教育显得异常苍白无力。加之现在家庭子女父母娇生惯养,孩子只要一犯事,从不考量自己孩子责任,动不动就找学校,找老师。纵观近几年教师体罚学生事件,教师被停课,被扣绩效奖,甚至被刑拘丟掉铁饭碗的比比皆是。于是乎,对待学生,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只要能上完课就成,学生成绩好与坏又不影响什么,于是,佛系教师也就愈来愈多。

随着教师的躺平现象,社会对教师指责也越来越多,教师逐步沦为弱势群体,家长学生也就不把老师放在眼里。曾就有一个女教师上课因学生违纪被当堂批评,结果那个男生根本不买帐,威吓老师:

你少管我,否则我用刀捅死你,我还未满13岁,反正不会判死刑。口出狂言,令老师非常难堪至极,也是拿他没办法,任由学生逍遥课堂,威信扫地。

这种新型罚抄处理方式有几大好处:一是避免与学生肢体冲突,明显不属于体罚范畴。二是通过罚抄,使学生巩固了知识,又起到警戒效果。三是家长普遍支持,也不会去告状。

这种新型处罚方式貌似对学生很有用处,而且成效明显,只要一听说是被罚抄,学生立马就蔫了,从此就规规矩矩遵纪守法了。

其实,这种处罚方式从长远角度来说,有许多弊端:

第一

摧残了学生身心健康。

许多违反纪律的学生经常被各科老师留下来罚抄作业。本来学生在校时间长,作业量多,有时一天同时被几个科任老师处罚,估计一天都罚抄不完,哪有时间去锻炼身体,去上另一堂课。而且,天天被罚抄,被老师鄙视,被同学嘲笑,易诱发各种心理健康问题。

第二

学习兴趣会被扼杀。

如何看待教师体罚学生现象 篇10

一、对于社会上出现的教师体罚学生现象的看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十六条中已明确规定“禁止体罚学生。”但是,还是有少数教师我行我素,照罚不误。这是因为,这些教师太迷信体罚的管理功能,忽视适当的体罚,可以起到警戒作用。但是,体罚既是有伤害性的行为,自然得有个度的要求,还有个动机要求——警戒。在小孩子逐渐长大,逐渐具有理解是非好歹的能力时,说服性的教育和感化性的教育是方向和最终手段,而体罚作为适当的辅助手段而应逐步取消。我个人认为体罚的方式有很多种,例如:让学生打扫卫生,做一件有益于班级和同学的事,写检讨等等。体罚最重要是让学生警醒以至于不再犯,而不是发泄老师心中的愤怒和不满。体罚也可以人性化性,不一定是肉体的惩罚,而且体罚学生时不应该带有蔑视、不尊重和残害的成分。

教师总以为自己在校绝对权威不容冒犯。教师对学生不良行为的处罚,是因为学生的行为妨碍了自己预设程序的进行。所谓“双边活动、启发性原则”,对于绝大多数教师来说已是空中楼阁。由于教师放宽了处罚的范围,由于教师无力创设使学生轻松自如的环境,所以他们就在课堂内外频频实施体罚,给教育带来不堪设想的后果,危害性极大。

1、难以转变学生不正确的态度。虽然体罚可能达到在特定情境中制止某种行为的目的,却很难转变学生不正确的态度。体罚与变相体罚只能使学生学会逃避体罚,而不是诚心转变态度,改正错误。

2、难以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杀鸡儆候”式的体罚使学生在行为上谨小慎微,时时、事事消极防卫,害怕教师。这就不利于学生形成积极向上、勤奋学习的思想品质,也不利于班集体形成文明、和谐、轻松的氛围。

3、体罚会给学生带来不必要的焦虑。这就不利于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反而会损害学生身心健康。经常体罚会提高学生对体罚的极度反感,学生对体罚反应迟钝,逐渐失去对体罚的敏感。为了达到应有的效果,教师往往又要加重体罚,这样就导致体罚的恶性循环,带来不堪设想的教育后果。

4、体罚还会导致师生关系紧张,使师生产生冲突乃至对抗。这既损害了教师的社会地位和人格魅力,也是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等法律。

我个人认为惩罚要有度,教育要有爱,爱要善于欣赏,爱要善于引导,爱还要善于感化,爱同样需要“惩罚”!但要温柔地惩罚,用爱的艺术托起生命的厚重,爱是教育的基础,是教师教育的源泉,有

了爱才有教育的生机。尽管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但没有爱的教育却是不成功的教育。

教师的责任是教书育人,特别是在育人方面应该学会艺术的处理而不是简单粗暴的解决。很多时候学生的心理是很敏感的,需要老师细心的呵护。人的一生中都在不断的犯错,在犯错的过程中不断发现不足从而不断地改进和完善自己。所以对于学生的错误老师应该学会宽容和理解,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改正过来。惩罚不是目的只是一种手段。

体罚也应该从学生的性格和犯错程度入手,每个学生的性格和抗挫能力不同,处理的方式也不一样。就像做衣服一样量身定做才是最合适的。首先,教师要先了解学生犯错的原委,问清原由不能不分青红皂白就处罚学生;然后从他们的性格入手,用适合他们性格的方法去教育他们,不能光用打人和体罚,这样不仅违法,而且会对孩子的自尊心造成伤害,也降低了老师的人格。体罚给学生的身心带来了严重影响。

二、怎样帮助学生解决出现的问题

事实上,教育学生只用体罚和变相体罚的老师,也就是“不该出手时就出手”的老师,学生心里只有憎恨。作为教师应有一种奉献精神,在工作中,我认为应该采用以下措施:

1、“软方法”处理。体罚必然引起更严重的师生冲突,自己生气不说,也不能真正解决问题。不妨使用试用“软方法”处理。面对学生故意的对抗行为,不是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以宣泄心中的不满情绪,以显示老师的权威,而是调整消极情绪,运用教育机智,不仅避免了师生冲突,融洽了师生关系,带使学生主动承认错误,并发展了学生的特长,真可谓一举多得。

2、表扬式教育。教师在学生违规时,应采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的方法,使学生心服口服,而不是一味地去体罚学生,收到较好的效果。

3、即兴教育。即兴教育,即把学生错误的行为引导到正确的轨迹。例如有位班主任在下课时发现几个同学把扫帚当作棍转,他走上去不予批评,而是说:“你们连下课都为班级做好事,打扫班级卫生,真是难能可贵。我相信你们的扫地水平一定不错吧,今天放学后,你们再为班级做一次好事,怎么样?”这几位同学高兴地接受了教师的处罚,同时,也领悟到拿扫帚玩是错的,而打扫卫生是对的。

实践证明,每个同学都会犯错误,但希望老师用科学的手段来教育学生,只要方法得当,就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的有用之材。

如何看待学生的错误

每次作业总是能发现或多或少的错误,作为低段的任课老师,该怎么办?静下心来面对这些错误,发现造成这些错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由于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不足,总会犯些错误,但学生犯点错误不足为奇,关键是我们做教师的如何对待那些犯错误的学生。当学生有不正确的言行或不良习惯时,老师不能熟视无睹,更不能听之任之,要给学生以适当的帮助和教育。在我们的周围,经常有一些教师不能正确地对待犯错误的学生,非打既骂,对于学生为何犯了错误,不闻不问,只是一个尽的责备学生,结果是教师出了气,学生不服气,这样的批评往往起不到应有的效果。有的老师对犯错误学生非打即骂,有的老师则是放任不管,这些方法都会对孩子产生不良方法。打骂是不尊重孩子人格的做法,会严重挫伤学生改正错误的积极性;而放任不管只会使孩子越来越放肆,行为越来越不受控制。

由“爱生”教育引起的实践与思考 篇11

一、在备课的环节中落实“爱生”教育

备课不仅要写教案,还要分析清楚本节内容在整个教学环节的地位,更重要的是把爱心体现在备课之中,要分析全班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基本能力、兴趣爱好等。只有从学生的基本特点出发,把这些因素考虑到位,才能设计出一套好的教学方案。例题、范文、练习题的选择更是要照顾到各层次的学生,只有这样备课,才能体现新课改的精髓,才能做到让全体学生全面发展,不会有掉队的学生。

二、课堂教育中的“爱生”教育

如何把尊重学生的人格和“爱生”教育贯穿于课堂教学中,是培养出更多心理、生理健康快乐的学生的根本。笔者认为:首先要强调课堂的和谐,要让学生敢于发言、敢于质疑,要让课堂气氛在活跃中有序进行。第二,课堂教学要当堂清,这样才能让学生有兴趣,才能让学生兴奋起来,学生就会感受到教师的关爱。在辅导过程中,要让100%的学生掌握100%的内容,在阶段检测和辅导中完成巩固过程。第三,因课程的难易程度不同,课程的连续性程度也应不同。如数学、物理、英语,在一节大课后备一节小课加以训练的方法也可以帮助学生完成当堂清。语言课程的学习要充分利用课本剧的表演,让学生充分体会语言环境中语言的使用技巧,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组织能力、演讲能力、表演能力。多媒体教学设备的恰当使用更能消除学生的疲劳,提高学生的兴趣,更好地完成当堂清。

三、“爱生”教育要体现在作业批改中

作业批改中的符号、批注、语言是爱生教育最好的沟通。一个漂亮的对勾,一句温心的批语,都会让学生心理感受到温暖,都会让学生树立一定要学好这门课程的决心和信心。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学生对作业本上的错题进行分析和主动更正的人不超过20%;而对批语读三遍的人数接近95%。因此在作业批改中能很好地体现教师对学生的关爱,更能让学生真切感受关爱的力量,最终会让学生在爱的语言、爱的符号、爱的力量中坚强起来。

四、在课后和考试后辅导中展示“爱生”的思想和行动

课堂教学和考试中总会产生让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从而产生消极情绪,产生和老师的不和谐,而这些问题只能在辅导过程中加以解决。因此,辅导中要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1.补情感。课上是老师,课下是朋友,学生才能接近你、接受你,才能对你的一言一行认真对待。所以课后辅导教师首先应在情感上与学生进行亲切的沟通,让学生体会到你对他的关心是真诚的、你对他的关爱是发自内心的。当学生也能对你敞开心扉,能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时,教师对学生的辅导才会事半功倍。2.补兴趣。学生的功课跟不上班级整体水平,除了习惯和智力上的原因外,很大一部分是学生对功课本身缺少兴趣,要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3.补方法。学生不能掌握基础知识很大的原因是学习方法的欠缺。

五、在课外活动中用爱心唤起学生的兴趣

课外活动,很多教师认为是班主任和辅导教师的事,不愿意去参加。事实上课外活动的过程中是很好的师生感情交流的过程,是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的重要的时机。因此,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要经常和学生一起进行课外活动,当活动在轻松愉快中进行时,教师要用爱心感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伤的心灵,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由经济危机引起的会计思考 篇12

一、金融危机引起的原因

次贷危机爆发后, 会计准则饱受质疑。有人认为, 国际会计准则对于公允价值的规定是造成次贷危机的元凶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说, “公允价值”概念正是由于20世纪80年代美国储蓄和房屋贷款危机而引入的, 这一原则被2006年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发布的SFAS157号会计准则———公允价值计量推向了高潮。

此前作为预防金融风险利器的公允价值会计准则, 在此轮金融危机中却被指责为“雪上加霜”甚至“落井下石”的“帮凶”。如果说在上一轮储蓄和贷款危机中, 会计处理被指责为没能真实和迅速地反映金融机构财务状况, 那么在这一轮次贷危机中, 会计处理却被指责为过于真实和迅速地反映金融机构财务状况。因此许多银行对现行会计准则有诸多抱怨, 强烈要求更改。

德勤亚太区金融服务领导人菲利普·哥特 (Philip Goeth) 近日在北京表示:现在的金融危机原则上是一个经济问题, 而不是会计问题。

二、会计在经济危机中的影响

从很多的实例中可以看出, 会计并不是金融危机的主要肇事者, 但会计在使市场参与者信任财务报表所提供的信息方面很重要, 在多次泡沫演变危机的过程之中, 甚至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从自身的角度来说也是脱离会计谨慎性原则而导致的泡沫经济造成的, 只重视权责发生制而忽略谨慎性原则对防范经营风险极为不利, 甚至直接导致风险。2000年美国500强蓝筹上市企业中安然公司和世界通讯先后都因会计诚信危机, 引起贷款银行收紧信贷而申请破产保护, 最近美国第七及第二大航空公司全美航空公司和联合航空公司, 受资不抵债影响, 向法院申请破产保护。从历年经济危机和以上的一些实例可以看出, 会计的重要性。金融危机给我们上了深刻的一课, 迫使我们从不同方面来思考如何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三、金融危机引起的会计思考

(一) 会计存在的问题

1.会计管理权限不明。在商业银行和企业内部, 我们虽然制定了会计岗位的有关职责, 但是在许多基层行处, 对各个会计岗位的权限和不同权限的职责, 并没有按照商业银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具体要求, 没有按照企业会计准则中的规定, 从防范风险的角度来进行认真地梳理和研究, 没有对同一岗位在处理业务过程中不同环节的权限及其职责加以界定和明确, 这就会出现一人多岗、临时代岗以及重岗等现象。尤其在一些规模较小的办事处, 中小型企业以及一些家族式企业, 为了减少开支, 尽可能地压低成本, 一人多岗的现象层出不穷, 会计兼出纳兼仓管并不是新鲜事。这样就造成了权限不分, 给企业的管理带来许多的漏洞, 容易积累各种风险, 给企业的持续经营带来恶果。

2.会计科目设置, 会计凭证填写不符合规定, 财务不实, 数据失真。在实际会计工作中, 有的单位为了简化会计核算手续, 总账不设“现金”和“银行存款”会计科目, 只有“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 还有一些单位总账不设“利润分配”科目, 而是以“未分配利润”科目取而代之。这样做就不符合科目设置要求, 也容易出现企业账实不符和数据失真的现象。

3.记账、结账不符合规定, 手续不清, 差错严重。《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明确规定:“会计人员要根据审核无误的会计凭证登记账簿。登记账簿时, 应将会计凭证的日期、编号、业务内容摘要、金额和其他有关资料逐项登记入账;登记账簿要用蓝黑或黑色墨水书写, 不得使用圆珠笔和铅笔书写;账簿记录发生错误, 必须按照规定方法更正。结账时, 应结出每个账户的期末余额。需要结出当月发生额和本年累计发生额的, 应当在摘要栏内注明。”有的单位在实际工作中, 只记余额, 不记发生额, 有的单位不按记账凭证和科目汇总表分别登记总账和明细账, 以至于账账不符。还有的单位记账和结账时用铅笔而不是按规定办理。有的单位结账不规范, 会计年末根本就不结账, 不能从账面上清楚地反映出全年的累计发生额, 这些都是不规范的体现。

4.财务报告数据不真实。《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规定:“各单位必须根据登记完整、核对无误的会计账簿记录和其他有关资料编制会计报表, 做到计算准确、数字真实、内容完整、说明清楚。”然而一些单位为了掩盖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任意伪造、变造虚假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 有些会计人员违反会计职业道德, 不认真行使会计监督职能, 参与违法违纪活动, 甚至为违法违纪活动出谋划策, 等等。不符合会计制度的会计事项还很多, 这些问题不仅削弱了会计基础工作, 影响了会计工作秩序的正常运行和会计职能作用的有效发挥, 不能给投资者, 国家提供正确和清晰得财务数据, 也在一定程度上干扰了社会经济秩序, 对各单位的经营管理工作产生了极为严重的消极影响。

(二) 产生会计工作不规范的原因

1.对会计工作缺乏足够的认识。会计基础工作对经营管理工作的影响往往是间接的, 因此, 有的单位负责人根本不重视会计基础工作, 认为会计基础工作抓不抓无所谓, 会计工作就是收收支支, 一切都是自己说了算, 不重视会计人员的业务学习和会计知识的更新换代, 导致单位会计人员对会计基础知识和会计基础工作缺乏了解, 使会计核算工作的各个环节与会计制度要求不符, 影响了会计工作水平和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

2.会计人员的素质普遍较低, 缺乏自觉学习精神。会计人员的素质包括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两方面, 由于会计人员的学历层次普遍较低, 没有受过系统的会计理论知识的正规训练, 不少是“半路出家”, 搞不清科目、账簿和会计报表之间的对应关系;也有的会计人员虽然有一定的业务水平, 但长期忽视学习新的业务知识和会计法规, 缺乏学习的自觉性, 使其业务素质停滞不前甚至更差。此外, 还有的会计人员尽管掌握一些会计核算的基本知识, 但因缺乏应有的职业道德, 不认真执行制度, 不按规定去做, 降低工作标准, 造成会计核算工作的不规范。

3.蓄意造假造成会计基础工作的混乱。一些单位为了小团体利益, 在会计数据上做文章假账真算, 真账假算, 造成账实不符, 虚盈实亏或虚亏实盈, 以达到转移国家资产、偷逃税收、粉饰业绩等非法目的。一些应当建账的单位不建账或账目混乱, 不按制度规定设置会计科目, 使用凭证和账簿, 编制会计报表等, 还有一些单位内部管理混乱, 财务收支失控;私设“小金库”, 账外设账, 单位负责人滥用职权、以权谋私, 等等。

4.主管部门监督、检查力度不够。有些基层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没有负起监督、检查的责任。因此, 这些单位的会计工作实际上处于无人监管的境地。会计基础工作是否规范、会计核算工作程序是否符合要求, 财务会计制度是否健全, 无人问津。虽然有一些检查, 但有的是专项检查, 有的是走过场, 应付了事, 缺乏对基层单位会计基础工作的全面检查、监督和指导。因此, 这些单位会计基础工作的好与坏, 完全取决于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和业务水平。

(三) 加强会计基础工作的必要性

1.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是改善经营管理, 加强宏观调控和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需要。会计工作是一项重要的经济管理工作, 而会计基础工作又是会计工作的基本环节。就一个单位而言, 生成并提供真实, 完整的会计资料, 是会计工作最基本的要求, 也是最重要的会计行为, 在实际工作中, 会计行为的规范和会计资料的质量, 完全取决于会计基础工作。而会计基础工作的好坏, 不单纯是单位内部事务, 它已经影响到会计资料使用者及时知悉了解和有效利用会计资料的合法权益;影响到会计资料在加强宏观调控、改善经营管理、防范经营风险等方面功能作用的发挥;影响到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分配和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 进而影响到整个社会经济秩序的顺利运行。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强会计基础工作, 保证其提供的会计资料真实、完整, 能为各利益关系者普遍认同和接受, 这是维护社会经济秩序正常运转的客观要求。

2.加强会计基础工作, 是规范会计工作秩序的需要。正常有序的会计工作, 应当是以规范的会计基础工作为保证的。建国以来, 在党和政府的重视下, 恢复和加强了会计工作。近几年来, 国家又非常重视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 特别是党的十五大以后, 随着国有企业的资产重组和股份制的实行, 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已开始关心企业的会计报表, 要求得到企业真实可靠的财务数据, 这在客观上也要求会计工作要符合《会计基础工作规范》。

3.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是提高会计工作水平和会计人员素质的需要。加强会计基础工作, 是会计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如果没有健全的会计基础工作, 收集、处理、利用和提供会计信息就会失去其可靠性, 会计工作水平也就无法提高。从现实情况看, 有的单位会计工作秩序混乱、管理失控、假账泛滥、账目不清。不难看出, 这种状况下的会计工作是不能很好发挥其作用的。

参考文献

[1]埃瑞克·G.非吕博顿, 鲁道夫·瑞切将.新制度经济学[M].孙经纬, 译.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4.

上一篇:曾记得有这样一个故事下一篇:行风评议 整改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