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公务员制度的主要区别

2024-09-22

中外公务员制度的主要区别(精选6篇)

中外公务员制度的主要区别 篇1

中外公务员制度的主要区别

当今世界,公共人事管理与私人人事管理最大的区别就是公共人事管理的法制化趋势,公务员制度的建立是这一发展趋势的必然结果。法制化使公共人事管理的每个环节都有法律依据,实现了国家对公共人事的依法管理。公共人事的法制化进程始于19世纪中叶,英国和美国先后于1855年和1883年率先建立了具有两官分治、职务常任、政治中立和考试任用等特征的公务员制度。此后,公务员制度影响日盛,风靡全球,世界各发达国家和多数发展中国家都接纳了这一

科学的公共人事管理制度。

1993年8月1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颁布了《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标志着我国公务员制度的真正建立。从此,中国有了第一部符合社会主义制度要求的公务员管理法规,结束了长期以来干部“一揽子”管理的状况,标志着我国的公务员管理步人法制化、科学化、专业化轨道,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当然,任何一种制度的完善都有渐进的过程,发达国家的公务员制度的建立和发展,经过了一百多年,最终才得以成熟。而我国公务员制度才刚刚建立,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因此,吸收和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建立和完善有中国特色的公务员制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政府体制改革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公务员制度建设也步人快车道,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具备了与发达国家公务员制度相比较的条件和基础,足可以与一些发达国家的公务员制度进行比较,与国际惯例接轨。

中外公务员制度的主要区别

1、公务员的分类不同

西方国家的公务员通常分为政务类公务员和业务类公务员两大类。中国国家公务员分为各级人民政府组成人员的公务员和一般公务员。

2、政治要求不同

西方国家规定公务员不得参与党派斗争话动,不得参与党派竞选,不得以党派偏见影响决策。这种政治中立的规定,就是要求业务类公务员在执行公务话动中,对政党政治采取公正超然的态度,藉以达到忠实地执行政府的政策、为政府服务的日的。同时,也保证了公务员队伍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中国要求国家公务员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国家公务员不仅可以参加政党话动,而且应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话。在公务话动中应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政治上、思想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

3、用人标准不同

发达国家公务员制度用人的标准不尽相同,主要的区别是通才与专才。通才标准以英国为代表,是指在人才选拔中,强调教育程度,偏重对基础理论和意识的测验。通才型公务员数量最多,负责决策和答理下作,适合行政答管理的传统任务。专才标准以美国为代表,强

调专门技能和专业技艺,在考试中,侧重专业性。无论是通才标准还是专才标准都有局限性,特别是现代科学发展口新月异,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口益相互渗透,现代行政答理科学已从一门单纯的学科变为一门综合的学科。

相比之下,中国的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坚持用德、才两条标准选拔任用公务员,且把坚定的政治立场和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既强调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又汁重下作能力和下作实绩,即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

4、服务宗旨不同

西方国家以私有制为基础,政府代表大则团的利益,公务员实际上是政府的雇员,因而公务员形成一个封闭性的独立利益集团,可以组织下会为自身利益包括下资等问题与政府谈判,进行讨价还价。

中国政府是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不代表某一个集团或阶层的利益,也没有特殊的利益。中国的公务员系统也不是封闭的系统,他同其它系统的人员,可以通过规定的程序和条件相互交流,不会形成特殊的利益集团。

5、工资福利待遇不同

公务员的工资福利制度是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内在动力和基本保障。西方各国为了稳定公务员队伍,鼓励他们更好地工作,也便于吸引精英人才进入公务员队伍,普遍实行较优厚的工资福利待遇政策。中国长期实行低工资高福利的分配政策。公务员收入总体水平仍然低于社会中等收入者。

6、中西方公务员培训制度的比较

目前世界各国的培训种类不外乎两种:职前培训和在职培训。我国把培训种类规定为初任培训、在职培训、专业知识培训和更新知识培训。其实后两种可以归人在职培训。目前,我国的对党的干部和主要行政干部的培训多由各级党校来承担。但是,这种培训既没有制度化,其体制也不适应我国建立的公务员制度。相比较西方发达国家的培训制度而言,我国的培训制度迫切需要完善,使之制度化、法律化、专门化。西方发达国家比较注重政府与高等院校的合作,共同培训公务员。而我国的《国家公务员培训暂行规定》中却没有这方面的规定。

7、中西方公务员退休制度的比较

从职务管理角度讲,退休是政府解除其与公务员行政职务关系的主要方式;从公务员权力角度看,退休人员依法享有领取退休金等权利;从政府管理角度看,政府必须履行筹措和发放退休金、管理(或委托社会组织管理)退休人员的职责。所以,退休制度通常包括退休方式、退休金和退休管理机构三个方面的内容。

中外公务员制度的主要区别 篇2

一、车改的目标

切实杜绝公车私用等现象,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节约财政经费开支,降低公务交通成本;保证公务活动正常开展,提高工作效率;实行公务用车货币化和社会化,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新型公务用车制度。

二、车改的范围和对象

(一)车改范围:市直实行公务员管理、参照和依照公务员管理的机关事业单位。市直公检法机关、城市管理局暂不列入车改,其他特殊部门或岗位经市车改工作领导小组批准可暂缓车改。

(二)车改对象:现任处级(含处级)以下在职干部、职工。市五套班子领导和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市政协的秘书长暂不列入车改。

三、车改原则

为了保证车改的顺利进行,市委、市政府明确以下几项原则:

(一)有利于工作。车改要保证开展机关业务工作所必须的交通条件,日常工作不能受到影响。

(二)有利于节约。实行车改后,财政在公务交通方面的支出要有较大幅度减少。

(三)有利于廉政。车改要从根本上解决公车使用和管理方面存在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

(四)有利于稳定。车改要与当地经济发展、群众生活水平相适应,得到多数干部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四、公务交通补贴标准和发放办法

(一)根据既要节约财政开支、又要保证公务活动需要,用于公务的费用由财政补贴,用于私人的费用由个人负担的原则,合理确定公务交通补贴标准。

个人每月公务交通补贴数额如下:

正处:领导职务3000元,非领导职务2700元。

副处:领导职务2500元,非领导职务1900元。

正科:领导职务1700元,非领导职务1400元。

副科:领导职务1300元,非领导职务900元。

科员(办事员):700元。

职工:300元。

上述补贴标准可以根据珠海市经济发展和物价指数的变动适时作适当调整。

(二)为了体现不同岗位之间的差别,可由各部门领导班子集体研究调整各个岗位的交通补贴标准,并报市车改工作领导小组核准。调整后的交通补贴不能超过市确定的该部门交通补贴总额。岗位之间的差别不宜过大,一般不超过10─15%。

(三)市财政局根据各部门的具体情况,每月按该部门公务交通补贴总额的10─20%核拨公共交通经费(具体比例根据各部门工作性质和工作量由市车改工作领导小组核定),用于本单位接待、重大集体活动、到市外开会等需要专门安排车辆的费用和其他应急公务交通费用。节余可转入下一年度继续使用,超支不补。公共交通经费的开支使用必须制定相应的制度,并每月在本单位公开使用情况,接受监督。

(四)公务交通补贴的发放办法:建立市直单位公务交通补贴专用账户,由财政部门按核定的补贴金额逐月发放到个人工资账户。

(五)车改后干部调往非车改单位的,按新单位的规定执行。干部的职级按现任职务执行,以组织、人事部门发文为准。干部职务变动(包括由领导职务改任非领导职务),从次月按照新任职务的标准发放交通补贴;正式办理退休后,从次月不再发放公务交通补贴;离岗退养人员不享受公务交通补贴。

五、现有公车处置

车改单位的所有公务车辆要在规定的期限内统一上交市车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市“车改办”),由市机关公务交通车队(以下简称“市机关车队”)选用一部分外,其余一律由市车改办经一定程序确定具有资质的评估机构评估后,可先在车改机关内部拍卖,参加车改的市直机关干部职工可以竞拍,流拍的再向社会公开拍卖。拍卖所得款项统一收缴市财政。购车者付清车款后必须由市车管所办理过户手续。

参加车改的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购买拍卖公车,一次性付清购车款的,可给予拍卖价10%的优惠。

六、司机安置

对车改涉及的司机,由各单位负责,以转岗为主进行安置。个人自愿并符合条件的也可以提前退休、离岗退养、自谋职业。市机关车队也要从现有司机中选调一部分继续留用。

七、离退休干部用车问题的处理

厅级以上离退休干部用车实行集中管理,统一调配,保证老干部的用车需要。处级以下离退休干部用车仍由各单位负责,由单位向市机关车队租车,所需费用在单位公共交通经费中列支。

八、相关配套措施

(一)组建市机关车队,由市机关事务管理局负责领导和管理,实行企业化运作。市机关车队负责管理市五套班子领导成员公务车辆,同时保留若干大巴、中巴和一定数量的面包车、小轿车,用于保证各部门接待、重大活动用车和到市外开会必须派车的需要,保留若干抢险、救灾等专用车用于应急公务。试运行一年后,再研究转为企业的具体办法。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必须制定严格的车辆使用和司机管理制度,不断改进服务工作,为机关公务交通提供优质服务。

(二)车改单位因接待、重大集体活动、外出开会、应急公务等需要用车的,一般情况下应提前向市机关车队申请,市机关车队必须适时保证各部门的需要。部门申请用车实行有偿使用,所需费用在部门公共交通经费中列支。

(三)从现在起,各单位一律不准购买新车或变相配备公务用车,严禁擅自处置现有车辆。车改后,不准以任何名义借用、调用其他单位的公车。任何人不准利用职权到其他单位报销应由个人负担的交通费用。

(四)已参加车改的干部、职工不再报销珠海市内的交通费用。到市外出差的差旅费报销办法按原规定执行。

(五)车改后要严格执行上下班制度,确保工作的顺利开展。对为节省交通费而延误工作造成后果的,要严肃追究责任。

(六)不参加车改的公检法和其他部门也要制定严格的公车管理制度,坚持做到8小时内工作用公车,8小时外非公务活动禁止用公车。

九、车改实施步骤

车改采取先行试点,分步实施。金湾区、万山海洋开发试验区机关,香洲区选择三个镇、街道办作为第一批试点单位,于2004年10月展开工作,12月落实试点任务。2005年根据第一批试点进展情况,再选择一批市直机关扩大试点范围,最后择机在全市所有属于车改范围的单位全面推行。

考虑到区、镇工作的特点,各行政区的党政一把手暂不参加车改;处级领导干部的交通补贴标准不得突破市的标准;科级领导干部的交通补贴标准可以略高于市直机关同级干部,但不能高于市直副处领导职务的补贴标准。

中外公务员制度比较分析 篇3

(二)题目:中外公务员制度比较分析

专业:09政治学与行政学

姓名:蒋丽丽

学号:U0091407

5中外公务员制度比较分析

摘要:公务员制度在不同国家中实行, 其运行的效果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本文从公务员性质、公务员特征、公务员范围, 公务员职位分类等几个方面, 对中西方公务员制度做了比较详尽的比较。

关键字:公务员制度比较

正文:

关于公务员制度的概念:关于公务员概念,有数十种之多,各国公务员在称谓、内涵和外延等方面存在着差异,美国称政府雇员、英国称文官、法国和日本都称国家公务员,波兰称国家工作人员、德国称联邦官员等。我国从1993年起,将行政机关干部从干部队伍中分离出来,称之为公务员。国家公务员包括:(1)各级国家行政机关中从事行政管理的工作人员;(2)履行国家行政权利、从事行政管理活动但使用事业编制的单位的工作人员;(3)上述两类单位中党、团、工会等组织的工作人员。中外各国公务员制度存在着差异:

一、国家公务员制度性质的比较;

国家公务员制度性质的差别,集中表现为多元性与一元性的区别。

西方公务员制度的一元性。一元性指一个社会在同一时候只存在一种制度,和一种国家权威,不因两党或多党竞选执政制度,而使公务员对其中一个政党惟命是从。西方国家的资本主义社会民主化已经实现,公务员的选、训、用、退、等环节基本上能做到国家意志下的“任人唯贤”。但这里的“一元性”和“任人唯贤”只是相对而言的。因为,西方国家实行议会制,通常是两党不定届性执政,当发生换届换党执政时,对公务员特别是国家政府关键部门的人员任免升迁都产生很大冲击,甚至发生政局变性。

中国公务员制度的多元性。多元性的特征是指在一个社会的同一时期同时存在着不同的制度、行为和观点。中国处在社会转型、体制转轨时期,在迈向现代化的进程中,多元经济形态及多元价值观使公共行政也具有多元性。这种多元性,首先表现在录用人员上的价值双重性,即一方面,一些地区、一些时间实行竞争上岗、公开考试、择优录用;另一方面,又有部分地方有些时候搞暗箱操作、任人唯亲。其次,表现为公务员制度在民族区域自治地区,特别行政区有不同的规定。最后,多元性表现为公务员升迁的机动性与隐秘性比较明显,比如党政领导班子换届时,公务员的突发性升迁事件较多。当然,这种“多元性”也是相对的。

二、中西方公务员特征的比较

西方国家无论实行什么模式的公务员制度, 都有两条最基本, 最重要的原则,即实行“政治中立” 与“两官分途”。一方面, 在管理体制上, 西方国家强调文官管理是独立于党派之外的管理系统, “ 不受政党干预” , “ 与党派政治脱钩” , “党派不得直接管理文官” 等等。例如, 文官不得同时兼任

议员, 要任议员须先辞去文官职务,不得参加政党或工会, 不准参加罢工,不准参加盈利性的经济活动, 不能接受政治捐款等。但是, 法国除外。另一方面, 在资本主义国家,政党之间争权夺利的斗争十分激烈。为了使这种斗争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 他们把政府官员区分为政务官和事务官(即文官), 政务官与事务官是截然不同的两个体系, 相互之间不能互相转任。他们强调政务官的“政治化”,事务官的“职业化”。文官则必须保持政治上的“ 中立”。

我国公务员制度坚持了党的基本路线, 实行党管干部的原则。公务员法总则规定:“公务员制度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指导, 贯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贯彻中国共产党的干部路线和方针, 坚持党管干部原则。”。这在一定程度上确立了公务员的政治态度, 即他们要向执政党一样, 代表的是中国广大人民的的最根本利益。

三、中西方公务员范围的比较

英国的公务员(即文官)是指政府机关中常务次官以下的工作人员, 上至各部常务官, 下至打字员和清洁工, 但不包括首相、国务大臣、政务次官等由选举产生或政治任命的政务官员, 也不包括法官和企业事业单位的文职人员以及军人。

美国政府把公务员直接称为“ 政府雇员” , 有时也叫“ 文官”。美国公务员是指所有由政府雇用的文职人员, 包括公共事业单位的人员和政府经营的企业单位的管理人员,但把下列三种人排除在外: 一是立法部门的议员和雇员; 二是司法部门的法官和雇员 ;三是国会雇员的职员。

法国《公务法》规定公务员适用范围,包括三部分人, 一是中央行政机构中非选举产生, 非政治任命的工作人员;二是地方行政机关中非选举产生、非政治任命的工作人员, 三是国家各级公益机构中的正式工作人员。

我国《公务员法》中关于国家公务员范围调整为: 公务员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人国家行政编制, 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新的公务员法确定了新的标准,使我国公务员范围更加明确化。

四、中西方公务员职位分类制度比较

职位分类制度源于美国。美国则是典型的职务分类。1923年美国国会通过《职位分类法》。该法把业务分为专业和科技、次专业、书记行政和财务、保管、机械工作等五类, 每类分成若干等级。

英国的公务员分类主要是品位分类。文官分为国内文官和外交文官两类。文官职务分级较为复杂, 从1 级到7级为高级文官, 1 级—常务次官;1A 级—第二常务次官;3级—副次官;4 级—助理次官⋯ ⋯ 直至7级—主任。1至7 级文官是文官队伍中的精英, 仅占全体文官的1%左右。8级以下的文官按专业分为“一般”、“科学“、” 专业技术“等12类。各类之下又分若干组。

法国公务员分为ABCD四大类。A类: 高级公务员, 一般必须具有正式的高等

教育毕业文凭。B:类中级公务员, 进人B类的公务员必须具有初级高等教育或高中教育文凭。C:类初级公务员, 此类公务员至少要持有初中文凭并经过特定的职业教育。D类:低级公务员, 此类公务员具有初中或小学毕业文凭即可。目前法国政府正在实行改革, 通过教育和培训逐步将D类公务员并入C类。

我国公务员实行的职位分类制度。根据新的公务员法的规定, 我国公务员职位类别按照公务员职位的性质、特点和管理需要, 划分为综合管理类、专业技术类和行政执法类等类别。公务员职务分为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其中, 领导职务层次分为 国家级正职、国家级副职、省部级正职、省部级副职、厅局级正职、厅局级副职、县处级正职、县处级副职、乡科级正职、乡科级副职。非领导职务层次在厅局级以下设置。

结语:通过中外公务员制度的比较分析,我们得到:中外国家的公务员制度是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产生与推行的,从社会形态及其发展进程的状况看,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公务员制度较为成熟,而中国公务员制度处于变革历程中,但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都应当有较大的相通性。对中国而言,公务员制度改革只有在借鉴外国成功经验的同时,坚持国情条件与未来趋势的统一,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党的宏观执政能力和政府治理水平,从而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整个国家和谐、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中外公务员制度的主要区别 篇4

企业破产财产的清偿顺序?答:1.优先拨付破产费用2.破产企业所欠职工工资和劳动保险费用3.破产企业所欠税款4.破产债权包括破产宣告前的无财产担保的债券和放弃优先受偿权利的有财产担保的债券。

有限公司股东的义务。答1.出资的义务,这是股东最主要的义务

2.公司成立后,不得抽逃出资的义务3.对公司的债务负有限责任的义务4.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公司章程的义务5.对公司其他股东诚实信用的义务,不得滥用股东权利损害公司其他股东的利益6.不得滥用公司法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损害公司债权人的利益

7.公司股东不得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和股东有限责任逃避债务,严重损害公司债权人利益的,应当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股票于债券的区别?1.公司债券是一种债券凭证,股票是股权凭证

2。公司债券到期后应还本付息,而股票上记载着资金成为公司资本的组成部分,股票持有者无权占有试用处分自己所投入的资本,只能把股票在证券市场上抛售。3.债券利息是在公司债券上的明确规定的,与公司经营状况无关。而股票的股息,红利的高低取决于公司经营的好坏,股票持有者比公司债券持有人员有更大风险。

4.当公司进行清算时,公司债券优先于股票持有人,获得债务的清偿。5.债券持有人无权参与公司的经营活动,与公司之间属于外部关系,股票持有人有权依照法律规定参加公司的监督和管理,与公司之间是内部关系。

国有独资公司的特点?1.投资主体单一,国有独资公司只有国家授权的机构或者国家授权的部门才有投资资权。2.范围限定,国有独资公司,只限有限公司法规定的全民所有制企业。3.组织机构按特殊程序建立国有独资公司,不设股东会,由国家授权,投资机构或国家授权,董事会行使股东部份职权,决定公司重大事项。4.国家实施监督管理,国家授权投资机构或国家授权投资部分依法对国有独资公司的国家资产实施监督管理。

产品质量法中的产品必须同时具备哪四个特征?答:1.必须是人们的劳动产品2.必须经过加工制作的制成品3.必须是动产4.必须是用于销售的产品。

中外公务员制度的主要区别 篇5

行政编制人员不一定是公务员,属于政府序列的单位的行政编制人员才属于公务员,如:市政府、公安局、财政局、农业局等。另外一类行政编制人员不属于公务员,但是他们依照公务员管理所有待遇,如:地方党委、工会、共青团、妇联等和一些事业局。

事业编制人员是事业单位编制人员的总称。事业单位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自收自支、差额拔款和全额拔款。第一种就是你的工资和福利全由自己单位的收入来支付,比如你进入一个风景区的管委会工作,可能就是属于这种类型;第二种就是你的工资和福利有一部分是政府负担的,有一部分是自己单位的收入负担,像人民医院之类的单位就是这样的;第三种就是你的工资和待遇全部由政府负担,这种的事业编制就从形式上和公务员是一模一样的了。

行政编制和事业编制的差别

行政编制:也就是国家公务员是有级别的,如你第一年是科员,可能是最低一级的,你几年以后当了科长,就是科级。再几年以后当了局长,就是局级。也就是说,你如果是行政编制,那你就是“走”级别的。事业编制:名义上是国家干部,实际上还是工人身份,“走”的是职称,比如你几年以后是初级工,几年以后是中级工,几年以后是高级工。学校老师是最典型的事业编制。而且最重要的是事业编制的人员不能当领导干部。

在退休以后,公务员的待遇更好一点。

编制和人员的关系

公务员:公务员法颁布后指广义的公务员。具体界定范围是公务员法中的定义。

机关工作人员:一般指参照公务员管理。实际操作中基本和公务员一致。公务员法实行后,工(会)青(联)团(委)妇(联)侨(联)即属于这个范围。改革前的党委、各民主党派机关、人大、政协、法院、检察院也属于这个范围。

上面这两种人员属于有行政编制的人员。下面这两种人员属于有事业编制的人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事业单位编制的工作人员。

事业人员:党群或政府机关中一般有少量事业编制,主要为勤杂人员和司机。

什么是行政编制?

工作人员的工资和日常办公经费,由行政经费开支,执行国家职能及政治体系管理职能的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国家安全机关、国家审判机关、国家检察机关、党派机关、政协机关、人民团体所使用的人员编制,列为国家行政编制。行政编制是人员编制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类别之一。

什么是事业编制?

事业单位一般是国家设置的带有一定的公益性质的机构,但不属于政府机构,与公务员是不同的。一般情况下国家会对这些事业单位予以财政补助。分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如学校等,差额拨款事业单位,如医院等,还有一种是自主事业单位,是国家不拨款的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是以政府职能、公益服务为主要宗旨的一些公益性单位、非公益性职能部门等。它参与社会事物管理,履行管理和服务职能,宗旨是为社会服务,主要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其上级部门多为政府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政府职能部门,其行为依据有关法律,所做出的决定多具有强制力,其人员工资来源多为财政拔款。事业单位的登记在编制部门进行。事业单位与职工签订聘用合同。发生劳动争议后,事业单位进行人事仲裁。

事业单位人员编制“依照事业编制”“依照行政编制”“非依照参照”有些什么区别?

”依照事业编制”就是指进了政府部门,但是不属于正式公务员行列,但并不是个编外人员;

”依照行政编制”就是指正式的公务员;

另外机关中的事业编制分为参照公务员管理和非依照参照公务员管理。参照公务员管理的除了按照文件规定的工资部分不同外,其他的待遇与公务员相同,包括医疗、住房、培训等等。

请问事业单位的考试都考什么

事业单位一般是国家设置的带有一定的公益性质的机构,但不属于政府机构。一般情况下国家会对这些事业单位予以财政补助。分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如学校等;差额拨款事业单位,如医院等;还有一种是自主事业单位,是国家不拨款的事业单位。考试的内容和题型都和公务员考试差不多。进入行政编制的途径

想进入行政编制只通是通过国家公务员考试,每年都有国家的和省的公务员考试。要注意,现在只有地级市才有权力组织公务员考试,也就说县级市的乡镇或单位来招聘的话,一定是事业编制的。这一点大家要清楚。

国家创造或改善生产条件、增进社会福利,满足人民文化、教育、卫生等需要,其经费一般由国家事业费开支的单位所使用的人员编制。适用单位主要有:科研单位、教育单位、文化单位,新闻、广播、出版单位,卫生单位,体育单位,勘察设计单位,农业、林业、水利和气象单位,社会福利单位,环境保护单位、交通、城市公用等其他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列入事业编制的单位,其工作人员的工资和活动经费的开支渠道除一般由国家事业费开支的外,还有部分事业单位的经费,采取自收自支,差额补贴等办法。

事业单位,是指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事业编制就是指事业单位的人事编制。有些行政机关也有事业编制,主要是指司机、电工、炊事员、锅炉工等后勤人员,不属于公务员。事业单位的人员

事业单位编制通常有三种情况:一是占用事业编制的人员;二是除有事业编制人员外,他们按企业用工对待且不占事业编制,属于工勤人员;三是事业单位另办有企业性质的单位,这个企业隶属于这个事业单位,该企业性质单位的人员当然身份是企业员工。但在实际中,这个事业单位为了方便工作,把不同性质单位的人员混合使用。尽管是在混合使用,但人事管理上身份截然不同。而且因为长期一样的工作,往往连属于企业编制的人员自己都会忽略了其身份。从待遇上看,理论上说,两者完全是不同的,工资和福利标准都执行不同的规定,这点在退休后的待遇就会更明显。从实际上看,很多单位因为工作需要,特别是混合使用不同编制人员的单位,往往把待遇搞成一样,以利于调动员工积极性,但这只是单位的搞法,换个领导也可以更改,或者有关领导机关要求改正也可以轻易地就改变了这种状况。如果你想调动到另一个事业单位,你的企业编制肯定就不行了。当然,现在事业单位也搞聘用制,是签合同的。但不管怎么说,人事局管的就是事业编制的人员及他们的待遇(包括退休)。

关于人员档案

中外公务员制度的主要区别 篇6

关键词:管理沟通;沟通障碍;对策分析;具体措施

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曾经说过,沟通是管理的基础,也是管理的一项基本职能。从一定意义上讲,管理过程就是沟通过程,沟通的成功与否决定了企业管理的成效。一个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开展,必须依赖各种沟通活动,比如我们最常用的会议,就是一种沟通活动,这种专门为管理企业而发生的沟通活动,我们可以称为管理沟通。

一、概述

沟通是人们通过语言和非语言方式传递信息的过程,是人们了解他人思想、感情、见解和价值观的一种双向互动过程。而管理沟通则是指为实现组织目标而进行的组织内部和组织外部的知识分享、信息传递和活动交流。可以看到,管理沟通是实现企业管理的媒介,是企业有效运作的润滑剂,而且,沟通行为都是围绕企业经营目标而进行的。

当前,随着全球化竞争的不断深化和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入,各种所有制企业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特别是混合所有制企业,给企业的管理沟通带来了很多的挑战,特别是双方都参与具体管理活动的中外合资企业,是管理沟通存在问题比较多的地方,如果沟通问题处理不适当,就会严重阻碍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无法达到合作共赢的效果。

二、管理沟通的障碍

在中外合资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生产活动往往容易量化,技术标准比较明确,而且,生产投入的效益可以立竿见影,是好是差,大家的看法和意见基本一致,不会有太多的分歧,沟通起来自然也没有什么障碍。然而,对于企业如何经营,怎样管理,大家就有自己的看法和理解,因此,存在沟通障碍也就在所难免了。

(一)经营方面

中外双方对企业的战略目标不太明确,做什么和不做什么,短时间内很难达成一致意见,对企业的战略步骤各有各的观点,先做什么和后做什么,认识上存在较大的差距,依笔者个人的观察,大多数情况下,中方较重视企业的长期战略目标,而外方则相反。所以,企业如何经营以及采取什么经营策略一直是企业管理沟通中老大难的问题。

(二)管理方面

中方管理熟悉国内的情况,面对外部环境的变化,管理响应速度迅速,方法措施灵活,能够及时抓住发展机会。而外方管理非常侧重风险的控制,管理响应速度缓慢,有时还存在放责不放权、权责不对等的问题,大多数管理决策需要返回国外的上级部门审核审批,手续过于繁琐,流程过于冗长,造成工作推进困难,甚至贻误时机,往往会丧失发展机会。

三、管理沟通的影响因素

影响管理沟通的因素很多,但是,主要的因素还是东西方之间文化的差异,这种差异导致了中外双方价值观、思维模式、沟通方式和利益诉求方面的不同,管理沟通的障碍因此而产生。

(一)价值观念

价值观的形成不一天两天的事情,是受到各自文化的长期影响而逐渐形成的,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所以,价值观不同对管理沟通会造成很大的影响。管理沟通过程中,由于双方价值观的截然不同,相互之间的交流难度很大,有时一方认为很简单的问题,事实上沟通起来却显得很复杂。当沟通双方就某一问题的看法和想法涉价值观时,冲突可能就会出现,沟通失败的可能性也随之增加。

(二)思维模式

西方文化在思维模式上以逻辑和分析为主要特征,而东方文化则以辩证和综合为主要特征,换句话说,就是西方文化重分析,东方文化重综合。东西方不同的思维模式形成了具有各自特色的看待问题和认识问题的习惯,沟通时会以自己特有的思维模式进行思考和判断,同样的问题往往会得出大相径庭的结果。

(三)沟通方式

东方人的人际交流方式是微妙的、含蓄的、非语言的、感性的,沟通时往往蕴涵着更多的含义,需要反复思考,才能真正把握理解。西方人在语言沟通中更倾向采用直截了当、富有逻辑性的表述。这种两种沟通方式,常常会发生歧义或误解。

(四)利益诉求

一般来说,中外合资企业的双方都有自己的利益诉求,各自的关注点是不一样的。中方通常更多地关心企业的整体建设,同时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如企业稳定和社会稳定等,算的是一本长期和全面的整体效益账;而外方更多地重视企业的赢利能力,特别是短期的赢利能力,如每年能获得多少利润,算的是短期和片面的经济账。

四、管理沟通的一般策略

要想消除中外合资企业管理沟通的障碍,我们还必须得从文化上找根源,就是要了解双方的文化差异,正确认识文化差异,尊重和认同文化差异,从面达到整合文化差异,形成企业特有的管理沟通模式。

(一)了解文化差异

在管理沟通中,交流双方不仅需要明确各自的特点,还要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对方的文化,然后加以比较,了解各自的习惯,最大程度消除各自的“傲慢和偏见”,只有这样,才能比较客观地了解文化差异,避免不必要的误解和冲突。

(二)认同文化差异

文化认同是人类对于文化的共识与认可,是人类对自然认识的升华,是支配人类行为的思想准则和价值取向。文化认同一方面可以促进企业内部的和谐和团结,提升企业的凝聚力和竞争力,另一方面又可以确保多元文化的共存,提高企业员工的文化满足感。

(三)融合文化差异

在认识和认同文化差异的基础上,对双方文化进行扬弃,取长补短,逐渐形成统一的企业文化,健立健全各种管理制度,把企业文化融入管理制度,确立双方有效、合适和稳定的沟通模式。

五、管理沟通的主要方法和技巧

企业要真正达到管理沟通的有效性,除要了解影响管理沟通障碍因素和一般策略之外,还要掌握一定的管理沟通方法和技巧。

(一)树立共同理念

共同理念有助于员工相互之间的深层沟通,并能促成在心理、思想和行为等方面的认同感,激发员工的自豪感和上进心。目前,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一种管理文化,已经被大多数的管理者所接受。企业可以通过开展企业文化建设,树立企业的共同理念,提炼出企业的精神,形成统一的管理理念,从而促进企业在管理中的沟通。

(二)设立协商机制

企业要充分发挥中外双方的管控优势,借鉴国际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技术,设立协商机制,并在经营管理决策上一以贯之,凡决策必须由中外双方一致同意方能生效,一方面,避免了“一言堂”,提高决策质量,有效防范了企业决策风险,另一方面,保证中外双方沟通能够顺利进行。

(三)健全管理制度

在中外双方充分沟通的情况下,把管人做事标准化,健全工作标准和管理标准,明确各个工作岗位的任职条件、职责和权限,确定工作由什么岗位去完成,需要什么流程,做到什么标准。当沟通出现问题时,只找标准不找领导,最大程度避免人为因素而导致沟通的障碍,促进工作快速完成。

(四)创新业务流程

企业的工作流程是按照外方的管理流程,还是中方的管理流程,应该说都不是很合适,而是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对工作流程进行创新。在具体工作流程上,可以建立授权机制和联签制度,按照业务的轻重划分业务层级,并以此进行合理授权,防止执行的随意性。同时,借助信息平台整合优化管控流程,在提高管理效率和防范风险之间寻找最大的公约数。

(五)重视员工培训

企业必须重视员工的培训,大力培养员工的责任意识,树立企业共同价值观,加强员工的职业道德修养。员工培训不仅可以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还可以加强中外双方员工之间的了解,从而促进企业管理沟通的顺利进行。由于沟通层次的不同,企业可以分公司领导、中层管理人员和企业普通员工三个层次进行培养,根据各个层次的特点,培训内容可以有所侧重。

(六)开展文体活动

文体活动也是一个重要的沟通融合平台,中外双方员工在参加活动中容易达成共识,增进理解。企业每年可以举行一两次全员参与的文体活动,如比较普遍的篮球赛、羽毛球和趣味运动会等,其中,趣味运动会是员工喜闻乐见和现在比较流行的活动项目,因为这种运动会对体能的要求不高,而且好玩有趣、老少咸宜。同时,成立各种职工文体协会,拓展文体活动的深度,由于大家兴趣爱好相同,所以,不管是活动交流,还是工作沟通,都能有效地达到目的。

上一篇:工程技术部管理提升办法下一篇:亲爱的 ,你欠我一个拥抱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