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技术部管理提升办法

2024-09-22

工程技术部管理提升办法(共10篇)

工程技术部管理提升办法 篇1

一、目的应中国水电五局下发关于《中国水电五局第二分局[路桥分局]管理提升活动实施意见》相关文件,现工程技术部针对相关指导思想及活动主题提出本部门管理办法提升相关意见,一定做到与各部门沟通及时、配合紧密,并且团队协作、互相监督,积极有效的完成项目下发相关工作,完善细节,保证工程进度的计划性。

二、工程技术管理办法

1)图纸审核

全线纵断面及总平面由项目精测队长组织测量人员复核,工程技术部长或总工审核,放样坐标由测量班长计算、精测队长复核,在全面施工前应将桩位坐标、桩号高层预先计算完毕并形成书面记录并存档。

2)实施性施组

本项目实施性施组分两部分,一是项目的总体施组,由工程技术部负责编制,总工审核、经理审批;二是重点、难点工程的施组,由相应技术人员组织编制,工程部长复核、总工审核、经理审批,完成上述步骤后交工程技术部报批。

3)技术交底书

临建技术交底书由相应技术人员组织编制,部长审核。1式2份。项目存档1份、施工队签收1份。

4)施工日志

施工日志由工区技术负责人填写,上工地随身携带,工程技术部长督导。

5)变更设计

变更设计由工区技术负责人根据要求提供影像、文字、数据等一切原始资料,工程技术部负责整理。

6)资料管理

图纸及审核资料由项目资料员下发,各部门资料员接收保管,主要包括纵断面,总平面图,通用图,工点图,如出现资料不全,由相关资料员及时补充。

7)物资管理

工程技术部长是物资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其主要工作范围包括对各物资的统计、计划、申报、标示等,各部门组织技术人员统计好各部门工程量,工程量统计表是物资限额发送考核的根本依据,应按单位工程进行单独编制,格式由工程技术部统一下发,根据图纸进场的顺序进行编制,部长审核。

三、部门调度管理办法

1)工程技术部调度工作由赵文伟、杨深章负责,对本部门人员做好协调工作,安排相关工作内容,并监督工作结果,对相关资料的审核具有决定性意见。

2)部门内部资料员、技术员应准确、准时向工程技术部长上报

各类工程日报、工程统计、调查等资料,上报时间按项目指定要求办理。

2)部门内部资料员、技术员应及时快速传阅各类局指、监理的文件、指示,必要时采取电话汇报通知;项目领导批示文件后及时将文件内容传达到相应人员手中,情况紧急可在电话里简述文件内容、并将文件扫描件通过网络传达。

3)本部门所有人员对于工程进度计划、走向应及时与每个部门沟通协作,当需要提供相应文件、图纸(含电子版)、资料时,做出及时反馈,并交与相对应人员手上。

4)所以工作落实到手上,如发现难点、疑点,应及时通报工程技术部负责人,取得相应解决办法后,迅速处理问题,并随时报告进度。

5)完成领导安排的其他工作。

工程技术部管理提升办法 篇2

1.1 施工难度大

高层房屋建筑的体积与规模都比较大, 施工单位对建筑结构的稳定性有极高的要求, 为了有效地开发地下空间, 通常把高层建筑的基础进行深埋置, 这就增加了建筑施工的难度和安全风险。

1.2 施工工期长

高层房屋建筑具有楼层多、体积大、建设难度大等特点, 受其影响建筑施工的工期比较长, 一般都在两年左右, 大工程的工期可达三至四年。

1.3 施工技术要求高

随着房屋建筑高度的不断增加以及人们对功能的需求, 需要完成排水、空调等多系统的建设, 增加了高层建筑施工的难度, 同时也对施工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

2 高层建筑工程施工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2.1 施工人员安全意识薄弱

农民工是建筑行业的主力军, 这些人的文化水平和素质较低, 在建筑施工中常出现违规操作现象, 不重视操作标准和流程, 对于安全培训内容不理解, 而且多数人不懂得运用法律保护自己, 对于施工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和不健全的安全设备视而不见。

2.2 高层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风险

高空落物和高空坠落是高层建筑施工现场最常见的安全风险。施工人员在高空作业时需要把设备与原料运到高空备用, 但在施工过程中, 常因多种原因导致设备材料坠落, 砸伤下层施工人员。同时, 由于高层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具有危险性, 但工地管理者仍沿用多层建筑的安全保护措施, 不能有效保障施工人员的安全。

2.3 安全防护设备不完善

建筑设备的更新换代大都采用招标方式, 施工单位看中的是价格而不是质量, 这就使设备的安全性能无法得到保证。有的施工单位在购买安全设备后并没有真正发挥效能, 只是用来敷衍相关部门的检查。还有的施工单位缺乏设备管理人才, 造成施工设备无人管理、检查与维护, 降低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2.4 管理部门的检查与监督力度不够

当前, 一些建筑施工管理部门并没有发挥自身的监督作用, 在检查高层建筑工程安全时, 只做表面文章。个别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不高, 对建筑工程中存在的安全问题视而不见, 对工伤事故隐瞒或者虚报。

3 高层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办法

3.1 加强施工人员的技能培训和安全教育

为了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性, 施工前要对高层房屋建筑施工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 切实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 从而保障现场施工的安全性。工程管理人员应结合具体工程的实际情况对现场施工人员有针对性地进行安全教育, 不断增强施工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 有效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3.2 加强施工现场安全检查

施工现场安全检查是高层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施工单位要对施工现场进行不定时抽查和随机检查, 特别是在施工高峰段要进行专项施工检查。在对施工现场检查时, 要注重高空作业管理, 做好机械设备、电器电路等方面的安全检查;在确保常规安全检查基础上, 做好防爆、防塌以及防毒等问题的安全工作。

3.3 完善安全防护设备

安全设备是保障建筑施工人员安全性的重要手段。施工单位应该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选用一些安全性能高的设备, 严格遵循质量优先, 价格为次的原则, 明确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真正把安全管理落到实处。施工单位还要积极引进高水平的设备管理人才, 对安全设备进行定期检查, 有效掌握设备的使用状况, 对老化线路进行维修, 及时淘汰陈旧设备, 引进性能高的新设备, 保证防护设备的安全使用。

3.4 加大管理部门的检查与监督力度

高层房屋建筑工程管理部门应该积极发挥自身的检查与监督作用, 依照高层房屋建筑工程安全检查相关规定对施工单位进行严格检查。对于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向施工单位反馈, 责令其整改, 并对施工单位进行督促, 实施安全责任到人。对安全工作不符合标准的高层房屋建筑工程, 要停建整顿, 并处以罚款。高层房屋建筑工程管理人员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完善与规范建筑施工管理制度, 把安全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4 结语

加强高层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 是推动我国建筑行业安全发展的重要保障。应科学分析高层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不断加强施工人员的培训, 完善安全防护管理和安全工作管理制度, 提高高层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的安全性, 使高层房屋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工作沿着科学正确的轨道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秀荣, 郑颖硕.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风险管理[J].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2011, 27 (1) :108-112.

工程技术部管理提升办法 篇3

摘要:近几年来,我国的水利工程发展得非常迅速,相关部门对于水利工程的施工技术等问题也越来越重视,由于该工程与人们的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我国力图加强在该方面的技术管理。本篇文章详细地剖析了我国目前水利工程中施工的特点以及技术存在的问题,并且揭示了它的重要性,针对该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对现实生活中水利工程技术的管理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水利工程;施工技术;重要性;管理措施

经济的飞速发展带动了我国相关产业的迅猛发展,尤其是水利工程,主要体现在对该产业建设投入的不断加大,各种大型、小型的水利工程配套设施在不断完善,给各个施工单位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使他们面临严峻的挑战,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讓各个施工单位不断提高自身的觉悟,纷纷重视起施工过程中技术的管理,保证我国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为我国的水利建设做出重大贡献。

一、我国的水利工程存在的问题

(一)水利工程老化现象日益严重

我国水利工程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呈现出一种老化的现象,而且越来越严重,尤其是在一些偏远的农村地区。由于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缓慢,对于水利方面的重视度提不上来,使得出现的问题不能有效解决,没能合理地进行维修,使水利工程一度存在安全问题。另一方面,我国的水利工程配套措施不健全,给我国的经济带来不小的损失,这一点也是令人担忧的。

(二)建设的施工过程没有做到很规范

在我国目前的水利施工过程中最应该引起重视的是,施工单位缺少严格的质量检测标准,这样就导致了施工中出现问题的时候会手足无措,不能很有效的控制,这些将会直接威胁到水利工程的质量。

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很多的施工单位开始着手建造堤坝或者是坝基的时候,对于建筑材料的选择工作没有做到位,有时为了节约资金,偷工减料,或者是选择了不合适的材料,这些问题都将会对工程的质量造成很大影响。再加上施工过程中没能严格按照工序来进行,造成工程检验未能通过,严重一点的是坝基或者是坝体存在严重的漏水现象,给整个施工都造成一定的麻烦,使该工程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降低了我国水利工程的作用。

还有这样一些问题,一些水利工程在设计的过程中就没有遵照国家的相关标准,使实际过程中的水利功能变差,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三)施工的管理制度严重不完善

在我国水利工程的发展过程中,相关的管理制度也不断完善,但是尽管这样,还是有一些制度没有建立起来。我们举个例子,施工技术人员的管理制度、质量的管理制度等都没有很规范,一些施工单位的管理理念也不先进,使施工技术一度处在很低的水平上。面对这样一种现状,我国水利施工单位质量管理制度的完善迫在眉睫。

二、我国水利工程施工的特点以及相关的技术

(一)水利工程的特点

水利工程的修建有着地域性的要求,要求其必须符合有大河或者是湖泊等地理条件,那么面对这样一种地理环境,就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强对水流的控制,保证建筑物使用过程中避免受到水流的冲击。水利工程的开展要求在露天的环境下进行,天气的变化会对工程的进度产生一些不良的影响,所以也应该考虑到如何应对天气对施工的影响,使经济损失降到最低。

水利工程是一项综合性的项目,很多的领域都多多少少涉及到了,不仅涉及到很多的部门单位,还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用水、交通以及运输,施工条件复杂,时间也比较长,因此需要各个部门都协调好,最大限度做到既不影响人们日常的工作生活,也不影响到工程的进行。

(二)桩基工程

桩基工程在水利工程中是最常使用的一种方法,操作前,应该做好相应的技术方案以及应对冬天寒冷环境的施工对策。为了避免寒冷的条件不利于打桩,应该考虑适当增加桩基础轴线的引出距离[1]。在堆放预制桩的时候,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搬运的路线也应该充分被重视,重要的一点是要保证其堆放的层数在四层以上。

(三)混凝土碾压技术

水利工程中的混凝土碾压是一项创新的技术,自出现起发展得尤为迅速,受到广泛的应用。它是通过大量泥沙的填筑,再进行大面积的碾压,最后进行浇筑的一种新方法。它具有很大的优势条件,比如说,成本很低,获得的效益很高等等。

混凝土被碾压之后,成分没有发生大的改变,较原来的普通混凝土比较水泥的含量少,粉碳的灰掺杂多,骨料的直径变小,所以更加坚固、结实。混凝土经过碾压之后,是更加适合做建筑材料的,该技术的普遍应用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建筑业的发展,特别是水利工程。

(四)预应力锚固

我们将预应力的岩锚和拉锚总称为预应力锚固。它主要是从三方面开始入手的,分别是大小、方向以及深度。受力的条件是加固、改善建筑物以及基岩,并为它增加预应力。每个种类的预应力锚固其结构是不一样的,大致的部分有锚束和锚孔。该技术在水利工程中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能够有效地传递预应力[2]。

三、技术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以及重要作用

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相应的技术管理工作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它将促进着水利工程的开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加强对工程施工技术的管理工作,能够合理分配好施工所必须的材料、设备以及工作人员,做到最大限度发挥它们的作用,做好各种资源的优化分配,将成本降到最低,不断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企业不断向前发展。

第二,重视管理工作能够提高技术工作人员的职业技能和专业素质,进而提高整个工程的管理水平,有效地解决工程中出现的问题,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提高整个工程的施工效率。

四、加强施工技术管理的重要性

一项重要的水利工程,技术因素是至关重要的,先进的技术能够为工程的完成保驾护航。所以必须要将先进的技术引入到工程当中来,使水利工程发挥更大的作用。一个成功的水利工程是离不开技术以及资金的重大支持的,所以必须要加强对其的管理,使工程成为有纪律、文明、人性化的工程。

五、加强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措施

(一)按照各种规章制度加强管理

严格按照各种规章制度,能够很好地加强技术管理,合理开展各项技术工作。具体的管理可以大致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第一,施工之前做好准备工作,加强对安全、质量以及进度的管理,使工程在工期内按时完成;第二,加强对施工中实际预算、技术等各种生产要素的管理:第三,工程后期的技术管理,涉及到工程的验收和运行等技术。可见,工程的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任务[3]。工程的管理人员要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并且结合实际不断进行完善。

(二)建立健全相关的技术管理制度

建立技术管理岗位制度是非常必要的,将工作的任务具体落实到每个人头,可以有效保证工作的完成;还有建立相应的文档查阅制度,安排专业的人员负责档案的归类、整理以及保管等工作,使施工的完整性不被破坏;相关的检修制度也应该被建立,要求定期对施工的设备进行检查,延长其使用寿命,节约施工的成本。

结语

我国的水利工程是一项非常重大的工程,关系到社会的不断进步以及人们的生活,所以必须要加强水利工程的管理,提高水利工程的质量,不断促进水利工程事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明,建三江管局推进涵闸结合工程意义及注意问题[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1(06)

[2]刘源来,浅谈加强水利工程管理的措施[J].华章;2009(09)

工程技术资料管理办法 篇4

1、工程管理项目是项目管理的一个大类,其管理的对象主要是建设工程。《建设工程管理规范》中对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解释是:“运用系统的理论和方法,对建设工程项目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专业化活动,简称项目管理。”建设项目管理的内涵是:自项目开始至项目完成,通过项目策划和项目控制,以使项目的费用目标、进度目标和质量目标得以实现。

2、建筑安装工程施工技术资料是指施工企业依据有关管理规定,在施工过程中形成的应当归档保存的各种图纸、表格、文字、音像材料等技术文件的总称。

3、工程技术资料是工程建设及竣工交付使用的必备条件,也是对工程进行检查、验收、管理、使用、维护、改建和扩建的依据。对工程质量具有否决权。

4、为进一步加强工程技术资料管理,规范施工过程中分包工程的技术行为,使技术资料整理系统化,规范化,保证反映工程的真实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节

组织机构与职责

1、公司建立总工程师领导的公司技术管理机构和项目部技术负责人领导的基层技术管理机构。设专人负责技术资料的管理。

2、公司生产单位技术资料负责人职责:

(1)施工过程中应负责汇总本单位及分包单位编制的施工技术资料,及施工过程中的音像资料。

(2)生产单位技术负责人负责技术资料的签证和检查。

(3)负责监督、指导分包及专业承包施工队伍专业规范及技术要求组卷验收。应在工程竣工验收后2周内容,将工程各分包项目的施工技术资料汇总、组卷,形成完整的单位工程施工技术资料。

3、工程资料员负责各类技术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归档。

4、分包单位负责其分包范围内施工技术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并对施工技术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和有效性负责。

第二节

总包工程技术资料管理

1、各工程项目必须设专职责资料员并持证上岗。

2、单位工程施工技术资料的整理,应符合《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山东省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资料管理规程DBJ14—023—2001、《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GB/T50328—2001)统一规定。有特殊专业要求的,应符合本专项标准的要求。

3、施工技术资料应使用原件。对因各种原因不能使用原件的,应在复印件上加盖原件存放单位公章、注明原件存放处,并有经办人签字及时间。

4、施工技术资料应以打印为主。纸质载体幅面为A4,若手工书写必须用蓝黑或碳素墨水。施工技术资料应保证字迹清晰,签字、盖章手续齐全,签字必须使用档案规定用笔。微机形成的资料采用内容打印、手工签名的方式。

5、工程开工前,应根据本专业特点,结合工程实际,编制单位工程技术资料目录,并报监理单位备案,单位工程资料员据此进行核工程技术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6、图纸会审、设计变更、开工报告等填写内容应清晰、完整、签章齐全。

7、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应在正式施工前编制完成,并经施工企业的技术负责人审批:主要分部(分项)工程、工程重点部位、技术复杂或采用新技术的关键工序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冬雨期施工应编制季节性施工方案;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方案编制内容应齐全,施工单位应首先进行内部审核,报监理(建设)单位批复后实施。发生较大的施工措施变化和工艺变更时,应有变更手续,并进行交底。

8、施工日志分建筑与结构(含装饰装修)、建筑设备安装工程两种,应一单位工程为记载对象,从工程开工起至工程竣工,按专业由专业人员负责逐日记载,并保证内容真实、完整,文字简练,时间连续,字体工整,书面整洁。

9、技术交底记录应包括施工组织设计交底、专项施工方案技术交底、分项工程施工技术交底、“四新”技术交底和设计变更技术交底。主要内容应具体,达到施工规范、规程、质量标准的要求措施,各项交底有关文字记录,必要时附图示,交底双方签字应齐全。

10、施工现场使用的各种原材料出厂合格证及进场检(试)验报告主要包括建筑材料、成品、半成品、构配件、设备等建筑工程所使用的工程材料均有应有出厂质量证明文件(包括产品合格、质量合格证、检验报告、产品生产许可证和质量保证书等)质量证明文件应反映工程材料的品种、规格、性能指标等,并与实际进场材料相符。实施强制性产品认证应提供有关证明。

11、单位工程施工前进,施工单位应编制施工检(试)验计划,明确负责人,报送监理单位备案;施工过程中,应有施工单位取样人员在现场进行原材料样本和试件制作,并在有关记录上签字,过程应有监理人员旁站。施工试验记录根据工程形象进度做强度、严密性等试验记录,内容要真实可靠,必须有相关单位和负责人签字,并有结论性意见。

12、单位工程记录填写应连续完整,内容真实可靠,签证齐全。

13、单位工程的检验批、分项、分部(子分部)、单位(子单位)工程验收资料填写,内容齐全、准确,不得缺数漏项,编制虚假数据。

14、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包括通用施工记录和专用施工记录。按规范规定须进行隐检的项目,报请监理(建设)方组织验收,各项记录和图示必须有监理(建设)、施工单位签字,并有结论性意见。个别重要分项验收应有设计或勘察单位参加,并签字。施工单位应填报《隐蔽工程验收检查记录》。

15、给排水、采暖卫生工程必须按照图纸和规范要求,认真做好管道、阀门、设备的强度、严密性及系统清洗试验,排水管道应做好灌水、通球、通水试验,卫生器具必须做好24h盛水试验,试验时应邀请建设单位/监理单位见证,试验合格后及时办理签证。

16、电气安装工程必须按照图纸和规范要求,认真做好绝缘电阻、接地电阻测试及电气设备安装和调整试验、试运转记录,数据应真实可靠,测试时应邀请建设单位/监理单位见证,试验后及时办理签证。

17、单位(子单位)工程的竣工验收章应使用企业法定公章,其他技术和验收资料应使用项目部符合相应授权的公章。有关签字人员也应有相应的授权证明。

18、地基与基础分部、主体分部、单位工程竣工前,需将技术资料整理齐全,提前三天报质量技术部初审后,以确定初验时间。

19、工程竣工图凡使用施工蓝图绘制应使用碳素墨水标注。蓝图反差明显,图面整洁,并加盖工程竣工图章。竣工图章内应注明绘制人、审核人、技术负责人、监理工程师、绘制时间等基本内容。

20、单位(子单位)工程资料员应在单位工程竣工验收后2周内,将工程施工技术资料整理、汇总、组卷,并编制成四套完整的单位工程施工技术资料,移交监理单位三套、自行保存一套。单位工程备案2周内,必须将全部施工技术资料、竣工图纸等交档案室归档。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资料的移交应有双方的验收手续,并有文字性移交证明材料。

21、资料员在施工过程中,所整理的保证资料,如:钢筋检验批及各种型号的钢筋试拉报告、砼每个部位的试压报等各项的主要资料,每月上交总公司壹份,以便公司检验论证,跟踪工程进展情况。

第三节

分包工程技术资料管理

1、技术资料编制目录:各专业分包队伍在进入施工现场前,应根据本专业特点,结合分包工程实际,编制专业工程技术资料目录,由总承包单位根据单位工程技术总目录确认专业技术资料分目录。分包单位据此进行专业分项工程技术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报总包单位备案。

2、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专业分包工程承包人应当将其分包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报告总包单位审批、备案。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报审卡签章应使用该企业法定公章,并同时加盖总承包单位企业法定公章。

3、图纸会审记录及设计变更单:专业分包工程的图纸会审记录及设计变更单会签栏应有分包单位技术负责人和总包单位技术负责人共同签字确认,签章应使用该企业法定公章,并同时加盖总承包单位企业法定公章。施工过程中,分包项目发生变更,应有专业分包工程承包人将其设计变更报总包单位技术负责人审核,总包单位技术负责人将其审核后的设计变更报告监理单位审批。

4、技术交底:专业分包工程的技术交底记录应报总包单位备案。

5、施工试验记录:

(1)施工检(试)验计划:单位工程施工前,施工单位应编制施工检(试)验计划,明确负责人,报送总包单位备案。

(2)施工过程中,应当施工单位取样人员在现场进行原材料样本取样和试件制作,有关记录上签字。过程应有总包单位人员、监理人员旁站。

6、隐蔽工程验收:各专业分包项目的隐蔽工程,应按先自检再验收并在隐蔽工程验收记录上共同签字确认。

7、单位(子单位)工程分包项目的竣工验收章应使用企业法定公章,其他技术和验收资料应使用分包单位符合相应授权的公章。有关签字人员也应有相应原授权证明。

8、竣工验收资料:分包单位资料员应分包工程竣工验收后2周内,将分包工程的施工资料整理、汇总、组卷,并编制成五套完整的分包工程施工技术资料,移交总包单位四套,自行保存一套。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资料的移交应有双方的验收手续,并有文字性移交证明材料。

第四节

奖罚

1、每月进行一次检查评比,得分在90分以上的,给资料员200元的奖励;得分在70分以下的,对资料员处以200元罚款。

2、每月检时,资料员或资料不在现场罚款100元。

3、每月检时,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视其情节处以项目部200—500元罚款。

第五节

附则

1、本办法由生产单位指项目经理部、分公司。

2、本办法由山东誉远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质量技术部负责解释。

工程技术部管理提升办法 篇5

技术资料(档案)管理办法实施细则

为加强集团公司各类基础技术资料(档案)的管理,按照ISO质量环境管理体系文件中的有关要求,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一章 资料(档案)的分类

第一条 标书文件类

1.集团公司总工办、海外部、企管部、国外各经理部(项目组、办事处)、各全资子公司、分公司(以下称:相关部门)以集团公司名义购买的资审文件和编报的资审材料;

2.相关部门为参加国内外投标项目所购买的招标文件和编报的投标书(包括设计图、施工组织设计和有关图表、进度表、人员简历、报价单、设备清单等)。

第二条 合同文件类

1.集团公司法人代表或被授权代表与业主或其它单位签订的施工合同和进出口合同; 2.集团公司法人代表或被授权代表与国内其它单位签订的联合投标协议;

3.集团公司法人代表授权代表与其它单位签订的联营协议、分包合同或代理协议等。第三条 基础资料类

1.相关部门编报的资审已被业主通过的通知书或中标通知书; 2.业主签发的竣工证明或对实施项目的书面评价;

3.当地报刊、杂志刊登的对实施项目的相关报道或评价;

4.能清晰反映所实施项目的进度、设备、工程质量、现场施工和组织情况以及当地政府要人视察或参观施工现场的图片或录音资料。

第四条 其它有关技术资料

1.相关部门所编写的考察报告和可行性研究报告; 2.由相关部门填报的投标/资审情况汇总表; 3.经集团公司领导授权需编制的其它有关材料。第五条 法律法规及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类

国内以及欧美等发达国家有关的最新版本的质量、环境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等。

第六条 以上前4类材料均需提供原件,特殊情况下可提供复印件或电子版。

第二章 资料(档案)的提交

第七条 相关部门的主要负责人是保证上述资料(档案)按时提交的责任人。集团公司将按照以下要求对相关部门进行考核,并以此作为兑现奖惩的依据:

1. 及时性

——标书文件类资料自报资审或投标截止之日起,一周内提交电子版或/并两个月内提交纸质文件;

——合同文件类自签订之日起,一周内必须提交合同的原件、复印件、或扫描件(特殊情况下可暂时保存合同原件);竣工项目自竣工之日起两个月内必须将授标信、合同、竣工证明等的原件提交总工办;

——基础资料文件类中第1、2、3项自获得之日起,一周内提交;第4项,六个月内提交;

----竣工项目自竣工之日起两个月内必须将一套完整的竣工资料提交集团公司总工办; ——其它资料中第1项自考察任务结束之日起,两个月内提交;第2项按照《中国地质工程集团公司投标管理办法》执行;国内分公司的技术资料管理需同时遵照《中国地质工程集团公司国内工程项目审批程序》中的相关规定。经集团公司领导授权编制的其它有关资料,集团公司将根据需要,另行通知提交的时间。

因业主方面的原因,相关部门不能按上述要求提交有关资料时,应及时书面报告公司,说明原因和理由。

2. 严谨性

相关部门提交的各类资料必须保证其提交资料内容的严谨,字迹清晰和整洁。3. 完整性

相关部门提交的各类资料必须完整,不得有漏页或漏项的现象。

第三章 资料(档案)的管理

第八条 管理部门

总工办是负责统一编号、登记、归档和管理上述全部资料的主管部门。第九条 保存时效(自立卷归档后的次年1月1日起)——标书文件类为10年;

——合同文件类以《合同管理办法》中规定的时效为准; ——基础资料类为10 年;

——其它资料类,视其重要性为5-10 年。第十条 资料管理员

资料管理员须履行如下职责:

——严格执行接收、编号、登记、查阅和借阅的制度;

——确保资料的使用和利用价值,使其最大限度地在时效期内发挥作用; ——确保资料的安全。

第十一条 集团公司所属各国内分支机构查阅或借阅技术资料须遵照《中国地质工程集团公司档案管理规定》及本办法有关规定,借阅时应首先征得企管部的书面同意;

第十二条 借阅时间限定在一周之内。借阅人必须保证案卷完整、清洁,不得随意涂改、作记号、撕毁或转借他人。凡因借阅人保管不善造成资料丢失或破损时,将视程度予以通报批评直至要求其承担经济损失;

第十三条 借阅人出差超出一周或调离集团公司时,必须在外出或调离前将借阅的全部资料归还档案室;

第十四条 本资料室系集团公司内部资料室,不办理外单位人员的借阅手续。

第四章

附则

合肥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管理办法 篇6

关于印发《合肥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管理办法(修订)》的通知

各县区科技局,各有关单位:

为进一步加强合肥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管理,经研究,对2004年颁发的《合肥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管理办法》(合科[2004]43号)进行修订,现将《合肥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管理办法(修订)》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合肥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管理办法(修订)》

二〇〇八年八月十四日

抄送:省科技厅,市财政局。主题词:科技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办法 通知

合肥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管理办法(修订)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促进和完善我市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加快企业技术创新步伐,规范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认定和管理(以下简称“中心”),依照国家、安徽省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中心是指依托于行业或领域内科技实力较强的企业而建立的“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科研开发实体或组织。鼓励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共同出资,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组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第三条 组建中心旨在加强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产学研合作,建设工程化研发平台,开发产业发展中的共性关键技术,提高科技成果的成熟性、配套性和工程化水平,带动相关行业或领域的技术进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第四条 中心实行企业申报制度。中心的认定每年组织一次,成熟一个、认定一个。

第五条 根据整体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在相同技术领域只建立一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第六条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任务:

(一)围绕我市支柱产业、优势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针对行业或区域发展的重大技术问题开展攻关,进行系统化、配套化和工程化研究,提供可规模化生产的成套技术、标准、工艺、装备。

(二)为行业或领域进行人员培训,培养高中级工程技术人员和工程管理人员。

(三)中心对外开放,接受企业、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等单位委托的工程技术研究、设计、试验和咨询等任务。

(四)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国内科技合作与交流,积极开展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接纳国内外相关科技人员携带科研成果,到中心进行工程化研究开发。

(五)积极发展科技产业,形成技工贸一体化、自我良性发展的能力。

第二章 申请与认定

第七条 申报建立市级中心的单位应具备下列条件:

(一)属高新技术企业、行业龙头企业或有行(产)业代表性的企业,在某一技术领域具有较雄厚的基础、鲜明的特色和较强的技术开发能力。

(二)具有创新能力强、工程化实践经验丰富的技术带头人和一定数量的工程技术研究设计人员和技术熟练工人。

(三)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能提供必要的建设资金,有较高的研发投入保证中心的运行。

(四)具有工程技术试验条件和基础设施,必要的试验仪器、测试设备和工艺装备。

(五)有一批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广阔的在研项目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成果、发明专利或专有技术。

(六)产学研联系密切,与国内外高等院校或科研机构有良好稳定的科研合作关系。

(七)已初步形成自我良性循环的发展机制,领导班子创新意识强、具有较高的管理水平。

第八条 中心的申报认定程序:

(一)申报单位按照规定格式填报《合肥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申报书》,并提交“合肥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

(二)申报书受理后,根据规划进行初步审查和筛选,在调研基础上,组织有关专家对建设项目进行可行性论证。对通过论证并经局长办公会议研究确定后,申报单位填写《合肥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项目任务书》。

(三)申报单位根据与市科技局签订的《合肥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项目任务书》,正式启动实施中心建设。《合肥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项目任务书》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施和验收考核的主要依据。

(四)对企业已建立的研发机构,符合本办法所述认定条件的可直接申请认定;对未达到认定条件的,先组建,后认定。已被省级以上科技部门认定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视同为市级中心,须向市科技局提交相关资料备案。

第三章 运行与管理

第九条 中心采取边建设、边运行的方式,建设期一般不超过三年。组建中心的依托单位是中心建设投入的主体,中心可采用与依托单位一体化的核算形式,并参照现代企业制度,健全人员、财务、资产、分配、考核等方面的管理制度。

第十条 中心实行主任负责制。根据需要可以成立由依托单位、有关高等院校或科研机构共同组成的管理委员会,负责审议制定有关工程技术中心的发展方向、规划;监督和审查财务预决算;协调合作单位之间的工作任务,提供技术经济咨询等,但不干预工程技术中心的日常事务。

第十一条 中心实行开放、流动的运行机制,面向相关产业、企业,承接工程化研究开发任务。中心要纳入合肥科技创新公共服务中心专业技术服务平台体系,开展相关为行业技术服务和成果转化活动。通过合肥科技创新公共服务中心每年开展成果和技术服务至少两次以上。中心的仪器设备纳入合肥市科学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实行共享服务。中心要建立相应的服务网站为行业提供服务。

第十二条 中心有关技术开发、技术转让和与之相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实现的收入,报合肥科技创新公共服务中心备案,享受有关税收优惠政策。中心取得的技术性收入主要用于中心自身的事业发展。

第十三条 中心应充分利用依托单位为其提供的资金、行政保障和后勤支撑等,联合专业相近或技术互补的中心,共同承担国家、省、市重点项目,发挥中心综合、配套优势。

第十四条 中心建设期间所需经费筹集采取“单位自筹为主,财政拨款为辅”的原则。依托单位应根据《合肥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项目任务书》的要求落实匹配资金并先期投入,确保组建工作顺利进行。对因故无法继续实施的,市科技局将缓拨、停拨科技经费。

第十五条 市科技局对中心建设拨付的科技经费,主要用于购置仪器、设备等。经费实行单独核算,必须专款专用,不得截留和挪用,不得用于基本建设。新添置仪器设备统一纳入国有资产渠道依法管理,并接受审计监督。

第四章 验收与考评

第十六条 中心建设期间,每年年底前应将中心建设情况以书面形式上报市科技局。

第十七条 中心完成组建任务后,应及时提出验收申请,对照《合肥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项目任务书》撰写验收报告,并提供中心运行的各项规章制度和系列文件以及其他证明资料(如:成果、专利证书等)进行验收。经验收合格者,由市科技局授予“合肥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铭牌。

第十八条 对中心建设期内未能按期完成建设任务要求的,中心建设的依托单位要书面说明原因,市科技局提出限 6 期整改意见,未见成效的,取消其“合肥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资格。经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后,追回所拨中心建设资金。

第十九条 对通过验收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行动态管理,市科技局每两年一次对中心工作进行绩效评估。对于成绩突出的中心,推荐申报“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条件相同的前提下,在科技计划项目立项等方面给予优先支持。对管理不善者,责成其限期改进,对连续两次绩效评估较差者,取消其中心的资格。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条 本办法由市科技局负责解释。

工程技术部管理提升办法 篇7

1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

1.1 施工技术概念

我国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范围非常广,在建筑企业,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包含着施工前期的准备工作,从人员的安排、设备的调度再到具体的施工日程等都要做到精细的考量。除此之外,还包含着在实际施工中图纸检查确定、工作人员的有机调度,直到最后的过程结束,竣工的各个环节都要交接验收。总体来说,我国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贯穿于施工的全过程,起着掌控全局的作用。

1.2 提升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水平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工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也加速了城市商品房的需求量逐渐上升,严重时还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现象,这时正是房地产市场飞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在建筑企业中,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是一个建筑企业竞争的核心元素,所以提升建筑施工技术对整个建筑企业来说影响都非常大,而提升建筑施工技术也是当前所有建筑企业重点发展的关键环节。也就是说,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水平的提升会为整个建筑企业迎来发展先机,而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水平的不断发展也加速了所有建筑企业的发展趋势。

2 我国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 建筑工程施工过程管理不严

当建筑企业一旦确定了承接项目之后,就会对工程进行规划,但是在这一环节,很多建筑企业为了能够最大限度的节省时间成本、减少人员和资金的投入,很多时候都忽视了多工程施工过程的管理。而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为了追赶工程工期,对工程材料的控制也逐渐松懈下来,缺乏严格的材料质量检查环节和来源控制环节。在这种大环境下,很多假冒伪劣材料就会混入到建筑工程施工中,虽然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并不是很多,但是一旦出现问题,再想着去补救就为时已晚。

再就是建筑施工设备问题,建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大量专业建筑施工生的配合,以此来满足不同类型专业人员的调度和使用。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很多建筑施工企业所使用的建筑设备并不符合国家建筑工程施工的标准,还有的建筑工程在实际的施工中,设备调度存在很大的问题,人员配合也非常不合理,再加上资金投入短缺,这些问题单个拿出来都能够得到很好的解决,而且对建筑工程施工的影响也都是可控的,但是如果出现频率过多而又没有及时的进行处理,就会出现非常大的施工失误,给整个建筑企业造成没有办法挽回的经济损失。

2.2 建筑施工管理责任划分不明确

当前很多建筑施工单位对工程的责任划分并不是很明确,工程立项及规划考察的过程也非常繁琐,最重要的是后续的图纸设计与施工现场考察都需要进行反复研究和探讨,最后的竣工环节也需要走正规程序。但是从我国施工建筑的整体情况来看,大部分的建筑企业并没有真正的组织人员去进行项目的规划和考核,使得前期的施工人员在进行责任划分的时候会出现责任不清楚、任务不明确等问题。等到后来的施工中,施工人员在施工设备的调度以及安排上都会十分混乱,如果此时出现了工程问题,责任划分就会非常混淆,就容易出现互相推脱责任的情况,最终导致延误了建筑施工的工期。如果一个建筑企业没有按照规定的工期完成工作,对这一建筑企业的整体声誉影响非常大,今后的建筑施工工作也会非常难开展。

2.3 施工监督审查职能低

对于建筑工程的监督审查职能来说,工作的重心一般侧重于工程项目在启动之后的图纸资料监察以及施工工程项目竣工之后的交接验收工作。因为在建筑工程中,图纸是建筑的灵魂,它不仅是建筑师专业技术和创新能力的综合展现,更是整个建筑工程项目进程合理安排的主要依据。与此同时,监督审查还关系着整个项目的成本及利润的掌控,更是整个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关键依据。但是由于我国的建筑工程施工项目,对图纸的评判标准还不是特别的规范,同时也是很多建筑工程施工中经常容易忽视的环节。虽然建筑工程的交接验收是其最后的收尾部分,但是它还是在整个建筑施工技术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主要是对建筑工程施工的成果检验。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不仅仅是要求施工企业按时完成工程的交接工作,还要保证整个工程项目能够顺利通过各项检验检测。如果有不能按时交接工程或者是项目出现了质量方面问题,就很容易造成监督审查职能出现缺失。如果施工监督管理人员没有认真履行监督审查职能,整个建筑工程施工就很有可能会出现非常大的漏洞,从而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而且对建筑企业的整体声誉也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

3 提升建筑施工技术管理水平的措施

3.1 明确施工各方的职责

在建筑施工工程立项之后,就要对工程的整体进行合理的、科学的规划,要进一步明确各方的职责,确立好建筑工程的监督管理人员,严格把控工程的人员、资金与安全问题。这样不仅能够有效保证施工后建筑施工方进行正常的运作,而且还能够在出现问题时及时确定好责任的归属,有效避免了建筑工程工期的延误情况。

3.2 注重审查职能

审查职能的严格执行是提升建筑施工技术管理水平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严格的监督审查制度能够充分检测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并对工程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这样就能够进一步保证工程的竣工时间,在工程的工期内完成相关的施工工作。除此之外,监督审查也是对建筑企业施工经验的一次总结,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在这次施工中有哪些全新的突破,引入了哪些新的技术手段,这些都是监督审查过程中需要去发现和解决的问题。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也是在建筑工程项目完成的基础上,对其中的技术管理水平进行提升。

3.3 加强施工工程管理

加强建筑施工工程管理,把控好施工过程中的施工材料与施工设备问题是建筑施工中非常重要的环节。除此之外,对施工设备的引进资金一定要保持充裕,一旦资金链断裂,对这个施工的影响是致命的。加强建筑施工过程管理,合理安排好工作的期限,并对施工环境进行安全质量方面的检测。建筑施工人员还要积极的选择施工设备,这样也有利于整个项目工程的顺利实施。与此同时,对建筑工程材料要进行精细的计算控制,这样不仅有助于建筑企业更好的规划资源,而且还能够有效地对资金进行运转,保证设备以及人员的有效利用。

4 结语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水平的提升是当前我国建筑企业的内在发展需求,对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进行管理主要是对整个建筑工程施工进行全方位的有效管理,包括从前期的建筑工程立项到施工过程中的规划,最后是施工项目的交接竣工。在这一系列的施工中,还要充分的利用资源优势来合理分配资金、设备、缩小成本,为高质量的工程项目奠定坚实的基础。

摘要:当前房地产业的发展势头非常迅猛,这种迅猛势头给各个行业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建筑行业想要在这种经济环境下占有一席之地,只是单纯依赖强大的资金运营是不够的,资金支持是基础,但还需要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支持。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水平,方法,措施

参考文献

[1]罗旭.探索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水平的提升[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6,(13):41-42.

[2]黄钢.有效提升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水平的方法[J].四川水泥,2016,(11):65-66.

[3]王丽芳.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方法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36):21-22.

工程技术部管理提升办法 篇8

关键词:施工技术 技术管理 建筑工程

1.施工技术管理存在的必要性

施工技术管理水平是衡量施工企业技术水平的关键,是决定其施工能力、保证其市场竞争力的关键,可是说,施工技术管理的存在是促进其施工水平不断提高的必要条件。

建筑施工会受到各种各样条件的制约,比如自然气候等不可抵抗的环境,又如地质条件、当地的运输条件等。就施工本身而言,需要多种工种协同工作才能完成的项目,如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工序施工的交接等都是需要技术管理来进行协调,保证其顺利进行,并保证施工质量。同时技术管理对施工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才能保证工程能够完成预期目标。

由于疏忽管理而产生严重经济损失的例子层出不穷。某工厂的设计者在进行柱子的高度计算时,由于疏忽大意将数值的小数点前进了一位,结果导致全部的柱子制作完成后,在安装时无法与屋顶连接。造成直接经济损失65万元。还有许多由于设计前期对建设场地的地质条件没有充分的了解,而选择了错误的基础形式,最后导致建筑倾斜而无法使用的例子。在制作的过程中,施工企业未能仔细的核算施工图中的数值,因此造成了较为严重的经济损失,可见,施工管理水平对施工企业来说是必要的。

就目前建筑市场来看,施工水平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施工企业必须要加强技术管理能力,才能够保证其竞争力。纵观整个建筑行业,有一些施工企业即便有雄厚的物质技术储备,但由于忽视了施工技术管理水平的重要性,而严重限制了企业的成长。

2.施工技术管理工作的内容

2.1施工图会审

施工技术管理人员需要对施工图的内容作详细的了解,明确工程的关键部位,应组织人员进行会审,深刻的了解设计意图,确定施工要点。对于设计图中存在的问题,应及时与设计单位进行沟通,积极解决可能存在一些隐患,核实施工任务。

此外,通过施工图会审,以及工程相关的地质、气候等资料,检查施工图是否完整,建筑尺寸、场地位置以及建设高度是否正确,建筑各工种——建筑、结构、水、暖、电等专业图纸的契合度等。施工图会审是贯穿整个建筑工程的重要环节,是保证施工正常进行的关键步骤,是保障建筑建成后的使用功能的唯一途径,因此,应给予高度的重视。

2.2责任分配

明确施工技术负责人的权责,要求其对工程的施工图和委托单位的建设意图,并能够将全部信息正确、完整的传达到施工现场,并及时、准确的处理好可能涉及到的施工技术问题。同时还要对建筑工程中的相关数据进行核实,对建筑材料、建筑设备系统管理。

2.3施工进度、成本的管理

施工技术管理的基本前提是保证建筑工程的进度,因此,施工技术管理人员需要对施工进度有充分的了解,并能根据场地、材料、人工等条件,对后续工作作出妥善的管理和调整。对于建筑材料和设备的提供单位应保持紧密的联系,并能根据现场进度进行必要的调度,以保障工程的进度。

3.施工技术管理

3.1技术交底

技术交底是工程能否按要求进行的途径,在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存在众多分享工程,均需要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并且有必要用文件的形式加以保证。对于隐蔽工程的技术交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容易出现结构问题的位置需给出特别的交代,以达到对特殊部位的施工质量的把握。另外,对于建筑材料也应提出保质保量的技术要求。对于新结构、新工艺的使用,也应进行单独的技术交底。也可以说,要做到层层交底,以确保工程技术人员、实际操作人员能够对施工图有深刻的了解,并掌握必要的施工工艺,创造出高质量的建筑作品。

3.2工程质量管理

工程质量是保证建筑在使用过程中能够满足要求的根本所在,因此必须加强施工技术管理水平,进而提高施工质量,保证建筑的正常使用。施工质量是由相关的设计规范、法规、工程合同等来制约的,因此,管理人员要对上述内容有深刻的了解,并能够指导施工人员完成施工中可能出现的技术难题,确保工程质量。此外,管理人员对于建筑材料和设备也应有全面具体的了解,保证材料的质量和设备的可操作性,为建筑工程质量服务。

3.3 工程进度和成本

施工技术管理是保证工程顺利进行的前提,管理人员需要对工程进度有良好的整体把握,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对施工现场做出合理安排,同时也要对材料和建筑设备的进场时间做出合理安排,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此外,管理人员还需有一定的成本控制方面的能力,尽量减少工程成本,缩短工期,使建筑工程效益最大化。

4.提升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水平的措施

4.1施工准备阶段的措施

在施工的准备阶段应制定完整的施工技术管理体制,完善其内容,使之与建筑工程有较好的契合度,保证工程质量达到预期目标。在制定过程中,应认真的执行和贯彻相关的工程法规、技术标准,并坚持定期对管理人员进行相关的教育和考察活动。对于违反规定的责任人应给予严厉的惩处。

要求责任人详细的会审施工图,对可能出现的施工现场问题有明确的了解,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在获得中标消息后,应详细的做好相关的施工准备。

4.2施工进行阶段的措施

施工技术管理人员应与施工现场保持密切的联系,能够对出现的工程问题作出相应正确的判断,并提供可靠的解决办法;能够对建设地的材料市场和设备情况有详细的了解,这是保证施工能够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4.3竣工验收过程

合理检验与评定。管理人员应采用的建筑设备和仪器,在科学方法的指导下,对施工已完成的部分工程进行评定,包括工程的质量和特性,再将检测结构进行评估,与相关的质量标准进行对比分析,以衡量工程质量是否达到标准。工程质量检测共有四部分,一是度量,即通过计算方法啦对建筑工程进行测量与测试;二是比较,即把度量结果与质量标准进行对比分析;三是判断,即根据对比分析的结果来判断工程是否达到标准或规范中的要求。四是处理,决定工程的验收结构是否满足要求。

对于各个管理责任人应建立一定的评比制度,并做到赏罚分明。对于较为复杂的建筑工程,可进行技术人员间的经验交流会,对施工过程进行必要的总结、分析,共同商讨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如何进行解决并取得预期效果的,共同积累工作经验。

5结论

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管理水平是关乎施工企业发展前景的关键,有效提高施工技术管理水平,能够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让其更好的投入使用,创造出更多更好的建筑。

参考文献

[1]谭访贤. 提高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水平的探讨[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7)

[2]谭中坤.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科学管理浅析[J]. 城市建设,2008(8)

工程技术部管理提升办法 篇9

第一条为规范和加强上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工程中心”)的建设与运行管理,根据《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工程中心是上海市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工程化研究与开发、突破行业共性与关键技术、加快科技成果的转移、辐射和扩散、引领行业技术进步、增强本市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基地,为促进本市创新驱动发展发挥基础性功能作用。

第三条工程中心是依托企业、科研院所、高校或其他具有科技创新能力的机构建设的科研实体,拥有高水平的工程技术研发队伍,具有较完备的工程化综合配套条件,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成果转化能力和行业服务能力,并与国内相关企业联系紧密,对本行业发展具有引领作用。

第四条工程中心的主要任务是:

(一)围绕本市科技、经济与社会发展,开展重大共性与关键技术的工程化研发,为产业化提供成熟、配套的技术、标准、工艺、装备和新产品,提升行业、领域的技术创新能力。

(二)实行开放服务,接受委托的工程技术研究、设计、试验和成套技术服务,并提供技术咨询等服务。

(三)培养和集聚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提供工程技术人才培训。

(四)加强与重点实验室等其他类型研发基地的协同联动,开展国际、国内科技合作与交流。

第二章 管理机构及其职责

第五条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市科委”)是工程中心的综合管理部门,主要职责是:

(一)制定工程中心建设和发展的总体规划、发展计划、相关政策,指导工程中心的建设与运行。

(二)批准工程中心的建立、调整和撤销,组织工程中心的评估和检查,指导协调工程中心之间的协同合作。

第六条依托单位是工程中心建设和运行管理的责任单位,主要职责是:

(一)提供工程中心建设与运行中所需的经费支持与相关条件保障。

(二)聘任工程中心主任和技术委员会主任。

(三)对工程中心的运行绩效进行年度考核,配合市科委做好评估和检查。

第三章 建设

第七条申请工程中心建设的基本条件:

(一)在本市注册的企业、科研院所、高校或具有科技创新能力的其他机构,可独立或联合申请组建工程中心,联合组建的工程中心须附有联合组建协议书。

(二)工程中心名称、研发方向、研发内容和考核指标合理,依托单位在本行业领域内的技术水平处于领先地位,拥有较好的工程技术研究、设计基础和丰富的成果转化背景及经验,具备承担国家或省部级重大科技项目的能力。

(三)具有高水平的工程技术带头人,及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工程技术研发和实施队伍。

(四)具备工程技术试验条件和基础设施,有必要的检测、分析、测试手段和工艺设备。

(五)拥有较雄厚的经济实力,具有筹措资金的能力和信誉,有一定的自有资金。其中,依托单位为企业的,近三年内年度销售收入不低于5000万元,研究开发费用占年销售收入的比例不低于5%,或不低于300万元;依托单位为高校、科研院所或其他机构的,近三年内在同一技术领域内转化的技术成果不少于3项。

(六)依托单位须承诺加盟上海市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并为工程中心的建设、运行管理、科学研究、人才引进培养、开放交流提供必要的配套条件。

第八条市科委每年编制下达年度工程中心建设指南,具体申报程序如下:

(一)市科委通过“上海科技”网站发布年度建设指南,明确重点支持领域。

(二)申请单位登陆“上海科技”网站填报并提交项目申报材料。

(三)市科委对提交的材料进行形式审查,并组织专家进行方案评审。

(四)市科委根据评审结果择优确定建设名单,经批准立项的依托单位组织编写组建计划任务书。

(五)工程中心建设期限不超过两年,依托单位在完成组建任务并通过验收后,其组建的工程中心正式列入本市工程中心序列。

第九条市科委不受理与本市已有的研发方向重复的工程中心建设申请。

第四章 运行与管理

第十条工程中心应实行人财物相对独立的运行机制。

第十一条工程中心实行管委会领导下的主任负责制和技术委员会咨询制。

工程中心管委会原则上由依托单位和相关成员单位负责人共同组成,负责审议工程中心的发展规划,监督和审查财务预决算及其收益方案,协调各建设成员单位及相关合作单位之间的关系。

第十二条工程中心需设立技术委员会,由国内同行业科技界、企业界权威知名人士,以及依托单位主要工程技术骨干组成。其主要职责是:制定工程中心的发展规划,审议工程技术研究开发工作计划、评价工程设计试验方案,提供技术经济咨询及市场信息等。

技术委员会委员由依托单位聘任,每届任期三年,人数为七至十三人单数不等,其中依托单位成员不得超过三分之一。

技术委员会每年应至少召开一次全体会议,并形成会议纪要,每次会议实到人数不少于总人数的三分之二。

第十三条工程中心主任的主要职责是:针对行业、领域的共性与关键技术,提出研究开发或工程化项目计划,确定每年开展的研究、开发或工程化项目。

工程中心主任由依托单位聘任,每届任期三年,连续任职不超过三届。

工程中心主任每年在工程中心工作时间不少于八个月。

第十四条工程中心人员由固定人员和流动人员构成,其中固定人员比例不低于70%。工程中心需设专职秘书岗位。

第十五条工程中心应重视和加强运行管理,建立健全内部规章制度,积极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第十六条工程中心应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国内合作与交流,与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等单位开展技术交流与研讨。

第十七条根据《上海市促进大型科学仪器设施共享规定》及配套办法的相关规定,工程中心向社会开放有关仪器、设备及成套试验装备。

第十八条工程中心应加强知识产权管理。对主要利用工程中心的物质技术条件完成的专著、论文等研究成果均应标注工程中心名称。软件著作权登记、专利申请、技术成果转让、申报奖励等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第十九条工程中心应当在每年12月底前,向市科委报送年度报告。市科委将通过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网站对年报主要内容予以公布。

依托单位负责工程中心的年度考核,形成年度考核报告,并报市科委。

市科委每年对部分工程中心进行现场检查,主要形式包括:

第二十条工程中心需要更名、变更研究方向、设立分支机构或进行结构调整、重组的,经技术委员会会议论证,由依托单位书面报市科委审核。

市科委不予受理当年需评估的工程中心提出的变更与调整申请。

第五章 评估与撤销

第二十一条市科委委托专业评估机构对工程中心进行定期评估。三年为一个评估周期,每年开展一至两个领域的工程中心评估。

工程中心按照领域进行分组评估,评估结果分“优秀”、“良好”、“一般”、“不合格”四类。“优秀”、“良好”类工程中心比例为60%;评估成绩在每组排名(按分数由高到低排序)后10%的,为“不合格”类工程中心。

评估结果为“优秀”、“良好”的,将以“后补助”方式给予经费资助,主要用于补助工程中心在评估期内的科研支出。

评估结果为“不合格”的工程中心,将给予警告,并责令限期整改。

第二十二条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撤销其工程中心资格:

(一)连续两次绩效评估为“不合格”的工程中心;

(二)不接受市科委的检查、监督、考评等;

(三)依托单位自行要求撤销其工程中心资格;

(四)依托单位被依法终止。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三条工程中心统一命名为“上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英文名称为“shanghai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of **”。

第二十四条本办法由市科委负责解释。

工程技术部管理提升办法 篇10

各省辖市科技局、财政局,省各有关厅局:

为加强我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建设与管理,现将修订的《江苏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贯彻执行。

附件:江苏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管理办法

二oo六年三月九日

附件:

江苏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江苏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工程中心”)建设项目是我省科技基础设施建设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加强和规范我省工程中心的管理,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工程中心建设旨在以促进我省产业科技创新为目标,加强工程化研发平台建设,开展工程技术研究、试验和成套技术服务,开发产业发展中的共性、关键技术,持续提供成熟配套的技术、工艺、装备和产品,促进成果转化和技术辐射,带动相关行业的技术提升和科技进步,增强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第三条 工程中心建设按照“ 统筹规划、突出优势、制度创新、支撑发展”的原则,主要依托省内有关行业或领域中科技实力较强的重点科研机构、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和高等院校,建成“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科研开发实体。

第四条 工程中心的主要任务是:

(一)根据我省经济建设和市场需求,针对行业或区域发展的重大技术问题进行攻关,在自主创新和引进的基础上,持续不断地创造新成果,开发新技术,并进行工程化研究,为产业化提供成熟、配套的技术、工艺、装备和新产品。

(二)实行开放服务,接受行业或部门以及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等单位委托的工程技术研究、设计、试验和成套技术服务,并为其成果推广提供咨询。

(三)培养、聚集相关专业的高层次的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为本省行业、企业提供工程技术人才培训。

(四)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国内科技合作与交流,开展相关的标准制定工作和行业信息服务,促进行业、领域的技术发展。

第二章 管理机构及其职责

第五条 江苏省科学技术厅(以下简称“省科技厅”)会同江苏省财政厅(以下简称“省财政厅”)根据全省经济、科技、社会发展及其区域共同发展需要,统筹规划,组织实施工程中心的组建和运行管理工作。省辖市科技局及省有关厅局(以下简称“主管部门”)具体负责归口管理的工程中心建设的组织实施和日常管理工作。

第六条 相关管理机构的具体职责是:

(一)省科技厅

1、负责制定工程中心建设的总体规划;

2、负责编制工程中心建设工作计划与经费预算;

3、负责组织工程中心建设过程中的检查、监督、评估和验收;

4、负责制定工程中心的运行评价指标体系并组织对工程中心考核和阶段运行绩效评估工作;

5、委托省科技条件管理服务中心具体从事工程中心的相关管理服务工作。

(二)省财政厅

1、负责审批工程中心建设的经费预算,并安排必要的建设资金;

2、负责审批工程中心建设的经费汇总决算;

3、检查、监督工程中心建设经费的管理、使用情况并实行绩效考评。

(三)主管部门

1、负责本地区(或行业)拟建工程中心的组织和推荐工作;

2、负责归口管理的工程中心的组建实施和运行管理检查;

3、负责配套经费的落实;

4、负责指导协调工程中心与相关单位的合作。

第三章 申报与立项

第七条 省科技厅根据全省科技创新需要,定期发布指南,采用主管部门推荐申报或向社会公开招标等形式,组建省工程中心。

第八条 申请承担工程中心建设任务的依托单位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拥有一支技术水平高、工程化实践经验丰富、结构合理的技术和管理人才队伍。项目负责人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以及组织管理与协调能力。

(二)在相关技术领域具有较强的研发实力,具备承担国家和省重大科技项目的能力,拥有一定数量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技术成果、发明专利或专有技术。

(三)基本具备工程技术试验条件、工艺设备等基础设施和相对集中的设施场所,有必要的分析、测试手段。经充实完善后,具备承担工程技术研究、开发和试验任务的能力。

(四)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有筹措资金的能力和信誉。主管部门具有一定的资金匹配能力并作出相应承诺。

(五)已经市级(省辖市)立项建设一年以上,初步形成技术创新机制,具有形成独立核算实体的条件。

第九条 省工程中心组建由依托单位提出、主管部门择优推荐并组织编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省科技厅会同省财政厅经专家咨询、现场考察、同行专家论证后,进行综合评议,实行差额淘汰。综合评议确定立项的项目由申请单位按照可行性论证报告编制项目计划任务书并与省科技厅签定科技项目合同。第十条 项目计划任务书、科技项目合同是工程中心建设项目验收、考核的主要依据,具有法律约束力。

逾期不签定项目合同或主要指标达不到立项规定要求的,取消项目立项。

第十一条 对竞争性强,具备招标条件的工程中心建设项目,省科技厅会同省财政厅采取招投标的形式组织立项,具体按照《江苏省科技项目招投标管理办法(试行)》(苏科计[2001]202号)执行。

第十二条 对具有较好产学研合作基础、能进入各类省级以上产业基地、示范园区的工程中心项目,优先予以支持。

第四章 实施与验收

第十三条 工程中心建设周期一般不超过3年。应采取独立的管理体制,建成独立法人或独立核算的科研实体,并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计划和配套的内部管理制度。

第十四条 省工程中心建设期间,须严格执行《江苏省科技计划项目实施管理办法》(苏科计[2005]393号)的规定,定期向主管部门报告建设进展及运行情况,保证中心人员的相对稳定。建设期间工程中心主任连续半年以上不在岗时,一般应及时调整并报主管部门和科技厅备案。

第十五条 省工程中心建设任务完成后,应及时提出验收申请,验收按照《江苏省科技计划项目验收管理办法》(苏科计[2005]377号)执行。经验收合格取得《江苏省科技计划项目验收证书》后,省科技厅颁发相应铭牌。

第十六条 省工程中心建设项目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由依托单位申请中止:

1、工程中心骨干技术人员离开单位,合作关系发生重大变化,项目已无法实施的;

2、依托单位发生重大变故,工程中心建设自筹经费不能足额到位,项目难以完成建设的;

3、其他不可抗拒的因素造成不能继续实施的。

第十七条 省工程中心建设项目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省科技厅视情节轻重予以缓拨经费、停止拨款、通报批评、强制中止或撤销项目:

1、项目主管部门、依托单位有弄虚作假,截留、挪用、挤占项目建设经费等违反财经纪律等经费管理规定的行为,或自筹经费不能落实的;

2、项目依托单位管理不善,项目执行不力,工程中心建设未能取得实质性进展,建设进度严重滞后于合同进度规定的,或不能按期完成建设任务,超期二年以上不能通过验收的;

3、无故不接受省科技厅或项目主管部门对项目的检查、监督、审计和评估的;

4、依托单位从事的主导行业或产权发生重大变化,不能保证工程中心继续对我省相关产业发展发挥骨干支持作用的。

第十八条 项目因故中止的,由依托单位提出书面申请,经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报省科技厅审批。申领批准中止、强制中止和撤销项目,省科技厅将会同项目主管部门对项目建设情况进行清查、审计。项目负责人、主管部门、依托单位财务部门应积极配合及时清理帐目与资产,编制决算报表及资产清单。由此产生的剩余经费(含处理已购物资、材料及仪器、设备的变价收入)上交省财政,仍用于省工程中心建设。被撤销项目的依托单位在2年内不得再次申报省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其主管部门在2年内不得再推荐省工程中心建设项目。

第五章 经费管理

第十九条 工程中心的建设采取多元化的投入机制,所需建设经费由省财政、主管部门、项目依托单位共同筹集,以依托单位自筹为主。

第二十条 工程中心的建设经费主要用于购置工程技术研究开发、试验所必需的先进仪器、设备及引进必要??等配套条件应尽量利用依托单位现有设施调剂解决;基础设施必须新建、扩建的,依托单位应相

应增加基本建设经费。工程中心购置大型仪器、设备应按照《江苏省级新购大型科学仪器设备联合评仪工作管理办法》(苏财教[2005]86号)进行评议,并纳入省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协作网共享。

第二十一条 依托单位应对工程中心建设经费实行独立核算,单独列帐,并严格按照项目建设可行性方案、计划任务书和合同要求开支,专款专用。每年由依托单位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编报预决算报告报送主管部门和省科技厅,接受有关审计和监督。

第二十二条 鼓励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共同出资,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组建工程中心。对采取股份制建立的工程中心,省财政厅、省科技厅及其主管部门拨款资助部分形成的收益转移由各出资共同承建单位按股权比例分享。工程中心建成验收后的收益,应拿出一定比例留在工程中心用于仪器设备的更新、设立开放课题和开展工程技术研究工作等。

第六章 运行与管理

第二十三条 工程中心实行管委会或董事会领导下的主任负责制。中心管委会或董事会原则上由依托单位和有关成员单位负责人及主管部门领导共同组成,具体负责工程中心发展规划、计划的审定,监督、检查和审议财务预决算及其收益方案,协调工程中心与依托单位、工程中心建设各成员单位及相关合作单位之间的关系,聘用或解聘中心主任等。

第二十四条 工程中心需设立技术委员会,一般为7-11人,由中心依托单位和国内同行业及相关领域知名专家组成,其中,参与建设单位的委员不超过1/3,省外的委员不少于1/3。技术委员会主要审议工程中心的发展规划,研究开发方向、计划和项目,评价工程实验设计方案,帮助提供技术、经济、管理咨询和市场信息等。工程中心技术委员会委员由省科技厅负责聘任,每届任期四年。

第二十五条 工程中心主任每年应针对本行业、本领域急需的新材料、新工艺等关键技术问题,提出创新计划,提交技术委员会审议。

第二十六条 工程中心实行开放、流动机制,除配备一定数量的工程研究开发、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员及高、中级技术工人等固定人员外,工程中心应积极创造条件,吸收和接纳国内外相关流动人员携带成果来实施成果转化、进行工程化研究开发和试验。工程中心应经常与本行业或领域内高等院校、重点实验室、科研院所和企业等单位开展技术交流与研讨。

第二十七条 工程中心视为独立的科研单位申报省各类科技计划项目,可组织国外专家、研究人员联合从事研究和技术开发工作。

第二十八条 工程中心的仪器、设备及成套试验装备应纳入省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协作共用网,对社会开放。有条件的应申请国家实验室认可,不断提高行业服务能力。

第二十九条 工程中心应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对中心完成的专著、论文、软件等研究成果均应署中心名称,专利申请、技术成果转让、申报奖励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第三十条 工程中心每年一月底前,应向省科技厅上报本工作计划、上工作总结和有关调查统计报表,作为工程中心考核的主要依据。

第三十一条 省科技厅、省财政厅对建成并通过验收的工程中心实行动态管理。

省科技厅会同省财政厅委托中介机构每三年对工程中心进行一次绩效评估,评估结果向社会发布。评估分为优秀、良好、较差三个等级。对评估优秀的工程中心,省科技厅会同省财政厅将资助适当的滚动支持经费,并择优推荐申请组建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对评估较差者给予黄牌警告,连续两次评估较差者,取消其工程中心资格,并会同省财政厅对相应资产进行清理,酌情收回有关省拨经费和调出有关仪器设备,该依托单位在2年内不得再次申报省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第三十二条 在工程中心建设和运行中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省科技厅将给予表彰奖励。

第七章 附 则

第三十三条 根据我省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实际需求,为进一步引导企业自主创新,加强创新能力建设,设立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指导性项目,具体办法另行制定。批准为指导性项目建设的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管理按照本管理办法执行。

第三十四条 纳入我省地方管理的国家级工程中心按照本管理办法执行。

上一篇:关于艰苦奋斗的演讲稿下一篇:中外公务员制度的主要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