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工程项目管理(精选12篇)
信息技术工程项目管理 篇1
一、电信传输工程信息管理的目标和原则
电信传输工程的信息管理, 要求在投入少量人力和物力资源的基础上, 获得高效率电信传输管理, 满足相关业务的基本需求。
(1) 信息管理的目标。电信传输过程中, 涉及到复杂的资料, 而且管理往往比较分散, 需要采用信息化管理的模式, 提高传输的效率。电信传输工程的信息管理体系开发, 需要实现传输信息管理的计算机化, 在录入和登记相关传输信息之后, 提供快速方便的信息查询渠道和信息导出功能, 以便调度、统计、汇总传输的资料。
(2) 信息管理的原则。一方面要求在系统框架, 要在深入调查电信传输业务的基础上, 制定一个较为完整的实施方案, 方案的内容覆盖机房、电路、纤芯等的管理, 确保外网出现问题后, 不会对模式产生大幅度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是系统需求分析和模块的设计, 在管理机房、电路和纤芯信息的时候, 传输管理维护工作人员要根据系统要求操作相关的数据, 包括收集和查询数据等, 而管理层根据收集到的数据, 生成传输业务的报表, 使得管理工作更加细化。
二、电信传输工程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设计
在明确电信传输工程信息管理目标和原则的基础上, 设计和开发传输信息管理系统, 以形成电信传输工程的有效控制。
(1) 系统的平台环境。电信传输工程信息管理系统的平台和运行环境, 是在Access数据库的基础上, 开发电信传输的局域网, 其中包括小型客户端管理系统和软件开发平台系统, 具体按照的编程语言有系统环境、开发工具、数据库、测试工具、运行环境客户端、运行环境服务器端。 (2) 系统模块的功能。电信传输工程系统模块功能包括用户登录、基础数据管理、电路表管理、纤芯信息管理等。 (1) 用户登录。登陆界面上分为账号、密码、验证三个部分, 在用户输入账号和密码之后, 系统验证通过后, 就可以直接进入系统功能的界面, 反之, 登录不成功就要重新验证和登录, 必要时联系系统管理人员重新设置密码。 (2) 基础数据管理。在录入数据之后, 要定时对电信传输信息管理系统进行更新, 其中需要管理的内容包括机房、基础项目、传输项目、用户、员工字典等, 这些管理内容集中在机房信息登记设备中, 因此要分类机房的性质, 并确定信息查询的具体流程。机房的查询流程通常为:开始-进入机房管理-输入机房基本项-点击查询-确定查询条件是否存在-显示输出查询结果-结束。 (3) 电路表管理。相关的信息需要在详细表上登记, 尤其是2M的电路, 并分类登记业务, 以及电路的编号、路由、类型等, 都是电路表管理的信息主要内容。 (4) 纤芯信息管理。在将纤芯使用的用途、路由、位置、业务等级等登记在详细表上, 尤其是纤芯的占用情况, 要进行详细了解。纤芯信息管理的流程为:进入纤芯链路管理模块之后, 根据业务的需求, 选择合适的纤芯链路, 然后生成纤芯链路和修改纤芯使用状态, 则可完成纤芯信息管理任务。 (3) 电信传输工程的数据处理。 (1) 纤芯管理模块的数据处理。根据业务的规则和逻辑, 分析和判断纤芯管理中的数据安全性和有效性, 并在将数据写入数据库的过程中, 按照业务的规则处理数据。 (2) 数据库技术。为了确保数据库的安全, 要求根据数据库的类别, 设置用户登录的权限, 以便在不同操作界面上联动查询纤芯基本资料的同时, 提高数据库的保密性。 (3) 信息数据查询功能的实现。为了方便电信传输信息维护人员快速、准确地处理电路数据信息, 要求更新电路数据, 根据用户的权限筛选出数据的结果, 并将其展示在用户界面上, 并集中管理数据库, 编写子程序的形式, 实现结构化的总调度。 (4) 工程的安全设计。电信传输工程要提高系统的安全性, 包括环境安全、数据库安全和信息系统安全, 可以采用C/S的系统模式, 以及提高界面接口的灵活性, 为安全保障数据库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 电信传输工程的信息管理涉及到复杂的资料, 而且管理往往比较分散, 因此需要结合实际的工程需求, 遵循安全、先进、经济、可靠、实用的基本原则, 对传输信息管理系统进行设计和开发。
参考文献
[1]王政华.电信传输网络的评估与优化.南京邮电大学, 2007
[2]周冠英.中国电信集团公司电信传输企业发展战略的思考.兰州大学, 2005
信息技术工程项目管理 篇2
在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桩基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在整个建筑中起到荷载传递,支撑上部主体结构的作用。因此,必须充分发挥其承载能力大、沉陷幅度小的特点,否则将会造成一系列的质量安全隐患,例如地面下陷、不均匀沉降等。
在桩基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桩基的施工质量,从而为建筑工程的后续施工奠定坚实的基础。通过对桩基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建筑上部结构竖向荷载的转移,从而将荷载分散到周边土层中去,当遭遇到地震等灾害时,能够借助桩基竖向承载力进行传导,使建筑对外力的抵御能力得到提升,更有利于对塌陷、倾斜、沉降等情况的控制,从而保证建筑物的稳定性。在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进行桩基础应用方案的优化选择非常关键,优选方案可以进一步实现对地基变形及地基承载力的控制,满足建筑工程的应用需要。当然,这也需要做好现场环境的勘察工作,从而保证优化方案的合理性、科学性。人工挖孔桩具有施工方便、速度较快、占用场地小、不需要大型机械设备等特点,主要借助人力来完成施工,其制作工艺相对比较简单,一般情况下不受施工场地的制约,不会对周边自然环境造成负面影响。通过对人工挖孔桩技术的改进应用,可以在较复杂的地质条件下发挥其健康性、环保性特点,并且施工成本相对低廉,从而能够实现该桩基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广泛应用。预制桩具有配筋率较低、节省钢材,空心桩相对环保,单方混凝土的承载力较大,施工简单,技术难度低等特点,是广泛应用的桩型之一。预制桩涉及多种施工技术方法,比如锤击法、静力压桩法、振动法等。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预制桩技术也存在诸多的问题,为了保证桩基工程的质量,施工场地必须平整,其场地坡度应在10%以内,并具有与选用的桩机相适应的地耐力,以确保在打桩施工时地面不致沉陷过大或桩机倾斜超限,影响预应力管桩的成桩质量。沉桩过程中应经常观测桩身的垂直度,出现桩身倾斜、灌入度反常、位移、桩身桩顶破损等异常情况时,应停止沉桩。除了要做好这些环节外,还应进行连续作业方案的优化,从而避免施工脱节,保证桩与桩之间互不影响。相对于预制桩,灌注桩也具备类似的制作方法,比如冲击法、泥浆护壁法、沉管法等,当然,这些方法的使用需要现代化机械设备进行配合。冲击法适合在偏软的土地进行施工,通过对泥浆护壁方法的应用,可以满足在淤泥较多的土质施工,但还需对土质进行分析,采取相应预防措施,做好倒塌事故的预防工作。
在沉管法应用中,其需要借助较大的力度将土壤挤压开来,然后放入钢筋笼并浇筑混凝土,随之拔出套管,利用拔管时的振动将混凝土捣实,便形成所需要的灌注桩。对于干作业施工方法包括人工挖孔、机械钻孔等,这两者都非常具有实用性。通过泥浆护壁方法及干作业方法成孔的灌注桩,更有利于挤土问题的解决,很大程度地降低了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2、桩基检测技术方案的应用
在桩基工程施工中,成孔质量的好坏对桩的承载力影响很大,是关系到桩基整体质量的重要环节。成孔质量的检测工作包括了很多方面,如孔的位置、直径、深度及垂直度等是否满足设计要求。例如桩的成孔直径问题,如果成孔直径过大,就会使桩的上半部分承受过大的压力,从而导致其存在断裂的风险。如果成孔直径过小,就容易导致桩的承载能力不足等问题,从而埋下一系列的安全隐患。质检人员必须使用专业设备进行检测,从而保证成孔质量的可靠性,提升检测工作的科学性、准确性。通过对静载试验法的应用,可以方便有效地完成桩基应变能力及其静载能力的检测。这种检测方法具有诸多优势,其一般不会对桩基造成损坏,而且能够保证非常好的检测精度。低应变动测法采用敲击桩顶,通过粘接在桩顶的传感器接收来自桩身的应力波信号,对实测速度信号、频率信号等数据分析,获得桩的完整性。该方法检测简便,且检测速度较快。
为了满足上述工作的需要,保证振动信号的有效记录,做好信号的分析,应采用精密的动测分析系统对桩基自身承载力及质量进行分析,并且做好相关的检测环节,保证在桩顶良好位置安装传感器,进行速度及其加速度等信号的有效感应,保证锤击点的合理性及信息的接收,再进行相关数字信息的转换,最终完成对桩基质量的判断工作。所谓的高应变动测法就是使用重锤进行桩顶的撞击,完成短暂而又相对大的冲击力的施加,从而造成桩身的变形,同时对桩身的变形情况及其弧度情况进行记录。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就能够获取桩基周边土地实际的承载能力,最终计算出桩基单桩的平均承载力。声波透射法与其他完整性检测方法相比,能够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测,且基本上无其他限制条件,但由于存在漫射、透射、反射,对检测结果会造成影响。它需要向桩基发射超声波,针对其传回的数据进行分析,从而确定桩基混凝土的质量。如果发现桩基混凝土存在质量问题,则需要进行具体类型及其准确位置的分析,并且做好针对性的调整,从而保证桩基质量符合设计及使用要求。
3、桩基技术方案的优化选择
桩基技术方案的选择是一项综合的指标选取工作,除了要考虑工程性质、地质情况、施工条件、施工对环境的影响外,还应考虑施工工艺、施工周期、经济指标等因素,只有这样进行比较择优采用才能满足经济合理、技术可靠、设计及使用要求。在实际工程中,应提出多种可行性方案,通过定性或定量的分析比较几个关键因素确定最终方案。在建筑工程中,桩基工程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施工质量将会给工程整体质量带来直接且重要的影响。所以,应重视并做好桩基施工工作,因地制宜地采用桩基技术,同时严格落实桩基质量检测工作。只有如此,才能确保地基具有足够的强度以及承载力,为上部建筑结构的施工奠定坚实的基础。
4、结束语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技术初探 篇3
【关键词】建设工程;工程管理;信息化
从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建筑业就开始了数字化、信息化进程,与数字化、信息化管理先进国家相比,我国的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管理起步较晚,水平仍然偏低。项目管理人员、施工企业管理者不重视信息化管理,缺乏专业技术人才,实现信息化管理比较困难。因此我们要不断加快我国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为更好的发展建筑行业奠定科技基础。建筑行业本身就具有投资大、周期长、技术性强等特点,这都导致了建设工程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如何对建设工程实现科学化的管理,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施工质量安全,是建筑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建设工程管理的特点
(一)涉及范围广:建设工程管理不仅包括施工过程中的生产管理,还涉及到技术、质量、安全和财务等等多方面的内容,涉及多个部门、多个专业,是一项综合管理。
(二)工作量较大:一个建设项目从开始策划到竣工,要经过策划、评估、立项、勘察设计、建筑施工等阶段,有建设单位、勘察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主体单位参加。特别是施工阶段,参加建设的单位多,各种资源投入多,受控因素多,需要当量的工作活动参与其中。对于这些环节所用到的资源和活动都涉及到管理工作,而且这些管理工作都复杂而又繁重。
(三)限制性极强:建筑施工过程要遵循准备、施工、竣工、验收这样的内在规律,每一步都不仅要符合相关的建筑法规,而且要符合相关的技术规范和标准,还要做到每个环节之间都互相协调,才能实现工程项目的进度、投资和质量安全建设目标。
(四)信息管理工作量大:建设工程管理中施工阶段信息含量大,包括参建单位资源投入信息、施工进度信息、施工质量与安全信息和环境及社会信息。建设工程项目的管理活动都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各个管理过程之间必须进行有效的信息交流和传递。准确及时的信息收集、分析、判断、交流和传递只有网络化才能实现。
二、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一)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是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内容。项目管理具有涉及面广、信息流量大、工作量大、制约性强等特点。项目管理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可以将这些问题一一解决。信息化技术不仅是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技术支撑,也是促进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手段和方法。信息化管理的应用不仅仅是计算机的简单运用,更是一种基于信息技术基础之上可以对信息进行高效采集、加工和传递,减少了中间琐碎的环节,还可远距离及时传递,提高项目管理的工作效率和水平。
(二)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是适应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对信息量急剧增长的需要。随着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建筑施工中需要处理和收集的资料和数据量越来越大,且对于数据材料的分析能力和准确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正是适应了这种发展的趋势,其推广和应用直接解决了这个难题,并促进了建设工程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降低了不必要的人力、财力等浪费。
(三)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可以大大提高项目风险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建设工程管理信息化系统可以高效的、系统的收集相关资料和数据,并智能化、人性化的进行处理,可以提供更加科学的决策,为下一阶段的项目管理指明方向。同时该系统还可以对施工成本、安全、质量风险加以预判,可以有效降低项目风险。
三、我国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现状
(一)我国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领域内缺乏明确、统一的标准,这严重的制约着我国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水平的进步与发展。
(二)我国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人员管理理念落后、管理方法单一,对信息化的工程项目管理缺乏正确的认识。管理者仍然停留在传统的管理模式和方法上,对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的认识不足。
(三)我国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进程中,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主要有如下的几点:其一,项目管理信息化系统的软件开发缺乏强有力的专业支持;其二,项目管理信息化系统的软件可操作性有待提高;其三,项目管理信息化系统缺乏稳定性。其四,施工企业网络技术人才少。上述的四点便是制约我国当前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原因。
四、加强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建议
(一)加强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技术推广:项目管理信息化技术虽然已经传入我国很多年,但至今并未得到全面的推广和应用,因此要加强对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技术推广工作,一方面要大力宣传新技术的科学性和实用价值,让项目管理人员充分认识到计算机和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强大作用。另一方面要加强技术的推广和技术性人才的培养,为信息化管理技术的发展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
(二)加强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相关政策的出台:尽管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系统优点多多,但是目前仍缺乏很强的制度和政策法规的支持。一方面政府应该出台政策法规鼓励信息化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努力支持信息化的管理技术,另一方面建筑企业要完善相关制度,积极引用新技术、软件,努力提高企业的信息化程度,将信息化管理与质量、安全、环境管理体系有机结合,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提升企业竞争能力。
(三)明确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目标:要想实现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信息化,就必须要明确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目标。行业管理部门应鼓励或要求中等规模以上建筑施工管理和施工企业、中等规模以上工程项目,或在招标、合同文件中规定运用信息化技术进行管理,加快信息化管理的普及和提高,提升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能力,从而实现企业信息化管理跨越式发展,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四)加强模块化建设,开发完善的信息化管理系统:项目信息本身具有信息量大、系统性强、传递阻碍多等特点,为了加强项目信息本身的收集、整理、处理与存储,并能使项目信息能够正确、及时、准确的做出科学的分析和决策,是项目信息实现价值的基础。根据管理人员的需求、项目规模、复杂程度按行业分梯次、分阶段开发项目管理信息化系统模块,满足各种需求,为企业实施信息化管理提供支持。模块化信息处理必将得到进一步推广和普及,实现管理创新,提高项目管理水平。
五、结束语
为了适应建筑行业发展的新形势,建筑企业必须实行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为提高工程的施工效率和质量安全作保证。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部门政策支持,需要我们共同参与和支持。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信息化的项目管理奠定了坚实基础,我们对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信息化管理技术推广和应用必将把我国的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水平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吴和民.论建设工程的信息化管理[J].才智,2011,(01).
[2]龚升乾.建设工程的信息化管理探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1,(15).
信息技术工程项目管理 篇4
一、通信工程项目信息管理系统的结构和处理的流程分析
1.1通信工程项目信息管理系统的内部结构
通信工程项目信息管理系统的内部结构通常是大同小异的, 都是要包括很多子系统的, 这些子系统的功能是各不相同的, 都在担当者自己的职责。分别有这些子系统共同构成了通信工程项目信息管理系统:掌握和管理通信工程项目进度的系统、监管工程项目质量的系统、记录工程项目合同的系统、记载通信工程中所使用通信设备的系统以及管理工程项目中采用的物资的各项信息的系统等等。
1.2通信工程项目信息管理系统的外部结构
在通信工程项目中, 有着很多的项目关系到的群体或者单位, 例如, 承接项目的具体施工单位、进行技术规划的设计团队以及提供工程中所采用的物资材料的原料商等等, 这些单位之间必须有着及时的管理信息的联系。因此为了将这几个不同的单位联系起来, 就必须构建一个符合项目具体特征和需求的信息管理系统的外部结构。
1.3通信工程项目信息管理系统的处理流程
首先, 需要保证的是工程项目的进度、质量和成本这三个大的方面构建起相应的联系, 这是为了有关部门能够时刻的了解到整个通信工程实施的如何, 并且及时的作出相应的调整。其次, 在设计工程项目的信息管理系统的时候需要注意把材料需求的情况和相关的采购计划、采购计划和财务的预算、财务预算和项目划分编码这些部分进行逐个的对应[1]。再者, 通信工程项目的设计的具体的图纸以及一些相关的文件必须保证和项目完工后的质量测评的项目范围是逐一关联和对应的, 这对于整个系统的构建都是很重要的。
二、通信工程项目信息管理系统的信息流路线分析
信息流的路线通常是三种:从上到下、从下至上以及横向的线路。 (1) 从上到下的信息。在通信工程中的信息管理系统中, 如果要求信息是由上级对下级进行通知的, 通常采用的就是从上到下的信息流路线的方式进行传递[2]。当下级有想要了解某些相关信息、系统要求下级应该了解信息以及上级认为下级必须了解的信息这些情况出现的时候, 就是采用的从上到下的信息流路线方式。 (2) 从下至上的信息。通常情况下, 通信工程项目进行的具体情况、工程的材料使用情况以及在施工过程中有哪些问题和因素的影响等等这些信息都是要从下级传递到上级的工程项目经理的, 这样做以便项目经理及时的对这些情况进行掌握, 可以及时的做出些相应的调整, 更加有利于工程的进行。 (3) 横向信息。横向信息的传递方式也就是我们平时通常指的在同一级的不同部门之间进行的信息传递和处理的过程。一般情况下, 只允许出现的是上面提到的那两种信息流的方式。但是也不能排除一些特殊情况的出现, 比如有时会因为时间的问题来不及进行从上到下再由下至上的方式来进行信息的传递, 只能为了及时的解决问题而进行同一级之间的信息流向。
三、通信工程项目信息管理系统技术的实施策略探讨
首先, 信息管理系统应该明确自身的战略目标。在通信工程的项目中它的战略目标应该是项目信息门户网站的构建[3]。其次, 该系统应该一直把工程项目的进度、质量和成本这三个方面联系起来建立相应的对应关系。再次是应该注意把通信工程项目中的造价、进度、质量等方面作为整个系统的关键之处。最后, 作为通信工程的信息管理系统来讲, 要根据工程进度的具体情况来构建不同工程生命周期的相对应的数据流程, 鉴于每个阶段的工程的信息都是不同的, 因此这个方面便成为了整个系统构建的核心任务, 是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的。
总结:文章中首先分析了应用在通信工程项目中的信息管理系统的内部结构、外部结构以及信息处理的流程, 信息管理系统的三种不同的信息流的路线, 并对通信工程项目的采用的信息管理系统的技术实施策略进行了探讨, 目的是为了构建更加科学、合理、高效、安全的信息管理系统。
参考文献
[1]李景伦.通信工程项目信息管理系统技术分析.信息通信, 2011, (5)
[2]纪燕萍.项目管理实战手册.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2, (8)
建筑工程管理信息技术分析论文 篇5
第一,建筑工程的施工内容复杂。随着现代建筑技术的持续发展进步,人们对于建筑行业的标准要求也越来越高。建筑工程施工的难度以及规模也在持续加大,从而加大了建筑项目管理环节的难度。不同国家以及地区的建筑方式与建筑风格往往存在着非常明显的区别,很多建筑物的用途以及功能也各不相同,从而给建筑项目的管理带来严峻考验。因为建筑项目施工日益复杂多变,这就需要强化项目施工环节各个方面的协调组织工作。管理工作人员要想管理好施工环节的各项工作,就需要将施工计划以及施工目的及时准确地传达到施工人员。同时运用信息技术能够将建筑项目当作一个整体,使用程序来分析管理建筑项目,并且通过发挥信息技术的传输性以及共享性,能够迅速对建筑项目施工进行调整以及优化,确保建筑项目的施工以及管理更有效率,还可以最大限度节约工程项目的施工成本。相关统计显示,建筑项目管理过程当中通过运用信息技术,要比没有使用信息技术的工程减少五分之一的施工进度,同时减少十分之一左右的施工成本。
第二,建筑工程施工的流动性较大。建筑工程中当建筑物的建筑完成时,这栋建筑物已经固定,只能围绕建筑物周围进行施工,建筑物已经和建筑物脚下的土地密不可分。所有的施工项目只能在这个地方进行,建筑物的固定不动和建筑施工人员的流动形成了施工条件和环境经常发生变化,而建筑工程中施工方法也在跟着变化,所以建筑施工组织和管理也会随之变化[1]。而对于管理人员来说,想要加强对建筑施工的管理就必须要亲临现场,亲自指挥,对建筑中的信息进行传递和处理。只有利用信息技术的高效便捷和信息技术可以实现的资源共享和数据传输,对施工方法的变化进行控制和了解。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施工管理的水平,提高建筑施工的效率。第三,建筑工程的施工工期较长。通常而言,建筑工程项目工期都很漫长。这对于建筑工程项目中露天施工增加了很多环境的影响。所以很多建筑工程为了缩短工期,对工期漫长和体积庞大的建筑工程进行了细致的划分,组织了多批施工人员和多种施工方式,利用工厂流水线的模式对建筑工程进行不停歇的施工[2]。而这么多的人员调度单靠管理人员很难面面俱到,这需要利用信息技术对工期和施工人员的调度等方面做出妥善合理的计划和处置,利用信息技术的技术性对建筑工程组织生产,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建筑工程的施工,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对成本进行控制。
信息技术工程项目管理 篇6
关键词:工程造价 信息技术 应用
0 引言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国的工程造价管理体制也不断的改进,由原来静态的指令性的管理转变为动态的指导性的管理,市场的作用对工程造价的影响越来越大,这一变化激发出工程造价工作人员对不同层次、种类的工程造价信息的极大需求。因此,计算机特别是计算机网络在工程造价领域的应用已经是当务之急。
1 指数调整、材料价格二级动态调整
预(决)算编制过程充分体现了先分析再综合的思想方法,工程预(决)算中建筑物总造价的组成:即建造每个建筑物的总造价由构件的造价和综合费用两部分组成,每个构件造价又由其组成材料的价格和制作所需的人工、机械台班的费用及该构件或其组成材料的管理费、税收等费用之和构成,通常情况下一个普通工程含有200左右的构件即定额项目,有1000种左右的材料,如根据以上公式手工进行计算,计算量极大。由于计算工具和手段的制约,以上过程往往还要进一步近似,在保证(决)算结果不会有很大偏差的前提下简化计算的过程:
1.1 体现在在计算价差。由于一个工程使用的材料很多,而各种材料价格变动对工程造价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影响大的称为主材,影响小的称为辅材,由于手工计算能力有限,使得工作效率和精度成为一对矛盾,同时,信息流通手段只能靠脚跑手抄,采集不方便,材料价格不易调查全面,在信息采集、加工和发布手段得到改善之前,即使有高性能计算机也无能为力。所以,在这里主要说明一种计算方法:主材根据其含量×价差后汇总出整个工程主材料的价差,而辅材料则采用指数的办法,由当地定期根据典型工程大致测算出辅材与定额直接费比值的波动指数,在工程中直接以定额直接费乘以指数来代替辅材的调差,这种统计手段会导致一定的误差。即使是主材调整价差时,也无法逐一计算,通常将同一类价格接近的主材的用量汇总到一起,只调查其中一种材料的价格,用该材料的价差乘以同类材料的汇总用量作为这几种材料的价差计入到费用表中。这种算法是在假定同类材料价格波动是相同的前提下才能成立的。
1.2 是体现在计算费用。实际上费用分为二类,一是分摊到每一个定额子目的费用,另一部分是工程总的综合费用。定额子目的费用种类对每条定额有可能不同,所取的费率也不同。手工计算费用时仍汇总到费用表中,划分几个分项工程取不同费率进行计算,这样的计算方法除了无法反映每一条子目的真正费用,如间接费、利润等,当前国际工程招标时为了便于比较价格,均要求将费用直接计入定额子目中报价。
2 提高信息流通速度,推动工程造价管理行业的计算机应用深入化和多样化
信息技术的进步不仅使在保持原有工作效率前提下提高预(决)算编制的精度和使用更丰富、及时、准确的材料价格成为可能,而且已深入地拓展到工程造价管理的全过程,即从一个项目的可行性分析的投资估算,到概算、预算、审核、阶段结算和竣工决算,通过积累已完工程的数据建立造价指标,又反过来指导新工程的投资估算、概算和预算,有利于领导决策和资金使用的有效控制;同时信息技术还广泛用于工程管理、定额编制、工程量计算、指标收集与分析、信息网等方面。目前,国内在造价管理各阶段的应用水平各不相同,对我国现有软件产品简要介绍如下。
2.1 工程预(决)算软件:也称“套价软件”,该软件的功能主要用于套算定额,这是造价领域最早投入开发的应用软件之一,经过多年的发展已比较成熟,并广泛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的效益。该软件早期运行在DOS平台之上,随着视窗系统的普及,逐步过渡到到WINDOW、WIN32环境下。该软件包括“消耗定额管理子系统”、“预算价格管理子系统”、“计价管理子系统”、“取费定额管理子系统”四个子系统。
2.2 定额管理软件:这类软件主要采用数据技术协助造价部门维护定额库,并在编制定额时直接生成所需的排版格式,以减轻编制定额的工作量,缩短排版时间,减少人为错误,属于管理管理信息系统的范畴。
2.3 工程量计算软件:这类软件,用于协助从施工图计算工程量,国内使用较广的软件一般采用作图法,要求工作人员在识图的基础上用该软件重新输入图纸中各种构件及其尺寸,然后由系统自动计算工程量,得到工程量清单,这种作法计算出的工程量比较精确,但必须重新输入图纸工作量仍然很大。另一种方法是直接将工程图纸扫描形成光栅文件,由软件处理矢量化后,抽取特征,用模式识别的技术识别构件类型和其几何参数,进而计算工程量。
2.4 钢筋抽样软件:和钢筋用量,目前国内的这类软件一般采用表格法、图集法或二者结合,也同样要求工作人员根据图纸选择不同的图集,输入各类参数,然后由系统根据图集和参数计算出钢筋用量和形状。
2.5 指标收集与分析系统:该系统用于收集已完工程的数据,并从多个维度上作分析,其结果将用于投资估算等方面。
3 Internet技术在工程造价中的应用
当前,计算机通信技术和数据库技术迅速发展,渗透到人们生活和工作的所有领域,大大地促进了信息的交流和发展,为工程造价信息资源的采集、积累提供了可能。而数据库、分布式对象等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在INTERNET的上运用,可以实现对已有的信息资源进行有效地分类、加工、处理、统计,提高了信息资源的质量。由此可见,建立工程造价信息网,将工程造价信息置于INTERNET之中,可以实现工程造价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共享,可以改变目前工程造价信息资源缺乏的现状,通过INTERNET,将各个部门、地区、单位紧密地联系起来,这样就减少了由于各部门的割裂而造成的信息流失和重复工作现象。并且,通过数据库技术在INTERNET上的应用,用户可以便捷地查询到所要的信息,而且可以使得信息的收集和加工直接在网上就可实现。提高了信息采集和处理的效率。因此,如何将INTERNET良好地应用于工程造价领域必然对工程造价管理产生较大影响。
基于信息技术的工程管理探讨 篇7
关键词:信息技术,施工企业,工程管理
现如今的建设项目规模越来越大, 人员也在逐渐增多, 工程文件信息量也很大, 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今工程的需求, 因此信息技术的应用变得越发重要。
1 信息技术的概念
信息技术也就是现代信息技术, 是当今社会最具有活力的一项生产力要素, 具有信息化和全球化的特点, 在它的影响之下, 传统建筑业正向着更大的方向发展。信息技术在建筑业中的应用始于技术方面, 包括人工智能和计算机辅助设计等方面, 大大提高高了了建建筑筑行行业业的的经经济济效效益益。。信信息息技技术术在在工工程程领领域域的的应应用用则则是是以以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出现为标志, 不但提高了工程管理的信息处理效率, 同时也提高了工程管理的有效性。
2 信息技术在工程管理中应用的必要性
1) 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现如今计算机已经渗入到各行各业中, 工程管理也采用了智能化的方法来提高管理水平, 比较常见的软件有施工管理系统、办公系统、结算审计软件等, 这些应用极大的提高了劳动生产力, 改变了传统的工程管理方法, 促进了项目管理的水平。
2) 利用资源、优化资源配置。信息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资源, 如果不能妥善的管理、存储, 那就是浪费资源, 例如施工单位的设备管理, 施工需要很多大型设备, 当设备投入使用时就要把设备的资料进行动态的管理, 输入计算机, 这同工程的进度有着直接的关系, 如果没有对设备进行有效的管理, 没有处理好设备的信息, 那就是资源的浪费。
3) 完成工程管理的目标。工程管理的重要目标就是质量、工期和造价, 工程管理的过程实际上同很多的运行过程都是一致的, 是一个循环的过程, 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反馈机制, 能够及时的把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反馈到系统中, 才能及时的调整, 使过程更加稳定。
3 信息技术在工程管理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最近几年, 基于信息技术的工程管理已经取得了很大成就, 但是由于刚刚起步, 在应用的过程中还是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 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三点:
1) 项目管理。现如今国内一些先进的企业在工程管理时应用了局域网, 运用了项目管理系统, 能使信息在工地现场内部流动起来, 可是在国外的很多发达国家, 在项目的设计阶段就已经开始立足于互联网:a.在策划、设计时, 通过互联网同业主进行交流和咨询;b.在招标时, 咨询单位和业主通过网络平台进行招标, 施工企业通过互联网来投标报价;c.在施工的过程中, 各个单位都能够通过网络的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和专门的软件来实现施工过程的信息化管理;d.在收工阶段, 各种竣工的资料能够自动生成并存储。2) 施工管理。目前国内的一些大型的施工现场已经使用了摄像监视系统, 能够对施工现场的消防问题、安全问题实现监控, 例如塔吊上安装的摄像头, 负责人在办公室就能清楚的了解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而国外使用的是在线数码摄像机, 不仅在办公室能了解现场的施工情况, 还能在任何能上网的地方掌握施工现场的最新动态, 另外还采用了无线上网的功能, 能够把施工现状发送给每个人。3) 信息管理。a.信息技术管理主要采用的是单机版的软件, 单机只是利用了计算机速度快的特点, 不能形成网络, 信息没有有效的资源共享, 效率比较低;b.施工企业没有利用互联网的方便快捷, 没能更好的实现网上采购、招标管理等工作;c.信息管理的覆盖范围狭窄, 主要是针对于施工的前期阶段, 包括招标、预算、设计等, 对施工过程的质量和监督没有重视起来, 没有采用项目管理系统而采用人工方式控制是非常不科学的;d.政府网站和商业类的网站其主要内容都是信息的发布, 没有工具类的相关软件, 信息的传播匮乏;e.软件开发的重复率很高, 开发项目的经济来源也很少, 没有明确的规划, 并且都属于低水平的重复开发。
4 对策及措施
1) 常见的工程软件。工程管理人员要掌握多种常见的工程软件。a.工程结算设计软件:这种软件是在1995年研制成功的, 现如今被广泛的使用, 涵盖了土建、绿化、市政等工程结算项目;b.钢筋计算软件:系统中包含了仿真的模拟施工图, 其中具有智能感知功能的钢筋构件和6 000多种钢筋图形, 使用者只需在钢筋构件图形上录入原始数据, 程序就能够算出构件所需要的钢筋数据, 这个软件有效的避免了重复计算, 录入的少, 结果多, 简单直观, 防止出错, 有效的避免了计算钢筋的复杂过程, 避免了重算、漏算等问题, 计算钢筋的工作变得更加标准;c.工程量计算软件:图形矩阵法土建工程量自动计算数学模型, 解决了之前预算软件没能解决的技术难题, 将原本关系复杂、问题繁琐的土建工程计算转变为简单有趣的电脑图形输入, 然后电脑再进行精确的扣减计算和总结, 通过电脑计算的准确度非常高, 需要的时间仅为手工计算时间的10%, 极大的提高了预算的效率和准确率;d.工程套价软件:这种软件覆盖了土建、装饰、市政等很多方面, 建立了预算计算宏语言, 使用者可以根据自己的计算项目, 采用模板定义套价的格式, 解决各行业不通用的问题, 另外还有完善的数据库管理、工料分析等功能;e.其他工程审计软件:除了上述工程软件之外, 工程结算审计软件还有很多种, 例如鲁班工程审计软件以及广联达工程审计软件等。
2) 工程管理系统。由于我国的工程管理没有实现完善的系统, 虽然有相关的标准和制度, 但是由于一些公司的原因、工程的外部原因, 导致施工过程中的约束力和整合性能还不够完善, 对工程的质量、控制方面还是靠人工来完成, 环节之间的衔接不够好, 不能对过程进行有效的控制, 出现问题只能事后再进行处理, 很难得到预期的目的, 因此开发建筑工程管理系统是当前的重要任务之一。
综上所述, 要开发出完善的系统管理软件来解决这些管理上的问题, 工程管理信息通过网络平台实现了公司网络系统和各种项目的连接, 大大提高了速度和效率, 能够有效的查找和处理大量的信息, 对工程中的各个方面, 包括质量、成本、安全都进行有效的控制。信息管理软件的结构分为下面几种:a.公司的信息, 用于公司的通知、要求的发布;b.公司的情况, 用于公司的编辑、计划的制定、工程的完成情况等内容;c.施工的情况, 包括设备管理、质量管理、项目完成情况等;d.名册的管理, 包括工程项目的名册、管理单位名册以及分包单位的名册;e.日常办公, 包括密码、快捷方式、日程安排等;f.系统的管理。
5 结语
通过上述分析能够看出, 在现如今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形势下, 施工企业应用信息技术, 能够使管理更加科学, 能够有效的降低成本, 提高经济效益, 增强竞争能力, 虽然还存在一些不足, 但是相信经过不断的完善, 信息技术一定会在工程管理中发挥出巨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于用庆.基于WEB技术的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开发[J].公路, 2003 (6) :116-119.
[2]周轶枫.基于信息技术的建筑工程质量管理[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 (1) :69-71.
信息技术工程项目管理 篇8
项目工程管理在建筑工程中的作用不言而喻, 但是项目管理中涉及到十分复杂的管理事项。加之建筑工程工期较长, 人员、资源流动较大, 项目管理工作开展起来也比较困难, 尤其是支持项目管理的财务、人工等数据收集起来特别费力。引入信息技术, 进行信息化集成管理, 将对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进行起到促进作用。
一、建筑工程项目信息化集成管理概述
1. 建筑工程项目信息化集成管理的内涵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是对建筑工程中的人、财、事进行的统一管理, 在协调投资方和承建方的权利责任的基础上, 对建筑工程的计划、施工和结算进行统一的管理和规划。在项目管理中使用信息技术, 对涉及到管理的各种数据, 如材料使用的数量、经费, 人力资源的变动情况, 财务结算等进行高效的采集、共享和加工, 使建筑施工活动以及项目管理活动流程的组织更加科学化。并正确引导项目管理活动的开展, 以提高施工管理的自动化水平。
2. 建筑工程项目信息化集成管理的特点
建筑工程项目信息化集成管理存在四个特点。首先, 信息的内容十分复杂, 来源比较广, 对项目开始之前、项目进行之中和项目结束之后的信息都需要进行收集和处理。其次, 信息使用的频率很高, 规范性很强。因为信息来源于项目进行的各个阶段, 管理也应用于各个阶段, 并且还需要符合国家的管理规范。再次, 信息化集成管理效益高、投入低, 对一个建筑项目进行信息化集成管理, 所得的数据和经验能够广泛使用在以后的项目管理中。最后, 使用建筑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的管理人员能够很快地了解到整个建筑过程的运行情况, 及时地对故障进行处理。这可以有效地利用信息, 使管理水平得到提高。
二、建筑工程项目信息化集成管理技术的使用
1. 项目施工前的应用
建筑工程项目计划阶段的集成管理就是设计方将建筑工程项目利益各方的需求集成起来, 并转化为项目设计和计划过程中的一系列工程特性或服务标准, 使得建筑工程项目尽可能满足各利益相关者的要求的过程。例如在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前, 需要在施工计划中确定房屋建筑的质量标准, 那么就可以针对房屋质量的各种特点, 如房屋的结构标准、房屋的坚固度、房屋墙面的平整度等收集各种信息。使用计算机建模功能, 将这些信息集中起来, 形成关于房屋质量的具体的模型, 与房屋建筑的投资方和承建方异同针对这个模型进行讨论, 最后确定房屋质量模型的最终形态。根据这个模型, 拟定建筑完工后的质量检验标准。信息化集成管理不仅能够有效协调投资、承建双方的利益, 还能够使施工前的计划制定更直观, 为施工完成提供一个可观察的、可衡量的标准。
2. 项目施工中的应用
建筑工程项目施工阶段管理的重点是围绕着费用、质量、进度逐步展开的, 这三者彼此密切相关, 其中任何一个要素的变动都可能会引起其他要素的波动, 并将会直接或间接地对项目目标产生影响。在信息化集成管理技术未接入之前, 这三个主要管理模块处于“各自为政”的状态, 很少有信息交流。即使是有信息交流, 也因为信息量巨大、人工处理起来十分复杂, 使得信息交流效果滞后。信息化集成管理直接解决了三大管理模块之间衔接不良的问题, 使综合管理成为可能。例如将项目中使用的每一笔费用都以数据的形式进行记录, 将质量管理的反馈内容转化成观察数据, 将施工进度指标也转化成数据模式, 使用现代统计技术将三个管理模块中产生的管理数据进行综合的分析和处理, 得到三模块管理之间的关系特点, 找出费用管理与质量管理、进度管理之间的影响特征。根据分析综合数据, 合理调整各模块管理的内容。使三项管理目标同时得到优化, 并且达到管理效能之间的平衡。
3. 项目施工后的应用
建筑项目施工结束后, 虽然投资和建设双方在质量检验之后互相清算账目和结算费用, 但并不代表项目管理就此结束。因为一项建筑工程的项目管理内容、方法和效果将为承建公司或者项目管理服务本身提供资料和经验, 因此应该在项目施工结束后, 对项目施工中的各项内容进行统一的、集中的、细化的数据收集, 以完善信息集成管理数据库。对项目管理的效果进行评估, 并为以后的工作进行积累素材。例如关于工程项目的客户信息、影像资料、工程量模板、汇报系统、汇报方案和表述等等, 都是能够体现建筑项目工程的有效资料, 应该被填充在信息集成化管理数据库中。这些资料分散在参与项目的工作人员手中, 如不加以收集, 很容易随着工作人员的流动而丢失。因此, 需要对这些资料进行信息录入。此外, 承建方的利润结算也需要有信息化集成管理的资料作为参考, 以便发现项目投资和利润之间的关系变化走向, 为以后的项目管理方法改进和利润结构的调整提供建议。
三、建筑工程项目信息化集成管理技术使用中的注意事项
1. 管理技术与管理模式相结合
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使用信息化集成管理技术, 虽然能够将工程中的数据进行集中收集和分析, 为实际管理提供帮助, 但是还需要有科学的管理模式做支撑。如果管理模式仍是老旧的, 管理者的观念仍局限在施工现场的管理上, 就不能够发挥信息化集成管理技术的作用。
2. 重视技术使用的同时也重视人才使用
先进的管理技术和先进的管理模式, 需要有优秀的管理人才进行统一的运筹帷幄。管理人员技术如果与管理方法和管理工具不匹配, 那么管理效果还是只能维持在表面。如财务管理只能进行简单的结算而不能分析出资金使用背后存在的管理问题, 那么信息化集成管理技术的应用, 就不算是发挥了信息化技术在管理中的作用。
四、结语
综上所述, 建筑工程项目集成管理不仅是在项目管理中使用计算机, 还包括运用信息集成系统, 对项目管理中的数据和管理方式进行宏观的合理的规划。如能在项目施工前、施工中和施工后实施统一的信息管理, 那就能够提高建筑项目管理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郭晓霞, 建筑工程项目集成管理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9.
[2]余代林.浅谈建筑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现代物业 (上旬刊) , 2011.
[3]孙志坚.浅析建筑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J].科技致富向导, 2013.
[4]何斌威, 赵瀛华.建筑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系统探讨[J].热带农业工程, 2011.
信息技术系统工程安全管理研究 篇9
安全度量分为技术性安全度量、组织性安全度量以及操作性安全度量。技术性安全度量用于描述、比较技术方面的对象, 如算法、规格说明书、体系结构、设计、产品以及实施的系统等;组织性安全度量用于描述组织过程、规程的有效性:操作性安全度量用于描述操作环境方面的风险.目前人们在使用安全度量这个词时存在很多模糊和不同的含义, 有研究指出, 《信息技术安全评估通用准则》虽然是指导安全度量的一个非常好的标准, 但它也没有全面解决安全度量的问题, 尤其是针对网络系统的安全度量, 目前仍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对于什么是信息系统安全度量 (Security Metrics) , 有人认为, 它是以科学法则为基础进行测量的结果, 有人认为它还应包括在主观判断基础上做出的度量结论。目前这方面还存在争议, 有人还使用了具有类似含义的其他词, 如:measure, score, rating, rank, essment result等, .n。在对这些词做出区别前, 它们统一作了如下定义:信息系统安全度量 (Security Metrics) 是通过度量过程从一个偏序集中选择的一个值, 它表示了信息系统的信息安全相关的质量, 它提供或用于产生一种关于信任程度的描述、预言或比较。
2 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度量方法
在度量过程中使用何种方法对度量的有效性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度量方法的选择直接影响到度量过程中的每个环节, 甚至可以左右最终的度量结果, 所以需要根据系统的具体情况, 选择合适的风险度量方法。风险度量的方法有很多种, 概括起来可分为三大类:定量的风险度量方法、定性的风险度量方法、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度量方法。
(1) 定量度量方法:
定量的度量方法是指运用数量指标来对风险进行度量。典型的定量分析方法有因子分析法、聚类分析法、时序模型、回归模型、风险图法、决策树法等。
定量的度量方法的优点是用直观的数据来表述度量的结果, 看起来一目了然, 而且比较客观。定量分析方法的采用, 可以使研究结果更科学、更严密、更深刻。有时一个数据所能够说明的问题可能是用一大段文字也不能够阐述清楚的。但常常为了量化, 使本来比较复杂的事物简单化、模糊化了, 有的风险因素被量化以后还可能被误解和曲解。
(2) 定性度量方法:
定性的度量方法主要依据研究者的知识、经验、历史教训、政策走向及特殊变例等非量化资料对系统风险状况做出判断的过程。它主要以与调查对象的深入访谈做出个案记录为基本资料, 然后通过一个理论推导演绎的分析框架, 对资料进行编码整理, 在此基础上做出调查结论。典型的定性分析方法有因素分析法、逻辑分析法、历史比较法、德尔斐法。定性度量方法的优点是避免了定量方法的缺点, 可以挖掘出一些蕴藏很深的思想, 使度量的结论更全面、更深刻, 但它的主观性很强, 对度量者本身的要求很高。
(3)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综合度量方法:
系统风险度量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 有些度量要素是可以用量化的形式来表达, 而对有些要素的量化又是很困难甚至是不可能的, 所以我们不主张在风险度量过程中一味地追求量化, 也不认为一切都是量化的风险度量过程是科学、准确的.我们认为定量分析是定性分析的基础和前提, 定性分析应建立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上才能揭示客观事物的内在规律。定性分析则是灵魂;是形成概念、观点, 做出判断, 得出结论所必须依靠的。在复杂的信息系统风险度量过程中, 不能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种方法简单的割裂开来.而是应该将这两种方法融合起来, 采用综合的度量方法。
(4) 信息安全管理度量过程:
风险度量过程训就是在度量标准的指导下, 综合利用相关度量技术、度量方法、度量工具, 针对信息系统展开全方位的度量工作的完整历程.对信息系统进行风险度量, 首先应确保风险分析的内容与范围应该覆盖信息系统的整个体系, 应包括:系统基本情况分析、信息系统基本安全状况调查、信息系统安全组织、政策情况分析、信息系统弱点漏洞分析等。
(5) 实体与环境安全:
实体与环境指计算机设备及计算机网管人员工作的场所, 这个场所内外的环境条件必须满足计算机设备和网管人员的要求。对于各种灾害、故障要采取充分的预防措施, 万一发生灾害或故障, 应能采取应急措施, 将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检查:
①机房周围环境机房是否建在电力、水源充足、自然环境清洁、通讯、交通运输方便的地方。
②机房周围l00m 内有无危险建筑危险建筑指易燃、易爆、有害气体等存在的场所, 如加油站、煤气站、煤气管道等。
③有无监控系统监控系统, 指对系统运行的外围环境、操作环境实施监控 (视) 的设施, 及时发现异常, 可根据使用目的不同配备以下监视设备, 如红外线传感器、监视摄像机等设备。
④有无防火、防水措施防火, 指机房内安装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或有适用于计算机机房的灭火器材, 如卤代烷1211和1301自动消防系统或灭火器。防水, 指机房内无渗水、漏水现象, 如机房上层有用水设施需加防水层, 有暖气装置的机房沿机房地面周围应设排水沟, 应注意对暖气管道定期检查和维修。是否装有漏水传感器。
⑤机房有无环境测控设施温度控制:指机房有空调设备, 机房温度保持在1824摄氏度。湿度控制:指相对湿度保持在400/"0%。洁净度控制:机房和设备应保持清洁、卫生, 进出机房换鞋, 机房门窗具有封闭性能。
⑥有无防雷措施计算机机房是否符合GB-157《建筑防雷设计规范》中的防雷措施.在雷电频繁区域, 是否设有浪涌电压吸收装置。
(6)
是否使用UPS UPS (Uninterruptible Power System) 即不间断电源, 是一种含有储能装置, 以逆变器为主要组成部分的恒压、恒频的不间断电源。主要用于给单台计算机、计算机网络系统或其它电力电子设备提供不间断的电力供应。
参考文献
[1]李河.推进信息化构建和谐社会[J].大连干部学刊, 2005, (8) :32-33.
[2]王雅飞.叩问管理体制的整合-和谐社会与信息安全之二[J].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 2005, (8) .
建筑工程管理中信息技术的运用 篇10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信息技术,运用
1 前言
由于信息科技高速发展, 此时其在建筑行业中的意义也开始体现出来了, 同时也受到了人们的高度关注。它是当前管控工作的一个关键工具, 它的存在促进了建筑项目管控工作的开展, 比如施工以及项目造价等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发展理念。项目管理的关键内容是结合项目的发展规律, 积极的做好协调活动, 经由经济合理的方法, 确保不一样种类的资源能够有效的协调配置, 进而实现预估的发展目的。
科学信息技术是企业利用科学方法对经营管理信息进行收集、储存、加工、处理, 并辅助决策的技术的总称, 电脑科技是非常关键的, 不可或缺的一个方法。很明显, 电脑技术是属于信息科技的。为了防止将其定义弄混, 要积极的对其分辨。就拿建设管理工作中发展信息技术来说, 不单单处理使用计算机技术的问题, 还要处理怎样使用的问题。举例来看, 单位的很多机构都使用了电脑, 但是单位的各个内部机构, 以及单位和单位之间, 单位和国家机构之间的信息互换还是要通过纸张媒介来开展, 这样, 就不能说充分利用了信息技术, 实现了信息化。而且, 运用电脑的现代化的管控工作, 不但能够高速有效的储存或是改正信息内容, 同时还可以对建设时期由于受到自然和非自然要素干扰而出现的建设速率变动等进行跟踪协调。电脑科技的使用体现了信息科技的发展水平, 信息科技的使用提升了建设管控的总体能力。
在项目管控工作中使用信息科技, 不但能够明显的提升管控的效率, 减少费用, 还能够对项目的设计以及开发工作贡献一定的力量。因为项目自身有着信息总数多, 项目工程量多的特征, 在项目管控工作开展的时候肯定会有一些困难, 因此过去的管控体系不能够适应如今的管控规定, 必须借助于优秀的信息科技, 才可以掌控好项目的进度, 确保管控活动可以高效有序的开展。
2 信息科技在如今的建筑项目管控工作中的发展状态分析
2.1 没有全面的应用到单位中
如今, 信息科技并未在建筑领域得到普及, 它只是单纯的用到少数的建筑单位中, 而且在此类单位中, 很多的管控体系都只是用于打印资料, 以及信息搜索等活动, 并不能够实现它的真正意义。很多单位为了使项目管控体系发挥实际的意义, 设置了局域网络, 虽说其在一定的层次上实现了单位自身的资源共享, 不过信息的流通却只是局限在建设场地的管控部门, 并未与企业其他部分形成一个畅通的信息流通渠道, 具有很强的局限性, 同时也不利于内部信息与外部信息的交换, 脱离了外部信息世界。
2.2 没有真正的认识信息化管控工作
不少企业对于信息化管理的认识还停留在“计算机+局域网”的层面上。不少工程建设的设计方、监理方、业主方三方的信息交换还是从前纸质渠道, 并未因信息技术的运用发生改变。建筑工程管理要真正实现信息化管理, 管理者首先就要明白什么是信息化, 要以网络为基础、以电子媒介为载体, 来进行信息交换, 开展管理工作。目前而言, 在建筑工程管理中, 信息技术还仅是一个初级工具, 企业还未树立起信息管理的现代管理理念, 所以信息技术还未撼动企业的生产模式。
2.3 信息科技没有得到全面的应用
很多企业对于信息技术的运用仅限于项目施工的前期, 如工程造价预算、招投标、工程设计等工作。而在施工过程中则基本未运用到信息技术, 如工程进度控制、施工质量、施工过程中的资金控制等。项目施工管理基本上还是凭借管理者的能力、经验来操作, 这样的管理方法完全背离了现代的信息化管理理念。信息技术在建筑业中的应用范围相对狭窄, 很多管理人员都更青睐单机版软件, 至于软件相对应的网络功能则很少应用到, 如网上招标、采购材料、信息发布、信息交换等, 软件的利用率非常低下。
3 针对当前发展状态提出的几点建议内容
3.1 强化信息管控建设工作的力度
对于建筑工程来说, 项目管理者肩负着项目信息管理的重要责任, 负责各种信息的收集、处理, 可以说是整个项目的信息集散地。在信息管理中, 项目管理者的信息管理任务包括:首先, 要对项目基本的基本信息进行收集、系统化, 编制出项目手册。管理者要按照项目的实施要求、任务, 设计出项目管理信息流, 确定信息基本特征和基本要求, 同时保证信息流在实施过程中的畅通;其次, 管理者要制定各种资料、项目报告的相关规定;第三, 根据项目管理、项目组织、项目实施的工作过程, 构建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流程, 并保证系统的正常运作、控制信息流;第四, 项目管理体系中的三方都各自拥有信息管理任务, 为提高信息管理效率、发挥信息资源的作用、实现科学的信息管理, 各方必须明白各自的信息管理任务, 各自编制信息管理手册。
3.2 分阶段实现信息化管理
如今许多建筑项目都和我们的生活有着十分紧密的关联, 因此必须要做好相关的项目管控工作, 只有这样才能够将不良问题的发生几率降到最低, 才可以显著的提升群众的生活品质。因为建筑项目本身牵扯到的管控区域非常宽泛, 而且信息总数也很多, 因此当前的建筑项目的信息化管控工作还是存在很多的困难。同时由于项目的时间跨度非常大, 而且其完整性高, 因此管控起来较为繁琐, 就是这些要素的存在使得信息管控工作也面对着很多的困难。当前的工程管控工作还处在发展时期, 因此在管控工作中凸显的不利点也很多, 也让信息化建设成为了当前建筑管理最迫切的任务。管理者首先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 确定管理中能够实现信息化的部分, 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 以完善现有管理。对还不能实现信息化管理的部分则可暂缓执行, 要做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切不可冒进。
3.3 积极协调活动步骤
把项目管控的很多步骤有效的协调到一起, 设置一个综合完整的活动步骤。合理的使用信息科技, 高效的把相关的内容联系到一起, 确保管控工作的体系化。经由对多项内容的协调处理, 把大局掌控好, 只有这样才可以强化凝聚性, 实现建筑工程整个过程的有效监控。
4 结束语
当代的信息科技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我国的建筑行业的发展, 其使得项目的很多管控活动变得更为便捷有效, 而且能够明显的降低项目管控的费用, 提升管控工作的功效。由于竞争一直都会存在, 建筑领域的单位要想获取发展就要积极的使用信息技术, 只有这样才可以确保管控工作的信息化, 进而提升总体的竞争水平
参考文献
[1]张健.探讨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民居, 2013 (3) :182-183.
[2]杜鹏飞.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初探[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09 (8) :127-128.
[3]吴伟.浅析建筑工程管理中信息技术的应用[J].中华民居, 2012 (6) :1140-1141.
[4]王松山.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城市建设, 2012 (34) .
信息技术工程项目管理 篇11
关键词:项目信息管理;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
社会经济项目随着经济的发展也在日益扩大,现在的社会经济项目是一个包含社会经济中各个环节的整体系统,在这个整体系统中项目信息管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为社会经济项目所涉范围之广、项目之多使得在经济项目中产生了大量的数据,需要计算机网络技术对数据进行分类和管理,因此探讨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相关管理方式,对项目信息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1 建立信息管理平台
企业建立项目信息管理平台,可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进一步推进信息交流和信息传输,提高信息的交流速度。当代,各企业进行交流的主要方式都是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特别是一些领导在进行交流项目信息过程中,需要将各方面信息统一集中在一起,做成一个系统的项目网络,并且运用网页的形式展示到用户的面前。其网页的链接是相关数据库清单,用户可以在数据库查询想要的信息,又因为其书写形式是文本形式,所以既可以在互联网上进行传播,也可以在电脑上进行有效的辨别。用户只需要在网页中设置相关的链接方式,对内容进行关联,就能够快速的进入网站,获取所需要的信息。
2 建立全方面系统管理结构
在多数项目管理过程中,一些项目信息管理需要支出巨大的管理成本,这是一项工程量较大、复杂的工程,但传统的信息处理方式已经不能解决当代项目管理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纸质的信息管理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代企业管理的需求,所以,通过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可以建设出健全的信息管理体系,对一些企业项目信息进行统一管理,保障其信息的有效性、准确性。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对项目信息进行管理,其中主要是根据信息管理的各方面特点,全面统一进行建立结构系统,并且将这几个模块统一管理,例如:工程进度信息模块、用户信息模块、项目数据管理模块、造价信息模块、项目质量分析数据模块等。以上所讲述的信息模块,其主要是运用网络功能对其资料以及数据进行统一分析,然后运用这一功能进行传递信息以及共享信息。在信息管理的内部中,内部人员不但可以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进一步实现彼此之间的交流沟通,而且还需要对此项目进行管理、控制、监督,因为网络系统需要收集大量的资料以及数据,需要对数据和信息统一进行整理,能够减少企业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支出,使项目信息在传递的过程中,保障信息的完整性、可靠性、准确性,实现快速传播和共享信息,这样各企业之间可以实现更加快速的交流和互动。
3 全方位监控项目信息
对于项目信息管理来讲,它是一个包括众多子项目,管理需求相对来讲比较复杂的信息管理活动。所以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前,对项目信息进行统一规范管理这个问题,是一个让人很绞尽脑汁的问题,在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后,项目信息管理根据计算机网络的广泛性以及便捷服务性,能够进一步进行规范化的统一管理。在将来,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应该全方位监控项目信息管理的变动状况,努力构建出一个项目信息管理的服务体系,管理者可以根据网络技术变动对项目进行周期的管理跟踪,并且运用计算技术对信息进行解码、管理、筛选、编码等等,从而能够为实施项目提供出更多更可靠的资料信息。
4 有效控制成本管理
项目信息管理中通常涉及到较多的信息内容,比如:启动、实行、项目规划等,同时还包括制定图纸、合作、模型等各方面信息,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是能够进一步保障信息顺利进行开展。但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系统管理之后,在管理信息过程中,不但会降低其应用成本,而且还能进一步提升项目信息管理效率,通过运用计算机网络将上述所讲的信息进行分析、管理、录用,保障信息的准确性,推进企业项目顺利进行。同时,我们还可以将信息进行分类管理,运用网页的形式将一些集体进行整合,然后运用网络技术进一步实行传播操作工作,使每一位员工都能看到比较全面的项目信息,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
5 结束语
从上面的分析来看,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因为产生大量的数据促进了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而反过来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也对社会各个行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在现实工作中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企业的信息管理工作提供技术,也大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从企业之间以及国际之间未来的竞争来看,计算机网络技术在未来的企业间竞争还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計算机网络的有效运用是企业提高经济效益、节约成本等有效手段。因此,企业结合自身的特点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企业的项目信息管理是非常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董雅芳.项目信息管理系统在项目管理中的运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1,(03).
浅议电子信息技术与工程管理 篇12
关键词: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工程管理,应用
一、基于计算机的信息技术与工程管理的关系
运用科学方法, 收集、储存、加工、处理企业的经营管理信息, 再加上决策技术就是我们常说的信息技术。当今社会, 计算机已经在多种领域大范围地渗透人们的生活, 现在对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的考虑不再是是否应运用的问题, 而是如何进行运用。将计算机应用于现代化工程管理, 信息的收集、保存、变更、检索、分析和使用变得轻松而便捷, 并能够实现跟踪并预测在施工中各种自然、人为因素对项目进度、质量造成的影响。信息技术蕴藏于计算机中, 应用信息技术能够简化程序、提高效率及工程管理的水平。
二、工程管理的特点
(一) 范围广
“为实现预期目标, 有效地利用资源, 对工程所进行的决策、计划组织、指挥、协调与控制”, 这是工程管理在《论工程管理》中的定义, 从这个定义中我们可以知道工程管理包含了两个方面, 不包括正常稳定生产的经济活动以及技术经济活动。
(二) 繁杂性
其一, 技术繁杂。一个工程中包含了多门学科, 而一门学科又涉及到多种技术, 因此, 一个工程的顺利施工要考虑到的技术非常繁杂。其二, 组织繁杂。一项工程的完成需要很多单位的参与与配合, 而这些单位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各种矛盾, 矛盾不能顺利解决, 就会影响工程的顺利施工。其三, 程序繁杂。一个工程的顺利开工不仅要考虑自身对土地、材料、资金、技术、劳力等条件的调查, 还需政府审批、社会评估、招标投标方案选择、队伍组织、进度计划、多方协调等。
(三) 系统性
将一个工程看做是一个系统, 各个子系统间都有密切的联系, 认识并正确处理它们之间的关系, 对顺利完成工程是很重要的。
(四) 创新性
工程都具有创新性。这里的创新性主要体现在技术和组织管理两个方面。
(五) 不确定性
工程是一项活动, 要完成这个活动涉及到很多方面, 如计划、环境等, 这些方面都是动态变化的, 因此工程的施工也是动态变化的, 具有不定确性。所以工程管理应具备协调好这些动态的变化条件, 保证工程的顺利完成。
三、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在工程管理信息系统上的应用
(一) 应用于项目系统管理。
计算机项目管理系统的优点之一就是能够提供和保留项目的投资、计划、进度。因为以上工作内容一般都是单位项目经理负责, 所以, 项目经理可以登陆计算机项目管理系统查阅信息, 采用计划评审法和关键路径法等网络技术, 利用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做出系统计划, 并整理出关键路径报告。之后再将资源分配、现场进度等内容通知工程管理人员并加以分析, 确保管理人员及时和妥善地处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二) 应用于物资系统管理。
预测存货及分析材料可用性, 能够为项目施工提供详实的材料报告。因此对其进行程序操作应在工程项目实施之前进行。计算机电子技术可将世界范围内的货物信息进行统计和分析, 帮助决策者在掌握市场行情的基础上做出正确的判断。计算机电子技术可以完成行情摘要系统的分析, 整理出货物的价格数据、购买分析、投标状况等信息。此外, 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还能够避免时间、地点等因素影响, 满足销售方和购买方进行无障碍交流和沟通, 实现隔空交易。
(三) 应用于管理系统。
项目工程施工都会根据之前制定的施工计划进行, 随着工程进度的展开, 就要制作施工工作状态报告、关键活动表、项目执行报告以及执行与计划的比较分析报告等, 这些工作采用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进行统计和整理, 直接得出分析报告并报送项目经理, 不仅使其及时掌握项目情况并自如运作, 还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保证施工顺利进行。
四、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在工程自动控制中的应用
自动化控制可以把人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以及恶劣、危险的工作环境中解放出来, 并能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 增强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目前, 自动化控制技术已经广泛地应用在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等各个领域中。
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在工程管理上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对控制对象的操作。
对控制对象的操作主要是指计数机通过计算所要控制的装置或设备的递函数表征、放大系数、惯性时间常数、积分时间常数等结果, 从而实现对他们的监控。
(二) 对执行器的操作。
执行器是控制系统中的重要部件, 它是根据调节器的控制信号, 通过改变输出的角位移或真线位移或通过调节机构改变被调介质的能量, 来实现生产过程的预定要求, 而计算机电子信息系统可以边计算边调, 实现执行器的准确执行。
(三) 对数字调节器的操作。
计算机通过对由传感器和测量线路转换而成的某种形式的信号的测量, 将得到的数值储存到数字调节器中。数字调节器是以数字计算机为核心, 它的控制规律是由编制的计算机程序来实现的。它有输入通道和输出通道两部分组成, 输入通道包括多路开关、采样保持器、模—模转换器;输出通道包括数—数转换器及保持器。计算机就是通过这些通道实现其自动化的控制。
五、提高工程管理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措施
(一) 在掌握施工管理信息化的基础上, 制定正确的计划。
必须将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应用于工程管理作为重要的工作内容。不能将信息化的应用作为企业的一个点缀, 而应用到实处, 处理一些工程管理的紧要问题, 将信息技术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工程施工水平和效率的提高对一个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因此我们可利用信息技术改造现有的水平和技术, 而不是空喊口号。工程管理信息化的提高最关键在于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高低。企业应根据在施工管理中涉及到的信息收集自动化、信息存储自动化、信息检索工具化等相关技术及实际管理水平, 制定正确的计划, 科学处理施工上出现的问题, 实现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效率达到最大化, 逐渐、稳步建立并完善各类施工管理信息系统。
(二) 运用局域网、因特网等载体, 实现信息共享、办公自动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 建设项目规模逐渐增大, 工程涉及到的单位较多, 有时还会牵涉到国外, 文件及相关信息繁多复杂。旧的项目管理信息一般都是以纸作为记录、分析的载体, 分析整理得出的数据层层经过多个部门的转交, 才能传到决策者的手里。这种办公方式不仅浪费人力、财力, 增加工作环节, 还造成工作效率低下, 最重要的是转交的次数过多而导致信息交流的有效性及完好性受到重大影响。所以, 在当今这个信息日新月异的时代, 运用信息技术可有效传输、分析第一手信息, 及时的向决策者转达实时信息, 提高工程施工管理水平。
(三) 开发各种相关的应用系统。
在因特网的基础上开发各种项目信息管理系统, 建立庞大的数据库与链接, 将网上投标、网上查询、网上会议、网上材料采购等信息呈现在用户面前, 为有意向合作的企业之间提供一个信息交流、共享的平台, 将信息交流方式由纵向转变为平行, 这样, 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及信息准确性, 还能使各个企业之间改进沟通与合作, 提高决策的正确率。在施工过程中, 将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和专项技术软件应用于该过程的管理, 也将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
近几年来, 我国在工程管理信息化的发展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然而与国外的信息化水平相比, 我国还需要在诸多技术方面攻关。各企业应根据自身的条件状况, 合理科学将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应用于各个工程管理中。信息化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 对企业的长远发展也具有深远的意义。
结语
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和工程管理学都是上世纪出现的新事物, 但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以及社会的飞跃发展, 使得这些技术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并已经成为现代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生活中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果能把计算机电子技术应用到工程管理中将会极大地提升工程管理的水平, 更加充分的发挥计算机技术应有的价值。工程科学计算、管理信息系统和自动控制是当今计算机在工业工程上的应用。要实现计算机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就要有硬件资源和在计算机上编制程序, 但较为困难的是编制系统程序的前期工作。在编制计算机对工程管理的各方面的信息时, 需要分析各部门间的信息流, 需要对工程管理各方面的历史数据有所积累、统计和分析, 才能提供可靠的依据, 才能是计算机在执行工程管理的过程中真正的发挥作用, 从而实现工程单位的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参考文献
[1]佟文.探讨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与工程管理[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 2012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