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地方课程工作总结(精选8篇)
2011地方课程工作总结 篇1
地方课程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年,根据期初地方课程教学计划,在学校领导的指导下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经过一学年的地方课程教学实践,总结如下:
我校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各项要求,认真开展地方课程的教学和管理,为了更好的开展工作,现将本学期工作总结如下:
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改变了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认真落实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全面贯彻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要求,提高课程实施水平和教学质量,形成基础教育课程的地方特色,推动课程研究、管理和开发队伍的建设,提高地方管理与开发课程的能力。
二、地方课程体现了地域性特征、针对性特征、现时代性和现实性特征和体现探究性和实践性特征。
地方课程是不同地方根据特定地域或社区社会发展及其对学生发展的特殊要求,以及特定的课程资源设计的课程,因而,在适用范围上具有鲜明的地方性或区域性。地方课程设计要充分研究地方社会的历史和现状,挖掘地方资源,体现地域特色。从课程目标上看,地方课程是针对实际设计的,它的基本目的是满足地方或社区发展的实际需要,加强学生与社会现实和社区发展的联系,使学生了解社区,接触社会,关注社会,学会对社会负责,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地方课程的设计与实施,要有利于克服课程脱离社会生活的弊端,要充分反映社会发展的现实和要求。从课程内容上看,地方课程不同于国家课程中的学科课程,它不刻意追求理论知识的系统性、连贯性和深刻性及其对学生智力发展的认知功能,但特别强调内容的时代性和现实性。地方课程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培养和发展学生适应地方或社区发展需要的基本素质。因而,在地方课程实施中,学生的学习活动方式不应是接受式,而应是探究式、实践式的。
三、实施内容及要求:
1、课时安排:根据上级课时计划安排,地方课程每周从一、二年级每周3课时,四至六年级各2课时,学校在进行教学时,地方课程课时不得随意挪用或挤占。
2、教学内容设置:
(1)《传统文化》每周1课时;(2)《安全教育》每周0.5课时;
(3)3-6年级《环境教育》每周0.5课时;
具体作法
1、严格按新课程计划开课设节,不占用及挪用地方课程的时间,保证开足课时。
2、地方课程科任教师应加强学习、刻苦钻研、勇于探索,尽心尽力搞好地方课程的教育工作。地方课程教研 组及时对科任教师的教学常规工作进行检查督促,保证地方课程教学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3、地方课程教研组按时开展教学研究活动,不断探索开发地方课程规律,努力提高地方课程科任教师的理论与 教学水平,在搞好教研活动的同时,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培训学习、外出参观考察等活动,下大力气创建一支素 质高、信心足、热心参与地方课程开发的教师队伍。
4、搞好地方课程的评估工作,地方课程的开发应讲求实效,不流于形式,搞好评估工作是开发地方课程的重要 一环。为此,拟在本期内完善好评估细则,每期末认真进行评估、奖优罚劣,并将评估结果进入教师年终目标 管理评估中。
5、建立地方课程开发工作制度,使课程开发工作逐步走向正轨,做出成效。
6、在实施地方课程活动中,及时进行总结,不断吸取经验教训,在总结中不断开拓、提高、更新。一是地方课 程教研组每期进行一次全面的总结,总结前段取得的成绩,改进工作中不完善的地方,提出今后的工作任务;二是科任教师进行总结、反思,改进教学中的失误,充实、开发地方课程内容。每期末,无论是教研组,还是教 师个人,都要认真收集好有关资料,进行整理归档。
7、遵循地方课程开发适应学生兴趣、爱好和社会需求的原则,在开发地方课程活动中,及时组织教师进行社会 调查,广泛征求学生、家长及社区团体的意见,结合学地方身的实际,充分利用本地资源,不断改进充实与完 善地方课程内容,使我校地方课程内容真正开发成培养学生个性特长发展,适应社会发展的特色课程。
四、不足的方面
(1)地方课程资源体系不够充足。应根据课程的不同类别,建立以书籍、实物、影像、软件、网络等为载体的地方课程资源体系。
(2)在地方课程的实施中,组织学生开展不同形式的实践活动较少。应处理好地方课程与国家课程、学校课程的关系、课程内容与地方资源的关系、课程学习活动方式中接受与探究的关系以及学生与社会生活的关系等,优化课程结构,切实发挥地方课程的育人功能。
回顾这一学年的地方课程工作,我们总结出不少经验,这与学校领导和很多老师的支持都是分不开的,我们会取长补短,让学生们成为富有文化底蕴的一代。大王庄中心小学 2011.7
2011地方课程工作总结 篇2
关键词:地学基础课程,地方性特色,实践性
1 地学学科的地方特色
在众多的理学学科门类之中, 地学学科有着明显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特征就是地学学科带有非常明显的地方特色。例如数学、物理和化学等学科, 在全世界乃至全宇宙范围内都遵循同样的原理, 这些学科的内在规律并不因外在环境的改变而改变, 不管是在美国还是在中国, 物理定律都始终满足相同的形式。但是地学学科明显与此不同, 地学的研究对象有着非常强烈的针对性, 主要针对我们生活的地球开展研究。这种研究对象的具体性从两方面决定了地学学科的地方性特征:1) 由于地球系统高度的复杂性, 并在人类历史年代内几乎看不出较大变化, 一直以来在地学学科内还没有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数理演绎体系。在数学、物理或者化学学科需要不断地探寻量化变化规律, 以便更好地描述和预测事物变化的时候, 地学学科的相当一部分内容仍然主要依赖于对现象的定性描述。因此, 在地学领域这种对具体现象的描述工作相对较多, 使得地学学科与数学、物理和化学等学科相比存在明显的差异;2) 由于研究对象的具体性, 地学工作者很大程度上仍然关注于对已有地学现象的解释, 因此往往采用罗列、归纳和总结的研究方法。而地球本身的复杂性常常使得不同地方的地学特征风格迥异。例如我国仅在西北地区就存在着非常丰富的地貌特征, 包括丹霞地貌、雅丹地貌、黄土高原、戈壁沙漠等不同的地学现象。这些不同现象的出现由地形条件、地质条件、气候条件等因素综合决定。由于影响因素错综复杂, 使得不同地域的地学特征带有非常典型的地方特色。
2 地学基础课程教学工作中发现的问题
由于地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实践性和地方性特色, 在地学基础课程的教学实践工作中, 我们容易发现以下问题。
1) 地学基础课程力求全面的教学内容与地学地方性特征之间存在矛盾。目前国内开设地学相关专业的高校普遍采用中国地质大学等地学强校编写的教材。教材全面而详细的讲解了课程相关的地学知识, 可以很好地起到知识普及的效果, 是很好的指导教材。但是全国有很多地方性院校, 例如笔者所在的学校即为非常有特色的西部地区交通行业工科院校, 几十年来的学科基础和工程实践活动都带有强烈的地方性特色, 毕业生也主要走向西部地区广大的交通设计与施工单位, 因此, 在工科课程的教学内容方面一直以来都侧重于对西部地区典型工程条件的介绍和分析。但是, 在地学基础课程教学工作中, 应力求尽可能有效地对学科轮廓进行全面地概括。因此地学基础课程教材的编写也尽可能全面而详细地介绍了全国主要地区的地理地质特征。这就使得在学习与西部地区关系不大的课程知识的时候, 学生往往觉得跟自己关系不大, 会有较弱的代入感。
2) 地学学科的地方性特色会给学生带来不小的陌生感。由于地学学科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所有地学专业的学生都需要有地学实习课程。只有实地的考察和体验才能够最真切地感受到地学工作的实质, 才能最有效地理解相关的知识和概念。因此在进行地学基础课程的教学工作时, 教师们常常面临的一个很大的困惑就是如何消除学生在学习时很容易产生的陌生感。由于个人的经历始终有限, 绝大部分个人都始终只是对自己去过的地方留有印象, 而由于条件限制, 大部分人都只对少数的地方比较熟悉。而我国又幅员辽阔, 不同地方地理地质特征差异巨大, 包括了从高原、沙漠到平原、盆地的各种地理特征, 因此在学习自己不够熟悉的区域的相关知识的时候, 通常会感到比较陌生。这就需要教师们在教学方法上进行适当改进。
3 教学方法上的改进措施
因此, 为克服地学学科的地方性特征差异造成的麻烦, 为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笔者及同事们在进行地学基础课程教学工作的时候就在教学方法方面进行了适当的改进。
1) 针对地学基础课程力求全面而详细的教学内容与地方性特色之间的矛盾, 在教学时就应该适当地进行改进, 对学生加强引导。例如在讲授当地地方特色的相关内容时, 可以将讲授的重点放在知识点的实用性上, 在课堂知识讲授的过程中不断穿插这些知识点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例如笔者在讲授《水文地质学基础》课程的时候, 裂隙水等知识内容就与西南地区山地分布广泛, 地质情况复杂, 裂隙水、岩溶水广泛发育的实际情况紧密联系。在讲授这些知识时将主要内容与工程实际相结合, 与煤矿突水事故、岩土体滑坡等工程问题相结合, 让学生在实际工程案例中理解和掌握裂隙水的主要特点。而在讲授与当地关系不大的地学内容时, 则可以将侧重点主要放在课程内容的趣味性上, 让学生对自己还不熟悉的内容也产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在讲授到地下水流域循环与溶滤作用等内容的时候, 由于该部分内容主要是科学问题, 与工科专业联系较弱, 因此笔者利用甘肃武威盆地和民勤盆地的实际案例, 讲述了由于地下水不同的循环路径所导致的截然不同的自然环境。学生们在嗟叹水资源重要性的同时, 也深刻地认识到了大自然的神奇魔力。通过这样的案例, 使学生极大地提高了对该课程的兴趣。
2) 针对地学学科的地方性特色可能给学生带来的陌生感, 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也应该适当地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目前比较常用的方法主要是大量使用幻灯片和图片进行展示, 以给学生更加生动的印象。例如笔者在讲授《水文地质学基础》课程里有关平原区冲积物地下水时, 由于本校学生主要来自重庆本地或其他西部省份, 较少的同学来自东部地区, 因此笔者选取了大量东部平原地区的实景照片在课堂上给学生们展示,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尽管如此, 展示照片并不是唯一的和最好的方法,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还尝试了播放与课程相关的纪录片或其他影片的方法, 动态的影像比静态的图像可以给人留下更加生动的印象, 给学生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并且此类影片制作精良, 是难得的非常好的教学题材。此外, 多样化地使用各种教学工具, 也可以起到非常好的辅助效果。例如笔者在讲授地下水流网这部分内容时, 如果仅仅是根据教材上的例子或者别的案例进行展示总是略显呆板, 缺乏新意, 难以生动地展现出绘制流网的整套过程。而板书手绘流网的方法又由于手绘效果常常不理想, 使得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在实践中笔者引进计算机辅助工具, 利用实际工作中绘制流网的专业软件, 生动地给学生们展示了绘制流网的整个过程, 同时还与时俱进地给学生介绍了具有实用意义的工具软件, 达到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双重效果。
3) 由于地学学科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在教学过程中也应该增强课程的实践性。要实现这一目标, 仅靠高校自身的力量明显不够, 高校需要紧密地联系行业企业, 实施校企合作, 安排学生到生产施工现场实地考察和实习, 学习生产一线积累的理论和经验。学校近年来陆续与本市主要地勘行业企业合作, 寻找最具有典型地理地质条件特征的地点, 开辟了多个地学实习实训基地。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 在课程后期会被统一组织到生产施工现场实地体验, 把理论知识与现场实际互相结合, 融会贯通。
4 总结
综上所述, 鉴于地学学科较强的实践性和地方特色, 在进行地学基础课程教学工作时就应该针对地学学科的特点进行适当的改进。笔者与所在教研室的同事们在进行地学基础课程教学的工作中, 从教学内容上针对地方特色适当调整教学内容的侧重点, 从教学方法上不断尝试多媒体教学、引进多种教学工具等方面对课程教学进行改进。同时为了增强课程实践性, 与行业企业合作开辟了多个教学实习基地, 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孟宪来, 蔡克勤, 王训练, 杨文采, 李烈荣.关于建立国家级地学教学实习基地的建议.中国地质教育, 2011 (1) :106.
2011地方课程工作总结 篇3
程东红同志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十一五”期间各地科普工作取得的显著成绩。她指出,过去五年,各级科协、科普工作部门上下一心、团结创新,实现了中央书记处对科协科普工作的要求,实现了全民科学素质纲要规定的阶段性目标。她代表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处向地方科协、科普工作战线工作的领导和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祝贺!
程东红同志在讲话中指出,过去的五年,中国科协科普工作实现了三个转变:一是实现了从主要开展科普活动到做谋划全局性工作的转变;二是实现了从“以我为主”开展工作,到“大联合、大协作”的工作方式转变;三是实现了工作内容的转变,开始围绕《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的工作主题来贯彻落实全面工作。这三个转变的完成为今后各地科普工作的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程东红同志强调,全民科学素质工作也已经纳入国家“十二五”规划,說明党中央、国务院把这项工作提到了非常重要的高度。她要求,各地科协要更加自觉的将科协科普工作纳入全民科学素质工作之中;要坚定不移的继续坚持“大联合、大协作”的工作方式,并向联合协作的广度和深度推进;要继续坚持以“科普资源共建共享”为抓手,来推动科学素质纲要工作;要深入分析科协科普工作面临新形势、新任务,研究探讨做好科普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突出重点,树立和高举科协科普工作的旗帜,为实现2020年长远目标奠定基础,为提升全民科学素质作出新的
贡献。
徐延豪馆长在讲话中围绕科技馆和科普资源建设提出了很多重要意见和具体要求。他指出,科技馆在科普工作中具有特殊的地位,集科普资源研发、对外交流展示、科普人才培养于一体,发挥着重要的“基地”作用。“十一五”期间,全国新建科技馆总建筑规模接近80万平方米,总投资超过100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相对于我国的人口规模,科技馆的总量还不够,希望各位分管领导在“十二五”期间,进一步推进各地科技馆的建设。与此同时,要把已经建成的80多个科技馆运转好,把内容更新好,把活动开展好,发挥好科技馆的的“基地”作用。
徐延豪馆长在讲话中介绍中国流动科技馆、中国数字科技馆、中小科技馆支援计划、全国科技馆巡展等工作情况。他强调,当前是我国科普工作的重要时期,要结合科协工作的发展形势,结合社会公众科普需求和信息传播方式的转变,特别要重视信息化、互联网和新媒体发展给科普工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做好工作部署,共同推动科普事业的繁荣昌盛。
会上,杨文志部长作了《2011年地方科协科普工作座谈会工作报告》,中国科协科普部副部长高勘介绍了基层科普和基础设施建设有关工作安排;副部长殷皓介绍了纲要实施和科普资源(科普活动)有关工作。来自北京、上海、河南、山东、安徽、云南、吉林的代表分别结合各地的工作实际和特点介绍了科普工作经验。
地方典型发言材料(按现场发言顺序):
以社会重大事件为契机,有效开展科学普及工作(上海市科协副主席俞涛)
抓好三创一带、建立长效机制,为河南科普惠农做出新贡献(河南省科协副主席 谈朗玉)
强化基层科普能力建设,推进首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北京市科协科普部部长 阎仁浩)
实施“流动科技馆县县通”工程,推动科普展教资源共建共享(山东省科协巡视员 许素海)
大力发展科普产业,积极探索并举机制(安徽省科协副主席 梁寿南)
小协会服务大产业(云南省曲靖市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 施艳华)
积极探索、不断创新,有效推动科普“站栏员”建设(吉林省科协科普部部长 刘伟)
与会代表普遍认为通过会议学到了经验,开拓了思路。随后,与会代表将围绕今后的重点工作进行分组讨论。
2011地方课程工作总结 篇4
今年以来,我们根据《市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办法》、,我站认真贯彻落实、县人民政府及上级交通主管部门有关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指示精神,切实把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放到农村工作重要位置来抓,统一领导、分级责任,采取有力措施较好地完成了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任务。
一、基本情况
2011年以来,我县紧紧抓住国家加快建设农村公路的良好机遇,不仅加速了国、省干道的建设步伐,而且争取实施完成了县乡村水泥路和油路工程,同时启动了一大批农村公路通达工程建设新项目,延伸了通乡公路,使交通建设得到长足发展,公路通车里程不断延伸,干线公路路面等级逐步提高、县乡公路油路化步伐明显加快、村组通达能力逐渐改善。截止12月底止,我单位有在职职工22人。列管县道1条44.5公里,乡道10条175公里,村道530公里,列养的农村公路总里程为745公里。近年来,在各级政府和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经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管养路段公路养护质量逐年提高,公路路容路貌逐年改善,得到各级政府、交通主管部门及公路沿线群众的好评。
二、加强领导
为建立清水河县农村实际和社会主义市场要求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机制和运行机制,保障农村公路的日常养护和正常使用,实现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正常化和规范化,在县人民政府成立清水河县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领导小组的基础上,我站又成立了由养护站站长任组长,副站长任副组长,6个乡村养护站站长、办公室、路政股、财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清水河县交通局农村公路管理养护领导机构,负责全县农村公路管理工作。由于建立了强有力的支部机构,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建立长效养护机制
为切实加强我县农村公路的养护管理,实现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规范化,根据《清水河县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及县人民政府与各乡(镇)人民政府签定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责任书》等有关文件精神,我局支部相关部门定期、不定期对全县农村公路进行检查和抽查,对检查和抽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给予反馈并按要求限期进行整改。11月22日―24日,交通局支部对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进行查评后,11月30日至12月3日,县地方道路养护站工程技术人员、财务人员和路政人员为成员的考核组,对全县六个乡(镇)管养的农村公路进行考核,考核按照日常养护、公路养护机构及体制建立、机制运行、规章制度管理等方面进行。通过检查考核,各乡(镇)能按照《责任书》的要求逐一落实,从行业层面层层签订责任书、合同书,逐级分解落实责任,明确管理养护的任务目标和奖惩措施。在具体工作中,各乡镇农村公路管理所逐级签订责任书,村委会与养路员签订合同书,进行严格的量化、考核和奖惩,确保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落到实处。群众对农村公路养护的积极性也日益提高,养护质量较上有明显改善。基本树立了“人民公路人民养、养好公路为人民”的思想,清水河县农村公路养护水平不断提升。由于采取了一系列的养护措施,从而较好的解决了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失管失养问题,确保我县750公里的农村公路级级有人管,条条有人养。
1―12月,我县地方道路养护站共采备养护料3858立方,清理疏通公路侧沟110公里,铲除路肩边坡杂草32500平方米。投入小修保养资金49.16万元,出动养护机械86台班,运输车辆238车次,投入人工891个工日。我县地方道路养护站定期支部对生产、生活用房、机械、车辆,公路养护进行安全检查,安全宣传、教育、学习好,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安全保障措施、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公路安全标志度施齐全,未发生安全责任事故。
四、加强农村公路大、中修工程的管理
随着公路使用年限增长、车流量增大及雨季水毁等众多因素,我县辖区农村公路出现不同程度损坏现象,为进一步改善农村公路通行环境,我局安排技术人员对需要大中修的农村公路进行实地测量,并根据设计预算结果,报交通局审批后支部实施。计划下达后,我局严格按照《农村公路养护大中修工程管理规定(试行)》和《交通厅关于公路沥青路面养护维修严格执行养护技术规范的通知》要求认真支部实施,在工程监管中,认真落实《交通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公路养护大中修工程监管的通知》,切实落实质量责任终身制。同时根据《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办法》省补资金应全部用于养护工程,不得截留、挤占和挪用之规定。
五、认真筹划
支部开展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示范点”和“示范路”创建不断提升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质量和服务水平根据《交通局转发关于印发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示范点和示范路指导意见的通知》(我局拟从6月开始,在全县实施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示范点”和“示范路”创建活动,单独对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情况进行检查和评比。同时,突出管养亮点,正在研究制定《清水河县农村公路(县乡村道)示范点、示范路实施意见》,要求各乡镇选择农村公路重点路段,每年完成10―20公里“示范点、示范路”的创建任务,山区乡镇要完成5―10公里“安保工程”的创建任务。以“示范点、示范路”活动为载体,检查督促管养工作,使农村公路的面貌焕然一新,使农村公路管养工作呈现出积极向上的良好态势。
六、加强公路产权管理
为维护公路路产路权不受侵犯,路政执法人员定期和不定期对农村公路进行巡查,对占用、利用、破坏公路等行为依法处理,全年累计公路巡查905公里,38人次,发放《公路法》、《路政管理条例》宣传材料300余份,立案查处路政案件10件,结案10件,索回公路赔、补偿费2880元,依法收取公路占用费9752元,签订开设岔口协议书3份,收取开设岔口赔、补偿费9800元,有效维护了公路路容路貌及路产路权的完整。
七、存在的问题
今年来,尽管我县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局的要求和全县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一是乡(镇)对道路的需求认识不一。山区迫切希望尽快将道路修建好,带动老百姓脱贫致富,养护积极性高,而坝区由于道路条件相对优越,养护积极性相对较差。
二是农民爱路护路意识差,乡村修路、建房时随意在公路上开口取砂石料,损坏路基边坡问题时有发生,农机具损坏路面问题大量存在。在公路上堆放建筑材料及垃圾等现象普遍存在,路容路貌脏、乱、差的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许多损害路产的问题由于得不到举报而不能得到补赔,有些乡村甚至隐匿路政事件。
三是对做好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重建设轻管养的思想依然十分严重。没有树立起“建设是发展、管理养护也是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只想着要求交通部门多修路,没有考虑如何管理和维护修好的道路,导致对农村公路公路管理养护工作不到位,主动性不强。
四是对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责任认识不清。认为修路、管路、养路都是交通部门的事,没有认真学习《清水河县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办法》和《清水河县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目标责任书》,不明确乡镇和行政村在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中的责任,导致对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不到位,主动性不强。
2011地方课程工作总结 篇5
根据辽宁省疾控中心的工作要求,朝阳市疾控中心地方病所下达的工作任务,结合我市的实际工作情况,制定了碘、氟病防治工作计划,现将实际完成情况总结如下:
一、健康教育开展乡:
选择我市章吉营乡、台吉营乡、龙潭乡为健康教育碘、氟病防治健康教育乡镇。每个乡按要求选择三个自然村,每村对家庭主妇进行碘缺乏病、氟病防治知识进行培训,分别在培训前后进行了知识问卷,共计培训180人。经培训后,知识知晓率达80%以上。每个乡镇选择三所小学,对五年级学生进行碘、氟病防治知识培训,共计培训学生150人,分别在培训前后进行了知识问卷,知识知晓率在85%左右。
二、培训工作:在四月初全市招开了防疫工作会议,对碘缺乏病、氟病防治知识进行培训。
三、宣传工作开展情况:
碘、氟病防治知识得到了我市广电局的大力支持,分别在电台、电视台进行了广播,做公益广告3次,广播3次,科普节目次数3次,报刊发表防治知识2篇,播放健康教育光盘1次。北票市疾控中心地方病科发放宣传画,总计690张,宣传单7000张,健康教育手册1000本,条幅9幅,同时进行碘缺乏病和氟病防治知识进行了大力宣传,发放宣传单、贴宣传画等工作。通过这些方面的大力宣传,提高了人们对防治碘、氟缺乏病的防治知识,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北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地方病科
2011地方课程工作总结 篇6
2010年工作总结暨2011年工作思路
2010年,我局在市局和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和“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发展民权经济,构建和谐社会为己任,紧紧围绕省局提出的“定好位,带好队,收好税”的总体工作思路,坚持聚财为国、执法为民的税务工作宗旨,以组织收入为中心,正确分析和把握全县经济税收形势,齐心协力、真抓实干、克服困难、狠抓落实,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目标任务。现将我局2010年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今年主要工作情况
(一)依法组织收入,确保收入稳定快速增长。
我局紧紧抓住组织收入中心不放松,采取措施狠抓落实,确保了税款的应收尽收。首先,合理分解税收计划。我局先后召开党组会、机关办公会、中层领导会,就税收任务的分解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确保税收计划的分解科学合理,并根据以往收入实际和经济税源状况将6700万税收计划分解到七个征收单位。其次,继续完善“局长包片、科室包所”责任制,责任连带。县局领导和机关各科室与基层人员一起搞好组织收入工作,加大对征管一线的支持力度。
2010年,我局累计入库各项收入9444万元,税收收入完成9026.6万元,同比增长33.9%,增收2286.8万元;地方税收收
–– 入8323.2万元,占市局分配地方收入计划6700万元的124.2%,同比增长37.1%,增收2253.8万元,地税收入规模不断扩大,收入稳步提高。税收工作呈以下特点:一是增幅较高。增幅超过30%,随着经济增长步伐加快,地税收入呈增长趋势。二是进度较快。提前三个半月完成全年税收目标任务,创全县历史最高水平。三是运行平稳。在投资拉动、结构调整、经济恢复趋于理性、税收征管进一步加强的综合影响下、目前税收入库比较均衡。在今年的地税工作中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充分肯定,并为我局下发了嘉奖令。
(二)加强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提升征管质效。
我局积极探索信息管税与源泉控税相结合的税收征管模式,开展纳税评估,加强收入预测和预警分析工作,夯实征管基础工作,实施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不断提高征管质量和效率。一是狠抓税务登记、申报入库、税源监控、发票管理等工作,加强税源巡查和户籍管理,大力认真开展漏征漏管户清理。加大催报催缴力度和入库税款的监控力度,通过数据分析、税源巡查、日常检查、纳税评估有效实施税源控管。二是落实税源分类管理,实现管理精细化。一方面,按照重点税源和非重点税源、企业纳税人和非企业纳税人、查帐征收户和“双定”征收户以及行业的不同,科学分类,有针对性的加强管理。健全重点税源企业税收分析机制,把握重点税源变化趋势。另一方面,全面加强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营业税、房产税、车船税等税种管理,积极开展土–– 地增值税清算工作,促进了各税种齐头并进,全面增收。三是全面推行税收管理原制度。认真落实《河南省地方税务局税收管理员工作制度》,普遍加强税收管理员培训工作,强化税收管理员责任,坚持管事与管户相结合、管理与服务相结合、监督与自我约束相结合的原则,切实履行信息采集、审核评析、调查核实、日常检查、纳税服务等五项职责,下户调查、定期巡查和重大问题报告制度,加大对税收管理员制度贯彻落实情况的检查考核。四是搞好一次性税源的征收管理,防止税款流失。县局领导带领有关科室人员分别深入到财政、计委、城建、公路等有关部门了解投资计划,准确掌握一次性税源情况,建立健全重点工程项目税源管理台账,确保一次性税款及时入库。五是在前三年开展分行业税收专项整治的基础上,今年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租赁仓储物流行业税收专项整治活动,大力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以查促管,通过宣传发动、自查,目前已入库税款112万元。
(三)依法治税深入推进,执法行为进一步规范。一是以深入推行税收执法责任制为重点,规范执法行为,强化责任追究。为强力推进税收执法责任制,我局成立了以局长贾学卫同志为组长的税收执法检查领导组,定期或不定期对各征收单位进行税收执法检查。为规范税收执法,鼓励执法严明,惩处执法过错,促进地税人员依法行政,我们制定并下发了《税收执法责任制奖惩办法》和《税收法制工作目标管理办法》明确了执法责任,做到了有章可循。在税收执法考核中,我局坚持日常检
–– 查和重点检查相结合,税收执法责任处罚实行按季考核兑现。考核程序为:每季度终了,根据执法检查组每月检查结果,填制税收执法过错责任追究文书,报局长办公会研究,经局长签字后,交有关部门执行,对个人罚款由计财部门从本人当月执法考核工资中直接扣除。
二是强化税务稽查,以稽查促征管。我局稽查分局坚持阳光稽查,做到依法行政、公开执法,充分发挥税收稽查的职能作用,不断提高税收执法水平和办案质量。不断加大规范和整治税收秩序力度,加大对重点企业的税收专项检查力度,加大对偷、逃、骗、欠税案件的曝光、公示、稽查、处罚力度。在搞好所得税汇算的基础上,对金融、房地产、建筑和运输等重点行业进行了专项检查。2010年共检查28户,查补入库税款254万元,滞纳金1万元,罚款2万元,在全县范围内形成查补、打击偷逃税行为的高压态势,净化了税收环境。
(四)优化纳税服务,提升纳税服务水平。
努力建设服务型机关,积极服务民权经济发展,服务纳税人,基层地税机关的角色和职能发生了巨大变化。优化办税服务制度,建立领导接待日、首问负责制度,全面落实文明办税“八公开”制度,大力推行“一窗式”服务,开辟“绿色通道”,在税收政策和制度允许的范围内,简化办税程序,优化工作流程,减轻纳税人负担。加强12366纳税服务热线转办工作,负责向纳税人发放《12366热点难点问题解答》1500余册。积极开展税法宣–– 传,营造了良好的税收宣传氛围。认真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坚持跟踪管理,坚持宣传到位,坚持方便及时,坚持政务公示。近两年来,为下岗再就业纳税人和福利企业共累计审批减免各项税收100多万元。定期组织办税服务人员开展岗位竞赛,要求每位微机操作人员能熟练完成工作流程,在办理涉税问题时,做到礼貌待人、文明用语并使用普通话,以优质高效服务纳税人。
(五)基层所和办税服务厅规范化建设全面完成。
我局高度重视基层所和办税服务厅规范化建设工作。2009年以来,民权县局严格按照省局下发的关于加强基层所和办税服务厅规范化建设和管理的相关文件的要求,全面落实和推进基层所和办税服务厅规范化建设。
我局共投入资金110多万元,从硬件建设、制度建设、文化建设等方面狠抓基层所规范建设,完成新建中心税务所2个,修缮中心税务所4个。我们按照因地制宜的方针,对改造方案进行反复讨论,尽量用最少的资金获得最大的效果。一是对办公用房和院墙统一形象粉刷,院内地面硬化、环境绿化,更换了全部门窗,并对重点部位安装防盗门窗;二是更新了办公桌椅、书柜、沙发、窗帘,安装了空调,并进行了简单实用的装修;三是重新规划办税服务厅布局,统一柜台标准,设立申报纳税、发票、综合服务三个窗口,使纳税服务项目更加明晰;四是购置必备的信息化设备,更新和添置了电脑、电话等,确保基层人员每人一台电脑,有力保证了日常申报纳税工作的正常开展;五是设置独立
–– 档案室和包括阅览室和荣誉室在内的多功能室,摆放近年来取得的各种荣誉,档案资料统一有效保管;六是改善职工宿舍环境条件。设置洗浴间、卫生间,统一配备卧床、冷暖空调、等日常生活用品;设立活动室,购买了象棋、健身器材等,充分满足干部职工的业余生活需求;改造了厨房,重新配备了消毒柜、冰柜、液化气灶、抽油烟机等设施。七是狠抓形象标识规范建设。我们依次对室内规章制度、形象墙、税务公示栏、标志标牌、门楣、门头、办公楼外墙等进行了改造,确保了形象标识的统一。八是全力做好孙六和北关二个基层所的新建工作。我局多次召开专门会议,对新建所的选址、规模、投入资金等方面进行了认真反复的讨论和研究论证。通过大量的工作,建筑面积500平方米的新基层所在今年上半年如期完工。
我局先后投入40多万元规范了办税服务厅的建设和管理。一是规范标志,完备硬件设施。门头名称和背景墙统一规范,标志的颜色、图案、规格、字体、内容、材质等符合要求。按照业务受理范围不同,设置“综合服务”、“申报纳税”、“发票管理”三类窗口,并对窗口进行顺序编号。办税服务厅按功能及业务需求整合为办税服务区、咨询辅导区、自助办税区和等候休息区,设置了电子显示屏、公告栏、税务公开栏、宣传资料取阅架和触摸屏,向纳税人公开办税事项、办税流程、税收法规和办税指南等内容,设置了意见箱、举报箱,接受纳税人的监督。二是人员配备统一规范。现有在编人员5人,协税员6人,已按编制数量–– 配齐,并统一务着装。三是保障制度,健全软件配套。以制度保障为切入点,健全了服务类制度、管理类制度、业务类制度和考评类制度,建立培训学习制度,定期评选“办税服务明星”,树立岗位标兵。
省局检查组高度评价了我局的基层所建设工作。通过规范化建设,基层所和办税服务厅的硬件设施得到了明显改善,工作生活环境有了很大的改观,激发了基层同志干事创业的热情,进一步改善了征纳关系,地税形象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六)全县地税系统机构改革顺利完成。
本着调整职能、理顺关系、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的原则,科学谋划,周密组织,顺利完成了改革任务。机构改革工作牵涉到每个地税干部职工的切身利益。县局按照省市局文件要求,结合我局实际,制定方案,公开公示,确保干部职工心里明白,心中有数。按照 “三定规定”设置机构,按照职位设置配备人员。整个过程平稳、有序、合规。通过改革激发了地税干部职工的工作热情,促进了一批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目前,民权县地税系统处于机构分设以来形势最好,群众满意度最高的时期之一,呈现出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局面。
(七)狠抓节能减排,推动节能型机关建设。
一是做好宣传,提高节能认识。组织全员认真学习节能减排有关文件规定,充分提高做好节能减排工作的认识,增强全员节
–– 能减排的积极性、责任感和使命感。围绕 “节能减排、绿色办公”这一主题,进一步使节能减排形成自觉的行动。二是开展能源短缺体验活动。要求上下班及短途办事停开小车,提倡骑自行车、电动车和步行上下班、办事;上班时间不开或少开空调,规定室内空调温度设置不低于26摄氏度;办公室和会议室不开或少开照明灯。三是节约使用办公用品。所有办公设备不使用时即行关闭,减少待机能耗;提倡“无纸化”办公,能通过内部办公网站发布的文件就不发纸质文件;多余或不用的物品禁止废弃处理,通过交换和捐赠的办法,达到重复利用的目的。四是抓好水、电、通讯费用管理。由专人负责用水设备的日常维护,杜绝跑、冒、漏、滴和“长流水”;推广使用节能灯具,缩短灯具照明时间;空调实行集中控制、定时开关;提倡“长话短说”,同楼层商谈事项不打电话,实行话费定额包干。五是降低公车耗费,严格公务接待。所有车辆统一实行派车制度,提高使用效率;实行定点维修保养及统一保险制度,推行“充值卡”加油措施;严格执行公务接待范围和标准,实行定点招待和招待审批单制度,减少公务接待费用支出。
(八)文明单位建设工作成绩显著。
今年以来我局始终把创建省级文明单位复查工作定为今年工作的重点,多次召开会议号召全体干部职工行动起来,认清目标,群策群力,以坚持不懈的努力,以卓有成效的业绩,务必复查工作的成功。在文明单位复查过程中人人肩上有担子,人人出–– 谋献策,人人尽职尽责,共同朝着创建成功的目标去努力,去工作,最终我局顺利通过了省级文明单位验收,取得了显著成果。
(九)班子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取得新成效。
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按照健全组织、稳定队伍、增强活力、改善结构、提高素质的要求,合理配备基层单位领导班子,努力把局领导班子建设成为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团结协作紧、作风形象佳的坚强领导集体。一是坚持不懈地抓好政治理论学习,认真落实党组中心组学习和领导干部理论学习考核制度,制定了学习计划,保证了学习时间、内容、人员、效果四落实。以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载体,大力落实整改,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二是持之以恒地加强业务素质培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创新干部学习教育机制,全面开展了任职培训、更新知识培训,干部业务素质普遍增强。三是积极开展谈心交心活动,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广泛征求工作中的意见和建议,促进班子整体合力,增进了班子的团结。四是认真执行民主集中制,对干部任免、基建项目、大额经费开支等重大事项,都能严格按照决策程序,经过党组集体研究决定,避免了“一言堂”的发生。
努力建立符合基层地税部门实际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认真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和执行廉政承诺制度、廉政保证金制度和重大事项报告与述职述廉制度,强化“两权”监督制约, 严肃查处违法违纪案件,促进了领导干部廉洁自律。
以纠正损害纳税人利益的不正之风为重点,切实加强了行风
–– 建设。今年,行风评议活动中虽然地税部门不参评,但是我局仍然对行风建设工作紧抓不放,高度重视创建“群众满意站、所”工作。在行风建设中内强素质打基础,外抓服务赢信任,广开渠道促监督,惩防并举正风纪,树立了地税部门执法为民、廉洁从税的良好社会形象。
(十)抓好信访稳定等各项工作,构建和谐地税。一是全面实行信访责任制。要求各单位逐级落实稳控责任制,一旦发生突发性事件,要及时上报,坚决做到问题解决在基层,人员稳控在当地。二是深入推进综合治理和平安建设。成立综治和平安建设领导组,定期召开党组分析研究会,加强防范,健全机制,狠抓落实,达到了“四无”(无刑事案件,无治安案件,无火灾事故,无重大责任事故)的要求。三是圆满完成招商工作任务。按照县委、县政府关于招商工作的要求,县局专门成立了招商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招商引资工作,共计完成招商引资任务400多万元,取得了明显成效。四是认真开展计划生育工作。签订了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书,健全了各种台帐,表证单册,并按照要求组织我局育龄妇女落实季度孕检制度,对独生子女户按政策及时落实了独生子女待遇。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地税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一是我县地税税基不稳,税源结构不合理,税收增收主要依赖第二产业,特别是建筑房地产业,一次性税源比重较大。二是个别小税种征管措施不够有力,还存在执法不严、–– 漏征漏管问题。三是干部队伍年龄偏大,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四是社会依法纳税意识不强,税收秩序需要进一步规范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高度重视,并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二、2011年工作思路
2011年全县地税工作的整体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市局和县委、县政府的工作部署,正确分析把握全县经济税收形势,坚持科学管理这一主线,着力抓好组织收入、信息化建设、税收征管、纳税服务、基层所建设、干部队伍建设、税务文化、党风廉政建设等工作,确保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努力为民权县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做出更大贡献。重点是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保证收入运行质量,确保税收收入稳定增长。以科学发展观统揽税收全局,坚持“依法征税,应收尽收,坚决不收过头税,坚决防止和制止越权减免税”的组织收入原则,提高收入运行质量。实行收入目标责任制,层层分解收入任务,明确目标,强化责任。完善重点税源监控,找准影响税收变化的主客观因素,及时、准确把握经济运行态势,确保税收与经济协调增长。严格落实第一季度完成25%,上半年“双过半”,11月份收入大头落地的目标,实现均衡入库。争取组织收入工作在2010年完成的基础上,取得新的突破。
––
(二)提高征管水平,加强税收专业化精细化管理。以信息化为基础,加强信息采集和综合应用,加强税源专业化管理,加大纳税评估力度,减少漏征漏管。以税收风险管理为导向,积极探索税源分类管理模式。围绕管住、管细、管好税源,科学设置税源管理岗位,建立与专业化管理相适应的税收管理员队伍,加强内部分工协作,建立健全纵向联动、横向互动的税源专业化管理机制。
加强各税种管理。完善建筑业营业税管理办法,加强金融、货物运输、个人住房转让营业税管理,按照一体化管理要求,加强对房地产开发、保有、交易等环节税收征管。完善土地增值税核定征收办法。加强合并汇总纳税企业及建筑、房地产等重点行业所得税征管,做好2010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工作。继续推进全员全额扣缴明细申报,抓好年所得12万元以上个人自行纳税申报及限售股转让等个人所得税征管。做好城建税与“两税”信息比对,土地使用税和房产税清查,车船税代收代缴检查,印花税管理等地方小税种征管工作。
(三)加大督查力度,营造良好的税收法治环境。认真落实省政府《关于严格依法治税规范税收秩序的意见》,加强协作配合,不断优化依法治税环境。以落实过错责任追究为重点,全面落实税收执法责任制。加大执法检查力度,规范基层税务人员的执法行为。加大税务稽查力度,继续开展专项整治,深入开展大案要案查处,严厉打击逃、抗、骗税等涉税违–– 法行为。积极创新发票管理模式,巩固打击发票违法犯罪专项斗争成果,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提高社会纳税遵从度。
(四)优化纳税服务,构建和谐征纳关系。
强化纳税服务意识,树立征纳双方平等的理念。按照“始于纳税人需求、基于纳税人满意、终于纳税人遵从”的要求,实施纳税服务工作规划,将纳税服务贯穿于税收管理各个环节。实行“阳光办税”,深入重点企业跟踪服务,开展个性化的纳税辅导,切实提高纳税服务水平。加强税收宣传,推进政务信息公开,接受纳税人监督,维护纳税人合法权益。
整合纳税服务资源。全面推进办税服务厅规范化建设,优化办税服务环境,做好12366纳税服务热线转办工作。提升纳税服务效能,开展纳税服务调查,积极响应纳税人的服务需求,简化办税服务程序,实行标准化作业,简并涉税资料,减轻纳税人办税负担。建立纳税服务质效考核评价体系,提升纳税服务效能,努力开创纳税服务新局面。
(五)提升信息管税水平,抓好征管软件升级工作。全面落实省局信息化发展规划,按照省局统一部署,做好信息管税工作和软件的推广应用,严格执行各项管理制度,加强信息采集,积极落实各项基础性工作,认真抓好全省税收业务管理信息系统的上线运行工作。同时,做好现有信息系统及单项软件的运行维护工作,整合税收管理信息系统,加强信息采集和综合应用,加强信息比对,做好税收分析和税源监控等工作。
––
(六)强化软件建设,巩固基层所建设成果。
坚持“巩固、完善、规范、提高”的原则,在完成基层所硬件建设任务的同时,重点提高人员素质、管税能力和服务质量,完善管理制度,强化岗位练兵和技能培训,提高基层一线人员岗位实践能力,把基层所建设成为“政治过硬、业务熟练、作风优良、执法公正、服务规范、形象良好”的坚强集体。丰富基层税务文化建设,使基层所始终保持良好的秩序和状态。
(七)搞好协调交接,确保“两税”划转工作顺利完成。契税和耕地占用税征管职责划转,是明年的一项重点工作,是全县地税系统的又一件大事。我局高度重视,按照“加强领导、积极稳妥、严肃纪律、平稳交接”的总体要求,明确领导专门分管,确保有人专职负责,积极稳妥地抓好“两税”划转工作。主动沟通,确保两税征管职责顺利交接。加强与财政部门的联系,做好法规文件、征管资料和征管软件的交接,做到“税源清、税款清、资料清”。要严格程序,确保两税划转人员平稳过渡。要按照规定的机构、编制、职数及审核批准的名单,健全相应的“两税”征管机构,分级接收划转人员,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政治和岗前教育工作。要加强征管、确保两税征收任务圆满完成。
(八)加强队伍建设,努力提高队伍素质。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抓好干部思想道德和专业技能学习培训,提升队伍素质。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打造廉洁高效、创新务实的坚强领导集体。以争创“五个好”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做“五–– 个表率”优秀共产党员,大力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健全惩防体系。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和领导干部作风建设,进一步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抓好查办违法违纪案件工作,促进干部队伍廉洁从政。
2011年是“十二五”的首年,我局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税收全局,以更加振奋的精神、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务实的作风,一心一意收好税,科学服务谋发展,努力完成明年的各项工作任务,努力开创民权地税工作新局面。
民权县地方税务局
二0一0年十二月十三日
2011地方课程工作总结 篇7
一、新闻中心全国“两会”主题性报道的特点分析
在2011年全国“两会”报道中, 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新闻中心紧扣“两会”精神, 并作为导向, 报道准确、及时、完整、并富有新意, 增强了电视媒体的影响力。全国“两会”报道全省上上下下都很关注, 责任也显重大, 因此如何用创新的方式来报道好“两会”, 提高内容的可看性, 并在报道中提高新闻的品质, 成了业界主要的关注点。早在年初, 集团和新闻中心领导就要求要高度重视全国“两会”的宣传报道工作, 并强调了几点方针政策。总结今年新闻中心的全国“两会”报道, 呈现三大特点:
(一) 报道方式有所创新
2011年全国“两会”期间, 新闻中心在“两会“主题性报道内容上有诸多的创新。如:东南卫视新闻3月3日开播的《履职》栏目, 虽说只有13集, 但集集精彩, 把代表、委员们参政议政、认真履职的真实情况充分展现给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 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并取得了意想不到的好效果。主题性报道《履职》, 主要以遵循贴近生活、贴近百姓作为出发点, 结合提案、建议把基层代表委员和普通百姓关注的热点问题作为切入点, 从中提炼出重要的思想观点, 同时运用紧扣主题的资料画面、同期声和媒体特技, 强化报道效果, 把国家出台的相应政策一目了然于荧屏, 让观众朋友更加准确直观地收看, 也更容易理解。
(二) 报道角度贴近民生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 也是福建加快转变, 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关键一年。省里要求突出宣传好近年来福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等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 要及时准确地报道会议的各项重要议程, 充分反映福建的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在全国“两会”中认真审议讨论、积极履行职责的情况, 努力把体现党的主张和反映人民群众心声结合起来, 为保证“两会”圆满成功营造出良好的舆论氛围。
出席本届全国“两会”的福建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共有100多位, 为了准确、及时地报道他们参政议政的风采, 分头负责人大和政协报道的记者, 必须熟悉每位代表、委员特别是来自基层的代表、委员的情况, 对他们将向大会提交的每一件议案、提案都了然于胸, 并有针对性地进行采访报道。熟悉“三农”的, 就谈农民增收、农村科技投入等问题;熟悉教育的, 就说提升教师素质、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等问题;来自企业界的, 就提高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等问题发表看法;而关注民生的, 则请他们谈谈职工待遇、药价、社会保障等方面的问题。
(三) 传播效果凸显新意
相对于传统媒体, 网络传播是一种新型时尚的大众传播方式, 网络语言的多样性是这种传播的最主要的优势之一, 网络语言这种轻松活泼、幽默风趣的语态, 往往总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这种创新的报道形式不仅加速融合了新旧媒体的优势, 更使“两会”的信息源进一步扩大, 增强了“两会”报道内容的贴近性, 从而真正实现了传播的最大化、最优化。
主题性报道有其创新固然不够, 归根到底还是要运用合理的手法, 把主题性报道更好地显现在观众朋友面前。
二、主题性报道的有效传播
无论对于哪一级别的新闻媒体来讲, 全国“两会”主题性报道都是一年的新闻富矿。相比于中央媒体报道全国“两会”, 省级地方电视台全国“两会”的报道既有共性, 但又有地方的自身特点。如何在地方“两会”主题性报道中挖出好新闻, 使地方电视台全国“两会”的主题性报道得到有效传播, 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通过对近几年“两会”专题性报道的回顾可知, 除了记录福建的重大政治、经济、文化的事情外, 新闻中心通过电视新闻传播, 并不断嫁接网络媒体, 使全国“两会”主题性报道得到了有效的传播。
(一) 打造地方主流媒体的舆论话语权
地方主流媒体作为地方最具权威性、公信力和引导性的媒体, 是地方党委政府和民众联系的重要桥梁, 在地方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话语权就是说话权, 也是控制舆论的权力。同时, 社会舆论走向, 也是由话语权来决定的, 而地方主流媒体的话语权就是对受众产生传播效果并具有现实的影响力。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近些年来, 以网络为代表的媒介飞速发展, 越来越多的人依赖网络信息。除了来自网络的部分压力外, 地方电视台, 尤其是省会城市电视台还面临着省级电视台间的激烈竞争的趋势。因此, 地方主流媒体必须通过主旋律报道来抢夺话语权。首先要以大事件作为契机, 整合资源, 发挥媒体的优势。在2011年北京全国“两会”, 正逢“十二五”开年之际, 很多地方台都借机大做文章, 并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来做好“两会”报道, 全方位的整合新闻资源来取得话语权。2011年, 为报道好“两会”, 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新闻中心派出屏山记者站近20名一线记者, 10多名技术人员, 专门从福州开来高清数字转播车一部, 在京设立独立演播室和精编机房, 在中央电视台设立专门小组负责协调……如此之大的投入规模在全国地方性电视台中首屈一指, 虽然新闻中心只是福建地方性的媒体, 不过经过多年来在全国“两会”上突出的报道和经验总结, 其影响力已遍布全国, 其主流媒体的舆论话语权已经覆盖了福建及周边省市。
(二) 精心组织策划, 不断创新全国“两会”“专题新闻”报道
“两会”年年开, 年年也带有新意。近年来,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 人民生活质量不断的提高, 越来越多的老百姓关注“两会”的发展情况, 因为每年都有与他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新政策出台。如何让更多的老百姓可以表达自己的心声呢?省级地方电视台利用全国两会这个平台, 采取特色新闻的传播, 是重点手段。2011年, 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新闻中心投入了大量的物力、财力, 派出近30人的采访报道团前往北京, 不仅每天都能从第一现场发回全国“两会”的最新消息, 还特别精心为老百姓策划了《民声》栏目, 由留守福州的同事负责采编制作。栏目每天具体围绕一个民生话题来展开, 以电视传播的方式, 走进普通老百姓家中, 传递着他们的寄托和心声, 会里会外让普通老百姓也感受到了“两会”与他们间的零距离。《民声》栏目从3月5日开始, 每天18:30通过《东南卫视新闻》时段天天播出, 直到“两会”结束, 加深了普通百姓对全国“两会”的直观印象, 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再以集团新闻评论部2011年全国“两会”特别节目《新跨越》为例, 这档20分钟的专题类节目重点突出北京和福州双演播室衔接的效果, 福州演播室为主演播室, 北京演播室为辅演播室, 由北京的一线记者邀请代表委员参与节目讨论民生话题, 节目过程中福州主演播室利用双视窗连线采访北京或者福建的专家, 这又是一种新兴的报道方式。当然除了新闻中心, 除了《新跨越》、《民声》两个专题节目外, 还及时跟进全国“两会”福建代表、委员的各种活动, 采取了现场采访报道的形式, 并及时传输到黄金时段的《东南卫视新闻》播出。“两会”期间, 温家宝、贾庆林、习近平、贺国强等国家领导人参加福建代表团的审议, 并看望福建全国人大代表, 新闻中心都在第一时间及时播发了这几条重大时政, 提升了整个全国“两会”报道的分量。全国“两会”期间, 综合频道每天早上7:30的《早安海峡》不仅播出了前一天福建省“两会”相关的动态消息, 同时把新一天“两会”的议程预知给大家, 这样不仅吸引了普通老百姓收看新闻, 也对中午及晚上相关新闻内容收视率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还有综合频道《福建新闻联播》、《全国“两会”特别报道》、东南卫视《东南晚报》等节目都把福建省民众所关注的“两会”热点问题放在第一时间段播出, 通过新闻的播出频率并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 在主流媒体传播方式中起到了主导的作用。
(三) 采用新传播渠道, 提升电视新闻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力
互联网的跨越式发展, 改变了人们传统的交流方式, 也开阔了人们的视野。而微博作为人们日常锁事的通讯工具, 在较短的时间内异军突起, 并迅速发展成为介入公共事务的新传播媒体。2011年全国“两会”期间, 中国各大媒体纷纷推出了自己的“两会”微博。如:人民网、新华社开通了以专题页面的“两会”微博。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新闻中心也在“两会”报道中新设置电视栏目《微博》, 通过发起“两会”中相关的热点话题, 利用网络微博上网民的论点观点, 通过前后方主持人对话探讨的形式托出, 给严谨的“两会”报道增添了一缕轻松惬意, 受到了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微博在全国“两会”中的广泛应用, 已经成为“两会”传递民意、发表及反馈信息的一种重要的新渠道。因此笔者认为, 把电视媒体与微博结合对于“两会”时政热点有预知传播性, 它的传播可以吸引更多人来了解微博要反映的时政新闻, 提升了电视新闻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力。
三、总结
综上所述, 省级地方电视台“两会”主题性报道的有效传播, 不仅要了解主题性报道的理论定义和特点, 更要提高受众对象对主题性报道的认知度, 对报道中蕴含的思想给予强化, 了解受众对主题性报道的兴趣共鸣点, 从而使受众能够随之形成共识, 汇成推动社会发展的主动力。像全国“两会”这样的重大主题性报道节目, 只要有开放的心态, 敢于创新, 勇于突破, 完全可以做到既有深度, 又有力度, 也完全可以做到普通百姓欢迎, 政治舆论导向正确。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新闻中心正是坚持以上观点并不断创新, 所以在2011年全国“两会”主题性报道的传播上较以前有了新的突破和飞跃。
摘要:省级地方电视台是地方党委政府和民众联系的重要桥梁, 在地方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主题性报道作为地方台引导社会舆论的重要载体, 有较强的社会性和新闻性。本文以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新闻中心2011年全国“两会”报道为背景, 就地方台如何精心策划采编制作有地方特色的全国“两会”新闻, 探讨如何提升电视新闻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力。
关键词:两会,地方电视台,主题性报道,传播
参考文献
学习地方课程之我见 篇8
关键词:课程;提升;情感
《锦绣金华》作为金华市7~9年级学生使用的地方课程教材,“本着‘来自本土,面向本土,服务本土’的原则,充分利用金华丰富的教育资源,编写了这套地方课程教科书,旨在通过学习,使学生较为全面、深入地了解金华、认识金华,激发他们热爱自然、热爱家乡、报效家乡、服务人民的情感,提高他们的科学和人文素质,使之成为一个合格的金华市民,并为他们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如何把握课程精髓、如何使用教材、如何建立自己的地方课程教学风格,不可避免地成为任课教师必须探索的课题。
一、学习地方课程,不能浅尝辄止
地方课程纳入中考命题范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开始重视起来,但是,教师也只是到九年级复习的时候才选了一些所谓的重点,让学生在教材上点画出来,去读、去记,强调熟读、背诵,一节课下来可以搞定整本书的内容,这样做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应付考试。所以,七、八年级的《锦绣金华》发下去,成了学生的闲置书,甚至有的老师有无《锦绣金华》这套地方课程教科书也不晓得,哪里还知道怎样去用好来呢。所以,地方课程的教学语文老师要形成共识,像抓教材课文那样,抓地方课程教科书中内容的学习、知识点的落实,让学生通过学习,真正有所得。
老师如何教才能使学生真正有所得呢?在目前的教育环境下,多媒体的运用不失为一种先进的教育教学手段。借助多媒体的音响和视觉效果,确实能大大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但过多的图片、资料使学生看得眼花缭乱,看看课堂热热闹闹,其实质缺失了地方课程教学的有效性。学生的智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地方课程教学只有通过学生对于来自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的体验、省悟、内化,才能达到目的,实现效果。但是,目前的地方课程教学中,教学活动常常出现走过场的情况,教学活动蜻蜓点水,学生缺乏深入体验。
二、学习地方课程,重在深入了解,拓展延伸
点点画画应是老师教给学生的一种自学方法,锻炼学生阅读的一种能力,而不应老师现成的强调哪些是重点,哪些不是重点。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对知识点的深入了解,拓展延伸上来。金华古建筑很多,如被李清照誉为“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的八咏楼,有“北有古宫,南有卢宅”之誉的东阳卢宅,依八卦而建的兰溪诸葛八卦村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从只知金华有很多有名的古建筑“八咏楼”“东阳卢宅”“兰溪诸葛八卦村”等的认知,迁移到语文知识的积累上来,深入了解这些古建筑的深厚的文化底蕴。
三、学习地方课程,旨在提升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地方课程课是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家乡、了解家乡,建設家乡的思想感情的课,情感对于一个学生的爱家乡思想品德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列宁曾指出:“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在教学中,教师就要作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只有启动学生的情感,才能增强他们内在的动力,最有效地去开发自身潜能,使爱家乡的教育深入到他们的内心,表现到他们的一言一行当中去。
1.情境设置,引发激情。人的感情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不同的情境会产生不同的情感。在地方课程教学中,为了唤起培养和强化某种情感,就应尽力创设适合于教育教学内容需要的情境氛围。这犹如演员登台表演,要靠音乐、布景等艺术手段进行烘托一样,地方课程的教学也需要情境的协调和配合。在良好的环境中,学生便会有一种好的情感。
2.以情动情,产生共鸣。情感具有很强的感染性,所谓感染性,就是以情动情,即产生师生之间的情感共鸣。教师要想感染学生,首先自己要激发出情感。在上《我爱这土地》时,我深情地朗读了艾青的《我爱这土地》,和着音乐声,学生深深被我的朗读感动了。我的激情感染着学生,唤起了学生对作者的热爱。从而使他们产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011地方课程工作总结】推荐阅读:
校本地方课程工作总结10-08
地方音乐课程07-22
地方美术课程07-26
小学地方课程11-09
语文地方课程11-21
地方课程开发11-23
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评价标准06-28
地方音乐文化课程05-14
地方地理课程资源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