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单元教案知识树

2024-06-11

3 单元教案知识树(精选5篇)

3 单元教案知识树 篇1

春天

春天的手

主备人: 复备人:

教学内容:春天的手

教学总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文,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课文体会和感受春天的美丽和可爱,培养学生热爱、亲近大自然的情感。

2、认识14个生字,会写6个。

3、学习“日”字旁,扩词。教材分析:《春天的手》是北师大版第二册教材中的一首儿歌。这首儿歌通篇以拟人的手法描写春天里大地绿,小河解冻,小鸟欢歌,小朋友户外活动多起来的景象,处处表现了春风、春光、春色、春之声的无穷美妙和勃勃生机。教学重难点:

1、掌握本课的生字及生词,熟练的背诵课文。

2、通过学习课文体会和感受春天的美丽和可爱,培养学生热爱、亲近大自然的情感。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初读课文。

2、认识14个生字,会写6个。

3、学习“日”字旁,扩词。

一、板题示标

1、春天到了,大自然中的一切都发生了变化,为什么春天到了,就有这么多的变化呢?(学生谈)我觉得呀,那是因为春天有一双神奇的手。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写课题,读“春天的手”,(观察“春”字,用红笔描:一边写一边说“三人一日去春游”)

2在学习之前,请看我们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师读):(1)初读课文。(2)认识14个生字,会写6个。

(3)学习“日”字旁,扩词。

二、引导自学

1、请大家轻轻打开课本,师配乐背诵诗文,学生倾听。学生评价。(要读得优美,以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

2、学生小声跟老师再读一遍。

3、学生自读诗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做个记号)

同桌互读,互教生字,争取读熟。

4、根据学生学习生字情况,教认普遍感觉困难的生字。

同桌摆生字卡片,找朋友认读“温暖”“轻柔”“抚摸”“肩膀”“健壮”

做动作学习“传”“拍”“拉”“抚摸”:

一个学生背对着黑板上的生字,另一名学生在他前面,面对着黑板,选字做动作,前一个学生猜,并且指出是黑板上的那个字,读一遍,组一个词(其他同学跟着读一遍、组一个词)。

开火车等检查认字情况。

5、唱一唱《春天在哪里》。

三、交流释疑

1、学习“日”字旁:

观察“春”的部首:“日”字旁,春天,春季,一年里头三个月,天气由冷渐渐变暖。

你还知道哪些“日”字旁的字?暖、阳、晒、明、映、晓„„

2、学写其他生字

重点指导:乐、树

乐:第二笔是竖折,用红笔标出。书空。在《学生写字本》上描红,书写。

心:第二笔是卧勾,比较难写,着重练习。在《学生写字本》上描红、书写。

以上两字老师范写。

四、巩固扩展:读一读,选择一个喜欢的词语练习说话:温柔

轻柔

活泼

掠过

传来

快乐

四、课堂检测:听写生字

五、作业:必做题:写生字。

选做题:课下和同桌说说自己看到的春天的景色。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复习生字词、扩词。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文,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课文体会和感受春天的美丽和可

爱,培养学生热爱、亲近大自然的情感。

一、揭题示标 本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春天的手》,请大家看一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生读目标)

二、引导自学

1、指名读课文。

2、复习生字词、扩词:

抽读生字卡片,认读生词。

春天、温暖、轻柔、抚摸、传来、拍着、肩膀、活泼、健壮、拉住

3、出示学习目标学生齐读:

(1)复习生字词、扩词。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文,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课文体会和感受春天的美丽和可爱,培养学生热爱、亲近大自然的情感。

4、根据读词情况有重点认读生字、扩词

春:春天、春日、春光、春风、春色满园、春夏秋冬、满面春风

轻:轻柔、轻巧、轻风细雨、轻重(反义词)

柔:轻柔、柔美、柔软、柔弱、温柔、柔和、刚柔(反义词)

泼:活泼、泼水、泼辣

三、交流释疑

1、自由读课文,标出共有几小节。

2、指6名学生读诗文,每人一节。其他学生听完后评议(注意:要先说优点,再说不足,让学生示范怎样读更好。)

3、指名读诗文。配乐朗诵(学生)。

四、理解诗文内容:

1、你感觉到“春天的手”了吗?读读有关语句,请你说说“春天的手”指的是什么?

“春天的手抚摸着大地,大地一片新绿”:怎么抚摸?“新绿”是一种什么样的绿?你还见过哪些新绿?(下面的三节引导学生仿照上面的学法学习)

2、表演读课文。

3、试着背诵课文。

五、巩固拓展

1、过渡:听春天多么富有生机,快来说说你还发现春天里的什么变化了。(比如:小松树又在枝头跳来跳去了,小朋友们爱在户外活动了,风柔和了„„)

2、补充延伸: 你还知道有关“春”的成语吗?(春意盎然、春华秋实、春兰秋菊、春色满园、春风得意、满面春风„„)

六、当堂检测检测

1、指名背诵课文

2、全班齐背

七、作业:必做题:把诗歌背诵给爸爸妈妈听。

选做题:和家长练习给本课生字扩词。板书设计:

春天的手

抚摸大地———

一片新绿

温暖轻柔

掠过小河————

唱歌

拂过树梢————

小鸟欢叫

拍着我们的肩膀————小朋友活泼、健壮

教学反思

插秧

主备人:

复备人: 教学内容:插秧 教学总目标:

1、指导学生通过学习课文,感受春天朝气蓬勃的气息,背诵课文。

2、认识6个生字。

3、学习6个生字,重点指导“农、民”两个字。

教材分析:

这首儿歌,通过比喻和想像,以“水田是镜子”一句领起,诗化了插秧的耕作过程,廛化了艰苦的农业劳动,诗化了农民们辛苦劳作的场面。这里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那么和谐,那么富于诗情画意!

教学重难点:

1、指导学生通过学习课文,感受春天朝气蓬勃的气息,背诵课文。

2、认识6个生字,学习6个生字。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板题示标

1、表演唱《春天在哪里》

2、师:春天是万物生长的季节,花也开了,草也绿了,这时候农民也要忙着播种。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课文《插秧》,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写课题。

3、在学习之前,请看我们本课的学习目标,师读:(1)指导学生通过学习课文,感受春天朝气蓬勃的气息,背诵课文。(2)认识6个生字,学习6个生字。

二、引导自学

1、请同学们看书上插图,说说什么叫插秧。(引导学生理解图中戴斗笠的人把水稻的秧苗插在稻田里的活动叫插秧。)

2、究竟是谁插秧?在哪儿插秧?等我们学了课文大家就知道。

3、自主识字,整体感知。

当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该怎么办。请同学说说学过的识字方法,(1)借助拼音;(2)问别人;(3)联系上下文猜字;(4)听别人读。

2、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认字学词,读通课文。

3、指名读课文。其他小朋友认真听,评一评读得怎么样,评选朗读高手。(相机出示词卡,穿插识词,识字)

4、读词语,再读课文。

三、交流释疑

1、同学们读得真好,现在我们比比,谁能最快把课文背下来。会背的就举手,第一个举手并能出来的同学可以评为背诵大王。

2、这篇课文很简短,可容易背错,你是用什么好方法把它背下来的,介绍背诵方法。

A、观察插图,说说图上画着什么?(从上到下:蓝天、白云、青山、绿树)

B、游戏:送词语宝宝回课文家,板书,利用字卡演示。为什么说农民在秧插在绿树、青山、白云、蓝天上。

C、其他。

3、同学们自由选择上述其中方法背诵。

4、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一边背一边想像。

5、说说看到了什么。(先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

四、发挥想像,拓展延伸。

1、水田是镜子,除了可以映照出蓝天、白云、青山、绿树之外,还能映照出什么?(同桌讨论、全班交流),编儿歌。

2、出示小黑板:水田是地毯,农民在地毯上;水田是棋盘,农民在棋盘上,水田是————。编儿歌。

六、当堂检测:指潜能生背诵课文

七、作业:必做题:

1、写本课生字。

2、回家给爸爸妈妈背诵课文。

选做题:读一篇描写春天的诗歌。

板书

插秧

插秧————水田(像镜子)

(插在)

(映照)

蓝天

白云

青山

绿树

教学反思:

语文天地

主备人:

复备人: 教学内容:语文天地

教学总目标:

1、在四线三个中正确抄写9个声母。

2、正确书写“农、民、心”。

3、从文中找出带提手旁的字,并模仿动作。

4、写出带有提手旁与日字旁这两个偏旁的汉字。

5、连一连,进行词语搭配。

6、唱一唱《春天在哪里》。

7、口语交际:开一个“春之声”朗诵会。

8、读背古诗《春晓》。

9、金钥匙:学习一边阅读,一边想象的阅读方法。教材分析:这个语文天地是第三单元春天后的,针对本单元学习的两篇课文中重点,设计的题型,用意是将重点加以巩固,比如特殊字:农 民 心等,带有提手旁的字和提手旁表示的意思等。

教学重难点:

1、在四线三个中正确抄写9个声母。

2、正确书写“农、民、心”。

3、写出带有提手旁与日字旁这两个偏旁的汉字.。

4、读背古诗《春晓》。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正确抄写题目中出现的声母,培养独立观察能力和良好的书写习惯。

2、理解“日”的本义和引申义,复习带“日”的字。

3、练习搭配名词和修饰词,积累词汇。

一、板题示标

直接导入,今天我们学习语文天地,伸手和老师一起写课题,出示目标生齐读。

二、引导自学

1、指名背诵本单元的课文。

2、出示二类字生认读。

三、交流释疑:

1、描一描:农 民 心。

生书空笔顺,观察字在田字格的位置。

生写字,师巡视指导,强调写字姿势。欣赏写的好的字。

2、抄一抄

(1)指读声母。

(2)请小老师上台带大家书空笔顺。

(3)小组观察讨论,这些声母分别写在四线三格的什么位置。(4)全班交流。

(5)学生独立观察并认真书写。(6)小组内互评并纠正。

3、比一比,看谁写的多

(1)学生独立按要求写汉字。(2)指名反馈介绍,教师板书。

(3)你从这些带有提手旁与日字旁的字中发现了什么?(4)教师小结,引导学生掌握根据偏旁辨字义的识字方法。

4、连一连

(1)学生独立读题,连线。(2)全班交流

温暖的阳光

温暖的手

温暖的家

快乐的节日

快乐的家

快乐的小朋友

快乐的小鸟(3)全班齐读。

(4)你能选其中一个词说一句话吗?

三、巩固拓展:

找朋友:

桃子

娃娃

拍子

四、当堂检测:书空农、民、心的笔顺,写一写。

五、作业:必做题:听写本单元所学的汉字、新词。

选做题:积累春天的词语。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以读、唱的方式学习自读课文《春天在哪里》。

2、学习古诗《春晓》。

3、总结阅读时想象的学习方法。

一、揭题示标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语文天地,生伸手和老师一起写课题,出示目标生齐读:

1、以读、唱的方式学习自读课文《春天在哪里》。

2、学习古诗《春晓》。

3、总结阅读时想象的学习方法。

二、引导自学

温暖的——————

快乐的——————

三、交流释疑

(一)唱一唱

1、放歌曲《春天在哪里。,同学们一起跟着唱。

2、在唱歌时你高兴吗?为什么?

3、请学生上台为大家唱这首歌。

(二)读一读,背一背

1、自由读古诗《春晓》。

2、看图联系诗句,想想诗句的意思,并请说一说。

3、指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其他学生评一评谁读的最好。

4、请读的最好的同学带其他同学一起有感情地朗读。

5、自由背古诗。

6、分组背古诗比赛。

(三)金钥匙

1、请学生读丁丁的话。(一边阅读,一边想象,读起课文来特别有意思)

2、看图,你看明白丁丁是怎么读书了吗?

3、你用这种方法学过哪些课文?

4、边读《春晓》边想象,说说你想到了什么?

四、巩固拓展

学生读《春天的手》和《插秧》,边读边想象,并说一说。

五、作业:必做题:继续搜集春天的诗歌。

选做题:和家人一起演唱《春天在哪里》。

三课时

学习目标:开展”春之声“诗歌朗诵演唱会,积累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热爱和接近大自然的情感。

一、揭题示标

(一)唱一唱《春天在哪里》。

(二)宣布春之声诗歌朗诵演唱会开始。

(三)出示学习目标:开展”春之声“诗歌朗诵演唱会,积累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热爱和接近大自然的情感。

二、交流释疑

1、小组内先开展小诗会。

(1)将自己搜集到的相关春天的诗歌或歌曲在小组内交流。(2)小组选一首诗歌集体朗诵。

2、请愿意上台当小诗人的同学大胆地上台朗诵,也可以唱歌,予以红花鼓励。

3、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朗诵诗歌比赛,内容自选。选出最优秀的小组,评为“优秀小时社”。

4、“春之诗人”擂台赛背诵的诗歌数目最多的同学讲取胜,评为擂主,给以鼓励。

三、巩固拓展

读一读《柳树醒了》

作业:必做题:积累本单元喜欢的词语。

选做题:把今天课上所表演的节目向爸爸妈妈展示一下。

3 单元教案知识树 篇2

课文原句:It is said to be the city's largest ever cultural relics repair project.

整个句子的意思是:据说,这是该市所修复的文化遗迹中最大的一个。这个句子是典型的“据说类”句型,结构为“主语 + be said + to do”。这个句型和“It is said + that从句”意思相同,都表示“据说……”。所以,课文中的这个句子也可以改写为:It's said that it is the city's largest ever cultural relics repair project. 当然,类似的表示“据报道/人们相信”等句型也有两种表达方式,即:“主语+ be reported/believed + to do”=“It's reported/believed + that从句”。例如:

An awful accident is reported/believed/said to have happened at the intersection(十字路口).

=It's reported/believed/said that an awful accident has happened at the intersection. 据说十字路口发生了一起重大交通事故。

真题演练:

AIDS is said _____ the biggest health challenge to both men and women in that area over the past few years. (2006 湖北)

A. that it is B. to be

C. that it has beenD. to have been

解析:本题的考点就在于考查句型:主语 + be said + to do,因此空格处应填动词不定式的形式,可排除A、C选项。B、D选项的差别在于动词不定式的时态不同,根据题意应用动词不定式的一般时态,故正确答案是B。

to do sth. 动词不定式作状语,表目的

课文原句:To make your voice heard, you can write a letter to a newspaper editor.

这句话的意思是:为了让你的意见为人所知,你可以给报纸的编辑写一封信。在这个句子中,动词不定式短语“to make your voice heard”作句子的状语,表目的。动词不定式作状语时,除了表目的,还可以表原因或结果。例如:

I am glad to hear the news. (原因状语) 我很高兴听到这个消息。

I hurried to the railway station, only to find that the train had left. (结果状语) 我匆忙赶到火车站,却发现火车已经开走了。

真题演练:

It was unbelievable that the fans waited outside the gym for three hours just _____ a look at the sports stars. (2005上海)

A. had B. having

C. to haveD. have

解析:这道题考查的是动词不定式作状语的情况。整个句子是一个主语从句,it是形式主语,真正的主语是后面的that从句;主语从句缺表示目的的状语,因此要用动词不定式。整句话的意思是:太让人不敢相信了!这些粉丝在体育馆外面足足等了三个小时就是为了能够看一眼那些体育明星。所以,正确答案是C。

Unit 8would rather do than do 宁愿……而不愿

课文原句:I'd rather watch it than play it.

这句话的意思是:我宁愿看着它也不愿玩它。其中包含一个很重要的短语“would rather do A than do B”,其意思是“宁愿做A而不愿做B”。需要注意:would rather和than后面要接动词原形,跟在would rather后的A是愿意做的事情,而than后面的B是不愿意做的事情。另外还可用“would rather + that从句”,来表示“宁愿做某事”,从句引导词that可省略,但从句的谓语动词要用一般过去式来表虚拟。例如:

I would rather you knew that now. 我宁愿你现在知道那件事情。

真题演练:

To enjoy the scenery, Irene would rather spend long hours on the train _____ travel by air. (2004全国)

A. asB. toC. thanD. while

解析:本题考查的就是would rather do than do的句型,因此正确答案很明显就是C。整句话要表达的是:为了欣赏风景,Irene宁愿长时间坐火车也不愿乘飞机。

every + 数词/few/other + 名词,表示“每,每隔”

课文原句:Every four years athletes from all over the world take part in the Olympic Games.

这句话的意思是:奥林匹克运动会每四年举行一次,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员都将参加。在这里,every是形容词,与数词或few/other等词连用表示时间或空间的间隔,意为“每隔”,具体用法有:

1) 表示“每隔一……”,有以下几种形式:①Every + 基数词 + 名词复数;②Every + 序数词 + 单数可数名词;③Every+ other + 单数可数名词,例如:

every two years = every second year = every other year每隔一年/每两年

2) 表示“每隔几……”,可用“every + few + 名词复数”这种结构,例如:

every few meters 每隔几米

真题演练:

These plants are watered _____. (2000年全国)

A. each other dayB. every other day

C. each of two daysD. every of two days

解析:本题考查“every + other + 单数可数名词”的用法。题干的意思是“这些植物需要每隔一天浇一次水。”Each和数词连用不能表示“每隔”的含义,而选项中的“every other day”,意思是“每隔一天”,符合题意。所以,正确答案是B。

Unit 9in case of 万一;如果……发生;以防

课文原句:We can call for help in case of an emergency.

这句话的意思是:万一遇到紧急情况,我们可以打电话求援。其中包含一个短语“in case of”,它表示“万一;如果什么发生了;以防”等之意。这个短语中的of是介词,其后要接名词(短语)。例如:

In case of fire, sound the alarm. 万一着火了,就报火警。

I keep an umbrella here in case of rain. 我带着把伞,以防下雨。

注意:“in case”,相当于一个连词,也可表示“假使,万一;免得,以防”之意,后面可以接从句,但从句中要用“should +动词原形”表虚拟。例如:

In case I forget, please remind me about it. 万一我忘了,请提醒我一下。

Be quite, in case you should wake the baby. 保持安静,以免吵醒孩子。

真题演练:

He got to the station early, ___________ missing his train. (2004江苏)

A. in case ofB. instead of

C. for fear of D. in search of

解析:这道题的难点在于in case of 和for fear of的辨析。二者都可以表示“万一,以防”的意思,但in case of侧重于强调客观要这样做,不然就会发生后面的事情;而for fear of则强调的是主观上为了防止某种情况的发生,而去做某件事。结合题意“他很早就到了车站”,这是既成事实,肯定不是客观上必须很早到才不会误车,按时到也不会误车的。他之所以早到,是主观上想防止误车情况的发生。所以,正确答案是C。

one of短语的主谓一致问题

课文原句:Wang Mei is one of many Chinese teenagers who live life "on the go" and use cell phones.

这句话的意思是:王梅是众多使用手机过着忙碌生活的青少年中的一员。这个句子包含一个重要的知识点——one of 短语的主谓一致问题。分析句子结构,我们不难发现,该句是一个包含定语从句的复合句。前面的“Wang Mei is one of many Chinese teenagers”是主句,而后面是一个由who引导的定语从句。这个定语从句的先行词是“many Chinese teenagers”,是复数,所以从句中的谓语动词也要是复数形式。

one of...+动词:

A. “one of...”本身是主语,则谓语动词用单数。

B. “one of + 复数名词 + who / that定语从句”,则从句的谓语动词用复数。

C. “the (only/very) one of + 复数名词 + who/that定语从句”,则从句的谓语动词必须用单数。

需要注意的是,在类似的结构中,假如one之前有the或the only修饰,则who引导的定语从句修饰限定的是the (only) one本身,而不再是介词of后面的内容,此时从句的谓语动词要用单数。例如:

Wang Mei is the only one of many students who has been selected for that international exchange program. 王梅是众多学生中惟一被选派参加那个国际交流计划的人。

真题演练:

He is the only one of the students who ______ a winner of scholarship for three years. (2002上海春)

A. is B. are

C. have beenD. has been

3 单元教案知识树 篇3

一、单元说明

本单元主题为“民族之花”,设计的意图主要是让学生领悟民族之间和睦相处的美好情感,充分认识到我们的祖国是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整体,只有各民族兄弟姐妹相亲相爱,我们的祖国才会蒸蒸日上、兴旺发达。单元内容由主题课文和语文天地两部分组成,主题课文包括《爱我中华》、《草原》、《中国结》三篇课文。《爱我中华》是一首歌词,这首歌表现了各民族爱我中华的强烈凝聚力,表达了人们团结一心、建设国家的雄心壮志;《《草原》勾画了“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感人场景,表现了蒙汉两族之间紧密团结,亲如一家的思想感情;《中国结》表达了中华儿女“同根生”与心连心凝聚的浓情。语文天地包括我的摘录笔记、开卷有益、畅所欲言、笔下生花等内容。

二、教学目标

1、学习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的方法。

2、学看课文题目猜想文章内容的阅读方法。

3、领悟民族之间和睦相处的美好感情,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4、培养学生辨析音近字、同音字和抄录精彩句子的摘抄习惯。

5、学习整理分析搜集的信息资料,丰富自己的情感和认识。

6、学习修改习作的方法:自己朗读或请别人修改。

三、教学重、难点

1、学习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的方法。

2、学习整理分析搜集的信息资料,丰富自己的情感和认识。

3、培养学生辨析音近字、同音字和抄录精彩句子的摘抄习惯。

4、学习修改自己习作的方法。

四、教学策略及注意事项

根据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针对学生实际,我将采用如下教学策略:

1、关注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情感体验,如何学会读书、思考、质疑,如何查询资料、探究讨论、表达交流,如何与人合作,如何运用学到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还要关注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创新意识的树立。从关注过程的角度出发,容许学生在学习中出现错误,给孩子宽松和谐的足以成长进步的空间,会给孩子更多的方法的指导、思维的启发。在阅读教学中,注重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自读能力,引导学生在实践中通过比较鉴别,学会质疑,学会带着问题阅读。口语交际教学,注意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用自己的激情来感染学生,以情激情。作文教学,注重调动学生写作的兴趣,鼓励学生说真话,尊重他们的想法,教给习作方法及修改方法。教学《爱我中华》时,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交流朗读后的感想,安排跟唱《爱我中华》,体会其中表达的强烈的爱国情。《草原》一课使用了许多比喻句,因此理解比喻句是本文教学重点之一。教学过程中通过对比喻句及部分重点词句的理解,带领学生感受草原美景及人民的热情好客。由于学生对草原人民特有的风土人情比较生疏,所以在教学前需要让学生搜集相关的资料。《中国结》在阅读课文前,可以按照文后“小金钥匙”的提示,先猜想文章的内容,读时再对照印证,学习本课,重点引导学生了解中国结的寓意,体会包含的中国情、中国心。同时,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头”的含义。《语文天地》中的“日积月累”教学与主体课文结合;“畅所欲言” 让学生通过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交流时,让学生充分地展示,培养学生良好的摘录习惯,在进行畅所欲言这一教学环节时,交给学生整理分析搜集信息资料的方法,在进行笔下生花的教学时,注意交给学生修改习作的方法。

五、链接考点

高中政治必修3第一单元知识点 篇4

文化现象:文化现象无处不在(强调范围),文化无时不在(强调时间)

(1)文化的含义:1.(本质上)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2.(内容上)它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也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

(2)文化的特点:1.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2.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纯自然的东西不属于文化(如:山脉,河流)3.文化是人们的一种素养,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4.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3)文化素养:每个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加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4)文化的形式:1.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如思想、理论、信念、信仰、科学、文学、艺术等都属于文化,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学习、积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

(5)文化的作用: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产生深刻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2.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1.经济、政治、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三个领域,其中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又反作用于经济政治。2.文化有先进和落后,健康与腐朽之分,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发展。(应注意选择题出现的绝对选项是错误的,文化不是一定产生积极作用,它也有消极影响)

(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1.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表现为:在经济建设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推动经济发展,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文化产业迅速崛起,文化消费越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作用越来越突出。2.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的表现:随着民主法治的发展,人们为了参加政治活动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随着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奉行霸权主义的国家企图借助文化渗透的方式弱化取代它国文化,这便使反对文化霸权主义成为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3)文化在综合国力中:1.地位: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建设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中的重要因素2.我国的态度与对策:我国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目标,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强大的智力支持.(4)文化霸权主义:是指否认他国文化的优越性,认为本国文化优越于其他国家,不尊重文化多样性,妄图借助文化渗透来推销自己的价值观念,削弱他国他民族文化.3.文化对人的影响(有形的影响)

(1)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来源: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2)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表现:1.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和交往行为2.文化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3.文化影响人们在实践中目标的确定和行为的选择.(3)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1.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人们接受健康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接受熏陶的过程,参加健康的文化活

动不久能够使人获得一定的专业知识,增强劳动技能,而且能使人得到精神上的愉悦,情操上的陶冶,提高人的审美水平,思想道德素养)2.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3.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在长期的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是多种因素交互影响的结果,一经形成就具有确

定的方向性,对人综合素质和终生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4.文化塑造人生(无形的影响)

(1)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人们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人;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是培育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2)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优秀文化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震撼,力量倍增,激励人们不断创造美好生活。

(3)优秀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的发展与人的发展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是逐步提高,永无休止的过程。

(4)人的全面发展:表现为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等各个方面得到全面提高(优秀文化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对人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

5.综合探究

(1)随着世界多级化,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程度不断加深,经济的文化含量日益增高,文化的经济功能越来越强,文化已经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拥有了强大的文化软实力,谁就能掌握主动权。

(2)当今的形势要求我国1.必须重视文化建设,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指导,建设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文化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2.必须立足于世界文化的前沿,以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各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不断进行文化的批判继承与推陈出新,发展面向人民,反映人民的需求,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

3 单元教案知识树 篇5

1.弱势群体产生的原因

(1)我国人口众多,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

(2)受历史、自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发展水平存在较大的差距,一些人在生存和发展方面还有较大的困难。

(3)我国当今社会中的一些弱势群体,也是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特殊产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引入了市场竞争机制,在市场竞争中,一部分人成为市场竞争中的强势人群和富裕者,而另一部分人则成为失败者和贫困者;由于产业结构的调整,那些在没有竞争力的产业中工作的职工,在调整过程中成为低收入者甚至成为下岗职工。2.平等的真谛

(1)人人生而平等,没有高低贵贱之分。(2)每个人都应当享有被尊重的权利。

(3)维护社会所有成员特别是处境不利的人的基本尊严和基本生存条件,使社会每一个成员享有均等的发展机会,获得平等参与社会的能力,这是一个合理社会的道德责任和道德义务,也是每一个社会成员的责任和义务。

(4)一些处境不利的人,用自己的奋斗诠释了平等的真谛,捍卫了生命的尊严,赢得了世人的尊重。

3.辩证地看待我国社会中存在的不平等现象

(1)平等不等于平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并带动和帮助其他相对落后的个人和地区,携手共进小康社会,实现共同富裕。这不仅体现了一个健全社会所应具有的平等内涵,也反映了一个社会不断发展的效率要求,二者的统一构成了现代文明社会前进的基石。

(2)平等是我们孜孜以求的目标,但平等总要受到一定社会条件的制约。任何社会都存在一些不平等的现象。我国仍是人均收入水平较低的发展中国家,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社会成员之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还相当突出。提高弱势群体的生活水平,从根本上改变贫困地区的落后面貌,实现人类不懈追求的理想——平等,任重而道远。4.关心、帮助弱势群体

(1)既是政府的职责,也是全社会的责任。

(2)关心、帮助弱势群体的意义

用心

爱心

专心 1 只有大家一起来关心弱势群体,才会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才能促进社会的不断进步,不断走向公平与正义。

【特别提醒】中学生在关心帮助弱势群体方面,除了自己主动去帮助他们外,还可以呼吁社会中更多的人去关注、帮助弱势群体,也可以向有关部门反映,使弱势群体获得更大的帮助。保障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

2011年1月28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消息称,该部与发展改革委、监察部、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联合下发通知,要求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

通知说,近年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加大了保障企业工资支付工作力度,使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总体呈下降趋势。但是,目前企业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建设领域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问题依然存在。通知要求加大解决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力度,切实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

1.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与其他部门联合下发通知,要求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这体现了教材中的哪些知识?

答案:(1)维护社会所有成员特别是社会中处境不利的人的基本尊严和基本生存条件,使社会每一个成员享有均等的发展机会,获得平等参与社会的能力,这是一个合理社会的道德责任和道德义务,也是每一个社会成员的责任和义务。

(2)关心、帮助弱势群体既是政府的职责,也是全社会的责任。只有大家一起来关心弱势群体,才会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才能促进社会不断进步,不断走向公平与正义。(3)社会上处于弱势地位的人们,特别需要来自社会的支持与尊重。保障弱势群体基本生活,维护他们的基本权益,尊重他们的人格尊严,社会才可能是稳定的。一个弱势群体得不到保障的社会,一个弱者受到歧视的社会,不可能是一个协调发展的社会。2.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有何重大意义?

答案:党和政府是人民的根本利益的代表者,解决农民工工资问题,不仅有利于帮助农民获得报酬,享受正当权利,调动农民工的积极性,促进市场经济健康发展,而且是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对于促进廉政建设、改善党群关系,干群关系,树立党和国家的形象和威信都具有重大意义。

2011年1月29日《京华时报》报道:为讨回3 200元工资,河北农民工刘德军毅然喝下剧毒农药;2011年1月30日,《新京报》报道:因招商企业与当地政府“顶牛”,200余名在湖北枝江市打工的农民工被拖欠150万元工钱;就在同一天,《京华时报》报道:因被农民工拦车讨薪,广东江门一老板驾车强行冲出厂区,致使一名讨薪民工严重受伤。

用心

爱心

专心 九年级(1)班的同学在网上阅读了上述材料后,决定举办一次主题班会,假如你是该班的一名同学,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原因探析】每到年关,各地的农民工讨薪新闻便见诸报端,请你思考,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为什么得不到彻底解决?

(2)【建言献策】为了更好地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请你向有关部门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3)【感悟升华】参加了这次主题班会,你有何感想?

【解析】本题以农民工工资拖欠为背景,考查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开放性、综合性都较强,难度较大。第(1)问要注意题目的要求是概括工资拖欠的原因,需从企业、农民工、执法部门三个方面入手。第(2)问综合性较强,要求学生能提出切实可行的合理化建议,不能泛泛而谈。第(3)问开放性较强,只要言之有理即可。答案:(1)①行业市场不规范;②农民工自我保护意识 差;③行政执法部门执法力度不够。

(2)①所有用人单位必须按月支付工资,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加班加点工资等,坚决杜绝“平时只发生活费,年终结算工资”的违法行为。②企业在登记注册时须根据用工规模向政府部门缴纳一定比例的“欠薪保证金”,如果该企业出现拖欠工人工资情况,政府部门先责令该企业支付,企业无力支付的,则由政府部门动用“欠薪保证金”支付工人工资。③在“欠薪保证金”之外建立了“欠薪应急周转金”制度。“应急周转金”由公共财政支出,当工人工资被拖欠时,如果该企业没有“欠薪保证金”可供支付,政府部门则动用“应急周转金”先行垫付工人工资,然后由劳动保障部门通过执法或者法院通过拍卖向欠薪企业追回。

(3)只要言之有理即可。例如:农民工是社会底层的职业,他们的生存状态异常艰难,各级部门应加大执法力度,真正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企业应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做到不拖欠、不克扣工人工资。只有让农民工生活在春天里,我们的社会才更加和谐。1.(2010·内江中考)城乡居民在交通等事故中的“同命同价”、在人大选举中的“同票同权”以及工资支付的“同工同酬”三项权利不约而同地在我国的相关法律文本中集结。这表明()

A.平等从理想状态向实际状态又前进了一步 B.我国的法制建设已相当完备 C.弱势群体都得到了特殊的关照

用心

爱心

专心 D.通过立法杜绝了社会上的不平等现象

【解析】选A。本题以“同命同价”、“同票同权”、“同工同酬”三项权利同时出现在相关法律文本中为背景材料,考查学生对平等的准确把握。我国的法制建设还不够完备,所以B说法错误。C说法太绝对,排除。杜绝社会上的不平等现象不只是靠立法,所以D说法错误。A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故选A。

2.(2010·宜宾中考)2009年12月2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侵权责任法》。该法第十七条规定:“因同一侵权行为造成多人死亡的,可以以相同数额确定死亡赔偿金。”这表明()

①人人都应当享有被尊重的权利 ②党和政府对弱势群体的关注 ③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④我们积极提倡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解析】选C。解答本题要注意认真审读题干中的材料,实现共同富裕与本题材料所反映的主题无关,所以③属于答非所问,将其排除,故选C。

3.(2010·常州中考)据专家介绍,我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差距之比从改革开放初期的1.8∶1扩大到2009年的3.33∶1。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过大容易产生经济风险,也会造成社会矛盾。这表明,政府需要()

A.致力于实现社会公平 B.维护社会的绝对公平C.消除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D.实现人民生活的同步富裕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过大容易产生经济风险,所以政府需要致力于实现社会公平。绝对公平是不存在的,所以B错误。C说法绝对,排除。共同富裕不是同步富裕,D错误,排除。故选A项。

4.(2010·龙岩中考)福建省教育厅决定从2011年起,取消义务教育阶段各文化学科竞赛中考加分政策,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取得的成绩纳入其综合素质评价考核。这一决定()A.有利于促进教育的公平公正 B.能确保每位学生都有升学的机会

C.打击了优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D.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均衡发展

【解析】选A。解答本题要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取消义务教育阶段各文化学科竞赛中考

用心

爱心

专心 加分政策”,这一做法有利于促进教育的公平公正。A符合题意。B说法片面,排除。这一做法不会打击优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不会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均衡发展,故C、D说法错误,排除,选择A项。

5.(2010·苏州中考)我国从2009年开始在10%的县(市、区)实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中国亿万农民有史以来第一次享受到有国家财政补贴的养老生活。下列说法中与材料反映的寓意不相符的是()

A.让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 B.我国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健全 C.我国社会救济的范围不断扩大 D.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

【解析】选C。本题结合社会热点,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中通过分析材料和漫画可以看出,这是让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的表现,体现了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正在逐步健全。解答时注意本题为逆向选择题,题干的要求是下列说法中与材料反映的寓意不相符的是,材料反映的寓意并不是社会救济,因此,C与漫画所反映的寓意不相符,故入选。

6.(2010·梧州中考)无论是汶川、玉树地震,还是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都活跃着志愿者的身影,他们在最需要的时候,利用自己的时间、技能、善心帮助他人,传递爱心,传播文明。志愿者的行为说明了()A.要集体利益,不要个人利益

B.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C.热心公益、服务社会是我们的责任

D.法律要求做的我们必须去做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志愿者的行为说明了热心公益、服务社会是我们的责任。A说法错误,排除。B、D虽然说法

用心

爱心

专心 5 正确,但与题意无关,属答非所问,应排除。C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故选C项。7.(2010·滨州中考)1993年底,中国共青团中央发起实施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从北京奥运会赛场内外到汶川地震现场,从青海玉树的救援到2010上海世博会的微笑服务,无数的青年和社会公众在扶贫开发、社区建设、环境保护、大型赛会、抢险救灾、海外服务等领域为社会提供了无数的志愿服务。这些志愿者积极参与志愿活动()①体现了他们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②是为了获得更多的荣誉和利益

③能进一步了解社会,增进关心社会的情感 ④有利于提升自身价值,让生命更有意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选C。本题考查对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的认识和理解。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志愿活动)是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表现,有助于进一步了解社会,培养社会情感,提升生命的价值和意义。②说法错误,排除即可,①③④说法正确,故选C项。

用心

爱心

上一篇:届毕业生求职信写作下一篇:将下列排列错乱的句子整理成一段通顺连贯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