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纷调解(通用11篇)
纠纷调解 篇1
河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关于成立劳动保障纠纷行政调解机构建立行政调解工作规则的通知
(冀劳社办[2006]123号)
机关各处室、厅属各单位:
为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构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位一体”社会矛盾纠纷调解工作体系的若干意见》(冀字[2006]5号)和省政法委、省综治委构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位一体”社会矛盾纠纷调解工作体系现场会议精神,落实“工作任务重的部门,要适应任务需要,设立专门的调解机构,明确专人负责,做好本系统、本部门、本单位的行政纠纷调解工作”要求,根据《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劳动争议调解工作意见>的通知》(冀劳社办
[2006]52号),我厅成立了劳动保障纠纷调解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建立行政调解工作规则,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组织机构
成立劳动保障纠纷调解工作领导小组,由党组副书记、副厅长闫新生任组长,副厅长张瑞书、纪检组长霍观宇任副组长,厅内相关处室和事业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为领导小组成员。在劳动争议仲裁处加挂劳动保障纠纷调解办公室牌子,由劳动仲裁处长张秀敏任主任,法规处长刘宾志任副主任。劳动仲裁处明确一人专职负责调解办公室的日常工作,相关业务处室和事业单位明确一人兼任劳动保障纠纷调解员,负责相关业务方面的劳动保障纠纷调解工作。
二、工作职责
按照冀字[2006]5号文件“行政调解的主体是各级人民政府及其行政机关。在履行行政职权过程中,对行政机关与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之间,因行政管理产生的矛盾纠纷,对其自身职能有直接或间接关系民事纠纷,积极依法进行调解和疏导,尽最大努力把行政纠纷化解在诉讼之前”规定,确立工作职责。
(一)调解工作领导小组职责
1.指导行政调解办公室及相关业务处室劳动保障纠纷调处工作,审定分流、包案调处重大疑难纠纷调解工作。
2.定期听取劳动保障纠纷调解的工作汇报;
3.负责涉及多部门劳动保障纠纷调解的协调工作;
4.负责全省劳动保障纠纷调解工作的组织、队伍建设和省本级的考评、考核监督。
(二)调解办公室的工作职责
1.负责当事人申请接待,案件登记;
2.协调行政调解员组织当事人双方的调解时间、地点,及时开展工作;
3.负责通知相关业务单位行政调解员参加案件调解;
4.负责调解文书的制作、送达和归档、管理。
三、调解工作原则
劳动保障纠纷调解工作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自愿原则;
(二)事实清楚原则;
(三)公平公正原则;
(四)注重说服教育原则;
(五)调解协议合法原则。
四、管辖
省厅劳动保障纠纷行政调解办公室负责跨省企业、在省民政厅注册的民办非企业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争议案件和信访事项,以及由省厅受理的行政复议案件的劳动保障行政纠纷调解工作。
五、调解范围
劳动保障纠纷行政调解办公室负责调解以下劳动保障纠纷:
1、劳动者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用人单位间因享有劳动权利和履行劳动义务发生的纠纷。
2、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因劳动保障行政机关在行使行政职权过程中与管理相对人发生的行政纠纷。
3、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可以行政调解的劳动保障纠纷。
六、调解程序
(一)发生纠纷的信访人或申请劳动仲裁、行政复议的当事人,由行政调解办公室接待登记,填写《劳动保障纠纷调解表》和纠纷基本情况。
(二)调解办公室接待人员作好笔录,并由当事人签字或盖章,调解办公室在 2日内将调解的时间、地点报办公室主任签署意见,以书面形式通知双方当事人到调解办调解。
(三)简单争议案件由调解办公室按简易程序进行调解,对专业性强或涉及两个以上部门的纠纷案件由调解办公室将《劳动保障纠纷转处行政调解通知单》,转交相关业务处室的调解员或组成调解小组包案处理。自接案之日起5日内调解结案,填写《劳动保障纠纷行政调解结案审批表》本处室负责人审核签字报行政调解办公室主任审批。情况复杂的经办公室主任批准可延长办结期限,但延长期限不得超过5日。
当事人一方未按规定时间参加调解的,视为其不同意调解,按自行撤消调解处理。
(四)行政调解员或调解小组接案后应当建立劳动保障纠纷调解案卷,对纠纷实施调解工作中制作调解笔录,需要调查核实的,应当由调查人、被调查人、记录人在调查笔录上签名或盖章。
(五)调解成功的信访事项或行政复议案件,由行政调解办公室制作行政调解协议书送达双方当事人。调解成功的劳动争议案件,经双方同意由行政调解办公室制作劳动仲裁调解书,加盖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印章送达双方当事人,调解书自签收之日起超过15日,一方当事人逾期不履行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对调解不成的劳动保障纠纷,已经立案的劳动争议案件交由劳动仲裁委员会按仲裁程序办理;信访事项交由信访办公室按信访程序处理,符合行政复议申诉条件的,提请行政复议。
劳动保障纠纷行政调解终结后,调解办公室应将调解过程中形成的全部材料按照案卷管理规范化标准要求立卷归档。
附件:河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劳动保障纠纷行政调解工作领导小组及行政调解办公室成员名单(略)
纠纷调解 篇2
医疗纠纷的处理是社会关注、医院头疼的问题。为了探索一条患者信任、医院平安、政府满意的医疗纠纷处理途径, 不少地方通过第三方来调解处理医疗纠纷, 本着公正、公开、合情、合理、合法的原则, 为医患双方搭建一座平等、和谐的对话桥梁, 为双方提供一个缓冲矛盾的平台, 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本期特别策划栏目介绍了一组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处理的模式和做法, 供大家参考。
特邀策划顾问
李月东, 研究员、兼职教授、中国医院协会秘书长、北京大学工业委员会书记、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中欧医院管理文凭课程顾问委员会委员。1975年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医疗系, 曾赴美国研修医院管理。长期从事医院管理工作, 有丰富的医院管理实践经验。率先在大型医院实施HIS系统的研究和应用, 为推动现代化医院管理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在相关专业刊物发表有关医院管理论文1 0余篇, 参与编写了《中国医院管理学》等专著, 任多家专业期刊编委。
医疗纠纷调解机制探析 篇3
关键词:医疗纠纷;调解;探析
随着我国医疗行业的逐步发展与完善,医疗事故赔偿案件逐渐成为公众所重点关注的内容。据有关调查显示,全国各地的暴力伤医、医闹扰乱医院正常秩序事件时有发生,医患矛盾逐步激化,医患关系日趋紧张,医患纠纷问题已经逐渐成为我国社会当中的主要矛盾之一,严重抑制了我国医疗行业的发展。而科学合理的调解机制是化解医疗纠纷的有效途径。
一、医疗纠纷概述
(一)医疗纠纷的概念性探究
“医疗纠纷”是我国医疗服务行业中仍存在争议的概念性问题,诸多学者与专家对于医疗纠纷的概念,都有其独特的理解与定义。从广义的角度进行分析,医疗纠纷属于医疗卫生监督人员与患者之间的利益矛盾问题,不属于社会矛盾的范畴,然而,医疗纠纷又涉及到医疗服务机构与消费者之间的利益分歧,代表了我国服务机构与广大人民的切实合法权益,在解决双方纠纷问题的过程中难免要损害其中一方的实际权益,因此,在广义理解上,医疗纠纷属于医疗行为以外的社会问题,具体指代一种社会现象,具有高度的客观性与理论性。从狭义的角度进行分析,包括患者在内的社会公众,在医疗服务机构接受治疗,反而受到了不法侵害,危及自身合法权益,这在原则与法律角度都是不容轻视的严重社会现象与具体问题,患者在就医过程中接受医护人员的治疗与护理,因经济问题或者其他问题而引发分歧和纠纷,这都包括医疗行为以外的社会问题当中,属于医疗卫生机构监督与管理运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因此,在狭义的角度上进行分析,医疗纠纷仅指患者在就医过程中因医护人员的不规范治疗、护理等医疗行为而引发的分歧和纠纷,其表现出的问题性质极其恶劣,是我国当下急需处理与解决的重点问题。
(二)医疗纠纷的特征
1.患者与医疗机构间的纠纷
根据我国医疗服务的相关法律规定,医疗服务机构在患者前来就诊治疗的过程中,双方都应签订明确的合同关系,确定医疗服务从属,使患者在接受医疗服务的过程中免除其他烦恼,切实保障患者的实际权益。但有一点需要额外明确,在我国除非是某些个体诊所,在传统的医疗服务机构当中,医护人员都不属于单独的一方,在医疗法律当中都代表所属医疗机构,其医疗服务行为也都代表所属医疗服务机构的职务行为,在发生纠纷的过程中,所属医疗机构需要承担主要责任。
2.因医疗行为引起
狭义的医疗纠纷只能是因为医疗行为不当所引起的,费用问题、服务态度问题等医疗服务行为均不属于狭义的医疗纠纷,因此,在法律责任明确的过程中,应根据医疗纠纷的实际情况进行准确的评定。
3.医患双方对医疗服务所产生的分歧
在我国医疗服务行业,很多医疗纠纷被认定为只存在双方之间的争议纠纷,医患之间产生纠纷的原因不明确,致使医疗纠纷问题在实践环节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对我国公众环境造成极大的负面危害。同时,部分医疗工作者在医疗卫生服务工作中并未清楚地了解到自身工作的实际性质,致使医患纠纷问题一旦出现,便很难有效解决,致使医患双方都存在争议,围绕医疗服务行为问题展开利益纠纷。
二、我国医疗纠纷调解机制的实际情况探究
(一)调解机制的含义分析
根据我国传统文献的解释,调解机制是通过劝导协商与说服教育来进行探查与判定事件的一种重要方法,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需要建立在双方自愿的基础上,通过维护双方的实际利益,做到公平分配。医疗纠纷的调节机制,在实践应用过程中具有其先进性意义,能够有效预防纠纷解决过程中的突发情况,为医患双方提供了确切的安全保障。
(二)我国医疗纠纷调解机制的应用探究
1.以卫生行政部门为主的调解
以卫生行政部门为主的调节模式,在实践环节具有一定的规范性与约束性,能够有效制止医患双方的争吵与纠纷情况,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以我国《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为依据,使医患双方在良好的法律途径保护下先后进行纠纷事故的陈述与分析,有效解决民事纠纷、经济纠纷与一般违法行为所引发的医疗纠纷
事件。
2.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的调解
人民调解委员会最早是由民间组织所开办的处理民事纠纷的职务部门,经过长时间的发展与演变直至今天。人民调解委员会在处理医疗纠纷事件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自身浓厚的民族色彩与卫生行政部门所授予的调解职能,使人民调解委员在处理医疗纠纷事件时往往能够快捷、有效地解决双方的争论与矛盾,以保障双方的合法权益为根本,在事故责任明确认定的情况下,正确解决医疗纠纷问题。
3.以医疗纠纷专业调解机构为主的调解
医疗纠纷专业调解机构具体指的是医疗责任保险公司所委托的第三方调节机构。在实践环节,医疗责任保险公司所委托的第三方调节机构对医疗纠纷问题进行相应调解,在明确双方责任与医疗服务问题行为的过程后,实现专业化调解,帮助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与患者更好的处理纠纷问题,保证双方的合法权益,避免医患纠纷引发为更为恶劣的矛盾问题。
4.以法院诉讼为主的调解
法院诉讼是医患双方合法维护自身权益的主要选择方式,在医患双方争论意见无法统一时,双方往往需要借助法院,通过法院诉讼的方式进行事故责任与经济损失赔偿等问题的明确定义。在法院诉讼的过程中,我国各级法院都应秉承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审判与决断,有效解决医患纠纷矛盾,以此构建完善、和谐的社会公共环境。
三、完善我国医疗纠纷调解机制的对策与建议
目前,我国现有的医疗纠纷调解制度在实际运用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对各地发生的医疗纠纷的处理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仍然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当事人在调解过程中对调解结果不满意,对调解行为产生质疑,或者当事人在调解过程中对调解人员的专业性产生质疑等。为此,对我国的医疗纠纷调解机制进行完善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一)完善医疗调解过程中的财政支持与立法保障工作
我国调解制度在实践应用过程中尚未形成完善化的运作与监察体系,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更离不开政府财政与相关法律的支持与保护。因此,在进行优化与创新的过程中,我国政府部门应积极开展解决医疗纠纷事件的学习项目,使调解制度在逐步完善的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出应有的效用。同时,我国政府更应该积极调拨专项资金,使专项资金实际应用于医疗纠纷的解决工作当中,通过立法保障与财政支持,促进我国调解制度的发展与进步。
(二)建立专职、专业调解人才队伍
传统的医疗纠纷事件中往往涉及多学科的文化与理论知识,医疗纠纷调解人员在进行调解工作的过程中理应掌握相关的专业化知识,因此建立一支专职、专业的调解队伍十分必要。在人民调解机构中配备专门从事医疗纠纷调解实务工作的相关人员,并要求具有专业知识,可以从社会上公开招聘,通过严格的业务考核程序和培训之后,上岗参与调处工作,也可以聘请已经退休的医疗专业人员、公检法法律服务人员等热心医疗纠纷调解事业的相关人员参与到调解机构中来,建立专职、专业调解人才培养机制。
(三)实现医疗保险制度的全面覆盖
医疗责任保险制度是医务人员与患者在医疗纠纷事件中的主要保障性因素,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然而,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医疗责任保险制度仍没有明确落实,我国诸多城市的医疗责任保险制度在实践应用过程中仍存在的诸多障碍与影响,其中包括,被保险人在落实医疗责任保险制度的过程中还需要提供地方政府相关政策文件,医疗责任保险的种类与赔偿范围存在相应的要求与限制等,这一问题严重影响了医疗责任保险制度的落实与推广,对我国医疗纠纷调解工作的发展造成了极大的阻碍。
医疗纠纷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和难点,是当前医疗卫生体制改革面临的障碍。如何有效化解医疗纠纷,建立解决医疗纠纷的长效机制,逐渐成为我国医学界和法学界研究和讨论的重点问题。在我国今后的医疗纠纷调解工作中,政府部门应积极完善调解制度,实现全面覆盖的医疗责任保险体制,通过多层次、多角度的实践探究与优化创新,有效解决我国医疗纠纷事件所导致的问题情况,切实保障医疗机构和患者的合法利益,为我国医疗事业的健康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徐立伟.我国医疗纠纷调解机制的现状与完善[D].硕士论文,中国政法大学,2010(3).
[2]何有振.医疗纠纷调解制度研究[D].硕士论文,山东大学,2009(9).
[3]曹艳林,王将军,等.完善我国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机制建议的探讨[J].中国医院,2012(7).
[4]陈翰丹,论医疗纠纷人民调解机制的完善[J].卫生与法,2011(7).
调解纠纷流程 篇4
组员:梁崇云
黄厚平
曾小琼
遂宁市双发物业服务有限公司
遂宁市奥城花园纠纷 调解委员会名单 组长:何先云 副组长:米全才
组员:曾超
邱光华
昝志强
尹代全
遂宁市双发物业服务有限公司
调解委员会的工作制度
1、调解矛盾纠纷要主动,严禁推诿、扯皮,解决问题要有时限性;
2、坚持每月例会制度,通过会议了解掌握新情况,发现新问题,制定可行的措施与办法;
3、坚持报告制度,每个季度的最后一个月将各类调解记录报辖区街道司法所备案;
4、坚持考核制度,物业纠纷调委会实行考核制,由街道司法所对其进行考核,对成绩突出的报请上级部门表彰。
城市广场业主委员会 遂宁市双发物业服务有限公司
调解员的工作职责
1、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进行调解;
2、在双方当事人自愿平等的基础上进行调解;
3、尊重当事人的诉讼权利;
4、调解工作不收取当事人任何费用;
5、调解后的记录交辖区街道司法所备案,具体按照相关文件规定执行。
城市广场业主委员会 遂宁市双发物业服务有限公司
调解委员会的纠纷受理范围
1、业主之间的物业纠纷,主要涉及房屋装修损害、车辆停放、楼道堆物影响通行、房屋租赁、噪声扰民以及其他相邻权纠纷;
2、其他纠纷包括家庭纠纷、继承纠纷、人身伤害等;
3、为业主提供免费法律咨询;
4、不受理业主与物业公司之间的纠纷,此类纠纷由辖区街道调委会调解,或依法以其他途径解决。
城市广场业主委员会 遂宁市双发物业服务有限公司
调解委员会受理纠纷的条件
1、申请人与本纠纷有直接利害关系;
2、有明确的被申请人;
3、有具体的调解请求或要求;
4、属于物业纠纷调委会受理范围。
2014邻里纠纷调解案例 篇5
“乡里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则百姓亲睦” 出自《孟子·滕文公上》,是战国时期儒家学派孟子描绘的老百姓在家乡同耕一块田地,大家和睦友好相处,共同防范盗贼或敌人的入侵,一家有病人,大家共照顾互相帮助的美好愿景和社会理想。其突出了和谐的邻里关系不仅带来了生产和生活方面的便利,促进了良好的社会治安,也为居民营造了安全和谐的居住环境。时至今日,营造友好的邻里关系与和谐的社区环境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必然要求。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特别是随着城市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居民居住结构的变化,以及人们对个人独立性及隐私性的要求,使得邻里关系逐渐疏远与淡漠。邻里之间互不往来,见面不识的现象逐渐趋于常态,邻里之间因为生活琐事等问题发生矛盾与纠纷时有发生,因此排解邻里纠纷矛盾,促进邻里和谐则日渐成为人民调解工作中一项日常重要的任务和内容。
2013年3月1日,XX家住七楼的居民Y某厕所下排堵塞,因疏通时,损坏下排管道,污水渗漏到了5楼X某家,给X某的日常生活造成了诸多不便,于是X某找到Y某理论、沟通,希望能在此问题上达成一致、和平处理。谁知Y某却告知X某应该找以前负责该房屋维修的管理人员,自己理所当然也不会承担由此产生的相关费用。
理论不成,X某来到社区调委会要求给予调解。初步了解事件经过后,调解员首先来到了X某家,查看厕所天花板的排漏水情况。揭开天花板,调解员发现天花板确实存在漏水的情况,且因旁边的插线板滴水,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调解员上楼找到Y某,就相关情况向Y某说明,Y某得知情况后也来到X某家查看,之后Y某表示厕所的下排管道是七楼的两家人共同使用,而且管道是属于Q负责,他们也有维护的责任,另外房屋年代已久,损坏也是情理之中,不应该仅仅是她一方的责任。为了更全面的了解情况,明确各自权责,促进问题得到合理解决,调解员通过电话联系上了Q维修室负责人1某。就厕所漏水相关维修问题进行了咨询,1某回应就墙体的公共部分,下排管网埋在墙内的主要管道由单位维修,厕所里管道则由住户自行负责维修,且遵循上管下的原则,具体的费用则需要维修人员上门查清状况再做决定。
次日,维护人员检查后告知X某,因是厕所的管道,且是楼上住户一家人在使用,因此按照上管下的原则应由楼上住户出钱维修。Y某得知情况后却表示不愿意承担全部费用,并告知Y某,除非两家住户一家出一半,否则她不再愿意理会此事。调委会在了解因修理产生的的相关费用后,再次来到Y某家进行调解。调解员一方面从邻里关系的相处及拖延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向Y某进行劝说:“已经帮你们打听过了,涉及下排管道都是上管下,你现在住在X某的楼上就此问题会负责任,同样的,住在X某楼下的住户如遇类似问题也会由X某负责;从事件的发展态势来看,如果此事拖延过久,造成电线浸水短路,发生火灾后果更不堪设想,你的责任就更不用说;况且这次总共的费用也不高,就120元,解决了问题,邻里和睦以后也好相处”,另一方面也宣读了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调解员谈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八十四条规定,“不动产的相邻权利人应当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原则,正确处理邻里关系”,因此无论从法律法规或者是道德情感,都应该朝着有利于邻里和睦和谐的方向处理,在听取了调解员一番劝解之后,Y某认识到了自己在处理邻里关系中存在的不足,答应会按相关规定处理此事,也愿意承担相关费用,处好邻里关系。就此,一场有关漏水问题造成的邻里纠纷便得到了妥善的处理与解决。
点评:
管道漏水纠纷调解案例 篇6
街道调解促和谐
【案情简介】
2019年1月23日上午,中华新路某小区居民苗阿姨来到司法所,要求调解她家和楼上居民的邻里纠纷。街道调委会热情接待了苗阿姨,并了解了纠纷的由来。原来是住在该小区A号3楼居民家厨房管道堵塞,因疏通时,损坏下排管道,污水渗漏到了2楼苗阿姨家,从天花板渗污水且有难闻的气味,并且造成卫生间的灯泡无法正常使用,给苗阿姨的日常生活造成了诸多不便,于是苗阿姨找到楼上住户黄某理论、沟通,希望能在此问题上达成一致,和平处理。谁知黄某却告知苗阿姨自己只是租客,房屋漏水问题应该找房东,与自己无关,理所当然也不会承担由此产生的相关费用。因而苗阿姨找到街道调委会希望能够解决问题。
【调解过程】
街道调委会初步了解事件经过后,派调解员到苗阿姨家查看漏水情况。揭开他家厨房的顶棚,调解员发现顶棚上确实存在漏水的情况,且从厨房蔓延到卫生间,导致卫生间的灯无法正常使用,且触到电线,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调解员上楼找到黄某,就相关情况向黄某说明,黄某得知情况后也来到苗阿姨家查看,之后黄某表示厨房的下排管道是两家人共同使用,而且管道是属于苗阿姨负责,他们也有维护的责任,另外房屋年代已久,损坏也是情理之中,不应该仅仅是她他一方的责任,何况自己只是租客,维修的事应该找房东。
为了更全面的了解情况,明确各自权责,促进问题得到合理解决,调解员就厨房漏水相关维修问题向居村法律顾问进行了咨询,律师回应就墙体的公共部分,下排管网埋在墙内的主要管道由物业维修,厨房里管道则由住户自行负责维修,且遵循上管下的原则,具体的费用视具体而定。
次日,调解员通知了双方进行调解。因是厨房的管道,且是楼上住户黄某在使用,因此按照上管下的原则应由楼上住户出钱维修。黄某得知情况后一再表示自己是租客,维修管道的事情应该找房东,不愿意承担费用。苗阿姨听了对方的态度一拍桌子表示水是从楼上漏下来的,房子也是你楼上住户在使用,现在造成渗水,灯泡损坏,就应该赔,一定要全额赔偿。黄某一再表示找房东,不要找他。双方吵得不可开交。
调解员见此情况只能拉开双方分别劝解,进行背对背式的调解。调解员一方面从邻里关系的相处及拖延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向黄某进行劝说:“尽管房子是房东的,但实际使用人确是你租客。因使用不当造成水管堵塞,涉及下排管道都是上管下,你现在住在苗阿姨的楼上,对苗阿姨家造成损害,应该承担相应责任。同样的,住在苗阿姨楼下的住户如遇类似问题也会由苗阿姨负责;从事件的发展态势来看,如果此事拖延过久,造成电线浸水短路,发生火灾后果更不堪设想,你的责任就更不用说,解决了问题,邻里和睦以后也好相处,同时也会与房东联系,让他与你共同分摊。另一方面调解员对苗阿姨劝到,让其先不要激动,年纪大了更要心平气和一点,楼上的住户现在愿意进行赔偿,大家各自退一步,毕竟是楼上楼下的邻里,本就是小事,为了一点小纠纷大家反目成仇,伤了和气。
【调解结果】
在调解员的劝解下,双方就赔偿事宜重新面对面进行协商。一是黄某答应为苗阿姨的卫生间更换一个质量更好的节能灯,并排除电线进水等安全隐患问题,在签订协议书之后内三天内履行完毕;二是联系物业与房东,对水管进行疏通,避免再次堵塞;三是苗阿姨家厨房与卫生间的隔板尤其自己进行维修。
【案例点评】
本案案情并不复杂,争议的焦点在于双方当事人对责任认定是否接受、因漏水造成损失的赔偿数额如何确定等。调解员在受理案件后,要第一时间对当事人的情况进行了解,耐心细致地剖析案情,自身也要对相关法条了然于心。在当时人情绪都激动的情况下,采取背对背的调解方式,逐一缓和情绪,针对不同性格的人,给出不同的调解方案,尽可能满足双方的诉求是是本案得以成功调解的关键。调解员耐心释法,情理动人,调解方案科学有效,不仅实现了案结事了、定纷止争,而且做到了用法有道、情暖人心,值得肯定。
农村疑难民事纠纷调解障碍及对策 篇7
一、旧的传统习俗对调解工作的影响
自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经济建设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在发展经济的同时, 社会文明和法制建设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由于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 各地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的进程不尽相同, 呈现出很大的差异性。在发达地区以及欠发达地区的城市中, 旧有的风俗习惯已经逐渐消失, 取而代之的是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人们的民事行为以及纠纷的解决也都是遵循当下相关法律的规定, 依法行使权利和承担相关义务。但在那些欠发达地区的基础农村, 尤其是贫困区域的农村。人们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还在延续着旧时的传统和习惯。日常民事行为和发生纠纷后的解决方式都还依赖于传统习惯的调整。例如在北方很多地区, 经媒婆或媒汉介绍的亲事, 如果在典礼之前男方反悔的, 则不能请求返还彩礼;如女方反悔则应返还所有彩礼。再如农村各个姓氏家族对祖坟及其周边风水的保护也被视为天经地义的事, 对破坏祖坟及其风水的行为往往不能通过简单的赔偿或恢复来解决问题, 有事后还需要巫婆或神汉的介入。此类民事纠纷往往很难通过正常的法律途径解决, 一些风俗习惯与现行法律规定不符甚至是相对立的。在调解此类纠纷时, 我们既不能否认法律规定的效力, 同时又要照顾当地的风俗习惯。
除了上述比较典型的情况之外,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 农村人民群众在传统思想、土地权益、男女财产权利、家庭关系、交易习惯等方面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和影响。由此而产生的民事纠纷也越来越多, 由于法律的规定和各地方传统习惯有所不同, 相关纠纷解决起来都有很大难度。有时即便是通过司法程序调解了表面上的纠纷, 也不能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甚至还会激化矛盾。因此, 短时期内还必须结合当地习惯, 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 根据不同案件的特点探索不同的调解方式, 以而达到从根本上定纷止争的目的。
二、交易缺乏书面凭证导致调解困难
基层农村人民群众的日常民事交易通常都是发生在熟人之间, 如邻居之间、亲戚之间、朋友之间等等, 即便不是亲朋好友, 也大都是同村、邻村或经熟人介绍等等。相互之间基于基本的信任而发生各种民事交易, 因此, 很少形成书面的合同或协议, 一旦双方发生纠纷, 常常缺乏必要的书面证据, 由于各方对当时的约定理解不同, 或相关细节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 就会发生各执一词、互不相让的局面, 这其中也不排除有故意毁约、丧失诚信的行为, 但均因没有书面协议而无法确定责任。此类纠纷在基层农村疑难纠纷案件中占有相当的比例。例如, 在早些时候, 农村承包经营耕地需要按照承包土地的数量向政府缴纳“公粮”, 再加上种子、化肥、农药、机械等费用, 总体算下来种地很不“划算”。这一时期, 很多农户就将自己承包的耕地转包给他人耕种, 而自己则外出打工。后来, 随着国家政策的变化, 农村承包经营土地不但不再缴纳“公粮”, 而且还会获得政府补贴。这就使得一些转包耕地的农户想要把耕地收回来, 而转承包人则不愿归还。此类纠纷在广大农村比比皆是, 转包当时基本上都没有书面协议或合同, 具体的约定也不明确。发生纠纷后各持己见, 再加上时间一般较长, 即使当时有第三人在场, 也大都记不得双方口头约定的内容。
上述土地承包经营权转包的情形仅仅是比较普遍和典型的纠纷之一, 类似的纠纷如互易纠纷、小额借款纠纷、个人劳务纠纷、承揽合同纠纷等等, 都存在书面协议缺失的问题, 发生纠纷之后, 如果双方对约定和事实不能达成一致认识, 再缺乏其他有力的证明材料或证人, 此类纠纷往往会陷入困境。
三、法律认识错误阻碍调解工作顺利进行
法律认识错误是导致纠纷难解的另一个重要原因。由于缺乏必要的法律常识, 导致纠纷当事人对自己的行为性质认识不清, 对相关权利的性质理解有误, 还有的对政府部门或司法机关的职责、功能不很了解, 不知道相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作出的处理决定或裁判的法律效力。因此, 会做出一系列错误的行为, 结果事与愿违, 影响了自己合法权利的行使, 错失了维权的机会。但又不甘心利益受损, 于是便会走上信访之路。在众多信访的群众中, 此类访民占有较大的比例。实践中最常见的情况就是对“诉讼时效”的概念不清楚、不了解, 甚至根本不知道, 更不懂得在保护自己权益是利用时效中断的技巧。往往是在时效过期的时候白白丧失了胜诉权, 本该受法律保护的权益由于自己的懈怠或失误而丧失了请求法律保护的机会。但是由于实体权利的存在, 使得当事人不愿就此放弃, 于是在双方之间就会展开拉锯战, 无法通过司法途径得到保护的一方, 就会漫无目标地到各个政府部门信访。另一个较为常见的问题是出嫁女儿的继承权问题。虽然继承法规定的很明确, 但还是有不少人不知道或不理解, 通常认为已经出嫁女儿不该分得父母的遗产。就算知道法律规定的也认为出嫁女儿对父母的抚养义务较少而不同意平等继承。诸如此类原因对法律认识错误或不知法律规定而引起的纠纷在调解实务中占有相当的比例。如果能通过人民调解途径, 解决此类纠纷, 有利于将矛盾解决在基层, 将冲突消灭在萌芽状态, 大幅度减少信访人数, 从一定程度上改变人民群众信访不信法的局面。
四、民事行为缺少合法手续
由于民事行为或民事交易缺乏合法手续, 一旦发生纠纷, 解决起来就增加了难度, 也使得民事调解工作更为困难。例如在土地承包经营权转包或转让的过程中, 没有依法办理备案手续或未经村集体组织同意;青年男女“成亲”未办理结婚登记;老人设立口头遗嘱缺乏无利害关系见证人;互换承包经营的土地未进行变更登记;出让或互换宅基地未办理变更登记手续等等。在民事行为或民事交易发生的当时, 双方大都是出于平等互利、自愿协商而达成的一致意见。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情势的变更、交易标的物的价值变动、交易各方自身的变化等, 都有可能引起某一方或双方的反悔。由于缺乏合法的手续保障, 一旦发生纠纷, 很难简单的界定当初各方行为的性质和法律效力, 双方一旦各执一词, 无论是走司法程序或行政程序, 亦或是进行人民调解, 都会有不少的困难。
五、疑难民事纠纷的调解对策
调解疑难纠纷应针对纠纷的不同类型, 研究不同的调解对策。对于因传统习俗与法律规定不符而导致的疑难纠纷。我们不能一味地强求依法调解, 人民调解不同于行政机关的处理决定, 也不同于人民法院的裁定或判决。人民政府的处理决定和法院的裁判必须依法进行, 如出现与法相悖的情况, 则会影响其法律效力。但人民调解不同, 只要不违反法律的禁止性规定, 在双方当事人都能接受的情况下, 完全可以不以法律规定来调解纠纷。传统习俗有好有坏, 好的习俗则可以直接引用;坏的习俗应根据其对群众日常生活的影响程度逐渐排除。当习俗与法律不相符合时, 应根据习俗在纠纷中的影响程度并结合法律规定适度应用, 使二者达到平衡, 一切以解决纠纷为重。
对于缺乏书面凭证的交易纠纷, 调解过程中需要把主要精力放在调查取证方面, 有针对性的调查案件事实和深入讲解相关法律规定有助于此类案件的调解。由于缺乏相应的书面协议等材料, 其他旁证就成为认定案件事实的关键证据。人民调解组织不同于法院, 法院为了保持居中裁判的地位, 基于程序正义的考虑, 一般情况下不得主动调查取证, 除非法律有明确规定。人们调解组织调解民事纠纷更注重实体效果, 法律并不禁止人民调解组织主动调查取证。因此, 为了更好地解决此类民事纠纷, 人民调解组织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可以调查取证, 也可以请求相关人员或组织帮助或协助取证。但是一定要注意, 即便是证据确凿充分, 还是要尊重当事人自愿的原则, 不能强迫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
对于存在法律认识错误或缺少合法手续的纠纷, 应根据案件情况进行法律讲解和教育, 同时根据双方的人缘、地缘关系打好情理牌, 这是调解此类纠纷的关键。一方面要教育双方学习法律, 根据法律规定认清自己的权利和义务, 该补办合法手续的应及时补办, 同时还要考虑双方的关系维系, 从人情关系和法外利益方面劝解双方互谅互让, 以和为贵, 以将来的长远利益为重, 妥善解决纠纷。为了避免此类纠纷的频繁发生, 平时多开展普法教育是长效手段之一。普法教育工作具有长期性、灵活性、艰巨性、综合性等特征。人民调解组织要与地方司法行政系统以及司法机关相配合, 有选择、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律教育活动。提前的法律教育和宣传要比个案中就事说法更能让当事人信服, 且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纠纷的反复和纠缠。
参考文献
[1]春杨.论我国传统纠纷调解机制对构建和谐农村的意义[EB/OL].法史网, 2008.
[2]邓红蕾, 胡海洋.乡土社会调解的法律文化学思考[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 2004 (6) .
[3]陈运生, 田赞.农村民事纠纷的非诉讼解决机制[J].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1 (3) .
行政调解研究——以交通纠纷为例 篇8
【关键词】行政调解;效益价值;协调机制
行政调解区别于其他调解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它必须在行政机关的主持下,没有相关机关作为无利害关系的第三方组织则不构成行政调解。如在交通纠纷中,如果仅是双方当事人自主协商赔偿,不报警,不用警方作为第三方参与纠纷的处理,那么就不属于行政调解解决相关纠纷的范畴,反之如果在双方自愿前提下,警方作为第三方勘验现场,划分责任,参与事件的解决则属于行政调解的范畴。
一、交通纠纷行政调解的规范分析
对处理交通事故而言,道路交通安全法是主要的法律依据。现行道路交通安全法是2011年版的,该法自2003年颁布以来,2007年做出第一次修改,2011年是第二次修改。两处修改是与社会现实紧密切合的,由于法律的滞后性与空白性的特点,它不可能把所有的情形都列举完善,只能根据社会的发展状况来逐步调整,使法律制度与社会发展相适应。通过增加做某些违法行为的成本便可以引起社会大众的注意,足够注意就可以减少相关社会利益的损害。
关于在什么前提下可以进行调解以及国家对调解制度使用的态度,可以从以下几个法律条文来解析:1、1992年12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安部发布《关于处理道路交通事故案件有关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联合通知》)(该法已经被废止)第一条;2、《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2004年)第八十九条;3、《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2009年)第十七条规定;4、《道路交通安全法》(2011年)第七十四条
从以上四个法律条文的对比可以发现,在第一个法律条文中适用的是调解先行的策略,想要提起诉讼需要提交相关调解资料,没有调解的记录不可以提起诉讼;在第二个和第三个法律条文中都有“共同”二字,要求双方当事人一致同意共同请求调解,该方式才可以被使用;从第四个法律条文来看,对相关损害赔偿的争议,当事人可自主选择处理方式,是调解还是诉讼,完全取决于当事人的态度。法律条文的变化是国家对相关处理方式的倾向性调控。先调解再进行诉讼,这样可以缓解诉讼的压力。要求必须是双方共同请求才可以进行调解也是过于苛刻,试想在纠纷发生时,由于人的私欲都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考虑问题,达成一致的调解意向很困难,这样就大大减少了调解的适用空间,把更多的纠纷解决推向了法院,这样既增加了法院的工作量,也不利于尽快恢复被损害的社会关系。与前两种情况相比,最新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显得更人性化,发生纠纷当事人可以自主选择,完全自愿,彰显了一种民主气息。字面理解的确是民主的体现,但该条文修改的初衷更多的是从公安机关的角度来审视现状,公安机关从事故发生到事故处理终结都介入,权力范围过宽,此条文的修改目的是缩减权力范围,但在这种情形下,公安机关有了更多推脱的空间。
二、交通纠纷行政调解的实证分析
从相关数据统计显示,2014年1月到10月期间,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426378起,造成87218人死亡、391752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20.2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事故起数减少139097起,下降24.6%。宜昌市2007年到2010年的数据统计显示,2007事故发生量为6258起,行政调解结案6085起,诉讼结案173起;2008年事故发生量为7331起,比2007年增长17.2%,行政调解结案7094起,诉讼结案237起;2009年事故发生量为8531起,比2008年增长16.4%,行政调解结案8193起,诉讼结案338起;2010年1到7月之间事故发生量为5811起,比2008年相关月份增长约17%,行政调解结案5497起,诉讼结案314起。川南某市公安局交警一大队2003年10月21日到11月20一个月的数据统计,该月共受理交通事故纠纷236起,当场调解93起,简易程序处理97起。湖南省某市某交警队,据相关人士两个月所作统计,该交警队处理的交通事故纠纷中,通过调解程序处理的交通事故纠纷占64.58%,其中当事人申请调解的案件81起,该交警队按照普通程序调解成功的案件67起,调解成功率为82.72%。
从这些数据中我们可以发现行政调解在处理纠纷时被频繁使用,对解决纠纷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缓解了诉讼压力。试想如果这些事故都借助法院来处理,那么首先会给法院的工作带来沉重的压力,再者也会对当事人的社会生活带来不便。立案难是公认的,但我们也可以看见改革的步伐,从今年5月1日起立案将实行立案登记制度,该制度的执行对立案难的问题应该能够起到缓解的作用,也期待这一问题的解决。其实立案只是开始,有限的司法资源仍不能满足当下庞大的交通纠纷形势,而且也会带来执行方面的问题,无论选择通过什么方式解决矛盾,能拿得到手中的现实利益才是最真实的,只有一份有利益记载的判决书是不能彻底化解纠纷的。相应的,如果用行政调解来处理这些纠纷,可以彻底解决纠纷且便于履行,节约司法成本,达到效益最大化。发生事故是每个人意料之外的事情,但出现纠纷时能够在最短时间内拿到结果也是众望所归,这样也可以恢复正常生活轨道。
三、交通纠纷行政调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存在的问题。实践中,由于行政调解是在双方自愿的前提下进行的,双方达成合意,既节约了当事人的物质成本,又节约了双方的时间成本,是符合利益主体需求的。但一般情况下,这种损害赔偿金额是先由保险公司在第三人强制责任险范围内赔偿,不足部分再由当事人自己承担,而与之相对应的问题是由于双方达成的协议不具备强制执行力,所以保险公司一般是不与认可的,没有参与纠纷解决,没有行使辩论的权利,也就当然不会轻易做出赔偿。保险公司不赔偿,问题就会有回归到原点,又需要重新选择解决方式;发生纠纷,有责一方想要用最小的代价来解决,而需要被赔偿的一方又想得到最大限度的赔偿金,利益针锋相对,都不愿做出让步。交警在调解过程中一般都不会把双方的利益放在同一个层面,有责一方的利益时常被忽略;利用调解方式顺利解决纠纷的前提是各方竭诚合作,而现实是各方主体工作模式、利益层次、解决方法“各有特色”,协调合作的程度也只能是有限度的。
解决对策。增强各主体之间的联系,建设多方联调体系;从立法方面来讲,国家应不断完善有关调解制度的规定,完善对调解主体的追责制度,建构权力与责任相对应的框架体系;公安部门依法对执行调解的具体追责方式做出规定,并进行有效监督;加强对交警协调能力的培训工作,提高自身素养。尽量站在中间立场上做出分析评价,不做利益倒向,避免同情心泛滥;建立诉讼和调解相对接的运行机制,做好公安机关和法院之间工作的衔接,用统一的法律思想做出指导,协调运用行政调解与其他解决方式,共同发挥作用。行政调解有优越性,但并不表示一切纠纷都可以用该方式顺利解决。
【参考文献】
[1]汤怡.“大调解”背景下公安行政调解研究[D].复旦大学,2012.
[2]高文玉.法制视野下的行政调解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2.
[3]陈永革,肖伟.行政调解:内涵界定、法理基础和应然价值[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11.
[4]左卫民,马静华.交通事故纠纷解决的行政机制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
[5]朱文飞.交通事故纠纷行政调解研究[D].湘潭大学,2014.
纠纷调解协议书 篇9
乙方:
丙方:
丁方:
甲乙丙丁四方本着互谅互让的原则,综合考虑双方实际情况,就 年 月 日发生在 方工地的甲方人身损害赔偿问题,经双方协商,现达成和解协议如下:
一、双方确认甲方于 年 月 日在工作中于 工地受伤,后丙方垫付甲方 万元用于其治疗康复,对此,双方予以确认;
二、甲方于 年 月 日治疗终结出院,继续康复,对此,双方予以确认;
三、就前述甲方人身损害赔偿案件,双方同意按一下比例划分双方责任,即 方责任为 %, 方责任为 %, 方责任为 %;
四、方一次性补偿给甲方业已发生和将来发生的与此事有关的医药费、护理费、营养费、交通费、伙食补助费、后续治疗费、残疾赔偿金以及一切补偿和赔偿费用总计人民币 元整(大写: 万元 ); 方支付 方垫付甲方的各种费用 元(大写: 万元),甲方以及甲方有关亲属、朋友等不得用任何方式或者变相的方式以此事为由向乙方、丙方提出任何请求,至此,双方之间在履行本协议后相互之间不再有任何债权债务纠纷。
五、、本协议经双方签字或者盖章后生效。一式 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见证人一份,双方身份证复印件、营业执照、机构代码证复印件为本协议书附件。
甲方:
乙方:
丙方:
丁方:
纠纷调解 篇10
1、申请 由民间纠纷当事人自愿向调解委员会提出申请(较为简单的可口头申请),申请人递交申请书时,应将与纠纷案件有关的证据和材料一并提交调解委员会。
2、受理 调解委员会依据有关规定对申请调解的纠纷事项进行审查,作出是否受理或不受理决定,并告知当事人。
3、调查 调解委员会对所受理的纠纷事实进行必要的调查。调查采取:①听取各方纠纷当事人对纠纷情况的陈述;②走访知情人和周围群众,了解核实纠纷事实;③现场调查取证,必要时告知当事人申请专门机关对有关情况作出鉴定证明;④对当事人提交的证据材料进行分析、核实。
4、调解 由调解委员会确定调解时间,并通知召集纠纷当事人,主持对纠纷进行调解。调解人员在查明纠纷事实的基础上,依据法律、法规、规章、政策和社会主义道德对纠纷事项进行调解,引导纠纷当事人消除矛盾,本着互谅互让、自愿平等的原则解决纠纷,达成协议。
5、结案 经一次或数次调解,调解委员会可根据具体情况,一般在一个月内宣告调解终结,根据调解结果作如下处理:①调解不成的,告知纠纷当事人可就原纠纷事项申请其他有关部门处理,或者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②经调解,纠纷当事人达成协议的,除较为简单和能够即时履行的协议外,对于具有民事权利义务内容的,或者当事人要求制作、调解人员认为应当制作书面调解协议的,制作人民调解协议书。
6、履行 ①纠纷当事人应当自觉履行人民调解协议;②当事人不履行调解协议或者达成协议后又反悔的,调解委员会根据《人民调解工作若干规定》第三十七条的规定分别情况进行处理。
纠纷调解 篇11
关键词 知识产权纠纷 调解 《关于建立健全诉讼与非诉讼相衔接的矛盾纠纷解决机制的若干意见》
一、调解方式有助于化解日益增多的知识产权纠纷
我国自1984年建立知识产权制度以来,知识产权事业发展迅速。2008年,华为公司提交的国际专利申请超过日本松下公司,跃居世界第一,中国在全世界专利申请总量中的份额也不断扩大,当年跃升为世界第六。同年国务院发布《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指出“当今世界,随着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知识产权日益成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和国际竞争力的核心要素,成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支撑和掌握发展主动权的关键。”标志着知识产权在我国已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与此同时,企业和个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逐步提高,知识产权作为一种依法保护的权利在参与市场活动中,转让许可纠纷、侵权纠纷、确权纠纷等各类纠纷也与日俱增。2007年至2009年间,全国法院受理知识产权纠纷案件21802件,北京市各级法院受理知识产权纠纷案件6585件。这些纠纷案件占用了大量的司法资源,也影响了知识产权权利人利益。
知识产权不同于一般商品,由于其无形性,争议专利技术通常处于发展中,证据难以把握和确定,通过法院解决知识产权诉讼存在诉讼周期长,判决以后难以执行,容易造成两败俱伤等问题,最终影响企业的成长和创新成果的实现。另一方面,知识产权纠纷,尤其是专利纠纷,通常涉及到专业性的技术问题,而法官多是法律方面行家,对技术通常不了解,这往往成为司法审查的障碍。因此,探索高效便捷专业的知识产权纠纷解决方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通过调解化解知识产权纠纷或许将成为问题的破解之道。
与诉讼相比,调解作为一种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更有利于解决知识产权纠纷,调解组织灵活,形式多样,在法律上受到的约束较少,能缩短纠纷解决时间,不会阻碍技术发展。调解往往是在当事人双方相互让步的基础上达成,在专利等纠纷中,当事人往往采用交叉许可等凡是达成谅解,有利于维护双方之间以后的经贸交往和人际关系。达成的调解协议更容易为当事人所承认和自觉执行,避免产生执行难等后果。调解也更容易发挥技术专家和行业专家的作用,更适合解决技术难度大的专业性纠纷。
我国的调解制度存在由来以久,它所承担的社会功能,除化解纠纷以外,还包括动员组织教育民众、宣传普及政策法律等。当前,知识产权越来越多地融入经济生活,通过建立知識产权纠纷调解机制,一方面能有效化解纠纷,另一方面宣传保护和运用知识产权理念,彰显知识产权价值。这对我国运用知识产权制度,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也具有重要价值。
二、司法解释的出台有利于知识产权纠纷解决机制的建立
当前,最高人民法院积极支持建立各类知识产权纠纷调解机制。2009年3月,最高法院发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若干问题的意见》,提出“加强审判工作与人民调解、行政调解、仲裁等纠纷解决方式的衔接,积极支持调解和仲裁机构以及知识产权援助中心等发挥处理知识产权纠纷的作用”。这是在全面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形势下的举措,鼓励支持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知识产权纠纷解决。《意见》特别指出“注意发挥行业协会、专业部门和专业人士等的沟通协商、参与调解的作用。”表明了最高人民法院对于发挥专业作用解决知识产权纠纷的重视和支持。
2009年7月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关于建立健全诉讼与非诉讼相衔接的矛盾纠纷解决机制的若干意见》提出“促进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的发展”,“完善诉讼活动中多方参与的调解机制”,“人民法院鼓励和支持行业协会、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等建立健全调解相关纠纷的职能和机制。”强调各级法院鼓励和支持各类机构建立健调解相关纠纷的职能和机制的职责,推动各种纠纷解决机制的组织和程序制度的建设。并且规定了完善诉讼与非诉讼矛盾纠纷解决机制的衔接的具体程序,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明确了调解协议的效力:“经商事调解组织、行业调解组织或者其他具有调解职能的组织调解后达成的具有民事权利义务内容的调解协议,经双方当事人签字或者盖章后,具有民事合同性质。”对于具有给付内容的协议,当事人可以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的规定申请公证机关依法赋予强制执行效力。调解组织和调解员签字后,当事人可以申请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确认其效力。在调解的实践中,民间性纠纷解决机制最大的特点是不具国家强制性,因此其处理结果的效力和履行的保证问题始终是它的致命弱点。调解协议效力的明确赋予了专业性知识产权纠纷调解机制生命力,将专业性调解与司法裁决衔接起来,便于知识产权纠纷的完善解决。
三、建立知识产权纠纷专业化解决机制的实践
近几年,致力于化解知识产权纠纷的各种类型的专业机构已纷纷建立,并在短时间内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上海市浦东新区知识产权协会于2007年发起建立了上海市浦东新区知识产权人民调解委员会,并获得上海市司法局的认可。该调解委员会的日常事务处理由协会秘书处负责,具体的调解工作由聘请的调解员承担。目前,调解委员会已成功调解知识产权争端纠纷案10余件 ,并和法院展开了积极的合作。
2008年9月,中国互联网协会成立中国互联网协会调解中心受理网络知识产权民事纠纷。45家国内互联网企业以及著作权人代表向该调解中心递交了“网络知识产权纠纷快速调解意向书”,表示今后在发生有关互联网知识产权纠纷时优先考虑到调解中心解决。调解中心已受理网络知识产权民事纠纷100多件,调解成功率在 80% 以上。
2007年北京市海淀区上地法庭和北京民营企业家协会商事特聘调解员制度。2009年,北京民协与海淀法院密切配合,在企业家商事特邀调解员的积极参与下,此项工作取得长足发展和可喜成绩,调解员队伍已扩大至19人,累计调解案件达66起,其中调解成功54起,成功率高达82%, 目前已调解行业内多起知识产权纠纷。
2010年4月中关村知识产权促进局成立了中关村知识产权纠纷诉前调解中心,受理中关村园区知识产权纠纷调解申请,提供调解、技术援助、诉讼后遗症诊断等专业化服务。致力于解决知识产权纠纷诉讼“长周期、高费用、难执行、困发展”的难题。中心的作用是通过对知识产权的专业解释说明和对纠纷双方利益的公平调解,促使当事双方形成共识,将争端解决关口前移,把矛盾化解在诉讼前,减少纠纷当事人因诉讼带来的麻烦和风险,节约司法资源。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知识产权为核心要素的高新技术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高端产业也逐步发展壮大,并将成为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通过以上的知识产权调解实践我们可以看到,调解机制对解决高新技术企业知识产权纠纷,促进高端产业发展是一种有益的探索。
四、建立知识产权纠纷调解机制需要关注的地方
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文件和各地的实践充分显示通过调解化解知识产权纠纷切实可行,同时对进一步建立健全知识产权纠纷调解机制提供了实践经验。在各类知识产权纠纷调解机构的建设中,有两个方面值得注意:
(一)专业的调解员队伍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调解员在调解过程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调解员水平的高低和技能的优劣可以说是决定调解成败至关重要的因素。知识产权纠纷作为一种专业性很强的纠纷,要定纷止争,更需要行业专家的透彻分析和纠纷双方对权利内涵的深刻理解。在知识产权纠纷调解中,调解员应当是熟悉知识产权领域的专业人士,能够抓住案件争议的关键性问题,具备相关技术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因此,在调解员队伍建设中,相关法律方面的专家、相关技术领域内的专家参与就尤为重要。
在调解员的遴选中,应该将具备专业知识、热心调解工作的社会人士,如知识产权领域的退休法官、教师、律师等吸收进入调解员队伍。并且开展培训和考核,培训应该定期进行,内容包括与知识产权相关新出台的法律法规和调解技能的学习,同时定期对调解员進行考核,从调解案件的数量、质量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判,使得调解员的技能不断提高。中关村知识产权纠纷诉前调解中心在建立过程中,就充分利用专业力量,聚集了一批具有丰富知识、实践经验和行业背景的曾担任过知识产权法官、知识产权审查员的资深人士,以及知识产权专业律师和企业知识产权高级管理人员。并且在今后的工作中拟对调解员开展持续的技能培训,以利于更好地解决知识产权纠纷。
(二)法院的指导有助于纠纷解决机制的完善。
社会团体和行业协会的优势在于其中立性与专业性,但做好与法院的沟通,畅通诉讼与非诉讼渠道的相互衔接渠道,更有助于纠纷的最终解决。《关于建立健全诉讼与非诉讼相衔接的矛盾纠纷解决机制的若干意见》规定“对民事纠纷调解后达成的具有给付内容的协议,当事人可以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的规定申请公证机关依法赋予强制执行效力。债务人不履行或者不适当履行具有强制执行效力的公证文书的,债权人可以依法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执行。”“对于具有合同效力和给付内容的调解协议,债权人可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和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向有管辖权的基层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这些规定对经过调解并最终解决知识产权纠纷提供了法律依据。
另一方面,各类知识产权调解机构调解案件中的一部分即是受法院委托进行调解的,更是需要法院的指导与支持。《关于建立健全诉讼与非诉讼相衔接的矛盾纠纷解决机制的若干意见》规定“人民法院在收到起诉状或者口头起诉之后、正式立案之前,可以依职权或者经当事人申请后,委派行政机关、人民调解组织、商事调解组织、行业调解组织或者其他具有调解职能的组织进行调解。”“经双方当事人同意,或者人民法院认为确有必要的,人民法院可以在立案后将民事案件委托行政机关、人民调解组织、商事调解组织、行业调解组织或者其他具有调解职能的组织协助进行调解。”“对于已经立案的民事案件,人民法院可以按照有关规定邀请符合条件的组织或者人员与审判组织共同进行调解”。按照这些规定,调解机构在诉前、诉中都能接受委托或邀请参与调解,扩大了调解机构受理案件的范围,有利于知识产权调解机构发挥更大的作用。在实践中,各知识产权纠纷解决机构也积极建立与法院的合作衔接机制。上海浦东新区知识产权保护协会纠纷调解委员会去年成功调解知识产权争端纠纷案10件中受新区法院委托的案件有4件。中国互联网调调解中心于2008年底与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在建立知识产权联合调解机制,2009年11月与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签署委托调解协议。
五、结语
知识产权作为一种重要的无形资产,在知识经济时代已越来越成为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在我国知识产权数量不断上升的同时,知识产权纠纷案件也不断增长,面对大量的案件,运用专业调解加以化解是一种方便快捷的解决方式,有利于减轻司法负担。另一方面,建立知识产权纠纷调解机制对于用活社会资源,集合行业力量化解知识产权纠纷有重要意义。在实践中,很多民间团体和行业协会都积极参与实践,富有创造性调解方式不断涌现,这将成为解决知识产权纠纷的重要方式。但通过专业调解解决知识产权纠纷不是万能的,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与其他的纠纷解决方式协同发挥作用,从而使我国的知识产权事业发展得更好。
参考文献:
[1]陶鑫良,袁真富.知识产权法总论[M].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
[2]谢晓玲.论专利纠纷及其解决途径[N].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00,6,(03).
[3]范愉.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研究[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纠纷调解】推荐阅读:
矛盾纠纷调解记录10-28
医疗纠纷调解机制05-27
人民调解纠纷案例08-25
物业矛盾纠纷调解记录10-26
社区居民纠纷调解书10-23
村矛盾纠纷调解制度07-01
房屋纠纷调解协议书07-29
【民事调解申请书】 民事纠纷调解申请书10-06
劳动纠纷调解工作总结06-16
婚姻家庭纠纷人民调解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