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基本概念

2024-10-07

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基本概念(精选8篇)

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基本概念 篇1

一、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基本概念

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网站

全文地址: http:///gb/ywzn/2006-02/14/content_106387.htm

重点内容摘要:

1、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劳动就业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国家考试制度。它是指按照国家制定的职业技能标准或任职资格条件,通过政府认定的考核鉴定机构,对劳动者的技能水平或职业资格进行客观公正、科学规范的评价和鉴定,对合格者授予相应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注:(农业部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是由农业部人事劳动司申报承建,经国家劳动部审核批准成立的,能够独立具体实施农业职业技能开发、技术业务活动的国有事业机构。中心于1998年5月,并入新组建的“农业部人力资源开发中心”,同时挂“农业部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的牌子。可开展相应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考核鉴定工作,其中包括“食品检验工”。)

2、职业资格证书作用

职业资格证书是表明劳动者具有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学识和技能的证明。它是劳动者求职、任职、开业的资格凭证,是用人单位招聘、录用劳动者的主要依据,也是境外就业、对外劳务合作人员办理技能水平公证的有效证件。

3、职业资格证书是如何办理的?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办理职业资格证书的程序为:职业技能鉴定所(站)将考核合格人员名单报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审核,再报同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或行业部门劳动保障工作机构批准后,由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按照国家规定的证书编码方案和填写格式要求统一办理证书,加盖职业技能鉴定机构专用印章,经同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或行业部门劳动保障工作机构验印后,由职业技能鉴定所(站)送交本人。

注:(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是农业部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认可的“食品检验工”职业技能培训单位。办理程序为:中农大食品学院与四川农大食品学院联合组织学员培训,培训结束后由农业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派人监考,考核合格人员名单由农业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审核,审核通过后由鉴定指导中心上报国家劳动与社会保障部批准,批准后由鉴定指导中心按

照国家规定的证书编码方案和填写格式要求统一办理证书,加盖职业技能鉴定机构专用印章,经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验印后,由四川农业大学食品学院送交学员本人。)

4、就业准入

所谓就业准入是指根据《劳动法》和《职业教育法》的有关规定,对从事技术复杂、通用性广、涉及到国家财产、人民生命安全和消费者利益的职业(工种)的劳动者,必须经过培训,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后,方可就业上岗。实行就业准入的职业范围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确定并向社会发布。

5、国家规定实行就业准入的职业

(1)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

车工、铣工、磨工、镗工、组合机床操作工、加工中心操作工、铸造工、锻造工、焊工、金属热处理工、冷作钣金工、涂装工、装配钳工、工具钳工、锅炉设备装配工、电机装配工、高低压电器装配工、电子仪器仪表装配工、电工仪器仪表转配工、机修钳工、汽车修理工、摩托车维修工、精密仪器仪表维修工、锅炉设备安装工、变电设备安装工、维修电工、计算机维修工、手工木工、精细木工、音响调音员、贵金属首饰手工制作工、土石方机械操作工、砌筑工、混凝土工、钢筋工、架子工、防水工、装饰装修工、电气设备安装工、管工、汽车驾驶员、起重装卸机械操作工、化学检验工、食品检验工、纺织纤维检验工、贵金属首饰钻石珠宝检验员、防腐蚀工

(2)农林牧鱼水利业生产人员:

动物疫病防治员、动物检疫检验员、沼气生产工

(3)商业、服务业人员:

营业员、推销员、出版物发行员、中药购销员、鉴定估价师、医药商品购销员、中药调剂员、冷藏工、中式烹调师、中式面点师、西式烹调师、西式面点师、调酒师、营养配餐员、前厅服务员、客房服务员、保健按摩师、职业指导员、物业管理员、锅炉操作工、美容师、美发师、摄影师、眼镜验光员、眼镜定配工、家用电子产品维修工、家用电器产品维修工、钟表维修工、办公设备维修工、养老护理员

(4)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

秘书、公关员、计算机操作员、制图员、话务员、用户通信终端维修员。

6、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等级

我国职业资格证书分为五个等级:初级(国家职业资格五级)、中级(国家职业资格四级)、高级(国家职业资格三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和高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一级)。

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基本概念 篇2

一、相关概念简述

1. 职业资格

职业资格是对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知识、技术和能力的基本要求。通过学历认定、资格考试、专家评定、职业技能鉴定等方式进行评价, 对合格者授予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2. 职业资格证书

职业资格证书是表明劳动者具有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学识和技能的证明, 它是劳动者求职、任职、开业的资格凭证“是用人单位招聘、录用劳动者的主要依据”, 也是境外就业、对外劳务合作人员办理技能水平公证的有效证件。

3. 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由一个多行业、多层次构成的共同遵守的行业发展规程与行为准则, 是对从业者实施行业规范的国家意志体现。它的实施, 反映了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发展的水平, 是一个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到一定层次的必然要求。

二、我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发展现状分析

1. 政出多门, 名目繁杂重叠

培训机构多部门管理, 造成重复考核认证的现象。目前, 我国职业教育中的职前学历教育由教育部负责, 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办法和职后教育是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负责, 其他各部委办亦从各条块实施了专门化培训, 并发放各自行业的岗位培训证书。造成了培训机构多部门管理证书名目繁杂重置。而一些职业资格证书管理在程序上缺乏沟通, 在内容上互不承认, 出现重复考核的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健康发展, 存在着引发公共利益受到侵害的潜在危机, 各类资格证书的权威性受到质疑。

2. 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就业待遇不对等

学历证书通常是指一个人在国民教育系列中所接受的某一层次教育的证明, 是受教育者综合文化素质和教育水平的反映, 是文化程度凭证。十四届三中全会确定了实行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并重的证书制度指导原则, 但现实中重文凭轻技能的现状并未完全改变。持有职业资格证书的技术工人, 其待遇长期得不到提高, 而普通高校毕业生回炉上职业学校或考其他类型的职业资格证书的时间又时常发生, 这不得不让我们对只重文凭的教育体制引发反思。

3. 职业技能鉴定机构缺乏质量意识, 偏重认证的经济效益

职业资格证书的公信力面临考验, 部分鉴定机构贪多求量, 往往从各自部门的利益出发追求高的通过率后的高额利润, 而忽视质量将使证书反映的劳动者职业能力与企业生产岗位实际要求不相适应, 影响职业资格证书的权威。

4. 职业资格证书鉴定标准和考试制度的缺乏实用性和科学性

认证标准偏离企业的实际需要, 我国企业对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参与和支持力度不够,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制定职业资格标准, 因此不能有效地适应科学技术发展以及就业方式的变化, 不能满足企业对高质量劳动力和技术人才的需求。我国培训认证的教材是按课程学科体系编排的, 认证普遍存在重知识, 轻实际操作能力而重书面考试。这样的认证职业体系对培训学员来说, 学到的知识体系虽然是完整的, 但对所要从事的职业行为来说, 却是毫无用处的。

5. 就业准入制尚未完全落实, 无证就业现象比较普遍

部分企业和用人单位不重视培训认证, 存在短视倾向。通常大中型企业和科技含量高的企业对技能培训认证比较重视, 而相当多的中小企业忽视员工录用前的技能培训认证, 上岗后为了降低用人的成本, 对员工的技能培训也是草草了事。中国纺织服装学会一位负责人反映, 纺织行业目前有40多个工种有劳动保障部颁发的职业资格证, 但企业招聘时却很少会考虑对方是否有职业资格证, 企业更习惯于让应聘者通过自己企业设定程序直接操作, 在现场考查他们的技能水平。上述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目前职业资格证所处的尴尬境地。

6. 国外资格证书无序认证活动

境外相关组织和机构或自行在我境内一些城市设置考试点, 或是与我国学校和文化协会、中介机构、培训机构等其他事业单位合作进行培训与认证, 有些与国内的职业资格重叠。根据不完全统计, 在我国境内开办的类似职业资格培训、认证的项目近百个, 如美国认证协会 ( ACI) 的注册人力资源管理专家 ( CHRM) 、国际商务认证协会 ( IBCA) 的注册国际商务公关经理 ( ICMPR) 、注册国际商务经纪人 ( ICBB) 、注册国际商务师 ( ICBM) 以及英国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 ( ACCA) 的国际公认会计师等。这些虽多为分散行为, 但这类现象却反映了我国在这些资格认证领域缺乏全面必要的应对机制。

三、对策与建议

1. 推进职业资格制度的法制化、规范化

首先, 有效地调整政府主管部门与相关部门的关系, 调整政府、社会中介组织和行业协会的关系, 明确职业资格证书认证主体, 改变各部门、协会、企业、事业单位证出多门的混乱现象, 合理找出认证的法人。

其次, 从法律的角度强化准入职业资格的法律地位, 明确职业准入控制手段, 建立职业资格市场运行的规则。

再次, 强调企事业和其他经济单位在准入性职业和关键性岗位设置上的人员聘任的法律责任和义务以及职业资格人员的权利和义务。

最后, 制定国外机构在我国境内从事资格认证活动限定条款和具体的审核批准登记、管理等细则。

2. 开展职业资格的清理, 建立良好运行机制

首先, 针对职业资格执行不力、证出多门、名目繁杂、国外资格证书境内无序认证等问题, 开展职业资格的清理和整顿。

其次, 通过建立基本制度和措施来规范职业资格, 切实加强职业资格证书的管理, 对涉及准入性职业资格设置和人员聘用的企业事业和其他类型经营性单位进行监督, 以提高我国职业资格证书的品质。

3. 加快推进我国职业制度建设的进程, 建立由政府主导的、统一的职业资格体制

首先, 建议在适当时机成立国家职业资格委员会, 加强职业资格主管部门的相应职能, 研究我国职业资格标准体系的建立和发展, 探索与该项制度相关的产业关系, 即明晰公共服务和市场化界限, 制定相适应的运行规则。

其次, 充分利用社会组织资源, 逐步发挥行业协会在职业资格认证中的角色作用, 改善职业资格标准滞后于生产技术发展、对新兴职业响应速度缓慢等状况。

最后, 加快对国家非准入性职业标准分类和规划, 监管全国准入性职业资格的认证。

4. 职业资格的国际互认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各国对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 人才的全球流动性要求用一个统一的标准来衡量人才的质量。在这种情况下, 我国应借鉴国际上发达国家的职业资格证书认定制度, 吸取其长处, 结合我国实际国情, 逐渐完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摘要: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实施是提高劳动者素质的一种有效途径, 是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手段之一。当前, 我国职业资格证书仍存在制度执行力度不够、管理机制不完善、考核标准滞后等问题。建议创新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健全职业资格证书体系, 促进企业职业资格证书与市场接轨。

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篇3

2.职业资格证书作用

职业资格证书是表明劳动者具有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学识和技能的证明。它是劳动者求职、任职、开业的资格凭证,是用人单位招聘、录用劳动者的主要依据,也是境外就业、对外劳务合作人员办理技能水平公证的有效证件。

3.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意义

开展职业技能鉴定,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科教兴国”战略方针的重要举措,也是我国人力资源开发的一项战略措施。对于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劳动力市场的建设,以及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促进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4.职业资格证书如何办理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办理职业资格证书的程序为:职业技能鉴定所(站)将考核合格人员名单报经当地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审核,再报经同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或行业部门劳动保障工作机构批准后,由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按照国家规定的证书编码方案和填写格式要求统一办理证书,加盖职业技能鉴定机构专用印章,经同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或行业部门劳动保障工作机构验印后,由职业技能鉴定所(站)送交本人。

5.就业准入

所谓就业准入是指根据《劳动法》和《职业教育法》的有关规定,对从事技术复杂、通用性广、涉及到国家财产、人民生命安全和消费者利益的职业(工种)的劳动者,必须经过培训,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后,方可就业上岗。实行就业准入的职业范围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确定并向社会发布。

6.实行就业准入的具体规定

职业介绍机构要在显著位置公告实行就业准入的职业范围;各地印制的求职登记表中要有登记职业资格证书的栏目;用人单位招聘广告栏中也应有相应职业资格要求。职业介绍机构的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对国家规定实行就业准入的职业,应要求求职者出示职业资格证书并进行查验,凭证推荐就业;用人单位要凭证招聘用工。

从事就业准入职业的新生劳动力,就业前必须经过一到三年的职业培训,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对招收未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人员的用人单位,劳动监察机构应依法查处,并责令其改正;对从事个体工商经营的人员,要在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后工商部门才办理开业手续。

7.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等级

我国职业资格证书分为五个等级:初级(五级)、中级(四级)、高级(三级)、技师(二级)和高级技师(一级)。

9.职业技能鉴定

职业技能鉴定是一项基于职业技能水平的考核活动,属于标准参照型考试。它是由考试考核机构对劳动者从事某种职业所应掌握的技术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做出客观的测量和评价。职业技能鉴定是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10.申请职业技能鉴定如何报名

申请职业技能鉴定的人员,可向当地职业技能鉴定所(站)提出申请,填写职业技能鉴定申请表。报名时应出示本人身份证、培训毕(结)业证书、《技术等级证书》或工作单位、 劳资部门出具的工作年限证明等。申报技师、高级技师任职资格的人员,还须出具本人的技术成果和工作业绩证明,并提交本人的技术总结和论文资料等。

11.职业技能鉴定的主要内容

国家实施职业技能鉴定的主要内容包括:职业知识、操作技能和职业道德三个方面。这些内容是依据国家职业(技能)标准、职业技能鉴定规范(即考试大纲)和相应教材来确定的,并通过编制试卷来进行鉴定考核。

12.职业技能鉴定方式

职业技能鉴定分为知识要求考试和操作技能考核两部分。知识要求考试一般采用笔试,技能要求考核一般采用现场操作加工典型工件、生产作业项目、模拟操作等方式进行。计分一般采用百分制,两部分成绩都在60分以上为合格,80分以上为良好,95分以上为优秀。

13.职业技能鉴定实施步骤

职业能力测试的基本概念 篇4

智力的高低几乎影响人一切活动的效率,但这是一种间接的影响;职业能力倾向影响着一个人在某一职业领域中多种活动的效率,而专业知识技能则仅仅影响某一有限或具体的活动,

2.职业能力倾向具有相对稳定性

职业能力倾向是相对稳定的,它不像人的智力水平一样很难改变,又不同于具体的专业知识技能那样容易通过强化训练而在短期内提高或由于遗忘而丧失。

3.职业能力倾向是一种潜能

职业能力倾向表现为成功的可能性,而不是已有的水平。一个人的空间想像力强,我们可以预期他在许多与空间关系密切的活动领域中有取得成功的可能,但这仅是可能而已,这个人也许并没有机会实现他的优势。

职业测评的种类

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基本概念 篇5

为提高同学们对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认识和了解,3月22日上午,我校特邀重庆市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直属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所长、调研员黄纯先生来校宣讲。

校长戴伟教授、副校长田一平、党委副书记兼校长助理张维、校长助理刘鸿飞以及百余名学生代表到场聆听了此次宣讲。

宣讲会上,黄纯先生对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报考时间、报考费用、参考资料及相关制度作了详细介绍。他还特别提到,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含金量极高,拥有资格证书对将来的就业有很大帮助。现场学生认真听讲,做好笔记,积极提问。

通过此次宣讲会,学生们对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制度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大大增强了学习热情。

宣讲会现场

现场学生积极提问

(学生记者:贾金鑫)

机电工程学院召开学生管理委员会总结暨表彰大会

3月19日,我校机电工程学院在阶梯教室201召开学生管理委员会工作总结暨表彰大会,机电学院全体班辅人员、学生党员、业余党校学员、青马班学员、管委会全体成员、楼栋团支部全体成员参加了大会。

会上,机电学院团总支书记郜发磊代表管委会作了工作总结,随后,机电学院学生科科长杜德银宣读了获奖名单,雷静等14人荣获“学习管理委员会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柳鹏程等17人被评为“生活委员会先进工作者”,张松等15人获得“楼栋管理委员会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机电学院领导为获奖人员一一颁奖。

最后,机电工程学院副院长刘正义讲话,他希望获表彰学生能够戒骄戒躁,踏实工作,更好地为同学们服务。

获表彰的学生合影留念

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基本概念 篇6

格证书的通知

各定点医疗机构、定点零售药店:

为适应我市基本医疗保险工作的需要,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零售药店的管理,根据天津市人民政府《批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拟定的天津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规定的通知》(津政发〔2001〕80号)和《关于印发天津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暂行规定的通知》(津政发〔2007〕64号)及有关规定,从2008年起,启用天津市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零售药店资格证书(以下简称资格证书),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已经取得天津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或定点零售药店资格证书的单位,应于2008年5月1日前办理换证手续;新确定的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零售药店直接颁发新资格证书。

二、新资格证书有效期为三年,期满换发新证书。

三、市劳动保障局对定点单位实行动态管理。各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零售药店应在资格证书有效期内,于每年3月底前办理年度备案。

四、办理资格证书年度备案所需资料:

(一)资格证书正、副本原件;

(二)法人代表身份证件原件及复印件;

(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或药品经营许可证副本原件及复印件;

(四)《天津市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年度报告书》或《天津市基本医疗保险定点零售药店年度报告书》(格式在天津劳动保障网或天津医保诚信网下载)。

五、本通知自2008年1月1日起执行,至2013年1月1日废止。附件:见[网上下载]栏目

1.天津市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资格证(正本样式)

2.天津市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资格证(副本样式)

3.天津市基本医疗保险定点零售药店资格证(正本样式)

4.天津市基本医疗保险定点零售药店资格证(副本样式)

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基本概念 篇7

1 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概念及发展现状

职业资格是指从事某一职业工作必须具备的学识、技术和能力的基本要求,反映劳动者为适应职业劳动需要而运用指定的知识、技术和技能的能力,其实质是一种行政许可。职业资格认证制度是一个行业成熟的标志,按规定拥有合法资格才能成为从事这一特定职业的条件。它所拟定的任职资格条件和技能标准,是由全国性行业组织聘请各专业人士经过充分讨论,并根据该行业的实际工作而制定的。其认证结论是有别于传统学历证明的实际能力证明。

职业资格认证应包括准入认证和在职认证。我国其他行业现有的职业资格等级分为五个等级,五级可看作是准入层次认证,是对从业者的准入控制。我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起步于1993年,1994年开始在全国推行,并于1995年、1996年分两批颁布了劳动者就业上岗前必须培训的技术工作目录。1999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又对原规定必须持证就业上岗的技术工作进行了调整,公布了各行业准入的66个职业目录。2001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布的《招用技术工种从业人员规定》要求:凡从事国家规定的技术工种(职业)工作的,一律实行就业准入,必须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才能就业上岗。近几年,我国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得到快速发展,每年约有300万人考取职业资格证书,全国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和国务院有关部委建立了职业技能鉴定中心以及职业技能鉴定所(站)6 900多个,如信息产业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纺织行业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等等。经过几年的努力,已初步建立起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法律法规和工作体系,并在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中取得了比较大的成绩,达到了很好的效果。我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实施对提高各行业劳动者素质、改善企事业单位用人制度起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但迄今为止,全国性的消防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还没有建立,只在上海、海口、武汉等个别城市率先推出了“消防安全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从业制度试点。

2 推行消防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现实意义

对各类从业人员实行岗位等级制度是现代社会发展的趋势。自1994年国家劳动部和人事部联合颁发《专业资格证书》的文件与通知以后,职业资格考试制度在我国得到广泛推行,但其中却没有消防行业的一席之地,这不能不说是消防事业的遗憾。消防作为事关社会安全稳定的特殊职业,一直以来缺乏相应的职业岗位等级,在人才交流中心和劳动力市场也没有消防岗位的职业代码。多年以来,整个社会劳动力市场一直面临着这样一种尴尬的局面:一方面社会迫切希望有一批技能素质高、相对稳定的消防岗位人员从事各行各业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以维护其自身的消防安全,但许多单位却不知道在哪个渠道才能找到相应的人才;另一方面消防部队多年来培养的一批批消防专业人才,又由于没有专门的技能资格而面临大量流失。这样的尴尬不仅出现在社会劳动力市场,在各企事业单位内部、每个从事消防工作的人员中也有同样的困惑。

笔者曾在我国太原钢铁公司作过调研,由于长期以来从事消防工作的人员从未有过岗位的资格认定,而企业内部又没有资格对其进行职业认定,因此这部分人员一直属于单位里的无级工,在技术上没有发展,在行政管理岗位上更是十分有限,地位、待遇不高,个人发展受限,直接影响到他们对职业的认同程度,严重影响他们的责任心、积极性,单位在解决这类问题时也因无据可依而显得无能为力。正如一名消防从业人员所言,“在单位里,规定从事技术工种的人员,一个技师就相当于一个科级岗位,现在我们从事消防工作,如果能有技术等级的认定,无疑会为我们的职业正名,也为我们提供学习与工作的奋斗目标。”笔者还了解到,目前社会消防从业人员的薪资没有统一的标准体系,而今后经过考核鉴定合格,取得消防安全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单位则可以依据绩效管理和现实表现纳入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直接与单位职工福利待遇挂钩。比如,在全国率先实行消防员职业资格制度的上海市,曾在浦东国际机场消防保障部进行过试点,消防技能无级工与中级工之间的薪资相差最多可达数百元。因此,开展职业技能鉴定,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建立统一、开放、有序的消防技术工种人员管理机制,为人员素质培养和就业创造良好的环境,是我国消防工作发展的客观需求。它可以为消防技术工种人员自主择业和用人单位自主用人提供客观公正的职业技能依据,既为形成有序竞争的劳动力市场奠定基础,又有利于促进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更有利于提高消防行业的整体工作水平,使大批优秀消防技术工种人员在消防事业的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积极地推动中国消防事业的发展。

3 建立消防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必要性

3.1 提高从业人员素质的重要手段

我国消防技术工种人员现有的科技素质,无法适应社会科技生产力进步的需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各单位消防从业人员由简单的值班守夜、走走看看发展到运用现代化的检测设备、操作自动消防设施等,消防工作岗位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对于一些文化程度不高、专业技能不强的消防工种人员来说,是无法胜任的。消防工作的发展需要专业知识、操作技能较强的复合型人才,需要建立一整套完善的考核消防从业人员素质的评价机制。

长期以来,由于消防行业没有统一的任职资格标准,用人机制无法可依,职业准入无法控制,造成消防冗员众多、效率低下,有的消防岗位是“老弱病残收容所”,消防工作任何人都可以做,严重地损害了消防的公众形象,消防工作得不到社会的尊重和承认。职业前途暗淡再加上市场经济的强烈冲击,导致本来就缺乏的高素质人才纷纷跳槽另谋高就。因此解决人力资源问题,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队伍,是我国消防界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笔者认为,推行消防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规定消防工作者必须持证上岗,将从源头上强化消防专业队伍,改变人员的知识结构,增强人员素质和技能,吸引大量的有志于从事消防工作的优秀人员,通过学习考核获得职业资格证书,能够被吸收充实到消防行业,不断优化人力资源结构,提升整个消防从业人员队伍的专业水平。

3.2 提高社会综合防灾能力的现实需要

实行消防行业特有工种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让更多具有消防专业技能的人才从事火灾防控工作,将极大地提高全社会整体抗御火灾的能力,是推动消防工作社会化的重大举措,也是做好消防工作的治本之策。消防职业技能等级是从事与消防有关岗位人员劳动技能的一种资格认定标准,它有利于调动消防岗位人员钻研消防技能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和造就各级各类消防岗位的专业人才,有利于社会消防队伍的稳定和发展。这既是社会发展的一种趋势,又是提高社会综合防灾能力之急需。消防作为科学体系中的边缘学科,随着社会的发展,从业人员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用人单位与消防技术工种人员在市场中双向选择时,需要一个具体的标准衡量人员素质的高低。消防技术工种人员没有具体的职业标准,不能与当前社会劳动力市场职业化、标准化的发展趋势相适应。因此,消防工作的职业化是推动消防工作社会化进一步深化的关键措施,需要大批懂得现代消防安全管理,具备较高现代消防专业技术理论和实践的管理人员进入社会劳动力市场。通过职业资格认证实施行业准入,使获得职业资格证书成为从事消防工作的先决条件,才能实现国家和社会消防安全整体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3.3 消防事业与国际接轨的有效途径

“新增长理论”的创始人,199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卢卡斯认为:“正是各国在人力资本上的差异导致了各国在收入和经济增长率方面的差异。”人才资源已成为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消防职业资格认证制度是实施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具体措施,通过人才竞争和激励机制,有助于人力资源的开发,作为劳动者求职、任职和用人单位录用的主要依据,也是境外就业、对外劳务合作人员技能水平公证的有效证件,不仅在全国有法律效力,而且为国际承认。以世界发达国家的消防为例,他们不仅拥有最先进的技术设备和丰富的信息资源,更重要的是具有高层次的人才队伍。优秀人才队伍的形成得益于多年来以职业标准为基础的科学规范的人力资源管理,以及消防职业资格认证制度的建立与实施。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消防事业全球化日益增强,这必将推进消防人才的国际化。我国现有的消防队伍中,能在国际消防界具有影响力的国际化人才还很少,为了给国内人才和外国专家更广泛的施展才能的空间,为了与世界消防界同行进行学术交流,必须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我国与世界消防界的交流与合作。

3.4 消防教育进步发展的重要契机

我国目前尚属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滞后,社会教育也受到影响。尤其是消防教育工作存在盲目性,没有认真系统地摸索,更不用说拿出更多的经费新建专门的消防人才培训院校和机构,这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经济发展的规律。而发达国家如日本就有专门的消防培训基地,我国地方消防教育则寥寥无几,根本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对大部分企事业单位来说,大多数专(兼)职消防人员并没有受过特别的培训,对消防工作知之甚少,无法承担高科技发展时代的防火工作。而目前从事社会消防管理岗位的人员的消防管理知识和技能又普遍缺乏,这与企业对消防安全岗位人员要求高、需求量大已经形成强烈的反差。开展消防职业等级培训,正是为了满足社会对消防安全知识的强烈需求。为了获得职业资格证书,消防从业者必须接受继续教育培训,这就需要有相应的继续教育机构满足他们的进修需求。因此,消防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将为我国消防教育提供一个很大的需求市场,同时也为消防教育提供一个发展契机。

4 建立消防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法律依据

消防职业资格认证制度的建立是在充分学习和借鉴世界各国的先进经验,并结合我国消防界的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进行的制度创新和建设,是一项涉及面很广的系统工程,如果没有相应的法律保障则难以实施与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家对职业资格认证制度的建立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方案。1993年11月14日,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制定各种职业的资格标准和录用标准,实行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两种证书制度。1994年4月,国家劳动部和人事部颁布的《职业资格证书规定》明确地指出:“职业资格由国务院劳动人事行政部门通过学历认定、资格考试、专家评定、职业技能鉴定方式进行评价,对合格者授予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我国在1994年7月和1996年5月相继公布的《劳动法》和《职业教育法》中,对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都做了明确的规定。特别是2001年9月国家人事部召开的全国人事法制工作会议明确了“一法五条例”的立法重点,其中就包括《专业技术人员执业资格条例》。这些政策法规确定了国家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和开展职业技能鉴定的法律依据,也是建立消防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法律依据。

据统计,2007年1~3季度,全国参加职业技能鉴定人数为757.9万,获取职业资格证书人数为639.9万。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在我国众多行业已经有了成功的实践。上海市是全国最先推行消防专业人员职业资格制度的城市,对消防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在全国的推行具有很大的借鉴和指导意义。中国消防协会于2007年7月分别召开了由 “建(构)筑物消防员职业标准制定专家工作组”参加的职业标准制定研讨会和由“消防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筹备工作组”及“消防行业国家职业标准制定专家工作组”以及有关方面负责人参加的消防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会议。会议专门就“成立消防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向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及时复函公安部,同意“依托消防协会成立消防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和印发《消防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实施办法》” 。这标志着我国在消防行业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工作已正式启动。但笔者认为,必须以法律的形式制定认证制度的基本条例,以此为依据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将建立消防职业资格认证制度纳入即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之中,才具有规范性与强制性,才能得到有效的法律保障。

5 构建消防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措施

5.1 确定《消防技术工种人员职业技能标准》

笔者认为,作为新职业、新工种、新技能的开发鉴定,消防技术工种职业技能鉴定应由公安消防机构、劳动管理部门、教育等相关专业机构组成消防技术工种职业资格认证专家委员会,按照《国家职业标准制定技术规程》的编制要求,制定《消防技术工种职业技能标准》。

5.2 设立消防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所

为保证职业鉴定工作的合法性,还应根据国家有关法律要求,由地市级以上公安消防机构向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或省级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申请成立“消防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所”,负责本辖区消防技术工种人员职业资格鉴定。也可由公安部消防局向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申请成立“消防技术工种人员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各地设分支机构。

5.3 多途径开展消防职业资格认证教育和培训

在开展消防技术工种人员职业技能鉴定中,可以选择技术学校、大中专学校开展消防教育试点。同时,在消防部队内部开展消防技术工种人员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也是培养军地两用人才、为战士退伍后寻找就业出路创造条件的有效途径之一。

5.4 与消防从业人员的招聘相衔接

实行消防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要防止流于形式,必须与消防从业人员的准入条件相衔接,即各消防从业人员的招收,必须以获得消防职业资格证书为准入条件。否则,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将很难得到贯彻落实。

认证考评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要建立一套科学系统的、可操作的认证考评标准和考评的方法程序,还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认证工作者队伍,认证工作者应拥有行使其特殊职能的资格与能力。认证工作者必须是消防界的行家里手,具有较高的资历、学历和知识水平,精通考评的方法和技巧,同时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但最重要的是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情操,能坚持原则,不徇私情,客观公正。只有这样,认证工作才具有真正的意义和权威性。

参考文献

[1]史东辉.21世纪中国消防教育与改革[J].武警学院学报,1999,(2).

[2]徐盟菊.消防职业教育是推进消防社会化进程的重要手段[J].武警学院学报,2000,(6).

[3]刘辉.构建科学的现代化消防安全培训体系[C].2004年消防学术论文竞赛集,2004.

[4]陈光,杨进.职业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0,(11).

[5]孙小丽.我国职业资格认证制度的问题、对策与趋势[J].职业教育研究,2007,(10).

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基本概念 篇8

一、我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历史回顾

我国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起源于20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开始实施的工人技术等级考核制度。这个制度过去主要在企业内运行,达20年之久(文革前后各十年)。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方向后,技术等级考核制度开始向国家职业资格制度转移。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首次明确提出学历文凭与职业资格并重。1994年全国人大通过《劳动法》,确立了职业资格制度的法律地位。 1993年,劳动部发布《职业技能鉴定规定》1994年3月,劳动部、人事部联合颁发《职业资格证书规定》。至此,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开始启动。同时,在我国运行了20年之久的企业工人技术等级制度,开始被改造为社会化管理的国家职业资格制度。1994年6月,中央编制办批准成立劳动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负责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八章第六十九条指出:国家确定职业分类,对规定的职业制定职业技能标准,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由经过政府批准的考核鉴定机构负责对劳动者实施职业技能考核鉴定。依据我国劳动法,我们实行的是国家职业资格制度。它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国家确定职业分类:国家制定职业技能标准,国家指导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活动:政府授权批准考核鉴定机构实施职业技能考核鉴定:国家颁发职业资格证书。我国国家职业资格证书采取等级式结构,国家职业资格通常分为五个等级。 即国家职业资格五级(初级):国家职业资格四级(中级),国家职业资格三级(高级),国家职业资格二级(技师级);国家职业资格一级(高级技师级)。政府还规定了国家职业资格和社会上通行的其他专业资格之间的相互对照关系,以确保国家职业资格获得者的相应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

中国自1994年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以来,已初步建立起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法律法规和工作体系。1999年,中国政府要求在全社会实行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制度。2000年,初步建立起就业准入制度框架。目前,中国已基本建立起与国家职业资格相对应,从初级、中级、高级技工直至技师、高级技师的五级职业资格培训体系,并使之成为劳动者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根据职业分类,我们确定了国家职业标准的框架,并在一系列职业和工种中颁布了《国家职业标准》;按照国家职业标准,组织推动了全国职业技能教育和培训工作。其覆盖面达到企业职工的50%,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学生的70%按照职业标准,开发完成了主要职业和工种的国家职业技能鉴定题库,这是我国在大型社会性鉴定考试中,首先使用的先进题库技术;通过在全国各地建立的8000个职业技能鉴定所、站,对2000个以上的职业和工种的劳动者进行了职业技能鉴定,全国累计参加各级各类职业技能鉴定的人数超过了6000万人,其中4500万人获得了不同等级、不同职业的职业资格证书。过去十年,我国人力资源的资格认证制度初步完成了由计划体制形态向市场体制形态的转轨,实现了由企业内部考核向国家法律法规指导下社会化管理体制的转型,并正在对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深刻影响,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两种证书并重、学科性教育和职业性教育两种教育并举已经成为社会共识。

二、比较视野下的职业资格认证与培训

提到职业资格认证与培训,不能不考察英国。传统的英国是崇尚学术而轻视技能的,职业技术主要通过学徒制学习,这种学徒制是以实践和工作为基础,与主流的学术教育相分离。随着英国工业和经济的衰退,教育界不得不重新审视技术教育的作用,提出了现代技术工人应具备的关键技能(keyskills)。关键技能共六条分为两个方面,前三条称为“硬技能”,即交往(书面和口头技能、数的应用及IT技能,它是一个人职业能力的具体体现。后三条称为“软技能”,即解决问题、与他人一道工作、自学和进取的能力,它是指一个人能够“迁移”知识和技能并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目前,全英对这一关键技能及其框架的认识已达成一致。1986年推行新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NVQ)和基础职业资格证书(GNVQ),并逐步将 GNVQ与普通教育接轨,设计和开发全英范围的职业标准、建立国家资格框架、对关键技能的重要性进行认定、强化政府的职责及促进终身教育的发展。英国的职业证书教育提供了17000个职业资格,涵盖了广泛的商业和工业组织的工作内容。目前,正在调整初等学校课程,使其尽量与职业证书教育框架相适应。

20世纪90年代初,英国政府发现,造成高失业率的一个直接原因是学生在学校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不符合社会工作部门的需要,在工作中处于不利地位。同时,中级技术工人的长期匮乏又是造成英国在国际竞争处于劣势地位的主要原因。为缓解新生代及成人的失业问题,加强对技术工人的培养,英国政府积极对本国教育与培训进行实质性的参与和改革,在职业教育与培训中,在英格兰和威尔士推行一种政府支持的培训项目(GST)——“青年人的业本学习”(Work—basedLearningforYoungPeople)。业本学习,一改传统的以“课程为本”的模式,鼓励青年人在实践工作环境中接受学习,掌握某项工作所需要的实际技能,以满足经济生产部门对不同规格劳动者的需求。英国是一个十分重视职业证书制度建设的国家,具备某种职业资格证书是企业雇主招聘雇员时的首要条件。

1991年英国政府发表的《21世纪的教育与培训》白皮书,提出对16-19岁青年人提供高质量的职业技术教育。在国家资格的框架下确立了三种资格证书制度:普通教育高级水平(A—Levels)证书、普通国家职业资格(GNVQS) 证书和国家职业资格 (NVQS)证书。其中NVQS是由各行业协会根据本行业工作所需的知识技能难度制定。1992年颁布的《继续教育与高等教育法案》进一步为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在全国范围内的发展铺平了道路。颁布该法的主要目的在于鼓励更多的年轻人继续接受教育和培训提高学生对职业教育的认识,以及对就业市场和就业机会的了解,正式确立了GNVQS制度。确立了这种职业证书制度,主要是为了突出掌握各种职业普遍需要的一些知识和技能(即核心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性。政府对职业技能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由此可以窥见一斑。

英国职业资格证书体系对接受培训人员的关键技能的要求,有三个值得注意的特点:1、注意全面素质的提高。基本技能不仅包括掌握算术、信息技术的能力以及职业岗位所需要的技能,而且包括工作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能够与他人合作的能力、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2、注意工作岗位变化后的适应性和知识迁移的能力。3、制定职业资格标准时,注意研究和参照英国和世界有关行业第一流劳动者的情况。国家职业资格(NVQ)和现代学徒制(modemapprenticeship)已把关键技能作为应掌握的必备内容。

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成人教育学院

上一篇:公允价值的缺点下一篇:有关新员工入职的个人自我介绍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