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的论文

2024-08-16

煤炭的论文(精选8篇)

煤炭的论文 篇1

发展大型煤炭企业是当前煤炭工业的重点

来源:内蒙古煤炭网发布时间:2011-05-19 18:59:00

今年以来,自治区提出关于培育建设大型骨干企业和重点开发区,实施“双百亿工程”,以及开展煤炭企业兼并重组的决定,是顺应形势发展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全区上下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扎实工作,积极开展煤炭企业兼并重组工作,加快培育发展大型煤炭企业,为全区国民经济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一、把思想高度统一到自治区战略决策上来

4月份,《内蒙古党委、政府关于培育建设大型骨干企业和重点开发区实施“双百亿工程”的意见(2011—2013年)》(内党发〔2011〕9号)提出,“力争到2013年底,全区营业收入超百亿元的大型骨干企业及企业集团达到60户左右(含驻区中央企业)”;《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印发培育建设“双百亿工程”大型骨干企业和重点开发区(园区)名单的通知》(内经信发〔2011〕21号)确定了53户重点培育建设的大型骨干企业,其中,包含煤炭生产业务的企业有24户。3月份,《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自治区煤炭企业兼并重组工作方案的通知》(内政发〔2011〕32号)提出,到2013年底,全区地方煤炭企业“形成营业收入超百亿元的煤炭企业20户”。

自治区确定的上述目标,为全区煤炭工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实现这一目标,最现实的途径就是实施煤炭企业兼并重组,促进煤炭企业结构调整。煤炭企业肩负着重要使命,全区上下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把思想高度统一到自治区的决策部署上来。

(一)“十一五”期间,自治区从生产力层面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全区煤炭工业发展实现了持续健康发展。

“十一五”以来,自治区从煤炭工业持续、高效、安全发展的高度,对全区煤炭工业进行了以煤炭资源整合、矿井优化升级和淘汰落后产能为主要内容的结构调整,开工建设了一批大型现代化矿井,改造升级了一批老矿井,淘汰了一大批规模小、资源回收率低、开采技术落后、安全保障程度低的小煤矿。煤炭开采水平显著提高,安全状况稳定持续好转。

“十一五”期间,全区共关闭小煤矿近900处,淘汰落后生产能力5000多 1

万吨,全区各类煤矿由2005年的1378处,减少到2010年的551处,原煤产量由2005年的2.56亿吨增至2010年的7.87亿吨,平均单井产能由2005年不足14万吨提高到140万吨,资源回收率由2005年的20%提高到60%以上,机械化生产水平由35%提升到90%以上,原煤百万吨死亡率由2005年的0.5稳定下降并保持在目前的0.05左右。30万吨以下小煤矿全部退出市场。我区煤炭工业步入了健康发展的快车道,我区煤炭工业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回顾“十一五”,我区煤炭工业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成绩,最重要的一条,就是遵循了煤炭工业的内在发展规律,始终坚持了结构调整这一主线,全面开展了资源整合、推广机械化开采、淘汰落后工作,实现了提高煤炭生产力的发展目标。

(二)“十二五”期间,全区煤炭工业需从生产关系层面推动结构调整,全面开展煤炭企业兼并重组工作。

发展是煤炭工业的第一要务,结构调整是永恒的主题。目前,我区煤炭工业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具备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和条件。根据国务院的要求,自治区开展煤炭企业兼并重组,是自治区党委、政府审时度势,在新的发展形势下,继续优化煤炭工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煤炭生产力和安全生产水平的重大决策,可以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从生产关系层面上继续进行结构调整的重大举措。

实施煤炭企业兼并重组,一是可以提高煤炭产业集中度。截止2010年底,全区551处矿井,企业数353户,一企一矿的企业有309户;500万吨以上规模的企业占企业总数的6%,30万吨规模的企业占33%;全区营业收入超百亿元的煤炭企业9户(地方企业5户、驻区中央企业4户)。不难看出,我区煤炭企业在规模化和产业集中度上还相对偏低,企业数量不仅多,而且散,一企一矿较为普遍。2009年,全区只有11户地方煤炭企业进入全国煤炭100强行列,排在最前的伊泰集团公司仅位列第19位,其余均在30位之后。因此,我区急需培育形成一批产值超百亿、发展可持续、供给有保障、安全生产可靠、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强的大型和特大型煤炭生产企业,支撑自治区新型煤炭工业体系建设。

二是可以提升全区煤炭企业生产经营水平。大型煤炭企业在技术管理、安全防控、生产经营等诸多方面,均具有与产业自身,市场需求等各方面相适应的机

制,将大型骨干企业的技术、人才和管理等优势植入中小企业,实现对煤炭生产经营的有效调度和均衡调控,确保煤炭产运销的有效衔接,加快推进煤炭工业向科技化、信息化、系统化方向发展。

三是可以提高煤炭企业安全生产水平。与大型骨干企业相比,小型企业在安全设施、人员培养等方面的投入能力是有限的,借助大型骨干企业的实力,将大型骨干企业的安全管理经验和做法,延伸、繁殖到小型企业,可以全面提高煤炭企业的安全生产水平。

四是可以促进煤炭产业多元发展。煤炭生产是典型的资源型产业,以煤为基,多元发展,实现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是煤炭企业的发展方向。大型骨干企业利用其管理、资金、科研、人才、抗风险等方面的优势,在煤电、煤机、煤电冶、煤化工等产业进行延伸,改变目前较为单一的结构,实现煤炭产业的多元化发展。

二、扎实做好煤炭企业兼并重组工作

如何开展煤炭企业兼并重组,在3月16日全区煤炭企业兼并重组工作会议上,自治区赵双连副主席,自治区经信委牙萨宁主任进行了全面的部署和要求。根据目前各地区的进展情况,需要重点把握以下几点:

(一)领导重视,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

积极推进煤炭企业兼并重组,培育发展大型煤炭企业,关系到我区煤炭工业在“十二五”乃至今后一个时期能否持续健康发展,关系到能源供给安全,必须上升为“一把手”工程,而且是两个“一把手”工程,亲自过问方案制订,亲自组织实施,将“各盟市行政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落到实处。

(二)真正融合,防止“一顶帽子”大家戴。

煤炭企业间的兼并重组,核心是资产的融合,不管是收购、控股、参股,只有资产的结合,才能真正实现管理、经营、安全、组织方面的高度有机统一。在企业兼并重组中,要坚决防止假兼并、假整合、假重组,坚决防止任何形式“一顶帽子”大家戴的现象发生。

(三)互利共赢,维护各方利益不受影响。

煤炭企业兼并重组,本质上是各方利益的调整。自治区出台的支持政策,是针对兼并主体的,被兼并企业只有积极参加兼并重组,融合到兼并主体中,才能享受自治区的鼓励政策,充分体现了本次兼并重组“政府引导,政策推动,企业

自愿,市场化运作”的基本原则,也充分兼顾到参与兼并重组各方利益。

(四)加强督促,确保各项政策落实到位。

一方面督促自治区有关部门,按照自治区工作方案的要求,在资源配置预留、运力保障、产能核定、退出机制、安全生产等方面,进一步细化措施。另一方面是督促有关盟市,不折不扣地组织好、实施好本地区的煤炭企业兼并重组工作。

全区煤炭企业兼并重组工作全面展开

来源:发布时间:2011-04-29 22:19:00

3月16日,自治区人民政府召开全区煤炭企业兼并重组工作动员大会。赵双连副主席作了重要讲话,自治区经信委主任牙萨宁具体部署了全区煤炭企业兼并重组工作。全区100余户主要煤炭生产企业负责人及产煤盟市分管领导、重点产煤旗县政府负责人和行业管理部门、安全监管部门主要负责人,自治区经信委、发改委、国土厅、煤监局等部门负责人近200人参加了会议。

会议结束后,各盟市按照赵双连副主席讲话精神和《内蒙古自治区煤炭兼并重组工作方案》的要求,积极有序推进此项工作。

一、迅速传达会议精神

全区煤炭企业兼并重组工作会议后,全区各盟市均迅速传达学习了会议精神,将自治区工作方案印发给各旗(县、区)和煤炭企业。会议结束后的当天晚上,鄂尔多斯市政府即在呼市召开会议,提出了工作要求,具体布置了相关工作。3月18日,乌海市召开煤炭企业整合重组工作座谈会,传达会议精神,研究进一步推进煤炭企业兼并重组工作。赤峰市安监局专门召开班子会研究确定工作计划。其他盟市也于近期分别召开会议,传达了自治区会议精神,部署了本地区煤炭企业兼并重组工作。

二、全面开展调查摸底

目前,全区各盟市正在全面开展煤炭企业调查工作,对辖区煤矿分布及生产、资源、资产、人员等情况进行摸底和核实。呼伦贝尔市、通辽市、赤峰市、乌海市、阿拉善盟等地已完成了调查工作。鄂尔多斯市也基本完成了调查摸底任务,近日正在有针对性地开展调研。

三、正在制订实施方案

全区煤炭企业兼并重组工作会议之前,鄂尔多斯市、乌海市、赤峰已提出了本地区的初步实施方案,目前,正在根据调查摸底情况进行进一步修改完善。通辽市安监局制订了两套实施方案(讨论稿)报市兼并重组领导小组研究确定。其他盟市正在提出方案。

各盟市均明确了本地区煤炭企业兼并重组牵头部门,建立了日常工作协调机制。

四、着手培育新的百亿元煤炭企业

鄂尔多斯市在去年已形成的5个年销售收入超百亿元企业(伊泰集团、汇能煤电公司、鄂绒集团、伊东煤炭集团、亿利资源集团)的基础上,今年将通过企业兼并重组再培育5个百亿元企业,分别是:满世煤炭集团、特弘煤电集团、蒙泰煤电集团、乌兰煤炭集团、天隆集团。目前,这五家企业已牵头与相邻和就近企业协调重组事宜,到今年底,鄂尔多斯市年销售收入超百亿元煤炭企业将达10户。

从目前的进展情况看,各盟市按照自治区工作方案的要求,于6月底前可上报实施方案。各煤矿企业正在积极酝酿,并按照自主自愿的原则,相互沟通协商。大多数企业参与兼并重组工作的积极性较高,部分企业已形成了相互组合的合作意向。下一步,自治区煤炭工业局将重点开展以下工作:一是近期深入煤炭企业较多的地区进行协调指导。二是着手盟市实施方案的审批准备工作。同时我们将随时报送煤炭企业兼并重组情况。

煤炭的论文 篇2

一、煤炭资源税改革的基本逻辑

煤炭资源税改革的基本取向是将资源稀缺状态在市场中体现出来,如将计划经济理念下的从量计征改变为依据资源产品在市场中的表现从价计征。一方面,这种改革是基于资源产品市场化逐步完善的基本背景。其中所蕴含的国家治理上的意义是将资源国有、国家指令性使用、收益主要由国家获得转变为资源国有、社会依据市场需要使用、收益由法人实体获得。既是资源在国民经济中地位、资源开发利用主体社会地位的变革,也是对资源开发利用管理方式的变革。在此意义上,可以将其视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个内容,更直观的意义上,是中共中央“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遵循这条规律,着力解决市场体系不完善、政府干预过多和监管不到位问题”的一项工作。

之所以在这个角度下定义煤炭资源税改革的出发点,也基于我国资源税改革、煤炭资源税改革屡屡提出、屡屡推延的历程分析。这一历程以及其间对资源税影响的讨论,大都与当时面临的促进宏观经济稳中有进、保障资源富集区区域经济持续发展、控制物价总水平等难题直接相关,而直接转化为政府决策选择问题。所以,尽管有较多关于资源税改革可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完善资源富集区分配机制、改善资源开发企业运营环境等积极意义的判别;也有会因负担转移推高资源价格、加重下游企业负担等消极影响的预判;但因大都局限于经济学范畴中的谈论,没有从国家治理模式、政府与市场关系方面的研判。因而,也造成对资源税改革、煤炭资源税改革推进“短效视角”下的推延。

事实上,也由于我国在“十八大”之前经济管理领域多年的“行政化”退行,由于资源在推动国民经济、地方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被不断放大,资源管理市场化或者“将市场作为配置资源的主体”的政策选择和执行,不断让位于资源的行政性管理、配置,各地方在改革取舍中倾向于行政化管理为主的政策选择,认为其有利于推动地方经济均衡,所以改革的进程屡屡延误。这阶段,内蒙古由于掌握着资源的行政化配置权益,在招商引资、平衡内部区域财力、调整产业布局等重大区域经济调控中,得以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尤其是煤炭资源优势,利用对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的区域政策执行,使得上述政府实现行政目标具有了有力工具。基于这一历程,资源税改革以及煤炭资源税改革,在改变地方政府与资源及资源开发利用的关系,促使政府逐渐从配置资源主体地位上退出,还政府以宪法规定下的本职等方面,构成了“十八大”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动作,也必将对国民经济和区域经济带来深远的影响。

综上,煤炭资源税改革尽管其影响会逐渐集中体现于经济领域,但在一定意义上跨出了经济学范畴,是我国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建设的工作之一。

二、煤炭资源税改革对煤炭行业的影响

煤炭资源税不管是作为目的税还是作为一般税,对煤炭企业的经营行为来讲理论上虽然有影响,但从税改效果的角度,对煤炭行业的影响经过企业对新环境适应过程的衰减效应,加之煤炭行业作为替代率较低的上游产业的负担转移能力,短期影响会逐渐被时间拉平。

一直以来在我国,由于长期处于“改革”所带来的环境不确定性之中,企业和产业运行受政策影响较大,这种影响产生的原因,一方面是企业在生产运营过程中在企业环境、企业内部决策机制、企业的税负和权益等方面不断处于调整中,所以,每当有新的政策必然会直接作用于企业;另一方面是长期处于不确定环境中的企业对环境的主导因素——政策必然会十分关注,市场化获利的基本运营规则,加之政策对市场的不断调整,制度的不断变化,企业对市场的反应会低于对政策的反应,政策因素在企业的决策中成为决定性因素。

但这一影响逻辑在当下已经发生根本性变化。一是市场需求在2003年至2009年高涨后的快速下降趋稳,市场的作用越来越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二是政策调整效能随政策完善过程,尤其是“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了市场在配置资源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政策方向明确之后,政策对企业、产业的行政性影响、直接影响大幅度降低,各级政府对经济的直接作用能力降低,经过多年的消耗,政府所掌握的资源大幅度减少,政府指令对于越来越庞大的经济体量的作用效率放缓、效能下降,所以政策变动的效应不会短期内即有所显现。

2012年以来,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进程加快,城市建设、房地产开发、公用基础设施建设等建设速度逐步稳定下来,导致基础材料市场需求增长大幅度下降,下游产品的建材、冶金加工所需的电力能源消耗下降。这个趋势与在用煤高峰时期煤炭价格高企时期,我国扩展煤炭进口通道,煤炭进口数量短期增速较快,进而拉动煤炭价格下行相一致。所以,总体上判断,尽管我国各个煤炭主产区都加大了煤炭深加工的控制性规模,煤制天然气等清洁资源生产量在未来几年间也会逐渐加大,但因为有风电、核电、太阳能以及生物质发电的后续补充,扩展了电力供给的种类,在数量型扩张向质量型发展的进程中,煤炭市场需求总量的稳定将成为基本态势。煤炭价格走势难以回到高利润率时代的价格水平。从更为广泛的市场走势分析,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在曾经推升物价的各项政策和市场环境上,都有明显的转变,通胀压力不断衰减,除与农产品、劳动力相关的产品价格会继续受周期性规律影响外,其它领域价格上涨空间正在不断消失;而且在当前,由于实体经济领域化解过剩产能从行政性手段逐步向市场化手段深化,企业之间曾经存在的质量、效率多层次结构将在市场规则下向高效率生存模式下调整,煤炭作为上游产品价格传导机制税改可能引起的涨价因素一是因为煤炭市场自身因素抑制价格上涨,煤炭价格将保持基本稳定;二是煤炭下游产业面对市场竞争不得不自行化解可能出现的煤炭价格或电力价格、天然气价格上涨,而不会引发物价水平上升。煤炭资源税改在宏观面的影响预判符合当前政策指向。这是本次煤炭资源税改被再次提上日程的因素之一。

从企业与企业运行环境关系角度,我国企业与政府关系处于变化之中,基本取向是企业经营正在快速脱离政府的影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改革不断演进、调整、完善的影响下,我国企业与政府的关系较为紧密,政府权限、行为是企业发展需要予以高度重视的“要素”,甚至在一些产业领域,政府决策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改革开放以来,这种关系并没有获得根本上的改变,以至于这种高度关注政府、随政府动向调整企业战略甚至策略的企业决策机制在我区蔚然成风,且有企业家深信不疑。

2014年6月中央财经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就国家能源战略提出了近期发展方向,即推动能源消费、能源供给、能源技术、能源体制革命,以及立足国内、加强国际合作、有效利用国家资源。其中在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值得注意的是,在能源体制革命方面提出“推动能源体制革命,打通能源发展快车道。坚定不移推进改革,还原能源商品属性,构建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和市场体系,形成主要由市场决定能源价格的机制,转变政府对能源的监管方式,建立健全能源法治体系。”这个政策选择依据与“十八届三中全会”深化改革的决定基本明确了政府未来的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收缩政府在经济运行领域的权限,管控经济的手段进一步宏观化等,使得省区以下各级政府已经基本没有了直接支持、扶持煤炭企业的手段和工具。经过了十余年,政府通过拥有的土地、矿产、公共财力等关键性资源配置权来推进政府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社会发展模式,政府所能掌控的关键性资源基本已经消耗殆尽,或者失去了短缺带来的“关键性”,公共财力扩张也进入收缩时代,地方政府的钱袋子一是被管得越来越紧,二是经济增速减缓带来了公共财政收入增速下降,三是公共支出部分的养老、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等刚性需求越来越旺盛,政府参与市场的能力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政府对企业而言的“利用价值”快速降低。

故此,煤炭企业的运营环境在煤炭资源税改的基本逻辑下更加清晰和稳定,不确定性逐渐消失。企业也就会在煤炭资源税改后快速适应新的环境,进入企业正常的运营状态之中。

至于企业内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既是控制成本的需要,也是资源管理政策的要求。而与价格相关的煤炭质量主要受资源状况影响,后续调控的空间极为有限。所以,煤炭资源税改对煤炭企业内部运营的影响很小。

三、煤炭资源税改革对地方经济的影响

内蒙古煤炭及其关联产业在内蒙古经济中占很大比例,基于上述分析,煤炭资源税改对全区的影响和煤炭主产区财政的影响会很大。这种影响主要是来自于2003年以来煤炭与地方经济关系对比变化,以及对未来经济形势、煤炭市场形势的长期判断:

(一)直接影响

煤炭资源税改对地方经济的直接影响,一是使财政收入与从量计征相比,具有了一定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主要来源于价格的多样性以及价格的变动。内蒙古煤炭资源种类繁多,各个地方税后获利主体地方拥有资源品质不同,各品质的价格走向受下游产业多元化趋势影响,必然会出现价格走势的差异,征税量也会呈现不同波动。对地方政府以收定支的公共财政决策会带来一定困扰。二是会直接改变我们已经形成的、较为有效的税款征收方式,为征税增加了难度和工作量,也为煤炭生产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其中既能控制产量、又能简化税费征收而卓有成效的“煤票”面临改革和调整。三是调整了企业与政府的关系,政府对企业的权力缩小,在处理煤炭企业面临的产区社区问题、矿区土地权益问题时,双方的博弈力量对比出现微妙变化,对政府如何监管企业减少环境压力、促进社区共建、保护百姓权益等方面的改革提出了新的课题。

(二)间接影响和长远影响判断

一是将导致我区无论是自治区人大(政府)、市县级人大(政府)决策中资源开发在经济发展中的强势地位有所降低,一定时期内会让一些习惯于以资源开采为着眼点的地方社会经济发展谋划无所适从;二是新的政企、社企关系会波及煤炭主采区基层政府管理模式不得不进行调整,煤炭主采区乡镇政府以及村委会在安排经济活动时,将面临以矿为中心的规划模式的调整和辖区生产方式的重新构建;三是煤炭采掘企业发展环境更为清晰后,当前制度中矿区、沉降区土地利用的矛盾将不断显现出来,在集体土地制度“永久不变”、土地流转时效等体制约束下签署的土地关系与新的地企关系会不利于企业,企业将要以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来构建和谐、有利于企业正常生产的地企关系;四是当资源开发与地方社区、矿区原住民之间的权益在不断深化改革中,按照当前所展露出的趋势发展,企业获利将可能不得不以股权让利的方式分流,资金投资者收益会下降,一定程度上会消减投资者未来发展能力。

煤炭的论文 篇3

关键词:煤炭;地质预测;资源规划;应用;探讨

随着社会步伐不断加快,煤炭资源的需求也日趋增加。对于煤炭资源来说,它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一次性能源。在开采的过程中,合理的规划不仅可以减少煤炭资源的浪费,还能使它的利用率得到提高。同时,在对煤炭资源进行规划的过程中,煤炭地质预测被应用到其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本文作者从煤炭资源规划的角度,对煤炭地质预测在其中的应用进行了对应的分析。

一、煤炭地质预测概述

从某种意义上说,煤炭地质预测就是指以已有的地质资料为媒介,对地质理论加以合理的利用。并在此基础上,对已有煤田予以合理的扩大,推断新的煤田以及矿区远景加以预测。相应地,煤炭地质预测包含了很多方面。比如,该地区煤炭资源的存储量,含煤地区具有的地质特征。同时,在对煤炭资源进行开采的过程中,可以对这三种方法加以利用,来对煤炭地质进行预测。一是:以该地区呈现的地质条件为基础,采用简单的类比方法对煤炭地质进行预测。二是:把有关物探资料作为关键线索,来进行煤炭地质的预测。三是:对煤田形成的条件以及煤炭资源在该地区的分布规律进行探索。具体来说,从理论的角度对新的含煤地区进行分析,并加以说明。此外,对于煤炭地质预测的结果,需要用对应的煤炭地质预测图来表示。相应地,在预测图上,可以附加一些表格或文字,对相关信息进行说明。

二、在煤炭地质勘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为了使煤炭资源得到更好地规划利用,需要对煤炭资源勘查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予以全面的分析。进而,为采取有效的策略来解决这些问题做好铺垫。

1、关于煤炭资源勘查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

首先,很多新建的煤炭开采矿井都比较大型,需要采用综合型的设备。相应地,在对煤炭矿井进行勘查的时候,相应的勘查报告根本无法满足其需求。即使采用一些特殊的方法,也只能勘查出矿井中局部的情况。其次,在进行煤炭资源勘查的时候,一些规划矿区地质勘查人员没有对煤炭资源组织的情况予以全面的勘查。最后,就含煤地区勘查的情况来看,很多地区已经很久没有进行勘查工作。同时,在煤炭资源勘查方面,也没有先进的技术予以支撑。

2、关于在对煤炭资源开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第一、对于煤炭资源开发来说,煤层一般都比较厚。而那些小型的煤矿区并没有相应的地质资料。因而,在煤炭开采的过程中,并不能对煤炭资源进行有效的开发。同时,煤炭资源浪费的现象比较严重。第二、在煤炭资源开采的过程中,一些煤炭资源开发区的规模比较少,布局也很不合理。相应地,设备落以及资金不足对煤炭资源的开发都造成了阻碍。第三、在对煤炭资源开采的过程中,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比如,在煤炭开采中,经常出现泥石流、滑坡这样的地质灾害,对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又比如,在煤炭开采的过程中,不仅会对水资源造成污染,还会使地表水出现干枯的情况,造成水资源缺乏。第四、在采煤与采气方面,相关部门没有对它们进行有效的协调。进而,成为了煤炭资源开发道路上的障碍物。比如,在实际工作中,一些采气企业并没有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登记开采,造成投入的资金不够,煤气层的开采工作进行地很缓慢。又比如,在煤炭资源与煤层气资源开采方面,出现重复进行登记的情况。进而,造成一些方面出现脱节的现象。这样不利于煤炭资源的开采,也说明对煤炭资源进行规划的重要性。

三、在煤炭资源规划方面,煤炭地质预测的运用。

想要对煤炭资源予以科学的规划,离不开煤炭地质预测的作用。当然,在新时代下,这已成为人们谈论的焦点。对于煤炭地质预测来说,可以通过这些方式在煤炭资源规划方面加以利用。

第一、在煤炭地质预测方面,预测方法以及潜在资源含量的估算方法。相应地,对于这两方面,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工作。首先,关于煤炭地质预测方法。一是:煤炭地质预测人员需要对相关的资源加以收集以及恰当地利用。比如,对应煤炭资源生产矿井的信息。二是:预测人员需要对煤炭地质预测的相关专著予以仔细的查阅以及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煤矿区煤炭资源的分布以及存储规律进行规划,建立适宜的地质预测模型。三是:在前面两方面的基础上,对煤炭资源的潜在存储地方进行进一步的预测。四是:地质勘测人员需要对这些潜在的煤炭资源采用合适的方法来进行估算。同时,根据估算的结果,来进行相应的分类。五是:需要对煤炭资源预测区域的地质构造加以分析。比如,在地质层中,含煤层是否具有其稳定性,在对该地区煤炭资源进行开发的时候,需要具备怎样的开采条件。其次,关于潜在资源量的估算方法。对于这方面,煤炭资源含量估算要在对应的资源评价图上面才能进行。同时,对于各个含煤段落潜在的煤炭资源,需要以煤炭资源所处块段面积以及含有煤炭资源的多少为基础,运用具体的公式来进行估算。第二、在煤炭资源规划方面,以煤炭地质预测的可信度基础,是否具有煤炭资源进行这几个不同级别的划分。即可靠等级、可能含有煤炭资源的等级以及只属于推断的含煤等级。第三、对于煤炭地质预测来说,它可以对煤炭资源潜在的含有量予以概略技术经济方面的评价。在这方面,需要对潜在煤炭资源进行全面的认识。比如,潜在煤炭资源地区需要具备怎样的开采技术条件。在再此基础上,对预测含煤区进行概略技术经济评价。同时,它主要包括了这几个方面的评价。首先,是那些潜在经济的资源量。在这方面,不仅预测地区的含煤的可能性很大,而且具有良好的外部条件,煤炭资源的质量也很不错。其次,关于边界地方经济的资源量。含煤的等级主要在可靠与推断方面。在煤炭资源开采方面,依然具有相应的优势。最后,关于潜在次边界经济的资源量。对于这方面,不仅煤炭资源的含量比较少,也不具有一定的开采条件。除了上面这些以外,还有一些其它方面的运用。比如,煤炭地质勘测人员需要对那些预测的潜在煤炭资源含量进行相应的统计,做好煤炭资源的规划工作,为接下来的开采做好铺垫。

总之,在煤炭资源规划方面,煤炭地质预测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虽然我国煤炭资源在开采方面,还处于不断完善的阶段,但就煤炭地质预测的现状来看,它依然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相应地,煤炭地质预测能够使有限的煤炭资源得到科学合理的规划,更好地运用到生活中的各个方面,使它的作用得到更好地发挥。此外,它能够使我国煤炭资源的开采更加规范化,减少开采过程中对煤炭资源造成的浪费。进而,使煤炭开采企业减少成本的支出,提高经济效益。最后,作者希望本文在丰富广大读者朋友们内心世界的同时,也能唤起他们对此的思考与展望。

参考文献:

[1]王爱.煤田地质预测研究及存在的问题探讨[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2,11:40-41.

[2]郭俊华.煤田地质预测与存在问题的浅析[J].四川建材,2010,04:276+278.

[3]王国柱.做好煤炭地质工作,加快煤炭工业健康发展[J].陕西煤炭,2008,02:1-3+13.

[4]柴茂.煤田地质预测在煤炭资源规划中的应用[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03:141-142.

[5]胥哲,张艳秋.我国煤炭资源勘查新进展与发展方向[J].科技创新导报,2013,01:33-34.

煤炭的论文 篇4

煤炭清洁利用和结构调整-中国煤炭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煤炭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1.煤炭是中国最主要的能源资源. 中国能源资源总量丰富,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根据多年地质勘探工作的成果,中国常规能源(包括煤、油、气和水能,水能为可再生能源,按使用1计算)探明(技术可开发)总资源量超过8 230亿t标准煤,探明(经济可开发)剩余可采总储量1 392亿t标准煤,约占世界总量的10.1%.能源探明总储量的结构为:原煤87.4%,原油2.8%,天然气0.3%,水能9.5%.能源剩余可采总储量的结构为:原煤58.8%,原油3.4%,天然气1.3%,水能36.5%.煤炭在中国能源资源中占绝对优势地位,油气资源量很少.

作 者:王家诚 作者单位: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刊 名:煤炭经济研究 PKU英文刊名:COAL ECONOMIC RESEARCH年,卷(期):“”(4)分类号:F426关键词:

煤炭购销合同的范本 篇5

甲方(需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供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交货时间及数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交货地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煤炭运输时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质量要求(以______________为准)

1.收到基低位发热值:______________

2.挥发份:______________

3.全水份:______________

4.含硫量:?______________

5.焦渣特性:______________

6.灰份:______________

7.粒度:______________

五、价格及金额

六、煤炭检验

1.煤炭检验数据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准。

2.煤炭到货后,须先经甲方中心化验室到乙方存货点(或车内)取样化验。如达到第四条质量要求,甲方通知乙方进煤________吨进行试烧。如煤炭适合甲方炉型则继续履行合同。如不适合甲方炉型则中止该批合同,乙方损失自负。

3.乙方批量供煤过程(1)汽车运输甲方每_____吨化验一次,连续二次不合格,中止执行合同,责任乙方自负。(2)火车运输到站后甲方负责到火车站取样化验,确定是否接收,运输中每______吨化验一次,连续二次不合格,中止执行合同,责任乙方自负。

4.在取样化验过程中,甲方安排中心化验室、热源部、物资供应部人员参加,乙方安排人员参加,取样完毕后,按要求填写热电燃气总公司入场煤炭取样会签单。

5.在进煤过程中,发现乙方明显掺假作弊,立即终止合同。甲方中心化验室单独取作弊部分化验,并将化验结果作为该批次的结帐依据,由此造成的损失由乙方全部承担。

七、奖罚措施

1.合同签定的同时,乙方应向甲方交纳______万元的合同保证金(甲方尚欠煤炭款的除外)。

2.乙方严格按甲方进煤计划和本合同有关质量要求供货,因供货不及时或未达到本合同有关质量要求给甲方生产造成的一切损失,由乙方承担,所交保证金甲方不再退还(或从尚欠煤炭款中扣除)。

八、数量计量

以甲方地中衡称量为准,双方共同监磅。如需外委称重,需有甲乙双方共同监磅,并在过磅单上签字。

九、付款方式及时间

全部接货并验收合格后,乙方按要求出据发票,甲方在十五个工作日内付清货款。

十、本合同如有变更,双方另立供货合同。

十一、本合同如发生纠纷由双方协商解决,如协商不成,提交黄岛区人民法院仲裁。

十二、本合同一式五份,甲方执四份,乙方执一份。

甲方:(盖章)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盖章)_________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或委托代理人:________

开户行及帐号:__________________

煤炭产业转型的背景研究 篇6

*市煤炭产业转型的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市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对矿产资源进行了“有水快流”式的开发。矿产资源的开采利用,为繁荣*经济,增强地方经济实力起到了积极作用。目前,全市煤炭资源已进入衰退期,但煤炭产业在经济总量中还占有较大比重,2004年煤炭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14.4%,财政收入

中有26%来自煤炭产业。今后,如果煤炭产业不及时转型,将出现区域经济衰退现象。因此,推进煤炭产业转型,摆脱经济对非再生资源的依赖,实现煤炭产业渐进式退出,是*市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

一、煤炭产业转型的迫切性好范文版权所有

*市是全国重点产煤县(市)之一。境内煤炭资源丰富,煤炭以低硫、灰分小、燃点低、耐磨性好、挥发分高、发热量高而著称于世。虽然资源丰富,但80以上资源划归了郑煤集团,划归地方开采的煤炭资源均是国有重点煤矿不能开采的小面积孤立地段或大矿采过后留下的“剩余资源”,经过前些年的充分开发,目前浅部资源基本枯竭。

(一)浅部煤炭产量将逐年下降,15年内将全部枯竭

根据2005年9月份的最新资源勘查结果,目前划归地方开采的浅部煤炭资源(开采深度在400米以内)储量为2.48亿吨,除去重大工程设施压煤、城市压煤等不能开采的资源,浅部可开采资源仅有1.49亿吨,可开采期限为15年。2005年资源整合后剩余地方煤矿84家,全部是浅部易开采矿井。现有煤矿中大部分企业剩余资源量不多,有近三分之一的煤矿已开始复采,每5年将有三分之一的矿井因资源枯竭而自行关闭。预计从2006年开始,全市煤炭产量呈逐年下降趋势。按2005年煤炭产量1200万吨推算,到2010年浅部煤炭产量可能下降到800万吨,到2015年可能下降到400万吨,到2020年将全部开采完毕。

(二)深层煤开采成本加大,新增生产能力有限

根据最新资源勘察结果,*市深层煤储量可观,地质储量4.07亿吨,可开采储量2.68亿吨。目前已勘探井田分布在曲梁、关口、崔岗、李岗等地,可建矿井仅有5个。深层煤深度均在450米以上,最深达800米以上。随开采深度增加,提升、运输、通风、供电、排水能力必须有相应提升,开采技术、安全措施、管理水平也必须有相应提高。因此深层煤基础投资数额较大,吨煤成本较高。以崔岗井田为例,其前期勘探投入已达1200万元,要建成年产60万吨的矿井,其基建投资概算为1.2亿元,基建周期在3年以上,从矿井投产到收回投资资金约需9.4年。如果深部井田建设规划能够顺利实施,到2010年仅可形成100万吨生产能力,到2015年最多可形成210万吨生产能力。

二、煤炭资源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资源综合利用率低,产业链条短

*市煤炭资源开发产品多为初级产品,产业链短,附加值低。作为全国产煤重点县(市),虽然产量高,但大部分煤炭外销到其它地区,本地深加工能力有限。目前正在运行的发电厂仅有5家,且规模不大,2004年发电量不足4亿千瓦时。

(二)自身积累多,自我发展能力差

近几年来,*市城乡居民储蓄余额增长很快,到2005年已突破100亿元,每年净增10亿元以上。新增储蓄余额中多来自于煤炭行业。许多矿主再投资意识不强,不愿把经营利润投入到非煤项目上。

(三)生态环境恶化,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

过去,由于对环境保护重视程度不够,煤炭开采对*市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一是环境污染。大量的煤矸石、粉煤灰等废弃物对农作物生长和居民生活造成了很大影响;二是地表沉陷。目前,由国家重点大型煤炭企业和地方煤矿造成的地表沉陷区面积超过了200平方公里,约占全市总面积的五分之一。由于地表沉陷,导致2500户群众住房成为危房,许多企业无法正常生产经营,许多乡镇新建企业无址可选,许多农田无法正常种植,上百公里路面反复整修;三是地下水资源浪费严重。一些煤矿常年向外排水,造成全市地下水位下降,许多地方群众用水困难。由于自然生态环境恶化,全市每年不得不拿出大量资金用于环境整治,这给全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很大影响。

三、煤炭产业的转型思路、转型方向、转型目标和转型重点

(一)转型思路

总体思路:煤炭产业转型“坚持两条腿走路”,分两方面进行。一方面充分发挥现有资源优势,对煤炭产业进行整体创新,用“小转型”促传统产业新型化。另一方面利用煤炭产业原始积累,提前向非煤产业进行转移,用“大转型”促新兴产业规模化。通过“小转型”和“大转型”组合搭配,推进煤炭产业循序渐转,逐步降低煤炭产业在经济的比重。

“小转型”是在现有煤炭产业基础上,拉长煤炭产业链,并把煤炭产业链做“足”、做“强”。

煤炭的论文 篇7

世界煤炭贸易格局

世界煤炭资源分布情况

地球煤炭资源储量非常丰富, 煤炭是世界上最丰富的化石能源。目前, 地球煤炭储量估计为1.083万亿吨, 按目前的煤炭消费水平计算, 可供开采200多年。根据《BP世界能源统计2007》, 2006年年底探明的煤炭可开采储量全球总计9090.64亿吨, 可开采年限为147年。总体上看, 世界煤炭资源的分布, 北半球多于南半球, 煤炭主要集中在北半球, 占世界煤炭储量的70%以上。其中, 以亚洲和北美洲最为丰富, 分别占全球地质储量的58%和30%。世界煤炭可开采储量的60%集中在美国 (25%) 、俄罗斯 (23%) 和中国 (12%) 。根据2006年全球煤炭探明储量, 美国以2446亿吨储量居首, 俄罗斯以1570亿吨储量排第二位, 中国和印度分别为1145和924亿吨储量排第三位和第四位。

国际煤炭贸易现状及发展趋势

1.全球煤炭贸易的基本格局

随着经济的发展, 能源需求不断增加, 煤炭贸易日趋频繁, 贸易量不断增大。据国际能源署 (IEA) 统计, 2008年, 全球硬煤贸易量为9.38亿吨, 较2007年的9.26亿吨增长了1.3%。

由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情况不同及煤炭资源分布不均衡, 煤炭贸易就变得越发活跃起来。但长距离运输成本较高, 加上部分国家的运输设施陈旧, 运输能力不足, 所以各国煤炭生产一般用于自身需求, 全球煤炭贸易量相对于消费量来讲并不大。加上运输成本较高, 国际煤炭贸易一般发生在邻近的国家之间。因此, 要考察国际煤炭贸易形势对中国煤炭市场的影响, 对亚太地区的煤炭贸易情况进行分析是必不可少的。

2.亚太地区煤炭贸易的基本形势

亚太地区是世界煤炭贸易最活跃的地区, 2006年亚太地区的煤炭出口量和进口量分别是5.11和4.45亿吨, 分别占全球煤炭出口量和进口量的61.5%和53.5%, 2007年及2008年亚太地区的硬煤贸易量分别是4.66亿吨和4.84亿吨, 分别占全球硬煤贸易量的50.3%和51.6%。

澳大利亚最近多年是全球出口第一大国, 其出口量占亚太地区出口量的50%左右, 占全球煤炭出口量的30%左右。澳大利亚的煤炭出口市场比较稳定, 其出口的80%是亚洲 (中国、印尼出口的80%以上也是在亚洲内部) 。从2007年的数据来看, 全球煤炭贸易量为9.23亿吨, 其中冶金煤占24.59%, 动力煤占75.41%。2003年之前, 中国一度是全球第二大煤炭出口国, 近年来随着中国内需的增加, 中国由煤炭出口国转变为进出口基本平衡的国家, 并于2009年转为逆差。由于中国煤炭出口减少和进口增加量约占国际贸易量的1.0%, 因此中国煤炭进出口形势的变化直接影响国际煤炭市场贸易格局。

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因为资源短缺, 是全球最大的煤炭进口国和地区。中国近年来由于进行煤炭资源整合造成有效生产能力不足, 无法满足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 进口不断增加。2009年改变了传统的煤炭纯出口国的地位, 首次成为煤炭纯进口国, 而且煤炭进口量非常大, 全年进口达到1亿吨以上。

3.国际煤炭贸易的发展趋势

从最近几年国际市场上煤炭贸易量和价格的动荡起伏来看, 国际煤炭贸易市场呈现出以下发展趋势:第一, 有些国家的出口比重将会下降, 而进口比重将会增加。因为各国都已经充分认识到煤炭是支撑电力、钢铁、建材和化工等行业的主要能源, 所以各国产煤量将会更加侧重于国内需求。目前, 中国、越南和印尼等国家为了保障本国的能源需求, 都已经或即将采取措施限制煤炭出口。第二, 世界煤炭工业已经开始实施战略性重组, 生产趋向集中化、大型化。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及南非等国的煤炭企业逐渐重组为几家大型煤炭销售跨国公司, 控制世界80%的煤炭出口量。第三, 煤炭价格将会在诸多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下起伏不定, 但总体处于不断上升趋势。近年来, 随着人们加深对煤炭重要性的认识, 目前有些国家已经将煤炭作为战略物资储备起来, 加上全球经济的快速增长引起能源的旺盛需求, 煤炭价格的上涨将是大势所趋。第四, 亚太地区的煤炭贸易随着该地区经济的强劲增长在世界煤炭贸易市场所占的比重将会继续提高。亚太地区最值得关注的是中国和印度, 这两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迅速, 对煤炭的强劲需求带动了这个地区的煤炭贸易。第五, 为应对复杂多变的煤炭贸易形势, 各国已经加快了海外投资煤炭资源的步伐。近年来, 日本、韩国、印度等国家煤炭公司投入巨资参与澳大利亚、印尼等的煤炭资源开发。中国、美国、韩国和日本等为能够参与蒙古国的煤炭项目也展开了激烈角逐。

中国煤炭市场分析

中国煤炭资源分布情况

中国煤炭资源储量丰富, 主要分布在华北和西北地区, 以山西、陕西、内蒙古等省区的储量最为丰富。山西省是煤炭资源储量最多的省份, 占全国总储量的30%。

虽然中国煤炭资源丰富, 但仍暴露出了以下缺陷:首先, 总量大但人均占有量小, 中国人均煤炭资源占有量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42.5%。其次, 煤炭资源的地理分布极不平衡。中国煤炭资源北多南少, 西多东少, 煤炭资源的分布与消费区分布极不协调。再者, 各地区煤炭品种和质量变化较大。最后, 适于露天开采的储量少, 仅占总储量的7%左右, 主要分布在内蒙、新疆和云南。

中国煤炭在国际贸易中的现状

近几年来, 世界煤炭生产、消费和贸易都呈增长态势。同时, 煤炭的生产和洁净煤技术的进步和成熟凸显了煤炭在能源市场上的比较优势, 而且随着煤炭生产的国际化和海运成本的下降, 也加速了煤炭国际贸易的发展。

中国煤炭进出口贸易在这几年也发生着显著的变化。90年代初到2000年, 中国煤炭贸易基本都以出口为主, 煤炭进口量仅为出口量的4%左右。从2002年开始, 中国煤炭进口量快速增长, 年进口量超过1000万吨。2005年进口量增至出口量的36%, 2007年进口5102万吨, 出口5317万吨, 进出口基本持平, 2008年进口量达到4078万吨, 而出口量则为4543万吨。据国家能源局发布的数据显示, 2009年中国累计进口煤1.26亿吨, 比上年增长211.9%;出口煤2240万吨, 下降50.7%;全年净进口1.03亿吨, 中国第一次成为煤炭净进口国。

进入2010年, 国内经济持续强劲复苏, 煤炭需求大幅度增长, 中国煤炭进出口贸易延续了2009年下半年的趋势。

我国煤炭市场面临的新形势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 受全球经济放缓的影响, 国内外煤炭需求迅速减少。但是受拉动内需的影响, 2009年上半年我国经济逐渐走向复苏, 国内煤炭市场呈逐步回暖的趋势。但由于全球性金融危机的阴影尚未完全消失, 国际煤炭进出口贸易主要受益于中国经济的带动;钢厂炼焦用煤瓶颈效应及供求矛盾更加突出;中国煤矿兼并重组使煤炭有效产能不足, 短期内将会导致国际煤价快速拉升;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国和消费国, 中国煤炭探明储量日趋萎缩。据世界煤炭研究所提供的数据显示, 中国煤炭总储量为1100亿吨左右, 按每年30亿吨的消费水平来看还可维持37年。所以, 作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支撑, 煤炭等能源在未来一定时期内依靠进口的趋势将难以改变。

对中国煤炭市场的影响

近几年国际煤炭贸易格局的变化对中国煤炭市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是对中国煤炭进出口的影响。由于目前世界经济在经历了金融危机之后尚未进入真正的复苏, 所以全球煤炭需求不会迅速增加。而我国在刺激内需的带动下, 煤炭需求旺盛, 因此, 中国市场必将成为各煤炭出口国关注的目标。国内煤炭生产企业也将直接面对来自国际市场的强力竞争。出口萎缩、进口激增的形势必将对国内市场造成影响和冲击;其次是对国内煤炭价格的影响。随着经济的回升, 原油和煤炭等能源需求将持续增长, 国际能源价格将会稳步攀升, 再加上国内煤炭行业政策的调整, 煤炭资源供应偏紧的形势更加严峻, 预计未来几年煤炭价格仍会继续走高。

煤炭供需变化利好煤炭股 篇8

中银国际分析师认为,国务院决定从4月5日至5月底进行为期两个月的全国安全生产大检查,预计将进一步影响煤炭供应及未来复工复产的力度,供应面出现紧缩信号,可能进一步推高煤价。煤炭股具有一定估值优势与上涨空间。个股首选西山煤电、国阳新能和潞安环能。

申银万国分析师指出,投资者对煤炭行业短期供需格局更加乐观,为板块提供了估值修复的机会。本次反弹幅度有望使行业估值从前期16倍动态市盈率修复至20倍附近。个股方面,煤气化、冀中能源、国阳新能、充州煤业当前估值都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开滦股份估值虽偏高,但由于整合及资产注入预期强,依然具备中长期配置价值,而二季度资产注入概率较大的是大同煤业。

国金证券分析师在对煤炭行业8家重点上市公司进行季报测算后表示,在克服政策与成本的不利影响下,一季度煤炭企业实现了净利润的明显增长与每股收益的平稳微增,业绩预期的风险基本释放。推荐一季度业绩稳定并存在超预期可能的个股——西山煤电、大同煤业、国阳新能、山煤国际、上海能源、中国神华和潞安环能。

招商证券分析师预计,国际较高煤价支撑国内煤价,下游需求仍然旺盛等因素,都将极大程度地提升煤炭股的估值。推荐大同煤业、开滦股份、兖州煤业、神火股份和西山煤电。

行业评判

中投证券关注军工行业变革机会

十大军工企业集团向产业化、专业化发展的趋势明确。业内股票的主要催化剂有:业内上市公司重组等事件性因素、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等产业政策因素。可长期关注受益于行业变革的公司,如航空动力、哈飞股份、航天电子等;具有业务增长点和业务发展空间的公司,如中国卫星、四创电子等。

中信证券建筑股资产重组预期高

建筑板块个股今年表现活跃,行情可能延伸到估值安全、涨幅较小、未来资产注入或私有化预期较为明确的股票。从提高国有资产证券化率角度看,上海本地国资整合迫在眉睫,可关注浦东建设和隧道股份;央企背景的公司存在私有化的预期,关注路桥建设、中工国际、中铁二局和东华科技。

中金公司智能电网惠及二次设备

新能源发展、电网安全运行及节能减排的要求推动了电网朝着智能化方向升级。受益的二次设备产品包括智能电表、储能电池、数字化变电站、柔性输电、电动汽车充电柜、配电自动化、智能调度和变压器在线监测装置等。受益的公司包括荣倍股份、理工监测、比亚迪、思源电气和国电南瑞。

东方证券品牌服饰受益消费升级

今年纺织服装行业主要面临成本上升、人民币升值预期和贸易摩擦加剧等潜在压力。未来内需是推动行业增长的动力。考虑到国内庞大的人口基数及经济持续增长的累计效应和城市化的推进,预计国内服饰消费有望持续增长。建议重点关注品牌服装企业、鞋类、家纺企业和时尚消费品企业。

申银万国低碳经济加大稀土需求

低碳经济将引爆全球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及小型轻量化车的爆发式增长,这也带动了钕铁硼永磁材料的长期需求。稀土资源战略地位的提升,为实现有序供应提供了前提。给予稀土永磁行业整体看好的评级,关注行业内上市公司,包括中科三环、宁波韵升、安泰科技、太原刚玉和中钢天源。

浙商证券生猪收储利好饲料行业、

针对生猪价格持续下跌、养殖户持续亏损的状况,中央冻肉收储计划日前启动。短期看,此举有助于生猪价格筑底走稳,带动饲料需求上升。长期看,政府意在推进生猪规模化养殖,有利于饲料工业化普及率提升。建议关注新希望、通威股份、正虹科技、正邦科技和天康生物的投资机会。

投资策略

银河证券二季度最高至3400点

宏观经济稳定复苏,经济不存在过热,通胀压力可控,这些因素决定了宽松货币政策的退出只能是渐进而温和的,并被投资者所接受和预期,政策对市场的边际效应递减。大盘股IPO步伐放缓,银行股再融资方案优于预期,基金资金相对宽松,保证金和新开户数呈上升趋势,投资者情绪开始乐观。负利率、人民币升值预期将强化股票投资吸引力,存款搬家现象可能会重现。预计上市公司今年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幅可能达到45%左右,二季度利润环比仍将上升。预计上证综指核心波动区间为3000-3400点。二季度上证综指或将升至3400点附近,能否突破前期高点主要决定于基金投资者情绪。看好地产、金融(证券、银行、保险)、石化、煤炭等行业。

招商证券建议提高周期股配置

预计二季度股市将震荡回升。建议提高周期性行业配置,中期坚持持有成长性行业,主题投资则继续关注升值预期。建议超配建材、煤炭、专用机械设备、医药、酒店旅游等行业,标配金融、地产、有色、化工等行业,主题投资继续关注升值预期下的航空、造纸等行业。

平安证券3200点适当获利了结

上一篇:红楼梦教会我的道理作文下一篇:公务员考试地税系统面试真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