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企业的会计监督

2024-10-08

煤炭企业的会计监督(共3篇)

煤炭企业的会计监督 篇1

摘要:会计监督是会计的基本职能之一,是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有效措施,还能提高煤炭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增强煤炭企业的竞争能力,促进煤炭企业的快速发展,但当前煤炭企业中会计监督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制约了会计监督职能的发挥,本文探讨了煤炭企业会计监督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强化措施。

关键词:煤炭企业,会计监督,强化措施

煤炭企业是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煤炭企业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个关键时期,特别是经济全球化的到来使煤炭企业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竞争,这就要求煤炭企业必须加强企业的会计管理能力,从而使企业的竞争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进一步扩大企业的生存空间。会计监督是会计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职能之一,能够有效的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但当前煤炭企业的会计监督工作面临着许多的困难,使会计监督的职能无法完全发挥,所以有必要强化煤炭企业的会计监督工作。根据会计监督的主体不同,会计监督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内部监督为狭义的会计监督,是企业会计的内部监督,社会监督和国家监督属于广义的会计监督,整个会计监督体系保证了市场经济的有序运行,也保障了煤炭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一、煤炭企业加强会计监督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煤炭企业加强会计监督是新《会计法》的客观要求

新的《会计法》出台后,对会计监督有了更明确的要求,也对煤炭企业的会计监督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强化了煤炭企业中会计监督的重要作用,加大了对会计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这也标志着我国会计监督正逐渐向制度化和法制化发展。煤炭企业加强会计监督工作是符合新《会计法》的客观要求的,是贯彻落实新《会计法》的有力举措,可以有效提高企业经营者对会计工作的重要程度,有效规范煤炭企业会计行为,保障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二)煤炭企业加强会计监督能够保障正常的会计秩序。

目前煤炭企业的会计工作由于种种原因仍存在着一些问题,特别是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不高,使会计工作的秩序混乱,给煤炭企业的经营者的决策带来困难,导致这种的现象的原因有很多,但会计监督工作不力则是引发这一问题的重要原因。煤炭企业的会计控制工作可以会计岗位进行合理的设置,对会计工作进行科学分工,使煤炭企业会计工作的相关部门之间可以互相监督、互相制约,对会计行为进行事前预防和事中控制,从而有效的减少会计漏洞,保障企业财产的安全。

(三)煤炭企业加强会计监督有利于营造良好的会计监督氛围

对煤炭企业的各级领导者来说,加强会计监督有利于提高其接受会计监督的自觉性和主动,使其不但主动的接受会计监督,还能够使会计人员积极的行使监督的权力,扎实有效的开展会计监督工作,使煤炭企业会计监督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二、煤炭企业会计监督中存在的问题

(一)与会计监督相关的法律、法规仍不完善

新颁布的《会计法》将会计监督工作提升到了法律的高度,但缺少配套的法律、法规,使会计监督高高在上,与实际工作不符,导致《会计法》操作与执行不力,对违法的会计行为查处的力度不够,处罚不严,使会计监督的职能难以实现。

(二)煤炭企业的管理体制不健全

目前大多数的煤炭企业的管理机制是不健全的,虽然大都制定了会计监督相关的管理制度与管理流程,但这些制度的执行与落实缺乏相应的考核机制,使会计监督形同虚设,会计行为仍处于无监督状态,导致了一些违法、违规的会计行为的发生。

(三)会计监督中存在执法不严的现象

监督职能是新《会计法》赋予会计人员的权力,这不仅彰显了会计监督的重要性,最主要的是会计行为随时都处于被监督之下,能够使会计行为符合相关规范,但实际上煤炭企业的会计人员监督者仍隶属于煤炭企业,不是完全独立的,这就使会计监督人员在行使监督权力是会存在种种顾虑,并可能遇到各种阻挠、甚至打击报复,使会计人员不能或不敢监督。

(四)煤炭企业的相关人员的素质不高、法律意识淡薄

单位负责人为本单位会计行为的第一责任人,这在新《会计法》中有明确的规定,但仍有一部分煤炭企业的负责人不懂法律或者明知故犯,在提供会计信息是存在着造假行为,违反了《会计法》,危害了社会经济秩序。另外还有部分煤炭企业的会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存在着年龄大、学历低、能力差的情况,严重的还存在着知法犯法的现象。

三、煤炭企业会计监督的强化措施

(一)建立健全监督体制

要在新《会计法》的基础上,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建设,制定煤炭企业内部监督机制,设立独立的监督机构,并与社会监督、政府监督相结合,明确会计人员的监督职责,监督机构与人员要于会计人员的保持自身的独立性,以便在会计监督中更好的履行职责。

(二)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

会计监督工作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工作,会计监督人员要不断提升专业技能与职业道德,使其综合素质与会计监督工作相适应,才能真正发挥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工作的职能。煤炭企业要通过人才引进和加强培训,不断提升会计监督人员的综合素质,增强其抵挡外界压力与诱惑的能力,从而提升会计监督的水平,营造良好的会计行业的工作作风,净化会计职业道德环境,确保煤炭企业的健康发展。

(三)强化单位负责人在会计监督中的责任。

单位负责人为本单位会计行为的责任主体,必须认真履行会计监督第一责任人的责任,自觉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律责任,清醒的认识到会计监督对煤炭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从思想上重视会计监督,对会计人员的监督行为要积极的给予支持,提高其监督的信心,使会计监督工作能够真正的落实执行。

总之,当前煤炭企业的会计监督工作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在会计监督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必须从法律、制度以及人员等方面,不断的加强会计监督工作,才能真正的发挥会计监督的职能,保障煤炭企业的快速发展,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良好秩序。

参考文献

[1]乔志勇.煤炭企业财务会计监督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3,(9)

[2]张雪峰.论新会计准则下加强谋炭企业会计管理[J].现代商业,2011,(21)

[3]网青春.浅谈煤炭企业会计监督[J]企业研究,2011,(6)

煤炭企业的会计监督 篇2

一、经济体制转轨时期国有企业会计监督面临的问题

(一)会计监督体系不完备,监督功能缺失

我国现行的会计监督体系是单位内部会计监督、社会审计监督和政府部门监督,三位一体的会计监督体系。就单位内部会计监督而言,单位内部会计人员和审计人员是受单位负责人的委托对内部进行监督,是上下级的关系,因此在公司内部无法形成有效的监督;就社会审计监督而言,一部分会计师事务所挂靠在各主管部门,事务所与挂靠的主管部门在人事管理、资金投入、收益分配等方面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带有浓厚的行政色彩,这种体制不利于保证社会审计的独立性;就政府部门监督而言,各种监督职责不清,造成重复检查,增加被查单位负担,有了问题却相互推诿,政府监督没有形成威慑力,影响了实际监督效果。

(二)国有企业产权界定模糊,监督效率低下 所谓国有企业产权不清,是指国家所有权职能的行使和国有资产所有者的地位没有独立的运作方式和实现形态,一方面,从政府角度看,表现为国家所有权职能与政府行政职能不分,政企不分使得国家作为所有者动用行政手段干预企业自主经营,造成会计信息失真谁都负责而谁都不负责的局面,从而使会计信息失真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另一方面,国有产权不明确将导致多层次的委托—代理机制,主要表现为“全体人民—国家—政府—国有资本管理机构—国有资本运营公司—企业经理层”等多层次的委托代理关系,多层次的委托代理关系使会计监督效率低下。

(三)现行国有企业经理制度缺陷,监督职责缺乏 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的过程,是一个放权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企业经理人员自主权日益扩大,如何协调国有企业经理人员和所有者之间的目标差异,保证国有企业经理人员实现个人效用最大化的同时又能实现所有者权益最大化,正确行使权力而不滥用权力,要求有一套与激励和约束相配套的经理制度安排,即国有企业经理制度,主要包括收入制度和组织制度,收入制度是从薪金、津贴和奖金等收益方面来激励和约束经理行为的一种制度安排;组织制度是从经理的形成、权力赋予程度、评价、考核和监督等方面进行激励和约束经理行为的一系列制度规则。但目前的国有企业经理制度在这几个方面都有缺陷,极易诱使国有企

业经理人员产生机会主义行为,即产生了干扰会计系统正常运行的动因,从而使经理人员没有积极性去履行好会计监督的职责。

(四)会计信息生产者受利益制约,监督形同虚设 会计信息生产者指会计人员、国有企业经理人员及其他可以对会计信息施加影响的人员,一方面,他们遵守国家的法律,避免因违反法规而影响自身的利益;另一方面,他们又必须接受经理人员的领导,按经理人员的管理要求完成会计工作,并由此获得薪金、升迁、奖励等利益。会计信息生产者与会计信息有关的利益中有些是直接相关的,即相关人员可直接通过制造和提供虚假会计信息所获得的好处,如通过虚增利润骗取奖励等;也有些是间接利益,如会计人员为讨好经理人员,按其授意制造虚假会计信息,并因此获得诸如得到领导的欣赏,有升迁的机会等好处。正是这些复杂的利益关系构成了制造虚假会计信息,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内在动因,使得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愈演愈烈。

(五)法律环境的缺陷,监督效果不力

法律环境的缺陷是会计监督不力、会计信息失真得以成为现实的关键因素。一般而言,要通过法律手段治理会计信息失真,就必须以法律形式明确虚假会计信息的非法性。

二、国有企业会计监督体系的构建

(一)国有企业会计监督体系改革的基本思路

以公司治理结构作为企业性质的单位划分内部会计监督和外部会计监督的依据,凡是公司治理结构中参与治理的主体对单位会计信息所进行的监督,都属于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公司治理主体,已经多为由股东、董事会、经理所体现的几方利益相关者,逐渐转移到所有的利益相关者,包括所有者、债权人、经营者、职工、政府税务部门、供应商、客户等。把政府税务部门也作为利益相关者,是因为税务部门对企业会计信息监督的目的是保证足额征收企业应交的税金,满足作为征税者的政府自身的利益。对于那些不参与公司治理的其他主体对单位会计信息所进行的监督则归为外部会计监督,主要指作为社会管理者的政府有关部门以及司法部门对单位会计信息所进行的监督,他们都代表社会公众的利益。

(二)国有企业会计监督体系的构建

1.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可以分为所有者会计监督、债权人会计监督、经营者会计监督、职工会计监督和政府税务部门的会计监督。首先对各利益相关者进行分类,经营者、所有者和职工属于公司内部人,因此他们的会计监督称为内部利益相关者会计监督,相应的债权人和政府税务部门的会计监督则称为外部利益相关者会计监督。

经营者会计监督:可以按不同层次进一步分为单位负责人的会计监督、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的会计监督以及内部审计部门和单位其他部门的会计监督等。其中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的会计监督是经营者会计监督的基础,内审部门会计监督是单位负责人进行监督所利用的手段,经营者会计监督的效果与单位负责人的因素有密切的关系。对于内部报告的管理会计信息来说,单位负责人作为信息的主要使用者,一般不希望该类信息是虚假的或是粉饰过的,因为虚假的信息可能会导致其做出错误的决策,从而使其经营业绩和自身利益都受到不应有的侵害。因此,对于内部报告的管理会计信息来说,单位负责人都会有很强的监督动机,应不会有操纵这类会计信息的动机。而对于对外报告的财务会计信息来说,由于其直接涉及到单位负责人受托责任和经营业绩的考核或直接涉及到单位的利益并间接

影响单位负责人的个体利益,因此单位负责人可能有为了自身利益而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动机,再加上单位负责人具有控制会计政策选择和提供会计信息的独特权利,更为这种动机创造了有利条件。因此,对于国有企业,建议将会计机构和人员分为管理会计机构和人员以及财务会计机构和人员。管理会计人员由经营者委任,管理会计内部化为经营者服务,由经营者进行约束,而财务会计外部化,财务会计人员由经营者以外的部门委派,这样国有企业财务会计人员由代表国家所有者利益的部门委派,可以尽量保证对外报送的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经营者会计监督之外的单位内部利益相关者会计监督:由于经营者直接控制着会计系统,任何虚增收益及隐瞒收益的会计操纵行为都必须有经营者的参与才能完成,因此公司治理结构中除了经营者之外的各利益相关者都要对经营者会计监督的效果进行再监督,可以采取直接监督和间接监督相结合的求代理人进行解释,特别是当股东大会对公司财务报告进行审议时,更可以直接行使这种监督权利。间接监督通常是投资者通过委托监事会或委托社会审计机构对单位会计信息所进行的监督。

2.单位外部会计监督。单位外部会计监督主要包括政府有关部门的行政监督和司法部门的监督。对于国有企业而言,行政监督主要包括财政部门的会计监督、国家审计会计监督、证券监管会计监督。财政部门会计监督:是指财政部依照有关会计法律、法规的规定,对所有单位实施的以保证会计工作秩序和会计工作信息真实、完整为重点的全面的监督检查,而且财政部门有权对会计师事务所出具审计报告的程序和内容进行监督,使得财政部门对社会审计机构的审计进行再监督。可以说,财政部门实施的会计监督在政府部门会计工作的监督中处于主导地位。国家审计会计监督:国家审计是国家审计机关依据宪法和审计法律、法规,对各级政府的财政收支,对国家财政金融机构和企事业单位的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的监督和检查。证券监管会计监督:证券监管是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依法对证券发行人、上市公司、证券交易所、证券公司的证券业务进行监督管理,有权查阅证券交易记录,登记过户记录、财务会计资料等相关资料。司法监督:主要是指司法机关对违法会计案件的判决来维护会计法律和会计法规的尊严,保证会计工作和会计行为依法进行。司法监督是会计监督体系中的最高层次,也是最严格的部分。

(三)国有企业会计监督体系的外部环境构造

1.理顺产权关系,明晰国有资产投资主体。为了理顺产权关系,明晰国有资产投资主体,国家进行了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实行国家作为社会管理者与国家作为国有资本投资者的管理职能的分开,建立国家作为终极出资者委托国有控股公司、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等国有资本投资主体作为中间出资者行使对国有企业股东权利的新模式。这种模式在国家作为终极出资者和国有企业之间增加了一个中间出资者,并由中间出资者作为法人股东对国有企业行使股东的权利,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长期以来国有企业的产权虚置问题。鉴于国有股股东的特殊性,要更好地治理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国有企业的发展方向应该是国有股减持,使得国有股的持股比例减少,相应提高法人和自然人等股东的持股比例,从而有助于培育机构法人等战略投资者,使得国有控股公司能够成为国有企业的一个真老板,只有这样才能有助于实现所有者对经营者的有效监控。

2.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是一种分权的制衡关系,从原则上说它们之间是相互制约的关系。如果董事会不执行股东会

的决定,如果经理人未能完成董事会交办的任务,它们有权解除其职务。因此通过对人的管理实现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人之间的有效制衡,是建立与完善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的关键,才能真正确立法人治理结构在公司制企业的核心地位。

参考文献:

煤炭企业的会计监督 篇3

一、前言

在我国煤炭企业的现行资源成本会计核算体系中,以利润为中心的观点仍然占重要地位,而且企业的业绩考核重点也都集中在企业利润方面,而且煤炭企业资源成本的耗用程度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关注较少,欠缺对企业转产成本、环境污染问题、能源浪费问题等不利于企业持续发展的因素的考虑。所以,应该采取措施对煤炭企业资源成本会计核算体系进行改革,包括业绩考核办法、货币计量方式、环境污染评估等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找出存在的问题并加以解决,从而对煤炭企业资源成本会计核算体系进行完善,以促进煤炭循环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煤炭企业资源成本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一)以利润为重点,煤炭企业经营只是追求短期利益,不顾长远发展

我国煤炭企业的现行会计核算体系以会计分期假设为基础,会计分期能够对企业经营情况进行及时总结分析,将企业经营活动划分为较短的时间区间,结算账目并编制财务报告。财务报告是对经营者考核的依据,这就导致了企业经营者为短期利益着想,而不顾企业的长远发展。

(二)应用货币计量假设,只记录能以货币或价格计量的东西,对环境等因素很少反映

煤炭企业会计核算体系主要以货币计量为前提,只对能够用货币计量的东西进行确认和记录,也就是说,只是对直接消耗的生产要素进行分析和记录,对环境资源的耗用程度则反映比较模糊。从整体上进行分析,这会导致企业利润的虚增,同时鼓励了牺牲环境、以透支未来资源来换取当前利益的盲目发展方式。

(三)成本核算中只关注生产成本,忽略了资源成本

我国现在施行的煤炭企业成本核算基本框架是由原能源部在1991年结合当时的煤炭行业实际情况而制定的,能够对当时的企业发展情况、制造成本等很好的反映。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会计核算体系没有将环境资源因素列入到资产核算的内容中来,而对企业成本只计人造成本,而忽略社会资源成本。这在客观上是对企业牺牲环境质量的鼓励,使得企业向着忽视社会环境效益、重视短期企业利润效益的方向发展。

(四)忽略企业转产成本,资源枯竭以后无力进行转产

随着煤炭等非可再生资源的不断利用,会促进周边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但是,在资源枯竭以后,就必须要考虑企业转移、转产的问题。从发展循环经济的角度出发,对煤炭企业的转产要提前准备,这样才能促进由煤炭工业形成的工业基础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但是,目前我国的成本核算体系中还没有考虑过企业的转产成本,这造成资源枯竭以后多数煤炭企业无力进行转产,影响了当地经济的持续发展。

三、煤炭企业资源成本项目构成

煤炭企业资源成本项目构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煤炭开发成本

煤炭企业生产的主要条件是煤炭资源,而想要拥有煤炭资源就必须进行必要的地质勘探,探明煤炭的资源储量以后,才可以对煤炭资源进行必要的开发设计,并依靠这些设计进行矿井建设,因此,煤炭开发成本是煤炭资源开发成本的重要部分。

(二)煤炭资源成本

煤炭资源成本主要是指煤炭开采企业为了获得相应的煤炭资源开采权而向政府的相关部门支付的税费,这是根据国家对矿产资源的垄断所有权所产生的支出和费用,煤炭资源成本主要包括以下三部分:

(三)煤炭生产成本

煤炭产品以及被列入产品生产计划的其他产品被称为煤炭生产成本,主要包括一定时期内生产经营产生的各项耗费,例如材料、燃料动力费、职工薪酬、折旧费、维简费、修理费以及其他方面的生产性支出等。

(四)煤炭环境成本

煤炭环境成本是指煤炭企业对矿区生态环境等造成的损失,以及因治理或补偿损失所消费的成本。

四、煤炭企业资源成本会计核算问题的处理

(一)煤炭企业资源成本会计核算体系科目的优化设置

煤炭企业需要在会计核算体系科目的设置上进行优化,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按照生产成本、原煤、资源成本来进行会计科目的设置。由于矿业权价款的金额一般较大,而且在以后的不同期间都能够产生效益,因此可以进行资本化。而在无形资产科目中设置矿业权作为二级科目核算,其中,贷方为矿业权价款的摊销数,借方为矿业权价款数。在这个科目上还需要设置三级明细科目,其中包括采矿权价款和探矿权价款。对于金额相对较小的矿业权使用费和煤炭资源勘探费等费用,则可以尽量简化,例如可以直接计入当期的成本中来。

(二)煤炭企业资源成本会计核算体系的账务处理

1.矿业权价款支出账目

对于矿业权价款的支出核算包括以下两种情况:

(1)如果煤炭探矿权为国家出资探明,且采矿权被企业无偿获取,那么企业应该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对煤矿的剩余资源储量进行评估作价,缴纳相关费用。如果企业无法一次性完成相关费用的缴纳,经过相关机构的批准,可以进行分期的缴纳。分期缴纳企业需要承担高于同期银行贷款利息水平的占用费。对于分期缴纳仍然有困难的煤炭企业,经过财政部和国土资源部的批准,可以把探矿权、采矿权费用的全部或者部分以折股的形式上缴,并划归到中央地质勘查基金持有。

矿业权价款支出账目的分录按照如下方式进行设置:如果企业全额支付矿业权价款,则分录设置如下:借记无形资产矿业权探矿权价款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如果企业分期支付矿业权价款,则依据评估确认的矿业权价款分录设置如下:借记无形资产矿业权探矿权价款科目,贷记应交税费矿业权价款科目。在需要承担资金占用费用的情况下,借记财务费用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如果分期缴纳存在困难的,经过批准折股以后,分录设置如下:借记无形资产矿业权探矿权价款科目,贷记股本等科目。需要摊销时,借记生产成本原煤资源成本科目,贷记无形资产矿业权探矿权价款科目。

(2)如果探矿权和采矿权被企业购买,就需要作企业的长期投资设置处理,等到矿井建设完工并投产后移交生产时需要转入无形资产,同时要按照相关规定计提折耗。

2.矿业权使用费以及煤炭资源勘探费

矿业权使用费需要按照进行缴纳,并按照规定计提上交到相关部门。借记生产成本原煤资源成本科目,贷记应交税费等科目。煤炭资源勘探费需要在发生当期被直接计入成本。借记生产成本资源成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五、结论

上一篇:美丽的寂寞下一篇:个性图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