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企业的职业管理

2024-09-19

煤炭企业的职业管理(精选9篇)

煤炭企业的职业管理 篇1

安全生产是保护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安全的一项方针, 要求最大限度地减少劳动者的工伤和职业病, 保护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 保护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是安全生产最根本、最深刻的内涵, 是安全生产本质的核心。作为煤炭企业一定要应深刻领会安全生产的内涵, 树立“大安全”理念, 在加强安全生产的同时, 不能忽视职业健康, 必须把职业健康纳入安全生产范畴。

1 职业健康的定义和特点

1.1 职业健康是以职工的健康在职业活动过程中免受有害因素侵害为目的所采取的相应措施

主要研究内容是如何防止职工在职业活动中职业病的发生。职业安全是以防止职工在职业活动过程中发生各种伤亡事故为目的所采取的相应措施。主要研究的是如何防止职工在职业活动中意外事故的发生。职业健康和职业安全统称为职业安全健康管理。

1.2 与职业安全相比, 职业健康的特点

(1) 职业安全问题所造成的伤亡危害明显。例如高空坠落造成的伤害, 伤害后果明显;而职业健康问题在常态下所造成的有毒有害物质危害并不够明显。 (2) 职业安全问题所造成的伤亡危害除了有些是数量大以外, 例如煤矿透水, 爆炸等, 一般造成的是个别人的伤亡;而职业健康问题所造成的伤害人数往往较多, 只要在工作场所就很难逃避。 (3) 职业安全问题所造成的伤害立竿见影;职业健康问题所造成的有毒有害物质的危害, 往往都有潜伏期, 有的甚至十几年或几十年。 (4) 职业安全问题所造成的伤害影响的主要是本人, 职业健康问题所造成的有毒有害物质的危害不仅影响本人, 而且影响后代。

2 煤炭企业职业健康的现状及重要性

2.1据国家卫生计委发布, 2012年全国共报告职业病27420例, 其中尘肺病24206例, 占当年职业病报告总例数的88.28%。从行业分布来看, 煤炭行业的职业病病例为13399例, 占报告总数的48.86%, 远远高于其他行业。

2.2职业健康管理是企业发展的首要任务和重要基础。扎实做好职业健康工作, 不仅关系到职工个人切身利益, 也充分体现了企业“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 是保证煤炭企业安全生产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需要, 所以, 将安全工作由保障生命安全向珍爱职工健康延伸。

2.3煤矿企业具有高危险、高污染、高劳动强度的特点, 加之个别员工不注意个人防护、饮食结构调整和健康保健, 员工尘肺病、矽肺病、心脑血管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 给企业维护员工的安全健康提出了更多、更新的课题。

3 构建完善的职业健康管理体系, 有效维护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

3.1 严格执行煤炭企业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制度

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工作是从源头上预防、控制和消除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的根本措施, 也是贯彻落实“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方针、保障从业人员健康权益的有效手段。

晋城公司所属煤矿均为资源整合矿井, 在建设项目可行性论证阶段, 严格按照要求进行了职业危害预评价工作;在初步设计阶段对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进行了设计;在现场施工过程中, 严格按照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专篇的要求进行施工;建设项目竣工后, 职业病防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投入试运行, 并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按照有关程序进行职业病防护设施竣工验收, 确保职业卫生“三同时”工作的及时到位。

3.2 加强领导, 建立健全职业健康管理体系

为加强晋城公司煤矿职业健康管理工作, 公司成立了职业健康领导组, 下设了职业健康办公室, 制定了《煤矿职业健康管理办法》, 将公司所属煤矿及基建矿井施工单位全部纳入公司职业健康管理的范畴, 加强了对基层单位的督导和考核。煤矿成立了职业卫生领导组, 建立职业卫生专职科室, 建立健全了各项职业健康管理制度, 同时严格落实上级关于安全投入资金管理、使用等一系列有关文件规定, 足额提取安全生产费用, 对各项职业病防治经费实行预算管理, 并对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资金的使用、实施, 实行全过程、系统化管理, 确保资金专款专用。职业健康制度体系和职业健康专项经费体系, 为做好职业健康工作提供了支撑和保障。

3.3 加强现场管理, 改善工作环境

加大科技创新, 狠抓源头治理。 (1) 采用煤层注水、自动喷雾、湿式作业, 有效降低粉尘浓度, 建成防尘供水系统、防尘隔爆设施、喷雾降尘系统、通风系统等多个防护系统; (2) 采用增加投入, 及时淘汰落后设备, 采用低噪音设备, 对重点场所采用隔音处理等方式降低噪音强度; (3) 采用工作面采空区及时密闭, 合理安排风量, 井下爆破后及时排除炮烟, 加强毒物防治; (4) 配备粉尘传感器、风速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设备开停传感器, 形成可靠的监测系统, 做到及时有效预测预报, 改善职工的劳动环境。

3.4 严格从业人员职业健康监护管理

严格职业健康体检管理, 主动预防为主, 全程监护为重。

首先, 对新招入人员和转岗人员及时进行岗前体检。一是, 及时发现有职业禁忌劳动者, 以避免职业禁忌人员从事其健康状况不允许从事的作业, 从而保护劳动者身体健康;二是, 为作业者留下健康状况的本底资料, 以便以后动态观察其健康状况的变化。

其次, 是对接触职业危害的劳动者做好在岗期间的体检。一是, 尽早发现职业病患者 (职业禁忌者) 或职业病危害对健康的损害, 及时调离有害岗位并予以治疗;二是, 了解群体健康水平, 为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再次, 离岗时的体检。凡从事有毒有害作业的人员离岗时必须进行离岗体检, 其目的是为了对作业人员的健康状况做一个评价 (总结) 。其意义是双方面的, 对于工人, 是为了确定自己是否遭受了健康损害, 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对于用人单位, 也可以视为一种义务和一种保护手段是证明未对劳动者健康造成损害的证据, 避免产生可能出现的劳务纠纷。

3.5 劳动防护用品管理

规范劳保用品, 严把质量门槛。从源头上严格标准把好质量关, 质量不合格产品一律拒之门外, 及时为井上下接触职业危害的作业人员配置合格、规范的劳动防护用品。加强劳动防护用品采购、储存、发放和使用等重点环节的动态管控, 始终把维护职工切身利益放在第一位。

3.6职业健康教育

开展职业健康教育培训, 对作业人员上岗前和在岗期间定期进行职业卫生培训, 并建立职业卫生教育档案, 普及职业卫生知识, 督促劳动者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规章和操作规程, 指导职工正确使用职业病防护设备和个体防护用品。

职工生命高于一切。企业必须牢固树立职业健康重于一切的职业健康观, 将职业健康置于“敬畏生命”的高度, 不断完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 致力于改善煤炭企业安全生产环境, 真正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到实处, 将企业的发展成果惠及广大职工。

煤炭企业的职业管理 篇2

市场经济模式便如同一个熔炉一样,所有现代企业都需要历经熔炉的考验,在此期间,一些并不适合市场经济的企业,便如同不合格的材质一样,被炼炉炼化出去。所谓百炼成钢,只有经历了市场经济的考验,才能真正的锻炼自我。这对于现代的煤炭企业同样如此,只有将自身的经营管理进行完善,才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得到自我发展。

一、市场经济现状

在我国经济得到了不断的完善,并且在现代得到了不断的提升,在这种基本形式下,我国的经济已经转变成为了市场经济模式。我国进入了WTO组织,在这个基本形势下,国际的相关市场已经不断的冲击我国市场,在这种基本形式下,我国的煤炭企业也受到了冲击。很多时候,想要真正的应对市场经济冲击,需要将自我的经营管理进行充分完善,在现代的基本形式下,我国的煤炭企业经营理念仍然存在相应问题,为了新时期得到发展,更应该充分完善相关经营理念,保证企业在新时期得到发展。此外,在我国现阶段煤炭企业的经营上,还存在着其他问题,比如管理方式上的欠缺、员工待遇不合理和安全问题等,为此,下文对经营用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有关措施采取一定对策进行解决。

二、现阶段煤炭企业经营存在的问题

针对于我国现代的煤炭企业经营模式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我国现代煤炭企业在经营过程之中,仍然存在较多问题,将这些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可以发现这些问题为:

(一)相应员工待遇较低

在煤炭企业进行正常生产经营的过程之中,因为生产的相应物品为煤炭,所以说在生产过程之中,相应员工的生产条件往往较为恶劣,而且在生产之中出现大量的粉尘,进而可能对于员工的身体造成不可逆的损伤。在这种较为恶劣的情况下,煤炭员工的相关待遇较差,所以说这种情况可能会导致相应员工无法进行正常作业,也可能造成煤炭企业的人才流失,这对于煤炭企业的经营大大不利。

(二)管理方式较为陈旧

煤炭企业作为我国传统企业,所以说很多经营理念仍然延续着传统的方式,在现代之中,这种经营理念便会带来自身的问题。伴随着越来越多的新科技和新技术进入到生产领域之中,在这种基本形势下,如果仍然以传统眼光来看待相应的煤炭生产,很容易导致自身被时代的马车抛弃。传统眼光所带来的.便是管理方法的陈旧,很多时候在陈旧的管理模式下,进而便会引发生产之中的问题。

(三)安全问题

在煤炭生产的环节之中,无论是下矿山进行采矿,亦或是在煤炭的相应加工环节,这些都应该充分重视安全问题,但是在现阶段,很多煤炭企业在安全方面的工作仍然存在不足,无论是管理之中或者相应的职工生产过程,都可能因为个人的疏忽进而造成了相应的安全问题。很多时候安全问题不仅会造成职工的生命出现伤亡的现象,更多的可能便是在生产过程之中造成生产事故。所以说安全问题在现代煤炭企业的经营过程之中非常重要,但是需要承认的是现阶段在这个方面仍然存在较多不足。如果煤炭企业在生产过程之中发生了安全问题,不仅影响了社会稳定,而且影响了企业的安全运行,在现代企业之中,这是非常重大的问题,所以说企业在进行生产的过程之中,更应该重视安全问题,并且对于相应员工进行有效的安全教育,充分保证企业生产经营的安全,进而在市场经济模式下,保证煤炭企业的自我发展。

三、市场经济条件下煤炭企业改善经营管理对策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带来了竞争,在这种基本模式下,煤炭企业的经营管理同样应该进行改善,在这种基本模式下,煤炭企业的经营管理更应该充分遵从市场经济规律,保证自身的良性发展,进而有效的建立自身品牌。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提出市场经济条件下煤炭企业经营管理方式的具体转变,采取以下对策:

(一)更新管理概念

煤炭企业想要适应市场经济条件,首要便是对于市场经济有着一个较为明确的认识,在这种基本条件下,才能进行自我经营管理概念的提升。煤炭企业作为我国的传统企业,煤炭生产的相应生产模式仍然存有较多问题,在这种基本情况下,也带来了对于环境影响较大的相应问题。很多时候,煤炭企业进行自我探讨,并且政府应该进行相应的调控,帮助煤炭企业进行管理概念的更新,进而可以保证煤炭企业健康而又良性的发展。煤炭企业更新后的管理概念,应该充分保证企业经营符合现代市场规律,进而可以充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完成有效的自我提升。

(二)坚持科学发展观

为了保证自我生产效率并且安全,在现代的煤炭企业的生产模式之中,更应该充分保证科学发展观德坚持。煤炭企业坚持科学发展观,便是对于自我的生产体系进行有效更新,进而保证自身的技术创新,对于相应的职工人身安全进行充分保护。为了保证这方面的工作有效提升,需要煤炭企业对于科技研发的力度增加,并且充分的推动自我创新,而且对于相应员工的安全教育不可缺少,保证在煤炭企业进行生产的过程之中,可以有效的将经营生产进行提升。

(三)建立自我品牌

在市场经济模式下,很多时候企业需要具有良好的自我竞争力,很多时候对于煤炭企业而言,更应该有效的建立自我的品牌,保证自我具有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企业建立品牌需要进行良好的自我发展,很多时候,便需要充分采取相应的技术手段,为了保证企业具备十分良好的现代竞争力,更需要企业将自我的经营理念进行充分完善,并且进行充分提升,保证发展。

四、总结

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到来,煤炭企业在面对这种基本情况也应该进行自我的提升,在这种基本情况下,现代煤炭企业更应该保证自我经营理念较为完善,而且适应现代的高竞争的经济模式。本文分析的便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煤炭企业经营管理的相关研究,希望可以帮助煤炭企业在现代之中进行提升,进而促进我国经济高速发展。

煤炭企业的管理如何创新 篇3

【关键词】煤炭企业;企业管理;管理创新

一、管理理念创新

煤炭企业要把完全追求效益转变为社会责任的理念。煤炭企业以生产煤炭产品为主,但煤矿不能单纯以追求产量来衡量领导人的成绩,也不能以上缴多少利润或税金来考察领导人的能力,应综合考核其在任的情况,如安全、利润、环保、职工收入、社会效益等,都是重要的考核的指标。煤炭企业要从单一追求企业效益转向社会效益。煤矿要效益虽是必须的,但也不能为了自己的利益而牺牲整个社会的利益。要改变企业片面追求利润最大化,煤炭企业的发展要实现对社会负责、对环境负责和对用户负责的多元化理念的创新。煤炭企业要把无情竞争转变为合作发展、和谐共赢理念的创新。近年来,以降低煤价为主的竞争相当激烈。有的煤矿不顾开采的科学性而私挖乱采,有的煤矿进行掠夺性开采,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还给环境带来了毁灭性的灾难。有的煤矿为了降低煤价甚至以牺牲矿工的生命安全来达到目的,这种局面不利于我国企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建立合作、和谐关系对企业的发展和创新是十分重要的。

二、管理战略与决策创新

正确的战略管理能够使企业体现出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能够使企业保持长久的、旺盛的生命力。战略管理的创新能够准确地把握企业的未来发展,使企业保持强劲的竞争力。从战略管理的创新视角上看,如果只重视生产管理和安全管理,而不重视战略开发,这种管理显然不适应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煤矿的科学技术创新是企业的支撑,也是企业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因此,科学技术创新是煤矿的整个生产体系中非常重要的环节,要改变过去那种偏重生产管理而不顾科技发展的管理。纵观全国煤矿各类事故的发生,几乎都是安全投入不足、煤炭开采科技含量低所造成。所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加大技术投入和安全资金投入,搞好采煤、掘进、通风、巷修等技术创新,不仅是实施“科技兴安”、“科技兴矿”战略的重要举措,更是确保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保证。因此,要树立向技术创新要安全、要质量、要产量、要效益的思想,要加大安全资金的投入,提高矿井设备的安全可靠性,在安全信息系统上狠下功夫,以此提高矿井抗风险的能力。管理决策的正确与否关系到煤炭企业兴衰成败,也是关系到广大职工生存,面对今天经济错综复杂的局面,煤矿必须要充分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手段,掌握技术创新方面和现代化煤矿管理创新方面的信息,以应对千变万化的现代化煤矿的信息系统。因此,要建立健全的、准确的、及时的信息系统是煤矿决策最主要的创新。

三、经营管理创新

新形势下,煤炭企业要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实现发展壮大的目标,就必须摒弃传统的管理模式,实施经营管理的创新。作为煤炭企业,应该结合自身特点,寻求一条符合实际的经营管理策略。即抓住煤质、营销、成本控制、资金运营等关键环节,加强企业成本控制和资金运营,强化煤质管理,建立成本、利润预测、预警制度,形成以目标责任制为基础的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考核的机制,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始终做到管理严细化、控制精确化、考核钢性化。一些煤炭企业创造性地提出质量保证、成本控制、技术管理、考核监督、人力资源等大管理体系,大力推行“零缺陷管理法”,通过明确各单位、各部门的职责范围、工作标准和工作要求,完善各种规章制度、生产工艺和技术标准,组织干部职工立足本职、本岗、本工序实际,针对管理、生产、设备、科技、成本、质量、安全等各个环节,坚持查找、整改、再查找、再整改的管理要求,达到向严细管理和精细管理的迈进。

四、管理组织的创新

精干高效的组织结构是贯彻实施发展战略的组织保证。煤炭企业进行组织管理创新,要剥离企业不应承担的各种社会职能和政府职能,使企业轻装上阵,按照专业化社会协作的发展方向,分离服务部门等非生产主体,使企业精干起来。强化生产过程中的精细管理、产品服务、形象宣传等前瞻性的管理理念,使企业组织结构具有高度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减少中间管理层次,使管理组织结构由原来的宝塔型的结构转变成平行型结构。要确保企业各项管理制度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首先要在思想作风上求真务实。只有不断增强各级领导干部求真务实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使其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政绩观、发展观,把各级领导干部工作的着力点真正放到研究解决企业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问题上,放到研究本单位安全生产经营工作中的紧迫问题上,放到研究解决加强本单位领导班子建设和党支部建设中的突出问题上,才能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制定出具体的工作措施,才能把各项管理工作做好、做紧、做扎实。其次要进一步加强对各级干部的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严格考核,提高执行和落实任务的能力。要坚持把“精严细实”、“抓住不落实的事、追究不落实的人”、“寻找问题、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等管理理念作为抓落实的重要思路。要始终保持持之以恒、坚持反复抓、抓反复的决心,克服一阵风、一阵热现象。要创新管理模式,狠抓“6S”管理规范及质量标准化工作的应用实践,推动企业文化建设不断上水平。要按照整理、清洁、准时、标准、素养、安全的“6S”基本行为规范要求,把岗位标准考核办法与职工的经济利益直接挂钩。要创新民主管理,企业重大决策,特别是对企业住房改革、岗位竞聘、干部任免、生产经营、物资采购、经济分配等情况定期予以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充分体现最广大职工的意愿。

五、人才管理创新

人才是人力资源的有机组成部分,现代企业竞争的核心是人才的竞争。知识经济发展的主导要素是人才,人对知识的掌握和驾驭以及由此而带来的企业管理创新,使人在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变得更加突出和重要,把人当作一种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发展,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特殊资源来最大限度地发掘、科学地管理已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一项重大使命。现代煤炭企业就必须将人的因素放在第一位,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人才的管理为中心,要改变那种煤矿就是“傻、大、黑、粗”的印象。企业必须善于发现人才、吸收人才、留住人才、培养、用好人才、尊重人才、发展人才,本着“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和“能者上、平者让”的原则,把能干成事的人选拔到干部队伍中来,确保企业各项管理工作真正落到实处,这是人才管理创新非常重要的工作。

六、文化管理创新

煤炭企业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必须注重文化管理创新,着力打造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这是提高企业生产力、培育核心竞争力、激发员工创造力、最终达到企业利润最大化的重要保证。现代企业要让安全文化、管理文化落地生根,让制度和理念变成每一个职工的自觉行动。要通过强势的具有特色的企业文化构建和谐的关系,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建立科学的管理运作制度和良好高效的组织体系,全力打造本质安全型企业,追求经济和社会效益双丰收。要让员工认同企业的价值观,自觉执行企业制度,它的融合点是企业发展成果与职工共享,企业真正做到“以员工为本”,坚持职工利益高于一切、造福职工重于一切、实现职工愿望先于一切。这样职工才会更加认同企业、热爱企业,把自己的未来交给企业,把企业的事情看作是自己成长的事情做好做彻底。

进行煤炭企业管理创新,还要把市场机制引入企业管理,实施企业精细化管理,不断调整管理重心,努力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实施科技兴企。建立学习型企业,塑造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以管理创新提高企业竞争力。

參 考 文 献

[1]谭章禄.煤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煤炭工业出版社,2006(3)

[2]杨岚.知识经济时代的煤炭企业管理[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21)

煤炭企业职业危害因素分析与防范 篇4

煤炭企业的作业环境大部分在井下,井下作业由于本身条件较差,有毒有害气体和物质比较多,如果管理不善,未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例如未及时对有毒有害气体产生的地点进行检测、废旧巷道不及时密闭等,就有可能造成人员中毒、窒息事故的发生。因此,了解和掌握煤矿井下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的危害,防止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的危害和中毒事故的发生,是非常必要的,矿井中有毒有害气体物质有些是成煤过程中生成的,存在于煤体裂隙、孔隙中;有些物质存在于煤层、顶、底板岩石或其他物质中。当这些有毒有害气体和物质浓度超过临界值时,就会对人体产生危害,有时还会发生爆炸危及矿井安全生产,造成人员伤亡和设施设备毁损。

一、有毒有害气体的种类及其危害

1.二氧化碳(CO2)

二氧化碳是无色略带酸臭味的气体,对空气的相对密度为1.52,易溶于水,常积聚于巷道的底部和下山的掘进头。CO2不助燃也不能供人呼吸,有微毒,对呼吸有刺激作用,肺部含量增加会使血液酸度变大,刺激呼吸中枢。当浓度达5%时,使人呼吸困难、耳鸣;达到10%时使人头昏昏迷;达到20%~25%时会使人快速死亡。矿井最高允许浓度为1.5%。

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有:有机物的氧化;人员的呼吸;煤和岩石的缓慢氧化,以及矿井水与碳酸性岩石的分解作用;爆破工作;矿内火灾;煤炭自燃;瓦斯、煤尘爆炸均能产生大量的CO2。此外,有的煤层或岩层能长期连续放出CO2甚至在极短时间内大量喷出粉煤(岩)和CO2,造成严重的破坏性事故。

2.一氧化碳(CO)

CO是无色、无嗅、无味、无刺激性的气体,对空气的相对密度为0.967,几乎不溶于水。但易溶于氨水,与酸、碱不起反应,只能被活性炭少量吸附。在空气中燃烧呈蓝色火馅,当与空气混合达到12.5%~80%时具有爆炸性。CO是一种对血液、神经有害的毒物。CO随空气吸入体内后,通过肺泡进入血液,并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CO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比氧大200~300倍,而解离速度又比氧与血红蛋白慢3 600倍。一般情况下,CO中毒的程度取决于血液中碳氧血红蛋白的含量,含量越多,机体缺氧越严重,中毒程度也越重。煤矿井下,劳动强度大,高温、高湿和其他有毒、有害物同时存在,会使中毒的程度加重。井下CO最高允许浓度为0.0024%。

煤矿井下的CO多存在于采空区、密闭巷道等处。爆破作业、煤炭自燃、发生火灾或瓦斯、煤尘爆炸都能生成CO,往往造成人员中毒死亡。

3.硫化氢(H2S)

H2S是一种无色、带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易溶于水,对空气的相对密度为1.19。进入体内的H2S在肺泡内很快就被血液吸收,氧化成无毒的硫盐,但未被氧化的H2S则发生毒害作用。H2S也很容易溶于黏膜表面的水分中,与钠离子结合成硫化钠,对黏膜有强烈刺激作用,可引起眼炎及呼吸道炎症,甚至肺水肿。H2S对人体全身的致毒作用在于它和氧化型细胞血素酶三价铁结合,使酶失去作用,影响细胞氧化,造成人体组织缺氧,空气中H2S浓度过高(900mg/m以上)可直接抑制呼吸中枢,引起窒息而迅速死亡。急性中毒后遗症是头痛和智力下降,慢性中毒症状是眼球酸痛,有灼烧感,肿胀畏光,并引起气管炎和头痛。矿井最高允许浓度为0.00066%。

煤矿井下的H2S气体,主要是由于硫化矿物水解和坑木等有机物腐烂所产生的,有些煤体也能释放出H2S气体。由于H2S气体易溶于水中,因此,老空积水中含有大量的H2S气体。

4.二氧化氮(NO2)

二氧化氮是一种棕红色有刺激臭味的气体,对空气的相对密度为1.448,极易溶于水。二氧化氮对眼、鼻腔、呼吸器官粘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特别是对肺组织起破坏作用,含量0.0066%时,短时间内咳嗽、胸部发痛;含量0.01%时,剧烈咳嗽、呕吐、神经系统麻木;含量0.025%时,短时间即可死亡。它比SO2和NO危害更甚,严重者导致肺气肿,甚至死亡。矿井最高允许浓度为0.00025%。

矿内爆破作业会产生一系列氮氧化合物,如NO、NO2, NO在空气中又被氧化为NO2。

5.二氧化硫(SO2)

二氧化硫为无色气体,具有强烈的硫磺气味及酸味,对空气的相对密度为1.4337,易积聚在巷道底部,易溶于水。SO2能被眼黏膜和上呼吸道黏膜的富水黏液吸收,刺激眼黏膜和鼻咽等黏膜;在潮湿的矿内,能与空气中水分子结合缓慢形成H2SO3或H2SO4,使其刺激作用更强。同时对煤矿井下的主要机电设备有较强的腐蚀性,影响其性能和寿命。当空气中浓度为0.3~1PPm时,健康人可由嗅觉感知,使呼吸道轻度收缩,呼气受阻;4~6PPm时,则对鼻咽及呼吸道粘膜有强烈刺激作用;长时间在5~10PPm的环境中呼吸,可引起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鼻咽炎。呼吸道阻力增大、呼吸道炎症及肺泡本身受到SO2破坏的结果,可导致肺气肿和支气管炎哮喘。吸入高浓度的SO2空气,可引起急性支气管炎,发生声门水肿和呼吸道麻痹,浓度400~500PPm时可立即危及生命。矿井最高允许浓度为0.0005%。

矿内含硫矿物氧化,燃烧及在含硫矿物中爆破都会生产SO2。含硫矿层也涌出SO2。

6.氨气(NH3)

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剧毒的气体,对空气相对密度为0.9,易溶于水,对人体有毒害作用。矿井最高允许浓度为0.004%。主要在矿内发生火灾或爆炸事故时产生。

7.氢气(H2)

氢气是一种无色无味、具有爆炸性的气体,矿井安全允许浓度为0.5%。它是在矿井火灾或爆炸事故中及井下充电硐室均会产生。

8.氮气(N2)

氮气是无色、无味、无臭的惰性气体,对空气的相对密度为0.97,不助燃也不能供人呼吸。在正常情况下,氮气对人体无害,但有窒息性。

在废弃的旧巷道或隔离火区内,可积存大量的氮气,从而使氧浓度相对地减少,使人因缺氧而窒息。

9.甲烷(瓦斯CH4)

甲烷是矿井最为有害的气体(通常指瓦斯CH4)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对空气的相对密度为0.554。故常积聚在巷道的顶部。瓦斯分子直径小,渗透性很强,为空气的1.6倍,很容易扩散。因此,封闭在采空区内的瓦斯,仍能不断地渗透到矿内空气中,从而增加空气中的瓦斯浓度。

瓦斯几乎不溶于水,很难凝固液化。在温度不高、压力不大的情况下,瓦斯的化学性质:惰性极大,它只能与卤元素相化合。

瓦斯本身无毒,但不能供人呼吸,空气中瓦斯浓度增加会相对降低空气中氧的含量。当瓦斯浓度达到40%时,因缺乏氧气会使人窒息死亡。

瓦斯具有燃烧性和爆炸性。瓦斯与空气混合达到一定的浓度后,遇火能燃烧或爆炸。

矿井最高允许浓度为1%。

10.地面生产系统残存有害气体

地面煤堆、矸石山自燃也会产生大量的CO、CO2和SO2等有害气体,井下排出的气体中含有大量的有毒有害气体,它们会对周围大气环境产生污染,也是影响安全生产的危险、有害因素之一。

二、生产性粉尘的危害及常见的职业病

(一)生产性粉尘(煤尘)危害

矿井粉尘是有害物质,它的危害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煤尘能燃烧和爆炸,影响生产,威胁矿工的人身安全;二是粉尘对人体有危害,能造成矿工职业病———尘肺病;三是对环境造成污染危害。

1. 煤尘爆炸危害

煤尘爆炸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煤尘本身具有爆炸性;浮游在空气中的煤尘达到一定的浓度(最低浓度45g/m3);有引起爆炸的热源存在,一般为610℃~1 050℃。防止煤尘爆炸事故,就是要在后两个条件上加以预防。煤尘爆炸将会:(1)生成有害气体。煤尘爆炸后产生2%~4%的CO,其浓度高达8%,这是煤尘爆炸事故造成矿工大量中毒伤亡的主要原因。(2)产生高温。据测定,煤尘爆炸火焰的温度达1 600℃~1 900℃。煤尘爆炸时释放出来的热量,按理论计算在爆炸时产生的气体可达到2 300℃~2 500℃。(3)产生高压。煤尘爆炸的理论压力为750KPa,但在有大量沉积煤尘的巷道中,爆炸压力将随着距爆炸源的距离的增加而跳跃式地增加。在煤尘爆炸过程中,如遇到障碍物及巷道的拐弯或巷道的突变,爆炸压力将大幅度增加。尤其是煤尘连续爆炸时,第二次爆炸的理论压力为第一次爆炸压力的5~7倍。因此,煤尘爆炸的破坏性比瓦斯爆炸更为严重。

2. 矿井煤(岩)尘对人体的危害

粉尘一方面被作业场所的工作人员通过呼吸系统等进入人体,而引起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病变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即尘肺。另一方面微细粉尘通过井下风流由井下排入大气对大气造成污染。微细颗粒是传播细菌、病毒最有效的途径,对动植物生长都有很大的影响。

中国职业危害十分严重。据统计,全国有50多万个厂矿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危害,接触粉尘、毒物和噪声等职业危害的职工在2 500万人以上。近年来,每年新发职业病例数均在万例以上,且逐年上升,增长率超过10%。根据卫生部的统计,截至2007年底,全国累计发生尘肺病人50多万例,疑似尘肺者60多万例。随着机械化程度的提高,采、掘工作面煤尘、粉尘浓度大有增高之势,危害程度增加,如果防治不力,患病率将呈上升趋势。尘肺病是一种慢性职业病,直接影响到煤炭事业的发展。

3. 矿井煤(岩)尘对环境污染

煤炭堆放在地面后水分逐渐减少遇风就会产生煤尘飞扬;汽车运输也会产生大量的煤尘飞扬;地面生产系统各个转载点,装卸车时都会产生大量的煤尘;主要抽风机排出的风量中含有大量的粉尘和有害气体。这些都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特别是对周围的植被、居民、水体、动植物养殖等造成一定的危害。

(二)粉尘引起的常见职业病

粉尘引起矿工常见的职业病有矽肺、煤矽肺、煤肺、噪声性耳聋、CO中毒、H2S中毒等。煤矿井下工人因噪声、振动、不良照明、异常作业条件(高温、高湿、低温)等造成的职业性多发病有上呼吸道感染、风湿性病、腰腿痛、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高血压病、化浓性皮肤病、红眼病等。

三、煤炭企业窒息危害

在正常情况下,地面空气是由氮气(78%)、氧气(20.96%)、二氧化碳(0.04%)组成。人离开氧气不能生存,最有利于人呼吸的氧气浓度为20.9%左右。如果氧气浓度低于17%,工作起来呼吸感到困难,心跳加快,呼吸深度增加,并引起喘息,氧气降至8%~10%时,几分钟就死亡。因此,《煤矿安全规程》规定井下氧气浓度不得低于20%。

(1)废弃的老巷、盲巷中易发生窒息事故。(2)正在使用的采掘巷道或工作面由于停风或供风不足,煤、岩体内涌出的有害气体逐渐增加,使氧气减少,造成窒息。(3)封闭或未封闭的采空区由于无风或风流甚微,其间有限的氧气与其他物质化合,造成有害气体增高或溢出而发生窒息事故。(4)断层带、裂缝裂隙等是气体的良好通道和积存场所,当采掘空间无风或通风不良时,围岩 (煤) 中的有害气体便会积聚在这些空间里,造成氧含量下降,如果人误入其中将缺氧窒息。(5)与老塘、老巷掘透时,老塘、老巷内的有害气体涌出,而发生窒息事故。(6)长时间循环风,使工作面空间的有害气体逐渐增加,氧气减少,造成窒息死亡。(7)不通风的井筒、储煤仓、水井和小眼易造成缺氧窒息事故,由于井内物质的氧化和有害气体的涌出,形成缺氧窒息区。(8)发生爆炸和火灾事故时,周围空气中的氧含量急剧减少,窒息和中毒事故一般同时发生。

四、煤炭企业其他危害因素及有毒有害物质

煤炭企业其他危险因素主要有透水、爆破、触电、冒顶片帮、提升运输事故等,这些危险因素如平时管理不善,事故隐患不能及时排出将会造成人员伤亡伤害及财产损失。煤炭企业其它有毒有害物质主要有固体废弃物、灰渣、矸石及生活垃圾等。这些固体废弃物如处置不当将会带来侵占田地、造成二次污染并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应该予以重视。另外,部分煤层、夹矸、顶底板中往往含有锗、镓、铀、钍、钒、氯、砷、氟、三硝基甲苯、铅、苯、汞等对人身有毒有害的物质,对它们的含量需要进一步研究,如果大于临界值时必须制定保护措施。

分析研究煤炭企业职业危害因素,查找职业危害产生的原因,制定相应的对策措施,有助于改善劳动条件预防职业病的发生、保护劳动者健康和提高劳动效率, 促进煤炭企业健康稳步发展。

摘要:煤炭企业职业危害因素是指矿工在不良的劳动条件下长期工作而造成的健康损害。分析研究煤炭企业职业危害因素, 查找职业危害产生的原因, 制定相应的对策措施, 有助于改善劳动条件预防职业病的发生、保护劳动者健康和提高劳动效率, 促进煤炭企业健康稳步发展。

关键词:煤炭企业,职业危害,定量分析

参考文献

[1]李文俊.煤矿与非煤矿山安全评价指导手册[K].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2006.

[2]煤矿安全规程[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 2007.

[3]张铁岗.矿井瓦斯综合治理技术[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 2001.

[4]吴宗之, 高进东.重大危险原辨识与控制[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 2001.

[5]吴宗之, 樊晶光.全国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辅导教材:安全生产技术[K].北京:中国大百全科出版社, 2000.

针对煤炭企业干部人事管理的探讨 篇5

一、引言

在企业管理中,领导干部是企业的核心力量,是企业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人才资源。尤其是对于国有企业来说,企业的干部管理是企业党委及组织关注的重点,因为干部队伍的建设关系到企业的未来发展。尤其是在当代背景下,企业不断地在进行现代化管理模式的改革,大部分的国有企业都在努力的转型,力求实现战略及改革的目标,在这期间干部队伍能够起到领导带头的作用,努力为企业的发展做出贡献。以往的国有企业的干部管理工作是在政府的行政机关的干部管理模式上进行更改的,但是企业运行机制与行政机关有很大的不同,所以国有企业干部管理模式既继承了机关模式,又符合企业的特点。现在的国有企业要根据企业自身的经营管理特点,摸索出有着企业特色的一套独特的干部管理办法,紧密联合实际进行干部管理改革,这样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本文以煤炭国有企业为例对干部的人事管理进行探讨。

二、煤炭国有企业干部管理工作的特点

煤炭国有企业类似于一般国有企业的干部管理,但是不同于一般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都具有以下特点:

(一)企业干部管理具有一定的复杂性

首先对于干部的选拔来说,干部的任用一般是经过考核后才能晋升为干部,目前现阶段来说,现在很多煤矿企业的干部起点学历是本科及以上聘用的人员。而且干部考核的部门较广,考核项目较为复杂。对于干部的管理、考察等方面需要有严格的规章制度进行约束。首先干部管理协调工作难度较大。因为其工作岗位的不同,所以其绩效考核以及考评机制等都与一般的职工不一样,而且各部门因为工作性质不同,所以在管理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其次?S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很多国有企业涉及到投资领域,所以朝着多元化的方向进行发展,企业需要补充各方面的人才。对于人才的引进也是不遗余力,所以各种人才的流入使得企业人力资源状况变得复杂,而且管理也具有一定的难度。所以逐渐国企集团化的发展使得不同经营行业的干部组成、薪酬及晋升考核标准不同,制订出一个统一的,符合所有部门要求的干部管理体系不是很容易。

(二)企业干部人才选用较为传统

干部管理在不同企业也有着不同的制度,但是煤炭国有企业的干部管理区别于一半私有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一般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有较大的灵活性。私有企业要想发展必须依靠人才的力量,所以企业的管理者必须尊重人才,利用各种条件来吸引和挽留更多的人才。所以私有企业中很多优秀的员工都有着良好的薪资和职位。但是对于一半煤炭企业来说,其在干部的管理上与民营企业截然不同,在煤炭企业中对于干部的任免、薪酬等方面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和统一的标准,很难回去突破这一规范的约束,尤其是职位晋升以及干部选拔任用,对于资历的要求非常严格,而且要有学历水平等要求,所以通常很难突破既定的规定。而且在煤炭企业中对于干部的选拔任用时要同时考虑人品和业绩,只有德才兼备的人员才是领导岗位选拔的主要标准。所以煤炭企业很少能够打破资历、破格提拔人才。

(三)企业干部管理具有独特性

煤炭企业具有其独特的干部考核和任用制度,不同于社会企业人员任用。企业人员选拔主要是社会招聘,多为有经验的人员,这样能够减少培养、培训方面的开支,而煤企干部任用多从高校选拔,或者从基层提拔,具有严格的选拔制度和干部培养制度,通过干部培养能够获得符合企业选才标准的优秀人才。同时这个过程也比较漫长,很容易造成人才流失,给企业造成资源损失,所以近些年许多企业开始着重树立优秀的企业文化来培养员工的忠诚度。

三、加强煤炭企业干部管理的建议

(一)建立干部管理的规划系统

自二十世纪70年代起,人力资源规划已成为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职能,并且与企业的人事政策融为一体。人力资源规划主要功能和目的在于预测企业的人力资源需求和可能的供给,确保企业在需要的时间和岗位上获得所需的合格人员。在人力资源管理职能中,人力资源规划具有战略性和应变性。人力资源规划处于整个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统筹阶段,它为下一步整个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制定了目标、原则和方法。人力资源规划的可靠性直接关系着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整体的成败。所以,人力资源规划对于国有企业开展干部管理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于国有企业向现代化人事管理的转变也有促进作用。

首先,分析煤炭企业的战略和发展目标,根据具体情况做好干部管理需求分析,主要包括实现这个目标需要不同层次、结构的干部的素质要求和数量要求,以及根据企业发展需要干部的实践能力要求。

其次,对目前煤炭企业的现有干部状况进行梳理和调查,比如现有干部的具体情况,包括,年龄、性别、学历、职务、技能、岗位、工作能力和收入等等,对公司未来有可能换岗或者任命的干部有具体的了解。

然后,根据煤炭企业的经营状况和社会大环境的具体情况,预测公司未来一段时间人力资源发展的趋势。这个部分应该包括对内部员工的预测和对外部环境的分析。根据具体的分析情况,判断本企业对与干部培养和引进的需求。

最后,制定科学的干部管理策略。社会经济在发展,人才在流动过程中才会有需求,结合人力资源分析,盘点各方面的关系,才能合理科学的制定干部管理策略。针对煤炭企业的战略目标,建立了基于战略的干部管理规划系统。

(二)坚持公开公正民主的选拔原则

煤炭企业在干部任用方面不要因为关系远近而进行选拔,做到公平公正的选用和评价人才。第一,要遵守企业的竞选和评价的操作规程。领导应该带头遵守公司的规程,这样才能够维护评选和评价过程的公平公正。而且要做到不主动干涉评选结果,不把意见提前公示,这样才能让过程有序的进行下去。要严格规范推荐、测评、考察和讨论决定等环节,实行民主竞选,民主推荐的方法,使得人才的任用更加的公正透明。总之,要用制度、规则和程序保证选拔出人才,人事部门及领导要知人有道、识人有据、用人有方,确保公平公正。第二,要公开的接受其他部门或者个人的监督,增强竞争的氛围。增加评选结果的可信度,给员工以积极向上的动力,激发其工作的热情和责任感,以公平公正的用人态度带动公司全员的竞争。

(三)建立系统规范的教育培训体系

煤炭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要保持技术领先、管理领先。而这一切要靠人才作用的发挥才能够达到。煤炭企业的干部的素质、文化和技能水平都处于固定的层次,虽然通过长期的工作,可以得到更多的工作经验,但这些并不能保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增长。只有保持核心竞争力的持续领先才能在未来发展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所以,煤炭企业必须通过各种方法来提高企业干部的综合水平,使其迅速成长为可用的人才,发挥才能创造出更高的价值,推动着企业不断地前进。在现代环境下,各类人才选择企业时,除对该企业的薪酬、发展前途等因素较为关注外,也会关注该企业是否重视人才的培养,对于企业的员工以及干部来说,企业加强对其的培养也是对其价值的认可。所以,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对于员工来说,更具有吸引力。而且干部队伍的建设要从文化知识、管理方法以及道德素质方面进行,为企业培养出德才兼备的干部人员。

(四)科学设置考察评价机制

考评体系是对煤炭企业现有的干部管理的基础上对干部进行工作、业绩、态度、发展等问题上个人的综合评价,煤炭企业中的考评制度一般包括自我评价的领导评价。通过考评结果完成对人员的任用和加薪。而在考核的过程中要严格的按照指标体系内容方面,对不同的岗位按照不同的考核标准进行设计考核。在考核内容的设计上既要注意岗位工作的难易程度,又要关注考核评价的内容是否符合岗位工作的特点,比如不能把与客户沟通及业绩方面的考核项目放到供应链上面。而且在考核过程中,领导要起到监督的作用,但是不能作用考核和评价的结果,只有严格按照公司规章制度认真执行才能实现公平公正的考察环境。

关于加强煤炭企业预算管理的探讨 篇6

【关键词】煤炭企业 预算管理 预算编制 生产经营

一、企业预算管理的内涵及重要意义

(一)预算管理的内涵

随着企业的改制和主辅分离的不断深化,实行预算管理,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并促使企业效益最大化,已成为各大企业的共识。

所谓预算管理,就是“利用预算对企业各单位、各部门的各种财务及非财务资源进行分配、考核和控制,以便有效地组织和协调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完成既定的经营目标”。具体包括经营预算、资本预算、财务预算和筹资预算。

(二)预算管理的重要意义

贯彻计划,实行预算化管理,是企业一种重要的管理工具,它的重要意义在于:第一,制定计划。预算有助于管理者通过计划具体的行为来确定可行的目标,同时考虑各种可能的情形;第二,促进合作与交流。总预算能协调组织的生产活动,使管理者全盘考虑整个价值链之间的相互联系,触及到企业的各个部门;第三,有助于业绩评价。通过预算管理各项目标的预测、组织和实施,促进企业各项目标的实现,不断提高和优化各项目标,是体现企业业绩的一种较好的管理模式;第四,激励员工。预算的过程会促进管理者及全体员工面向未来,促进发展,激励员工完成企业的经营目标。总之,实行预算管理,对企业了解自身情况,有效调动和分配资源、把握机遇及抢占先机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煤炭企业在实行预算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中,煤炭企业由于所处的地位、风险、获利能力以及行业的管理要求存有差异,这就造成企业在实施预算管理中还存在诸多问题:

(一)一些企业对预算管理体系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在实行预算管理的控制机制时,管理者为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不仅要关心企业当前的经济效益,更要为企业制定好规划,谋略企业未来的发展前景。因此,管理者对企业的控制和规划要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中,并整合企业的现有资源,改善企业的生产状况,促进企业经营质量的提升。

(二)现有预算管理制度有待于充实和完善

目前多数煤炭企业内部的营业预算、资本预算和筹资预算等整体的预算管理体系还没有形成,有的只是企业内部或某项业务的专项管理,其结果是企业整体预算体系不能很好地建立,这不利于企业的整体预测和战略目标的实现。

(三)预算管理信息化程度不高

缺乏一套先进的全面预算管理软件,仅靠excel表格随时记录和更新预算执行结果。这样不但工作量剧增,而且由于结果更新的不及时和缺乏有效的手段保证流程监管,导致预算控制不能实时监控,每月或每期都要进行预算调整。

(四)偏重模式,忽视内涵与实质

预算编制必须结合具体部门、单位的实际情况,对不同的经济内容采用不同的预算编制方法,如弹性预算、滚动预算和概率预算等。目前大部分煤炭企业的预算编制简单采用增量编制的方法,预算的编制和下达缺乏客观依据,预算指标值难以成为考核和评价企业经营业绩的有效基准。结果所编制的预算准确性差,要么过高难以完成,要么过于松弛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五)缺乏有效的监督和激励机制

许多煤炭企业在预算执行中,没有将其作为组织子公司或其二级单位生产经营的依据,使预算失去其应有的严肃性。而且对预算执行结果的考核指标不具体,考核标准不全面,奖惩措施也无法落实到位,严重影响了预算管理激励机制作用的发挥。

三、加强煤炭企业预算管理的措施

要解决煤炭企業在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使预算管理工作能极大促进企业实现较高的经济效益,笔者认为,应至少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提高对预算管理的认识

向所有单位员工阐述实行预算管理的重大意义,使每位员工认识到实行预算管理是企业建立自我约束、自我控制和自我发展机制的有效方法,是现代企业管理必要的一种管理体制,既能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也能使员工的能力得到充分地发挥。

(二)完善预算管理组织体制,建立预算管理委员会

为从组织体系上保证预算体系的建立,企业应成立预算管理委员会,由董事长挂帅,总经理直接领导,主管财务的副总经理、总会计师和各职能部门主管人员组成。预算管理委员会是整个预算管理体系的中枢机构,具体要对企业的预算目标和政策制度的审查考核及协调预算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等全权负责。企业内部的各基层单位是预算管理的执行单位,要在预算管理委员会的直接领导下,对本单位、本部门的预算目标负责组织和实施,接受上级检查考核,保证预算目标的实现。

(三)明确预算编制的原则

预算的编制要与企业的发展战略相协调,与企业的生产能力、技术水平和员工素质相适应,保证各项经营活动的数据来源准确无误。要以企业经营目标为前提,以财务管理为手段,力求达到全面完整。既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又体现积极进取的精神,使企业各项预算指标具有科学性、严肃性和可靠性。

(四)加快管理信息化进程,为预算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实行预算实时控制,必须要有功能强大的计算机网络系统的支持。只有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才能更好地对预算管理进行实时传输、实时监控,建立事前预测、事中监督、事后分析的预算管理体系。煤炭企业应开发一套先进的适合本企业发展的预算管理软件,实现会计核算系统与预算管理系统的连接,建立起预算管理网络系统,推动预算管理信息化改革,为高效地进行预算管理提供一个现代化的技术平台。

(五)把握预算内容编制的重点

预算内容要以营业收入、成本费用和现金流量为重点内容。营业收入预算是全面预算管理的中枢环节,其预算是否得当,关系到整个预算的合理性和可行性。成本费用预算是预算支出的重点,在收入一定的情况下,成本费用是决定企业经济效益高低的关键因素;而对制造成本和期间费用的控制是企业管理的基本功,它可以反映出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生产状况。现金流量则是企业在预算期内全部经营活动正常运行的保证,否则预算管理就会出现资金断流,使企业陷入困境。

在企业的预算管理中,特别是对资本性支出项目的预算,要坚决贯彻“量入为出,量力而行”的原则,杜绝没有资金来源或负债过大的资本预算。

(六)建立健全内部规章制度和严格考核机制,确保预算管理体系真正发挥效益

煤炭行业各企业应结合自身特点制定好各自的《预算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等内部规章制度,规范完善企业预算管理工作。由各级预算管理委员会定期召开各项预算执行分析考核会议,将预算管理与激励机制相结合,节奖超罚。针对预算执行偏差,各预算执行部门应实事求是,并认真分析原因,并向预算管理委员会提出解决方法或建议,保证企业预算目标得以实现,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长胜.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第二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1.

[2]李永辉.关于加强全面预算管理的几点看[J].经济师,2010,(7)236-237.

[3]司嵘.浅谈全面预算管理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现代经济信息.2010年第23期.

[4]郝晓娜.我国企业集团全面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河南社会科学,2010,(5).215-217.

煤炭企业的职业管理 篇7

受国内调整经济结构、各地加大环保治理、煤炭产能增加以及进口煤炭冲击等因素影响,从2012年以来,我国煤炭需求不旺,煤企库存快速上涨,价格连续三年大幅下滑。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由2014年1月8日的610元 / 吨跌至11月19日的513元 / 吨,跌幅达97元 / 吨和16%。全国炼焦煤价格普遍下跌300~350元 / 吨以上, 跌幅普遍超 过30%。潞安集团统销商品煤综合售价从2012年开始,连续三年较上年度分别降低38.47元 / 吨、99.41元 / 吨、122.05元 / 吨 , 三年时间综合 售价从2011年的730.26元 / 吨下降到目前的470.33元 / 吨,下降了259.93元 / 吨,跌幅达36%。 2014年三季度煤炭综合售价比2013年同期下跌147元 / 吨。

据中国煤炭运销协会统计,2013年前11个月规模以上煤炭企业亏损额426.5亿元,同比增长了76.39%,占全国亏损企业亏损额的7.87%。90家大型企业利润同比下降34.61%,其中30家企业亏损(上年18家),亏损面33.3%。2014年全国有8个省区煤炭全行业亏损,煤炭企业亏损面达到70%以上,有70%的煤炭企业减发工资,30%的煤炭企业出现欠发工资现象,工资下降幅度超过30%的煤炭企业不在少数。

本文重点考察的潞安集团在这次煤炭市场周期性变动中,经济效益也遭受到了重创。

二、市场周期性变动是导致煤企效益下滑的主要原因

笔者认为,大型的煤炭企业走入今天的困境,主要是两个原因造成的。其一是商品煤售价周期性变动的结果,这是市场经济的必然现象,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煤炭产量相对过剩造成的。截至2014年9月底,全社会煤炭库存已持续34个月在3亿吨以上。其中,煤炭企业库存9600万吨,同比增长9.8%;重点发电企业存煤8652万吨,同比增加1327万吨, 增长18.1%,可用29天。主要港口存煤4672万吨 , 同比增加256万吨 , 增长5.8%。目前不仅仅是煤炭产能过剩,国内其他产业也处于过剩状态,比如白色家电产业产能过剩47%、黑色家电73%、水泥37%、平板玻璃38%、粗钢26%、造船50%、整车50%等等。其二是大企业发展的必然结果,正如著名的管理学家格雷纳所说:企业组织的成长过程,可以划分成具有显著差异的特征性阶段,每个阶段都需要不同的决策者思维成长策略, 但恰恰是这样的策略和措施,又成为引发下一阶段的组织危机的因素。企业组织就是在快速发展与相应的组织危机二者交替中前进的。企业组织不能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而创新,就会阻碍企业的前进。比如说人才流动,从大的范围讲, 通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劳动力市场已经成熟,中小企业,特别是私营企业充分享受到了劳动力的流动给企业带来的活力。但是国有企业,特别是大型的国有煤炭企业,组织结构僵化、员工流动不充分,在很大程度上阻碍着企业的发展。

三、人工费用在成本中的比重越来越大

人工费用是职工薪酬和劳务费的合称,其中职工薪酬包括工资、福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等项目,劳务费主要是井下高强度体力工作的用工费用及少量的地面临时工工资。人工费用是构成成本的最大项目。

潞安环能2014年预算原煤成本为339元 / 吨,成本构成分项目从大到小, 依次是人工费用142元 (其中职工薪酬132元、劳务费10元)、材料46元、安全费用30元、修理费19元、电力12元、折旧12元、利息保险费10元、维简井巷费8.5元等。

人工费用,即职工薪酬和劳务费两项合计为142元 / 吨,占总成本339元 / 吨的42%,从2010年到2013年人工费用在总成本中的权重分别是33%、37%、 40%、39%,不难看出这个比例是逐年上升的。

根据考察,从2010年到2014年,每个分项目的总成本都是逐年递增的,而人工费用递增的速率最大,年均增长幅度为16%,由于工资刚性增长的叠加效应,2014年较2010年工资增加16.8亿元,利润相应地下滑。

目前人工费用的增加和利润的下滑成了难以协调的矛盾。

为什么会造成这种现象?

人工费用和利润本来是作为两个独立的经济范畴存在的,代表着不同利益集团的利益,即劳动者利益和所有者利益。两者挂钩考核,在理论上是人工费用和利润对立关系的模糊化,在实践上是导致人此消彼长。

应该看到,员工希望工资越高越好是合乎情理的,在员工能够充分流动,员工供给的竞争会校正劳动者对工资的预期目标,从而形成工资的自我调节与自我抑制机制,不致因竞相攀比造成工资总水平的超常上升。但潞安目前的现实情况是员工很难流动,甚至出现长时间 “借调”的怪现象,员工难以有选择报酬高的岗位的权利,一岗定终身。这样,这个小单位就成了员工永远的家,同等劳动获得同等收入的要求不能通过劳动力的流动和竞争来实现,工资攀比的压力无法通过员工的流动来释放,压力从员工个人传递到了基层单位领导,从而来分羹集团的工资指标,陷入“吃奶骂娘” 的怪圈。

由于利益的刚性,工资高的即使贡献少或者无贡献也不能降低,这使得在目前煤炭市场极其疲软的状态下对低工资、高强度工作的员工按照劳动的质和量给以薪金补偿更加困难。加之,目前取消了替代工资起调动员工积极性的奖金,企业陷入了两难境地,一方面是“捉襟见肘”的工资分配,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真正可以实行按劳分配的工资数额少之又少,绝大多数员工还是在吃“大锅饭”;一方面是怨声载道的难平情绪。

目前,面对企业效益下滑以及人工费用要求不断增加的双重困境,靠增加员工的工资来调动其积极性难度较大。员工的充分流动和不间断的职业培训是解决这一问题的突破口。

四、员工的充分流动是增强企业活力的主要源泉

所谓员工流动是指从社会资本的角度出发,对人力资源的注入、内部流动和流出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的过程。 本文中员工的充分流动主要指企业内部的流动。

随着潞安集团的不断壮大,企业由单一的煤炭生产向煤电、煤基油、煤焦、 建材等多领域发展,在满足个人成长方面,已经具备了多元化的空间,个人价值的实现不仅仅由收入水平决定,更多地偏重于教育、权力、名誉、声望、职业、在经济活动中的地位、消费或生活方式、社会参与或交往等因素。此外,员工个人价值的实现、摆脱紧张的人际关系也要求员工有适当的流动。

合理的员工流动有利于员工满意度的提高和员工投入感的增强,有利于提高员工的能力;合理的员工流动是促进员工发展和提高的动力;合理的员工流动可以在促进组织效率提高的基础上兼顾公平性和一致性。所以说进行深入的员工流动研究是在煤炭企业效益大幅下滑下调动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主要手段,是增强企业活力的主要源泉。

员工流动的方式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垂直流动,一个水平流动。目前潞安在“能上能进”的正向管理方面经验丰富,从员工的招聘、定岗、定级到职称评定、考核等工作都非常仔细,在“财务委派”和“财务总监”选拔方面做出了积极的探索,这对进一步人才甄别、企业成长有非常好的启示。员工流动的重点和难点是“能下”和“能出”,只有使逆向管理成为常规性工作才能使这一模式得以实现。

五、加强职业培训增强企业凝聚力的主要手段

经过50多年的发展,潞安不仅拥有先进的采煤技术和完善的洗选工艺,而且储备了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目前,潞安本科及以上学历员工占到员工总数的10%(潞安环能股份达到14%以上),非煤产业技术人才占到人才总量的41.2%,高级技能人才占到生产技能岗位人员的50%,技术工人占职工总数的74%。潞安荣获全省唯一的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

但是我们必须看到,企业内部存在着高、尖端人才紧缺和现有人才浪费并存的奇怪现象,内部人才的潜能不能充分发挥出来。究其原因,这是企业发展的普遍规律造成的,根据格雷纳的组织成长理论,当企业从小到大,发展到一定的规模时,企业内部必然出现人浮于事、官僚主义盛行的通病。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就是通过协调性的工作促使企业成长,概括地说就是三个方面:

一是强调集团公司的协调性,协调企业集团母子公司间的利益关系,促进公司向整体目标发展。

二是进行制度创新,简化各种程序, 借鉴国有资产管理办法,特别是广东省在国资监管、现代企业制度建设、资产布局等方面,有独到的地方,作为大型的企业集团,可以类比,扬长避短,拿来使用。

三是进行全面的学习和培训,提高职工素质。解决大企业通病,普遍的观点认为,进行全面的学习和培训是最快捷的方法。学习的方式有很多,一是原岗位学习。无论是机关工作人员,还是一线工人,都应该把学习当作重中之重,形成潞安全方位的学习气氛。是潞安人就要研究潞安的事情,把更多的精力用在工作上。我们现在有一种很另类的现象,端着潞安的碗,吃着潞安的饭,研究着“保险公司”的事情,造成这种现象有“做保险人”自身的原因,也有企业体制的原因。 现在,是我们研究企业用人体制的时候了,否则,将来跑出去的就不仅仅是几个 “低素质”、“跑保险”的小卒了,可能是更高级别的人才。二是实施继续教育工程。 目前我们潞安集团不仅有具备授予学历资格的职工大学,还有职业中专,这些都是进行继续教育的坚强后盾,要形成接受继续教育的荣誉感,还需要做很多工作,不能仅仅是职工感到“学习几天,就是不用上班出苦力,轻松几天”。三是专业技术学习。鼓励现有专业技术人员和普通职工参加函授、自学考试、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等途径,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 专业学习的重点是学以致用,和实际工作结合起来,为公司创造价值,潞安不欢迎没有创造价值的“工程师”、“高级工程师”等“专业称呼”,打破“我通过考试了, 就得涨工资”的惯例。四是开展技术研讨和专题讲座。纵观企业的发展历程,大型的企业不但进行本行业的技术研讨,促进整个行业的快速发展,而且还进行对社会负责任的专题讲座,灌输正能量,促使人的全面发展,以引领社会向更健康、 更时尚的方向发展。比如《回归与超越》 讲座,对如何做企业、如何做人都有很好的启迪作用。类似的讲座,应该多举办。

学习的方式有很多,但是在企业里进行学习,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和良好机制的运行,怎样去实施,这是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六、结语

煤炭企业的职业管理 篇8

关键词:煤炭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分析

本次采样检测的煤炭企业属于国有大型煤炭企业,由于生产性质不同,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繁多,危害程度轻重不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粉尘、噪声、氮氧化物、碳氧化物、硫化物等。为了掌握煤炭企业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危害程度和职业病防治现状,从而提出可行性防治措施,使生产作业环境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要求,促进企业和谐发展,冀中能源峰峰集团职业病防治院于2016年3月至4月对某国有煤炭企业十个矿井进行了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

一、对象与方法

1. 对象。

十个矿井井下回采工作面机组司机处、支架操作工处;掘进头打眼工处、绞车司机处粉尘、噪声、氮氧化物、碳氧化物、硫化物浓(强)度。

2. 方法。

依据《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 159-2004)进行采样;依据《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 2.1-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GBZ2.2-2007)、《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1部分:总粉尘浓度》(GBZ/T 192.1-2007)、《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游离二氧化硅含量》(GBZ/T192.4-200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无机含碳化合物》(GBZ/T 160.28-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硫化物》(GBZ/T 160.33-2004)、《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8部分:噪声》(GBZ/T189.8-200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无机含氮化合物》(GBZ/T 160.29-2004)进行检测分析。

粉尘定点采样使用AKFC-92A矿用粉尘采样器,以20 L/min流量按照不同浓度的时段分别采集空气样品;噪声使用YSD130矿用噪声检测仪进行测定;二氧化氮使用FCC-1500D型防爆大气采样器,以0.5 L/min流量采集空气样品;硫化氢、二氧化硫使用FCC-1500D型防爆大气采样器,以0.5 L/min采集空气样品;一氧化碳用采气袋在靠近工人呼吸带的位置进行样品采集。

二、结果

1. 游离二氧化硅定性检测。

对所选取的十个采煤工作面和十个掘进头粉尘游离二氧化硅进行测定,检测结果为5.3%~8.4%,粉尘定性为煤尘。

2. 粉尘检测。

粉尘采取定点总尘按浓度不同分时段进行采样,共采样检测样本数120个,合格样本数为107个,结果见表1。

3. 噪声检测。

噪声检测按照不同地点分别检测,计算出8小时等效声级分贝值。共检测120个样本,合格样本数为111个,结果见表2。

4. 化学因素检测。

根据检测结果显示,二氧化氮(NO2)、一氧化碳(CO)、二氧化硫(SO2)、硫化氢(H2S)检测值均未出现超标现象。

三、讨论

1. 粉尘检测结果分析。

通过对该煤炭企业十个矿井采样检测分析显示,回采工作面、掘进头共四个采样地区粉尘浓度均存在超出国家限值的情况,通过现场调查发现,个别综采工作面采煤机内喷雾不能正常使用,并且外喷雾压力达不到规定要求;未能按照《煤矿安全规程》中的规定进行煤层注水;大部分矿井未按照《煤矿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防治规定》在采煤工作面回风巷、掘进工作面回风侧设置粉尘浓度传感器。

2. 噪声检测结果分析。

通过调查分析显示,本次采样检测十个矿井样本中回采工作面和掘进头工人接触噪声时间按照不同地点可分为4至8小时,根据噪声8小时等效声级计算后,四个检测地点噪声值均存在超标情况,且掘进头打眼工处最大噪声值达到了108.4d B。通过现场调查发现,掘进头工人在工作时,有个别工人未佩戴防护耳塞现象。

在现场调查中发现,职业病危害防治管理机构比较分散,责任分工不明确;个别煤矿为了谋求眼前利益,过度节约生产投入成本,没有严格按照劳动防护用品配备标准给接害职工发放个体防护用品;有些煤矿对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劳动者定期体检不及时,未按照规定对接害从业人员进行岗前、岗中、离岗体检;同时存在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内容不齐全、建档率低等问题。

综上所述,煤炭企业要加强领导,统筹管理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要实行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制定切实可行和具有可操作性的管理制度、操作规程等;加强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宣传教育培训,普及预防知识,提高全员职业病危害防治素质;煤矿企业必须每年进行一次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每三年进行一次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同时要按规定组织接害职工进行岗前、岗中、离岗职业健康体检;要配备与职业病危害因素防护相适应的设备、用具等设施,同时符合保护劳动者生理、心理健康的要求。确立职业病是可以预防的理念,保证各个环节体现“预防为主”。

参考文献

[1]GBZ 159-2004.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S].

[2]GBZ 2.2-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S].

[3]王欣.职业危害现状与对策分析[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5,1(4):105-107.

[4]李涛,张敏,李德鸿,等.中国职业卫生发展战略及目标[J].工业卫生与职业病,2004,30(2):25-28.

对煤炭企业成本管理的思考 篇9

关键词:成本管理煤炭企业预算控制

0引言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成本的高低直接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好坏。因此.加强成本管理,降低商品综合成本,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在煤炭市场化的今天煤炭企业只有加强企业成本管理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才能够真正在竞争中获得发展。

1煤炭企业成本构成的特殊性

不同的工业部门由于生产的特点不同,产品成本的特点也不同。煤炭企业属于地下开采业,成本构成复杂且变化大,与其它产品相比,具有它的特殊性。

1.1原材料不构成产品实体,用于煤炭开采的主要是辅助材料消耗,如木材、坑木代用品、大型材料、专用工具等都不构成产品实体,可以多次地进行回收复用。

1.2煤炭生产受地质构造、储存条件、储量、品位等条件限制,同时,为了避免水、火、片帮、断层、瓦斯、煤尘、冒顶等事故的发生,保证生产的正常进行,还必须发生一些辅助生产和安全保护费用,如通风、排水、防火、照明、防尘等支出。

1.3进行地质勘测,探明地质构造和煤炭储量、煤层结构,进而确定可采与不可采,有的煤层还要做产前疏干水的准备。

1.4活劳动消耗多,工资成本比重较大。

1.5生产组织和成本管理比较复杂。由于煤炭生产的全过程遍布井上井下,点多、面广、线长,并且大部分在井下,因此生产组织和成本管理非常困难。

2当前煤炭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后,煤炭企业经济增长方式也开始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在内部大力推行目标成本管理,逐步分解成本,并取得了一定效果。2002年开始煤炭市场开始好转,煤炭企业经济效益得到显著提高,但是随着安全生产,技术投入,人员安置等方面的支出的加大,煤炭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

2.1成本管理观念薄弱企业的决策层和主要管理层对成本管理的重要性已经有了充分的认识,但在基层区队、班组,直至岗位上都还没有足够的认识。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着重视生产成本,忽视销售成本的情况,缺乏完全成本观念,使得生产与经营难以统一,导致产品积压,资金沉淀。维持企业正常运转的大量资金沉淀在许多不必要的环节和领域,导致资金成本隐性上升,资金周转速度延缓,资本增值率和创造的效益模糊不清,经营分析决策功能薄弱o

2.2成本控制的广度与深度不够在成本控制的广度上,目前企业主要是围绕成本构成要素来进行控制,而忽略了企业外部因素对企业成本的影响。从深度上看,往往只重视生产过程的节约,而没有向成本与技术、成本与安全、成本与质量的最佳配合上寻求控制;从广度上看,成本控制有名无实,成本控制措施事中核算多,事中控制协调和事前预测决策少,管理措施多,技术措施少,致使成本控制措施不力,成本与技术脱节,没有很好地发挥技术工作在成本控制中的作用。

2.3成本核算分析两级分化严重矿级的成本核算分析只是大包大揽式的核算,并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成本核算分析。矿级成本核算分析的多,区队(部门)、班组、岗位成本核算分析少;只重视材料、电力等成本项目的核算分析,没有重视其他成本构成项目的核算分析:只重视产量成本核算分析,而没有重视质量成本、安全成本的核算分析:适应外部会计要求核算的多,围绕内部管理需要核算的少,致使成本核算资料有用性很差,不能很好地为制定成本控制方案和措施提供依据。

2.4成本管理方法、手段落后煤炭企业虽然建立了成本预测、决策、计划、核算、控制、考核和成本分析所组成的成本管理方法体系。却仍停留在成本核算和简单的成本分析上,而对其他方法运用较少。成本管理手段信息化程度不高,对成本管理没有依据市场信息进行科学的预测、分析和决策。合帐不健全,报表流于形式,实际操作中為逃避审计和法律的追究,对出现的实物亏空尽可能地打八成本,致使成本隐性上升。

3煤炭企业加强成本管理的对策

煤炭企业只有加强成本管理,推动成本管理由战术型、经济型、以物为中心型、算帐型向战略型、经济与技术结合型、以人为中心型、经营型的转变才能真正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高自身竞争力,迎接市场化的挑战。

3.1提高成本管理意识,建立基层成本核算制度树立以扭亏增盈为核心的成本控制观,使各级干部和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增强成本意识,正确处理好成本与技术、安全、质量等之间的关系,把经济性与技术性很好地结合起来。建立区队、班组、岗位的基层点的核算制度。企业的各项费用都要在基层核算点的成本构成上体现出来,要明确一定的基层核算点成为相应的责任主体、利益主体和控制主体,形成全员自主控制,构筑成本管理纵到底、横到边的群控网络,确保企业利益目标的实现。

3.2实行预算控制制度,强化目标成本管理结合企业的利润目标和控亏目标,制定出所属各单位合理、可行、科学的成本控制目标和成本计划。为调动各单位降低成本的积极性,还可根据产量变化规律实行弹性目标控制成本。煤炭企业生产成本的预算可以严格按照企业制定的消耗定额来确定,也可以按照企业目标成本来进行制定,根据企业对各项成本测定的开支严格限制和监督,力求使预算在目标成本控制的基础上做到准确无误。

3.3严格考核目标成本并与激励机制相结合成本控制必须和有效的激励机制紧密结合起来,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煤炭企业一方面要严格考核,另一方面实行彻底的成本否决权。即目标成本指标一旦确定下达,一般在一年内不变动,为鼓励努力降低成本,在完成目标成本的基础上再有降低再嘉奖,而且到年底再根据成本降低额计提效益奖:完不成成本指标,其他指标完成的再好,停发全部奖金,但只要今后通过努力把成本超支补了回来,即累计完成了成本指标,被停发的奖金还可以补发。真正体现奖罚分明、按劳取酬的工资分配原则。

上一篇:设计成本控制下一篇:液体流量标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