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生产的安全管理

2024-10-24

煤炭生产的安全管理(精选12篇)

煤炭生产的安全管理 篇1

煤炭作为我国能源的基础, 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国家安全。随着我国煤炭需求的不断增长, 各个煤炭企业为了获得经济利益, 纷纷加大产量, 这也使得不安全事故发生的频率有所上升, 使得我国煤炭生产安全形势十分严峻。为了确保我国煤炭供应的稳定, 应该强化煤炭生产的安全管理工作。

1 煤炭安全生产存在的问题

由于煤炭生产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 在生产过程当中涉及到很多的环节。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有可能一起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应该将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贯彻到整个生产过程当中。

1.1 装备与技术水平低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煤炭生产获得了很大的发展, 机械化以及电气化的程度不断提高, 煤炭开采相关技术的研究也获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当前我国煤炭装备以及技术在总体上不高, 只有一些大型的煤矿能够采用先进的装备以及技术, 而对于一些私有或者是规模较小的煤炭企业来说, 往往没有能力使用先进的技术和装备。这就导致我国煤炭生产技术相对落后, 安全事故频繁发生。

1.2 缺乏煤炭安全生产管理专业人员

当前我国煤矿对于安全生产管理尚没有形成完善的制度, 很多企业即使制定了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 但是并没有配备专业的安全管理人员。很多安全管理人员都是由其它部门的人员兼任, 由于缺乏专业的知识, 导致监督管理工作不能得到切实的执行。安全管理人员素质偏低, 没有形成一支有效地人才队伍, 这就导致安全管理工作缺乏力度。

1.3 从业人员的素质低, 日常安全教育不够

由于煤炭生产具有较大的风险, 而且工作环境十分恶劣, 这就导致具有较高素质的人员不愿意到煤矿工作。另一方面, 为了保证产量, 煤矿往往只是招收一些民工作为矿工下井工作, 这就导致从业人员知识素养比较低, 缺乏足够的安全生产意识。而且为了节省成本, 大多煤矿没有对矿工进行相应的安全生产培训工作, 安全教育工作往往不到位, 再加上人员的流动性大, 很难培养出高素质的一线矿工。

1.4 煤矿井下昏暗狭窄, 人员集中

煤炭生产环境大多都是深井当中, 昏暗狭窄, 存在较高的风险。大量的矿工集中在有限的空间内部, 一旦发生险情往往无法及时的疏散, 这就往往导致严重的后果。

2 煤炭安全生产的发展

煤炭生产对于我国经济发展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可以说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因此应该强化煤炭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保障煤炭生产的安全和稳定。

2.1 提高对煤矿安全生产重要性的认识

首先要在思想上重视煤炭的安全生产, 在生产过程当中将安全责任具体落实到每个人身上。只有在思想上对煤炭安全生产引起重视, 才能够在实践当中做好煤炭安全管理工作。在日常管理工作当中, 应该将安全生产放在首位, 做好相应的工作, 将不安全的因素扼杀在萌芽状态, 防止灾难性事故的发生。

树立责任意识, 实行煤炭安全生产法人负责制, 煤矿的法人需要对安全生产工作负有责任, 只有这样才能够促使其将安全管理工作放在日常工作的首位。只有时刻将职工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放在首位, 才能够切实做好煤炭生产的安全管理工作。应该正确处理煤炭产量与安全工作之间的关系, 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 尽可能的增加产量, 而不是为了盲目的追求产量而不顾安全生产, 只有保证安全才能够使企业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否则一旦出现事故就会得不偿失。

2.2 继续加大对煤矿安全生产的投入

2.2.1 以煤矿瓦斯治理和矿井安全技术改造为主线按照“先抽后

采, 监测监控, 以风定产”的瓦斯治理方针, 完善矿井“一通三防”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矿井通风管理, 提高矿井安全生产保障能力。高沼、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必须安装瓦斯监测监控系统, 并保证监测监控系统正常运行, 数据可靠。加强日常维护、保养, 保证设备正常运行。要严格执行瓦斯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 防止瓦斯 (二氧化碳) 空班漏检, 杜绝瓦斯 (二氧化碳) 超限作业, 杜绝无风、微风作业, 严禁超通风能力突击生产, 下决心遏制通风瓦斯事故的发生。煤矿配备的主扇风机必须经设备选型计算, 且不得低于15k W。要加强水灾的防治工作, 煤矿要组织有关工程技术人员, 对本矿及其周围老窑水的分布情况进行调查, 制定水灾防治方案, 配备探放水设备, 完善矿井抽排水设施, 做到“有疑必探、先探后掘”, 杜绝水灾事故的发生。要进一步完善矿井运输、供电、排水、提升和通讯等系统的安全生产设施和基础管理工作, 制定切合实际的采、掘作业规程和操作规程, 加强工程质量管理, 提高防灾抗灾能力。

2.2.2 强力推进煤矿设备改造和技术进步, 为安全生产提供坚实可靠的物质保证。

狠抓生产设备更新改造, 大力引进推广符合国家安全标准的设备和仪器。对矿井提升系统, 通风系统, 双回路供电系统, 漏电保护系统, 瓦斯自动报警系统, 地面微机监控系统等进行全面技术改造或设备更新, 使煤矿实现机电设备标准化和监控系统信息化。

2.2.3 坚持科学预防为主, 完善煤矿安全制度保障体系, 煤矿安全重在预防。

煤矿生产第一线是群体性劳动, 一旦发生灾难基本上都是重特大事故。事故发生以后无论多么严肃处理责任人都无法挽回矿工生命和财产损失。必须在抓煤矿安全的思维方式上来一场革命, 着重抓预防, 着重抓事故隐患的排查和消除, “隐患就是事故, 违章就是杀人”成为全矿的共识。一是学习讨论周边地区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 总结经验教训, 形成指导安全生产的经验。二是在煤矿系统形成强制性、威慑性的制度体系, 实行严格的依法治矿。这些制度不仅包括具体生产过程以风定产、以风定人、瓦斯日志、隐患日记等制度, 而且还包括安全检查日、安全例会制、整改检查制以及事故隐患追究制、事故责任追究制、不服管理处罚制、违法经营处罚制、有功人员奖励制、重大贡献重奖制等等。三是加强矿山救护小组的建设, 许多煤矿地处偏僻的山区。要求煤矿或者几个相邻的煤矿自己组建一个救护小组。必须掌握一些急救措施与急救器材, 并且能积极配合矿山救护队的工作。

摘要: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加快, 对于能源的需求量也是与日俱增。在我国能源结构当中, 煤炭占有很大的比重, 对于各个行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不断增长的需求给煤炭行业的生产造成极大的压力, 各个企业为了保证产量加班加点, 而一些私人煤矿在利益的诱惑下也是进行高强度的生产, 这一切都导致原本就十分严峻的煤炭安全生产更是雪上加霜。

关键词:煤炭,安全生产,管理

参考文献

[1]廖衍定.浅论煤炭安全生产管理[J].科技创新导报, 2010 (9) .[1]廖衍定.浅论煤炭安全生产管理[J].科技创新导报, 2010 (9) .

[2]孙永波, 耿千淇.基于四方博弈的煤炭安全生产机理研究[J].煤炭经济研究, 2009 (3) .[2]孙永波, 耿千淇.基于四方博弈的煤炭安全生产机理研究[J].煤炭经济研究, 2009 (3) .

[3]方向荣.浅谈煤炭安全生产中的定位系统[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09 (18) .[3]方向荣.浅谈煤炭安全生产中的定位系统[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09 (18) .

煤炭生产的安全管理 篇2

近日多起煤矿事故,追究责任无一不是麻痹大意造成,为什么会在讲“讲安全”的同时发生这样的事呢?都是安全生产理念在思想上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致使管理疏忽酿成事故,针对煤矿安全生产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这一方针。作为煤矿企业的领导者首先一定要对安全生产有充分的、清醒的认识,牢固树立“生命至上,安全第一”思想。安全生产绝不是一句空话,它不但关系到煤矿的经济效益和长远发展,更关系到广大职工的生命安全与健康。所谓上行下效,只有领导者充分认识到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才能促使安全工作得到有效开展。

二、加强煤矿安全生产监督工作。“国家监察,地方监管,企业负责”是国务院确定的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格局。煤矿企业内部围绕现场管理,实行三级责任,即职工对班组负责,班组对区队负责,区队对企业负责。在安全管理过程中,使职工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事故的危害性,安全意识不断加强。

三、加强安全生产的现场管理和隐患排查。安全管理是一项繁杂的工程,实施管理的过程必然要对现场进行不间断检查,对未落实的问题进行督促。尤其是对违章违规人员,要坚持教罚结合、情理相融的原则,使之在经济处罚之后能够达到安全高度自觉。查隐患需要各级领导特别是基层管理人员深入现场,准确预测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和趋势,把各种不稳定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把不利于安全生产的隐患及时消除。避免哪里出了问题就到哪里“抢险”,变事故管理为隐患管理,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

四、安全应从基层抓起。要把安全生产的工作重心放到基层,放到一线,千方百计提高一线人员的安全素质,对一线作业人员,要深入推进岗位描述和手指口述,教育引导职工严格遵守作业规程,规范操作,增强职工自保和互保意识,提升对岗位安全重要性的认识,熟练掌握本工种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掌握预防、改善和控制危险的手段和方法,提高对突发险情的快速反应能力和应急处理能力。突出班组在安全管理中的主体地位,使安全生产管理从少数领导者和管理人员的事变为广大职工每个人的事。家属协管也要常吹“耳边风”,用真情去温暖、教育、感化职工,把安全教育工作做深、做细、做活,逐步消除不利于安全生产的各种人为因素,保证企业的整体工作健康发展。这样,才能夯实安全生产的基础。

五、发挥舆论导向作用。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充分运用广播、电视、报纸、板报、宣传栏等,进行典型案例分析,安装安全画、提示牌、警示栏等,进行宣传。如把煤矿企业尤其是本单位发生的一些典型事故案例和经验教训编写成安全教材,组织职工学习,或以安全为主题,广泛开展征文、摄影书画、演讲比赛、知识竞赛等活动,营造安全文化氛围。结合在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涌现出的“四强”党组织和“四优”共产党员要充分发挥其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效应。

煤炭生产的安全管理 篇3

摘 要 人的生命安全是第一位的,没有了生命人就没有了一切,生命出现了残缺和伤残,生命的过程是凄凉的、沉重的。煤矿是高危行业,井下恶劣的环境,潜藏着不安全的隐患,随时都有可能对职工造成身体的创伤,因此说煤矿工人生命和身体的完整是每个家庭幸福的源泉。关注生命,关注安全是煤矿生产的根本

关键词 安全监管 安全技术 法律

安全生产是指在劳动过程中,要努力改善劳动条件,克服不安全因素,防止伤亡事故的发生,使劳动生产在保护劳动者的安全健康和国家财产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前提下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安全生产的内容主要有:1.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2.安全具有否决权原则,3.“三同时”原则,生产经营单位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的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安全设施投资应当纳入建设项目概算。4.“四不放过”原则(事故原因没有查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没有严肃处理不放过;广大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防范措施没有落实不放过)。

影响煤炭安全生产的问题主要有安全投入不足,安全监察难,人才匮乏,职工文化素质低等,造成问题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企业盈利性差,没有能力进行安全投入;企业社会包袱沉重,没有能力抓安全生产;权责交叉,政企之间安全责任不明确。应建立煤炭企业的现代企业制度,使煤炭企业真正成为独立法人实体及市场竞争主体,解决人才匮乏问题,推动煤炭行业走上健康良性发展道路。

为防止煤矿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加强事故防范措施,对当前煤矿安全生产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原因进行了分析:

一、煤矿安全监管方面

郑爱华在《煤矿安全监管的动态博弈分析》中,从博弈论的角度对安全投入的执行与监管问题进行分析,通过构建模型来剖析影响企业安全欠账的因素,明确政府监管的对象与措施,确定政府实施有效监管的条件和目标,并为政府制定各种监管政策提供建议。陈志华在《煤炭安全生产的制度安排分析》中指出我国安全监管机构缺少独立性,应该根据国情建立独立、公正、廉洁、高效的安全生产监管体系,主要是建立独立于国家经贸委的垂直一体化的安全监管机制,赋予他们审发安全生产许可证的权力。马茂洋在《关于加强煤矿安全监察队伍建设的几条措施》中论述了执法干部队伍建设在安全监管中的特殊地位。通过建立有效的干部政绩考核体制与民主评价机制、建立和完善干部任职交流制度、健全各向工作责任制、鼓励舆论监督煤矿监管干部、建立基层廉政监督员机制等加强监管队伍建设。

二、煤矿安全技术方面

中国工程学院院士钱鸣高在《煤炭开采的科学技术与管理》中宏观上阐述了煤矿事故的原因,论述了避免事故、科学采煤的5个方面:煤炭生产机械化、煤炭生产与环境保护、矿石处理与利用、煤矿安全生产和提高资源回收率。李业刚在《信号融合技术在煤矿报警系统中的应用》一文中认为报警系统的不完善是安全事故的一个原因,主要采用一种比目前煤矿安全报警系统更先进的信号传输技术和方法。朱校海在《煤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中的技术手段》中分析了技术手段落后与安全事故频发的关系、强调了利用图像监控系统来加强对煤矿开采现场的监督,同时还可以监督煤矿假关闭、假停产等现象,从而预防和消除事故隐患。

三、煤矿安全法律方面

张献勇在《加强煤矿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建设的若干问题》中认为法制的缺陷是安全事故多发的重要原因,强调尽快修订相关法律的有关条款,以安全生产的基本法律制度为骨架,制度配套法规,构建煤矿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学习借鉴国外经验,尽量与国际劳工公约接轨,以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康纪田在《论暴利催生矿难的法律成因》中认为矿主冒险追求超额利润的行为造成矿难,而超额利润又根源于法治的不足。因此以科学的法律制度矫正采矿权的超额利润,是遏制矿难的关键。

本文采用实证分析、规范分析、系统分析的方法进行研究。通过对煤炭行业的构成、特点及煤炭企业安全生产的现状进行分析,找出煤炭企业安全生产问题背后的深层次的原因,为构建安全生产社会责任体系提供客观依据;通过对煤炭企业安全生产现状及原因进行分析,提出应建立一个以安全生产为核心的社会责任保障体系;在分析煤炭企业安全生产问题时,应用系统的方法,分析了影响安全生产的各方面的因素,并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措施。在研究思路上,本文首先介绍企业社会责任的基本理论,在分析煤炭企业安全生产现状及影响安全生产的主要因素的基础上,构建了煤炭企业安全生产的社会责任体系并对煤炭企业安全生产应采取的对策进行了探讨。

参考文献:

[1]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局.建立煤炭宏观调控体系,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中国经贸导刊.2006(13).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02年6月19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8次会议通过.

[3]李文俊.全国煤矿安全生产状况分析及发展对策.煤炭工业出版社.2006.

煤炭安全生产管理探讨 篇4

然而, 在尽力发挥在那煤炭产业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煤炭生产安全问题, 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 坚持“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的准则, 标本兼治, 加强基础建设, 强化责任意识, 实施有效的对策, 切实改善煤矿安全环境, 尽全力扭转煤炭安全生产现状。

一、煤炭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性

煤炭安全生产属于一项系统的、繁杂的、长时期的工作, 其贯穿于企业生产运营整个过程中, 并对企业的生存发展发挥着重大的作用。煤炭安全事故常常发生在矿井下, 然而引起事故的因素可能出现在矿井上。矿井事故常常出现在生产过程中, 然而安全事故的根源可能存在于煤矿建设过程中。煤矿事故的产生可能不是由于开采或挖掘引起的, 而是由于安全生产管理系统存在漏洞。

煤炭开采属于高危职业, 安全生产一直都是企业的重点工作。煤炭事故多、伤亡惨重, 这样煤炭安全生产不仅仅是一个重大的经济问题, 而且是一个严肃的政治问题。煤炭安全生产关系到社会的和谐、政治的稳定, 关系到国家对外形象。

目前, 我国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 切实干好煤炭安全生产工作, 确保国家能源稳定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当前煤炭安全生产存在的问题

煤炭安全生产不仅受到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影响, 也受到生产技术、基础设施、专业技能等等因素的影响。

(一) 装备与技术水平低

很多小型煤矿的设施与技术尤为滞后, 设施不齐全, 井下运输依然还是人力劳作, 运输效率较低, 危险系数大。

(二) 缺乏煤炭安全生产管理专业人员

有些地区企业对煤炭安全生产的管理模式均是由专门管理安全的负责人下井去检查, 很多管理人员并未具有基本的安全生产知识, 对煤炭生产安全的检查只是一味地听取负责人的意见, 缺乏专业技能。

(三) 从业人员的素质低

煤炭开采人员大多数都是家庭困难、文化水平较低的社会弱势群体, 对技术和安全知识了解甚少, 缺乏安全生产意识, 自我约束力较弱, 再加上人员流动较大。然而企业又不重视技术人才的培育, 职工培训和安全教育活动机会没有。

(四) 日常安全教育不够

煤矿对职工的安全教育往往只是一种形式, 敷衍了事, 针对性较弱。各个煤矿企业并未建立针对新矿工的技能培训制度, 直接上岗。

三、煤炭安全生产的发展对策

(一) 开展安全文化宣传

煤炭企业需要按照自身实际, 灵活采取各种有效方式, 加大对职工安全思想教育, 增强职工的安全意识;以老带新, 现场培训, 想尽一切办法增强职工的专业技能和自我保护意识;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奖罚分明, 坚决惩处各种违法违纪行为, 奖励那些安全意识强、为安全生产做出贡献的职工, 调动全部员工投身于安全教育中。

管理、环境、设备并重, 贯彻落实“六防”措施, 健全“一通三防”设施, 机电运输整治和顶板管理四项活动, 彻底消除安全盲区盲点, 尽力达到各项安全要求。

对于煤炭生产企业来说, 定期召开安全例会不但可能有效地开展人员安全生产教育, 同时能够定期回顾一段时期内的生产情况并进行总结, 特别是有无出现违规操作, 安全隐患或是事故。

生产部门应当严格执行每周一次安全例会, 每天班前会的制度。

一方面按照煤炭生产体系的运行要求, 认真传达文件精神, 并利用煤炭生产体系对当期安全生产的现状及形势进行分析总结, 并部署下期工作[1]。并据此开展员工绩效考核, 将安全生产作为员工薪酬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另一方面利用周例会和班前会, 积极开展员工的安全生产教育。同时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双管齐下从思想上提高员工对于安全生产的重视。

(二) 加强人才引进和培训工作

提供优质的条件, 吸收一批专业技能较强、职业素质较高的人才, 增强煤炭安全管理机构的整体实力。高度重视对煤矿开采工作人员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培训, 引导职工对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知识和有关文件的掌握程度, 提高员工安全生产意识。引进国内外先进管理方式, 结合以前煤炭安全事故原因, 提高员工责任意识, 逐渐形成安全生产从我做起的较好的企业文化氛围。

另外, 把企业文化建设与安全管理工作相互融合, 经过安全文化建设指导职工养成“我要安全, 我会安全”的安全生产思想。

(三) 强化安全风险控制

煤炭生产企业的安全生产还应当包括安全风险 (隐患) 的控制, 除了积极开展分级式的风险评价外, 对于生产车间及班组来说, 还应当积极组织员工根据自身作业实际学习如何有效辨别并处置危害因素。按照生产管理岗位、工艺流程所涉及的岗位为划分标准, 认真编制车间级和班组级的生产安全风险控制手册, 同时根据风险的大小不同设置不同的负责人及不同的处置权限。要求生产线员工人手一册, 同时定期组织风险控制培训和考核, 对于考核不合格的员工不予上岗。同时按照煤炭生产体系作业指导, 结合企业风险控制手册进行适当进行修订, 要求员工及时学习和掌握[2]。

(四) 加强安全监督检查力度

加强实地监督检查是确保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手段。企业应当严格依据现有的安全监管制度对各生产部门的作业场所, 特别是对安全风险高、危害大、事故易发的场所, 从管理漏洞、设备本身风险、人员不当操作等多层面开展监督检查, 及时详尽地做好排查情况统计汇总。

同时在监督方式上, 应当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结合, 加大频次, 设置专门的安全生产监督小组, 安排专人负责。

对于在检查过程中出现生产安全隐患的, 要及时上报, 追查相关责任人, 并及时严厉处罚。

(五) 加强特种设备的维养管理

煤炭生产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会涉及到不少的特种设备。加强对于特种设备的维养管理, 实时获取设备的动态运行情况, 能够提高对生产作业的监管和控制。严格落实国家《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 及时更新监控管理台帐, 严格落实特种设备的定期检测和到期报废制度[3]。对于特种设备的操作要求, 严禁没有操作资格的人员上岗, 确保操作安全。同时采取特种设备的两级领导监管责任制, 要求监管领导必须每月对负责设备进行实地检查, 并提出相关意见。

此外, 煤炭生产企业还应当加强对高危作业的控制, 除了严格执行企业危险作业/禁止作业目录, 执行前要求严格审批流程, 划分责任人, 执行过程中要求操作、管理监督各方人员必须到场, 做好现场记录与评估。

除了上述几点积极效果外, 煤炭开采设备的安全运行的经费投入也大大减少。这是由于新的设备安全管理技术使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的运行运行状态, 延长了设备的大修周期和使用寿命, 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煤炭企业只有高度重视安全生产管理, 采取有效对策, 才能全面有效地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成效, 以依托安全生产促进企业长效运作, 提高企业生产效能, 促进企业在良好的市场环境中提高自身综合竞争力。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迅速发展, 促进了我国煤炭等能源原材料企业的迅猛发展。如今煤炭企业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然而安全生产等一系列安全问题依然存在。煤炭开采特殊性较强, 与其他矿产资源的开采, 煤炭生产面临着更大的安全问题和环境风险。本文重点介绍了煤炭安全生产的重大意义, 并结合煤炭企业安全生产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有效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煤炭,安全生产管理,对策

参考文献

[1]刘希福, 周国峰.浅谈煤矿女全生产管理的因素[J].山东煤炭科技, 2010.

[2]问孟强.煤矿女全生产管理的若干认识[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1.

煤炭生产的安全管理 篇5

摘要:本文针对沁源煤矿的类型与特点,介绍了目前沁源县煤矿安全监管方面的一些创新方式方法,包括两线四级网格式管理模式、“点线面管理,隐患排查市场化”机制等,通过以上措施的实践,2009年以来,沁源县连续5年实现了煤矿安全事故死亡人数在省下达的控制指标之内,确保煤矿安全生产形势的持续平稳。

关键字:煤矿 安全管理 实践与创新

一、我县煤炭企业现状

沁源县位于长治市西北部,是国家首批确定的重点产煤县之一,沁源矿区位于沁水煤田西北霍东勘探区,含煤面积达2040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80%,预测煤炭总储量128.8亿吨。经山西省煤田地质勘探144队进行的普查、详查勘探面积750平方公里,己探明地质储量90亿吨,其中焦煤26.10亿吨,占总地质储量的29%;瘦煤35亿吨,占总地质储量的39.9%;贫煤28.90亿吨,占总地质储量的32.1%。煤矿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与全县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

煤矿兼并重组整合后,全县共有主体企业8个(沁新集团、通洲集团、康伟公司、黄土坡公司、马军峪公司、长沁公司、汾西正新公司、潞安集团),7座单独保留矿井(隆泰、明鑫、梅园嘉元、地宝、凤凰台、梗阳、太岳)。保留煤矿总数为31座,总生产能力3060万吨,净增1059万吨,总面积308.823km2,占全县含煤面积的15%,净增65.203km2;批准保有地质储量19.22亿吨,占探明地质储量的21%,可采年限达60年以上。按能力划分:180万吨矿井2座(贾郭、和善)、150万吨矿井1座(太岳)、120万吨矿井9座(沁新、新源、安达、森达源、留神峪、鑫能、马军峪、常信、新升)、90万吨井12座(新达、南山、安神、新超、晋杨、新兴、梗阳、凤凰台、金晖隆泰、祥云、明鑫、鑫运)、60万吨矿井5座(孟子峪、李城、曙光、五

一、东盛)、30万吨矿井3座(地宝、梅园嘉元);按煤矿类型划分:截止目前,生产矿井14座(沁新、新源、新达、孟子峪、安神、地宝、马军峪、曙光、五

一、太岳、南山、新兴、新超、东盛)、建设矿井17座(贾郭、和善、森达源、常信、新升、梗阳、、祥云、明鑫、鑫运、鑫能、李城、梅园嘉元、安达、晋杨、留神峪),其中凤凰台、金晖隆泰已完成建设任务,进行了竣工验收。

近年来,我县煤矿井下基础建设、管理水平、矿容矿貌等有了较大改观,但受地质因素与开采条件的影响,矿井分布松散,点多面广,且长期以来缺乏整体规划,大部分煤矿提升系统为斜井运输,井下提升系统复杂,管理难度大,矿井基础条件差,管理水平较低,采煤工艺落后,仍需不断提高装备和监管水平。

二、煤矿主体责任管理体制

为切实巩固煤矿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落实,全面提升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近年来我县大力落实“主体抓、抓主体”监管办法,要求煤矿主体企业及煤矿健全管理做了大量工作:

1、健全完善责任体系和管理体系。各主体企业均健全了安全管理机构体系,严格落实煤炭主体企业的安全管理责任及所属煤矿企业的安全主体责任,建立“一岗双责、层层负责”的管理机制,强化企业主要负责人、实际控制人第一责任人的责任,严格落实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协助主要领导具体负责,其他领导负责分管业务范围内的安全生产责任。全面推行业务保安,强化企业岗位安全责任制。要以全员业务保安为核心,建立健全企业岗位安全责任制,突出建设和生产全过程的安全管理。通过推行业务保安,把安全责任层层落实到每个环节、每个岗位和每个职工。

2、健全完善各项基本制度。按照山西省办矿标准,各主体、煤矿均建立健全了以下十八项制度。(1)安全例会制度;(2)安全生产自检制度;(3)岗位生产责任制;(4)矿级领导干部带班下井制度;(5)安全技术操作规程;(6)职业卫生健康管理制度;(7)隐患排查治理制度(8)安全生产责任考核制度(9)风险抵押金制度;(10)群防群治制度;(11)煤矿劳动用工管理制度;(12)安全与工效挂钩的奖惩制度;(13)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制度;(14)安全教育与培训制度;(15)事故应急救援制度;(16)重大危险源和重大隐患监控预警制度;(17)煤矿班组建设制度;(18)安全举报制度。

3、落实矿级领导带班责任。煤矿企业实行了矿级领导下井带班制度、带班备案制度、交接班制度等,明确带班领导职责、权力和任务,带班领导要加强对生产现场管理和生产过程的控制,加强对重点部位、重点环节的现场指导和监督,及时发现和消除事故隐患。带班领导要切实做到与工人“同时下井,同时升井”保证煤矿24小时有矿级领导带班。

4、加强煤矿班组建设。按照煤矿班组建设“要把企业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班组、要把各项安全管理措施落实到班组、要把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落实到班组、把安全防范技能落实到班组、要把党和政府对煤矿工人的关怀落实到班组”等“五个落实”的要求,各矿积极推进煤矿班组安全建设工作。强化区队长和班组长岗位安全责任和权力,赋予其对现场安全管理的决策权和指挥权,有权制止和处理职工违章作业、抵制上级违章指挥,有权在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和遇到险情时,第一时间下达停工停产撤人命令,并组织井下人员安全有序撤离。

5、突出瓦斯治理和水害防治。煤矿企业自身紧紧抓住“治瓦斯、摸清水”两大重点,组织实施瓦斯和水害治理攻坚行动,制定实施方案,重点加以推进,切实提高煤矿瓦斯和水害防治的科学化水平。一要加强灾害治理基础管理。按照《煤矿瓦斯等级鉴定暂行办法》和《煤矿防治水规定》,认真组织煤矿瓦斯等级鉴定和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建立瓦斯抽采系统,开展抽采达标评判;开展煤矿水文地质和老空区普查,配齐专用探放水设备,强化探、掘分离管理。健全综合治理工作体系。建立专业的瓦斯抽采机构和专门的探放水作业队伍,配足配强满足工作需要的专业技术人员,不断健全“通风可靠、抽采达标、监控有效、管理到位”的煤矿瓦斯综合治理工作体系。

6、提高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水平。严格按照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的要求,加大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投入,积极组织开展岗位达标、专业达标和企业达标建设活动,实现全面达标、本质达标和动态达标。对已达到国家级安全质量标准化的矿井,要向安全高效型、本质安全型矿井迈进;对已达到省级安全质量标准化的矿井,要向国家级安全质量标准化矿井迈进;新建、改扩建矿井,在竣工验收时努力达到二级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

7、加强煤矿教育培训。煤矿企业以职业教育培训、专业技能培训、岗前培训和全员培训为重点,加强煤矿安全教育培训。一是大力开展企业全员安全意识教育和安全知识培训,加强对《煤矿安全规程》、《作业规程》和《操作规程》的培训学习,特别是结合典型事故案例开展安全警示教育,不断增强煤矿职工灾害辨识、防范事故的技能和自保互保、自救互救的能力。二是认真组织煤矿“三项岗位”人员参加安全资格培训,提高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三是大力实施“十二五”专业学历提升工程,利用煤炭高等院校、职业技术学校等教育资源,采取各种方式加大合作办学力度,积极培养煤炭专业技术人才,不断壮大煤矿安全人才队伍。四是加强煤矿劳动用工管理,继续推行变招工为招生、先进校后入矿的用工模式,扎实推进煤矿从业人员素质提升工程。

8、加强煤矿企业技术力量配备。煤炭主体企业主要负责人(总经理、分管生产、安全的副总经理及总工程师)具有管理大中型煤矿的经历,并具有煤矿相关专业(指地质、测量、采矿、通风、安全、机电及运输等专业)中级以上职称。煤矿企业“八长”的学历、职称必须达到素质提升工程进度标准的要求。煤矿企业配备具有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采煤、机电、通风、地质和测量等专业的技术人员,并在市煤炭局进行学历注册。

9、积极开展煤矿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煤矿高度重视职业安全健康工作,以防治煤矿尘肺病为重点,积极贯彻“源头治理、科学防治、严格管理、依法监督”的基本要求,切实加强煤矿职业病危害防治管理。煤矿企业要认真落实职业危害防治责任,建立健全煤矿职业危害防治领导机构和设置职业危害防治管理机构,配备专职管理人员,建立健全十八项职业危害防治制度;要认真做好职业危害的日常检测和申报工作,严格执行职业危害防护设施“三同时”制度;要超前采取针对性措施,加强职业危害防治管理,实施防治煤矿粉尘、噪声、高温为重点的综合治理工程,创造良好作业环境,积极保障职工安全健康权益。

10、持续加大煤矿安全生产投入。煤矿企业及时足额提取安全生产费用,煤矿主要负责人要保障用于安全生产、改善安全设备设施、配备安全防护用品、职工教育培训、特别是瓦斯、水、火等重大灾害治理专项资金的投入,并有效实施,确保煤矿企业达到标准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要加大安全科技投入,坚持“科技保安”战略。煤矿企业要积极推广应用先进、适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和新材料,健全安全管理技术保障体系,提高企业本质安全水平。

三、县煤炭局机构设置及安全监管体制

目前,县煤炭工业局内设机构有5股3中心2室2队3站6组,即:安全监察管理股、生产技术股、驻矿安检员管理股、通风瓦斯治理股、劳动用工管理股,安全检查中心、监测监控中心、安全培训中心,综合办公室、督查室,煤矿纠察队、矿山救护中队,三个区域安监站,6个包矿巡查组,在所负责监管的27座煤矿中均设立有驻矿安检站。

在安全监管实践方面近年来的主要做法有:

1、实行了两线四级网格式管理模式。即县局股室分别对应基层安全管理部门和煤矿,进行垂直监督管理和考核,即安监股——安监站——煤矿八长——煤矿业务科室,进行过程监管;安全检查中心——包矿巡查组——驻矿安检站——煤矿特殊工种,进行动态安全监管。

2、推行了“点线面管理,隐患排查市场化”机制。即矿井的每一个“点”(设备、设施、物件),每一条“线”(系统和事故类别);每一个“面”(相对独立的管辖区域)责任到人,各负其责,“点”上的责任人负直管责任,“线”上的责任人负主管责任,“面”上的责任人负兼管责任,使每一条安全隐患的产生都能找到三个责任人,形成闭合的安全联保责任制。煤矿隐患实行出卖方式,凡未在限期内彻底整改,由矿隐患市场化管理部门进行隐患拍卖给同类型班组和工种,扣除制造隐患班组人员的费用另加30%奖励给应标整改了隐患的班组,目的是促进隐患的及时整改和降低了隐患产生的频率,同时也激励了职工整改隐患的积极性、主动性。有的公司实行鼓励职工举报隐患,主体企业核实后给予一定奖励,对举报人不公开姓名保护,企业买单及时整改隐患,2011年运行以来效果不错,得到长治市政府主要领导的认可,并在全市推广借鉴。

3、建立了督办令跟踪落实。建立了销号闭合安全管理制度,对省、市、县各级检查提出的问题和隐患,由县煤炭局安全检查中心下达督办令给有关部门指定专人跟踪督导进行落实,整改后进行销号,确保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4、坚持了定期聘请煤矿安全领域的专家进行会诊制度。针对县煤炭局和煤矿专业技术人员技术素质较弱的现状,从2010年以来,聘请潞安、汾西,阳煤集团、大专院校的专家对煤矿进行安全会诊,县政府财政出钱购买有偿服务,特别是2013年聘请阳煤集团瓦斯治理中心专家常驻沁源,帮助煤矿企业解决安全生产中遇到的疑点、难点技术问题,有力促进了煤矿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

5、组织召开现场推进会。互相参观学习,取长补短,借鉴交流管理经验。为有力推进质量标准化建设工程,组织全县煤矿矿长在沁新煤矿召开了质量标准化建设推进会,并对几个质量标准化搞的较好的煤矿井上下进行参观学习;组织全县建设煤矿矿长,施工项目部经理在鑫运煤业召开了建设项目现场推进会,对建设、施工、监理三方安全管理进行了规范和指导,好的管理办法和做法经验交流;组织煤矿技术负责人到潞安集团常村煤矿参观了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特别是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有序推进了质量标准化建设,建设矿井管理和“六大系统”建设工作。

6、积极抓好人员素质提升工程。实行了校企联合办学,变招工为招生。县政府领导高度重视,责成县煤炭局和县职业中学具体承办,在2010年和2011年连续两年招生492人,开办了煤矿采掘、通风、机电三个专业学习班,聘请太原理工大学等教师授课,学制3年,两年理论学习,一年实习,并要长期坚持办学,为煤矿输送后备人才,同时鼓励企业与长治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合作,先后己送出代培生300多人。

7、强力推进岗位对标。以岗位对体标为抓手和切入点,促进煤矿职工上标准岗、干标准活,把安全隐患降到最低,推动质量标准化建设。县煤炭局在2011年8月份就先于全市在沁新集团、康伟集团、马军峪公司试行岗位对标工作,要求企业认真建标、学标、对标、达标。9月份在全市岗位对标现场会上,沁新集团和康伟集团分别在会上进行了经验交流,目前全县煤矿均己开始实施对标工作。

8、扎实落实好监管责任。开展煤矿安全集中整治和专项治理工作不断线。近年来,县煤炭局均要安排在5月份开展机电大会战;6月份开展防治水专项检查;7—9月份开展“一通三防”大会战工作。在此期间通过企业自查自纠,县局组织专业技术骨干进行检查,努力做到及时发现隐患,把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消除管理盲区。3个驻矿安监站、6个包矿巡查组、27个驻矿安检站吃住在基层,全局人员实行“白+黑”(白天+黑夜),“5+2”(5个工作日和2个休息日)的安全监管模式,认真履行好安全监管责任。

9、严格要求煤矿履行和落实好安全主体责任。为确保企业主体责任落实到位,近年来,县煤炭局春节过后都要召集主体企业的总经理,安全、生产、技术、机电副总和煤矿“八长”进行集中学习培训,精心选聘全国煤矿安全领域的专家教授讲课,努力抓好“三基”:基层、基础、基本技能;建设“三化”:质量标准化、装备现代化、管理准军事化;“三提升”:人员素质提升、应急救援和处置能力提升、安全文化建设提升,全力做好瓦斯治理和防治水攻坚工作。

10、抓好劳动用工管理和对煤矿“八长”的考核工作。为规范煤矿企业劳动用工,县煤炭局成立了劳动用工管理股,对煤矿用工进行了年检审核和用工备案,逐步理顺劳动用工的管理。为确保煤矿“八长”认真履职,坚持每月对“八长”安全工作目标、下井带班和履职情况进行严格考核,每季度在区域安监站内排名通报,每半年在全县排名通报,形成比学赶超的氛围。

四、我县煤矿安全监管创新办法探究

我县煤矿现状,突出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民营企业多;二是高瓦斯矿井比例大,占到监管矿井的一半以上;三是质量标准化建设起点低,水平不高;四是监管部门和煤矿企业都存在专业技术人员严重缺乏,人员素质普遍低。针对上述现状,结合挡圈煤炭的新动向、新常态,我县煤矿监管机制体制的创新办法主要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安全核心理念。安全是企业最大的政治,是企业最大的效益,是企业发展的基石。要强化企业实际控制人再培训、再教育,必须把安全工作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一切服从安全,一切为了职工,明确安全职责,落实安全责任,不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和质量,巩固和发展矿区安全生产的良好局面。不仅要满足职工对安全健康的基本要求和热切期望,还要组织文明施工,为职工创造良好的作业环境,职工不仅要遵章守纪、自主保安,还要争做文明人,主动关爱他人,实现互保。

2、严格安全准入,做好煤矿建设项目“三同时”工作。规范开展煤矿建设项目“三同时”审查和验收工作,依据《煤矿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规范》等标准、规范和规定,严格坚持“四个不准”,即项目未经核准不准受理安全专篇、安全专篇未审批不准开工建设、未通过安全设施竣工验收不准进行矿井竣工验收、安全设施和条件未通过竣工验收不准受理安全生产许可证申请等制度,对矿井进行安全设施审查和验收。

3、狠抓源头治理,认真开展煤矿安全大检查和安全专项检查。持续引深煤矿隐患排查治理活动,开展机电大会战、“一通三防”大会战和防治水专项治理等大排查,以瓦斯和水患治理为重点,并将查出的问题向逐级汇报,建立安全监管档案,进一步规范煤矿建设项目安全管理。

4、强化精细化安全管理。努力构实现安全质量标准化动态、常态达标,无论是井上、井下的所有工作,在安全和质量上都必须按标准生产和施工作业,通过层层建立精细化管理运行机制,把每项工作细化、量化、明码标价到安全生产全过程,解决生产过程中人人上标准岗、干标准活的问题,真正实现在安全生产过程中干多干少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按标准干和不按标准干不一样,充分体现出安全是最大的效益。

5、构建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事故隐患是生产经营活动中各种矛盾和问题的综合反映,是导致事故的土壤和温床。治理一个隐患,就会消灭一起事故,就能保住一方平安。深入开展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始终坚持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防控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充分认识开展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作为一项长期的任务,常抓不懈。

6、严把隐患复查销号关口。对各级检查提出的问题,要求各煤矿周密认真制定出整改方案报县煤炭局审批,煤矿扎实全面逐条逐项整改落实,主体企业先检查验收后报我局整改报告,县局再组织人员进行检查验收,确实按照“五落实”(措施、时间、责任人、资金、预案)要求,保证问题得到彻底整改。

7、完善措施,加大重大危险源的监控。加强重大危险源的管理,是防范重特大事故的有效措施。对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与监控全面负责,要建立管理制度,做好登记建档,进行安全评估,保证资金投入,增加监控设施,制定应急方案,开展应急演练,保证有效监控,要不断完善综合应急救援预案,建立重大危险源信息系统,开展重大危险源专项督查,实施重大危险源动态管理。

8、积极推动机械化升级改造和信息化平台建设。做到有条件的煤矿改造,资源后备不足及没有发展前景的推出,建好、用好现有的瓦斯检测监控等信息平台。并不断升级,推动实现机械化生产、信息化管理。

五、结语

实践证明,通过上述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监管模式实践与创新,进一步细化了煤矿监管措施,制定可操作性强的监管方式方法,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监管网络,沁源县煤矿安全形势逐步好转,2009年以来的几年,尽管煤矿的数量减少,但煤炭年产量却大幅上升了,安全生产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煤矿的死亡人数逐年下降,安全形势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煤炭生产的安全管理 篇6

关键词:煤炭企业;安全生产;途径

1.安全生产的意义

1.1安全生产事关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中国的宪法明确规定劳动保护、安全生产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策,因为,安全生产的保证水平体现了最广大员工的根本利益,如果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做不好,不仅对社会基本细胞-------家庭将产生极大的损害和威胁,也会对企业的生存、发展带来巨大的影响,从而影响到社会的发展和稳定。

1.2安全生产关系到中国国际形象

进入21世纪,世界国际煤炭组织曾召唤各进口煤炭国家联合抵制进口“中国带血的煤炭”,每年国际劳动组织大会上常常有批评中国职业安全健康问题的发言,可见落后的安全生产将对中国煤炭企业加入国际经济活动产生不良影响。

1.3安全生产体现“人本管理”的重要内涵

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与健康,真正落实安全生产的方针,做好劳动保护工作,是重视人权,体现人权的最基本的原则,也反映企业真正把员工做为企业的主体对待,认识到员工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的重要价值和作用,并贯彻到整个经营管理思想和理念中。

1.4安全生产进一步推进煤炭企业文化建设

由于安全生产必然涉及到煤炭企业全体员工的行为和观念,同时也要求煤炭企业形成完善的安全生产制度和健全的制度文化,并且需要员工理解、掌握,变成他们自己的行为规范和自我约束的标尺,这将有助于煤炭企业文化的进一步发展,有助于员工积极性和创造力的开发。

2.煤炭企业有效开展安全生产管理的途径分析

2.1煤炭企业安全生产的强化手段:奖与罚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人们普遍习惯用“行为的代价或利益”作为行为决策的依据,因此,煤炭企业在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必须有效利用员工的这种心理,积极利用正强化的方法,对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做的好的部门、班组或个人,及时进行表扬,施以重奖。当然,这首先要求煤炭企业必须建立健全关于安全生产的奖惩机制,其次,关于奖与罚的各项规定,必须让全体员工都了解,利用各种信息手段强化奖惩制度,为煤炭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打好基础,第三,成立由各级领导、相关部门和员工组成的安全生产检查机构履行检查工作,最后,奖惩必须兑现。

2.2煤炭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必须体现群众性这一特点

只有全体员工共同努力和参与,安全生产才能真正得以实现。因此,在煤炭企业的运行机制中必须明确规定:员工不仅是煤炭企业的主体,也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文明的创造者,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是在员工的共同努力下进行的,员工有权监督各级领导贯彻、执行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和奖惩制度,监督安全生产经费的使用,员工有权向政府相关的管理部门反映安全生产存在的各种问题和隐患。另外,员工是安全事故的直接受害者,也是安全事故的直接控制者,因而他们既是预防安全事故、减少损失的执行者,也是安全生产的直接受益者。显然,只要管理有效,员工会主动自觉地为促进安全生产、杜绝事故而努力。

2.3强化班组安全生产的考核制度和检查标准

每班必须有每日、每周、每月、每季、每年的安全生产记录和分析评价,每班组必须有专人负责检查,检查工作包括安全生产前的相关检查、生产过程中检查和生产结束后的检查,班组安全生产检查员有权终止班组的生产操作;有越级向高层领导和政府相关管理部门反映安全生产的种种隐患的权利和责任;除了班组自查外,还必须有煤炭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部门的监督和检查以及社会的相关监察机构的监督和检查。

2.4选择高素质的员工是煤炭企业安全生产的根本保障

这里说的高素质的员工,不仅是有技术、有知识、遵纪守法,还包括有道德、有责任感、正直、诚信等素质,并对个人、家人、其他员工、企业、国家负责的员工,他们将大大提高煤炭企业安全生产的水准,使安全生产的种种规定、制度、程序和标准等真正在生产一线得到贯彻执行。

2.5大力加强员工安全的教育和培训

这里首先要求煤炭企业必须有安全生产教育与培训的计划和投入的资源,包括人、财、物等,其次教育和培训的原则主要要体现激励原则、目标原则、效益原则、实效原则、差异化原则,第三教育和培训的内容主要涉及安全生产知识、安全生产法规、安全的标准、安全生产的相关技术、安全的观念、企业的安全生产制度、安全生产的奖惩规定等,第四教育和培训必须成为煤炭企业的一种具有长期目标的持续行为,通过教育和培训,强化全体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生产的技能,树立安全问题人人有责、人人必须参与管理的观念,强化安全生产的自我管理,同时,提高安全生产管理的水平,提高全体员工的满意度,为煤炭企业建立良好的安全生产文化打下基础。

2.6认真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

这要求煤炭企业的各级领导,尤其是高层领导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纠正下述不良倾向:重生产效益轻安全管理;安全生产教育只是口号,没有相关资源的投入和安全生产教育计划;重生产技能培训轻安全技能教育;重经济处罚轻经济奖励;重事故后总结轻事故预防

3.安全生产管理需要注意的问题

3.1进一步加强法制建设和执法力度

煤炭企业安全生产必须依靠完善的法律法规和有效的监察机构,完善的法律法规有利煤炭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贯彻和落实,监察机构认真履行其职责,是保障煤炭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手段,有效的监察机构必须是一个体系,涉及国家、省、市、县,有相应安全监察的组织机构和人员、运行机制和强有力的奖惩机制、必须有足够的安全监察资金投入来保障其作用的发挥。

3.2金融机构对煤炭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监察评定机制

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在利率、

下转第073页

上接第125页

保险费用等方面要实行差别利率(费率)、浮动利率(费率),通过经济杠杆的作用,促使煤炭企业不断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同时,金融机构应该根据需要,专门组织建立针对煤炭企业安全生产的评估和监察机构,对煤炭企业的日常生产进行监察和评定。

3.3国家提取安全生产管理专项费用

使事故预防和员工安全健康工作真正得到贯彻和落实,不仅要针对煤炭企业进一步提高安全生产费用比例,而且,还必须有专门的机构负责审查其使用情况和效果,要从法律的形式规定成立相应管理机构统筹负责。

3.4国家要明确煤炭企业安全生产专项经费投入项目

实行煤炭企业安全生产专项经费稽查制度,煤炭企业安全生产投入费用的稽查,可以利用财务审计形成的独立报告,报告报送相关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使安全檢查和事前安全生产投入预防工作有机结合,确保煤炭企业安全生产投入。

3.5建立国家煤炭安全生产隐患整改基金

主要帮助困难的煤炭企业,使其的安全卫生技术措施项目的改造工作更有效的进行,国家的少量投入,可以大大提升煤炭企业安全生产的水平,国家煤炭安全生产隐患整改基金的来源主要是国家和地方政府。

3.6实行积极的国家财政、金融、税收扶持政策

一是给予安全生产设备的贷款支持,帮助煤炭企业加强技术改造,完善安全生产设施,二是对重大技术改造项目,国家必须给予财政和税收方面的大力扶持,使煤炭企业加快技术更新,保障其安全生产。

3.7国家政策激励各种组织参与安全产品的开发与研究工作

对安全生产产品的研究和开发实行国家和地方政府补贴政策,对使用安全生产产品的企业实行免费或部分免费使用的政策。(作者系陕西汇森煤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

参考文献

【1】罗云等.安全经济学[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年

【2】董克用.人力资源管理概论[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

【3】周三多等.管理学原理[M], 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

【4】王继成.现阶段中国煤矿安全管理思考,中国煤炭,2010.9

煤炭生产的安全管理 篇7

1.1 动力和压力机制。

实施利益激励机制, 创造满足职工各种需求的条件, 激发职工的上进动机。人们对物质生活的需求是基本需求, 特别在煤矿企业, 利益驱动仍是最重要的动力因素, 所以必须建立有效的利益分配机制, 确定合理的工资差别, 力求使每个人的收入与他的实际工作相称。其次是实行弹性工资制, 使职工收入与煤矿企业的实际效益紧密相连。另外在收益分配上引入竞争机制, 并通过竞争使收入分配趋于合理化。同时以工资为杠杆, 引导煤矿企业职工, 想办法、积极参与解决煤矿企业中所面临的难题和关键问题, 对解决这些问题作出显著贡献的人, 加大奖励力度, 形成煤矿企业职工内在追求的强大动力。压力机制应包括竞争压力和目标责任压力。因为竞争经常使人面临挑战, 使人有一种危机感, 正是这种危机感和挑战, 会使人产生一种拼搏向前的力量。所以在用人、选人、工资、奖励等管理工作中, 要充分发挥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而目标责任制在于使人有明确的奋斗方向和责任, 迫使人去努力履行自己的职责。

1.2 约束和保证机制。

制度规范和道德规范是人的行为应遵循的, 它使人知道应该做什么, 如何去做, 怎样做才对。特别是煤矿企业, 领导干部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自觉遵守廉政准则和相关法规, 深入学习《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 全身心投入到煤矿事业中, 并激发员工的热情。同时, 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 让制度管人, 并形成企业的强制约束力。其次倡导社会主义伦理道德规范, 进一步提高煤矿员工的精神境界, 使企业的强制约束力和自我约束力、社会舆论约束力转化为煤矿员工的自觉行为。

保证机制。除法律保证外,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保证员工在病、老、伤、残及失业等情况下能够正常生活。同时, 建立企业福利制度, 因为企业福利也是一种激励和增强企业凝聚力的手段。

1.3 选择机制。

改革用工体制, 实行用工上的双向选择。员工有自由选择职业的权力, 企业也有选择和解聘员工的权力, 以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 同时有利于人才的脱颖而出和优化组合, 有利于建立煤矿企业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群体。

以人为本的管理, 涉及到人的培育与成长, 人的选聘与任用, 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 以及职工参与煤矿企业管理、人际关系, 组织建设等诸多方面。所以, 人本管理是一项多目标、多因素、多功能的复杂的系统工程。要使人本管理这一系统工程有效地运行, 使之互相协调, 互相配合, 达到人本管理的预期目标, 应开展好人本管理工程。

2 开展人本管理工程

2.1 行为规范与精神文明建设工程。

煤矿企业由于长期以来管理不到位, 相当一部分员工纪律松驰, 一部分企业甚至出现秩序混乱现象, 所以, 当务之急是“严”字当头, 强化管理。因为没有任何人喜欢生活在无序状态之中, 更没有人愿意生活在一片混乱之中。制度、秩序也是一种文明, 也会产生效率, 是人们行为合理化的保证。

通过各种精神激励手段, 振奋员工的精神。组织开展好精神文明建设, 大力倡导讲文明、树新风, 争创八星级文明户等活动, 教育员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增强事业心、责任感、职业道德。对在精神文明建设中作出成效和贡献的员工给予表彰、奖励, 树立典范, 大力宣传。树立起良好的矿风和社会风尚, 促进文明程度和工作效率的提高。

2.2 环境影响工程。

进一步加快煤矿企业技术装备的现代化进程, 加强煤矿安全生产管理, 改善煤矿职工的工作条件和环境, 加快矿区绿化、美化建设。营造花园式矿区, 创造良好、和谐、友善、融洽的人际关系环境和工作条件环境, 使煤矿企业职工在欢畅、快乐的心境中工作和生活。

2.3 职工培育工程。

全面提高煤矿职工素质, 不断培育职工成长和进步, 这是煤矿企业发展的长远大计。为使煤矿职工适应现代化、知识化的发展要求, 必须研究和制定职工培训的中、长期计划, 并保证培训计划的顺利实施。

2.4 煤矿企业形象工程。

随着煤矿企业产业结构向多元化发展, 煤矿企业必须创造出自己的主打产品和品牌, 加上自己过硬的员工队伍和服务信誉度, 树立起企业的整体形象。

3 借鉴国外煤炭生产企业人本管理理念

国外煤炭生产企业人本管理的内涵、人本管理的特点以及人本管理给我们的启示等方面给我们国有煤炭生产企业人本管理以借鉴。

国外煤炭生产企业管理强调群体意识, 强调以人为本作为企业管理的出发点。国外煤炭生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管理的精华和最富有特色的内涵之一。在生产中真正执行“安全第一, 生产第二”, 安全管理上采取了硬性措施, 使安全生产得到了可靠的保证, 很少有发生大的死亡事故。

国外煤炭生产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成功地运用了以人为本管理, 这种管理模式的特点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丰富的人本内涵。在国外煤矿组织中, 以人为本中的“人”, 不仅仅包括职工, 还包括职工以外的用户和当地居民以及一切关心、支持、帮助煤矿发展的个人。二是灵活的职务与组织方式。在日本煤矿组织中, 除安全外, 明确了的责任领域是有限的, 而没有确定的责任领域是广泛的。三是职员在企业内部的均衡与平等。在国外煤矿组织中, 职员没有大的等级差别。越来越把整个矿山视为人的协作团体或合作团队, 不仅将它看成是经济场所, 更重要的是将它看成员工价值实现、个性扩张、成就自我、发展潜能的共同群体。认为企业也是“人”, 具有道德人格, 它作为员工生活、工作的场所, 不仅应该满足员工的物质生活需要, 更重要的是要满足员工的精神需要。为此, 国外煤矿普遍实行工作扩大化, 工作丰富化, 减少固定的工作岗位。日本太平洋煤矿于1990年进行工种合并, 将原来上百个工种合并为采煤、掘进、机械、电器、通风、巷修六大工种, 强调群体共同完成工作, 让职工在工作中体会到成果的喜悦。此外, 煤矿成立的各种协会为员工个性扩张、成就自我搭建了又一平台。

综上所述, 实行人本管理, 把人作为企业管理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是国有煤炭生产企业的本质要求, 也是现代企业制度质的规定性。只有认真落实人本管理思想, 国有煤炭生产企业才能在竞争中站立于主导地位。

参考文献

[1]王秀华.煤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人本管理与机制完善[J].经营管理者, 2010.

项目管理在煤炭生产中的应用 篇8

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潮流的不断深入, 国内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科学的管理理念越来越受到企业管理高层的重视。当下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之大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要想在这样的竞争环境中赢得一席之地, 企业就必须改善它的经营方法, 加强其项目管理的力度。煤炭生产作为一项历史久远的生产活动, 随着生产方式、管理理念的改变, 相应的煤炭生产企业在各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尤其是在组织管理、质量监督、生产技术方面有了较大的提高, 但由于传统观念的根深蒂固, 很多企业在设备、自动化水平、人才管理方面还有所欠缺。因此, 企业应将项目管理这一较为成熟的管理方式应用到煤炭生产中, 这样可以使企业有效地对现有的资源进行优化配置, 加大企业部门之间的沟通, 增强员工的生产积极性, 以高效快速的组织管理方式来完成煤炭的现代化生产, 降低每个项目的生产成本。

1 项目管理概述

1.1 项目管理的基本思想

项目管理是指在规定的预算、时间和质量目标范围内, 将各类人员、资源、方法以及各个系统结合在一起, 以此完成项目的各项工作。即从项目的投资决策开始到项目的结束期间对项目进行计划、组织、控制、协调、指挥和评价, 从而实现项目的目标。PMI (项目管理协会) 对项目管理给出的定义是:“项目管理就是把各种知识、技能、手段和技术应用于项目中, 以达到人们的需要和期望。”项目管理的内容一般包括对综合集成管理、人力资源、技术方针、项目进度、成本费用、质量监督、风险预测等方面的管理。

1.2 项目管理重要环节

项目管理的重要环节包括五个阶段:1) 项目的初始阶段;2) 项目的计划阶段;3) 项目的实行阶段;4) 项目的控制阶段;5) 项目结尾阶段。这五大过程之间的联系如图1所示。

这五个阶段的具体工作内容如下所述:

(1) 初始阶段:初步确定项目组的参加成员、确定项目的范围、确定项目计划内容、项目初始阶段的总结评审;

(2) 计划阶段:建立WBS (项目工作分解结构) 、制定项目流程、确立项目详细计划、审核计划、批准项目计划等;

(3) 施行阶段:项目工作的执行、管理项目;

(4) 控制阶段:监督项目执行进度、项目变更管理、项目完成质量审核等;

(5) 结尾阶段:完成项目的移交准备工作、结束项目和项目文档工作等。

2 煤炭生产企业的特征及其存在的问题

2.1 煤炭生产企业的特征

煤炭生产企业的生产对象———煤炭是一种天然资源, 而相应的煤炭企业从属于采掘业, 它与其他生产类型的企业相比, 具有如下的基本特征:

(1) 煤炭生产环境大多为矿山, 其地质条件复杂, 生产过程中的随机因素颇多。矿山地下的岩层和煤层情况复杂, 随着采掘工作向两侧和深度的移动发展, 期间必定会出现一些难以预料的情况。其中有害气体、岩层、地压与地温的变化尤其常见, 且势必会影响正常生产。

(2) 煤炭生产项目建设的周期长、投资力度大。一般的煤矿建设需要几年甚至十几年, 投入金额巨大, 收益见效慢。

(3) 煤炭企业生产的劳动对象为非再生劳动资源, 是资源导向型企业。企业管理必须注意资源的充分合理利用, 并努力提高资源回收率。矿井的开拓方式、回采模式、采煤方法的选择都要充分考虑到资源的赋存条件。

(4) 煤炭生产大多是地下作业, 工作环境狭窄, 准备与生产是同时进行的。煤炭企业的主要工作实质是大量沉重物体的转移, 其运输系统复杂, 资源消耗量大。

(5) 煤炭生产过程中消耗的主要材料是木材、水泥、钢材等, 这些材料只是辅助生产, 是一种耗费, 它们不构成产品的实体。

2.2 煤炭生产企业存在的问题

煤炭生产企业作为一种传统型生产企业, 必然会继承一些传统方法中的弊端。在针对本公司生产煤炭的实地考察之后, 发现本公司目前的煤炭生产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 煤炭生产过程中, 会遇到很多难以预测并难以解决的问题, 以往的生产模式没有系统化的管理, 致使现存的问题日益积累, 必然导致生产进度带后;

(2) 煤炭生产复杂, 其安全性问题层出不穷, 这个问题实质是人员与生产地的管理问题, 传统的生产过程中没有对这一问题予以足够重视, 导致悲剧时常发生;

(3) 煤炭生产周期较长, 如果没有用项目管理的模式对生产进行全局管理, 会导致资源的浪费, 成本的增加, 效率不高等问题。

3 项目管理的必要性及其在本企业生产中的应用

3.1 项目管理的必要性分析

鉴于煤炭企业的建设过程和生产过程显著的单件性特点 (生产所涉及到的每个采区、每个矿井乃至每个工作面都各有其自身的特点) , 而每项工作也具有其相应的目标和约束条件, 这些条件决定了每一项工作都是一个独立的“项目”。因此, 完全可以采用项目管理的方法对每一个生产进行管理, 为公司谋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综合上述, 企业煤炭生产需要项目管理的必要性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1) 煤炭生产的规模逐渐扩大, 相应的煤矿建设投资增多, 所应用到的技术越来越复杂, 因此势必要求管理集成;2) 煤炭生产中随机因素的渐增要求需要合理的生产进度管理。利用项目管理中时间管理的方法 (如利用甘特图、里程碑表、网络技术方法如CPM和PERT法等) , 可以实现对项目活动的排序、时间估计、项目进度计划的有效控制;3) 工作人员的渐增需要企业进行项目管理。可以通过组织计划、人员的合理安排、项目团队的建设, 确保与项目相关的工作成员发挥最佳效能;4) 成本的急剧增加需要企业进行项目管理。成本管理可以实现以下功能:确认各个子项目的成本、确保项目能在成本预算的范围内完成, 从而为项目成本变更提供依据。

3.2 项目管理在本企业煤炭生产中的应用

(1) 基本建设工作, 尤其是矿井的建设。矿井的建设是煤炭生产项目进行的基础性建设。这一过程遵循基本的建设规律与程序来进行, 其工作内容包括:资源勘测、可行性分析、项目设计、施工、生产的准备工作和最终交付, 按照先后次序顺序进行的。在上述的过程中, 可以按项目的方式来进行管理。每个过程可看作是一个独立的项目, 也可以按一个整体项目来管理。无论使用哪一种形式, 其管理工具和方法大体是一致的。在矿井建设过程中, 涉及到的单位众多, 有建设单位、建设监理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生产厂商、政府主管部门、勘察设计单位和质量监督等。煤炭企业作为建设单位, 只有运用现代项目管理方法, 在各个环节上加强管理, 协调好参加建设的各个单位的关系, 才能实现预期的效益。涉及到的设计单位、施工单位也要分别从自身的角度出发, 运用科学的方法管理好项目, 达到优化设计、合理施工, 共同努力保证项目按时、保质、低成本完成。煤矿建设过程中的一些地面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建设管理过程与矿井的建设过程类似, 涉及单位众多, 管理过程复杂, 需要加强项目管理过程来实现建设目标。

(2) 采区准备工作。企业在进行煤炭的生产过程中有一个明显的特点:生产与准备工作要同时进行, 且要合理接续, 才能保证生产的正常进行。采区准备是企业内部正常生产的部分工作之一, 由掘进队来完成。一个采区的准备工作是一次性任务, 有具体的目标要求还有时间限制。因此, 应该把一个采区的准备工作视作一个独立的项目, 严格按照一般项目的管理流程进行管理, 即经过项目开始、计划、施行、控制和收尾这五个环节, 最终达到预期的目标。

(3) 矿井的水平延深。矿井水平延深的关键在于生产与建设需要同时进行, 主要体现在生产与水平延深对矿井提升的相互影响上, 二者的协调问题是该项工作的主要问题之一。对于水平延深项目管理, 在制定计划的过程中要加强其周密性和系统性, 而且要在实施过程中加强调度管理, 使其按照计划有条不紊地执行。

4 项目管理要点

(1) 作为传统制造型企业, 煤炭生产企业应采用矩阵式组织结构。在矩阵式结构中, 项目负责人既是项目经理又是部门经理, 在领导项目时, 对项目的结果负责, 同时又对职能部门的业务负责。矩阵式结构有助于充分利用企业的资源, 又能减少部门之间的工作冲突, 能够增加横向沟通。

(2) 项目要进行分级管理。上述提到一个大项目可以分为许多子项目, 其中一些项目需要同步执行, 但由于时间与资源等条件的制约, 很多项目无法同时进行, 或者推迟一个或多个项目, 或者降低一个或多个项目的要求, 这就需要对企业多项目进行分级管理。根据项目涉及的范围和复杂程度、项目管理的内容、项目管理人员的知识和能力等要素, 可以将企业内的项目分级, 如分为A、B、C三个等级, 按项目的创新程度分为创新级、改善级和保持级。根据级别的不同对项目进行评价后, 再根据实际的资源情况, 对不同级别的项目进行启动时间、范围和完成时间的调整, 甚至可以确定暂不执行。对于创新级的项目无论A级还是C级, 在资源上给予优先考虑。这样就解决了企业多项目管理中的项目选择和优先权问题。

(3) 煤炭生产中对工作人员的管理。每个企业的人力资源都是体现企业竞争力的核心内容, 本企业也不例外。因此, 培养高水平专业人才和调度好公司内部的工作人员是不可或缺的一项工作。为此, 企业应重点栽培管理人员, 如展开培训等, 以有效地激发员工的自我创新能力, 从而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 保证企业各级项目的连续开展。

5 结语

将项目管理的理念融入到煤炭生产活动中, 无疑是一项不可小觑的举措, 但是生产的管理方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管理层应意识到:管理方式必须随着市场的动向、技术的发展、人员等一系列随机因素的变化而灵活变动, 这样才能使企业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摘要:介绍了项目管理的相关知识、本企业煤炭生产的特征以及现存的问题。结合这三个方面的内容, 提出将项目管理理念应用到煤炭的实际生产应用中, 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在进行项目管理时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项目管理,煤炭生产,管理要点

参考文献

[1]李婷.成功的项目管理的方法及意义[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0, (31) .

[2]房西苑, 周蓉翌.项目管理融会贯通[M].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0.

[3]安景文, 赵鹏飞.煤炭企业全面岗位精益化管理[M].中国经济出版社, 2010.

[4]乔茂民.项目管理在煤炭实际生产中的作用[J].科学之友, 2010, (9) .

[5]陈群, 雒燕, 成虎.全寿命周期的项目管理模式研究[J].福建论坛, 2009, (10) .

浅议煤炭安全生产 篇9

对于一个煤矿企业而言,只有安全地生产和运行,才能实现利润和资源可利用的最大化。作为一个企业领导者,在对待安全问题上,无论是井下的开采生产还是地面上的后勤保障,都应本着一个谨慎负责的态度。这就要求领导者必须从点滴做起,细节决定成败,古语有言:“钉子缺,蹄铁卸;蹄铁卸,战马蹶;战马蹶,战士绝;战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这绝不是危言耸听,我们可以在新闻中时不时的听到煤矿事故的发生,透水、坍塌、瓦斯超标等,所以,安全问题在煤矿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在笔者看来,可以归结为两个方面问题:一个是人,另一个是设备。

1 人是主体

对于人来说,主要是安全检查。具体包括安全管理人员是否尽到应有的义务,机动岗和辅岗等相关技术人员是否按要求合理运作,最底层的开采人员是否按要求工作。

(1)安全管理人员下井参与生产和监督,无疑有益于煤矿的安全生产。但问题在于下井的时间没有得到充足的保证。很多管理人员只是在井下呆一会,走走形式,甚至有的找人顶替下井监督。这样就致使一些问题得不到重视,有时候为了完成生产任务,直接导致违规操作现象的发生,产生了很大的安全隐患。

面对这个问题,主要的办法就是建立一个特别的安全检查分队,对不同的管理人员进行分批次地下井监督,建立一个完善的报道系统,对管理人员何时下井何时升井要有一个完整的记录,并且把结果透明化。另外,对违反规定的人要不遗余力地进行处罚,从根本上杜绝管理人员失职事件的发生。

(2)机动岗和辅助岗人员是指胶带机司机、小绞车司机、电检维修工、安装队安装工、瓦斯员等, 这些人员的工作特点是单打独干, 难以监督,并且在井下时间长了很容易感到枯燥乏味,致使某些技术人员对自己的工作敷衍了事。例如,有些电工为了省事,对一些需要重新铺设和调整的线路简单处理,忽略一些细节的东西,往往一些漏电事故就是这样造成的;还有一些小绞车司机为了赶工作进度,车子不仅超载并且跑得超快,有时就造成绳断车翻的后果。所以,对这些技术人员采取一定的措施是十分必要的。首先,对其进行安全素质教育,使其从以往的案例中吸收经验和教训。其次,要组织专门的人员进行安全检查,对不合格的要进行严肃处理,对于先进的个人要给予适当的奖励,做到赏罚分明。另外,要选用那些责任心强、技术好、工作负责的人上岗,对一些相对落后的技术人员进行停职培训。

(3)对直接从事开采工作的人员要加强管理。应加强对直接从事开采工作的生产者进行安全知识教育, 教育其要尽职尽责, 绝不能因自己的工作失误给矿井或工友带来伤害。以前往往有很多的下井人员由于一些个人恩怨,时常对着干,加上在井下那种压抑的环境,很容易造成工作当中的失误,而这些失误又是致命的,这就要求企业提高对这方面的重视。管理者要做到时刻关心工人们的生活状况,从心底打动他们,真心实意地为他们生活和安全着想,提高待遇和补助,力争做到让他们高高兴兴下井,平平安安出来。

(4)加强和彻底贯彻煤矿管理制度。常言道无规矩不成方圆,如果没有统一的规范管理制度,煤矿就无法正常运行。因此,要保证煤矿的顺利运营,必须从完善、细化规章制度和工作标准入手,建立一整套包括组织机构设计、职能分工、岗位职责说明、工作流程以及各个专业的工作标准和管理制度,员工才能做到有章可循,有规可守。建立各项制度和标准,必须深入研究,仔细推敲,认真琢磨,尽量细化,使其符合煤矿科学管理,避免管理漏洞,并要具有可操作性,从而形成覆盖全面、方便操作、易于判断、合法合规合理的制度体系。形成的制度和标准要有可以执行、能够执行、容易执行、自觉执行的环境和条件,确保制度和标准能够规范员工的每一个行为,具有真正的规范性和执行效力。

2 使设备正常运行

安全生产是一件复杂而长远的任务。煤矿企业要想在这个舞台上生存得更长远,安全意味着全部,这不仅仅要求企业领导还是直接参与生产的工人,要时刻以安全为导向,当然还得有强大的设备运转为依靠。

现在是科技高速发展的年代,只靠人的手工来运作是一事无成的。要坚决地认识和掌握煤矿隐患的本质及其运动规律,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重要作用,提高煤矿监测系统和煤矿安全设备装备,才能更大力度地推进企业安全向前发展。主要包括传感器、防雷设施、瓦斯测控等系统。1)传感器,顾名思义,把井下各个环节的状况传送到地面上来,这就要求传感器必须准确无误,把准确的信息及时地告知地面上的技术人员并展开相应的措施。有的传感器在用过一段时间后必须要进行检修,以免造成错误的信息来误导技术人员,这是十分关键的。2)防雷设备,有些监测系统容易受到雷击的破坏。特别是在一些气候多雨多雷的地方,这方面的工作更要加强。有时候雷到达地面可以瞬间产生数万伏的电压,这很容易击穿一些设备中的相关零件,对生产造成极大的损害。3)瓦斯是一种可燃的气体,很容易点燃并且爆炸,所以,对瓦斯的监测就显得特别重要,这就要求瓦斯监测系统必须准确无误,通风措施良好,并且要做好绝缘工作。

总之,不能因为一时的蝇头小利违规生产。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在煤炭生产的过程中,有些仪器的老化是不可避免的,这就要求工作人员要及时地检查设备,该维修的维修,该更换的更换,不要亡羊补牢,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但是有了先进的设备,同时也不能忽略人的重要性,要做到人和设备的双剑合璧,共同把安全搞上去。

总而言之,安全生产是一个长久而又艰巨的任务,没有安全的搞生产,就等于枕头边放着一个随时爆炸的定时炸弹,一旦出问题,便一发不可收拾。所以要始终做好未雨绸缪,领导和员工要各司其职,认真对待每一个细节,只有依靠人和设备的结合力量,才能把安全搞上去,为企业的正常运营打好铺垫。

参考文献

[1]刘长海.企业管理应坚持的六种基本理念[J].管理论坛, 2007, (4) :21-22.

如何加强煤炭企业安全生产管理 篇10

关键词:煤炭企业,管理应用,深化总结,探究深化

1 煤矿安全管理的现状

随着经济的发展, 我国的煤矿安全管理系统不断健全, 满足了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 特别是近几年来, 市场经济体制的健全, 其煤矿安全管理系统取得了一些成就, 但是依旧存在着不足, 需要我们通过相关措施的应用, 满足煤矿企业的发展需要, 促进其煤矿安全管理环节的优化。

国家经济的发展, 离不开对煤炭资源的有效应用, 这是国家的基础性经济, 是国家经济建设稳定发展的需要, 它满足了我国的现代化经济建设的需要。为了实现这一目的, 我们要进行煤矿安全管理工作的健全, 促进其监督监察环节的完善, 确保其安全诚信环节的优化, 确保其相关安全保证书的健全, 确保其责任义务的履行。

2 煤矿安全管理模式的深化

2.1 为了确保煤矿安全管理系统的健全, 我们要进行其相关安

全诚信档案系统的建设, 促进其内部管理人员、操作人员及其相关人员的有效配合。通过对其安全诚信档案环节的控制, 确保其安全诚信度测评考核系统的健全, 实现对其原始资料的有效应用, 确保其安全诚信工作的稳定运行, 积极做好相关的预警工作。通过对相关宣传工具的应用, 实现其诚信测评环节的稳定运行。我们也要进行相关环节运作成果的公示, 对安全不放心人、不放心班组、不放心区队进行提示性警告或限制性警告。实行安全诚信监督。坚持人人争当安全诚信员工、安全诚信人人管理的原则, 形成安全诚信考核小组主抓、全员共同参与的监督格局。制定监督举报奖励办法, 设立监督举报电话, 做到随举报随处理。宣扬诚信典型人和事, 激励大家做到诚信做人、诚信做事。宣教诚信缺失造成的种种恶果和影响, 警戒大家吸取教训。

在此过程中, 我们也要进行安全诚信考核系统的健全, 促进其内部制度环节的不断完善, 促进其相关制度规范的有效遵守, 确保其安全诚信管理系统的健全, 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企业的日常管理环节的优化离不开其安全诚信理念的指导, 只有促进其良好的安全诚信管理理念的深化, 才能确保矿井工作环节的安全。借鉴系统工程理论, 采用系统分析与系统评价的方法, 建立安全诚信评价机制, 确定安全诚信评价原则、评定办法、评价标准、计算方法和实施程序。通过建立安全诚信评价机制, 对每个层级实施安全诚信计算考核, 使单位或个人的安全诚信度统一标准, 量化考核。

2.2 为了满足煤矿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我们要进行煤矿企业安

全文化建设的深化, 促进其相关原则的应用, 确保其企业安全文化的有效应用, 确保其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环节的稳定运行。为此我们要进行企业安全管理文化的建立, 确保其安全文化观念的有效普及, 确保其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确保其安全管理理念的有效应用, 保证其安全管理系统的健全, 确保员工的日常行为的有效规范, 来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使其深化为员工的潜意识文化, 成为能指导其工作实践的一种基本常识, 而不是一种简单的文字、制度或指令。企业要建立自己的安全文化, 也必须遵循文化性原则, 将自己的安全管理方式、方法、制度等演变成为一种文化, 融入、灌输到每个员工心中, 成为其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使其将所接受的安全文化转变为自己的一种自觉、主动的行为。这样, 企业就勿需将主要精力放在天天讲安全的重要性, 职工却不把安全放在心上, 天天为了安全去检查整改, 问题却永远也整改不完这样的被动管理上了。

我们也要进行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文化的科学化的规范, 确保其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促进其相关安全文化系统的健全, 保证其施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的有效协调, 使其管理文化具备科学性、规范性的特点。促进其安全文化理念的科学性, 具备一定的价值存在。其具备一套的科学管理依据及其相关原理, 比如海尔的管理理念, 个人能力和个人所得是成正比的, 这是一种比较优秀的人性化的企业管理文化, 同样适应于企业的日常的煤矿工作的经营管理, 确保其整体运作水平的提高。就像海尔的服务理念:真诚到永远, 也体现了顾客永远是上帝的科学道理。安全文化的内容要具有科学性。一定要严格遵守有关煤矿安全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 比如《安全生产法》及煤矿三大规程等。安全管理经验也可以成为安全文化的内容, 但必须是经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 否则会起到误导员工的反作用。三是安全文化的培育和建设程序要有科学性。安全文化建设应有一套科学的程序, 比如安全理念的提出、文化内容的确立。

2.3 在此过程中, 我们也要进行全员性原则的规范, 所谓的全

员性, 类型于木桶效应的存在, 企业的综合效益的提升, 不取决于最高的那块板, 而是最低的那块板, 如果不能保证其较低板的提升, 就会出现管理过程中的漏洞, 从而不利于施工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这与我们日常的企业的安全施工管理是一个道理, 它对企业的安全管理生产影响巨大, 为了满足施工企业的现代经营管理的需要, 我们要进行其内部管理系统的优化, 促进其内部各个环节的有效协调。对企业管理来说, 其管理水平的高低决定于企业所有员工的整体素质, 如果有一个员工出了问题, 企业的产品或许就会带有污点, 企业形象就会受损。特别是体现在安全上, 企业员工大部分都能模范地遵守各项安全规程和制度, 做到安全生产, 但如果有一个人麻痹大意, 违章作业, 就会给整个企业带来不可低估的损失。

为了满足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的需要, 我们也要进行系统性原则的应用, 确保其整体运作环节的完善, 确保其安全管理内容的深化, 具备该企业的自身运作的特点, 符合该企业的自身运作的需要, 确保其内部各个安全文化环节的优化, 确保其整体性、统一性, 有效性, 确保其整体运作环节的优化, 满足工程的综合效益提升的需要, 确保其安全文化内容体系的不断深化应用, 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该安全管理内容主要应包括安全文化理念、安全文化管理方式等。安全文化建设程序的系统性, 安全文化建设应包括安全文化理念的提出、安全文化建设人员的选拔、安全文化内容的选择、安全文化的推广实施、文化建设的督促、检查和改进等。只有将安全文化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将安全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有机统一起来, 才能真正建立起一套有效的安全文化。

3 结论

为了促进煤矿安全施工的实现, 我们要进行其内部各个部门的有效协调, 需要引起相关人员的重视, 促进其整体运行质量效率的提升, 满足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谢小琴.煤矿企业安全管理工作之我见[J].东方企业文化, 2011 (6) .[1]谢小琴.煤矿企业安全管理工作之我见[J].东方企业文化, 2011 (6) .

重视思想教育保障煤炭安全生产 篇11

煤矿企业要搞好安全培训,就要对企业从业人员进行全员安全培训,并且将其做好抓实,保证培训质量及效果,全方位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切实提高企业的现场生产作业人员、安全管理人员及煤矿企业生产经营主要负责人的安全生产意识和安全生产技能水平及更强的分析判断紧急情况的处理能力,保证煤矿企业安全生产。

1.1要提高安全培训认识,加大安全培训投入

企业应该从领导方面清醒地认识到安全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不断加大安全培训力度,改善培训师资不强、培训装备不足现状,给予培训工作在人力、财力等方面的大力支持。

1.2安全培训要有针对性、适应性和前瞻性?

安全培训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于企业战略,应该与企业的发展战略相协调,相统一、相接轨,应该统一部署规划,安全培训内容应该结合企业实际,能满足企业目前和将来安全生产发展的需要,体现培训的针对性、适应性和前瞻性。

1.3加强煤矿从业人员的安全培训,实现安全生产

煤矿企业从业人员尤其是特种作业人员,他们既是需要掌握生产安全技能的骨干,其行为也是容易发生人员伤亡事故并可能对职工本人、他人及周围设施、设备的安全造成危害的“隐患”。其操作的正确与否对安全生产的影响十分重要。据统计,在各类矿山事故中,因作业人员违章操作和管理不善造成的事故约占事故总数的70%。所以要求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必须受到领导的重视,不要一味强调人员紧或任务重,不能按时、按量将学员送去参加培训,或者走形式,选送老弱病残等“学习专业户”去参加培训,达不到其应有的效果。

煤矿其他从业人员也是生产经营活动的最直接的劳动者,安全培训也不容忽视;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是企业专门负责安全生产管理的人员,是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在煤矿的具体贯彻执行者,是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作业规程的具体制定和落实者,对他们的安全知识水平和安全管理能力提高的安全培训对于加强其现场安全管理、及时消除事故隐患,保障安全生产也不可或缺。煤矿企业生产经营主要负责人是企业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对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负全面责任,对其进行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的安全培训,是最基本的,也是对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

2、思想教育工作的几种方法

1)理念引导法。提出并实施了“停止作业一分钟、避免一起大事故”、“多用设备少用人、能用设备不用人”、“能上综采不上机采、能上机采不上炮采”等一系列新理念、新举措,充分利用形势任务答卷、开设电视专题、组织演讲,悬挂以“安全理念、管理理念、发展理念”为主题内容的宣传牌板等多种形式,向全体员工进行宣贯,形成了浓厚的安全教育氛围。

2)素质提升法。遵循“提升员工素质,确保安全生产”的宗旨,广泛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当知识型员工”活动,推行了“班班有学习,天天有培训,周周有讲座,月月有考试”的学习培训模式。坚持脱产培训与业余培训相结合,一般培训与重点培训相结合,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原则,做到了优秀人才优先培训,急需人才加快培训,关键人才重点培训,骨干人才提前培训,提升了员工操作技能和业务素质。

3)娱乐熏陶法。将安全教育娱乐化,及时宣传报道安全典型,让做出贡献的员工在舞台上有声、电视上有影、报纸上有名。利用安全演讲会、安全有奖抽答、文艺演出到区队等多种宣传教育形式,让员工直接接受安全文化的熏陶。工会、家属协管员经常到井口或区队班组进行安全文艺演出,送防暑食品、安全鞋垫等。坚持每月16日为井下员工集体过生日和评选“和谐单位”、“安全文明家庭”等活动,利用亲情感染力,浓厚了安全氛围。

4)双向激励法。采取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相结合的方式,全方面、多层面调动员工遵章守纪的积极性,将安全工资与安全绩效挂钩考核。建立全员缴纳安全风险抵押金制度,实行月度、季度、年度循序计算奖罚的方式。坚持开展争当“安全卫士、安全标兵、安全诚信金牌班组、安全诚信金牌员工、优秀群监员”等竞赛活动,形成了全员抓安全的良好局面。

要搞好安全生产,转变观念认清安全形势是前提,精细管理促进安全生产是根本,强化监督机制、抓好隐患排查整改是中心,安全文化铸魂,提升员工整体素质是动力。只有将煤矿安全理念贯穿到生产的全过程之中,才能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的长治久安。

参考文献:

[1]高兴军.浅谈煤矿安全管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01

[2]吴义祥.煤矿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系统[J].工矿自动化,2009

煤炭生产的安全管理 篇12

1 我国煤炭安全问题现状

近年来我国煤矿重特大事故频频发生, 2006年全国煤矿企业共发生安全事故3341起, 死亡5986人, 其中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特大事故58起, 死亡1739人, 发生一次死亡30人以上特别重大事故11起, 死亡9 61人。辽宁省阜新矿业集团孙家湾煤矿“214”特别重大瓦斯爆炸事故, 死亡214人, 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发生的第二起大事故。虽然国家对煤矿的安全监管、执法力度和资金投入逐年提高, 但是我国煤矿安全问题仍不乐观。去年全国煤矿共发生重特大事故38起, 死亡707人, 同比起数增加10起、上升35.7%, 死亡人数增加134人、上升23.4%;其中23起重特大事故是由煤矿非法违法生产造成的, 占全部重特大事故的60.5%。2008年各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共组织查处煤矿事故1901起, 按期结案率达到94.9%, 已结案的19起重特大事故, 共查处相关责任人315人。因此, 煤炭企业的安全生产问题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必须要领冷静那个严禁的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 积极寻找解决的方案。

2 从员工角度分析煤炭企业的安全生产现状

2.1 文化层次低, 再就业难

我国矿工队伍约2100万人, 是一支重要的产业大军。总体来看, 我国煤炭企业的员工素质普遍偏低, 甚至有相当一部分是文盲, 尽管国内有多所煤炭院校大约每年要培养派遣八千到一万名采矿、选矿、通风安全和地质测量人才, 大部分充实到生产一线。但是随着煤炭院校的改制转型, 多数学校更换了校名, 撤销了采矿地质类专业, 目前全国每年招收的采矿地质专业新生约500人左右。人才缺乏, 大量农民工、临时工进入煤矿, 逐步成为井下一线的主力。

符合安全规则的煤矿生产是一项极具科学性和技术性的生产活动, 比如在生产是必须要理解采掘工程平面图和通风系统图, 采区和采掘工作面的设计, 采掘作业计划和作业规程, 以及石门揭煤、巷道贯通、过断层和采煤工作面初采初放等各种安全技术措施;任何一种理论或者技术的的忽视或者不理解, 都会造成采掘布置不合理采掘失调严重;以及产生爆炸危险性的矿井, 采取的综合防突、防治水和防尘措施缺乏针对性。

2.2 知识结构不合理

我国的煤矿生产和技术人员普遍催在知识老化和人员层次不合理的现象。全国煤炭企业仅拥有一人是两院院士。专门从事技术开发的人员仅占从业人员的0.129%, 营销人员仅占0.32%。具有教授、研究员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1075人, 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4.8万人, 中级专业技术职务19万人。目前这些从事煤矿开采产业的技术人员多是年纪较大的技术人员, 他们习惯于沿用传统的安全技术和防范措施, 而整个产业中缺乏新鲜血液的输送, 使得安全技术和国际脱轨, 也分布上目前煤炭产量的不断扩大和现实采煤条件的不断复杂化。

2.3 一线员工安全生产意识淡薄

首先是主管领导普遍存在安全意识淡漠。在政府安全管理部门中, 有些领导对于本地区本地区有小煤矿数量和分布, 符合标准的程度等等缺乏了解, 更是有些领导为了个人的利益纵容私人煤矿的违规经营, 发生事故就极力掩饰。一些需要封井的煤矿, 也没有按照要求封井、炸毁井口、断掉电源、拆除设备、回收设备。

其次, 一线生产员工对安全的认识也严重不足, 为了方便或者减少成本等违章而存在侥幸心理。事实上, 大部分的违章造事故都是嫌麻烦、图省事、少出汗、走捷径的结果;还有些有员工自以为技术好, 有经验, 对于违章习以为常, 满不在乎;过分相信经验, 而不接受新的防护装置和新的操作法, 当然, 也会有些时候是因为企业的高强度的压迫式的工作, 是的职工因长时间的高强度劳动, 不堪重负, 工作完全处于应付状态, 或者无法集中注意力等原因使安全缺乏可靠性。

2.4 企业的薪酬体制设计不合理

在很多的煤炭企业里, 薪酬体制的设计不利于安全生产的进行。首先, 很多的企业的员工薪酬是根据工人的工作量或者是工作效率来确定的, 如果工人的工作效率高于一般水平, 企业就会给予一定的薪资奖励。在这种利益的驱动下, 工人就会在工作中一味追求高速度的工作状态和超出正常的工作量, 这样一方面会造成生产人员的超负荷劳动, 使得体力和注意力下降, 极易产生安全事故;同时, 超负荷的运作也会使得生产机械以及安全设施不堪重负, 也是造成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

3 从员工角度提高煤炭企业的安全生产的建议

3.1 加快煤炭行业特别是生产一线中高素质人才的引进

安全生产相匹配的关键性人员必须要具有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既然当前的员工现状显然不能够满足目前安全生产的需求, 很容易动摇“基础安全”的根基, 更谈不上“规范安全”、“本质安全”和“文化安全”。现有的生产技术手段和管理技术与低素质的职工队伍不匹配, 已是威胁煤矿安全的基本矛盾。因此, 要实施相关人才引进的计划, 可以首先研究行业收入的公平性, 通过提高职工薪酬福利的方式来吸引人才, 也可以通过专职培训的方式, 通过半学办工的方式来针对行的培养相关人才。

3.2 实行合理的工作轮班制

我国很多的煤矿企业生产长期实行的“三班制”或“四班制”, 绝大数采掘一线工人在井下实际工作时间长达12小时以上, 这种一味强调产量的疲劳战术, 不仅增加了事故的发生率, 也使得岗位失去了对于高素质人才的吸引力, 而只能吸引普通的劳动工人。因此, 要研究作业规程、工作制度与安全生产之间的关系, 在“煤炭适度短缺”理论指导下, 减少班制数, 压缩劳动时间, 并以立法形式确定下来。

3.3 强化安全思想意识

首先就是要从相关领导的安全意识抓起, 强调安全责任制, 和业绩测评、薪酬待遇以及未来的职业发展结合起来, 使抓安全工作的积极性从上到下层层递增逐级加强;逐渐转变煤炭企业经营者的思想观念, 让企业经营者深刻认识到安全是最大的效益;其次更要加强对煤矿职工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工作, 大力宣传党和国家制订的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 避免居高临下式的空洞说教, 使煤矿职工们爱听并能主动思考安全问题, 组织职工集中学习煤矿生产的安全手册, 同时还可以利用亲情观念促使煤矿职工提高安全生产和生产中自我保护的积极性, 形成一种良好的安全生产氛围。

摘要:煤炭行业作为我国的基础行业, 直接和间接的为我国的经济腾飞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但是煤炭企业的安全生产问题一直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的煤炭生产事故频繁发生, 因此了社会的热切关注。在煤炭企业的安全生产中, 员工可以说是最直接的相关者, 但是煤炭企业员工素质普遍低下, 再加上企业对于员工的工作制度和薪酬制度的不合理, 也加大了事故发生率。文章从员工角度分析了煤炭企业安全事故的深层原因, 并且提出了应对的建议。

上一篇:岗位职能要求下一篇:游泳池给排水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