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节内容诗歌

2024-07-16

劳动节内容诗歌(精选13篇)

劳动节内容诗歌 篇1

劳动节小报内容

劳动节小报1

劳动节小报2

劳动节小报3

劳动节作文

春风送爽,万象更新。沐浴在党的xx大的春风下,我们迎来了又一个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光辉节日——“五一”国际劳动节。

每次过“五一”的时候我都会想起初中学到的那篇杨朔的《荔枝蜜》:“多可爱的小生灵啊!对人无所求,给人的却是极好的东西。蜜蜂是在酿蜜,又是在酿造生活;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人类酿造最甜的生活。蜜蜂是渺小的,蜜蜂却又多么高尚啊!”“这天夜里,我做了个奇怪的梦,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小蜜蜂”。我们讴歌劳动,是为了记取过去,我们崇尚劳动,是为了开创未来。放歌新世纪和美好的春天,我们讴歌劳动,歌唱祖国的美丽河山,展示劳动者的.风采。祖国的大花园中到处都是我们勤劳的蜜蜂。

近些年来“劳动光荣”价值观受到挑战。一些人由此变得很浮躁,一直在寻求机会“搏一搏”,痴想哪天一觉醒来就变为富翁。“一夜暴富”确实存在,但是概率极小。人活着不能“守株待兔”,而是要奋斗。从人类社会来说,不管什么制度,基础还是劳动创造世界。有了人们的体力脑力支出,才有财富产生的可能。至于非劳动收入只不过是人类剩余的价值的分割而已。无论什么情况,无论哪个年月,我们都要坚信“劳动光荣”。

劳动创造了世界,劳动创造了人类,同时劳动创造了财富。尊重劳动就是尊重人本身。当今时代,强调尊重劳动应克服片面性,既重视创造性的复杂的智力劳动,又重视在平凡岗位上兢兢业业、默默奉献的劳动,使各种劳动有机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

一个人的劳动态度、习惯、能力,以及对劳动的认识,对劳动人民的感情,对劳动成果的珍惜意识,对劳动创造幸福、劳动创造一切的理解,对劳动光荣,劳动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的认识程度,往往是检验这个人思想道德、意志品质的有效标准。

让我们都来发扬勤劳勇敢的精神,为真理我们团结斗争,经风雨意志坚韧。辛勤劳动建设自己的国家,我们的力量无穷会像海涛奔腾,祝愿我们得祖国永远光辉灿烂,永远繁荣昌盛。

劳动节的名言

1、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李绅

2、在重视劳动与尊重劳动者的基础上,我们有可能来创造自己的新的道德。——高尔基

3、我们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都是由劳动、由人的聪明的手创造出来的。——高尔基

4、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威廉·配第

5、我觉得人生求乐的方法,最好莫过于尊重劳动。一切乐境,都可由劳动得来,一切苦境,都可由劳动解脱。——李大钊

6、劳动是人类存在的基础与手段,是一个人在体格、智慧与道德上臻于完善的源泉。——乌申斯基

7、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给我们开辟了一条到达理想境界的道路,而理想境界的实现还要靠我们的辛勤劳动。——毛泽东

8、知识是从刻苦劳动中得来的,任何成就都是刻苦劳动的结果。——宋庆龄

9、在人的生活中最主要的是劳动训练。没有劳动就不可能有正常的人的生活。——卢梭

10、有总是从无开始的;是靠两只手和一个聪明的脑袋变出来的。——松苏内吉

11、劳动是一切知识的源泉。——陶铸

劳动节内容诗歌 篇2

最早记载这个“节日”的是《吴越春秋》的《弹歌》, 这首歌谣只有八个字:“断竹, 续竹, 飞土, 逐肉”, 反映了我国远古渔猎时代人民的劳动生活, 描写了他们砍竹、接竹、制作弹弓, 并发射弹丸捕猎禽兽的全过程。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第一部诗歌总集, 里面记载了许多关于劳动的不朽诗篇。最熟悉的莫过于《伐檀》:“坎坎伐檀兮, 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不稼不穑, 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 胡瞻尔庭有悬貆兮?彼君子兮, 不素餐兮!”《七月》描绘的是一幅瑰丽的农耕图, 叙述了农夫一年四季的劳动生活, 并记载了当时的农业知识和生产经验:“七月流火, 九月授衣。一之日毕发, 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 何以卒岁?三之日于耜, 四之日举趾。同我妇子, 饁彼南亩, 田畯至喜!”其他的《噫嘻》反映了周初的农业生产和典礼实况, 《十亩之间》描写了几个小伙子相约去看采桑姑娘欢快而归的情景等。这些诗描绘的劳动大多是轻松愉悦的, 极具生活情趣。

陶渊明《归田园居》 (其三) :“种豆南山下, 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 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 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 但使愿无违。”描写了诗人隐居之后躬耕劳动的情景, 抒写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以及享受田园劳作之乐的惬意、闲适的心情。

唐代最家喻户晓当数李绅的《锄禾》:“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全诗仅20个字, 生动刻画了在烈日当空的正午, 农民依然在田里劳作, 那一滴滴汗珠洒在灼热土地上的情景。他的另一首《悯农》“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则具体形象地描绘了到处硕果累累的景象, 突出了农民辛勤劳动获得丰收却两手空空、惨遭饿死的现实问题。

李白一生写诗无数, 流传下来的就有近千首。他的《秋浦歌》 (十四) :“炉火照天地, 红星乱紫烟。赧郎明月夜, 歌曲动寒川。”描写了一幅瑰玮壮观的秋夜冶炼图。在诗人神奇的画笔下, 光、热、声、色交织辉映, 明与暗、冷与热、动与静烘托映衬, 鲜明、生动地表现了火热的劳动场景, 酣畅淋漓地塑造了古代冶炼工人的形象。透过短短20个字, 我们不难感受冶炼工人的辛苦以及作者在字里行间对他们的赞美之情。

白居易写过许多直接描写劳动场景的诗篇, 著名的有《观刈麦》:“田家少闲月, 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 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 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 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 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 但惜夏日长。”这首诗描写了麦收时节的农忙景象。妇女领着小孩往田里去, 给正在割麦的青壮年送饭送水的情景。而勤劳的青壮年农民在南岗麦田低着头割麦, 脚下暑气熏蒸, 背上烈日烘烤, 已经累得筋疲力尽还不觉得炎热, 只是珍惜夏天昼长能够多干点农活。诗中浸透着对劳动者的深切关怀和同情, 实是一首不可多得的现实主义诗篇。

诗歌鉴赏之诗歌内容的分类 篇3

一、边塞征战诗

从先秦就有了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发展到唐代,由于战争频繁,统治者重武轻文,士人邀功边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举进身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种积极用世、昂扬奋进的时代气氛,于是边塞诗便大大发展起来了,形成一个新的诗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王昌龄。

1.形式标志:题目中出现“塞”、“征”、“军”等字眼;也有用乐府旧题的,如《凉州词》、《少年行》等。

2.边塞诗思想内容归纳:

(1)反映从军将士生活的艰辛 。

(2)表达诗人向往边塞的军旅生活,希望立功边塞、报效国家的理想。

(3)抒发了自己的壮志雄心以及怀才不遇的心境。

(4)抒写边思乡愁。

(5)对士兵英勇无私的爱国精神的赞颂,对他们艰苦生活的同情。

(6)盛赞奔赴沙场的勇士的英雄气概。

3.边塞诗歌鉴赏要点:

第一是要从总体上把握作品的立意、深挖它含蓄的主旨。

第二是弄清景物描写与所抒之情的关系。

第三是要弄清诗中哪些地方是对战争场面的描写。

二、赠友送别诗

唐代疆域辽阔,社会开放,唐人出游频繁,饯行赠诗风气盛行,因此产生了大量的离别诗。唐代较突出的2000多位诗人中,几乎人人都写过送别诗。

1.唐人出行原因大体可分为谋生、赴考、出使、迁谪(宦游)、征戎、乡旅、归隐等。

2.诗人被迫背井离乡,思乡、思亲情结郁积不解,便发而为诗,以此寄托乡思或羁旅行役之情。送别诗往往写得格调悠扬、音韵婉美、含义隽永。或慷概悲壮,或情随景迁、一往情深,或者是表达别后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3.表达诗人的离情别绪、依依难舍之情。

4.赠友送别诗常用的意象:

(1)春草,这一意象在古典诗歌中多喻离恨。

(2)杨柳、杨花或柳絮表达好友送别的离愁别绪。

(3)水,表达送别之情。

(4)美酒,许多离别诗,都飘散着浓浓的酒香,酒里充盈着亲情、友情、故园之情、感时之情。

(5)明月、高楼、行舟。

(6)此外,中国古典诗歌中有许多地方表示送别,此后就成为专有的送别之地。这些地名如:长亭、渡口、江边、南浦、谢亭、阳关、古道、霸陵等。

5.赠友送别诗的内容及思想感情

送别诗一般表现离情别绪,或留恋、或安慰、或嘱咐、或祝愿,有伤心、有惆怅、有期望,等等。一般来讲,其感情色彩比较悲凉,有着浓重的伤感情绪,意极悲凄,催人泪下。但也有一洗悲酸之态,吹响豪迈的号角,激情荡漾,气贯长虹者;或运用优美的文字,勾画绮丽的意境,创设轻松的氛围,使人心旷神怡;或慨叹尘世之喧嚣,追慕山林之空灵寂静,赞叹僧人之清静脱俗,富有禅意之情等等,不一而足。

三、山水田园诗

山水田园诗:山水诗源于南朝(宋)谢灵运,田园诗源于晋代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然为代表。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

1.思想内容

(1)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

(2)表达对官场仕途的厌倦,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愤怒

(3)表达对归隐生活、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的喜爱、向往

(4)出世与入世矛盾心理的折射

2.表现手法——借景抒情 白描 动静结合

3.语言特点——清新自然 质朴自然 清新洗练

4.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

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感情,是中国古典诗的一大特色,山水田园诗更是如此。然景物一经诗人摄入笔端,就必然带上诗人的感情色彩,为表达诗的特定情感服务。情景交融的手法有融情入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等。

5.分析诗歌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

山水田园诗写景的方法很多,鉴赏时应主要注意写景的常见方法和技巧。

(1)留意作者观察景物的立足点和描写景物的角度,如高、低、俯、仰的变化。

(2)把握和分析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如绘形、绘声、绘色。如“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3)理解和说明描写景物的技巧。

四、咏史怀古诗

1.定义:

一般是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融合对自然、社会、历史的感触,一般以古代遗迹为生发点,以地名或“览古”、“怀古”为标题的一类诗歌 。

2.诗人怀古咏史的两种情况:

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的思考,就史论史,诗人自己并不置身其中。

把史实和现实扭结借题发挥,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

3.咏史诗几种常见思想感情

喟叹朝代兴亡今昔变化,感慨岁月悠忽变幻;抨击社会现实:或讽谏 当朝者、或讽谏世人;怀古伤今,抒发自己怀才不遇或壮志难酬之感。

4.写作方法:

(1)融情入景。(2)衬托。(3)用典。(4)讽刺。(5)对比。(6)拟人。

五、羁旅行役、思乡怀人诗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在封建社会里,为了生计,为了前途,为了理想,为了抱负,人们不得不离开家乡,转徙各地。这一去,山长水阔,不知何时才能相见。敏感的诗人身在他乡,无处不起思乡之情。出门在外的游客浪子,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心中所感都包含着由此触发的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温馨家庭的憧憬。

1.常见思想情感

羁旅愁思:孟浩然《宿建德江》

思念亲友: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征人思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闺中怀人:王昌龄《闺怨》

2.思乡缘由

战乱频仍;山长水阔;久戍边关;宦游不归。

3.人们在诗中如何表达思乡之情?

触景伤情:何事吟余忽惆怅, 村桥原树似吾乡。

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除夕;伤春悲秋;日暮思归

托物传情:月、雁、笛、柳

因梦寄情:(1)夜来有梦登归路, 不到桐庐已及明。(2)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五一劳动节内容资料 篇4

最初,劳动的姿势,是由力量组成的几何图形,很简单。

渐渐的,从力量里拧出了汗水,并由汗水粘合着优美的图形。劳动前,打一个响指,那时插图,占一个位置,那时坐标。

所有的目光和声音汇聚过来,流淌成破折号,共同释放力量,构成劳动进行时,便凝固成劳动号子,樱入劳动深处。

不论从那个角映入,沿江河湖海,用钎绳,航船、波浪一起的造型,用航线、码头、门吊一起的构图,每一个姿势都出神入化。

不论以什么工具劳作,沿山乡原野,用锄头、扁担、水车一起的造型,用庄稼、树林、村庄一起的构图,每一个姿势都巧夺天工。

…………

现代诗歌朗读的教学内容探究 篇5

一、现代诗歌朗读策略研究

1. 注意字音。

通常, 现代诗词都是有一定的规律可言的, 时而参差错落, 时而整齐对仗, 时而其实恢弘, 时而宛若清汤。众所周知, 汉语的音调的押韵, 句式的变化以及平仄是组成诗歌旋律的基础 (因为诗歌也是由基本的汉字和句式组成的) , 因而, 笔者认为正确的朗读是朗读现代诗歌的第一部分。这就需要学生正确及熟悉的认识全诗的字词 (教师可让学生首先在语言层次上通读全诗的内容) 。注意:在学生练习的时候一定要准确有力, 吐字有力。朗读时一定要用标准的普通话, 不能掺杂一些难懂的方言等等。教师在一旁可以先泛读, 然后学生在跟着老师读一遍, 最后老师可以让学生一个一个的读, 同时要注意他们的发音情况, 随时进行矫正。

【案例分析】在教科书的课后建议常常会出现这样的一段话““读一读, 写一写”, 是识字和写字, 读音要准确, 写字要规范, 还要练习书法。”例如:“海风在怒号”, 教师可以让学生将其不断扩展, 在同学面前大声的朗诵出来。因而, 在提升学生的知识储备的同时, 还能不断的发现学生们再哪些朗诵方面出现问题, 是轻读方面还是翘舌音方面。

师 (在黑板上写下海风在怒号) :读完前面讲的诗, 同学们是不是有种想做诗歌的冲动呢?老师在黑板上下了“海风在怒号”, 同学们可不可以用十分钟的时间写一首诗, 然后大声的朗诵出来?生:可以是一句话吗?师:当然可以呀。…… (十分钟过后) 师:同学们写完了吗?谁能给老师读一下自己写的东西呢?生:凛冽海风咆哮, 渔人海上飘摇师:不错, 能不能说出你这句诗里应该注意哪些读音吗?生:我觉得诗歌首先要押韵, 然后具体的词, 像“凛冽”中的“凛”是前鼻音。师:不错。……

通过这样的学习, 学生在朗读诗歌的过程中就能充分掌握到诗歌的精髓, 一举两得, 因而笔者建议广大的语文教学工作者应当充分给予学生们自我学习的机会让他们大胆的尝试。

2. 注意停顿和节奏。

常常在电视剧中或者教学磁带中听到, 演员或者播音员常常抑扬顿挫的读着一段诗歌。不难发现, 适时的停顿才是他们将诗读出味道的基础。停顿包括强调停顿和语法的停顿。正确的安排出停顿的时间以及停顿的位置, 不但自然的调节出朗诵者的气息, 还可以完美的呈现诗歌的语气, 生动体现诗歌的节奏感。因而在朗诵诗歌的时候能够抢出发现段落与段落, 句子与句子, 各层次与各层次之间的内在关连, 形象生动的表现出诗歌的主体内容。如果在朗读诗歌的时候完全没有停顿, 就没有了节奏上的美感以及思索的空间。

诗歌的另一个关键的点就是朗读者必须要掌握住诗歌的节奏。节奏可以说是诗歌的灵魂所在, 诗味恰从节奏中来。大学时, 曾听自己的老师讲过这样一句话:“世界上可以有节奏比较简单的散文, 但是我可以告诉大家绝对不能有没有节奏的诗歌。本来诗一向就没有脱离过格律或节奏。这是没有人怀疑过的天经地义。”由此可见, 节奏对已诗歌来说是多么重要的一项指标。格律诗要读出回环鲜明的节奏, 而相比而言, 自由诗朗读时就必须要更加的灵动停连, 起伏跌宕, 善于使用一些虚实、快连、推进和长停等技巧, 因情用声, 因境抒情。现代诗歌本身就有一些较强的节奏性, 能够很好的宣泄感情发生、收结连续的情节, 对学生来讲会起到很好的感召作用。学生在朗读中增强节奏性, 不但能够显示现代诗的音韵之美, 也能显示出诗歌优美的意境, 诗味能够自然而然的显露出来。

二、结论

叶圣陶先生曾经这样说道:“语文课以读书为目的, 教师若引导学生善于读, 则功莫大焉。”眼到口到对于培养中学生现代诗朗读能力非常重要。老师应当积极的营造朗读氛围, 让学生放声的朗读, 在现代诗的朗读中找到现代诗歌的真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语文课程标准研制组.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10.

如何读懂诗歌内容 篇6

一、 从标题入手理解诗歌

标题和文章的内容密切相关,很多论述类文章,标题就是文章的主旨。“题者,额也;目者,眼也”,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往往是作品内容的高度概括,学生要明白标题在文章中的地位和作用,从阅读诗歌题目开始来读懂诗歌内容。

如《鹊桥仙·七夕》题目是“七夕”(鹊桥仙是词牌名,与内容无关),交代写作对象、内容——七夕(写七夕的所见所闻所感)或是写作的缘由(因七夕而写),暗示写作的内容与情感(写夫妻相思相聚);再如《征人怨》交代写作对象——征人,揭示全诗的情感——怨,暗示诗歌的类别——边塞诗。对于这首诗,如果不看题目读原诗,要解读全诗内容的确比较困难。“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看通篇无一“怨”字,如不看标题,要一下解读本诗的情感——怨,就比较困难。李商隐有很多无题诗,诗意不能确定,就是没有标题的原因。

二、 利用注解和诗前小序理解诗歌

诗歌作品是诗人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抒发的特定的情感,注释和小序往往解说作品的写作原因、背景,所以,通过注解和小序就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注解一方面解释诗歌当中难以理解的词语,另一方面也会向读者传递诗歌当中隐含的内容和信息,特别是在考试试卷中,注释往往是出题人给考生的暗示。如:

北望燕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夕阳一片寒鸦外,目断东西四百州。(南宋·汪元量)《湖州歌·其六》

【注】此诗是元灭南宋时,作者被元军押解北上途中所作。

如果忽视注释所说的背景,就可能把“大江东去水悠悠”与苏东坡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中的“大江东去”混淆。苏词表达对历史流转、英雄不再的感慨,侧重怀古,而本诗抒发作者身处国家衰亡不可挽救之时的悲痛心情,侧重现实。诗歌的序,交代创作的年代、背景,创作的缘由、经过,概括诗歌的内容,有的还提示了情感基调。

三、 反复阅读诗句理解诗歌

1.通字词,读懂字面意思

学生要过语言字词关,能顺畅无碍地读懂诗歌的字面含义。诗句要一联一联地读,词是一句一句地读,必须扫清文字理解的障碍。古代诗歌的语言属于文言,文言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词类活用的现象比较普遍,还涉及古代文化常识,就更增加了阅读的难度。在字词的积累上,现状不容乐观,许多学生读诗,因为不能理解的字词太多而不能进行下去。积累的工作非一日之功,贵在长期坚持。

2.懂得诗家语,辨语序,补省略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特别是诗歌,它是经过提炼的最精粹的语言。“言有尽而意无穷”,因为声律要求和修辞的需要,诗词的创作需要押韵、考虑平仄的变化等,所以诗歌的语言凝练、富于变化。辨析语序的倒装,就要从事理上,从上下文的内容上还原颠倒的语序。如“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正常语序应为“竹喧浣女归,莲动渔舟下”;“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正常语序应为“千古江山,无处觅英雄孙仲谋”。辨析句子内容的省略要用想象和联想去填补诗人留下的空白。在阅读时采用“补白”的方法,依据上下文或全诗的情感主旨去揣测省略的内容,读出“言外之意”。

3.明意象,懂兴寄,读懂诗歌的深层含义

用意象表达情感是诗歌的一大特点。一方面,学生应积累那些经过历代诗人的反复继承、运用和发展,积淀了丰富的象征意蕴,符号化了的意象。另一方面,注意相同的意象在诗人眼中是不一样的。如对柳树的吟咏,“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曾巩《咏柳》)对同一事物不同的态度反映诗歌表达情感的不同。

“诗言志”,只有读懂了情感,才真正读懂了诗歌。古代诗歌表达情感往往不是直白的,而是借助某些具体的意象或意象群“兴寄”,如梅花、竹、柳、松树等,“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富于暗示性。我愿意换个说法,说这是一种怀孕的静默”(钱钟书),形成含蓄的美。“兴寄”的内涵,需要借助意象和背景以及诗歌的具体内容来把握。如陆游《卜算子·咏梅》,表面上写的是梅花,实际上,作者运用兴寄手法,借物抒情,物我同一,以梅花自比,表现不愿苟合于流俗的清高孤傲和遭遇打击后的凄凉无奈。

朱光潜先生指出:“一切纯文学都要有诗的特质……诗比别类文学较谨严,较纯粹,较精微。如果对于诗没有兴趣,对于小说戏剧散文等等的佳妙处也终不免有些隔膜。”阅读诗歌,可以提高审美情趣,“培养出纯正的趣味”。只要我们勤于动手,翻译诗歌的内容;勤于动脑,品味诗歌的深意,鉴赏的能力一定会大大提高。

关于劳动节的儿童诗歌 篇7

《劳动者》

劳动者!

天下最容易接近的是泥土

以及和泥土相依为命的男人和女人

他们以劳动的方式

同这个世界真情对话

他们漂泊过的所有地方

都生长发展史和进化论

蕴含丰富且平易自然

《五月》

大地的五月,禾苗的青春期;

冬小麦抽穗灌浆,桃李杏挂果压枝。

一幅幅劳动的油画,展现着万物的勃勃生机;

满目绿色为天地打气,热烈的五月容不得半点消极!

五月,劳动的盛日,春勤的光彩一切都那么现实;

迎新春的壮志,在五月

都长成花花绿绿的诗句

除旧岁那陈腐往事,早已被春雨刷洗;

五月,人生将迎接

更加壮观的更加红火的夏季。

五月,看着自己的双手是多么有力;

五月,看着自己的双脚该走出怎样的奇迹。

五月的大地与时俱进,秋天才会有金色的果实;

五月的人生扎扎实实,就经得起酷暑天的狂风暴雨。

五月

检验劳动盛日;

财富是劳动,劳动是财富。

不劳而获,永远都该予以鄙视,让五月变成歌颂劳动的警句,会促使亿万心灵变的美丽!

《工人》

工人,我以为是财富之神;

一砖一瓦盖高楼,一镐一铲挖金银;

一经一纬织锦段,一锤一斧造巨轮。

开火车,开汽车,炼钢,炼铁,炼黄金。

没有工人修大道,怎么高速通往幸福门。

工人,别人该尊重,工人,自己该自信!

社会分工当工人,就把自己当成神。

《工程师》

火箭上天要设计,摩天大楼要设计;

高速铁路要设计,炉灶,餐桌要设计。

精密的计算,完美的想象力;

工程师的大脑,要胜过一百台计算机。

有了工程师的智慧,才会有现代生活的美丽!

《五一黄金周即将》

风暖了

雨也柔了

阳光一露

我们心情无比的灿烂

五一黄金周即将

我为谁安排

谁安排了我我又将在堵塞的海陆空路面

气喘嘘嘘的把人民币整百整百地数去

景点中每一张怡人的笑脸

就是一张惊人的门票

我在娱乐中把心搁浅

我在为谁买单

房子?车子?还是心情

全国的跑,满世界地飞

抓紧时间把这七天消费

腿酸了

心也倦了

生命中却憾留下一丝无以言说的无奈

诚然诚然

我变成金钱的主宰

金钱又何尝不奴役了我五一黄金周即将

一路让人留恋忘返的风景

十分温馨的服务

在阳光灿烂的五月是否

又将被多少虚伪与虚荣腐蚀

《五月》

站在红五月首端

深入劳动者中间

感悟阳光里那跳跃的音符

一不小心

滴落下来

打动了无声的果林

沉寂的大地上

顿时响起劳动的那支劲歌

回荡在亿万劳动者心中

回荡在蓝天白云之间

震落满树鸟声铺红挂彩的早晨

情不自禁阳光雨露春风

催开着城市的文明之花

催长着乡村的劳动之果

满眼的美景在飘飞的音符下

欢快传唱着劳动之歌劳动之歌

带来春播的佳音

捎去夏耘的希冀

令大地充满诗情

任金秋点染画意

劳动之歌永唱不衰

音符般自地底不断拱出

丰硕的果实味美香甜

《为五一劳动节作诗》

在那个久远的年代

1886年的5月1日

一群朴素的劳动者

为了争取应有的权益

走上街头

从此后

人们记住了这个日子

从此后

劳动者的声音

变得愈加雄壮浑厚

我们不会忘记

当侵略者的铁蹄

踏破我美丽山河的时刻

无数劳动者

拿起了刀枪

用他们血肉之躯

谱写出一曲曲

抗击侵略

还我山河的壮歌

我们不会忘记

在那个烽烟四起的年代

无数劳动者

聚拢于正义的红旗下

为了国家的解放事业

抛头颅洒热血

演绎出一幕幕

铁骨忠魂的历史巨篇

我们不会忘记

在新中国百废待兴的那段艰难岁月

还是我们的劳动者

硬是用他们的双手

用他们不畏艰辛的意志

用他们报效祖国的忠贞

从一片废墟瓦砾中

托起了一个富强美丽的华夏民族

今天

我们更不能忘记

那一座座新式的厂房里

那一个个热火朝天的工地上

我们的劳动者们

依然在用他们的双手和智慧

用他们对国家

对民族最朴素的信仰

夜以继日任劳任怨

今天

当拿起笔的时候

我的心中开始热血沸腾

因为我在骄傲

因为我也是劳动者

因为我也在为我们民族的伟大复兴

而默默工作

今天

我想大声的喊出我心中的激动

劳动者我们也是最可爱的人

《劳动最光荣》

太阳光金亮亮

雄鸡唱三唱花儿醒来了

鸟儿忙梳妆

小喜鹊造新房

小蜜蜂采蜜忙

幸福的生活从哪里来

要靠劳动来创造

青青的叶儿红红的花

小蝴蝶贪玩耍

不爱劳动不学习

我们大家不学它

要学喜鹊造新房

要学蜜蜂采蜜糖

劳动的快乐说不尽

劳动的创造最光荣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爱劳动的诗歌

2.五一劳动节的诗歌朗诵

3.关于劳动的诗歌朗诵

4.描写劳动的诗歌朗诵

5.有关 五一劳动节的诗歌

6.关于劳动节的短篇诗歌

7.关于劳动的诗歌短诗

8.五一劳动歌颂诗歌

9.歌颂五一劳动节诗歌短

巧抓暗示破解诗歌思想内容 篇8

关键词:诗歌;高考;鉴赏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1-111-01

诗歌鉴赏作为高考语文必考题型,自2002年开始,题型由客观题变为主观题,材料为古代诗词曲,主要检测学生以下三方面能力: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鉴赏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考生答题的关键是要搞清诗歌的思想内容。只有在读懂了一首诗的主旨后,才能比较准确地分析它的语言或表达技巧。

提炼诗歌思想内容,方法很多。现在比较流行的是记住古代诗歌所体现的思想内容的分类,再根据自己对诗歌语言的理解去揣摩它属于哪一类,进而展开叙述。在通常情况下这种方法是很奏效的,但它先入为主的弊端也容易使自己的提炼“走眼”。其实每一首诗,不管如何晦涩难懂,诗人总会在诗中有所暗示。巧妙抓住这些暗示,或许是你开启诗歌思想内容破解之门的钥匙。

那么,诗歌的“暗示”有哪些?我们应该如何去抓住这些“暗示”?

一、题目暗示

赏诗先观题。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有时候标题能为我们理解文学作品打开一扇窗口,古诗词尤为明显。尽管高考古诗词鉴赏题一般不会针对诗词的题目进行直接命题的,但我们应该知道题目是文章的灵魂和主旨所在,好的作品常注重对题目的提炼。有不少诗歌鉴赏题的设置和该诗的题目有关,研读诗题,往往能从中得到提示性的暗示。

北朝民歌《折杨柳歌》:“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蹀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笛”与“柳”联系在一起,反映了“笛”所特有的表现力。所以,题目中“折柳”所蕴含的“惜别怀远、思乡之情”当然是全诗的关键所在。有的诗歌标题除了能点明作品的内容范畴,还能从中察知作品的情感主旨,像《赠别》、《淮上与友人别》、《送友人》这三个标题,含“送”“别”字,自然可以看出是送别诗;《江陵愁望有寄》、《书愤》、《静夜思》、《哭晁卿衡》、《春夜喜雨》等,观其标题,便不难推知诗全的情感和内容。有些诗词的话言含蓄蕴藉,仅从诗歌内文很难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读了诗题,茅塞顿开。比如99年高考题《题李凝幽居》,通过题目中“幽居”二字的暗示我们就可推知作者在本诗要表述的是对闲适、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思想的向往;杜甫五律《倦夜》,就叫人感到蹊跷:疲倦只会在人们劳作之后,怎么会在应该是人们休息安眠的夜晚?这是怎样的—个夜晚呢?诗人为什么疲倦?这一系列问题紧密联系,是解题的钥匙之一。如果能从思考这些问题去解题,定将事半功倍。

二、注解暗示

赏读诗歌,别忘了看注释。在高考试题中,命题者从人性化角度出发,为帮助考生准确理解诗歌,往往在诗后有一些注释。注释能帮助我们了解作者、作品的背景以及其他有关情况,有些注释还能替我们解释一些生僻难懂的词,介绍有关典故的出处和提示用典的意思,还有的更是有意无意的“泄漏”了本诗的主旨。对于这些注释,我们不能忽略不看或掉以轻心,应仔细阅读。从中揣摩其中的隐含意义,为进一步分析做好准备。

2007年福建省的高考诗歌鉴赏题选的是宋朝谢枋得的《武夷山中》:“十年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有一道题是:这首诗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同样,命题者对原诗给出了两个注释:①谢枋得:宋末信州(今属江西)人,曾力抗元军,兵败后隐居福建。后被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②十年:宋德佑元年(1275),诗人抗元失败,弃家入山。次年妻儿被俘,家破人亡,至作此诗时将近十年。有了这两个注释,诗人所抒发的国破家亡之恨和决心学习梅花凌寒绽放、傲然独立、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就容易明白了。

三、诗眼暗示

鉴赏诗词,千万要去寻找“诗眼”,这是提炼诗歌思想内容的最有效的办法。所谓“诗眼”,是指诗中最精练最传神的,最能暗示或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的,具有概括性、生动性、或情趣性的词语或句子。我国的古典诗词大多受字数、句数等诸多方面的限制,诗人写诗填词特别讲究遣词造句,力求达到一字传神的效果。凡在节骨眼处皆炼得好字,画龙点睛,使全句游龙飞动、令人刮目相看的,便成了所谓的“诗眼”。这些“诗眼”,如果是词语,它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如果是句子,它常常是一些议论、抒情的句子。找到了“诗眼”,就等于打开了诗歌思想内容的大门。

四、用典暗示

用典寓意,是古诗词常见的一种方法。什么叫典故呢?简言之,典故就是出于古典书籍中的轶事、趣闻、寓言,传说中的人物或有出处的诗句、文章等。诗歌中运用这些材料,就叫“用典”。我国古代诗词创作十分讲究含蓄、凝练。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宣泄,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言在此意在彼,有时遇到不便直说的地方,或为了追求含蓄,往往运用典故,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用典的方式有“直引”“暗引”“化用”“反引”等。理解典故也是把握古代诗歌思想感情的重要途径。不了解这些典故,就很难理解诗词的含义。

借助意象暗示诗歌思想内容,也是古代诗词常见的手法。借助常见文化意象提炼诗歌思想内容,依然是诗歌鉴赏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所谓“常见文化意象”是指古代诗词作者采用的富有固定感情色彩和象征意义的景或物。如浮云与游子,丁香与忧愁或情结,梅与高洁、傲视,梧桐与凄凉、悲伤,月与相思,香草美人与忠臣和道德理想等等。而这些意象的寓意历代相传,具有约定俗成的共识,为大众所熟知。在鉴赏诗词时,找到并了解这些意象的含义,就能帮助我们提炼诗词的思想内容。

考学生对古诗词意象的理解,是高考诗歌鉴赏题的一个要求。我们有必要对古典诗歌常见意象进行整理,并理解其中的含义。熟记古代诗词常见意象的寓意,才能准确提炼它的主旨,这点很重要。

劳动节内容诗歌 篇9

关键词:诗歌鉴赏,诗中信息,特殊意象,常用典故

新课程强调对学生自主性的培养,诗歌鉴赏恰恰就是对这种能力的考查。但是在高考中,不少考生因为缺乏最基本的鉴赏方法与鉴赏能力,所以在答题中失分严重。那么,如何鉴赏古诗词中的思想内容与观点态度呢?通过多年对高三语文复习不同方法与效果的研究,笔者总结出以下几点经验:

一、把握诗中的信息

古代诗歌中的信息有显性的和隐性的两种,进行阅读鉴赏时首先要注意利用好这些有用信息。

显性信息经常出现在诗词的题目或加注的注释中。题目中的信息常常能够提示诗词的类别和思想内容。如《于易水送人》,据题目可知这是一首送别诗。那么结合诗中所描写的当年荆轲易水壮别的场面,诗中所抒发的作者的情感也就容易理解了。注释中的信息一般是交代诗歌的时代背景和写作缘起。有时考题会给考生提供有关这方面的注释,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如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注释:杜甫历经战乱,暂居成都草堂,有了安身之处,诗人为此感到欣慰。春暖花开的时节,独自散步在江边,情随景移,一气写下了七首诗,此为其一。读过诗后的注释就可以发现:忧国忧民的老诗人在战乱中好不容易安下家来,内心终归是有一丝安适与喜悦的。

诗中的隐含信息一般是隐藏在诗的上下句中的,因而寻找这些有用的隐含信息就需要考生有一定的整体阅读能力。如南朝乐府《西洲曲》中“莲子”究竟是什么?考生只要联系上下诗句整体阅读,就可以捕捉到“莲子”的信息:“莲子”即“怜子”,此处既是实写又是虚写,谐音双关,表达一个女子对所爱男子的思念和爱情。如果能准确把握这些有用信息,那么解答起这道题来就不会大伤脑筋了。

二、熟悉特殊意象的象征义

古典诗词的创作十分注重含蓄,聪明的诗人就创造出一个甚至一群意象,来含蓄地表情达意。掌握一些特殊的诗歌意象及其相对固定的文化意义,有助于我们理解诗歌的思想主旨和情感内容。如“月”象征乡思,“柳”象征离别,“菊”象征高洁,“落日”“西风”象征失意,“孤月”“残云”象征孤独,“香草美人”象征忠臣贤良、道德理想等等。如果诗词中出现这样的具有固定意义的特殊意象时,可以优先考虑把它作为首要的鉴赏方向。

三、掌握常用典故的意义

用典是古诗词中极为常见的一种修辞,有着含蓄委婉、引人联想的表达效果。典故的含义一般是相对固定的,因此在分析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时可以从典故意义入手。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除了回顾自己多年前南下的经历外,全是用典。“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赞颂刘裕北伐时的英雄气概。借而讽刺南宋小朝廷偏安江南、苟且求和的无耻行径,表达诗人北伐抗金、收复失地的决心。

当然,从典故入手去鉴赏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前提是能说出典故的意义。这就需要考生在平时的阅读中持之以恒、一点一滴地进行积累。

四、从景物描写中体味意境

古典诗词一般情况下离不开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这些自然景物常常带着诗人的主观感情色彩,而有联系的几个景物形象就组合成为特定的意境。因此,要体味一首诗词的深邃意境,可从诗词中的自然景物着手进行分析。如贺铸的《忆秦娥》描写凄清的意境,寄托作者的思乡之情。这种意境是通过词中的“三更月”、“梨花雪”、“杜鹃”等景物来表现的。要体味这首词的意境,就必须抓住这些自然景物来分析。

五、学会赏析抒情句

描写和抒情是古诗词经常采用的两种表达方式,结构上往往描写在前,抒情在后,描写为抒情作铺垫,抒情是描写的升华。一般来说,分析诗人的心境与情感都要把握这些抒情诗句。如要分析郑思肖的《寒菊》的思想感情,我们只要抓住第三句“宁可枝头抱香死”,结合全诗来分析就可得出答案:寄托了诗人高洁的情怀。

六、注意蕴含理趣的诗句

诗歌种类中有一种说理诗,数量虽不多,影响却很大。这些诗都是通过具体事物来说理的。诗中若出现蕴含理趣的诗句,我们就应该注意分析它的意义指向。如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意谓人们往往因为身陷其中,被各种现象所迷惑,看不到事件的真相。此外,较著名的说理诗句还有朱熹的《观书有感》中的“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陆游《游山西村》中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王之涣《登鹳雀楼》里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对这些理趣很强的诗句进行解读,需要考生有一定的生活阅历和社会常识的储备。

2021劳动节经典现代诗歌 篇10

劳动节经典现代诗歌一

我们偏僻的山村

诞生了第一座绿色的邮亭

邮亭的主人

是从泥土中站起来的农民

是政策把我们

迷朦的山村唤醒

是信息为我们

沉闷的山村打开窗棂

是科学使我们

蜗步的山村开始飞腾

愚昧被扫进垃圾

知识擦亮了致富的眼睛……

我们偏僻的山村

终于诞生了第一座绿色的邮亭

邮亭已经生根

扎进山村的心中

为消灭祖辈留下来的荒漠

开辟着绿色的春天

劳动节经典现代诗歌二

翻开五月的日历

我们仿佛看见

那怒形于色的人群

正潮水般的涌向天安门前

翻开五月的日历

我们仿佛听见

那激越高昂的呼声

越八十年的时光隧道

正清晰的响在耳边

还我青岛拒签和约

内惩国贼外争国权

祖**亲岂容蹂躏

中华大地哪能踏践

这是一群热血青年正义的呐喊

这是一群爱国志士光荣宣言

象一座岩浆迸发的火山

似一柄刺向黑暗的利剑

似一股奔涌而来的洪流

似一只搏击风浪的海燕

痛打卖国贼人心大快

火烧曹家宅义愤冲天

血腥镇压何所惧

我以我血轩辕溅

这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伟大胜利

这是一个非同寻常的历史转折点

这是一面永远高扬的旗帜

我是一首永恒的爱国诗篇

翻开五月的日历

我的思绪飘飞的得很远很远

翻开五月的日历

我的心里又添了几许忧患

伊拉克上空仍笼罩着战争的阴云

科索沃大地正弥漫着浓烈硝烟

霸权主义者随意干涉它国内政

日本右翼分子矢口否认侵华历史

世界和平的交响乐不和谐的旋律时隐时现

漫长的人类社会呀

演绎了多少苦难的岁月

悠久的历史文明啊

又有多少悲剧频频上演

无数个铁的事实告诉我们

愚昧就被欺凌

落后就要挨打

翻开五月日历

我的信心倍增

干劲冲天

信念是坚固的堡垒

理想象燃烧的火焰

和平的呼声早响彻全球

友谊种子已扎根心田

时代的号角已在大江南北响起

改革的春风正在沭阳大地吹遍

年轻的朋友信

让我们高扬五四鲜红的旗帜

团结一心务实苦干

奋起直追自强不息

去拥抱新世纪

去拥抱辉煌灿烂的明天

劳动节经典现代诗歌三

五一,是国际劳动者的节日,五月,又是一个充满真情的日子。

这春意盎然的季节里,春风送爽的今天,在此,向所有的劳动人民由衷地道一声:

“五.一”国际劳动节快乐!

城市里的每一个角落都有劳动者奔波的身影,乡村田野上到处都留下了劳动者辛劳的脚印。

满是茧子的双手钢铁般厚实有力,撑起人生的理想与信念。

点点汗滴珍珠般闪烁光芒

与天相辉与地相映。

汗水染绿大地点缀了祖国山河的美丽,无私奉献向人类播洒芬芳与快乐,劳动人民才是大地的精华。

为了祖国的繁荣,为了民族的富强,今天的主角用勤劳的双手和智慧,不惜挥汗水洒热血奉献无悔的青春。

把萋凉的荒山改变成一片片美丽的果场,在乱石废岗中建立起一座座壮观的高楼大厦,穿越高山峻岭筑就了一条条现代化的高速信息公路,奋斗者开创了一个又一个惊人的`业绩。

是劳动人民创造了我们今天美好的生活,是他们构建了文明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在这激情澎湃的季节,在这特别的日子里,让我们以崇敬的心情,衷心地祝愿:

------伟大的劳动者节日快乐!

劳动节经典现代诗歌四

在那个久远的年代

1886年的5月1日

一群朴素的劳动者

为了争取应有的权益

走上街头

从此后

人们记住了这个日子

从此后

劳动者的声音

变得愈加雄壮浑厚

我们不会忘记

当侵略者的铁蹄

踏破我美丽山河的时刻

无数劳动者

拿起了刀枪

用他们血肉之躯

谱写出一曲曲

抗击侵略

还我山河的壮歌

我们不会忘记

在那个烽烟四起的年代

无数劳动者

聚拢于正义的红旗下

为了国家的解放事业

抛头颅洒热血

演绎出一幕幕

铁骨忠魂的历史巨篇

我们不会忘记

在新中国百废待兴的那段艰难岁月

还是我们的劳动者

硬是用他们的双手

用他们不畏艰辛的意志

用他们报效祖国的忠贞

从一片废墟瓦砾中

托起了一个富强美丽的华夏民族

今天

我们更不能忘记

那一座座新式的厂房里

那一个个热火朝天的工地上

我们的劳动者们

依然在用他们的双手和智慧

用他们对国家

对民族最朴素的信仰

夜以继日任劳任怨

今天

当拿起笔的时候

我的心中开始热血沸腾

因为我在骄傲

因为我也是劳动者

因为我也在为我们民族的伟大复兴

而默默工作

今天

我想大声的喊出我心中的激动

劳动者我们也是最可爱的人

劳动节经典现代诗歌五

童年时,我总是这样想:

天下的路为什么那么多,多得象撒在河中的渔网?

是谁把它们喂养大,让许许多多的车辆在上面来往?

今天,我发现你们在路旁,用自豪的目光送走车辆,把碎过的石子撒在路上……

浅谈如何巧妙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 篇11

[关键词]思想内容 诗歌类别 作者生平背景 题中注释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是近几年高考诗歌鉴赏考查的重点之一,但是如何通过准确地理解诗歌的含义从而达到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这对大部分同学来说有一定的难度。那么有何方法和技巧能帮助我们准确地评价一首诗歌的思想内容呢?下面我就自己的教学谈谈自己的一点心得体会。

首先可以根据诗歌的类别来评价诗歌的思想感情。如果学生在读完一首诗歌后就能把握它的类别,那么就可以根据诗歌的类别去推测诗歌的思想内容。比如写景诗中的“山水田园诗”,这类诗歌基本上是抒发作者对自然风光、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以及置身其中的闲适恬淡之情,还有的诗歌表达了对污浊官场的厌恶之情。再如“边塞战争诗”主要表现的是边疆战士的艰辛生活、表现他们对家人的思念、对战争的控诉以及对和平的渴望。如李白的《子夜吴歌》:“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这就借征夫之妻抒发了这些感情。如“怀古咏史诗”是通过对历史人物、历史事迹、历史古迹的咏怀或评价抒发一种壮志难酬的苦闷或是表达一种物是人非,昔盛今衰的感慨或是借古讽今。又如“咏物诗”,它或是通过细致描摹某个意象来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寄寓一定的生活哲理,如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咏柳》,诗中通过描写柳树的风姿,歌颂了春风的神奇力量,透露出诗人对春光的热爱之情;或是托物寓志,借物说事,所咏之“物”往往是作者的自况,意象与诗人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如骆宾王《在狱咏蝉》中的“蝉”即是作者的自况,直接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蒙冤不白的悲愤之情。诗歌类别还有送别诗、思乡詩等等,我们同样可以根据它们的类别来推测它们的思想内容。当然有些诗歌的题材类别并不是单一的,可能既包含这一类的内容,又包含另一类的内容,这就需要我们多方面去考虑。总的说来,通过把握诗歌类别来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方法。

其次,我们在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的时候还要“知人论世”,要了解作者的生平以及作者所处的时代环境,这样才能更为准确地把握一首诗歌的情感内容。比如王安石、陆游、毛泽东都写过咏梅诗,但是由于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人生经历、生活态度不同因而决定了他们的作品表达的思想感情不同。王安石的《梅花》写作的背景是自己积极推行新法遭到保守派的反对,被迫离职回到江宁,因此作者在这首诗中,借严寒中独自开放在墙角的寂寞孤傲的梅花,展现了自己虽然变法遭到失败,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却依然保持高洁坚定的品格的情怀。陆游的《卜算子·咏梅》写作的背景是作者在宋、金斗争中力主抗战,却屡遭求和派的反对,晚年退居家乡,因此作者以梅花的处境“断桥”、“黄昏”、“风”、“雨”比喻自己人生处境,表现了遭遇打击后的凄凉与无奈,以梅花“只有香如故”的品格表现自己不愿苟合于流俗的坚贞孤傲。一代领袖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作者一改以往文人士大夫笔下梅花凄凉寂寞、孤芳自赏的形象,展现了梅花积极乐观、无私奉献的品格,梅花成了革命者的象征,表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的革命信念、乐观的革命情怀以及默默奉献的高尚品格。又如,近几年许多省的高考题考到了南宋诗人的作品,南宋特殊的时代背景决定了诗歌抒发的感情一般都是对统治者偏安一隅、不求收复失地的痛斥,对北方故土、亲人的思念以及无法收复中原的苦闷,我们评价作者的思想感情时可以从这些方面考虑。可见,我们要准确地把握一首诗歌的感情一定要做到“知人论世”。

最后,我们在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感情的时候还要注意题中的注释。注释是鉴赏中最值得注意的内容,虽短短几字,却是出题人给你的暗示。有些介绍写作背景,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思想内容;有些是介绍相关诗句,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用典或其意境。有时介绍作者,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写作风格。所以,一定要仔细研读注释。如2007年高考全国卷苏轼的《望江南》,通过注释“寒食节,在清明的前一二日”,可以想到这首诗有思乡之情,因为清明节有回乡扫墓的习俗,作者却无法回到故乡,只有思念的痛苦,理解了这些对我们解题有很大的帮助。可见,细读注释很重要。

可见,以上三种方法的掌握必将有助于学生解答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这类题。

故诗歌鉴赏题是高考试卷中比较难的题型,但是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长期积累知识,并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那么得分是必然的。

参考资料

劳动合同内容 篇12

(一)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二)劳动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件号码;(三)劳动合同期限;(四)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五)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六)劳动报酬;(七)社会保险;(八)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九)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纳入劳动合同的其他事项。

二、劳动合同其他条款

1、试用期条款:1)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2)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3)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期限不满三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4)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劳动合同仅约定试用期的,试用期不成立,该期限为劳动合同期限。5)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百分之八十,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

2、服务期条款:1)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专项培训费用,对其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的,可以与该劳动者订立协议,约定服务期。2)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违约金的数额不得超过用人单位提供的培训费用。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支付的违约金不得超过服务期尚未履行部分所应分摊的培训费用。3)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服务期的,不影响按照正常的工资调整机制提高劳动者在服务期期间的劳动报酬。

3、保密条款: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和与知识产权相关的保密事项。

4、竞业禁止条款:1)对负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可以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条款,并约定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在竞业限制期限内按月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2)竞业限制的人员限于用人单位的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和其他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竞业限制的范围、地域、期限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的约定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3)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前款规定的人员到与本单位生产或者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的有竞争关系的其他用人单位,或者自己开业生产或者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的竞业限制期限,不得超过二年。

5、违约金条款:除违反服务期支付的违约金和违反保密和竞业禁止支付的违约金外,用人单位不得与劳动者约定由劳动者承担违约金。

三、劳动条款的解释:

浅析弗罗斯特诗歌中的劳动工具 篇13

【关键词】劳动工具 标志性意象 不确定性

弗罗斯特的农民经历和他创作的大量富有浓厚新英格兰风情的田园诗歌,使他被誉为典型“新英格兰诗人”的代表。弗罗斯特的诗歌中含有大量有关劳作的意象,但是他不同意别人把他作为一位刻意使用象征的诗人: “象征主义(symbolism)太容易噎死一首诗歌……如果非得让我给我的诗歌取一个名称,我倒倾向于称之为‘标志主义’(emblemism) — 我所追求的是人们可见事物的标志(emblem)”[3]。他也称自己是一位提喻主义(synecdochist):“永远、永远,意义更伟大。小事牵动大事”[2]。在弗罗斯特的诗歌中,作为标志性意象出现的劳动工具,被赋予了丰富的意义。

农场的劳动者所使用的镰刀、梯子、铁锹等工具,既是人类劳动力的延伸,反过来也限制着使用它们的人。弗罗斯特诗中的劳动工具总是暗示了劳动者的内心活动,折射出更深刻的哲学意义。在《割草》一诗中,割草人俯身劳动的时候,他手中的镰刀一直向大地“窃窃私语”着什么。对割草人来说,镰刀是一种可控制的暴力,割倒一排排杂草,就像收获了大自然的死亡。割草人深知自己劳动的目的是什么,把自己的心情用镰刀的轻语表现出来:“它(镰刀)不梦想得到不劳而获的礼物,/ 也不稀罕仙女精灵施舍的黄金”;割草人要的不是一种姿态或是炫耀,更不是不切实际的幻想,而是通过劳动可以获得的最甜蜜的梦:最大限度地靠近真实和爱。在《熄灭,熄灭—》 一诗中,那把不断咆哮的电锯,好像一个脾气暴躁的人,一听到“吃午饭”的呼唤,就“跳了”起来。这一跳,切断了使用它的男孩的双手。男孩从控制工具的人变成了被工具控制的人。男孩觉得一切都完了,很快便死去了,周围的人继续回到自己的工作中。看似无情的电锯和其他的劳动者,却向我们揭示了劳动和劳动者在这个世界中的意义。对男孩来说,他的内心已经是一个成年的劳动者,失去了劳动的双手就意味着失去了存在的价值;而他的劳动伙伴,并非冷酷无情,而是早已深谙每日重复简单的劳动的意义,在这个充满危险、未知与不确定的世界中,对一切无法挽回的事情抱着淡然的态度,小男孩的死并非就是悲惨绝望的。

在《家葬》中,丈夫使用的那把铁锹,引起了妻子与他之间矛盾。 铁锹上沾满了泥土,那是丈夫为他们夭折的孩子所挖的墓地周围的泥土。丈夫挖好墓地回到家,不明白妻子为何开始歇斯底里,无理取闹:“天哪,这种女人!事情竟会是这样,/ 一个男人竟不能说起他夭折的孩子”。他试图跟妻子沟通,但发现根本不可行。在妻子眼中,丈夫似乎与他使用的铁锹一般机械、冷漠;可以如此理智和冷静地对待孩子的死,她认为他根本不懂爱:“你不能,因为你不懂该怎样说。 / 你要有点感情该多好!你怎么能 / 亲手为他挖了那个小小的坟墓?” 在家庭中,夫妻永远不可能完全理解对方,但是却能够用爱来包容。如《雇工之死》中的那对小夫妻,妻子与丈夫虽然意见不一,但却能够和谐地处理共同面对的问题。

在《磨刀石》中,那块老旧的磨刀石,经过了岁月的洗练,见证了世事变迁,却依然可以让人们通过磨刀这种简单的劳动领悟人生的奥妙。磨刀的人与他的搭档,需要互相协调的合作,才能将刀刃磨得锋利:他们用力的方向是相反的,一个推滑轮一个磨刀,在相互制约的同时,又要控制好自己的力度。在这种矛盾而又统一的劳动模式中,磨刀人感到自己是被时间赶着走的劳动者,他们所作的配合工作就是不停地转动,不知道何时停止,因为谁也不确定他们之中的哪个人来决定刀已经磨好了,只能拼尽全力地继续这个战争般的循环,对抗着死亡和时间。从普遍意义上,劳动者的对于死亡和时间的理解恐怕要比任何人都清晰,而诗人巧妙地运用这些标志性意象,通过描述劳动工具与劳动者的关系,来揭示对此的深刻思考。

在《摘苹果之后》一诗中,那把通向“天国”的用于摘苹果的梯子,承载了弗罗斯特对其诗歌创作观念的隐喻。站在梯子上,摘苹果之人腳掌和脚踝所承受的疼痛,正如诗歌创作时的阵痛,那种忍痛继续摘苹果的过程,也是孕育一首诗歌的过程。梯子是一种可以连通天和地的工具,而人则是在两部分之间进行劳作,暗示了人在宇宙中的位置和意义:人不停地劳作,小心翼翼地让苹果不落地,虽然已经精疲力竭,却不能掉以轻心,否则掉落的苹果就只能作酒了。正如写诗的人,要小心翼翼地选择自己的语言和安排自己的想法;但即便是艺术创作,也有疲倦的一天,那种要处理的事情太多而感到力不从心,甚至非常厌倦,却又不能随意放弃,也是诗人面对的问题。

弗罗斯特通过对劳动过程的描述,揭示劳动工具作为标志性意象所隐含的象征性意义,这种象征性意义既指向其隐含意义,又指向其本身的意义。如镰刀这样的劳动工具,既能反映它作为工具与劳动者的关系,也能指向更宽泛的想象领域:它可以代表任何劳动工具,揭示人与劳动工具的关系;也可以代表人类所创造的任何具有改变自然所用的器械,揭示人与自然的关系;更可以类比为艺术创作中的抽象工具,揭示抽象的脑力劳动与具体的体力劳动的关系,如对于诗人来说,割倒一排排杂草的进程就犹如收获一排排诗行。弗罗斯特在诗歌中对劳动工具的巧妙安排,把读者带入了他精心编织的想象世界中,同时也体现他诗歌创作的匠心独运。

【参考文献】

[1]Frost, Robert. Complete Poems of Robert Frost. 1949. New York: Holt, Rinehart and Winston, 1964.

[2]Lathem, Edward C., ed. Interviews with Robert Frost. New York: Holt Rinehard, and Winston, 1968.

[3]Untermeyer, Louis, ed. The Letters of Robert Frost to Louis Untermeyer. New York: Holt, Rinehart and Winston, 1963.

上一篇:小鸟飞翔的拟人句下一篇:人事工作计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