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专业现状分析

2024-09-28

教师专业现状分析(通用10篇)

教师专业现状分析 篇1

小学音乐教师专业素质现状分析与思考

徐学军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各地的基础音乐教学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由于学科的特殊性,还有不少地区,甚至有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仍存在音乐教师师资配备不足的情况,这是违背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的。教师是实施课改的关键,若按一所小学20个班级数计算,此校每周的音乐课应在40节以上,再按一名音乐教师周任课节数14~16节计算,那么这所小学应配置3名或以上的音乐教师。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师资配备严重不足。

一、小学音乐教师现状分析

1、课堂教学效果不容乐观

本人听了这么一位兼职音乐教师上的小学一年级的音乐课:上课一开始就在黑板上出示一条谱例,当时我很惊讶,如今小学一年级学生就具有这么强的视谱能力?教师提问:这条谱子中有多少个“DO”音?学生争先恐后地举手,轻松回答了这个问题;接着教师又提问:那有多少个“RE”音呢?这样的提问让我更为震惊,这与音乐本身有关系吗?又有一位兼职的音乐教师,在课堂上把这节课要教唱的一首歌曲的歌词逐字逐句地分析讲解,看着东倒西歪趴在桌上的学生,我也忍不住皱起了眉头。音乐课最基本的音乐性到哪儿去了?这样的音乐课我们的孩子会喜欢吗?还有部分音乐教师的不谐和的钢琴伴奏,真担心孩子们的听力因此受损;不切实际的歌曲定调,孩子们稚嫩的嗓音必定不堪重负。

2、音乐教师专业基本技能参差不齐

在一堂音乐课上,一名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指出音乐教师范唱时走了音,教师除了当时肯定学生的做法,故作轻松地自我调侃一下之后,留给我们很多的思考。还有不少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出现节奏演示不平稳,伴奏节奏不统一等现象。音乐教师应具备最基本的歌唱、钢琴弹奏、简单乐器教学、合唱指挥、音乐欣赏教学、创造性音乐活动教学、课外音乐活动的组织等能力,大部分专职音乐教师都是从师范院校的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的,他们具有基本的音乐理论和技能,具有某方面的音乐专业特长,有擅长声乐的、舞蹈的、钢琴演奏的,等等,掌握一定的音乐教育理论和方法,有较强的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而不少兼职音乐教师没有系统地接受音乐基本技能的训练,如没有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不会进行基本的钢琴即兴伴奏,音乐理论知识了解掌握不够全面,等等,再加上兼职音乐教师担任着其他学科的教学,使他们往往无暇顾及这门兼职学科,仅是完成学校布置的教学任务而已,放宽对自己和对学生的要求。

3、对音乐教学研究、反思能力相对较弱

曾有音乐教师讲述发生在他的音乐课堂中的一个教学事件,在让学生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过程中,教师介绍再现部——“化蝶”后提问:其间增加的竖琴的琶音,是为了表现怎样的场景?一位学生不加思索地说,这是祝英台在洗澡,引得哄堂大笑,这位教师当时十分恼火,音乐课因此无法顺利进行。音乐教师对于如何处理教学过程中的偶发事件,如何改善教育教学质量的意识还有待于增强。有不少音乐教师对教育科研还是望而却步,对于教学研究和教学反思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二、音乐教师专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1、确立现代教学观念,努力提高音乐教师的综合实力

许多音乐教师任职后,希望自己在专业技能方面能够进一步提高,然而一边是繁重的教学任务,再加上专业学习的开支绝不是一笔小数目,使很多教师放弃了这个念头,本市从这一实际出发,组建了音乐教师艺术团,要求各校为音乐教师每周固定一个专业学习的时间,分别设立音乐教师合唱团和音乐教师舞蹈队,这种群体参与的训练形式,不仅提高了音乐教师自身的专业技能,还可以造就集体感和友谊,加强团结合作精神,以多种教研活动为载体,努力营造音乐教师专业学习氛围。

我们以往的教师培训效果不是很理想,如重视理论说教,忽视教育、教学实践研究。虽然他们也学到了一些理论知识,但在具体的实践中仍以自己摸索为主。因此,教研部门应对教师的实际问题进行调查,收集资料,加工处理,应用相关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努力实现由“供给”模式向“需求”模式转变。

一个音乐专业技能强但缺乏教学能力与方法的教师,一定不是一个好的音乐教师,而一个教学能力强,只要掌握了一定的专业技能,就有可能成为一名称职的音乐教师。当然,掌握的专业技能的范围越宽,水平越高,对教学就越有帮助。音乐教育应该首先为许许多多将来不是音乐家的孩子着想,使他们具备音乐的基本素质,在以后的生活中能够享受音乐所赐予的人生乐趣,让美好的音乐陪伴他们的一生。美国艺术教育大纲的其中一个标准,就是培养学生能够当众自信地歌唱。因此,音乐教学除了歌唱技能教学,更重要的是培养人的心理素质,包括勇气、自信等,把音乐作为培养人的一种教育手段。又如合唱为基础的音乐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这是音乐之外的一种潜能。可以说,音乐对人的培养作用远远大于音乐本身。这一点应该成为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的共识。

2、音乐教师要学会在反思中成长

音乐教师的专业成长还需要不断吸取别人的教学经验,需要借鉴和学习别人的成果,如研究案例,案例是一个包含有疑难问题的实际情景的描述,它是与实践相关的,蕴涵了教学的复杂性和问题性,教师通过阅读案例,可以不亲临现场就能了解多种多样的教学情景,对不同教师的教学实践进行“解读”。

音乐教师还要善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撰写一些发生在自己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故事;要善于捕捉自己教学过程中发生的教学事件、存在的问题,并逐步养成研究这些问题的意识,以批判的眼光反思自身教学行为,研究自己的教学策略和行为,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业务素质。

3、创设良好的工作氛围,发挥音乐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教育行政部门应对各校音乐教师师资配备情况引起足够的重视,严格执行学校艺术工作条例,确保基础音乐教育教学工作规范顺利开展。学校更需要创建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工作环境,让教师感受到学校领导对他们的关心,这对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发挥教师的优势是有着

积极意义的。同时,教师也应注意从自身的调整与改变入手,正确认识自己,认识环境,以积极的心态投身于音乐教学之中。

理想的音乐教师应该是音乐艺术与教育艺术相结合的专家,既具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又具有良好的音乐基本技能、丰富的音乐知识,在教学品格,教学技能、教学观念、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学心理等诸多方面具有独特的素质。

教师个体优异的文化素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高尚的职业精神、高超的教学艺术,对学生的影响是无形的、巨大的。教师应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真正做到为人师表。

教师专业现状分析 篇2

一、教师专业发展的两极化———泛化和窄化

纵观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 大都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载体很丰富, 但内容很笼统。例:“加强校本教研,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个性化教学,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特色教师培养, 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等;各学校高管大都发出一个声音:抓“校园文化建设”, 抓“美育特色”, 抓“和谐校园”, 最后促成教师专业发展。“专业发展”成了什么都可往里装的框。学校对于“究竟应通过哪些抓手, 教师专业才能发展”这些问题缺乏细致具体的研究。对教师专业发展理解的泛化、概念化带来了负面结果———教师很辛苦、很繁忙地应付各种活动, 但这些活动却“成事”不“成人”, 教师专业上的进步并不与付出成正比。

与之相对的是对教师专业化的“窄化”———将教师专业化与教学技能、课堂教学方式方法简单对应, 甚至窄化为某一项教学技能, 如“提问”“练习设计”“内容的讲授”等技能的提高上。将获得全国、省、市、区各类教学比赛的奖项视为专业发展的主要标志, 只要能获奖, 能上好公开课, 就代表专业水平高。这种对教师专业发展理解的“窄化”, 误导教师偏离全面修炼的生态化发展轨道而走向纯技术化和功利化的追求。

二、晋级阶梯的“目标———动力”导向导致参与教师主体身份的缺失

很多学校过于强调发展计划对教师晋级、评优等方面的价值和影响, 或依靠硬性指标、外部利益驱使教师参与各种专业进修和培训, 忽视从专业本身引导教师内在自觉意识。使参与教师的主体性被剥夺, 充斥个人体验和缄默知识理解的话语权得不到重视, 并直接影响他们基于过程的情绪状态与成就感。

三、教育规模扩大化与有限教育资源矛盾凸显, 教师专业发展形式化加剧

由于我国可供利用的教育资源有限, 加之有些地区教育经费投入不足, 使得很多理论上可行的计划在实施时难以取得预期成效。职前教育提供给学生的课程门类不多、实习课时不足, 主持岗前培训的教师自身素质不够高, 时间和教学条件得不到保障等, 这些都会一定程度地导致教师专业发展行为流于形式。

摘要:本文简述了教师专业发展现状, 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

教师专业现状分析 篇3

关键词:英语教师;专业素质;提升;意见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5-0229-01

一、调查的背景与意义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发现现阶段对英语教师专业素质的记录比较多,但很少有专门针对初中这个阶段的,并且针对吉林市英语教师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本文通过调查吉林市初中英语老师的专业素质状况,加以分析研究,以求找到阻碍吉林市英语教师发展的问题所在,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进行解决。同时,笔者希望借助此次的调查,能为我国英语课程改革的进程贡献一份力量。

二、调查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选取了吉林市第九中学全部40位英语老师进行调查问卷的测试,然后分别从初一、初二、初三各个年级再随机选取5名,总计15名英语老师进行访谈。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然后进行收集,对所得问卷进行数据分析和研究,得出结论,总结寻求相关研究问题的答案。通过对学校英语教师的访谈记录,再结合问卷调查的结果,找出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现状的有效途径。

三、主要研究发现

(一)教育教学理论知识不足。

虽然不管从师资配备还是从教师学历上,这些教师基本是符合我们教学要求的。只是这些教师中很多是英语之外科目转行过来的。还有英语科班出身的教师,或许由于上学时学校的不合理课程编排,与转行教师相同,对英语教学方法、英语授课模式等掌握不牢固。

(二)专业知识与教学能力滞后。

从整体来看,本市初中英语教师的基础知识不足,教学能力滞后,学生没有较好的学习氛围,肯定会出现事倍功半的状况。一部分教师对英语基础知识缺少完整的理论框架,在英语发音、单词教授方面水平不足;另外还有部分教师的教学能力较差,不能用英语轻松的驾驭学生与控制课堂;很多被试的英语教师,缺少对教学法知识的认识,不熟悉各种形式的教法派别,不能根据学生的个性以及教材内容的差异性来运用与之相适应的课堂组织形式。

(三)教研活动以及教师再教育落实不到位。

要想加强英语教师的专业素质,效果最好的方式是开展教研活动,它是一种最常见的方式,然而教师们在学校的教研很多都是表面化,教师备课,花很多时间练习,然后讲课,最后专家评课。很多老师都是以考点决定教授的内容,没有兴趣进行教研活动,很少反思自己,对发表论文等教研活动不热衷。

四、对教学的启示

(一)渗透英美风俗,注重文化渗透。

在授课活动中老师们对英美风俗及文化渗透太少,因此在组织课堂活动时应注重英美文化的学习。英语的背后是浓厚的风俗和习惯,只有对它的文化了解透彻,才能真正掌握好一门语言。因此,英语教师在课堂上应多多的渗透英美风俗,注重文化渗透,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二)加强教学管理,提升教研能力。

这些老师们对当前最新的科研资讯不太关心,并且课堂组织设计没有强大的科学依据,教育科研项目局限在自身经验的总结,参加校内课题探讨的积极性不强。因此教学部门应该倡导英语老师们踊跃参加各种教研项目,鼓励老师主动发表论文。

(三)摒弃旧观念、挖掘新教法。

英语教师们应该持续了解先进地区及国家英语教研的新形势,摒弃旧观念,开发新教法,然后在自己的教学活动中加以运用,迎合教育新形势的需求。摒弃考什么而教什么的片面思想,抓住“语言是一种社交手段”的主旨,采取丰富多样的方法来增加使用英语的概率,提升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参考文献:

[1]保尔·朗格朗著. 终身教育引论[M]. 周南照, 陈树清译. 北京: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85: 15-16.

[2]白益民. 自我更新——教师专业发展的新取向[D]. 华东师范大学, 2000.

[3]程印学. 张立兴. 教师伦理学[M]. 上海: 东方出版中心, 2003.

[4]戴炜栋. 从大学英语教师的角度谈高中英语教学应注意的几点问题[J].考试周刊, 2001

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现状文献综述 篇4

摘要:新课程背景下,针对教师专业发展命题,各种教育理论,教学经验,学术报告比比皆是,行内外的专家学者也加入进来,形成了较大阵容的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团队。这对提高教学质量,对教师的专业成长无疑有促进作用。但是,在条件比较艰苦农村地区,学校布局欠佳,教育资源匮乏,公平教育在短期内很难实现,由于种种原因,农村教师专业发展一直不尽人意,直接影响教育改革发展的深入进行。

关键词:农村教师; 专业发展; 现状

一、有关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

近年来,农村教师专业发展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很多教育家,学者对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状况进行了调查及研究。

2011年“全国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状况调查”项目组对全国9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各级各类中小学专任教师11 190人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教师的一般信息、教学与评价、教师培训与专业发展、工作状况与学校管理四个方面。调查结果发现,教师性别比例趋向平衡,但城镇间差异显著;中青年教师占主体;教师资格基本达标,农村小学阶段存在通科教师;教师职称晋升与教龄密切相关。提升教师的入职资质和学历层次依然是改革发展的重心之一,要建立和规范教师教学工作量制度,采取针对性措施减轻教师工作压力;进一步理清和优化教师的专业发展意识与教科研视野;采取相应措施进一步规范和推动教师教育信息技

【】术的应用;关注教师一般教育能力和信念的增强,全面提升教师效能1。

霍礼强(2011)在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困境及策略中指出,农村教师专业缺乏政策与制度的保障,缺乏必要的经费支持。农村教师自主专业发展能力不强,自主专业发展意

【】识淡薄。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缺乏科学合理的教师评价制度2。

周红(2010)在分析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中指出,农村教师专业发展不乐观,表现在教师资格标准偏低,职后学历提高培训“学教不一致”现象严重,教育观念陈旧,专业发展意识不强,职业道德意识淡薄,教师个体的专业知识结构不完整,整体的知识

【】结构不合理。现代教学技术能力不强,教育科研能力薄弱3。

黄翠华(2010)在西部少数名族地区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调查研究中指出,当前大部分教师的专业态度良好,近半数农村教师的专业知识普遍欠缺。近半数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课程开发能力、创新能力、信息技术能力欠缺。多数农村教师虽然自主学习能力、教育科研意识较强,但由于教育经费短缺、教学任务繁重等原因导致教师教育科研能力欠缺,加上教

【】师职后培训机会较少,培训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教师的专业发展4。

胡秀平等人(2011)在加强农村教师自主发展,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的研究中指出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面临一些新问题,教师素质相对偏低,知识结构老化,观念陈旧,自我发展意识差,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缺乏对岗位成才的认识,缺乏专业发展意识,农村教师的学历提升有水分,所学非所用,尤其是英语、信息技术、音体美等学科,不能真正弥补教学缺口,农村教师工学矛盾突出,教师专业化发展缺乏行之有效的途径和策略,也难以分享优质培训资源。所以,必须立足农村以及农村教师实际,着力提升农村教师专业化水平,进一步

【】推进农村新课改工作的顺利开展5。

沈蕾(2010)在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模式初探的研究中指出,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困境有,自身素质不高,农村条件比较落后,政府财政投入不足,农村社区教育意识

【】普遍淡薄,农村教师压力大6。

二、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现状总结 1.农村教师自主专业发展能力不强,自主专业发展意识淡薄。2.教师个体的专业知识结构不完整,整体的知识结构不合理。3.农村教师素质偏低,职业道德意识缺乏。4.农村教师资格标准低,达不到专业要求。

5.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缺乏对岗位成才的认识。6.现代教学技术能力不强,教育科研能力薄弱。7.所学非所用,学教不一致。

8.教学反思能力、课程开发能力、创新能力、信息技术能力欠缺。9.职后培训机会较少,培训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研究展望

教师的成才是岗位成才,岗位实践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教中学”是岗位成才的根本途径,行动研究是岗位成才的重要形式。因此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必须通过系统进修培训和校本培训为主要内容的继续教育来实现。所以在农村教师专业发展这一块,可以根据具体的培训来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及反思,总结出有利于教师学习的策略进行推广,为我国广大农村的教育事业进步提供强有力的保证。以提高我国农村教育教学水平,从最基层提高人民的文化素质和开放农村人民的思想,为提高全民素质做出重大贡献。

参考文献

浅谈农村小学的教师专业发展现状 篇5

新课程实践使我们深刻认识到,课改给农村小学教学带来的最大挑战莫过于对教师专业化的挑战。教师的专业成长已成为教师理解和实践课程标准的核心问题,教师的教育思想观念决定课程改革的方向和性质,教师的专业精神是课程改革与发展的内在动力,教师的专业才能和教育智慧决定课程改革的质量和深度,教师的先进经验和实践反思是课程改革与发展的现实起点。只有使全体教师都得到专业成长,才能实现每一位学生的充分发展。

近年来,随着我县教师招聘制度的改革,一批具有大专或本科学历的青年教师充实到了农村教师队伍中。关注这些教师在课改中的成长,了解他(她)们的专业成长现状,对于深化农村小学新课改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以上认识,我们就本校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现状进行了调研,我们认为本校教师专业发展中存在着以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1、知识结构不完善,专业知识掌握不理想,实践性知识水平较低。

在调查过程也中发现,教师比较在意学科知识的测试成绩。平时交流,他们讨论最多的是学科知识中某题应怎样做等等,均感到心里没底。

教师的专业知识状况很不理想,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知识的退化,另一方面,不少小教专业毕业的教师虽然通过函授等形式取得了大专、本科的学历,但其学历的提高与专业知识的掌握并没有同步,甚至有教师为了取得文凭而转读中文本科专业。一位青年教师这段话很有代表性:我这点知识教小学是绰绰有余,读数学本科太辛苦,反正是混张文凭,还不如读中文或其他轻松一些的专业。所以如何对已经取得学历的非专业教师让他们进行专业化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以提高他们的专业教学能力和素质,更新与完善专业知识结构实在很有必要。

2、缺乏内在的自我发展的动力。

调查中我们也发现部分教师的确缺乏自我发展的动力,原因有以下几种:

(1)经过三到五年的教学生活之后,对教学环境、学校政策及教学活动了然于心,不少女教师任教后又一直教低段,在这种情况下,觉得教学工作已不再有很大的挑战性。

(2)因教学环境中的种种因素,如学校领导的非专业化、学生表现太差、教学设施简陋等因素开始厌倦小学科学教学。

(3)较少参加市、县教学研究活动的机会,更缺乏专业引领。而农村学校相对比较封闭,师资薄弱,也希望外出观摩学习,渴望得到专家名师的指点。但是经常由于名额的限制,或者无人代课等种种原因不能如愿,在经历多次失望之后,有的便主动放弃了学习和进步。

教师专业现状分析 篇6

樊春洛南县石坡镇中银商树希望小学电话:***邮编:726104

一、理论指导和专业引领的缺失,影响了小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当前虽然很多学校和教育机构都鼓励和提倡一线教师进行专业化研究,但是在这一过程中,由于农村的小学教师占有庞大的数量,他们是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主力军。但由于他们扎根于社会的底层,受经济社会条件的影响,有些偏僻地方信息闭塞、交通落后,理论的指导也很缺乏,这些理论指导是指来自专家学者的指导,实践起来往往会乱而无序,虽然做了,但是做的效果不是很好。在当前,基层一线教师虽然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但是对新课程的理念的更新比较慢,对新课程要求的实施还是有一定的困难,他们会依然按照自己的方式进行教学活动。根据自己在教育实习中的经历,以及对自己所在县小学教师的走访调查,发现基层的小学教师接触到最新的信息还是有限的,这些信息对小学教师的成长是有益的,要通过这些信息提取出具有理论水平的观点和看法,对大部分基层小学教师来说仍然是困难的。这样,影响了小学教师专业化的发展速度。

二、生活的压力与繁重的教学任务,制约了小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我们的小学教师每天都处理着生活与工作中许多琐碎的小事情,时间久了,往往会淡忘自己从事这一职业的目标,再加上教学压力大,总担心学生成绩上不去,担心被平行班比下去。因为目前,教育部门和学校衡量教师教学质量的标准大多是学生的考分和升学率,学生的成绩直接影响着教师的评优、晋级和奖金的发放,在分数面前谁也不敢怠慢,更何况随着竞争的加剧,诸如教师聘任、职称的晋升等因素,也会让教师感到肩上的压力重重。通过实习调查了解到,教师要想留在这个学校必须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否则学校就要招聘更好的教师,或者让退休有经验的老教师再回来任教,在我实习的那个学校——咸阳道北小学,那里面的教师大部分都是年纪很大的,教龄时间很长,有的甚至是退休后又聘任回来的,这样不利于新课程中教育观念的更新,不利于新理念的传播,他们虽然经验丰富,但是没有活力,不利于新课程教师角色和教师行为的改变。所以,他们作为小学教师的主要精力用于千方百计抓考试成绩,越抓越死,学生学习成绩反而进步不大,越是进步不大,教师抓得越紧——这样形成了一个“恶性”的循环,通过小学教师专业发展促进教学改革从而促进教学效益提高的途径便被弃置,影响了小学教师自我专业发展的动力。

三、新的考试制度和评估体系还没有全面建立,影响小学教师行为的改变

教师专业现状分析 篇7

1 旅游专业教师特色能力素养

教师能力素养是教师教育教学的关键, 如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了解与管理学生的能力、教育科研能力、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等, 这些是作为一名教师应有的能力素养, 然而旅游专业教师除了具备以上的能力素养外, 还需具备旅游专业教师特有的能力素养, 如旅游专业教师良好的专业化形象意识。

专业化形象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表现出的具有本专业特点的形态与姿势, 这些主要是由一个人的仪表和仪态展现出来的, 是个人素质修养和精神面貌的外在表现, 旅游专业教师的专业化形象意识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1) 旅游专业教师的仪容仪表。旅游业作为服务业中的龙头产业, 它对从业人员的仪表仪态有着严格的要求, 旅游专业的教师在要求学生具备良好仪容仪表的同时, 应该率先遵从这些要求, 而这些应远远高于对一般教师仪表仪态的要求。旅游专业教师在课堂上一定要注意仪容的卫生、着装的规范、仪态的端庄。教师是学生的榜样, 教师的仪容仪表对于学生具有示范性作用, 优秀的旅游专业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专业化的形象意识, 保持良好的仪容仪表。

2) 旅游专业教师的礼仪礼貌。礼仪是人们在社会交往过程中所认同和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和规范, 礼貌是待人接物时的外在表现, 它通过言谈、表情、姿势等表示对人的尊重。旅游专业教师要学习必要的礼仪礼貌知识, 使自己的仪容仪表、言谈举止、气质风度与众不同, 在社会公众面前显示出旅游专业教师特有的职业特点, 这有利于塑造自身形象, 提高社会交往、待人处事的能力, 同时也是旅游专业教师适应旅游业需求、受到社会欢迎的一个重要条件, 所以我们特别重视对旅游专业教师礼仪礼貌素养的培养。一方面旅游专业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系统地了解有关礼仪礼貌知识, 为旅游专业学生今后的行为作指南, 另一方面旅游专业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自觉地运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来指导和规范自己的行为, 形成良好的日常礼仪礼貌习惯。鉴于旅游专业的自身特点和从业需要, 旅游专业教师要注重日常交际、交谈礼仪礼貌。

2 旅游专业教师特色能力素养现状

本人通过对旅游专业教师进行问卷调查, 共发放问卷50份, 回收48份, 有效率为96%。问卷发放对象有旅游专业客房、餐饮、旅游概论、礼仪、茶艺、导游等课程教师, 问卷主要是有关旅游专业教师仪容仪表、礼仪礼貌、教师所教课程性质以及对课程的掌握情况等方面内容, 通过问卷统计发现目前旅游专业教师特色能力素养有以下特点。

2.1 部分旅游专业教师上课不太注重仪容仪表

从表1可以看出, 旅游专业男教师上课几乎没有和没有修面、剃胡须的占50%, 偶尔有和有修面、剃胡须的占50%;女教师上课几乎没有和没有化妆的占37.5%, 偶尔有和有化妆的占62.5%。同时旅游专业教师上课对于着装问题23.3%十分注意、50%注意, 但还有26.7%的旅游专业教师上课不注意着装问题, 综上可以看出部分旅游专业教师上课不太注重仪容仪表。

2.2 部分旅游专业教师上课不太注重礼仪礼貌

通过问卷调查, 有30%的旅游专业教师上课十分注意礼仪礼貌规范, 40%的旅游专业教师上课注意礼仪礼貌规范, 但还有30%的旅游专业教师上课不注意礼仪礼貌规范。

3 旅游专业教师特色能力素养现状成因分析

旅游专业教师特色能力素养现状主要表现在部分旅游专业教师的专业化形象意识不突出, 对旅游专业教师特色能力素养现状进行分析, 其原因如下。

3.1 旅游专业教师表率意识不强

旅游业作为服务性行业, 其从业人员需要具备良好的仪容仪表、懂得基本的礼仪礼貌规范, 即良好的专业化形象意识。具有良好专业化意识是旅游业对从业人员的基本要求, 教师要通过日常的教学活动, 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仪容仪表、传授基本的礼仪礼貌, 让学生明白要提高旅游业服务质量的关键是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 而具备良好的专业化意识是提高综合素质的关键。旅游专业教师在要求学生之前自身首先要具备自觉的表率意识, 应将礼貌融入自己的言语中, 将文明举止融入自己的教态、待人接物中, 将最具亲和力的微笑融入自己的表情中。而目前部分旅游专业教师上课不太注重自己的仪容仪表和礼仪礼貌规范, 其原因在于这部分旅游专业教师的表率意识不强。从学生入校开始, 当教师向学生介绍旅游专业特色的时候, 就要对学生进行仪容仪表、礼仪礼貌规范方面的教育。

3.2 旅游专业教师职业习惯要求欠佳, 对培养目标不太明确

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是以培养符合职业环境所需要的服务型人才为目标的一种教育类型, 它以职业需要为导向, 传授职业活动必需的职业知识、技能、态度等, 特别是旅游专业的职业习惯要求。习惯是人们日积月累形成的行为趋向, 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 旅游专业的从业人员应将行业的要求作为习惯来培养。那么作为旅游专业教师我们要率先遵守职业要求习惯, 以身示范。

通过调查发现目前部分旅游专业教师对培养目标认识不太明确, 再加上他们缺乏相应的行业实践经验。如在问卷调查中约80%的旅游专业教师有过酒店餐饮部、客房部、前厅部、咖啡厅、旅行社导游、礼仪接待等方面的行业实践经验, 然而还有约20%的旅游专业教师无行业实践经验, 这使得部分教师难以将实践教学和旅游行业、企业的需求有机地贯穿于旅游专业的教学之中, 从而直接影响了旅游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

4 提高旅游专业教师特色能力素养的对策

4.1 加强旅游专业化形象意识, 发扬教师的表率作用

旅游专业教师应加强自身专业化形象意识, 即要有良好的仪容仪表、懂得基本的礼仪礼貌规范, 给学生树立榜样、发扬教师的表率作用, 同时也是旅游从业人员的基本要求之所在, 旅游专业教师在上课时一定要保持容貌的整洁, 仪态的大方端庄, 时刻体现旅游人应有的素质。孔子曰:“其身正, 不令而行;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教师要做到教育无小节, 时时育人、处处育人, 教师的表率作用将润物细无声地教育学生、感染学生、影响学生。

4.2 明确旅游专业的培养目标, 重视专业化形象, 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

服务性是旅游专业比较突出的特点, 中职学校旅游专业所培养的服务型人才十分适合旅游业发展的需要, 旅游专业教师应明确本专业的培养目标, 重视专业化形象。学校在抓好基础理论教育的前提下, 合理有效地安排实践操作训练是培养旅游专业人才的关键之所在, 学校旅游专业应加强与有关饭店及部门的紧密联系, 使学生面向服务第一线, 从实践中学习知识。随着社会的发展, 旅游企业对一线管理与服务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旅游业急需专业技能性强的人才, 而专业技能型人才不仅需要掌握专业基础理论知识, 而且还要有较强的综合运用各种知识与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良好的职业习惯要求。因此, 旅游专业教师必须明确旅游专业的培养目标, 重视专业化形象, 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其良好的职业习惯要求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 旅游专业教师要从语言、行为、仪容和表情四个方面来培养自己表现礼貌的习惯;第二, 保持个人清洁卫生的习惯。

5 结语

针对目前旅游专业教师特色能力素养现状, 中职学校旅游专业教师、旅游企业要齐心协力去改变。这要求旅游专业教师应具备良好专业化形象意识和过硬的操作技能, 而旅游专业教师良好专业化形象意识的培养要从自身做起, 同时旅游专业教师要明确学校的培养目标、重视实践教学及专业化形象意识的培养。

参考文献

[1]王颖.新时期教师素养探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08 (4) :26-28.

[2]田丽娟.浅析中职学校旅游专业教师的素质要求[J].百草园地, 2011 (4) .

[3]孟雅.职业中专旅游教学初探[J].科技资讯, 2010 (26) :186.

[4]殷德勤, 黄朝文.对中等职业学校旅游专业课教师教学能力培养问题的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 2006 (1) .

[5]樊平, 李琦.餐饮服务人员的素质要求.餐饮服务与管理, 2012 (8) :18-21.

[6]邹婷婷.中职旅游教育需结合行业市场需求[J].现代经济信息, 2008 (01) .

[7]王丹梅.中职旅游专业实践教学问题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11 (08) .

[8]徐栖玲, 许秋红.浅论旅游职业教育师资培养[J].社会科学版, 1999 (1) :13-14.

[9]郭顺昌.从职教攻坚谈中职旅游专业的发展之路[J].科技资讯, 2010 (22) :207.

教师专业现状分析 篇8

一、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基本情况及分析

1.统计数据显示:学历结构上,本科学历教师占14.5%;大专学历教师占76.9%;中师学历教师占6.9%;另外分别有1名初中、高中学历教师,占1.7%。职称结构上,小学高级教师占75.2%,小学一级教师占20.5%,小学二级教师占2.6%,其他占17%。在年龄结构上,30周岁以下(含30岁)教师占20.5%,31-40周岁占53%,41-50周岁占22%,51周岁及以上占4.5%。这说明,农村小学语文教师的学历、职称、年龄结构已日趋合理。但在性别结构上不够合理,农村小学语文教师以女教师为主,占79.5%。在访谈中了解到,绝大多数中青年教师都是师范类院校的毕业生,具备了较好的专业成长的学习与研究基础。

2.教师的每周课堂教学课时数(课表内的课时,不含兼职),52.1%的教师在11-15节之间,34.2%的教师在16-20节之间,11.1%的教师在21节及以上,2.6%的教师在6-10节之间。校内的兼职教师中,有75.2%的教师担任班主任工作,8.6%的教师兼教研组长,6%的教师兼年级组长,其他兼职占10.2%。访谈得知,有15位教师兼职语文、数学两门主干学科。在“你认为自己最大的压力来自”的回答中,工作负荷重占62.4%,自我发展需要占24%,职业成就感低占6.8%。人际关系紧张和其他各占3.4%。这说明,教师的工作任务繁重,教学压力较大,再加上女性教师多,在照顾孩子、承担家务方面也花费了较多的精力,这些客观因素使教师很难有时间和精力再谋求个人的专业发展。因此,对农村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成长而言,工学矛盾是他们在专业发展中面临的最主要问题。

3.在“你当初选择教师职业的最主要原因”的回答中,选择教师职业崇高、光荣的占32.5%;选择喜欢教师职业,有满足感的占40.2%;选择工作稳定,养家糊口的占12%;选择不知不觉当了教师的占15.3%。这说明,72.7%的教师当初选择教师职业源于对这一职业的热爱。在“你现在对从事教师这一职业的态度”的回答中,非常满意占8.5%,满意占55.6%,一般占33.4%,不满意占2.5%。这说明,从事多年的教育工作后,虽然工作任务繁重,教学压力大,但对自己当初选择的这份职业重新进行审视,仍有64.1%的教师对这一职业感到满意;35.9%的教师产生了职业倦怠现象。在“你认为教师职业价值最能体现在”的回答中,50.4%的教师认为教师职业价值最能体现在培养学生成才上,24%的教师认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15.4%的教师认为得到家长和学生的尊重,10.2%的教师认为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这说明,绝大多数农村小学语文教师热爱本职工作,具有很强的专业精神。

(二)农村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常态发展及分析

1.统计数据显示,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每天业余时间的阅读在0.5至1小时的占52.1%,不足半小时的占35%,1小时以上的占12.9%。在“订阅专业教学类报刊”回答中,订阅3种及以上教学杂志的占10.2%,订阅1-2种教学杂志的占60.8%,29%的教师不订阅教学类杂志。教师了解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的最主要途径,参加进修培训的占45.3%,阅读书籍报刊只占了23.1%,利用互联网资源占18%,与校内其他教师交流占8.5%,教研组学习占5.1%。教师不爱看书或很少读书学习,是让人忧虑的问题。正如著名语文教师钱梦龙先生指出的“教师的文化底蕴不足已经严重地阻碍了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2.在“你备课方式用得最多的是”的回答中,67.4%的教师能广泛参考,博采众长,根据学生实际设计教学方案;但仍有30%的教师形成了惰性心理,习惯照搬教科书和参考书,已经失去独立思考的习惯。面对新的教学内容和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学生,教师文化素养的缺失及惰性心理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新课程实施的质量。

3.在教学过程中遇到困扰和难题,58.1%的教师通过与其他教师研讨来解决,26.5%的教师通过查找资料想办法解决,自己琢磨解决的占12%,求助教育专家和教研员占3.4%。在一堂课结束后,通常采取的后续策略中,以教后记的方式提出一些问题并思考的教师占50.5%,在反思和思考的基础上就本堂课重新设计的教师占21.4%,征求学生对本节课的意见的教师占19.6%,在其他班以同样的方式实施教学的教师占8.5%。每学期有写过1次以上教学反思或教育叙事经历的教师占74.4%,25.6%的教师从没写过。这说明,多数教师对待反思的态度是积极的,反思后必须要有行为的跟进,但反思后的教学行为跟进还不太理想。访谈中得知,教师只有在遭遇问题时才进行反思,还没有将教学反思自觉纳入到日常教学生活之中。

4.教研组(备课组)每月组织研究活动1次以上的学校占84.6%,15.4%的学校从没开展过教研组活动。教研活动后的评课,58.1%的教师认为教研组评课对自己有一定的帮助;仍有34.2%的教师认为评课比较笼统,基本无帮助;没开展评课的有7.7%。最近三年来有参加课题研究1次以上的经历的教师占68.3%,31.7%的教师从没参加过课题研究。访谈中得知,农村学校参加的课题本来就不多,极少的课题大都是学校领导参加,轮不上普通教师。教师们感到“教科研”距离他们较远,不知道如何申报课题、如何开展课题研究,教育科研能力比较薄弱。

(三)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培训需求与教师专业发展的期望及分析

1.目前最需要的培训内容,选择指导如何更有效教学的教师占49.6%,其次是掌握多媒体课件技术占17.1%,提供新的教育理论与观念占13.6%,新课标、新教材培训占9.4%,指导如何进行科研占5.1%,职业道德、班级管理和提供学科前沿知识各占2.6%。选择最有效的培训形式是边培训边教学实践的教师占49.6%,观摩优秀教师示范课占26.5%,教师间的专题、案例研讨占12%,听取专家讲座占6.8%,基地学校跟班听常态课占5.1%。数据显示,教师学习的特点不是单纯追求知识的积累,而是追求知识的可应用性,是建立在“行”基础上的知行统一。他们真正需要的是“理论与实践交融”的培训方式,这对基于专业发展的教师培训方式的选择很有启发意义。

2.在提高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最急需解决的问题上,选择要多提供外出培训机会的教师占41%,要加强校本教研占24%,减轻教学工作量才有时间搞科研占19.7%,选择课题研究和大学专家或教研员到校专业引领各占5.1%,跨区跨校观摩研讨占4.3%,其他占0.8%。在“你认为哪些激励措施最能有效地激发教师发展”的回答中,选择良好的工作机制与激励机制的教师占49.6%,25.6%认为是自我发展的愿望,12%认为要改革评价方式,11.1%认为需要学习型教研组的组建,其他占1.7%。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有外部环境的支持,更要有内部动力。我们既要关注教师自身在专业发展方面的需求,更要为教师的专业发展营造适宜的环境。

3.在“你自己在业务上最大的发展期望是”的回答中,选择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占32.5%,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占27.3%,成为学科带头人占18%,提高理论水平占13.6%,其他占2.6%。这说明,教师们都有追求专业发展的积极意识,希望由外在理念的学习向内化的行为转变。

四、对策与建议 充分了解了农村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需求及期望后,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以促进我国农村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从根本上提高农村地区的教育质量。

(一)建立教师成长的管理机制、教学科研激励机制——教师专业发展的保障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在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方面提出:“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完善培养培训体系,做好培养培训规划,优化队伍结构,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因此,建议地方教育行政部门,针对农村教师的业务学习、培训等方面的问题,制订出合理统筹的培训规划方案,多渠道筹措保障农村学校的教师培训经费和图书资料经费。同时,学校主管部门和学校还应做好以下工作:

1.搭建区域内城乡合作互助平台,打造“教师发展共同体”。要组建区域内城乡强校与薄弱学校相互支持的青年教师发展共同体。城镇选取二、三所小学,每个乡镇选取一所中心小学,作为“种子”学校,强化“种子”学校在课程改革方面的示范引领作用,如城镇与乡中心小学之间、乡中心小学与村完小之间每学期开展两三次交流与研讨活动,或送教下乡和名师带徒活动,特别是农村骨干教师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到城镇校进行为期半年的跟岗学习与岗位实践,与城镇校名师一同备课、上课、评课,一同开展课题研究,提高教学与科研能力。返回任教学校后,充分发挥“种子”教师在教育教学方面的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

2.教师的专业发展离不开学校教科研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应建立有利于教师专业成长的经费资助、表彰奖励、考核评价等制度。对开展教学研究的教师要鼓励,如开展优秀教研组、优秀备课组、优秀教师等的评选活动,给教师以人文关怀,尊重和保护教师教学研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总之,要创设良好的评价机制,努力搭建教师成长的平台,促进教师群体奋发向上,追求自我专业发展。

(二)构建学习型教研组织,开展校本教研——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 农村学校由于经费和工学矛盾等因素,无法为更多教师提供外出脱产学习的机会,教师的专业发展更多地靠学校的内涵式培养,有赖于教研组是否发挥同伴互助的合作交流作用,学校是否重视开展有效的校本教研活动。因此,作为学校,要做好以下工作: 1.构建学习型教研组织。要引领教研组做好以下工作:第一,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促使教师向名师教学视频案例学习。小学语文教学名师,如窦桂梅、王崧舟、于永正等,以及全国小学语文阅读大赛优秀教师的教学视频可以通过互联网随时搜集与观摩,方便教师在家里学习。为激发教师的学习积极性,学校要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建立教师网上学习、交流、考核的研修模式,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反思”结合起来。如开展“三个一”研修活动,即每学期规定观摩五位名师教学案例视频,撰写一篇案例反思札记,开展一次案例反思交流活动。引导教师开展对比式反思、交流式反思、专题式反思、研究式反思等。如对比式反思,观摩特级教师窦桂梅的《清平乐·村居》视频和全国第六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一等奖陈飞教师的《清平乐·村居》视频,比较两位教师教学设计的异同,感悟案例设计中所折射出的前沿教学理念以及教学语言和教学方法的精妙。通过名师的榜样示范,使教师领悟、建构、内化、习得、积累优秀教师实践性知识,形成和发展自己的实践性知识,促使教师的理性认识得到提升,从而不断调整和优化自己的教学行为,提升教育教学实践的合理性。第二,开展教研组创新说课活动。特别是课前说课或校本教研中的说课,更适合增加“不知道怎样教”的说课内容。说说教学某环节、某些地方考虑这方面的因素,这样教不合适;考虑那方面的因素,那样教也不合适,请教研组成员集思广益,出出主意“这个环节该怎样教”。即说疑虑、说困惑。说教学的困惑可以为教学研究活动提供实质的问题素材,只有这样才能起到说课固有的作用,回归它的出发点。笔者认为“这将是说课操作中最有实效性的内容”[1]。第三,教研组在“同课异构”基础上开展“辩课”研讨活动。辩课是一种以教学问题为研究的主题教研方式,参与教研活动的教师在上课、说课、评课的基础上,就某一专题,如文本解读、目标定位、重点难点、语言训练、拓展延伸等专题展开讨论、辩论,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探讨教学的成败得失,加深对教学问题的理解。教师们在平等交流中共享他人成功的实践性知识,实现其专业领域内的知识拓展与智力提升。 2.开展校本教研活动。以教研组为单位,提倡组建“微型课题科研共同体”,通过教研组这个小集体的同伴互助来提升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鼓励教师在反思中确定微型课题,按照“确定研究问题—规划研究过程—进入研究情境—分析研究资料—总结研究成果”流程开展行动研究,逐步探索出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如观摩特级教师孙双金的教学视频案例《送别组诗》,感悟孙老师“精读一首,带读一组”的古诗教学方法,体会阅读教学中如何发挥教材的“例子”功能。将教师思考的问题转化为研究的微型课题,如“精读课文的教学流程和教学方法的研究”等课题。通过案例的反思与研究,培养教师的反思意识和教学研究能力。

教师队伍现状分析 篇9

迷城乡初级中学

我校现有教职工30人(含一名工人),行政领导7人,专任教师28人,其中高职2人,中职15人,初6人,职特岗教师5人。分析我校教师结构现状,情况如下:

一、专任教师紧缺

我校28名专任教师,其中担负小学六年级的任课,如此专任教师相对紧缺。中层全部任课,才能使学校的教学工作得以正常开展。这样,还有些学科仍不能开齐,如美术课暂无教师。总多教师跨年级任课,所以,教师缺口严重。

二、专业教师所占比例结构不太合理

我校专职教师中,非师范类毕业生占有一定比例,学科教学对口程度差,同时跨学科任教的也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这种情况,无疑加大了专业化发展的难度,教师也有力不从心的心理,因此,校本教研工作往往是目标达成不理想,教师多有累而不见收效的感叹。这需要我们不断探索校本教研的思路,寻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的捷径。

三、教师配置不足,长足发展后备力量不足

就规范化教学来说,我校专职教师配置不足,实验、图书等均有教师兼任,资源利用率极大程度加大教师的工作,多少不利于教学。最主要的是,我校存在教师年龄不衔接,年轻教师补充少,近几年调出的都是年富力强的中青年教师,目前承担我校课改的骨干力量均是中年教师,老教师接受新课改比较吃力,这从长足发展上来看,是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以上是我校教师队伍的具体情况,如何更好地做到优化教师队伍,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升我校的教育教学,我们努力做到了从实际出发,以人为本,合理整合教学力量,以学校的发展为宗旨,办人民满意的学校。

目前幼儿教师的现状分析 篇10

在一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报告中认为,学前教育是任何教育政策与文化政策的主要先决条件。学前教育的发展水平既是一个国家教育水平的反映,也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反映,是一个国家文化传承的首要环节。根据调查在我国,有0-6岁的学前儿童1.3亿人,如果每个幼儿都有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6人关注他们的成长,那么,加上儿童自身就涉及到大约9亿人口和亿万个家庭,算算以后才发现那是一个多么庞大的人群啊.勿庸质疑,学前教育也是我国举足轻重的大事业。我国政府是世界上最重视学前儿童教育事业的政府之一。早在1949年11月,中央教育部成立时,就在初教司设立了幼教处。之后,我国政府相继出台了多条法律法规,推动学前教育事业的快速、健康地发展。社会各界对学前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提高,学前教育的定位已从过去的“学校教育的预备阶段”提升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刚刚结束的党的十七大会议报告就要求要重视学前教育.但令人遗憾的是,我国基础教育的“基础”———学前教育却走进了历史发展的最狭窄“胡同”。我相信这是所有人都不想看到发生的问题。这个问题到底出现在哪呢,.我认为是在幼儿教师队伍方面.因为幼儿教师队伍是影响幼儿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无论是哪一个幼儿园,全部工作是以教育活动为中心的,幼儿教师是教育活动的设计者、领导者,也是办园特色的创造者和各项措施的实践者,教师队伍的状况直接关系到教养工作的质量和管理水平。但中国目前的幼师现状不是很乐观,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培养机构生源质量低。

近些年来,由于人们的物质生活大幅度提高,于是对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提高,这就造成社会对幼儿教师的需求也增多了。而幼儿教师单纯由中等幼儿师范学校培养已经不存在了,众多的职业技术学校加入到培养幼教师资格的行列中来。表面上看,大量的毕业生补充到幼儿教师队伍中,满足了眼下幼儿教师的需求,但随之而来的问题却很多.我从几位资历比较深的幼师口中得知80年代只有优秀的初中毕业生才有机会报考幼师学校,而今这一局面已经完全被改变,无论你能力如何都可以进去。过去幼儿教师的培训机构——中等幼儿师范学校正在不断减少,有的则成为某大学的一个系,有的成为某学院的一个教学部,招生数量和质量不断下降。也就是说,真正高质量幼儿教师的培养机构在不断减少。这样对幼儿教育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2、幼儿园缺编局面严重

目前迅速发展的幼儿教育行业对幼儿教师的大量需求,与人事制度改革压缩编制存在着巨大的矛盾,造成了幼儿园普遍缺编的尴尬局面。有人曾经在不同地区抽样调查了一百余所幼儿园,实际行政缺编的几乎是100%,就是不存在在编的老师。另外,一部分幼儿园为了压缩财政支出,不按国家规定的每个班配备“两教一保”,而是改成“一教一保”。由于许多幼儿园班容量严重超员,我曾到过一个幼儿园.班中有70多个幼儿,但还是只有两教一保.甚至一教一保。这样不仅增加了幼儿教师的工作量,而且幼儿教师每天更多的时间用于维持教学秩序,用于教育教学上的精力相对减少。更多幼儿园的做法是聘用“临时工”。像株洲市市干幼儿园总园,大部分都是国家教师,但是在它的分园钻石园大部分老师都是临聘人员.于是在管理上和制度上前者明显比后者好.许多刚进入幼儿教师队伍中的临时聘请的幼儿教师,刚开始怀着对幼教事业的憧憬之情积极工作,但几年下来,较低的工资和福利待遇,使之感到处处不如“正式职工”,而且似乎“永无出头之日”“临时工”因缺乏归属感而导致主人翁意识、责任感缺失,这是造成这部分教师队伍不稳定的主要原因。这种态势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将会造成幼儿教育质量的隐性下降,并将直接影响到我国未来人口的素质。孩子是家庭的希望,是明天的太阳。谁来托起明天的太阳

3、管理体制造成高流动性

目前,我国的幼儿教育还没有纳入义务教育范畴。从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来看,学前教育大都归属到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基础教育范畴,没有单独设立与基础教育平级的专门行政处室。由于基础教育已经包括了高中、义务教育、特殊教育等诸多业务管理职能,无暇顾及还没被纳入义务教育的幼儿教育。而幼儿园的人事管理,如编制,大都属于各自的主管部门。室友在私人幼儿园工作了不到一个月,因为工作量大,待遇不高管理人员苛刻等原因就辞职了.并不是我们刚走出去的大学生吃不起苦。这只是一个幼儿教师行业普遍的现象。也是导致幼儿教师流动性偏高的一个原因。有的幼儿教师每年换一个幼儿园,有的甚至一年换两三个幼儿园,如此高的流动率连起码的教学常规都保证不了,更不用说高质量的幼儿教育了。无论对孩子还是对家庭、社会都是得不偿失的。

4、私立园陷入恶性循环

现在社会上大量的私立托幼园如今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在我们学校附近就有六七家私人幼儿园,规模都非常的小。虽然从某种意义上说,解决了广大人民群众子女入园难的问题,对幼教事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是值得关注的是,一些幼儿园不按照国家规定发放足额工资。不少幼儿园管理者为了节约开支,对新入职的“临时工”采取的是试用期、聘用期工资制,一般试用期只有很少的工资,许多刚毕业的幼儿教师工资根本达不到当地劳动部门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有些不规范的幼儿园甚至在试用期不发工资。现在每个月600元的工资是普遍存在于那些私人幼儿园。这部分幼儿教师也没有各种保险,如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养老保险等,由此导致了许多临时聘请的“教师“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消极心理,经常处于“努力找工作”的状态之中,根本无心把精力投入到研究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备课、钻研业务上,其结果是导致许多私立幼儿园教师流动性大,教育质量不高,并形成恶性循环。

解决以上难题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创新体制,努力优化教师队伍。

首先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严格把好入口关,减少非专业人员进入教师队伍以提高整个幼儿教师队伍的素质。其次在全处幼儿教师中实行竞聘上岗管理机制。这样不仅使幼儿教师自身潜能得到充分发挥,还能形成了积极向上,开拓创新的工作氛围。再次,全面推行园长负责制。一个出色的园长,是要关心和逐步改善教师的生活和工作条件,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不苛求教师。全园实行“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奖金分配与其他的工作量与质量与挂钩,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防止绝对平均。

二、深化培训,不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在坚持提高幼儿教师从业门坎,组建高学历水平幼教队伍的前提下坚持把整合教育资源,强化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组织教师外出学习,提升业务能力,加强师德建设等工作纳入了学前教育事业的大框架之中。着力加强师德建设、加强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深入开展大练基本功活动。我相信只要社会和幼儿园领导能认识和重视这些方面,幼儿教师的发展潜力将会充分发挥出来。

三、落实待遇,最大限度调动教师工作潜能

上一篇:Adunwwo2011年考研英语小作文书信类八大解析下一篇:中国春节的英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