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教师培养

2024-10-11

专业教师培养(精选12篇)

专业教师培养 篇1

进入21世纪,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 教师这一职业已经逐渐告别“只要有知识就能当教师”的历史, 步入“需要有专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自主权、专业发展能力”的专业化时代。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职业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 有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 是教师专业水平的动态发展过程和结果, 是教师成长和发展的本质。

一、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性

教师专业发展在促使中小学生成长、保障基础教育进步方面, 被看成是比任何时期都关键的重要因素。人们对教育专业所期望的是能使教师工作专业化, 使教师超越能干的教书匠而成为专业的教育家, 以培养适应21世纪教育教学需要的专门人才, 满足我国新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

1. 教师专业化是时代的要求

新世纪之初, 在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学习社会化的今天, 教育处在科学知识剧增、技术革新不断、国际竞争激烈的背景下, 教师若不及时自省、自学, 使自己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有长足的进步, 就会落伍、被时代淘汰。因此对一名教师而言, 或许几年前还能很好地完成各种教学任务, 但是他也将会发现持续不断的学习、保持与时俱进将是唯一的选择。

2. 教师专业化是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

在追求专业化发展的过程中, 教师不仅增加了自己的知识, 更获得了超越知识本身的力量。这就是为什么“给予力量” (empowerment) 这个词总是和教师专业化发展联系起来的原因。的确, 实践证明参加合适的教师专业化发展活动不仅可以给教师增加“力量”, 而且可以鼓舞士气。教师追求专业发展可以使他们对工作保持不变的兴趣, 避免美国著名教育学家Diane Larsen-Freeman所称的教学技能退化现象 (deskilling of teaching) , 减少或者消除教师工作中的挫败感、无力感, 即减少时下受到普遍关注的教师职业倦怠感。

3. 教师专业化发展促进研究型教师的培养

“教师即研究者”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同义语。成为研究者是教师专业化的重要内容和重要途径。新课改客观上要求教师把基于经验和常规的一般性思考上升为科学的、系统的、专业化的研究, 通过研究解决问题。专业化的自我诉求和改革的客观需求共同呼唤“研究型教师”。“研究型教师”既指明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研究者, 又指出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通过研究。

二、研究型教师的培养途径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 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 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教师既应该积极地以自我为资源, 也应该努力寻求与同事、外部专家合作的机会, 有机地将教研、科研、学习、工作融为一体, 在探索性的实践活动中提升自己, 努力使自己成为研究型教师, 充分享受教师这份普通而神圣的职业。

1. 教师的行动研究

中小学教师开始着手教育科研时常常会遇到像研究的主题如何确定、方案如何拟定、方法如何选择及报告如何撰写等问题, 而行动研究正是一种针对教师这些担忧、可以“一边工作, 一边研究”的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是指由社会情境 (教育情境) 的参与者为提高对所从事的社会或教育实践的理性认识, 为加深对实践活动及其依赖的背景的理解所进行的反思研究 (国际教育百科全书) 。教师行动研究从根本上说就是教师的“行动之旅”。在这个“旅程”中, 教师需要不断地根据目的, 检讨、调整、修正自己的行动, 并形成新的行动。教师行动研究开展是一个“观察—计划—行动—反思”的螺旋式循环过程, 整个过程在于及时的应用, 而不是理论的发展;也不在于普遍的应用, 而是强调教育实际与教育理论的密切结合。

2. 教师的案例研究

所谓案例研究, 是以叙事为主要方式对特定情境及其意义进行的描述和诠释。中小学教师的案例研究, 主要是教师结合工作实际, 对学校教育实践情境中的事件、现象和问题进行的叙述和探讨。由于具有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等特点, 随着“教师即研究者”理念在我国基础教育界的逐步深入与普及, 案例研究也日益成为当前我国中小学教师开展教育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

从众多教育案例及研究的过程看, 教师的案例研究表现出一些鲜明的特点, 如它的主体性、情境性、倾向性、内趋性等。与行动研究相比较, 案例研究更有助于教师提高反思能力。一方面, 行动研究注重教师持续不断地改进自己的实践, 而案例研究则注重教师在选择出自己的典型教育事件后对其进行系统分析和总结, 它允许教师暂时离开眼前的实践, 从而保证教师对过去实践的深入反思。另一方面, 行动研究强调改进实践质量, 而案例研究在此基础上还要求教师把研究成果付诸文本, 这一过程将使教师的反思更为自觉、更加深刻。因此在专业化发展的道路上, 教师可充分利用这两种研究, 行动研究能更好地提高教师的实践应对能力, 案例研究能更多地提升教师的反思能力, 二者相辅相成, 促进教师专业化更持久地发展。

3. 教师的实证研究

一般来说教师会感觉像行动研究、案例研究这样的质性研究方法会比较适合自己, 对以定量分析为主要特征的实证研究则理解较少, 甚至有一种畏惧心理。实证研究对应于思辨研究、文献研究这样的分类, 更多地强调以实践中所发生的事实证明结论, 并包含着数量分析。

教师研究的实质在于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从发现问题到确定问题, 从解决问题到对结果的检验, 都需要教师学会对资料进行收集、分析与表达。实证研究可以帮助教师比较系统地收集到各方面的资料。在调查或实验研究中, 教师充分掌握了第一手资料, 更多地了解了学生, 这样教师才能逐步做到对教育现象的认识从模糊走向清晰, 从现象走向本质, 培养自己科学的思维与严谨的态度, 改变主观武断、凭经验办事的作风。同时在调查后观察笔记与教育日志的写作中教师也提高了自己的反思能力, 而反思则是研究型教师最本质的特征。

4. 教师的实践反思

作为研究者, 教师首先需要研究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 以不断改进和优化教育行为, 提升教育效果。而教师研究自身教育实践的基本方式是反思。反思是指人对自我思想观念和行为意义自觉的再认识活动。反思不同于一般的回想, 它带有价值评判的性质, 是经验总结的重要基础。

教师的实践反思是对于自身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的行为, 以及相关观念、认识、体验自觉地进行再思考再认识。反思对于教师的实践、研究和专业成长有重要的意义。前面提到的行动研究、案例研究、实证研究都以实践经验的创造与反思为基础。可以说反思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在驱动力, 教师反思的过程既优化了教育教学效果, 又推动了教师专业认识和专业能力的提高。

5. 教师成长档案袋的建立

档案袋 (portfolio) 最初主要是指那些画家、摄影师把自己最满意的作品收集在一起, 带去给自己的委托人看, 准备争取展出与出版。美国斯坦福大学的J.巴顿 (James Barton) 和A.柯林斯 (Angelo Collins) 第一次探索和尝试了教师教育中使用档案袋进行评价的可能性, 以此来反映教师专业准备和成长的程度。

从基本形式上看, 教师成长档案袋是关于教师教学实践的信息汇总。其建立者一般是教师本人, 包含内容可概括为三个类型:与教师的实际教学责任、管理责任及专业化发展有关的记录。它能呈现一位教师的努力、技能、成绩、对同事的帮助, 以及对学校与学术领域的贡献情况。由于档案袋本身具有反思性质, 建立一个档案袋必然会加深教师对教学的认识。其全息记录性与反思促进性的基本特征积极地回应了教师作为研究者和反思性实践者的职业需要, 成为教师探索其专业成长规律和促进其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总之, 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一个与职业生涯如影随形的过程, 成为研究型教师是教师追求专业发展的必然结果。而这种发展更多地要靠教师个人的职业使命感、责任感和成就感。这不仅需要教师积极主动地参与, 还要努力尝试最适合自己的发展途径与方法, 成为名副其实的自主发展构建者。

摘要:当今教师专业化发展已经成为全球教师教育发展的潮流和方向。“研究型教师”作为“教师专业化”的方向和回应教育变革的策略备受推崇。本文将从剖析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性入手, 进一步系统解析培养研究型教师常见的五条重要途径:教师的行动研究;教师的案例研究;教师的实证研究;教师的实践反思;教师成长档案袋的建立。

关键词:教师专业发展,研究型教师,重要性,培养途径

参考文献

[1]Richard Sag or.Guiding School Improvement with Action Research[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6, (7) .

[2]Kathleen, Andy Curtis, David Nunan.Pursuing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The Self as Source[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4, (3) .

[3]上海市教师成长档案袋胭脂鱼推广项目组.捕捉教师智慧——教师成长档案袋[M].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6, (7) .

[4]吴义昌.教师案例研究自论[J].教师教育研究, 2004, (5) .

[5]李广生.关于“研究型教师”的研究[J].江苏教育, 2008, (2) .

专业教师培养 篇2

枣园中心小学

为培养一支教学业务能力高、师德修养好、责任心强的教师队伍,切实提高枣园中心小学的教学质量。我校根据镇中心校的指示精神,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特制定青年教师培养计划如下:

一、新教师入校培训。

主要指刚刚进入教育行列的新教师(特别是代课教师)。一是引导他们做好角色的转换,对他们加强工作责任心教育,让他们认识到教师职业的重要性和对社会的意义。二是组织能力的培训,让他们知道如何组织好课堂纪律,如何处理学生之间的纠纷,以保证课堂教学顺利进行,也保证学生的课间安全。三是狠抓教学常规,在备课与上课、作业与辅导、听课与评课等方面着重指导。

二、讲课能力培养。

1、开学第一周除了进入正常教学秩序以外,要开始对全体老师(包括两位主任)进行摸底听课,特别是刚刚进入教育战线的新人(更加注意代课教师),事先打一下招呼,以免新教师过于紧张,听课后对每一位教师的课要进行评说,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以及应该如何改进。此项活动计划两周结束,结束后教务主任在全体教师会上要总结,提出总的改进要求。

2、听课学习。

一组织青年教师是听领导和老教师的课,看他们如何组织课堂教学,学习他们的经验与优点。二是从学校购买的教学光碟中选出优秀 的课例让老师们观摩学习,观看后还要组织讨论,看看哪些教学技能是自己不具备的,哪些是需要自己马上改进的等等。此项活动安排在第3周到第6周。

3、讲汇报课。

每一位青年教师在第二阶段结束后,都要准备一节汇报课,听课时全体领导和没有课的教师都要去听课学习,结束后马上评课,指出他们的进步之处与仍需提高的地方,重点指出他们的优点,让他们建立自信心。教务主任还要进行全面总结。此项活动计划安排在第7周。

4、推门听课。

过了期中考试,就要对全体教师进行“推门听课”,切实检查每一位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能不能做到“有效”与“高效”。每一位教师计划最少听两次。此项活动放在期中考试与期末考试之间进行。

5、走出去听课。

结合上级教研部门的安排,选派青年教师代表去外校或外地听课培训,学习他们的先进教学经验与方法。

二、批改作业与辅导学生能力培养。

批改作业是教师的一项常规工作,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提高。它对于指导学生学习,检查教学效果,调整教学方案,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求教师在批改作业是不准出现大“对号”,对学生的每一题,每一个字做到认真仔细,并且要加上适当的鼓励性及指导性评语。两星期学校检查一次作业,一月评比一次作业。

三、教研活动与教学科研方面。

本学期我校校本教研主题为“实施高效效课堂教学”。成立语文、数学教研组,分别由两位主任担任组长,各教研组以落实课标用好教材为基础,以实施高效课堂教学为重点,立足实践,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不断反思。开展校本教研主题研究。

在教研组内,每两周开展一次校本教研课例研究。倡导“一课两上”式课堂教研。主要流程是:个人钻研教材并备课(个人备课)——针对个人的备课进行具体研讨并确定教案(集体备课,也可以说是课前研讨)——根据确定的教案上课(课堂观察)——针对上课过程中出现的典型现象进行研讨评析(课后研讨,总结提升)——个人根据大家的讨论评析再次备课(个人备课)——再次针对个人备课进行集体研讨并确定教案(集体备课)——再次上课(课堂观察)——再次针对上课过程中出现的典型现象进行研讨评析(课后研讨,总结提升)。

继续探索多种校本教研形式。利用“同上一节课”、听“推门课”、观看“名师课、人人上一节“亮点课”等校本研修手段,浓化研究氛围,提高教学水平。

专业教师培养 篇3

关键词:素质教育 专业理论学习 专业技能 现代技术

中图分类号:G6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7)02-070-01

一、概述

实施“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是我国的教育方针。素质教育实施的主体是教师。大学英语教育改革也对教师专业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然而,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过程中,英语教师面对新形势出现的不足和不适应越来越明显。据调查分析,体现出的问题主要为:⑴外语教师队伍不稳定。老教师逐渐退出教学第一线,中年骨干教师严重短缺,青年教师教学经验不足,而且很不稳定;市场经济给外语教师带来的负面影响,使不少教师没有把全部的精力放在学校的教学工作上;师资流失严重,师资紧缺,使得在岗教师超负荷运转,无暇自我提高,无暇从事教学研究。⑵师资队伍知识结构和学历结构不适应:大部分学校整个师资队伍的学历结构偏低,师资队伍的知识体系过于偏重语言知识,使其教学思想也偏重语言知识。⑶教师思想观念不适应。许多教师仍然信奉应试教育,无视现代外语教学发展的要求,经验主义思想严重,对英语教学改革冷漠,不关心新的教学理论和语言理论。⑷教学内容和方法的不适应。由于教材单一,更新缓慢,制约了教学内容的改革和更新,除教学语言较为陈旧外,教学内容普遍缺乏时代性、科学性、实效性。教学方法和手段也显得落后于时代,影响了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高。⑸外语教师的教学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不适应。在教学过程中检测手段单一,缺乏自我观察、自我评估的能力,对语言整体教学缺乏批判性评价,对新的教学思想和观念不能主动审视,不能自动寻求相关学科的支持。有关调查表明,有92%以上的教师认为他最迫切需要提高的是外语教学理论水平,英语课堂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何广铿、孙宪惮,1999)。

二、专业素质的培养目标

英语师资教育的目标通俗地看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指导教师自身的外语语言能力;二是培养将外语教给学生的教学能力(吴宗杰,1997)。具体地说,必须培养教师以下几个方面的意识和能力:⑴语言意识和技能:语言意识包括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等;技能包括听、说、读、写、译等。⑵教学意识和技能:包括二语习得、实践课堂观察、大纲设计、教学法,也包括微型教学、教育实习等实践课。⑶文化意识:包括跨文化交际、英美概况等。⑷主体意识,即高层次的认知能力和服务于社会意识,包括学习者策略和技能、中教研究方法、EPS课堂等(顾建新,1996)。

三、专业素质的培养策略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应提高自身的素质,迎接新的挑战。不善于学习的人是要落伍的,终身学习是当前发展的必然趋势。教育者只有接受再教育,不断丰富、提高教书育人的水平,才能增强他们的责任感、使命感、危机感和紧迫感。作为当代一名英语教师,他所教的是英语这门日益国际化的语言,他又必须具备更多的与英语教学特点有关的知识和品格,从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及教学手段方面来考虑,一个合格的英语教师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自身素质。

⑴外语教师必须加强理论学习,如参加外语进修班、回到大学学习、做访问学者等,进行有针对性的进修,使自己具备较为系统的现代语言学理论,对语言和语文的本质特征、交际能力的本质、语言理论的发展趋势等有所了解,并能自觉地利用语言学方面的知识来指导外语教学;对外语语音、词汇、语法和语用方面的知识,不仅要知其然,并且要知其所以然;在教学中要充分体现语言教学的人文性。

⑵外语教师还必须具备一定的外语教学法知识。外语教学史上曾有过多种教学流派和方法,这些教学方法都是在一定的语言学和心理学理论基础上产生的。外语教师应了解这些外语教学法的来龙去脉和优劣之处,运用辩证的观点来看待它们,并结合我国国情,取长补短,为已所用,努力寻找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如开展适当的校内、校际、国内、国际交流活动,既可做到优劣互补,又可在真实的英语语言环境中接受语言、文化、交际诸方面的培训;进行课堂观摩训练,提高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敏感度,促使教师对教学进行反思与探索;进行专题学习,以讲座的形式为主,可进行教学示范,也可进行教学案例分析,使教师将学到的理论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从而增强教师的感知效果和领悟能力等。切忌盲目崇拜,人云亦云。

⑶外语教师必须具备较为扎实的专业技能。只有具备较高的听说读写的技能,才能在课堂内外展示外语的工具性。这样,作为一名外语教师要博览群书,充实自己,打好自身英美文化知识的基础,才能灵活自如地用于实践。教师的外语实践能力既能为学生提供楷模,又能为课堂教学的交际化提供可靠的保障。外语教师应该时刻把提高和完善自己的外语实践能力摆在重要的位置。

⑷外语教师必须具备现代教学的意识和教学中运用现代技术的能力。目前,多媒体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使得真实的教学素材进入了教室和家庭,其强大的储存容量和灵活的交互性能调动人体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外语教师需要掌握和充分利用这一现代化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⑸外语教师课前必须认真备课,并做到精益求精。北京外国语大学刘润清教授(2000)曾撰文“漫长的学习道路”。文中所谈皆为作者几十年学习与教学的亲身感受。刘老师上课之前总是要大量查阅各种词典,自己编写句子,更为可贵的是作者数年如一日坚持这样的备课方式。刘老师在工作上这种精益求精的精神令人感动和敬佩。也许每个英语教师不一定能达到作者的教学与学术水平,但他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作为一名英语教师,若想提高自身专业素质,毫无疑问认真备课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过程。

总之,我国英语教学的现状,迫使我们对现有外语师资进行在职培训。在培训中强化改革意识,积极参与落实新的教学方案和教学大纲,积极参与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舍弃“拿来主义”;改变重视语言能力、忽视教学和教育能力的观念,把对学生教学、教育能力的培养带入各门课程的教学之中;强化为基础外语教育服务的意识,改变闭门造车、缺乏针对性的教学。不断提高师资队伍的自身的教学、教育能力,提高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这是我国目前外语教学中的薄弱环节,正如桂诗春和宁春岩(1997)在“语言学研究方法”中指出:“我国的外语工作者对语言学的各个领域都有兴趣……但是问题在于研究人员没有足够的方法支持他们的研究,54%的人使用的是简单的思辨性方法,随意性很大。这些研究方法的成果难登大雅之堂。对非母语的描述性研究和实验性研究必须以数据为依托,而我们有80%的研究都是不依赖数据的。究其原因,最根本的一条是我国外语工作者和研究者缺乏语言必要的训练,或是原来所掌握的方法已经老化,未能更新。所以我语言工作者要想在研究和教学上真正取得实质性的进展,都面临着一个重新学习和更新研究方法的挑战。”

参考文献:

[1]顾建新.师专外语师资教育:基本要求及改革思路 [J].外语界,1996,(4)

[2]桂诗春,宁春岩语言学研究方法[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7,(3)

[3]何广铿、孙宪惮。中学英语教师业务素质评估标准研究[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1999,(1)

[4]刘润清.剑桥英语教师丛书[A]外研社,2000

专业教师培养 篇4

关键词:教师专业能力,高职,电子商务

一、引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将“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作为保障措施提出,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已经成为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任务。在我国高校新的教学改革背景下,教师的角色正发生深刻变化,对教师进行教学运用的要求越来越高,其能力结构也在不断拓展之中。

当前的社会和经济发展对高职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师专业能力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移动技术、大数据、云平台等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广泛应用,对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信息素养的要求。在现代信息技术方面,存在着学生比教师会得多的现象,教师要改变信息应用和传播发布能力弱的现实;

二是“互联网+”等新经济在电子商务领域的出现,对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理论素养的要求。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政府两会上提出了“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发展,引领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互联网+”行动计划在企业、行业中快速响应,“互联网+农业”、“互联网+制造业”、“互联网+金融”等互联网经济飞速发展,对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出了加强理论研究的现实要求。教师要面对应用超前于理论的现实窘境,需要教师加大理论研究的力度;

三是以e Bay、全球速卖通为代表的跨境电子商务平台飞速发展,对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实践素养的要求。跨境电商是典型地整合经济学、管理学、信息技术和法律等学科的综合性学科,跨境电商行业的复合性人才的需求量激增。复合型人才不仅仅包括知识复合,更重要的是包括能力复合、思维复合等多个方面。复合型技能是对电子商务教师综合能力的现实要求。

二、电子商务专业教师专业能力的构建

1、教师教学能力构成

教师教学能力主要由下面五方面构成:(1)基本素养;(2)学科知识背景;(3)对所教知识结构的认知;(4)对学生认知发展的认知;(5)学科教学能力。其中学科教学能力具体包括:课程开发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教学沟通能力、评价能力、教学诊断与反馈能力等。

2、电子商务教师的专业能力结构

研读教育部《电子商务专业教师教学能力标准》和《电子商务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在电子商务专业课程标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技能训练、考核标准等方面全面融合校企合作模式,电子商务教师专业能力结构,如表1所示。

三、电子商务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的途径

1、寻求政府的政策支持,实施电商人才战略

政府政策往往成为制约区域电子商务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我院是江苏省电子商务人才培训基地,我院主动与太仓市商务局、科技局联系合作,依托太仓大学科技园,将太仓市100多家电子商务企业的员工培训纳入到电商人才培训计划,实现了政府和学校、行业的互利多赢。

2、校企合作共赢,提高电商教师的实战水平

电子商务专业对教师的实战能力要求特别高,需要与企业合作提高教师实践能力。我院京东商学院签订共建电商人才培养合作协议,学院成为苏州区域的京东官方合作培训机构后,为苏州的商家提供全面、系统的培训服务。院内教师通过参与到京东商学院等项目,成为京东商学院讲师团成员,电商教师在对外服务的同时,自身的专业素养得到了快速提高。

3、强化内部培训,助推电商教师的快速成长

电子商务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的具体方法,主要有以下几条措施:

(1)发挥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引领团队共同发展

组织骨干教师参加全国和省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企业顶岗培训班,学成回校后,通过指导和示范教学,带动整个电商专业教师开展相互学习与协作学习活动,在整个教学团队中形成你最我赶的学习氛围。

(2)制定教学能力考评标准,以评价改革引领教师发展

在电子商务专业,抓住创建江苏省示范高职院校的契机,同时结合学院骨干教师培养计划,制定完善教学能力考评标准,,引入电子商务专业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规划,开展教师专业应用能力测评,以评促教。首先,建立网络测评系统,提供测评服务,确保通过科学有效的测评手段,帮助教师根据考评指标,合理开展能力提升的校本研修。为教师提供中长期的考评数据,以便能找出本专业教师成长发展的规律。

(3)“三创”教育与师资建设结合,实现师生共同提高

电商专业特别提倡创业和能力的提升,在专业实践教学中开设“三创”教育培训课程,通过内部培训加强导师制培养模式的实践,建成能担负起“三创”教育的专业教师队伍。教师能引导学生团队创业实战,通过技能大师工作室,以教师带学生做项目,实现师生创新技能的共同提高。

4、形成产教融合纽带,完善校企双向交流服务机制

产教融合是在的校企合作基础上的深度合作,是职业教育与产业相互渗透、共同发展的结果。依托校企共建的实践基地,通过参加电商企业组织的培训会,组织教师参加脱产下企业锻炼的顶岗实习实践活动,将企业的真实案例带回学校,编写用于课堂教学的相关教学案例。

四、电子商务教师专业能力培训的现实问题

当然在高职教师成长过程中,也遇到了许多问题。首先,如何面对职业倦怠感的问题。教师面对繁重的教学工作与科研压力,或缺失动力,安于现状;或焦虑躁动,浅尝辄止。电商教师要从甘做一名电商职业人开始,只要摆正自身地位和心态,还是有能力处理好自身发展需求。其次,如何面对众多专业知识和技能,处理好专门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的问题。电商教师的精力和时间是有限的,往往每个学期担任不同的多门课程,每位教师要主攻一个专业领域方向,有针对性地参加自身进修和专业培训,然后相互合作交流,做到专业能力的快速提高。三是如何处理好理论和实战技能的问题。当前高职电商专业教师普遍缺乏实践能力,应该正视不足,时刻朝着既是电商实战领域的高手,又是理论扎实的教书匠的目标奋进。上述问题如何解决?我校的做法是针对问题,制定出台的下企业激励政策、技能大师工作室政策等系列政策,有效激励教师专业能力的持久提高。

五、总结

电商行业发展日新月异,当今跨境电商、移动电商、社区电商发展迅猛,高职电子商务教师专业能力的提高迫在眉睫。电子商务教师专业能力,对教学质量的提升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电子商务教师只有持续关注电商行业发展,适应产业发展的要求,积极面对电子商务产业的发展需求,不断挑战自我,相信高职电子商务专业教学必将更加充满活力。

参考文献

[1]王成福等.高职教师专业实践能力的内涵及培养对策[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03):146-151.

[2]曹国亮,吴海清.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专业能力标准指标体系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3(08):71-73.

[3]辛江岩.教师专业能力构成探析[J]临沂大学学报,2014(03):34-36.

[4]付光槐等.论教师专业能力持续性发展的机制创新[J]中国教师,2014(11):51-55.

旅游专业骨干教师培养建设报告 篇5

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

旅游专业骨干教师培养建设报告

以全面提升旅游专业师资队伍整体素质为核心,以专业梯队建设为重点,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以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队伍建设为突破口,以点带面,带动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努力建设一支适应中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需要,数量充足、梯队合理、素质优良、“双师”素质高、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进一步促进我校教育教学水平纵深发展,打造一支“双师型”骨干教师队伍。

本专业原有骨干教师潘丽、曾艳、陈瑜丹3人。经过各方面培养、实践、考评,现增加程燕、吴君、王亚林、周格、李雨倩5人。本专业现有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共计8人。

潘丽,女,中学一级教师,持有中级餐饮服务员证、普通话一级乙等证、餐厅服务员、客房服务员、前厅服务员、插花员考评员证及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证,现担任旅游专业普通话、饭店服务语言课程教学;曾于2009年参加旅游服务与管理省级骨干教师培训,同年受聘为乐山市教科所素质学科兼职教研员,并被学校评为优秀班主任,获得学校专业技能考核优秀奖,指导编排“礼仪秀”节目参加乐山市中小学生第六届艺术节获优秀奖;2011年,参加乐山市中职教师教学比赛荣获二等奖,参加全国中职学校“创新杯”教师说课比赛荣获三等奖;2012年获学校教学技能考核优秀奖;2013年,潘丽同志担任的语言素质课程被学校评为优质课。同时,潘丽同志长期被乐山电力、乐山中国电信、乐山中国联通等企业邀请担任礼仪与服务语言培训师。

曾艳同志,女,中学一级教师,持有高级客房服务员证、高级茶艺师证、餐饮服务技师证、餐厅服务员、茶艺师考评员证及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证,现担任旅游专业客房服务、茶艺、餐饮服务课程教学及实训;曾于2008年参加饭店服务管理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并被评为优秀学员;2009年参加乐山市中职教师技能竞赛荣获一等奖,并受聘为乐山市中职学校技能(西餐宴会摆台)指导教师,12月在由乐山市教科所组织的全市中职专业课教学研讨会上作了题为“西餐宴会摆台技能”的专题发言;2010年参加乐山市首届职业技能大赛,被评为旅游类优秀指导教师,同年被学校评为优秀教师及优秀班主任;2011年被学校评为第二届校级名师,同年还被评为学校优秀教师及优秀班主任;2012年,曾艳同志担任的茶艺课程被学校评为优质课,本人被评为优秀班主任;2013年“教学课件”设计被学校评为“优秀”,同时被评为优秀班主任;因在茶艺表演和制茶行业具有较高知名度,2012年被乐山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聘为制茶与茶文化表演行业专家,参与茶艺表演和制茶行业检查与评估工作。同时,曾艳同志长期被乐山云顶餐饮娱乐管理公司、乐山五通桥丽源宾馆等企业邀请担任企业员工培训师。

陈瑜丹,女,中共党员,中学一级教师,持有中级茶艺师证、高级礼仪培训师证及中学教师资格证,现担任旅游专业礼仪素质课程教学及实训;曾于2007、2010年被评为优秀党员;2007年被评为优秀班主任;2007、2008、2010年被评为优秀教师;2008年,陈瑜丹同志撰写的《浅谈中职

学校的体育课》被评为乐山市中小学体育教学论文评选一等奖,《初探礼仪细节教育法》被评为乐山市中职教育教学论文评选一等奖;2009年参加旅游服务与管理省级骨干教师培训;2011年,陈瑜丹同志担任的礼仪综合训练课程被学校评为优质课。

程燕,女,中共党员,中学一级教师,持有高级茶艺师证、高级调酒师证、餐厅服务员、客房服务员、茶艺师考评员证及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证,现担任旅游专业茶艺课程教学及实训;曾于2007年参加旅游服务与管理国家级培训;2009年参加乐山市首届中职学校旅游专业教师技能大赛获三等奖;2010年参加乐山市中职学校旅游专业“创新杯”说课比赛获二等奖,2011年“四川盖碗茶茶艺表演”课在四川省中职学校旅游专业说课比赛中获二等奖;2010、2011连续两年被评为优秀班主任;2013年参加国家级骨干教师企业实践培训。

吴君,女,持有高级餐饮服务员证、高级客房服务员证、初级导游证及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证,现担任旅游专业导游基础知识及四川旅游景点讲解课程教学及实训;2010年参加旅游服务与管理省级骨干教师培训;2009年参加乐山市首届中职学校旅游专业教师技能大赛获一等奖;2010年参加四川省中职学校旅游专业教师模拟导游技能竞赛荣获四川省第一名和一等奖;2012年参加乐山市中职教师现代服务类教学比赛一等奖。

王亚林,女,持有中级调酒师证及中学教师资格证,于2009年通过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举办的房地产策划总监岗位培训考核,现担任旅游专业房地产营销课程教学及实训;曾于2006、2007、2008、2009、2012、2013年被评为优秀班主任;2008年获学校专业技能考核优秀奖,担任的房地产营销课程被学校评为优质课;2010

年参加旅游服务与管理省级骨干教师培训。同时,王亚林同志长期被被乐山名盛房产邀请担任房地产营销讲解培训师。

周格,女,持有高级客房服务员证、高级餐饮服务员证、高级公共营养师证、餐厅服务员、客房服务员、前厅服务员考评员证,现担任旅游专业调酒技术、客房服务等教学及实训;曾于2008年参加饭店服务与管理省级骨干教师培训;2012年7月在成都参加英式和花式调酒师培训;同时,周格同志长期被乐山王浩儿渔港特色餐饮有限公司等企业邀请担任企业员工培训师。

李雨倩,女,中学二级教师,持有高级中学教师资格证,现担任旅游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曾于2008、2009年被评为优秀班主任;2007年在学校中青年教师课件制作比赛中获得三等奖;2010年撰写的论文《中职酒店服务英语业教学浅谈》被《教育改革与发展文论》编委会评为当优秀论文一等奖;2011年撰写的《重视养成教育——职中班主任工作浅谈》与《高中英语多样化探究》在学校优秀教育科研论文评选活动中同时荣获二等奖;2013年在云南大学参加旅游服务与管理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在培训期间,参加骨干教师公开课比赛荣获一等奖,其撰写的教学研究论文荣获一等奖,并考取了调酒师、插花师高级证。

以上8位同志按照学校及专业部安排,每年均前往乐山一职中校企集团企业如乐山金海棠大酒店、峨眉红珠山宾馆、四川特色餐饮“海河家宴”、乐山大佛景区等进行为期20天的企业上岗实践,从2011年至今,累计完成20人次共320天。通过校本研修、外出考察学习、国内各级培训、企业实践与培训、课题研究、参编校本教材、课程教学改革等形式,不断的提高了旅游专业骨干教师教学、教研业务能力,成为我校旅游专业建设的中坚骨干力量。

小结:

通过两年示范校建设,旅游专业打造了一支教学水平高、实践能力强、“双师”结构合理的骨干教师团队,成为乐山中职旅游类教育中坚力量和旅游行业培训专家,促进了乐山中职旅游类专业教学改革和乐山旅游行业技术发展。

专业教师培养 篇6

关键词:会计;实践能力; 培养

G642;F230-4

现代企业的校园招聘,需要的不仅仅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大学生,更需要的是具有创新精神适应社会发展的全面型人才。作为会计专业的学生,应该具备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能够全面掌握会计准则的变化,尽快适应会计工作。现行高校会计学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大多都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管理、经济、法律和会计学等相关方面理论和知识,具备会计核算、审计及财务分析等业务处理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从事电算化会计、审计及财务管理以及其他相关管理工作。专业基础扎实,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富有创新精神的应用技术型专门人才。高校如果想为社会培育出优秀的会计从业人员,那么高校本身就应该首先培养出优秀的会计专业教师。

一、高校会计专业教师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近些年,虽然各大财经类高校都开始重视对会计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但在对会计专业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方面却欠缺。会计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任课教师忙于科研、教学等工作,缺乏社会实践,这不利于自身的全方位发展,更不利于去指导学生进行模拟实践。

(一)新任教师“从学校到学校”

随着会计专业的火爆,高考填报会计专业志愿的学生也越来越多,这就意味着开设会计学、财务管理、审计等相关专业的高校需要一大批从事会计相关专业教学任务的教师。原有的教师量已无法满足正常的教学运行,所以社会招聘是一条扩充教师数量的有效途径。“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学位,本硕专业一致”的招聘条件,让很多应届毕业生受益。但这种招聘带来的弊端就是许多刚从校园走出来的学生需要立刻转变角色,成为担负起为社会培养人才的重任[1]。虽然新进教师普遍具有硕士、博士等较高的学历,多年的求学经历让他们系统地接受了相关学科理论知识的学习,但平时接触的多是书本的知识,除了进行论文的书写需要调研之外,几乎没有机会到相关行业从事具体的实际工作,对真正的业务操作模棱两可[2]。

(二)部分教师工作缺乏激情

从事教学工作多年的教师具有较为深厚的理论基础,对知识框架能够倒背如流,但不愿意接受新鲜事物也是一个致命的缺点,很多幻灯片教学也是直接从网上下载,不加任何改动直接拿到课堂,对工作缺乏必有的热情。部分教师不愿意接新课,缺乏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创新,案例更是“十年如一日”的重复“昨天的故事”。另外,还有一部分教师在外面从事“副业”,去其他院校、辅导班兼职讲课,或者忙于自家的生意等,导致其主要的精力没有放到自己的本职工作上,对自己最应该重视的领域不上心[3]。这些教师不愿意接受新的挑战,更别提下企业去接受实践方面的锻炼。

二、现行高校会计专业教师实践能力培养模式及存在的问题

(一)去企业财务部门实习

到企业财务部门实习,接触真正的业务,固然对自身的实践能力提升有很大的益处,也是最直接的提升实践能力的渠道。不过具体操作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一是本身不是该企业的人,日后还要回到学校,企业不会花大成本去培养,能接触到的业务极为有限,其核心的精髓大多不会让触碰。二是一般企业要求从事会计工作的人,首先需要从事两年的出纳工作,才允许接触具体的会计业务,所需周期长。

(二) 考取中级以上会计职称

鼓励教师考取非教学岗位的职称,比如会计专业的教师,需要考取会计师或高级会计师职称,培养“双师”型人才。所谓“双师”,即“技师+教师”,既懂理论知识,又能实践操作;既能上得讲台,也能下得企业,具有开展实践教学的能力。此种方法固然有效,不过也存在着弊端[4]。目前,我国会计师的考试,分为中级会计实务、中级经济法和中级财务管理,两年之内通过三科,成绩滚动有效。此考试还是过于理论化,不是通过了考试就说明考生具有较高的实践能力。

(三)通过相关学习资料自我提升

面对自身实践能力不强,却又不得不担负起实践课程的现状,很多会计专业教师选择上网查阅资料、浏览实训类书籍的方式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此方法发挥了任课教师的主观能动性,缺点是书本上的知识还是与实际有差别的[5]。另外,面对高校会计类专业招生势头的增长,教师的数量不足,导致每位教师的日常工作量较大,没有较多地时间花费在研究实践能力上。

三、对策建议

现行高校会计专业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方式有其优点,但也有自身的局限性。高校在针对教师实践能力培养方面,还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一)建立会计专业教师实践能力准入制度

正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不能因为学生数量多,就没有选择的随意拉来一个会计专业的教师,就让其从事实践教学的指导工作。教师自身对实践知识都不清晰明了,怎么去指导学生?如果传授了错误的知识,而自己又不知道,这对学生日后的发展会产生很多不利影响。,实践教学能力既包括了会计教师自身的会计实践能力,又包括了会计教师的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能力,只有两者相互整合,才能形成会计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6]。学校应该为指导实践教学的教师建立准入门槛,本着对学生负责,对学校负责的态度,如果教师达不到实践教学的要求,则不能获得从事实践教学工作的机会。

(二)聘任企业的老会计当实践教师

针对高校会计专业教师实践能力欠缺的问题,学校可以聘任在企业会計工作岗位上从事多年实践工作的老会计当实践教师。这类在企业多年,处理过各种不同会计业务的全面、专业型人才,不应拘泥于自身学历,他们具有长期的实践经验,能够较好的处理好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另外,这类会计人员的主要职责不是培养学生,而是培养教师,定期为教师做实践方面的报告,手把手教教师具体业务操作,提升教师队伍整体实践能力。

(三)开辟实习新途径

教师去企业实习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那就可以换一种方式安排教师的实习。由高校或事业单位直接出资创办企业,在我省已有很多先例,例如吉林华翰文化集团有限公司。该公司成立于2011年5月,是吉林省教育学院独立出资组建的国有企业。集团下设吉林省教育学院报刊社、吉林教育音像出版社、吉林华翰中小学教材发行有限公司、吉林华翰旅行社有限公司等9个子公司。公司现有员工260人,固定资产1.2亿元。如果各大高院都成立自己的下属公司,那么安排会计专业的教师去自己的企业实习,一方面不涉及到泄密问题,另一方面又能增加会计专业教师实践锻炼的机会。而且,会计专业教师具有丰富的理论前沿知识,综合素质高,理论知识牢固,在实际工作中能够对具体岗位业务有更高的认识,毫不夸张地说,他们甚至可以帮助学校对会计人员进行专业理论知识的培训和指导,这是理论反作用于实践的典型例子,有助于推动学校财务管理制度迈向更科学、更规范的台阶[7]。成立下属子公司还有一点好处就是高校与企业采用不同的会计制度,年末决算时,采用并表不并账的方式出具财务报表,利用企业的利润增加高校的收入。

(四)将实践能力纳入绩效考核

目前,很多高校对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缺乏系统、完整的规划,大多在评职称和年末绩效考核时往往重视科研项目与科研成果,对科研任务完成较好的教师还有科研奖励。而在实践能力方面没有相应的考核标准,这就导致了教师对提高自身实践能力缺乏积极性与主动性。学校应该制定有关实践教学方面的管理制度,采取相应的激励政策,把实践能力也纳入年末绩效考核中去,增加教师提高实践能力的积极性。

四、结论

小学数学教师专业素养培养初探 篇7

数学素养是人们对数学的认知论和方法论的结合,数学素养体现了一个人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对于小学数学教师来说,数学素养不但包括了教师自身掌握数学知识的水平,更包含了其运用丰富的数学知识进行教学的能力。在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素质教育全面推广的今天,提升小学数学教师的数学素养具有重要意义。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数学教师数学素养的提升,谈些自己的看法和体会。

一、提高小学数学教师数学素养的重要性

目前教师的数学素养欠缺,到底欠缺在哪里?笔者认为,主要还是欠缺在数学的现代修养上。我国著名数学家陈景润之所以能取得举世瞩目的研究成果,主要是他较高的数学修养作支撑。用国外数学家和同行的话来说,“他是移动了群山才达到这一研究水平的”。这个群山就是现代数学的众多基础知识和思想观念。当然,对绝大多数数学教师来说不可能也不必要具有专职数学家那样的数学水平和研究能力。但是从《课标》中所列出的数学内容与模块看来,尤其是要开设的那些选修课,有许多都涉及到了近现代的数学分支。如果教师本身不具备这些必要的功底,就无法适应新的教学任务,无法实现创新教育无法达到教学要求。

二、小学数学教师数学素养的构成

1. 数学学科素养。

数学学科素养指的是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对主要的数学概念进行全面了解,通过不同的深度和类型来对数学的本质进行揭示。小学数学教师要对小学数学的内部系统结构进行熟悉,对知识之间的联系进行全面的掌握,对各基础理论知识进行全面的把握。小学数学教师要加深钻研数学教材,并对高一级的数学知识进行了解。要对学习数学知识的有关方法及数学知识中隐含的数学思想和扩展内容充分进行了解,不断开阔自己的教学视野。与此同时,还要关注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能够从其他学科中汲取数学素材。

2. 数学思想素养。

小学数学教师要对数学理论的内容和本质有着明确的认识,以此来指导教学实践活动。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要掌握一定的教学方法,才能够运用数学材料中隐含的数学思想,展开教学活动。小学数学教师要能够对典型的数学思想方法进行总结,例如类比法、观察法、归纳法、演绎法等等。小学数学教师还要能够对数学内容中的各种思想方法进行挖掘和提炼,将其作为教学的指导思想,有意识地渗透于教学活动中。

3. 数学能力素养。

数学能力素养包括数学建模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数学思维能力、数学运算能力以及相应的注意力、记忆力、观察力。

4. 正确的数学观。

小学数学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数学观,也就是全面认识数学的特征和性质,掌握数学教学的规律,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数学观。

三、小学数学教师数学素养的培养

1. 做好数学教师的岗位培训,夯实教师基础。

数学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更好地提高自身数学素养,以适应新时期小学数学教学的要求。可以从高校邀请数学专家,帮助小学教师重温数学基础知识,拓展知识面,提高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可以建立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机制,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全校的数学教师“再学习”、“再教育”。同时还要抓好数学教研工作,为教师提供研究的平台。

2. 要做好教研组的管理工作。

对数学教研组管理措施进行强化,实施教研组长例会制度,定期研究、安排教研活动。在学科教研组内部应设立备课组,大力实施集体备课、说课模式。一要选用教学水平高、经验丰富、组织协调能力强的教师担任教研组组长,明确和落实教研组长的工作职责和相应待遇。二要丰富教研组活动形式和内容。三要组织教师仔细研究教材、吃透教材,对单元、模块、例题、课后习题进行仔细研究,认真推敲,提高教师驾驭教材的能力,积极探索新型教学方法。四要积极组织实施调研课题研究,使教师在课题研究中,吃透教学理论,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探索新的教学规律,使教师能够不断更新和充实数学专业知识和教学知识,拓宽教师知识视野,丰富文化底蕴。

3. 加强数学教学管理,为教师提供工作动力。

专业理论教师实践技能的培养 篇8

一、理论与实践教学能力概述

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活动要求教师具有先进的高等职业教育理念, 教学中既要重视专业理论教学, 又要重视对学生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形成技术应用能力, 使学生具有“应变、生存、发展”的潜质。我们的教师既要懂知识又要会传授知识, 既要懂实践又要会教会学生如何实践。

二、理论与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1.有驾驭高职教材的能力

教师要向学生传授专业理论知识, 培养学生的理论和实践能力, 教师本人应该是教材的掌握者。高职教育教师形成理论与实践教学能力的第一步, 即是学会驾驭教材。

高职课程教材内容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一方面教师要分析教材涉及哪些技能与能力, 另一方面要分析通过教材内容教学, 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哪些技能和发展学生的哪些能力。

2.有制定科学、合理的操作技能培养计划的能力

高等职业教育的任务是使学生具有实现把设计方案和图纸转化为产品、商品, 即转化为社会物质财富的能力。对这种能力进行分解就可以为高等职业教育操作技能培养计划制订奠定基础。现代生产环境对高等职业教育学生的“实现”能力大致有四个方面的要求, 即较广的知识面和较多的现代科技知识、较强的基础技能和岗位职能技能、较好的智力素质、较好的社会素质。在制订操作技能的培养计划前, 应重点对每一个专业进行系统的职业岗位技能分析。把岗位技能分解为若干“综合能力”, 把综合能力分解为若干“专项能力”。以这些能力为基础列出某专业毕业生应具有的操作技能结构。在制定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计划时, 以培养技能为目标, 制定与教学计划配套的操作。

3.“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是培养专业理论教师实践技能的有效措施

(1) 产学研一体化的办学路子是培养“双师型”教师的关键

要逐步实现教师能够从知识型向技术、技能型转变, 努力做到高职院校既出人才又出成果、也出产品。教师应积极参加实验、实训室的建设和新实验、实训项目的开发, 主动到科研设计单位兼职并与企业联合申报科研课题, 参加项目设计, 从生产实践中为学生寻找实践课题。要办好教学工厂, 形成定型的产品, 让更多的教师有机会承担产品的设计和工艺管理等专业技术工作。

(2) 以校内实训基地为依托, 培养教师的顶岗实践能力

一是实行“先上岗, 后上课”的制度, 对专业教师, 特别是大学刚毕业的青年教师, 先到实训基地相应的生产岗位上锻炼1~2年, 待掌握了过硬的生产技术和取得一定的实践经验后, 再上讲台授课;二是分期分批选派中青年教师到实习实训基地带班实践, 既管生产又管学生, 在带班中积累实践经验。通过锻炼, 专业教师不但具有了较高的理论知识, 又积累了实践经验, 讲起课来言之有物, 既能联系生产实际, 还能指导学生实训。

(3) 加强高职师资培训基地建设

全国高职高专师资培训基地于2001年底在天津成立, 该基地在进行硕士等学历教育的同时, 开展教师培训工作, 培训的重点是高等职业教育的理念、实践能力、专业技能和现代教育手段、方法。该类基地是高职高专院校培训“双师型”教师的重要阵地, 也应当成为高职高专院校师资的来源地。

(4) 拓宽师资引进渠道, 扩大兼职教师比例

要加大对高学历、高职称、高技能人才的引进力度, 工程硕士要求具有2年以上实践经验的企业技术人员才能报考, 应作为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一个重要来源。兼职教师是高职师资的重要组成部分, 美国社区学院兼职教师占教师总数的三分之二, 加拿大社区学院兼职教师达到80%以上。企业里也不乏博学善辩之才, 要有计划地聘请本地区、本行业的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

(5) 要充分发挥职称评审的导向作用

教育行政部门要根据高职院校的“双师型”教师的特殊性, 尽快出台高职院校独立的教师职称评审标准, 要把技能考核作为高职院校教师职称评审的主要指标, 适当降低学术要求, 真正体现高等职业教育对“双师型”教师的素质要求。

(6) 提高“双师型”教师的待遇

“双师型”教师是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都有较高水平或造诣的教师群体, 承担着较一般教师更为繁重的工作任务, 因此, 应制定“双师型”教师的奖励政策, 使“双师型”教师在晋升职称、出国培训、工资津贴等方面享有相对优厚的待遇, 以保证“双师型”师资队伍的稳定。

摘要:我国高职教育如雨后春笋, 发展迅猛, 培养了一批又一批高职学生, 为我国大众教育的发展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但高职教育还属于新兴教育, 存在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去思考和研究, 其中, 如何使教师在上好理论课的同时也能上好实践课, 使得理论和实践相互交融, 相辅相成, 形成高职教师独立的特色, 是高职学校能否培养出高质量学生的一个重要的问题所在。

专业教师培养 篇9

一、改革现有课程体系,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课程是教师教育专业学生教育专业素质培养的基本平台。培养教师教育专业学生教育专业素质, 首先要根据教师教育专业素质结构, 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培养自主成长型人才。

(一) 构建合理的教师教育专业教育课程体系

教育专业素质是教师在其专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直接决定其专业活动效果的教育品质的总和, 其结构包括教育信念、教育知识、教育能力和教育情意等。传统的教师教育专业学生涉及教育专业素质的课程只有心理学、教育学、普通话、书法等几门课程, 课时紧、内容少, 尤其是教育类课程, 远远不能满足未来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根据教师教育专业素质的结构, 教师教育专业教育专业课程至少应包括以下几个学习领域: (1) 儿童发展与教育。课程为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品德心理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 (2) 教育学基础。课程为教育学原理、现代教育理论、班级管理等。 (3) 学科教育与活动。课程为学科课程与教学论、综合实践活动等。 (4) 教师专业发展。课程为教师心理学、教师专业发展、教育研究方法等。 (5) 教师专业技能。课程为普通话、书法、现代教育技术等。为此, 教师教育专业必须加强课程建设, 进一步加强课程模块之间的合理整合和协调, 在开设专业必修课的同时, 根据教师教育专业的素质结构与社会需求, 积极加强教师教育专业拓展课程建设, 同时改革学科中心课程体系, 树立多元化课程理念。在学科教学的同时, 开展项目教学、实践教学, 促进学生教育专业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的形成。

(二) 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课堂教学是培养教师教育专业学生教育专业素质的主渠道,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培养教师教育专业学生教育专业素质的保证。因而在课堂教学中, 必须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 从培养教师专业素质、实现教师专业化的高度, 变单一的知识性教学目标为全面的发展性教学目标, 走出学术性、理论性的狭窄胡同, 突出教育学科的发展功能, 关心学生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专业思想的树立与情意的培养, 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对学生教育智慧、教育理念的启发和培养价值。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以开放的心态, 根据地域、学校、教师、学生的特点对课程资源进行开发与利用, 充分开发与利用教材、计算机多媒体、网络、实践课程、教师与学生等课程资源, 彻底改变教师“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方式, 把课堂教学的时间、空间、主动权还给学生, 创造有利于学生全面成长的教学环境, 使他们成为教学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实践者;并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内容、情境中选择和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如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阅读指导法、案例教学法、微格教学法、实践作业法等, 从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创新实践能力, 促进学生良好教育专业素质的形成。

二、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引导自主学习

教师专业发展是终身的、持续的过程, 自主发展是教师教育专业素质发展的本质。为促进教师教育专业学生自主发展, 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加强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一) 指导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结合专业实际、自身情况等制订的职业目标、职业道路、发展规划, 以及为实现目标而确定的行动方向、行动方案。对教师教育专业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有助于学生明确目标、把握方向、提升行动力, 对其教育专业素质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开展职业生涯规划, 首先应引导学生明确教育专业素质的目标与内容, 即通过教育教学, 要热爱基础教育职业, 掌握系统的教育理论知识, 形成科学的教育理念, 具有初步的基础教育教学实践能力、教育科研能力, 具有良好的沟通表达、组织协调、交流合作能力, 形成自我专业特长。大学一年级侧重培养热爱基础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的职业情怀, 培养教学基本功;大学二年级侧重掌握教育基本理论, 培养教学能力;大学三年级侧重形成科学的教育理念, 培养教学能力和教育管理能力;大学四年级侧重培养自我专业特长和基本的教育科研能力。根据学生职业发展规划的步骤, 在指导学生职业发展规划时, 教师应帮助学生进行客观的自我评估, 对照教育专业素质的内容, 拟定专业发展目标, 制定行动方案, 积极展开学习与训练, 并在实施的过程中不断反馈与修正, 从而促进学生教育专业素质自主发展、自主提高。

(二)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是培养教师教育专业学生教育专业素质重要的环节。教师要通过课堂教学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 端正学习态度, 激发学习积极性, 并积极创设条件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如课外阅读、课前预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同时, 教师还要积极引领学生进行实践与研究, 加强对教学的反思, 开展叙事研究与专业对话, 从而形成自主成长的内在动机、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反思能力、自主成长的人格特征, 为将来的终身学习、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为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效率, 创建学习型团体是提高教师教育专业学生教育专业素质的重要途径。学习型团体是指学生在学习中形成的、有共同的持之以恒的愿景、注重心智改善、坚持系统思考、不断实现自我超越的学习共同体。在学习型团体中, 学生共同创造实现理想的良好环境和团体氛围, 把学习共享系统组合起来, 坚持学习新知识、新见解、新理念, 不断修正自己行为, 不仅能促进知识、信念、行为的变化, 而且能增强个体的成长能力和团队意识, 有助于学生的自主发展。为此, 教师应将集体教学与小组合作学习有机结合,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和与策略的讨论, 建立小组合作学习的目标导向与程序结构, 加强学生合作交往意识及小组合作技能的培养,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发展。

三、改革评价方式, 强化实践教学

(一) 改革评价方式

传统的教师教育对学生学习按照所谓的标准指标体系进行评价, 以考试分数作为衡量学生教育专业素质的依据, 片面强调知识的获得, 忽视情感、能力的发展, 束缚了学生个性的自由。

要培养学生教育专业素质, 教师就要改变原先简单片面的学生学业评价办法, 建立全面科学的评价制度, 构建全面的评价指标体系, 包括课堂表现、平时作业、实践活动、期末考试等;对学生的评价要突出学习态度、责任心、实际行为、创新能力、灵活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的评价;恰当使用学生成长档案袋评价, 突出其对学生评价的自主反馈性、发展的全面性、独特性、动态性、生成性等特点, 充分发挥它的激励功能、评价功能、学习功能和教育功能, 从而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创新能力、实践能力, 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最终实现对学生的综合评价、全面评价、动态评价, 更好地促进学生教育专业素质的培养。

(二) 强化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培养教师教育专业学生教育专业素质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班杜拉通过研究发现, 几乎所有起源于直接经验的学习现象都可以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其结果而替代性地产生。因而加强课堂教学中的案例教学、模拟训练, 加强教育实践课程, 强化与基础教育的联系, 对学生实施观察学习、模拟学习, 提升学生实际应用能力, 是教师教育专业学生教育专业素质培养的重要途径。教师教育专业实践教学实施的基本途径可分为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两种:校内实践的具体形式主要有学科教学、微格训练、小组模拟训练、各种教学实践竞赛活动、社团活动、每日练活动、教学录像观摩等;校外实践的具体形式主要有教育见习、教育实习、社会实践活动等。教师应特别注意实践内容的系统性、层次性, 注重指导学生进行反思, 引导学生从单项到多项, 从分散到集中, 从校内到校外, 受到多层次、多方面的实践锻炼, 真正达到教学实践的层次化、自主化;同时, 学校可聘请知名中小学教师作为兼职辅导老师, 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上给予学生有效的指导。另外, 学校还应加强教学基本功与能力的日常检查与训练, 加强学生社团建设, 开展富有成效的活动, 充分利用周边教育资源, 通过义务支教、假期社会实践活动等形式, 从而帮助学生充分了解中小学和中小学生, 不断提升教师教育专业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摘要:教育专业素质是教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提升教师教育专业学生的教育专业素质, 师范院校应努力构建以课堂教学、自主学习、实践活动为主体的三元结构模式, 做到课堂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自主学习与合作发展有机统一, 培养适应当代教育发展要求的高素质的教育专业人才。

关键词:教师教育专业学生,教育专业素质,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吴志华, 柳海民.论教师专业能力的养成及高师教育课程的有效教学途径[J].教师教育研究, 2004, (3) .

[2]朱玉东.论教师的教育专业素质及其培养[J].中国教育学刊, 2003, (12) .

[3]李其龙, 陈永明等.教师教育课程的国际比较[M].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2.

[4]桂建生.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选择——自主发展和专业对话[J].当代教育论坛, 2003, (12) .

专业教师培养 篇10

1 教师专业化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1.1 教师专业化是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 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发生了很大变化。师范院校的毕业生也将面临社会的选择, 市场的竞争。在教师的人才市场上, 师范院校毕业生将与综合大学、工科院校等高校毕业生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供需求单位选择, 师范院校毕业生只有突出教师职业特点, 强化教师专业化, 才有可能在竞争中取胜。因此, 师范院校如何按教师专业化要求培养未来的教师, 就成为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

1.2 教师专业化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 传统“应试教育”培养的人才已越来越不能满足现代建设对人才的需要, 素质教育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理念与目标。然而, 有关调查和分析研究表明, 我国传统师范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教师已难以适应当前素质教育的实践需要, 基础教育改革的成败关键在教师, 如研究性学习的深入开展, 新课程改革, 中学数学建模等都对数学教师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近些年来, 我国教育、科技及文化的迅速发展为教师专业化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同时, 作为教师专业知识体系基础的教育学科和心理学科的长远发展也为教师专业化提供了可能。

1.3 教师专业化是数学教师双专业性的要求。

数学教师教育是一个双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它要求在修业年限内学生的数学学术水平和教育专业水平都达到要求, 这也是教师教育所独具的特点。然而, 在广大的中学数学教师队伍中, 具有双专业性的数学教师很少, 大多数数学教师还只停留在单专业水平上, 一方面, 有些数学教师具有较高的学历, 他们或是综合大学或是重点师范大学数学专业的硕士毕业生, 可以说他们的数学功底已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然而对于“如何教”的问题却难以解决, 即对教育专业课程缺乏系统的学习, 另一方面, 有些数学学科教学水平提高后, 其数学技术功底明显缺乏后劲, 教育科研方面的弱势要求数学教师专业化。

2 数学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质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 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教师。世界各国对教师教育都非常重视, 而教师教育的核心是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这已成为世界教师教育发展的潮流。而专业素质是专门职业对从业人员的整体要求, 因而在教师专业化的进程中, 人们对教师的专业素质给予了广泛的关注。教师的专业素质是以一种结构形态而存在。所谓教师素质被看作是“教师拥有和带往教学情景的知识、能力和信念的集合, 它是在教师具有优良的先存特性的基础上经过正确而严格的教师教育所获得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态度是构成教师专业素质的主要部分。这三个方面的发展水平决定了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高低。而数学教师应具备哪些专业素质呢?

2.1 数学教师的专业知识。

数学教师具备专业知识是从事数学教育工作的基本前提条件。数学教师要完成教书育人的根本任务, 必须具备广博的知识和完整的知识结构。从结构上看, 数学教师的专业知识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1 数学学科知识。

学科知识是指各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数学教师应具有精深的数学学科知识。如数学的初等和高等理论知识, 数学观的知识, 数学史的知识、数学思想方法与数学相关的其他学科知识和科学方法论。所谓精, 就是要求数学教师全面、系统、准确无误地掌握数学的学科知识, 了解数学学科知识和整个知识体系的纵横联系, 能够做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所谓深, 就是要求数学教师在专业知识方面要比学生高出很多, 要远远超出其在课堂上讲述的内容。这样数学教师才可能游刃有余地驾驭教学活动, 才能厚积薄发、高屋建瓴、深入浅出的给学生讲清、讲精和讲活。

2.1.2 教育科学知识。

数学教育理论知识包括数学教学论、数学课程论、数学学习论、数学教育研究方法、数学教育统计、数学教育管理、数学教育技术、数学教学设计、数学教育评价等。教育工作是一项复杂艰难的工作, 人类在数千年的教育实践中创造和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理论和经验。这是数学教师必须认真学习和研究的。在教育科学分支日趋庞大的前提下, 要求每名数学教师应学习教育科学的一些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

2.1.3 科学文化知识。

文化科学知识包括文学、哲学、政治、经济、艺术、历史、物理、生物、化学、美术、体育等。各门学科的知识都不是孤立的, 它们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联系也日趋密切, 数学教师除了具有本专业知识外, 对于相关学科也应有一定的了解。这有利于数学教师开拓视野, 还有利于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各类知识融会贯通, 做到文理结合, 中外结合, 史学结合,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2 数学教师的专业技能。

数学教师职业有自己的理想追求, 有自身的理论武装, 有自觉的职业规范和高度成熟的技能、技巧, 具有不可代替的独立特征。数学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 而且是道德的引导者, 思想的启迪者, 心灵世界的开拓者, 情感意志信念的塑造者;数学教师不仅需要知道传授什么知识, 而且需要知道怎样传授知识。专业技能是数学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必备条件, 数学教师的专业技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2.1 数学能力与技能。

数学运算、数学思维、数学空间想象与理念;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绘图与识图能力;数学科学研究能力;数学符号、语言准确表达和交流能力。

2.2.2 数学教学能力。

教学设计方面:数学教学设计能力、数学教学情景创设能力、数学教材分析能力、出考卷与批卷能力、数学教育评价能力、优化选择和改编数学题能力;

教学实施方面:数学教学的组织与决策能力、灵活运用数学教学方法的能力、数学案例分析能力、数学分层次教学能力;

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方面:制作数学课件能力;

合作交流方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差异的能力、领会和实施新课程能力、引导学生数学建模和开展研究的能力。

2.3 数学教师的专业态度。

如果说“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强调的是会不会、能不能的话, “专业态度”强调的则是愿不愿。专业态度要比一般心理学意义上愿意、喜欢、向往的态度有更深的含义和更高的境界, 这是基于对所从事专业的价值、意义深刻理解的基础上, 形成的奋斗不息、追求不止的精神。

2.3.1 专业理想。

数学教师的专业理想是数学教师成为一个成熟的教育教学的专业工作者的向往与追求, 投入与献身, 它为数学教师提供了奋斗的目标, 是推动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巨大动力。

2.3.2 专业情操。

数学教师的专业情操是数学教师对教育教学工作带有理智性的价值评价的情感体验, 它是构成数学教师价值观的基础, 是构成优秀数学教师个性的重要因素, 也是数学教师专业情意发展成熟的标志。数学教师的专业情操包括:理智的情操感与自豪感) 和道德的情操 (责任与义务感) 。

2.3.3 专业性向。

教学工作的专业性向是指教师成功从事教学工作所应具有的人格特征, 或者说适合教学工作的个性倾向。

2.3.4 专业自我。

对于教学工作来说, 教师的专业自我是教师个体对自我从事教学工作的感受, 接纳和肯定的心理倾向, 这种倾向将显著的影响到数学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教学工作效果。从这个意义上说, 教师专业发展过程是教师专业自我形成的过程。

3 结论

数学教育理念涉及到数学教育的方方面面, 教育观念不改变, 教师专业结构的其它方面很难得到发展。它要求数学教师一方面要学习教育科学理论, 随时吸收、借鉴新的教育观念, 教育方法;另一方面, 要不断将这些理论知识有意识地运用于教学活动之中, 使理论与实践相互促进, 相互提高。

虽然数学教育正从传统的教育方式逐步走向素质教育, 但我们长期的接受的是一种基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 无论是教育者还是受教育者, 基本都已经习惯了这样的教学方式, 要改变一种早已习惯了的教学方式, 谈何容易!它需要我们每一个数学教师花大力气, 投入大量的精力去努力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 这决非一朝一夕可以做到, 还需广大数学教师共同努力。

摘要:随着社会职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 人们对教师职业特性的认识也越来越充分。把线性的接受式学习与点状网络的探究式学习结合起来, 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学过程的培养和教育功能。这就要求未来数学教师应具有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 具有专业化的教师素质。只有当学校教育发展成为一门成熟的专业时, 公共教育质量才能得以改善。

关键词:教师,教师专业化,专业素质

参考文献

[1]李渺, 陈志云.中学数学教师专业内在结构的现状调查及分析[J].数学教育学报, 2004 (1) .

[2]柴俊, 钱文颖, 徐彦琳, 等.关于数学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方式方法的调查[J].数学教育学报, 2003 (2) .

[3]桂林, 刘丹.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数学教师素质的调查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 2003 (3) .

[4]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专业教师培养 篇11

摘要:高职教育培养出来的是具有较强实践动手能力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教师不光要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要求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笔者分析实践能力欠缺的原因,提出提高实践能力的机制建立着重从两方面入手,即政策扶持,鼓励教师走入企业以及重视实践过程管理。

关键词:高职教育;专业教师;实践培养;过程管理。

高职教育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就业教育,培养出来的是具有较强实践动手能力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教师不光要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要求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但目前高职院校教师的实践能力现状不容乐观,据有关权威部门调查,目前高职院校三分之二的教师是所谓“三门”教师,即从家门到大学门再到高职学校门,普遍存在着实践教学能力方面的严重欠缺现状。而高职土建类专业是培养的是施工一线的工程管理技术人员,更要求其教师要具备相应的现场实践经验问题。

1.高职教师实践能力欠缺原因分析

1.1高职教师来源现状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过程中,高等职业教育承担了其中的主要任务。高等职业院校的规模成倍增长,已经达到校均5100人。目前全国高职院校的生师17.27,低于本科院校17.21的水平,更远不能满足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的要求。目前各地给高职院校所核定的教师编制数,有些已是经年不变,存在大量编外教师的现象。为保证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需要和高职事业的稳定发展,有必要重新核定高职院校的发展规模和教师编制。青年教师在接受工科高等教育时,经历的就是“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培养模式,缺乏足够的工程实践训练,这导致了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先天不足。虽然工科院校在推进素质教育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传统培养模式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致使青年教师走上工作岗位后仍旧重视传授理论知识,缺乏提高自身工程实践能力的意识和动力。

1.2 高校扩招带来的资源短缺

由于近年来高校招生规模急剧扩张,造成教师资源相对短缺,大量青年教师进入到高职学校教师队伍中。据不完全统计,高职专任教师近十年增加了两倍。这些新增教师大多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任教。高职学校由于师资力量缺乏,对这些青年教师没有进行较严格的业务技能和专业实践的培训,直接让其走上讲台,承担教学任务。

再者,由于高职学校大规模扩招,相配套的实验室、实习基地等建设相对滞后,限制了实践教学开展,使得青年教师仅有的工程实践能力未能得到有效利用与提高,进一步导致了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落后于工程实际。

1.3 高职教师考核和职称评审机制

目前,各高职院校在教师考核和职称评审时,重视科研成果,而非教学质量和工程实践。另外,对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提高缺乏相应考核机制,也未对双师型教师建立激励机制。对于青年教师来讲,工程实践能力匮乏,教学效果不佳,并不影响职称晉升,这一机制加深了青年教师对工程实践的忽视。即使青年教师一开始有意识提高其工程实践能力,在没有激励机制的情况下,也很快调整自己的发展定位,将主要精力投入其他方面上。

1.4 聘请企业一线专家兼职

聘请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作兼职教师,虽是一条解决教师实践经验匮乏的好路子,但在实践中不少高职院校都遇到了一师难求的尴尬。通常企业现场工程师任务繁重,企业聘金较高,跟高职院校所能给的教学津贴相差甚远,造成高职院校很难聘请到企业人员教授专业课程。因此,除一些较大的城市或地区,与学校所开专业对口的企业较多、技能型专业人才较为丰富的情况之外,大多数院校仅靠外聘解决教师实践经验缺乏是有一定困难的。

2.高职教师实践培养的机制研究

实践中,一些院校探索了一套选派教师到企业生产一线学习技术、顶岗实践、积累经验的做法,并逐步形成制度。同时采取配套措施,激励和鼓励有能力、有潜力的教师通过与生产一线岗位的交流,成长为真正的“双师型”教师。这一做法,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教师知识结构相对单一,缺乏实践经验的现状。

2.1 政策扶持,鼓励教师走入企业

我院把教师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作为今后我院教育教学改革与建设的重点。学院近年来重视对实践教学改革与建设的投入,制定了《专任教师实践能力培养办法》、《教师培养培训管理办法》等多项鼓励和支持重在提高教师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制度与措施,并提供了许多有利政策,从思想上逐步强化青年教师对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在教师考核和职称评审方面,把教师工程实践水平与成果计入评价,加大教师对于横向课题参与评价的权重,将教师为企业的服务情况作为指标列入考核要求等。例如学院要求提升副高级以上职称的教师必须有在企业实践一年以上的经历,鼓励青年教师主动联系企业,积极走进企业。

2.2 重视实践过程管理

(1)重视实践计划,实践工作与岗位培养相符

工程实践锻炼最忌流于形式,走过场。虽然教师本人有工程实践锻炼的需求,但一旦脱离了有效的管理,加之其它种种事务的影响,教师的工程实践效果会大打折扣。因此师资管理部门要加大对教师工程实践锻炼的过程管理建院在教师提出申请时就要求他们同时提供详细的工程实践计划,内容包括实践时间、目的、任务、方式等,并与学校、企业签订工程实践协议书,保证他们的工程实践具有目的性、计划性、规范性。学校严格考查实践单位的资质与实力,审查教师专业岗位与实践工作的匹配性以及实践计划的可行性。接收单位一般也非常愿意接收学校有理论懂技术的高校教师为他们提供免费服务,在接收和安排工作任务方面有很高的积极性。

(2)加强实践期间的日常管理,及时了解实践工作进展

根据三方协议,实践教师接受派出单位与接收单位双重管理,接收单位为教师提供相应的实践条件,负责其实践期间的日常管理。派出单位要为实践教师建立实践档案,如实反映教师参加工程实践的情况,随时对实践教师进行考察、考勤,对其思想、业务工作提出指导意见和具体要求,了解实践教师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帮助他们协调工作。实践教师要定期向派出单位汇报实践工作进展,不断总结实践经验,尽快提高个人工程实践能力。

在现实工作中,这个环节如果不建立一定的管理制度,很难确保及时沟通与联络。为保障实践工作的有效运行,建院实行由学校师资管理部门监督,定期要求二级学校上报管理材料;二级学院跟进实践教师的工作进度,实践状况,实地考察教师的工作情况,按时要求实践教师总结工作阶段性成果。接收单位也比较希望与学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因此也能积极配合学校的监督检 查工作。在这方面,我校在省市设计院、建筑公司、机械制造公司、软件开发公司、供水、热力等相关企业建立的校外实习基地对我们的实践工作尤为支持。

(3)强化实践锻炼考核,确保实践工作有成效

学校制定了工程实践锻炼考核标准,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等次。教师工程实践锻炼结束后,要及时对实践工作进行书面总结,提供实践成果。学校组织工程实践锻炼成果验收鉴定评审会,要求实践教师对其六个月中所参与的工程项目及或技改成果进行汇报,通过对其工程实践水平与成果的评价,结合对相关企业的走访,考察其实践计划完成情况。对于工作认真负责、积极性高、能够按实践计划要求出色完成实践工作并能承担实践基地的技改项目并取得技术成果的教师,在学校组织的工程实践答辩考核为优的教师可以评定为实践锻炼优秀,学校给予表彰,在评优及职称评审中,可以优先考虑。考核结果为不合格者,年终考核或其它奖励评定中不得定为优秀等次。验收阶段的严格考核,对于保证工程实践的效果有积极作用。

3.结语

提高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是高职学生能力培养中的一道难题,也是提高青年教师教学水平的一项长期任务,这需要学院和青年教师自身两方面努力。学院加强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提高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意识,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为青年教师提高工程实践能力创造积极条件。青年教师自身也应发挥自身优势,积极主动参与工程实践工作,以增强自身的工程实践能力,提高教学水平,才能培养出满足岗位要求的专业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映霞,郭秀云,李国明. 专业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研究——以河北建筑工程学校为例[J],才智[J],2012,(6)33-36

[2]汪海滨,龙悛波,邓安远.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工科类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研究,电脑知识与技术[J],2011,7(6):3990-3991

[3]于仁財,李云峰,董丽艳.论高等职业教育院校的专业教师多元培养模式,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J],2012,14(4):59-63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育教学“十二五”规划课题,课题编号:GZC1212017

作者简介:

专业教师培养 篇12

“双师型”教师基本内涵有二点:一是认为教师既能从事理论教学,也能从事实践教学;二是认为教师既能担任教师,也能担任专业技术人员。简言之,“双师型”教师应同时拥有“教师资格证书”和“专业技术职务证书”。

二、旅游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途径

对专业教师进行职业培训是“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对现有教师进行职业培训采取以下途径:

(一)安排专教师到企业、科研单位进行专业实践并及时总结反馈学习成果和经验。

旅游系年轻教师每年寒假及暑假应赴赴各旅游景点或旅游企业实习。通过专业实践,教师可以了解自己所从事专业目前技术、产品现状和发展趋势,在教学中及时补充反映当前旅游行业的新趋势、新信息;同时带着旅游专业教学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向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旅游工作人员请教,在他们的帮助下提高推广和应用新技术的能力。要求教师在实习的过程中认真学习,仔细记录。实习结束后,及时召开系部会议,总结实习中的经验并研讨实习经验应用到课程改革中的可能性及可行性。这样在教学中就能及时反映企业的实际情况,避免纸上谈兵的教学;而且教师深入现场的过程就是教学的备课过程,也是专业教师备课必需的过程,使教师自然而然地学会如何到生产现场获取教学素材,收集高质量教学实例,丰富了课堂教学,使专业课教学体现其真正的价值。

(二)通过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技能

专业教师积极承担实践教学任务,在指导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和实训教学中,结合实际,真题真做。在建设专业教室(实训中心)、旅游实习基地过程中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和技术开发能力。充分利用旅游专业实验室,加大多媒体课和模拟实验课程的比例,使学生在动手过程中掌握所学技能。

(三)到教育部批准的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培训

聘请职教师资培训基地专家和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做教员,利用寒、暑假期对在职教师进行培训。为了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系部应聘请有多年教学经验的老教师对我系年轻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思路进行指导。另聘请吉林市旅游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对在职教师进行理论和实践的培训。同时,鼓励年轻教师积极参加各种旅游行业相关的职业培训。

(四)实施“产学研”结合跟踪高新技术

职业学校的产学研结合与高校不同,主要是侧重将教学、生产与新科学、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广和应用紧密结合上。高职教育是职业教育中最适合开展产学研结合的教育,通过产学研结合可以提高教师科技开发能力和创新能力。基于以上原因旅游专业应在课程设置、教师培训方面与时俱进,及时调整课程设置,注重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在课程中加大学生的综合实训比例,通过教师的示范和带动,提高学生的实践经验。

高职院校开展科研工作也是提升“双师结构”型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有效途径。

三、建立兼职教师队伍,是旅游专业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必要手段

旅游系应积极引进旅游相关企、事业单位中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的专业人员来校做兼职教师,他们可以给学校带来生产、科研第一线的新技术、新工艺及社会对从业人员素质的新要求。同时他们在和学校教师共同进行教学活动中,促进旅游系教师向“双师型”转化。例如2012年在兼职教师的帮助下,吉林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系有三名年轻教师取得了职业调酒师资格证,中级营养师资格认证,导游证。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旅游系通过建设一支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改善了高职教师结构,适应了人才培养和专业变化的要求。

四、制定激励措施,是促进“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保障

首先,系部要把“双师型”师资建设纳入系部教师教育发展总体规划,建立继续教育的培训制度,根据教师的年龄、学历、经历制定出具体的培训计划。新入职教师以提高教学技能为主,同时通过寒暑假到旅游企业的一线参加实践,提高自己的实践认知能力。

其次,建立“双师型”教师评价考核体系,设立“双师型”教师激励机制,促使更多教师成长为“双师型”教师。激励是“双师结构”型教师队伍管理的另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对于调动教师潜在的积极性,出色地实现教育教学目标,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师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再次提高在职教师的综合学历吉林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系近几年的发展过程中不但90%的教师都以达到双师型教师的标准,更有85%以上的教师都是硕士学历或在读博士。教师从文化素养和科研水平都有了稳步提高。

上一篇:新教师的学习动机下一篇:解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