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生产机械化

2024-10-17

马铃薯生产机械化(精选9篇)

马铃薯生产机械化 篇1

一、技术应用意义及应用现状

(一) 技术应用意义

马铃薯是世界上继水稻、小麦和玉米之后的第四大粮食作物,我国马铃薯种植面积超过533万hm2,几乎遍及各省、区、市,是世界上马铃薯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马铃薯种植机械化技术是集开沟、施肥、种植、覆土和盖膜等作业于一体的综合机械化作业技术。采用人工种植马铃薯,每亩需2个劳动工日,而采用机械种植马铃薯,一个机手和两个操作手一天可完成1.33hm2,作业效率是人工种植的13倍,节省费用50%。显然,推广应用马铃薯种植机械化技术对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实现节本增效和农民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 技术应用现状

马铃薯作为我国第五大粮食作物,其生产机械化水平落后于发达国家,2011年,我国马铃薯耕整地、播种和收获的机械化水平分别是48%,19.6%和17.7%。

广西发展马铃薯有着得天独厚的气候、市场、劳动力等优势,马铃薯已成为我区重要的秋冬种主要作物之一。2012年,全区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16.7万hm2,总产量约500万t。由于广西马铃薯种植多数是利用冬闲水田来种植,田块小、分布广、单家独户分散种植,不利于机械化作业,导致马铃薯种植机械化技术推广尚处于示范阶段。2010年,南宁市的武鸣县、横县等开始引进试验,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目前已在南宁、崇左、北海、柳州等地的种植大户、专业户推广应用。

二、技术内容

(一) 技术定义

马铃薯种植机械化技术是采用机械来完成种植过程中的起垄、开沟 (挖坑)、施肥、下种、覆土等环节的技术。

(二) 作用与效果

1.株、行距整齐,有利于中耕、除草、施肥、收获等机械化作业。

2.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和肥效损失,保证苗齐、苗壮。

3.播种量、播种深度和施肥量精确。

4.工作效率高,省工、省力,成本低。

三、技术规范

(一) 技术路线

(二) 技术指标

在土壤含水率15% ~25% ,土壤坚实度≤300Pa,肥料含水率≤10%,种薯幼芽长度≤1.5cm,种薯在长、宽、厚三个方向的尺寸极差≤2.5cm的条件下,马铃薯种植机械的作业质量应符合表5-1的规定。

(三) 技术措施

1.技术要求

(1) 整地:耕透、耙细、整平 , 整地后土 垡最大直 径≤50mm,清除杂草、石块,达到土层虚实并存、地平土细的状态。

(2) 播种期:适时种植是马铃薯取得高产的重要环节,根据马铃薯生长对气温的要求和广西气候特点,广西马铃薯应在每年10月初至11月中旬 (晚稻收获后) 为适时种植期。适宜的气温环境是保障全苗、实现高产的基本条件。

(3) 机械种植:行距250~300mm,株距250~300mm,播种深度70~100mm,重、漏播率小于4%。

2.作业前准备

(1) 通过拖拉机上的悬挂机构,将播种机前、后、左、右调整平衡,使播种机的中心线对准拖拉机的中心线。

(2) 调整好施肥量:在平地上将施肥调整装置调试到适合的施肥量。

(3) 调整好行距和株距。

(4) 将起垄器调整到适合的位置。

3.操作要点

(1) 首行作业需确定基准直线或点,拖拉机按此基准线或点行驶,以保证首行平直规范。然后下一行以邻行的沟或边为基准,前轮靠边或沟直线行驶,保证每一行都直线整齐。

(2) 首行作业3~4m后,停机检查起垄高度、开沟深度、下肥情况、下种深度、覆土厚度、盖膜质量等,符合要求后才能正常作业,否则应进行调整。

(3) 作业中,播种机上的辅助操作员除了负责补种以外,要注意观察施肥、覆土、盖膜等情况,发现异常,应立刻提示驾驶员停机检查、排除故障。

四、主要作业机具

马铃薯种植机械按功能不同分为垄作、平作及垄作与平垄可调三种形式,按开沟器形式可分为靴式开沟器和铧式开沟器两种,按排种系统形式可分为勺链式和辐板穴碗式两种。目前,广西常用的机型是垄作机型,排种形式为勺链式。现主要介绍比较适宜广西的2MB-1 / 2型马铃薯播种机与2CM-2型马铃薯种植机。

1.2MB-1 / 2 型马铃薯播种机

该机可一次性完成追肥、开沟播种、喷杀虫除菌剂、起垄刮平、覆膜的工序;起垄高,土质松软,适合马铃薯生长膨大,能使种子呈三角形布置。

2.2CM-2 型马铃薯种植机

该机主要适用于马铃薯的平作或垅作种植,可以在坡度小于10°的已耕地上一次完成开沟、施肥、播种覆土 (起垅覆土) 等联合作业,是既能播整薯,也能播块薯的一种小型农机具。

四、注意事项

1.注油、加种 (肥)、清理杂物、调播量等必须停车后方可进行。

2.播种时严禁倒车或使地轮倒转。

3.播种机作业或升起时严禁地轮倒转,地头转弯时必须将机器提起。

4.排除故障和调整操作,发动机必须熄火并拔下钥匙。

5.严禁播种机升起后,在播种机下面进行检查维修。

6.防止链条或齿带传动装置缠绕手或手臂,发动机运转时不得打开或拆下安全防护罩。

7.行驶途中严禁高速行驶或播种机上坐人,以免发生危险。

8.倒车、转弯时,机器旁边严禁站人。

马铃薯收获机械化技术

一、技术应用意义及应用现状

(一) 技术应用意义

收获是马铃薯生产中用工最多、难度最大的作业环节,约占生产总用工量的50%。广西马铃薯收获时间一般在春耕、春种的3、4月份农忙季节,劳动力紧缺,请工难、费用高,直接影响生产效益,因此,推广应用机械收获是实现马铃薯生产机械化亟需重点解决的问题。实践表明,马铃薯收获时采用畜力翻犁及人工拨土捡薯的传统收获方式,l亩需人工3.5个工作日左右。采用机械收获马铃薯及人工捡薯,1亩只需人工0.7个工作日,效率是人工的5倍以上。可见,推广应用马铃薯收获机械化技术对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入、促进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二) 技术应用现状

马铃薯是广西重要的秋冬种主要作物之一。2012年,全区种植面积达到16.7万hm2,总产量约500万t。目前,广西马铃薯种植多数是利用冬闲水田来种植,田块小、分布广、单家独户分散种植,不利于机械化收获作业,机收面积只占种植面积的1% ,收获机械化技术以半机械化收获方式为主,尚处于示范阶段。常用的机型为小型单垄马铃薯收获机。2009年,南宁市武鸣县引进半机械化的4U-90型马铃薯收获机进行试验,取得了良好效果,目前已开始在南宁、崇左、北海、柳州等地种植大户、专业户推广应用。

二、技术内容

(一) 技术定义

马铃薯收获机械化技术是指马铃薯成熟后,用机械挖掘、清选、输送等作业过程。

(二) 作用与效果

1.提高生产效率、减轻劳动强度、降低生产成本。

2.减少薯体破皮、伤薯,减少损失。

3.收获时间短,有利于赶农时、抢季节,合理安排其它作物种植时机。

三、技术规范

(一) 技术路线

1.收获 (挖掘) 机:除秧→全幅挖掘→输送清选→地面摆放→人工收集→分选装袋

2. 联合收获机:开垄 → 挖掘→输送清选→分离→收集→分选装袋

(二) 技术指标

1.马铃薯挖掘机和联合收获机作业质量应符合表 5-3 的规定。

(三) 技术措施

1. 收获前 10 天左右先割秧扎秧或药剂杀秧,使薯皮老化,减少收获时的破损。

2. 拖拉机配套双行收获机,每天可以收获2~3.3hm2。小型拖拉机配备的收获机,每天能收获0.67 ~1hm2。合理配备随机收获作业的捡薯人员。

3. 挖掘深度的调整要适度。入土浅易伤薯,容易产生漏收;入土过深,增加拖拉机作业负荷,薯土不易分离,易被埋在土中丢失。

4. 根据土壤的质地和含水量,调整好分离筛链条震动幅度以保证筛土干净。

5.工作中应随时注意作业质量,控制拖拉机保持处于垄的中线行驶,防止拖拉机走偏、车轮走上垄台、碾压薯块,或起半垄的情况发生,否则会发生漏收、增加损失。

6.作业中要注意观察挖掘深度变化,随时调整校正,保证机器正常、平稳作业。

四、主要作业机具

按配套功率的不同,马铃薯收获机可分为小型收获机和大、中型收获机。小型收获机作业一次完成一行 (垄),配套动力一般在25马力左右。大中型收获机一次可完成两行 (垄),配套动力在30~50马力。目前,广西因为种植田块小、不连片,推广应用的马铃薯收获机主要以小型为主,属于半机械化收获方式。现主要介绍适宜广西使用的4U-90、4UX-83型马铃薯收获机。

(一) 适用范围

适用于垄作的马铃薯收获,土壤类型为中壤土、沙壤土,土壤含水率10%~20%。

(二) 机具主要特点:

1.收获效率高,破损率低。

2.采用随行限深机构,有效减少阻力,提高作业顺畅性。

3. 运转顺畅无震动 、 不堵草、漏土快、结构简单、维修保养方便、使用寿命长。

4.这种机型作业时可以直接提取土壤中残存的农膜,不影响下一季作物的生长。

5.15-25马力拖拉机即可带动,与现阶段大多数农户拥有的四轮拖拉机相适用,具有适配动力广,投资少,收效快等特点。

(三) 常用马铃薯收获机主要技术性能

四、注意事项

1.注油、清理杂物必须停车后方可进行。

2.严禁机器运转时进行维修或调整操作。

3.收获机升起后,需可靠支撑,否则禁止在机器下面进行检查、维修。

4.拖拉机掉头、转弯、倒车时必须提升收获机,旁边严禁站人,驾驶员必须观察清楚,减速行驶。

5.清理、排除故障时,发动机必须熄火并拔下钥匙。

6.为防止链条传动装置缠绕手或手臂,发动机运转时不得打开或拆下安全防护罩。

略论马铃薯的机械化生产 篇2

关键词:马铃薯机械化生产;机械化生产;马铃薯;机械化;农机

中图分类号:S5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7-0181-1

通榆县位于吉林省西部,是重要的杂粮生产基地。通榆县总耕地面积400万亩,在吉林省县级单位中位列第一。通榆县气候类型属中温带半大陆性季风气候,年降雨量400mm左右,有效积温2500-3200℃。县内各乡镇均种植马铃薯,主要集中分布在一些乡镇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实践证明,通榆县的有效积温适合马铃薯生长,而且日光照射十分充足,气候冷凉干燥,并且我地昼夜的温差差别比较大,多数为沙土壤,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而且富含有马铃薯所需要的微量生长元素钾肥,尤其重要的是,在通榆县种植季节时的降水集中期与马铃薯需水高峰期几乎是同步的,从这点上来说,在通榆县十分适合马铃薯的种植,其生长发育也十分良好,马铃薯生长时内部的干物质积累充分,这就使通榆县生长的马铃薯口感好,营养丰富,而且经过多年的种植经验,通榆县目前已经成为马铃薯最佳的生产黄金地区,其已经成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主要种植品种。

1 当前通榆县开展马铃薯机械化生产的现状

通榆县农业机械经过“十一五”期间的大力发展,目前农业机械的总动力已经达到22.5万kw,各种大中小型农业机械取得了长足发展。这里边用于对马铃薯进行机械化播种的农业机械不断提高,机械种植马铃薯的面积全县已经达到30多万亩,马铃薯机械化综合生产水平为12%左右。

1.1 通榆县的农业机械化装备水平近几年不断提高

从2006年开始,通榆县为方便广大农民种植马铃薯的积极性,由县里统一考虑对马铃薯机械播种进行了试点种植,从外地引进了适合通榆县使用的第一台马铃薯机械化播种机,并且首次在通榆县的瞻榆镇和兴隆山等一些适合马铃薯种植的乡镇开始进行机械化试点种植马铃薯。经过几年的推广试验证明,在上述一些乡镇内,用马铃薯播种机进行机械化播种的耕作面积逐年增加,马铃薯的机械化生产进一步带动了其他农业机械化的生产。

1.2 近几年通榆县的农业机械技术推广从业人员的队伍建设不断壮大

十一五期间,通榆县认真组织相关部门实施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工程,通过待遇留人和招才引智计划,通榆县涉农的大中专毕业生先后自愿进入农村农业机械队伍当中,这些人现在已经成为农业机械部门的业务和技术骨干。

1.3 通榆县的农业机械化生产水平不断提高

从2006年开始通榆县引进种植马铃薯的农业机械到现在,县里农业机械推广部门与各乡镇农机技术人员一起不断地总结农机使用的经验,认真分析研究马铃薯在本地区生长特点,从提高马铃薯的产品质量入手,大力实施农业机械深松技术,为马铃薯在我区机械化生产提供帮助。

1.4 通榆县农业机械化综合配套技术进行了有效的整合

县农业机械推广部门在着力抓好土壤深松、种植业的机播和机收等一系列的机械化生产技术的同时,还根据马铃薯当前在农村产业的发展情况和实际需要,对农机的播种、加工以及贮藏等综合配套技术进行了有效的整合,进一步提高了农业机械的生产能力。

1.5 通榆县农民对农业机械种植和使用的认识逐年加深

毫无疑问,农业机械的种植已经使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并且还使广大的农民朋友进一步地从繁重的农村日常农田劳动中解脱出来,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其他方面的工作当中。因而,广大农民对于农业机械推广和种植的认识在逐年加深。

2 当前通榆县马铃薯农业机械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

近年来,通榆县农业机械化发展势头良好,但与其他先进的地区相比,通榆县的农业机械化综合生产水平目前还处在发展阶段,其装备水平还不能完全适应当前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具体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部分农民朋友对农业机械化的认识程度还不够高。受长期的封建小农生产思想的影响,农业机械的推广和使用还在一定程度上不能适合农民的需求口味,因而发展速度不快。

(2)目前通榆县的农业机械化装备总量还不足够,农机普及程度不能完全适合农民生产的需求。

(3)全县农业机械化的服务差,农业机械的组织化程度还不高,造成农业机械的整体效益低下。

(4)受地方经济条件的影响,通榆县的农业机械化资金投入严重不足,致使农业机械的发展步伐十分缓慢。长期以来,通榆县位于吉林省西部地区,是一个贫困县,地方财力有限,还不能为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提供足够的支持,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通榆县农村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5)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不健全,基層农业机械的发展水平不高,农机管理体制机制还不够顺畅,致使农机服务工作不够规范。乡镇农机管理服务站实行“以块为主,条块结合”的管理模式后,农机专干不专、人员缺少的现象较为突出,基层农机管理功能不强,农机专业技术力量薄弱,技术服务跟不上农机发展的需求。

3 今后通榆县发展马铃薯机械化生产的建议和对策

一是大力提高马铃薯机械化生产的农机具购置补贴额度,从根本上实现马铃薯机械化发展水平朝着新的有利于农村和农业发展的方向进行新的突破,研究适用型和经济型适合本地生产的马铃薯农机具;二是搞好典型示范,通过农业机械的大力发展完善农机的园区建设,充分发挥农业机械园区的示范和带动作用;三是大力发展农业机械的专业合作组织;四是不断提高农机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提高其服务群众的能力。

5000吨马铃薯全粉生产线 篇3

日期:2014-07-17 08:59 作者: 来源: 佳木斯市经济合作促进局 点击:1445

一、项目名称

年产5000吨马铃薯全粉加工项目

二、项目背景

马铃薯全粉是脱水马铃薯制品中的一种。以新鲜马铃薯为原料,经清洗、去皮、挑选、切片、漂洗、预煮、冷却、蒸煮、捣泥等工艺过程,经脱水干燥而得的细颗粒状、片屑状或粉末状产品统称之为马铃薯全粉。生产1吨马铃薯全粉可以加工转化6~7吨新鲜马铃薯,加上马铃薯全粉使用方便、营养美味、储运安全且储运成本远低于新鲜马铃薯,因此生产马铃薯全粉被认为是大规模加工、转化、保存马铃薯的有效手段,而受到欧美主要马铃薯生产国的高度重视。

马铃薯全粉脂肪含量很低,营养丰富、全面,而且搭配合理,符合当今“低脂肪、高纤维”的消费时尚。将马铃薯全粉与奶粉按比例调配而得到的复配马铃薯全粉被公认为全价营养食品。马铃薯全粉无论是作为快餐食品直接复水后食用,还是作为调理食品和休闲小食品的配料使用都十分方便。马铃薯颗粒全粉的特点在许多食品的加工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三、市场分析

近年来,国际市场上的马铃薯全粉价格一直稳定。据调查,国际市场上马铃薯雪花全粉价格约为1000美元/吨,加上欧美各国海运到东南亚的运费,到岸价约为1300美元/吨。

据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院博士、马铃薯加工研究专家林亚玲对部分马铃薯制品的市场状况进行的分析,马铃薯全粉市场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仅就目前阶段的国内市场需求水平,马铃薯全粉的国内市场年需求量约5万吨以上。到目前为止,国内马铃薯雪花粉的生产企业仅有六家,总设计生产能力3万吨/年。马铃薯全粉供不应求,难以满足各种食品加工对优质原料的需求。

目前,马铃薯颗粒全粉加工业目前在国内还是一项空白。它可作为多种加工产品的基础原料,如复合薯片和各种膨化食品的原辅料,以及糕点、面包等食品的添加剂和配料,尤其是制作复合薯片、膨化空心薯条、高档薯泥等马铃薯食品,颗粒全粉是不可缺少的主要原料。在国外,利用马铃薯颗粒全粉为原辅料加工的食品可达100多种,颗粒全粉用途广泛,市场需求量大。

四、项目规模与建设内容

项目占地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主要建设生产车间、原料储藏库、成品库、办公化验楼及厂区配套设施。购置安装年产5000吨全粉加工生产线1条,安装马铃薯储藏设备800余台套,马铃薯清洗分拣设备、加热蒸煮设备、干燥制粉设备20台套。最终形成年加工5000吨马铃薯全粉生产能力。

五、建设条件

1、资源条件

桦川县现有马铃薯种植面积3万亩,主要分布在中南部丘陵漫岗区及东部高平原区。发展潜力按轮作发展趋势有10万亩以上的发展空间。

2、项目选址

本项目拟建厂址位于桦川工业示范基地,目前桦川工业示范基地总面积达550.3万平方米,可以满足项目建设用地需要。

3、公用设施社会依托条件

本项目建设场址地势平坦,地形、地貌单一,供电、供水、通讯设施齐全,条件优越,完全可以满足项目建设需要;桦川县内的公路都已全部实施了道路硬化工程,原材料及成品进出厂十分便捷。

4、人力资源条件

桦川作为农业县份,劳动力成本低廉,全县富余劳动力2.2万人(20岁-45岁),劳动力资源丰富。

项目所使用的技术人员,可由项目单位与我县的职业教育中心、佳木斯市职教集团及各大院校签订代培训协议,为项目单位培训各级技术人员。

六、投资估算

项目总投资为700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5768万元,流动资金1232万元。资金来源全部由建设单位自筹解决。

七、经济社会效益分析

全部达产后,预计实现销售收入5000万元,利润1500万元,税金280万元。

八、联系方式

联系单位:桦川县发展和改革局

电 话:0454-3835736

马铃薯生产机械化 篇4

贵港市农业局 2010年6月1日

2009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自治区农业厅大力支持下,我市把马铃薯生产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措施来抓,克服春旱影响,取得较好的成效。

一、2009年全市冬种马铃薯生产基本情况

2009年全市冬种马铃薯面积40.2万亩,同比增加0.1万亩,总产50.19万吨,同比增加7.28万吨,增长17.0%,平均亩产1.25吨,比上年增产0.18吨,增产16.8%,总产值75281万元,同比增加32374万元,扣除成本,纯收入达40150万元,同比增加25313万元,增长171%,种植马铃薯农民人均纯收入88元,同比增加55元,增长167%。冬种马铃薯产量、价格和效益是近几年最好的一年。

二、马铃薯生产主要措施和成效

(一)领导高度重视。2009年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力争三年实现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赶超全国平均水平的决定”,把发展冬种马铃薯产业发展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突破口来抓,我市各级政府和农业部门均成立了秋冬季产业开发领导小组,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层层下达种植计划,并层层抓好落实。市政府和市农业局多次召开动员会、现场会,多次组织督查组深入各县市区督促检查,确保了任务的完成。全市各级财政投入120万元,为马铃薯生产提供了物资保障。

(二)群众种植积极性高。经过几年来大力推广马铃薯免耕高产栽培技术,冬种免耕马铃薯显示了省工节本增产增收的优点,群众得到了实惠,加上农业部门不断宣传、发动、培训、指导,农民种植积极性比过去明显提高,利用冬闲田种植马铃薯增收成为政府和农民的共识,2009年冬种马铃薯由过去平南、桂平为主迅速向三区扩展,形成了冬种以马铃薯为主导品种的生产格局。为提高冬种马铃薯单产,调动广大农民种植积极性,我局开展了马铃薯高产竞赛奖励和单薯重量奖评比活动。设千亩高产示范片竞赛奖、单块高产竞赛奖、单薯重量奖,经验收,达标的给予表彰奖励。通 过活动调动了农民种植积极性。

(三)种植标准高。我们认真总结近几年冬种马铃薯的成功经验和不足,2009年,为提高单产和效益,我市把工作重点放在示范样板片建设和技术跟踪服务上,全市建立500-1000亩连片的马铃薯免耕栽培示范片15片。示范片严格按照技术规程要求,推广种植脱毒良种,推广开垄机开垄免耕技术,实施早种植早管理,种植规格质量、稻草覆盖技术、水肥和病虫害管理水平得到较大提高,技术措施到位,取得了较好的增收效果。经自治区农业厅组织专家组对平南县镇隆镇拥平村示范片进行抽样验收,平均亩产达到2135.1公斤,最高亩产达到2272.5公斤。我局组织科技、统计部门专家验收桂平市石龙镇福平村示范片,平均亩产达到2071公斤,最高亩产达到2465公斤。

(四)良种良法推广力度大。为提高马铃薯产量和效益,我市加大了脱毒种薯引进推广力度,2009年我局8月中旬组织各县市区农业局有关领导和专家到内蒙古、宁夏等地考察马铃薯种薯基地,与外省的供种部门签订了种薯供应协议,10月上中旬种薯调运到位,引进大批适宜我市种植的费乌瑞他、克新系列等良种,原种种植面积比上年增加1.1万亩。同时大力推广免耕稻草覆盖栽培技术,2009年免耕栽培面积达到30.03万亩,为提高单产起到了关健作用。

(五)农业企业、经济能人、专业合作社和大户种植带动效果好。我市出台优惠政策,从资金、技术上给予扶持,积极鼓励各类经济组织参与马铃薯产业开发。2009年踊跃参加冬季马铃薯产业的不但有农业企业、经济能人、大户,还有专业合作社、返乡农民工和合股种植等多种形式,总数达到50多个,面积达8300多亩。桂平市丰顺农业科技公司、桂平市金龙农业合作社、罗播乡良相马铃薯专业合作社、桂平市农发农副产品专业合作社,平南县平南镇种粮大户梁天银,港北区大圩镇种粮大户梁武斌等一批企业和大户参与了冬种马铃薯开发。经济能人的参与,在推广良种良法和规模化种植管理等方面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六)冬种马铃薯产量、价格、效益是近几年来最好的一年。

一是产量高。由于去年农民加大投入,注重提高管理水平,马铃薯产量普遍较高,增产显著。全市马铃薯平均单产达1.25吨,比上年增产16.8%,高产的达到2500公斤/亩左右。二是价格高。由于流通销售工作及时跟上,马铃薯价格一路高涨,今年春收马铃薯收购价为1.5-1.6元/公斤,高的2 元/公斤,收购价是近年来最高的一年,产品供不应求。三是效益好。老板、农民增产增收显著,如桂平市郭志海老板在石龙镇福平村种植100亩,10月中下旬种植,平均亩产1600公斤,亩收入2400元,亩纯收入1100元,纯收总额11万元。黄柱锋种植250亩,亩产1400公斤,亩收入2100元,亩纯收入800元,纯收总额20万元。桂平市罗播乡罗播村李迎斌户,冬种马铃薯6亩,纯收入超过10000元(自家种植管理,人工不计入成本)。全市冬种马铃薯纯收入达40150万元,同比增加25313万元,种植马铃薯农民人均纯收入达88元,同比增加55元,增长1.7倍。

2009年冬种马铃薯生产虽然取得了较好成效,实现了增产增收,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部分地方认识不足,种植质量较差,有些地方水利条件不好,水肥管理措施跟不上,产量较低。

三、2010年初步计划(一)种植计划。

全市2010年计划冬种马铃薯40万亩,计划总产60万吨,其中免耕面积30万亩,目前,任务已下达到各县市区。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是加强对马铃薯生产工作的领导。把马铃薯作为优势产业来抓,明确任务,做到早计划、早落实。

二是加大良种良法的推广。重点抓好马铃薯免耕栽培技术和扩大高产优质脱毒马铃薯良种种植面积,提高单产、质量和效益。

三是抓好示范样板片建设。重点抓好1000亩以上连片示范片建设,用典型带动面上。

四是及时订种,早计划早调运。要主动与供种方搞好对接,从种植生产基地抓起,落实品种、数量和质量要求,确保拿到符合标准的良种种薯。

机械化生产粉丝 篇5

一、产品介绍

国内首创无明矾铺浆式直条切割粉丝粉条生产工艺,让百姓吃上安心的粉丝。开封丽星生产的专利产品水晶粉丝粉条生产线,民间坊间又有很多其他的叫法,比如粉丝机,全自动粉丝机,红薯粉丝机,马铃薯粉丝机,粉丝机生产线,大型粉丝机,土豆粉丝机,粉丝粉条机,苕粉机,无明矾粉丝机,红薯粉丝生产线,粉丝机械设备,粉丝机器,粉丝生产线,粉丝机价格,自熟烘干粉丝机,粉丝粉条机,粉丝粉皮机等。

一、依靠创新开拓三粉新纪元

打造精品驱动产品大市场

1、先进设备品质精良

第六代6FJT系列水晶粉丝(条)生产线是公司技术人员潜心研究和刻苦攻关研发的专利产品(专利号:ZL201320421897.6),是在第五代的基础上升级的换代产品,除兼容第五代变频调速,螺旋搅拌取代框式搅拌,响应速度快、控制精度高、切换方式灵活、节电效能好、操作性能稳、设备故障少、使用寿命长的特点外,还增加了新的技改亮点:一是冷库加宽加长,延长了粉带冷冻老化时间,产品的韧性更强;、二是烘箱加高,烘干层数增多,烘干时间延长,产品的筋度更好;三是采用了真空系统,产品的气泡更少,亮度更高;四是适用原料范围更多,可调可控空间更广;五是设备能耗更低,利润空间更大;六是技术升级大大提高了产品的生产率,分别由原来的日产2吨提高到2.5-3吨、4吨提高到4.5-5吨、5吨提高到7-8吨、公司最新研制出第六代日产9-10吨水晶粉丝(条)生产线,回报利润十分显著。整机具有设计独特,工艺先进,装备紧凑,节能降耗,占地面积小,自动化程度高,生产用工少,终端产品质量整齐化一,成品率高,回报利润大等性能。设备的显著特点具有:改变传统挤压漏瓢式,室外挂杆凉晒生产工艺,采用国际先进水平的直条切割,铺浆成型,恒温、恒湿、低温、冷冻,不受季节气候的影响,可实现连续性不间断流水线作业,克服了传统生产的诸多弊端,是国内领先的粉丝生产加工设备。设备的显著优势具有:实现了全自动、全封闭、多功能、自动上料、自动控温等为一体化生产,兼备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纯自然生产工艺,是从事粉丝(条)规模化、国际化、原生态生产企业之首选。

2、绿色产品品质一流

第六代6FJT系列水晶粉丝(条)生产线的生产性能,是根据淀粉的理化特性及淀粉分子的结构特点设计而成,从淀粉入机到成品粉丝出机,为全封闭、全自动化运行,整个生产过程不使用任何添加剂、防腐剂和食用色素,无污染、无公害,充分体现绿色、环保、自然、安全、优质、营养的生产理念,可根据不同生产区域、不同市场需求、不同消费人群生产各种类型的水晶粉丝,生产的产品外观规整,条型如一,色泽均匀,晶莹透亮,干净卫生,易贮藏,便运输。耐煮耐泡,口感筋爽,是人们追求健康的营养食品、绿色食品、安全食品、放心食品。

3、定位未来需求 铸就品牌设备

21世纪是一个“绿色”的世纪,面临日益严重的环境和资源问题,世界各国将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承诺的基础上采取实质性行动,而食品生产将是采取行动的重点领域。常规食物生产方式已引起人们广泛而深刻的反思,只关注食品生产的效率和效益已远远不够,而必须考虑生产方式对资源、环境、消费者的影响。21世纪的主导食品是绿色食品。发展绿色食品意义重大,前景广阔,许多地方已开始从“战略制高点”和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高度来布署绿色食品的发展。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的绿色食品,已成为世人对膳食的未来需求。第六代6FJT系列水晶粉丝(条)生产线正是基于此而定位研发的,必将开创绿色食品生产的新纪元。

第六代6FJT系列水晶粉丝(条)生产线是公司历经三十年的经验积累和技术不断升级的结晶,整条生产线设计独特,结构紧凑,工艺先进,性能稳定,节能降耗,生产环保,占地面积小,自动化程度高,生产用工少,不使用添加剂,产品成品率高,卫生标准高,排放无污染,适应原料广泛,可根据不同的受众群体生产保存容易、食用方便、口感筋爽、营养丰富的各种绿色粉丝(条)食品,市场需求潜力很大,市场前景十分广阔。选择第六代6FJT系列水晶粉丝生产线,是致力于三粉加工业有志之士的睿智之举,必将成就您实现企业家的梦想。

二、性能特点

第六代水晶粉丝生产线的创新优点

1、装配前卫,工艺先进,性能稳定,能耗低,效率高。

2、高性能变频器调控设备,可靠性强,精度高,控制灵活。

3、直条切割,成品率高;

4、真空抽气,产品的气泡更少,亮度更高。

5、视频监视(选用)。

6、采用蒸汽换热,增加生产稳定性和可操作性,保证粉丝内外在质量。

7、全链条传动,提高钢带、网带使用寿命和带状皮的平整度,自动化程度大大提高。

8、冷库加宽加长,烘干层数增加,大大提高了产品的生产率。

9、采用不锈钢糊浆刮板成型,有效降低厚薄误差,提高成品率。

10、从原料入机到成品粉丝出机,全部采用封闭式,程序化运行。

11、生产中排放无污染,达到环保卫生要求。

三、工作原理

工艺特色及流程 设备特色:结构紧凑,装配前卫,外型美观,性能稳定;电脑程控,多级变频调速低速运转;全程视频监控;感应跟踪伺服,电子自动调控;远距离检测及报警系统;功率是传统设备的1/4,用工是传统设备的1/3;占地面积小,排放无污染,成品率达到98%左右,不使用任何添加剂,达到国际卫生标准

工艺流程:预热→螺旋搅拌→真空上料→恒温储料(搅拌)→刮板下料成型→熟化(蒸汽蒸熟)→冷却→脱离→常温老化→低温老化(冷库)→竖切丝→低温大风量定型干燥→降温(进冷风)→定长横切→包装。

四、成本利润

成本利润简析(以10吨水晶粉丝机为例,每吨粉丝直接生产成

1、人员:6人/班,两班制,6人×2班×100元/人÷10吨=每吨人工费120 元,包装费用每吨120元,共计240元

2、电费:耗电量37kwh,锅炉为27kwh

每小时耗电(37+27)×24小时×0.75元/kw÷10吨=115.2元

3、耗煤:用汽1.5T/h需配置2T锅炉日燃煤5.5T-6T

煤550元/吨,金额为550×6÷10=330元

4、水量:2T/h,水费5元/吨,2 ×24×5÷10=24元

5、直接生产成本:240元(人工)+115.2元(电)+330元(煤)+24元(水)=709.2元

马铃薯生产机械化技术和措施 篇6

近年来, 随着国家购机补贴政策的实施, 农业机械化发展步伐不断加快, 特别是马铃薯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业越来越受到关注。

1 马铃薯耕整地种植机械化

马铃薯种植机械主要包括犁, 旋耕机, 耙、镇压器播种机等, 使用马铃薯播种机, 可一次性完成开沟、起垄、播种、覆土、镇压等多项工序。播种后深浅一致, 出苗整齐, 出苗率高, 不仅能满足马铃薯种植的农艺要求, 还能起到增温、保水、保肥, 以及改善田间小气候的作用, 既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 改善了农民的耕作环境, 又提高了劳动效率, 并能及时入种, 不错过农时, 有效提高马铃薯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2 马铃薯田间管理机械化

田间管理械化主要包括化学除草、防治病害、机械喷灌、中耕施肥等项目。

2.1 化学除草

播后出苗前, 进行一次封闭除草;出苗后, 在杂草多的情况下, 进行茎叶化学处理。整个生育期进行3次化学除草。

2.2 防治病害

主要是预防和防治马铃薯花叶病、瓢虫病及晚疫病等病虫害。小地块用喷雾器喷雾, 大面积用BL系列喷杆喷雾机进行喷药。

2.3 机械喷灌

一般在地下水资源充足, 种植面积大的地块上安装机械化喷灌设施, 根据马铃薯生长期间需水规律和不同时期的气象条件, 及时采用移动式、自走式喷灌机进行喷灌。

2.4 中耕施肥

中耕施肥机既可满足马铃薯生长所需的培土要求, 又能追施化肥, 还可以除草。

3 马铃薯收获运输机械化

3.1 割秧

马铃薯挖掘前, 都需要割秧, 主要是为避免机械挖掘时秧蔓缠绕, 影响挖掘效果。目前, 割秧机有圆盘式和往复式2种机型, 一般割草机稍加改动后即可使用。

3.2 挖掘

马铃薯挖掘机以拖拉机动力输出和牵引力为动力。进口的大型马铃薯平作机常为自走式, 幅宽能达到200 cm以上, 机型有振动式、带式和滚筒式等。

3.3 捡拾

挖掘机把马铃薯挖出后, 根据马铃薯挖掘机的设计要求, 薯土分离后, 或完全暴露在土壤表面, 或摆放成条, 由人工捡拾、装袋。

3.4 运输

用拖拉机或其他运输机械将马铃薯运送到贮藏地点或销售地点。在马铃薯整个配套机械中, 除播种机、挖掘机、喷灌和中耕施肥机械都根据马铃薯生产全程机械化要求相配套外, 其余机械都是通用农业机械。

4 马铃薯生产全程机械化效益分析

4.1 经济效益

马铃薯生产全程机械化能够减轻劳动强度, 降低生产成本, 提高生产效率。与人力、畜力种植相比, 马铃薯从深耕、播种到收获等环节, 平均每0.067 hm2需耗油15.5 L, 折价114.7元, 用工2个, 折价260元;依靠人工种植收获, 每0.067 hm2用工6个, 折价720元。平均每0.067 hm2节本增收355元, 每0.067 hm2增产1 000 kg, 按1元/kg计算, 每0.067 hm2增收1 000元。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生产共可节本增收1 355元/hm2。

4.2 社会效益

采用马铃薯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业, 能够将大量的劳动力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 从事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增加劳动收入;能够加快农村土地流转, 促进农村土地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标准化生产, 进而推进农业机械化进程。

4.3 生态效益

减少了化肥的使用量和土壤污染, 生产的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增强了市场竞争力, 可实现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

5 发展马铃薯生产全程机械化的保障措施

5.1 加大宣传力度, 努力营造良好氛围

利用农村赶大集、庙会、科技三下乡等形式, 发放宣传资料, 大力宣传马铃薯机械化作业所带来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组织农民现场观摩, 增加感性认识, 为马铃薯全程机械化新技术、新机具、新信息的推广宣传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5.2 利用现代农业科技成果及物化技术装备, 建设全程机械化作业示范基地

建设发展标准化试验示范基地, 大力推广无公害、标准化、规范化先进实用技术, 使广大农民直接看到机械化生产带来的好处, 更能激发农民购买农业机械的积极性;通过机械化发展措施与区域支柱产业发展相结合, 探索出机械化配套支柱产业与节水农业发展的新路子, 使农机技术装备在规模化发展、集约化经营、公司化运作中体现出重要作用。

5.3 完善种薯繁育和供应体系建设, 加强机械化生产与良种化相结合, 农机与农艺相融合

榆阳区先后引进了高产品种紫花白, 早熟品种费乌瑞它, 高淀粉品种陇薯3号和加工专用品种夏波蒂、布尔班克等新品种, 其中紫花白已成为主栽品种。由于马铃薯品种退化快, 引种、育种周期长, 而且种薯用量大, 繁育系数低, 因此种薯繁育体系建设是马铃薯产业发展的基础, 是提升产品竞争力的关键。各级农机推广部门要在马铃薯标准化生产全程机械化试验示范基地的基础上, 进一步建立健全区、乡镇、村机械化良种繁育体系, 促进马铃薯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实现马铃薯区域化种植、标准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社会化服务, 必须使机械化与农艺要求相互适应, 机械化与良种化相互配套, 机械化与信息传递相互结合, 不断推广马铃薯生产全程机械化或关键环节机械化作业项目, 推广先进的机械化科学种植、管理、挖掘技术, 降低成本, 提高产量, 增加收入。

5.4 机械化生产与资金扶持相结合

充分利用农民购置农业机械补贴资金政策, 以及对农机科研开发、农机推广和农机企业技术创新等项目主要经费的扶持政策, 把马铃薯生产全程机械化或关键环节机械化项目的推广机具列入国家购置补贴项目之中。同时, 给予参与该项目的科研单位、推广单位和生产企业必要的科研和试制经费, 并利用农机化服务组织进行马铃薯生产全程机械化生产, 以保证大面积推广, 为农民脱贫致富开辟一条生财之道。

5.5 建立健全机械化服务体系, 深入开展农机技术服务

马铃薯机械化生产技术要求高, 对机手技术熟练程度要求也高, 因此要强化技术培训, 提高广大劳动者的科技文化素质。组织农机技术人员搞好技术服务工作, 对新机具的使用做好技术跟踪指导, 严把投放质量关和作业质量关。积极组建农机协会和农机信息网站, 搭建信息平台, 为农机服务组织及时提供信息, 实行规范化有偿作业服务。种植机械化主要通过政府扶持引导, 强化技术培训示范, 完善技术体系, 以点带面, 稳步推进;收获机械化主要在政府支持引导下, 通过市场拉动, 创新服务模式, 加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借助跨区作业和区域内规模化服务等形式快速推进。

摘要:介绍了马铃薯生产机械化作业, 分析了其产生的效益, 提出了发展马铃薯生产机械化技术的保障措施。

马铃薯生产机械化 篇7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马铃薯;技术模式;播种机;排种装置

中图分类号:S223.2+4;S5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61(2014)11-0029-02

辽西地区是辽宁省马铃薯主要种植区,其马铃薯种植习惯为大垄双行模式,即大垄距800 mm,垄上2小行,播种时由人工完成摆放薯种、施肥、培土、覆膜、打药等过程。这种模式采用机械化作业时,由于拖拉机轮距原因,无法达到800 mm垄距;若缩小大垄距,拖拉机轮就会刮碰到相邻行地膜,影响作业质量。为此,结合当地马铃薯栽培习惯,在研究马铃薯栽培农艺基础上,建立一种适应机械化作业的马铃薯大垄三行栽培模式,以解决现有大垄双行马铃薯播种机因垄距与拖拉机轮距不相匹配的问题。

1 马铃薯大垄三行机械化种植模式

马铃薯机械化生产技术就是将先进的农艺高产技术,通过机械化这一载体,应用到生产实践中,大量节省劳动力和生产费用,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从而提升马铃薯生产水平,增加广大农户的收益。马铃薯的种植与收获是马铃薯生产的主要环节,研究这两个环节的机械化是实现马铃薯生产机械化的关键。

马铃薯大垄三行机械化作业模式是指在1 200 mm大垄上种植3行马铃薯(如图1所示),与大垄距800 mm、垄上2小行相当,同时施行行间施肥、药剂灭草、铺膜及膜下滴灌的栽培模式。使用2BM-3型大垄三行马铃薯铺膜播种机进行大垄三行播种作业,可一次完成开沟、播种、施化肥、覆膜、打药、铺滴灌带等多道工序。收获时,先使用1JH-100型马铃薯杀秧机进行杀秧作业,然后使用4U-2型马铃薯收获机进行田间收获作业,可一次性完成挖掘、薯土分离、机后铺薯块3道工序,作业后将马铃薯条置于地表,由人工捡拾装袋,实现马铃薯主要生产过程机械化作业。

2 大垄三行马铃薯铺膜播种机具

根据马铃薯大垄三行栽培模式,遵循农机与农艺相结合的原则,研究设计出2BM-3型大垄三行马铃薯铺膜播种机。该机具集播种、施肥、覆膜、铺滴灌带、打药功能于一体。使用该机具进行马铃薯种植,可一次完成开沟、施肥、播种、覆土、打药、铺滴灌带、覆地膜等作业,实现马铃薯种植机械化。

2BM-3型大垄三行马铃薯铺膜播种机由投种单体、施肥装置、搅土成大垄台装置、覆土装置、打药装置、铺膜装置等组成(如图2所示)。

工作时,拖拉机牵引机具在整好的地块上前行,由前置施肥开沟器进行开沟,施肥器将化肥施在沟内,投种单体同时进行排种;搅土成大垄台装置与覆土装置对种子、肥料覆土并形成大垄台,随后在台面上喷施灭草剂、铺滴灌带、覆膜,即完成全套农艺过程。该机具作业后的参数为:大垄1 200 mm、小垄250~280 mm、株距170~314 mm、覆膜后垄台宽700~800 mm,适宜常用的拖拉机作业,真正做到农机农艺相结合。

排种装置是该马铃薯播种机的核心工作部件,采用链勺式排种装置,主要由种箱、排种勺链、投种导管等组成(如图3所示)。

该排种装置工作时,驱动轮通过链条传动带动排种勺链作环形运动,其上均匀布置勺碗。当排种勺链在种箱中由下向上穿行时,其上的勺碗连续不断地将种块从种子箱中取出、升起、并运送至投种导管中;种块在投种导管中等距运行后,落入已开出的沟内。由于排种勺在排种勺链上分布均匀,且勺内只舀取一块种块,因此经过投种导管等距排种后,落到种沟中的种块间距一致,且不重种、不漏种,能够确保作物均匀生长。

3 结论

近年来,结合中央财政农业科技推广示范项目“农作物高效复种模式及配套技术推广”及辽宁省科技厅项目“马铃薯花生复种机械化高效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两项课题,在辽西地区的试验示范结果表明:马铃薯大垄三行机械化种植模式配合2BM-3型大垄三行马铃薯铺膜播种机作业,可一次完成开沟、施肥、播种、起大垄台、种肥覆土、施除草剂、覆地膜、铺滴灌带等农艺过程,实现马铃薯种植机械化作业,省工、省时、节水、省费用,且增产效果明显,大大增加了广大马铃薯种植户的收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参考文献

[1] 俞学辉,吴英善.马铃薯机械化栽培技术[J].农业机械,2008(13):43-44.

[2] 杜宏伟,尚书旗,杨然兵,等.我国马铃薯机械化播种排种技术研究与分析[J].农机化研究,2011(2):214-217.

[3] 李伟红.2CM-2型马铃薯播种机的结构与性能研究[J].农业科技与装备,2012(5):16-17.

茶叶生产机械化发展现状调查 篇8

一、XX茶叶生产机械的发展现状

区农机化管理站以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为契机,在全区大力推广茶叶生产机械。截止2011年底,全区茶叶生产机械总动力1172kW,总台数627台,其中茶叶剪修机105台,采摘机40台,揉捻机112台,多功能理条机78台,杀青机49台,扁形茶叶炒制机138台,其它茶叶机械105台,基本实现了茶叶生产管理与加工的初步机械化,大大降低了茶农的劳动强度,提高了茶农的劳动效益。

(一)茶园管理机械发展现状

全区很多茶园虽已有多个作业环节开始利用机械进行作业,但茶园管理总体机械化水平不高,茶园管理还是以人工作业为主。由于市场缺少适用的机械或因为价格原因,茶园的中耕作业、施肥作业、植保作业及灌溉作业基本是依靠人工完成。对于修剪作业,由于目前市场上修剪机械技术成熟,价格合理,我区许多地方茶园修剪基本实现了机械化作业。

(二)茶叶加工机械发展现状

相对于茶园管理机械化发展来说,我区茶叶加工机械化程度有着较高的水平。由于茶叶加工机械品种多,机型比较齐全,基本上满足了我区茶叶加工产业发展的需要。目前,我区的茶叶加工已基本实现机械化,根据加工需要,可完成茶叶的初、精加工。

二、北仑区茶叶生产机械化存在的问题

多年来,北仑区茶叶生产机械化工作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绩,但茶叶生产机械化发展水平还较低, 茶园管理机械化工作进展不快。

1、茶园田间管理作业机械缺乏。茶园田间管理作业机械短缺,茶园管理还是以人工作业为主,缺少配套适用的耕作、施肥、植保、灌溉等机具。因茶园管理机械对生产基础有较高的要求,如开展机采工作,对山地茶园的坡度、梯面、道路、品种、栽培方式等各种基础条件都有适当的要求,而目前不少茶园达不到要求,不能进行机采等机械化管理工作。而我国茶叶机械生产企业生产的茶园田间管理机械种类不全,且生产的大都是一些通用类机械,其不适用于茶区作业。

2、茶叶加工机械设备较落后。虽然我区每年的茶叶机械增长迅速,但由于经济条件、资金投入等诸多因素,绝大多数茶叶生产加工机械配套不合理,简单加工型多,复式成套型少,传统粗放型多,高科技、连续化、清洁化机械少,制茶单机自动控制水平不高,难以组成全自动生产线,制茶效率不高,工艺简单,质量稳定性不高,造成茶叶色、香、味、形不一致,影响了茶叶加工品质,进而制约了产业化发展水平。

3、茶叶机械应用效果有待提高。近年来,区农机管理部门虽然经常开展制茶机械操作培训,但由于现有茶叶生产从业人员普遍年龄偏大,文化水平低,因此培训效果不是很理想。不少茶农仍然采用传统落后的制茶方法,即使有了一些茶叶生产机械,对技术参数、操作要点掌握不到位,使一些机械性能得不到有效发挥,遇到茶叶机械故障排除、茶机维修保养、零配件替换等技术问题还是难以展开。

4、茶叶生产规模小管理分散。虽然全区涌现了一批茶叶加工龙头企业,但单家独户手工加工茶叶的现象仍然存在,影响了性能先进但价格较高的茶叶机械的购置,因此现在推广的茶机大部分机型小、生产能力低、经营分散,茶叶机械化生产成套流水线、连续化作业设备不够,茶业机械的智能化程度较低,导致先进的加工机械利用率不高,影响了茶叶生产、加工整体质量的提高。

5、农机化服务体系薄弱。目前区各乡镇农机服务站人员配备不足,一般每个乡镇只保留1~2人,且乡镇农机工作人员身兼数职,农机工作只占极小部分,不能全身心从事农机推广工作。同时全区农机推广人员年龄结构不合理,尤其是乡镇农机推广人员,年龄老化。虽然农机推广人员长期从事农机工作,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但在当前农业产业化大发展的情况下,特别是面对日益先进的新机具新技术,从事农机推广工作需要较宽的知识面,能向茶农介绍、指导各种新式茶机的使用性能,知识的缺乏,很难承担起推广任务,必将影响茶叶机械的推广工作。

三、北仑区发展茶叶生产机械的建议

1、大力加强茶园基础设施建设。茶园基础设施建设对茶园管理机械化有着重要影响,由于茶园大都建于山坡地上,导致了茶园平整度、道路和水源等基础设施都比较差,给茶园的机械化作业带来了很大影响。为此,要推进茶园标准化建设,对一些不合理的茶园结构进行调整,老茶园进行改造,逐步做好茶园种植面、道路、栽培方式等整

体规划建设,创造适合于机械化生产的基础条件。

2、全面提升茶叶加工机械化水平。应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与政策扶持力度,大力推动加工机械的更新换代与茶园管理机械的推广。把扶持现有的茶叶生产龙头企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优先发展,通过龙头企业和茶叶加工户的带动,积极推进茶叶加工机械化进程向更高层次发展。加快茶叶机械的更新换代,大力

推广先进、适用、节能、环保的新机械,淘汰过时的加工工艺和设备,逐步改变单机加工作业向机电一体化、智能化茶叶生产线的现代化加工方式转变,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3、提高劳动者的技术水平。要充分发挥农机技术人员和茶叶专家的作用, 注重基础培训, 以加工企业和茶叶大户为重点,深入到村,培训到户,开展茶叶机械化生产技术培训,特别是培训和提高农户使用茶叶机械的意识、素质和操作技能,使茶农了解茶叶生产机械性能和机械操作以及维修、保养等技术要领,学习掌握茶园管理、种植采摘、加工等工艺如何适应机械化生产,提高生产者的应用操作水平, 培养一批茶叶种植加工能手,不断提高茶机使用操作技能,发挥好茶叶机械的作用。

4、发展茶叶生产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针对目前茶园经营规模小, 栽培机械推广难的状况, 要积极引导茶农成立茶业合作社等经济合作组织, 提高产业集聚化程度,改变单一的农户生产方式,促进茶叶生产上规模、上批量、上档次、上效益。同时,要重点培育发展茶机大户,鼓励和支持现有机户提供茶机作业服务,解决众多规模较小茶农的实际问题, 促进栽培机械推广工作的开展, 提升产业发展水平。

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创建工作总结 篇9

今年以来,在省农机局和泰州市农委的大力支持下,在各位专家的关心指导下,我市统一思想认识,细化目标措施,落实工作责任,加大工作力度,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创建工作有序推进。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工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上下联动抓推进。市政府成立了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工作领导小组和技术专家组,切实强化工作组织领导。同时,把全市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摆在农机化工作首要位置,将机插秧、烘干机等列入今年农业农村工作的重点考核内容,作为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措施,精心研究工作方案,召开了全市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工作推进会议,出台了《泰兴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实施意见》、《泰兴市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乡镇(街道)创建实施方案》,确定了各阶段的重点工作、目标任务、考核细则,实行倒逼机制,确保每一个阶段工作目标任务按期完成。各乡镇(街道)也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把目标任务和工作责任进一步细化到村,形成了市、乡、村三级联动创建机制。

2、找准薄弱环节,补齐短板促提升。组织对全市农业机械现状进行了认真调查,全面统计水稻、小麦两种主要农作物生产环节的机械保有量、在位使用情况,摸清了家底,确定了机械化种植、高效植保和粮食产地烘干3个薄弱环节。同时,结合农机装备在役情况和机械化作业能力,列出各乡镇(街道)薄弱环节机具缺口指导计划,有针对性地指导各地加大高性能、低能耗、大马力复式多功能作业机具推广力度,加快优化农机结构,全面提升农机装备水平。今年,全市新增高速乘坐式插秧机100台,3亩以上秧池面积达5216亩,水稻机插面积达48.13万亩,机插率达79%,13个乡镇(街道)实现了机插秧整镇推进;新增大条播机145台,小麦机播水平达75%。新增烘干机147台,产地烘干能力达47.7%;新增高地隙式喷杆式植保机95台,担架式植保机50台,高效植保机械化水平达62%;新增80马力以上大中拖配套秸秆还田机187台套,全年秸秆还田率达58%。

3、突出示范引领,重点突破促全面。坚持典型引路,先易后难,由点及面,梯度推进,全面加快实现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选择滨江、张桥、姚王、济川等4个基础条件好、机具保有水平高的乡镇(街道)作为首批创建乡镇(街道),力争2016年在全市率先创建成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乡镇(街道)。这四个乡镇(街道)已经建立了工作班子,制定了创建方案,明确创建目标、扶持政策和激励措施,组织开展了技术指导、培训和服务,分类汇总相关资料,已做好验收的各项准备工作。同时,印发了《泰兴市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建设标准》,明确了每个乡镇(街道)必须以泰州市现代粮食产业园区、粮食高产增效示范片或土地流转比重较高村为重点,建成1000亩以上的核心示范区,我市建成一个2000亩以上的市级核心示范区,努力打造一批管理水平高、经营效益好、示范带动强的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

4、强化培训指导,优化服务提质量。突出农机与农艺结合,根据我市特点的土壤、气候等因素,制定了适合我市不同区域特点的技术路线,因地制宜推广麦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与水稻机插秧集成技术、水稻秸秆机械化还田集成小麦机条播技术,实行推进良法良机配套。制订了全市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培训方案,因时因地开展各类技术培训,通过召开现场会、观摩会等方式,加大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重点技术推广,抓好农机大户、种田大户和社会化服务组织跟踪服务。今年以来,共召开现场会、举办培训班16次,培训技术人员1500人次。

5、加大扶持力度,督查考核求实效。在省级项目支持的基础上,市政府安排专项资金,专题用于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薄弱环节。今年,市财政已下拨财政专项资金1420万元,对机插秧按25/亩的标准补助,机插秧整镇推进补助10元/镇,烘干机根据烘干量补助省补资金的一半。同时,还将集中整合粮食高产示范创建、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等项目,向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工作倾斜,进一步放大项目资源要素效益。依据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考核验收办法,采取“自下而上”申报和阶段性考核验收的方式,对完成创建目标并通过考核验收的乡镇(街道),采取先建后补的方式进行扶持奖励。首批创建示范乡镇(街道)考核工作将于近期集中开展,考核达标后下达以奖代补创建资金。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工作不平衡性较大。由于今年项目实施时间紧,加上前段时间镇村换届选举集中开展,少数乡镇存在工作脱节、不到位等现象,制约了面上整体工作开展。

2、粮食生产受自然和市场等因素影响较大。受今年自然灾害影响,加之种粮比较效益下降,部分农场主和种粮大户积极性不高,有的地方出现种粮大户“跑路”现象,影响了广大群众持续投入农机装备的积极性。

3、配套设施建设没有统一规划。少数地方对机库等农机配套设施建设缺少统一的规划引导,项目实施前未进行充分论证,随意性较大,造成土地资源浪费的现象。

三、下一阶段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们将根据省农机局的统一部署和要求,认真听取各位领导和专家的意见与建议,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工作节奏,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按期建成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

1、加大工作推进力度。市政府将组织对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工作进行专项督查工作,通过现场观摩、督查互评等多种形式,定期开展工作“回头看”,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压实工作责任,确保各项工作加速推进。同时,组织专家组和第三方核查机构,加强对示范乡镇(街道)创建的中期检查、考核验收和绩效跟踪,着力推动创建工作取得实效。

2、加大装备提升力度。实现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农机装备是基础。我们将在巩固优势环节的基础上,突出薄弱环节,查漏补缺,补足机具。特别是要根据今年机具购置情况,对照创建的目标任务,将机具缺口任务落实到种粮大户、农机合作组织,确保机具购置指导计划落到实处。通过省级项目引导和市乡两级财政扶持,统筹规划建设农机综合服务中心,不断提高农机配套服务能力。

3、加大载体培育力度。围绕耕整地、种植、植保、收获、秸秆处理六大环节,因地制宜发展土地集中型、合作经营型和统一服务型等各类规模经营,推广育秧、机插、植保、机收、秸秆还田及粮食烘干等托管式或专业化服务,加快组建农机服务合作联社,努力培育一批服务态度好、群众满意度高、市场竞争力强的农机专业化服务品牌,以农机作业服务专业化、规模化、产业化带动粮食生产的全程机械化,着力提升农机化的社会管理与服务水平。

上一篇:对华能企业精神的理解下一篇:羽毛球场地建设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