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三段式”教学增强培训实效性

2024-05-30

以“三段式”教学增强培训实效性(精选7篇)

以“三段式”教学增强培训实效性 篇1

以“三段式”教学增强培训实效性

3月上旬,佳木斯市委组织部从全省“双百”示范工程和全市“521”示范工程示范点的基层党组织中,优选村党组织书记30人、社区党组织书记25人、“两新”组织党组织书记25人,县(市)区“两新”组织党工委专职副书记、市直有关党工委领导12人,共92人,采取市委党校课堂教学、苏州培训基地现场教学、总结成果面上教学的“三段式”教学法,举办了全市农村、社区、“两新”组织党组织书记示范培训班,在课程设置、教师选聘、培训形式、组织管理等方面做出精心安排。

课堂教学:

让党校发挥培训主阵地作用

3月10日,农村、社区、“两新”组织三个不同领域的学员一起开班,通过集中教学和分类施教相结合的方式,有效统筹了教学资源,既节省了人力、物力、精力,降低了培训成本,又满足了学员的不同需求,增强了培训的针对性。

公共科目――大班授课“集中学”。对于党的基本理论、基本政策、党性教育等“公共科目”,培训班集中两天时间进行全员培训。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张云凯在开班式上就如何做好一名基层党组织书记提出六点希望,既是一次加油鼓劲的开班动员,也是一场深入浅出的专题辅导。市委党校的教授结合中央关于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要求,针对学习党章党规和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以及落实“五大发展理念”等内容设置了三个专题讲座。富锦市一位非公企业党组织书记课后感慨地说:“以前我觉得,在企业不用看党章党规,只要看老板就行,老板的意思就是‘规矩’;现在看,无论是企业还是机关,要想做一名合格党员,首先要严守党章党规。”

不同领域――分班教学“吃小灶”。基层培训最忌讳“大帮哄”“一锅煮”。这次培训根据学员的不同需求,采取集中讲授和分类施教相结合的方式,在大班集中学习的基础上,对农村、社区和“两新”组织书记进行小班授课――邀请市农委为村党组织书记重点解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邀请市委党校社科部主任为社区党组织书记重点讲解加强新型社区管理方面的课题;邀请市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工委负责同志从不同侧面探讨“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此外,还通过不同领域优秀党组织书记“现身说法”的方式,每个小班都安排学员走上讲台。学员们普遍反映,分班授课和自己的工作贴得更近,更能受到启发。

分组研讨――深入交流“找药方”。为搭建深入沟通交流的平台,培训班按领域划分了七个研讨小组,结合当天的授课内容,每晚利用一个半小时的时间开展专题研讨,对授课内容进一步消化理解,在交流中寻找破解难题的方法。研讨过程中,学员们对开班式上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张云凯关于“农村、社区、两新组织书记是‘庄稼地里的主心骨’‘小巷总理’‘定盘星’”的形象比喻感同身受,觉得这种称呼既是荣誉,也是责任,体现了群众的信任和组织的重托。

规范管理――从严要求“塑学风”。依托党校主阵地,培训期间,培训班统一安排教学和食宿,实行封闭式管理,并制定了“六不准”的纪律要求。每个小班都有一名市委组织部干部带班,负责跟班考勤,分组讨论也明确了组长和联络员,学员参训情况每天实时反馈到各县(市)区委组织部。有的村党组织书记培训后深有感触地说:“要求这么严真有些受不了,但却逼着我们坐住了板凳,真的学到了些东西。”

现场教学:

让理论与实践同频共振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按照既要“请进来”也要“走出去”的原则,培训班通过咨询上级组织部门、浏览各地党建网站、关注主流媒体宣传导向等方式,在全国范围内发掘与佳木斯市最贴切、最有借鉴价值的农村、社区和“两新”组织党建的好典型,以供实践教学。3月13日,培训班开启了第二阶段的日程――组织学员赴省委党校苏州培训基地进行现场教学。

带着问题去寻找答案,学习任务更明确。“实践是最好的老师”“创新是最好的样板”。带着在市委党校理论学习时的收获与思考、分组研讨中的问题与困惑,学员们到达苏州后分成农村、社区、“两新”组织三个组,开启了更加直观的现场教学行程。“智慧社区”建设是今年佳木斯市认领的35项基层党建创新项目之一,社区书记们此行的重要任务就是把“智慧社区”的成功启示带回家。在到苏州工业园区学习“智慧社区”平台经验时,一位省“双百”示范社区的党组织书记向园区社会管理处的鲁晓辉处长一连问了五个问题。

“看得到”还要“学得到”,现场教学更接地气。善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能实现自身更好的发展。农村、社区、“两新”三个组结合各自实际,从不同侧面设置了10个现场教学点,进行全方位的教学体验。比如,在农村的现场教学点中,有像华西村、蒋巷村这样在全国叫得响的品牌村,让学员直接领略了最前沿的新农村发展成果;为了避免典型“高不可攀”的问题,特意选择了苏州市上林村、张家港市永联村、太仓市雅鹿村等在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美丽乡村建设、农村党建文化发展方面与佳木斯市农村实际和现状具有可比性的典型村。

将“畅快交流”融入“呆板教学”,培训形式更灵活。“满堂灌”“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已不适应新形势下的培训需求。在现场教学中,每组学员同吃、同住,同学习、同参观,边看、边听、边学、边悟,外出的车上、就餐的间隙、住宿的房间、参观的现场,都成了大家热烈讨论的“课堂”。在现场感受无锡红豆集团、姑苏区昌和工艺坊、张家港隆力奇集团等“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成功经验后,佳木斯市高新区的参训学员认识到,只有变被动为主动,打好以党建促发展的优势牌,才能切实抓好非公企业党建工作。

在开阔“视野”中转变“观念”,书记们的干劲更足。总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儿”,时间长了难免会有“坐井观天”的狭隘。学员们前去参观学习的张家港市杨舍镇,一年的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达37亿元,相当于佳木斯市全年财政收入的总和。学员们普遍感到,像苏州这样经济发达的地区,有些好做法是想学也学不来的,但现场教学让大家开阔了眼界,看到了差距,激发了动力。一位刚刚获得全省“百名好支书”殊荣的村党组织书记深有感触地说:“经济实力上学不来,我们可以学理念、找差距,进而启发思路。”

面上培训:

让示范培训的成果实现共享

“市级示范培训,县级全员培训”是中央和省委对市、县两级抓好基层党组织书记培训的任务要求。示范培训的目的,关键是要以这种引领示范的方式实现培训成果的共享。

以“学习心得”凝练培训成果。参加示范培训班的每名学员都撰写了学习心得,通过总结自己学到了什么、解决了什么问题,明确下一步准备干什么、怎么干,将培训的收获付诸实践。同时,培训班对学员的学习收获及今后打算进行了梳理,农村、社区、“两新”分组形成本领域的培训报告;9个县(市)区结合各自地域特点也分别形成了综合报告。

以“交流研讨”汇集培训成果。3月28日,现场教学一周后,在市委党校组织召开了培训成果专题汇报会。优选出的九名学员代表,结合培训的收获和体会,介绍基层组织发展的思路和措施。一位参加成果汇报会的村党组织书记说:“这次培训不仅形式新颖,而且有始有终。以往参加培训回来就完事了,这次不仅要写心得体会,还要专门开会汇报培训成果,把看的、学的、听的都进行了归纳。学时有压力,学后有收获。”

以“远程教学”共享培训成果。4月6日至7日,在经过半个月的沉淀和酝酿后,市里在示范培训班的农村、社区、“两新”组织三个组中各选了三名学员代表,通过农村远程教育会议系统,对各领域基层党组织书记及相关人员进行“面上培训”。授课的学员代表结合各自工作经历和此次培训的收获、体会,重点介绍了下一步的工作思路及措施。全市乡镇、村、社区、“两新”组织相关人员共7500余人,通过网络视频同步听取了优秀学员的“现身说法”,实现了示范培训成果的全员共享。

以“三段式”教学增强培训实效性 篇2

一、复杂化的目标设置

我们知道, 教学目标是教学目的的系统化、具体化, 是衡量教学质量的标准.教学目标也是教学设计的依据, 其地位可见是相当重要的.准确制定教学目标是提高教学质量、确保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教学目标应当全面、合理, 要体现个性差异.但具体到谋一节课, 我们有些老师往往把会把教学目标定得太大, 过于复杂.

【案例】三年级数学下册“年、月、日”

课标里的教学要求是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 知道平年与闰年以及各月的天数.但有些老师却设计这样的课堂教学目标:“能灵活计算事情发生的经过时间, 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更有甚者让全班学生大量练习类似这样的题目“6月1日是星期四, 老师去北京出差, 6月20日回来是星期几?”大多数学生往往摸不着边际.殊不知, 这样拔高难度, 结果是学生学得吃力, 还会产生厌学情绪.如此达不成教学目标就不是学生的能力问题, 而是目标设计本身的问题了.

二、复杂化的情境引入

新课程改革以来, 课堂导入一般是通过一些教学情境来实现的, 但是, 教学情境是一种手段, 并不是最终目的, 正确利用, 锦上添花;利用不当, 适得其反.课堂导入成功与否, 直接关系整堂课教学质量, 而我们有些课的导入却存在着一些问题.

【案例】一教师在教学“人民币的认识”时, 借助于多媒体创设了一个导入情境, “小熊超市”.好多小动物购物, 画面非常漂亮.然后问学生:“你们想买什么呀?”“想不想当售货员?”……课堂气氛热闹非凡, 忙得不亦乐乎.十几分钟的课堂黄金时间过去了, 却还没有切入正题.看得出来, 上课老师是精心设计的, 也是精心制作的, 却万万没有想到, 老师这么煞费苦心的设计、制作又取得了什么样的课堂时效呢?

好的导入需要建立在教师对教材的创造性挖掘、对学生的深入了解和对教法灵活掌握的基础之上.课堂导入既是一种艺术, 也是一种创造.因此, 我们每位教师要精心设置课堂导入, 做到导得精, 导得实, 导得巧, 导出学生的活力, 才能真正发挥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才能使课堂教学更加精彩.

三、复杂化的过程推进

教学就在于要把构造知识的过程引入课堂, 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和在教师指导的条件下重建知识.但在实践中, 我们不能片面地为了“过程”而“展示过程”, 将“过程”无限放大.

【案例】一位教师执教的数学三年级“口算乘法”时, 课堂中出现了这样的教学情况.

300×10的教学, 学生已经通过多种方式掌握了计算方法:

生1:300×10=3 000, 因为300×1=300, 10后面还有1个0, 所以再添上一个0是3 000.

生2:300×10=3 000, 先算3×1=3, 因为300和10后面一共有3个0, 所以添上3个0是3 000.

生3:30×10=3 000, 因为10个100是1 000, 10个300是3 000.

老师又要引导学生把10分成1和9、2和8、3和7……, 来进行计算, 与过去相比, 这课堂教学确实发生了巨大变化:教师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提倡计算方法多样化.但在欣喜之余, 我们却明显感受到, 这课似乎又走进了一个新的烦琐化技术主义误区.在这个案例中, 教师简单地认为提倡“算法多样化”, 算法就应越多越好, 越多越体现课改精神.殊不知, 简单问题复杂化了.

四、用简约代替复杂, 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完美的课堂教学, 是每个教师所追求的, 在实践教学中, 课堂应回归简约.简约的课堂以学生为本, 教师和学生生活在简约、轻松而又深刻、自由的学习环境中, 体验思考带来的快乐, 发展学生的认知和思维能力.新课改倡导的课堂应该是简单而真实, 简单而实用, 简单而实效.教师应把课上得简单一点, 实在一点, 深刻一点, 让课堂回归真实.

到底如何做到简约呢.先来看一个颇具幽默的故事.英国一家报纸曾举办了一项高额奖金的有奖征答活动.题目是:在一个充气不足的热气球上, 载着三位关系人类兴亡的科学家.第一位是环保专家, 他的研究可以拯救很多生命, 帮助人们摆脱因环境污染而面临死亡的噩运.第二位是原子能专家, 他有能力防止全球性的原子战争, 使地球免于陷入被毁灭的境地.第三位是粮食专家, 他能在不毛之地, 运用专业知识成功的种植谷物, 使几千人脱离因饥荒而被饿死的命运.此时热气球即将坠毁, 必须丢出一个人以减轻载重, 使其余两人得以生存, 请问该丢下哪位科学家?

问题刊登后, 因为奖金的数额相当庞大, 各地答复的信件如雪片飞来, 络绎不绝.在这些答复的信件中, 每个人皆尽其所能, 极尽其想象, 甚至还有人海阔天空地阐述他们认为必须要丢下哪位科学家的见解.但最后结果揭晓, 巨额奖金的得主竟然是一个小男孩.他的答案是———将最胖的那位科学家丢出去.小男孩睿智而幽默的答案, 令许多人愕然, 也使那些大人们顿开毛塞.正是由于我们用成人的眼光、固守的思想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了, 才没有获得成功, 课堂教学也应该如此.

简约是课堂教学有效性一种深刻的表现.首先, 简约的课堂要求教学内容“精”, 要求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做到“读懂教材”, 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提炼, 从知识的学习中提炼出学习的方法, 从方法的感悟中领略思想的火花.内容的简约是独具匠心的艺术表现, 从知识的源头揭示思维活动的过程.其次, 简约的课堂要求教学环节“简”, 注重学习的整体性, 简化教学内容, 简化学习过程的细节.再次, 教学中体现教学方法的“活”, “活”的教学方法首先表现在“活用”教材、“活化”教学内容.简约的课堂追求的是对基本概念的理解, 对思想方法的把握, 对特有思维方式的感悟, 以及对美的鉴赏.简约是一种智慧.简约不等于简单, 它来源于教师丰厚的修养和教学艺术.只有在简约的课堂中, 我们才能给学生更多的时间、更大的空间, 才能给自己更多的释放, 把自己从繁琐的教学步骤中解脱出来, 才能让我们在课堂中有“闲暇”去琢磨学生的所思所想, 才能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以“三段式”教学增强培训实效性 篇3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继续大规模培训干部,充分发挥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作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2008年下半年,党中央召开了全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会议、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修改颁布了《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胡锦涛同志、习近平同志都就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做了重要讲话。其中,谈到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要提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案例教学在干部教育培训中的实践价值

案例教学作为符合成年人学习特点、符合干部成长规律和干部教育培训规律的现代培训方式,对提高干部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行之有效。

(一)有利于更新教学内容。以往的一些干部教育培训,教学内容设计比较单一,难以贴近领导干部最想学到的知识、最想知道的情况、最想解决的问题。案例教学通过对领导干部在工作中遇到的现实问题进行剖析和探讨,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与思路,为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找到了最佳的切合点。

(二)有利于活跃教学手段。案例教学的运用,最大限度地调动了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积极性,使传统的静态、被动的教授知识的过程变成一场师生共同参与的对真理的探求过程,有效地改变了干部教育培训“空对空”的状况,使党校教学实现了向素质教育新模式的跨越。

(三)有利于增强教学效果。由于过去一些教育培训与学员需求贴得不紧,内容不新、方法不活,对学员缺乏吸引力,效果不尽如人意。学员常感到参加党校培训“不解渴”、“难解渴”,甚至“不管用”。以问题意识为导向,有助于学员养成统筹全局、兼顾各方的系统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单一问题的能力,从而增强教学效果。

二、嘉定区委党校开展案例教学的实践

(一)多视角编写教学案例。一个好的案例是案例教学切实发挥作用的基础。2004年,中共上海市嘉定区委党校与区委组织部一起,从嘉定经济发展、城市建设与管理、教育卫生、劳动民政、社会建设、依法行政、党的建设等多个视角收集资料,把以往教学中已形成的案例,以及从基层收集到的大量破解基层工作难题的好经验、好方法进行加工,推出了嘉定区第一本干部教育培训教学案例集——《我的致胜一招》。这本书作为嘉定区干部教育培训的“乡土教材”受到了学员们的欢迎。

(二)多渠道完善教学案例库。嘉定区委党校重点抓好了三项工作:一是“学员带案例”,要求主体班学员入校时,将工作中的案例带到学校、带进课堂。二是“调研写案例”,将处级领导干部轮训班、中青班等主体班的社会调研与编写案例相结合,使完善案例库建设和提高培训效益一举两得。三是“基层送案例”,区委党校和区委组织部定期组织基层报送新案例,保持案例库常建常新。2008年9月,嘉定区委党校与区委组织部共同出版了《嘉定区干部教育培训教学案例》,案例库建设日臻完善。

(三)多部门配合建案例教学评估机制。开展案例教学的根本目的是要让学员通过对一个个案例的研究,掌握思考和解决其他类似问题的方法和能力,增强他们开展实际工作的本领,提高综合素质与能力。为此,嘉定区委党校与区委组织部一起,建立了案例教学的评估体系,考查学员在实际工作中“用”案例的效果。在区委组织部、党校、学员所在单位多方配合下,开展案例教学培训前评估,将案例教学与培训需求分析相结合,确保进入课堂的教学案例的适用性;开展培训中评估,将案例教学与教学效果调查相结合,确保学员能通过课堂案例教学,学到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开展培训后评估,将案例教学与学员的工作实绩相结合,考查学员在工作中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用”案例的实效。

(四)多方合作推进教学案例进课堂。2004年,在“班长工程”农村党组织书记培训班中,首次以“讲、议、点、评”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案例教学。经过五年的实践,案例教学流程逐步完善,形成了嘉定区委党校“班长工程”班案例教学的五个环节:一是选案例,紧扣地方党委政府工作的重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难点,基层工作中破解难题的亮点。二是讲案例,组合主持人、讲解人、听课人三方,教师作为主持人引出案例和问题,当事人作为讲解人“现身说法”,学员作为听课人直接和案例当事人对话。三是议案例,教师当好组织者、合作者、互动者,在引导学员进行案例剖析中,和学员一起互动交流。四是点案例,由案例所涉及的镇或街道主管副书记点案例,点出案例的可取方面和不足之处,由教师评案例,评点出案例隐含的理论支撑,提升案例理论的高度、思考的深度、实践的广度。五是用案例,注重灵活性、时效性、操作性,经过讲解、剖析、讨论,把案例中的成功经验和典型做法转化为大多数干部的素质和实际工作的能力。

(五)多途径配备案例教学师资。案例教学要求教师在课前要针对讲解的相关理论问题,选择、编写好典型案例,在课堂上还要引导学员发现、思考问题,做出抉择,并在分析讨论结束后,对讨论的全过程进行总结,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指出案例所涉及的理论观点以及讨论过程的优点和不足。这对教师的素质能力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合格的案例教学教师必须具备实务工作经验。培养合格的案例教学教师不能一蹴而就。为突破干部教育案例教学师资瓶颈,嘉定区委党校加强了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多途径配备案例教学师资。一方面聘请市委党校、兄弟党校及其他培训机构优秀的案例教学教师来校施教,另一方面聘用区、镇、街道、农村、社区实践经验丰富的党政领导干部、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担任客座教授,开展案例教学。

三、遵循客观规律进一步探索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必须遵循干部成长规律和干部教育培训规律。应按不同对象的不同培训需求,安排不同的案例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案例教学流程。

(一)需求分析是前提。嘉定区委党校在设计案例教学的内容和流程之前,主动了解学员最想学到的知识、最想知道的情况、最想解决的问题,统筹组织需求、岗位需求和干部本人需求。通过需求分析发现,处级领导干部最需要提高决策参谋方面的能力,当好上级领导的参谋助手;提高组织执行方面的能力,抓好实际工作的落实;提高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在急难险重时担负起责任。中青年领导干部尤其需要坚定理想信念,将个人成长和党的事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具体扎实的业务能力,提高工作质量;树立良好的工作作风,加强与群众的联系。来自村、社区、企事业单位的基层党组织书记,需要在理论学习、法律政策的把握上进一步提高,需要学习解决现实工作中直接遇到的新问题的新方法。

(二)按需定训是重点。在掌握了领导干部培训需求的基础上,嘉定区委党校按照培训对象的不同分别设计了不同的案例教学内容和培训流程。处级领导干部轮训班突出领导干部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科学决策的能力、整合不同利益的能力、化解社会矛盾的能力等五个方面的培训,安排了“公共危机处理”、“群体性矛盾处置”等案例教学专题。针对处级领导干部工作经验丰富、看问题立意高、视野阔的特点,在案例教学中安排充分的自由讨论时间;中青班突出理想信念、工作作风、业务能力等方面的培训,安排了“领导艺术和方法”、“外来流动人口管理”、“现代服务业发展”、“社保基金案的警示”等案例教学专题。针对中青年干部学历层次高、思想活跃的特点,综合运用讨论、辩论、情景模拟等方式开展案例教学;“班长工程”农村党组织书记培训班突出基础理论、政策法规、工作事务等方面的培训,安排了“村容整治”、“村党组织换届‘公推直选”、“土地开发利用和管理”等案例教学专题。针对“班长工程”班学员常年与一线群众打交道的特点,把他们在日常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直接嫁接到课堂上,抓住“选、讲、议、点、用”五个环节开展案例教学。

(三)强化师资是关键。实施案例教学,教师是关键。尽管通过聚集社会资源为案例教学配备了一批优秀的教师,但面对大规模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完全依赖于外聘兼职教师实施案例教学显然是不够的,必须将自管教师培养成合格的案例教学师资。合格的案例教学教师的培养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嘉定区委党校除了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培训和研讨会,打牢理论基础外,还以项目组集体备课、深入基层调研等方式,弥补教师实践经验不足的缺陷,提升教师的案例驾驭水平,全面提高开展案例教学的能力。

由于案例教学有着强烈的探索性、互动性、开放性、创造性,上好一堂成功的案例课并不容易,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加强研究,使案例教学在提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以“三段式”教学增强培训实效性 篇4

集团公司巡视二组副组长

张华鹏

国有特大型企业集团是一个盈利性社会经济组织,一方面,按照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四自”原则参与市场竞争,另一方面,也担负着国家赋予的关系国计民生和社会责任的特殊使命。因此,在对集团下属公司进行巡视时,除了对被巡视单位领导班子贯彻中央和省委会议精神和集团公司方针政策、执行民主集中制、党风廉政建设等方面情况进行督察外,围绕公司经营财务工作展开监督检查,以映证其企业管理能力和水平,就成为国有企业集团巡视工作的一项重点内容。下面,将本人参加巡视组驻厂期间,进行有关财务督察的一些方式和内容总结如下,谨供大家在工作中参考。

一、对公司经营财务管理工作进行巡视的步骤和内容

1、进驻前的准备工作。巡视组进驻前,应制订完善的经营财务工作方案。首先,要了解被巡视单位的历史沿革,子分公司设立和层级情况及会计核算;其次,在巡视组总体工作内容和时间要求下,结合公司及其下属子分公司经营业务量大小和繁杂程度,合理安排日程。再次,列出所需查阅经营财务资料清单、经济合同和各项管理制度等。

2、进驻后初步了解阶段。需要尽快掌握被巡视单位的总体经营财务状况和一些特别经济事项。听取被巡视单位领导汇报工作中有关经营情况的汇报,了解近年营业收入、利润、经济增加值、投资收益率等经济指标的完成情况;选取经营财务岗位的领导和中层干部、职工进行个别谈话,听取他们对公司经营财务工作的意见,与其探讨公司人、财、物、产、供、销等相关业务流程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建议。另外,对于谈话和举报的一些经济问题,应重点跟踪,落实清楚。

3、进驻后的深入了解阶段。通过阅读公司财务规章制度,核实财务报告、会计凭证和账簿的真实、合法、合规性,经济合同签订的规范性,购销业务流程的科学性,以及招投标资料是否齐全、内部牵制制度是否有效等。

在查阅财务资料时,做到“九看”。一看资产负债表中的往来账目,是否有大额长期挂账,看公司是否存在潜亏或潜盈、存在呆坏账和长期投资损失。二看其利润形成的合理性,维修费、运输费、工资、业务招待费等敏感性项目费用发生是否合适并在预算控制范围,以此判断公司能否严格执行中央8项规定和集团公司20条要求。三看会计凭证和账簿,了解其经济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四看经济合同签订业务流程是否内控有效,是否存在商务纠纷等。五看购销业务流程和内控制度是否有效,货款回收是否及时。六看工程业务招投标资料是否齐全、规范。七看收入、成本费用核算是否遵循权责发生制原则,库存物资是否账实相符。八看最近一期《审计报告》中提出问题的整改情况。九看出经营财务考核指标的计算是否准确等等。比如,我们巡视二组在一次财务检查中,发现某公司的下属分公司有2年以上的“其他应收款”长期挂账1600余万元,新调任财务人员不足三月,对此事项不清,在调取该的会计凭证后,发现此公司将成本费用挂账,掩盖了潜亏的事实。

4、撰写经营财务工作督查分报告。驻厂结束后,依据经营财务检查工作底稿,形成关于被巡视单位经营财务情况的总体评价和结论,并对巡视中发现有关问题作清晰说明,提出相关整改意见和建议。

二、在巡视期间应坚持“三结合”,开展经营财务督察工作

1、巡视中,开展经营财务情况督察要与公司经营业绩考核和廉洁勤业等情况结合,创新对干部监督方式。通过巡视工作中的经营财务情况督察,可发现公司经营业务流程不严密、“三重一大”决策程序不规范、“一把手”过于专断或不敢负责,以及班子成员配合不力等问题,促进了各级领导干部加强团结配合、主动完善公司内部业务管理流程,实现“阳光作业”,防止和减少腐败滋生,是对领导班子成员的一次“集体体检”。

2、巡视中,开展经营财务情况督察要与推动公司经营管理水平相结合。通过巡视,帮助公司查找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采取对外协调等措施,提高基层单位管理水平。如持续跟踪督导大额债务重组借款手续不完善问题,有效防范了大额借款风险;制定消化亏损方案,弥补挂亏消化较难问题等,以促使资产质量进一步提高。

3、巡视中,将发现的财务问题与督促整改提高相结合,并定期回查和评估验收,确保取得整改实效性。如跟踪整改不健全的财务制度;对错误会计事项调账;督查公司外欠货款回收进度,并对有关经济责任人严肃处理等。

以“三段式”教学增强培训实效性 篇5

一、“研训一体”教师培训模式研究情况及趋势

“研训一体”教师培训模式的产生, 应该追溯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当时在美英等国, 就已经感受到教师培训存在较大问题, 他们认为将中小学教师集中起来由大学和教师教育机构进行培训, 由此带来的主要问题是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脱节。于是美英等国积极探索教师专业发展的新形式。

1986年, 在霍姆斯小组 (HolmesGroup) 的积极倡导下, 美国成立了一种新型的教师职前培养和在职培训机构——专业发展学校。专业发展学校强调紧密结合学校教育改革与教师的专业发展, 强调将理论研究引入教学实践, 教师的教学实践渗透研究, 形成一种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自主探究、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学术导向。之后, “以学校为中心”的教师在职研训一体培训的理论得以确立, 教师研训一体形式得以发展。20世纪80年代中期后, 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教师培训理念, 很快推广到东南亚以及非洲、拉丁美洲等国家。

在我国, 为了提高基础教育质量, 提高教师素质, 采取的措施主要有两条, 一是加强对教育的主渠道——教学的研究;二是对教师的系统或专题培训。由此, 从上到下建立了教研机构、教师进修培训机构、教科所机构和电教机构, 建立了相应的中小学教科研制度、中小学教师培训制度和中小学电化教育制度, 并形成了相应的专业队伍。上述这些机构在不同的历史阶段, 有分开设置或合一的情形, 但在推进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目前, 学历达标任务基本完成, 转入面向全体教师的继续教育培训阶段, 在培训工程的实施中, 人们意识到改革教师培训模式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在积极探索新的教师培训模式的进程中, 有志者开始关注引进国外的教师培训理论与经验, 并结合“本土化”的培训条件与研究成果, 在实践尝试、思考探索中, 如何将教师的教学、研究和进修整合起来, 成为一个有意义的“研究命题”。于是开展包括专业理论学习在内的研训活动 (研是教学研究, 训是专业进修) 成为教师发展的主要渠道, 孕育着“研训一体化”继续教育培训模式的形成。

二、研训一体培训模式运作方式及特点

现阶段, 在我国县域教师教育层面的研训一体运作方式比较复杂, 至少存在四种形式:

第一种形式是统整式的研训一体化运作方式, 即县教师进修学校、县教研室以及电教、仪器等机构实质性的合并在一起, 发挥优势互补作用, 形成了研训一体化的管理体制。

第二种是协调式的研训一体化运作方式, 即县教师进修学校、县教研室等机构独立存在, 但由一名教育局长主管, 成立教师研训一体化培训领导小组, 按照各自分工, 强化进修与教研的紧密集合。

第三种是以教师进修学校为主体的研训一体化过渡性运作机制。在县教育局的统一领导下, 教师进修学校承担着教师进修提高的具体管理职能, 他们将推动广大教师参与教育教学研究作为教师进修提高的重要任务, 把教师的培训、教研和教学统筹规划、统一部署, 有力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第四种是以教研室为主体的研训一体化管理机制。一些地方形成了以教研室为主体的研训一体化管理体制, 教研室在教师培训提高中发挥了很大作用, 但教师进修学校却被排斥在外。

在湖南省安化县, 研训一体化属于第一种即统整式的研训一体化运作方式。安化县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成立于2006年2月, 由原县教师进修学校和县教研室以及电大站等机构整合而成。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的成立将安化县教师培训进修提高、教育教学研究、教育教学实践融为一体, 为统整式“研训一体”培训模式创建及其工作开展提供了机构保障。2008年底, 我们申报并承担了湖南省十一五规划教师继续教育《创新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 增强教师培训实效性》专项课题。在课题研究中, 我们根据县情和县域教师继续教育现状以及机构自身特点, 提出了“构建研训一体培训模式, 切实增强教师培训实效性”的整体思路。

我们认为“研训一体化”, 是一个融“管理模式”和“行为方式”于一体的概念。具体可以从三个层面理解“研训一体化”的内涵:一是研训机构要充分整合教研、科研、培训等方面的资源, 承担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指导和师资培训任务, 有效推进本地区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二是研训管理者要承担研和训双重任务, 并确保二者有机融合;三是研训学员要在“研”中“训”, “训”中“研”, 促进自身专业水平与能力的提高。基于此, 安化县研训一体化运作模式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⑴从“研训分离”走向“研训合一”:长久以来, 安化县教师教育的培训机构和教育教学研究机构是分开的。培训部门和研究部门整合后, 原“教研员”的名称已不复存在, 改名为“研训员”, 承担新时期教师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指导和师资培训任务。

⑵从“承上思维”转向“顺下思维”:资源中心作为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中介”、教育方针政策与措施行为的“中介”, 必然也是上级业务指导部门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与中小学之间的“中介”。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 更应关注教师的利益, 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供服务。正如新课改理念所倡导的把重心转移到以学生的学为主, 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一样, 资源中心及研训员更多应关心的是教师的“教”, 关注的是教师的可持续发展, 由传达者、执法者变为协作者, 参与者。

⑶从“单一型教师”转向“多能型专家”:新的课改以及由此而进行的培训部门的机构改革给研训员带来了“专业化发展”的取向问题, 研训员要树立“集研究、培训、服务为一体”的专业化发展目标。

三、研训一体化教师培训模式工作策略

⒈调查现状和需求, 寻找方向

新课程对于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教师从心理到理念以至于教学行为和教学能力上是否有了充分的准备, 如何寻找一条切实有效的教师专业化发展之路。对于资源中心的专门从事教师发展的职能部门和研训员来说首先要心中有数。要十分熟悉和掌握教师的动态和了解教师迫切的需要, 以此制定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各种层次的要求和打造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计划。

⒉建立基地实验校, 摸索规律

由于安化县县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课程资源的配置与分布也很不平衡, 特别是农村薄弱学校的硬件配置还很不完善, 教师资源也很薄弱。因此, 建立基地实验学校, 在本地区内部加强交流与合作, 以强带弱, 以点带面, 也是落实课程改革目标、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也是加强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指导和师资培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

⒊加强示范与交流, 树立榜样

顾怜沅先生在关于教师培训模式的改进研究中指出:教师需要有课例的专业引领;教师需要有行为跟进的全过程反思。在经验筛选过程中, 注入理论思考的活力, 经过经验与理论的两个回路改造现状。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 更需要成功教学案例的积累。把成功的经验推广, 特别是向农村薄弱学校传递和示范。因此在培训方法创新的同时, 要注意在此过程中涌现出的具有先进理念和能够真正有效提高课堂效率的教师个人和基层教研组集体。评选出首席教师、县级学科名师、学科带头人等, 在全县范围内引领和示范。通过面与面的交流或网络、录像等现代信息技术辐射, 建立县级层面的学科中心组, 形成团队, 实现资源共享。

四、研训一体化的实施模式

在开展教师培训进修提高、教育教学研究、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 针对教育的问题与障碍, 积极为教师创设活动情境, 让教师以平等的、合作参与的互动方式来解决教育问题、改进教育实践, 加强了研训一体化培训模式的探索, 初步构建了“融国家、省市、县、乡、校多级互动于一体、集天网、地网、人网各种资源于一身”的“三四五六”等四种研训一体化操作模式。

⒈“训—研—训”三步式研训一体模式

这种培训模式主要是指充分利用国家及省远程培训资源, 将远程培训与校本研修有机结合起来, 让远程培训的理念落到实处, 让校本研修有理论支撑和专家引领, 使二者珠联璧合。力求使各校各教师在享受上优质资源、接受专家培训的同时, 将培训理念与本校本人实际相结合, 形成地方特点和个人特色, 从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本地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训:是指组织教师参加和接受国家或省级远程培训, 一方面接受优质资源和优秀专家的传道授业解惑;另一方面结合本地及自身实际进行教育实践和自我反思, 找准方向, 寻求发展。

研:指县级研训员 (远程培训辅导教师或班主任) 在指导教师远程培训的同时, 搜集和整理学员们反馈和反思, 组织本班学员或网上研讨或集中研修。

训:主要是指在县级培训机构和研训员的指导下, 以学校为单位, 就远程培训与学校实际相结合, 进行校本研修。或进行成果展示, 或进行经验交流, 或进行困惑探索, 或进行拓展延伸。力求使参训教师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 形成地方特点和个人特色, 发展自身, 引领同伴, 促进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质量的共同提高。

⒉“研—训—研—升”四步式研训一体模式

这种培训模式一般用于县级培训, 主要采取专题互动的形式, 将传统的集中培训与个案研修有机结合, 旨在给教师一定的理论与实践的结晶。我们充分发挥了县研训学科核心组和专家的力量, 构建了“研—训—研—升”四步式研训一体化模式。

研:研训员 (专家、教研员或县研训组成员) 在年初进行专题调研, 了解和发现教师培训进修提高、教育教学研究、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的主要问题。

训:研训员在调研的基础上, 进行集中培训, 或专题理论讲座或展示精彩课例展示, 参训教师现场反思。

研:研训员组织参训教师现场反思, 针对研训员所讲内容提出问题或实际教学中存在的疑虑现场探究、讨论, 进行现场诊断。

升:研训员进行陈述总结, 使研究问题进一步升华, 形成可推广、借鉴的理论经验。

⒊“备—授—研—训—行”五步式研训一体模式

这种模式一般将传统的区域研修与个案培训等模式紧密结合, 主要用于乡镇及区域性联片面研训。主要依托并发挥乡中心校在校本培训中的中心作用, 灵活采取校校联动、分片组合、中心小学带动校本培训运行模式, 将本乡镇内相邻较近的几处小学划为一个集体研训片, 成立跨校际的各年级学科备课组, 立足于教学实践进行以“总结、交流、反思本周教学情况, 理论学习, 课例评析, 先周集体备课”为重点的分科研训活动。

备:挑选主讲教师进行认真备课, 精心进行课堂教学设计。

授:组织主讲教师授课, 进行说课或讲课。参训教师共同听课观课, 关注记录教师的教学设计。

研:进行评课议课等研讨活动, 研究讨论该课在设计中的优点以及不足, 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训:组织相关培训活动, 总结经验, 形成并推广研究成果。

行:把“思”转为“行”, 运用于教育教学科研之中。

⒋“观—议—改—研—训—叙”六步式研训一体模式

本模式以课堂教学为主要阵地, 以观课议课为主要手段, 立足校本研训, 针对课堂教学进行了反复诊断式研究, 以此努力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

观:学校定期组织教师进行观课活动。

议:让参与教师掀起“头脑风暴”, 进行互动评课, 每位参与观课的教师以研讨课为例, 交流讨论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结构以及在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与困惑, 人人谈看法, 讲修改意见, 让老师们参与到研讨交流中来。

改:根据议课建议, 由校研训组成员与执教者共同修改完善, 手把手地进行二次备课, 按照课改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要求, 从总体结构, 到每一个环节, 甚至到每一个问题的设计, 进行精心研究, 然后由执教者再完善备课, 准备二次上课。

研:将二次修改完善的课, 进行二次上课展示, 供全校教师学习、借鉴。

训:二次上课展示结束后, 主要围绕课堂教学模式、教法、学法等进行评议, 进一步强化教师对新课程课堂教学的理解与掌握, 并把好课推荐到县乡活动中展示、观摩。

叙:最后由参与者把每个人的“叙说”聚焦到一个或几个“教学事件”上, 以“文字”的形式整理成一份相对完整的“教学叙事”, 并发布到网上的网络日志中, 供全县老师交流。

“融国家、省市、县、乡、校多级互动于一体、集天网、地网、人网各种资源于一身”的“三四五六”等四种研训一体化操作模式是集培训、科研、课改、教育教学为一体的培训模式的多途径探索。这样的研训模式充分发展了课改理念, 打破了培训与教研“两张皮”的传统, 让研训员及教师成为互动参与者, 更符合、更贴近教学实际, 更有利于解决教学中最实际的问题, 更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当然在实际研训活动中, 针对内容不同, 对象不同还有很多变式, 我们将进行进一步深层次的探索。

五、研训一体化教师培训模式研究工作的收获与思考

通过几年来的研训一体化培训模式的实践, 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一是克服了农村小学教研活动内容单调, 形式单一, 不便组织等弊端, 为教师的学习和交流提供了可能与方便, 也为农村小学教研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组织形式。二是有利于先进教学思想和经验的学习和推广, 对于引导教师转变教学思想观念, 提高教师整体业务素质, 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三是促进了教师专业化成长。三年来, 安化县在省市教学比武活动中佳绩频传、凯歌高奏, 共取得省级一等奖十多人次, 市级一等奖近二十人次。四是保障了我县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以“三段式”教学增强培训实效性 篇6

摘 要:为提高士官长人才培训的质量效益,结合我军士官长制度改革新形势,根据士官长培训的任职教育性质和部队士官长岗位职责要求,提出要增强培训指导的科学性、培训内容针对性、培训方法的实用性、培训保障的适用性等有关具体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士官长;培训;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72 文献标识码:A

按照军队统一部署,为建立具有我军特色的士官长制度,去年以来各军兵种先后展开士官长制度试点工作,对士官长选拔培训等政策制度进行深入实践探索,为全面推行士官长制度奠定基础、积累经验。士官院校作为我军中高级士官人才培训的主渠道,应充分发挥教育理论研究和士官人才培养优势,按照“先于部队、高于部队”的要求,紧前做好有关理论研究和探索实践,切实增强士官长培训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努力为建设一支高素质新型指挥管理士官队伍服务。

一、把准士官改革实质,增强培训指导的科学性

建立具有我军特色的士官长制度,是军委、总部着眼军队现代化建设需要,推进士官队伍建设的有力举措。实施岗前培训、升级培训是提高士官长履职尽责能力的重要支撑。增强培训工作的科学性有效性,必须深入把握士官长制度改革内容实质,坚持正确的人才培训指导原则。

一是坚持需求牵引。士官长培训属于典型的任职培训,其基本指向是岗位任职需求,基本要求是达到岗位合格标准,突出特点是具有明确的岗位指向性、培训针对性和技能实用性。因而,应紧紧围绕士官长任职需求,在研究确定人才培训目标的基础上,有别于传统士官学历教育的系统培训,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削枝强干、突出重点,职责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需要什么标准就培训到什么标准,确保培训效果“点到为止”、实在管用。

二是坚持能力为本。士官长岗前培训、升级培训是针对其岗位特殊要求的业务培训,能否形成上岗顶用的业务能力是评价其质量效益的唯一标准。因而,培训目标要以能力为核心,围绕岗位能力进行研究定位;培训内容要针对能力来构建,结合岗位需求进行知识、经验的选择;培训方法要以促进能力为目标,针对培训人才特点进行创新实施;培训保障要围绕能力培养,突出关键要素进行配套完善。

三是坚持分层培训。总部关于士官长制度改革明确提出,在旅、团、营、连编设士官长,视情编设排士官长,士官长上岗前应进行岗前培训,下一级士官长选拔为上一级的应经过升级培训。因此,要针对各级士官长岗位职责要求的不同,分别实施不同目标要求的业务培训,防止“上下一般粗”、“简单一锅煮”。根据培训任务和承训能力实际,借鉴指挥军官初中高三级培训模式,实施士官长分层次培训,排士官长依托基层旅团直接承训,营连士官长由大单位统筹培训,旅团士官长可全军归口培训。

四是坚持逐级衔接。为保持梯队建设的科学发展,总部在士官长选拔配备上要求,旅团士官长从营士官长中选拔,营士官长从连士官长中选拔,连排士官长从班长中选拔。因此,要把士官长的成长发展作为整体进行一体化统筹,研究细化各级能力素质标准,构建以班长为起点、旅团士官长为终点的能力素质发展路线图。应把士官长的逐级培训作为整体进行体系化设计,合理确定各级培训科目和教学标准,构建区分明确、有机衔接、整体优化的培训实施方案。

二、紧贴岗位任职需求,增强培训内容的针对性

培训内容是人才培训体系的核心,是实施教学训练的基本依据。针对士官长思想工作“助手”、组织指挥“参谋”、管理教育“骨干”、组织训练“中坚”、官兵沟通“桥梁”的人才目标定位,培训内容设置应紧扣岗位职责要求,遵循认知特点规律,构建理论与实践相融合、学习与任务相一致的内容模块,切实增强针对性、实用性。(见表1)

一是突出以职责法规为重点的管理教育培训。基层管理是部队一项基础性工作,是完成部队战备训练等其他任务的基础。随着士官制度改革的深入推进,士官长将逐步成为基层部队管理教育的主力军。相对士官班长来说其管理职能呈现三个新特点:管理范围扩大,由过去的班排士兵管理向营连、旅团士兵管理延伸;管理任务增加,由单纯的班组人员管理向与所属士兵有关的训练、装备、安全、保密等管理拓展;管理层次提高,由过去熟悉的指令型、经验型管理向说服教育和依法科学管理转变。因此,在管理教育培训模块设置上,要突出基层管理原理原则教学,夯实管理理论基础;突出岗位职责教学,促进角色转变,强化责任担当;突出基层建设纲要和条令条例等管理法规教学,培养按纲抓建、依法管理的能力;突出新时期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和方法教学,提高营连分队士兵管理艺术和经常性思想工作水平。

二是突出以营连分队为重点的科学组训培训。组训施教能力是构成各级各类士官任职能力的一项核心指标。这次士官制度改革中,总部明确营连士官长主要职责定位是,参与训练计划的拟制,负责士兵单兵训练和分队训练的组织实施等工作。因此,按照培养组织训练工作的“中坚”这一人才目标要求,在组训施教培训模块设置上,突出理论教学法、专业组训法、军事共同组训法三个重点,强化教案撰写、理论讲授、媒体课件制作、训练计划拟制、专业或共同训练组织等基本功,掌握组织分队训练的基本理论、一般程序和方法技巧,深化对组训施教特点规律的认识,实现由会组训向科学组训的升华,为更好地履行组训骨干职责奠定坚实基础。

三是突出以六种能力为重点的参谋业务培训。从担负的职能看,士官长要及时梳理下级士官长意见建议,掌握所属部队士兵队伍建设情况,向本级首长提出意见建议,指导下级士官长开展工作,承担机关部分参谋勤务工作。从相互关系看,士官长要与本级职能部门、及下级单位领导构成工作协调关系,与下级士官长构成工作指导关系。由此可见,营连以上士官长人才必须具备较强的信息获取、分析判断、运筹谋划、组织协调、检查指导、研究创新等业务能力,以及读、写、传等参谋基本技能。因此,在参谋业务培训模块设置上,要突出参谋业务基本知识、军用文书写作两个重点,使士官长受训对象了解值班、会议等参谋日常工作,熟知参谋“六能”“六会”内容实质,掌握筹划组织、沟通协调、检查指导等技巧方法,初步形成拟制计划、通知、总结、报告等常用军用文书的能力。

四是突出以基层委员为重点的组织生活培训。士官长制度改革明确,旅(团)、营、连士官长按照规定程序分别选举为旅(团)、营党委和连支部委员,履行党委、支部委员职责。但从全军士官长试点反映出的情况看,因职责不明、摆位不准等因素,士官长支委作用发挥并不明显,普遍存在“素质欠缺不会说、人微言轻不愿说、明哲保身不敢说、自傲高人随意说”等现象和问题。因此,在党组织生活业务模块设置上,突出《军队委员会工作条例》、《军队支部工作条例》、《政工条例》等党的法规学习,强化受训对象支委或党委职责意识,明确组织原则、组织制度、组织方法、日常党务工作等内容,掌握支部或党委议事规则,熟悉解决士兵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打牢组织内履职尽责的基本功。

三、适应人才特点实际,增强培训方法的实用性

实现培训方式最优化是实现人才培养质量效益最大化的重要途径。士官长培训必须从受训对象的阅历经验和认知特点实际出发,以突出学习主体性、发挥主观能动性为目的,坚持教学相长、因材施教,大力进行教法训法考法探索实践,切实形成特色鲜明、实用管用的方法模式。

一是广泛开展基于专题研讨的理论深训。针对士官长培训学员实践经历丰富、理解能力强、理论基础弱的特点,在基层管理等理论课教学中,改变传统以教员传授知识为中心的课堂灌输式教学模式,紧紧围绕培训内容中必须弄清楚的基本问题、学员关注的现实问题、部队急需解决的疑难问题等,设置独立教学专题,以精讲启发、互动研讨为表现形式,按照“理论提示、读书自学、研讨交流、归纳小结”的实施步骤,广泛开展专题研讨式教学,着力培养学员深入思考的主动性、化解难题的创造性,达到深化理论学习、提升思维层次的目的。

二是大力开展基于岗位任务的实践演训。士官长作为指挥管理型人才,其能力生成的主要途径靠实践。针对岗前培训、升级培训内容岗位指向性强、实践要求高的特点,坚持能力本位、实践感悟的施训思路,大力开展情境式教学方法,将部队工作“实战”内容搬入课堂,创设“日常人员管理训练”“指导下级开展工作训练”“模拟连队支委会训练”等特色案例和典型场景,形成结合职责任务施教、教员实施精讲导学、学员扮演角色体验、全程融“教学做悟”于一体的方法模式,使学员在实践演训中锤炼“应对实际问题”的“真本领”, 实现所学理论向实践技能的快速转化。

三是积极开展基于信息手段的作业强训。课后作业是巩固课堂教学知识、加深所学内容理解把握的重要环节,也是检验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针对士官长培训在校时间短、所学内容多、培训要求高的实际,在充分发挥第一课堂教学主阵地的基础上,以实践性作业任务为牵引,以实用性信息技术手段为支撑,大力拓展第二课堂学习训练活动,完成“课前十分钟”“四个一”(撰写一份教案、讲授一堂理论课、拟制一份组训计划、组织一次专业训练)任务,制作应用性多媒体课件和电子表格,撰写命题性工作方案、计划、通知、报告等,通过一系列课后作业的专攻强炼,夯实学员“讲”“演”“教”“写”“画”根基,打牢组训施教基础,强化军用文书写作等能力。

四是着力开展基于能力导向的考核促训。考核评价是培训质量的“检测器”,是贴岗强能的“指挥棒”。针对士官长培训“能力为本”的导向要求,考核评价中要紧紧围绕 “五个作用”人才定位,坚持考核方式与部队要求相一致、考核标准与岗位能力相对接,加大综合性考核评价力度,将过程与课终、理论与实践、笔试与口试结合起来,理论笔试、口试答辩通过计算机随机抽题方式组织实施,应用文撰写等实践考核围绕特定主题现场组织,着力在“考活、考用、考能”上下功夫,调动学员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实现以考促学、以考促训,促进学员能力素质提升,力求达到结业即可上岗。

四、完善教学条件支撑,增强培训保障的适用性

良好的教学环境条件是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的物质基础。士官长培训实践性特征鲜明,对配套条件依赖性大,必须突出抓好授课教员、培训教材、实践环境三个关键保障要素。

一是抽组实践丰富的授课教员。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只有高素质的教员队伍,才能培养出高质量的士官人才。士官长培训要求任课教员必须“知识复合、经历复合、能力复合”,了解基层、熟悉训练、精通管理。针对当前教员队伍部队经历不够、实践经验不足的实际,在立足自身加强业务培训提高的同时,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理念,积极拓宽师资来源渠道,根据急需从基层部队聘请优秀军政主官来院担任兼职教员,从指挥管理类院校邀请名师专家来院讲学,走开学院部分机关干部、学员队干部兼任政治、军事、管理、参谋业务等任课教员的路子,构建以学院教员为主体,部队教官、特聘教授、兼职教员相结合的教员队伍。

二是配套理实融合的专题教材。教材教学内容的载体,是实施课堂教学的基本依托。针对士官长培训内容模块化、培训方式专题化的特点,坚持教材编配“在专不在宽、在够不在厚”,打破以系统理论知识为主线的传统教材内容编排模式,创新基于任职能力生成为主线的新型教材内容组织方式,突出“问题导向、任务牵引”的编写特色,将典型案例、职责任务、工作科目等融入教材内容,构建理实融合、学做一体、利于能力生成的专题性教材内容体系。着眼直观化教学和自学掌握需要,配套完善以文字教材为主体,辅助教材、电教教材相补充的多类型立体化教材体系。

三是构建开放互动的实践环境。适应士官长人才能力素质生成需求,充分发挥院校教育资源优势,积极搭建先进适用、开放互动的实践训练平台。依托学院校园网和数字化图书馆,开通人才培养网络化通道,提供学员自主性学习平台。丰富信息教学资料,建设基于校园网的课程教学信息库和教学案例库。优化软件环境,开发网络教学软件系统,建立网上课堂、网上论坛等网络平台。推行士官长培训班建制营管理模式,构建轮流代职、模拟管理的实践环境。开设士官长学术论坛,开展新形势下基层部队管理训练现实问题研究和经验交流活动。

参考文献

[1]邓忠党.中外士官教育比较[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5.

[2]田益友,顾伟.外军院校士官教育对我军院校士官教育的启示[J].世纪桥,2008(11).

[3]李莉,关雅囡.关于士官院校承担直招士官任职培训的思考[J].经济与法,2010(4).

以“三段式”教学增强培训实效性 篇7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效果好不好对主渠道作用的发挥至关重要,要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就必须在创新课堂教育教学方法上取得新突破。

1提高教师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创新转化能力

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教学设计好了,才有可能编制好教案,有效地实施教学策略,高质量地组织好教学。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创新转化过程,实际上就是教师将教材进行再转化、再创新的过程,需要教师具备系统性的创新思维。将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是课程实施过程的关键环节,着重解决教师怎样教、学生如何学的问题。搞好教学设计,编制高质量的教案,需要教师认真研读教材,把握教材的精神实质,完整、准确、科学地展现教学内容,既要依据教材又不能局限于教材,同时要了解并掌握学生的思想特点和理论诉求,不仅要从教育者教的角度,更要从学生接受的角度来筹划教学、设计教学。具体说来,教师需要在把握教学基本要求和教学目标的基础上,从以下四个方面实现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创新转化。第一,从课程结构的整体视角来疏通各门课程内容之间的历史联系和逻辑关系,避免各门课程内容之间的简单重复,实现课程讲授内容的整体优化;第二,理论联系实际,把握学生思想动态,强化问题意识,把规范的教材内容转化为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教学内容。第三,尽可能地用学生熟悉的语言来传授教材书面语言的内涵和实质,做到“浅入深出”和“深入浅出”,把规范的教材语言转化成生动活泼的、易被学生接受的教学语言。第四,合理设计教学环节,创新教学方式与方法,把教材的基本要求和教学目的转化成教学策略。

2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是创新课堂教学方法的重点

从我们对内蒙古某高校本科学生的抽样问卷调查结果看,在“你认为目前最常见的无效教学方式”的选项上,被调查者中有50.65%的学生认为是“僵化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教师一言堂,不与学生互动”;“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缺乏对学生吸引力的最主要原因”的选项上,45.30%的学生认为主要原因是“教师的教学方法陈旧、单一,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此不难看出,现存的教育模式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进,仍然是以灌输方式为主,以教师为中心、学生不能有效参与教学过程。因此,改革这种低效的教学方式与方法,既是学生的心声,也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内在要求。好的教学方法,必然是能够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学习者、积极思考者、自觉实践者。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着力点,就是如何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灵性思维,引导学生积极探索、主动求知。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学法指导,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的兴趣,积极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努力营造师生情感交流、师生互动、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氛围,把平面的、单一的课堂变成多维的、立体的和丰富的课堂,让教学充满人性、充满个性、充满活力。

3有效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是创新课堂教学方法的难点

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具有形象性、多样性、新颖性、趣味性、直观性和丰富性等特点,它根据教学目的、要求和教学内容,创设了形象逼真的教学环境、声像同步的教学情景、动静结合的教学图像、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有它自身的优势和价值。处理好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关系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之一。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的最终目的不在于是否使用了现代化教学手段,而在于教学中如何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才能更好地达到预期教学效果。如大量使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忽视了对相关现代教育思想理论的讲解学习,则不能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去更新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教学模式,忽略了对其他媒体和方法的运用等等。据调查问卷显示,大学生选择“僵化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不注意创新教学方法”的占50.65%,这说明,学生认为多媒体教学手段使用不当,对课堂教学没有起到多大作用。

任课教师对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要有新的认识,必须根据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来确定课件的教学用途和设计思想。使用多媒体教学时,应注意灵活性,强调重点和难点的突破,将抽象的知识变为具体的媒体资料,根据学生的实际理解能力和内容的难易程度,控制好教学进度,让学生及时接受和消化。

二实践教育方法改革要有新思路

1实践教育方法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高校开展的实践教学活动,具有临时性、阶段性特点,理论教育与实践活动教育在教育目标、内容上联系不够紧密,与大学生的生活实际存在脱节现象;实践教育活动的组织主要是由上至下,实践活动形式与学生的兴趣和意愿没有很好地结合起来,学生参与度不高,实际效果并不理想。目前高校的实践教育体系实际上有三种类型: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环节,各类德育实践活动,科学文化素质实践教育活动。从实施的实际情况看,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环节与德育实践教育活动内涵界定不清。有人把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简单地与暑期“三下乡”活动等同起来,或者与一般德育实践活动混同起来,没有充分认识到两者的联系与区别。第二,科学文化素质教育实践活动所蕴含的德育功能挖掘得不够,实践活动搞完后,从表面上看,内容丰富多彩、活动形式多样,实际上却没有给学生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只相当于完成了一项工作任务,没有起到实际教育效果。

2按照“大思政”的思路整合实践教育体系

一是将课程实践教学环节与德育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建构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的德育实践活动体系。目前多数高校的课程实践教学环节一般都采取三种方式,即课堂实践、校园自主实践和暑期社会实践。思想政治理论课可为德育实践活动提供理论支撑,德育实践活动各种资源载体可为课程实践教学所用,包括活动主题、活动方式、实习基地等。因此,把课程实践教学环节与德育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建构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的德育实践活动体系不仅是必要的,在具体操作上也是可行的。二是按照整体性育人理念改进科学文化素质实践教育活动形式,进一步拓展和建构实践育人体系。科学文化素质实践教育活动涉及专业实习、科研训练、素质拓展、职业规划、就业实习、文化娱乐等多项内容,形式也丰富多样。但教育者必须认识到,这类实践教育活动所蕴含的思想德育功能,一般说来都不会直接体现,还必须由组织者自觉地挖掘、渗透和注入。因此,教育者在设计、策划、组织开展实践活动时,应按照整体性育人的理念,根据提高大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目标的内在要求,从实践育人的过程角度考虑,必须把寓教于乐同德育功能结合起来,使隐含在活动中的科学价值观及其道德观念能够潜移默化地发挥作用。学生通过参加各类科学文化素质实践教育活动,得到启迪,自觉接受教育,从而实现文化育人的终极目的,使科学文化素质实践教育活动体系成为高校育人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3把握实践活动教育体系,创新专题式实践教育活动方式

如前所述,高校实践教育体系主要有两大类,即以提高思想政治素质与道德素质为目标的实践活动体系,以提高科学文化素质为目标的实践教育活动体系。高校有关部门应依据这两个不同层次的实践教育体系特点和教育目标,在把握实践活动教育体系的前提下,创新具体的实践教育活动方式与方法。其关键点必须着重解决好以下三个问题:一是实践活动专题的确定,需注意把课程理论知识学习、运用以及正确的价值观导向同实践活动融合起来,使学生通过参与实践活动能够进一步加深对课程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达到培养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提升思想道德境界的目的。二是在具体设计诚信实践教育、党团主题教育活动,公益劳动、社区服务、参观调查、科研训练、素质拓展、就业实习、文体活动等专题实践活动时,应尽可能地考虑到个性差异以及不同年级和专业的特点,把握好专题实践活动项目之间以及同一主题各子项目之间的内在联系与衔接,以加强实践活动的针对性、持续性和实效性。三是在专题实践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的设计上,应注意联系大学生的生活实际,应富有创意和吸引力,要尽可能考虑到大学生的意愿和兴趣,至少给学生留有自主选择的空间和余地,以展现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否则就达不到发自内心感受和“我要参与”的效果。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法必须自觉顺应时代发展和形势的要求,准确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情况、新特点,贯彻以人为本的创新途径,找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法创新的着力点,实现方法创新的理论性与实践性、时代性与实效性、继承性与创新性、系统性与开放性、前瞻性与现实性的统一,有效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张志刚.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98.

[2]祖嘉合.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3]朱健梅,桂富强.以人为本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与创新[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4]骆郁廷.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5]周长春.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索[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

[6]梁金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热点问题研究[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6.

[7]田鹏颖,赵美艳.思想政治教育哲学[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0.

上一篇:中建工人三级教育试卷下一篇:志服部演讲竞选稿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