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段教学(共12篇)
三段教学 篇1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 舞蹈教学越来越受到广泛重视。舞蹈作为动态形象的独门艺术门类, 综合融会了诗歌、音乐、绘画等艺术因素。因此, 有人称舞蹈是“流动的诗、运动的画、跳动的歌”。我在教学过程中, 本着“面向学生, 服务社会”的宗旨, 强调舞蹈教学的艺术性、实用性。我教的学生是从小开始进行教育, 学员小, 对舞蹈认识、理解肤浅, 许多学生没有跳过舞。根据这种情况, 笔者在舞蹈课中尝试运用“三段式”教学方法。通过教学实践, 充分验证了这一理论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观察、模仿、想象、表现力等方面都得到充分的提高, 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 合理安排教学结构, 不断地改革、完善教学方法, 才能顺利地完成教学目标。美国现代教育理论家费茨和波斯纳把侧重身体运动与动作协调能力的获得的学习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即认知阶段、联系阶段和自动化阶段。我们把这种教学方法简称为“三段式”教学法。在认知阶段, 学习者的主要任务是理解任务及其要求, 学会必须做出的反应。学会辨别标志每一个动作开始的外部线索, 并知道以怎样的顺序做出反应。联系阶段是费茨和波斯纳提出的运动技能学习的第二个阶段。学习者的主要任务是学会将适当的身体运动反应与适当的刺激联系起来, 并学会在适当的时候作出适当的反应。还必须排除以往的经验带来的干扰, 将一系列单一的动作反应组合成整体。自动化阶段是运动技能学习的最后一个阶段。运动技能变得越来越精确流畅, 并达到自动化。动作可逐步由学习者大脑的较低中枢控制, 不再需要考虑下一步做什么。熟练动作一旦引发, 即会自动和迅速地完成, 不再需要中间线索, 并且逐渐变得很少受其他活动的干扰。
现在教育理论告诉我们, 任何有意义的学习都是在特殊的情境下进行的活动。舞蹈是人的一种情感表现, 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 活跃课堂教学气氛, 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 在进行新课之前, 先请同学做准备活动, 这种从事某一特定活动之前进行的中性活动, 所产生的一种是该项活动成绩和效率提高的现象, 我们称它为准备动作效应, 目前我们的学生来自不同学校, 对舞蹈、音乐的感受能力、鉴赏力不同。如果直接进入新课, 学生不仅对所学知识缺乏兴趣, 而且也不能够很好地掌握新内容。这样, 笔者在新课开始部分都给学生播放一段小音乐, 然后请课代表在前面领做。要求所做的动作必须遵循运动规律, 如先上后下, 先左后右等原则, 或与本节课有关的内容。广泛的肌肉运动, 不仅使同学们的韧带变得松弛了, 动作也更加协调, 更主要的是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激发了她们强烈的求知欲, 丰富了她们的舞蹈素材, 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下面, 我将“三段式”教学法在舞蹈课中的具体应用介绍给大家。在进行新课前, 首先请学生带着思考问题去观看舞蹈录像《小小巡逻兵》。这种现代化教学设备的运用, 改变了过去只是讲解的教学模式, 充分动用多种感官, 如视觉、听觉、运动觉等, 使学生在欣赏舞蹈的同时, 对儿童舞蹈《小小巡逻兵》有了整体认识, 为下一步学习新课作了较好的铺垫。在分析舞蹈风格特点, 强调民族性、儿童性、艺术性、表现性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让学生明确蒙古族是中华大家庭56个民族之一。他们勤劳、豪爽、不畏艰险的品格形成了蒙古族舞蹈热情、彪悍有力的风格特点。强调我们不仅学习蒙古族舞蹈, 还要学习蒙古族人民的优秀品质, 为民族团结做出积极贡献。通过欣赏和分析, 学生对这个舞蹈风格和舞蹈动作有了初步认识和了解。因此, 书面和言语指导以及适当的演示练习对认知阶段的学习非常重要。
联系阶段主要是新课部分。我把这个阶段分成两部分:一是新课动作学习, 二是新课练习。在第一部分, 采用镜面示范和同向示范两种教学法。教学第一步骤是教主要动作时, 先把这个动作拆成两小部分。首先学习手臂动作, 掌握熟练后学习脚下舞步, 最后把手、脚动作配合起来完整练习, 经过几遍之后请一名动作错误比较突出的同学做示范。通过这名同学的反馈, 及时地对不规范的动作予以纠正。另外, 还用录像片展示难点动作的分解过程, 加大对难点动作的突破力度。这样做不仅利于学生接受, 而且也节省了练习时间, 提高了教学效率。
第二部分是练习部分。练习是对同一学习的重复感知或重复尝试, 是影响学习的重要因素。因此, 应在练习的分配形式上下工夫。主要采用分散练习和集中练习。在集中练习中, 先用口令领学生进行动作组合练习, 这样在动作串联组合时, 学生便于记忆掌握。熟练后再让课代表随音乐领做练习。在这段练习中, 需要老师的语言提示, 因为此时学生还不能够达到自动化, 还离不开老师的辅助。
一般而言, 重复的次数越久效果越好。但不知结果的机械重复却不能促进学习。那么适当的集中练习过后必须给学生分散练习的时间, 因为结合回忆的练习比单纯的重复效果更好。在分散练习中学生可以反复思考动作进行的过程, 而且教师的循环指导也会及时回答学生的疑难问题, 也为学生互教互学创设了条件, 为达到自动化阶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 学生已基本达到自动化阶段。她们已经能够比较熟练地把《小小巡逻兵》完整地跳一遍。此时, 请一组同学表演, 其余同学注意观察她们在表演过程中还存在哪些问题, 然后请一名同学点评。这样做即使是很细微的错误, 学生也能够观察到, 并指出来, 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表演发现学生在动作熟练程度上已达到标准, 但在舞蹈韵律及表现力等方面还有些欠缺。这样, 让他们再观察一遍录像, 进而找出并改正自身存在的不足。最后集体再表演一次, 进一步强化记忆。
新课结束后是放松练习, 目的是使过于紧张的肌肉松弛下来, 缓冲一下兴奋的情绪, 为其他学科课堂教学作准备。课堂总结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通过课堂总结, 学生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难点动作又进行了一次回顾, 增强了记忆, 给课堂教学画上了圆满的一笔。
一堂成功的课堂教学, 不仅要注重课堂教学结构的设计, 更主要的是教学方法的选择。根据舞蹈的学科特点以及学生认知规律, 适当的运用了“三段式”教学法, 增加了课堂容量, 提高了学习效率。实践证明, 在教育理论指导下的教育实践活动, 必须结合教育对象的特点,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找准两者的切入点, 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是今后课堂教学改革的主攻方向, 同时为培养跨世纪的合格的学员作出贡献。
(牡丹江市青少年宫)
三段教学 篇2
我是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参加工作9年多,在近几年的时间里,我镇的教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主要是我镇实施了“三段式”的教学。经过多年的实验,甘谷驿镇“三段式”课堂教学模式已经被广大教师理解和接受,目前已经进入攻坚阶段。
一:在我镇各学科构建理想课堂研讨会上,领导提出了甘谷驿镇“三段式”的教学理念:
1、教学策略:变教学为学教。改变传统课堂教学中过于注重老师教,而忽视学生的学,将关注点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上,让学生自主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2、教师作用:强调精点妙导。精点即精妙的点评,妙导即巧妙的指导。精点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树立自信,激发学习的动力;妙导就是不断地引导学生思维由浅入深,拓展思维的深度和广度。精点妙导强调动态生成,充分展示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智慧和能力。
3、课堂表现:强调生龙活虎、争问抢答。学生在课堂上充满自信和展示的欲望,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学会合作和交流,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4、备课:变备教材为主为备教材、备学生双为主。
5、教学效果:保证双基目标达成。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同时,要注意加强训练,夯实双基,为学生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6、育人目标: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创新、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就是要改变老师不教学生就不学的局面,让学习成为一种自觉、自主的行为;学会思考就是要让学生掌握一些思考的方法,促进思维水平的提高;学会创新就是要让学生活学活用,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会合作就是让学生学会交流和与人相处,不断提高学生的情商。
二、“三段式”教学模式的基本环节和具体操作
“三段式”教学模式是在学生充分预习的过程中不断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在教师的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阅读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的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用于实践的一种教学模式。其基本教学思路如下:
(一)确立目标,自主预习。(5-10分钟)
教师尽快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简明扼要地出示学习目标;提出预习要求,进行预习指导;提出思考题,规定自学内容;确定自学时间;完成自测题目。
(二)启发导学,师生互动。(25-35分钟)这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式的学习。教师对学生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进行通俗有效的解释。在学生自主预习的基础上,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采取课堂提问、小组讨论、启发助学、点拨导学、信息反馈等多维互动的方式,使学生充分显示思维过程,暴露存在的问题,以便教师讲解更有针对性,使学生存在的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在做深入的知识辨析和归纳总结后,让学生在进行创造性研讨活动中受到锻炼和提高,逐步掌握研究问题的方法和形成创造性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环节仍以学生的活动为主。
(三)巩固训练,迁移运用。(5-10分钟)
无论什么教学模式,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提高教学效益。这一环节是“三段式”教学模式的关键环节,是对前面环节的评价、发展和升华。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可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设计一些能照顾到全体学生学情的、具有一定梯度的思考练习题和设问新颖、形式灵活、综合性强的应用题。通过这些题目的练习,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拓宽学生的思路,让学生通过一定时间和一定量的训练,应用所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加深理解课堂所学的重、难点,达到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的目的和对知识灵活运用的程度。
三、“三段式”教学模式的实施原则和注意
1、精心备课是前提
教师要精心备课,教师的形象、气质、基本功,教学艺术,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文化课是以理解知识培养能力为主要目标,其他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教学中去渗透实施。备课应集中研究以下几个问题: ①如何引导学生自学最有效? ②共同研究下一周各课时的教学方案;
③确定学生自学范围、自学内容、自学方式、自学时间、自学要求,这五确定是统一的;
④自学可能遇到哪些疑难问题?
⑤设计什么样的当堂测验题才能最大限度的暴露学生自学后可能存在的问题?
⑥如何引导学生自我解决这些问题?
备课中的每一个细节,教是根据学生的“学”来组织进行的。
2、自主与合作结合
“三段式”模式实施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能力,这就决定学生的学习过程必须保持相对的自主性。要变教师控制下的统一学习为学生选择下的自主学习,尽可能让学生的学习:目标也可以自己确定、问题自己发现、知识自己习得、方法自己运用、规律自己揭示、习惯自己养成、能力自己提升。
但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学生的个体力量往往难以独立解决已经产生的问题,这就需要个体参与到集体的学习活动中去,互相间的讨论、交流、切磋甚至争论成了解决问题的关键环节。
3、主体与主导结合
“三段式”模式的始迄点是为了学生,整个模式的展开过程是学生主动学习语文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实践的主体、探究的主体。教师要尽一切可能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阅读,做到读、思、疑、问相结合,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体验探究的乐趣。让学生动起来,课堂上,每一个环节都让学生“做”,自学不单纯看书,边看边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口交流,使学生能亲身感悟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但自主探究并不是一种无序、盲目行为,学生由于知识储量、学习能力、生活阅历的局限,需要教师的引领、参与与调度。唱戏的是学生,搭建舞台、导演制作的应是教师。教师应特别注意阅读、探究方法的指导。教师给学生自学的锦囊妙计,为学生谋划自学策略,每个学生教有自己的自学方略,开始是自控的,逐渐地形成了习惯,养成了良好的自学习惯是教学成功的主要因素之一。
教的原则是:学生会的不教;学生说明白的不重复;学生不会的尽量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教师少讲、精讲,只做点拨性的引导。
“三段式”教学模式,限制了教师在课堂舞台上的角色作用,不允许把功夫用在“演”上,而必须把劲使在“导”上,把时间让给学生,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展示自我,主动吸收知识的平台。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落到实处。
4、精心设计作业很重要
“三段式”模式,留出5-10分钟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教师精选的作业。这是对学生自学效果的检验,也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学生作业情况及时反馈,及时订正。教师对学生掌握新知识的情况做到胸中有数,以便更好地发挥“导”的职能,驾驭整个课堂。“三段式”模式,应该是,从上课到下课,学习的全过程都是让学生自学,教师由讲授者变为组织者,要真正地把学生解放出来。老师有时放不开,不敢放手让学生自学,是因为不相信学生的能力,所以一定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学好。许多教师只所以喜欢满堂灌,是惟恐讲不细,学生听不明白。考试不及格,传统的观点总认为教师讲得少,就是教师不负责,希望老师多讲。这些不是方法问题,是思想观念问题,说到底就是对学生信不过。思想观念不转变,“三段式”课堂教学模式难以真正实施,教学改革永远不会进行到底。
当然,实施“三段式”课堂教学模式,仅仅才开头,虽然经过多次的质量检验和质量分析,但还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我们一定会继续实验,及时纠正失误,使之尽快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
四、开展活动以来取得的实效
1.掀起了教师自主学习的热潮。为参本镇研训储备丰富的理论知识,教师自主学习新课标、新课程理念,观看优秀课例,记了大量的学习笔记,写了许多学习体会,提高了教师学理论用理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教师利用互相听评课方式锻炼自己临场机制和评课能力,遇有争议问题,教研组内合作达成共识。为了活动时几分钟的发言,他们作了充分的准备。经过校本研训实现了以活动促教师学习,以学习促教师教研,以教研促教师提高,变教师被动学习为教师主动学习的目的。
2.解决了许多问题。活动中以教师大胆提问为主线,结合教学课例和教学实际提炼出有代表性的问题,为研讨提供了有价值的具有挑战性的内容。如 “如何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何为学生创设探究的空间”、“课上学生探究的时间不够用怎么办”等等,将教师的思维聚焦在新课改的关键处和难点处。以教师互动研讨为途径,解决热点问题。
3.新的课程理念得到落实。教师由于成为了教研的主人,自己学习、研究、探讨的成果,自己就会自觉运用到教学实践中。现在我镇课堂改革成果初见端倪:课堂教学氛围和谐民主;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自主、合作、探就多种学习方式并存;教师创造性使用教材,热情洋溢评价鼓励学生,扎扎实实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研成果教师得益,学生受益。
4、取得较丰硕的教育教学成果随着我镇研训活动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我镇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在 年
第一名;近几年来我镇教师在区、市、省级刊物上发表和获奖的论文、教学设计达数余篇。5.提升了教师的人翁意识
“ 三段式”教学的实施要领 篇3
一般来说,“三段式”阅读教学比较适合本课型,它由三个阶段构成:阅读前—阅读中—阅读后。“‘阅读前阶段教学目标定位于激发阅读兴趣,激活相关背景知识,接触阅读材料中生词。‘阅读中阶段,通过阅读,理解文本、训练阅读技能。‘阅读后是巩固拓展阶段,通过听、说、读、写活动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与阅读技巧。”
笔者即以浙江省小学英语新课标新教材“疑难问题解决”专题培训活动中的一课为例(PEP Book 5 Unit 3 What would you like B Read and write,见图1)进行探索实践。分析文本,不难发现本课是由两则便条加一个戏剧化的尾声组成的。课文本身的难点在于,不仅要让学生能够理解每一张便条中的内容,同时要让他们能抓取两则便条中的信息共同点,理解Robin最后为Wu Yifan和Grandpa烧了怎样的一道菜?他俩又共同能吃哪一份套餐?于此同时,又要让学生了解本文的体裁,即如何去写一则完整的便条。此外,在单线上书写也是一个难点。笔者采取了“三段式”语篇整体推进的教学策略。
一、Pre-reading:激活背景,扫除障碍,导入新课
为学生提供与阅读材料相关的图式框架,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有效方法。而且,在相同语言水平条件下,图式知识越丰富,理解力越强。因此,在阅读前, 笔者安排了如下教学活动:
课前教师播放有关美食的视频,然后学生说出视频的主题:Food.
T:Yes,food. So first,lets play a game about food: “30 Seconds Non-stop Talking”. Please talk about food and tastes in groups.
Ss: (Talk in groups) Beef/Chicken/ice cream/ … Healthy/hot/yummy/…
T:I like delicious food very much. My favourite food is tomatoes. Theyre sweet, sour, and juicy. What about you?
S1:I like chicken. Its delicious.
S2:…
这样,学生通过小组内快速回忆有关食物和味觉的词汇,以及谈论My favourite food is...Its/Theyre tasty/delicious/sweet/...充分而全面地铺开了语言图式的激活面和激活度,扫除了之后的阅读障碍。
二、While-reading:整体推进,提取信息,学习语言
在呈现本课主人公Robin后,笔者采取了“粗读—细读—通读”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借助生活经验,触摸文本整体传递的信息。
第一遍,粗读文本
T:Today, Robin will cook for Wu Yifan and Grandpa. Look!They left two notes to Robin. (课件显示吴一凡和爷爷、两张便条,并简单跟读note,快速处理语言点)
T:Robin is reading the notes. He has some questions. Listen!
课件呈现Robin:“What can I cook? ”
课件继续呈现,并请学生一一朗读这三个问题:
Task1: Read and answer
1. Whats Wu Yifans favourite food? Why?
2. Whats Wu Yifans favourite vegetable?
3. Whats Grandpas favourite food? Why?
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边听录音,边阅读。校对时,笔者追问:Right? Lets check. 课件呈现答案,并链接到课文原文,请学生校对、朗读。
通过粗读,帮助学生整体感知文本整体大意,了解短文大概内容。如果学生水平较好,还可以问:If you are Robin, what do you want to know about Wu Yifan and grandpas notes? 鼓励学生自己提出这些问题,然后去阅读,去从文本中提取信息——这是另一种意义上的“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去听,获取信息就更具有主动性。如此,通过第一次的听录音活动,学生基本理解了这篇文章的意思,完成提取信息的过程。
第二遍,细读文本
T:Robin has more questions. Lets have a look!
课件呈现Robin:What dont they like?
然后请学生细读短文,阅读判断(Task2: Read and tick or cross)(见图2)。
图2
可以看出,这些问题关注的都是细节,这就要求学生必须读懂每一句话才能回答问题,从而达到帮助学生透彻理解的目的。这三道判断题中的1和3,校对时,学生提出了原文的句子分别是Wu Yifan的“I dont like beef, but chicken is OK.”和Grandpa的“I like vegetables but not carrots.”在试教中,笔者发现这两句长句是全文的难点。所以,笔者采用分解方式为学生搭建支架,降低难度(见图3,图4)。
这时,笔者把整个句子以but为界分解为两部分,引导学生理解两部分各自的意思。通过教师和学生一起解释句意和模仿朗读,来培养学生捕捉信息的能力、按意群阅读的能力。
第三遍,通读全文
1. 猜一猜:What does Robin cook?
T:Now, listen. What does Robin say?(课件呈现Robin:I know!)
T:Oh, Robin knows what he can cook! Can you guess, what does Robin cook for them?
学生同桌讨论并猜测,然后课件播放动画:
Robin:Here you are! Chicken ice cream!
Wu & Grandpa: Oh, no!
T:Chicken ice cream! What is it? 请学生说一说这是怎样的一道菜。
T:Do you like it? 学生回答喜不喜欢,然后跟读录音,并和同桌演一演。
2. 想一想:If you are Robin,what will you cook? (Talk in pairs.)
3. 选一选:Read and tick.
T:Anyway, here I have three different choices for them. (课件呈现三道菜)
T:Look! What are they? 请学生说一说三道菜分别是什么菜?然后问:What do they both like? 并请学生阅读打钩(见图5)。
图5
学生回答后,教师追问其他两幅图不对的原因,如:Why not picture 2? Because in picture 2, Yifan doesnt like beef…
通读时,引导学生注意整体感受两则文本的主要信息,理解两人共同能吃的食物。通过“猜测Robin会烧什么”“剖析Robin烧的chicken ice cream是一道怎样的菜”“同桌讨论:如果你是Robin,你会烧什么”的系列环节,“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唤起学生对文本的兴趣,鼓励学生把自己代入文本角色,对故事内容的发生发展进行预测和验证”。最后按照课本上“Task 3:Read and tick. What can they both eat?”的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从整体上理解文本。
三、Post-reading:提炼结构,尝试运用,形成技能
众所周知,上海市英语特级教师朱浦老师曾经指出:从文本中提取的信息分为两类:一类信息:用来感知的,如,语篇的主角是谁,发生了什么事等;二类信息:用来训练语言的,即我们从里面提取出来让学生学习的语言。教师在与文本进行对话时,除了注意把握文本传递的信息外,还应把握文本的语言形式,即句型的表达。文本阅读教学,不仅要关注学生交流了什么,更要关注学生是如何交流的,这就提醒教师要关注话语结构,发挥话语结构的作用。
(一) 朗读课文,训练语言(Task 4: Read it better)
T: First, please pay attentions to the stress, the intonation and the pause. (见图6)
图6
然后课件呈现第一则Note,播放录音,教师先请学生听音感知全文,然后再请学生尝试和着录音跟读全文,并显示重点句子的重音、停顿、声调标记等。遇到重点或难点句子,教师请学生多跟读几遍,并请学生个别朗读。
关于朗读,教师们往往会有点急于求成,表现为:学生还没开始听,就迫不及待地在课件上显示众多的朗读标记。结果,学生有点无法集中注意力静听模仿,而只会关注那些符号。课例中,笔者让学生先静听,充分感知原文朗读的语言美感,再和着录音跟读,并将重点句子标出重音等符号(见图7,图8),最后才是单句模仿。这样,学生就有比较深刻的体会,对意群、重音、停顿、声调等朗读技能,也有了更好的把握。
英语阅读三段教学验证图式理论 篇4
一阅读前 (pre-reading) :激活已有的图式知识
阅读前 (pre-reading) 充分刺激并提取学生的已有知识图式, 调整学生的思维方向, 预测有关课文的图式知识, 使已有图式向课文的新图式知识靠拢、相近并一致。
1.加大背景知识的输入, 为图式的产生奠定基础
图式理论的核心是人在理解新事物时, 总是将新事物与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显然人原有的知识越多, 对理解新事物就越有利。因此, 英语教学不仅要巩固、扩展学生的语言知识, 而且还应增进学生对外国文化特别是英语文化的了解。很多学生缺乏相关的背景知识, 严重影响了他们对文章的正确理解, 有时甚至歪曲原意, 自然也就不能对阅读理解的问题做出正确的推断。因此, 在讲授涉及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的文章时, 首先向学生介绍其文化背景知识, 并指出其文化意义。
如Christmas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是比较熟悉的, 他们知道圣诞节是12 月25 日, 是西方国家的重要节日, 相当于中国的春节。也知道24 日是平安夜, 且知道圣诞树和圣诞老人。但学生对圣诞节的来历就不太了解了, 为了扩展学生的文化背景知识, 在介绍圣诞节的同时, 应给学生讲授Christmas Eve, Christmas tree, Christmas card, Santa Claus及Christmas Carol (圣诞颂歌) 等相关词语以及他们的背景意义, 并播放Silent Night (《平安夜》) 给学生听, 让他们感受圣诞节的气氛。另外还应给他们介绍西方国家的一些其他节日, 如Easter (复活节) 、Thanksgiving Day (感恩节) 等。这样使学生既学习了语言, 又了解了文化, 更加深了他们对文本的理解。
2.设法激活学生的有关图式, 培养学生的预测联想能力
对文章进行预测和证实是图式知识应用于阅读的核心。教师在实施阅读前活动 (pre-reading activities) 时, 要采取有效手段激活学生的图式。Anderson和Pearson指出, 图式激活的三个假设之一是:图式一旦被激活就可使读者想到组成该图式的某些成分。例如:police一词让读者想到警察的图式, 进而还会想到警察局、警车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等概念。我们可以让学生根据文章的标题、副标题、图片或非文字提示等预测课文内容。例如, 在讲授八年级下Unit 1 Do you think you will have your own robot? 时, 教师板书课题后, 可让学生看插图并提问:“What’s happening in the picture?”有条件的学校, 教师还可使用多媒体展示机器人工作的情形。这样可使学生从视觉、听觉上感受新知识。当学生头脑中的机器人图式被激活后, 教师可提问:“What do you think the robots can do? What ways do you think a robot will help you and your family in the future?”再让学生快速默读课文。
教师可让学生写出他们对文章内容的预测, 阅读后与原文对照;然后, 看哪个学生的预测最接近原文, 当然也可以根据开头介绍预测情节的发展及结果, 这样做就唤起了学生原有的认识图式, 容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大大加深其对文章的理解。由此可见, 图式一经激活, 一些问题就可迎刃而解。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学生阅读时的被动局面,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取得令人满意的阅读效果。
二阅读中 (while-reading) :建立新的图式知识
阅读中 (while-reading) 充分挖掘课文, 使课文脉络清晰, 易于记忆、理解并推理, 把课文新的图式知识融入学生原有的图式知识中并形成自己的新图式。
阅读活动是整堂课的主体, 教师必须交代清楚阅读任务。该阶段所设计的活动应以培养学习者的阅读技能为目标, 具体可设计如下活动:
1.找主题句——中心思想的基本呈现
每篇文章都有主题思想, 而大多数文章的主题思想是通过一个句子来表达的, 这就是主题句。如果作者把主题句写得很含蓄, 没有明显地用一两个句子表达出来, 可根据文章内容加以归纳总结, 或把所有段落的主题句加以归纳, 从中找出文章的主题思想。
主旨大意题的提问方式:
(1) What is the writer trying to tell us with the story?
(2) The test is mainly about_____________.
(3) The best title for this passage could be________.
(4) The passage mainly tells us____________.
例如:People in many countries learn English and they learn it in different ways. Some learn it at school .Some learn it by themselves. Others learn English by radio, on TV, or in film.
The main idea of the passage is_________.
答案与解析:本文的第一句就是该文的主题句, 讲述许多国家的人们以不同的方式学习英语。答案很自然就能找到。
2.抓细节——具体事实的准确对应
第一, 直接细节题。主要解答文章中的事实性问题 (例如:who, when, where, what, how等基本问题) , 这类题目一般都比较简单, 根据提问的具体内容查找即可得出答案。如Unit 6 I’ve been studying history in China本人就设计了下面的几个问题: (1) Where does the writer come from? (2) When did the first Jews come to China? (3) What does Leo been studying for 2 years?这些简单的问题, 每一个人都能很快地找出答案。
第二, 间接细节题。一般指以释义或换一种方式重新设计的题目。解题时, 首先要看懂题目, 找出时题目中的词或词组, 然后找出文章中的对应部分。查找时要借助于同义词或同义结构, 因为题目中使用的词语或结构与文章中使用的不同, 但意思相同。
例如:
根据短文内容, 选择正确答案。
David Moore taught science at the City School. He needed some expensive books, so he bought them. He put…
That night he wrote a letter to a newspaper. The next day he went to the police station. On Friday people read this in the newspaper:
Books:…
David stayed at home on Saturday. The first man came at eight. David took him to the kitchen. At half past nine another man arrived. He had a bag under his arm.
…Soon the books were on the dining-table. “Come in now, ”David called, “and bring the list.”A policeman came into the dining-room…
(1) Mr Moore was a ___________.
(2) The first man to David’s was a_________.
(3) From the story, we know the second man_____.
(4) Which of the following shows the right order of what happened to David?
a.He left his car in a quiet street.
b.He went to the police station.
c.He wrote a letter to a newspaper.
d.He bought something else at other shops.
e.He bought something else at other shops.
A.a, b, c, d, e B.e, d, c, a, b
C.d, a, e, c, b D.c, d, e, a, b
(5) David probably bought the books on__________.
这5 道题均为细节理解题, 第1、3 题比较容易, 读文章相关句子便可得出答案;第4 题较难, 需熟读短文再以时间为线索, 将五个小句排序;第2、5 题难度较大, 文章里给出了暗示, 就要按提示去推测分析, 得出正确答案, 这两题的难点在于找出与题相关的细节句子。当然进行合理的细节推理的前提是不超出文章所述范围。
3.列图表——知识信息的快捷捕捉
如用黑板或投影展示归纳全文内容的图解、表格等 (semantic drawing) , 帮助学生构建较详细的语义图象, 基本理解课文内容, 让学生带着任务进行第二次阅读, 然后讨论、讲解。讨论和讲解只涉及关键点和理解的难点, 而不应是逐词讲解。如八年级下Unit 4 She said helping others changed her life可设计为:
表内所列有关信息具有直截、明了、搜集便捷的特点, 有助于学生对本课阅读的快速反应, 易于掌握。与在一堆凌乱的文本信息中搜集知识相比, 学生无从选择, 产生了盲目性和随意性, 不利于他们有效地获取信息。
4.联系语境——推测词汇的合理含义
阅读文就是成篇的话语, 传达一个完整信息, 具有一定交际目的和功能的语言单位或交际事件。编写文章时, 作者将文章内容置于一定的社会、语言和物质世界的制约之中。这种与文章相互作用的社会、语言和物质世界被称为语境。文章依赖于语境, 文章的编写和解读不能脱离语境。语境制约着文章内的语言单位的选择和意义的表达与理解, 词汇的意义必须在文中才能准确、具体。教师要指导学生逐渐增强语境意识, 善于发现和利用语境线索去推断和猜测词义, 从而能更好地理解文章。
例:As soon as the wedding ceremony was over, we rushed to the bride and struggled with each other for her pockets. I was the first to put my hand into her right pocket.I felt the coins and banknotes. A sudden feeling of happiness ran over me. 如果学生不知道在我国一些农村, 婚礼结束时孩子们会涌向新娘掏她口袋里准备好的零钱以图吉利这种习俗, 就不能正确理解“we”指的是大人还是小孩, 也不会理解“we”为什么会争先恐后地掏新娘的口袋。如果知道这一习俗, 并进一步知道谁先拿到钱谁先走, 就很容易理解“I” (我) 在摸到钱时为什么会产生惊喜感。
语言的使用离不开语境, 任何文章都是一定语境的产物。阅读是对文章内容的解读过程, 没有对语境的正确理解, 就不可能做出符合作者意图的解读。想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师一定得反复向学生强调这一点。在英语教学中, 应树立文化意识, 在传授语言的同时传授文化知识。这样就加深了学生对语言的了解, 语言则因被赋予了文化内涵而更易于理解和掌握。学生的文化知识丰富了, 阅读水平自然会跟着提高。
三阅读后 (post-reading) :运用新的图式知识
阅读后 (post-reading) 是教师检查和巩固学生所学课文的新图式知识, 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新的图式知识加以运用和输出。
教师在进行阅读后活动 (post-reading activities) 时, 要侧重于对课文中语言形式的分析以及对课文的第二层次即意图层次的理解。教师可通过运用内容图式对课文做进一步归纳;运用结构图式对语篇的线性结构或层次结构进行分析和讨论;指导学生围绕课文内容利用已建立的图式进行各种活动, 如复述、角色扮演、缩写、改写、续写、听写、完形填空等口、笔头交际活动, 以进一步激活和扩展学生的阅读图式, 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如新目标八年级下册Unit 6 的Reading:I’ve been studying history in China的第一段, 笔者就在屏幕上提出几个问题, 如:What’s the writer’s name? Where is he from?How long has he been teaching in China? Where does he teach? What does he think of the city? 等等, 第二段采用句子接龙, 第三段进行句子找错, 看看谁最仔细。采用不同的方法唤起和丰富学生的知识图式, 以达到阅读的真正目的——获取信息, 同时对知识内容也起到了很好的巩固作用。在阅读后也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 如Unit 6的Reading:I’ve been studying history in China. 读后可问学生:Which foreign country is you most interested in? Find out about its culture and tell your classmates about it。让学生展开讨论, 不断扩展学生的阅读图式。
值得注意的是, 有的教师在进行读后活动时往往要求学生不看原文进行复述, 黑板上也无任何提示。显然水平高的学生没有问题, 但中等偏下的学生则会感到困难。事实上对于有困难的学生, 教师应允许并帮助他们利用已建立的语篇图式进行复述、改写等活动。因为一个好的语篇图式是语篇内容和语篇结构的有机结合, 所以即便是有困难的学生看着它也会有话可说、有话可写。
英语阅读教学是英语教学中的重头戏。把图式理论引入阅读教学, 使它有序和有效地进行, 极大地扩展了阅读研究的外延, 丰富了相关阅读理论。图式理论的运用改变了教师和学生对以往语言阅读理解的传统观念, 为英语阅读教学带来了新思路和新方法。当然, 教师要积极帮助学生建立图式并且有必要用启发、引导和回忆等方法激活学生头脑中的背景知识, 切忌生搬硬套。要正确掌握学生的认知规律, 从已知到未知, 步步深入, 有针对性地操练各项阅读技能, 以促进学生整体阅读能力的发展;而且让学习者学以致用, 拓展他们各方面的能力, 可谓一法数得。
摘要:近年来, 图式理论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 该理论在探讨认知心理规律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这些规律与文本阅读之间的关系。图式理论把阅读理解的过程看作是读者头脑中的旧有图式被有效激活, 并运用这些被激活的图式对文本信息进行预测、验证和确认的过程, 其对于外语教学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三段式教学反思 篇5
篇一:三段式>教学反思
中国教育的主题是推进>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素质教育要求我们必须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重点教给学生思想方法和思维方法,给学生以终身受益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同时,韩立福博士指出,通过几年的探索实践,棠湖中学的“三段教学”已经成型,课堂教学形成了“十大特色”。
其一,教师角色从过去的传授者、讲解者转型为引领者、合作者、指导者。教师素养大大提高,走向了专业化发展,很多教师将成长为专家型教师;
其二,开发出了具有先进理念的学生学习工具《学与导》,高中课程教学实现了全面转型,教学设计科学,为学生有效学习搭建科学而规范、灵活而多元的发展平台;
其三,学生由被动学习走向主动学习,由接受学习走向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由不会学习走向学会学习,能够全情投入,忘我境界,达到“狼性学习”状态;
其四,小组合作学习有质量,建立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机制,落实了“小组学习承包化、合作学习同伴化、个体学习责任化”;
其五,展示交流学习有效果,小组讨论规范,能够展开有效讨论;
其六,展示学习积极踊跃,人人表达流畅、逻辑、自如,学生展示学习能力得到极大提高;
其七,教师指导科学,由权威性指导走向多元化指导,由经验型走向智慧型,注重指导艺术,能“进”能“退”,能“放”能“收”,能够根据不同学生发展需要进行科学化、艺术性指导,使教学重点问题得到高质量解决,不仅学生学会知识技能,还学会了学习;
其八,实现教学目标,保障教学质量。所有教师能够做到以目标为底线、目标为基础的教学组织在目标—知识—问题—能力的转化中,充分借助学生的智力和潜能,实现知识能力的有效迁移,课课完成知识技能、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教学目标如安排“拓展延伸”环节,拓展视野,提升意义。
其九,教学氛围很好,创建阳光课堂,创设了“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自主、自由、和谐、张扬、“不怕”、安全的学习氛围,学生活动、流动不受传统课堂纪律限制,在安全温馨的气氛中自主学习、合作成长,人人享受学习、快乐学习、体验学习、分享成功。
第十,落实回归评价,保障学习成就实现可持续提高,落实五级评价学习,坚持“3-7-15回归评价学习”,撰写学习反思,采用多元评价学习,保障了学习质量的高成就。通过三天的交流学习,与会者纷纷表示,棠湖中学的“三段教学”符合新课程理念,符合学生发展需要,提升了学生素质,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值得学习借鉴。
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学生自学能力较差,课堂氛围不浓,教师讲的多,学生动手少等情况,我率先在我班实施课堂改革,首先借鉴棠湖中学的一些模式,将学生分组,确立小组组长负责制,负责组织和调动小组学生的预习,作业和课后复习。及时和科任老师交流学习>心得体会,沟通大家想法和集体的一些操作措施,得到了大家的肯定和支持。既一个思想;那就是让学生动起来,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实践性,让他们自己多加体会,从而提高课堂效益。
篇二:三段式教学反思
我们以反思性教学为突破口,提出教师的课堂教学要做到三思:即课前反思、课中反思、课后反思。
1、教学前的反思:我们要求教师教学前要反思新的课程理念,教材编写意图,学生的学习现状,教师自己的教学风格、手段和方法,收集课堂上可供挖掘的课程资源。每学期,学校组织各科教师学习课程标准,举行全校教师新课标学习检测活动;各教研组进行单元教材分析,各年级组交流各科教学内容,加强学科间的整合;每位教师认真撰写>教学计划、学情分析、编写教学预案,从而确保各学科课堂教学实施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2、教学中的反思:是一种难度较高的瞬间反思,实际就是一种教学机智。它是在教学中及时、主动地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调整教学方案和教学策略的过程。要求教师在促进学生的学习活动时,要对自己的教学进程、教学方法、学生的参与和反应等方面,随时保持有意识的反省,并能根据反馈信息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活动,使之达到最佳效果。我们尝试采用课堂录像的方法,为教师提供详细的教学活动记录,帮助教师更全面地认识自我;通过听随堂课、推门课、邀请课,与教师共同探讨课堂上出现的问题,共同研究解决的方法,进行现场指导,使教师学会对课堂教学进行有效调节。
浅析“三段研讨追忆教学法” 篇6
【关键词】三段;追忆;研讨;教学
目前,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传统的教育理论愈来愈不适应现代教育理论的要求,原因是它只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形成,而现代教育理论就不然,它要求我们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科学化、整合化、结构化、系统化的基础知识,而且重要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交给他们“点石成金”的技术、技巧,打开知识宫殿大门的钥匙,从而使他们尽快形成独立获取更多知识的能力以适应飞速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然而,学生们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是传统教育较难达到的,对此针对高中学生由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过渡的特点,以及我校的条件、学生的思想、知识能力水平都较低的实际情况,经过几年的教学改革实践,对复习高中生物时所尝试的“三段研讨追忆教学法”教学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所谓“三段研讨追忆教学法”,即“三段”、研讨、追忆三种形式相互融为一体,并且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创造一种轻松、愉快、活跃、民主的环境气氛,进行设疑、质疑、解疑、联想、追踪、回忆的一种教学方法,是师生眼、耳、口、手、脑有机配合、积极主动共同活动感知和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过程。具体内容如下:
“三段研讨追忆教学法”中的“三段”的具体含义指:师生在整个教与学过程中所要实施的问题的提出,寻找解答的途径方法,正确结论的得出三个阶段。对于三段的每一段都可分别由师或生来完成,这样“三段”的完成就有八种组合方式或组合型:
1 示范引导型
指教师提出问题,教师找出解答途径,教师给出正确结论。
2 引导启发型
指教师提出问题,教师给出解答途径并且予以充分启发,学生得出正确结论。
3 自发自析型
指教师启发性地设置疑问,学生寻找途径,自己分析,自己得出正确结论。
4 悬疑解纠型
指教师提出悬念疑难问题,学生发散思维寻找途径,教师解答出正确结论或纠正错误结论。
5 诱析解疑型
指学生提出疑问,教师诱导分析寻找途径,教师给出解释疑问的正确答案。
6 引发解疑型
指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引导诱发解答途径,学生得出结论。
7 定论质疑型
指教师得出定论——正确或不正确,学生自己提出质疑,自己寻找途径验证。
8 发现析疑型
指学生自己发现提出问题,学生自己寻找途径分析,学生自己解疑得出正确结论。
以上就是三段的“八型”,要灵活地应用于课堂,经过长期训练,学生就会形成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同时“三段八型”如运用得好,那么就会造成一种轻松、愉快、民主、活跃的环境气氛,非常有利于双基的训练。故此,“三段研讨追忆教学法”的关键就在于“三段八型”运用的如何。
“三段研讨追忆教学法”中的“研讨”指能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积极主动进行设疑、析疑、解疑的过程,是由发散形象思维向集中逻辑思维过渡的一种讨论、研究的有效活动方式。
在“三段八型”中,前四型是教师设疑,后四型是学生质疑,针对教师和学生所提出的各种问题,学生可依据教材或教师的启发,并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共同进行的討论、研究过程,这样不仅可以促使他们对知识的掌握向广度、深度延伸,而且对培养他们的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归纳表达能力的形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段八型”与“研讨”是相辅相成的,“三段八型”所提出问题的好坏直接影响研讨的效果,“研讨”的成败直接关系到“三段八型”问题的再提出和课堂教学的继续进行。故此,在研讨过程中一定要体现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局面,否则,学生就会放任自流,影响有效的辩论内容。
“三段研讨追忆教学法”中的“追忆”指师生根据知识内在联系的必然性,运用知识框架结构图的纲要信号或某些图解、图表,采用“三段八型”进行研讨、追踪、回忆、联想、映衬出有关知识点的过程。促使学生形成科学化、整体化、结构化、系统化的知识体系,既加深了记忆,又减缓了遗忘,同时又提高了分析归纳思维的能力。一堂课追忆的好坏,直接决定于教师精练幽默语言的启发诱导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充分研讨的主体作用。
总之,“三段研讨追忆教学法”教学,适应于广而深的综合性高中生物的知识复习,尤其是具有知识框架结构、图形图表的知识效果就更显著。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人民 教育出版社,200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5]十三院校.中学数学教材教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
[6]丁尔陞.中学数学教材教法总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7]曹才翰,蔡金法.数学教育学概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89
[8]马忠林.数学教育史[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
[9]张奠宙,李士锜.数学教育学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初中英语“三段式”教学初探 篇7
一、 初一上学期:调整教学阶段
这是学生从小学升入中学后的“适应期”,他们要适应环境的变化,适应人际关系的变化以及新的学习方式的变化而就教师而言,这一阶段则是学生英语学习的过渡期、衔接期。教师面对的将是一个英语基础参差不齐,学习习惯好坏不一的群体。如何尽快让学生从生理、心理和学习上适应中学生活,如何让全班同学都能经过一段时期“队伍调整”,尽快进入初中阶段的学习,这是每个初一教师必须考虑,且回避不了的问题。针对这个特点,教师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解决:
1. 帮助学生纠正发音。尽管我们历来都强调小学英语教学要为学生打下良好的语音基础, 但由于许多小学英语教师语音水平参差不齐, 故初一新生的语音语调必然会存在不同的问题,其中最关键的是发音不准。因此,学生进入初中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纠正发音。
2. 侧重拼读能力的训练。由于小学英语教学以兴趣为导向, 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小学师生对于拼读能力的重视可能不够,故对初一学生一定要侧重拼读能力的训练。让每个学生在本阶段都能对符合规则的词做到“见词能读,听音能写”,而对不符合语音规则的词则要能按国际音标拼读。打下这一基础, 就为学生今后的词汇学习和记忆扫清了一大障碍,也为防止两极分化提供了保障。
3. 培养良好的学习心态。学生在小学阶段从“ 愉快教学”、“趣味教学”中培养出来的英语学习兴趣十分可贵。进入中学后,在加大学习量、训练量的同时,仍要以激励为主想方设法让学生保持学习兴趣 ,并通过“学 有所得”而 树立学习信心,形成积极的学习情感。
4.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初中和小学英语最大的区别就是初中课 堂教学内 容多 ,难度大 ,训练量大 。习惯了小学英语课短课时、小容量的学生,大多数学生会感到吃力,学习方法不适应。因此,在调整阶段,教师一定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养成,就会转化为学习能力。
二、初一下学期至初二全年:侧重“双基”教学,打好学、用基础
学生渡过 了“适应期 ”之后 ,便可进入 初中英语 学习的“黄金”时期 。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宝贵时段 ,抓好学生的语言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因为,在我国欠缺英语环境的英语教学条件下,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主要来自于语言技能,而语言技能的形成又有赖于语言知识的帮助。因此,在这一阶段,教学内容必须侧重“双基”训练。知识学习虽不是语言学习的终极目标,但知识是发展语言技能的重要基础,也是培养语言运用能力的手段。打好知识与技能的基础,学生今后的可持续发展才有保证。
三、初三学年:巩固与运用教学
进入初三学年, 学生既要达到初中英语教学的最终目标,又要为下一阶段的学习做准备,故英语教学要“双基”和运用并重,在此学段中,教师要注意以下两点:
1. 听、说、读、写 结合训练 , 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在言语技能目标中列出了许多具体目标,集中表现为能用语言去做事情,即取得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学生在上一阶段进行了大量知识学习与技能训练的基础上,再进行综合性语言运用练习,既巩固语言知识与技能,又发展用英语进行沟通的能力。
2. 增加语言输入的量 , 指导学生课外自选读得懂的材料。由于现在的英语课文大都只重信息传递,复读的可读性不强,故应鼓励学生自由选读自己感兴趣的材料,不必只是“抓纲务本”。
“三段”阅读模式优化语篇教学 篇8
本文笔者将结合译林新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下册《Unit5 Seasons》的教学谈谈如何采用“三段”教学模式, 优化小学英语语篇阅读教学。
一、阅读前——融情入境, 激活学生的知识储备
阅读前教师可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实际生活, 紧密结合学习内容设计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形式, 通过实物、图片、视频、flash动画等多样化的手段为学生创设恰当有趣的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英语阅读的动机, 激活学生相应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 引导学生更有效地学习新内容, 同化新知识, 带领学生由“导”而“入”, 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下走向新知识。
在Seasons的教学中, 授课教师在课伊始播放歌曲Seasons, 歌曲旋律优美, 歌词朗朗上口, 让学生从呆板、枯燥的语言学习模式中解放出来, 感受英语学习的乐趣, 同时学生在聆听的过程中感知四季的表达spring/ summer/ autumn/ winter;随后授课教师从一首学生已学过的小诗:Five men live near the river, they love to swim in summer. 带领学生通过多样的节奏诵读小诗, 让学生感受英语学习的乐趣, 激发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然后通过圈词river/ swim/ summer让学生开展“头脑风暴”游戏, 让学生在充满竞争的游戏活动中思考, 激活学生的思维, 复习已学的语言知识, 并巧妙引导学生从summer自然走入本课的话题seasons, 学生们学得愉快, 教师教得轻松。
案例中阅读前授课教师通过歌曲、吟诗、游戏等趣味的活动, 在阅读的起始环节中充分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 在上课伊始就紧紧抓牢学生的眼球和学生探索的欲望, 让学生处于跃跃欲试的心理状态, 同时这些活动又有效激活学生的知识储备, 为顺利阅读服务, 有效地实现教学环节的承上启下, 实现课堂教学环节的“无缝对接”。
二、阅读中——获取信息, 提升学生的阅读技能
阅读中教师不仅要关注语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 更要关注学生学习情感、文化意识等, 采用略读、精读、赏读等多样化的阅读方式, 引导学生有效感知语篇, 了解语篇大意, 获取语篇信息,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技巧, 提高语篇阅读教学实效。
在教学中, 授课教师通过课题Seasons为学生创设悬念:Today we’re going to learn the poem. What is the poem talking about?引起学生的好奇心, 激发学生的语篇探索的欲望, 引发学生主动探索求知, 让学生通过快速浏览语篇整体感知语篇内容, 找出诗歌所讨论的三方面内容:name/ weather/ activities之后, 授课教师带领学生分步来解决三方面的信息, 要求学生自主阅读圈出每个季节的天气, 并尝试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图片的帮助, 将其表演出来, 最后通过小组合作细读寻找出每个季节人们的活动, 将活动和季节进行配对, 解决三方面的内容后, 教师就带领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春天的小诗进行赏读, 最后放手让学生自主朗读。
案例中授课教师精心设计多样化的阅读活动, 让语篇阅读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有效获取的过程, 给予学生足够的探索实践的空间, 引导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和感悟来有效地获取语言知识, 深刻理解语篇内容, 让学生在真实的体验中逐步学习阅读,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阅读后——实践练习, 搭建学生的语用平台
新课标指出英语课堂教学要有效联系生活实际创设语言实践活动, 让学生通过体验、探索、讨论和交流不断提高语言交流能力。读后环节教师要以学生的年龄特点、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 抓住学生的认知规律, 一步一步地进行启发, 引导学生根据所掌握的语言进行实践练习, 为学生搭建语用平台, 引导学生真正学以致用。
在教学中, 授课教师和学生梳理语篇内容之后, 结合本课的主要语言目标, 在读后活动中设计了: (1) 诗歌朗诵会, 要求学生小组合作, 选择一个自己所喜欢的季节, 用自己所喜欢的方式进行诗歌朗诵表演, 有效考查学生对语篇掌握的程度, 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巩固所学知识, 将被动转为主动; (2) My favourite season, 要求学生联系生活实际, 尝试运用所学的语言来介绍自己所喜欢的季节, 要求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运用本课的重点知识和调动课外知识储备来进行介绍, 有效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案例中授课教师紧扣主题, 以语篇知识为基础, 以发展学生语言运用能力为主旨设计了“诗歌朗诵会”和“My favourite season”的任务活动, 引导学生通过合作、讨论积极运用本课的重点语言和课外储备的知识来完成任务, 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自主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总结, 进行创造性和合作性的语言练习和实践, 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
主体探究“三段式”课堂教学模式 篇9
一、主体探究“三段式”教学模式的内涵与实践
(一)课前讨论参与
在讲课之前,先给学生预留一定的预习作业,使学生在上课前能够对教材内容进行初步的了解,并且在预习的过程中提出自己的疑问和困惑;然后自己通过网络、图书馆、向教师咨询等途径收集所需要的资料并整理;最后思考教师所留的问题。这样学生在课前的参与不仅熟悉了教学内容,减少了教学时间,增加了教学效率,而且还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这样的一个过程是在课堂中让学生回答问题进行讨论的基础,使学生带着事前的准备进入课堂,不打无准备之仗,促进课上的学习研讨,更为学生学会收集、组织、分析、加工、运用信息提供了锻炼机会,培养了终身受益的学习习惯和能力。
(二)课上研讨
这一阶段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在班级中进行讨论,一般形式为小组讨论,小组成员为4人或者6人。教师在学生进行讨论时要进行必要的引导和提示,引导学生学会对问题进行分析比较和归纳,并且在小组讨论中锻炼自己的交流和合作能力,培养自己倾听、思考、质疑的习惯。
研讨时要做好指导工作,讨论可以让学生更多地相互交流,一同切磋;相互协作、共同参与;相互帮助,共同分享;相互欣赏、共同体验,使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在合作中学会学习,进而使今天在校的学习成为明天做人的基础。
“课上研讨”突出一个“研”字,强调把四十五分钟的课堂主体部分充分留给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根据各自的课前参与状况,进行生生间、师生间的互动和网状交流研讨。
(三)课后延伸
这一阶段指的是在课内学习的基础上,通过科学合理地留作业,使知识得以进一步拓展,能力得以进一步发挥,体验得以进一步延续,习惯得以进一步培养。作业要体现层次性、开放性、实践性、创新性。可以结合课内教学让学生进一步通过查资料、上网等形式拓展所学内容。这种“课后延伸”要布置一些思考性的作业,不硬性规定统一完成,要改变以往一个本子、一支笔的被动式作业习惯,要拓展学生的学习领域,更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二、落实主体探究“三段式”课堂教学操作的基本要求
在讲课之前,教师的准备工作很重要,首先在备课环节需要教师进行集体备课,统一课前参与题目,然后在这样的一个基础上,每一位教师再将教学内容与每一个班级的学生接受实际相结合,进行具体的修改,设置的问题既要符合学生的实际,又有简洁精练,不能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另外,问题还要有一定的指导性和拓展性。
在进行课堂讨论时,要想真正落实讨论,不落入形式主义的套路中,教师就必须要指导学生进行基本技能和方法、技巧的训练。还要对学生交往、倾听、互动评价等能力进行训练,只有在学生具备了相应的能力下,所进行的课堂讨论才能真正落实,才能确保研讨的质量和效果。
三、落实主体探究“三段式”课堂教学模式的措施
(一)学校要重视课堂模式的改革和组织
校领导要成立领导小组,在经过认真的探讨和调研后,确定切实可行的改革方案和步骤。各级领导和教师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教学模式的改革,在认识上要统一起来,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并且要有阶段性的考核制度,确保不走过场,不走形式。
(二)对于一线教师要加强理论的指导
我校一般会采取集中辅导、学科辅导和教师自学三种方式相结合的方法。辅导的主要材料由学校在经过实践调研之后统一印发,教师在经过辅导和学习之后,要形成学习笔记,同时针对自身的教学实践做好总结反思工作,切实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
(三)规范落实教研活动,以“课例研究”突破口进行“三段式”课堂教学模式探究、实施和推广
在模式的推广过程中,根据师生出现不适应的问题,学校将组织开展系列教研活动:开学初由主抓领导进行理论辅导, 并组织学科骨干教师进行立标示范,通过说课———评说课———课堂实践———研讨交流的教研活动,落实主体探究“三段式”课堂教学模式,体现新意。学期中同学科组教师间开展互相听课、评课的交流活动,彼此借鉴,相互提高,人人争上模式展示课,学校进行跟踪听课,分阶段进行总结评价。主抓领导结合教研组长、区级骨干教师进行青年教师重点培养并随机展示,及时进行研讨总结,循序渐进地推行课堂教学模式。然后进行全员课堂教学展示评比,及时给与评价,并对课堂教学模式的落实情况进行全面总结,同时评选出校级优质课,促进教学模式的推广落实。
(四)狠抓常规落实,细微之处求创新
三段教学 篇10
一、“三段五环”发展性课堂教学基本模式的理性解读
“三段五环”发展性课堂教学基本模式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 体现学习为主线的课堂教学改革模式。我们在学习和借鉴各地先进经验基础上, 提出全面推行“三段五环”发展性课堂教学基本模式, 突出“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课堂教学改革实践研究。
1、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质和精髓。
“三段五环”发展性课堂教学基本模式的实质和精髓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当堂达标”。“先学”可以是在课堂上学生按照教师揭示的学习目标及学前指导进行看书、自学和练习, 也可以是布置学生课前预习;“后教”就是针对学生自学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及练习中的错误,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 会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 教师只作引导、点拨、评定、补充与更正, 把“教”的过程变成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亲历实践的过程;“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所谓“学”即学情, 包含三层意义:第一就是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就是学生的学习方式, 第三就是学生可能获得的发展;所谓“当堂达标”, 就是让学生当堂完成作业, 通过扎实训练, 实现学习目标。
2、“三段五环”发展性课堂的内涵。
以人的发展为本, 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 该理念强调面向全体学生, 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重视培养学生的完整人格。发展性就是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提升。
发展性课堂教学的首要特征是注重发展, 这里的发展, 不仅指学生的发展, 也内含着教师的发展。课堂教学是师生生命的展开过程, 对于所有参与者都具有个体生命价值。正如有的学者所言:“对于学生而言, 课堂教学是其学校生活的最基本构成, 它的质量, 直接影响学生当下及今后的多方面的发展和成长。”“对于教师而言, 课堂教学是其职业生活中的最基本的构成, 它的质量, 直接影响教师对职业的感受与态度和专业水平的发展、生命价值的体现。”
发展性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以课堂教学模式为驱动, 以导学案为学习方法引导, 以小组合作学习为能力发展平台, 以自主、合作、探究为基本学习方式, 以“三维目标”为学习目标, 以发展学生为方向的教育思想体系。发展性课堂本质特征就是:以学生学会学习为教学的核心。其根本的转向是:从以教为主转向以学为主。其根本的追求是:教是为了不教。发展性课堂教学的“发展”的根本体现是学生正在学会学习, 他们喜欢学习, 主动学习, 创造性学习, 享受学习。
二、小学语文“三段五环”发展性课堂教学模式的建构
1、“三段五环”发展性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程式
第一段预习.质疑。这是学习的开始, 学生先预习, 在预习中产生疑问。预习环节要求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基本排除字词障碍、初步了解文本, 做到三要:围绕导学案或“十注法”预习、自主解决50%问题、标注出“不会的”问题。
预习。也即是先学, 是“三段五环”发展性课堂教学模式的关键环节。先学, 即有目标, 有质量的预习。学生通过预习有了对知识的理解, 有了对问题的把握, 就有了发言的主动权, 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就能充分发挥出来。
质疑。就是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敢于怀疑, 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质疑贯穿在“先学后教”的全过程。学生不仅可以对同伴的推理过程、思维方式提出质疑, 还可以对老师提出的结论质疑, 对书本上的知识提出质疑。
第二段探究.展示。这是学习的展开与生成, 学生把预习的收获展示出来, 同大家交流与研究。本段分为三个环节, 即合作探究、展示点评、质疑拓展。
(1) 合作探究 (小组合作、探读释疑) 。本环节要求通过独学、对学、群学, 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 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 并能运用小组合作的方式, 共同探讨疑难问题。从表情达意的角度领悟语言运用之妙。根据教材内容, 选择重点、难点, 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在交流和讨论中, 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 作出自己的判断。
(2) 展示点评 (交流展示、释疑导读) 。学生把学习, 获得的知识展示出来的给大家看, 这是学生学习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展示, 学生语言的展示, 更是学生学习方法的展示, 学生知识内化过程和思维过程的展示, 还是一种探索精神的展示。
各小组在展示的过程中, 要生生互动、小组互动, 讨论、交流、追问、点评、争辩、质疑, 彰显出学生主体生命状态, 彰显出学生合作学习的蓬勃生机。
(3) 质疑拓展 (紧扣目标、发展扩读) 。此环节要求由课内与课外的阅读构成教学的整体。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必要的补充和延伸, 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学习语文, 得法于课内, 得益于课外。扩展阅读是课外阅读的好方法。
第三段检测.反馈。这是学习成果的盘点, 通过检测, 发现问题, 再反馈矫正。
检测。是对课堂教学知识目标达成度的一个重要形式, 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 通过当堂检测可使学生清楚的知道自己学习的达成度, 明白还存在什么问题。
反馈。通过当堂检测, 把学生的学习目标达成度及时反馈出来, 教师当堂掌握反馈信息, 对学生知识的缺陷及时矫正, 把达标落到实处。
2、“三段五环”的操作与运用
“三段五环”是发展性课堂的一个基本程式, 预习.质疑-探究.展示-检测.反馈各要素可以在一节课中全部呈现。
三段教学 篇11
引领学生学会学习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至关重要。
“三段四环节”教学模式的第一个阶段是“自主学习阶段”,就是学生在教师精心设计的导学案的引领下进行的。教师编拟的导学案,主要解决学生自学什么、怎样自学、达到什么目标的问题,突出“指导性”。导学案包括学习目标、学习重点难点、学习指导、自我反思。学习指导是导学案的重要部分,按照“四环节”基本的教学过程以及学科知识的逻辑和学生的认知规律,以问题的形式呈献给学生,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思考和理解,对学习方法发现和探索。
问题的设计主要体现“四个明确”,即明确自学的时间、内容、要求、方法。规定自学时间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明确学习内容是指导学生学什么,提出学习要求是明确学生通过自学完成什么任务,指导学习方法和过程是解决怎么学的问题。学生依托导学案,每天坚持自学有关内容,充分做好学习新内容的知识准备,逐步养成独立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久而久之,学生想学、能学、会学,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
在整体建构中强化系统知识
学生每一课时的学习内容都不是孤立的,都与专题内容或知识体系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如果注意到教材中横向和纵向的联系,系统地掌握知识脉络,发现同一类知识学习的方法和规律,就能融会贯通、举一反三,提高效率。这就需要教师引领学生从教材整体编写的高度梳理教材,从而准确地把握学习目标,强化学生整体建构的意识和能力。
在“三段四环节”教学模式中,以“单元导入”切入,促使教师在备课过程中立体整合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呈现教材的前后联系,进而让学生形成清晰的知识、方法、规律的链条。
“单元导入”就是把一个单元或一个知识板块作为一个整体,根据单元内容(或知识板块)的特点,发掘单元(或知识板块)各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或每一教学内容在单元内的作用与地位导入新课,呈现单元知识树或单元网络图。所呈现的单元知识树或单元网络图,由教师绘制,或师生共同完成,高年级也可由学生独立完成。
交流互助,合作提高
交流合作学习是一种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课堂中通过交流互助、合作学习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各抒己见,互相启发,碰撞智慧,取长补短,促进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
“三段四环节”教学模式中的第二个环节是“自学交流,精讲点拨”,它是基于学生独立完成导学案的结果进行的。对学生而言,自学能力和水平是浅层次的、参差不齐的,通过不同层次的交流,实现学生学习成果的不断提升。在整个课堂教学中,交流分三个层次:一是同桌交流。教师首先组织学生和同桌交流自学结果,向同桌请教自己没有解决的问题。二是小组交流。教师梳理出同桌交流后仍然存在的疑难问题,组织四人学习小组的同学进行交流,由小组长组织学生进行答疑解疑,解决小组内同学的部分问题。三是全班交流。针对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组织小组间答疑解疑,再加上教师的精讲点拨,帮助学生达成学习目标。
教师引领学生学习交流的过程,就是学生互助提高的过程,在把学生置于课堂主体地位的同时,更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善于总结,自我反思
學生的自我反思,既是学生不断地监督、评价自身学习方法与学习结果的行为,也是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还是学生经历挫折与失败、探索与成功的学习过程。美籍匈牙利数学教育家波利亚曾说:“如果没有了反思,他们就错过了解题的一次重要而有益的机会。”
在“三段四环节”教学模式中,教师三次引领学生进行反思:第一次反思是学生自主完成导学案后对自学的结果进行反思,主要是针对自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第二次反思是第四个教学环节“课堂总结”,主要是针对课堂学习的过程进行反思,谈谈学习的收获,强化新知,谈谈存在的问题,再次寻求教师和同学的帮助;第三次反思是学生完成达标检测后对学习结果的反思,主要针对错题的析因反思。因此,教师要引领学生对学习中的知识获得、方法获得和疑难困惑等及时进行总结和反思,不断发现自己的成功之处、存在的问题,明确今后学习的方向,养成自我反思的习惯,促进学生不断进步。
三段教学 篇12
主体探究“三段式”教学模式, 让我的生物课堂教学更科学。主体探究“三段式”教学模式包括三个阶段:课前参与、课上研讨、课后延伸。
课前参与包括教师的课前参与和学生的课前参与。教师的课前参与即备课, 备课是教师的“家常便饭”, 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 但真正备好一节课并不那么轻松容易, 教师要投入很多精力。学生的课前参与是通过观察、搜集、查阅、小组合作交流等为本节课积累要研究的素材和问题。我在讲《水中生活的动物》时让学生回家认真观察鲫鱼, 了解鳍的特点和作用, 并通过和家人交流、查询资料了解鲫鱼的生活习性等。在讲《种子的萌发》时, 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 自己种下大豆、花生、玉米等种子尝试了解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是很容易的事情, 这可以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水分、温度、空气。
课上研讨就是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进行交流合作共同研究问题, 得出问题的结论, 在教师的主导下体现学生的主体。课上研讨就是把课前参与中发现的问题、搜集的素材、看到的现象、准备的材料等等都拿到课堂上来一起交流、实验、分析, 通过小组合作得到共识, 找到答案。教师在课上研讨中就是导演, 学生就是演员, 要使每一个演员都有激情, 都表演出色, 教师就要有技巧和方法。在讲《血液》里的血细胞时, 我让学生在家找了几块白纸板, 在上面分别画了较大的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并按形状剪下来, 再找三条宽一点的松紧带, 把这三种血细胞做成了三个头饰。在课上研讨中, 我让表演红细胞的学生戴上红细胞头饰, 通过表演讲述了红细胞的特点和作用, 或者三人各戴头饰合作表演一个小品。学生在娱乐中学到了知识, 而且终身难忘。
课后延伸也就是课后作业, 但不是简单地做练习。一堂好的生物实验课, 不仅要值得学生经常回味, 而且要留给学生广阔的思维发展空间。传统的方法就是做几道强化巩固性练习, 太单调、枯燥、乏味, 应付了事。在讲《水中生活的动物》时我布置了两个作业: (1) 回家认真观察看看什么鳍是奇数的?什么鳍是偶数的? (2) 除了课本中的水生动物, 还有哪些动物是水生的?通过资料或网络查查看。上面的作业可以两三个同学就近结组进行研究, 下节课汇报交流。这样的作业, 学生积极性很高。实践证明, 下节课调查时完成得很好, 很积极。
【三段教学】推荐阅读:
三段五环教学流程07-26
三段式体育教学模式10-27
“三段六环”教学模式下的教学体会08-18
爱与自由三段式教学法07-27
以“三段式”教学增强培训实效性05-30
一年级“三段六环”式教学模式初探--杨岩07-15
小学生语文三段七步阅读教学法10-22
M20—什么是蒙氏三段式教学法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