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段递进循环

2024-10-10

三段递进循环(共6篇)

三段递进循环 篇1

近年来我国旅游业蓬勃发展, 针对欧美国家的出入境旅游成为行业热门。旅游英语作为高职英语的重要分支, 受到了更多的重视和关注。然而, 很多高职旅游英语专业的毕业生并不能胜任导游及相关工作, 这与传统的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是分不开的。

1 高职旅游英语专业教学现状分析

调查发现, 大部分高职院校旅游英语专业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1 学生基础知识相对薄弱

高职院校生源结构决定了高职学生自身英语基础薄弱, 尤其高中阶段以升学为目的的学校教育对于英语听力口语并不重视, 导致多数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等基本技能并不能满足接待外国游客的要求。这不仅影响教学成果, 也背离了高职教育“实用为主”的原则。

1.2 专业课与相关专业群建设不足

旅游英语的专业课设置, 大部分高职院校只注重旅游英语, 旅游口语, 英语国家概况, 导游基础知识, 导游法规等基础理论课程, 却没有做好相关的商务英语, 酒店英语以及管理及礼仪等相关专业群课程的配套设置, 这就局限了学生对相关行业的了解和认识, 然而, 实践中这些周边行业与旅游业是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

1.3 师资队伍专业度有限

现在大多高职院校的旅游英语专业的教师队伍基本由英语专业毕业生构成, 即使其中不乏旅游英语专业毕业的教师, 由于他们长期从事理论教学, 缺乏实际接待游客带团旅游的实践经验, 对于不断发展更新的旅游专业知识的讲解就会不够深入透彻。所以, 拥有最新知识与实践经验的专业的旅游业从业人员, 尤其是涉外旅游的从业人员, 成为教师队伍中急需注入的新鲜血液。

1.4 理论学习和实习实践时间间隔较长

通常高职院校都把最后一学期或者一学年作为实习实践期, 此前的两年至两年半时间集中学习各种理论基础与专业知识。但是, 因为各种理论课程的学习与实际应用之间有着不短的“时间差”, 导致很多学生甚至不乏当时考了高分的学生, 等到真正实习应用的时候, 早就不记清当时老师课堂上讲的具体内容了。课堂教学的成果并不能很好的被应用到实践当中。

1.5 没有导游证, 学生不能“上岗”

因为导游行业的特殊性, 需要持证上岗, 所以, 很多学生因为并没有获取导游资格证书而不能真正以导游身份接待游客, 只能在旁边观摩。“上岗”的导游经历能让学生学会承担更多责任, 也通过亲身体验获得更直接的具体的经验。

2“三段递进循环式”的“后续式”订单人才培养模式

为了解决现有问题, 我们锦州师专英语系采取了结合本地区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及学校自身办学条件, 以行业为依托, 面向市场建立的结构合理、灵活开放的专业群, 专业设置在面向行业的同时力求宽口径, 在宽口径专业中根据行业现状、发展以及用人需要为学生灵活设立数量足够多的专业技术岗位, 形成专业岗位群, 给学生自主选择专业的权利, 建立一个学校与学生互动的机制的“三段递进循环式”的“后续式”订单人才培养模式。其中“三段”指的是三个递进循环的阶段。第一阶段注重学生英语语言和旅游基础知识的学习, 强化英语听、说、读、写与旅游专业课基本功。第二阶段强调工学交替。在巩固学习专业课及相关专业群课程的同时, 结合校内实训中心进行仿真环境下的项目训练, 并且与企业联合, 安排学生旅游见习, 处理旅行社工作, 工学交替, 达到“教、学、做”的有机融合, 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第三阶段旅游服务实践。安排学生到实习实训基地顶岗实习, 进行真实商务、旅游环境下的实习锻炼, 使学生亲身感悟企业文化、业务运作, 提高语言应用能力, 旅游技能和职业意识。

3 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应用于高职旅游英语教学的作用

实践表明, 锦州师专英语系所推行的三段递进循环式”的“后续式”订单人才培养模式, 有利于推动高职院校与企业长效合作, 共育高技能人才, 达到企业, 学校, 学生三赢的目的, 同时, 也为解决高职院校旅游英语专业输出的学生不能满足旅游行业的需求的困难提出一些具体的对策, 是对高职院校旅游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新探索。

1) 本着“实用为主, 够用为度”的原则, “三段递进循环式”的“后续式”订单人才培养模式的第一阶段侧重英语与导游基础知识的学习, 重视英语听说等日常交际技能的训练以及读写专业材料能力的培养, 弥补了入学前学生基本功和专业基础课方面的不足, 并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2) 结合旅游实践, 我系大力发展相关专业课与专业群建设, 形成了导游, 酒店, 商务英语相结合的实用英语专业群。三个专业对应相关交叉产业, 互为补充互相促进。同时, 开设了导游心理学, 演讲与口才, 交际礼仪, 跨文化交际, 旅行社管理, 酒店与旅游英语, 旅游餐饮等相关课程, 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背景知识和实用技能。

3) 师资队伍方面, “三段递进循环式”的“后续式”订单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发展与用人单位的对接与交流。由用人单位提供一些专业的旅游业从业人员对教师进行专门的讲解培训, 并且参与学生专业课的讲授与指导。同时, 进一步提高整体教师素质, 提高适合高职教育的“双师型”教师比例。此外, 按照用人单位的要求在第二阶段开设“定制课程”, 让旅游英语专业的教学真正满足市场需求。

4) 理论和实践对接方面, 在第二阶段开展的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方式, “下了课堂就进用人单位”使得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程的同时就能观摩并参与实践, 理论与实践得到最完美的结合。

5) 为了让学生毕业后就业更加有自主权和话语权, “三段递进循环式”的“后续式”订单人才培养模式要求指导学生在学习期间考取导游证, 使得学生实习和就业时有证在手, 避免了很多后顾之忧。同时, 考取导游证的过程, 也是一个集中学习的过程, 三个阶段收获的理论实践知识可以得到加工整合, 也是一个提高教学效果的时机。

此外, “三段递进循环式”的“后续式”订单人才培养模式指导下的旅游英语专业教学更具有针对性, 通过编写特定教材, 开设课程等方式使得课堂教学与用人单位的具体需求无缝对接。了解市场需求, 紧跟市场潮流, 这样才能为高职生在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寻找一条合适的道路, 让他们发挥自己的才能, 做一个有实际技能, 能马上上岗的实用型人才。

摘要:本文以目前部分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旅游英语专业学生难以胜任行业要求为切入点, 分析高职旅游英语专业的现状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结合锦州师专英语系的教学实践, 探讨了应用的“三段递进循环式”的“后续式”订单人才培养模式指导高职旅游英语教学的可行性及作用。

关键词:三段递进循环,“后续式”订单人才培养模式,高职旅游英语,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李战国.校企合作何以成功[J].中国大学生就业, 2011 (14) .

[2]刘念.关于旅游英语教学改革的探索[J].高教视窗, 2009 (1) .

[3]杨群.高职旅游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职教论坛, 2004 (5) .

[4]王文改.旅游英语专业教学改革[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S2) .

三段递进循环 篇2

1 高等职业教育的国内外背景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是技能型人才,其基本理念为:终生教育、职业性和实用性。高等职业教育在国外已经有了一百多年的历史,其发展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模式。但是我国在使用时绝不可以照搬,首先是国情的不同,再者是国家文化、人才需求等也有较大差异。所以必须结合我国的发展状况,才可对症下药。

我国的高职教育快速发展是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的,其最初是为了实现普遍教育,让每个人都能够有所长,对社会可以有所用。逐渐发展成为独立的教学体系,帮助人们更好地实现自己的理想,获得更好的生活。目前,我国高等职业培养模式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模式,不管质量高低,都充分体现了我国的国情和教育基础。若按人才培养的过程进行分类,主要分为:订单式、产学研结合式、以就业为导向式等。但是其存在的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这也是强调“工学交替、三段递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应用背景和意义。

2 我国在工程造价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2.1 课程设置有缺陷

我国工程造价教学以理论教学为主,学生缺乏实践经验,且没有工作场景的引导,就容易对知识理解片面、缺乏学习兴趣,容易盲目遵从。从知识理解的角度来说,专业词汇晦涩难懂,学习压力大,学习兴趣低,即使记住也无法灵活使用。更会因为理论知识的抽象和空洞,而对这个专业失去兴趣。而且从就业角度来说,课程设置缺少和实践工作的联系,导致学生对自己的工作和专业不甚了解,对工作领域和意义更不清楚,从而形成职业观念淡薄、学习目标不明确的现象。

2.2 课程结构不科学

传统的课程教学结构是,先理论后实践,然后在工作岗位中实习。这其实是割裂了教育和学习,将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人为地分开,是非常不科学的。课程设计依然是按照从基础到专业、从理论到应用这样的逻辑结果,而且也片面化专业和基础知识之间的关系,只重视它们在时间安排上的矛盾性,而不了解其在学习中的相互作用。课程顺序一般为“文化基础课、应用实践课、再次理论学习、实践应用”,这样的教学循环,并未达到想象中的教学目的,甚至远远低于教学目标。虽然在工程造价的教学中,有大约30%-40%的时间用于后一阶段的实践应用,但是理论和实践的割裂,让学习时的理解变得困难,实践时又缺乏知识引导,反而大大降低了效率。特别是在一些独立的实训课程中,因为缺少职业工作任务、流程开发等项目以及相关的实训手段,使整个实践过程处在虚拟化的状态,根本难以凸显内在联系,更无法发挥实践教学的指导意义。总体来说,我国目前工程造价职业教育课程设置是先进行理论教学,然后再进行一些零散的、缺少逻辑性和组织性的实践学习,无法具象化真正的工程造价工作,反而给学生错误的职业观念和职业准备,起到相反的教学效果。

2.3 教学形式缺乏完整性

目前最主要的教学形式是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学为主体,以教材为主要内容。而教学环节也沿用传统的老师讲解、学生听课、记笔记的模式。在实践方面,是老师演示、学生观看,学生操作、老师指导,这样死板化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在课下很容易就将知识点遗忘,自己更无法独立完成某项任务,只能“照葫芦画瓢”,而不具有创新性。学生被听课、被讨论、被阅读、被理解、被操作,处在被动地位的他们无法真正感受解决工程造价问题的成就感,只能一再模仿。

3“工学交替、三段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

3.1 工学结合,重视基础知识和职业能力的同步培养

工学结合,通俗来讲便是“学习既是工作,工作既是学习”,学习和工作是紧密而不可分割的。工学结合的基础便是强调知识的学习和职业能力的共同培养,因此基础的文化知识是必要的,是生活也是工作的基础。学好人文素养、职业素养、思想道德、数理基础等等公共领域课程,为学习和工作打好基础,夯实协调使用各方面的工作能力,有原则有顺序的进行学习。

职业能力更是学习领域的核心,需要有明确的职业目标,通过职业学习来完善自己的工作能力。在工程造价专业,需要了解建筑等多方面的造价问题,为学生准备更加全面的职业知识。建立更加标准的学科发展,合理设置课程,突出教学一体化的特点,将岗位任职资格等考试也纳入教学范围,为学生铺设好职业之路。这些是学习的基础,更是产学结合的第一步。

3.2 工学结合,需要重视实训体系建设

工学结合,是在学习过程中实现对知识的实践,因此带有一定的尝试性。所以如果去相关企业寻求合作,可能需要承担一定的风险和损失。从教学角度来讲,不如建立自己的实训体系,以模拟场景的方式来进行,实践操作,却又不需要承担过多的风险。学生敢于实践,老师也能放心指导。为了凸显实训体系的真实性,建立引进相关企业的管理人员,对学生的进行员工式管理,也计入赏罚制度。另外工学结合不是工和学的断层教育,而是在学习的同时又可以在基地进行实习。例如:对某一知识点的教学,由学生先预习,老师初步讲解之后,学生进行操作,而操作过程中,其他同学给予意见,老师也进一步指导,给学生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

3.3 三段递进,层层深入教学。

三段递进,是将人才的培养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即职业认知学习阶段、职业能力培养阶段、综合能力提升阶段等。第一个阶段,让初学者到高级初学者,是对学生的启蒙教育,也是基础教育。第二阶段,则是从高级初学者到有能力者,学生能够通过自己对专业知识的了解来完成工作任务;第三个阶段是从有能力者到熟练者,学生通过多次的练习,可以熟练掌握学习本领,并且可以独立应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这个三个阶段是对学生的整体塑造,是以工学交替为基本方式的不断巩固。通过单项岗位的能力训练,过渡到综合岗位,再到定岗实训。学生脱离课本,真正实践知识,能够收获更多。

实训是工学结合、三段递进的落脚点,因此其建设质量等需要格外关注。学校应该重视和相关企业合作,并引进企业的管理模式,让学生可以真正模拟工作情境,完善实验实训的设备,形成教学与生产一体化的工程管理。并且对学生的每个阶段要给予不同的要求和环境,从而让他们逐步适应,不会出现过犹不及的现象,也不会浪费学生的潜力,发挥他们的职业能力。

总之,构建工程造价“工学交替、三段递进”是现代化高职教育的要求,也是对高职人才的需求,更是对学生将来的负责,对社会、对国家教育责任的表现。而即便是老师采用了最恰当的教学方式,还是需要学生的个人努力。因此思想教育也不能松懈,双管齐下,共同管理高职教育。

参考文献

[1]王红梅,王海峰.高职应用电子专业“三段递进、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J].大学教育,2014(1):70-71.

三段递进循环 篇3

一、“递进循环式”教学方法在语文“识读结合”中的应用

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培养一个好的学习习惯,为中学阶段的语文学习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但是由于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大多数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活动的时候采用的教学方法都比较单一,对一个知识点反复用同一种形式进行教学,比如在教学生识读生字的时候,教师一直围绕着生字的字形、读音进行教学。而小学生天性好动,注意力不够集中。在课堂中经常采用一种模式进行教学很容易让学生感到无聊、乏味,进而产生厌学情绪,降低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为了有效避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生字识读教学环节中出现的问题,将“递进循环式”教学应用到语文教学“识读结合”的教学任务中,能够使这一环节的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小学阶段中的学生相比其他阶段的学生有着更强的好奇心,他们更喜欢去尝试不同的事物,因此,在对学生进行生字教学的时候,教师应该根据这一年龄阶段学生的学习特点,来设置相应的教学环节。比如,苏教版一年级下册《司马光》一课,教师可采用从点到面最后整体认知的方法将教学生字与理解课文相结合。先让学生寻找文章中描写司马光砸缸救人段落中的动词,找出后教师借机教学生字。紧接着教师就抓住关键动词进行引导,从而使学生对司马光是如何解救同伴,同伴是如何得救的过程认识的更加清晰明白。最后在理解的基础上再一次的回到文章中,对全篇文章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这样一来,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又能让学生在寓教于乐的学习氛围中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从而真正达到递进循环式教学在语文教学过程应用所要达到的效果。

二、“递进循环式”教学方法在语文写字教学中的应用

在小学阶段的教学活动中,生字教学相对来说是比较重要的一个教学环节,它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也不仅仅是简单的要求学生认识这些生字即可,而是要求学生能够通过课堂上的教学对它进行掌握,进而为以后更好的学习提供保障。但是在写字过程中应用“递进循环式”教学并不是说让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在同一时间内反复的对相同的生字进行听写或者要求学生在练习写字的时候多写几遍,以便于加深印象。

将“递进循环式”教学方法应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旨在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的同时提高语文教学的课堂效率。因此,在应用这一方法时也要讲究策略,切不可将这种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方式混为一谈。比如,在进行生字教学的时候,第一步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对整体的字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对生字的笔画顺序进行演示并让学生自己进行练习;第二步让学生对所学生字进行描红练习,同时要注意在进行这一步的时候,只需要求学生认认真真的按照要求写一遍,而不是通过反复多次的练习来对生字进行掌握,尽可能的减少对课堂有限教学时间的浪费;第三步就是将所学生字进行归纳,让学生集中精力对生字的偏旁部首进行练习,同样也只写一次,如果书写不规范的话,让他们在原处修改即可;第四步为学生的自主练习时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观察进行练习,然后交由教师进行面批;第五步就是写字教学的总结,教师在开展生字教学活动之前,应该将生字划分成一组多少个的形式,然后制定出一个教学目标,以几个小组为一个循环周期,对生字学习进行回顾,这样周而复始、逐步深入的教学方式,一定能够逐步深化学生的记忆,使语文写字教学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递进循环式”教学在语文阅读中的应用

语文不仅仅是一门文化,更是一门语言。阅读在语文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有效的开展语文阅读教学对于整个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都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就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来看,大多数教师对语文阅读教学这一环节都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只是简单地领读几遍,然后再让学生统一的进行朗读即可。但是从实际的教学效果来看,通过这样的方式进行教学并不能达到预期中的效果,反而会让学生从心理上忽视语文阅读对语文学习以及自我表达能力好坏的重要性。

“递进循环式”教学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为的就是打破传统语文教学的局限,让阅读真正的实现它在语言类课程教学中的作用。比如,苏教版三年级下册《和时间赛跑》一文,教师在教学时可先引导学生根据文章的题目来对课文内容进行猜测,大多数学生都会认为这篇文章主要讲的就是告诫人们要珍惜时间,此时教师让学生带着自己的见解甚至疑惑自由朗读课文,在自读后再谈谈读后对文章的理解和自己先前猜测的不同。最后由教师带领学生深入学习课文。这种“先入为主”的教学方式,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凭课题猜测—自读课文比较—深入理解课文三个环节后,学生真正理解原来这篇文章不仅是要告诉我们时间一去不复返,更多的也表达了作者对外祖母的思念;最后教师可以让同学们结合自身的经历讲述一些小故事,进一步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加深学习印象,实现阅读教学对语文教学效果的提高。在语文阅读教学环节中采用这种层层递进,逐步深化的方式,一定会使语文阅读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大大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堂效率。

四、总结

“递进循环式”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它是根据人的学习特点而制定出的一套学习方法,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语文学习的课堂效率。但是在应用过程中由于与传统教学理念的冲突,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因此,在应用这一教学方法的时候,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该积极的面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通过不断的实践,逐步完善这一教学方法,使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摘要:随着新课改政策的不断深入,有越来越多新的教学方法被应用到教学过程中来,使学生的学习效果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本文结合教学实际,分析了“递进循环式”教学方法在小学语文中的应用。

三段递进循环 篇4

(一)有助于巩固学生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递进循环式”是在新课标理念下为了实现更优质的教学所应用在教学中的一种教学模式。这一教学模式侧重的是“递进”与“循环”,即层层深入、仿佛回旋的方式。在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根据已经学到的知识延伸引申到下一个知识点,在学习完下一个知识点后,在巩固这一知识点的同时,又回归到上一个知识点,对上一个知识点进行复习巩固,周而复始,从而将整体的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将所有的知识都学扎实、学牢固。这一教学方式不仅符合教学规律,同时也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这一教学方式侧重的是使学生用“螺旋式”的方式来成长。看似好像上升的很慢,实则却是最符合学生学习规律的方式。利用这一方式可以使学生将之前所学知识得以巩固,这样才能把知识学扎实,同时提高学习的质量。

(二)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递进循环式教学方式侧重递进与循环这两个要素。在递进教学的同时循环回顾之前所学习的知识,即不仅巩固了旧的知识,同时也学习到了新的知识。这样“螺旋式”的教学方式看似比“直线式”的教学方式要慢,看似会延误教学的进度,实则不然。相反,这一教学方式反而有助于提高小学生的学习效率。因为小学阶段的孩子接受知识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喜新厌旧”是他们的天性,他们自身的确是喜欢去接触新的知识,但是对于学习过的知识进行巩固,他们就缺乏了兴趣。如果只是采用直线式教学,只在不断地给学生灌输新的知识,不帮助学生一起巩固旧的知识,加之学生自己也不主动去复习。到最后,学习成果其实并不理想。这反而是学习效率低下的一种表现。在语文教学中采用“递进循环式”教学,在巩固旧知识中学习新的知识,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效率。同时,采用这一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还可以对之前旧知识中没有听懂的地方进行二次学习,将所有的知识掌握牢固。当小学阶段的孩子在获得学习成果的同时,也自然培养起了他们学习语文这一学科的兴趣。

二、“递进循环式”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递进循环式”教学在识字教学中的应用

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识字教学是语文教学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因为识字是后期阅读及写作等其他所有教学的基础。学生只有先识字,才能进行下面的工作。根据我们的观察发现,在传统的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生识字的时候,都是单纯的在教字,一板一眼的将字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跟着读,然后再交给学生如何写。这样的教学方式是非常枯燥无味的,学生在这种学习模式下进行学习,学习兴趣也很难提起来,而学习的效果也就可想而知。所以,我们可以在教学中采用递进循环式的教学方式,在课文的讲解中,将朗读与识字一起进行。将识字带入到课文的朗诵中去,在朗读中识字,识字中朗读。

例如,我们在学习《乌鸦喝水》这一课时,课文中一定是有许多学生不认识的生字。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不用先把生字全部都挑出来让学生单独学生字,教师可以先给学生们朗读一遍课文,将学生带入课文情境,提起他们对课文继续探究下去的兴趣,然后让学生自己开始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学生遇到不认识的字,自然也更有探究的欲望。教师可以在学生朗读的过程中先告诉学生生字怎么读,然后在学生掌握生字的基础上,教师再要求学生将生字带到原文中进行再一次的朗读,从而使学生对生字有新的理解。通过不断的学习以及巩固,使学生将生字掌握得更加牢固。

(二)“递进循环式”教学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除了识字以外,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也是一个重点要探究的内容。可以说,阅读就是对文字掌握情况的一个运用。对小学阶段的孩子来说,尤其是低年级阶段的孩子,阅读是一个“老大难”,他们的理解能力非常有限,对文章阅读起来比较吃力,而且抓不住文章的重点。传统教学中,教师就只会先把阅读的文章给学生读一遍,然后让学生回答阅读中的题目,学生根本无法在短时间里对文章的主旨和大意有一个整体的把握。所以,这就需要教师采用特殊的方式来对学生加以引导。递进循环式教学方法在阅读教学中就非常适用。采用这一方式,教师首先需要做的就是让学生先对文章的大意有一个了解,进而对情感有一个准确的把握,而对情感的把握就需要教师听过文章中的语言和修辞的运用来加以引导,绝对不能让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停留在表面。在学生了解了文章中的语言和修辞后,教师可以再为学生多介绍一些类似的修辞及运用,引导学生对其形成对比,从而彻底来掌握这类修辞的运用以及情感的表达,触类旁通,完成阅读教学。

参考文献

[1]刘景新小学语文“递进循环式”教学策略研究[J].科学中国人.2015.

[2]陈晓丽小学语文“递进循环式”教学策略研究[J].中华少年,2015.

三段递进循环 篇5

一、“递进循环式”教学模式的内涵

递进循环是一种逐步推进、层层深入、回旋反复的教学模式。其主旨是针对某一教学内容不断地向前推进,在学习过程中,对每一个阶段及节点反复进行知识的巩固及复习,以不断重复出现的形式进而达到知识的记忆以及技能素养提升的目的。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应针对学生这一时期的不同特点,分阶段及年龄段进行逐步落实。通过合理运用递进循环的教学模式,做到高效、快速地进行语文教学,进而引导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实现大容量的语文知识积累,推动教学过程以循环往复的形式逐步向前推进,最终实现教学有效性的整体提升。

二、“递进循环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1.运用递进循环模式进行识读结合的识字教学

新课标中指出小学阶段特别是小学低年级阶段最重要的就是处理好朗读、识字、写字这三者之间的关系。识字教学若想顺利有效地开展,运用拼音辅助的形式,帮助学生掌握汉字的正确发音,学习正规的普通话是一个途径,但仅依赖于拼音进行识字是不够的,同时还存在很多弊端,因为拼音仅仅是表音文字,并不具备将汉字意思完整表达的功能,只有书面汉字才有表达意义的作用。汉字只有放到句子中、置于文章中以及语言环境内才能构成文章短语,进而表达整体的意思。因此在识字教学的过程中重在让学生理解文章整体意思,在理解文章整体意思的前提下进行识字教学更有助于学生记忆。汉字学习的最有效途径便是进行阅读。以递进循环的教学策略,以识读结合的方法进行识字教学,通过反复地阅读让学生认识理解文字的意思,进而理解文本内容,在积累语言文字的基础上,通过文章内容的理解受到思想上的熏陶。递进循环识字法在实际的操作中遵循以下几个步骤:(1)在句子中进行朗读;(2)在词语中朗读;(3)将生字单独列出;(4)回到词语中进行朗读;(5)在文章中进行反复的朗读。省去了传统的分析字形、组词造句的繁琐步骤,只在教师的点拨下进行反复的熟读,逐步加深印象。生字不追求课堂上堂堂清,鼓励学生在后续不断地巩固学习中实现长久记忆。

例如,在学习《桂林山水》时重在清除文字阅读的障碍,引导学生通过对文章的学习积累语言知识,培养其识字能力,以及通过对文章的学习了解写作手法,培养其语文素养。首先根据学生课前预习将本课所要掌握的字词读音与释义组成不同形式,确保同中有异;然后以幻灯片的形式进行播放,让学生反复进行朗读解释。每张幻灯片的字词在间隔一张两张后重复出现,如第一张出现的生字在第三张重复出现,然后第八张再次反复出现,经过这样的强化巩固,迅速播放,学生对陌生的字越来越熟悉,幻灯片中不认识的字逐渐减少,那些不易于掌握的词语也逐渐加深印象,实现循环式的强化及提升。

2.运用递进循环模式进行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通过阅读理解文本内容,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阅读教学的有效与否主要体现在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写作水平是否得到显著提升。传统的语文课堂倾向于学生阅读理解活动的开展,很大程度上占用了“表达、写作”的练习时间,从而导致学生缺乏语文实践能力,停留在“只可意会,无法言传”的尴尬境地。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语文教师应引导学生注重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将阅读的中心置于语言的运用方面。在阅读教学中应用递进循环模式对阅读教学效率的提升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例如:学习《桂林山水》这篇课文时,文章以生动形象的笔触描绘了桂林的秀丽风光,通过排比句以及各种表达方法的巧妙运用,使人充分地感受到桂林山水之美。通过对文章的学习,让学生感受桂林美丽风光的同时,激发其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同时通过反复地诵读积累语言,进而掌握表达方式及方法。教师引领学生反复阅读理解文本内容后进行练笔,练笔不需要学生长篇大论,仅仅适当运用文章中的修辞手法以及描写手法,尽量引用刚刚学过的词语。引导学生进行仿写,根据文章的描写手法进行景物的描写。通过递进循环模式的应用,让学生阅读后对所学知识进行实践性运用,进而积累语文写作经验,提升其语文素养。

递进循环教学模式不仅可以应用于语文教学实践中,同样可以应用于其他科目的教学中,这种方式的应用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回顾,这样循环反复的模式可以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确保教学有效性的最大提升。

参考文献

[1]韦素问,贾彦武.小学语文“递进循环式”教学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2(8).

三段递进循环 篇6

1 循环、递进、项目教学法的界定

在影视节目制作课程以及电视节目策划课程教学中,何谓循环、何谓递进、何谓项目教学法呢?项目教学法是在实施一体化教学的过程中,借鉴和探索出的课堂教学方法,主张在教学中把实际生产中的一些相应技术项目引入到课堂教学中,通过对项目的讲解、分析、制作完成相关理论知识和技能训练的内容。项目教学法的思路是先用后懂,边用边学,旨在引导学生先感兴趣后主动学习,先发现问题后解决问题。按照教学大纲,除学习教材之外,还引导和训练学生主动查找和运用其他资料。通过学习一门课程,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其他课程的知识和技能,最终教会学生自己查阅资料、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仅注重操作技能训练,更重要的是切实提高学生的心智技能。

项目教学法的一般目标,不是把教师掌握的现成知识和技能传递给学生作为追求的目标;或者说,不是简单让学生按照教师的安排和讲授去得到一个结果,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去寻找得到结果的途径,并最终得到这个结果,进而进行展示和自我评价。学习的重点在于学习过程而非学习结果,学生在这个过程中锻炼各种能力。例如:岗位能力、实践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综合应用能力以及团结协作能力等。

目前,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突出的特征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教学模式,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项目教学法的一般实施环节主要有:项目课题、确定目标和计划、准备工作、项目执行、项目汇总以及项目评估。

笔者认为,“循环”是指专业课程学习将围绕电视作品制作项目展开,每一个电视作品的制作,都要经历电视制作流程中策划、拍摄、编辑3个阶段。也就是说,在3年的学习实践中,学生将通过一次次电视作品制作项目训练,不断重复制作流程3个阶段的学习实践,谓之为“流程循环”。“递进”是指在每一个学期的课程学习、实践和作品制作中,逐步学习节目制作流程的3个阶段所需要的知识、能力和技巧,安排学生制作的作品按照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规律,由易到难,谓之“难易递进”。每一阶段既有相应的学习重点,又是对前阶段学习的复习与提高。在“流程循环”的实践中,电视作品制作能力不断提升,谓之“能力提升”。“流程循环、难易递进、能力提升”使学生的电视作品的制作能力在反复演练中不断提升。

2 循环、递进、项目教学法在影视节目制作课程中的应用

从影视节目制作专业人才培养总的特点来看,以“基地+制片人+项目”为基础的“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在教学与生产实训中,依托实验实训基地,以完成电视作品(项目)为培养岗位能力的主要方式。并在作品制作中,实施与电视台栏目制作相一致的制片人负责制。教师作为项目负责人(制片人),学生以团队的形式共同完成一个项目(作品)。为了实现“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良好效果,还实施了专业课程“分段教学”为主的教学组织形式改革,即在2个学期内几门专业课程分段逐个递进开设,各门课程在各自的教学时间段完成所有的课堂教学和实践以及考试等内容。制定专业课程“分段教学”实施计划,每学期根据课程内容选择不同的分段方式组织教学。比如,第二学期的《电视摄像》《电视节目策划》两门专业课程采取交替分段的方式进行,即将整个学期分为4个时段,每个时段集中学习一门,每门分两个时段学习,交替进行;第五学期将分为3个时段,每个时段学生完成一门项目课程,在老师带领下制作一部电视作品。在作品完成过程中,严格按照电视台的管理模式来管理学生,加强对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的培养,以培养“能把关、富创意、擅操作、长沟通”的高技能人才。为此,建立了以电视作品制作项目为载体的“循环递进式”的“岗位专业能力”培养体系,即专业课程学习将围绕电视作品制作项目展开,在3年的学习实践中,学生将通过一次次的电视作品制作项目训练,不断重复电视制作流程中策划、拍摄、编辑制作三个阶段的学习实践;在课程安排上,逐步学习节目制作流程的3个阶段所需要的知识、能力和技巧,安排学生制作的作品按照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规律,由易到难;每一阶段既有相应的学习重点,又是对前阶段学习的复习与提高。只有这样,学生的电视作品的制作能力才能在这种循环递进的反复演练中不断提升。

3 循环、递进、项目教学法在影视课程中的应用

在具体涉及到每门课程的教学改革中,《电视节目策划》课程根据这个特点,大胆地尝试了教学改革。针对传媒类专业和电视节目制作专业的专业特点,实行循环递进项目式教学方法。而我们采用的循环递进项目式教学主要是“从做中学”。在具体电视节目策划课程教学中,把节目策划典型工作任务汇总为4大项目—电视作品策划、电视节目定位、电视节目策划文案写作、电视节目策划制作实施方案;把节目策划职业能力汇总为电视节目策划创意能力。因此,这门课程的课程定位,即本课程是电视节目制作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是具有工作过程特征的理实一体化课程。该课程在电视节目制作专业以及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中,承担了学生电视节目策划岗位能力培养的作用,并对其他电视节目制作岗位的电视宏观思维能力和电视感觉能力培养起到提升作用。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达到电视节目策划职业资格相应的知识与技能水平。

在教学中,教师设置虚拟情景或任务项目,并指导学生实际操作训练,使学生在发现同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经验。实行循环递进式的训练,能使学生的能力不断提升。通过对该课程的这种教学模式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了电视栏目策划的基本理论和技能,较为熟练地进行不同类型电视栏(节)目创意和策划方案的撰写。在项目完成过程中,培养学生作为策划人的知识、能力与素质。该课程安排在第二学期并且一直延续至后面的几个学期。在学生刚开始接触电视策划时,只懂一些基本的理论和基本的策划方法,也只能完成一些简单的、基本的节目、栏目策划。比如,对校园风光宣传片以及简单的新闻专题的策划,且策划方案缺乏完整性、系统性和创新性。在后续几个学期中,学生学了摄像课、视听语言课和电视画面编辑课、影视作品分析等课程后,再让学生回到电视策划课程上来。这样,学生对电视节目策划整体上进行了宏观的认识和把握,能进行较高难度节目的策划。

在教学中,还使电视策划课程的各个项目,延伸到本学期的综合实训、分阶段上课、DV大赛、岗位实践及第六学期的毕业创作和毕业实习中去,使学生可以参与并完成电视栏目策划工作的完整过程。既可灵活地延伸项目教学的时间,也可拓展课程的空间,以真实的行业环境实训实现课堂与岗位的有机对接。甚至将这门课贯穿大学3年的各个学期,使学生的电视策划能力在大学期间不断循环学习、实践、训练,最终实现递进式的进步。这样使学生从最初开始,就能够初步完成一期节目或者栏目策划,到能够较好的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期完整节目或者栏目策划训练,到最后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顺利完成一期完整节目或者栏目策划训练,并且对较难的电视节目和栏目也能进行策划并能制作成视频,策划方案不仅完整、系统也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突破了传统的学科界限,是以项目为核心、按照循环递进工作过程逻辑建构教学内容。如教学内容为电视谈话节目的策划,让学生上报选题、分组进行谈话节目的模拟,从中选取两组优秀的话题进行节目的录制,把文字的策划变成实际的电视作品,从中体会前期策划在电视节目制作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比如,最近全国真人秀电视节目比较火,就要求学生策划制作一期真人秀节目。作业总要求是:“大家都知道,现在电视屏幕上最多的是选秀类的真人秀节目,尤其是湖南台的《爸爸去哪里》最为观众关注。你们认为在当今电视节目里,关于什么方面的真人秀节目有新意和有前景性,请你们策划一期真人秀节目。题材可以是各方面的,要写出其基本策划文本和方案,并进行视频录播制作。每个班分成4组,每组10个人左右。时长:20分钟以上。字数1200字以上,且要注意真人秀节目策划文案写作所包含的基本元素及“真人秀”的7个关键元素——自愿参与者、竞争行为、真实记录、规定情境、给定的目的、特定的规则、艺术加工(强调节目“秀”的成分)。”

“循环递进式项目式教学”的教学过程的五个步骤:任务、计划,实施、检查、评价全部在教学中得到完美体现。在节目策划过程中循环,在循环中使学生的电视策划能力逐步提升。通过这5个步骤,在第一学期开始学这门课程时,学生还只能掌握、领会一些简单的节目策划技巧和技能,只能写出一些简单的节目策划方案。但在第三学期学完这门课程之后,学生的电视节目策划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升,能策划撰写出一定水平的电视节目策划方案,并能根据方案制作出完整的视频作品。尤其到了学生毕业时,电视策划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升,基本上每个学生都能高质量的完成毕业作品的策划和制作。

摘要:“岗位专业能力”是以电视节目作品制作项目为载体的“循环递进项目教学法”的培养体系。在3年的学习实践中,学生将通过一次次的电视作品制作项目训练,不断重复电视制作流程中策划、拍摄、编辑制作三个阶段的学习实践;在课程安排上,逐步学习节目制作流程的3个阶段所需要的知识、能力和技巧。安排学生制作的作品按照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规律,由易到难。每一阶段既有相应的学习重点,又是对前阶段学习的复习与提高。学生的电视作品的策划制作能力,就在这种循环递进的反复演练中不断提升的。

关键词:循环递进式,项目教学法,影视制作,电视节目策划,效果对比

上一篇:高职园林工程技术下一篇:注重参与 提高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