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与自由三段式教学法(共3篇)
爱与自由三段式教学法 篇1
散文:爱与自由
“爱通常藉由个人层面展现,但其实爱与个人无关。爱是一种力量,这种力量在盘古开天辟地之际就已存在,这股力量是从我们内在升起的、也是存在于宇宙间的自然力量,这股独特的力量能感动每一个人。
爱的力量与时空无关,而且爱的力量是独立存在的,不管我们是否觉察、意识到,它都存在,爱让人无从规划、无法努力也不受控制——爱是如此简单,爱就是爱。
爱也是一种能量波动,它一直在我们的周遭和内心中与一切产生共振,当频率调整在一起时,我们就遇见了爱。
我们通常会将爱与特定的人连接在一起。当特定对象触动我们的心,两人之间滋长爱苗时,我们总认为这是前所未有的体验,并相信只有对方才能让我们产生这样的感觉。事实上,这种令人心动、感动的爱并非无中生有,也不是透过特定对象而幸存的,爱其实存在于你我心中,也环绕在我们四周。爱只是像一时沉睡过去然后被唤醒一般,我们的灵魂其实早已经历、认识爱”。
——摘自尼尔斯《幸福的修炼》
我爱你,跟你无关;反过来,你爱我,也跟我无关。爱很简单,爱就是爱。爱是自由,是无条件地付出。
我爱你——以你本来的样子爱你。你可以接受我的爱,也可以拒绝我的爱。你是自由的,我也是自由的`。
你爱我——以你喜欢的方式爱我。我可以接受你的爱,也可以拒绝你的爱。我是自由的,你也是自由的。
爱没有对错,也没有好坏,爱是自由。
爱与自由读后感 篇2
----读《爱与自由》有感
大自然创造了人,每个人都不尽相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那么什么样的老师、什么样的环境才能够让个性不同的儿童得到发展?蒙特梭利强调说:“要给儿童一个好的发展环境,这个环境要求自由、美好、真实、自然,其中一个关键条件就是老师,老师是最主要的环境。” “ 环境必须是有生命的,老师能够追求自我成长… … 如果这个老师一成不变的话,她就不可能给儿童创造一个有生命的环境。” “ 如果一个成人的生命是一成不变的,他的个性就僵硬,他一成不变,他就没有一个自我成长的过程。一个人一旦处在变化中,他就会像一条河变得有了生机。你必须是一条流动的河,否则你永远无法感知你的孩子。”
“老师就是这个环境中流淌的河流,如果老师不断地发展自己,整个环境就会变得有生机。” 那老师如何发展自己、给孩子好的环境呢?看了《爱与自由》一书,我觉得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学会关心和爱孩子
爱,尽量给孩子爱,让孩子充分享受到爱。多给他们一些微笑,多对他们的努力和成功给予赞扬和鼓励,即使这种努力和成功是微不足道的。当他们学习或练习的时候,要允许他们犯错误,刚开始时也许做得并不好,但不要去指责他们,不要用自己的标准去要求他们。当他们说“我不行”或“我做不了”时,要鼓励他们试一试再来一次,千万不要为了节省时间或缺乏耐心而半途而废。否则,一旦他们养成了做什么事都半途而废的不良习惯,那么,他们将永远不会体验到成就感,他们的自尊心也会逐渐降低。
二、学会引导孩子独立、自主地学习
小学阶段的孩子由于年龄较小,自我约束和控制的能力较差,很容易受外界音素的影响和干扰,往往会引起注意力不集中。但孩子的可塑性很大,坏习惯容易养成,好习惯也容易培养。所以老师要尊重孩子的需要,尊重他们的兴趣和爱好,想办法努力提高孩子对学习的兴趣,使孩子尝到成功的滋味,让他们找到成就感。有了兴趣,尝到了成功的滋味和成就感的孩子,更容易集中注意力。同时
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允许他们有与老师不同的见解。
三、摒弃师长面孔,努力让孩子感到轻松快乐
虽然学校里的主要任活动是学习,但老师也要适当地给孩子们提供游戏的时间、场所和玩具,做孩子们的朋友,和他们一起玩耍,对他们的爱好给予鼓励和支持。有些父母和老师存在着一种误区,总认为游戏会浪费时间,会耽误孩子的学习,中国也有“玩物丧志”的古训,其实不然。因为游戏不仅可以给孩子带来快乐,而且可以使他们在快乐中增强体能,增长知识,提高自尊。
四、转变观念,正确对待孩子的学习成绩。
以前,有句流行很广的话“ 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也就是说,衡量学生好差的一个重要的标准就是分数,说极端点甚至是唯一的标准。如果仅以此作为评判学生的标准,那是很片面的。对于每个学生来说,并不都是学习成绩好、考试分数高,就一定体验到成功。是体验到成功,还是体验到失败,还取决于学生对考试成绩的态度。因此,老师应该告诉孩子,只要平时上课用心听讲,学习认真、努力,考试正常发挥,无论最后考试得多少分,只要比以前进步了,就都应该感到满意。除了考试分数,老师更要注重对孩子品格的培养,心理素质的健全。
在书中读自己,在书中发现自己,检查自己,改变自己的观念,这就是《爱与自由》带给我的点滴。
鲍爱琴
把爱与自由放一起 篇3
婚姻是一种依存关系,靠爱情这颗种子来发育的,随着慢慢长大,必然又会增加许多的外延和内涵,这个时候婚姻就不仅仅是爱情了,
婚姻的三个功能
成熟的婚姻的三个功能:一是互利,一是分享,一是并存。实现这三个功能比爱情对婚姻的维系力还要大。
“互利”是双方都能从婚姻里得到所需,并更能自由、快乐地实现自我生命的意义并完成对价值的追求,而不是削弱或限制人的追求。
“分享”包含快乐与幸福,也包含不愉快与分歧。同时分享还意味着互助和互相给与的一种归属感。可以多说“我的是你的”,但少说“你的是我的”。把自己觉得好的,快乐的,令人幸福的东西奉献给对方,但不强求对方也把这些给自己。
“并存”是一种高度尊重,愿意保持一种边界,尊重双方的差异,其中包含信仰、生活方式、价值观、习惯、社会兴趣、朋友等方面的差异。
婚姻中的三种爱
婚姻中的爱也有有三种:一是单方的依赖(丈夫依赖太太,或者太太依赖丈夫,他们相互利用,相互控制,相互占有对方,将对方视为日常生活用品。一旦不能依赖了,自己就缺乏了安全感,心中就会恐慌。)。
二是彼此独立的爱(两人都很独立,没人准备妥协,没人愿意为对方做调整,一旦冲突起来,没有协调的空间,诗人、艺术家、思想家更多属于这种人,他们有着独立的灵魂,因为他们太爱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不容任何人的质疑)。
三是互相依靠(两个人既不独立也不依赖,而是在一种高度的同步,仿佛是为对方在呼吸,仿佛是同一个灵魂,是心灵层面的互通)。
出于需要的爱与出于匮乏的爱
心理学家路易斯将爱划分为两种:“出于需要的爱”和“赠与的爱”。人本心理学之父马斯洛也将爱划分为“出于匮乏的爱”和“存在的爱”,
资料
“出于需要的爱”与“出于匮乏的爱”是以依赖别人为手段,寻求自己需要的满足。这种爱看起来象爱,实际上是控制和强迫别人就范;家长强迫孩子,一定按自己要求行为,就是如此。显然,前者是怎么得到,后者是如何给予,能给得更多,这正是长大和成熟的标志。
小孩出生之后对母亲的依赖,就是一种“出于匮乏的爱”,婴儿需要母亲,没有母亲他无法活下去,他爱母亲,因这关系到他性命维系。婴儿也可以爱任何呵护他的女性,只要她帮助他生存下去,满足他的需要。这种爱,更多也是一种需要。有些人之所以永远长不大,是因为他们的心智还停留在幼儿状态----永远象孩子一样,习惯于索求爱。
当爱不是出于自己需求时,他就是成熟的人,爱就开始流动、分享和给予。只有成熟的人才能付出,当爱不是出于依赖别人时,人就具备了“赠与的爱”和“存在的爱”能力。就象绽放在深山里的花朵,没有人欣赏它,它会径自绽放,不断地将香气散播到世界上,这种爱并不是由别人来决定的。
不成熟的`人自己没有爱,只会索取爱
不成熟的人,自己没有爱,自然会向别人索求爱,常表达成为:因为我爱你,所以才要求你……,其实,它的本质是控制,是剥夺别人的自由,是满足自己的需要;当控制不了对方时,常用愤怒的方式来报复对方。从这个角度来看,依赖也就扼杀了自由。真正的爱,很难在依赖和被控制中流动,因为爱是一种自由的存在,也需要相对独立的空间。
爱具有利他性,爱排斥自私行为。如果两个人都期待对方满足自己,但自己什么都不给予,爱怎么能发生呢?如果爱以控制的方式来表达,会出现更多痛苦和难过。
不成熟的人痛苦时,常习惯将责任推向别人,为自身的问题找替罪羊;不惜摧毁对方的自由,为彼此制造包袱与囚禁。而当一个人成熟时,会对对方更多的接纳和宽容,会对别人的给予感激于心,也会谢谢别人接爱自己的爱。
【爱与自由三段式教学法】推荐阅读:
《爱与自由》读后感05-19
三段式教学11-17
三段式体育教学模式10-27
三段式实践教学模式01-07
M20—什么是蒙氏三段式教学法06-18
以“三段式”教学增强培训实效性05-30
三段教学06-05
四段式主体教学12-07
三段五环教学流程07-26
“分段式”实践教学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