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递进

2024-08-26

技能递进(共3篇)

技能递进 篇1

1 学校技能教育现状

目前, 大部分学校的技能教育是在学校原有教学基础上发展而来, 以实际的教学计划为蓝本, 其目的是为了学生接受理论教育, 从而提高学生的内在修养, 这在学校的教育实施上没有问题, 对于学生来说, 对其发展来说也没有错, 但在学生毕业踏上工作岗位后的实际工作中, 却发现实际的工作与我们当初的理论教学有较大的差距, 这也是学校教育与实际工作岗位的一个差距, 也就是两者的接轨问题陡然间摆在众多的毕业学生面前, 使得许多毕业学生一开始感到无所适从,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个人发展, 也影响到学校今后对学生教育的一个有效的说服力, 所以, 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笔者认为, 只有在学生在校的有效教育期内, 实施“理论-实践-理论”逐渐递进式的方式与方法, 才能有效地解决这个让学校及学生均感到困惑的问题。

2 原因探究

通过对现有学校技能教育方法的分析, 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简单的理论, 那就是学校的教学只是停留在理论教学和根据理论而去实践的一个模式, 诚然, 这样的一个模式在一定程度没有问题, 也足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但放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却行不通, 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 学校教学的理论知识, 是在原有的知识体系上形成的, 与目前实际的工作岗位操作所需要的知识存在一定差距;

(2) 学生在校时间周期较长, 与实际工作岗位所需要的理论基础及相应的软硬件需求发展存在较大的出入;

(3) 学校对工作岗位要求的需求性缺乏足够的认知, 同时对工作岗位需求的调整缺少主动性, 从而形成在培养学生对工作岗位的适应性方面缺乏灵活性;

(4) 企业发展的快速性, 使学校不能及时调整教学方案, 带来了学校教学的滞后性;

(5) 学生动手实践的局限性、固化性, 阻碍了学生向更高的目标, 更高层次水平发展。

3 方法探索

根据以上原因分析, 要使学生在较长的教育周期内, 既学到对其终生有用的理论知识, 又能够在技能及动手能力方面有用武之地, 必须实行“理论-实践-理论”逐渐递进式的方式与方法, 才能达到这一目的, 当然, 其前提是学校必须根据学生所学专业为其选择并联系好相关的企业, 为其打好基础。

具体实施方案及操作流程如下 (以一名五年制高职学生的十个学期为例) :

(1) 学生入校后的第一、二、三学期, 以学习基础的理论知识为主, 辅以专业知识加以教育, 使学生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这样的教学方式基本上就可以达到教学目的, 也完全符合五年制高职教育的体系;

(2) 从学生第四个学期开始, 学生应进入企业 (即开始实践) , 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 由企业委派相关人员进行, 时间可以控制在一个星期到十天左右。进入企业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充分感受企业文化、企业管理方式及少量的相关工作流程, 然后返校, 继续学习教育计划内的课程理论。

(3) 第五个学期, 也是学生认知企业的关键时期, 实践时间控制在20天左右, 在这次进入企业时期内, 必须对学生进行企业管理方面的严格教育, 从企业的规范化管理到企业的控制性管理, 再到企业管理本身的严肃性、时效性等各个方面进行一次全面的教育, 只有这样, 才能使学生对企业有一个全面的认知, 也是今后学生能否适应企业管理、适应工作岗位的一个基础。

(4) 第六学期, 是学生将所学知识与企业所需开始对接的一个时期。因为学生已进入第三学年的学习, 开始学习较多的专业理论知识, 也进行了相关理论的实践操作, 这使得学生迫切需要求证一个事实:在学校内学习的理论到企业究竟能做什么?所以, 在这次学生进入企业的过程中, 时间可以安排一个月左右, 让学生进入工作岗位的第一线, 用学生的眼光去了解企业所需、所用, 反过来推动学生返校后的学习, 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主动性;

(5) 第七学期, 是学生真正开始在企业动手实践的时间段, 这个时间不宜过长, 一般安排20天左右就可以, 既要保持学生进入企业的兴趣, 又要保持学生对动手实践的吸引力。可以通过学校所学理论及企业所需工作能力的一个有效沟通, 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今后要立足于社会工作岗位, 必须要靠自己的努力来培养自己的各种能力, 否则就不可能在工作岗位上做得更好。

(6) 第八学期, 本学期进企业, 除了进行基本的实践操作以外, 主要的一项工作是去充分了解企业目前所需软硬件与学校教学上存在的差距, 也是进一步让学生发挥自己的领悟力, 从而在接下来的学习当中, 能不断地根据企业所需, 而去学习工作岗位上所需要的知识, 为今后踏上工作岗位打下基础, 反过来也推动学校根据企业所需而调整教学方向。

(7) 第九、十学期, 是学生开始真正踏上企业的最后准备阶段, 实践时间以50天左右, 也是需要培养自己敏锐洞察力的关键一年, 在这一年中, 不仅需要自己对企业全面的观察, 更需要开始培养自己独立面对企业工作的时间。从工作上来讲, 需要对自己的理论知识进行总结的时候, 也需要时刻去关注企业发展的最新动向, 为自己进入企业做好最充分的准备。

通过以上七个流程的操作, 学生进入企业的时间大约控制五个月左右, 也可能根据不同的企业适当地调整时间, 以便更好地为企业服务、为学生服务、为学生的技能服务。这样, 学生在毕业的同时, 既了解了企业和企业所需要的员工, 又不惧怕进入企业就业的心理, 这对企业和学生来说, 一个双赢的局面, 更为学校在今后培养学生方面提供了方向。

4 结语

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技能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 是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水平的重要方面, 不能仅以一个方法来解决目前在技能教育方面所碰到的许多问题, 但只要通过我们不断去探索及发现其间的内在联系, 沿着“以就业为导向”的正确道路走下去, 相信高职院校的技能教育道路会发展得更好。

摘要:分析目前职业学校技能教育现状, 通过五年制高职学生在校的技能教育例子, 讨论了在高职院校开展职业技能教育的一些递进式教育做法, 对学生所学技能进行强化及梳理, 从而达到在学生踏上社会的第一天就能学以致用的目的。

关键词:职业学校,技能教育,递进,企业文化,就业

参考文献

[1]王彦军.职业技能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J].人口学刊, 2002 (2) .

[2]崔雪梅.对普通高校学生职业技能教育的探索[J].教育与职业, 2006 (21) .

[3]郭惠玲.高职院校加强职业素质教育途径探讨[J].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 (3) .

技能递进 篇2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培训对象为2008年4月至2010年7月入院的内科新护士, 共52名, 均为女性, 平均年龄 (22.6±2.8) 岁;大专学历34名, 本科学历18名;分配在呼吸、血液、风湿、心血管、消化、肿瘤、肾内专科。

1.2 方法

1.2.1 制定培训目标

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术、中心负压吸痰、简易呼吸器的使用、心电监护仪的使用4项操作;熟练使用急救车内各种药物及物品;医护配合默契, 快速准确执行医嘱;有效处理突发事件;熟悉相关科室会诊流程;与患者家属有效沟通。

1.2.2实施培训

(1) 第一阶段强化理论知识。岗前培训设置2课时的心肺复苏相关理论学习, 入科后科室提供基础技能、专科技能操作流程及院内网络图书馆资源让新护士自学, 要求做读书笔记, 带着问题参加技能培训。

(2) 第二阶段单项技能培训。培训教师应用PBL教学法, 对急救物品特点、工作原理、关键流程操作技巧进行提问, 引导新护士对比、分析理论知识和临床实际, 并利用模拟人演示操作技巧和应急处理措施。然后培训教师对每项操作进行整体示范, 并让每名护士回示, 确保操作的准确性。要求护士对每项操作强化练习3次以上。

(3) 第三阶段情景模拟综合训练。设计一名住院患者突然心跳呼吸骤停的模拟病例, 使用模拟人在病房实地演练, 由两名护士共同完成, 从评估、启动急救系统、人员分工开始, 培训教师每5分钟公布病情进展并发出医嘱指令, 护士需充分评估、分析, 正确、快速采取措施。医嘱指令包括静脉注射复苏药物、清理呼吸道、准备气管插管、深静脉置管、安装临时起搏器、采集血标本、分流围观抢救现场的家属。护士操作过程中, 培训教师设置障碍及意外事件, 比如电源中断、中心负压压力不足、插入吸痰管困难等, 并扮演家属对护士提出不同问题, 要求护士想办法解决。抢救结束后, 进行物品补充、用物处理、急救过程记录。

1.3 考核

1.3.1 考核方法

第一、二阶段培训后, 对新护士进行4项急救单项操作的考核, 合格后方能进入第三阶段培训。第三阶段培训后, 通过模拟病例考核护士综合急救能力。两名护士为一队, 抽取病例后讨论、分工, 开始计时考核, 考官每5分钟公布病情进展并下达医嘱指令, 护士判断后进行操作, 考官根据护士操作情况进行评分。

1.3.2 评分标准

单项操作根据《护理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评分;综合急救能力考核评分标准如下:技术操作能力 (50分) , 急救车使用 (10分) , 执行医嘱 (10分) , 应急处理能力 (10分) , 团队协作能力 (10分) , 沟通能力 (10分) , 总分100分, 80分合格。

1.3.3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分析, 各组检测结果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培训前单项操作考核成绩为 (82.59±6.21) 分, 培训后为 (93.15±3.56) 分, 差异有显著性 (P<0.05) 。培训前综合急救能力成绩为 (75.77±3.27) 分, 培训后为 (91.98±2.46) 分, 差异有显著性 (P<0.05) 。

3 讨论

3.1 阶梯递进法培训提升了新护士的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是人们对自己为获得某种预期结果所需实施的特定行为能力的信念, 是个体在特定环境中对自己的某种行为能力的自信程度, 能促进或阻止学生学习的信心和效果[2]。培训前根据新护士急救技能存在问题和对其综合能力的要求, 制定明确的目标, 增强了新护士学习的动力和信心。由于新护士在实习阶段已经初步掌握了单项急救操作, 因此, 首先对其进行单项操作训练, 使其在较短时间内较快地掌握培训内容, 提升自我效能感, 激发学习的主动性, 从而带着信心, 以愉悦的心情、积极的态度参加培训。情景模拟综合训练和临床急救流程相仿, 培养了新护士的急救配合能力和应急处理能力, 减少了新护士对岗位的恐惧感, 增强了信心, 提升了他们对急救技能的自我效能感[3]。

3.2 第二阶段培训提高了新护士急救操作的准确性

每项操作的完成必须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操作经验, 才能提高抢救工作质量[4]。培训中, 首先要强化急救理论知识, 然后从急救用物原理、使用特点开始培训, 提高新护士解决故障的能力。接着运用PBL教学法, 引导新护士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分析关键流程的实际运用技巧并进行分解练习, 防止盲目、机械操作, 消除整体示范讲解的盲点, 使新护士掌握关键流程的运用技巧, 确保急救质量。最后要求新护士进行连贯流程的回示, 从而发现操作中的问题, 教师指出后再进行强化练习, 使急救技术得到规范和巩固, 保证操作的准确性, 同时培养了新护士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3.3 情景模拟训练提高了新护士急救意识和决策能力

急救护理需要护士有果断、快速应对的能力。情景模拟综合训练突出的特点是每隔5分钟公布病情进展, 在操作中设置障碍和意外事件, 护士必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判断, 准确、快速完成任务。这样的训练使新护士体验了仿真的急救现场, 对急救流程有了全面的了解, 熟悉了基本理论知识、实践了操作技能, 提高了急救意识和决策能力, 学会在患者病情危急时如何采取有效措施, 保证在最短的时间内有效地挽救其生命[5]。

3.4 情景模拟训练提高了新护士团队协作能力

急救是有分工也有合作的团队工作, 护士在急救现场不仅要完成各种基础操作, 还要与医生、家属进行沟通、协调。我们在情景模拟综合训练中穿插了护护配合、医护配合、护患沟通的演练, 形式活泼具有实用性与有效性, 能使新护士认识到团队协作、沟通能力的重要性, 并在演练中相互学习、切磋, 提高了自身团队协作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 为完成护理工作和挽救患者生命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谭丽萍, 蒋银芬.低年资护士应急能力的评估及提高途径[J].护士进修杂志, 2008, 23 (17) :1561-1562.

[2]周艳, 刘晓丹, 刘淑香.自我效能感在护理技术教学中的作用及增强策略[J].护理管理杂志, 2006, 6 (4) :24-25.

[3]肖菊青, 魏艳, 张慰伦.新毕业护士培训需求的调查与分析[J].护理管理杂志, 2006, 6 (7) :10-12.

[4]林瑛, 吴爱球, 黄宝红, 等.模拟急救在急救技能训练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5, 21 (5) :59-60.

技能递进 篇3

一、课程设置

(一) 课程性质与任务

上海东海职业技术学院会计学专业创办于1993年, 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能系统掌握基本的财会理论知识, 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强的会计实务操作技能, 能在中小企业从事会计业务岗位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该专业自创办以来, 一直以就业为导向, 以职业能力为本位, 不断进行课程体系改革, 推行“岗位技能递进式”实践教学模式, 加强重点专业课程建设, 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岗位技能, 力争实现学生就业“零距离”。其实践教学模式如图1所示:

其中《会计综合实训》课程是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中的核心专业课程, 也是我院会计专业实行“岗位技能递进式”实践教学模式中的关键一环。该课程综合性、实践性很强, 要求学生必须是在系统地学完会计理论, 完成了单环节、单项目的手工与电算化实训的基础上才进行课程的学习, 其先修课程为《会计学基础》、《会计电算化》、《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基础技能实训》、《会计岗位实训》、《纳税申报及代理实训》等专业课程, 后续实践环节为企业顶岗实习。

(二) 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

该课程是以就业为导向, 以能力为本位, 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会计专业人才为目标, 根据高职会计学生所面向的职业岗位任职要求, 以会计工作过程为主线, 校企合作共同进行课程开发与建设, 突出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岗位技能和职业综合素质培养。课程的设计思路可以概括为“一条主线、两种模式、三个模块、四个转化”。

一条主线指以会计工作过程为主线。该课程是以设立的虚拟生产型企业“上海精华实业公司”为平台, 根据企业的经营活动, 以会计工作过程为主线, 将会计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及其所需培养的职业岗位能力分解转化为课程的实训项目, 设计了9个实训项目, 20个子项目, 有针对性的对每个会计工作过程中所需的职业能力进行综合训练, 提高学生的整体实践操作能力。

两种模式是指分岗轮换操作模式和混岗操作模式, 其中分岗轮换操作要求对实训学生进行分组, 并按照会计岗位的分工由学生分组扮演角色, 通过“情景模拟, 岗位仿真”的方式进行分岗轮换操作, 混岗操作则要求每一位实训学生单独完成全部会计模拟实训内容。在课程实训中, 通过分岗轮换和混岗操作相结合, 在培养学生岗位专业技能的同时, 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规范和团队合作能力, 提高学生的交流与沟通能力。

三个模块指课程教学内容分为手工模拟实训模块、电算化模拟实训模块和网络虚拟软件模拟实训模块, 实现手工模拟与电算化的有机结合, 满足企业会计信息化的需要。

四个转化指课程开发主体多元化、课程环境仿真化、课程教学做一体化和课程考核过程化。在课程开发过程中, 坚持学校与企业共同合作, 教师和行业专家共同开发教学内容, 实现课程开发主体多元化;同时建设了仿真职业环境的现代化的校内会计模拟实训室, 通过仿真财务部布局和配置企业实际用到的各种账、证、表、章等资料, 可以模拟出纳、会计主管等会计岗位业务操作, 实现课程环境仿真化, 使学生有身临实际会计工作环境的感觉;课程教学做的一体化指课程在实施过程中要体现教中做、做中学、学中做的工学结合课程观, 使学生在教、学、做的一体化过程中自主学习, 不断提升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改革主要由教师来评价结果的传统做法, 设计了“过程+结果”、“教师+学生”、“小组+个人”的多元评价机制, 变重结果考核为重过程考核;变重知识考核为重能力考核;变单一主体考核为多元主体考核的三大转变, 以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重职业道德、职业规范及团队精神的培养,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教学内容

(一) 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

该课程的三个实训教学模块都是相对独立完整的, 可以根据课程教学的不同培养目标和实训教学条件将内容模块进行有效组合。课程计划内学时为68学时, 全部为实训教学, 同时至少还需安排课外拓展68学时。在实训教学中可以根据实训条件、学生基础的不同进行分岗轮换、混岗操作或者二者相结合的方式来组织教学, 让学生做中学、学中做, 完成实训教学任务, 实现实训教学目标。具体教学内容的组织和安排如表1所示:

(二) 教学内容的具体表现形式

(1) 特色教材与指导书。该课程使用的教材是立信会计出版社2011年出版的《会计综合实训》, 是高等职业教育“十二五”实训系列规划教材。该教材是在深入企业调研、不断总结教学经验的基础上, 由课程教学团队中的专任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共同编写完成。为配合《会计综合实训》课程教学, 我院专职教师编写了《<会计综合实训>实训指导书》, 包括12个实训子项目, 详细介绍了具体实训要求、实训环境和实训指导, 强化学生操作技能培养, 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课程教学资源库。根据该课程实训的要求, 针对不同的实训内容建设了课程教学资源库, 包括:课程标准、电子实训教材、电子实训指导书、多媒体课件、习题库、会计法规资源库、教学软件、视频学习资料、课程学习参考网站等多元化的立体教学资源库, 集纸质、电子、视频和网络等多种资源于一体。所有这些课程教学资料均已上网, 能较好地满足网络课程教学需要。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 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创新

一是仿真教学模式。该课程在我校建设的仿真职业环境的现代化校内会计模拟实训室里进行教学, 通过仿真财务部布局和配置企业实际用到的各种账、证、表、章等资料, 让学生始终在高仿真的会计职业环境中进行职业能力的培养, 实现课程环境仿真化。在课堂中, 学生可以模拟出纳、往来会计、成本会计、总账会计、会计主管等会计岗位业务操作, 变课堂为职场, 学生为职员, 通过“角色扮演、岗位仿真”, 实现学生实际岗位操作技能和综合职业素质的培养。

二是项目化教学模式。教学中, 我校遵循会计工作连续性、逻辑性的职业特点, 以会计工作过程为主线, 以工作任务为载体, 变教学内容为工作任务, 并围绕职业能力培养目标分解会计任务设计实训项目, 以实训项目为载体进行教学组织, 实现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与会计工作内容及过程的一致性, 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三是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教学程序上, 贯彻工学结合的教学观, 根据项目的特点进行“教与学”、“学与做”的结合, 真正实现“教中做、做中学、学中做”等工学结合的教学观, 使学生在教、学、做的一体化过程中自主学习, 不断提升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是课程考核过程化模式。在课程考核模式上, 我校改革了主要由教师来评价结果的传统做法, 设计了“过程+结果”、“教师+学生”、“小组+个人”的多元评价机制, 转变重结果考核为重过程考核, 重知识考核为重能力考核, 变单一主体考核为多元主体考核, 以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重职业道德、职业规范及团队精神的培养,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五是开放式教学模式。课程教学中我校引进了厦门网中网“虚拟实习”实训教学软件, 建立了开放实训平台, 使学生能通过在线的岗位模拟操作, 拓展课程实训的时空界限, 实现学生在课外时间的学习要求。

(二) 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

一是现场观摩法。在课程开始之初, 积极创造条件, 由指导教师带领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观摩其会计核算操作过程, 初步形成各类型企业会计工作的感性认识,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是案例教学法。该课程开发使用的校本实训教材是学校教师下企业实践调研的成果, 80多笔经济业务所涉及的业务流程、原始票据、料、工、费等财务数据均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改编而成, 课程实训项目均由企业会计人员与学校教师根据企业实际业务以案例的形式进行设计, 案例教学法贯穿教学的始终。用具有真实背景的企业案例作为学生实训的项目, 使学生身临其境, 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是情景式角色扮演实训法。培养学生的职业态度和职业意识离不开教学情景的设置, 为此, 在实训中仿真模拟企业真实的工作环境和氛围, 将校内实训室设计成一个具体、生动、形象的学习情景, 使学生在实训中能感受到企业的真实情况, 体验到企业的氛围。同时在特定的仿真会计工作环境的条件下, 手工模拟实训采用分组教学的方法, 每组由5-6位学生组成, 分别扮演不同的岗位角色, 在熟悉了岗位工作并掌握了相应技能之后, 进行轮岗, 使得每位学生都有机会从事各个岗位, 从而掌握并具备全面的岗位能力。通过情景式角色扮演法不仅使学生很快进入实训角色, 对相关岗位的工作职责产生感性认识, 形成职业共鸣, 又使学生掌握了每个会计岗位的基本技能, 对整个会计工作流程有完整的认识, 同时, 学生的沟通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也得到了锻炼。

四是直观演示法。该课程作为实训课程, 实训内容操作性强, 为此, 通过教学录像、教学课件、教学动画和教师课堂直观演示的方法使学生直接掌握岗位技能。同时实训室里设置了会计实务常用工具, 有目的地放置了往届学生的实训作业, 这些都可以在课堂教学中作为直观演示的道具。从教学效果来看, 直观演示法生动形象, 寓教于乐, 提高了学生的实训兴趣, 对规范实训操作、提高实训效果具有良好的作用。

(三) 现代教学技术手段的应用

为了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和效率,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 构建形式多样的真实场景的实践平台, 展现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 拓展灵活多变的沟通渠道, 提供形象生动的视觉冲击, 创设深刻难忘的岗位实践体验, 并取得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1) 多媒体演示教学:该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广泛采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会计手工模拟实训室、会计电算化实训室均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备, 所有的教学内容均制作有PPT电子教案, 在进行理论和实践教学时均采用多媒体演示教学, 将实训内容、实训步骤、实训重点和难点、实训要求、注意事项和参考答案等以课件的形式展示, 发挥了教师的教学指导作用, 增强了示范操作的直观性, 提高了教学效果。

(2) 财务软件辅助教学:该课程教学依托其电算化软件和网中网“虚拟实习”模拟软件 (网络版) 进行辅助教学, 实现课程教学的手工操作和电算化操作的有机结合, 其中所依托的网中网“虚拟实习”模拟软件是以三维动画的形式再现企业各个财务岗位的实际工作流程, 具备强大的网络教学与实训功能。无论教师还是学生, 无论在实训室、宿舍还是家中都可以通过网络登录实训软件进行备课和分岗位实训, 极大地拓展了实训教学的空间, 提高了岗位技能训练的实战性和专业能力培养的有效性,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性, 教学效果显著提高。

(3) 网络教学资源共享:该课程依托校园网, 建设了校内精品课程网站, 课程的视频课件、网络动画、PPT教案、实训指导书、实训题库、参考文献等资料均已上网, 实现开放式教学, 学生可以利用开放的网络教学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同时课程主讲教师的电子邮箱全部向学生公开, 学生可以通过电子邮件与老师交流, 这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同时也引导学生主动搜集相应的信息, 提高学习效率。

四、结论

学校通过校园网络系统的建设, 已实现了学校的各种PC机、工作站、终端设备和局域网的连接, 现在学校拥有60个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室, 教师和学生可以利用学校网络系统进行教学和学习。同时学校设有专业的维护人员, 可确保校园网络稳定运行。学校投资100多万建设有会计实训中心, 包括会计电算化实训室和手工模拟实训室, 均配有多媒体教学设备和会计专用实训设备。其中会计电算化实训室配置多种财务模拟软件以及“虚拟实习”教学平台、财会分岗实训教学平台、出纳实务实训教学平台、电子报税实训教学平台、增值税开票模拟教学平台、小键盘录入实训软件等教学软件;手工模拟实训室仿真企业财务部布局, 配置有企业实际用到的各种账、证、表、章等资料, 实现课程环境仿真化。这些均为会计综合实训课程提供了良好的硬件条件。新型、开放式的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构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只有通过不断改进, 才能最终形成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特色, 促进会计专业学生各项技能的平衡发展, 培养学生的职业岗位技能和职业综合素质, 以实现学生“零距离”就业。

参考文献

[1]蔡秀勇、明华:《财务会计分岗实训》,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1]蔡秀勇、明华:《财务会计分岗实训》,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上一篇:课堂危机下一篇:反馈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