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技能

2024-07-01

审计技能(共4篇)

审计技能 篇1

摘要:把提高在校生审计实践技能纳入日常教学工作有利于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而运用审计案例进行辅助教学是提高学生审计实践技能的一项行之有效的措施。文章结合笔者日常教学工作实践, 从审计案例课堂教学运用的意义、引用案例的原则、案例课堂教学的实施等方面谈谈认识。

关键词:审计专业实践技能,审计案例课堂教学,实施

审计专业实践技能是审计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审计专业实践技能的培养对在校生而言尤为重要。目前在校生普遍专业实践技能薄弱, 理论不能联系实际, 动手能力极差。这样的学生在面对日益困难的就业形势时, 无疑是缺乏竞争力的。因此, 我们必须重视在校生专业实践技能的培养, 将提高在校生审计实践技能纳入日常教学工作。在审计教学实践中, 运用审计案例进行辅助教学, 是提高学生审计实践技能的一项行之有效的措施。

一、提高学生审计实践技能的积极意义

(一) 可以深化理论教学, 巩固学生已学知识

审计学是财经类专业的一门必修课, 一般是在学生学完了会计学基础、中级财务会计等课程后才开课。对学生而言, 学好审计基础理论相当重要, 但是理论比较枯燥无味, 而且财会专业学生学习审计知识最终还是要学以致用的, 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 应有意识地结合审计实践, 采用案例教学方法。这样能使学生通过实际案例, 在课堂教学中使各科知识综合运用, 互相渗透, 将已学的各门专业课程基本理论融会贯通, 起到深化理论教学的作用, 收到巩固学生已学知识的效果。

(二) 可以增强感性认识, 有利于训练学生实际工作能力

理论有赖于感性认识, 这既是一条认识规律, 也是教学活动的重要规律。由于审计案例是源于审计实践的典型素材, 所以其内容主要提供的是具体、明确、生动的感性认识。这样, 案例教学就能够运用每个审计案例的实际资料, 从审计全过程中指明审计原则的方法, 启发审计程序和步骤, 进而培养学生洞察问题、发现问题和根据实证分析问题的实践技能, 并为理解所学理论打下坚实的感性认识基础。

(三) 可以推进仿真教学,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长期以来, 我们都在摒弃“满堂灌”教学, 尝试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对于启发式教学, 我们不能简单理解为课堂讲授量的减少。启发式教学关键在于讲授者的循循善诱、触类旁通, 从而有效提高课堂讲授质量。而运用案例组织教学, 无疑能使启发式教学得以有效运用。在案例分析, 启发讲授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对案例事实尝试做出分析、讨论, 最后归纳总结, 得出结论。不知不觉中, 学生的实践技能也得到了极大提高。

二、引用审计案例的指导原则

(一)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由于审计工作的政策性、实用性较强, 而审计的对象和情况又十分复杂, 所以理论联系实际应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每个案例要以审计基本理论为指导, 情节要清楚, 要利于思考, 并能表明是否符合各项财经法规。二是必须从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中, 根据每个案例的要求做精心整理, 进行提炼和概括, 去芜存精, 选择具有实用性的案例, 而不能凭空臆造, 脱离实际。理论与实际有机地联系起来, 使每个案例源于实际, 高于实际, 达到学以致用和指导实际工作的目的。

(二) 必须具有典型性

现代审计实务已经涉及到经济管理和经济监督的领域, 这就决定了一项审计的全过程必然是错综复杂和千变万化的。因此, 选择审计案例时应当考虑案例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要解决什么问题, 如何能够引起学生积极思维等。要从搜集到的大量原始审计资料中, 分门别类地整理出具有代表性的业务事项作为审计案例的构成内容。一个典型案例, 能够充分运用已学的审计基本理论, 启发学生明确该案例审计对象, 熟悉审计程序的安排, 了解不同审计方法的运用以及求得对审计事项可能做出的多种方案的分析和评价。通过案例教学, 就能从典型案例中, 形成审计全过程的基本轮廓, 抓住不同类型审计的要点和特征, 从而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 必须具有针对性

审计案例教学应有意识地针对具体、生动和形象的审计实例, 激发学生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和分析评价, 以便于学生对难点和重点问题的认识和掌握, 取得更好的整体教学效果, 从更高层次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会计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必须具有实用性

审计案例教学的内容应以审计实际活动为主体, 依据审计案例教学的需要, 将审计实务资料进行必要的加工改造, 做到精心整理、精练概括、去芜存精, 才能选编出具有实用性的审计案例, 真正达到学以致用、提高学生审计实际工作能力的目的。

三、审计案例课堂教学的实施

(一) 准备工作

一是教师的准备工作, 主要是搜集和整理选择审计案例的材料, 讲授剖析审计案例的相关理论知识。二是学生的准备工作, 主要包括阅读教材和教材中相关例子, 加深对分析和处理审计案例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

(二) 案例简介

在课堂上详尽地讲授审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 结合学生对课后作业的掌握情况, 教师应按照授课的内容和进度确定相关的审计案例, 对审计案例的种类、性质、内容和分析评价的要求等进行必要的介绍, 以有助于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 正确分析审计案例。

(三) 案例讨论

审计案例讨论旨在说明审计案例, 分析存在的问题, 提出解决办法和措施。学生可以分别从不同角度来剖析同一审计案例, 阐述自己的看法, 相互辩论, 形成热烈讨论问题的气氛。教师则努力把握和指导好案例讨论, 让学生成为案例讨论的主角, 并注意掌握案例讨论的方向, 使学生紧紧围绕着案例的主题, 但要注意老师只是在必要时起指导作用。

(四) 案例分析

在教师指导下, 通过对审计案例广泛地讨论后, 应要求学生在独立进行案例分析和账务处理时, 通过分析复杂的实际问题, 掌握正确处理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如购货和销货循环案例, 可以结合购入物资的成本构成、相关税金、销售折扣、不同的销售方式、结算方式等知识点来归纳分析, 以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

(五) 教师总结

在学生对审计案例进行讨论, 做出分析和处理结论之后, 教师要进行归纳总结, 要做出恰如其分的评判, 阐明审计案例分析和会计处理的重点、难点, 指出学生分析处理结论中的优缺点, 还可以提出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自己的分析和处理是否正确。如在购货和销货循环的审计案例中, 学生肯定不会考虑得那么周全, 教师就应该在总结中提出来, 罗列出学生未考虑到的情况, 以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加以注意。

四、案例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 处理好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之间的关系

审计案例教学既注重理论教学环节, 更注重实践教学环节, 审计案例教学并不排斥讲授法。就审计理论教学与审计案例教学之间的关系而言, 审计理论教学为案例教学提供了分析问题的基础和框架, 而案例教学有利于加深对理论教学内容的解决, 二者结合才能相辅相成。因此, 审计课程的教学, 既不能采取传统的讲授法, 从头讲到尾, 也不宜整个课程全部都使用案例教学。

(二) 教师要精心准备, 形式多样

案例教学法在具体实施中, 既可以进行典型示范引导, 又可以进行逼真模拟训练;既可以进行个人练习, 又可以开展小组讨论。教师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境,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在审计工作底稿的教学中, 若按传统教学方法, 则教师免不了要逐项介绍审计工作底稿的内容和编制方法, 往往学生会觉得枯燥无味, 因此缺乏学习兴趣。若采用案例教学法, 即运用典型案例边学边做, 学生便会因学习目标的进一步明确而增加学习兴趣, 也较容易产生成就感。

(三) 正确处理案例教学与其他教学环节的关系

案例教学固然重要, 但不能替代其他的教学环节, 也不能与其他教学环节以及相关学科的教学环节重复, 应该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相互补充, 互相促进, 以提高本专业整体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

(四) 正确处理好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在审计案例教学中, 应主张“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 教师应从单纯的注重“教”向突出“导”转化, 即引导学生在吸收知识的过程中, 以“主体”的身份注重自身能力和素质的培养。

参考文献

[1]、赵宝卿.审计案例研究[M].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008.

[2]、财政部.中级会计实务[M].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7.

[3]、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审计[M].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8.

[4]、财政部.2006会计准则[M].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6.

[5]、吕春峰.创新审计教学提高学生素质[J].财会月刊, 2007 (1) .

审计技能 篇2

作者:栗国芳 文章来源:《阿勒泰地区审计调研》第一期 点击数:736 更新时间:2011-3-31 16:13:55

在审计现场工作中,很多审计新手对审计工作感知比较抽象,或者是思路不清,目标不明,不知查什么,怎么查?从哪入手?或者是简单的认为审计就是去查查账看看实地。其实不然,审计工作蕴涵着很多知识性、技术性的东西,只有熟通晓知,才能在现场审计中做到有的放矢,直中靶心。笔者结合审计署8号令就这几年来积累的一点现场审计技能与新入门的审计人员一起商磋探讨。

一、熟练掌握基本审计方法提升审计效率

俗话说“方法不对,努力白费”。在现场审计工作中,方法很重要。一套好的行之有效的审计方法,对于实现审计目标、保证审计质量、节约审计资源、提高工作效率将起到很大的作用。我们常用的审计方式主要有检查、监盘、查询、函证、观察、计算等,适用于各种审计类型。

(一)检查是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资料和其他书面文件的审阅和复核。审阅是指审计人员审查和翻阅会计凭证、账簿和报表,以及计划、决策方案、合同、会议记录等书面资料,借以查明书面资料及其反映的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规性,从中发现错弊或疑点的方法;复核是指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的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等会计资料和其他书面资料之间的有关数据,按照其内在联系进行相互对照、复核检查的方法。主要包括证证复核、账证复核、账账复核、账表复核、表表复核、账实复核。

(二)观察是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的经营场所、实物资产和有关业务活动及其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等所进行的实地察看。通过“眼见为实”取得第一手审计资料,来证实审计事项。主要有确定有关行为是否符合相关的规章制度、内部控制制度要求的程度;关注实物资产的数量、质量状况,通过观察做到心中有数。

(三)查询是审计人员对与审计事项有关的单位或者个人进行的书面或者口头询问。它主要适用于:一是审计人员在了解被审计单位经营情况、内部控制情况、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情况时采用;二是审计人员在审查或在审计过程中产生的疑点和问题时采用。

(四)监盘是审计人员现场监督被审计单位各种实物资产及现金、有价证券等的盘点,并进行抽查。目的是为了确定被审单位实物资产是否确实存在、并与帐面数量相符,查明有无毁损、短缺、盗窃等。

(五)函证是审计人员为证明被审计单位所载事项而向有关单位或者个人发函询证。它要求与被审计单位有经济业务联系的第三方就函件所列经济业务和相关金额,确定被审计单位记录的正确性。

(六)重新计算是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会计资料中的数据进行验算或者另行计算。目的在于验证被审计单位的计算结果的正确性,验证被审计单位会计资料以及其他书面资料披露结果的正确性。比如计算固定资产折旧、职工福利费、工会费、税金等。大家可不要小看这个计算方法,恰恰正是借助了重新计算这个方法,我局在对膜下滴溉和文化室工程项目审计中审减了几十万工程款,发挥了很大的监督效力。

二、“四个入手”提升审计质量

(一)从检查所有与审计有关的财务等资料入手。作为一名审计人员,如果被审计单位有关的财务等资料齐全,进行正常审计是不难的。难的是被审计单位资料提供不及时、不完整、不真实,这就隐藏着很大的审计风险。因此如何获取被审计单位所有与审计有关的重要资料是关键的关键。第一,在发审计通知书时附上被审计单位需要提供资料的清单,同时要求在审计进点时如实提供,并作出真实、完整的承诺,如果未能及时完整提供资料就要引起高度警觉;第二,审计进点后选择适当时机,对所有保险柜和财务室资料进行审查盘点;第三,从被审计单位的票据核对、账表核对、账账核对和上下级核对,分析被审计单位是否还有未提供的资料;第四,如果发现有账外账“小金库”等未入账的资料,最好拿回审计部门保管,以防丢失和销毁。资料获得后要进行深入的审计与分析,要站在一定的高度看问题,特别要把会议记录、年终总结、重大决策和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与执行情况作为审计与分析的重点。

(二)从调查银行账户入手。调查银行账户主要是查资金流向,查资金流转中相互间的关系,从中发现深层次的问题。先从正常收支票据审计中发现疑点,再调查银行账户,搞清资金收付中的问题。如支付基建款项时,如果施工单位提供的不是本单位发票,而是用钢材、水泥等其他发票顶替,且转账支付的支票头单位也是施工单位印章,但到银行调查后发现,相当一部分款项都没有入施工单位账内,而是进到包工头个人帐户里,这至少是偷税,可能还有深层次的问题;其次,如遇到被审计单位不配合,有的问题就要从调查银行账户入手。

(三)从内查外调入手。如果被审计单位存在深层次的问题就要用内查外调的方法来解决。第一,将审计廉政规定张贴并留下联系方式,一方面可监督审计人员遵守廉政纪律情况,另一方面为有关人员向审计组举报违纪问题提供便利;第二,找被审计单位的有关人员进行审计调查,特别要找了解情况和原则性强的人员进行调查,但要防止个别人因私人成见反映一些与事实不符的问题;第三,从账内发现一些有疑问的发票进行内查外调。

(四)从被审计单位的职能入手。每个单位都有自己特殊的业务,只要开展业务就会发生资金的收付,先了解被审计单位的职能后再审计资金,这样可降低审计风险。审计人员一定要详细了解被审计单位(包括二、三级单位)的具体职能,然后与该单位的收支核对,如果发现有不对应的资金就要作为审计的重点;从被审计单位的年度总结和有关会议记录入手,从中发现是否存在工作运行中无资金收付的问题。

通过认真实施以上“四个入手”,查出被审计单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效防范审计风险,提升审计质量。

三、技巧查账提升审计效果

为保证审计顺利进行,实现既定目标,审计人员不但要熟练掌握基本审计方法,还要做到熟能生巧,灵活运用,从中发现问题,找出疑点。技巧查账,将为我们的审计工作添威助力,达到功半事倍的效果。下面是几个常见违规违纪问题的查账技巧,供审计新手参考。

(一)隐瞒收入,搞“小金库”的查账技巧。一是将支出单位的账目与收入单位的账目相对照、挤差额,看是否入账;二是审查单位设立的账薄与科目是否合法;三是支出账与库存账对照,看是否存在差额,有差额的是否入账;四是收货单位的支出账与发货单位的收入账相对照,看有无差额,以便从中发现账外资金;五是查销售物品或门类繁多的各种扣款、罚没款、集体存款利息以及合理的回扣是否入账;六是查“小金库”是否建账和有记载,账薄与库存相对照,看使用渠道是否合理;七是查“小金库”与账外资金的实际支配权,看是否个人支配,以及是否存入银行,个人从中贪污利息。

(二)挪用专项资金查账技巧。近年来,审计直接从账面上发现截留挪用专项资金的问题逐渐减少,挪用专项资金的手段和方法越加隐蔽和多样。一是“大杂烩”挪用型。即专项资金不单独核算,和单位的正常经费混杂一起,从而混水摸鱼,挪用专项资金。对这种情况,审计人员要顺延专项资金的轨迹进行审查,分清每一笔资金的来源、去向,逐笔核对每一项资金的开支,比较货币资金在专项资金使用前后的结余差额;二是“转移下属”挪用型。即单位先把专项资金拨付到下属单位,然后让下属单位从专项资金中报销本单位的其他开支。审计人员只要注意审核专项资金拨付是否合理,再对下属单位进行延伸审计即可发现问题;三是套取资金型。这种方式主要有两种实现方法,有的单位通过地税代开发票或供应商虚开发票套出资金,单位再以其他“合理”的名义收回,挂收入或暂存款,然后从中列支,或直接在帐外使用。审查时,一方面要注意核查支出的实际内容,对项目购置物资的真实性进行审核;另一方面要核对银行对账单,对单位的一些大额整数的收入要重点审核,注意审查资金的来源。另外,有些主管单位和项目承办方联手伪造合同,多开发票,多报项目资金,套取财政拨款,尤其是报账制拨款的项目。对于这种类型,审计人员不仅要核查工程合同,更要实地调查工程进度,核实工程量,了解、审查施工方的资金支出情况。四是虚假拨款型。一些单位为了达到挤占、挪用专项资金的目的,先把专款虚假拨付至有关企业,再从企业中收回来,供单位使用。企业由于受主管单位的管理,对此往往也敢怒不敢言。审计人员不仅要审查财务账,必要时要调查有关经办人和受益企业,一般对于大额资金,受益企业不愿承担责任。

(三)虚报冒领费用开支的查账技巧。这类违纪问题大都发生在直接经手管理财物的人员中,手段多种多样。主要舞弊手段是伪造、盗用、涂改或重报购货发票和费用单据。伪造单据常见于利用白条发票或收据,如:虚报冒领职工旅差费、临时工工资以及长期支取已死亡职工的退休金等。对此审计时一要组织审查可疑凭证来源,看所报销票据是单位还是个人出具的,有无收款人的手印或印章;二要注意审查支出流向和支出形式是不是人为从中作弊;三是带着从账目中审查的疑点,找领款人或领款单位进行核对,获取有无虚报冒领的依据;四是对已获取的证据进行技术鉴定,如笔迹、手印、印章等。

(四)收入不入账、多收少记或少付多记的查账技巧。通常发生于财会制度不健全的单位,特别是开票与收款同为一人最易出现此种现象。一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组织调查:一是应将所有已使用过的发票和收据的存根联都收集起来,审核号码是否连续,有无缺号、缺页、作废的发票和收据的正联以及入账联是否粘在存根联上,核对发票和收据存根联合计数与入账数是否相符;二是对收款人员和交款人保存的单据相互核对,挤出差额,追去向;三是笔数、金额相核对,挤差额追去向;四是从人与人之间,收集人证与其他资料相核对;五是账实核对,然后进行综合分析,实事求是地加以判断。

(五)“对大头小尾”的查账技巧。这种手段的作案成员多是各类开票人员和业务员,他们相互勾结进行作案。所谓的“大头小尾”,也就是存根联、记账联上边的数字小,而收款联上的数字大,做法是将正联撕下另写或隔开套写。审查时一要派人持开票方的底联与业务单位的报销联核对或到税务部门核对发票;二是核对票据与实物;三是发动知情人揭发。

作为一名审计新手,只要从基础入手,做到基本功扎实,善于学习,善于总结,做到循序渐进,定能在短时间内提升现场审计能力,为审计工作取得良好成果发挥重要作用。

审计技能 篇3

一、有关“高端技能型人才”解读的评述

教育部要求高职教育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 “高端”提法在高职教育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困惑之余, 人们也开始做出自己的解读。在传统观念中, “高端”通常与高学历、高职称、高职位、资历深、经验丰富、能力超群等要素相联系, 一般认为, 研究生学历层次的人群可以称之为高端。如果把优质高职院校的优质专业升格为高职本科, 甚至开设高职研究生教育, 高职专科毕业生从事三到四年的社会实践, 高职本科毕业生从事两到三年的社会实践后, 再接受高职研究生阶段教育, 那么其毕业后完全可称之为高端人才。而高职教育的学生绝大多数是普通本科院校的落榜生, 其最终学历层次为专科, 高职毕业生无论其学历、知识、经验和能力等方面与“高端”差距很远。因此, 高职教育要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不是指目前的专科层次的高职教育, 而是从宏观职教体系的构建角度将本科高职和高职研究生教育囊括进来的高职教育。基于这种认识, 一些人将高职教育“定位高端”解读为一种职业教育发展的“理想”, 是国家要建立完整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的一个“信号”, 并认为, 就我国高职院校的现状来看, 只有部分国家示范高职院校具备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条件。

显然, 从高职教育的发展历史和现状看, 此种观点有着广泛的代表性。该观点主要的特点是将“高端人才”与高学历直接挂钩, 认为只有研究生层次的人才才算是高端人才, 本专科层次的人才则不是高端人才。按照这个逻辑, 要培养出高端技能型人才, 现有的高职院校就需要“升格”, 提高办学层次, 开办本科、硕士乃至博士层次的职业教育, 否则, 高职教育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目标势必成为一句空话。诚然, 完善职业教育体系, 顺应社会需求, 也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 但从我国目前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和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来看, 让更多的高职院校“升格”既不可能, 也无必要。众所周知, 中外的普通高等教育虽然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 本科教育仍然是其主体。可以预见, 高等职业教育的体系完善后, 专科层次仍然是主体, 这是由技能型人才培养周期相对较短的特点所决定的。

二、如何正确解读“高端技能型人才”之“高端”的含义

准确把握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含义, 对促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高端技能型人才首先是技能型人才, 在人才类型上与学术研究型、工程设计型的人才是不同的。通常, 学术研究型人才和工程设计型人才分别由研究型大学、普通本科院校来培养, 职业教育院校则负责培养技能型人才。从这一点上说, 即使是研究生层次的职业教育仍应该培养的是技能型人才, 这已经成为职业教育界的共识。高等职业教育“定位高端”, 是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由“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创造”、由低端转向高端、由大国转变为强国的历史要求, 只有深入理解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新提法的历史背景并结合教育部近期相关文件的精神, 方能正确理解“高端技能型人才”之“高端”的准确含义。“高端技能型人才”之“高端”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理解:

一是技能层次上的高端。从层次上讲, 高端技能是相对一般技能而言的, 其复杂性要高于一般技能。《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中等职业教育应重点培养技能型人才, 发挥基础性作用;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重点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 发挥引领作用。高职教育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上“定位高端”, 体现出与中职教育在层次上的差异, 方能发挥引领作用, 同时也避免与中职教育的重复。

二是应用领域的高端。高端应用领域包括高端服务、高端制造、科学研究、创新设计等领域, 这些领域所需的技能可以称之为高端技能。经济社会的所有领域各种类型的人才都是需要的, 没有技能型人才的支持, 高端服务、高端制造、科学研究、创新设计是很难顺利完成的。事实上, 科研设备的调试、操纵与维护都需要高端技能型人才, 没有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协助, 科学实验有时很难做下去。高职教育应该彻底抛弃“人才层次论”的束缚, 坚持以“人才类型论”为指导, 关注高端领域对于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为高端服务、高端制造、科学研究、创新设计等领域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这对于由“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创造”、由低端转向高端、成功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高职审计专业“定位高端”要解决的问题

(一) 区分专业中的高端技能与一般技能, 重点搞好学生专业的高端技能的培养

高职教育“定位高端”必须要加强专业中的高端技能的培养, 克服技能训练中的简单重复的倾向。高端技能是高职教育专业性的集中体现, 其特征可以概括为三点:1.智能性。专业的高端技能的掌握和运用始终有思维活动的参与, 离不开人的分析判断, 要求动脑与动手相结合, 根据实际情况, 采用适当的解决方案, 高端技能的掌握往往伴随着思维能力的提高。2.复杂性。专业的高端技能培养过程较为复杂, 培养周期相对较长, 需要专门训练。而专业的一般技能较为简单, 往往一学就会, 不需要专门的长时间训练。3.独立性。专业高端技能是独立完成专业工作不可或缺的核心技能, 专业高端技能的缺失将使专业岗位的可替代性大大增加。当然, 一些专业高端技能可能不完全具备上述三方面的特征, 但至少应具备其中的两个方面。学生专业一般技能的训练不足通常不会明显延长专业工作的适应期, 而学生的专业高端技能的训练不足往往导致学生的专业发展后劲严重不足。就高职审计专业而言, 从事审计工作的高端技能包括批判性思维品质、有效的思维方式、审计问题的分析能力和处理能力、计算机审计技术等, 如果审计专业技能的训练更多地是编制审计工作底稿, 主要进行数据的复制、粘贴、简单计算、凭证的抽取和相关信息的抄录等一般技能的训练, 而忽视或弱化审计思维能力和计算机审计等审计高端技能的训练, 审计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将无法实现。

(二) 增设新专业或升级原有专业

高职教育“定位高端”要求高职教育关注不同的行业与产业领域内“高端”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积极开办服务于高端领域的新专业, 升级改造已有的专业, 为高端领域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通常, 高端的产品或服务具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低消耗、低污染、国际化、个性化、创新性等特点, 能更好地满足人们不断提高的物质文化需求, 符合时代潮流, 可持续性强, 占据着行业与产业领域的“制高点”, 有着中低端无法比拟的竞争优势。目前, 我国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定位还处于中低端层次, 参与高端领域的国际竞争并在其中据有一席之地的企业还比较少, 企业在高端领域的整体水平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的差距。就注册会计师行业来看, 会计师事务所的业务领域一般分为鉴证业务和相关服务业务。审计等鉴证业务是注册会计师的法定业务, 具有常规性和标准化特点, 风险大, 收益低, 基本属于事务所的一般业务。管理咨询等相关服务业务强调为客户量体裁衣, 通过创造性的工作, 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增值服务, 满足客户的差异化的需求。管理咨询技术含量高、风险低、收益高, 可以算作事务所的“高端”业务, 是事务所提升服务水平的发展方向。在“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中, 咨询业务早已成为持续成长的核心支柱之一。2010财年, “四大”的审计业务收入无一例外出现下滑, 但咨询业务成为“四大”收入增长最为明显的业务部门。安永在2010年的咨询业务收入高达36.62亿美元, 同比增长2%, 占总收入的17.2%;德勤的咨询业务收入最高达75亿美元, 同比增长14.9%, 占总收入的28%;毕马威仅次于德勤, 咨询收入达65.7亿美元, 同比增长8%, 占总收入的32%。普华永道位列第三, 咨询业务收入为62.06亿美元, 同比增长7.3%, 占收入总额的23%, 在其超过16万的雇员中, 有20%供职于咨询业务部门。中注协发布的数据显示, 我国综合排名前100家会计师事务所2009年共实现业务总收入约206亿元, 其中审计收入170亿元, 约占总收入的82.43%, 非审计收入仅占17.53%, 其中管理咨询收入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可见, 我国会计师事务所提供的服务还处于低端水平。注册会计师服务的“低端”导致了整个行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低下, 严重制约了行业的健康发展, 引发行业内人士和监管部门的高度关注。会计师事务所要向行业内的“高端”领域进军, 必须打破人才的瓶颈。高职审计专业除了做好审计相关的高端技能培养外, 还可以深入管理咨询 (比如内部控制咨询) 等相关服务实践, 归纳、提炼所需的专业技能, 有选择性地将之纳入审计专业培养的计划或构建新的专业, 以培养管理咨询等相关服务所需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三) 拓展就业面

拓展就业面是要解决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出口”问题, 如果不能将高端技能型人才输送到高端领域, 高职教育“定位高端”将落空。当前, 高职教育的学生就业面主要定位于中小型企业, 比如高职审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面往往定位于中小型企业和事务所。大型企业由于管理规范, 工资待遇较好, 社会地位高, 发展空间大, 很受高端人才的青睐, 于是很多企业便一味提高学历门槛, 将高职毕业生拒之门外。其实, 人才“高消费”并不表明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饱和, 相反, 包括科研院所在内的大型企业对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是非常迫切的。另外, 任何市场都是需要开发的, 任何新产品为社会所接受需要一个过程, 高职院校作为人才市场的参与者, 应该发挥积极主动性, 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 积极拓宽就业面, 加强与大型事务所 (包括企业) 的联系, 及时了解他们对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情况, 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充分展现高端技能型人才的优势, 同时加大毕业生的“营销”力度, 向他们积极推荐优秀毕业生, 鼓励“试用”, 以增强用人单位对高端技能型人才的了解和信任。

四、结束语

高职教育经过十多年来的快速发展, 虽然在校生规模已经占据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 人才培养模式特色鲜明, 但其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和专业设置上的“低端化”倾向不容忽视, 如不及时调整, 势必影响其进一步发展。因此, 教育部适时明确高职教育“高端定位”, 为我国当前高职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方向。

摘要:“高端技能型人才”是教育部对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新提法, 准确厘清这个最新提法, 对高职院校当前及以后工作的走向相当重要。本文对“高端技能型人才”之“高端”内涵进行了重新解读, 提出了“高端技能”的三个特征, 并结合高职审计专业教育, 对高职教育“定位高端”的要求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高职教育,高端技能,一般技能,高端应用领域

参考文献

[1].柴福洪.何谓“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J].当代职业教育, 2011, (12) .

[2].张洪生.浅析高职院校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与“以就业为导向”之关系[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1, (27) .

审计技能 篇4

1.1 招投标及拦标控制价阶段甲方在招标以前一般会请造价咨询单位做拦标控制价, 造价咨询单位一般在时间紧, 任务重的情况下编制, 在编制过程中, 会出现以下现象:

1.1.1 设计深度不到位, 特别是对一些维修、改造和小型工程。导致施工过程中变更内容多。例如:一份拦标控制价的答疑工作联系函: (1) 此次改造范围为化工学院教二楼, 是否计入B/C轴楼梯及休息平台, K/J轴处楼梯是否计入。 (2) 二层卫生间是否改造为办公室。 (3) 室外走道“上安塑钢窗”未交代清楚。 (4) 二楼1、2地面是否有踢脚线, 为何种踢脚线?招标范围不明确、材料设备选用不明确、分包过多, 在编制时甲方应出具书面委托函, 将编制要求书面写出来。

1.1.2 甲方代表基建处对设计图纸没有进行图纸会审, 导致甲方估算和拦标控制价相差甚远。注:学校在申请立项前一般由基建做估算, 为了学校立项能批下来, 在学校资金比较紧张的情况下, 基建主管部门对估算的报价是比较谨慎和保守的。加上审计在招标前才做拦标控制价, 而在设计图纸出来后, 基建处未对其进行图纸会审。据次图纸编制的拦标控制价与估算相差甚远, 往往会认为审计公司的拦标控制价算的太高。

1.1.3 造价咨询公司一些拦标控制价编制人员水平参差不齐, 少数编制人员缺少施工经验, 过分依赖软件, 对施工规范和施工工艺不熟。

1.1.4 清单描述不清, 导致后期施工单位索赔。清单项目特征描述决定了清单项目的实质, 直接决定了工程价值, 是投标人确定综合单价最重要的依据。

1.2 施工现场跟踪审计阶段

1.2.1 跟踪审计阶段施工方逃避审计, 甲方基建管理人员不作为, 把风险和责任推给审计方。施工方总是想避开审计的监督, 总是想高报和虚报价位, 而甲方工地管理人员, 总是有不作为, 不跟踪, 总是想将矛盾转移给审计人员的现象。往往总是在审计时来谈价格。误认为材料价格是中介审计来定的, 好多人认为审计是万能的, 尤其是学校那些管工程不负责的人, 在工地上不作为, 材料价格不跟踪。现场签证不认真复核, 认为这都是让造价咨询公司来审计为准。

1.2.2 在跟踪过程中, 图纸会审纪要及设计变更等资料提供不及时。由于审计公司在施工前的设计及招标控制阶段就参与跟踪审计, 为了做好前期的造价控制, 必须第一时间获取影响造价的第一手资料, 但基建管理方及施工方都感觉你审计方手伸得太长, 关键资料都不愿意第一时间提供。

1.2.3 施工方为了逃避审计方的监督检查, 造假手段层出不穷。在对某工程跟踪审计过程中, 在对人工挖孔桩的验桩过程中, 设计方、监理方、施工方、审计方都到场, 施工方请审计对尺子进行读数。现场表现出管理规范, 井井有序的场面。由于验完桩后马上浇筑钢筋混泥土。审计人员抱着谨慎的职业态度, 读完数据记录下以后, 离开了测量队伍, 拿出自己随身带的尺子到刚才测过的挖孔桩进行重新复测。发现每根桩比刚才施工方测量的量少1米左右。审计方当场指出问题, 进行现场纠偏, 发现施工方在测量尺子上做文章。

1.2.4 对总价包干合同, 投标单位在投标时为了中标, 一味迎合甲方拦标控制价, 中标后, 想方设法变更, 变更部分要求据实结算。

1.3 结算阶段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结算资料常见的一些问题:

(1) 结算资料虚假。结算资料必须真实, 否则无效, 如果资料虚假可能涉及违法。 (2) 结算资料的手续不完善。结算资料的合法性主要体现在内容上是否合法, 手续上是否合法, 程序上是否合法。要经过什么手续, 要走哪些程序应当在合同或合同附件中一一明确, 否则在结算过程中就无法判别什么样的结算资料合法有效。 (3) 结算资料前后矛盾, 内容不清。指资料的准确性, 主要指资料的内容描述准确, 不要出现资料矛盾的现象。结算资料不完整。指资料的完整性。 (4) 进度款支付尽量控制在70%以内, 大额变更要及时调整进度款支付额度, (特别是变更减少的部分) 防止进度款超付, 保证结算工作顺利进行。 (5) 签证单存在只签量, 无法核量。应该尽量签所作的内容及用图形表示工程量, 尽量不要签量, 清单计价规范中有很多量, 如实际完成量是不同的、还有些量是属于措施费用的量、交叉施工的量重复签证。签证没有及时办理, 或签证内容不完整, 造成理解上的分歧, 或签证与现场情况不符、竣工图与现场不符。

施工与送审间隔时间太久, 现场管理人员变化较大, 现场踏堪与签证资料不符, 增加了审计难度。

2 加强全过程造价控制建议

2.1 加强学校工程建设及造价内控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1) 施工合同签订制度应该加强管理和规范 (包干价是否上浮、材料价如何调差、结算价下浮, 签证价是否下浮统一做法) 。

(2) 制定并执行好现场工程资料管理制度 (资料一式几份、统一编号、专人保管等、建立变更资料收发台帐) 以保证结算资料的真实性。

(3) 规范全过程跟踪审计制度, 将造价咨询单位在什么阶段要做什么样的工作, 形成制度, 比如每周参加例会, 给委托的甲方审计部门提供跟踪审计日志。对关键环节、关键工序要求审计咨询公司有在场审核记录。以保证结算资料的真实性。

(4) 竣工结算阶段, 建立结算送审资料制度。可在合同中约定结算送审时间, 增加对迟迟不送审的责任条款。防止施工方有目的的挑时间送审, 比如年前送资料, 可以借民工工资等问题, 封堵学校大门, 给学校压力, 不积极配合审计部门, 不仅高估冒算, 还强打恶要。特别注意做好以下事项:1) 报审资料齐全, 结算资料的交接应该严格, 才能保证审计质量。资料齐全才接收, 要求造价咨询审计公司在接收资料后, 对需补充完整的资料限定施工单位在7个工作日内完成, 过期不接受资料防止施工方像按水中的西瓜一样, 这边审减, 那边又冒出来。2) 甲方应该提供专门的对帐室, 由审计处人员全程陪同, 加强了审计监管, 公开, 透明审计过程。3) 注意预防审计风险, 比如:实行签到制、记录对帐时间及人员、对账形成的争议、协调会议纪要等内容办理双方签字。往来书面函件签收为主, 重要文件及邮寄方式送达。有效的规避了审计时效风险。

2.2 组织相关甲方现场管理人员和内部审计进行08清单规范的学习, 有利于完善签证内容更全面更符合计价要求, 并配合造价跟踪咨询公司搞好造价控制。

内部审计人员应该懂专业, 在勾通上没有障碍, 内审人员应该不辞辛苦, 不管是大工程还是小工程的结算, 全程参与、陪同现场踏堪, 对于有些可能会重复或者交叉的结算内容及时告知跟踪审计咨询公司 (由于有些工程是多个审计咨询公司审计, 施工也有多个施工单位施工作业的现象) , 内部审计人员全程参与, 利用熟悉现场和全盘工程审计状况, 以便跟踪审计咨询公司能够更全面的了解被审工程, 对审计中的问题及时召开协调会、全力支持专业工程师的工作。

2.3 不管是重点工程 (大型工程) 还是小工程 (零星工程) , 基建部门对于设计图纸的审查工作必不可少, 因为他们不仅要从技术角度把关, 更要满足功能、使用要求。重要的是他可以保证拦标控制价准确, 防止事后随意变更, 导致造价失控。学校应该明细化图纸符合性审查制度规定 (从方案设计开始到施工图设计再到各专业设计等) 。

2.4 甲方应该注重健全跟踪审计办法和制度, 将审计对基建管理及施工单位的要求直接明确, 以便进一步搞好造价控制。加强对现场签证管理制度的细化工作 (金额多大, 由谁签, 几人签, 签几份, 发生多长时间内签, 什么样的签证如何签等) 。工程管理中要求学校现场管理人员, 严格对乙方报送的竣工资料进行复核, 参加签字必须三级复核, 就是设计、监理、甲方现场管理人员、主管领导必须参加, 没有这些相关人的签字, 审计不授理。

2.5 做好设计变更的审核制度。审核设计变更结算时, 应重点审核内容:第一, 根据送审的相关资料, 如隐蔽验收记录、施工记录、监理日记、会议纪要等资料来分析已隐蔽了的设计变更内容是否有实施。第二, 设计变更的内容是否符合常规做法。第三, 由于施工不当, 或施工错误造成的, 或者变更是为了方便施工, 降低安全风险的审核时应予以扣减。

2.6财务结算和工程款支付造价师要介入。付工程款只有财务部门参入是不行的。不能就按简单的报告的数字来付款, 要搞清审计报告含盖的内容。比如甲供材料, 给了施工方施工, 材料价在审计报告里已计算给施工方了, 但有的又在财务帐上做成本帐。这个应该算施工方工程总款里, 甲方不能列支。还有的建筑工程有些规税费属乙方交纳, 但有的甲方代交了, 也要从工程款中扣除。审计报告出来之后, 造价人员要给财务交待清楚。

2.7材料价格审计是工程审计的重点, 也是难点。材料成本占竣工结算成本的70%以上。如果材料的水分审计干净了, 那么对工程的审计质量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保证。如何让材料价做到真实, 就要进行跟踪审计, 首先要在合同规定明确清晰, 有利于操作。在确定材料价格时既要参考材料信息价, 又要采取货问三家的原则, 我们在调查价格时常常采用暗访的办法, 并且注重询价技巧, 大大节约了资金, 效果非常好。案例:我们对某二级校医院门诊楼进行审计过程中, 对于拥有5000多平方的玻化砖, 由于有品牌和规格, 型号, 我们通过暗地走访了武汉市主要几个拥有这个品牌的建材市场, 摸清了这个对应型号玻化砖的家装价和工装价。然后我们审计方带着甲方管理人员和施工方一起去销售点, 与销售人员索要工装销售人员电话, 在店面拨打免提电话, 询问工装销售人员, 需要5000平米某型号、某规格地砖, 多少钱一片。此项目审减造价近50万元 (由于施工方按市场标价报价比工装价高出3倍) 。施工方面对铁的证据, 只好无语, 同意了审计方的审减。

参考文献

[1]GB50500-2008, 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S].中国计划出版社, 2008, 12, 1.

[2]严玲, 尹贻林.工程计价实务[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0.

[3]柯洪.工程造价计价与控制[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 2009.

[4]戚安邦, 孙贤伟.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理论与方法[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4.

上一篇:高速公路工程项目管理下一篇:信息化制度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