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技能

2024-07-12

创业技能(精选12篇)

创业技能 篇1

随着全球经济的持续低迷以及多年来我国连续进行大学扩招,就业难已经成为全民普遍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创业作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能够增加新的就业岗位,从而对解决大学生就业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我国一致致力于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尤其是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技能教育,这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有着重要的作用。鼓励大学生创业则不能够忽视其创业意愿,而创业技能教育对大学生创业意愿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研究创业技能教育对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对指导创业技能教育以及推动大学生自主创业有着重大的意义

一、创业技能教育的相关理论

1、创业技能教育的概念

关于创业教育的概念最初来自于欧美国家,根据相关理论可以将创业教育的概念作如下解释。创业技能教育主要是指对个人创业过程中必需具备创新能力、管理能力等基本技能的教育,即指导个人如何进行创业,并进行指导性的培养。

2、创业教育的内容

从上述对创业技能教育的概念进行分析来看,创业技能教育作为一种专门性的教育,其在教育目标上具有针对性。因此其内容主要包括:创新能力、管理能力、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心理素质。下面对这五个方面进行具体的分析:

1)创新能力,从众多成功创业者的经验来看,其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主要在于创新。创新能力能够使学生发现更多的商机,为创业指明正确的方向和道路,因此创新能力对于创业的成败有着重要作用,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结合自身兴趣和能力充分地发挥创造里,进行大胆的科技创新,从而开拓新的领域。

2)管理能力,经验表明,企业的成功及良好的运营需要有效的管理,因此创业者的管理能力对创业的成功有着重要作用。管理能力主要是需要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充分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在创业过程中对公司内部进行有效的管理,合理地处理内部事务,从而使企业处于良好的运营状态。

3)学习能力,学习是不断获得知识的最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才能够认识新的事物,获得新的知识和能力。现代社会,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处于高速发展中,科技进步等带来的巨大变革使得知识变得越来越重要。因此在创业教育中,学习能力的培养对创业者来说有着重要的作用。学习能力不仅能够使创业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而且培养创业者具有创造力和创新能力,从而寻找新颖的创业机会。

4)合作能力,成功的创业者身后都有一个团结的创业团队,良好的合作能力能够使团队更加具有凝聚力和战斗力。纵观世界,没有一个人的企业、也没有一个人的创业公司,因此创业的成功离不开具有凝聚力的创业团队。特别是在充满着复杂、困难的创业过程中,团队的力量能够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创业技能教育培养创业的合作能力,使创业者拥有领导才能,团结团队成员,充分发挥成员的个人能力,从而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和创造里。

5)心理素质,心理素质对于一个创业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创业的道路上没有永远的坦途。从那些成功的创业者历程中可以看到,他们在创业的过程中都或多或少的经历了艰难困苦。因此,强大的心理素质就显得尤为重要。心理素质的教育主要是培养创业者拥有强大的心理素质,能够正确、勇敢地面对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汲取经验教训,从而不断地做出改变,走向成功。

二、创业技能教育对创业意愿的影响

创业技能教育主要是对创业者进行创业教育,使创业者具有基本的创业技能。创业技能对创业意愿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创新能力对创业意愿的影响

创新能力是获得创业机会的开端,对创业意愿有着重要的作用。在现实中,很多学生都有着创业的梦想,但是大多数都是苦于没有新颖的创业方案。从成功者的经验可以看出,成功的创业者最开始都有着创新的创业机会。因此,创业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这创业意愿。

2、学习能力对创业意愿的影响

创业并不是一件简单容易的事儿,相反,它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学习能力的强弱一程度上能够反映一个人的知识能力和认知能力。因此,学习能力能够使创业者在学习中获得创业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能够开阔眼界,从而能够使自己看清机遇、把握机遇。另外,学习能力也能够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创业信息,从而增强学生的创业意愿。

3、心理素质对创业意愿的影响

心理素质决定一个人面对挫折、困难时的状态,创业的起步阶段都是充满的未知、困难,也会有失败的风险。因此,心理素质差的人,一般不敢轻易地去进行创业,缺乏敢闯敢拼的精神,也缺乏面对困难和失败的决心。因此,只有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够抓住机遇,不畏艰难、不惧失败,在创业道路上勇往直前。

三、关于开展创业技能教育的相关建议

1、在开展创业技能教育的同时积极开展创业理念教育

我国目前的创业教育主要是在高等院校举办,受众者主要是大学生。创业教育就其目标宗旨而言,最基本也是最首要的目标就是要树立大学生正确的就业观念,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才能学识去创业,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因此,要积极开展创业理念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意识,从而产生合理的创业意愿。

2、加强对创业知识的教育

作为一种专业教育,其同普通教育一样,主要是以传播知识为主。创业教育作为一种以指导创业为目的的教育,主要内容也是以传播创业知识为主。创业是一项复杂、专业的活动,需要大量的专业知识来支撑。大学生进行创业的前提和基础就是拥有大量、专业的,与创业相关的知识。比如最基本的企业管理知识、金融知识等,这些都是在创业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也是关系创业成败的。因此,高校开展相关知识技能的教育培训,使学生获得大量的知识和技能,从而满足在创业过程中的需要。

3、加强普通教育和创业教育的结合

创业教育和普通教育是分不开的,创业所需要的专业知识绝大部分都是通过普通教育获得的。目前我国的教育现状是,课堂上的知识严重与社会脱节,很多知识处于落后状态,学生毕业后难以满足工作的需要。创业作为一种前沿的就业模式,其需要先进的知识作为支撑。因此,要将普通教育和创业教育结合在一起,使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社会上同步,从而能够满足学生在创业过程中的需要。

4、积极开展创业实践

理论必须要在实践中检验和完善,在进行创业技能教育的同时,要积极开展创业实践。定期开展创业大赛、模拟大赛等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从而使自己在实践中培养能力。另外,创业实践活动的开展能够使学生认识到创业的魅力,从而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创业热情和创业意愿,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四、结论

通过上述研究分析,创业技能教育对大学生创业意愿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现阶段,我国的教育存在着许多不足与问题,创业技能教育也是如此。要加强大学生的创业意愿,就必须加强对大学生的创业技能教育,高校应该改变教育观念,与时俱进,把课堂教育和创业技能教育想结合。另外,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心理素质,从而更好地指导大学生创业。

摘要:鼓励大学生创业是引导大学生就业的重要途径,政府近年来一直加大力度来鼓励大学生进行创业。因此,创业教育对于引导大学生进行创业有着重要的作用,而创业技能则在创业过程中对创业成败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本文主要是对创业技能教育的相关理论进行系统分析,来研究创业技能教育对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从而对更好地发展创业技能教育提供合理性的建议。

关键词:创业教育,创业技能教育,创业意愿

参考文献

[1]唐欣欣.高校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关系的实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4.

[2]钱宗霞.高校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5,6(3):51-53.

[3]王柘君.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探究[J].时代金融,2016(8).

[4]叶映华.大学生创业意向影响因素研究[J].教育研究,2009(4):73-77.

创业技能 篇2

——南阳市方城县关工委服务青少年纪实

稿件来源:南阳日报-南阳网

关工委是以“五老”(老党员、老专家、老教师、老战士、老模范)为主体的关心教育青少年的群众性组织,是党和政府的参谋助手,是联系青少年的桥梁和纽带,他们在关爱帮扶青少年、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今日起本报开设《关爱下一代 “五老”在行动》专栏,对全市各级关工委的典型经验和做法予以报道,以期进一步发挥“五老”作用,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共同为建设大美南阳、活力南阳、幸福南阳贡献力量。

方城县关工委不断调整、延伸工作领域,创新工作方法,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加强青年就业技能培训,提高创业能力,优化成长环境,为服务全县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作出了积极贡献。

多年来,该县关工委在先后开展的“讲政治、育新人、学科技、奔小康”和“基层工作年”等活动中,坚持以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为目标,以掌握一技之长为目的,努力提高青年创业就业能力。

2007年,该县关工委把南阳白云山和记黄埔丹参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曹金斌聘为科技教育团副团长,他和河南农大、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医学科学院等院校的8位博士,一起来到杨集乡尹庄村种植基地,对40多名青年进行裕丹参仿野生种植和模拟野生种苗繁殖技术培训,办起了丹参加工厂,安排青年就业。女青年张如丽原是一家化纤厂的下岗职工,到丹参加工厂上班后,她学会了丹参保健品提取、过滤,超声波提取浓缩、微波无菌干燥等技术后,立刻成为生产骨干,年薪3万余元。

技能改变命运 创业成就人生 篇3

萌生创业梦想

2000年6月,邱伏兵一毕业,就随同同学来到苏州踏上了就业之路,就业之路是崭新的,也为其将来创业积累经验。

万事开头难,邱伏兵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用自己的能力和诚信获得了老板的认可,不久被老板重用的邱伏兵一天工作近16个小时,一人兼任采购、搬运工、业务负责人等工作,在他的带领下,他所在班组,业务量节节攀升,效益不断创新高,厂里的效益好起来后,设备也渐渐增添,装备由几台增至到最高峰五六十台。

一天,工厂的一个老板鼓励邱伏兵:“小邱,专心去做,将来你也会有自己的工厂”。

2005年9月,邱伏兵决定自己创业,但当时并没有创业贷款的政策,为解决创业资金缺口,邱伏兵向家人和朋友借了10多万元。带着心中的梦想和家人的支撑,邱伏兵坚定地开始了自己的创业生活。先是从事工厂物流设备销售业务。

一年之后,梦想变为现实。邱伏兵在苏州西郊开了一家苏州鑫辉仓储物流设备有限公司。他带着5个工人和两部旧机器起家,厂房650平方。专门生产仓储物流设备。

邱伏兵从创业资金里挤出一笔钱用于更新装备,生产效力由此进步了3倍。资料应用率从60%进步至80%,大大下降了耗费率和生产成本。邱伏兵把进步生产率之后增添的利润让利给客户,主动下降出厂价,这个招数深深“俘虏”了客户的心。邱伏兵也因此获得良好的口碑,订单不断。

一年后,工厂扩产一倍,2007年厂里迎来发展快速期,增设了设计部,帮助客户设计非标设备,自己进行加工生产,人员增加到15人,产值350万。

2008年,为了适应厂里不断新增的业务,搬了新厂房,面积3500平方,增加了货架加工设备。公司的净资产达到了250万,人员达到36人,产值760万。

创业遭受挫折

然而,创业之路并非坦途。2009年受经济危机影响,企业业务量锐减,就是有业务,对方的货款拖欠现象很严重,可邱伏兵想方设法,从别人不愿意做的小单做起,从客户非标件入手,但业务量还是不多。

邱伏兵靠着仅剩的一两个客户撑了半年。2009年初,一个上海人到邱伏兵的工厂参观,这次参观,彻底转变了邱伏兵的命运。

这个上海人是采购参谋,他觉得邱伏兵的机器先进,生产效力快,有合作的意向。邱伏兵绝处逢生,接下了那家公司的第一张订单,虽然只有几千元,但他非常认真对待,因为这决定了未来的合作。

第一次接触新产品,邱伏兵不敢懈怠,他与工程师日夜在车间加工生产产品。功夫不负有心人,这批产品获得了客户的认可,迎来了企业发展的契机。

邱伏兵的生意渐渐好起来后,他把焦点对准了配电柜,生产线等设备,“因为成本低,利润高。”但当他真正涉足这个行业时,他发现配电柜、生产线制造工艺要求较高,任何一个环节出错都会导致产品报废,很难跟上市场的节奏,所以常导致交货不及时。

2009年,邱伏兵基本上把赚到的钱都投进的研产生产上,不合格的产品不断增多。看得邱伏兵焦虑万分,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在他而立之年,遭受了经商路上最大的打击。

创业技能 篇4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意愿,创业技能,战略研究

一、文献概述

关于大学生创业问题已经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相应的研究成果为中国的大学生创业提供了理论指导。在研究影响大学生创业影响因素方面得出了有益的结论: (1) 年龄、受教育程度和家庭收入这3个变量对创业没有显著性影响;性别、有无工作经历、是否接受过技术培训、政府政策和金融支持与创业行为呈现显著性正相关[1]。 (2) 学生的个人特质、在校经历对创业态度的影响显著, 创业态度对创业意愿的影响也很显著;创业知识、创业能力对创业意愿影响不显著。另外, 前瞻性人格也会影响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创业知识[2]。 (3) 卓越导向和成长导向对大学生创业意向有显著正影响, 而利益追逐对创业意向无显著影响;环境因素的引入对预测个体创业意向有增量效度, 能够在个体特质水平之外解释个体创业意向的变异;背景因素中的年龄、性别对创业意向的影响不显著;创业大赛对创业意向没有显著影响[3]。 (4) 感知创业价值是大学生创业意愿形成的直接前因, 创业态度通过影响感知创业价值而对创业意愿的形成产生影响[4]。 (5) 创业卷入、知识储备、竞争强度、资源需求和管理责任是大学生创业压力的主要来源;创业压力源对倦怠各维度有显著性预测作用;控制感在创业压力源与倦怠关系中起到调节作用[5]。

二、数据收集及实证分析

(一) 问卷设计及数据收集。本文以职业谋划理论和期望效应理论为基础来设计调查问卷, 调查问卷分为学生基本信息及背景资料和创业倾向及其影响因素两大模块, 其中创业倾向及其因素模块分为创业态度、创业倾向、对创业关键成功要素的认识和对国家经济形势及趋势以及社会创业环境的直观感觉五个部分。本次调研共发放问卷1100份, 共回收950份问卷, 有效问卷为902份, 回收率达86.3%, 有效回收率为82%。对于回收的问卷我们进行了初步的审核, 对于含有缺失项的样本、雷同的样本进行剔除, 保证了数据的完整性以及数据的有效性。

(二) 被调查者的特征分析。从调研对象性别结构来看, 女同学占42.4%, 男同学所占比重为57.6%, 说明在性别结构均衡, 比较合理。样本有16.8%学生来自独生子女家庭, 83.2%的被调查者是非独生子女。收集的样本数据显现89.4%为学士学位, 3.1%的学生为普通硕士, 6.1%的学生为MBA学员, 1.4%的学生为工程硕士。调研样本主要分布在理工类、经管类。被调查的学生中参加过一次创业计划占11.6%, 参加过多次创业计划竞赛的学生占4.0%, 而未参加过创业计划竞赛的学生占调查样本的84.3%, 说明大学生群体参加大学生创业竞赛计划的热情度不高, 参加创业活动的学生更是少数, 约88.5%学生没有参加过创业活动, 参与拥有知识产权的更少, 仅为2.1%, 见表1。

从成长环境和父母的工作类型来看, 被调查者从小生活在农村占56%;在小城镇生活的有15.0%, 在地市县级生活的占22.1%, 在省会城市或大都市生活的仅占6.8%。而其填写的父母工作在农村的占51.4%, 工作类型为城镇企业的有15%, 在政府工作的有8.9%, 在学校工作的占5.7%, 在科研院所工作有1.0%, 公检法军队工作者占1.1%, 经商者占16.0%, 被调查的大学生主要是来自于农村家庭。

从性别与参加创业竞赛活动交叉分析可知, 男性参加过一次创业竞赛的比例为12.8%, 参加过多次创业竞赛占6.5%, 而女性参加过一次创业竞赛为11.0%, 仅有2.10%的女性参加过多次创业竞赛。调查结果显示, 在校男同学参加创业活动的比例高于女学生, 男同学中参加过创业活动过程的占6.0%, 拥有部分产权的占3.9%, 参与过企业经营的学生占6.8%, 但是在被调查的女同学中参加过创业活动的仅占2.10%, 拥有部分产权的为0.8%, 参与企业经营的为6.2%, 男性参加创业竞赛活动、创业活动相对女性而言较多, 性别是影响创业倾向的一个因素, 使创业倾向呈现差异化, 男性的创业倾向高于女性的创业倾向。

从是否为独生子女和是否参加过创业活动进行交叉分析可知, 非独生子女参与创业活动的比例稍高于独生子女, 非独生子女在拥有部分产权的比例低于独生子女拥有部分产权的比例, 其余的创业活动如参加创业活动、参与企业经营等比例均比独生子女偏高, 但是无论是独生子女还是非独生子女参加过创业的比例均偏低。说明是否为独生子女对是否参加各种创业活动的影响不明显, 并没有使各种创业活动呈现显著性差异。

由是否为独生子女与是否参加过创业计划竞赛交叉分析可知, 对独生子女来说, 约有8.10%参加过一次创业计划竞赛, 8.10%多次参加过创业计划竞赛, 但是对非独生子女来说, 参加过一次创业计划竞赛的比例为12.4%, 多次参加创业计划竞赛的比例仅为3.2%。从整体来看, 独生子女参加过创业计划竞赛的比例稍高于非独生子女, 参加创业计划的多次或一次创业计划在是否为独生子女上呈现显著性差异, 而未参加过创业计划的在是否为独生子女上没有显著性变化。

从成长环境与参加创业计划竞赛交叉分析可知, 参加过一次创业计划竞赛活动在农村、小城镇和省会大都市的比例较均衡, 而地市县级的比例稍微偏低;参加过多次创业计划竞赛活动在农村和地市县级的比例基本相同, 而小城市和省会大都市的比例稍高于农村和地市县级市的比例。说明参加创业计划次数在来自同一生长环境的学生身上没有明显差异, 但是参加相同次数创业计划在不同的环境中显著性变化, 选取参加何种形式的创业活动在不同的成长环境中有着不同程度的差异, 选取直接参加创业活动的来自农村的比例较高, 而选择拥有部分产权的主要集中在小城镇, 对于参与过企业经营的小城镇、地市县级城市和省会大都市明显高于农村, 且小城镇和省会大都市的比例相当。

对创业倾向的平均值分析可知, 见表2, 大学生拥有详细创业规划的均值为3.4, 主动了解创业详细流程的均值为3.6, 为创业做好牺牲准备均值为3.3, 把创业作为职业生涯规划起点的均值为4.3, 选课时倾向于选择创业类课程的均值为4.1, 认为创业不仅仅靠老师教得均值为5.8, 对创业感兴趣的均值为4.9, 在校期间或毕业3年内创业的可能性非常大的均值为3.8, 有少部分测试题项均值较高为5.8和4.9, 但是大部分的均值较低。

三、提升大学生创业意愿及创业技能的建议

(一) 高校需要采取的措施。学校作为学生和社会的中间桥梁, 在大学生创业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比如创业所需知识、创业思维、市场观察力以及对创业的认知均可以在学校内得以培养。学校在创业教育方面,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加强学生的创业观念教育。 (1) 完善创业教育体系。完善课程体系的设计, 在传授专业知识体系之外, 还要加强学生的实践技能、交际能力、承受挫折的能力。创业实践活动能通过使学生的亲身体验来达到强化大学生创业意识和提高创业者综合素质, 因此要有目的的尽可能多的组织创业实践活动, 把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 (2) 提高师资素质, 建设双师素质教师队伍。我国多数大学的创业课程师资由非商科出身的学生辅导员经过简单培训担任, 缺少实际经验[6], 鼓励教师到创业一线去兼职, 甚至可以有计划地选派有潜力的青年教师开展创业实践, 高校也可以从校外企业聘请具有实际经验的知识性企业家、创业投资家及咨询师等讲授大学的一些创业课程或兼任创业导师。这些措施结合起来能够使大学生对创业、及技能有直观的了解。 (3) 创立创业中心组织, 有组织地开展大学生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大学生创业训练计划, 其宗旨是在学生具备一定的创业知识的基础上, 对学生进行创业实务的培训, 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了解创业的各个环节, 掌握创业技能, 增长创业能力。

2.对国家创业政策宣传到位。高校在大学生的创业活动中起着牵线架桥, 研究辅导的重要作用。为鼓励大学生创业, 各地政府相继制定了一系列的扶持优惠政策, 大都公布在政府门户网上, 由于大学生日常关注的焦点不同, 一些政策并没有引起大学生的注意, 甚至有些学生并不知道这些政策的出台, 所以高校对创业政策的宣传和信息筛选显得尤为重要。高校应该通过就业指导中心和各院系的团学部加强对就业和创业政策宣传, 并组织学生对相关的课程进行学习, 同时在高校内部成立政策宣传小组和网络咨询团队进行多渠道的解疑答惑, 比如信息的甄别。

3.设立创业风险投资基金。大学生创业的大部分的资金来源于家庭积蓄、亲朋的借贷和银行贷款。虽然目前政府出台了垫款、税收、减免行政费用等一系列优惠政策, 但是现实大学生创业所需资金短缺问题并没有得到较好的解决, 因此高校应该配合政府搭建大学生创业平台, 建立有效的风险投资机制, 运用技术、专利、知识和担保等融资渠道, 帮助创业大学生解决融资困境。高校应设立大学生创业风险投资基金和专项小额信贷资助支持大学生创业。

4.培养学生的逆商能力。创业本身就是一个风险投资活动, 创业者应该具备一定抗挫力。现在的大学生大部分没有经历过太多的挫折和失败, 其承受能力不可知, 为增强学生的承受挫败的能力, 高校应加强学生的逆商训练, 减少学生因创业失败而出现意志消沉状况。在逆商训练过程中,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倾向与心理特征, 来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情境, 以提高学生的心理调控能力、抗挫能力和良好的应急能力, 并将教育内容设置为撞击学生心扉的生活化情景, 使学生在“情境”的欣赏与评判中, 完成良好心理品质的建构、升华和积淀。

(二) 大学生需要具备的能力

1.学生应提高自身素质。创业是一个主动地复杂的过程, 作为创业主体应该主动了解和学习相关的知识、流程, 提高自身的素质, 培养创业意识, 为创业做好充分的准备。大学生首先要树立自主创业的意识, 转变就业观念, 充分利用自己的知识、才能和技术, 自筹资金。通过独立创业和团队创业的方式利用、自己的知识、才能和技术, 以自筹资金、技术入股、寻求合作等方式进行创业;其次, 在加强学习、注重积累、学好本专业知识的同时, 要研修大量的创业教育课程, 夯实创业的智能基础, 平时要注重养成独立的思维方式, 善于多维观察问题, 并对中国经济发展态势保持一贯的敏感性, 特别要养成自己创业的勇气和敢于艰苦奋斗的意识, 加强对市场的分析与观察以及对市场机会的准确判断;再次, 要善于合作, 勇于实践, 自主创业不等于独立创业, 它需要团体合作, 需要多方面的扶持, 这就要求大学生充分运用互联网和媒体等载体广交朋友, 积累有效的社会资源, 把所学运用到中去, 大胆地尝试, 勇于实践, 善于总结与反思。

2.把握好项目的定位。在项目定位方面, 大学生应该在政府或者高校建立的项目评估机构的指导下对其创业的项目进行有效、客观的评价, 使创业计划具有更高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选择合适的创业项目。大学生是具有高知识特殊的群体, 那么在其创业中应体现出来, 要扬长避短, 尽量发挥大学生的知识与科技优势。一般来说, 大学毕业生在高新技术企业、创意型企业、智力服务型企业、新兴产业等领域创业比较具有优势。但是有些项目有较好前景和市场, 但是需要大量资金和设备作为后盾, 对于在校的大学生, 这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面对这样的项目在寻求合作者无效的情况下, 应及时转变思路, 寻找其他的创业机会。

3.善于发掘现有的社会资本。大学生与社会接触的少是缺乏社会资本的重要原因, 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社会联系, 亲戚朋友、老师、同学、老乡, 甚至同学的同学, 其实这些都能成为很好的社会资本, 交往是双向的, 这就涉及到社会资本的互惠性。因此发掘这些社会资本关键在于平时应该注重与他们的交往, 并注重交往的方式与质量, 这无疑对于信息量的增加是大有裨益的。因此, 大学生应加强与社会的交往接触, 参加兼职、打工、实习、毕业设计等各种社会实践活动, 这些是加强与社会交往、弥补自身社会关系单薄的重要途径, 并通过社会交往提高自己的人际沟通能力, 扩大自己的社会交往范围, 形成更大范围的社会关系网。H

参考文献

[1]赵恒平, 文亮.大学生创业行为及其影响因素模型[J].武汉理工大学报, 2010 (8) :185-188.

[2]郭洪, 毛雨, 白璇, 等.大学创业教育对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研究[J].软科学, 2009 (9) :69-74.

[3]刘海鹰.大学生创业意向影响因素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0 (9) :154-156.

[4]吴凌菲.基于感知创业价值的大学生创业意愿形成模型[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2010 (1) :200-204.

[5]何伏林, 韦雪艳.大学生创业压力源、控制感与倦怠关系研究[J].技术经济及管理研究, 2010 (5) :7-11.

创业技能 篇5

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吸取日月之精华,吸取五谷之精髓,加上怀着父母殷切的希望,而衍生出我们完美的躯体。

我们诞生了,共同来到了这个未知的世界。从牙牙学语到蹒跚学步,从懵懂无知到学富五车,我们都在慢慢地长大着…..在成长的路上,我们并不是孤独的;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生活圈子。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天生的演员!在属于我们的生活圈里,我们每时每刻都在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在父母的眼里,我们扮演着孩子的角色;在老师的眼里,我们扮演着学生的角色;在朋友的眼里,我们也在扮演着朋友的角色…….角色有主次之分,但,无论在什么时候,请不要随意地轻视自己的存在。因为,你的生活圈子,你是中心,维续着整个圈子的正常运行。

也许,有的人会认为,“即使没有我,地球也依旧不停地转动”。可是,你是否想到那些和你发生过关系的人,在他(她)们的心里是否真的会这么想?在他(她)们的心里,不管是好是坏,你的印记都是独一无二的,谁也不能代替你的位置,因为,你只有一个。在这方面,我兴许是一个失败的人,虽然我一直异常地努力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却始终遗弃了一个女孩,这也使得我的交友信念产生了动摇,成了我心中永远的伤!

那段日子,心情异常地低落,很多朋友都发信息或打电话慰问我,我很欣慰,但细想,她很重要,但在生活的圈里,还有更多重要的人在身边,我是我圈子的中心,我不能倒下,更不能散播萧条的心情感染更多的人,害更多的人担心……

很多时候,人们喜欢反省自悟,思考自身的缺陷。一方面,看来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但另一方面,很多人在反省自悟时,由于反思意识到自己的不足,而产生莫名的自卑之感。这时需要对自身进行重新定位,意识到不足虽好,但也要肯定自己的能力。人不能一味地反思自己的不足,有的时候,是应该肯定一下自己了,给自己适度地增强自信心。

朱盈月:就着技能去创业 篇6

自主创业已成为时代发展的要求,而青年又是一个最具创业意愿的群体。近年,有关大学生创业的报道屡屡见诸报端,成了社会关注的热门话题。其实,有不少职业院校学生在创业路上勇于探索,甚至走在了大学生的前面。

朱盈月,扬州商务高等职业学校旅游专业的学生,在2008年江苏省职业学校旅游类技能大赛新娘化妆专业比赛中获一等奖,随后参加在天津举办的2008年全国中职美容美发技能大赛获新娘化妆金牌。在创业路上,她正依靠着自己的专业与技能,开创属于自己的光明大道。

2007年扬州商务高等职业学校提出了学生自主创业的口号,积极号召学生参与到创业的热潮中来。作为一名学生,朱盈月当时对创业感到很陌生,但是她很有想法,她的创业计划书很有特色,当时经过几次与老师沟通,她有了自信,不再胆怯。2007年5月大胆地在校内创业园创业办了自己的创业公司——“时尚设计人物形象工作室”。

创业之初 宣传为主

刚刚创立的“时尚设计人物形象工作室”,只有简单的美容美发、美甲和饰品销售等项目,知名度不够,而且由于工作室的服务人员能力不足,导致顾客的挑剔。面对刚刚建立起来的尚无任何知名度的工作室,朱盈月陷入了沉思。怎样扩大工作室的知名度,怎样增加经营项目,怎样提升工作室服务人员的能力,这所有的问题,急切地摆在她的面前。经过教师的指导、市场调研,她有了一系列的想法。针对工作室知名度不够的问题,她想人气就是财气,所以一定要在短时间内让全校的师生意识到这家店的存在。她首先在宣传栏张贴海报,但几天后发现仍然效果不明显,于是她又想到与学校广播台合作进行宣传。与此同时又经常免费为学校、各系科的文艺晚会服务,利用所有能利用的关系,寻求教师和同学的帮助,让他们在班级中大力宣传,经过这一系列的宣传,终于“时尚设计人物形象工作室”在学校内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她回忆当时创业初期的经历时,讲道:“真是验证了一句俗话:万事开头难!”

立足发展 重在服务

渐渐的客源是有了,“时尚设计人物形象工作室”可是员工的服务在此时却出现了问题,是一家专业的形象工作室,可是员工并未经过统一培训,服务水平参差不齐,这导致顾客对店内的评价不高。当发现这个问题时,朱盈月立即想了一套急救方案,所有员工重新招聘,一律严格筛选、招聘后统一培训。在工作中如顾客三次投诉,请自动辞职等方法,提升了店内服务人员的服务水平,工作室的知名度大大提高。然而,工作室知名度是提高了,可是顾客不可能每天都到店内做同样的事情,项目太少又成了当时的第一大难题。她苦恼了,这对当时只有18岁的她来说是在心理上一个不小的打击,放弃的念头出现在脑海中。可是她想起了2006年在实习的时候收获的一句话:人生最大的失败就是选择放弃!是呀,工作室都已经成立了,这不是小时候的过家家,怎能说放弃就放弃呢?这对那些帮助过自己的老师、同学又怎么去交代呢。在家人、同学的支持下,她又重新站了起来。经过市场调研,工作室又增加了美容、美发、美甲培训,满足喜欢这类专业同学的兴趣。她又发现了更多的问题,其中一个关键问题就是店内大型设备的严重短缺以及由此带来的经营项目过少等问题。她通过与教师的联系,找到相应的大型美容美发单位——大三美容美发中心寻求赞助。现在的“时尚设计人物形象工作室”不仅有美容美发等简单的化妆,还增加了化妆、美甲的培训,以及整体形象设计和人像摄影等,现在的“时尚设计人物形象工作室”真可谓蒸蒸日上。

高职院校创业技能竞赛的思考 篇7

本文通过厘清创业赛事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关系, 分析当前国内创业赛事的现状, 在全国首次提出举办高职院校的创业技能竞赛, 并探讨有关创业技能竞赛举办的意义与构想。

一、创业赛事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关系

1. 创业赛事与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同生共长

中国的创新创业教育始于20世纪末, 1998年在清华大学主办的首届“创业计划大赛”是创新创业教育在高等教育领域的首次亮相。随后, 1999年在清华大学举办的第一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共青团中央开始组织全国性的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竞赛和创业计划大赛。这标志着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全面兴起, 同时也意味着我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从一出生就与创业赛事密不可分。

2. 创业赛事是创新创业教育成果的展示平台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和任务归根到底就是要促进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 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时代需要的创新创业型人才。然而, 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历程还比较短, 创新创业的成果还没有大量涌现。因此, 创业赛事就是当前创新创业教育成果展示的良好平台。每一次的创业赛事都是对当前创新创业教育成果的一次充分展示, 让更多的学生、教师和社会大众了解到创新创业教育。与此同时, 在各种创业赛事中涌现出来的优秀创业项目, 还吸引了众多资本进入, 成功实现了孵化。

3. 创业赛事是促进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有效手段

创业赛事是创业教育实践的一种载体, 它不是创业教育的主角, 却是当前高校促进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最常见而有效的手段之一。当前, 各高等职业院校积极构建并开展创业教育的实践性教学体系, 其中通过参加各类创新创业赛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和专业能力就是实践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创业赛事使得大学校园的创新意识、创业教育工作都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成为大学生参加素质教育的新载体, 以及大学生课内外活动的新形式, 有效地促进高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

二、创业赛事的现状分析

中国创业教育发展的十多年来, 国内的创业赛事从无到有, 从有到多, 发展迅速。不同地域、不同规模、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创业比赛纷纷举行。然而, 国内学界对创业赛事的研究依然处于起步阶段, 对创业赛事的现状还没有宏观上的把握。通过广泛的收集和调研, 我们筛选了33个国内大型的创业赛事, 并对这些赛事进行资料收集、整理、分类和思考。最终, 我们认为可以把国内创业赛事的基本现状概括为“量多, 面广, 类少, 质不高”。

1. 量多

“量多”指的是在国内举办与创业相关的比赛场次数量很多。虽然至今还没有一个全国性的调研能够确切地反映从1998年至今全国共举办了多少场次的创业赛事, 但是我们依然可以从已经调研到的大型赛事的一个特点, 窥见当下举办创业赛事数量之多。这个特点就是创业赛事的举办单位种类之多。从大的分类来说, 这些举办单位有政府, 有高校, 有行业协会, 还有企业。而政府的举办单位又可以进一步根据职能部门进行细分, 如教育系统、共青团系统、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系统和科技系统等。它们都有自己的品牌创业赛事, 如科技部的2012 (首届) 中国创新创业大赛。不但如此, 中央有全国性的比赛, 地方也有区域性的比赛。不同的地方政府也都纷纷开展过自己的创业赛事, 如江苏省的常熟市就有自己的“赢在常熟—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创业计划书大赛”。至于高校、行业协会和企业所举办的创业比赛更是琳琅满目, 从中学到大学, 从职业教育到学位教育, 从农业到IT行业, 都可以找到不少的创业赛事。这里充分反映了当前国内创业赛事举办数量之多。

2. 面广

“面广”指的是在国内开展的创业赛事覆盖面比较广。首先, 国内创业赛事涉及的行业非常广泛, 媒体行业有自己的“中国首届新媒体创业大赛”, 农业有自己的“中国农业科技创新创业大赛”, 软件行业有自己的“全国软件专业人才设计与创业大赛”, 各个行业或大规模、或小范围都有属于自己行业的创业赛事。这是创业赛事行业面覆盖之广。其次, 还有面对不同层次, 不同参赛对象的创业赛事。面向在校学生、面向留学生、面向企业、面向科研单位和面向社会全体的创业赛事都已经一一举办。这是创业赛事参赛面覆盖之广。这些都体现了国内开展的创业赛事覆盖面之广。

3. 类少

“类少”指的是在国内开展的创业比赛种类还是比较少。数量多, 覆盖面广, 不代表比赛的种类就多。当前在国内举办的创业赛事, 从比赛实施的竞赛模式来看, 只有五种, 详见表1, 它们分别是:创业知识比赛、创业营销比赛、创业计划比赛, 创业产品设计比赛和创业模拟经营比赛。创业知识比赛, 有如浙江省湖州市的全民创业有奖知识竞赛;创业营销比赛, 有如由中国关心下一代大学生发展基金和中国教育电视台联合主办的首届全国大学生创业实战营销大赛;创业计划比赛, 有如已经成功举办8届的“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创业产品设计比赛, 有如中国移动的Mobile Market百万青年创业计划大赛;创业模拟经营比赛, 有如“金蝶杯”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和“尖峰时刻”全国商业模拟挑战赛等等。虽然在国内创业赛事的基本类型有五种, 但是以“创业计划+现场答辩”为基本竞赛模式的创业计划比赛却是当今国内创业赛事的主体, 占据了当前创业赛事份额的绝大部分。这里体现了国内开展的创业赛事种类之少。

4. 质庸

“质庸”指的是在国内开展的创业赛事举办的总体质量不高。这里的质量不高不是指比赛组织与安排、实施与操作层面上的不尽人意, 而是主要指创业赛事在比赛模式设计、比赛目标定位、比赛实施竞赛方式等的质量不高。比赛质量不高是当前国内创业赛事最大的问题。概括说来, 又可以把这些问题归纳为“重形式而轻内容、重知识而轻能力、重局部而轻全面、重理论而轻实践”。

“重形式而轻内容”指的是现在国内的创业赛事大多存在“走过场”的问题, 只把创业实践的形式呈现出来了, 而缺乏了创业实践的内容, 更没有创业实践的灵魂。而且国内的创业赛事已经开始呈现同质化现象。特别是创业计划大赛的同质化现象十分突出, “创业计划+现场答辩”的模式被固定化, “重形式、轻内容”的现象非常明显。

“重知识而轻技能”指的是现在国内的创业赛事大多过于侧重对参赛者有关创业知识的考察。知识是能力的基础, 但是以考察知识为核心的创业赛事充其量只能是创业知识比赛。创业教育应当包含创业精神、创业理论和创业技能三大部分, 忽视了创业精神和创业技能这两大模块可以说是当今国内创业赛事的通病。

“重局部而轻全面”指的是现在国内的创业赛事大多只考察了创业活动中单项或者几项的创业能力, 缺乏对参赛者各种创业能力的全面、综合和立体的考察。这里以创业营销比赛和创业产品设计比赛这两类比赛较为典型, 它们都只着眼于整个创业过程中的一个环节, 而忽视了整个创业过程的延续性和综合性。创业之路是由若干过程组成, 包括创业目标、程序、观念、方法以及应对等等, 对创业者的能力要求也涉及方方面面, 包括领导能力、谈判能力、理财能力、市场预判能力、营销能力以及应变能力等等。可以说, 当前国内创业赛事都没有覆盖创业活动的全过程, 也没有覆盖创业者所需要的全方位的能力。

“重理论而轻实践”指的是在国内的创业赛事仍然存在过于重视创业理论而忽视创业实践的问题。这里比较典型的是当前的创业计划比赛。虽然创业计划比赛的相关赛事已经建立起比较系统的竞赛评审方案[2], 但是总的说来, “纸上谈兵”还是创业计划比赛最生动的写照。在创业计划比赛中参赛的创业计划一般理想化成份过多, 创业项目设计的环境前提太简单、太美好, 比较偏向“学院化”, 缺乏实践检验。往往创业比赛的结束, 就是创业项目的结束, 很少项目能够实现成功孵化, 步入市场, 实现长期运营。在各种创业计划比赛中获得一二三等奖的项目, 超过半数都没有得到具体的实施。即使成功实施的项目, 绝大部分都在半年之内就以失败告终。究其原因, 这些创业赛事都只关注了创业团队的创业理论, 却没有关注创业团队的创业实践。创业计划大赛对于所有决心投身创业的学生来说仅仅只是一个序曲, 它仅仅是提供了一次练兵的机会, 从创业走向真正的企业, 还需要一段真刀真枪的拼杀。

三、举办高职创业技能竞赛的意义与作用

联合国科教文总部于1998年10月在巴黎召开由115位教育部长、2800名高等学校校长、教育专家参加的世界高等教育会议上发表的《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与行动世界宣言》中明确提出:培养学生的创业技能, 应成为高等教育主要关心的问题。我们认为, 创业素质包括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两个组成部分。而创业能力则包括创业知识和创业技能两个组成部分。当下国内的创业赛事往往在对创业能力的关注中只体现了对创业知识的关注, 而忽视了对创业技能的关注。因此, 创业赛事更多地倾向于对创业理论的考察, 而忽视了对创业实践的考察。创业技能大赛的提出, 是对这种现状的一个解决方案。

另一方面, 当前在国内还没有专门针对职业教育举办的创业技能赛事, 创业技能大赛的提出应该说是在高职领域内对高职创业教育的完善。《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教高[2006]16号) 指出“要针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 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 提高学习能力, 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以创业技能大赛作为促进职教学生创业能力的提高, 也是体现对《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一个贯彻与落实。因此, 创业技能大赛的提出是在高职领域内对创业教育的完善。

在高职领域内, 在当前提出创业技能大赛的构想应该是很有意义的。创业赛事作为高职领域创新创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创业技能大赛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这具体又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以赛导学”, 引导创业教育从创业知识导向过度到创业能力导向

知识是学生发展的基础, 但不是教育的终极目的。从知识本位走向能力本位的教育质量观是中国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理念。与此同时, 创业教育又是一种实践性非常强的素质教育。作为一种素质教育, 这意味着创业教育就不能仅仅地对创业知识进行教授和传播, 而是要让受教育者知道创业活动过程的内在规律以及其中涉及的关键问题, 并且对可能遇到的风险和问题进行有效地规避、控制和解决。创业赛事作为创业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 比赛的导向也决定着教育的导向。特别是对于高等职业院校而言, 创业技能大赛的提出, 正是高职教育从知识本位走向能力本位, 引导创业教育从创业知识导向过度到创业能力导向的重要的一步。

2.“以赛诊学”, 检测创业教育的教学质量, 以创业技能比赛促进创业技能教学

高职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 整体的技能教学体系结构还不够健全和完善, 学校对技能教学的整体规划、设计、实施、监控、评价还处在探索和改进阶段。高职院校对技能教学的管理、研究远不如常规理论教学那么成熟和规范。社会对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实际技能要求与学校培养创业型人才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创业技能大赛可以有效地检测当前创业教育的教学质量, 特别是对当前学生创业技能水平的检验应该是其它创业赛事所不能取代的。创业技能竞赛的举办, 还可以发现当前创业教育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并以此作为蓝本推进创业教育实践教学方法的改革, 全面提高创业教育实践教学的效果。

3.“以赛促学”, 打破传统的单一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育模式, 助力高等教育教学改革, 培育一专多能的创新创业型人才

传统的以知识为中心的人才培养观已经不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求, 以单一应用技能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也逐步体现其局限性。高质量的创业技能大赛, 本质上创造性地设计了一个近似于真实创业的平台, 让不同专业的学生在练习和比赛的过程中, 真实地锻炼了平时所学的专业技能与创业技能, 为一专多能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提供了新思路。创业技能大赛所体现的“以赛促学”归根到底就是通过比赛构建培养一专多能的创新创业型人才教学平台, 推进高等教育教学改革, 构建基于专业, 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旨向一专多能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

四、关于高职创业技能竞赛的构想

如何开展创业技能大赛?全国至今都没创业技能大赛, 是不是就不能办创业技能大赛?答案应该说不是。在这里关键的还是要打开思路, 敢于创新。创业技能大赛是与创业知识比赛、创业营销比赛、创业计划比赛, 创业产品设计比赛和创业模拟经营比赛截然不同的比赛类型。因此我们就不能用过去的创业赛事模型来作为参考蓝本。而且, 还应该在原来已经存在的创业赛事模型中有所突破。这里的突破, 应该包括以下三方面:第一, 突破创业知识比赛以创业知识为核心的比赛模式, 构建更加关注创业能力的新型比赛模式;第二, 突破创业营销比赛以单项技能为核心的比赛模式, 构建更加关注全面技能的新型比赛模式;第三, 突破创业计划比赛以创业理论为核心的比赛模式, 构建更加关注创业实践的新型比赛模式。

通过对当前创业赛事现状的研究, 我们认为, 应该尝试构建一个“以创业实践为依托、以创业过程为主线、以创业技能为重点”的高职创业技能竞赛。

到目前为止, 国内还没有提出创业技能比赛, 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对创业技能本身的研究还没有成熟, 还不能拿出一个完整的创业技能体系以及评价指标。这与我国创业教育发展历程比较短有关系, 也与创业活动本身涉及众多方面的创业能力要素, 而且要素与要素之间联系紧密这一自身特点密切相关。现在要办创业技能大赛, 恰恰也是一个对创业技能进行系统研究的契机。

如果以创业教育中传统的职能管理模型里面的技能体系 (互相割裂的营销管理技能、财务管理技能、人力资源技能等等) 来构建创业技能大赛, 可能会遇到比较大的瓶颈, 而且即使办成了也很容易变成各种技能大赛的“大杂烩”, 没有体现出创业技能的专业性。因此我们必须转换思路, 构建基于创业过程的创业技能体系, 从选业、到开业, 到守业, 再到二次创业, 分别提炼每个创业环节中的核心创业技能, 把这部分称为“岗位技能”。与此同时, 我们还必须意识到在创业的过程中, 创业对象不仅仅扮演者着“创业者”一个角色, 它们还有很多其它各种的社会角色, 而这些社会角色同样影响着创业的行为, 并且影响着创业的全过程。我们把这部分“社会人”角色所对应的技能称为“社会技能”。

创业技能竞赛作为一种全新的创业赛事, 既没有理论方面的研究, 也没有具体已经实践的经验。但是, 我们认为, 创业技能竞赛应该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 尝试构建一种“创业成果展示+创业技能测评”的比赛形式。“创业成果展示”既是对学生已经实施的创业实践项目情况的一个测试又是一个展示。而“创业技能测评”则是选择创业过程中不同的创业环节, 通过情景再现, 有针对性地对不同的创业技能进行现场测评。至于具体的技能评价指标、竞赛规则和技术规范等, 还需要进一步的细化、磋商与探讨。

参考文献

[1]雷家骕, 曹胜利.中国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报告[M].沈阳:万卷出版公司, 2011:189.

创业技能 篇8

一、TRIZ理论与创新创业教育

TRIZ, 即发明问题解决理论, 是由前苏联发明家根里奇·阿奇舒勒 (G.S.Altshuller) 在1946年创立的, 他因此被尊称为TRIZ之父。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 TRIZ理论已经成为一套成熟的理论体系, 被称为“神奇的点金术”, 是当今世界公认的指导创新的最佳工具。

在前苏联, 以TRIZ为核心的创新教育比较普及。从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 前苏联建立了各种形式的发明创造学校, 成立了全国性和地方性的发明家组织, 其中, 最著名的就是1971年在阿塞拜疆创办的世界上第一所发明创造大学。在这些组织和学校里, 可以试验解决发明课题的新技巧, 并使它更加有效。现在, 在80座城市里, 大约有一百所这样的学校。每年都有几千名科学工作者、工程师和大学生们在学习TRIZ理论。1993年莫斯科国立工业大学成立了“国际工程创新教研中心”, 为学生开设“现代工程思维和大学生创新方法的发展”一课。此外, 所开设的课程“基础工程创造与计算机智能支持思维”分成了以下若干部分:“TRIZ入门” (36小时) , “天才想象力的创新发展” (36小时) , “启发式的接受” (36小时) , “TRIZ特征” (144小时) 。莫斯科国立师范大学在2年级开设“激活创新思维的方法” (36小时) ;3年级开设“技术系统发展的定义” (36小时) ;4年级开设“基本的创造活动” (36小时) ;5年级开设“TRIZ基本原理对于教师与工艺员思维的有力的发展” (36小时) 。不仅在高校, 在中、小学也开始了对TRIZ的学习, 甚至在某些幼儿园就已经尝试用挂图和漫画的形式对学龄前儿童开展创新思维教育。TRIZ教材从漫画、通俗读物、科普读物, 一直到学术研究性书籍, 几乎应有尽有。

从1992年开始, TRIZ理论比较系统地传向世界, 带给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无穷创造力。这些国家的企业界和教育界都开展了以TRIZ理论为核心的创新教育, 各类理工科大学纷纷开设TRIZ理论及应用课程。据统计, 美国从事TRIZ研究和教育的机构超过1000家, 大多数院校都开设TRIZ方面的课程。比如麻省理工学院、康涅狄格大学、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等。值得一提的是, 麻省理工学院的一项试验表明, 仅仅经过三天的TRIZ培训, 学习TRIZ的这一组学生比学习其他方法的对照组的学生, 其创新能力提高了一倍。在德国, 20世纪90年代初, 在一些大学的机械工程设计课程中就对TRIZ有所介绍, 目前, 理工科大学在设计课程或创新管理的课程中都讲授TRIZ。

我国TRIZ理论教育的主要阵地是高校。现在, 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天津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四川大学、山东建筑大学、济南大学、山东大学、山东经济学院、西北工业大学、西北建筑大学、北方工业大学、内蒙古科技大学、东北林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30多所本科院校, 已经引入TRIZ开展创新教育, 主要方式是在部分学生中开设公共选修课。

黑龙江省是2007年8月国家科技部确定的首批TRIZ试点省份之一, 省科技厅在哈尔滨市和黑河市两座城市, 以及东北林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黑龙江科技学院、黑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等6所高校开展了TRIZ理论试点工作。

二、培养创新创业技能人才的现实意义

(一) 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自1999年我国高校扩招以来, 高等教育逐步进入国际公认的大众化时代。与此同时, 大学生就业难日益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社会的安宁与稳定。

大学生就业难的成因是多方面的, 解决对策也是多元化的。但有一点是需要我们正视并认真加以解决的, 即大学生自身的就业意识和能力问题。囿于我国应试教育的惯性, 大学生普遍缺乏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他们习惯于“找工作”守业, 而不是到市场创业, 最终导致不能就业则宁可待业, 甚至失业, 从而积累了就业难的社会矛盾。通过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不但能够实现以创业促就业, 拓宽大学生就业渠道, 而且能够减轻国家和社会在就业问题上的压力, 在一定意义上促进了和谐社会建设。

(二) 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

扩大对外开放, 加强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 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 是加快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有效途径。但是, 那些最先进的技术, 特别是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 必须坚持不懈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人才是自主创新中最活跃的因素, 人才资源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核心。高等学校应当承担起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重任, 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充分发挥作用, 推进教育创新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改革开放以来, 我们尽管引进了大量现代化的生产线, 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科技发展, 但我们的技术能力尤其是核心技术能力却没有得到同步提升。这固然与我们对技术的吸收消化有关, 但不能不正视的问题是, 我们的创新教育及教育创新亟待在教育实践中尽早尽快突破。

(三) 落实高教强省战略的需要

在实施高教强省战略过程中, 高校责无旁贷, 高职院校大有作为。高职院校是培养高素质高级技能人才的主阵地, 具有强大的社会服务功能。但在自身发展过程中, 高职院校出现了规模扩张与质量提升、外延发展与内涵建设、技能人才培养与创新创业教育等诸多矛盾。

现在, 黑龙江经济社会发展, 特别是“八大经济区”和“十大工程”发展战略, 迫切需要高职院校在稳定招生规模、稳步提高大众化水平的同时, 把提高办学水平、教学质量及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作为核心任务, 加快实现从规模扩张、外延发展向质量提升、内涵建设的转型, 加快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步伐, 着力培养创新创业人才, 从而承担起“高教强省”的责任和义务。

(四) 深化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需要

高职教育一直强调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 特别注重工学结合模式和“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但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和行业企业需求, 仅仅培养技能人才是不够的, 用人单位开始更多地需要高规格高质量的技能人才。将TRIZ理论引入人才培养方案, 贯穿于整个育人过程, 使人才培养模式突出了三个关键词, 即创新、创业和技能。这样, 人才培养模式的主题更加明确, 特色更加鲜明, 彻底破除“脸谱化”、“口号化”弊端。这不仅提高了人才培养规格, 而且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使学生成为名副其实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高级技能人才。

三、构建基于TRIZ理论的人才培养模式

培养创新创业技能人才, 就要以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为出发点和归宿, 以创新创业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动力, 以实训基地和创新创业教育中心为载体, 围绕创新教育、创业实践和技能培养三个主题, 全面应用和推广TRIZ理论, 调整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 提高教师的创新创业指导能力, 加强实训基地和创新创业教育中心建设, 在高校形成创新创业的内生机制和校园氛围。

(一)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依托行业企业, 探索实施“六同六融合”创新创业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即学校与企业“共同确立人才培养目标, 实现创新创业技能人才规格与企业需求相融合;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技能培养相融合;共同构筑产学研一体化教学平台, 实现创新创业实践与生产项目相融合;共同建设创新创业教学团队, 实现专业教师与能工巧匠相融合;共同管理创新创业教育中心, 实现能力培养与岗位技能相融合;共同营造职场氛围, 实现创新创业文化与企业文化相融合”。

(二) 课程体系建设

创新创业教育是多学科交叉互补的综合性活动, 本质上是素质教育。根据够用、实用、适用原则, 突出创新性、指导性和操作性, 各专业按照创新创业技能人才培养方案, 重新调整优化课程体系, 增加创新思维方式训练、创新方法、创业指导、成功学、情商财商教育等课程。其中, TRIZ理论可以作为各专业的限选课, 创业就业指导及其它有关创新创业课程, 可以作为各专业的公选课。

(三) 师资队伍建设

探索建立创新教育和创业指导两支专业教学团队, 打造专业化的师资队伍。积极创造条件, 进行专业师资培训, 培养和选拔专业带头人。完善主要由企业专家担任的创新创业教育兼职教师队伍, 使兼职教师承担的创业基础课学时比例达到50%。选配富有创新实践经验和创业能力的各类人才, 包括专业教师、专利发明者、知名企业产品研发人员、成功企业家、社会各界创业成功人士和政府相关专业人员等, 担任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教师。

(四) 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建设

一是建立技术创新与研发中心, 为学生研发团队提供平台。通过建设, 使中心具备技术开发和推广功能、技术引进和产品检测服务功能、技术难题攻关功能和技术信息咨询服务功能。二是建立创业教育中心。将创业教育中心建设成为创业教育、模拟创业、孵化培育创业项目和创业实践四重功能一体化的综合创业实践基地, 造就当下的“小老板”、未来的实业家。

(五) 促进校企深度合作

《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和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 (教高函[2010]8号) 均对校企深度合作作出了政策界定和引导, 明确指出“推进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 增强办学活力”, “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合作办学体制机制”。应用TRIZ理论培养创新创业技能人才, 离不开企业, 因为企业是现实生产力的载体。一方面, 培养创新创业技能人才需要企业这个孵化器, 这是校内孵化器的延伸和拓展;另一方面, 比较一般意义上的技能人才, 企业更需要创新创业技能人才, 并通过这些人才为企业创造更多利润, 这是企业本质所在。所以, 实施创新创业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以后, 校企双方找到了根本利益的共同点, 校企合作更具有现实性和凝聚力, 从而真正实现深度合作。

[责任编辑:高治平]

摘要:TRIZ, 即发明问题解决理论, 被称为“神奇的点金术”, 是当今世界公认的指导创新的最佳工具, 不仅仅适用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为出发点, 围绕创新教育、创业实于技术研发, 而且适用于人才培养。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高教强省战略和深化高职院校内涵建设, 无不需要培养大批创新创业技能人才。高职院校要以提践和技能培养三个主题, 全面应用和推广TRIZ理论, 调整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 提高教师的创新创业指导能力, 加强实训基地和创新创业教育中心建设, 在高校形成创新创业的内生机制和校园氛围。

创业技能 篇9

创业教育应该注重案例教学的方法,尤其是针对高职学生讲授财务分析时,更应该注重利用易于理解的案例教学方法。本文通过设计,以该院某学生开办的超市为例,对创业成功的企业进行前景预测,进行盈利能力分析。

2010年1月初,即将毕业的王同学在学院创业基金的资助下投入资本100 000元,在校园内开办了学生超市。经过一个月的运营,1月31日,王同学的校园超市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分别如下:

单位:元

单位:元

企业盈利能力分析时,应选择更能说明问题,便于不同会计期之间、不同企业之间进行比较的相对数作为分析指标。本文以净资产利润率、总资产报酬率、销售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等指标,进行分析评价。表3为我国小型企业为《商业零售业盈利能力评价指标》,以此指标进行对比。

范围:小型企业

一、净资产利润率

净资产利润率,也称所有者权益利润率,是一定时期的净利润与所有者权益之比。净资产利润率从所有者角度来考察企业盈利水平的高低。其计算公式为:

该比率表明投资者投资的盈利能力,该比率越高,说明所有者投资带来的收益越高。王同学一月份的净资产利润率计算如下:

王同学的校园超市净资产利润率为0.965%,已经超过表3提供的行业优秀水平0.86%,说明该校园超市在经营中获得了理想收益。

二、总资产报酬率

总资产报酬率,又称资产所得率。是指企业一定时期内获得的报酬总额与资产平均总额的比率。它表示企业包括净资产和负债在内的全部资产的总体获利能力,用以评价企业运用全部资产的总体获利能力,是评价企业资产运营效益的重要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王同学的校园超市的总资产利润率为:

由计算结果可知,校园超市的总资产报酬率为1.197%,明显高于行业优秀值0.49%。说明资产盈利能力较好。

三、销售利润率

销售利润率,是指销售利润与销售收入之比,其计算公式如下:

销售利润=销售收入-销售成本-销售税金及附加

销售利润率表示销售利润在销售收入所占的比重,该比率也可以解释为企业每1元销售收入可实现的销售利润额。可以计算校园超市的销售利润率为:

根据行业标准,该校园超市的销售利润率略高于行业良好值18.7%。

四、结论

由此可见,案例教学法就是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这种方法于20世纪初由哈佛大学创造,它主要围绕一定的教学目的把实际中真实的情景加以典型化处理,形成供学生思考分析和决断的案例,通过独立研究和相互讨论的方式来提高学员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方法。

教学方法案例化是在创业教育实施过程中的财务分析教学中采用案例的方法进行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将已经发生或将来可能发生的问题作为案例形式让学生去分析和研究,本文通过现实中存在的案例,通过几个公式的计算和对比,很容易分析并掌握相应的财务分析技能,从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王丽南,等.案例教学法在财务管理教学中的应用[J].财会通讯,2009(2).

创业技能 篇10

关键词:创业能力,专业技能,创业特征,对策

全民创新, 万众创业的浪潮中, 大学生作为当下最具活力和创造性的群体, 蕴含着巨大的创造热情和创业潜能, 已经成为创业大军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从解决就业、实现个人价值、对财富的追求等来看都是推动他们走向创业之路的动力。现有数据显示我国创业成功率较低, 在大学生创业相对比较活跃、创业成功率在全国各省区市当中最高的浙江省, 2011年的创业成功率只有4%左右, 而全国大约仅为2.4%, 远远低于国外平均水平10%, 更比不上发达国家的20%。大学生创业比例低、成功率更低的现象说明大学生的创业道路走得并不轻松, 大学生创业行为受到了种种因素的制约。资金、技术、人脉、经验等资源不足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创业成功率。在创业资源有限的情况下, 如何培养创业技能, 尤其是在大学期间利用自身所学专业创业是当前大学生创业环境下值得重点关注的问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提出了中国高等教育要进一步推进创业教育。加强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 大学生在校经过3-5年时间的专业学习已经掌握了一定的专业技能, 而这种技能可以成为大学生创业的重要资源, 同时也是驱使其创业的原动力。

1 大学生创业能力与专业技能内涵

1.1 大学生创业能力

大学生创业能力是在创业实践活动中自我生存、自我发展的能力, 它包含专业能力、创新能力、学习能力、用人能力、应变能力等隐形智力资本, 它是创业者整体素质体系的核心。专业能力是专业知识学习中所掌握的专业技能, 是当前大学生创业项目选择中关键的要素。在校期间专业能力的提升为大学生创业奠定了坚实的技能基础, 如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Google的创始人之一拉里·佩奇、我国腾讯创始人马化腾在大学期间学的专业都是计算机。创新能力是能提出新观点、新方法创造性地解决现实问题。创新能力是每一个创业者置于自身的不可复制的能力。大学生创业需要有独特的商业眼光, 捕捉最前沿的市场信息, 在现有商品市场挖掘最有市场潜力的项目, 没有创新能力在创业的道路上很难取得成功的。学习能力是独立学习、注重完善知识结构、注重终身学习。用人能力是知人善任, 合理授权, 善于激励。创业者要善任才能在打造的优秀团队中充分发挥人才的聪明才智。应变能力是把握个人发展和市场的机遇, 并采取适当的行动。市场瞬息万变创业者最需要的智慧是如何发现市场的规律、消费者的消费规律以及金融市场的运行规律。

1.2 专业技能

通过文献检索发现专业技能的研究对象主要是高职院校, 界定为在教育者的引导下通过学习和训练, 日渐形成的操作技巧和思维活动能力。传统意义上的专业技能侧重岗位操作技巧的培养, 如护理专业学生强调在临床中的实际操作能力。笔者认为在当下创新创业大环境下, 专业技能的研究范围不能简单地置于高职院校这一领域。随着我国众多地方性专科院校升级为应用型本科院校, 他们的主要目标是培养适应经营、生产、服务和管理的一线高技术应用型人才, 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 以动手能力强为导向,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知识结构和综合素质, 重视大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及综合能力的提升。鉴于此本文从创业角度定义大学生专业技能是指在高校培养体系下, 通过学习和训练所获取的专业技术以及相应的创新能力、学习能力、知识迁移能力、运营能力等综合能力的总称。也可以理解为大学生专业技能由两部分构成:一是专业技术能力;二是与专业技术能力相应形成的综合能力。专业技能创业就是大学生在熟练掌握专业技术的基础上开展创业的行为。勿庸置疑, 创业个体具有较强的专业技术能力, 而且综合能力在大学期间不断得到提升, 那么在熟悉的专业领域创业几率将大大增加。无论创业者的目标是什么、目标有多大, 都首先需要拥有娴熟全面的专业技能。全球500强企业之一的美国高通公司CEO艾文·雅各布专业能力在同行业中无人可比, 曾轻松地解决了无线接口技术基础问题、MediaFLO技术问题, 并设计出了手机电视的这一通讯应用, 推动了新的无线接口技术支持频道迅速切换的相关产业发展;他还设计出了Push-To-Talk (一键通话) , 利用设计接口来加速信号传递, 缩短了信号传递的时间延迟。这些专业能力为艾文·雅各布带来了“CDMA (无线通讯) 之父”的美誉。只有在创业者拥有娴熟全面的专业技能的前提下, 才有可能一步一步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想。

1.3 大学生创业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关系

以往研究大学生创业能力大多是从创业者的胜任力、创业技能等方面展开, 如木志荣 (2008) 将大学生创业胜任力分为创业素质与创业技能两个维度, 创业素质维度的结构要素主要包括社会经验与人际能力、创业激情与创造力、团队意识与风险承受力、心理素质与知识结构, 创业技能维度的结构要素主要包括机会能力、资源整合能力、市场洞察和营销能力、管理技能等。冯磊等 (2011) 大学生创业技能各要素与其创业意愿均显著正相关。其中, 风险承担能力、社交能力、自制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战略能力和承诺能力是影响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关键技能要素。学者们关于大学生创业能力指标主要集中在这几个方面, 而这些能力要素和阐述的一般性创业者几乎没有区别, 从而忽视了最关键的能力要素即专业技能。而当前的实际现状是大学生在校期间仅仅只是处于创业的准备阶段, 在有创业意愿的前提下, 所选创业项目大多是基于个人专业的基础上, 目前高校大学生创业项目孵化基本上也是从专业的角度, 挖掘学生专业潜力进行商业化的运作。因此笔者认为, 专业技能是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关键能力, 大学生创业能力的获取主要是在专业技能方面的体现, 创业能力的自我培养也是从专业技能中提升, 结合自身专业技术优势的创业更容易获得来自学校各方面的支持, 它是对学业应用水准的考验和提高。

2 大学生创业特征分析

2.1 创业项目与专业知识结构

目前我国大学生创业特点规模小, 启动资金少, 承担风险在个人承受范围之内, 创业项目多数是专业—行业式的拓展, 在专业能力水平提升中开展基于社会分享或个人专长的社会实践式创业, 如专业性公司、技术型公司、个人工作室等都是大学生初创企业的备选模式。

在资源、人脉等资源缺乏的情况下, 以自身专业作为创业的起点是大学生较切实可行的选择。

据统计当前大学生选择创业项目和专业匹配度达56.4%。这也充分说明专业技能越强的学生创业动力较大, 而且创业之初的主要信心源于专业优势以及创业者的创新能力、运营能力、学习能力等, 符合大学生的创业定位。结合大学生专业知识结构和创业项目之间的关联度, 把大学生创业分为两大类:一是产品创新性型公司;它是指大学生拥有某一项产品或技术的独立知识产权、专利或发掘到新的商机, 以开发、生产和销售该产品的方式创办企业。二是创意型服务公司;它是创业者开发创新的经营理念或模式, 或为满足消费者某种需求而提供的服务。

2.2 理工科类大学生创业特征

理工科大学生经过大学几年的学习和锻造, 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分析能力, 掌握了一定的专业技术, 有较强的专业背景, 创业的信心足, 创业的意愿更强烈。尤其是有些理工科学生在校参与了一些国家或地方性的科研项目, 或者通过钻研申请了专利进一步将具有知识产权的专利成果进行商业化的运作。近些年全国高校开展的各种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挑战杯大赛以及创业大赛等理工科学生参与赛事主要是利用专业技术上的优势, 设计、研发的小型技术性产品, 将专业技术运用到实践中创造商业价值。理工科大学生的创业过程是专业技术到成果再到产品或服务的产生, 最后再走向创业。华南理工大学胡大为博士在广东省政府、学校以及科技园的大力支持下, 成功地将自己研发的科技成果进行产业化, 并2009年10月创办了广州市芬芳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聚美优品CEO陈欧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就读期间利用有限的资源创业开发了非常有影响力的GG游戏平台, 到目前任然有2400万用户。很多计算机专业学生利用专业技术编写程序、开发软件应用到各个领域, 商业价值不菲, 成为国内外大学生创业最活跃的专业。美国硅谷许多初创公司大多数由计算机专业领域的大学生创立。湖南省某高校食品工程专业大学生利用专业技术优势在校园内实施创业为广大教师和学生美味的糕点和其他特色烘焙产品, 还免费为师生现场传授烘焙技术。

2.3 文科类大学生创业特征

文科类大学生接触的是社会科学类专业, 专业优势是密切接触社会方方面面, 对市场敏感度高尤其是经济管理类学生, 专业技能主要体现在运营、管理、策划、商业化等能力的培养。专业素质和创业能力有着先天的优势, 思维活跃、组织能力强和社会接触较多选择在一些创意型行业或服务行业进行创业。文科类大学生创业特征是应用性强、投入少、有创意而且市场需求量大。如市场营销、广告、贸易专业的学生创立的销售代理公司、广告策划公司、贸易公司;法律、审计和会计专业创立律师事务所、审计事务所和会计事务所;美术、英语、器乐等专业的学生创立工作室或者培训机构, 资金、场地、人员要求灵活, 可多可少, 即可选择单独创业又可以合伙创业。

文理学生创业各有所长, 共同点是各自的专业技能成为创业的原动力。理科生在专业技术上优势明显, 这类基于技术创新型的创业需投入大额资金, 要想成功创业还须其他政策措施的辅助。文科类学生创业同样专业技能精进, 敏锐的商业嗅觉和洞察力、创新力必不可少。虽然文科类易于创办但要长期经营依然面临较大的风险。总体来讲对于大学生而言在当前创业环境下, 可行性较高的创业是仍是从专业出发依靠专业技能开展创业。

3 大学生专业技能提升对策

3.1 加强创业导向的专业技能教育

创业教育在高校开展多年, 其实质体现了素质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内涵, 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2012年开始教育部将《创业基础》纳入各高校作为核心课程开设, 通过全方位授课以及强化创业意识, 大学生的创业意愿有了较大的改变, 但是在大学生专业课程学习过程中创业的导向性不是非常明确。大学教师的专业技能传授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 专业技能教育中导入创业理念迫在眉睫, 高校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首先高校观念的转变, 充分认识到创业教育和专业技能教育不是孤立的两部分, 它们是相辅相成, 互为促进, 创业教育依赖专业教育, 专业教育中融入创业教育更有助于激发大学生的创业热情, 让大学生明确专业技能的提升在创业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其次是大学教师观念的转变, 改变以往单纯地传授知识的教学模式, 在专业教育中强调专业技术的应用价值、商业价值营造专业技能作为创业的关键能力氛围, 帮助大学生在专业理论和实践学习中有“学专业想创业”、“学专业找商机”的理念。这就要求高校教师将创业的理念融入专业教学中, 自身也要有创业意识和创业公司。如美国麻省理工学院, 很多老师创办公司, 还有的和学生共同创办, 每年老师和学生创建150家公司, 目前该校校友创办了四千家公司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创业氛围。最后是组织大学生专业型创业实习。在大学生各专业的培养方案中都有实习安排, 专业型的创业实习在当下应是高校重点转变方向, 尤其是大学本科生的实习, 改变过去为完成教学实践环节而开展的实习工作, 有计划地设计创业型实习方案, 组织学生深入到企业、市场发挥专业技能优势发掘商业机会, 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开展实习, 为创业积累经验, 在实践中提升自身的创业能力。

3.2 专业教学突出核心技能的培养

一直以来专业技能培养主要是专科或者职业院校关注度较高, 而且更侧重未来岗位中操作层面的技能训练, 已有的文献中专业技能研究也主要集中在高职这一块。从创业视角来看, 创业核心技能不仅是操作层面, 还包括创新力、运营能力、管理能力等的培养。现有的应用型本科院校从课程设计到教学环节的实施要求掌握专业知识较为宽泛, 因而专业核心技能并未进行深度挖掘, 笔者认为专业教学中核心技能的培养应从专业核心课程出发构建核心专业课技能体系;在整个体系中每门专业课应掌握哪些核心技能由专业任课教师负责拟定学习大纲、实验大纲尽可能将核心技能指标量化。构建专业核心技能评估体系, 如何评价大学生是否掌握了专业核心技能是考核的关键, 适当结合创业者应具备的创业能力指标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整合外部资源, 强化专业核心技能, 专业学习过程中充分利用在企业实习机会, 进一步和实践相结合巩固核心能力。

3.3 专业适度融合

大学生专业技能作为创业要素, 要提升专业技能还需将自身专业与其他专业进行适度的融合, 理工科大学生创业特征明显, 但缺乏经营管理方面的知识, 若能开设管理类专业的相关课程, 即可以拓展大学生的知识宽度同时也在专业融合中发现更多有利于创业能力提升的方法。专业融合途径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辅修第二专业, 很多高校都设有辅修第二专业的政策, 目的是大学生们在主修专业学习同时根据个人兴趣爱好选择其他专业辅修, 毕业时授予双学位。在大学生有创业意愿的前提下辅修第二专业能有目标明确、针对性地学习相关知识。如我校市场营销专业部分学生辅修了了心理学, 因其专业性质决定了学生未来创业需要更好地了解顾客的心理, 才能更精准地提供服务。食品工程专业部分也学生辅修市场营销专业, 在掌握食品制造工艺流程时更好地掌握营销管理方面的知识, 提升营销能力、管理能力和沟通能力。二是在专业培养计划中开设相关能提升专业技能的课程, 如机械设计专业的选修课中可以涉及企业管理、工程管理等课程。此外创业教育课程的完善对于专业融合起到了加速作用, 虽然高校近几年轰轰烈烈开展了创业教育, 但是课程零散, 在借鉴发达国家特别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创业教育较完善的课程体系, 启发、引导学生向其他专业融合。

3.4 完善创业技能大赛制度

创业技能大赛突出专业技能特点并联合部分行业企业设计大赛内容, 它是为大学生搭建的创业演练平台, 使大学生完整地了解创业流程, 增强大学生创业信心, 鼓励毕业后直接走上创业道路。已经在高校实施多年的全国“挑战杯”大赛、各省支持的创业技能大赛开展得如火如荼, 大学生在心理、行为、能力、知识上的离自主创业素质要求越来越近, 但不排除有些创业技能大赛流于形式, 选拔出来的优秀选手, 对其后续的创业投入存在严重缺位的现象。高校有责任敦促当地创业孵化基地或者地方政府给予继续支持。制度上的完善是保障大学生顺利从模拟创业到自主创业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黄忠.论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关键能力与创业定位[J].科教纵横, 2012, (6) .

[2]冯磊, 曹英, 王蕊.创业技能教育对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研究[J].企业经济, 2011, (3) :75-80.

[3]李凡, 谢立仁, 张明亲.经管类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策略研究[J].现代经济, 2009, (8) :35-37.

[4]聂群华.职业技能竞赛对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促进研究[J].科技信息, 2013, (3) :6-7.

[5]李明枝.论文科类高等院校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外交学院大学生科学研究与创业行动计划为例[J].中国电力教育, 2011, (11) :50-52.

[6]李磊.基于职业素质培养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构建[J].中国成人教育, 2016, (7) :97-99.

创业技能 篇11

根据学校的发展理念和育人方针,我们从2006年起,在强化学生专业技能教育的同时,加强学生的创业教育,围绕“激发创业意识、引导创业实践、培植创业能力”这一宗旨,从理念教导、知识辅导、文化熏导、榜样引导、实践指导等方面进行虚实并举、理实一体的创业教育。学校采取多种措施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引导学生的创业实践、培植学生的创业能力,努力使学生在学习技能时学习创业,学会创业,为将来实现从谋职者到创造者的跨越奠实基础。

创业教育的基本原则

创业教育要取得实效,必须从职业教育的实际出发,遵循一定的教育原则,紧密结合学校资源禀赋、专业特色和技能内涵。学校在创业教育过程中,坚持“立足专业实际,分类指导;拉长技术链条,虚实并举;注重程序规范,强化引导;实施立体教育,理实一体”原则。

1.立足专业实际,分类指导

职业学校的创业教育不能脱离专业,漫无目标,任由学生盲目进行。必须从具体专业实际出发,根据不同的专业特点,进行不同内容的教育。任何一所学校,其专业的技术基础相对于创业而言都存有难易之别。有些专业属于操作层面,便于创业;有些专业属于理论层面,创业不太容易。在教育引导时,必须坚持分类指导的原则。对于便于创业的专业,教育引导时要注意发挥专业平台对培养学生创业能力的基础作用,使创业教育建立在能感觉到的心理平台基础上,增加亲切感,缩短学生接受创业教育时的心理距离,减少因不熟悉而可能多付出的成本。同时能使创业教育成为深化专业教育的重要抓手,避免学生因创另类专业成功而对自己所习的专业产生不信任的情绪。对于某些很难进行创业的专业,也不能简单地选择几个项目让学生去碰运气。应注意在原有专业基础上进行职业通用能力的培育,注重拓展和升华他们原有的专业基础。这样让学生在自己熟悉的平台上、领域里进行创业思考,能较好地培养所有专业学生的创业能力,拓宽教育的幅度,延伸教育的深度,强化学生的学习热情。

学校在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时,紧紧依托具有2500年历史的扬州文化和闻名中外的“扬州三把刀”和“雕刻刀”等专业,创办了“校园冰食站”“博雅工艺礼品公司”“动漫手绘工作室”“佳雨模特礼仪公司”“时代先锋电子产品销售公司”“极速电脑维修服务公司”等专业特征明显的公司。同时,对校内创业困难较大的专业,我们引导学生对学校资源进行认真的剖析,指导学生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资源进行创业实践,如学校商务管理专业的“绿色资源”公司,就是经贸系领导在广泛调研基础上指导学生成立起来的。该公司則重于废旧物品的回收、整理和再利用。如毕业生的不需要的旧书,他们整理后租借给其他学生阅读。

2.拉长技术链条,虚实并举

职业学校创业教育的重点,是单纯以“经营”为重点,还是单纯以“操作”为重点,对于职业教育的社会效应而言是不同的。以“经营”为创业导向重点,是许多职业学校创业教育的习惯做法。虽然学会经营对于职业学校学生创业来说是重要的,但普遍推广存有很多弊端。职业学校的创业教育不能简单地变成开商店、卖东西。从可持续发展来看,职业学校的创业教育不能离开自己的技术基础,理想的选择是“拉长技术链条,虚实并举”,在充分发挥自己所学专业技术的基础上学习经营,在培植经营能力的同时,强化专业技术。

紧密结合学生技能基础进行创业教育,能够培养学生学习技能的兴趣,使他们感到学习技能大有用武之地,从而坚定他们学习技能的信心,强化他们学习技能的积极性。否則,离开技能基础进行创业实践,不成功則已,成功了反而会败坏学生学习技能的热情。

学校在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时,注意引导学生在充分发挥自己技能特长的基础上进行创业实践。操作技能强的专业,要求他们进入创业园的企业必须是充分利用自己的技能基础而创办的。如学校烹饪专业学生创办的“校园冰食站”,动漫专业学生创办的“动漫手绘工作室”,旅游专业学生创办的“佳雨模特礼仪公司”,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创办的“俊驰”网上购物公司,都是建立在一定专业技术基础上。对于操作技能不强的专业,要求他们进入创业园的企业必须在自己原有的专业基础上进行技术延伸,增加技术的元素。如学校工美系创办的“博雅工艺礼品公司”,就把专业链延伸到收购学生自己制作的工艺礼品上,财务会计专业学生创办的“诚信会计师事务所”,其主要义务是为所有进入创业园的公司进行理财。

3.注重程序规范,强化引导

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目的之一就是在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培植他们的创业能力的同时,教育和引导他们学会规范运作、诚信经营、守法经营。为此,学校在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的同时,必须强化对学生创业行为的引导和指导,让他们能按照《公司法》的要求组建公司、经营公司、运作公司。否则,不加引导,忽视指导,信马由缰,任其发展。不仅会增加学生学习创业的成本,而且会偏离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的初衷,甚至会演变成为追求蝇头小利的功利行为,严重的没有纳税意识,埋下将来偷税漏税等不法行为的祸根。

学校在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时,特别是通过试办公司形式进行教育时,严格按照《公司法》的要求进行规范指导。学校组织各专业的老师对有创业兴趣的学生进行培训,从创业理念上进行引导。帮助学生选择创业项目,引导学生做好市场调研和论证等前期工作;依据专业特色和自身特点制定创业计划书,包括公司名称、标识、宗旨、目标、规章制度、财务制度、组织结构等内容。组织相关专家模拟工商局、税务局、质量监督局和消费者协会等部门,对学生创业公司提交的各类商业文件,进行审核,登记,发证,挂证经营。

4.实施立体教育,理实一体

职业学校的创业教育不能简单地停留在知识层面,必须从创业实际出发,坚持理实一体化原则。课堂教学是学习,榜样示范也是学习,实际演练更是学习。学校在进行创业教育的时候必须从理论、实践两个层面双管齐下,不仅要通过课堂教学、专家辅导对学生进行理论层面的教育,还要提供一定的创业场所让学生去进行创业体验,对课堂创业理论的教育和创业知识的学习提供实践机会,让学生通过实践激发创业意识,培植创业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实践中提高。不仅采取多种措施引导学生去学习创业,还要营造浓郁的创业文化氛围,提升他们劳动光荣、创业更光荣的意识,鼓励学生主动、自觉投身创业。

根据立体教育、理实一体的原则,学校创办了“学生创业园”,供学生校内创业使用。鼓励他们将课堂上学到的创业理论知识与创业实践主动结合起来,不仅让学生从理论上学习创业,还让他们从实践中懂得创业、感受创业、学会创业。同时,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我们还加强了创业文化建设的力度,用富有鼓动性的口号、漫画激励他们创业,用创业成功者的先进事迹激发他们创业。

创业教育的基本路径

依据职业学校创业教育的原则,我们精心谋划创业教育的路径。我们的做法是:

1.精心设计,营造创业教育的文化氛围

为把创业教育落到实处,我们精心设计,营造创业教育的文化氯围。我们以“天道酬勤”的校训和“崇尚卓越,超越自我”的校园精神为核心,校园景观大道、实验实训中心、教学楼和创业园等场所展示专业文化、企业文化和创业文化的内涵,通过图片文字形式陈列或实物模型展示或大型标语展贴或音像资料,选用大师、名师、导师寄语以及优秀学生典型,发挥榜样的引领作用,同时注重专业历史的追溯和未来的展望,辐射专业文化,塑造伊尹(烹调之圣)、墨子(百匠之父)和“扬州三把刀”雕像,感悟崇尚劳动、崇尚技能的真谛。同时,我们开辟了一系列的文化活动,鼓励和引导学生进行创业。

(1)通过学生专业协会,开办创业网站;建立创业社团,成立创业沙龙;在校报上开辟创业栏目(专版),系列交流、系统介绍创业先进理念、国内外大学生创业概况,政府创业优惠政策、招投标常识、创业基本流程、典范的创业计划书等。

(2)邀请创业有成的毕业生回母校“现身说法”,向学生“零距离”面授机宜。创业有成的师兄师姐是最好的榜样。让他们用自身艰苦创业的经历、业绩、体验教育广大学生,开启学生的思路,让学生树立创业理想,学习创业方法,激发内在潜能,使创业不再高不可攀、让人生畏,使他们感受到创业成功者就在他们的身边。

(3)开设创业系列讲座,系统地介绍业内创业成功人士、校友创业典型,聘请劳动部门、工商、税务、银行等部门的专业人士来校讲解“创业有何优惠和扶持政策”“如何申请营业执照”“如何纳税”“如何申请贷款”等企业经营管理知识,进一步让学生了解创业的途径。

(4)创立创业孵化班,采用活动、过程、情境、问题探究等教学方法进行教学,通过参观、走访、讲授、实训等形式进行心理学、广告创意、公共关系、市场营销等方面培训,传授创业意识、创业心理品质和创业社会知识,特别以创业所需的社会知识为重。

(5)开展校内已成功创业的创业之星评比,已涌现了省级创业之星邵文、张波、朱永祥等;在第五届全国文明风采大赛上有17名学生的创意作品或创业规划书获奖。

2.大胆改革,开发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

近年来学校把培养学生创业能力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之中,将创业教育融入职业技术教育的教学体系,形成从培养目标、人才素质结构,到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实践性教学活动等诸方面全面融合的一体化的课程体系,逐步构建学科课程、实训课程、活动课程的创业课程结构。

(1)积极组织老师编写创业校本教材。编写并出版的创业系列丛书有:《如何创办卤菜店》《如何创办足疗店》《如何创办小吃店》《如何创办美容美发店》《如何创办水果店》《如何创办婚庆公司》《如何创办小型超市》《如何创办学生小饭堂》《如何创办农家乐饭店》《如何创办小旅馆》、《如何创办面点店》《如何创办茶社》《如何创办面条店》《我是家政服务能手》《我是餐饮服务能手》《我是美容美发能手》《餐饮老板成功经验谈》等数十本教材。

(2)开设与创业相关的专业课程。增设“创业社会常识”“创业心理和技能”“市场经济”“经营管理”“公关和交往”“法律和税收”等与创业密切相关的选修课程,改革《职业道德与就业指导》课程,选用由学校参编《就业与创业指导》,着重培养学生创业的基本素质,激发创业意识。

3.有序引导,规范学生的创业行为

学校对于培育和完善学生创业必须的市场意识、社会适应能力非常重视,对于以学生创业为代表的技能创新活动非常关注和支持。一是学校将学生创业工作列入学生工作计划;二是学校职能部门学工处、团委将学生创业工作作为重点工作之一;三是各系各部门党团组织高度重视学生创业工作,将之作为本部门的重要考核指标之一;四是制定详细进园规则,引导各创业项目良性运转,并定期对进园的各创业公司进行评估,凡不按学校规则运作,出现经营不善,并屡教不改者学校将收回经营权,转租其他项目,模拟市场规则优胜劣汰。举办项目申报听证会,各项目主要负责人汇报创业项目计划书,就市场调研、经营范围、经营风险和规章制度等进行答辩,打分筛选。引进竞争机制,对进入创业园的创业项目进行招投标。最后经过学校创业领导工作小组审核后方可立项,有资质入驻创业园。教务和后勤等部门为创业项目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多方面的支持;各系积极配合创业项目的开展,及时沟通信息,鼓励同学参加,为参加创业的同学提供各种便利。

4.积极扶持,强化学生企业的造血功能

要把创业教育落到实处,不仅需要良好的政策氛围,必要时还要积极帮助,扶上马,送一程。我们的做法是:

(1)设立学生创业基金,帮助一些学生将好的创意变成创业现实。对于市场前景好,创业计划周密,可行性大的创业项目,可由学生向学校创业基金会提出书面申请,经过专家评审后,即可由学校创业基金会帮助其投入资金。学校采取的是“画龙点睛”的资金扶持政策,凡经过学校审核,进入创业园区运作的公司均给予资金上的扶持,以帮助他们“做好、做大、做强”。

(2)学校拿出500多平米营业用房作为学生创业园,解决了公司运营成本中最大的一笔投入——房租;支持一些办公桌、椅等办公设备,减轻资金压力,以确保正常运转。

(3)学校专门安排相关人员与社会企业联系,以帮助他们获得社会资源,增加企业运作的感性认识,使他们的公司能够尽量做到市场化运作。

5.提供舞台,开辟创业实践平台

学生创业需要教育引导,更需要榜样示范的引导。为此,学校专门开辟了营业面积达500平方米的学生创业园,为学生创业提供实战舞台。

目前入驻园区的学生创业公司共有16家,分别是绿色资源公司、文枫奶点、宅急送扬子津科教园分公司、校源冰食站、博雅工艺礼品公司、恒心服务公司、动漫手绘工作室、丽竿见颖实业有限公司、时尚设计中心、佳雨模特礼仪公司、雅芳直销店、时代先锋电子产品销售公司、艺苑影视文化传播公司、极速电脑维修服务公司、唯新物业公司、商务文印社等。这些分司主要从事商务销售、文化制作及传播、餐饮制作及销售、综合服务等与专业相关的实践活动。

创业教育的基本特色

在上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目前学校的创业教育已初具规模,并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1.鲜明的政策导向

政策导向对学生创业的激发作用特别明显。

我们的特点:一是将各系发动学生创业工作纳入学校的量化考核,并以较大分值考核,加大各系学生创业工作的加分力度,引导各系鼓励学生创业;二是全面鼓励学生创业,将学校的学生“评优评先”与之挂钩,对参加创业的学生优先考虑;三是对创业学生给予政治上的关怀,对于符合条件的参加创业的学生,优先考虑作为入党积极分子来培养;四是对进入创业园区的创业项目,学校不收取租金,从政策上支持学生创业工作。

2.校内创业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创业公司是进行创业教育的有效载体。为进一步提高创业教育的效果,我们在实践中注意将校内创业与社会实践有效结合起来。

我们的特点:一是在开展校内创业实践活动方面,将学生专业实训实习作与创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组织学生进行创业调查,开展《创业方案》设计和答辩活动,让学生在校内开展“仿真”创业实践等。二是利用双休日和寒暑假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社会、认识市场、接触企业。三是走进社区,开展为民服务活动。烹饪专业学生开设营养学讲座,介绍科学膳食,切配菜肴,上门烹调,进行有偿服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学上门为居民修理电脑。四是组织学生到校外实习基地进行参观学习、短期见习和顶岗实习等。五是来料加工,如烹饪专业学生到富春集团和五亭食品有限公司加工成品,宝玉石鉴定与加工专业学生接受三羊玉苑公司玉石加工玉佩,既把消耗性实习转换成生产性实习,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既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又增加了学生经济收入。

3.校内创业与校外创业结合

成功的创业教育,能改善学生的心态,提高学生自尊心、自信心,甚至改变他未来的人生轨迹。我们有些学生在创业园尝试了创业之后,又跃跃欲试租赁社会企业,创办实体,学生创业团队在市中心商业圈开办服装店、数码技术服务公司;在闹市区和大学城附近租赁经营几家饭店;在银河电子城租赁柜台,从事电子产品的营销,均取得了可喜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宅急送分公司与知名大型物流企业对接,市场化运作,其业务范围涵盖整个扬子津科教园和周边企业及居民。实践证明,创业教育实践活动是发展学生培育开创型个性,培养团队精神,激发创业热情,开发和释放各种潜能,实现创业教育目标的重要方式和手段。

总之自从大力倡导学生创业以来,校园内形成了话题议创业、行动忙创业、网上学创业的良好创业教育氛围。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创业文化的营造,创业活动的尝试,又推动了学生创业、创新和创优意识的进一步强化,促进了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训练,形成了技能学习与创业的良性互动。

创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鼓励创业,以创业拉动经济增长,促进就业已成为世界的共识。今后,学校将积极完善创业教育体系,进一步营造创业活动氛围,探索创业管理社会参与、企业联手之路。

1.建立创业教育专家委员会

今后学校更加重视创业教育,设立以校领导为组长的学生创业教育领导小组,建立创业教育专家委员会,为学校创业教育制定发展路线,并对创业教育的相关活动提供指导,吸纳在市场营销、财务分析、产品包装、企业组织与经营等方面有研究的老师,并聘请政府相关部门人员、企业和行业有识之士加入,以便对学生创业过程进行专业化的指导。

2.进一步完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目前部分学生已积极投身创业,但尚未形成“大众化”热潮。为此,学校将依托专业特色,充分利用学校资源禀赋完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同时要形成学科课程、活动课程、隐性课程相结合,必修课、选修课相统一的创业课程结构,有效指导学生创业,进一步激发学生创业热情。

3.创建创业评价机制

科学引导学生创业,必须建立完善创业评价机制,从市场调研、项目立项、组织机构、规章制度、经营质态、服务质量、经济效益、社会效应着手制定。同时完善学分制方案,增设创业学分。

4.整合资源开辟创业一条街

学校将积极创造条件,整合校内资源,拟在学校东南空地,投资兴建创业一条街,面向校内外服务。同时,实验实训中心中的西餐厨房、西点实训室、美容化妆实训室、人物形象设计实训室也考虑对外开放,为学生创业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全力构建对外全面拓展开放、内部脉络协调,形成服务多样化、业务立体式的学生创业的平台。

创业技能 篇12

一、国内外创业教育的现状

国外较早就提出了创业教育的理念, 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纪念品在《学会生存》的报告中, 就提出创业素质应为公民的基本素质。美国的创业教育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 已形成一个相当完备的体系, 涵盖了从小学、初中、高中、大学本科直到研究生的正规教育。有学者探究美国多年来经济保持高速增长的原因之一就是依靠创业, 如今美国95%的财富是由1980年以后受到过良好创业教育的“创业一代”创造的, 创业已经成为美国经济持续增长奇迹的“秘密武器”。

目前, 在中国对大学生进行的创业教育还只是处于起步阶段, 没有形成系统、完善的创业教育理论与培训体系。虽然, 在这一领域进行探索的院校与专家不在少数, 但并没有形成一套适合中国国情与教育发展现状的行之有效的方案。因此, 在毕业时自主创业的学生终究还只是少数。

二、创业型人格特质

我们对西安交通大学、西京学院、西安外事学院等几所公办与民办大学毕业的部分企业经营者和在校的大学生进行了访谈和问卷调查, 力求进一步明确大学生创业所需的人格特质, 明确社会选拔创业人才的衡量指标, 促进高校根据社会需求深化教学改革和管理体制的改革。

(一) 创业者人格特质的分析。

我们对调查后的原始资料进行定性分析, 对调查问卷进行汇总和初步的统计分析, 对企业经营者和大学生进行比较研究, 主要结果如下:创业者的人格特质由能力、个性组成, 如表1。

人格特质是个体经过长期积累, 受外界教育、环境等长期影响而潜移默化形成的性格特征, 人格特质的形成和改变可能受到家庭、教育、环境等等一切可能接触到的外界事物、事件的影响, 个体的主观努力同样也可以改变人格特质因此, 要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 在人格特质方面应当注重教育和引导。

(二) 培养大学生优秀的人格特质。

培养大学生优秀的人格特质, 需要依靠两个手段, 一是物质形态上, 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性和亲和力提供更多的创新创业实践机会。高校应该结合创业教育, 除了规范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还应该通过组织各种创业社团活动、创业计划大赛、创业论坛, 让学生有更多的一试身手、交流沟通的机会。尽可能多的开辟创新基地, 开放更多的专业实验室, 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师的科研活动中去, 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创新实习的机会。二是在环境方面, 高校应制订完善各种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规章制度, 规范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 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制度保障。结合大学文化建设, 积极营造大学的创业文化氛围, 充分发挥舆论宣传的作用, 弘扬成功创业的典型, 有计划地邀请成功创业的校友、优秀企业家到学校进行现身说法, 到学校举办座谈会、讲座, 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 让企业家的优秀人格特质成为学生学习的楷模, 引导学生自觉地改变和形成优秀的人格特质, 成长为国家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三、创业者的技能要求

(一) 扎实的专业知识、宽厚的职能技能训练。

大学生创业者必须有宽厚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知识基础。扎实的专业知识, 宽厚的职业技能训练。这才是立业、自主创业的前提和基础。

(二) 捕捉市场机遇的技能。

创业的时机选择非常关键, 机会识别能力要求创业者能够判断机会窗口的长短, 还要准确感知和识别消费者没有被满足的需要, 并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寻找可以给消费者带来真正有价值的产品或服务, 捕获高质量的商业机会。

(三) 分析决策技能。

分析决策能力是指创业者对问题及相关关系进行认识、洞察、判断, 从而敏锐、果断、准确地选择最佳方案的能力。这是创业者必须具备的诊断复杂情况的心智能力。

(四) 控制和协调技能。

是指对企业内部各种资源进行组织、协调、控制的能力。要求创业者善于开发新创意、开发新产品和服务, 发现新的市场区域, 开发新的生产、营销和管理方法。随着企业的发展, 能够选择合适的组织结构, 能够领导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规则, 能够进行有效的企业文化建设, 培养团队精神和创业情神。

(五) 人际交往技能。

是指创业者处理与社会上各方面关系的能力。许多学者研究表明, 在我国转型经济背景下, 市场经济不成熟, 企业的关系能力对资源获取至关重要, 因此, 很多新创企业实行关系导向战略。人际交往能力可从以下几方面考察:是否能与政府职能部门、与各种中介机构、与掌握重要资源的人或组织、与周围的企业家建立良好的关系等。

四、创业教育的知识结构

创业教育就是通过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 以及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 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下面以职业教育型大学为例 (如图1) , 分析职业教育型大学创业教育的理论体系、实践载体与特色。

第一, 职业教育大学的专业与职业的匹配性, 所学知识与欲选职业的针对性, 决定了其创业教育必须与职业特征相触合。不同的职业领域有不同的创业规律与技巧, 这就使职业教育型的大学推进创业教育更为复杂, 在一个学校内部都会出现因专业不同而选择不同的路径与模型。

第二, 单项实用技术的传授与训练, 决定了选择创业项目的实用性, 这使得创业难具有成长性。和研究型大学、教学型大学的创业相比, 它成为新经济的策源地和经济增长点的空间很小, 不能带来产业升级与换代的可观效果。

第三, 职业教育型大学直接服务于当地经济与社区繁荣, 这也客观地要求其创业者及其团队要而向当地经济与社区需求, 以小型企业为创业型企业的组织形式, 为当地与社区提供小型化的, 配套性的实用性服务。

参考文献

[1]熊飞, 邱菀华.中美两国创业教育比较研究[J].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5 (04) .

[2]王长飞.大学生人格特质与人际交往能力的关系[D].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2007 (03)

上一篇:书法理论下一篇:妊娠剧吐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