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教师

2024-07-08

技能教师(通用12篇)

技能教师 篇1

摘要:作为一名“准教师”的师范生, 要在未来的教育工作中顺利展开教育工作, 除了具有系统的专业知识外还应该具有娴熟的教学技能, 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师范生中学课堂教学技能的培养与训练。教学反思技能是英语学科教师教育技能之一, 在学生高年级阶段积极开展教学反思技能的训练与培养, 对英语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发展、专业综合素质培养均有着特殊而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英语学科,教师教育技能,教学反思技能

一、引言

英语学科教师教育技能 (亦称师范职业技能) 是有关英语学科教师教育教学综合技能的别称, 是英语学科教育学理论与实践体系 (互动与应用) 中的主要内容载体。英语学科教师教育技能主要涵盖:教学设计技能、课堂教学技能、微格教学技能、说课技能、听评课技能、教学评价与反思技能等模块。其中教学反思技能是诸多技能模块中关乎学科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核心技能。在英语专业 (教师教育方向) 学生职业技能培养中加强教学反思技能的训练有益于学生客观评价学科教学知识掌握、学科教学技能应用与提高、综合专业素质培养与提升以及对在职期间的学科教育教学专业化有效发展具 有重要作用。

二、反思性教学的发展及其理论内涵

国外有关反思性思维和反思教学最早源于杜威 (1993) , 他认为, 反思性思维既包括引起思维的疑惑问题或心智上的困难等状态, 又包括探究的活动和解决疑惑的实际方法, 它能够将“经验到的模糊、疑难、矛盾和某种纷乱的情绪, 转化为清晰、连贯、确定和和谐的情景”。也就是说, 在反省前, 处于迷惑、困难和纷乱中, 这时, 提出疑问, 并通过思维来解答疑问, 而在反省后, 则得到“一种制胜、满足与愉快的直接经验。”

反思教学是一种思考经验问题的方式, 要求教师具有做出理性选择并对这些选择承担责任的能力。杜威把反思性教学界定为一种根据支持的理由及其所导致的结果, 对任何信念和实践进行积极的、持续的和仔细的考虑行为。杜威认为, 每一所学校都存在着一种或更多的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教育观念或行为方式。在这种环境里, 教师的教学实践活动是以一种无问题的方式构成的, 并成为学习和实践其他行为的障碍。而反思性教学使教师从单纯冲动和一成不变的行动中解脱出来, 使教师的行动具有预见性并按照目的去计划执行, 能够使教师的行动更加深思熟虑。

三、英语师范生教学反思技能培养的必要性

随着外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深入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 外语教师教育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启动, 教育对教师的观念和行为提出了新的要求, 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反思性实践是指教师在解决问题, 做出决定和进行复杂思考自我反思的过程, 它是一种能够改进传统方法上教师职业发展的教学方法。在职业发展中, 通过反思学到的知识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反思性教学不仅是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反思性思维, 也是对教师自身思考能力的培养。从教师自身角度来讲, 无论何种层次何种形式的反思, 都是对教学实践当中遇到的问题思考、提炼并加以解决的过程。反思性实践是使个别教师在其职责全范围内, 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成为更好更有效率、更富有创建的行家的工具。教师在反思的过程中可以发现新问题, 进一步激发教师的责任心, 使教师在不断改进教学的过程中, 把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升到更高的高度。因此, 探寻促进师范生英语学科教学能力发展有效途径无论是对学校教学质量的改进, 还是对当前新课程改革的实施, 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四、教学反思技能培养的有效策略

1.重视教学前的反思, 提高分析设计能力。教学前的反思具有前瞻性, 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 并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分析和设计能力。俗话说得好, 不打无准备之仗。课堂教学重在准备, 要把足够的时间花在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安排教学程序上。师范生在这一环节上应狠下苦功, 提高教学行为的意识性和自觉性, 立足学习者的需要, 做到有备而教。

2.强化教学中的反思, 提高调控应变能力。教学中的反思具有调控性, 能使教学优质高效地进行, 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调控和应变能力。课堂教学的内核在于发展学生的主体性, 如果学生的反应是无动于衷, 教师自以为讲得精彩也只是“自我陶醉”。年轻教师应根据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情况及突发事件, 捕捉教学中的灵感, 及时调整教学节奏和教学行为, 优化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语言, 注意师生间的和谐统一, 营造良好的课堂环境, 提高课堂效率。

3.教学后的反思具有批判性, 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 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评价和总结能力。在课堂教学实践后及时反思, 不仅能使年轻教师直观、具体地总结教学中的长处, 而且能够及时发现问题, 找出原因及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师通过再次研究教材和学生, 从而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 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 使得教学实践经验系统化、理论化, 这将有利于提高教学水平, 使年轻教师的认识能上升到一个新的理论高度。

总之, 高等师范教育的任务主要是实现从数量满足型向质量提高型转变, 培养达到专业化标准的师资队伍是师范院校在教师教育方面的改革方向和创新点。作为一名“准教师”的师范生, 要在未来的教育工作中顺利展开教育工作, 除了具有系统的专业知识外还应该具有娴熟的教学技能, 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师范生中学课堂教学技能的培养与训练。教师的课堂教学技能直接决定着教学的质量与成败, 由此, 在学生高年级阶段积极开展教学反思与评价技能的训练与培养, 对英语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发展、专业综合素质培养均有着特殊而重要的意义。

技能教师 篇2

一、教案的内容

教案的内容一般包括:(1)授课班级与时间。(2)课题或教学内容。(3)教学目标。(4)课型与课时。(5)教学方法。(6)教具准备。(7)教学重点、难点及关键点。(8)教学过程安排及时间分配。(9)作业。(10)板书计划及笔记纲要。(11)教后反思。

教学过程的设计是重点,一般包括:复习、引入、新授、练习、小结、作业布置等几项。当前,根据课程改革的需要,教学过程中还经常安排自学、尝试、探究、讨论、反馈、操作、实验、演示、质疑等环节。但不管拟定什么环节,都要规划出具体的活动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及板书设计,即“做什么”“何时做”“怎样做”都要计划清楚。

二、教案编写的步骤与要求

(一)教案编写的步骤

第一步:确定目标。在钻研课标、教材的基础上,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第二步:确定重、难点及关键点。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明确本节课内容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作用,确定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及关键点。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明确本节课内容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作用,确定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及关键点。第三步:选择方法 第四步:选择教学媒体

第五步:设计教学全过程的程序集时间安排 第六步:设计课堂练习与课外作业 第七步:设计板书 第八步:教后反思

(二)教案编写的要求 教案编写的要求

教案编写的要求包括: 1.实现以人为本

把学生放在第一位,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确立教学目标。2.体现系统化教学设计的理念

教案撰写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教材把握、学情考察、教法改进、实践反思上,尽量减少费时低效、抄录应付检查的形式化做法。3.具备重要信息

教案包括课题、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的课程与方法、教学媒体的使用、课时安排、作业等,它们是构成教案的基本要素。这些要素的具体写法,允许有个人的特色,不必追求统一的模式,但不管哪种写法都要包括这些基本内容。4.编写教案的要求应因人而异、因科而异、区别对待

从形式上看,教案又可分为详细教案,简明教案和微型教案三种。对于新教师,最好先写一份详案,简明教案和微型教案三种。对于新教师,最好先写一份详案,然后从中缩写出一份提纲式的简案,供上课时作提示和参考用;经验丰富、教材熟悉,学生了解的老教师可写简晗=寒;大多数教师可写介于详简之间的实用教案。对有些内容较多、难度较大的课时无论什么教师都应写出详案。

5.教案编写的形式可以多样化 教案编写的形式有这样几种:(1)教师个人单独编写,体现的是个人的智慧。(2)在个人编写的基础上,展开集体讨论,可以取长补短,提高教学水平。(3)采取集体编写的原则,体现群体的智慧。6.写好教后反思 教后反思是教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次上课结束后,教师都要对自己辛苦编成的教案,在课堂上实施的情况进行及时地总结、反思,养成写课后心得或课后日记的习惯。教后反思的完成,有利于教师将课堂得失与原来的构想加以对照分析,是教师的实践经验进一步上升为理论,为今后的教学、教研提供珍贵的资料。7.其他

可以用特殊颜色的笔对教案中的重点、关键点,或者自己认为应该引起注意的地方加以勾画,或用特殊符号标出,使其更加醒目、突出。另外,教案还应当留出一些空白,用来补充、修改,或者写一些心得体会。

三、教案的格式

教案是教学设计的文字体现,有相对固定的格式与要求。教案的格式主要包括文字叙述式、表格式、程序式三种。

(一)文字叙述式

这是一种基本上全部以文字形式呈现出来的教案形式,在日常教学的应用最为广泛。

(二)表格式

1.体现系统化教学设计的理念

教案撰写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教材把握、学情考察、教法改进、实践反思上,尽量减少费时低效、抄录应付检查的形式化做法。2.具备重要信息

教案包括课题、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的程序与方法、教学媒体的使用、课时安排、作业等,它们是构成教案的基本要素。这些要素的具体写法,允许有个人的特色,不必追求统一的模式,但不管哪种写法都要包括这些基本内容。3.编写教案的要求应因人而异、因科而异、区别对待

从形式上看,教案又可分为详细教案,简明教案和微型教案三种。对于新教师,最好先写一份详案,简明教案和微型教案三种。对于新教师,最好先写一份详案,然后从中缩写出一份提纲式的简案,供上课时作提示和参考用;经验丰富、教材熟悉,学生了解的老教师可写简晗=寒;大多数教师可写介于详简之间的实用教案。对有些内容较多、难度较大的课时无论什么教师都应写出详案。4.教案编写的形式可以多样化 教案编写的形式有这样几种:(1)教师个人单独编写,体现的是个人的智慧。(2)在个人编写的基础上,展开集体讨论,可以取长补短,提高教学水平。(3)采取集体编写的原则,体现群体的智慧。5.写好教后反思

教后反思是教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次上课结束后,教师都要对自己辛苦编成的教案,在课堂上实施的情况进行及时地总结、反思,养成写课后心得或课后日记的习惯。教后反思的完成,有利于教师将课堂得失与原来的构想加以对照分析,是教师的实践经验进一步上升为理论,为今后的教学、教研提供珍贵的资料。6.其他

谈英语教师的必备技能 篇3

关键词:初一 英语 备课

初一年级是英语学习的基础阶段,也是关键时期。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之前需要备课,在为保证教学质量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对个别学生做有针对性的课后辅导。备课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它为顺利进行课堂教学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和保障;课堂教学和课后辅导是相对艰巨的工作,它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重要步骤。

一、充分备课

教师在进入课堂教学之前,就要做好充分的、丰富的备课准备工作。这一堂课上的成功与否,关键取决于备课的准备是否充足。学生来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获得知识和学习的方法。那么,教师要充分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思考教学和备课。有一句话这样说:“备课就是备人”。不可否认,如果一个老师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上去了解他們,没有正确按照学生的水平和阶段来有针对性的去备课的话,那么他在课堂教学上是没有目的的,在教学的过程是不成功的,教学的成果也是不见成效的和失败的。备课一定要仔细,不能因为只是一个非常细小的知识点而把它遗落下来,哪怕是标点符号。来学习的学生们渴望知识,老师们要时刻记住,自己有这一份责任去教好学生,为他们负责,也为自己的工作负责。

教师应按规定制定短期的教学工作计划。在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和专业理论的基础上,教师备课要做到“八备”,即:备课程标准,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案,备教法、学法,备教学器材,备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备习题。教师应该认真学习所教学科的课程标准,理解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用创新的思维和理念指导教学实践。同时,教师应明确重点章节和重点课文,做到全盘统筹,安排和实现好授课计划。

二、课堂教学

备课工作准备好之后,接着是课堂教学,教师要依照备课的方案及内容来上课。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双方互动性过程。抽象的说,也是一种知识的输出与输入的过程。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主角,是思维的主体,他们的活动应占课堂的绝大多数时间。

教师在课堂教学当中,需要把教学与练习相结合起来。练习是把知识转化为技能,并进一步深化知识的过程,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练的目的就是为了给学生一个实践和检验的平台,有针对性的练习,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堂课所教所学的知识。学生应该对此重视,配合老师,多做练习,从而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践检验真理;那么,在教的阶段里,用练习来检验教学的效果和收获是再合适不过的。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会遇到一些各种各样的学习问题,对于学习初一英语的学生来说,他们遇到的问题相对比较简单。一般在词汇、句型和语法上。他们需要掌握的词汇量少、句型和语法也都简单,他们需要做的是打好基础,对英语有初步的入门认识。同词汇一样,语法是学习英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很多的学生会问:老师,这个句型为什么会这么放?为什么以元音开头的单词要用不定冠词an来修饰?什么叫特殊疑问句?等等的问题。有一些问题是

可以解释的,而有些则解释不了,这些就涉及到英语中固定的搭配和语言的规范及语法。英语的语法教学是培养学生获得英语语言内部结构的一般规则的教学活动,是帮助学生准确地表达思想,更好的进行听、说、读、写等语言实践活动的基础。由此可见语法非常的重要。

三、课后工作

自然地,课后工作主要就包括作业的批改及对遗漏的课堂知识的查阅补充,最后是在学生课程结束之时的相关考试工作。在临近考试之时,教师要按照自己的教学内容设计试卷的题型和题目数量,把它们输入电脑,做详细的排版并打印出来。排版是一项认真性的工作,排版不仅要校对试题是否有打字错误的地方,还要力求试题版面美观整齐。这要求教师要具备较好的文字处理能力。

那在批改作业的时候更要认真,绝对不能以一个“阅”字就带过,一定要根据学生作业完成的正确率来评分,根据教师个人的喜好可以用诸如:excellent、good、so-so等来点评。必要时,评上几句肯定和鼓励学生的话语。作业是学生自学、自我检查的重要依据。老师在批改的过程中,发现错误要及时的纠正并做好登记。必要的时候可以把它们拿出来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启发他们积极的思考,以便检验教学的效果并及时巩固,避免学生第二次犯同样的错误,以进一步促进教学的效益,即做到了有效教学。

四、课后辅导

老师在进行一个阶段的教学之后,对学生的情况会有一定的了解,比如知道哪一些学生基础以及吸收知识的能力比较好一些,以及哪一些学生的基础比较差,吸收和接受能力会慢一些等。那么针对后者,我们老师就要适时适当的加以辅导,而且要是跟踪性的,时刻观察被辅导学生的学习思维和学习心态,做到因材施教、对症下药,对该学生知识点不足的地方进行补充和巩固。那么辅导要有针对性,辅导的方法应因人而异,做到耐心细致,循循善诱,培优扶差。辅导的形式也有很多,一般常见的有补课式辅导和一对一的辅导等。

技能教师 篇4

一、赴D中学支教概况

我们小组一行五人于2007年8月4日从北京师范大学出发, 经过20多个小时的行程, 于8月5日到达目的地———陕北某农村中学。这是一所坐落在陕北农村的初级中学, 在校学生500人左右, 在职教师47人。为了表示对该农村中学及教师的尊重, 我们在文中略去该中学的具体名称, 改用D中学来表示。D中学校长组织教师们利用假期时间参加培训, 教师基本都是以自愿报名的形式参加的。参加培训的教师人数基本每天都保持在30人左右。每天的培训时间为早晨8点到下午4点, 中午自由练习2个小时 (包括午餐) 。我们组的培训活动从6日开始到11日下午结束, 共6天整。

二、培训内容的确定及培训经过

(一) 对教师的现有信息技术水平进行摸底前测

在培训第一天即8月6日, 我们对D中学的教师进行了关于培训内容的前测。共发放问卷30份, 回收28份, 有效问卷28份。

1. 对Office软件掌握程度的调查

在对PowerPoint的掌握程度的调查中, 我们得出下面的图表, 如图1。

可见, 大多数教师“学过一点”PowerPoint, 但是根据我们对教师们操作过程的观察, 他们中多数只是会打开PowerPoint软件, 并简单地输入一些文字。换句话说, 教师们之前虽然多数学过该软件, 但并没有掌握好。对Word的掌握程度也大体类似。在与教师们的交谈中, 多数教师流露出想重点学习PowerPoint和Word两种软件, 而对Excel, 则表示由于平时不经常用, 只想学习简单的入门知识, 不需要深入学习。

2. 对网络技能现状的调查

这方面主要是围绕教师们平时是否经常上网, 以及上网进行哪些工作展开调查。在对回收问卷的整理中我们发现:绝大多数教师平时很少上网, 只有3名教师每天至少上网2个小时, 如图2。

经过我们进一步询问, 得知绝大多数教师家中并无计算机, 同时, 学校办公室也没有配备计算机, 平时上网不太方便。另外, 对家中有计算机且能上网的3名教师进行询问时, 他们对于“您平时上网都做什么”的回答也让我们感到惊讶。例如:其中一位教师说“上网主要是娱乐”, 另外两位教师则表示, 家中虽然有计算机, 但自己不怎么用。

3. 对课件制作软件Authorware和Flash的掌握情况调查

由于此次项目筹备组的前测中有不少教师反映想学习制作课件的专门软件, 我们选择了比较常用的两个课件制作软件———Authorware和Flash, 计划作为此次培训的内容之一。在对教师的摸底测试中, 多数教师对Authorware和Flash知之甚少, 大部分教师并不知道这两个软件的基本功能。

(二) 重新确定培训内容

在培训前测中, 我们了解到这里的教师在Office系列软件及动画制作软件方面的掌握情况和培训需求, 并由此确定了这次培训的内容及其深度。了解到多数教师对操作技术方面的热情以及对单纯理论知识方面的反感, 我们组员讨论协商后决定, 在有限的培训时间内, 必须去除原教学计划中的教育技术基本理论、学习理论等纯粹理论讲解部分, 并将主要培训内容确定为三大模块:即Ofiice基础与高级技能;网络教育初级与实用技能;Flash课件入门与提高。培训内容、时间安排及实施情况如表1。

(三) 培训中遇到的主要困难

1. 因农村电力供应不足, 导致断电频繁。

8月6日、7日、8日这三天中, 实验室多次断电, 使培训数次中断。上午在多媒体教室使用投影仪给教师们展示优秀课件时, 计算机及投影仪多次自动断电, 严重影响了培训的进度。

2. 无法保证每个教师都有计算机可以练习。

8月6日起, 实验室30台计算机 (包括一台教师机) 中, 至少有两台不能正常使用。有的是无法正常开机进入操作界面, 有的是反映迟缓。在培训过程中, 大约有四组教师是三五个教师共用一台计算机。

3. 上网速度缓慢, 无法保证正常的操作演练。

8月9日进入网络培训内容后, 实验室的网络速度一度陷入困境, 多台计算机网络速度极其缓慢。在申请电子信箱和个人博客的过程中, 许多教师因为无法正常上网而没能进行实际操作练习。

根据我们向实验室管理员以及该校校长的了解, 实验室之所以会连续断电是由于整个D镇 (D中学所在地) 的电压有限, 无法满足实验室内长时间用电;至于停电, 则是该中学经常遭遇的事情。仅仅在培训期间, 实验室就突显出这么多问题, 不难想象, 在D中学的日常工作中, 这里的教师想要在实验室里正常上机上网会遇到多少困境和不便。总结下来, 这些困难其实可以归结为一点———即信息化教育的配套设施比较落后, 难以支撑农村教育信息化的快速进程。

三、经验总结

培训过程中, 始终有个问题缠绕在我脑海———为什么许多教师都承认他们之前参加过不止一次这样的培训, 而再次培训仍然处在“入门”水平?结合我们在一个星期培训中所观察到的现实情况以及对个别教师们的访谈, 得出以下几点经验:

(一) 要尊重教师的需求, 按需培训

在培训前我们组的两位硕士生认真地设计了培训方案和培训内容, 但在实施具体培训前, 还是专门抽出一定的时间对教师进行调查了解, 以确定教师对培训的期望和需要。事实证明, 预先设定的培训内容并不一定适合大多数教师的需求, 只有在了解当地的信息技术条件后, 结合教师的工作需求, 才能设计出好的培训内容和培训方案。

(二) 培训方式可以灵活多样, 但是考虑到时间的有限性, 基于任务驱动的讲授式仍是一种有效的培训方法

在培训过程中, 我们对于三个培训模块的实施基本上都是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展开, 即先将作品呈现给教师, 然后展示操作步骤, 并要求教师依此模仿练习, 最终掌握一些技能。在这个过程中, 讲授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借助教师机, 将培训内容分解为若干小任务, 要求教师跟着练习。实践证明, 前来培训的教师对这种培训方法还是很满意的。

(三) 要提高教师的信息技能, 培训只是个开始, 应用才是关键

我们认为, 在农村中学要想提高教师的信息技能, 必须尊重当地实际条件, 在当地现有的基础上, 加强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实际应用。如果只是注重培训而不注重应用, 时间久了, 任何知识不用都会生疏, 何况信息技术本身又是日新月异的领域。如果教师只是在培训的时候学习信息技能, 但在平时的教学和个人学习过程中不应用信息技术, 那么农村教师接受培训的意义又将何在?

四、几点建议

为了切实有效地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能, 我们认为除了对农村中小学的信息技术设备进行投资以及对教师进行专门的培训外, 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 当地政府应加强政策扶持, 尤其是加强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在培训中我们深切感受到, 农村中小学在配备了计算机实验室、组建了互联网之后并不代表完成了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相关的电力、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也非常重要。在我们培训中途遭遇过的断电、停电困境足以说明, 要开展农村教育信息化, 没有相关配套支持是难以进行的。

(二) 相关领导应多组织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

在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能方面, 培训不是目的, 促进信息技术在农村中小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才是最终目的。然而, 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 农村中小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很少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使用网络资源进行备课的情况更是少有。

(三) 促进以网络作为纽带, 加强农村教师与外界同行之间的交流合作

学习教师学习技能 篇5

————罗桃燕

本学期我认真学习了吴波老师讲解《教师的教学技能》的内容,在这里简单谈谈自己学习的心得体会。目标教学法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强化了教学过程,注重教学质量和素质培养,能够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教育是未来的事业,今天的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中坚,在科学的教育制度下,他们将以现代人的素质去接受二十一世纪的挑战。

1、要掌握某种教学技能,必须领会这种教学技能的基本知识,弄清它的本质意义和适应范围,了解其组成要素和操作程序及要领,这是技能形成的基础。其次,技能总是在练习与应用中形成和发展的。

2、就技能的来源而言,教学技能即表现为个体的经验,又是人类经验的结晶。它源于教学经验,又高于教学经验,是个体经验与人类经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因此教学技能需要学。教学技能和其他技能一样,熟练运用要经过选择活动方式和练习。练习:第一要明确练习的目的;第二要了解练习的结果;第三要反复练习。教学技能的形成是有规律可循的,也是可以经过科学训练而掌握的。

3、掌握教学技能要注意分析不同技能的特点。要特别提到的是,各种教学技能的难度是不一样的。教学中有些影响师生交流互动的技能,如场面控制、活动调节、诊断与评价、及时确认等教学技能,更应当受到重视。

4、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认真反思。“反思被广泛看作是教师职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说谓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分析的过程。反思具有自觉性、针对性、过程性、广泛性、创造性、超越性等特点。

5、教师要主动建构经验的意义。当代建构主义认为,学习就是学习者经验系统的变化。也就是说,学习者经过学习,其经验系统得到重组,转化或者改造,这一学习结果是学习者经由主动构建而获得。

6、教师的教学技能在一定文化脉络中习得的。教师的教学技能是在活动中表现出来,是在学校的组织环境中逐步习得的。学校里教

师之间交往与沟通,工作中的合作与切磋,实践中的观摩与互动,都是教师掌握教学技能的重要途径。

浅谈教师教学技能的提高 篇6

一、课堂导入技能的提高

课堂导入是一节课的开始,正所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导入做得好,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为课文内容的正式学习奠定知识基础。所以我在上每一节课时都特别注意导入部分,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合理自然导入新课,同时在形式上不断创新,以保持学生对本节课的关注。

我比较常用的导入方法是多媒体导入法。农村学校投影仪较少,因此同学们在平常用到投影仪的机会不多,老师们在上课的时候也不太习惯用投影仪,我在上课的时候充分注意到了这点,只要条件允许,就积极准备课件,在上课的时候运用多媒体,给学生们放图片或者视频,引用这些非语言的方法导入,学生们很自然地就会和所学内容联系到一起,既直观,又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在课堂上经常用的还有联系导入法。由于初中生的社会经历有限,对于某些事缺乏体验,对于某些问题的看法也不成熟,且容易受别人观念的影响,运用这种方法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当然课堂导入的方法还有很多,如复习导入法、提问导入法等,各种导入法都各有各的优点,各有各的不同,只要熟练掌握,一定会为自己的课堂教学平添几分精彩。

二、板书技能的提高

板书在一节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板书是门面工作,通过你的板书,就可以洞察到这节课你所讲授的全部内容。好的板书可以给人以美感,不仅能使学生看得清、看得懂,而且还能使学生的心情保持愉悦;板书能体现教师的教学思路、风格和教学流程,使学生能清晰地记住本节课的教学程序;板书还可以提示学生课堂中所学的内容,帮助学生们强化记忆,巩固所学知识;好的板书还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课堂的气氛,协调师生之间的配合。

在板书的时候,我还加强了对于板书形式的创新,新颖的板书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加强学生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

当然,板书的方法还有很多形式,如提纲式、总分式、对比式等,各种形式的互相配合,运用效果最佳。

三、多媒体制作技能的提高

多媒体是现代教学的重要辅助工具。优秀的多媒体制作可以令学生眼前一亮,感觉顿开。可以多种形式立体化向学生们展示所授内容,以开阔学生眼界,拓展学生思维,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可以以较为新颖的方式展示教师的授课内容,帮助学生强化记忆;多媒体的运用还可以节省教师的很多时间,从而为其他各项活动的进行提供时间。

我在制作多媒体课件的时候,充分运用华丽的切换方式和动画功能这个优势,给多媒体教学披上华丽的外衣,新颖的多媒体的运用将使学生持续保持注意力,提高课堂效率。授课时,我时刻注意将学生引导到所学知识内容上,这样,华丽的外表配以充实的内容,既能使学生获得美的享受又能接受充实的知识,整节课会别样精彩,课堂效果良好。

在讲课的时候,我还注意其他多媒体资料的运用,如在讲课本诗歌赏析单元的时候,我总会给学生展示一些与课文相关的图片和诗歌朗诵,帮助学生了解诗歌情感,了解作者的人生经历。

四、课堂组织技能的提高

课堂组织是一节课的基础,是教学技能中的重要一环,好的课堂组织可以有效调动课堂气氛,保持学生的注意力,维持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培养学生的进取心和自信心,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良好的课堂组织也是考验教师执教能力的重要方面,课堂组织也是师生交流的重要途径,良好的课堂组织可以有效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增强师生之间的感情。

五、课堂提问技能的提高

课堂的提问技能是课堂教学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穿课堂教学的重要方式。出色的提问可以激发学生思想的连锁反应,拓宽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眼界;课堂的提问还能保持学生对于课堂的注意力,减少学生走神现象的发生,从而保证课堂的授课效率;课堂提问还是教师课堂思路的体现,通过课堂提问,学生可以获得下一步的课堂信息,提前进入状态;同时,课堂提问还是师生交流的重要方式,教师通过提问可以了解学生们的学习情况,为接下来的授课做好准备。

首先,要注意提问的难度。提问难度要适宜,必须要照顾到各个层次的学生,提问的问题太难,能答出来的学生很少,则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提问的问题太简单,则难以引起学生的思考,浪费了课堂的时间也失去了提问的意义,因此一堂出色的课,教师必须要控制提问的难易度。其次,要找合适的学生回答,扩大回答问题学生面,尽量让各个层次学生的感受到你的关注,问题难一点可以让学习中等偏上的学生回答,而一般的问题,则交给广大的中等偏下生,从而起到了提问的作用。第三,提问完后,还必须给学生适当的时间思考,我合理安排课堂时间,一些简单的问题给学生的思考时间较少,而一些难点的问题,则分配的时间适当多一些,复杂和简单有机配合,課堂提问有良好的效果。第四,学生给出答案后,教师要组织学生评价或教师给予评判,让学生清楚答案是否正确。

总之,教师要通过自己的教学实际,不断地去总结和反思,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才能真正提高课堂实效,达到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境界。

技能教师 篇7

中小学美术教师的教学技能和专业技能的平衡发展问题一直是业界争论的话题, 一般的观点认为美术教师应该以教学技能为重而忽视了专业技能的重要性, 缺乏美术专业的水准, 所以在现实中就存在教师因专业技能低下而影响学生的能力提高的情况。按照国家教育部制定的九年制义务教育的要求, 美术教育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但是能达到这样的教学要求的学校可以说是凤毛麟角, 凸显出中小学美术教师的知识结构和专业能力的滞后。

国内对这一课题的研究主要体现在浅层次的教学研究, 虽然也能找到一些问题, 但是很多观点都把美术教育的现实责任推给了课程设置或者应试化的考试制度, 而忽略了更根本的教师本身的问题。有的学者探讨美术教育的内涵和外延, 深入挖掘了美术教育各层次的意义, 本课题组认为从这样的高度看待美术教育问题是比较全面而现实的。程明太的《美术教育学》就是比较典型的例子。在书中, 作者把美术教育的各个环节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1) , 对本课题研究有很大的启示作用。尹少淳的《美术及其教育》则从美术的社会价值入手, 论述美术教育的各种价值, 讲述了各美术门类在实际教学中的要点和价值 (2) , 这些对本课题的研究具有参考价值。

教师教学技能和专业技能的平衡发展研究在国外研究已有久远的历史, 伴随美术教育的发展而发展。国外艺术教育的兴起比较早, 早在十六世纪,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众教育》中就对美术教育进行了论述, 并提出了“泛智论”。十八世纪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论述了艺术教育问题, 认为艺术是人的本能。德国哲学家康德提出了通过美术教育来发展儿童的个性同时代的德国哲学家、诗人席勒也认为艺术是能够培养创造幸福的和谐个性的一种工具, 能将感性和理性结合起来, 并首次提出审美教育的概念。从十八世纪开始, 西方国家就开始把美术作为学校的必修课程之一, 并对教师的技能提出了要求, 经过几百年的发展, 已经形成比较完善的体系。近现代以后, 随着西方艺术观念的发展和现当代艺术的兴起, 西方的美术教师的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对于技巧性手段的认识越来越放松, 而更倾向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有的面对五花八门的当代艺术则保持着一份冷静心态的学术态度, 专注欣赏、理解自己辉煌的艺术传统。在这些多元化的美术教育形态中, 对教师的教学技能和专业技能的要求也不尽相同。

二、研究方法

本课题以广西中小学的美术教学实际为基础, 从学生和教师两个方面进行问卷调查, 分中学学生、中学教师和小学学生和小学教师四个部分。本课题试图通过教学中最简单问题的问卷调查, 从中探寻教师的专业技能和教学技能在教学中的作用, 从而寻找两者之间权衡轻重的平衡关系, 为美术师范专业的培养方案和教师教育提供参考实验。

本课题采用问卷法和归纳法进行研究, 问卷法是向部分中小学发放学生和教师的问卷, 通过收集问卷进行研究;归纳法则是在问卷的基础上进行理论的归纳分析, 从理论高度分析归纳问卷结果, 并从中分析中小学教师的专业技能和教学技能之间的权衡关系。

三、研究过程

1. 问卷设计

(1) 贴近教学实际

本课题组在调查研究中认为, 教学中的任何问题都是怎样教和怎样学的问题, 这一问题可以演变出其他的问题, 例如教什么、学什么、教的程度怎样, 等等。围绕这一问题, 我们列举了学生和老师遇到的最为明显的问题, 例如“你希望教什么给学生”“你希望通过本课程学会什么”这样的问题作为最优先的问题, 提供了一些可选择的共性认识的答案, 同时也考虑了一些稍微个性的答案。

贴近教学的另一个原则就是分列不同的组别, 考虑到不同的年龄特点, 本问卷设置了中学教师组、小学教师组、中学学生组、小学学生组四个组别, 不同的组别问题相同, 但是回答的角度则是从不同的组别年龄特征和工作特征来回答。

(2) 选择专业技能的角度

这一考虑主要体现在教师的角度, 体现教师的教学技能的表现就是教学基本功。例如, 对各种教学技能的应用能力, 有些方面不能体现美术教师的专业特征, 而只有美术技能才具有美术专业的技能特征, 这是美术教师区别于其他教师的特点之一, 能体现这一特征的表现就是课堂示范。本问卷把课堂示范作为问卷的重点内容之一, 不仅在教师的问卷中直接提问, 而且从学生的问卷中间接提问, 从不同角度来考察教师的专业技能应该是比较有说服力的。

2. 问卷发放与回收

本课题组选择了广西区内的二十六所中小学进行问卷发放, 各学校都是所在单位的实习学校和有关联的学校, 其中六所在南宁, 其余的分布在区内各地的乡镇中小学和县级中小学, 采取当场填写当场回收的办法, 保证问卷的数量和质量。

3. 问卷样本

4. 问卷统计

小学学生问卷统计:

第一题:AC52%, AB35%, BC12%, BD0.3%, CD0.7%。

第二题:AD68%, BD18%, CD10%, AC3.7%, AB0.3%。

第三题:CD52%, AC15%, AB13%, BC13%, BD7%。

中学学生问卷统计:

第一题:AB23%, BC23%, AC22%, BD17%, CD15%。

第二题:CD32%, AC28%, BC26%, BD14%。

第三题:AB38%, BC33%, CD16%, BD15%。

小学教师问卷统计:

第一题:BC54%, AC22%, AB15%, CD9%。

第二题:BC49%, AC28%, AB13%, AD10%。

第三题:CD53%, AD30%, AC7%, BD6%。

中学教师问卷统计:

第一题:AC40%, AB32%, AD15%, CD8%, BD5%。

第二题:CD46%, BC35%, AB19%。

第三题:CD56%, AD31%, AC7%, BD6%。

四、问卷分析

1. 小学学生问卷分析

(1) 52%的学生选择AC, 说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强, 被动学习的较少, 大多数学生对美术学科感兴趣。少年儿童的思维方式是直观图像式的, 只有对知识不断摄取后, 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才逐步从图像思维方式过渡到逻辑思维方式。所以, 美术教师要能够从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的高度来对待美术教学, 才是引领学生成长的最佳方式。

(2) 绝大多数同学选择了AD, 说明学生在学习中很期望教师能够详细地讲解与示范, 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主动示范, 详细讲解。这是对教师的一种专业技能的要求, 没有过硬的专业技能就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

(3) 在教学实际中, 很多学生虽然有较强烈的求知欲, 却不能得到满足, 通过问卷的归纳分析表明, 是因为得不到老师的指导而造成的, 这样的现实是我们需要面对的。也就是说, 在教学中还有不少教师不能通过自己的示范指导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这也间接地说明了有不少教师的专业技能有待提高。

2. 中学学生问卷分析

(1) 此阶段有45%的学生选择素描作为自己的学习内容之一, 这是这一阶段的学生开始形成自己的理性思维的表现之一, 说明学生开始有了分析理解某一事物的表现。选择水彩画的同学也不在少数, 水彩画的轻盈便捷及色彩鲜明等特征符合这一阶段学生的欣赏习惯, 体现了这一阶段的学生阳光的心态和明朗的作风。因此, 这一阶段的教师指导更需要专业性, 才能在学生中树立良好的形象。

(2) 选择“讲解生动有趣”是绝大多数同学的愿望。趣味性是这一年龄段学生摄取知识的条件之一, 任何的知识只要有趣味性就容易被学生所接受。这一阶段的学生已经开始具备一定的批判能力, 不会一味地服从老师的课堂说教, 所以趣味性教学是决定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情景教学法就是趣味性教学方式之一。做到趣味性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对于美术知识, 没有太多的理论解释, 而是重在实践。在实践中设计趣味性可能会丧失部分学术性, 所以要求教师要具备较高的专业能力, 在趣味性和学术性两者之间找到综合的平衡。

(3) 选择“不会画, 老师指导不够”的同学占总数的71%。说明教师在课堂中的指导是多么的重要, 而现实中则差强人意。教师要提高指导效率, 就需要有更过硬的专业基本功, 让自己的指导更加到位, 这样就能提高指导效率, 由此可见对于美术教师来说, 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是非常重要的。

3. 小学教师问卷分析

(1) 选择BC的老师占绝大多数, 说明教师能够掌握美术教育的基本方向。对于小学生而言, 越是低年级越是对美术理解简单。美术对于一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几乎就是涂鸦, 所以在这一时期的美术教育, 能做的事情只是培养兴趣而已, 从问卷的C选项的表现也能看出来。

(2) 选择BC占了近一半, 其中C选项占到了77%, 说明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应该以丰富性为原则;B选项占到62%, 说明了趣味性也十分重要。这两个方面表明了小学美术教育中的特点, 那就是强调丰富性和趣味性而减弱学术性。表面上看, 学术性减弱了, 其实对教师的要求是提高了, 因为把简单的美术知识做出趣味性和丰富性本身就已经具有学术性了, 没有学术上的过硬本领是难以把简单的学术知识丰富化和趣味化的。

(3) 直接选择CD的占到了一半以上, 而选择D的更是高达83%, 这确实反映了美术作为副科的无奈。选择C的高达60%, 反映了美术教师队伍的能力现状, 同时更反映了专业技能对美术教师的重要性。

4. 中学教师问卷分析

(1) 选择A答案的占到绝大多数, 说明在中学阶段的美术教学要具有专业性。选择C答案的也超过了半数, 说明在中学阶段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已经是一件十分重要的教学任务了, 要求教师具备更为高超的专业技能, 才能在此阶段更好地引导学生。

(2) 46%的教师选择了CD, 不能不说是美术教学现状的悲哀, 因为很多教师不能很好地对待示范这一教学活动, 这是美术之所以是美术的根本要求所在。但是确实有不少教师丢失了这样的根本, 这也从另一个侧面验证了美术专业技能在美术教学中的重要性。

(3) 选择D的占到93%, 这样的结果大大出乎意料, 但是细想也在情理之中, 因为中学的文化知识已经处于为后的竞争做准备的阶段, 所以美术作为副科给文化科让路也是一个无奈的选择。

五、结论

1. 从学生的诉求角度来看, 学生希望加强指导, 提高指导效率。

应该说, 指导是教学技巧的问题, 但是怎样指导则是美术专业技能问题, 归根到底还是专业技能发挥关键作用, 这就要求教师要有扎实的专业基本功, 才能胜任美术专业的教学工作。所以, 对于中小学美术教师来说, 教学技能固然重要, 更重要的是专业技能, 要以专业技能为主, 教学技能为辅, 没有专业技能, 再好的教学技能也不能解决问题;而没有教学技能, 美术技能的发挥就会事倍功半。

2. 从教师的角度看, 很多教师对待示范的态度不够积极, 这样的表现应该有很深的现实原因, 其中不乏教师本身的专业技能的不足。

许多教师的专业素质不高, 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从专业角度看, 其中的表现是对专业技能理解不深, 要点掌握存在欠缺, 因而不能高效率地进行示范讲解。在这样的状况下, 再熟练的教学技巧都只能是花拳绣腿, 更谈不上保证教学质量了。

3. 要重视美术专业学生的培养, 为成为合格的中小学美术教师做准备。

要解决教学的问题就要先解决教师的问题, 解决教师的问题在于提高其专业素养。培养美术教师时, 不能一味强调师范性而忽视专业性。

应该看到的是, 教学技能是在实践中不断练习后掌握的。美术教师在学生时代所学习的教学技能仅仅是表面的理论而已, 对于实践不一定有切实的指导作用。然而美术技能则不是这样, 任何一种美术技能都是前人经过反复练习总结的结果, 对现实的任何练习都具有借鉴指导作用。达·芬奇时代的美术技能现在还在使用, 而·达芬奇时代的教育理论则不可能还合乎这个时代的社会实际了, 更何况教学经验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 而是一个长期的积累, 不是通过某一次的什么活动就可以掌握的。美术教师的学生时代则是练习美术技能的最佳时机, 很多练习机会也只有在学校里才可能很方便地进行, 例如画人体练习或者长期的美术作业, 一个美术专业的学生成为中小学美术教师以后就很难有时间和机会进行这样的练习了。所以, 作为将来的美术教师, 美术专业的学生主观上要珍惜这样的练习机会, 同时教学部门也应该从以上角度思考问题, 给学生更多的掌握技能的课时, 让他们在走上讲台之前就应该有时间充分掌握应该掌握的美术技能, 或许他的教学经验还不够丰富, 对课堂的组织还不够熟练, 但是这些会在工作中不断得到改善, 而他赖以工作的美术技能则不一定会因为时间的积累而愈加丰富, 相反还可能会减退, 所以, 对美术教师来说, 技能的重要性十分明显。

摘要:中小学美术教师的教学技能和专业技能的平衡发展一直是业界争论的话题。一般的观点认为美术教师应该以教学技能为重而忽视了专业技能的重要性, 在现实中存在因教师专业技能低下而影响学生能力提高的情况。本课题采用问卷法和归纳法进行研究, 问卷法是向部分中小学发放学生和教师的问卷, 通过收集问卷进行研究;归纳法则是在问卷的基础上进行理论的归纳分析, 从理论高度分析归纳问卷结果, 并从中分析中小学教师的专业技能和教学技能之间的权衡关系。

关键词:中小学美术教学,专业技能,教学技能,问卷分析

参考文献

[1]程明太.美术教育学[M].哈尔滨:黑龙江美术出版社, 2011:73-95.

幼儿教师如何提升语言技能 篇8

一、幼儿教师要加强自身语言修养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一名教师在语言方面的修养,从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的语言是一种无法代替的工具”,因此说,一名优秀的教师能够让深奥的知识变得浅显,能够让抽象的内容变得具体。可是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却缺乏语言素养,为数不少的教师教学语言不标准、不规范、不生动,与学生交流时语言平淡、内容空洞,没有感情,甚至存在语病。那么,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怎样提高教师自身语言修养,用优美的语言拨动幼儿心弦?我认为应以下几点做起。

1.努力学习语言学理论

捷克伟大的民主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教师的嘴像是一个源泉, 从那里能够发出知识的溪流。”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应该认识到语言对幼儿的重要性,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认真学习《语言学概论》《教师言语表达》等语言方面书籍,努力做到在语言表达上左右逢源、驾轻就熟

2.努力锤炼教学语言

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说:“教师成功的原因是因为把课教活了”。教学语言是我们教师最基本的教学工夫,要想登入大雅之堂,就应该刻苦修炼,只要不断练习,我们的语言就会日臻完美。因此,在平时的工作中,我总是通过各种方法锤炼自己的教学语言,尽力用优美的语言滋润幼儿的心灵。

二、幼儿教师要有良好的语言策略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不仅需要具备必要的语言技能,还应该具备良好的语言策略,“策略”通俗一点说是计策谋略,是为了实现某项任务而采取的手段,幼儿教师的语言策略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和教学目的,在语言上采取的手段。语言策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师的教育观念。为此,在学习人教版幼儿语言教材时,我采取了以下两点措施。

1.实施鼓励

这个策略指的是我们教师当幼儿完成某项任务时要给予他们及时地表扬,在幼儿遇到困难时要及时的鼓励,我们的鼓励对孩子们来说是一种无穷的力量,所以,在平时的工作中,“真棒”“你是好样的”“老师就喜欢你的聪明劲”等是我常用的语言,同时,再加上自己爱抚的动作,亲切的表情,幼儿一定会受到很大的鼓舞。

2.愉快表达

这个策略要求我们教师不论什么时候都应该对幼儿心平气和,但是很多教师在表达愉快情感、肯定意见时能做到,在表达不愉快情感、否定意见时就做不到了。因此,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从不对孩子大喊大叫,而是用温柔的眼神、亲切的语言和孩子交流,即使他们犯了错误我也从不大声训斥他们,而是进行正面说服教育。

技能教师 篇9

一专业技能与教师发展的密切联系

在专业技能引领下, 专业教学模式应走进企业、走向发展前沿。以学生岗位技能培养为目标, 加强技能辐射, 这对专业教师的业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 职业素养、知识、技能“三位一体”的专业技能要求

随着时代的发展, 企业对员工的素质、知识、技能的要求也逐渐提高。通过会计专业技能的学习, 加快会计初学者了解、熟悉、掌握会计准则步伐, 考查会计人员知识结构和整体素质, 构建职业素养、知识、技能“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和体系, 创新教学内容, 整合教学资源。

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指教师作为专业人员, 在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即是专业新手到专家型教师的过程。而对青年教师而言, 专业发展是保证和拓展该教师群体生存发展的大事, 要给予学生专业技能的教学, 首先必须提高自身的技能业务水平。教师的工作不再只是关注过去、面向已有的知识领域, 而是要面向学生的未来, 与学生一起在教育活动中创造学生的素养和知识体系。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动态过程, 贯穿于教师的整个职业生涯。

2. 完善专业技能在财企校交流中的中介作用

专业技能是链接校财行企的重要沟通桥梁, 也是教学成果的直接反馈, 更是行企前沿资讯的一线标准。专业技能发展也要在完善专业教学模式建设下, 建立财行企专业为主体的交流平台, 不断进行专业开发和补充, 搭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平台, 密切企业、行业、专业三者关系, 提升专业辐射服务功能, 发挥专业示范作用。从会计从业能力出发, 以会计基础知识、基本能力为“双基”, 以会计手工账务和电脑账务处理的核心技能为“二核”, 以语言交际能力、会计信息化能力和会计实践操作能力为“三能力”, 建立以“双基二核三能力”为引领的“双证融通、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青年教师作为财企校的中间媒介, 担当了重要角色, 为专业教学走向奠定了基础。

二专业技能助推教师、教学发展

会计教学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 会计实操教学中发现的问题也逐渐被大家重视。

1. 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 基础技能动手能力差。职高学生的特点之一就是没有持久力, 学习的动力不足, 特别体现在小技能的训练中。如珠算、小键盘、点钞项目, 刚开始学习时效果较突出, 随着课程能力要求的提高, 学生渐渐出现疲惫状态, 因此多方式的考核和课堂测试形式就随之衍伸出来。

第二, 模拟企业环境的实操训练项目薄弱。基于实训基地、会计行业性质等原因, 记账公司等企业接受的实习学生也有限, 大多数学生只能模拟企业环境进行实操训练。而在实操过程中, 由于具有实践经验的指导教师少、学生对工作流程的不熟悉等问题, 计划中的模拟实操也流于形式。

2. 加强专业技能培训

专业技能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 培训显然是提升技能水平的有效方法。但怎么培训、培训内容有哪些、谁来培训, 都是专业技能培训中的难题, 针对教师这个特殊的群体, 尤其是青年专业教师, 专业技能培训的方式方法也值得商榷。

第一, 专业技能的提炼。以会计专业为例, 哪些属于会计专业必备技能, 哪些又是在实际工作中迫切需要的技能?因此, 专业技能的梳理是首要的, 这需要青年教师与行业、企业保持密切的联系。

会计专业技能包括会计手工账务、电算化、传票翻打、点钞、珠算、信息化录入等。其中, 会计手工账务处理是企业实操的基础, 也是学生与教师较为薄弱的环节, 由于需要前沿的资讯与动态不断来充实和变更, 因此这部分培训需求也最为迫切。

第二, 培训形式与内容。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指教师作为专业人员, 在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即专业新手到专家型教师的过程。由于培训对象是教师, 时间段上就能分为两部分, 一是平时课务之外的零散时间, 再就是寒暑假的连续时间段。专业技能强弱关乎教师业务水平和课堂实效, 因此培训应该是零散加连续且有质量保证的。换句话说, 就是充实课余生活。

培训内容围绕会计专业技能进行, 侧重会计实务处理, 与会计技能大赛内容衔接。

第三, 校企合作机制建设。“引进来、走出去”的合作机制, 将企业拥有一线工作经验的专家请进校园, 对教师教学、实训进行指导, 以点带面, 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也继续深化专业教师下企业, 实现校企的人才交流、技术互助与信息共享。将企业第一手资料作为技能竞赛的材料, 进行竞赛软件的开发与测试, 普及到每一位学生, 摒弃精英教育模式, 使全体学生受益。

三针对青年教师的专业技能培训

1. 加强专业技能培训

吸收专业新元素是专业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拓展提升的有效途径, 因此, 完善的培训机制是提高师资质量的有效途径。

2. 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及普及性

“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 但要让其能渔、会渔, 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针对专业教师的专业技能培训, 不是一两次就能提高其教学质量的, 需长久并与时俱进的训练。

3. 加强会计技能团队建设

技能比赛仅仅是展示高水平的舞台, 而技能竞赛所引领的专业发展方向应走向日常教学。会计技能教学体系的构建、教师与学生技能提升的关键, 还在于日常教学模式和内容的改革上。教练团队必须转型为教学团队, 会计技能竞赛组织方也应不断探究会计实务操作流程和技巧, 以模拟企业为依托, 以实际会计工作任务为驱动, 以教学实践为纽带, 将知识、方法、技能有机融合, 使教、学、做相结合。

4. 竞赛平台的搭建

技能要出成效, 竞赛是最能提升效果的方法之一。会计专业技能竞赛不应局限于学生之间的比赛, 也应扩展到教师之间、师生间, 通过竞赛知己知彼, 提升自我发展空间。

5. 与时俱进的创新思想

会计专业技能与实践生产息息相关, 与企业保持密切的联系是会计教学不可或缺的一环, 也是会计教师教学实践中技能发展走向的引领。

会计技能的提高是专业建设的走向, 教赛结合, 强化职业导向、优化课程体系, 推进专业教学发展;围绕技能提升、能力本位重构技能竞赛方向, 创新双赢机制, 在技能竞赛平台上, 提升教师质量, 实现教学引领示范辐射的专业教学改革目标。

摘要:会计青年教师作为教学一线的主力军, 其业务的细化、精化以及视野的拓展是建立在专业技能的提高上的, 专业技能的培训是助推青年教师发展的良好途径。本文从专业技能与教师发展的密切联系出发, 探讨如何加强专业技能培训方式方法, 使青年教师在业务水平上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关键词:青年教师,专业技能,会计

参考文献

[1]杨奇、王媚莎、李庭华.职业技能竞赛对优化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影响及作用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 2012 (13)

[2]汪姬珏.以技能大赛引导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探讨[J].现代营销 (学苑版) , 2012 (3)

[3]厉祎.地方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D].长江大学, 2013

浅谈教师“替代父母关系”技能 篇10

“替代父母关系”技能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技能, 它源于著名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范梅南关于现象学的有关研究, 这种技能着眼于师生关系的一种新的理解视角。在这里“替代”是指“代替”“替身”, 是用以形容事物的交换方式。“替代父母关系”可以理解为代替父母履行教育孩子的责任。范梅南在其作品《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中写道:教师“替代父母”的关系技能被作为探求教育学理解和洞察的源泉, 这种技能是理解和洞察整体关注专业教育者和儿童的生活世界的一种技能。

二教师“替代父母关系”技能的特征

1. 教育学意向性

教育学意向性是指教师履行替代父母的职责时, 出于向善的动机, 尽可能地加强儿童的任何积极意向, 这种意向性根植于师生的实际生活中, 是教师与学生生活在一起发现自己被召唤时的一种主动回应。因此, 教育学意向性处于教师教学工作经验中至高无上的地位。如师生间没有了教育学意向性, “替代父母关系”技能的实施也就丧失了其存在的合法性基础。同时, 范梅南也指出:并不是所有的教育学意向都会有教育学的效果。有时候会适得其反, 但这并不是教师有意而为之的。教师给予的关爱学生未必欣然接受, 这就要求教师应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关爱学生, 只有意向性达成一致, “替代父母关系”技能才具有真正意义。

2. 双重意向性

“替代父母关系”技能有着双重的意向性, 即教师对学生的关心是为了他们的现在和将来。儿童意味着可能性, 一个正在成长中的人。范梅南认为:让教师看到学生的成长。“教师敏锐地感知到学生成熟的迹象:一种个性化的谈话方式, 一种新的令人愉快的自信, 某种走路及处事的方式——就在很多的小事情中看到了学生的成长。”教育学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找到了它的教育意义, “替代父母关系”技能也在学生的成长中实现了自身的教育价值。

三教师“替代父母关系”技能的作用

1. 赋予教学期望, 提高教学效果

教育期望是教师“替代父母关系”技能发挥最佳效果的关键。早在很久以前, 学者来到某所学校告诉教师他们指定的孩子将来一定会成为世界的栋梁之才, 老师便给予他们更多关注和期望, 多年后果真如学者所说, 他们各个都有所成就, 而教师且不知当时学者只是随意点了几个孩子, 不知道他们的名字。由此可见, 希望效应其实早已存在, 只是被忽视, 教师应给予每个孩子应有的期望, 这是一种替代父母的责任更是一种义务。范梅南指出:“教育希望是一种面对孩子的方式的希望, 是教师的一种生存方式”, 它是一种耐心和信心, 耐心使得孩子不放弃, 而信心则可以使他们走得更远。这是教师实施“替代父母关系”技能的必经之路。

2. 实施情感教育, 增强师生交流

“在教育情境中, 成人和孩子并不是碰巧相聚在一起的;相反, 他们是以一种互相交融的联合方式相聚”, 即教育中成人与孩子会有一种特殊的情感关系。师生关系在根本上是教育关系, 也就是情感教育关系, 这是师生关系的独特之处。教师“替代父母关系”技能的实施, 是一种精神性的, 是互相的心灵交流, 它不是简单地为了达到某种眼前的目的, 而是为了长远的发展目的。

四教师“替代父母关系”技能的应用要点

1. 履行爱的责任

教育就是教师或父母与儿童或学生之间的交往生活过程。做到关爱孩子, 就必须从他们的生活本身开始。教师的爱不同于父母的爱, 教师对孩子的爱是为了孩子的成长, 教育的过程就是教育目的实现的过程。教师作为替代父母的人, 要在生活中观察孩子、关心孩子, 每位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时, 都希望教师能像父母一样发自内心地关爱孩子、关心孩子, 引导孩子成长。

2. 履行教育的责任

教师的教育责任包括作为普通人的道德责任和作为这一岗位的职业责任, 教育责任是两者的统一。范梅南说:“教育学的权威是学生给予老师的责任。”当孩子进入学校后, 老师将如何与这些孩子建立教育关系呢?与父母和孩子的关系不一样, 孩子不是神赐予老师的, 而是自孩子出现在教师面前那一刻起就被赋予了一种无形的教育责任。这种责任在教师角色上表现为一种教育的权威。

五教师“替代父母关系”技能的构成要素

1. 教育爱

教育爱是教师替代父母关系技能的基本要素, 范梅南认为:教育爱先于教育关系而产生, 是先有了教育爱, 才形成教育关系。教师对学生的爱, 就是在此背景下以他们成长变化的价值为前提的。

2. 教育期望

这点在前面已阐述, 教育期望的表现形式也是多样的且并不复杂, 如教师一个肯定的眼神、一句关切的问候、一个十足的肯定, 都是一种期望。

3. 教育责任

责任表现为一种替代父母的责任, 教师“替代父母关系”技能也正是替代了这种责任, 它在教师身上表现为教育学的权威。权威是以爱护、情感和孩子内在的接受为基础的。

摘要:教师“替代父母关系”技能是当今社会的新型技能, 这种技能的实施是将教育中的最关键成分充分体现出来, 也就是说要想“教”, 首先要“育”。“育”是一切教育的本质, 也必定成了教师替代父母的本质。

关键词:教师“替代父母关系”技能,教育本质,育

参考文献

[1][德]胡塞尔.欧洲科学的危机与超越论的现象学 (王炳文译) [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1

[2][德]海德格尔.思的经验 (陈春文译) [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8

[3]倪梁康.现象学及其效应:胡塞尔与当代德国哲学[M].北京:三联书店, 1994

中学地理教师课堂提问技能研究 篇11

新课改强调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导,关注学生的主动思考,而提出问题是思维的开始,所以教师的提问就是启发学生创造的关键。目前我国关于课堂教学提问技能的研究比较少,而且过于笼统,专门研究地理课堂提问技能的就更少了。本文在对提问技能一般性把握的基础上,借鉴其他学科对课堂教学中提问技能的研究方法,来试着探讨地理课堂中的提问技能。

合理安排和有计划的提问,能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素质教育原则,是课堂教学活动的比较高水平的行为。地理学科具有很强的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和系统性。因此,教师只要抓住了地理学科的特点,抓住了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精心设计出恰当的问题,就可以把学生引入到问题情境中,使学生自主地去思考、主动地吸收,从而使地理课堂变得精彩,真正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2课堂提问技能研究综述

2.1 课堂提问的内涵

课堂提问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的情景,以引导学生积极、定向地思考而提出疑问的一种教学活动的行为方式。

课堂提问是推动课堂教学过程的动力,不仅可以达到反馈的目的,而且还是促进学生思维、巩固知识和运用知识的方法和手段,是课堂教学中贯彻启发式教学原则的最好形式。

2.2 关于课堂提问技能的文献总结

目前我国关于课堂教学提问技能的研究比较少,过于笼统,局限与提问的类型、功能、原则几个方面,而且多有重复。对运用提问技能时存在的问题及提高提问技能的方法这两方面的研究很少。本文在对提问技能一般性把握的基础上,借鉴其他学科对课堂教学中提问技能的研究方法,来试着探讨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运用提问技能时存在的问题和提高提问技能的策略。

3 地理课堂提问的功能

3.1 提问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有选择的指向和集中,它是感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心理过程的共同特性。一般情况下,我们的心理活动总是集中于某种对象的,因此注意可以使我们的心理活动处于一种积极、兴奋的状态同时具有一定的方向。在课堂中,教师的提问可以促使学生的心理活动朝着教师引导的教学内容上指向和集中,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如果这时教师的提问恰好符合学生思维的特点,那就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自觉来思考、解决问题,主动求知,自然就引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3.2 提问可以使课堂教学得到及时的反馈

反馈是实施调控的必要前提。教师恰当的提问,可以迅速获得反馈信息,从而指导教师不断调控教学程序,为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使学生保持注意的稳定性、持久性,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当学生思维出现偏差或冷场时,教师的一个导向性提问可及时引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以此来控制教学方向。

地理学科的知识性和逻辑性都很强,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及时的提问,来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根据学生对问题的回答获得反馈信息,灵活地改变教学进度、教学方法,对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进一步解释。这样才能保持学生注意力的稳定性,使其紧紧跟随教师的步伐。

3.3 提问可以刺激回忆、巩固知识、帮助学生把新旧知识系统地联系起来

这种问题一般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它可督促学生回忆并及时复习巩固知识,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系统地掌握知识。

地理知识的系统性和综合性很突出,地理概念、原理的获得离不开发人深思的问题的启发,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解题技能的巩固强化来自精心设计的问题的诱导。教师若能巧妙地提出系统联系前后所学知识的问题,就能很好的帮助学生加深记忆。当知识被系统地串联在一起时,它就很容易记忆,促进了知识的内化,对所学的知识理解也更加深刻,建构地理学科的思维模式,强化综合应用能力。

4 地理教师运用课堂提问技能时存在的问题

新课改的理念强调的是素质教育,教师满堂讲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而关注学生自主性、关注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成为主流。这种教学模式中,提问技能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但是提问技能不易掌握,所以很多教师对提问持有“可以不必学、不愿学”的态度,也有一部分教师对提问技能的理解不够,提出很多无效的问题,造成表面上的热烈活跃的课堂气氛,实际上这些问题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对学生没有帮助,纯粹浪费时间。

4.1 提问的内容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提问的目的不明确,很随意。比如说提问课本上的概念,学生机械地照课本来念,不经思考。还有“……是不是啊?”,“对不对?”等等这些没有任何意义的提问,学生只能简单的回答“是”或者“不是”,“对”或者“不对”,起不到启发思考的作用,还会形成学生的懒于动脑的坏习惯。

(2)对提出的问题的难易把握不好。由于对学生的知识基础了解不明确,提问时出现两种情况。第一,提出的问题过于零碎、过于简单,学生“不用跳就能摘到果子”,这不利于思维能力的训练和提高。第二,提出的问题超出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生难于回答,打击学生的积极性,还会造成课堂上的“冷场”局面。

4.2 提问的方法上存在的问题

(1)提问过于频繁。课堂上提问的数量过多,影响正常的教学进度和教学思路,同时还会造成学生的疲劳、反感情绪,破坏课堂的气氛。

(2)提问缺乏普遍性。教师怕成绩不好的学生回答不出正确答案影响教学,只提问成绩优秀的几个学生。每个班级中成绩差的学生还是占大多数的,教师这样提问就会挫伤大多数学生的自信心,打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3)提问时机把握不好。提问没有根据课堂教学的进度,适时的提出问题,导致提问的效果不好。讲完一个知识点之后及时提出相应的问题,加强学生的理解,若是讲了一个或几个知识点后提问前一个知识点的问题,就会扰乱学生的思路,同时没有及时加强学生理解,不利于学生的记忆。

5 地理教师提高课堂提问技能的策略

5.1精心设计课堂中要提的问题

课堂中的提问不是随便想起什么就问什么,而是要在课前进行精心的设计,在什么时间提问什么问题,会得到什么样的回答,大概会遇到什么情况等等。在设计问题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鉆研教材和教学大纲。这是提高提问技能的前提。只有吃透了教材和教学大纲,提出的问题才能契合教学目标、紧扣重难点,不然只能是浪费时间。

(2)把握提问的时机。孔子曾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可见,只有当学生具备了“愤悱”状态,即到了“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之时,才是对学生进行“开其意”和“达其辞”的最佳火候。这就要求教师把握好时机,提出让学生“跳一跳,摘桃子”的问题,并及时“解惑”。

5.2 遵循课堂提问的原则

(1)语言要科学严谨、简明易懂。地理知识本身有着严密的科学性,课堂中的提问要有科学性,措辞要恰当,不能有歧义。如指图说明地理事物位置时,不应说上、下、左、右,而应说北、南、西、东等。

(2)提问要图文相结合。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在地理教学的课堂提问中,或依课本插图设问,或让学生指图回答,或让学生填绘空白地图、板图,着意培养学生读图、绘图、分析图的基本技能 。

6 结论

提问技能是地理教学中很重要的技能之一,我们广大的地理教师应该充分重视起来。提高提问技能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精心设计课堂中要提的问题。精心设计问题,做到心中有数,在课堂中才能运用自如。

(2)遵循课堂提问的原则。这是提高课堂提问技能的理论前提,有理论才能知道实践。

(3)教师自身加强训练。自我训练是提高技能的关键。

浅析高校化学教师的教学技能 篇12

为了培养逐步适应不断发展的知识经济的专业性、创新型人才,高校化学教师应该在传统化学教学的基础上,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不断改进并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技能。同时高校化学教师要能够在教材处理、备课以及理论与实验搭配等层面下足功夫,找到适用于新时代的化学教授新技能。

一、注重课堂教学的教学方法

良好的教学方法势必会提高教学的效果和效率,而教师必须探寻适合自己和教学的科学方法,才能够高效地、严谨地传授化学知识。好的教学方法不仅体现在传统讲授的层面,同时还要求教师能够结合新手段、新方法进行教授。新的方法和手段一方面可以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另一方面也可以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加强对化学的热爱和探索。

(1)课堂教学导入法的应用。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导入教学具有很多种形式,且由于化学教学实践性强的特点,教师在课程导入的选择和应用中都有很多选择余地,但是在教授过程中,还是要注意抓住学生对于未知领域的探索欲以及学生反应的积极性。

(2)创造良好的教学气氛。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让学生自发地、主动地融入专业知识的学习氛围中去,让学生感受到关心、信任与爱护,从而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的欲望,进而不断地形成更加良好的学习氛围,达到亦师亦友,共同探寻新知识的场景。比如可以通过游戏的形式或者竞赛的形式,加深对某个知识点的认识。

(3)创新教学手段的应用。近年来化学教学已经逐步摆脱了“黑板+粉笔”的传统教学方式,化学模型、幻灯投影仪、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极大地丰富了化学的教学手段。目前已经开发的专门应用于化学教学的实验软件可以帮助学生进行虚拟实验,同时也可以按照他们自己的思维去设计实验,从而更好地完成学习。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通过各种假设及参数设置去完成实验,哪怕是失败了,他们也可以改变参数或者假设直到实验成功。如此更能加深对于知识点的印象和认知。

二、注重教材的分析处理和课堂教学设计

教材的分析处理和课堂教学设计是化学教学的基础,也是教师备课的重点。化学教师授课的第一步就是对于教材的处理,通过处理教材,找到适合自己课堂的设计方案,以及实验课和理论课的搭配结构。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施整个化学授课的系统化工作。为了使学生能够深入浅出地学习化学知识,这一部分工作必然是重中之重,这要求化学老师进行系统的分析、归纳和总结,在此基础上再结合各类教学手段的应用和新的教学方法的使用,才能够真正完成化学教授的工作。但是,在新时代,教材的分析处理和课堂教学设计也要与时俱进,不能按部就班,只有不断地创新和进步,才能将新的方法和技术应用到授课过程中。

(1)不断关注化学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每年的诺贝尔化学奖的研究方向都会吸引学生的眼球和引发他们的兴趣。而且新的发展动态也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他们对于化学的兴趣和爱好。往往很多知识点通过名人故事的形式加以授课,能使学生更加直观化地接触新知识,从而加深记忆和理解。

(2)注重实验课与理论课的有机结合。几乎每门化学课程都会包含不同比例的实验,这样能够深入浅出地让学生了解化学的原理和效果。如何将这种优势逐步转化为效率,这也是化学教师应该考虑的问题。

由于理论和实验课在化学教学过程中的不同特点,两者在课程编排上应该具有一定的联系和独立性。笔者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将四大类滴定分析的原理集中讲解,并结合滴定分析系列实验,让学生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比较四大类滴定的差异。实践证明,这种教学安排不仅能帮助学生迅速提高滴定分析的操作能力,而且也有利于学生对滴定曲线相关原理的理解。

目前大部分大学化学实验,不管是内容的选择还是实验课的组织,都局限于对书本知识的验证和对操作细节的追求。而这种按部就班的操作模式往往压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因此应该逐步增加探索和启发式的实验课程设计。例如,可以在实验之前让学生自发设计实验。如此可以提高学生对于化学实验的热爱和兴趣,同时可以提高学生的自我创新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3)注重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知识的创新是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而它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新型人才。因此教师在化学教授过程中,应该着重于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具体可以采取的方式包括:通过设计不完全的实验、无结果的问题,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推陈出新;逐步引导学生参加各类化学相关的实践,自发培养创新精神。

三、教师本人素养的进一步提高

目前阶段,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是学生心中的楷模、道德榜样,其言行对学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能对日常教学活动有很大的辅助作用,但同时也对教师的个人素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授课本身就是一个系统化工程,教师在整个过程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有的化学老师凭借个人魅力,能够带动整个班级的化学学习积极性;有的化学老师由于自己的一技之长,也能够激发学生的羡慕情感,从而加强学生对化学的学习。所以,教师应该在日常生活与教学过程中注意个人仪表和职业素养,提高语言艺术,捕捉学生的反馈信息等。只有做到了这些,才能够在学生心目中树立一个博学多才的化学老师形象,才能够促使学生提升对于化学的热爱和积极性,才能够达到化学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宋心琦.化学学科的现状及基础化学教育改革问题[J].大学化学,2001,16(1).

[2]江泽民.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J].人民教育,2000,(4).

[3]张云怀,曾政权,甘孟瑜.大学化学课程教学内容改革[J].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3):230-231.

[4]雷艳红,张艺,付小兰.大学化学教学初探[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5).

上一篇:科技创新与创新驱动下一篇:矩阵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