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基课堂

2024-09-09

根基课堂(共9篇)

根基课堂 篇1

《根基》观后感

1月19和20日上午收看了由山东卫视电视台播出的党性教育主题教学片《根基》,感触很深,深感今天生活的来之不易,也更坚定了我以后努力奋斗,服务社会的决心。

在沂蒙及整个中华大地上抛头颅、洒热血的先烈们,是我们共和国雄伟大厦的根基,而崇高的共产主义信仰和全心全意为人民的信念则是革命先辈、共产党人的做人的根基。

“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口饭,做军粮;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沂蒙人民为抗击外来侵略和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车轮滚滚的支前队伍、送子送郎参军的动人场面、红嫂的感人故事记下了这一段光荣的革命业绩。尤其是1947年5月那场闻名中外、震惊环宇的惨烈战争,使沂**的孟良崮变成了一座人民战争的丰碑,足以惊天地,泣鬼神!

这片土地蕴含了多少先烈们的心血,至今让人敬畏。我作为一个党员,要顺利的完成历史和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时刻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我们不仅要深入学习专业务知识,用丰富的专业知识武装头脑,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并用理论指导实践,将理论知识贯彻落实到平常的工作中,在实践中找不足,不断完善业务知识,提高业务能力。

二、脚踏实地服务人民,以实干精神对待本职工作。总书记说:“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我们党来自于人民,植根于人民,党的全部任务和责任,就是为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奋斗。实干就是脚踏实地、扎实做事,做有利于党和人民群众的好事,做有益于社会发展的实事,做促进本职工作的具体事。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要脚踏实地的做好本职工作,不怕苦不怕累,哪怕加班加点也要按时完成工作,因为与先烈们经历的艰苦岁月相比这算不上什么。

在今天优越的物质条件下,我们有什么困难不能战胜,有什么坎坷能阻挡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要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作用,力争能够把自己的工作做的更好,为国家为人民的利益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唐小云

2013年1月21日

根基课堂 篇2

首先,理解是“我与你”的相互敞亮过程。在哈贝马斯看来,理性的出发点,是人在交往或语言使用中显示出希冀相互真诚了解的愿望。它只用论证来说服对方达成共识或认同,而不把任何内在或外在的压力加在对方身上作为准则。故此,在语文课堂的生命关怀教育中,语文老师和学生要能够“将心比心”,站到他者的立场上来看问题,对于不同的观点具有包容的心。语文老师必须知道:利用和操纵学生并不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理解的目的,把握彼此的独特性和个性,更好地与另一个真实、完整、独特的“你”相遇,这才是沟通理解的真正的目标。

其次,理解更是生命的自我澄明过程。“我与你的对话不仅是言语上的你来我往,而是寓于‘生活深处’的具体体验” (叶秀山语)。在某种意义上,理解是生命的一种自我谛听与低语过程,它对人生的责任是双重的:一方面,使学生个体与他们的现实生活以及文化传统确立起一些意义联系;其二,它让学生个体体会到自己存在的作用。

一位老师执教《鸟的天堂》“描写榕树的片断”:

“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老师让同学画出不明白的语句。

生:课文中说“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 都有一个 新的生命 在颤动”,我不明白,“新的生命在颤动”指的是什么,作者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

师:这样吧,再自由地读一读这句话,然后可以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和平时的感受,看看自己有什么见解。

学生自由地读、体会。

师:谁来谈谈自己的理解?

生:作者是黄昏时到那儿去的,这时候小鸟们都回家了,躲在大榕树上,只是偶尔扑扑翅膀,当小鸟扑翅膀时,绿叶就晃动起来,可是绿叶太多了,课文中说是“不留一点儿缝隙”,所以作者看不见躲在大树上的小鸟,但是他却感到了生命的“颤动”。

师:这是你的理解,比较独特。还有不同的见解吗?

生:课文中说“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说明这是一株富有活力的大树,作者从它的每一片绿叶上感受到了这种勃勃生机,所以说“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师:你能联系上下文来谈自己的理解,真不错!

生:绿色是生命的象征,作者看到这每一片绿叶,在晚霞的映照下,闪耀着动人的光彩,尤其是那新生的嫩叶,绿得鲜亮,绿得发光,让作者情不自禁地发出感叹“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师:你的感受很深刻!

生:刚才几个同学都谈到了这每一片绿叶本身就蕴藏着无限生机,但我觉得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原因,也许当时吹过一阵阵微风,这些充满活力的树叶在风中你挤我,我挤你,不停地摇动,才让作者产生了“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的感觉。

师:你认为风吹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也很有道理。

生:我觉得绿叶本身并没有动,但是这满树的叶子翠绿欲滴,在阳光的照耀下,发出夺目的亮光,作者看久了,似乎感到绿叶上的点点光斑像是一些可爱的小精灵在舞蹈,眼前有一些绿色的光点在闪烁,所以作者感受到了生命的颤动。

师:你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多么美丽的画面啊!孩子们,看来我们每个人对这句话都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感受。也许是风吹,也许是鸟动,也许是阳光的照耀,也许是新发的嫩芽,或许是那绿叶本身就蕴育着无限生机,才让作者产生了如此奇妙的感觉。让我们用自己的感受再读读这些句子,你觉得怎么能表达自己的感受就怎么读。

学生朗读。

语文课堂生命关怀教育的存在根基 篇3

首先,理解是“我与你”的相互敞亮过程。在哈贝马斯看来,理性的出发点,是人在交往或语言使用中显示出希冀相互真诚了解的愿望。它只用论证来说服对方达成共识或认同,而不把任何内在或外在的压力加在对方身上作为准则。故此,在语文课堂的生命关怀教育中,语文老师和学生要能够“将心比心”,站到他者的立场上来看问题,对于不同的观点具有包容的心。语文老师必须知道:利用和操纵学生并不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理解的目的,把握彼此的独特性和个性,更好地与另一个真实、完整、独特的“你”相遇,这才是沟通理解的真正的目标。

其次,理解更是生命的自我澄明过程。“我与你的对话不仅是言语上的你来我往,而是寓于‘生活深处的具体体验”(叶秀山语)。在某种意义上,理解是生命的一种自我谛听与低语过程,它对人生的责任是双重的:一方面,使学生个体与他们的现实生活以及文化传统确立起一些意义联系;其二,它让学生个体体会到自己存在的作用。

一位老师执教《鸟的天堂》“描写榕树的片断”:

“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老师让同学画出不明白的语句。

生:课文中说“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我不明白,“新的生命在颤动”指的是什么,作者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

师:这样吧,再自由地读一读这句话,然后可以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和平时的感受,看看自己有什么见解。

学生自由地读、体会。

师:谁来谈谈自己的理解?

生:作者是黄昏时到那儿去的,这时候小鸟们都回家了,躲在大榕树上,只是偶尔扑扑翅膀,当小鸟扑翅膀时,绿叶就晃动起来,可是绿叶太多了,课文中说是“不留一点儿缝隙”,所以作者看不见躲在大树上的小鸟,但是他却感到了生命的“颤动”。

师:这是你的理解,比较独特。还有不同的见解吗?

生:课文中说“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说明这是一株富有活力的大树,作者从它的每一片绿叶上感受到了这种勃勃生机,所以说“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师:你能联系上下文来谈自己的理解,真不错!

生:绿色是生命的象征,作者看到这每一片绿叶,在晚霞的映照下,闪耀着动人的光彩,尤其是那新生的嫩叶,绿得鲜亮,绿得发光,让作者情不自禁地发出感叹“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师:你的感受很深刻!

生:刚才几个同学都谈到了这每一片绿叶本身就蕴藏着无限生机,但我觉得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原因,也许当时吹过一阵阵微风,这些充满活力的树叶在风中你挤我,我挤你,不停地摇动,才让作者产生了“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的感觉。

师:你认为风吹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也很有道理。

生:我觉得绿叶本身并没有动,但是这满树的叶子翠绿欲滴,在阳光的照耀下,发出夺目的亮光,作者看久了,似乎感到绿叶上的点点光斑像是一些可爱的小精灵在舞蹈,眼前有一些绿色的光点在闪烁,所以作者感受到了生命的颤动。

师:你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多么美丽的画面啊!孩子们,看来我们每个人对这句话都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感受。也许是风吹,也许是鸟动,也许是阳光的照耀,也许是新发的嫩芽,或许是那绿叶本身就蕴育着无限生机,才让作者产生了如此奇妙的感觉。让我们用自己的感受再读读这些句子,你觉得怎么能表达自己的感受就怎么读。

学生朗读。

总之,理解活动全部是学生个体在理解文化、历史传统或他人中去求得理解自己,理解人与自我在过去和现在是什么,将来又可能会成为什么。学生个体要通过两个方面来达成这种自我理解活动:首先理解自己要通过对人类“大我”的理解来达成;其次理解自我还要通过对自身的现实境遇的理解来达成。因此,对自己之外的某种其他对象的“本质直观”或“冷静沉思”,不是理解,理解指向的是对自身存在作用的反思,有着积极地拓展自己有关世界经验的价值;不但如此,理解还可以反思自身存在的缺点和不足,从而让主体生成洞察幽微的睿智与深刻。

化解矛盾纠纷 夯实稳定根基 篇4

汶上县司法局局长贾如轩

近年来,汶上县司法局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服务基层,服务群众,坚持以化解矛盾纠纷为主线,以提高调解效能为目标,不断创新调解机制,拓展调解领域,探索调解方法,提高调解效能,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矛盾纠纷的发生,有效化解了大量社会矛盾和民间纠纷,为构建“平安汶上”、“和谐汶上”做出了积极贡献,较好地发挥了维护社会稳定“第一道防线”的作用。2010年,全县共排查矛盾纠纷2143件,调处成功2104件,调处成功率98.21%,防止“民转刑”案件15件71人次,制止群体性上访17件105人次,有力地维护了全县社会的稳定。

一、经验做法

(一)人民调解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按照“四落实”、“五有”、“六统一”的标准,汶上县不断加大人民调解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先后投入资金近百万元,实现了县、乡镇、村居三级调解工作微机联网,提高了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各类调委会基本实现了组织、制度、工作、报酬“四落实”,工作场所、标牌、印章、文书、统计台帐“五有”,以及标牌、印章、标识、程序、制度、文书“六统一”。在新型农村社区建立了“两室两窗口”(即调解室、普法室,法律服务窗口、援助窗口)。整合司法所和法律服务所的职能,形成调解工作合力。以示范司法所创建为契机,大大改善了基层调解组织的场所设施和办公条件,为人民调解工作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人民调解体系不断健全。成立了县调解中心,负责全县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的指导、协调、监督、管理和跨行业重大矛盾纠纷的调处;全县14处乡镇全部成立了乡镇调解中心;在县直机关部门成立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领导小组,凡50人以上企事业单位和行政村居全部建立了调委会。积极推动专业调委会建设。设立了专门的医患纠纷调解办公室,积极开展医患纠纷专业调处机制;与县公安局联合在交警队成立了汶上县道路交通事故纠纷调解委员会,使全县医患纠纷和道路交通事故纠纷能够得到及时和专业化调处,有效化解了社会矛盾纠纷,维护了社会稳定。健全完善了县调解中心、乡镇调解中心、村调委会、调解小组、十户三员“五级”调解工作网络。截至目前,全县各类调解组织达 613个,网络化覆盖率达到90%以上,形成了上下贯通、左右衔接、统一指挥、密切配合的调解网络体系,确保了全县大局的和谐稳定。

(三)人民调解机制不断完善。完善预警机制。加强各类矛盾纠纷的排查预警工作,实行循环式、不间断排查,及时掌握矛盾纠纷苗头,有针对性地做好矛盾纠纷防范和调处工作。完善排查调处机制。坚持预警在先、教育在先、控制在先、调解在先的原则,采取“过筛式”、“拉网式”、“地毯式”的方法,做到县不漏乡、乡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人,坚持把

定期排查和不定期排查、集中排查和经常性排查、普遍性排查和重点排查、面上排查与内部排查相结合,做到边排查边调处,及时化解矛盾纠纷。完善联动联调机制。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作配合,对争议不大的矛盾纠纷,即时进行调处;对相对复杂的矛盾纠纷,联合有关部门采取合议制方式进行调处;加大对专业性较强的矛盾纠纷、特殊纠纷和重大疑难纠纷的专题调处力度,主动与有关部门沟通,共同做好调处工作。完善诉调对接机制。组建了“诉调对接”调解室,负责承接、分流、调处领导交办、法院委托、部门移送、基层调委会上报的重大矛盾纠纷,有力地缓解了审判资源相对不足的矛盾。完善矛盾纠纷信息上报和月通报机制。建立了村(居)每半月一次、镇(街道)每月一次、县每季一次的矛盾纠纷排查工作制度。完善应急处置机制。制定完善处置群体性矛盾纠纷和突发性事件的应急预案,建立健全统一指挥、反映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工作机制。在农村,全面推行“三权六责”制,理顺了司法行政机关基层调委会的管理和指导关系,从根本上保障了调解队伍的稳定,促进了调解工作的高效开展,使“第一道防线”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2010年先后集中开展了春节、全国两会、“五一”期间、上海世博会期间和广州亚运会期间等几次专项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活动。今年,在全县深入开展了三百三千化解矛盾纠纷专项行动,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

(四)人民调解领域不断拓宽。各类调解组织紧紧围绕全县中心工作,创新调解方式,将人民调解与法制宣传、法律服务、公证、法律援助等相结合,在调解中普法,在普法中预防纠纷,着力调处化解涉及土地承包、村务管理、征地拆迁、企业改制等方面的群体性、复杂性矛盾纠纷。推行重大纠纷庭式调解,依法规范制作人民调解协议书,提高人民调解的法治含量。

(五)调解队伍素质不断提高。把提高调解员素质作为做好人民调解工作的重要内容,定期对调解员进行政治业务培训,有效提高了基层调解队伍的调解能力和业务水平。各司法所以调解例会为平台,以会代训,促进调解人员知识更新,提高解决疑难纠纷的能力。开展调解文书的质量检查与讲评,调解工作进一步规范化。邀请律师、法律服务人员授课,针对存在的问题,对调解协议书的制作程序、注意事项、规范用语、具体要求进行专业知识培训。举办《婚姻法》、《劳动法》、《心理学》等理论知识讲座,调解知识与技巧、调解协议书制作的培训,使专职调解员的调解方法与技巧不断完善,依法调解的水平不断提高。目前,全县共建有调解中心15个,村调委会493个,各级调解员2439人,“十户三员”4.27万人。

(六)调解经费保障不断加强。认真贯彻落实财政部、司法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民调解工作经费保障意见的通知》文件精神,2009年7月,县财政局和县司法局联合出台了《汶上县人民调解工作经费管理暂行办法》,采取以案定补等多种形式积极落实人民调解工作经费,着力推动人民调解工作健康发展。2010年,全县共申报人民调解案件610余件,经审核批准477件,落实以案定补资金10万余元,充分调动了广大调解员工作积极性,更好的发挥了人民调解在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中的独特作用。

二、下步工作打算

(一)加强对人民调解工作的组织领导。做好新形势下人民调解工作,关键在领导,重点在落实。大量的矛盾纠纷来自基层村居,我们将协调争取各乡镇、部门把人民调解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认真研究解决人民调解工作中的困难,经常听取汇报,及时帮助解决问题。逐步改善基层调解组织的工作环境和条件,为人民调解工作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按照“分工负责、归口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把加强人民调解工作作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汶上建设领导责任制的重要内容,全面落实人民调解工作责任制。将人民调解工作列入考核内容,增加分值比重,加强督促检查,严格考核奖惩。加强人民调解工作的宣传,表彰奖励人民调解先进单位和个人,营造人民调解工作的良好舆论环境。

(二)大力加强人民调解员队伍建设。建全完善人民调解员选聘机制。按照专业化、职业化、社会化的要求,抓好调解队伍建设,不断把那些政策法律水平高、年轻有为、公道正派、热心人民调解工作的人员充实进调解队伍,有效提升调解队伍的调解能力。特别要发挥大学生“村官”在法律进乡村、依法调解矛盾纠纷、维护基层社会和谐稳定中的作用,以解决目前人民调解员队伍不稳定的问题,并由司法行政机关颁发“人民调解员资格证”,实行持证上岗,实现人民调解队伍规范化。同时,采取多种措施和方式,加强调解员队伍的政策理论教育,搞好法律和业务培训,不断提高调解员的政治、业务素质和依法调解、规范调解的能力和水平。

(三)完善人民调解工作机制。一是健全人民内部矛盾处理机制。正确区分矛盾的不同性质,把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结合起来,建立人民内部矛盾经常化、制度化的调处机制,主要采取经济的方法解决人民内部的得失矛盾,用民主的方法解决人民内部的是非矛盾。二是建立敏感的社会预警机制。通过落实责任制,发挥专门机关的职能,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建立社会舆情汇集和分析机制,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和应急机制,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三是建立有效的社会管控机制。对因小团体利益、个人利益产生的越轨和违法行为,能有力、及时地制约和打击,对诸多反社会的力量能有效地控制,使各种矛盾与冲突都在法治基础上得到调节与解决。

(四)健全人民调解组织网络,构筑“大调解”工作格局。紧紧把握当前社会矛盾,转变以往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整合优势资源,充分发挥各行政主管部门在各类纠纷化解上的职能优势,巩固和完善县、乡、村三级调解网络建设,构建纵到底、横到边,依托基层、多方协同的调解网络体系。强化社会联动调处,把司法调解、行政调解和人民调解有机结合起来,形成由公安、司法、信访等部门共同参与、配合联动、协力调处社会矛盾的大调解工作格局。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建立“早预防”、“快反应”的应急调解机制,把排查重点放在基层,坚持矛盾纠纷的定期排查和专项排查制度,在重点时期开展定期或不定期的排查调处,把调解工作介入到重点工程建设、拆迁改造、社区建设和劳动争议等极易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的重大事件中来。进一步整合社会各方调解资源,建立联办联调机制,依靠各个部门之间的配合,及时有效地化解各类社会矛盾纠纷。进一步完善人民调解工作制度,规范人民调解工作程序,加强人民调解工作管理,依法维护人民调解协议的效力,增强人民调解工作的社会公信力。

(五)完善经费保障机制,落实保障措施。加大对人民调解工作的投入,认真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民调解工作经费保障的意见》,把司法行政机关指导人民调解经费、人民调解委员会的补助经费和专职人民调解员的补贴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增强人民调解工作的保障能力。加强对人民调解员的激励考核力度,建立人民调解“以奖代补”制度,根据基层调解纠纷的难易程度和实际工作量,设置不同的奖励标准,既可合理解决人民调解员报酬,激励基层调解员把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的积极性,又可充分激发、调动人民调解员的工作积极性。

用法治观念夯实执政根基 篇5

——标注依法治国新高度③

2014年10月23日06:49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如果把国家发展比喻成动车飞驰,法治就是铁轨;如果把治国理政比喻成建桥筑楼,法治就是支撑。正在召开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第一次在党的中央全会上专题研究依法治国问题,加快法治建设、提升法治理念、彰显法治精神,因而备受关注、令人期待。

“新形势下,我们党要履行好执政兴国的重大职责,必须依据党章从严治党、依据宪法治国理政”,十八大结束不到一个月,2012年12月4日,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总书记就指出,要“注重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近两年来,既有理论层面的深邃思考,又有实践层面的周密部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不断推进,体现出我们党执政理念的新变化、执政水平的新提升。

法治成为根本遵循,执政方式更加规范、更加有序。国务院取消和下放600多项行政审批事项,防范冤假错案的制度规定不断出台,建立涉法涉诉信访依法终结制度„„堪称密集的法治建设举措,背后正是我们党通过法律治国理政的清晰思路。总书记多次强调“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这两个“三位一体”,不仅表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有了更加完整系统的规划,也说明我们对现代化历程中治国理政的规律有了更加准确的把握。

法治成为共同信仰,执政理念更加科学、更加现代。从强调“党自身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到告诫“法律红线不能触碰、法律底线不能逾越”;从反对“以权谋私、以权压法、徇私枉法”,到要求“把能不能依法办事、遵守法律作为考察识别干部的重要条件”,依法治国不仅是治理的革命,也是触及党员干部灵魂的革命。当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有了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当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成为自主选择,法治的引领和规范必将不断提高我们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

“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建设法治中国,正需要我们党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和依法执政基本方式。党能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才有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平司法、全民守法。党能运用党内法规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落到实处,才能引导全社会守法崇法,树立法治信仰。把法治落实到国家治理、政党执政、政府行政各个层面,这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事业长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康的根本保障。

“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在改革攻坚期、发展机遇期、社会风险期“三期叠加”的今天,如何运用法治改进党的领导,是全党的任务,也是全社会的期待。行进在民族复兴之路上,执政党只有增强法治观念、树立法治思维、掌握法治方式,才能为法治中国树立最坚强的柱石,为执政兴国夯实最深厚的根基。

阮根基熔炉铸就男儿本色 篇6

办公室四周的墙上挂满了大大小小的锦旗:“高级技师”、“全国钢铁行业技术能手”、“全国技术能手”、“山西优秀青年技术创新能手”、“太钢轻工学双良优秀个人”、“山西省国资委高级专家”……

阮根基主动打开了话匣子, “这些荣誉都是大家对我的信任, 其实我配不上, 只是完成了分内的事情。现在感觉荣誉越多, 压力越大, 丝毫不能懈怠, 不能辜负党和人民对我的期望。”话音刚落, 桌上的电话又响起来, 他笑着说:“习惯了, 现在特别喜欢这种忙碌的状态, 要是真有一天让我闲下来, 我都不知道这一天的时间该怎么过了。”

生产一线领风骚

值班工长是一个最不起眼的官。然而, 阮根基却是位低不自卑, 官小重奉献, 为炼铁事业默默地奉献着, 并把对事业的爱化成工作的动力。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 阮根基从太原冶金工业学校炼铁专业毕业, 刚刚走出校门的他, 满怀憧憬, 带着青春的梦想, 走入了太钢公司炼铁厂生产一线。父亲告诫他, “即使在平凡的岗位上, 也要珍惜自己的岗位, 干什么都得干出个样儿来, 炼钢就是练人的技术, 要有一技之长才能在社会立足。”殷殷教诲成为他工作道路上的领航灯, 指引着他不断超越, 不断前进, 并很快成为太钢炼铁厂四高炉的一名值班工长。

自从事炼铁工作的那天起, 他就深深地爱上了这一行, 抓住一切机会努力学习新知识, 掌握新技术, 不断向老师傅们请教, 并将所学在实践中不断检验、升华, 不断充实提高自己。正是这种执着, 成就了他技术上的飞越, 练就了一身过硬的高炉操作技能。在2003、2004年度连续两年的公司技术比武大赛中获得了“状元”称号。

2004年2月起, 阮根基被选派为“昆钢杯”第二届全国冶金行业职业技能竞赛高炉工长选手, 利用这次难得的机会, 他系统地学习了炼铁行业的相关知识, 完成了人生的又一次脱胎换骨。在昆钢与来自全国近三十个兄弟单位派出选手的较量中, 在“客场”取得了高炉炼铁工第三名的较好成绩, 获得了当年“昆钢杯”第二届全国冶金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全国冶金行业技术能手”称号, 并于2004年12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授予了“全国技术能手称号”。

痴心岗位创佳绩

1998年以前, 太钢炼铁厂四号高炉顺行问题得不到解决, 炼铁经济技术指标在同行业中一直处于劣势, 厂领导确立了“眼睛向内, 挖潜增效”的思路, 决心从高炉操作和管理技术上挖掘潜力。阮根基敏锐地发现四高炉长期不能稳定顺行的原因主要是基本操作制度不合理, 技术创新的速度不能满足生产发展的需要。

作为高炉生产和操作技术的执行者, 阮根基凭借多年的实践经验与其他工长认真分析, 大胆对高炉的基本操作制度进行了调整。他们从解决顺行问题入手, 针对炉体侵蚀严重、炉型不规整的状况, 下部逐步缩小进风面积, 使炉缸工作达到了均匀活跃, 然后上部合理调整煤气流分布, 开放中心, 消除崩料、滑尺。一下一上两条技术措施的实施, 基本解决了高炉的顺行问题, 高炉生产从此步入了良性发展的轨道。通过一年的努力, 四高炉的各项指标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正是基于阮根基平常工作中的优异表现, 2008年7月被提升为四高炉作业区主管, 而此时恰逢1650m3高炉处于炉役后期, 北铁口东侧存在长约7米的裂缝、炉缸部位多处跑煤气、炉缸侧壁温度高等, 在诸多不利因素存在的情况下, 他充分分析了高炉现状, 通过对装料制度的研究, 首次在四高炉使用矿石布料由三环改为四环的装料制度, 并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气流更加稳定、炉况更加顺行, 抗干扰能力明显增加, 给高炉护炉及生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作为作业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 在日常管理上, 他始终把安全生产作为工作的核心, 坚持以人为本, 每日现场检查, 坚持安全教育与责任绩效相结合, 激励职工共同参与搞好安全生产。他组织人员认真学习厂里的安全生产制度, 并将作业区的工作进行了划分, 每项工作制定责任人, 充分发挥团结向上的团队精神, 出色完成了各项安全生产任务。

自觉锤炼再深造

当今的时代是飞速发展的时代, 阮根基始终是一个不断追求、不断进取的人, 在别人眼里他是个事业成功者, 但他认为自己还和别人有很大的差距, 必须付出异乎常人的辛苦, 才能与时俱进。

上班忙, 下班后也忙。业余时间, 他不但自学了会计学的全部课程, 还通过成人考试, 被东北大学录取, 学习了冶金工程专业的全部课程。2005年, 被评为“太原市十大自学成才标兵”。

阮根基在平时的工作中注重实践升华, 他撰写的专业论文先后在省部级、国家级刊物上发表, 在同行业引起了较大的反响, 受到专家的一致好评。2008年他参与研究的一种高炉炉前喷枪申请取得了国家发明专利。在他的指导下, 耐磨下料斗专利、炼铁高炉炉顶入孔的密封圈也于2010年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无怨无悔付真情

阮根基一再强调, 成绩和荣誉的取得离不开两个“家”的支持。一个是“大家”, 领导的培养, 同事的关心, 炉前冶炼小队队员的协同合作;另一个是“小家”, 妻子和女儿的默默支持, 她们毫无怨言的付出是他全身心投入工作的极大动力。

一次, 他在车间加班, 研究高炉冷却水顺行问题, 电话关掉了, 也忘了跟妻子说一声。外面下着瓢泼大雨, 忙完工作的他刚走出车间, 远远就看见妻子顶风冒雨骑着电动车带着一身泥水向他迎上来。瞬间, 这位从不流泪的钢铁汉子眼里蒙上了一层湿漉漉的雾气。

“只要他的才能有了用武之地, 付出得到大家的肯定, 我就感到欣慰了。”他的妻子这样说。

品牌发展的根基 篇7

短短十天中安排了十分丰富的活动,主要有:

参观了两个在欧洲时尚界具有影响力的时装展,即佛罗伦萨的PITTIUOMO男装博览会和巴黎的WHO’S NEXT时装及配饰展,观看了SIVILIA等男装品牌的发布会;

参观考察了著名国际品牌FERRAGAMO公司、博物馆和GUCCI的博物馆;

在巴黎高等时尚管理学院MOD’SPE进行了为期五天的集中培训,主要课程包括物流链管理、品牌DNA的确立和培育、产品开发的策略和流程、视觉营销和陈列技巧,以及电子商务的成功运用。每个学员都获得了学校颁发的培训结业证书;

分别与意大利时尚工会、法国女装成衣协会及相关企业进行了会面和交流。

为此,本刊专门采访了北京服装纺织行业协会会长常青女士,为您带来最鞭辟入里的时尚心得。

《时尚北京》:这次考察了欧洲的两个时尚之都——米兰和巴黎,您认为它们之所以能成为世界级的时尚都市,有哪些关键因素?

常青:有深厚悠久的文化传承;国际时尚大牌总部云集;每年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时装周汇集了大量时尚买家;富有创意的设计师作品的展示得到认可。对照这四条,深感北京时装之都建设任重而道远。

《时尚北京》:这次专门参观了巴黎的WHO’S NEXT时装及配饰展,欧洲配饰市场的情况是怎样的?

常青:欧洲配饰品市场增长率已由原来的2.1%上升到11.2%。原因是成衣市场的日趋饱和与品牌设计的相似性所致。而配饰又具备以下功能:1、能带来衣服整体形象的差异化;2、花较少的钱,得到奢华的效果;3、实现个性化的情感消费,如手工制、价值感、自我设计等。这也为我们国内的配饰市场发展提供了一些启迪。

《时尚北京》:欧洲很多品牌在塑造品牌文化方面有很多过人之处,您认为它们是怎样做到的呢?

常青:成功品牌对自身定位、风格、个性,即称之为品牌DNA的确定和坚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品牌DNA——即一个品牌区别于其他品牌的独一无二的要素,是品牌的根基,也是影响公司一切行为的核心。

《时尚北京》:除了对品牌文化的坚守,还有哪些因素是品牌成功的关键?

常青:要探寻品牌成功的要素,首先要明确什么是品牌的成功?品牌的成功,就是让更多的消费者知道你——喜欢你——持久地选择你。

让消费者知道你,其实就是“说什么”和“怎么说”。

“说什么?”当今社会,什么更容易让人们愿意接受呢?

1、新的东西;2、有趣的东西;3、能带来强烈情感、使消费者内心被打动的东西。所谓情感没有国界和地域,情感营销是可以借助的全球性工具。每个品牌都应明确要传达给消费者什么样的情感,如快乐、自信、平静、安全等,并成为品牌彼此区别的标志。

“怎么说?”吸引顾客,是产生购买的前提。要充分运用多种手段吸引顾客:电子邮件、公共网站、搜索引擎、微博、社交网站、网络游戏、广告、手机信息。

此外,商品陈列也是“怎么说”的一种有效形式。商品陈列即视觉营销,其定义是如何实现产品与顾客相遇。陈列的原则:便捷,愉悦,放松,使顾客乐于购买。陈列的要诀:通过美学的手法促进销售的提升。视觉也不能做得太好,否则往往会成为参观的地方,而不是卖东西了。陈列可以通过非物质的表达提高产品的价值。

再者,一些管理上的手段也不可或缺。例如,供应链的管理。要使正确的产品、在正确的时间、出现在正确的地点,是企业获利的关键。利润的来源,往往就在从仓库到店铺之间。供货策略:1、对畅销产品及时补货;2、对滞销产品尽快了结;3、给每个店供适量的货;4对高档产品的供货宁少勿多。

《时尚北京》:您怎样看待新型营销方式——电子商务与品牌的关系?

常青:1、要注重电子商务与传统销售的互动互补;

2、要充分运用多种网络手段吸引顾客,例如公共网站、电子邮件、微博等。

3、保持多渠道宣传中品牌形象的一致性;

4、高度关注品牌在网络上的信誉。

《时尚北京》:人们常说要把握当下,对于品牌来说是这样吗?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根基 2 篇8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根基,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发展和延续的血脉。打造和谐中铁,建设温馨家园,构建令职工自豪的沧州中铁文化,引导干部职工始终保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状态,永不自满、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以解放思想作为原动力推动中铁事业持续发展。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统筹兼顾,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新发展。把“以人为本”正式写进党的文件,而中铁正是贯彻党中央思想确立科学、高效、人性、传承、共赢的企业理念。准确把握以人为本内涵,反映了当今时代发展的要求,突现了中铁的发展理念它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理念引导。

同时明确提出责任赢得尊重,劳动创造价值的企业价值观。以物质文化建设为基础,发挥环境育人功能,陶冶职工情操 企业物质文化是企业范围内的物质形态所蕴含的文化因素。物质文化对于人的精神状态的巨大影响与作用是人所共知的。让职工以厂为家,中铁通过加强企业的物质文化建设,增强了企业的吸引力、向心力,并使其不断转化为强大的凝聚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职工创造一个整洁、安全、舒适、优美的生产生活环境。为职工解决后顾之忧,同时肩负社会责任为创造和谐社会贡献力量,让广大职工可以全心全意的投入建设中铁、建设和谐社会的工作中去,与党中央在思想上和行动上保持高度一致。

以制度文化建设为重点,坚持忠诚、务实、公正、廉洁的行为规范。发挥管理的约束功能,规范职工行为 制度文化是协调企业各方面关系、规范职工行为的各种法规和制度。通过切实可行的制度和措施,加强职工忠于企业、企业忠于人民的作风和职工勤奋务实的工作态度以及公正廉洁的干部职工行为,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运转。

坚持雷厉风行、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使效率和质量达到完美的平衡点。态度决定一切,一个严谨的态度是成败的关键,雷厉风行、精益求精中铁为广大干部职工明确的提出工作作风的要求,为职工更好的工作,更好的建设中铁家园提供了正确的方法。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中铁的精英功臣们用辛勤的汗水和颗颗赤诚之心,谱写了一篇又一篇艰苦奋斗的壮美诗歌。志存高远、超越自我、蓄势腾飞!承载着未来无限美好与希望的沧州中铁,正伴随着集团公司大二期的豪迈脚步,以昂扬奋进、厚积薄发的雄姿,向着更高、更远、更辉煌的目标迈进!让我们携起手来,以向着太阳豪迈出发的大无畏精神,在今后的工作中以更加优异的成绩,开创我们沧州中铁更加美好的明天!

筑牢从严治党的政治根基 篇9

——写在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召开之际

任仲平

《 人民日报 》(2016年10月24日

01 版)

(一)最艰难的成功,不是超越别人,而是战胜自己;最可贵的坚持,不是历经磨难,而是保持初心。

从神舟飞船把中国航天员送到“天宫”,到中国高铁不断创造新的世界纪录;从“一带一路”打开合作共赢的筑梦空间,到G20杭州峰会留下的中国印记……刚刚过去的这些日子,人们为“行进中国”的脚步震撼之时,也把目光投向中国的执政党。

今年国庆期间,一位英国经济学家给出的两组数据令人印象深刻:1949年到1976年,27年间中国人均预期寿命增长31岁;1978年至2014年,作为衡量物质生活水准的消费水平,年均增长率是7.9%,比任何国家都高。“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所取得的社会成就,和人类历史上任何国家相比都是最伟大的”。观察家感叹,“只有理解了中国共产党,才能真正理解中国”。

这个走过95年历程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也时刻面临着如何理解自身的命题。如果说,带领一个13亿多人口的大国实现现代化,是人类历史上不曾有过的壮丽征程;那么,让一个党员比德国等欧洲大国人口都多的大党时刻保持初心、不断焕发生机,无疑更是一个世界级的挑战。

打铁还需自身硬。党的十八大以来,涤荡“四风”,党风政风为之一新;铁腕反腐,党心民心为之一振;强调“四个意识”,加强党的团结统一,维护坚强领导 核心;践行群众路线,倡导“三严三实”,推动“两学一做”,深化党内教育,锻造合格党员……中国共产党全面从严治党,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展示出非凡的政治智慧和政治勇气。

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在建党95周年庆祝大会上,总书记再次强调:“管党治党,必须严字当头,把严的要求贯彻全过程,做到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分别聚焦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即将召开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正是要研究全面从严治党重大问题,制定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准则、修订党内监督条例,严肃党内生活,筑牢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根基。

(二)“党要管党,首先要从党内政治生活管起;从严治党,首先要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为什么在管党治党中,党内政治生活被放在首要的位置?

1981年,人民日报刊发时任中央纪委常务书记黄克诚的《关于党风问题》一文,提到这样一个细节:抗战时期,毛主席用电台指挥工作,“嘀嗒、嘀嗒”就是毛主席和党中央的声音,全党全军同志都无条件地执行。

为什么仅凭“嘀嗒、嘀嗒”,就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让全党行动如一人?这是因为,延安时期,严肃的党内政治生活、有效的党内思想教育,扭转了长期存在的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官僚主义不正之风,全党“如同一个和睦的家庭一样,如同一块坚固的钢铁一样”,向党中央看齐,维护中央权威、贯彻中央指令,为着共同的目标而奋斗。

“烟雨楼台,革命萌生,此间曾著星星火;风云世界,逢春蛰起,到处皆闻殷殷雷。”从古田会议首次提出党内生活政治化、科学化,到延安整风建立党内政治生活的制度基础,再到改革开放之初制定《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95年来,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在党内政治生活这个大熔炉中,锤炼党性、砥砺品格,回答着这样的关键性问题:党员如何坚守誓词,成为“政治上的明白人”?我们党如何自我完善,成为一个“郑重的党”?

25年前,一场“平静的葬礼”将苏联埋葬。历史的经验和教训,让人深刻认识到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性:健康的政治生活、严密的组织纪律,助力苏联战胜德国法西斯、取得社会主义建设伟大成就;从官僚化、等级化,到放弃民主集中制、取消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苏共亡国亡党也与党内政治生活失序失常有关。列宁曾说,“徒有其名的党员,就是白给,我们也不要”。决定党的战斗力的,不仅是党员数量,更重要的是质量。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正是要让马克思主义政党既有真理的力量,又有人格的力量,既有崇高的理想,又有严明的纪律,在关键时刻信得过、靠得住、顶得上。

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民主集中制、严明党的纪律……这些长期探索形成的治党经验,是党内政治生活的基本规范。什么时候严肃对待这些规范,就能形成“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反观党内政治生活不正常的时期,往往也是政治错误集中爆发的时期。“左”倾路线大行其道,“反右”扩大化、大跃进,乃至文化大革命,给党的建设和国家发展造成重大损失,无一例外都是党内政治生活出了问题。

在许多人看来,建党95年、执政67年的中国共产党,依然是“亚洲乃至全世界最有活力的政党”。探求中国共产党的秘密,一个关键就在于,中国共产党能以经常性、严肃性的党内政治生活,实现党内团结,统一党内意志,并把这个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即便只是简单的“嘀嗒、嘀嗒”声。

(三)“难道我们还欢迎任何政治的灰尘、政治的微生物来玷污我们的清洁的面貌和侵蚀我们的健全的肌体吗?”1945年4月,“抗战胜利后的中国向何处去”成为一个关键问题,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一文中这样发问。

“执政党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党,执政党的党员应该怎样才合格,党怎样才叫善于领导?”1980年2月,改革开放大幕初启,中国迈开追赶世界的步伐,邓小平在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上这样发问。

“你们都知道温水煮青蛙的故事吧?”“杭州雷峰塔是怎么倒掉的?”2013年9月,中国正走向世界舞台中央,朝着民族复兴迈进,习近平在河北省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上这样发问。

三个历史时期,三次深刻发问,贯穿其中的,是深切的忧患意识,是治党的责任担当。而不断发展的,则是对不同时代命题的深刻把握、对不同阶段任务的深邃思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既赓续我们党95年形成的优良传统,又适应新时期的新特点、新挑战,就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提出了一系列新论断新要求——

视之为党旺盛生机的“动力源泉”,喻之为党优良作风的“生成土壤”,强调这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非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标志”……总书记进一步指出了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性,对党而言,这是“解决党内自身问题的重要途径”;对党员而言,这能不断增强党性,筑牢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深刻认识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大作用,深刻认识党内政治生活不正常的严重后果,才能不断去“杂质”,全力防“污染”,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

“固本培元”,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激浊扬清”,让歪风邪气无所遁形;“立规明矩”,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以上率下”,领导带头立标杆、作示范;“继 承创新”,赓续优良传统、不断改进创新……总书记进一步提出了党内政治生活的方法论,围绕坚持党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组织路线、群众路线,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严格党的组织生活等重点内容展开,保证我们党能不断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

“讲政治是突出的特点和优势”“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增强政治意识;“把工作放到大局中去思考、定位、摆布”,增强大局意识;“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增强核心意识;“经常、主动向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增强看齐意识……十八大以来,严肃的党内政治生活,让“四个意识”成为8800多万党员的“思想底色”,使全党更紧密地凝聚在一起、团结在一起,使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四)《论语》中说:“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如果党内政治生活的大熔炉长期不生火,变成了没有温度的冷灶台,就会失去其应有的功能。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党440多万党员,基本上都经受过革命战争的洗礼和对敌斗争的锻炼;改革开放之初,3600多万党员,绝大多数是1949年后入党的;到2015年底,党员总数已达8875.8万,超过七成是改革开放后入党的党员。

党员结构的变化,折射出党内政治生活的“时代命题”。身份转变、思想解放,从单位人到社会人、从体制内到体制外,组织管理模式变了、社会交往模式变了,如何应对时代场景的历史变化?社会流动加速、利益多元多样,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冲击着党员的思想、侵蚀着党的肌体,如何应对广泛深刻的社会转型?

党内政治生活松一寸,党员干部队伍就散一尺。为什么少数干部“落马”,腐化程度让人吃惊?为什么有的地方从政环境恶劣,甚至演变成“塌方式腐败”?为什么有的单位政治生态污浊,“潜规则”大行其道?种种问题,虽然各有成因,但都存在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党员干部缺乏严格的党性锻炼。仔细审视一些党员在信念、纪律、作风等方面出现的问题,无不与党内政治生活的松懈有关。

毋庸讳言,一段时间以来,党内政治生活不经常、不认真、不严肃的问题比较普遍。一是庸俗化。不讲党性讲关系、不讲原则讲圆滑、不讲正气讲“和气”,把批评和自我批评变成“表扬和自我表扬”。二是随意化。一些党组织不按章办事,党内政治生活不及时、不坚持、不规范,党内情况不通报不反映,党内政治生活说起来重要、忙起来不要。三是平淡化。开会时看“出勤”而不讲效果,讨论时也发言而不管质量,习惯念报纸、读文件,照本宣科走过场,缺乏吸引力和凝聚力。

1980年,十一届五中全会通过《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党内政治生活重回正常化,让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焕发出蓬勃生机,推动中国实现30多年的经济腾飞。时隔36年,十八届六中全会将制定新形势下的党内政治生活准则,也正是要以充满政治性、原则性、战斗性、时代性的党内政治生活,锻造一个更加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引领中国在新的起点上整装再发。

(五)毛泽东在《共产党人》的发刊词中写道,“使党铁一样地巩固起来”。党内政治生活的大熔炉,如何越烧越旺?

思想政治建设是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的“总开关”,也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灵魂问题。周恩来曾提醒,“所谓支部生活,并不是仅仅开会听政治报告、交纳党费就算完事,最要紧的是讨论当地的政治问题、工作问题”。什么是政治问题?是补充理想信念这一精神上的“钙”,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一党和国家的生 6 命线,是践行密切联系群众这一根本工作路线,是增强党的意识、党员意识、宗旨意识,坚守真理、坚守正道、坚守原则、坚守规矩,上下一心、令行禁止,维护中央权威,向中央看齐。

纪律是我们党的生命线,也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根本保障。毛泽东在延安时说“延安作风打败西安作风”,蒋介石败退台湾后感慨“共产党有纪律,国民党没纪律”,在今天仍值得深思。对党员,纪律是高压线;对政党,纪律是生命线。“遵守党的纪律是无条件的”“党内不允许有不受纪律约束的特殊党员”“把守纪律讲规矩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以猛药去疴、壮士断腕的决心从严治党,必须使各项纪律规矩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

民主集中制是中国共产党的最大制度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大制度特点,也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根本原则。2016年初,总书记作出批示,要求各级党委(党组)领导班子重温毛泽东同志的《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一文。时隔67年,这篇经典文献重新进入人们的视野,正是因为它通篇贯彻着民主集中制的方法论。着力解决“发扬民主不够、正确集中不够”等问题,“促使全党同志按照民主集中制办事”……把握好民主与集中的辩证法,才能真正发挥好我们党这一“最大的制度优势”。

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也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有力武器。在某地党委一次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专题民主生活会上,10个上访户代表列席;被问及感受时,一位上访户说,领导坐在前面,是不是红了脸、出了汗,我不知道,但是我看到他的脖子根都红了,这样的效果我很满意。强调“不是听你们讲莺歌燕舞的”,警示不能让“利器”变成“钝器”,“大胆使用、经常使用这个武器,使之越用越灵、越用越有效”……总书记要求重拾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扫除了政治灰尘和政治微生物,让党的肌体更健康。

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党内政治生活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增强党的团结统一,提高党的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这“是比什么都还重要的事情,是解决党的一切任务的中心关键与决定因素”。

(六)邓小平在《建设一个成熟的有战斗力的党》一文中指出,“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党的问题,这不仅是我们这一代的问题,也是下一代、再下一代的问题”。而在这前后相续的征程上,不断完善党内政治生活,也需要把握住两个坐标:一个是“历史”,另一个是“现实”。

多次引用“跳出历史周期律”的窑洞对谈,深情讲述焦裕禄、谷文昌的事迹,在西柏坡的“六条规定”前一一对照……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在党的历史中体会信仰的力量、阐释传统的价值,寻找新的时代条件下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正能量。弘扬“红色传统”,构成了党内政治生活的历史坐标。

回望党内政治生活的红色传统,一些好经验,在一代代共产党人中传承。延安整风时期,南方局机关的一次党小组活动中,小组长请周恩来作总结。周恩来却拒绝了,“该小组长作总结。……在这里,大家都是同志。开党小组会,我们都要受组长领导。难道有什么特殊党员吗?”回望党内政治生活的红色传统,一些好做法,也是在不断探索中成熟的。经过长征路上的失败和反思,民主集中制才真正成为组织原则和根本制度;“反右”扩大化、大跃进以及文化大革命等错误,促成《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的制定。无论是党员用严格的作风书写的答卷,还是党组织在艰辛探索中找到的方向,都是我们党能够永葆生机的秘诀所在。

“搞任人唯亲、排斥异己的有之,搞团团伙伙、拉帮结派的有之,搞匿名诬告、制造谣言的有之,搞收买人心、拉动选票的有之,搞封官许愿、弹冠相庆的有之,搞自行其是、阳奉阴违的有之,搞尾大不掉、妄议中央的也有之”,总书记曾以“七个有之”概括党内政治生活存在的问题,让不少人惊出一身冷汗。点名批评西湖边的会所,严肃处理拉票贿选案,深入剖析巡视发现的问题……总书记在对问题的深刻认知中,抓住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痛点、盲点,对症下药、祛病强身。保持“问题意识”,构成了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现实坐标。

俄罗斯著名学者尤里·塔夫罗夫斯基认为,中国共产党“最大的挑战是在实践中把中国革命斗争传统中党的纪律和追求快速盈利的市场经济固有特征结合起来”。当此之时,发展任务繁重,尤需以严肃的党内政治生活,增强决策的科学性,激发工作的动力源;利益多元多样,尤需以严肃的党内政治生活,增强党员的纪律性,促进行为的规范化。知乃行之始,行乃知之成。中国共产党执政成功与否,党内政治生活严肃与否,最终体现在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上。

在现代政治学看来,制度化是组织和程序获取价值观和稳定性的一种进程。在历史与现实构成的坐标系中,我们党把对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思考,锻造成可靠的规范性力量。今年“七一”前夕,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成为建党95周年的一个“献礼”。廉洁自律准则、纪律处分条例、巡视工作条例,还有这次六中全会将要审议的党内监督条例……十八大以来,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不仅是一次“思想上的革命”,更是一次“制度上的探索”。

“小智治事,中智治人,大智立法”。把传统的优势凝固成制度的底座,把现实的问题关进制度的笼子。从价值路径上的固本培元,到实践路径上的以上率下,再到制度路径上的立规明矩,以党内政治生活规范化,带动国家政治生活规范化,这是推进党内法规建设的必经之道,也成为推动国家法治进程的必由之路。

(七)费正清曾说过,中国共产党“滚雪球式的迅猛发展,是一个巨大的组织奇迹”。而美国学者福山在比较中美两国政党政治后得出结论,“中共具有强大政党能力”。

“就政治发展而言,重要的不是政党的数量,而是政党制度的力量和适应性。”政党能力是影响一个国家政治发展和政治文明的关键,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实现。“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当中国共产党掌舵“中国号”巨轮之时,政党能力的提升与国家治理能力的提升是同构的。

以此考量,才更能理解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时代意义。在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战略布局中,全面从严治党是“四个全面”之魂、战略中军帐之帅,体现了伟大事业与伟大工程的统一,体现了党的建设与治国理政的统一。“把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最终体现到调动广大党员干部积极性、推动事业发展上”,总书记的论断,揭示了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现实靶向: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到什么阶段,党的建设就要推进到什么阶段,让伟大事业与伟大工程协同推进、相得益彰。

以此考量,才更能理解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世界意义。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模式、治理模式,中国共产党自身的建设模式、管理模式,提供了一条与西方不同的道路。当美国总统大选中两党竞争形同闹剧,当一些国家的多党制让政治日益碎片化……更多人寻找着“中国为什么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答案。严肃的党内政治生活,不仅是中国共产党的成败所在、中国的兴衰所系,也会给世界以新的视角、新的方向。

“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一定要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把我们的党建设好,团结全体中华儿女把我们国家建设好,把我们民族发展好,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 10 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我们听到了一个政党的时代之音,看到了一个国家的奋进之姿,感受到了一个民族的深沉呼唤。

(八)中共七大召开之时,毛泽东致开幕词说,“中国之命运有两种:一种是有人已经写了书的;我们这个大会是代表另一种中国之命运,我们也要写一本书出来”。

在作为中国改革标志之地的深圳莲花山上,有座名为“自我完善”的塑像:半身大力士挥舞着锤头和凿子,劈开大石,雕塑自身。

继承前人的事业,进行今天的奋斗,开辟明天的道路。这是自我书写之路——“不清除废料,不吸收新鲜血液,党就没有朝气”,吐故纳新道出全面从严治党的智慧。这也是自我完善之路——“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赶考奋进道出引领民族复兴的决心。

上一篇:三街小学组织观看开学第一课情况汇报下一篇:吃苹果比赛小学生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