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拆迁的社会调查报告

2024-07-22

关于拆迁的社会调查报告(共10篇)

关于拆迁的社会调查报告 篇1

2011年暑假社会调查报告

不畏浮云遮望眼

——关于拆迁问题的社会调查

姓名: xxxxxxx..… 单位 : xxxxx.….xxxx大学xxx学院 二〇一一年八月十九日

不畏浮云遮望眼

——关于拆迁问题的社会调查

调查项目:拆迁问题 调查地点:江苏xxx 调查时间:2011年7月15日——8月15日 调 查 人: xxx 调查对象:拆迁户、拆迁安臵办

引言: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国家经济建设取得了辉煌成就,城市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城市化进程稳步向前推进。在这过程中,拆迁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众所周知,拆迁是改变城市面貌、改善群众居住条件的重要途径。对于一个城市来说,是破与立的转换、新与旧的交替。但是,最近几年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开展“旧城改造、新城开发”过程中,却频频爆出诸如江西宜黄拆迁事件、唐福珍拆迁自焚、广西北海白虎头村强拆等“血拆”“强拆”事件,特别是通过网络的宣传,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成为公众普遍关注的民生问题之一。

笔者在暑假期间对家乡xxx市进行了调查。调查中,笔者围绕上述三个问题,通过查阅文献、问卷调查、实地考察、个别访谈等方式对28户拆迁户以及当地的规划局、建设局、拆迁安臵工作小组等单位的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了调研。

正文:

一、调查城市的建设改造情况

近几年来,随着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地处东海之滨的xxx市原有的城区不适合高速发展要求。在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设大城市”的目标后,该市加大了土地整理出让力度,开展了一系列旧城改造活动。该市旧城改造总面积达5.426平方公里,涉及整个老城区范围,从建筑层面看,2003年8月至2011年1月累计开工约142万㎡,已竣工约138万㎡,拆迁群众约1400户、安臵约5400户(含2003年以前的拆迁户)。

另外,为了切实解决低收入群众的住房问题,今年xxx市将进一步加大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力度,扩大住房保障范围,全市将新增低收入家庭住房4000套,新增经济适用房3000套,新增公共租赁房8000套,新增限价商品房800套。

二、调查中遇到的典型案例

在调查期间,笔者在走访的28户拆迁户中了解到一些具有

代表性的典型案例,并进行了分类和统计,共有五类:

(一)通过拆迁得到实惠,支持配合拆迁工作。家住xxx市新浦区的张荣法是一名老工人,其房子原为破旧的木结构老屋。儿子虽然到了结婚年龄,但苦于没有新房一直找不到合适的对象。2009年,通过旧城改造,张大爷分到了政府新建的安臵房,并依据新出台的相关惠民政策增加了75㎡的住房面积。房子问题一解决,儿子的终身大事随即也定下了,张大爷高兴地说:“党和国家的政策真好,着实为人民考虑,这房子的事一解决我就等着抱孙子喽”。

在此次调查中,还有19户拆迁户和张大爷一样,通过拆迁改善了居住条件,积极配合政府的拆迁工作,占总数的70.83%。

(二)在政府做工作后同意拆迁。xxx开发区居民王大爷是位铁路退休老工人,他的住宅是其先祖从清朝留下的百年老宅。在收到拆迁通知后,张大爷起初很不愿意搬出住宅,当地的拆迁安臵办工作人员在了解情况后,多次上门为王大爷宣传政府的改造规划和安臵措施。经过不懈努力,张大爷终于同意和家人从老宅中搬出,住到了政府为其分配的160㎡的新房。

同张大爷一样,因居住感情、家庭拆分等问题,在有关单

位作了思想工作后才同意搬迁至安臵房的共有7户,占总数的27.08%。

(三)开发商未与住户达成拆迁补偿协议就实施强制拆迁。在调查期间,笔者未遇到暴力拆迁案件,但从一些拆迁户处得知,2010年1月6日,xxx市曾上演了一场“空中楼阁”事件,一栋7层住宅楼在顶楼尚有一户人家还未搬迁的情况下,楼下5层楼梯却被开发商拆掉。户主在万般无奈下只好向消防队求救,从断壁残垣中搬走了家产。

(四)个人想通过拆迁谋取利益,最终被强制拆迁。在走访的28户拆迁户中,有一家“钉子户”引起了笔者的极大兴趣。该户房屋位于xxx市区繁华地段,政府在2009年规划后决定在该地段兴建一家大型购物中心,在拆迁通知下发后,绝大多数的住户都按照要求及时搬走了,只有这户赵姓人家嫌赔偿太少,对政府漫天要价,还多次恶意阻挠拆迁工作人员。在反复劝说多次无效后,政府对其执行了强制拆迁。

由xxx28户拆迁居民的调查结果显示,因各种原因不愿搬迁的居民有1户,搬迁后对政府的安臵情况基本满意的有21户,满意度达到了85.4%。此外,笔者还以问卷调查的形式通过不同渠道进行了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61份。经整理统计,笔

者发现对当前拆迁政策非常满意的占11.56%,觉得较满意的有35.26%,认为一般的有51.45%,持否定态度的有1.73%;居民所关注的拆迁问题普遍集中于生活环境、交通道路、教育条件、物价水平、治安条件、医疗卫生条件以及休闲娱乐文化生活等方面。

三、调查情况分析

(一)多数群众认为拆迁政策好,老百姓得到了实惠 由调查结果可知,群众普遍反映通过政府的规划安臵,他们得到了实惠,改善了居住条件,提高了生活水平。xxx虚沟开发区的居民普遍反映:政府为他们分配的新房地段好、交通方便,大家很满意;xxx新浦区居民在住进新房后联名为当地政府送去了“人民公仆为民服务”的锦旗。由此可见,绝大多数居民都是支持政府工作的,而且他们也切实从中受到了实惠。此外,笔者在对当地负责拆迁工作的相关单位的咨询中了解到,政府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不仅花大力气建修了统建房,还从居民的切身利益出发修建了一系列的居民地配套设施和公益设施,给当地居民提供了有力的生活保障。

(二)多数群众认为拆迁中出现的暴力拆迁是个别现象,不能代表百姓的看法

由调查问卷统计结果显示:对网络上盛传的拆迁案例完全相信群众的有8.09%,部分相信的占56.07%,完全不信的占35.84%。可以看到大部分群众并不认为暴力拆迁是普遍现象。

四、关于强制拆迁背后原因的分析

虽然,在调查中笔者也了解到诸如“空中楼阁事件”的暴力拆迁案例,但这种情况只是极少数。但是为什么网络上一提到拆迁总是和暴力联系在一起呢?对此,我们根据调查得到的资料对强制拆迁背后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得出以下三方面原因:

(一)拆迁户方面

部分居民不支持拆迁,是因为中国人都有一种安土重迁的情愫,一所房子住的时间长了便有了感情,因此,他们特别不愿离开原来居住的环境,在拆迁时就有了抵触情绪,但经过政府部门做工作,也服从了城市建设大局,顺利搬迁;有的拆迁户则是不懂法规,违章建筑,占用公共用地,面对政府拆迁时,无理取闹,就像网络上的“唐福珍事件”;更有甚者,纯粹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对政府漫天要价,并盲目跟从社会上的一些错误舆论和风气,恶意攻击拆迁安臵工作人员,造成了十分恶劣的影响。

(二)政府方面

个别政府部门在拆迁过程中没有扮演好协调员和监督员的角色:一是向老百姓对于城市发展规划和相应政策措施的宣传还不到位;二是对拆迁户的安臵情况公开不及时;三是有的相关部门不作为,对拆迁户的诉求反馈不及时,引起拆迁户情绪;四是政府对承包开发任务的房地产商监管不力,致使房地产商肆意妄为敢于动用暴力进行拆迁,严重损害了老百姓的利益和感情。

(三)开发商方面

一些开发商利益熏心,动辄采取暴力手段,压低地价和补偿价额,使得拆迁户蒙受巨大的身心和利益损害;一些开发商为了追赶房价上涨的浪潮,不严格履行拆迁合约,提前拆迁,提前“开发”商品房;还有一些开发商唯利是图,打着政府的旗号,采取种种不正当手段迫使拆迁户拆迁,致使拆迁户怨声载道。

对于这几方面的原因,我们通过调查问卷得出,对于出现的拆迁事件:有22.7%的群众认为政府负主要责任;有59.5%群众认为开发商纯粹追求经济利益,应该对拆迁事件负主要责任;剩下的17.8%则认为主要由拆迁户负责任。可以看出,政府

在拆迁中是积极作为的,拆迁户中不配合的也只占少数。

五、此次社会调查的启示

1、坚定理想信念,明辨是非对错

作为军校大学生,应充分认清到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在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时,要坚定政治信念,听党的声音,一心一意跟党走;要继续深入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不断用党的创新理论知识武装自己,积极开展调查研究,明辨是非对错,坚决抵制社会上的错误言论,不传播、不妄评媒体宣传的具有恶劣影响性质的事件。

2、积极走入社会,践行为民宗旨

作为当代大学生,要积极走入社会,融入社会,经常性地开展调查研究工作,用事实回击错误言论;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的宗旨,经常性地深入群众,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关于拆迁的社会调查报告 篇2

关键词:和谐;拆迁;社会管理;创新

【作者简介】周智慧(1957-)河北石家庄市灵寿县人,石家庄市委党校管理教研室主任、教授;研究方向:经济管理。

当前,因拆迁引发的矛盾是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之一,通过创新社会管理化解拆迁矛盾直接考验着“地方政府智慧”。石家庄市裕华区委、区政府在城中村拆迁改造工作中,注重社会管理创新,“坚持政府主导,取信于民;坚持民利至上,让利于民;坚持改制助推,致富于民;坚持拆建对接,造福于民”,这“四个坚持”构成了裕华区拆迁工作中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内容,其实践成功地破解了拆迁的难题,实现了和谐拆迁。2008年,裕华区启动的15个城中村改造拆迁,7个村已完成了整体拆迁改造,拆除面积268万平方米,占全市拆除面积的三分之一强。裕华区如此大规模的拆迁,通过创新社会管理,将利益冲突控制在最小幅度,没有发生因拆迁矛盾激化而影响社会稳定的事件,成为全省乃至全国旧城改造拆迁工作中的一大亮点。近日,石家庄市委党校课题组就拆迁问题到裕华区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课题组认为裕华区以社会管理创新的视角破解拆迁难题的成功经验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推广价值。

1.社会管理创新之一:“政府主导,取信于民”的拆迁模式

近年来,伴随着城中村改造和新区开发,拆迁矛盾日益突出。导致矛盾的原因很多,其中政府“缺位”,主导作用没能很好地发挥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如何界定政府主导作用,是目前创新社会管理的主要问题。

据调查,在城中村改造中裕华区准确界定政府的职责,做到不“缺位”,不“越位”,不“错位”。

1.1在群众工作、规划设计方面不“缺位”

一是耐心细致的群众工作。拆迁中的群众工作其实就是一个“攻心”的过程,裕华区委、区政府从领导到一般机关工作人员,在“攻心”的过程中练就了“五功”。一是“说”功,既能讲法律政策及城中村改造的必要性,也能拉家长里短。二是“听”功,听明白老百姓的真实意思的表达。三是“走”功,走访所有的被拆迁户。四是“磨”功,当被拆迁户举棋不定时,工作人员,不能急,要有足够的耐心。五是“熬”功,搞拆迁,没有双休日,没有节假日,更没有什么“八小时”的概念,你得禁得住熬。二是依据石家庄市政府对裕华区“城市副中心”的定位,坚持“改造一个村庄,引进一个项目,形成一道景观,打造一个商圈”的指导思想,构筑了“三圈两线”的总体城中村改造拆迁规划,在对接市规划中实现创新。

1.2在拆迁安置上不“越位”

裕华区区委、区政府会同街道、村干部对已启动改造的各村及住户的基本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并吸纳群众的合理化建议,制定了既有共性又具有个性的城中村改造实施方案——“一村一案”。“一村一案”经村民代表大会表决,80%的代表通过后,再进行全村村民表决,90%的人通过后,再报区政府审核同意后张榜公布。

1.3在开发回迁建设方面不“错位”

坚持回迁楼不封顶商品楼不批建,区政府把回迁楼建设作为“政府一号工程”。政府做媒,按照“1+1”的组合模式,实现大集团与城中村“联姻”。坚持回迁楼在满足规划强制标准的前提下,严格按照群众的要求设计房型、户型以及配套设施,对回迁楼除按常规办法监督项目外,还由村民选派代表对项目用材、工程质量、工程进度等实施全程监督。

课题组认为:裕华区拆迁工作创新社会管理的实践,准确界定政府主导——不“缺位”,不“越位”,不“错位”,这对于有效地提升政府的公信力、实现和谐拆迁,在全国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1.3.1政府主导保障了城中村改造规划科学赢民心

裕华区在对接市规划中实现了创新,积极构筑了“三圈两线”的总体城中村改造拆迁规划。该规划的出台和实施不仅可以避免重复建设,减少资源的浪费,更重要的是为安排区域城市建设,提升区域城市品位提供了重要基础和科学保障。“五功”群众工作方法,使被拆迁人对城中村改造的态度由对立转变为配合,为化解拆迁矛盾实现和谐拆迁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凝聚着各级领导干部和村民智慧的“一村一案”的出台和实施,得到了绝大多数群众的拥护和积极配合,也为政府赢得了民心。

1.3.2政府主导保证了参与开发企业的档次和水平

裕华区政府主导考察引进资金雄厚,信誉好的开发商,并将回迁楼作为“政府一号工程”,既把回迁楼建设的风险降到了最低,也大大提升了回迁楼的品牌效应和增值空间。

1.3.3政府主导撑起了百姓利益的保护伞

“一村一案”主要包括整个村庄的改造方案、规划方案、老百姓的安置方案,以及将来经济发展的方案和老百姓的医疗、社保方案。“一村一案”的实施,充分保障了被拆迁群众的知情权,解除了被拆迁人的后顾之忧,也让群众吃了定心丸,真正维护了他们的利益。

2.社会管理创新之二:“民利至上,让利于民”的拆迁理念

近年来,一些地方政府在拆迁中忽视民生,单纯追求土地利益的最大化,这成为拆迁矛盾的根源之一,如何化解这种矛盾是创新社会管理亟须解决的课题。

据调查,裕华区在城中村改造过程中,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区政府明确提出“三个最”,即在城中村改造中,要把最好地段的楼盘做回迁楼、最先盖好的房子给回迁群众、最优惠的价格给回迁村民。

2.1坚持政策让利

裕华区区委、区政府在严格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城中村改造的“回迁楼建设城建配套全免,用于商品房开发的部分,土地出让收益扣除土地成本和国家规定用途资金后90%返还村集体”等一系列惠民政策的基础上,又有针对性地出台了在回迁期间给每户每月增加50%过渡费,并结合各城中村的拆迁进度,分不同时段按拆除面积每平米给予20到50元的奖励等优惠政策。三年来,区财政共投入2.5亿元用于支持城中村拆迁改造。

2.2坚持补偿让利

裕华区规定商业门脸原则上不允许开发商出售,推出了“住房+商业门脸”的补偿安置模式,确保选择产权调换的村民每户享受到总面积不超过300平方米的住房补偿,同时每人还得到25平方米商业面积的商业补偿,仅此一项每户每月可保证几千元的稳定收入。另外,对选择货币安置的村民补偿金额按市场评估价上浮20%。为了提升城中村居民的就业技能,区政府“买单”,从2008年起,为城中村农民开办职业技能培训班36期,开办“创业培训班”58期,城中村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2万人。区政府返还的土地收益首先用于村民的养老及医疗保险,为12个城中村2.8万村民加入了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6.8万名村民加入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城中村居民享受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

课题组认为:裕华区拆迁工作创新社会管理的实践,对于保障被拆迁人的利益,突破拆迁瓶颈、实现和谐拆迁,在全国起到很好的榜样作用。

近几年来,拆迁瓶颈严重影响和制约着城市的发展,这些拆迁瓶颈集中到一点,就是以人为本理念在拆迁具体实践上的不到位,甚至缺位,没有真正将拆迁老百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没有切实做到让利于民。裕华区委、区政府“土地出让金返还村集体、过渡费补贴、拆迁奖励”等让利政策,“住房+商业门脸+应保尽保”的补偿安置模式、区政府“买单”的就业培训及有情操作,在城中村拆迁改造中确保了拆迁户眼前的生活水平不降低,长远的生活出路有保障,解决了村民的后顾之忧,实现了城市建设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完美结合,将以人为本落到实处,最大化地维护群众利益,抓住了社会管理创新的本质。

3.社会管理创新之三:“改制助推,致富于民”的拆迁目标

一些地方的政府在城中村拆迁改造中注重有形的拆旧建新,而忽视了配套体制机制改革和创新,导致拆迁和民富不能同步,这正是许多地方城中村拆迁改造工作乏力的主要原因。如何使拆迁和民富同步,城中村拆迁改造工作积极有效,这是当前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

据调查,裕华区在推进拆旧建新的有形改造中,同步推进配套体制机制改革,顺利实现了村民转市民,村委会转居委会,集体土地转国有土地,集体企业转股份制企业的“四个转变”。

3.1积极推进配套体制机制改革创新

在大马村股份制改革榜样的引领下,裕华区的方北、东岗头、槐底等7个村先后完成了村级社区股份制改革,2.6万城中村居民成为股东,居民可以从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中获得稳定收益。并将村民的医疗、养老、教育等同市民待遇接轨。

3.2自主开发,强化了村集体经济的根基

区政府鼓励改制后的股份制企业对规划预留的商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用地,自主进行开发建设。方北村建成“方北新村”、“方北购物广场”等项目,使村级可支配收入由2007年的1410万元,增加到2010年的4800万元。大马村建成“大马庄园”、“金色假日”双子星五星级酒店等项目,使村级可支配收入由2007年的4524万元,增加到2010年的8400万元。槐底村级可支配收入由2007年的1.3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2.2亿元。

课题组认为:裕华区拆迁工作创新社会管理的实践,对于以拆迁为抓手,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致富于民,在全国起到示范作用。

近几年来,在拆迁中人们普遍看重个人、眼前利益,而忽视集体、长远利益。裕华区政府兼顾村民的眼前和长远利益、集体利益所进行的股份制改造不仅成功地探索出一条解决村历史遗留问题的办法,使村民和村集体的利益得到明晰和量化,而且确保了每个村民的权益,从根本上转变了以往农村经济的传统发展模式,居民可以从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中获得稳定收益。村集体通过对规划预留的商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用地的自主开发,大大拓展了村集体经济发展空间,扩大了发展规模,提升了发展水平,增加了就业岗位和经济收入。可以说拆迁改造为城中村集体经济插上了腾飞的羽翼,使人们可获得长期稳定的收入来源,使拆迁户变成了“拆迁富”,村民真正转化为市民,融入城市生活,使昔日破旧的城中村变成现代文明的新社区。

4.社会管理创新之四:“拆建对接,造福于民”的拆迁战略

一些地方政府在城中村改造中,注重“拆”而忽视了“建”,拆建不能实现有效对接。这不仅给群众造成经济上的损失和生活上的不便,而且严重影响区域经济发展,这也成为导致拆迁矛盾重重的原因之一。如何在城中村拆迁改造中实现区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也是当前创新社会管理亟待破解的难题。

据调查,裕华区在城中村改造中,坚持“拆、建不留空档,项目快速跟进”。把引进、建设一批战略支撑类项目作为工作的重点,以项目建设带动产业升级,以产业升级促进结构调整,以结构调整增强发展后劲,坚持把城中村拆迁改造作为转变城市发展方式、提升城市品位、实现产业升级的有效载体。

4.1实现了拆迁腾地与项目建设的“无缝对接”

裕华区提出“项目谋划于拆迁之前、项目跟进于拆迁之后”,从城中村改造一开始,他们一路人马集中精力搞拆迁,一路人马走出家门跑招商,该区主要领导50%的时间抓项目,主管领导70%的时间抓项目。

4.2谋划启动了精品项目群

裕华区按照“高起点规划、大手笔建设、规模化运营”的思路,同时结合自身的区位条件、产业基础和功能定位,谋划启动了精品项目群。该项目群由三大板块组成,回迁楼项目群、商贸服务业项目群、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群。

4.3建设提升区域城市品位的载体

裕华区把文化项目建设作为调整经济结构、刺激消费需求、提升城市品位的重要载体,提出“落地一个项目,形成一道景观,弘扬一种文化。”目前,裕华区文化项目总投资17.9亿元,包括河北科技大学新校区、河北师范大学新校区和河北省体育中心和河北日报报业大厦等项目。

课题组认为:裕华区拆迁工作创新社会管理的实践,有效实现拆建对接,对于加快一个城市和地域经济发展、提升文化品位、增加居民收入起到积极的引领作用。

裕华区将城中村拆迁改造作为契机,通过进行一个个城中村的规划和改造,并将其纳入城市的统一规划和管理,不仅使基础设施完善,居民的居住环境改善,而且在大项目的带动下使裕华区城市功能得以完善,整体竞争力得以提升,实现了产业的升级和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4.3.1固定资产投资大量增加,品质提升

裕华区在城中村改造中选进了一批对调整结构、提高城市品位、扩大社会就业有战略支撑作用的大项目、好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大量增加(2008至2010年三年累计1225.32亿元),品质不断提升。

4.3.2由外延扩张变为内涵提升,第三产业成规模

城中村改造的大规模推进,也让裕华区的第三产业一步步地悄然实现着华丽转身——由单一的房地产转向多元的商业地产,由传统服务业转向现代服务业,由生活类服务业为主转向生活、生产类服务业、文化产业并举,裕华区正在形成以高等教育、新闻传媒、会展旅游“三大引擎”为支撑的文化产业集群,城市品位得到有效的提升。在城中村改造中实现了产业升级,裕华区商业服务业面积由410万平方米增加到860万平方米。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从2008年的41%增加到2010年的68%,大大高于全市48.6%的水平。

4.3.3城中村改造对裕华区经济增长的拉动和聚集效应正在显现

关于土地征用和拆迁的调查 篇3

学院:资源环境学院

专业:农业资源与环境

班级:资环081班姓名:傅菁晶

学号:10号

关于土地征用和拆迁的调查

随着区划调整和城市建成区范围的不断扩大,市区范围内因建设需要征用农村集体土地不断增多,集体土地征用和村民住宅拆迁补偿安置中的矛盾也越来越多。为及时了解集体土地房屋拆迁补偿安置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我们有针对性地进行了调研。

由于义乌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及国家、省、市重点工程的实施,征地拆迁项目不断增多,规模不断扩大,范围越来越广,围绕着土地征收产生的纠纷也越来越多,而无论是拆迁还是征收都涉及到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对当事人进行合理补偿的问题。房屋和土地是城乡居民的生存之本,处理不好就会激化矛盾,影响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大局。本文就义乌市目前的征地工作的现状及对策谈点看法。

一、义乌市目前征地和拆迁工作的现状

1、征用城区零星土地困难重重

城区已完成旧村改造的行政村,绝大部分均剩下少量零星土地。该部分土地有的已被当地镇(街)绿化,有的至今闲置。至今,村两委干部多数已更换,同时也积累了不少历史旧帐,老百姓已有不少怨言,再加上百姓法制观念加强、村集体经济实力增强,又有充足时间跟政府谈判。按现行政策法规报批项目更是难上加难。

2、区片综合价落实不彻底,出现了相互攀比现象

自2003年全市实行“区片综合价”以来,总体执行情况良好,受到了被征地单位和群众的普遍欢迎,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特别是涉及养殖业、种植业和水利设施建设等,有的用地单位往往扩大市政府2003年下发的义办104号抄告单规定的范畴,擅自额外补偿或重复补偿,更有极个别的建设单位,另行出资重复建设,出现了征地标准不统一,造成相互攀比现象。

3、推进城市化进程带动一方百姓致富,村民要求旧村改造呼声很高

由于土地指标原因或因村内部矛盾一时无法落实旧改方案,部分村民以此为借口与政府讨价还价,在不给落实旧村改造土地指标前就百般阻挠征地工作。另外部分村干部之间内部不团结,“窝里斗”情况严重,同时部分村还存在着宗派势力,在重点工程项目落实需征收土地时,没有一个大局观念,导致在征收土地过程中困难重重。

4、征地补偿安置费分配比较混乱,引发了不少的群众信访

当前,农村征地费分配方式多种多样,五花八门,在分配比例上,既有全额到户的,也有部分到户的;留村集体比例也各不同;在发放时间上,既有一次性发放的,也有分若干年发放的;在发放标准上,既有的按人口发放的,也有按征收土地面积分配的;即使按照常住人口分配,也包括了有田无户口的、有户口无田的、无田也无户口的、留地出入户口的,还有农村外嫁女等等问题。由于情况十分复杂,时常发生纠纷,引发群众上访信访。今年1—6月,义乌市国土资源局信访室收到群众反映有关征地工作方面的来信来访件就有13件。

5、现行征地公告程序执行难

征地“二公告、一登记”在时间上难以规范实施。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在征地项目批准后,应当在拿到批准件10个工作日内完成征收土地方案公告。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要超过时间。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简析

1、货币化补偿标准过低。

现行货币化补偿标准颁行于2002年,期间,物价也较2002年有了大幅上涨,特别是房地产市场价格已经过几轮上涨,补偿标准未能适时调增,造成货币化补偿标准与实际脱节。

2、安置房建设压力过大。

由于货币化补偿标准过低,拆迁主要依赖于拆迁安置在推动,2007年累计规划拆迁安置房建设总面积667万平方米,2007年开工274万平方米,当年竣工136万平方米(以上均含5%廉租房建设),按安置房成本价1200~1500元/平方米计算,当年竣工价值16.32~20.4亿元,相对如此巨大的投资,政府的人力、物力、财力已是捉襟见肘,随着城市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拆迁规模的不断扩大,如此,政府的负担也会越来越重。

3、分户、奖励政策存在缺陷。

分户、奖励标准实际在各地块的安置方案中确定,标准不统一,并且各安置方案中对分户和奖励也未能做出更多的制度设计,执行的尺度也难以严格把握。并且,由于标准不统一,执行的也不够严格,长此以往,政策的公信力都会严重下降。

三、建议

征地工作事关城市经济建设与未来发展,事关被征地农民合法权益和社会稳定,事关农民切身利益和长远生计。因此我们要严格按照国土资源部提出的四个“必须”展开工作:必须按规划、计划征地;必须征求被征地农民对征地补偿安置的意见;必须在补偿安置费用足额到位后才能动工建设;必须公开征地政策、补偿标准、补偿费用管理使用情况。

1、适当安排一定用地指标,报批城区零星土地。

对历年来国家建设用地土地征收进行清理,摸清城区零星土地具体情况,科学安排一定用地指标,预排好年度土地利用计划。根据最新公布的《国土资源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征地管理工作的通知精神》,在征地过程中涉及到村留用地的,留用地应安排在城镇建设用地范围内,并征为国有;涉及农用地转用的,要纳入年度土地利用计划,防止因留地安置扩大城市建设用地规模;留用地开发要符合城市建设规划和有关规定的要求。主城区项目征地时,把沿街“商服用地”一并捆绑报批,不必造成新的“零星土地”,为土地收购储备和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提供第一手材料。

2、理顺征地管理体制,规范征地程序,提高征地工作透明度。

严格执行市委发[2003]9号、义政[2009]85号文件,规范征地程序,严肃征

地行为。认真做好用地报批前告知、确认、听政工作,确保征地所在村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申诉权和监督权。征地告知要切实落到村组和农户,结合村务信息公开,采取广播、在村务公开栏和其他明显位置公告等方式,多形式、多途径告知征收土地方案。被征地农民有异议并提出听政的,国土资源部门及时组织听政,听取被征地农民意见。对于群众提出的合理要求,妥善地加以解决。严格执行土地政策法规,杜绝各种搭便车行为。对预征、带征、扩征等实施违法征地行为的单位或个人,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市财政对预征、带征地土地不予支付各项征地费用,镇(街)共同承担征地工作责任。

3、完善征地“区片综合价”政策,堵住各种变通的借口。

我市征地补偿费按区片综合价以统包的方式统包给被征地单位,由被征地单位分配给农户。但“区片综合价”政策在实施过程中也碰到了一些具体操作上的困难,需要对政策作进一步完善补充。特别是在农业种植、养殖大户的征地补偿方面,政策规定不到位,建议由市政府牵头,召集农业、水务、林业、工商、财政、国土等职能部门,细化农业种植大户界定标准,明确水利设施认定标准,核定农业养殖大户政策标准等。

4、制订完善征地费分配、管理、使用意见,加大征地费监管力度。

征地费用收支“一个口子进,一个口子出”。征地批后实施时,国土资源部门要按照确定的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及时足额支付补偿安置费用;应支付给被征地农民的,直接支付给农民个人,防止和及时纠正截留、挪用征地补偿安置费的问题。针对目前征地费分配、管理、使用当中存在的问题,建议由市政府牵头,召集各镇(街)、农业、国土、财政、劳动、监察、审计等部门,制定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操作意见,建立必要的监督管理办法。通过健全制度,加强监督管理,使补偿费分配、管理、使用逐步制度化、规范化,减少矛盾激化,维护社会稳定。

5、适当提高拆迁补偿标准,优化补偿办法,细化补偿内容。

6、加大安置房建设力度,逐步统一城市居民和农村村民拆迁补偿安置标准。

7、逐步取消“分户”、规范奖励政策,变“暗补”为“明补”。

8、加强拆迁市场管理,严格拆迁市场准入制度。

关于加快解决征地拆迁问题的报告 篇4

天祝至青海互助公路工程项目办:

我标段为响应天祝至青海互助公路工程项目办要求,并确保天祝至青海互助公路工程的工期,我标段自接到中标通知书以来,积极组织大量机械、人员进行施工。自我标段于2014年4月16日开工以来,我标段加大力度安排专人配合征地拆迁工作,力求本项目工程全标段顺利开展。截止目前在经过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目前我标段隧道及桥梁工程进展顺利,但路基工程进展严重滞后,沿线存在大量的征地拆迁问题未解决,导致我标段大量人员、机械闲置。我标段在天互公路整条线路地理位置独特,自隧道出口路基工程开始至标尾,全线贯穿于沿途各村庄,征地拆迁工作量大。经过各级领导部门的大力支持,我标段还存在大量的征地拆迁工作未解决,现将存在的具体问题汇报如下:

一、红线内存在的问题。

1、我标段存在多处电力电讯线路及线杆未拆迁,并有一座变压器未拆迁,电力电缆不拆迁导致我部机械设备无法施工,严重影响我标段路基施工,致使路基无法成型和后期的交验。

2、天堂镇科拉村K66+420处村民吴建林有一座养殖大棚,至今协议不签,经县国土局,镇政府多次协调,要求提高补偿标准,至今未达成拆迁协议。

3、在K66+780处右侧为挖方路基,开挖线位于住户门台前,在路基开挖后右侧4户村民无法出行,致使村民阻挠我标段此处路基施工,经各级领导多次协调至今未解决。

4、科拉村K67+160处村民索贵全,张延奎两户村名房屋属新建,一直不签协议,要求提高补偿标准。

5、科拉村永久性征地范围内,吴国寿虽然已签房屋拆迁协议,但房屋至今未拆。

6、在K69+930处右侧位于本康村永久性征地范围内,张孝年,贺志年,胡生寿,王怀荣等四户村名,虽然已签房屋拆迁补偿协议,但房屋至今未拆。

7、在K70+320处(本康村)设计为钢波纹管涵,因电讯线路和自来水管未拆迁,导致管涵无法施工。

8、在K70+500处右侧(本康村)有一住户,因此处路基开挖导致村民原有出行道路挖除无法出行,需在住户正门前征地修筑平交道供其出行。

9、科拉村自K66+340开始至本康村K70+340段有原民用自来水管道,需要改移。

10、K67+222处为科拉小桥,此处路基成型后比原有路面高5-6米,路基成型后导致科拉小桥左右两侧村民通行受阻,无法出行。故左右两侧需增补征地修长平交道。

二、红线外存在的问题

1、科拉村K66+360处村民吴建财温室大棚,随离路基30米左右,由于大棚墙体已出现部分坍塌,已多次阻工,把原因全部推到我施工单位。

2、科拉村K66+860处,路基下降3米左右。若我施工队施工开挖,势必给此路段居住居民出行造成一定的难度,村民阻工不让开挖。

3、K67+260处科拉小桥桥面路基回填加高比原路面高出5米多,路基完工后将对陈生满等六户村民出行造成难度。

4、K67+820处本康村村民马有德温棚后墙线紧贴路基边线;

5、K68+840处本康村村民袁永明温棚紧贴路基边线;

6、K68+910处村民冯义祥的大棚紧贴路基边线,大棚内附着物为松树苗床,已多次阻挡我施工队施工。

7、K69+080处本康村村民陈云的房屋紧贴路基左边线不足一米;

8、K69+880处本康村村民何明善等8户草棚紧贴路基左边线属危房,如不及早处理,将影响我方施工;一户房屋紧贴路基右边线不足2米,施工开挖,要将其原有的门台子大部分开挖。

9、K70+420处本康村村民张孝中、刘忠孝、刘忠福、白常福、张成文和蒋元吉的房屋门口紧贴路基右边线,我路基若作业后,将其原有的门台子开挖,造成其出行问题,阻碍我方施工。

以上问题严重制约我标段路基施工,如不尽快解决,将导致我标段路基工程无法施工。严重影响施工合同工期,给天互公路整个工程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以上问题请上级领导尽快协调给予解决,为天祝外来投资者和外来务工人员一个良好的施工环境!

此特报告!

青岛公路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天互公路LJ05合同段项目经理部

关于大学城拆迁问题的调查问卷 篇5

大学公共选修课程是提供给学生自由选修的非专业性课程,目的在于开拓学生视野、完善和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以及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信息时代对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开设结构合理的公共选修课有助于培养适应社会与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并提高学生的市场竞争力和社会适应力。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还处在转型时期,在指导思想、师资结构、文化氛围、管理机制、硬件设施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影响着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办学模式的改革和办学水平的提高。

其中,公共选修课开设困难和效益不高是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在学科、专业建设及课程实施过程中所不容忽视的问题之一。

由于公共选修课在大学人才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公共选修课实施现状,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改革建议是提高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办学水平和地方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课题。

研究以泰山学院的公共选修课为对象,通过查阅文献和学生访谈,分析其公共选修课程的实施效果,立足于公共选修课的现状查找问题,旨在满足大学生在校期间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使大学生在操行、学业、技能、身体和个性心理诸方而得到健康发展,成为受社会欢迎的新型人才。

第一部分是引言。

主要是简要介绍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相关概念界定、研究综述和研究方法。

第二部分考察泰山学院公共选修课的实施现状。

就公共选修课选课情况和学生认识方面的调查数据,分析大学生选择公共选修课的基本特点和出现的问题。

调查发现,泰山学院公共选修课实施面临着诸多问题,如课程总量不足、优质课缺乏、课程分类标准模糊、人文与科技类属比例失调以及教学主体态度不端正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学校公共选修课实施质量较为低下。

调查和研究进一步发现,诸多问题的出现,在于学校、教师和学生对公共选修课的意义缺乏科学的认识,从而导致公共选修课建设缺乏投入、教师和学生都存在应付心理;学校的公共选修课管理机制不全面,缺乏学生指导;等等。

第三部分分析泰山学院公共选修课实施不力的原因。

调查结果表明泰山学院公共选修课基本满足学分制选课的需要,但在课程的教学质量和管理上都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分析其原因,主要包括:

学校与教学主体重视不够、学生选课缺少有效指导、学校缺乏公共选修课实施的基本条件、公共选修课管理制度不科学等。

第四部分提出改进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公共选修课的建议。

本文从学校、教师和学生等方面提出了改进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公共选修课实施效果的建议,包括学校方面:

转变观念,完善制度,保障公共选修课的地位;加强课程建设,丰富课程资源;打造精品通识课程,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加强选课指导,完善选课机制;规范教学管理,保证教学质量;正确发挥教研室的作用;改革公共选修课考核方式;改善教学条件。

教师方面:

一是端正教师对公共选修课的态度;二是严格选派授课教师,保证教学质量。

学生方面:

应该端正学生对公共选修课的态度,使他们认识到公共选修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激发学生对公共选修课的兴趣,以积极的心态对待公共选修课;加强对学生选课的指导。

最后一部分是结束语,对于本文取得的初步结论作了总结,明确了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确定了进一步努力的方向..……

全文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引 言

(一)问题的研究背景与意义

(二)相关概念界定

(三)公共选修课相关文献综述

(四)研究方法

(五)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一、泰山学院公共选修课实施现状的分析

(一)泰山学院公共选修课的基本概况

(二)泰山学院公共选修课实施存在的问题

二、公共选修课实施不力的原因分析

(一)客观条件所限:学校自身因素

(二)主观所限:课程与教学主体因素

三、改进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公共选修课实施效果的建议

(一)学校层面:加大重视力度,提供资源与制度

关于征地拆迁安置工作的一点思考 篇6

关键词:征地拆迁 安置 失地农民再就业

随着各地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建设区不断扩大,征收农村集体土地,成为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命根子”,征收农村集体土地是使农村村民减少、失去土地的过程。征地拆迁工作牵涉面广,社会关注度高,关系到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大局,事关农民切身利益和社会安定稳定,所以各级地方政府要从更高站位、更高层面来统筹做好征地拆迁安置工作,切实维护农民利益,促进科学发展、社会和谐。

要平稳做好征地拆迁工作,达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土地资源保护和谐统一,关键是要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把群众利益放在心上,协调和平衡各方利益关系,特别是维护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在保护土地资源的前提下满足发展用地的需求。目前各地方征收农村集体土地的流程大体上分为征地拆迁、回迁安置、安居乐业三个阶段。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各级地方政府往往都是重征地,轻安置,安居未知。完整的征地拆迁安置体系并未形成,导致被拆迁农民不满情绪加重,对征地拆迁的抵触思想增强,一方面增加了土地收储的难度,另一方面也增加了社会维稳的压力。

由于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各级地方政府经常需要对城市近郊区的农民实施土地征收,房屋拆迁等项工作。经过征地拆迁等有形改造后,这些地区的农民失去了耕种的土地和居住多年的房屋,转变为缺乏经济收入来源的失地农民,成为了社会上的一个新的弱势群体:

一、从就业上看,被征地农民有的外出务工,有的继续经营农副业,有的赋闲在家,还有极少数被安排就业或是自己创业经营二、三产业。但对于多数被征地农民而言,一旦失去了土地就失去了最基本、最稳定的长期生活保障,思想上将会产生恐惧感和迷茫感。由于被征地农民的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普遍不高,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较差,就业相对困难。

二、从时间上看,在土地被征收初期,大部分家庭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甚至在一次性征地拆迁补偿的支撑下,许多家庭一夜暴富。但随着时间推移,那些文化程度低、社会转型能力较差,消费没有计划的家庭,生活缺乏长远打算,面对突如其来的征地拆迁补偿款不思进取、吃喝玩乐、嗜赌成性,短时间内就将征地拆迁补偿款挥霍殆尽,因拆返贫甚至沦落到生活无着落,债台高举的地步,最终导致铤而走险滑向犯罪的深渊,给社会带来不稳定因素。一些家庭,特别是人口多、劳动力少,主要劳动力年龄偏大,子女尚小,有残疾人,长期有人患病的家庭,失地后收入水平锐减,生活更加困难。

三、从开支上看,被征地农民家庭的人均生活费开支普遍增加,过去靠田地自给有余的粮食、蔬菜等农产品,成了需要花钱购买的“钢性”支出。

数量庞大的被征地农民群体今后的生活如何保障,思想意识、生活习性、职业技能等无形改造如何实施,如何使农民群众尽快适应城市化进程造成的生活环境变革、享受城市经济发展带来的实惠等问题都应引起各级政府足够的重视,并且成为今后征地拆迁工作的重点。不能以牺牲农民的土地权益来实现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相反,应该让城郊结合部的农民凭借土地资源率先富裕起来。

征地、拆迁等农村有形改造对于各级地方政府来说有形象,出政绩,而农村意识形态、生活习性、安居就业等无形改造往往被忽略甚至避而不谈。但是一个被征地的区域要想长期和谐稳定的发展,这些无形改造恰恰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各级地方政府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加快对失地农民无形改造的步伐。

根据基层实际工作的经历,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考虑:

一、加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积极稳妥地解决被征地農民的安置安居问题,需要充分发挥各级基层组织的能动作用。征地拆迁不仅要扩大市区面积、改变城市面貌,同时也要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将村委会逐步转变为新型农村社区,保证农村社区有经济收入来源。如果一个新的农村社区是无经济基础的社区、贫穷的社区,那么这个社区就存在严重的不稳定隐患,更谈不上提供社区服务。各级政府需要加强对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扶持力度,促使其具有一定程度的执政力、影响力,解决拆迁群体存在的问题,使矛盾在基层解决,问题在基层消化。可以通过以下两个方面解决新型农村社区的经济收入问题:一是与被征地村区域内进驻企业沟通联系,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村集体经济组织参于土方运输、垃圾清运、围墙砌筑、临建施工等工程建设,扩大村集体经济组织收入来源。二是征地时预留或是统一划拨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的土地,在符合区域整体规划的条件下,帮助被征地村集体建设一定规模的市场,使未来的农村社区组织有发展平台和空间。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新型农村社区的生存和发展问题,从而使其发挥自身的作用,有效地推进区域的和谐稳定发展。

二、多头并举多方面解决被安置农民的生活保障

由地方政府牵头,征地拆迁实施主体申请一定数量的公益性岗位。招聘区域内失地农民从事区域管理、环境保洁、市政设施维护等工作,解决部分失地农民就业问题。

针对某些地方被征地拆迁农民安置回迁后剩余安置房源较多的问题,由征地拆迁实施主体协助相关新型农村社区,统一组织发布租赁销售信息,解决被安置农民家庭空闲房源问题,提高被安置农民经济收入。

三、积极开展就业培训,解决失地农民的转型问题

首先应该认识到此项工作的长期性,不能有急功近利的思想;其次应该认识到此项工作的艰巨性:由于被征地农民的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普遍不高,培训难度较大成效缓慢。 但是各级地方政府仍然需要成立专门组织机构负责向被征地拆迁农民提供职业培训机会和就业平台,改变他们失地后慵懒闲散的生活状态,消除他们坐吃山空的思想意识,并且引导他们参加培训,增强其转型的信心和能力。特别是加强对农村青壮年的培训,使他们掌握实用技术,鼓励他们经营从事餐饮娱乐、汽车美容维修、家电维修、花卉养殖、家政服务等行业,扩大失地农民的就业面。

与当地政府劳动就业服务中心对接,逐步摸底调查失地农民的文化程度、健康状况、劳动技能等情况,建立失地农民待业人员数据库。加强与入区企业联系,提供就业信息,教育和引导失地农民参与市场竞争,实现市场化就业。

关于拆迁的社会调查报告 篇7

尊敬的上级领导:

我名张红和,是一名外嫁女,现年51岁了,一直住喻家坡5组,我向上级领导反应,我在几次征地补偿安置过程中所受的不公正待遇:92年旺旺厂征收,当时我们全家5口人,只有父母亲跟弟弟分了两缝地基,我跟妹妹张细元没有分到一人一缝的安置地基,按照当时的政策(与我们同类似的人)我们可以分到一缝地基,也没有得到就业安置;我们姐妹不得已只能借住在父母和弟弟家中。因为只读了小学,只能靠打零工度日。

97年我与在外地打工的潘雪祥结婚,98年儿子出生,我们一家三口一直在外靠租房子打工度日。

2000年以后本组居民唐金香因为患尿毒症急需用钱治病,我老公借了几千元给他治病,后来他无力偿还,将三间平房作价几千元卖给我家,才使我一家三口有了固定的居所。2007年城管委按60号令征拆了我所居住的喻家坡五组土地,作为储备用地,就是现在的277亩才子城。因此我所居住的房屋又被拆迁,又以外嫁女为由不给我最后一批重建地安置,再次使我一家三口陷入到无家可归的境地。我在没有任何办法的情况下,才子城项目征拆了我家的三间平房,又以我随父母已安置为由不给我重建地安置,再次使我一家三口又无家可归在外租房艰难度日,我实在是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多方筹集资金才买下了旺旺西南角加油站旁别人已建成的两缝房屋,勉强维持了一家三口的正常生活。儿子已长大成人,户口一直在喻家坡五组,尽了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却没有享有任何权益。

2014年旺旺西南角加油站旁的房屋又要拆迁,我在此次拆迁中当地领导做工作要我带头拆迁,我又配合了政府,还在动员会上发了言,并带头拆房。但拆房后,我(又被定性为外嫁女户型)全家都没有进入社保安置。

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本地村民户口一直在本组,三次拆迁房屋均由于“外嫁女”这个沉重的称呼没有享受到征地拆迁安置补偿政策应该给我个人及全家的人权、物权的实体利益补偿<第一次旺旺厂拆迁没有分给我应得的重建地,第二次才子城项目拆迁又没有分到应得的重建地,第三次旺旺广场西南角拆迁又没有得到政府的货币安置,区的转户参保>,我们五组及村上,有比我大的,有比我小的在同一个时期都分了宅基地。我们一直找城管委他们就说我们已安置在父母之内且属于外嫁女性质。现在我丈夫潘雪祥,儿子潘润智,我们家三人均没有工作。

在本届区委、区政及园区领导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区大多数历史遗留问题却正在得到妥善解决,特别是两安用地和外嫁女等类似的问题,体现 了“法治望城”依法征拆,实事求是,为民办事的新时代,新作为政府公信力,我在三次拆迁中所受到的不公正,不公平待遇,都是历史遗留的个案事件,我一个普通老百姓,有苦说不出,有理无处申,这次特请求上级政府领导一定要从关爱民生、实事求是的角度帮助我落实征地拆迁安置重建地两缝政策。我们永远拥护共产党,积极响应政府拆迁,终身感谢帮我落实政策的青天好干部。

申请人:张红和{户主)

潘雪祥(丈夫)潘润智(儿子)

关于拆迁的社会调查报告 篇8

关于农村妇女土地承包权及征地拆迁补偿问题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妇女土地承包权及征地拆迁补偿问题的调查报告 前言近几年,随着我县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村妇女土地承包权及征地拆迁补偿问题日益突出。至县妇联信访办接待此类案件分别为24件、37件、35件,1-4月达14件,分别占同期上访案件的15%、19%、21%和24%。针对这一课题,县妇联组织机关干职工和部分乡镇妇联干部深入城郊、白马、夏铎铺、历经铺等4个乡镇的15个村22个村民小组走村串户开展调研,认真完成了400份成

年妇女、100份基层干部的调查问卷。组织县信访局、县法院相关负责人及问题比较突出乡镇的15位基层干部代表召开座谈会。旨在了解宁乡农村妇女土地权益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探索解决的办法。

一、问题的表象和特点

1、农村妇女土地承包及补偿费分配方式管理不规范。一是妇女失地和一人双份地现象同时存在。本次调查中有5位妇女反映自己在娘家和婆家都分有田地,有10名妇女娘家和婆家都没有田地。二是对妇女土地补偿费的分配随意性大。农村妇女能否分得土地补偿款,由村规民约、户主代表会决定,即是同村同等条件下,往往也有不同的分配结果。

2、上访形式和内容多种多样。此类案件大多为集体上访和越级上访。如历经铺乡新宝塔村沩丰坝组戴海霞等6人的土地维权事件,越级上访到全国妇联,引起高度重视;城郊乡沩丰坝村实行组陈小平、陈梦婷两出嫁女土地承包权事件越级上访到省、市妇联;金洲乡全民

村10组妇女向平因征地补偿问题,在省两会期间去省政府上访,惊动分管信访的副省长即时召开听众会。上访的内容主要是婚姻状况的变化使农村妇女失去土地:一是出嫁女承包地被强行收回。占妇女土地权益上访案件的65%。主要表现为出嫁女娘家土地被收归集体,而嫁入地又未分到地。白马桥乡仁福村歪坝组出嫁女王湘宁、王宗平,98年外嫁本县非农户口,按政策规定户口只能落在娘家。而3月,村民小组重新调整责任田分配方案,将她们排除在外,从此,两人成为老上访户。二是离婚、丧偶的农村妇女土地被强行收归集体。有的离婚后不论妇女是否能够从娘家或再婚夫家所在村获得土地,原有土地都被收回,有的回到娘家后,村里只给本人上户口及发放承包地,却不给其抚养的子女上户口及发放承包地。三是男到女家落户的村民,其土地权益得不到保障。有的村规定,有女无儿户允许一个女儿招婿,落户分田;有子户不能招婿,否则,不

予落户分田。

3、行政协调基本不起作用,法律维权步履艰难。一是起诉时被告不应诉、不出庭。有的村组出现村民集体围攻法官、谩骂法官、村民组长辞职等事件,导致开庭时间多次推迟。二是胜诉容易,执行难。从座谈会中获悉,目前我县农村妇女土地权益案件胜诉后仍有三分之二不能得到及时落实。甚至有村组干部反映,法院将土地补偿款强制冻结分给胜诉妇女后,他们在第二次分款时会将前一次强制到位的部分又扣回来。元月,戴海霞等6人征地拆迁补偿款一案惊动全国妇联和北京大学法律援助中心,胜诉后,几名妇女拿着判决书却分不到补偿款,只能向法院提请强制执行,法院执行局多次督促,但因补偿款已分发到各家各户,至今仍未落实。

二、问题凸现的原因

1、妇女法制素质提高,自主维权意识增强。随着法律知识的普及,妇女自主维权意识增强。9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

《关于审理涉及农村土地承包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实施后,宁乡县人民法院受理审结妇女土地维权案61件,由妇联干部人民陪审员参与陪审的58件,有效维护了妇女权益。

2、户籍制度引发一系列矛盾。一是经济较发达的乡村,嫁出去的妇女不愿迁出户口,嫁入的人口不断增加,导致农村资源和经济利益增长速度有限性同人口增长速度急剧的矛盾突出,利益分配压力逐年加大。二是城乡地区户籍管理分割性,导致不少与城市男子结婚的农村妇女不能随其夫户口迁入城镇。因此,本村出嫁女的户口没有迁出,嫁入本村的妇女又不断增加,在利益分配时就“僧多粥少”,村民们认为自身利益被抢走了,所以排斥出嫁女。

3、对“村规民约”合法性的监督存在盲区。在现实生活中,“村规民约”、“土政策”在农村有相当的权威性,对农村妇女权益侵害的作用也最明显。从基层干部调查问卷中了解到有相当一部分村民委

员会不参与监督组级分配方案的制定,完全由村民说了算,乡镇政府根本不知道也不去管“村规民约”是否合法。

4、对村民自治缺乏正确认识。曲解“村民自治”的含义,无限扩大“村规民约”的效力,认为不管什么事情只要有本村三分之二以上户主或村民代表同意就可以决定,对《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中规定的“村级自治章程”、“村规民约”不得与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相抵触,不得有侵犯村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合法财产权利的内容不了解。

三、进一步维护农村妇女土地权益的几点建议

1、加大对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以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的宣传教育。建议县人民政府发文,要求土地征收相关乡镇在征地款下拔前办好基层干部法律知识培训班,认真组织学习相关法律和政策,联村干部要当好法律辅导员;乡镇人民政府要加强对侵权事件的调解;职能部门对公务员的普法教育要落到实处,进一

步营造全民知法、懂法、守法,干部带头用法的良好氛围。

2、加强执法监督。执法监督部门要加大对《妇女权益保障法》的执法监督。对于农村妇女土地承包权益,在尊重村民自治权利的同时,必须坚持以法律为底线,所制定的政策必须与国家法律、法规相一致,不一致的,上一级主管部门应当及时纠正并追求责任,以维护法律的尊严,同级执法监督部门要加大对执法主体的监督。同时,建议上级职能部门改革和完善现行户籍制度,尽快出台便于基层操作的户籍管理制度。

3、各级政府强化行政管理手段,加大对有关法律法规实施的力度。

《村民组织法》第四条规定:“乡、镇人民政府对村委会的工作给予指导、支持和帮助”。依照法律规定,乡镇人民政府对“村规民约”有指导和帮助的权力。一是从程序上予以指导,保证在《村民组织法》规定的程序下制定;二是在内容方面予以指导,引导村民代表大会在

国家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制定;三是严格“村规民约”的备案制度,便于乡镇政府发现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和管理;四是政府部门要规范土地补偿款的管理,可预留补偿款的20%作为土地权益纠纷备用资金,由乡镇农办保管一年,其使用权由群众代表会决定;五是清理纠正违法的“村规民约”,各级政府应对所辖区的“村规民约”进行检查,对于只由少数人制定的,应责成村委会按照《村民组织法》的规定召开村民代表大会重新讨论决定,对公然歧视农村妇女、侵犯妇女土地权益的所谓“村规民约”、“集体决定”要立即纠正,制止“土政策”大于法律的做法。

关于拆迁的社会调查报告 篇9

[关键词] 交通建设 征地拆迁 重视民生 合法权益

一、前言

交通重点基础设施工程是改善投资环境,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发展,实现交通现代化的一项重大举措。继高速公路大规模建设之后,交通又迎来了高速铁路、航空港建设的高潮。其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用地,涵盖区域广,跨越空间大,涉及各方面的利益调整。处理好交通建设用地征地拆迁工作,不仅关系到交通工程顺利推进,而且对改善民生、稳定社会,妥善处理好交通建设与地方利益的关系,推进交通科学发展意义重大。

多年来,交通重点工程建设投资主体呈多元化格局,建设用地规模趋大,交通建设征地拆迁的重要性、复杂性日益凸显。由于长期以来征地拆迁政策标准偏低,相关政策研究滞后,与区域经济发展,及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法律意识与维权意识不相协调,不相适应。交通工程征地拆迁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特点,亟需有关部门认真的梳理、审视征地拆迁的相关政策标准和运作模式,使这项工作在政策层面和运作上符合实际情况和法律规范、充分维护民生和地方利益,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以利交通重点建设工程顺利推进,促进交通发展,造福工程沿线一方人民。笔者对这方面作了一些调查,提出一点思考和建议。

二、京沪、沪宁高速铁路工程与泰州大桥征地拆迁的运作政策比较分析

1、京沪和沪宁高速铁路工程征地拆迁政策标准:

京沪高速铁路工程和沪宁城际高速铁路工程(以下简称高铁)相继在2008年开工建设。京沪高铁跨越三大直辖市(北京、天津、上海),横贯四省(河北、山东、安徽、江苏),沪宁高铁穿越苏南五市,至上海。这两项浩大工程在征地拆迁政策标准和运作模式上作了重大改革,较好地兼顾了国家、地方和被征地拆迁群体的利益。实事求是地根据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因地制宜的下达征地拆迁指导意见,赢得了群众的认可,形成了和谐的征地拆迁局面,为工程顺利推进创造了条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征用土地补偿标准有利于民生。原则按当地现行有关规定执行。就江苏段而言,征地补偿标准按照《江苏省征地补偿和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办法》及各市制定的实施细则和有关规定执行。这样避免了交通重点工程征地标准低于当地征地标准,形成双轨制的尴尬局面。不因为政策标准的差异而损害老百姓的利益。二是在安置用地和对征地造成的边角地的处理上采取了惠民政策。交通工程拆迁安置用地和边角地的政策处理,一直是一个老大难问题。由于拆迁安置用地没有用地指标,边角地不予补偿,给征地拆迁带来很大困难,直接损害了群众利益,引发地方矛盾。高铁工程明确规定将安置用地纳入工程总用地一并报批,对边角地补偿费用列入征地成本。这在交通重点工程征地拆迁政策方面是一个突破,受到当地政府和群众的拥护。三是对地面附着物补偿,按照实际调查核实的情况,根据当地有关补偿办法给予补偿,充分维护了被征土地群众的合法权益。地面附着物种类繁多,涉及果树、钢管大棚、苗木、管涵、水闸、渠道、农村自建道路等方面,直接关系到群众切身利益。以往出台的交通重点工程征地拆迁政策文件不包含这些补偿项目,损害了群众利益,引发众多矛盾冲突。高铁工程被征土地农民得到了这方面的补偿,由衷感谢政府新政好。四是房屋拆迁按照各地现行政策规定执行。通过有资质的专业评估机构,进行房价评估,包括房屋装潢和有关附属设施。对厂矿企事业单位用房的拆迁,根据实际损失给予补偿,包括停产、设备损失费、迁移费等。使拆迁工作真正做到了公正、公平、公开,避免了“千人一面”的房屋拆迁政策标准。这在交通重点工程拆迁方面开了先河,体现了民意,维护了民权,保证了拆迁顺利进行。五是对拆迁安置采取了宅基地安置和集中安置两种方式。宅基地安置所包括的土地费用和通路、通水、通电、通信、排污等相关配套项目费用,一并纳入高铁工程征地拆迁总费用。集中安置由地方政府建设部门提供拆迁安置房给予产权调换。这从根本上解决了拆迁户安置的后顾之忧,和一直困扰地方政府拆迁安置经费来源和土地指标的难题。

2、泰州大桥工程征地拆迁运作政策

于2008年底开工建设的泰州大桥工程项目,穿越江苏省泰州、镇江、常州三市,投资近百亿元,批准建设用地523公顷。该项工程执行的征地拆迁政策文件,与高铁工程执行的政策标准存在明显差异。同样都是交通重点工程,而执行的征地拆迁政策标准不同,对群众缺乏说服力,影响政府的公信力。一是征地补偿标准偏低,安置补助费和土地补偿费两项费用,低于目前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办法规定的费用。二是安置用地没有纳入工程总用地计划。由于没有用地审批计划,导致安置用地的政策性障碍。对安置配套设施(路、电、水、排污、通信等)没有补偿办法,这给地方政府安置工作带来巨大压力。三是附着物补偿标准偏低,补偿的类别与实际情况相差甚大,侵害了群众利益。四是对征地造成的边角地,影响耕种,在政策上没有补偿标准。五是房屋拆迁补偿标准偏低,平房每平方米400~500元;楼房每平方米600~700元;工业厂房每平方米700~800元。与高铁工程按房屋资产评估补偿的办法大相径庭。不仅拆迁标准低,而且没有区别房屋品质的差异(高档住宅与普通平房一样补偿标准),和补偿工厂搬迁的损失,而无法被群众接受。从大局和政治上考虑,地方各级政府做了大量善后工作。对大桥工程征地拆迁政策标准偏低的情况,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地方政府埋单补偿给被征地拆迁农民。据初步统计,仅大桥工程镇江段征地拆迁,地方政府财政补贴达亿元。这对地方财政是一笔不轻的负担。

三、对交通重点工程征地拆迁政策的建议

交通重点基础设施工程对国民经济重要性毋庸置疑,它起到国民经济加速器的作用。又好又快推进交通重点工程建设不仅要达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质量上乘的建设目标,还要把注重民生、保护民众合法权益,维护地方利益有机结合起来,成为和谐工程、民心工程。高铁工程征地拆迁体现了利民政策,实行了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工作方针,为交通重点工程征地拆迁作出了有益探索,取得了宝贵经验。交通重点工程征地拆迁政策标准适应新形势,认真执行《物权法》,把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作为制定政策的基本指导思想,是势在必行,亟需有关部门进行政策研究。有关建议,供有关部门参考。

1、制定交通重点工程项目征地拆迁政策标准,应坚持以人为本,维护征地农民合法权益,有利民生为根本指导思想。长期以来,征用农民集体土地费用偏低,不能反映土地的价值,与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及国有土地市场化出让价,相差悬殊,形成明显的剪刀差。发展现代化交通不能走低价征用农民集体土地的老路子,应当提高建设用地征地拆迁资金占交通建设成本的比重,保障被征地农民的长远生计,提高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水平。这样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减少社会矛盾,降低社会成本。对过去的欠账,应当反哺给农民,不能再欠新账。

2、交通重点工程项目征地拆迁涉及范围广,情况复杂,有关政策制定不仅要体现民生重要性,还要兼顾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性,高铁征地拆迁的模式在这方面提供了借鉴。宜制定一个征地拆迁指导性文件,与地方征地拆迁政策互为补充,形成一个富有弹性的政策链。

3、交通重点工程项目建成后实行的是产业化运作经营,而不是单纯的公益性项目。政府在制定征地拆迁政策取向时,应以保护被征地农民和其他群体的利益为出发点,这对体现同等国民待遇,维护社会公正具有重要作用。

关于拆迁的社会调查报告 篇10

一、基本情况

**区总面积**平方公里,其中农村面积**平方公里,农业人口约占总人口的*%,是城乡并存区。近年来,我区牢牢抓住市治西迁、**建设全面启动等机遇,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的奋斗目标,确立了“举全区之力抓城市建设,合万众之心建经济强区”的发展战略,在全区抛起了新一轮大规模城市建设热潮。从2001年至今,全区共有省、市、区重点工程建设项目**个,共投入资金**亿元。全区**个街道、乡、镇均有城建开发任务,共开发征用土地**多亩,累计拆除房屋约**万平方米,拆迁群众**户,其中农民**户**人,农村拆迁安置量大任务重。我区拆迁安置工作在各级各部门的高度重视下,在广大拆迁户的理解支持下,总的来说进展顺利,并创造了、“**模式”和“**模式”这样的好典型。

二、我区开展拆迁安置工作中主要经验

拆迁安置工作情况复杂、矛盾突出、任务繁重。在工作中,我区克服种种困难,冲破重重阻挠,取得了一些成绩,积累了一些经验。

1、领导重视是搞好拆迁安置工作的保证。拆迁安置工作牵涉面广,情况错综复杂,没有强有力的领导组织作保障,工作很难开展,为加强领导力量,强化保障措施,一是建立了领导联系项目制。按照“一个项目、一位领导、一套班子、一种模式”的工作思路,由一位区级领导联系一个具体项目、一在严格执行政策的前提下,对该项目的拆迁安置全权负责,形成了对拆迁安置工作齐抓共管的领导格局。二是建立了领导联系街道制。由于街道的拆迁安置任务较重,压力较大,矛盾较多,为减轻街道的压力,区委向每个街道派出了2至3名区级领导协调指导拆迁安置工作,及时化解矛盾,解决问题,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三是成立了处理拆迁安置遗留问题领导小组。区委、区政府成立了拆迁安置遗留问题领导小组,负责对全区拆迁安置遗留问题进行全面处理,并明确了责任领导、责任人,提出了处理意见,确定了交办时间。我区大部分拆迁安置遗留问题的处理都有了较大的进展,为以后的开发建设和拆迁安置工作扫清了障碍,夯实了基础。

3、宣传到位是搞好拆迁安置工作的基础。拆迁安置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加大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宣传力度,引导群众正确认识和掌握拆迁安置工作有关政策,正确对待拆迁安置中的矛盾和问题十分必要。在工作中,我区注重多途径、多形式、多方位做好有关政策法律和宣传工作和拆迁户的思想工作。

4、依法办事是搞好拆迁安置工作的关键。拆迁安置工作事关每一位拆迁群众的切身利益,稍有不慎,就会引起矛盾,造成不稳定因素,只有严格依法律办事,才能将矛盾消除在萌萌芽状态。一是严格按政策补偿,二是严格坚持“三公开”原则三是严格坚持“三带三包”政策,即带感情、带政策、带拆迁方案,包协议签订、包过渡、包稳定。

5、妥善安置是搞好拆迁安置工作的重点。我区积极主动与相关部门衔接,全力促进农民安置用地的落实和农民安置房的落实。全区共核定“两安”用地总指标**亩,已办理红线的安置用地**亩,另有**亩正在办理之中,目前,已搬进拆迁户的农民安置小区达*个,正在建设的农民安置小区的**个。在几年的拆迁安置工作中,我区创造了地“**”和“**”等成功的安置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在我区实际拆迁过程中存在几个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少数干部群众对拆迁安置的政策了解不够、理解不透,或者误解了拆迁安置政策。由于缺乏拆迁主体和被拆迁人之间的对话交流的渠道,作为拆迁主体一方的干部对群众的疑问不能正确解答,甚至有的干部对群众反映的问题敷衍塞责,上推下压,引起群众的不满。

2、在拆迁调查工作中,对补偿标准的尺度掌握出现偏差。尽管政府部门按照拆迁政策,制定了统一补偿标准,但由于对同类房屋的结构、装修、价格等问题的认同上存在差异;对居民建在集体土地上与国有土地上的房屋估价混同;甚至存在个别讲人情、论亲疏,对拆迁地面积的丈量、拆迁标的物的估价不统一,出现个别超面积丈量、超值估价等现象,致使被拆迁人之间相互攀比,引发矛盾。

3、由于现行的有关拆迁安置法律规定的原则性强,实际可操作性较差,有些村组制定的村规民约,有部分违反现行法律政策的规定,且在发放拆迁安置补偿过程中缺乏透明度,侵犯了被拆迁群众的合法权益。

(二)拆迁安置工作较为滞后,超期过渡现象严重。

1、拆迁安置工作体制理顺不畅。街道、乡(镇)对拆迁安置工作重视不够,思想不够统一;相当多的干部对政策理解不透彻,执行政策存在较大的偏差;部分项目管理人员责任心欠佳,导致很多项目前期工作难以落实;部分拆迁单位及拆迁户对拆迁工作不配合,漫天要价,导致有些项目的拆迁工作难以推进。

2、农民安置工作落实欠佳,超期过渡现象严重。由于近年来大开发、大建设,特别是一些省、市重点工程建设的需要,农民拆迁大多是先拆迁后安置或边拆迁边安置的情况下开展的,加之部分安置用地、安置资金难以到位,导致大批拆迁农民住户安置难以到位,长期处于过渡状态。目前全区尚有*户*人在外过渡,占总拆迁人数的*%,且大部分是超期过渡。

(三)失地农民的生活出路问题难以解决。被拆迁后,农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且绝大部分农民除农活外无别的一技之长,较难找到工作,安置补偿费又十分有限,缺乏足够的资本开展经营活动,社会保障、子女入学等一系列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必然给社会带来不稳定因素。

三、对策和建议

1、加大拆迁安置法律政策宣传的力度

在多年来的拆迁安置工作中,我们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对拆迁安置法律政策的宣传。在每项重点工程建设的拆迁征用地之前,首先召开动员大会,向被拆迁村组和拆迁户发放大量的宣传资料,是一项有益的必不可少的工作。但是,从调查了解的情况看,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对相关法律政策宣传的广度和深度不够。为此,在进行重点工程拆迁工作的时候,我们除了开好动员会外,要加强相关法律政策宣传工作。对参与拆迁安置工作的干部要进行相关法律政策的学习和培训,尤其对被拆迁范围内的村组党员和干部进行更深层次安置补偿法律政策的学习和宣传,利用他们的幅射作用,教育和提高全体被拆迁安置群众的政策法律素质。对可能出现和已经出现的问题,特别是对基层党员干部发现和提出的政策问题,有针对性地加以认真负责地解释和说明。如某街道拆迁户两年两次搬迁,安置无着落,其反映强烈。据了解,该安置地已在规划建设中,政府巳按时足额发放了过渡费,这是政府拆迁安置工作中的一项政策规定,通过政策宣传,这些拆迁户很快消除了怨愤。实践证明,只要我们及时做好拆迁安置相关法律政策的宣传工作,就能够得到广大群众的理解和支持,许多矛盾都可得到预防和解决。

2、坚持拆迁调查、安置中公开、公平、公正原则

由于当前重点工程的拆迁工作任务繁重,特别是拆迁安置工作时间紧,且工作量大,为了追求工作效率,政府在拆迁调查工作中实行大兵团作战,这往往是要以牺牲公正为代价的,也成为产生安置拆迁纠纷的原因之一。为此建议主管部门,要切实把握好公正与效率的关系,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以公开促公正,以公平保稳定。在拆迁安置补偿过程中,主管部门对土地征用要公开进行,把征用地批准机关、批准文号和征用土地用途、范围、面积、补偿依据以及农业人员安置办法、办理征地补偿登记地点、期限等,在被征用拆迁地予以公告;对拆迁补偿要公开进行,把征用地拆迁数量、补偿依据、补偿费数额、被安置农业人员数量、农业人员安置方式、房屋安置方式、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及其具体实施的步骤等,在被征用拆迁地予以公布,接受被拆迁地群众的监督,防止被拆迁人的合法利益受到侵犯。特别是安置对象和房屋拆迁等补偿安置到人到户的,更要十分注重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同时成立核查组,掌握统一补偿标准,对群众提出的异议进行复核调查,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确保重点工程拆迁安置工作在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下进行,最大限度地减少因拆迁安置不公而引发矛盾。

3、完善拆迁安置工作中可操作性的法律规范

目前,我区安置拆迁补偿依据主要是《**征地补偿安置条例》,但该条例原则性强,在实际操作中仍有许多困难,由此引发的各类矛盾纠纷较多。在我国法制不断健全的今天,人民群众的法律素质不断提高,依法维权意识不断增强。为了进一步规范我区安置拆迁补偿工作,使安置拆迁补偿工作做到有法可依,制定相应的操作性较强的《安置拆迁补偿办法》已经迫在眉睫。根据宪法精神和民法通则、婚姻法、妇女儿童权益保护法、计划生育法以及《**征地补偿安置条例》的有关规定,结合工作实际,现提出以下具体意见:

(一)农业人口数的统计应严守政府通告之日的底线,对前不溯及,对后不顺延。

(二)服义务兵役(含超期服役的)的现役军人应参与安置分配;未随军迁出、其户口在拆迁地的军人家属(包括其配偶和子女),应同等参与安置补偿分配。

(三)拆迁地的在校大、中专学生,其户口虽已迁出,但未分配安排正式工作的,凭在读学校证明和学生证,应同等参与安置补偿分配。

(四)具有拆迁地户口,正在劳改劳教的人员,应同等参与安置补偿分配。

(五)享受五保优待的人员,应同等参与安置补偿分配,其补偿费由村组代管。

(六)拆迁地已出嫁妇女,离婚后因生活无着落而回迁的人员(含已回村落户、法定抚养的小孩,)和婚嫁到拆迁地妇女而离婚后其户口仍在拆迁地的人员(含再婚随迁、法定抚养的小孩),应当同等参与安置补偿分配;婚嫁农村的出嫁女,其户口未迁出的人员,只能一次性享受一方安置补偿,已在男方参与安置补偿的人员,不参与本地安置补偿分配;未参与男方所在地安置的人员,应当参加户口所在地的安置补偿分配。如户口回迁或者未迁出的上述人员与村组另有书面协议的,可按协议执行。男到女方落户的可参照执行。

(七)婚嫁城镇、未随迁的拆迁地半边户及其子女,应同等参与安置分配;但一方已享有国家福利分房的,可不考虑宅基地和住房的政策性优待。

(八)原籍在拆迁地,因生活所迫或历史上的政治原因被迫外迁,后其户口又回迁原籍,并分有责任田土的人员,应同等参与安置补偿分配,外地回迁户与村组另有协议的,可按协议执行。

(九)返乡居住的离退休人员,不参与安置补偿分配。其配偶系再婚的农村户口,经村组集体研究和村民会议通过,准许其迁入的,应当给予安置补偿,但与村组有协议的,可按协议执行。

(十)违反计划生育政策法律,未处罚到位的计划外生育子女,不参与安置补偿分配。农村独生子女可享受安置补偿有关政策性优待,按相关政策执行。

(十一)无正当理由迁入的农业人口(含空挂户),不参与安置补偿分配。

(十二)欠有国家税费、集体公益事业折价款以及其他集体欠款的人员,其安置补偿可以折扣欠款后按实发放。

4、转变工作作风,树立政府良好形象

重点工程建设利国富民,对加速经济发展和加快城市化进程意义重大。同时,拆迁安置补偿费的发放到位,涉及到被拆迁群众的直接利益,也是被拆迁群众最关心、最实际、最容易引发各种矛盾焦点问题,这些都对政府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重点工程建设中的拆迁安置工作,从一个侧面体现了政府部门工作作风的好坏和工作水平的高低。在拆迁安置补偿过程中,政府转变工作作风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工作水平的提高。我们保持优良的工作作风,就会得到广大被拆迁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使重点工程的建设有序推进;反之就会遭到部分拆迁群众的抵触,使重点工程建设受到阻滞。为此我们要牢记五心,转变作风,打造诚信政府形象。即在拆迁安置工作中,接待群众咨询要热心;调查补偿情况要细心;听取群众意见要耐心;核实安置补偿标准要公心;善后安置要关心。此外,要保持拆迁安置工作的延续性,切实落实对被拆迁群众的承诺,勤政为民,真正做好被拆迁群众的公仆,从而树立起人民政府的良好形象,获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5、统筹项目建设与拆迁安置,促进安置小区建设社区化。一是要坚持先安置后拆迁的原则。坚持对所有工程严格实行“先安置后拆迁”的原则,采用“项目+安置”的办法,将农民安置地与建设项目一并办理手续,一同报建。二是要实行集中留地,统一安置,积极推行“咸嘉模式”的成功经验。即:一是集中统一重建安置。坚持统一规划设计、统一报建、统一建设、统一质监、统一物业管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科学、合理地安置好农民,做到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水平管理,使农民安置小区联体成片功能完善、设施齐备、适宜居住。二是因地制宜,发展产业。充分利用农民生产安置用地,采用土地入股、自主开发等方式,大力发展后勤服务业和商贸业,使农民变股民,从经营中分红获利,建立稳定的收入来源。三是多途径安排农民就业。安排拆迁农民从事物业管理和后勤服务;积极与征地建设单位协调,在用工上优先考虑当地农民,鼓励失地农民从事个体经营和兴办企业,并提供一定的优惠。

6、加强农民安置小区的统一规划,尽快制定好全区农民安置整体规划。一是规划要统一。与市、区总体规划统一协调,农民安置小区建成后直接成为现代化城区的组成部分。二是规划要先行。制定科学合理的全区土地利用规划和供地计划,统筹安排城乡建设用地,强化规划约束力,明确失地农民的生活安置一律按居民小区规划建设。三是规划要科学。按照有利于土地综合利用、有利于社区管理和物业管理的“三个有利于”标准,科学规划农民安置小区。四是规划要实用。按照农民生产安置一律作二、三产业规划建设的要求,高起点规划好、预留好生产用地。把规划、预留生产用地与项目开发、市场建设结合起来,使生产用地成为失地农民获得长久收益的主要来源。

7、创新劳动就业服务,促进失地农民就业市场化。一是要加强对失地农民的培训工作。培训重点主要是引导性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两个方面。引导性培训主要是对失地农民开展基地权益保护、法律知识、城市生活常识、寻找就业岗位等方面的培训。职业技能培训主要是在充分尊重失地农民意愿的基础上,开展家政服务、餐饮、保健、制造、建筑等行业和知识的技能培训。二是结合项目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加强项目建设的协调与合作,在建设进从建筑工程中找岗位,建设后中牧业管理和卫生保洁中找岗位。三是完善劳动力市场。加强街道劳动保障管理服务站的建设,进一步完善市场化的就业机制。将失地农民就业与下岗工作再就业统筹考虑,打破城乡“藩篱”,变“变籍门槛”为“素质门槛”。

(三)改革社会保障制度,促进失地农民养老社会化。一是实现失地农民身份的转换。在子女就学、劳动就业、社会保险、计划生育等方面与城市居民同样的政策待遇。二是坚持“低门槛进入、低标准享受”的原则。参照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新人”办法进行,根据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个人收入水平确定个人帐户养老金标准。降低门槛,因地制宜、秩序渐进。三是采取“个人责任和社会互济相结合”的办法。失地农民个人帐户养老金的资金来源坚持以个人和村集体为主,政府支持为辅。考虑有昨于鼓励失地农民劳动就业和与城镇社保体系相对接。

上一篇:差旅费津贴国家规定下一篇:JOHNSON笔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