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市房屋拆迁存在问题研究(开题报告)(精选11篇)
我国城市房屋拆迁存在问题研究(开题报告) 篇1
毕 业 论 文 开 题 报 告
学生姓名: 论文题目:我国城市房屋拆迁存在问题研究 专 业: 班 级: 指导教师:
2011年4月12日
一、论文题目:
《我国城市房屋拆迁存在问题研究》
二、论文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1、目的:我国始于20世纪90年代的大规模城市扩张和旧城改造使城市房屋拆迁成为必然,近年来,为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快速发展的需要,各地加大了房屋拆迁管理工作的力度。根据相关资料显示,“九五” 期间,全国城镇累计拆除房屋约3.3亿平方米,比“八五”期间增长了近一倍。北京市“九五”期间拆除房屋总量415万平方米,拆迁户近14万户,被拆迁人数近50万人。大量的房屋拆迁,改善了居民的居住条件、居住环境,在加快了旧城改造步伐的同时也保证了城市总体建设的顺利进行。但在拆迁问题中,同时暴露出一些深层次矛盾。近年来,我国房屋拆迁已演化成为最易激发矛盾、引起冲突的领域之一。而本应体现政府关爱、能够轻易赢得群众拥戴的“民心工程”,近年来在大多数地方却变成了以赢利为目的、动辄不由分说予以强制执行的“扰民工程”。
根据建设部的相关统计,2002年1—8月共受理群众来信4820件次,其中涉及拆迁问题的占28%;群众上访1720批次,其中反映拆迁问题的占70%,在集体上访的123批次中拆迁问题占83.7%;国家信访局近年来接到的关于拆迁问题的信件也逐年递增,截至2003年8月底,当年该局收到拆迁投诉信件11641封,比2002年同期上升50%;上访人数5360人次,同比增长47%。一件件因拆迁而起的**更让人怵目惊心。而在近几年,由于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区改造正在以难以想象的速度蔓延,政府、开发商、被拆迁人三方为了各自的利益都在不停地角逐,而随之而来的便是越来越多的矛盾。从而使房屋拆迁纠纷问题以及解决方法成为受到民众及政府高度关注且亟待妥善解决的重大和复杂的问题。
而为了更好的建设我们的国家,建设我们的家乡,我们就必须对城市房屋拆迁问题有一个细致、理性的了解,并在理解的基础之上研究出妥善的解决方案,促进我国政治、经济建设平稳健康的发展。
2、意义:房屋和土地是城乡居民的生存之本,土地的地上附着物凝结了被拆迁的原住户、用户的资金与劳动力,并且可能是被拆迁人赖以生存和生产的基本物质条件,这类纠纷一旦无法妥善处理就易激化国家与民事行为个体之间的矛盾,而政府公权力与私权利的交锋往往会产生两败俱伤的结局,进而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速度。
而如果能够妥善的处理这一类问题,不仅对于被拆迁人来说是值得庆幸的事情,对政府以及开发商来说也是一个提升公信力以及自身信誉的好事,可谓是一箭三雕。
三、论文写作的主要路线和方法
1、主要路线:本文在大量搜集我国城市房屋拆迁问题资料的基础之上,通过对所搜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联系相关理论基础以及结合我国的现实情况,对我国城市房屋拆迁问题进行一个详尽的阐述,并着重分析其原因和危害。同时,通过查阅目前政府已经出台的政策并分析其实施的效果对该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最后就是借鉴国外、香港、台湾等地区解决城市房屋拆迁问题的方法对我国内地现有的解决办法进行增补,并对未来做出展望。
2、方法:本文的基本研究方法是比较分析法、统计分析法以及实证分析法,以基本理论为基础,以具体的事实和数据为依据,采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城市房屋拆迁问题进行研究。
四、论文基本结构: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我国城市房屋拆迁存在问题的目的
(二)研究我国城市房屋拆迁存在问题的意义
二、城市房屋拆迁的概述
(一)城市房屋的含义
1、房屋定义及房屋分类
2、城市房屋
(二)城市房屋拆迁的含义
1、拆迁
2、城市房屋拆迁
三、我国城市房屋拆迁的发展现状
(一)我国城市房屋拆迁的发展历史
(二)我国城市房屋拆迁的现状
1、现行的法律条例
2、目前的拆迁状况
四、我国城市房屋拆迁存在问题及危害:
(一)我国城市房屋拆迁问题归纳
1、政府方面
2、开发商方面
3、被拆迁人方面
4、拆迁评估机构方面
(二)危害分析
1、对政府的危害
2、对拆迁人的危害
3、对被拆迁人的危害
4、对拆迁评估机构的危害
五、国外、中国香港、中国台湾解决城市房屋拆迁问题的方法实例
(一)国外城市房屋拆迁解决方案实例
(二)中国香港城市房屋拆迁解决方案实例
(三)中国台湾城市房屋拆迁法律解读
六、我国城市房屋拆迁问题改进措施及展望
(一)改进措施
(二)未来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五、进度安排
预计用17周完成毕业论文,具体时间安排如下: 第1-2周:查找资料,初步确定论文研究方向;
第3-4周:与老师商讨,确定论文研究方向及写作思路;
第5-6周:根据论文题目进一步查找材料,并且撰写六篇调研日志和一篇调研报告,翻译相关英文资料;
第7-8周:完成开题报告及论文大纲交给老师批阅; 第 9 周:修改论文开题报告及论文大纲交给老师批阅; 第10-11周:依据论文大纲完成论文一稿交给老师批阅; 第12-13周:依据论文大纲完成论文二稿交给老师批阅; 第 14 周:完成论文三稿
第15-16周:定稿打印,完成相关论文简介、答辩提纲等; 第 17 周:答辩
参考文献
1倪峰.博弈论视角的城市拆迁问题分析[A].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 2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商务印书馆,2005 3第八届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城市房地产管理法,1995 4邢双军主编.房屋建筑学.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国务院办公厅,2001 6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物权法,2007 7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城市房地产管理法修正案,2007 8 何永强.城市拆迁问题的伦理思考[A].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4 9于炜.城市拆迁问题的反思及对策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2 10米井春,王金林,侯中文.城中村拆迁改造一些问题探讨[B].城市发展研究,2003 11 Constitution of the United States-Amendment V,1791 12 Mark R.Farfel.A Study of Urban Housing Demolitions as Sources of Lead in Ambient Dust.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2003 13 Liu hao.City demolition of status and compersation.China new technologies and products,2009 14 台湾立法委员会.土地法.台湾当局,2000 1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2011年01月30日
我国城市房屋拆迁存在问题研究(开题报告) 篇2
1.1 第一阶段中华民国时期:披沙炼金
此段时期农村房屋具体来说, 有以下几个特点:
(1) 规模较大:其实, 大户家庄子的规模比较大, 一般占地面积1334㎡左右, 甚至还有2001㎡以上的。整个庄子是四合院式的, 院内又分里院和外院, 而且里、外院的四周均盖满了房屋。里院正面是三间上房, 左右边的房屋称为厢房, 背面的中间是街门, 两侧的房屋为倒座。里院的房屋用于住人, 并设有厨房。上房专供老人居住和接待客人的。晚辈则住在厢房和倒座。外院的房屋是盛放粮食、农具以及物资的。同时, 还设置了碾坊、磨坊, 另外在里、外院的左面有个较大的畜圈, 是圈养耕 (牲) 畜的。
(2) 质量尚好:民国时期, 农村房屋均系土木结构。 (1) 结构良好:不论住房, 还是库房, 碾、磨坊皆为套架房子。即房顶有担子、檩子 (每间房子有4道檩子。其中, 中间两道, 前后墙上各1道) , 担子两端是用柱子支撑的。盖房时, 先把担子、檩子和柱子套好, 竖立起来, 素称“立木”。再用土坯砌墙。最后, 铺放椽子、苇帘、麦草以及草泥, 其房屋即行建成。那时房屋的间架很小。 (2) 门户洞开:一般住房都有里门和外门, 里门是双扇门, 外门则是带亮窗的封门子。窗子是用木条做成豆腐块状的, 其面积为1.8m2左右。窗子和亮窗皆用纸糊的, 以防蚊蝇入内和防风御寒。
1.2 第二阶段人民公社时期:交相辉映
新中国成立后, 经过减租反霸、土地改革, 以及互助合作运动, 农业生产得到了迅速恢复和发展, 人民生活有了明显的改善。至此以来, 一些无房或缺房的农民开始修建住房。1962年、1964年提出了农村“五好” (好条田、好渠道、好道路、好林带、好居民点) 建设的任务及“兵团方向, 公社特点, 全面规划, 逐步实现”的建设方针, 为人民公社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人民公社化后, 大兴居民点建设, 其目的就是营造集中居住的人文环境, 以适应人民公社体制的需要, 做到统一管理, 有利于集体生产, 方便社员生活。
综观当时农村居民点, 其特点是: (1) 房屋布局方面:由于各生产队的情况不同, 居民点布局也各有千秋。大体上有二:一是幢落式:一幢幢的房屋坐落在居民区, 这种格局建立于居民点初始阶段, 而且为数甚少。公社居民点就属于幢落式的。二是院落式:社员修建房屋时, 还筑造了院墙, 形成了一户一院。这是在前一种格局的基础上改进而成的, 它有利于发展庭院经济, 是多数生产队所采用的。 (2) 房屋结构方面:鉴于国家实行封山育林政策, 对林木采取限量采伐和木材计划分配, 加之社会需求量甚大, 致使木材的供需矛盾十分突出。为此, 普遍采用土梁土柱。即盖房屋时, 先砌墙, 后放木料。凡单间房屋, 只用两根檩子, 不用担子和柱子 (若两间房屋只用一根担子) , 群众把这种房屋称为“光棍挑担”。它虽然不如套架房屋, 但可以用较少的木料盖起房屋, 能够满足人们对住房的需要。 (3) 门窗式样:这个时期, 一改过去豆腐块式的为大格式的窗子, 群众誉为洋式窗子, 并开始镶上了玻璃, 使室内光线充足, 显得十分明亮。
1.3 第三阶段改革开放时期:精彩纷呈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我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 有些干部和群众已不满足原有的住房, 开始兴建更加宽敞的房屋。当时, 农户的宅基地面积偏大, 但它适应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客观需要, 既能发展庭院经济, 又把养殖的畜禽隔置于后院, 使庭院十分雅观与清洁卫生。
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雨露, 住宅建设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局面。即在继续修建土木结构及砖木结构房屋的同时, 一种高标准的民居—砖砼结构的房屋悄然兴起, 已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1983~1985年, 农技站、财政局、科委、审计局、农业局相继修建了砖砼结构的家属住房 (平房) 共计13幢 (每幢6间) , 使一部分职工开始住上了高标准的房屋。历史已经证明, 这种住房较以前的土 (砖) 木结构房屋是一次质的飞跃。其特点是造型别致、结构新颖、布局合理、宽敞明亮、坚固耐用、美观大方。
2 中国农村房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 建设没有规划, 资源调配欠妥
由于缺乏整体规划和统一标准, 我国农村居住分散化的问题不但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而是愈演愈烈。有以小公路、河流为主线, 逐水而居, 沿路而建, 有的农户以历史形成的原宅基为中心进行分布, 也有的农户以“朝向”、“风水”等为标准进行分布。农房布局凌乱, 尽占好田好土, 既影响了土地的集约利用和农业的规模经营, 又阻碍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业的发展;建筑节能是我国农村住房建设长期以来忽视的一个问题, 西方发达国家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实施该项工程, 目前许多国家把建筑节能上升到基本国策的高度去重视。目前我国单位建筑面积能耗为发达国家的2~3倍, 居各种能耗首位, 小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中基本上还没有节能建筑的概念, 仍在使用单一结构的烧结粘土砖而不是保温墙 (可节能30%) , 使得50%以上建筑能耗消耗在冬季采暖和夏季制冷空调上, 浪费巨大。
2.2 建设缺少监管, 建筑标准较低
近几年因机构改革出现了几次村镇建设管理机构撤、并、合的现象, 乡镇几乎没有村镇建设规划管理的专职机构和人员, 严重影响了工作的正常开展;其次, 乡村负责村镇建设工作人员变动频率较快, 素质参差不齐, 使乡镇建设管理的持续性和连贯性出现断档, 出现监管空缺。同时, 农村施工技术人员偏少, 村民自身水平的限制, 存在很多任意改造, 随意更改, 极少考虑建筑的要求与标准。
2.3 建设队伍混杂, 施工质量不高
当前我国农村存在很多包工头临时搭建施工队伍的现象, 这些松散的施工建筑队大都由未经过培训的农民拼凑而成。他们一无上岗证, 二无施工经验, 甚至连施工图纸都不懂, 更谈不上技术操作规范。也有一些包工头为了牟取利润, 偷工减料, 更有甚者与不法建材商沆瀣一气, 以次充好, 将大量劣质建材用在农房建设中, 致使一些刚刚修建的新房就出现这样或那样的质量问题。
3 解决我国农村房屋建设问题的有效对策
3.1 加强政府监察, 建立健全村镇组织机构
对农村房屋建设用地进行严格管理, 坚持依法用地原则, 规范审批手续, 加大执法力度, 坚持违法必究的原则, 严厉打击违法违规用地占地圈地的行为。对于已经建成入住的房屋, 政府应采取较人性化的措施, 督促这部分老百姓要补办一些相关的手续和交纳一定的税费及罚金, 对那些不听劝阻, 一意孤行, 正在强行建设中的房屋, 政府部门应该按照有关法律法规, 采取强硬的态度, 强制拆除, 绝不手软。对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 要依法其追究刑事责任。对党政干部在农村房屋建设中大行违法之道的、或参于其中的要认真查处, 一旦落实要按照党纪国法进行严肃处理。在农村人民群众中形成依法用地节约用地的良好社会环境。建议地方政府组建农村房屋建设管理办公室, 对建房用地、建房施工单位进行管理, 同时组织相关从业人员进行建筑行业知识培训, 严把建筑行业质量关, 让有资质的施工单位进入农村建筑市场, 有专业技能的施工人员持证上岗。规范农村建房市场, 完善建筑施工行为, 把农村建筑业的风险降到最低点。
3.2 加强宣传教育, 提高全民质量安全意识
要深入农村广泛进行有关政策的宣传工作。大力宣传村庄建设规划的实施给农民、国家带来的好处和实惠。让农民了解规划的实施对于集约利用土地、提高基础设施的共享性、改变农村陈旧、落后的面貌具有重大意义。另外, 要大力进行《土地治理法》、《房屋建设治理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 加强农民法制观念, 预防和制止违章建房现象。
3.3 加强业务培训, 实现村镇建设技术支持
政府应对乡镇村镇建设管理岗位的业务人员进行培训, 使他们懂得一定的规划、建筑专业知识, 经考核合格的人员才能持证上岗;同时国家为农村培训基本施工技术人员 (主要是第一线的, 如泥工、木工、钢筋工、模板工等) , 对符合条件的分级别颁发从业资格证。当前很多乡镇都没有设计单位, 而大多数村民都不知道还有设计单位, 或不知道设计单位在哪里, 也不想花费任何设计费用。因此, 政府应努力为农村建设建房提供设计咨询服务, 设立建设技术支持中心, 特别是要免费提供村庄建设标准图集, 供农户选择。 (指导老师:龙振华、邱福清、余周武)
参考文献
我国城市房屋拆迁存在问题研究(开题报告) 篇3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房屋拆迁已成为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活动,关系到城市现代化建设的进程。通过对我国城市房屋拆迁补偿制度的研究,并进一步阐述了对城市房屋拆迁补偿问题的思考。
关键词:城市房屋拆迁;拆迁补偿;制度;对策
城市房屋拆迁补偿是城市房屋拆迁工作的核心内容,是确保城市房屋拆迁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同时也是关系到城市规划、建设,城市经济发展的大事,还是关系到政府威信、信用,居民基本生活保障的头等要事。近年来,因城市房屋拆迁、居民安置而产生的社会矛盾和冲突不断增加并日益恶化,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
一、城市房屋拆迁补偿的定义
城市房屋拆迁是指拆迁人根据建设规划要求和政府所批准的用地文件,在取得拆迁许可证的情况下,依法拆除建设用地范围内的房屋和附属物,并对该范围内的单位和居民(被拆迁人)给予补偿安置的一系列活动。
二、城市房屋拆迁补偿的主要方式
城市房屋拆迁补偿的核心问题是补偿的范围和标准。房屋拆迁补偿范围包括房屋所有权、附属物所有权和收益权。按照《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规定,目前,我国城市房屋拆迁补偿有作价补偿和房屋产权调换的方式。
1.作价补偿方式
指拆迁人以支付货币的形式,赔偿被拆迁人因拆除房屋所造成的经济损失的补偿方式。
2.产权调换方式
指拆迁人用异地或者原地重建的房屋与被拆迁人的房屋按一定标准进行交换的一种补偿方式。拆迁人对被拆除房屋面积较多,无力支付补偿房屋与被拆除房屋差价的,通常采用产权调换和作价补偿相结合的办法,按照被拆除房屋的建筑面积数量,对被拆迁房屋部分面积以产权调换的方式给予补偿,其余面积按照作价补偿折合货币支付给被拆除房屋的所有人。
三、拆迁补偿制度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法律制度的不断完善,我国城市房屋拆迁补偿制度已确立并在逐步完善,但与公用征收补偿制度健全和完善的国家想比,我国目前的房屋拆迁补偿立法还存在明显的缺漏。
1.房屋拆迁补偿的程序不透明
在整个房屋拆迁程序中,公众参与的机会很少,往往被拆迁人只是被动地接受,致使被拆迁人对政府产生对立情绪,导致拆迁工作无法进行,也影响了公益事业的建设。房屋拆迁行为实施后,补偿还未到位的现象较普遍。“征地补偿、安置争议不影响征用土地方案的实施。”由此可见,我国土地征收的批准决定直接具有被征收财产移转的法律效果,补偿程序仅是附属程序,补偿与否不影响被征收财产的实际移转占有。而法国的公用征收批准决定只使公用征收合法化,不产生移转财产所有权的效果,所有权转移只有普通法院做出裁决并且事先支付补偿后才可进行。
2.房屋拆迁估价不合理
《条例》第24条规定:“货币补偿的金额,根据被拆迁房屋的区位、用途、建筑面积等因素,以房地产市场评估价格确定,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市场评估价不客观,对被拆迁人安置方法考虑不周全,措施简单。并且这项规定虽然考虑了各地经济水平的不同,但同时也为地方政府在制定评估规则时多考虑自身利益、少考虑被拆迁人的利益留下缺口。各地制定的补偿价格很难恢复被拆迁人在拆迁以前的生活居住水平,这两者之间存在很大的差距。而且,如果地方政府不能根据城市房价变化及时调整基准价格,就会造成评估价格与市场价格相差甚远,给被拆迁人带来更多的损失。
四、对策与建议
1.确定合理的补偿标准
补偿金额应该尽量使得被拆迁人的生活水平不受影响,至少不能出现“拆迁致贫”的现象。不同性质的房产其补偿也不尽相同。比如作为店面的房产,在补偿时就不能只考虑房产本身的价值,还应该考虑由于搬迁带来的因客户群流失而带来的损失等。
2.采取合理的评估方法
价格评估是拆迁补偿问题的核心。对于货币补偿的房屋价格评估,采用现行市价法,确保补偿款足以支付购买类似房屋的费用;对于产权调换的房屋,对被拆迁房屋和拆迁安置房屋必须采用相同的价格评估方法,同时必须考虑土地使用权的价格。另外,对于划拨土地应当进行补偿。
3.确立听证前置程序,确保补偿费用的合理性
由县级以上人民代表大会或者组成由政府人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被拆迁人代表和法律界人士参加的听证委员会,对是否涉及公共利益建设项目全面审查,慎重界定,形成听证报告,作为政府房屋拆迁主管部门做出拆迁决定的依据。确立补偿前置程序,对无论属于公共利益或商业性拆迁均需给被拆迁人补偿或赔偿到位后再行拆迁,对商业性拆迁一律取消行政裁决和行政强制。
4.完善相关法律
制定相关的法律,避免当出现有关拆迁的诉讼时,法院无法受理,或即使受理,又因为没有明确的补偿标准而无法执行判决。
参考文献:
[1]钱 莉:城市房屋拆迁补偿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14—17,25—28.
[2]李炼军:从城市房屋公益拆迁到商业拆迁:法律的缺位及其完善[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6,(3):132—136.
[3]吴 斌:中国拆迁补偿法律问题探讨[D].四川大学,2005.30—31.
[4]施国庆 盛广恒 蔡依平:城市问题, 2004.04.
我国城市房屋拆迁存在问题研究(开题报告) 篇4
开题报告
一、综述
1、课题研究意义
随着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各地对土地的需求持续增加,拆迁征地已经成为生活中越来越普遍的现象,越来越多的农民失去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地,辛苦建造的房屋被拆迁。随之而来的是越来越多的土地纠纷和冲突。在我国,城市化的推进是由政府主导的,征地拆迁政策直接关系到拆迁中各方的利益,政府如何避免冲突的发生、稳定社会关系,从而促进城市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2、课题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在百度或Google输入“拆迁问题”,都能得到几百万条记录,其中有相关的新闻报道、政府的改革措施、不同领域的学术讨论、网民的自发讨论等,人们对它的关注程度窥见一斑。在学术领域,学者们也从经济学、制度学、法律学、公共管理学等不同角度进行了研究。
(1)关于拆迁补偿的研究。
谭亚则认为要基于城市拆迁补偿中公共利益的性质和基本特征,需要综合运用逻辑演绎、要素甄别以及排除法来界定城市拆迁公共利益,对因拆迁补偿制度自身缺陷造成的利益失衡所引起的拆迁冲突,运用利益均衡思想理论基础,以建构合理的补偿制度。
张芳认为在房屋拆迁补偿中确立完全的补偿原则,将对土地使用权的补偿纳入对房屋所有权补偿的体系中,对于土地的增值价值、预期收益、无形损失也应纳入补偿的范围,在补偿的评估中全面考虑影响土地与房屋价值的因素。
(2)关于政府行为的研究。
这方面的研究比较集中,陈君认为利益冲突是征地拆迁纠纷存在的根源,利益冲突的焦点是征地补偿问题,征地拆迁的实质是利益博弈,而这场博弈的主导者就是
政府。
杨飞认为相对政府和拆迁人来说,被拆迁人是弱势群体,保护被拆迁户的合法利益是政府的职责。研究者在讨论这些问题时使用频率很高的几个词是:“失范”,甚至是“违法”、“寻租”、“博弈”、“暴力”等。
(3)关于政府角色的研究。
周建康探讨了城市房屋拆迁制度的正当性缺失”,姚忠倩、陈红分析了城市房屋拆迁中的政府失范行为,提出建立城市房屋拆迁第三部门管理机构的建议。
总的来说我国当前对城市拆迁相关问题的研究还比较零散,并且有以下不足:首先,只是站在政府或农民单方面的角度来探讨征地中的矛盾,而忽略了对政府与农民的互动以及由此产生的对征地过程和结果的影响的研究;其次,把眼光放在了征地的反面案例,即政府行为不规范、农民利益受损,农民与政府矛盾冲突严重的情况,而忽略了对一些成功案例的研究。
二、研究内容
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1、关于征地拆迁政策演变的研究。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政府对征地拆迁政策不断调整,补偿标准也不断提高,但随着而来的由征地拆迁引起的社会矛盾也越来越多。通过对文献的检索,对其他学者对这方面的研究做一个综述。
2、关于征地拆迁中政府角色、责任的研究。
其他学者对这方面的研究比较集中,多数认为利益冲突是征地拆迁纠纷存在的根源,利益冲突的焦点是征地补偿问题,征地拆迁的实质是利益博弈,而这场博弈的主导者就是政府。相对政府和拆迁人来说,被拆迁人是弱势群体,保护被拆迁户的合法利益是政府的职责。
3、以铜梁工业园区为案例,关于征地拆迁中政府行为的研究。
4、对当前征地拆迁征地政策的建议。
三、研究方法
本次采用了社会调查研究学中的文献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文献资料的收集、对有关人员的深入访谈以及参与式,获得相关实证资料,并结合公共政策分析、行政管理学、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等理论对这些实证材料进行分析。
四、论文结构
第一部分,绪论:包括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研究对象及方法、研究思路及内容。
第二部分,2000年以来,国家征地拆迁政策的演变。
第三部分,征地拆迁中政府角色与责任。政府多元利益目标及其之间的冲突分析、政府三种角色及其之间冲突分析。
第四部分,征地拆迁中政府行为:以铜梁工业园区为案例,政府的争利行为、政府的利民行为和政府维持自身形象的行为。
第五部分,对政府责任的再思考及调整征地拆迁政策的建议,在现有资源条件下使失地农民和政府官员、政府组织及其所代表的国家利益总和最大化,既经济学中所说的“帕累托最优”。
毕业生开题报告存在问题 篇5
古典文学中常见论文这个词,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为论文。以下就是由编为您提供的开题报告存在问题。
1.论文拟研究解决的问题
明确提出论文所要解决的具体学术问题,也就是论文拟定的创新点。
明确指出国内外文献就这一问题已经提出的观点、结论、解决方法、阶段性成果、……。
评述上述文献研究成果的不足。
提出你的论文准备论证的观点或解决方法,简述初步理由。
你的观点或方法正是需要通过论文研究撰写所要论证的核心内容,提出和论证它是论文的目的和任务,因而并不是定论,研究中可能推翻,也可能得不出结果。开题报告的目的就是要请专家帮助判断你所提出的问题是否值得研究,你准备论证的观点方法是否能够研究出来。
一般提出3或4个问题,可以是一个大问题下的几个子问题,也可以是几个并行的相关问题。
2.国内外研究现状
只简单评述与论文拟研究解决的.问题密切相关的前沿文献,其他相关文献评述则在文献综述中评述。基于“论文拟研究解决的问题”提出,允许有部分内容重复。
3.论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
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
简单阐述如果解决上述问题在学术上的推进或作用。
基于“论文拟研究解决的问题”提出,允许有所重复。
4.论文研究主要内容
我国城市房屋拆迁存在问题研究(开题报告) 篇6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书
题目名称: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学生姓名李宇佳学号
2010023116
系(部)经济管理学部
专业年级
2010
指导教师秦梦屏
填写时间
2013.11.16
一、选题的根据:1)本选题的理论、实际意义 2)综述国内外有关本选题的研究动态和自己的见解 1)本选题的理论、实际意义: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经营的最终目的是获得最大的利润,这就要求加强企业管理力度,而企业管理的首要任务就是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因此,为了使企业能够获得最多的经济效益,就有必要做好项目工程的成本管理工作。现阶段,企业管理只有从粗放型快速过渡为精细型,做好科学化管理,坚持项目工程的成本管理,才能够真正实现企业的长久稳定发展。而在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例如组织结构设置不完善、工程设计缺少技术经济分析、工程变更过多、成本管理手段落后以及意识不强等,因此我们不仅要注重对项目过程的成本控制,同时还要确保成本预算的合理性,并将其与企业的其他管理工作紧密联系在一起,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提高项目成本管理管理。2)综述国内外有关本选题的研究动态和自己的见解 1.国外研究动态
项目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工程成本管理,目前国际上对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研究已经实现了系统化、整体化。
上世纪六十年代,美国国防部[9]首次提出“项目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这一概念,主要涉及项目全寿命费用的设计、管理以及控制等三个方面。随着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研究的不断深入,各个国家的学者又对这一成本管理方法进行了完善,并集中体现在近些年来工程项目全寿命周期理论的创新和提高上。Josephson和Hammarlund指出[10],在上世纪八十年代针对“项目全过程成本管理”展开了深入研究,这一概念强调了成本管理应该始终贯穿在整个项目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涉及到项目工程的整个过程和整个方面。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国际全面成本管理促进会前任主席RK.Westney先生[10]进一步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即“项目全面成本管理”,他在《九十年代项目的发展趋势》一文中指出:项目全面成本管理主要是采取专业知识及技能,合理计划并严格控制工程项目中的各种资源、成本费用以及风险等。并在建筑工程中,要求开展全面成本管理工作,确保项目的所有工作人员都能够参与进来,提高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效率。2.国内研究动态
现阶段,国内的很多学者以及实际工程项目工作者在项目成本管理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果。在建筑安装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方面,2005年唐青峰在《建筑安装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研究》一文[1]中进一步强调了全过程管理的重要性,同时还要求在成本管理中建立并实施责权结合的目标责任机制,通过有效控制责任来避免工程中发生资源浪费等问题。基于甘肃省某中小建筑工程的成本控制案例,2010年范迎春在《甘肃A建筑公司项目成本管理改进研究》一文[2]中通过考察和分析该工程的实际情况后,认为在提高项目成本管理效率时应该分阶段进行改进,并通过引进先进的信息化管理技术、提高人员成本管理苏轼水平等方式,严格控制工程项目成本。
尽管现阶段已经有了很多关于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有益研究,但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化,对企业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提出了更多的要求,我们仍然要不断的对成本管理的手段进行创新,完善成本管理体系,促进企业的长久发展。
个人见解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推进,我国企业之间的竞争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成本的竞争。现代工程项目的主要特点包括工程规模大、投资金额多、施工工期长,因此成本管理的难度越来越大,很多项目工程经常出现成本超支的问题。因此做好项目成本管理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不仅要贯穿于工程投标、施工、竣工等各个过程中,而且还关系到企业经营、技术、物资、人力、项目经理部等各个现场部门之间的分工协作。因此,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只有加强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做好成本核算工作,才能够确保施工企业长久稳定的发展下去。
二、研究内容: 论文大纲内容如下:
一、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理论概述
(一)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内涵
(二)项目成本管理的意义
二、张家界市A住宅小区工程项目简介
三、张家界市A住宅小区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成本管理机构
(二)项目工程设计缺少技术经济分析
(三)工程变更太多
(四)成本管理的方法落后
(五)成本管理意识不强
四、张家界市A住宅小区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对策
(一)建立完善的项目成本管理保障体系
(二)编制成本计划,合理确定成本控制目标
(三)项目工程设计中推行限额设计
(四)以全面预算为手段,将成本控制延伸到全部管理活动
(五)严格控制工程变更,降低对工程成本的影响
(六)增强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意识 结语
三、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及可行性分析
(一)文献研究法。通过研究国内外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各种实际情况,从中学习对本文具有基础研究意义的理论,并借鉴现有成果。
(二)案例分析法。通过结合实际案例对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三)归纳分析法。归纳总结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研究其中存在的有待于解决的问题。
四、进程安排和采取的主要措施: 进程安排:
2013年11月10日——2013年11月16日选题并完成开题报告 2013年11月17日——2013年12月05日完成毕业论文的第一稿 2014年04月01日——2014年04月15日完成毕业论文的第二稿 2014年04月16日——2014年04月30日完成毕业论文的第三稿 2014年05月10日——2014年05月15日毕业论文定稿 2014年05月15日——2014年05月25日毕业论文答辩
主要措施:
主要通过参阅大量书籍、期刊文献以及查找最新的数据,在相关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新的数据以及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并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论文的撰写。
五、主要参考文献(不少于10篇):
我国城市房屋拆迁存在问题研究(开题报告) 篇7
关键词:房屋拆迁,经济利益,法律法规
随着当前我国法律制度的不断完善与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房屋拆迁方面相关问题的关注力度正在日益增大,由房屋拆迁所引起的恶劣社会事件频繁在全国各地上演,人们不得不将关注的目光投放在房屋拆迁制度的缺失之处上。与此同时,由于房屋拆迁工作所涉及到的行业领域以及机关单位众多,导致社会多方的权利与利益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系,从而引起了社会各方面之间和谐关系的紧张现状。
一、浅析房屋拆迁工作所涉及的三个社会方面的利益
(一)关于政府相关部门的利益问题
通常情况下,在拆迁工作进展过程中,政府相关部门会通过对相关土地进行转让而获得相应的利益。在对拆迁过程进行有效促进时,使城市的主要风貌通过拆迁与改造老旧楼区得以有效改善成了政府进行工作的主要动力,然而在这个积极响应国家政策的推动力之背后,所隐藏的真实推动力却是政府相关部门对于土地转让所产生利益的高度欲望。政府相关部门在对拆迁工作进行安排与规划时,通常将原有土地以超出其原本价值的高额价格出让给相关的开发商,从而从中获得巨大收益,相关政府部门的经济利益与收购土地的开发商所付款项之间,建立起了紧密而直接的联系。在通常情况下,如果拆迁工作的工作成本不发生改变,那么开发商向被拆群众所付的拆迁补偿金,与政府从拆迁工作中所能够谋取的利益呈负相关关系,在开发商向被拆群众所付赔偿金额较少的情况下,政府可以直接将剩余部分费用进行获取,或是通过纳税等经济手段使开发商将剩余款项支付出来,由此,结合整体局势进行分析,政府相关部门与开发商之间在利益层面上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共赢关系。
(二)关于开发商的利益问题
就当前我国的市场情况而言,开发商对于土地的获取要遵循相关的规则与流程,其中包括对相应的招标工程进行准确合理的投标,还有以竞拍形式将所拍卖的土地纳入囊中等[1]。在这两种对土地进行出让的流程与方式中,招标方式对开发商的选择,主要注重于开发商所预算出的价格是否准确合理,而拍卖方式对开发商的选择则主要取决于开发商所愿意支付的价格高低。然而出于商业领域对于经济利益的高度追求,虽然两种方式与流程其表面看来较为公开公正,但是亦不排除其中蕴含着暗箱操作的可能。
(三)关于被拆迁居民的利益问题
首先,在合理且考虑百姓利益的拆迁项目中,被拆迁居民必须要将自身对于所购土地的使用权进行转让,因此在这个过程中被拆迁居民的利益将得到基本的保障,在个别情况下,被拆迁居民可以选择以较市场价略低的价格,对所拆迁土地上新建楼房进行回购,从而使自身的利益得以达到最大化。
其次,在个别不合理且不考虑百姓利益的拆迁项目中,由于相较于政府相关部门以及开发商而言,被拆迁用户处于劣势地位,因此被拆迁居民只能被迫的没有选择余地的从自身原本的居所搬迁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中,而被拆迁商户也只能从一个原本能够良好运转的经济环境搬迁到一个失去原有优势的陌生环境中,在根本利益得不到保障的同时,亦收获不到来自政府相关部门或者开发商方面的经济补偿[2]。就通常情况而言,被拆迁居民在所搬迁到的新的环境中,失去了原本的生活状态,使其正常生活失去了相应的便捷,必将对被拆迁住户的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使被拆迁居民于无形中成为拆迁工作进行过程中的牺牲品。
二、对房屋拆迁问题的法律层面建议
从我国当前的社会形势与市场经济情况进行分析,在房屋拆迁工作中,法律的话语权通常都掌握在权势地位与经济背景较强的政府相关部门与开发商手中,这种格局对于拆迁三方面中的被拆迁居民方面而言,是缺乏公平公正的。因此,只有改进与完善我国当前对与拆迁工作的法律法规与管理条令,并对其落实过程给予极大的关注力度,才能使社会各方面之间关系的紧张现状得以有效的缓解。在对房屋拆迁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改进与完善时,不能只对环境建设与城市风貌这些面子因素进行考虑,还要将被拆迁居民利益的保障纳入考虑范畴之内,而后通过合理妥当的法律条款,对剥夺被拆迁居民利益的相关方面进行严苛的惩治与处理,从而使房屋拆迁工作进展过程中的不公平与不公正现象得以彻底的杜绝,使相关方面不能因盲目追求经济利益而钻法律的空子。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社会市场经济呈蓬勃发展势态的当今时代,房屋拆迁工作中所暴露出的经济与法律层面问题已经逐渐成为了社会各层面与各方面所关注的重点,因此,应对所分析出的不良现象的主要起因,相关部门要对其进行及时的解决与处理,对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合理有效的改进与完善,才能使社会得以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颜毅艺,于立深,蔡宏伟等.社会变迁中的利益、权利、权力和制度—透视城市拆迁[J].法制与社会发展,2014(2):15-16.
我国城市房屋拆迁存在问题研究(开题报告) 篇8
武汉城市产业结构升级与空间结构布局研究
一、选题依据(目的、意义、学术价值、该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本人学术准备情况)
武汉城市产业结构升级与空间结构布局研究
课题目的:
从广义的角度看,产业结构的升级是知识产业结构的外向型、生态、有机结合的演变过程集成,并从城市空间的扩张、新的发展、城市的变化,逐步演变城市功能体系的城市规模的扩大和产业结构等方面提升城市响应理论支撑。从武汉市产业和城市发展的实际问题,分析了针对武汉市的产业结构升级城市的制约因素,未来的产业结构长春市响应和趋势分析的功能定位、产业结构升级、城市性质城市功能区空间结构优化和建设都市区一体化,促进县域经济突破、城乡一体化系统和区域城市,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五方面应该对产业升级的城市化响应的未来武汉市审判体制的战略重点。通过城市副核的培育与壮大,增强城市分区核心的聚合能力,促进城市、产业与职能在城市各分区的重新组合,真正分流成城市的要素、产业与职能,促使城市消肿,从而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城市空间结构的优化。
【关键词】产业结构升级;空间结构布局;
课题意义:
城市经济空间结构是指在复杂关系的特定地区人类经济活动与经济空间结构关系,反映这种关系的空间之间的城市是生产、贸易关系、生活喜好和信息技术条件,对城市经济空间结构的影响,或多或少,这样的城市的形成是长期的,城市的发展方向是不确定的。从系统论的观点看,现代城市是以人的经济活动为主体的空间利用行为的产物。城市人力资本的集中诱导因素是经济、技术、文化和信息在空间和区域系统中的集聚。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的形成,城市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在封建社会时期,生产方式是以家庭为基础的生产,农业的生产和加工是非常简单的、小的、缓慢的、自足的交易是一个简单的商品交换,由于交通的限制、经济活动、小范围的空间格局,只是在一定的区域局限于满足生产单位的各种需求。随着现代工业革命推动的工业革命的发展,人类的经济活动受到抑制,规模经济被突显出来。由于土地资源供应是有限的,人口和经济活动在铅的问题,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住房紧张、人口膨胀、资源短缺等一系列的城市,因为这些城市的负面影响,大量社会财富造成的损失、浪费资源和能源。这些矛盾和问题严重制约着城市的顺利发展,进而影响到城市产业的健康发展。寻找适合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城市空间经济结构,已成为经济学领域的热门话题。那么,为什么社会经济活动和人口趋向于聚集到城市?这种趋势是什么动机?城市规模的扩大和发展,是否能有效地提高城市的经济效益?我国正处于加快城市发展的新阶段,无论是在规模上还是在质量上,还是在城市发展的数量上,都把重点放在城市经济的数量与质量与城市规模效应的关系上。因此,研究城市空间经济结构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人口迁移与经济集聚效应。
主要任务:
1.搜集有关城市产业结构升级与空间布局的相关资料
2.了解产业结构的模式,以及空间布局的方式
3.分析我国城市产业结构升级与空间布局较成功的地方及模式
4.根据上述分析,提出如何创新城市产业结构升级与空间布局
5.新常态下城市产业结构升级与空间布局模式创新的思考
面临问题:
1.对论文的题目内涵了解不够深刻,很难找到论文的核心所在2.搜集资料的范围太窄,特别是不能全面地对武汉市投融资模式进行深入的了解
3.思想陷入了误区,不能很好的打开思路
4.对论文的结构框架不能很好的驾驭
5.知识面不够广泛,使信息来源很有限
解决方法:
1.找相关的书籍对题目的意义进行研究,通过分析和研究找到论文的核心所在2.多看看相关方面的书籍和学术论文,增强自己的理论知识
3.拜访在这些方面有经验的专家进行了解,使自己的思路能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4.联系导师,听取导师的建议使自己对论文的结构和框架能够很好的把握
5.利用现在的网络进行资料的收集,来获取资源
二、论文结构框架(主要观点)
【摘 要】
随着经济体制的转轨,社会结构的转型,和人们态度的改变生活和工作需求的变化正在发生,中国城市的数量和质量的变化:变化一方面城市内部功能和改善城市空间结构,城市的形态变化,城市规模实现绝对增长;另一方面,城市的边界框架的模糊扩展,城市不再是独立存在的个体,对城市群的城市区,宏观的规模也不断扩大的城市。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张,对城市资源和环境发展的制约日益突出,出现了城市交通拥堵,减少资源、环境退化、空气污染、失业率提高,社会不稳定等“城市病”,从世界城市的发展,它是在每个城市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状态。目前,我国城市已进入快速扩张阶段,也是“城市病”时期。在这种背景下,本文旨在优化城市空间经济结构为研究对象,对人口迁移和经济集聚从两个角度对城市空间经济研究,一个经济地理学科融合、区域经济学、人口学、结合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和重力模型法,聚集维数模型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手段,结合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在动态变化和趋势的发展现状发现城市经济空间结构希望能为城市建设的发展和经济理论的现实提供有益的参考。产业结构演进与城市空间扩展的互动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方面,从产业结构演进与产业的城市更新和城市功能区调整结构、产业结构和对城市和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的产业结构升级的互动机制分析城市空间优化调整,并以长春市为例,研究产业结构与城市空间长春市演化之间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提出了两个未来互动趋势。
关键字:产业结构;空间结构形态;武汉
正文大纲: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选题目的与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产业结构升级与城市空间结构形态演变互动机制
2.1
产业结构演进与城市用地结构变化
2.2
产业结构更新与城市功能地域调整
2.3
产业结构调整与城市空间形态优化
武汉市产业结构升级与城市空间结构形态演变的互动过程
3.1城市产业发育与城市空间雏形形成阶段
3.2城市产业转型与城市功能地域形成阶段
3.3
城市工业地位确立与城市空间形态形成阶段
3.4
城市产业聚集与城市建成区规模扩张阶段
3.5
城市产业升级与城市新区建设阶段
3.6
城市产业扩散与城市地域结构完善阶段
武汉市产业结构升级与城市空间演变的互动趋势及实现路径
4.1产业结构整合化与大都市地域发育
4.2产业结构知识化与城市功能地域优化
4.3
产业结构服务化与城市核心区功能升级
4.4
产业结构国际化与城市外向型地域建设
4.5
产业结构生态化与城市生态空间构建
对武汉市创新投融资体系的建议
5.1探索更加均衡高效的地方政府投融资模式
5.2
建立适合武汉市情且可制作性强的投融资平台
5.3鼓励社会资本全面进入基础设施建设领域
结
论
致
谢
参考文献
三、论文写作安排(进程安排、待解决问题)
根据党校的要求,合理安排时间,按时完成论文撰写及答辩:
2017年10月:在导师的指导下作开题报告、完成毕业论文提纲;
2017年11月1日—2月29日前初稿交指导教师(文章不少于2万字)进行初审和修改;
2018年2月29日—4月30日完善论文,修改格式,论文成稿,至少3次与指导教师见面,报告自己论文修改情况,将导师的指导意见填写在《在职研究生毕业论文指导工作联系手册》上,并根据每次导师指导及时修改完善;
2018年4月30日—5月15日,等待论文二审结果,熟悉答辩流程,进行论文答辩准备;
2018年5月15日—6月30日,论文答辩。
导师意见:
签名:
我国城市房屋拆迁存在问题研究(开题报告) 篇9
一、选题背景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中小企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占企业总数99%的中小企业对我们国家GDP贡献超过了60%,税收超过了50%,提供了70%的进出口贸易和80%的城镇就业岗位。而且,中小企业同样是我国自主创新的重要力量,66%的发明专利、82%的新产品开发都来自于中小企业,中小企业已经成为繁荣经济、扩大就业、调整结构、推动创新和形成新的产业的重要力量。
我们国家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创建于改革开放之初,在北京的中关村成立了我国第一家高新科技企业园,我国这些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共同特点是以高新技术为核心资源,通过技术创新来开拓市场,实现跨越式的发展,科技型的中小企业承载着化危为机、支撑发展的重要责任和期望。20年来,通过国家火炬计划的支持,中小企业成长出中兴、华为、展讯等一大批企业,它们的成长性和它们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举世瞩目的一个焦点。
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在积累社会财富、丰富市场、解决就业、技术创新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经营规模的限制,中小企业融资之路遇到重重困难。从各地区的调查结果看,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着融资难的问题,融资难引起的中小企业资金匮乏已制约和影响到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中小企业资金告急,这不仅制约了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也对我国整体良好的经济环境产生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
目前的全球经济危机特别是今两年来的欧洲债务危机对我国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我国的中小企业多分布在沿海一带,大多数企业主要以外贸出口为核心业务。全球经济危机喝欧洲债务危机严重影响了沿海中小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今年以来江浙沿海一带更是有不少中小企业因债台高筑,高利贷逼温州民企集体外逃,中小企业倒闭呈现多米诺效应。不少中小企业因为缺乏资金,面临着即将倒闭的困境,而且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融资难问题已经成为阻碍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想要解决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上的障碍,能够想尽办法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无疑是一条有效的途径。在当前经济危机的背景下,采取什么样的办法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是值得我们去探讨的。因此,我想通过这篇论文提出一
些自己的观点和建议,希望能够帮助中小企业找到一条切实可行的生存道路,摆脱融资难的困境,使得中小企业能够健康的发展,为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提供新引擎。
二、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中小企业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在中国所有的企业中,有99%是中小企业;中国50%的以上缴税收、60%的进出口总额以及60%以上国内生产总值都是中小企业创造的;而且中国75%的城镇就业机会也来自于中小企业。可以说,中小企业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增长、市场繁荣、技术创新和扩大就业的重要基础,并以其灵活的运行机制和市场适应能力,成为我国体制改革、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和对外开放的重要推动力。因此解决的中小企业的问题就等于解决得了就业问题,解决了中国的经济问题等一系列的问题,使得中国整个的经济可以得到良好的发展。在国家“十一五”规划中,已提出了“进一步改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体制环境”,可见,在现代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中,中小企业经济获得了更多的重视,国家对其进行了进一步的体制支持和政策安排。
中小企业作为我国市场经济中最具活力和生命力的民营企业,在创业阶段、方法、手段和组织建制等方面上都不正规,企业的组织结构、管理机制等就会表现出先天的不足,尤其是财务管理观念和财务管理系统的滞后。
为了让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分量得到充分的发挥,我们就要分析中小企业存在的问题,而财务管理是核心,我们应该先找到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解决了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其他的问题就容易解决了。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对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现状
(l)Myers和 MyersMajlaf的融资顺序偏好理论
该理论认为中小企业并不是按照传统的以最优资本结构为目标的方式进行融资,由于担心控制权的稀释和丧失,企业更倾向于对企业干预程度最小的融资方式,即中小企业融资次序是先内源后外源,外源中则是先债权后股权。啄食顺序融资理论还认为银行融资具有低成本优势,银行信贷融资应是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来源。(线文)
(2)Banerjeel的长期互动假说
Banerjeel(1994)提出了长期互动假说,认为中小金融机构一般是地区性的,与地方中小企业长期合作,互相了解,减少了信息不对称问题,愿意为之提供服务,相比之下,大型金融机构缺乏此优势,出于规避信贷风险考虑,他们更偏向于向大型企业提供贷款,不愿意为信息不对称的中小企业提供贷款。因此,该假说认为,中小金融机构的建立有助于解决融资难问题。
Phillp.Strallan and Jamesp.Weston(1998)也阐述了几乎相同的主张:在为中小企业提供小额信贷方面,中小型金融机构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都十分重视中小金融机构体系的培育和发展。
(3)Stieglitz和Weiss的S一W模型
Stieglitz和Weiss(1981)在引入信息不对称和道德风险因素后较为圆满地解释了信贷配给的主要原因,并成为分析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主要模型(简称S一W模型)。这一模型假定在银行和借款人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即借款人知道项目的具体风险,银行只能了解整个借款人集体风险,此时如果银行采用增加利息的方法,它将面临逆向选择问题,从而导致市场失败。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就是对企业实行信贷配给。由于中小企业存在着比大企业更为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因而,银行更倾向于对中小企业实行信贷配给,从而减少了对中小企业的资金供给。
2.国内对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现状
20世纪80年代后期,我国学者对中小企业资金短缺问题给予了极大关注,在评介和引进国外融资理论的基础上,从不同角度进行了中小企业融资理论的探索,但直到21世纪初,我国理论界对中小企业的讨论才初具规模,争论开始激烈,理论框架越来越明晰,内容也越来越充实。尤其是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以来接连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直到2011年的爱尔兰债务危机,希腊债务危机,西班牙债务危机和意大利债务危机等,整个泛欧洲大陆纷纷陷入债务危机的困境,一时间欧债危机成为各大舆论的焦点。整个世界经济不稳定使得以传统出口业务为主的中国沿海一大批中小企业纷纷勒紧腰带开始过冬,今年江浙一带很多中小企业纷纷倒闭,这一现象引起国家政府和教育科研机构的高度重视,由此中国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被正式提上已成,相关问题的研究也上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四、拟研究与解决的主要问题
本文主要研究及解决的问题是:
界定中小企业的范围,阐述中小企业的融资途径和融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选择适合的研究方法,帮助中小企业建立一套切实有效的融资途径和方案,帮助中小企业度过生存难关,为企业的生产经营保驾护航。最后,总结中小企业融资的各种途径,方案和相关法律程序,帮助中小企业又好又快发展,为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引擎注入新鲜血液。
中小企业融资难作为一个世界性难题,在我国民营企业蓬勃发展的今天,表现得更为甚。中小企业融资难已经成为中小企业持续健康生存和发展的制约因素。本文对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就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提出相应对策。
五、拟采用的研究方法
本文规范研究和实证分析相结合,通过观察、实例研究总结出中小企业缺乏执行力和信用担保体系的表现,然后通过规范分析论述执行力如何重要并就如何才能提高执行力进行探讨。同时对中小企业建立一套可靠的信用评级和信用担保系统以及相关立法的法律法规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一)实证分析法。
实证分析法是指结合部分中小企业融资成功或者失败的实例,剖析中小企业融资途径和方法,进一步分析成功与失败的原因,对其原因归纳总结出合理有效的融资方案。
(二)比较法。
我国城市房屋拆迁存在问题研究(开题报告) 篇10
厌学是指从学生主观的角度产生的对学业和学校生活的反感、厌倦甚至背叛、逃离并且对学业和身心发展必然产生严重的负面后果的心理反应和行为表现的总称。基于学习心理与教育心理研究,厌学这个概念仍需推敲,应考虑厌学能否涵盖荒学,逃学,辍学,拒学这几个相近概念。
本课题的立论依据
有资料表明,约有70%的中小学生存在厌学心理倾向或者厌学行为,有40%以上的中小学生严重厌学并且沦落为“差生”,不少教育者一味责怨学生,嫌弃厌学者,缺乏人性理解和人文关怀,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所以需要探明问题症结,总结客观规律和寻求有效对策的科学研究,进而开展教育价值观的反思批判。
本课题的目的与意义
引导教育者乃至全社会遵循人本教育观和坚守公平教育理想,尊重和遵循教育规律。创造人本的和谐学校教育教学生态,利用具有人本化理念基础的课程改革契机,在教育过程层面保障学生个体之间、群体之间均衡分享教育资源,缓解其学业困难,促进学业身心和谐自由全面充分发展。
本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国外的研究发现,逃学的最大原因是厌倦和讨厌学校和教师,专家在研究中发现父母亲的教育,放学后无人监管等与逃学有显著相关。国内的研究中,一般都比较倾向于针对厌学问题的现状、原因和对策的综合研究。专家发现有相当大比例的学生厌学与教师和现存教育制度相关,农村中小学生厌学率随年级上升并且达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我国不少地区中小学生有四成以上是厌学者,通称为“差生”。初二是厌学学生人数剧增的高危年级。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一项研究表明“中国学生普遍厌学”,因喜欢学习而上学的小学生,初中生和高中生在10%左右。学生厌学实际上是对以学校课堂为传播环境的、以教科书为主要载体的社会主流文化的消极态度的表现,社会上的官本位文化、大众商业化、严厉的学校制度文化、放任自流的家庭文化和享乐主义价值观等助长了学生的厌学心理与行为。另有研究则表明,农村学生的不利家境、所处的地区社会经济发达水平和文化环境是其厌学的深刻社会根源。农村初中生大面积厌学既是一种必然,也是一场教育悲剧。
研究方案
研究内容
从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的评述中确立研究起点,反思社会和教育界对厌学问题的严重忽视与价值偏见,运用调查研究获取新的事实结论验证自己的事实和价值判断,对学生厌学原因开展缓解对策研究和多学科视角的学理探讨。开展对中小学生厌学的事实真相观察与调查研究
对厌学问题的学校内外根源研究
深入调研分析学生的学习准备状态和教师教学后的结果反馈
学生个体之间、学生群体之间的差异研究
学校教学制度常规人性化问题的研究
学生个体和群体身心发展的年龄阶段特征和时代特点研究
探究式和合作性的群体学习心理气氛营造实验研究
研究方法
采用复杂思维、关系思维、整体思维方式,采用人文社会和教育研究中比较适合的思辨方法、叙事方法和案例呈述形式,依靠哲学思辨搭建理论骨架,为基本事实作出定性结论,为整个研究过程掌握价值方向,力争达到一个理想的研究水平。
研究过程
2011年6月到12月为第一阶段
组成课题组,酝酿课题实施方案,文献研究,第一次开题论证和总体的设计。2011年12月到2012年4月为第二阶段
各组员接受分配任务,提交研究思路文本,处理数据资料。
2012年4月到2012年6月第三阶段
完成研究成果初步总结,各学校或子课题组提交调研报告、论文、案例初稿,学术核心组审核讨论并提炼成连贯的长篇研究报告初稿。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理性的揭示中小学生厌学的事实真相及其主要根源,通过卓有成效的研究探索去拯救一批人,一代人和一批学校,履行和实现我们这些具有深厚人文情怀的教育工作者在当前国情条件下的沉重社会责任和光荣的历史使命。
完成研究的条件分析
现有的研究基础
研究的外部条件
课题组人员结构
研究的经费设备
成果形式
1篇集中反映协作集体智慧的长篇研究报告
数篇优秀论文,叙事研究案例,调研报告,经验总结
一门小学通用校本课程
我国城市房屋拆迁存在问题研究(开题报告) 篇11
课题题目 汽车安全与环保问题 指导教师 朱兆才 课题组成员 韩福丽,毕玲鸽、党俊薇、郑隆贞、崔岩、毕晓玲、王化琳、张文杰、冯振勇、张浩、新君实。 相关课程 化学与生活 研究方法 调查 课题提出背景说明: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私家车的数量不断增多。这大大便利了人们的出行,但随之而来的也有严重的安全驾驶问题和尾气排放。 研究课题的意义和价值:了解汽车驾驶的各种交通规则,了解尾气排放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任务分工: 韩福丽,毕玲鸽,党俊薇负责活动记录,资料保管和整理,陈述报告。郑隆贞,崔岩负责上网及上图书馆查资料、撰写报告。毕晓玲、王化琳、张文杰负责访问校内外老师。冯振勇、张浩、新君实负责实地考察。 活动步骤:第一阶段:3月20日-3月29日:上网、上图书馆查找有关安全驾驶与环保的资料。 第二阶段:3月30日-4月8日:访问老师。了解汽车排放尾气的成分及其危害。 第三阶段:4月9日-4月18日:实地考察,了解周围生活中出现的种种交通事故及污染现象。 第四阶段:5月:资料整理,分析结果。 第五阶段:6月:撰写专题报告。 研究内容:汽车安全驾驶与尾气排放的危害。 可行性分析:图书资料、各类科学书籍、相关报刊、实验室(设备)。 交通工具:公交车 其他:电脑网络 预期成果:调查报告 呈现形式: 文字图片 指导老师意见:同学们在进行研究的过程中认真、仔细,态度认真,有着严谨的科学态度。方法恰当,思路正确。 签名: 朱兆才 3月 25日
【我国城市房屋拆迁存在问题研究(开题报告)】推荐阅读:
我国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06-28
我国化工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09-23
我国知识产权保护中存在问题的研究10-25
我国城镇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06-14
我国城市环保设施运营管理的现状与问题08-23
我国城市建设中的生态环境规划研究08-14
我国城市互联网信息差距形成与治理研究论文05-13
我国城市发展中的水资源与水环境问题06-30
(开题报告)我国农村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的思考——以A市为例09-26
我国城市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