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课题研究心得体会(共11篇)
马原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篇1
马原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通过最近一段时间的课题研究,我学会了很多,心里有颇多感慨。我们研究的课题是“当代大学生凶杀案和自杀案原因分析和对策研究”。马克思说过:“哲学家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我们既要做理论家,又要做实践家。我不敢说我们的课题研究会改变世界,但希望我们看到的问题和研究的对策能让世界有一点点的不一样!
我主要负责的部分是自杀凶杀案例整理,数据可怕的吓人。各种各样的死法,各种各样的死因。本以为高校学生死亡率会低于其他年龄段人数,但情况并不乐观。大学生自杀和凶杀的原因主要集中在考研就业压力大、学习压力大、感情问题以及与周围人相处的问题。其中当代大学生基本上都是90后,多为独生子女,从小到大家里比较溺爱,虽然智力上没有问题,但是人格上不能够独立的面对社会和世界,过于依赖外界,不能很好的与自己和他人相处。希望家庭培养可以学校也是不够注重学生们人格的培养,希望以后可以在这方面多加改善。
另外,这次课题研究我还收获了与人合作的能力。这次活动让我明白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并不是独立的个体,需要和他人依赖与被依赖。很多时候一个人很难完成的东西,团队合作往往事半功倍。当今社会,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各种知识、技术不断推陈出新,竞争日趋紧张激烈,社会需求越来越多样化,使人们在工作学习中所面临的情况和环境极其复杂。在很多情况下,单靠个人能力已很难完全处理各种错综复杂的问题并采取切实高效的行动。所有这些都需要人们组成团体,并要求组织成员之间进一步相互依赖、相互关联、共同合作,建立合作团队来解决错综复杂的问题,并进行必要的行动协调,开发团队应变能力和持续的创新能力,依靠团队合作的力量创造奇迹。团队合作可以调动团队成员的所有资源和才智,并且会自动地驱除所有不和谐和不公正现象,同时会给予那些诚心、大公无私的奉献者适当的回报。
最重要的是我们要珍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生命本就来之不易,我们要善待它。生命如花,娇贵而热烈。人活在这个世界上不单单是为了自己,也为了家人、为了好友、为了知己。。努力睁开眼睛,去迎接生活中的狂风暴雨,你会发现暴风雨后便是彩虹!
马原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篇2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明确指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着重讲授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 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显然, 现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以下简称“马原”) 课的政治经济学部分的教学, 绝不能为了讲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而讲授《马原》教材的政治经济学部分, 即教材的第四和第五章, 必须把该部分作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一个有机组成来讲解, 在教学过程注意该部分与其他部分之间的有机联系。
1、以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作为该部分教学的主线, 使学生明白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辩证关系的原理是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之一, 它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也预示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必然被代替,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建立和共产主义必将实现的客观必然性, 它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三个重要组成部分, 即贯穿于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为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 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在“马原”课政治经济学部分的教学过程中, 应当使学生明白随着生产力的发展, 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代替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也是历史的进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建立, 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资本主义社会制度范围内不断地得到调整。由于生产力始终是最革命、最积极的因素, 总是不断向前发展的, 其结果或者迫使资产阶级政府无法在资本主义的框架内进行调整, 从而使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最终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 最后通过社会革命的方式建立新的生产关系;或者调整生产关系突破了资本主义框架, 缓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时, 应当贯穿唯物辩证法思想, 论证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是一个必然的历史过程, 资本主义的发展、乃至灭亡也是历史的必然。在讲解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理论时, 可以运用唯物辩证法联系的观点, 说明社会再生产的第一、第二部类之间, 以及每个部类各个部门之间是密切联系的, 要使社会再生产顺利实现就必须处理好两大部类之间、各个部门之间的比例关系。在讲解资本主义社会工人工资本质的时候, 可以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现象和本质的这对范畴, 说明工资的现象掩盖了工资的本质, 认识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必须透过现象看本质。同时, 还可以运用矛盾分析方法, 讲解资本家与雇佣工人之间的关系, 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关系等等。
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讲解政治经济学部分, 可以使学生温习已学的哲学原理, 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
二、详略得当, 处理好内容的深度与广度之间的关系
不考虑《马原》教材的政治经济学其他部分, 仅就《马原》教材第四章的1—2节来看, 实际上它是马克思《资本论》1—3卷的高度浓缩, 其内容非常丰富, 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把这些内容都讲透实际上是不可能的。但也不能只讲解少数的几个原理, 因为仅讲解少数几个原理, 不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内容, 从而必然妨碍学生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
1、讲清劳动二重性理论
劳动二重性理论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马克思在建立科学的劳动二重性学说的基础上才创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 从而才可能有马克思的剩余价值论乃至整个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在教学的过程中, 学生对具体劳动容易理解, 对抽象劳动是劳动的共性, 是无差别的社会劳动也能理解, 但许多学生不能理解抽象劳动的社会属性, 不能理解抽象劳动反映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误认为在原始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 人们进行生产劳动也具有抽象劳动的属性。对此, 必须讲清离开了商品交换, 离开了不同物质利益主体的存在, 研究抽象劳动和价值就是毫无意义的。
2、讲清在资本主义社会, 整个资本家阶级共同剥削无产阶级, 消灭剥削必须推翻资本主义社会制度
在讲解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时, 学生能够明白资本家发财的秘密。但教材在阐述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平均利润形成原理时显得比较简略, 至于剩余价值转化为商业利润、利息、银行利润、地租等形式, 教材一带而过。为帮助学生理解在资本主义社会, 整个资本家阶级和地主阶级共同剥削无产阶级的关系, 应当比较详细地讲解生产价格和平均利润形成原理, 讲解产业利润在不同的产业部门之间瓜分的必然性, 使学生充分理解是整个产业资本家共同剥削产业工人。在学生理解了剩余价值在不同的产业部门之间的分割基础上, 再简略地讲解剩余价值再进一步分割被分割为商业利润、利息、银行利润、地租等, 学生就容易理解了。在此基础上, 学生就能比较好地理解在资本主义社会是资本家阶级、地主阶级共同剥削雇佣工人阶级, 要消灭剥削必须推翻资本主义社会制度。
3、抽象的理论、基础的理论讲解详细, 学生自己阅读能理解的内容讲解简略
商品的二因素理论、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原理是本部分的基础理论, 也显得比较抽象, 必须详细讲解使学生充分理解。而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难把握, 如果不充分讲解, 学生很难理解在什么情况下, 劳动生产率的变化导致单个商品的价值量变或不变, 也很难理解什么情况下, 提高劳动生产率可以增加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价值量。有些基本概念, 比如资本有机构成概念比较难理解, 由于它一般可以用C:V表示, 不少学生误以为它与资本价值构成是一回事, 这必须充分讲解, 通过举例来加以说明。相对来说, 第四章的第三节和第五章, 教科书写得比较详细, 学生通过仔细阅读教科书是能够理解的, 因此在讲解该部分内容时可以简略一些。
三、联系实际、处理好理论与现实之间的关系
作为经典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代表性著作《资本论》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 探讨的是资本主义社会经济运行规律, 而教材基本也是从这一角度展开的。对此, 一方面, 有些同学误认为教材相关内容只适用于资本主义社会, 或者最多只有有限的原理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参考意义;另一方面, 也有学生认为教材所涉及的一些经济关系, 我们社会主义同样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 不加区分同一概念、范畴在不同社会制度下的本质区别。因此, 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1、“异中求同”, 挖掘教材关于资本主义的基本原理对我国经济建设的借鉴、指导意义
马克思为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 阐述了一系列的经济理论。在教学中必须使学生明白许多经济理论和经济规律不仅适用于资本主义社会, 对于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仍然具有指导意义。比如:可以联系社会主义劳动力市场、人才市场探讨价值规律在市场资源配置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也可以联系蔬菜价格大落大起, 探讨价值规律的负面作用;讲解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和资本的不同组成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后, 可以让学生尝试地回答为什么反季节蔬菜价格较高, 学生很可能从供求关系的角度来分析, 不太理解反季节蔬菜所包含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比较多, 从而价值大, 价格也必然高;通过资本的循环周转理论的学习, 可以让学生分析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 企业如何保持资本循环的连续性, 加快资本周转对于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意义;通过社会再生产理论的学习, 可以使学生明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我们的两大部类之间以及每一部类各个部门之间也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我们也需要处理好各种比例关系等等。
2、“同中求异”, 分析同种社会现象、同一范畴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的本质区别
马克思的《资本论》阐述了资本主义社会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而大力发展商品经济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必经阶段。在理论和现实社会中, 我们也用《资本论》中有关经济范畴来表述我国经济社会中的有关经济关系, 比如资本、剩余产品等。这些经济范畴在不同的社会经济关系中, 存在着某些共性, 但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中也存在本质的区别。若不加讲解, 学生可能进行简单的移植, 误认为社会主义经济关系与资本主义经济关系不存在本质的区别。在讲解资本、剩余产品范畴时, 应当指出资本的共性是能够产生增值的, 这个增值可以以剩余产品的形式表现出来, 这个剩余产品在资本主义社会就是剩余价值, 它被资本家无偿占有, 但在社会主义社会对于公有制经济而言, 它不是被某一个人、某部分人无偿占有, 而是归全体劳动群众或部分劳动群众共同占有, 应当讲清楚资本是一种生产关系, 在资本主义社会, 体现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关系, 在社会主义对于公有制经济而言, 由于剩余产品归全体劳动群众或部分劳动群众所有, 所以不存在剥削与被剥削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 还需要注意有关政治经济学范畴与西方经济学范畴和日常用语的本质区别。比如, 前文提到的资本, 学生很容易与西方经济学中的资本和日常语境中的资本概念相混淆, 必须讲清楚资本是一种生产关系, 货币、生产资料本身不是资本, 不能把原始人使用的生产资料和现代社会个体户手中的生产资料和货币当作资本, 使学生理解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
(注:本文得到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 课题编号:JUSRP211A55。)
摘要:作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材重要内容之一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部分, 是经典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理论的高度浓缩。因此, 在教学的过程中, 应当紧扣目标, 处理好整体与部分、教学内容的广度与深度之间的关系。经典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与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 但也阐述了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 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还必须处理好理论与现实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体会
参考文献
[1]马克思:资本论 (1—3卷) [M].人民出版社, 1975.
马原学习心得 篇3
班号:05911101 学号:1120111503 姓名:邵青 经过一个学期的马克思主义原理学习,我有很大的感触。首先就是头一次这样有趣的学习一个哲学政治课程,我想这与老师的生动讲述和“与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离不开的。老师会从理论实例方面切入,用理论分析实际,然后再有实际回归理论。这种方法让我收获颇大,同时也头一次认真的学习了这样一门课程。其次,这门课程让我重新认识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以前我一直认为马克思主义原理实质上就是一种无产阶级理论,是一种思想上的理论,给我们指明了未来的道路。但是经过学习后才发现,原来马克思主义原理其实博大精深,里面的很多理论可以用来回答许许多多政治经济文化问题,这让我重新对马克思主义原理燃起了浓浓的兴趣,有一种认真学习这个原理的冲动。
首先,马克思主义原理包括经济学基本原理、哲学基本原理、法学基本原理、政治学基本原理等方面。而其中经济学基本原理则显得尤为重要,就像老师所说的:只要解开了经济学问题,其他问题便迎刃而解。
最近几年的金融危机让诸多发达国家陷入十分难堪的局面,更有一些欠发达国家,例如希腊,更是对其有了巨大的影响。同时老师上课讲述的阿根廷的贫富分化现象,更是印证了金融危机的严重性。实质上,这正式由于各国奉行的不同的经济学所导致的。斯密自由主义经济学是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30年代时所广为风行的经济学主义,这类学者相信市场经济有其本身的经济规律,市场可以自行恢复,但是经过上世纪的经济大萧条,人们发现市场并不是万能的,于是又出现了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这类学者相信,在平时市场可以自我调整,当市场的力量不足以解决问题是,就需要政府介入进行调控;后来逐渐发展为政府宏观上调控市场的走向。不过,最近几年,这一经济学观点同样没有能够避免经济危机的爆发,这时候西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学者开始研究了马克思的《资本论》,并开始进行改革。但是我们可以发现,即便按照马克思的观点进行的改革,同样不能够有效地解决当前的窘境,这并不是马克思主义对经济危机的诊断不正确,而是资本主义本性的使然。对于欧美政要的结论就是:没有公平为先导,马克思的预言就会实现。
而在目前看来,世界的经济中心将逐渐转移至中国来,只要中国的经济不出现巨大的变动或者问题,同时我们也要做好预防的准备,因为一个新兴的国家一定会受到已有国家的阻击,如一战时英法阻击德国,而目前这种阻击已经被金融阻击代替,例如美国对日本经济的打击就是一个经济阻击的成功例子。到那时,中国将直接面对国际金融炒家的挑战,如果我们能够很好地应对,就可以在将来的经济发展中高歌猛进,而这一切的前提就是我们队现在全球经济形势可以做出准确的判断与分析。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最需要的恐怕就是马克思主义原理的指导,以及《资本论》指导。
而在整个课程过程中,最让我感兴趣的就是马克思的商品货币理论。这一理论让我从马克思主义观点上看清了什么是商品,什么是货币,为什么现在会通货膨胀等等问题。这也许也将是我学习这门马克思主义原理的最大的收获。
首先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劳动的二重性不仅仅是商品二因素形成的原因,同时也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具体劳动是指人们在一定的具体形式下进行的劳动,又称为有用劳动;具体劳动通过人们的劳动目的、劳动对象、劳动工具、操作方法、劳动结果等具体形态体现出来。具体劳动具有以下性质: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具体劳动是人类社会生存的永恒条件;各种不同的具体劳动共存并相互依赖构成社会分工体系。
抽象劳动指抽去了具体形式的劳动,是一般人类的体力和脑力耗费或支出。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作为独立化的经济范畴它反映着商品经济中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只是在商品经济关系下,人类体力脑力的支出才作为抽象劳动的范畴存在,因此,抽象劳动是一个历史范畴。
总结来讲就是: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创造价值。那么,为什么说劳动二重性理论是政治经济学的枢纽呢? 简单来讲就是劳动二重性理论区分了同一个劳动的两个侧面,有助于说明它们不同的性质、运动规律,为说明在现象形态上使用价值和价值的不同运动奠定了基础。
那么,下面就开始阐述商品的二因素。首先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而这种交换的基本原则就是等价交换。而任何商品都具有两个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
商品的使用价值是指物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而一种商品可能具有多种使用价值,而使用价值与人们取得它所耗费的劳动多少没有关系。可以这么理解:财富=使用价值。
而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人类劳动。而这里就需要引出价值量的概念。价值量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人类劳动的数量。劳动是用时间来衡量的,因此价值量也是用劳动时间来衡量的。决定价值量的劳动时间不是自然意义上的劳动时间,而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又是什么呢?它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但是这里又出现了另外一个问题:商品如何展现自己的价值?首先商品本身并不能表现自己的价值,正如一个物体不能展现自己的质量。所以,商品的价值需要靠另一个商品来表现,而商品的这种诉求就直接导致了货币的产生。货币是商品价值形式的发展演化的结果。因此,政治经济学通过研究价值形式的演化过程,来“探讨商品价值关系中包含的价值表现,怎样从最简单的最不显眼的样子一直发展到炫目的货币形式。这样货币的迷就会随着消失。”
价值形式的演化经历了四个阶段才发展到货币阶段。这四个阶段是分别是:①简单的价值形式;②扩大的价值形式;③一般的价值形式;④货币形式。
简单的价值形式实际上就是一个商品与另一个商品的等价交换量的形式,而这一等价形式使使用价值成为价值的表现形式,具体劳动成为抽象劳动的表现形式,私人劳动称为社会劳动的表现形式。但是简单的价值形式并没有让价值作为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凝结这一属性充分得到表现。
而扩大的价值形式就是一个商品和诸多商品的等价交换的形式。扩大的价值形式的进步就在于在扩大的价值形式中,处于相对价值形式上的商品的价值从质上和量上表现得更充分。一种商品的价值在性质上真正表现为与其它任何商品相同。在数量上,劳动时间作为价值量的尺度表现得更加准确。但是价值作为商品界无差别性质仍未在扩大的价值形式中得到表现。而这一缺点在实际交换过程中反映为物物直接交换的困难。
而一般的价值形式就是一个商品和其他所有商品的等价交换的形式。从扩大的价值形式发展到一般的价值形式,是价值形式发展历史上的飞跃。在一般价值形式上:商品的价值表现形式是简单的和统一的。商品界共同活动的结果使商品界出现了一般等价物。一般等价物的出现使所有的商品在质上等同,在量上可比。不过一般等价形式仍有其缺点:有地区的局限性。在不同地区,由于社会、地理环境、文化、习惯等因素。通行着不同的一般等价物。随着交换地域的扩大,要求有更加统一的一般等价物。
而当一般等价物固定的由贵金属充当时,一般等价形式就发展为货币形式。货币的产生使价值有了独立的表现形式。货币形式成为商品经济中社会财富的代表。货币一旦被创立出来,一方面方便了交易,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这个人类的发明物,自从人类创造出来之后,可能具有制约人类发展的怪物。货币战争就是这一显著特征。
在货币战争中,国际金融炒家利用货币制度对一个国家的货币体系进行冲击,导致一个国家的经济遭受重大损失。而就在不久前的亚洲金融危机便是国际金融炒家对泰铢进行炒作所造成的恶劣影响,而当时幸亏香港有着中国这个强大的后盾,才保住了他的经济的繁荣与安全,称为当时金融危机中没有受到影响的地区之一。
美国在二战结束后建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实质上就是美国对世界经济的操控的一种表现。就“美元成为世界流通货币”这一件事情来说。外国人持有的美元如果永远在美国经济体外流通,那么这部分美元便成为美国的铸币收入。如果它们有朝一日还可能被用来购买美国产品与服务,那么这部分美元便是一种对美国的债权。如此一来,作为获取铸币收入结果的美元贬值,同时也意味着美国对外债务的缩水。换言之,只要美国铸币收入的绝对量没有减少,美国对外债务可以大幅缩水,并能够给自己的主要国际竞争对手造成损害,那么美元贬值对美国而言,为一笔一石三鸟的好买卖。所以说,美国近些年的货币贬值是他们在以一种隐晦的方式来减少政府的财政赤字,而同样对于我国这样一个持有大量美国国债的主权国家而言也是一个金融上的重大损失。我想,我国应该审慎的对待货币这一问题,中国需要真正的货币人才加入,需要敏锐的看到什么货币政策会给我国带来风险,什么政策会让我国的金融安全,什么样的政策会提高我国货币即人民币的国际影响力。当人民币在国际上的影响力逐渐增强时,我国的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也会相应地增强。我想,货币影响力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当人民币可以在世界上许多国家流通的时候,那时候也就是我们中华民族崛起的时候。
所以,我们逐渐看到由于金融炒家和货币家族的出现,越来越需要政治经济学的诊断(解蔽、利益分析),才能看清楚问题。国际之间的竞争,越来越表现在金融货币之间的战争,以前靠直接的流血冲突寻求赔款。从政治经济学的诊断分析,我们能够看清,我国现在需要一流的金融货币操作高手,保证我们的经济和金融安全。
在金融炒家存在的社会,大家感觉自己把握不了这个时代,因为价格市场已经决定不了,在经济全球化时代,辛苦挣的钱,可能被金融炒家席卷。中华民族在21世纪将复兴,在这个过程中,肯定有很多阻碍,这需要我们的共同努力,“借我一双慧眼”,看清这个时代。为中国的复兴尽我们的力量。
学习马原心得 篇4
----信息1102 蔡姣行
1110650226 从初中起就不喜欢政治,虽然每次政治考试成绩会数一数二,但那都是我咬咬牙,恨得痒痒的费时间背的.平常老师一大堆的政治理论,我也弄不懂它们到底有何意义,对我有何意义就更不知道了.惟一明确的就是学政治,保证思想正常,别做危害社会的事,这就是我对它真谛全部的把握了.我没有政治细胞,我不适合政治,就因为这个原由,我高中毫不犹豫的选择了理科,虽然有老师叹息我绝好的历史思维和地理天赋,但我就是一匹倔强的野马,自己的决定就是最后的决定,其他人的话只能是建议.所以现在有时我还会感叹自己入错行了.大学以前,对政治,我敬而远之.绝谈不上喜欢.这玩意 对我而言,就是一种折磨时间的奢侈品.但进了大学,这种潜移默化的思想就慢慢得转变了,再也不会与人说我讨厌政治了.因为大学里的政治课再也不是单调的纯理论教育了,联系实际,直击社会热点,与学生进行多种互动学习.学生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可以通过时评、实践教学、课堂讨论等多种形式来思考和传达那些政治理论在我们生活中的体现,用专业的术语来解释实实在在的生活,瞬间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让我们不再认为它们是高高在上只能用来膜拜的神祗了。原来它们也是平民,与我们一般平凡的在存在于这个包罗万象的社会中。它们就是我们的一群精神伙伴,只是先前我们并没有发觉它们的存在。把它们剥离了我们的生活,让我们陌生而拒绝与之交流。
对于这学期的《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我选择免试学习。在先前的课程中我也尝试过免试学习,需要通过各种考核,在那个过程中发了我一大堆的时间,途中甚至有动摇的念头。因为免试费的时间和精力绝对比笔试多,笔试到了结课时发点时间背一背就行了,操作简单,手法明确。而免试却是一个未知方程式,自行设计变量和等式,还要想一套漂亮的方法在几百双眼睛的焦点下展示解答过程,太容易,太繁索的解答自己都没脸面上台去。
因此免试就是一个动态的未知数,在不同的时刻得输出不同的函数值。仅管非常明白免试会遇到一系列的问题,但还是经不住它的“诱惑”,因为自行设计精彩那将是是一件多么有趣和好玩的事啊!所以这一次我仍是一如既往的“顽固不化”,好玩的就绝不放过。
虽然说是好玩,但从中学到的却更多。把学习娱乐化,实现孔夫子的“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学习模式,这又何偿不是一种好事了!
因为免试要准备时评,准备课件,准备讲稿,准备话题等,为了让我讲得内容生动有趣,能有实际的意义和丰富的内涵,因此每次准备时我都会浏览大量的材料,从中筛选我满意衷意的话题,然后再重点阅读相关材料,从中提炼我想要的材料,所以不仅大把大把时间流逝在这个动态的过程中,而且眼睛和身体都会很累,最糟糕的是还没有效率。我随手就能拈出一大堆让我放弃的理由,但到目前为止我还是那个坚持在位置上的小强,没有退却,没有放弃。
虽然有一系列的弊端,但是通过这种方式,我接触到了大量的我所不知道的新事物,我的知识结构是在更新的,我的知识内容是在扩充的。有一个理由就足够支撑我去办一件事,更何况这还是一箭几雕的好事,我何乐而不为了?如果我的时间不用来做这事,那么也许就只是如其他同学一样与周公进行简单的约会,时光就悄悄地从指间流走了还不曾知觉。
通过各类材料的准备,我的PPT制作水平也随之水涨船高了,美学设计知识也得到了应用和提升,克服困难的信念也更坚定了,学习的热情也更浓了,看等社会事物的观点也更深刻了,分析问题的角度更加多样化了„„
马原课题汇总08 篇5
单连春
网络文化对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影响,吴江林
南京市社区文化活动开展情况调查研究,刘金鹏
大学生对图书馆利用率的调查,徐浩然
范仓海
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及自我价值取向调查研究——以河海大学为例,师宝佳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结构调查研究——以河海大学为例,周剑 当代大学生理财能力调查——以河海大学为例,夏领梯
当代大学生的自由与道德观研究——以河海大学个案为例,曹明 马克思主义对大学生恋爱观的影响研究——以河海大学为例,曹明 符丕大
“非主流”文化研究,印越
工科女大学生就业观现状分析,王娜、朱明成大学生收入与在校学习工作情况关系的调查,樊舒婕
当代大学生消费观调查研究,任林丽
郭剑平
CPI上涨对大学生消费的影响,赵飞
大学生兼职情况调查,石永超
南京市大学生消费状况与理财意识的研究,陆志浩
南京市农民工生活情况调查,龚泳帆
关于校园广告现状的调查,苏飞
当代大学生对大学管理模式及发展形式的看法,邹飞
对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程度的调查分析,钱学生
关于南京市消费者权益保护状况的调查和分析,蒋领兵
韩振燕
关于南京市公民旅游消费状况的调查与研究,贾战勇
南京高校大学生读书习惯的调查和比较,朱峰
大学周围的日租房——关于日租房的发展及其对当代大学生影响的调查,沈月千
大学生对中国能源资源现状认知度的调查——以河海大学江宁校区个案为例,秦伟
物价上涨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丁旭、严剑锋、龚选和毛海涛 黄明理
大学生对民生焦点的关注度,陈杏儿、刘倩
大学生的恋爱婚姻观,丁国伟
大学生理想与现实产生差距的原因调查,过艳峰
刘爱莲
南京生态文明地铁可行性研究,王建民
对南京大学生节约资源与环境保护的意识及行为的调查和分析,史海岭 南京高校大学生参与社团活动的积极性调查与探究,陈光远
雒新艳
“80后”的金钱观和人生观,陆斌、郑玲玉
当代女性的自我认知观及原因分析——对女大学生自我认知的启迪与意义,时代背景下的个人崇拜,程统、戚劲杉
宋开芝
关于河海大学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调查,刘娟
大学生幸福指数调查,张敬群
孙其昂
各阶段学生集体荣誉感调查,洪璨
当代大学生对外来文化认知状况的调查,汤瑶
南京市江宁区东山镇的三十年变迁(1978-2008),王晶 王萍
当代大学生人际沟通方式的调查和分析,陆杰、李松林 当代大学生课余时间的利用与规划调查,邵晨飞
城乡居民对物价上涨现象的调查与研究,潘哲
大学生消费来源与支出状况的调查,王建军
消费者对有偿使用塑料购物袋态度的调查,孙嘉翼、宫剑峰 叶鸿蔚
当代大学生对时政问题的关注程度研究,徐蒙蒙
当代大学生对回家创业的想法及其思考,张超
高校民族生的生活学习情况调查(以南京为例),徐微薇、马亚男 郑黎明
论中国物价上涨的影响,戈新翠
关于“中华文化标识城”议案的思考,胡一帆
马原读书报告 篇6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
读马克思的《
一、人创造了宗教
文章开头,马克思就提出了反宗教批判的依据,那就是,人创造了宗教,而不是宗教创造了人。这一段论述详细的阐述了作者对于宗教的理解,以及他所分析的宗教产生的原因以及人们的心理。根据这些分析,马克思指出:“废除作为人民的虚幻幸福的宗教,就是要求人民的现实幸福”。
马克思认为,宗教是人的本质在幻想中的实现,是“锁链上虚构的花朵”。反宗教的斗争,就是反对以宗教为精神抚慰的斗争。真正的幸福是现实的幸福。因此人民应该扔掉这样的锁链——让人陷于幻境,如同“鸦片”的锁链——理智地思考与行动,才能够建立自己的现实。
真理存在于真实世界而不是幻想的宗教中。因此对宗教、天国、神学的批判,变成了对法、尘世和政治的批判。这是我们应该要做的。
二、批判德国制度 历史法学派“以昨天的卑鄙行为来说明今天的卑鄙行为是合法的”。这样陈旧、腐朽的思想是必须要批判的。马克思强调:“向德国制度开火!一定要开火!”可见这种制度的危害性,可见马克思对它的不满和愤怒。批判是激情的头脑,是武器,是消灭这个制度,揭露这个制度之丑陋的武器。揭露就是描述,在政府制度的范围内,描述它所导致的巨大的压力、沉闷的情绪以及严重的狭隘性。这样的政府制度是卑劣的,它有害于社会的发展,我们应该批判它、揭露它。社会中的大多数人相互对立,甚至必须承认自己被支配、被统治、被占有是上天的恩准,是正确而且肯定的!反观统治者,他们身价极高,人数又极少。这种状态是多么荒谬啊!人民难以提升对于自身社会价值的认同感,只能在被统治的状态下生存,而统治者则极易麻痹在权利之中,从而使整个社会陷入一种心理越来越沉重的恶性循环。正因如此,人们只得寻求宗教这种幻想的方式逃避痛苦,寻求安慰。但这是治标不治本的,是纵容这种制度的态度。因此我们才更应狠狠的与这种制度进行搏斗。如何进行批判呢?搏斗式的批判,关键在于给敌人以打击。让压迫的人们意识到沉重的压迫,让耻辱公开从而更加耻辱。让人民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看到改变的强烈需求,才能激起人民的勇气,参与到斗争中来!以这样的方式,德国人民才有机会改变现状,实现社会的需求。
三、对现实的思考
反对德国现状的狭隘内容的斗争,对于现代各国也是意义重大的。旧制度是一个现代国家隐藏的缺陷。每一个现代国家都需要看到这些缺陷并且加以批判和改变。我们需要旧制度,需要对旧制度的批判来赢得社会的进取。然而现代德国制度向全世界展示旧制度毫不中用,这是一种错误的思想。
同时,如果批判提高到真正的人的问题,这也是错误的。因为一个人不受国界的限制,所以个人的解放就不可能让国家得到解放。德国人在思想中、在哲学中经历了自己的未来的历史。批判观念历史的遗著,恰恰就是当代存在的问题的中心。在这一点上,德国是先进国家中最先使用这样的批判的。德国人民要做的,是把自己梦想的历史一并归入现存的制度,同时批判这种现存制度以及它的抽象继续。这意味着,哲学需要成为现实,才有可能去消灭它,而不是动动嘴,说几句坏话就能够否定的。德国的实践政治派的缺陷在于没有认真实现哲学;理论政治派的缺陷则是以为不消灭哲学就能够使之成为现实。
四、对思辨的法哲学的批判 马克思称黑格尔的著作为德国国家哲学和法哲学最系统、最丰富的和最终的表述,因此他的著作对于现实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批判这样的思辨的法哲学,可以达到对迄今为止的德国政治意识和法意识的整个形式坚决否定的目的。如果德国的国家制度表现了旧制度的完成,那么它就表现了现代国家的机体本身的缺陷。对思辨的法哲学的批判面向的是只有实践才能解决的课题。德国理论从坚决积极废除宗教出发,最终归结为人是人的最高本质。这样的理论能够抓住人,所以能够说服人,从而掌握群众。马克思指出,现代的革命从哲学家的头脑开始。因此理论的解放对于革命有着实际的意义。我们的社会需要理论的解放以及一些彻底的理论,才会完成一次又一次向着更好的社会发展的革命。
五、面临的困难 文章提到,彻底的德国革命面临着一个巨大的困难——革命需要被动因素,需要物质基础。然而德国思想的要求和德国现实对这些要求的回答极其不一致,无法直接满足革命的需要。因此不只需要努力让思想成为现实,现实力求趋向思想也是相当必要的。德国在理论方面,处于现代各国的前端,但是在实践上还远远没有达到。也就是说,人民还没有表达出对于革命的需要,相当于缺乏彻底革命的前提和基础,这是制约德国彻底革命的一个很大障碍。德国分担了太多超出它的现状之上的国家制度的某些方面,而且有着很多不合理的地方。因此马克思认为,如果不摧毁当代政治的普遍障碍,就不可能摧毁德国特有的这种障碍。从而我们可以看出,社会的一部分,或者说是一个阶级解放了自己,才有机会实现社会的普遍解放。但是,如果一个阶级要能够承担这样一个从事解放的任务,必须要有足够的勇气和狂热。这样才能使得这个阶级的要求和权利能够代表整个社会的要求和权利。除此之外,要使一个等级成为解放者等级,另一个等级就必定相反的成为公开的奴役者等级。然而在德国,没有一个特殊等级能够充分地和人民魂魄相同,有着敢于这样进行革命的开阔胸怀和大无畏精神。马克思称德国的道德和忠诚是有节制的利己主义。这种利己主义的狭隘在极大程度上限制了阶级的斗争。在这一点上,德国就不如法国人民的利己主义。法国人从社会自由的前提出发,创造一切条件。这些重重障碍,都无疑加大了德国解放的困难程度。
六、德国解放的实际可能性 马克思认为,德国解放的关键在于形成一个由于自己遭受普遍苦难而具有普遍性质的领域。而形成这样一个领域,表明了人的完全丧失,因而只有通过人的完全恢复才能恢复自己本身。这些特点,指向了无产阶级这个特殊的等级。德国的无产阶级通过兴起的工业运动才开始形成。组成无产阶级的是有社会急剧解体产生的群众。无产阶级就是这个世界制度的实际解体。无产者对正在生成的世界所享有的权利就同国王享有的权利一样。因此,马克思说:“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因此得出结论,德国解放的关键钥匙就在于无产阶级。最后作者得出结论:德国唯一实际可能的解放是以宣布人是人的最高本质这个理论为立足点的解放。在德国,必须要摧毁一切奴隶制,从根本上进行革命,才能完成解放。解放的头脑是哲学,解放的心脏是无产阶级。
七、总结
这篇导言的内容层层深入。首先指出了德国社会面临的严重问题,德国的制度需要改变,引出了德国现在需要革命、需要解放的话题。接下来从各个方面讨论了德国进行革命的优势和障碍。其中包括哲学理论的先进奠定了理论的基础,但是德国社会缺少实践的勇气和动力。因此德国需要一个特殊的阶级,既能够反映整个社会普遍的需求,有能够展示出社会普遍的苦难。而无产阶级就是一个满足这些特点的阶级。因此,解放需要以无产阶级作为突破点,并且以人是人的最高本质作为立足点,才能进行革命,迎来解放,实现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马原个人小结 篇7
国际工商管理学院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
0131131004 杨青松
摘要:
我们的马原小组的课题是“何谓自由——一个历史的考察”。当今的我们总是有许许多多的压力所束缚着我们,虽然我们肉体并没有因为栏笼而限制我们的行动,但是心灵的压力,依然会让我们有种不自由感。自古以来,每个时间阶段都会有不同形式的框架限制着我们,因此有关自由的话题我认为是永远不可能终止的,而对于自由的追求我相信也是无止境的。本论文通过自由的利弊,三个有关自由的问题等对自由问题进行见解阐述。
关键词:自由 民族自由 思想自由 爱情自由 利弊 历史
正文:
从古至今,民族自由,思想自由和爱情自由是三个关于自由的大问题。抗日战争,国民为了守卫自己的国土,顽强的与外来侵略者所抗争,保护自己民族的利益与自由。我们不甘愿被外来侵略者所压迫,自己的民族应该由我们自己来主宰,这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大一次反侵略战争,经过八年抗战,终于成功抵抗住帝国主义的侵略,对后世意义深远。同时类似与此的反封建反侵略战争还有很多,比如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等等。保卫民族,不受外来者侵犯,这一直是中国历朝历代所面对的问题,除了刚才所说的近代的事例,卫青,霍去病,杨家将,岳飞,戚继光等等,也为守护自己的民族自由,而拼上了性命。再如思想自由,不得不说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的华丽。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思想解放运动,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发展。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各家之间互相辩驳,又互相影响,互相取长补短,有力地促进了思想文化的发展。因为我国长期处于封建状态,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个原因,关于追求自由爱情的故事,主要以虚构的故事为主,比如《梁祝》,《西厢记》。无论结局是好是坏,都描绘了为了追求自由的爱情所付出的艰辛。而有记载的,比如陆游和唐婉的《钗头凤》等等,都充满着凄美与无奈,可见比起现在的爱情,虽然还是有些现实的门槛,比如家长的反对,世俗的偏见,让我们的爱情还是没有绝对的自由,两个人在一起光有爱是远远不够的,但是比起从前,真的已经好很多了。
自由是把双刃剑,有利有弊,关键还是掌握那个度以及合理的运用。在当今社会,绝对自由肯定是不可能。一个人不可能享有绝对的自由权,我这里所说的自由,不是只自己想干什么干什么,而是做出事后,不会给自己带来负面的后果,比如作案后,法律将会给他制裁。此时对于自由的限制,是在维护社会的安定。又比如言论自由这个问题,很多人报怨自己没有足够的表达权,可能真的确实也存在这个问题,可是这一定程度上也阻止了一些分裂主义以及黑暗教派的传播,切断了他们的传播渠道,世界上总是会有无知的人的,他们会容易受到蛊惑,因此这也是保护了他们的安全。以法治国,以德治国,每个阶段的法,以及对于善恶的定义都会根据时代而有所不同。牺牲一部分的自由,而换取的是更多的安定以及秩序。
除了法律的约束之外,自由对我们来说应该是在法律允许内,自己想做什么做什么,想干什么干什么。这对于如今的我们来说是不可能的,我们只能获得部分自由,比如想吃什么吃什么等等。因为想要生存,就必须去付出代价,为了生计,必须去赚钱,工作的压力随之而来,为了有份好工作,就必须去学习,学习带给我们的压力有随之而来。我们人人都想去拥有这份自由,可是真正敢去追求的估计只有看透世界,看透人生的圣人。古时有庄子为了自由放弃所有的名利,而如今的我们一边希望着自由无忧无虑的生活,一边仍然是不舍得放手,放手即是所有,放手后便不再有烦恼,有人会问什么都得不到了为什么还是所有。我认为这无非是个满足感的问题,如果这样解释那放手后的那种自由感和满足感其实是有的一拼的,就看自己怎么想了,就像赚钱是无止境的,同样的两个人一个是大老板一个是小摊贩,都获利100,对于他们的意义也是不同的。自由的程度对于每一个人来说也都是不一样的,被囚禁的人,希望的是出去的自由,对病人,自由就是健康的身体,让他们能和普通人一样迎接每一天,出行不受到限制。
在历史的长河中,很多书籍以及名人都阐释过自己对于自由的观点,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总统罗斯福提出了著名的“四大自由”1.表达的自由2.信仰的自由3.免于匮乏的自由4.免于恐惧的自由联合国世界人权宣言重申了这四大自由的精神。这是一个国家的总统为自己的人民宣扬了自由的观点,可是在一本叫做《论美国的民主》的书中,显而易见,如果政府集权与行政权结合起来,就会获得无限的权力。这样它便会使人完全的长期的不敢表示自己的意志,习惯于不是在一个问题上和暂时的表示服从,而是在所有问题上和天天表示服从,因此他不仅能用自己的权力制服别人,而且能用人民的习惯驾御人民。他先把人民彼此孤立起来,然后再各个击破,使他们成为顺民。一个是美国总统自己的言论,一个是一个法国作家对于美国统治阶级的看法,可见同一个对象,不同环境下的人看法也是不同的
马原报告范文 篇8
《工棚里走出的博士生》讲述了谭文通过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从下岗职工一步步成长最终成为一名上海财经大学国际金融学博士生的故事,从文章中我们不难看到其成功背后所蕴藏的艰辛和汗水。谭文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要想获得成功就必须要付出自己的努力,只有付出才会有回报。
仔细分析案例,我们发现谭文的成长过程体现了一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首先,谭文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从一名下岗职工最终成为一名博士生,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从量变到质变的基本规律。正是有了大量的努力和付出,才使得谭文不论是在学识、思想上,还是在社会待遇、收入上都有了质的飞跃。其次,身为博士生的谭文和以前那个下岗职工谭文实际对立又统一的,他们是不可能同时存在的,但是他们又是同一个人,这也是无法否定的。这是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法的实质与核心。最后,博士生谭文是对下岗职工谭文的一种否定,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否定之否定的基本规律。此外,我们还可以看出,谭文通过社会实践,在不断地追求真理的过程中实现了自己更高的人生价值。他从自身所处的生活和社会实际条件出发,调节好自身因素与社会因素之间所存在的矛盾,坚持不懈,实事求是,最终获得成功。这体现了认识与实践统一,从实际出发,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思想路线。
在学习了这篇案例之后,我最大的收获就是深刻认识到: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没有谁可以不付出就有收获,只有付出了自己的努力,坚定理想,并为之不懈努力,不怕困难,勇于奋进,才能获得成功。从谭文身上,我看到了他强大的耐力和他所具备的吃苦耐劳的精神,而这些都是我们大部分人所欠缺的。正是有了这些,并加上自己积极进取的决心,谭文才有了今天的收获。
对于出身农村,没什么社会背景的我来说,要获得成功最保险也最稳妥的途径就是好好读书。从小我就知道只有好好读书上大学,我才能够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我知道自己的性格并不适合做领导者,没有领导能力,只会尽力做好分内的工作。可能是进取心不足,我对自己的未来未来也没有太高的要求,只想好好努力,有份安定收入不错的工作,能够养活自己和父母。对于现在的我来说要想实现这一目标,首先就是要考研,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物价、房价等一些列的消费的不断上涨,加上社会就业压力的持续上升,要想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对我来说就必须要考研。我的成绩在保研边缘,我为了增加保险,我也在为考研做着准备。研究生毕业后我会找一份比较适合自己记得工作,最好离开哈尔滨,我想去见识一下江南。在有一定经济基础后,我会辞职然后去西部支教一年或更长时间,一方面是由于我上学接受了别人的资助,我想尽自己的努力回报社会,另一方面也想增加自己的社会阅历,丰富人生经历,也让自己亲身体验一下艰苦的生活,沉淀总结一下自己这些年的收获,以便更好的投入下一轮的工作和生活中。
由QQ农场看社会经济
近年来有一种游戏在各年龄段人群中流行,引起多数人的追捧,那就是QQ农场,没事的时候种种菜、卖卖菜,偶尔还会偷偷菜已经成为了一种流行风气。然而,细想一下,你会发现在种菜的背后也存在着一定的经济信息,这与现实社会经济有着相似的地方,从某方面来说它是社会经济在游戏中的一种体现。
玩过这种游戏的人都知道,想获得更多的金币应根据自己所有的资金数买地,选合适的性价比高的种子,给菜地除草、上肥、浇水,再收获并卖出去,还要及时收获,负责还会被别人偷走。在收获更多的资本时可以自产自销,开农场,发展畜牧业,之后还可以开饭店等,资金越多,等级越高,收益也越多。
现实生活中也是这样,在农村长大的人都知道,要想从有限的土地上获得更大的收益就要考虑方方面面的因素的影响。我们都知道净收益等于买菜收入减去投入资本,要增加收益需尽可能的增加买菜收入减少投入。卖菜的收入由菜的单价和总量决定,因此在种菜之前要先通过各种有效渠道预计一下菜的单价及需求情况,还要看一下自己的地适合中哪种蔬菜和菜的产量。投入资本就要看自己买种子,锄草,上化肥,喷农药还有人力等方面的花费。而这只是一季的收益,地的大小不会变,但一年可以收获几季就要看当地的气候条件和菜的生长周期了。随着收益的逐步增加,一般人不会安于现状,都会扩大生产规模,以实现机器化生产,使得以前的经验及一次性投入能够发挥最大的作用。在到达一定的情况时还可以进行产品深加工提高蔬菜的附加价值,在开拓出市场后也可以带动周围的人加入,增加生产规模,创建品牌。
看起来似乎很容易,真正做起来就没有那么简单,相对于游戏中一成不变模式,实际生产中存在着大量的不确定因素。菜农的收入与国家政策紧密相连,子“三农”问题提出来以后,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带动农业发展,免收农业税,刺激消费,增加农民收入,努力减少城乡差距,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然而,我们也要看到这背后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大多数的农民更加倾向于种植农作物而不是经济作物,在农闲时去打工,这主要的问题是因为没有足够的资金,没有技术,没有市场,一些人种菜只能满足周围村子的需求,在扩大生产就存在着巨大的风险,产大于销,最后赔本。在我们国家,一些地方使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然后带动其他人一起致富,把周围人组成一个团体,这是个非常有效的办法。但也不可能应用于各个地方。就拿我老家来说,每家的地不在同一个地方,根本无法实现规模化生产,通过一化管理,而且很少有人会放弃现在的工作去干一项自己不熟悉的活。而且,我们县去年刚被评为全国百强县,县里对工业的发展更为重视,近几年兴建了不少工厂,农业用地逐年减少,也没有什么特色农产品,再去发展蔬菜种植业根本不合适。因此,在决定发展意向时一定要根本地区的政策相结合,而不能盲目投资。
马原作业 篇9
2013—2014学年春季学期第一次实践教学的内容
和要求
一、实践教学内容:
(一)学生在课外观看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
(二)撰写论文:《大国崛起》观后感自拟题目
数字化校园—网络教学平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0485—个人资源:大国崛起
二、论文撰写要求:
1、基本要求:
综合运用所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和方法分析阐述你观看电影《大国崛起》后的收获、感受。
文章言之成理,观点正确,逻辑清晰,努力体现自己的理论素养和哲学智慧。
2、格式:
用A4的打印纸,正反两面写。必须手写,打印者没有成绩。页边距:上下3厘米,左右2.5厘米。便于统一装订存档。学院、学号、姓名写在第一页题目的下面。
3、字数:1500以上。
排序后,再交老师。
5、特别注意:不遵照上述要求者,此次成绩为零分。
4、交作业时间和方式:第10周星期二(4月29日);交学习委员按学号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组
2014年4月9日
附录:《大国崛起》目录
第一集:海洋时代开篇暨葡萄牙.西班牙第二集:小国大业荷兰
第三集:走向现代英国.上第四集:工业先声英国.下
第五集:激情岁月法国
第六集:帝国春秋德国
第七集:百年维新日本
第八集:寻道图强沙俄
第九集:风云新途苏联
第十集:新国新梦美国.上
第十一集:危局新政美国.下
马原学习感想 篇10
院系班级:艺术设计1102班 姓名:赵熠
从高中就开始接触马克思的哲学了。当初只是把它当做应对考试的必备知识,并未从心里体会过它的内容和深层的思想。第一学期结束时,作为大一新生的我们开始了第一次选课,看到参考课表里的“马原”时,我甚至都没再多看它一眼,只是按照参考课表上的信息选了它,再没想过与它相关的任何任何。
过完寒假,乘着北上的火车,回到象牙塔里继续学习。说实话,那会真的想去上第一节课,看看老师什么样的就行了,以后去不去的吧,看心情。但是,就是那一节课,就是那见证奇迹的一节课,我对类似“马原”啊,“毛概”啊这样的“政治洗脑课”有了重新的认识。
在我原来的印象中,这种课都是一个很老的教授,像讲述回忆录一样的说着“那个年代”的事情,不停地教育我们资本主义有多么多么的腐败,我们是共产主义的接班人,要抵御资本主义的糖衣炮弹„„之类的。可是老师并没有提及这些,还给我们放了很多感人的电影,搞笑的段子和善良的人们的事迹。老师本人也很亲切,我对这门课的抵触心理渐渐消失了。虽然说不上真的喜欢上了这门课,不过我开始认真的去想马克思的那些看似与我们并不是那么近的哲学了。在上课的时候,晚上熄灯躺在床上的时候,坐在学校的湖边休息的时候,我都会时不时的想一想马克思说的话,还有老师给我们讲述过的故事。
马原案例教学 篇11
2000年到2004年底,捷克斯洛伐克库那哈拉市发生了多起人口失踪案件,但直到2004年11月19日鬼节前夕,一名美国大学生在当地著名的圣巴巴拉人骨教堂神秘失踪后,才引起了警方的注意。当地人传说,骨魔瑞特会在每年的11月20日前后一周的时间里,外出寻找骨头为这座人骨教堂添加行的装饰材料,这些失踪的人难道已经成为骨魔魔掌下新的牺牲品了吗?库那哈拉市陷入恐慌之中......教堂鬼节,美国游客神秘失踪
人骨教堂建于14世纪,当时由于疾病和战争导致了大量人的死亡,墓园存放不下如此多的尸体,所以当局决定用人骨来装饰教堂,这项工程直到19世纪末才完成。2004年11月19日,由于是鬼节前夕,人骨教堂引来不少游客,美国大学生哈尔和威里也来此参观,跟随着讲解员转了一圈后,他们意犹未尽,便打起了赌。威里提出让哈尔在教堂内待上一晚,如果能坚持到第二天早上教堂开没,那哈尔就赢了,赌金100美元。
晚上关门时间,哈尔找了个隐匿的阴暗角落藏了起来。夜里,威里没收到电话,第二天一早他就赶去教堂。可他等了许久,也没看到哈尔出来。情急之下,威里报了警。由于失踪的是外国游客,警局格外重视,警长费林格马上带领pol.ice包围了人骨教堂,全面搜索。但是教堂内除了pol.ice和工作人员,再无任何人。
费林格打算收队,在全市范围内发出寻人启事。助手安东也赞成费林格的决定。此时他正站在神坛前,由于用力挥手示意pol.ice收队,对话机竟脱离了腰带,砸到神坛边缘,撞碎了几根腿骨的骨端,灰白色的碎片顿时落了一地。安东脸色苍白起来,这些14世纪的骨头可全都是文物。他来不及细想,就猫腰从栏杆中钻了进去。安东随手碰了碰受损的腿骨,想知道它们是否只是骨端受损,发现手上有点油腻,再摸过去,他竟然抽出了一根腿骨。这是一根新鲜的人骨,骨内油质慢慢渗出,在表面形成油腻,而且无论是从颜色还是从重量上,它都与教堂里近七百年的旧骨有很大区别。
多人被害,凶手是人还是鬼
安东所说的没错,他抽出的这个腿骨在法医鉴定下,推测为离开人体两到三年,绝不可能是教堂原有的骨头,但也不是刚失踪的哈尔的。警方在取得了有关当局的许可后,对教堂内所有的骨头进行了全面搜查。四天内,警方共搜出了61块新鲜的骨头,分别属于5名成年男子,年龄在20—25岁之间,但通过DNA测试,这些都与威里提供的哈尔刮胡刀上的皮屑与毛发的DNA不符,但这些骨头离开人体时间都不长,最短的才几天,最长不超过5年。根据法医鉴定,安东甚至推测这些骨头是5年内逐年取出的,一年一个人,骨头被安放在人骨教堂内。
传说在19世纪,当地望族施瓦森伯格家族雇佣了工匠瑞特,人骨教堂里的装饰,全是出自瑞特之手。但人们私X L传瑞特为了追求更高的艺术境界,杀了不少人,用这些新鲜的骨头去代替那些腐朽的骨头。但这只是传说,所以也没有人去为难过瑞特,不过,他也被称为“骨魔”。
2004年11月27日,鬼节之后一周的最后一天,突然出现一个谣传:由于鬼节前的献
祭被打扰,27日晚上,瑞特会重返人骨教堂,再次献上祭品。由于骨魔专杀成年男子,胆小的市民到了下午就闭门不出。
入夜,人骨教堂外共埋伏了50名警员,将所有出入口严密看管,戒备森严,费林格警长拒绝了下属与他一起行动的建议,独自待在教堂内。教堂内灯火通明,刚到12点时,教堂的灯突然全部熄灭,外面守候的pol.ice们大惊,纷纷想冲进教堂,而大门居然被从内锁死,教堂内传出了警长惊恐的叫声和急促的枪声。紧张地等候在外的警员们听到教堂内传出了枪声,赶紧一拥而上,用工具打开了大门。警员们马上把昏迷的警长送往医院,好在警长的伤并不严重,到了医院就醒了过来,声称被瑞特袭击。
警员在警长昏倒的地方并没发现血迹,而且教堂一直处于pol.ice的包围中,不可能有人神出鬼没地钻进教堂行凶,接着又在戒备森严的包围群中消失。难道警长遇到的真的不是人?但警员在现场再次发现了新鲜的人骨,这是一根右手的食指骨,这根食指骨被证实是美国大学生哈尔的,显然他遇害了!
骨魔非魔,杀人真凶警为匪
在警长孤身探险的同时,助手安东却陷入了大量的调查中,他将从教堂搜出的新鲜骨头根据DNA测试进行个体识别,发现与目前已有的失踪人口都对不上号。安东把目光转向流动人口,发现在2003年曾有个流浪者报警说他的朋友希姆失踪了,但由于希姆是流浪者,警方也没有在意。安东想方设法通过流浪汉取得了希姆的一根毛发,通过鉴定,果然与教堂中搜出的一部分骨头DNA吻合。安东询问流浪汉希姆失踪前的行踪,那人回忆了很久,想起希姆失踪前不久很神秘地对他说,自己找到一个好顾主,以后衣食无忧了会介绍他一起去工作。但这只能证明是有人骗走希姆然后将他杀害,却找不到更有价值的东西。
另外,在警长遇袭的前一天早上,安东感到办公室就发现桌上蒙着一堆报纸,他掀开报纸,发现下面是一个白森森的人类颅骨和两根被交叉绑住的臂骨,这白骨被证实属于今年牺牲在骨魔手下的第三个人。警局内所有人都认为,除了骨魔瑞特没有人能做到这一点。但安东绝不相信这种说法,这绝对是谋杀,是人的行为!由于警长是轻度脑震荡,要住院观察几天,安东决心独立破案,他从凶手的角度设想与模拟作案的逻辑和做法。凶手首先必须取得受害者的信任,将他们骗到自己的房里杀害,经过水煮处理脱骨,并在警方眼皮底下作案却毫无漏洞。因此凶手可能是各外表看来品行良好但心理季度变态的成年男子,并拥有独立的离教堂不远的房子,而且熟悉人体内部构造和刑事常识。
通过推理,安东得到了大量的推测,他指挥警员们开始了新的搜查。在以教堂为中心,半径5公里的圆圈内,果然找到了这样一栋房子,就在离教堂不到4公里的山脚下,几个孩子向警方抱怨说,那里中有股恶心的臭味。警方在房屋附近展开拉网式搜索,果然发现了大量人类的碎骨和少量的软组织,他们申请到了对该处的搜查令,却意外的发现这栋房子的主人居然是他们极熟悉的人......安东带着鲜花去看望警长,警长急切地追问案子破了没有,安东却给他讲了一个故事—1870年,瑞特受雇于施瓦森伯格家族,为圣巴巴拉教堂用人骨拼凑图案。瑞特在工作中对用人骨拼凑图案产生了狂热的兴趣,甚至不惜杀人取新骨,但在当时没有人发现他的罪行。到了21世纪时,他的一个后代继承了这种变态的爱好,再次采取了杀人取骨的办法,从2000
年到2004年共杀害了5名流浪者,在2004年11月19日,当他将一个新受害者的骨头送进教堂时,却被偷留在教堂里的美国游客发现,他只得将这名游客也一并杀害。因怕人们追究出更多的细节,他又散布谣言,让骨魔瑞特再次登台,粉饰自己的杀人罪行。最后,为了加强谣言的力量,他偷偷把白骨放在pol.ice局里威胁侦察者,甚至不惜伤害自己,制造密室伤人事件,试图把警方的视线再次引导骨魔杀人上来。只可惜警方找到了他杀人取骨的别墅,大量的物证让人毋庸置疑。
这时,面对神色惊讶的费林格,安东说到:“看来那个凶手就是你,费林格警长。”费林格镇定的看向安东;„你既然连我在山下的别墅都找到了,那我的确没什么好说的了。瑞特的确是我的祖辈,关于他杀人取骨的事情在他留下的日记里又很清楚的记载。我当年也只是照他的嘱咐试了一次,却因此上了瘾,我承认,我就是凶手。‟费林格从枕头下取出了手枪,“砰”的一声,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提示: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第一性问题)
NO2:喜为人母的猪孩
“猪孩”的发现大概是十几年前的事。据其家人介绍,1974年12月23日,王显凤出生在辽宁省台安县高力房镇锅柽子村一个特殊的家庭中。她的母亲因早年患大脑炎而导致痴呆,属中度残疾;她的父亲是聋哑人。小显凤出生后,父亲忙于每天的生活,根本没有时间照顾她,小显凤整天饥一顿饱一顿的,经常饿得哇哇大哭。当王显凤会爬以后,为了能够填饱肚子,便开始摸摸索索地四处找东西吃。有一天她从炕上摔下来,不分东南西北的小显凤不知不觉爬进一窝刚出生不久的猪崽儿中间,她本能地与小猪崽儿一起拱在母猪肚皮下吃起奶来。老母猪似乎并不讨厌这个外来的“孩子”。小显凤吃饱喝足后,和小猪崽儿一起,偎在母猪的怀抱中睡着了。晚上,劳累了一天的父亲在猪身边发现了小显凤。他扒拉开猪崽儿,将小显凤抱回了炕上。谁知,第二天小显凤又回到了母猪身边„„
就这样,王显凤正式开始了她与猪为伴的生活。她终日与猪为伍,看到的是猪的形象,听到的是猪的声音,自然模仿的也是猪的行为。
1982年,王显凤的母亲改嫁了,王显凤跟随母亲来到同村农民王文乾家。王文乾是一个老实厚道的庄稼人,心地善良。继父无数次地试图让她回到人的生活中,却因显凤积习难改,一直未能成功。
“猪孩”引起了社会的关注
王显凤被发现也是一件很偶然的事。1984年夏,王显凤的一位在村小学教书的本家叔叔偶然来她家办事,谈话间,他忽然听到厨房里有异样的哼哼声。当晚,小学教师怀着复杂的心情写了一篇《锅柽子村发现猪孩》的文章,寄给了当地的媒体,希望能得到社会的帮助,为王显凤寻一条出路。此事一经报道,立即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猪孩”王显凤实在是一个太特殊的孩子。11年关键的生长发育期都是在与猪为伴的极为特殊的环境里度过,造成了她心理的严重畸形。当时,对她进行的一系列科学检验和心理测量的结论令人沮丧。据一位一直跟随王显凤从事研究工作的工作人员回忆说,当时这个11岁的“猪孩”感知世界混沌一片,没有大小、长短、多少、上下、颜色、数的概念,几乎没有记忆力、注意力、想象力、意志力和思维能力,甚至表现的情绪也极为原始简单,只有怨、惧、乐,却没有悲伤。据测量表明,她的智商为39。而作为正常人最低标准——生活基本自理人的智商应该是70。
“猪孩”的成长凝聚了众人的心血
对“猪孩”王显凤的帮助实在倾注了很多人的辛苦和汗水,中国医科大学组织了9人的“猪孩”考察组,鞍山市社会福利部门、鞍山市心理研究所决定免费为其进行治疗和教育。工作人员把“猪孩”从肮脏的猪圈带到美丽的大海、巍峨的高山、喧闹的街道开眼界、长见识,让她一步步熟悉新的社会环境,培养她衣食住行的生存能力,但是由于“猪孩”王显凤与猪接触时间太长,每当她面对新鲜事物时总是茫然无知地表示惊讶、兴奋,或是惬意地发出猪的哼哼声。
尽管如此,大家没有灰心,全国教育系统先进教师姜云香把王显凤领回自己的家中,采用特殊引导的教育方法帮助“猪孩”王显凤认字、念诗,培养独立生活的能力。7年后,经过全面科学的测定:王显凤的智力相当于小学二、三年级水平;她的智商也从39的重度智残,达到69,接近于70正常人的最低水准;而她的社会交往能力基本达到了正常人水平。
“猪孩”王显凤当妈妈了!十余年前,这个曾和世界各地的“猴孩”、“狼孩”等“兽孩”一样引起世人关注的在猪圈里发现的东北女孩子如今又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1999年12月王显凤和李俊来结了婚。2002年5月2日,他们的孩子出生了。
提示:意识的起源和本质
NO3:两个命题
1赫拉克利特:“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2克拉底鲁:“人连一次也不能踏入同一条河流。”
克拉底鲁认为人甚至“人连一次也不能踏入同一条河流。” 他认为,一切都变化不居,瞬息即逝。因此,对任何事物都不能做出判断,都无法说出它是什么。曾经有人指着克罗底
河问他:“这是克罗底河吗?”他却回答说:“不,我无法它是什么,因为当我说的时候它就变了。”
有人问克拉底鲁:“河流是如此,是否其他事物也这样呢?”
克拉底鲁不假思索地回答说:“从哲学的观点看,这是毫无疑问的。世界上的所有事物正是这样永不停息地变动着。”这时,有人指着克拉底鲁坐着的椅子问他:“你坐着的是什么?”
“是椅子。”“不对!”提问者反驳说,“按照你的理论,你的话还没说完,它已经变得不是椅子了。”
克拉底鲁无言以对。后来,他怕再出洋相,不管任何人问他什么问题,他都不作回答,而只是不断摇动大拇指。意思是说,你问的问题我不回答出来,因为就像指头的摇动一样,任何事物都在不断地变化,我们无法加以认识,我们更不能把它说出来,因为在说出时它已不存在了。后来,有人把克拉底鲁称为“只动手指头的哲学家。”
提示: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NO4:十粒杏仁和一罐大米
遇到格林的时候,是在一个朋友的新年聚会上,来客中只有格林的年纪大出很多。他是一个微秃的中年男子,但一直谦和地微笑。我当时刚刚有了双胞胎女儿,心情还没有从那种小生命诞生的喜悦和惊奇里缓过来,很自然地谈到了孩子。格林说他有6个孩子,最小的9岁,其中有4个是领养的,我惊奇地睁大眼睛,一瞬间就对这个秃顶的格林充满了好感。
“有了孩子以后才好像忽然成熟,才会安静地坐下来把一件事好好做到完。可同时又突然发现时间真的不多,很多想做的事都来不及做。”我说。
他理解地点头,并从口袋里掏出一个普通的记事本,在里面一张空页上仔细地画了三个层层包围着的圆圈。在最里面的圆圈上他写:这一生必须做的事,外一圈是应该做的事,最外一圈是如果做了生活会更好的事。
我低头看,忍不住笑,想着在新年晚会上会有人这样耐心地给我讲这种话,加上我的小女儿们柔软的体香全在心里,格外温暖。
格林忽然用右手指抓了抓眉毛,说等一下,自己就跑出去了。回来时他身上还带了点寒气,递给我一个罐子说:“这个是我留在车里的。这个罐子里装满大米和十粒杏仁。如果我先装大米就无法把这十粒杏仁装进去了,如果我先装十粒杏仁再装大米,就可以刚好装满盖上盖子。人生也是这样,要先做自己这一生必须做的事,时间过得很快的。”
我眼睛一亮,却只能微笑,无法多说出一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