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警应急处置程序(共3篇)
火警应急处置程序 篇1
物业火警、火灾应急处置程序
7.1目的规范火警、火灾的处理程序和方法,确保火警、火灾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和处理。
7.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辖区内火警、火灾的应急处理。
7.3职责
7.3.1安保部经理负责监督及抽查培训实施情况,验证培训效果及对外联系培训教师。
7.3.2安保部主管负责制定培训计划,并负责具体组织实施。
7.4程序要点
7.4.1报警与确认。
7.4.1.1火警信息。火警信息可以是:
消防控制中心接收的火警信号(包括灯光、音响、消防主机显示屏显示);
保安巡逻、业主或顾客中发现的火警;
住户的报警。
7.4.1.2火警信息的确认。根据火警信息来源不同,火警信息确认可以是:
消防控制中心从自动报警装置系统接收的火警信息,应立即用对讲机/电话通知巡护(或附近保安员)赶赴预警现场确认,是否由于自动报警装置系统误动发出的信息或有人违章(施工、向探头喷烟)引起的报警,若属于非误报,则应查明预报原因,追踪烟雾来源,确认中应随时保持与消防控制中心的联系,并报告确认情况;
发现火警的保安队员应立即赶赴火警现场,判明是否属于火警,若是人为违章造成的火警现象应予制止;若是火警,则按火警、火灾处理方法进行处置。
住户报警。公司任何人员或部门接到报警时,应立即用最有效的手段报告安全保卫部,并按火警、火灾处理方法进行处置。
7.4.2火警、火灾处理原则及办法。
7.4.2.1火警、火灾的处理原则:
a)确认的火警应在第一时间内向公司火灾扑救部和“119”台报警的原则;
b)立即开展扑灭火警、火灾的原则;
c)积极疏散所影响的业主,抢救被困人员的原则;
d)将易燃易爆物品迅速撤离火源及毗邻场所的原则;
e)尽力抢救公司财产和业主生命财产安全的原则。
7.4.2.2火警、火灾的处置办法:
a)公司任何员工发现火警,应立即就近取用灭火器材迅速扑灭火警;
b)若火警有发展趋势,应一边呼叫邻近人员参与控制火势,一边呼叫保安和相关人员前往扑救;
c)取用灭火器材时应正确选用灭火器(根据物质的燃烧特性)以免用错灭火器使回火复燃;
d)若是机房、电气发生火灾,应先切断一切电源,选用“1211”、干粉和等灭火器直接喷射火源处,如有油的电器设备(如变压器、油开关)着火时,也可用干燥的黄沙盖住火焰,使火熄灭,装有自动灭火装置的场所,直接开启自动灭火装置施放药剂灭火。
7.5火灾扑救及现场控制。
7.5.1火灾扑救指挥部根据预先制定的灭火预案立即组织灭火和对现场进行控制,总指挥亲临指挥,具体要求如下:
a)向“119”台报警,并派队员到必经路口引导;
b)通知安保部紧急组织保安员赶赴火灾现场,进行外围警戒和交通管制;
c)通知安保部立即组织保安员赶赴火场进行疏散,救护被困人员,抢救财物,协助灭火;
d)通知设备部电工和消防监控中心断开相关电源,开启自动灭火系统、排烟系统和消防水泵,保证消防供水;
e)保安班长在主管指挥下带领消防员铺设水带,施放灭火,控制火势。
7.5.2火灾现场及影响区人员的疏散:
a)通过消防应急广播装置进行广播,通报火灾情况,引导群众疏散;
b)保安队员应逐户(楼层)通知受火灾影响的业主/顾客,引导住户疏散;或做好撤离准备;
c)值班电工在切断电源后应开通应急照明电源,火灾现场部门员工打开所有安全通道,引导业主/顾客有序地撤离。
7.5.3扑救:
a)消防控制中心应立即进行操作,将火灾单元的电梯迫降到底层,以供消防队员扑救用;
b)扑救工作应有组织地进行,在公安消防队未到达之前,总指挥应负责火灾现场的指挥,调动一切人员利用所有消防设备和装备器材开展扑救工作;
c)公安消防队到达以后,总指括向公安消防队指挥员报告火情,移交指挥权,组织公司所有参战人员配合扑灭火灾。
7.5.4交通管制和现场治安的维护:
a)安保部经理亲临火灾现场组织并指挥所属保安队员对火灾现场进行交通管制和现场控制;
b)撤出或移走妨碍消防或救护车辆通行的障碍;
c)阻拦与扑救无关的人员进入火灾现场或影响区,防止火场中物品被盗窃;
d)看管被抢救的公私财物,在火灾扑灭前严禁任何人转移;
e)保护现场使用的消防器材装备正常使用。
7.5.5疏散及转移物资:
a)安保部主管带领所属保安队员协助安顿、疏散住户,协助运送火场中被困或受伤人员;
b)保安队员应积极主动进入火灾现场,撤出易燃、易爆物品,抢救公私财物。
7.6火灾扑灭后的处置。
7.61总指挥以及相关人员应配合公安消防部门对火灾现场进行调查分析,评估火灾造成的损失,填写《火警、火灾事故报告表》,组
织对灭火预案的可靠性和有效性的讨论,必要时进行修改。
7.6.2安保部经理应组织保安队员对抢救出的物品进行确认领取及转移到仓库保存。
7.6.3公司领导对受灾住户进行安慰及解决实际问题。
7.6.4安保部经理应召集参与实施灭火扑救的部门负责人,总结灭火工作的经验及教训。
7.6.5设备部应对消防设备设施进行一次检查和清点,对已损坏的设备设施进行修复或提出补充申请。
7.7相关支持文件
7.7.1《消防自动报警系统操作规程》。
7.7.2《灭火、疏散预案》。
火警应急处置程序 篇2
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会因重大事故而遭受严重损失,对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工作也会产生不利影响。经研究发现,企业和地方风险意识淡薄、应急处置能力低下是造成突发事件损失后果严重、事态蔓延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如何提高各级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对重大事故的风险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已成为当前的一大工作重点,通过提高企事业单位和各级政府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处理能力,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提供了安全保障。本文在论述重大事故应急管理基本认识的基础上,又着重分析了应急处置重大事故过程中所需遵守的原则及突发事故发生时所需采取的应急程序,极大地促进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进程。
1 对重大事故应急管理的基本认识
1.1 突发重大事故具有不确定性、破坏严重、高度紧迫性得特点
突发事故是在毫无预见的情况下发生的,无法用常规性规律对事故的发生进行判断预防,事故的发生非常偶然。事故的发生非常迅速而且瞬息万变,事故会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而出现变异、衍生、次生、耦合和扩大、蔓延等多种变化,事故的蔓延速度非常快,在此过程中很有可能出现失控现象进而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重大事故的发生不仅会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损失、国家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影响,还可能对公共行为准则及社会基本价值造成某种程度的威胁。
1.2 假设事故肯定发生
恰当科学的安全防范可以有效降低事故的发生概率。应急响应是对那些无法预见但已经发生而且已呈现状态失控、预防失效事故的一种应对措施,应急响应是事故应急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假定肯定发生的事故作为应急管理的对象,是制定事故预防方案的最重要前提。
1.3 控制是应急处置的核心
突发公共安全事故发生后,其后果的严重性是无法预估的,尤其是在事故应急救援中出现应急周期过长等现象时,群众很容易产生焦躁、恐慌等不安心理,即使事故得到了解决也会在社会上诱发流言,进而引发不正常的社会冲动 ;大量的物资、设施建设、资金投入都会因事故的蔓延、扩散而造成严重损失,加大了恢复、重建的困难 ;应急队伍在事故作战中会出现损失、伤亡等惨痛损失,其士气会受到严重影响。所以,控制事故的蔓延、扩散非常重要,应急队伍要尽量在事故的早期就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故的事态蔓延,将事故的影响范围和控制规模降至最小、控制效率提至最高、控制所用时间最短。
1.4 应急响应是非常规行政管理行为
发生突发事故后,为有效控制事故的蔓延、扩散,防止危机扩大,应急管理部门在资源有限、信息欠缺、时间紧迫时间紧迫的危机关头允许应急管理人员做出非程序化决策,在政府授权下应急管理部门可以征用民用物资、限制人身自由、动员公众力量、实行新闻管制等,以此来确保事故可以得到迅速、有效控制、将形式尽快恢复到正常、有序的状态。在局势严重、紧迫的情况下,允许现场的应急管理人员实行临机决断,在事故解决后补办授权的程序即可。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应急管理部门即使在应急状态下所采取的非常规行政管理行为也不得违法法律、法规,做到依法行事。
2 应急处置重大事故过程中所需遵守的原则
2.1 将早期预警工作落实到位,做到有备无患
将早期预警工作落实到位,使其发挥其应有功能 :(1)在事故没有爆发或即将形成之前,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事件发生,并由预警期进入到应急响应期 ;(2)在事故蔓延、扩大前,通过预警期的活动,将警备级别提高到一定的状态,加强应急处置能力,动员准备力量,将事故控制在应急预案所划定的范围内,杜绝事故演化成为集,使其尽快进入到恢复期。一旦在
事故应急救援过程中出现危险迹象或异常情况,应急管理部门就要立即发出预警信号并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
2.2 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应急理念
在应急处置过程中最需要强调的就是保证人的安全,任何情况下都要将人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放在首位,绝不能拿生命冒险,坚持以人为本。在应急施救过程中,应急队伍首先要注意的是保护自身安全,只有保护好自己才能更好的救护他人,应急指挥员在指挥过程中要将救援队伍的安全问题考虑周全。
2.3 应急响应要及时、快速
在应急管理工作落实过程中要遵循第一响应的基本原则,应急响应速度的快慢与事故后果的严重性有着密切关联,越早救助所造成的危害也就越小,如果事故在敏感期之前未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肯可能造成扩大和激变。为杜绝事故的蔓延、扩大,应急管理部门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及时的应急反应,在事态严重前采取有效的急救、防护、疏散等应急措施。而第一响应就是要求应急管理部门可以在事故苗头刚刚出现时,就对其进行快速应对,尽量将事故控制在最初始的阶段。
2.4 实行统一指挥、步调一致
在应急救助过程中要严格遵循统一指挥原则。应急救援活动单位的隶属关系、行政级别可能会有所不同,在应急救助过程中这些单位都必须严格服从应急指挥部的统一指挥,步调一致,由应急指挥部统筹调派,使各参与单位间相互配合、发挥企业自身的应有职能,使应急整体效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2.5 控制事故局面、将危害降至最低 I
突发公共安全事故发生后,其后果的严重性是无法预估的,应急处置稍有不慎或略有延误,就可能使事故处于失控状态,最后甚至可能演变为危机,整个社会的基本准则、基本价值观、社会秩序都会因此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政府在解决问题时需要面对更复杂多变的局面和更多的时间压力,应急恢复重建工作的难度也会随之加大。在应急救助过程中,应该将防止危机发生作为整个应急响应工作的主要战略目标,要求应急救援队伍要第一时间到达事故现场迅速展开救助行动,指挥部门各项处理措施要坚决果断,与此同时应急管理部门还应该做好公众的工作,坚持正面、积极的舆论导向,借助媒体等媒介协助政府稳定民心。
3 应急处置重大事故过程中所需采取的基本应急响应程序
应急响应基本程序如图1所示,该程序是按时间序列排列的,将应急响应程序划分成以下几部分内容 :接警、报警、响应级别判断、救援行动展开、应急启动、扩大应急、应急恢复和应急结束等几个过程。应急响应的第一个程序是报警和接警,在应急管理系统内部组成一个报警网络,将专业值勤人员、社会公众、重点目标现场实时监测监控进行有机组合,使报警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得到有效的提高,将漏报和误报率降至最低。该报警网络的运用可以确保指挥中心能够在事故发生后的第一时间内接受报警信息,并将该信息立即传送到各区域指挥中心。对各类报警信息进行整合分析之后,相关人员要将那些可能造成性质严重重大事故灾难的警讯及时上报给上级应急指挥机关,在确认报警基本信息后,在规定范围内按规定程序发出相应的预警信息。
在发出报警信号之前,应急管理部门应该先对事故的发展态势及风险级别做一个初步的判断,警报信息依据预见的危险性被分成了以下四个级别 :(1)D1 :事故已经发生,但事故所造成的影响不大,其风险程度还没有必要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 ;(2)D2 :事故已经发生,并且该事故的发生存在较大影响的可能性,但不需要立即采取行动,只需做好充足的防范准备 ;(3)D3 :事故已经发生,而且很有可能造成严重破坏,应急管理部门因立即组织救援,采取必要的应急响应 ;(4)D4 :重大事故已经发生或是随时有可能发生,应急管理部门必须即刻采取应急预案等紧急行动。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在接到报警后,应立即联系事故现场的企业或地方应急机构,仔细研究企业或地方应急机构呈报的事故报告,根据研究结果对警情做出恰当的判断,由现场指挥人员或应急中心负责人初步确定响应的响应级别。然后依据应急响应的基本程序流程采取相应的措施。
摘要:重大事故不仅会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对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工作也会产生不利影响。如何提高保卫部门对重大事故的风险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是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所在。本文在论述重大事故应急管理基本认识的基础上,又着重分析了应急处置重大事故过程中所需遵守的原则及突发事故发生时所需采取的应急程序,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及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火警处理程序 篇3
1、即时报告市场消防监控中心,报告内容包括火警地点、燃烧物性质、火势蔓延方向等;
2、立即利用附近的灭火器械扑救,尽量控制火势发展;
3、可能情况下,关闭门窗以减缓火势蔓延速度;
4、消防监控中心当值人员收到现场报告后:即时向当班负责人报告情况。当班负责人收到火警报告后:第一时间向中心领导汇报,并带领消防人员,携带灭火器以最快速度到达火警现场;
5、立即启动实施消防预案,指挥火警现场及可能受影响范围内的人员使用消防通道疏散。灭火后,当值负责人安排人员留守火警现场,等待调查;
6、若扑救无效,当值负责人即时决定:将灭火人员撤离至安全距离内;进入火灾紧急处理程序。
火灾紧急处理方案
1、初期火警扑救无效,火势无法控制并进一步蔓延时,在场当值负责人应该第一时间向中心领导汇报;第一时间向消防局报警。讲清楚市场地点、起火楼层、火势、起火材料等。
2、关闭防火分区的防火门或卷闸;安排人员携带灭火工具检查相邻房间和上下楼层通道是否有火势蔓延;检查电梯有无困人。
3、灭火行动组以最快速度到达现场,组织灭火,针对燃烧性质不同采取相应的`灭火方法,防止火灾蔓延。
4、救护疏散组指挥人员疏散,疏散顺序先从着火层以上各层开始,安抚暂不需要疏散楼层的人员;指导着火房间或楼层人员安全疏散,随后查漏;引导人员从消防通道疏散到首层,无法从消防通道疏散到首层时,引导用户疏散到天台上风处等待营救,并组织水枪掩护。
【火警应急处置程序】推荐阅读:
火警应急处理预案09-15
2火警应急及疏散预案07-13
火灾事故应急处置程序08-24
应急处置程序管理规定08-29
民政局第一季度火警隐患排查整治工作总结07-31
应急处置08-29
应急处置设施05-09
应急处置措施07-28
故障应急处置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