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利益原则

2024-07-31

公共利益原则(通用7篇)

公共利益原则 篇1

跑马先为圈地

勤奋当然不是获胜的唯一要素, 但在这个以渠道为王、销售致胜的年代, 哪个企业拥有了能刺激直接消费者、开发潜在消费者、覆盖目标消费者的有效渠道, 就相当于企业已经占据了大半个市场。虽然影响市场占有率的机制和不稳定因素有很多, 但优势的市场渠道, 就往往决定着市场收入的天秤往渠道方倒。

电子商务作为世界上最开阔的营销渠道, 已经覆盖了近5亿国内网民, 十多亿国外网民。虽然已经有数十家强势的电子商务平台、数以万计的发展中电商企业。电子商务营销专家所志国认为, 对巨大的市场蛋糕相比, 中国电子商务市场的潜力还远远未被发掘, 传统企业正值跑马圈地的市场良机。扩大市场的时间成本和精力成本, 都少得多。

通过FLASH、图片、文字、声音、3D技术、互动平台等多种手段支撑, 形成了一个令消费者感到轻松自在的多元化营销渠道。企业可以跑马圈地的开拓电子商务营销渠道, 科学利用B2C、C2C、B2B、B2M等营销模式, 测量企业战略目标与电商模式的吻合度, 以最低的成本创建最高效的营销渠道。

企业可以与成熟电商开展合作, 短短数天就可以快速测试全国的市场反馈, 从而即时调整营销策略。可在保护原有市场使用率的同时, 增加市场覆盖率。诱惑点在于, 电子商务的阶段盈利收入, 会爆发增长给企业以相当的惊喜。这同样是传统渠道难以超越的特殊优势。

酒香也怕巷子深

在信息化爆炸的时代, 一名普通职业白领每天工作和生活的时间, 上网、看电视、报纸杂志、上下班坐公交车、挤地铁、步行途中, 每天有意或无意接收的商业信息, 都会达到数百条甚至上千条。而能令人们记忆深刻的品牌信息却少之又少。这时候就是真正的酒香也怕巷子深, 再好的品牌如果还是静等着新老顾客上门, 只会默默地在市场竞争中被淘汰出局。

因为, 产品本质的好坏、价格的优势已然不是刺激消费者的主要武器。这也是为什么许多宣传效果和实际效果“天差地别”的保健品、医疗器械、化妆品、楼盘等等产品, 能通过夸张宣传销售得如此火爆的原因。

这时候最关键的就是品牌信息的有效传播、品牌形象的生动权威、品牌优势的强势刺激。将品牌影响力传播给目标消费者的最关键一点就是, 精准、广泛的宣传渠道。电子商务不仅覆盖范围广, 还能同时有效的通过多种表现形式来强化品牌影响力, 在宣传的过程中直接形成销售。不管在全国任何位置的潜在消费者, 都有机会在第一时间通过电子商务平台了解并购买到相应的产品。

享受电商的暴利

当当网成立9年后才开始盈利, 京东商城成立12年时还未盈利。要探讨电子商务的利润率, 就必须反思这些已然成长多年、异常强大却又没有盈利的电商巨头们。但其实深入一下就可以看到, 他们虽然短期内未盈利却并不影响他们的未来暴利, 说得直白一些就是很多没有盈利的电子商务网站, 并不是因为不具备盈利能力, 而是在做足一个大口袋, 要实现一个爆发性的大丰收而己。

2011年4月18日, 俄罗斯数字天空技术 (DST) , 在京东商城的第三轮15亿美元融资中, DST以5亿美元换取了京东5%的股份。这意味着京东估值已达100亿美元, 仅次于国内互联网三大巨头—百度、阿里巴巴和腾讯。虽然15亿融资不能代表着京东的暴利, 但完全体现了京东在开足马力而且以超强的市场火力, 准备狠狠的切走中国数码电商的巨大蛋糕。京东的上市只是时间问题, 而且它的上市同样将获得巨大的疯狂暴利。

企业经营电子商务其实同样可以暴利化, 只要产品质量、价格、样式、宣传、服务某一个环节有优势, 都可以为企业带来意料之外的惊喜。当当网和京东网的简单对比, 只是说明这些巨头电商的暴利方向, 当然不是要让所有企业也都效仿他们几年不盈利只为跑马圈地, 这是绝对危险的事情。相反, 是要告之企业最初不要将目标定的过大, 不要想在几年时间就超越一些行业巨头, 脚踏实地永远是市场的不变法则。

实现轻装上阵

传统市场经营中, 大部分是先有生产后有销售, 特别是销售火爆的时期和原材料供应不稳时, 仓库中都不得不存储着大量商品。很多企业虽然身价千万, 但是往往都拿不出100万的现金。根本原因就是, 真正的钱其实都变成了商品囤积在仓库中。不仅给仓储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同时巨大的市场风险极可能让这些商品变成不廉价的促销品, 企业总是在悬崖边上走钢丝。

通过电子商务平台, 可以准确根据订单赶制商品。或者通过小规模销售测试, 预估产品的阶段性销量, 从而进行阶段性生产。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过季产品, 既使在某一平台上不适合二次销售, 也可以拿到一些消费水平相对较低的平台, 例如团购、淘宝、赶集等等网站上进行甩货处理。这些大折扣商品, 已经成为很多网民的最爱。而且商家此时, 其实不但没有赔钱, 还减少了库存压力, 增加了现金流。

减少现金流压力。以往市场经营中, 企业要先有团队、产品、宣传、渠道, 才能正式开始经营。而在电子商务虚拟平台中, 企业甚至可以从其他品牌商中, 拿来产品的图片和说明, 就可以自行开始销售。界时, 只需要下达订单由供货商直接发货即可。这种情况在淘宝店中, 非常常见, 很多店主都是完全的0成本经营。

许多企业在B2C平台建设完成后, 也经常使用这一方法。与各大品牌的生产商和经销商合作, 不采购任何产品, 只由对方先提供商品资料, 由电商平台的管理人员进行资料上传和销售推广。待销售成功后, 电商平台的工作人员按照折扣进货价向品牌商支付费用, 由品牌商发货。电子商务平台只作为交易场所存在, 完全不用承担采购产品、囤积产品的现金流压力。

公共利益原则 篇2

摘要:随着国际经济贸易日益蓬勃,伴随而来的贸易摩擦不可避免。反倾销措施,将部分不正当竞争扼杀在了摇篮中,但是,反倾销措施无限度的使用,使其脱离了初衷,作为纠偏作用存在的公共利益原则,由于实体概念不清晰,程序权利义务模糊,相关政策缺乏等原因,存在很多问题。为缓和反倾销措施的滥用,需要以新的立法理念为指导,突出公共利益原则在反倾销法中的地位,建立健全合理的实体和程序规则,以此减少贸易摩擦,促进经济全球化中各方利益的实现。

关键词:公共利益原则;反倾销措施;贸易保护主义

一、 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推进,经济摩擦不可避免,各国在本国利益的基础上普遍适用反倾销措施以应对别国的恶意倾销。为了完善反倾销法的价值目标,规避自身局限性,公共利益原则应运而生。虽然WTO的《反倾销协定》规定了公共利益原则,但是,该规定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的特点使得公共利益原则在实践中不能体现出强制的指导性,也使得各国的反倾销法律对“公共利益”的贯彻也大有不同,我国的《反倾销条例》等法律法规同样没有明确规定公共利益的概念和范围,这样的立法状况难免影响反倾销的预期效果。因此,为了完善我国反倾销制度,其关键是归纳公共利益原则的功能,分析我国反倾销法中公共利益原则存在的缺陷,重构我国反倾销法中的公共利益原则。

二、 反倾销法适用公共利益原则的功能

集体利益与个体利益的矛盾是最基本的社会矛盾及制度的根源,这对矛盾的运动是人类社会一切制度的源泉。当集体利益与个体利益不均衡时,就要求制度变迁,构建新的利益博弈规则即新的制度。而当两者均衡发展时,制度就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倾销因不但损害了国内特定产业个体利益,而且因损害国内产业可能导致国内整个经济体系的集体利益崩溃。相反,如果反倾销过度,则会出现保护了国内某些相关产业个体利益,但却同时损害了本国的社会整体福利水平,伤害了被控国的出口商个体利益的情形,甚至会影响国家间的经济贸易往来,破坏国际贸易秩序。而公共利益原则为各方利益提供了一个均衡点,虽然不是最理想的,但却是各方都能接受的最现实的最佳结果。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公共利益原则存在的功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公共利益原则的引入有利于填补反倾销法的漏洞,克服其局限性。反倾销法的局限性由于利益取向的偏差,很可能使其沦为贸易保护主义的工具。仅以国内受损的相关产业为保护对象,难免损害国内其他相关主体(本国的消费者、上下游企业、进口商)的利益,甚至使国际间的经济贸易难以可持续发展。公共利益原则的引入能起到弥补和矫正的作用,因为其价值理念更为均衡,关注的利益更为广泛。虽然公共利益条款会使反倾销措施考虑更多因素,但是由于全面关注利益相关者的净福利和净损失的比例,反倾销将具有更有力的实施依据和标准。

2. 均衡各方利益。在反倾销的制度下,不同的利益主体有着彼此利益间的冲突。这些冲突性主要的表现是:国内产业保护的利益与倾销产品的下游工业用户和消费者获得廉价原材料、产品利益的冲突;倾销商和进口商获取最大利润、低价占领市场的利益与进口国生产商抵制低价倾销、保证市场份额的利益冲突。无视倾销的结果是国内产业受损,工厂倒闭,员工失业;而不当的反倾销措施,则会使下游企业和消费者需要为获得某产品支付更多对价。前者的损害是直观的,后者的损害往往是潜在的。公共利益原则可以均衡既得利益群体和利益受损群体的利益,可以使调查机关在反倾销程序中将各个主体的利益都考虑进去,以寻求最优结果。

3. 遏制反倾销措施的滥用、减少国家间的贸易摩擦。反倾销法是保护本国工业免遭国外产品倾销的冲击的“安全阀”。但反倾销法往往成为了“合法的”贸易保护主义的代名词。为了使反倾销法融入更多的竞争规则,就要通过公共利益原则的运用改良反倾销规则。

在经济上反倾销的必要理由是,倾销可能给消费者、下游工业用户等带来的好处小于倾销可能给国内工业带来的损害。在双边贸易中,倾销和反倾销重要的影响因素,很容易引发贸易双方所属国的报复和反报复行为,不仅损害双方经济利益,甚至会影响国际贸易秩序。这不仅涉及经济层面的摩擦,更又可能因涉及支柱产业而将矛盾上升到政治高度,恶化国家间的双边关系。为了避免反倾销措施的滥用,促进全球贸易的一体化与自由化,引入公共利益原则实属必要。公共利益原则引入反倾销法,将会对是否采取措施、制裁的程度发挥重要作用,具体来说,只有当反倾销税的征收符合公共利益原则的要求时,才能按照认定的倾销幅度征收反倾销税;在征收反倾销税时,还要考虑征收反倾销税对公共利益的影响因素,考察是否应当低于倾销幅度征收反倾销税;当反倾销税的征收不能够符合公共利益的要求时,不应当坚决放弃对反倾销措施的应用。

三、 我国反倾销法中公共利益原则的缺陷

反倾销立法最初也存在一定的生产者倾向,较少考虑相关工业用户和消费者利益等经济因素。1997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法补贴条例》是我国第一部反倾销法,其并未对公共利益原则作出规定。2002年的《反倾销承诺暂行规则》首次引入了公共利益原则,规定反倾销调查机关应当在审查我国公共利益的基础上,决定是否接受倾销方的价格承诺。2004年国务院修改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规定出口经营者的价格承诺符合公共利益的,不采取临时反倾销措施,也不征收反倾销税;终局裁决倾销成立的,征收反倾销税时,应当符合公共利益原则。国务院以行政法规的形式进一步明确规定了公共利益原则,在立法理念和制度设计上有了明显进步,被认为是我国反倾销法中正式确立公共利益原則的标志,我国从此成为了世界上为数不多的规定公共利益原则国家之一。但因其未穷尽利益博弈各方因素而缺乏彻底性导致这一原则在实践中缺乏可操作性的法律基础。

1. 实体规定不够具体和全面。一方面,没有明确“公共利益”的内涵和外延。《反倾销条例》的第33条和第37条规定虽涉及了公共利益的概念,但没有明确公共利益的标准及评判依据。对“公共利益”分歧解释,将影响反倾销的预期效果,很可能达不到引入“公共利益”条款的初衷。另一方面,没有明确利益相关人的主体资格。《反倾销条例》规定的反倾销案件的利益相关人的主体包括:申请人、出口经营者、进口经营者等有利害关系的组织和个人。但是,对于工业用户以及消费者是否被涵盖在“其他有利害关系的组织和个人”的规定中,不得而知。如果是,为何不予列明?缺乏明确列举,反倾销调查机关便可自由裁量谁能代表公共利益、谁可以参加反倾销程序、以及谁可以就能否采取反倾销措施和反倾销的适度性等问题发表意见。这便难免会使得这些主体的权利及利益受损,也使得公共利益很难完整体现。

2. 程序性权利缺乏明确规定。为使调查机关更全面地掌握信息,以确定是否采取反倾销措施,立法对于利益相关人的程序性权利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即包括:获得信息、提供信息、发表信息的权利。实践中,利益相关人参加反倾销调查的方式主要是参加相关调查机构组织的听证会或座谈会。但是,听证会代表如何产生,是否包括申诉企业之外的其他企业和消费者、听证范围是行政机关确定还是与听证代表共同确定、听证会代表是否有辩论的权利、听证意见的效力等等问题,立法都没有予以明确。“座谈会”是非正式的方式,具有一定的任意性,无相关法律约束。在这种情况下,利害关系方便很难有效参与到反倾销程序中,更不要说充分的表达自己的利益要求,这就使得使调查机关在反倾销调查中对公共利益难以全面考量。

3. 反倾销税的征收幅度缺乏适当性规定。反倾销税是一把“双刃剑”,过高的反倾销税很可能会在保护国内相关产业的同时,给消费者和下游企业造成很大的损害。而“轻税规则”则可以减少由于征收反倾销税而给进口商、消费者、下游企业等主体造成的过度损失,有利于均衡各主体间的利益。《反倾销条例》仅规定了反倾销税的税额不能超过终裁决定所确定的倾销幅度,但却没有规定“轻税规则”,即反倾销税的征收不能超过“保护国内产业损害”的必要限度。可见,此规定未能充分体现公共利益原则。

四、 反倾销法中公共利益原则的重构

为了使公共利益原则在反倾销法中落到实处,既要明确公共利益的概念、考量因素、适用范围。同时,也要完善公共利益原则的认定程序。

1. 明确界定公共利益的含义和范围。在我国反倾销法上,可以采用“描述加列举”的方式,对典型情形作出规定并辅之于弹性的兜底条款。公共利益的范围应当进一步扩大,不仅仅包括国内相关产业、进口商、上下游用户、消费者等关联方的利益,随着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公共利益还可能突破国界,既包含进口国的相关利益方,还包括出口国的利益关联方,甚至第三国利害关系方的利益。

在反倾销法上进行公共利益调查时,需要明确公共利益的考量因素。建议将以下因素纳入到考量范围:(1)对国内产业的影响:是否会对市场份额、价格利润、产能、就业形势及国内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产生严重的影响;(2)对市场竞争结构的评估:是否会加剧国内生产商的垄断地位,该产品还能否满足市场需要;(3)进口商、销售商对该产品的依赖性,以及在采取反倾销措施后是否可以从他国获得替代商品;(4)对上下游用户的影响:尤其是对上游用户的销售额及对下游用户生产成本的影响;(5)对消费者的影响;(6)对对外贸易政策的影响;(7)其他相关因素。由于在不同的案件中涉及到的因素不同,因此应当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将这些因素在特定案件中的重要性量化。如果反倾销措施给国内工业用户、消费者、进口商、销售商、竞争结构等带来的损害与国内产业获得的利益不成正比,则可认定该措施违反了公共利益。这种基于基本而公平的数量經济的分析技术,规范性强,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2. 扩大利害关系方的适用范围,明确利益主体的程序权利。反倾销措施对工业用户及消费者利益有很大影响,只有赋予他们与国内产业及其他利害关系方一样的法律地位,才能全面反映公共利益需求。我国《反倾销条例》第19条从表面上来看已经规定了利益主体,但是范围窄、可操作性不强。可以将第19条中的“其他有利害关系组织、个人”进一步表达为:进口商、销售商、工业用户及他们各自的贸易协会、有代表性的消费者和消费者协会以及其他有代表性的组织个人。

在立法上赋予利益相关人参与公共利益调查的程序性权利,有利于消除利益相关人地位不平等的现象,使这些利益相关人可以切实维护自身合法利益,充分发挥公共利益原则的价值。结合WTO《反倾销协议》及各国的立法,建议赋予各利益主体的程序性权利包括:查阅和复制资料的权利;发表意见并提供相应的证据的权利;申请举行听证会的权利,利益相关方在规定时间内提交了申请,并有充足合理的理由,便应当举行听证会;临时反倾销措施的异议权;知悉公共利益评估结果的权利、提起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的权利。这些程序性的权利有利于公共利益原则的实施。

3. 将公共利益调查作为独立的环节。我国反倾销法上的公共利益原则没有贯穿在反倾销法的整个环节,而仅仅局限于价格承诺环节和征收反倾销税环节,缺乏程序性规定和强制性保障。可以借鉴欧盟的做法,把公共利益审查、倾销幅度和损害结果的调查的重要性同等对待,以便于提高公共利益原则的法律地位,使其价值得有充分发挥。也就是说,把“公共利益”规定为实施反倾销措施的必要构成要件,即采取反倾销措施不仅要满足倾销事实、损害结果、因果关系的标准,还应当满足公共利益标准。即使倾销和损害已经成立,但是实施反倾销措施不符合进口国公共利益,则不得采取反倾销措施。在立案环节,以公共利益为依据,判断是否发起反倾销调查;在价格承诺环节,要考虑临时反倾销税和价格承诺会给相关的产品带来的价格上涨对公共利益的影响,限制反倾销税率以及反倾销适用范围;采取反倾销措施期间,如果各种利益关系发生变化,主管机关可依据公共利益暂时中止反倾销措施的实施;行政复审环节,加入公共利益因素,综合评估此前采取的反倾销措施,衡量受影响的具体利益和损失,以做出最佳决策。

为使公共利益落到实处,需要完善利益相关人在调查中的表达机制。利益相关人能否独立、平等的表达利益主张的程序正义,对于公共利益评价结果的正当性有着重要的价值。根据我国《反倾销条例》的规定,公共利益评价的方式是听证会、座谈会和问卷调查的形式,此外,还包括抽样、现场核查等方式,但是,法律却没有对程序的具体实施作出明确的规定。如,在听证程序中,没有明确听证范围、听证会代表的类型、听证会代表的确定程序、听证意见的效力,不能保证利益相关人意思的有效表达。同时,缺乏申诉企业之外的其他利害主体主动介入反倾销调查的机制。应明文规定进口商、工业用户及消费者可以主动提交材料、发表意见。除调查机关依职权召开听证会外,利害相关方也可以通过提交材料主动申请召开听证会。此外在听证会中,还应强调保护利益关系方的辩论权,完善公共利益调查中的辩论式听证程序,从而保证其利益表达机制。

4. 制定较少征税规则。反倾销是为了消除倾销给进口国带来的危害而采取的一种救济手段,并非惩罚措施。从价值取向来看,反倾销税的税率要与倾销对国内产业造成的损害相适应。并且,征收反倾销税时,既要考虑对国内产业所遭受损害的弥补,也要考虑反倾销税对进出口商、上下游用户、消费者等利益相关人可能带来的损失。反倾销税的征收幅度要兼顾彼此间利益的平衡。除此以外,WTO制定的《反倾销协议》和欧盟制定的《反倾销条例》都规定了较少征税,这直接体现着公共利益原则。较少征税不仅可以减少国内产业外的其他相关人利益受损,而且使反倾销税的税率受到倾销幅度及消除损害的双重约束。

5. 建立合理的时效制度。反倾销法中对相对人规定了严格的时效,对行政行为的时效规定却很少,使公共利益调查缺少应有的时间限制。在立法中,应严格规定各调查阶段时效及公共利益相关资料提出的期限,如明确规定利益相关人反倾销的申请期限、相对方的答辩期限、听证会的期限以及法庭的审理期限,以保证程序的顺利推进,提高行政机关的办事效率,同时可以保证利害相关方权利的及时实现。

五、 结语

我国在公共利益原则的制度设计上不完善,而若要让公共利益原则在实践中能够贯彻实施,必须先确定其内涵。其次要在实体和程序法上进一步完善我国反倾销法中关于反倾销法的条款。实体上,明确公共利益含义、考量范围、实施标准,制定较少征税规则。程序上,扩大利害关系方范围、完善公共利益调查的程序机制、建立合理的实效制度。这样,才能让反倾销法突破自身的价值局限性,推进整个国家和国际经济秩序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周明勇.生态制度研究方法创新研究——以地方投融资为例的法统计学方法创新.现代管理科学,2014,(11).

2.杨学坤.欧盟对华光伏产品反倾销中“公共利益”的考量——基于法经济学视角的研究.世界经济研究,2014,(1).

3.曹和平.反倾销法上公共利益规则的困境与反思.江苏社会科学,2012,(3).

4.冯寿波.TRIPS协议公共利益原则条款的含义及效力——以TRIPS协议第7条能否约束其后的权利人条款为中心.政治与法律,2012,(2).

5.劉太刚.公共利益法治论——基于需求溢出理论的分析.法学家,2011,(6).

6.徐鹏.反倾销中的新要素——公共利益原则的确立.理论探讨,2010,(6).

7.刘凯旋,孙凤英.论反倾销中公共利益原则的作用.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9,(5).

基金项目:广东省高等学校人才引进项目“收入分配改革与财税法制变革——以财政资源的公平配置为中心”(项目号:C13301);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经济法保障研究”(项目号:GD12XFX11)。

作者简介:翟中玉(1979-),女,汉族,河北省廊坊市人,吉林大学经济法学博士生,河北工业大学劳动法研究所副所长,河北省法学会社会法研究会常务理事,河北工业大学人文与法律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经济法、劳动法;周迈(1972-),女,汉族,湖南省汨罗市人,湖南省外贸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与网络安全;李新建(1974-),女,汉族,湖南省汨罗市人,就职于海南省三亚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一庭,研究方向为民商法。

公共行政管理的基本原则 篇3

一、服务原则

“服务精神”是公共行政管理的本质和灵魂。“服务”之所以成为公共行政管理的灵魂,根本在于服务本身与政府管理密不可分,二者血脉相连:“管理就是服务”;“服务是政府职能的必然选择”。政府是公民间契约的产物,在本质上是一种为公民和社会共同利

益服务的组织;服务是政府的首要职能。

公共行政管理视野下,政府服务的对象是公民、国家与社会。一要为公民服务。政府一定要为公民服务,反映公民的意愿,为公民利益尽心工作,完全是应有之义,应有之举。二要为国家服务。具体形式多种多样:代表国家利用暴力工具强制被统治阶级服从国家的意志、法律和政策;采取改善福利等措施协调和缓解与人民群众之间的矛盾,保护内部的安全和稳定,为统治阶级的利益服务;等等。三要为社会服务。现代民主社会,国家要为社会服务,政府则代表国家执行这种服务职能。

二、依法管理原则

法治是一种特定的治理国家的方式,法律高于任何权威,国家公共事务的治理必须依据法律的规范进行,任何公共权力都在法律的轨道上运行,没有凌驾于法律之上的个人、组织和集团。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必须确立法律优先原则:(1)在已有法律规定的情况下,任何其他法律规范,如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均不得与法律相抵触。(2)政府抽象行政行为必须有法律依据。(3)在政策和法律规定发生冲突时,政府应当首先维**律的至上性,不能随意用政策解释或取代法律。

三、公开透明原则

基本要求和核心思想是政府掌握的个人与公共信息向社会公开。政府机关的所有活动,从立法、执法、提供资讯、社会服务,以及政府所掌握的个人信息,除了必须保密以及涉及个人隐私的部分外,都有义务向社会公众开放。管理透明的内容包括:

(1)政府组织的公开,即政府组织程序和权力构架必须公开。从权源的角度来看,一切权力来自于人民,人民享有对政府事务的知情权和参与权。

(2)政府决策的公开,政府决策不能搞“暗箱操作”,决策的制定过程必须接受公众、企业的参与和监督。

(3)政府管理的公开,市场经济发展到了今天,“看不见的手”已经不能独立指挥国民经济的运行,政府的“有形之手”必须对市场的无序状态适时进行宏观调控。政府的这种管理行为,由于更多地采取了市场的手段,众多市场主体必然要求政府管理符合公开的规

则,彻底摒弃“暗箱操作”。

(4)行政行为的公开,既提高了国民的政治参与意愿、激发政治参与的热情、促进政治民主化的发展,又可以有效地监督、制约、规范政府行为,确保政府行为的合法性和合理

性。

四、管理高效原则

一方面,公共行政管理要追求高效率,这里的效率指的是行政效率,它是行政机关和行政人员从事行政管理活动所得的劳动成果、社会效益同所消耗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的比例关系。另一方面,公共行政管理还要追求高效能,效能是衡量公共服务的一个重要指标。效能关心的问题是“情况是否得到改善”,它通常是指公共服务标的的程度,如福利状况的改变程度、使用者满意程度、政策目标的成就程度等。

在公共行政管理实践中,要提高行政效能;在角色上,政府必须进行角色重新**,实施角色的转换;在性质上,政府从权力的集中代表者转变为公共服务的执行者;在职能上,从维护政治统治转向履行社会管理职能;在地位上,从以自我为中心到以服务社会为中心;在信念上,从“父母官”转变为承担维护社会公共秩序和代表民意的责任。

五、勇于负责原则

勇于负责,即行政主体在行使行**力,从事行政管理的过程中为自身行为的后果承担

起行政责任。政府承担的责任主要有:

公共利益原则 篇4

公共关系的基本原则是指社会组织在开展公共关系活动中必须遵循的准则和所要达到的基本要求。公共关系的实践证明,社会组织要有效地开展公共关系活动就必须始终坚持和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尊重事实原则。

真实是公共关系的生命。尊重事实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按客观规律办事。决定公共关系活动成败的因素很多,但首要的和量基本的因素在于公共关系工作人员能否准确地把握事实。事实是公共关系产生的根源,没有事实,就没有公共关系;事实是公共关系工作得以开展的动力,没有公共关系人员对事实的准确把握和符合实际的客观分析,公共关系工作就难以开展。

2、公众利益原则。

公众的理解与合作,意味着市场的拓宽,组织在制定计划和确定目标时,必须将公众的利益放在首位,以公众利益为出发点。一要求组织在一切活动中尊重公众利益,二要求求组织承担社会责任,三要求组织满足公众需求。

3、社会效益原则。

社会效益,既包括了社会组织的自身利益,也包括了社会公众的利益,它是二者根本利益的总和,是立足于整个社会而言的。

4、科学指导原则。

现代组织的公共关系活动,必须借助于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公共关系的一般方法是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相结合,首先需要用科学的方法,在量的层次上考察组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考察公众的构成及其变化,从而获得各种具体的材料和数据。其次还要十分重视人文主义方法,注重定性研究方法,因为公共关系活动是与人打交道的,人具有主体性。科学主义对描述公共关系的表象有重要作用,但公共关系的深层结构必须由人文主义来解释。公共关系的具体方法是双向沟通的方法,一方面组织向外传递信息,使公众认识和了解组织,另一方面组织从外部反馈信息,通过了解舆论和民意来调整和改善组织行为。

第五章 公共关系的组织与成员

[教学内容] 导入:通过对本章的学习,一方面使学生对公共关系部、公共关系公司及公共关系社团的优缺点、类型及机构设置、公共关系人员的素质及培养能全面了解,从而利用公共关系机构更好地开展公共关系工作。另一方面使学生了解公关人员的日常业务、素质要求、培养方法,从而把握公共关系行为主体的特征。

全面了解公共关系部、公共关系公司及公共关系社团的情况,了解公共关系人员的基本素质、培养及职业道德情况。

【教学要点】

1.掌握公共关系部的主要职责、设置类型、内部分工与人员配备。2.了解公共关系公司的优势、类型、机构设置及工作方式。3.了解公共关系社团的特征、工作内容。

4.了解掌握公共关系人员的基本素质、培养及职业道德。本章包括两节内容,学时在3~4学时之间 【核心内容讲述】

第一节 公共关系的组织机构

一、组织内部的公共关系部门

(一)公共关系部的地位与职能 1.公共关系部的地位

组织的公关部同组织内部的其他部门一样,是一个重要的职能部门。公关部在组织内充当的角色为:(1)信息情报部;(2)整体形象策划部;(3)决策参谋部;(4)“宣传部”、“外交部”。

2.公共关系部的职能

通常公关部主要从事四类日常工作:

(1)长期工作,主要有:组织整体形象的策划、调整、传播、评估,管理好组织的无形资产。

(2)日常工作,主要有:①监测组织环境,搜集组织内外公众的各种意见,接待投诉;②撰写组织有关情况和活动的新闻稿、演讲稿;③同各种传播媒介及其记者、编辑保持密切联系;④协同影视制作方面的人员拍摄、整理、保存资料片;⑤设计、筹划、监测组织的各种宣传品和馈赠品;⑥注册互联网上本组织的域名,设计网络上的主页,管理电子信息;⑦了解竞争对手的公关活动情况,并加以分析;⑧同印刷厂保持密切联系,同主管部门、政府有关部门的人员保持联系;⑨培训公关工作人员;⑩同有业务来往的公关公司、广告公司保持密切来往;同公共关系社团,如公共关系协会、公共关系研究所等机构保持密切联系。

(3)公共关系的定期活动,主要有:组织记者招待会;组织内部的听证会;编辑、联系印刷组织的内部刊物;参加各种管理会议,了解组织内部的管理状况;参加各种销售会议,了解组织同外界的商业联系情况;同所在社区的代表接触,随着时代发展,还应关注互联网上的“虚拟社区”,同网络公众联络;协助拟写为董事会准备的组织年度经营报告;组织安排全体人员的集体娱乐活动;总结、3 评价公共关系活动的效果。

(4)公共关系的专题活动,主要有:组织安排各种大型庆典活动;处理危机事件;筹划、安排 “制造新闻” 活动;组织、举办展览会;筹划、安排公关广告,协助专业人员拍摄有关组织情况的录像或影片;安排来宾参观访问,组织新产品介绍会;安排筹款、赞助活动。

以上四类工作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日积月累、层层递进、相辅相成的。同时各组织的具体情况不同,应以适应本组织发展为标准酌情变通处理。

(二)公共关系部设置的原则

一般说,公共关系部的设置应遵循如下原则:1.精简高效原则;2.专业性原则;3.服务性原则;4.协调性原则;5.责权相当原则;6.管理幅度与层次原则

(三)公共关系部的组织结构模式

公共关系部的组织结构模式是灵活多样的,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按照工作过程、工作手段、工作对象和工作区域来是设置。2.按隶属关系分为总经理直接负责型、部门并列型和部门所属型。(四)公共关系部的内部分工和人员配置

公共关系部的内部通常分为三个方面,大致需要五类人员:

1.公共关系部的内部分工。(1)对内关系;(2)对外关系;(3)专业技术制作

2.公共关系部的人员配备。(1)编辑、拟稿人员;(2)调查、分析人员;(3)公共关系活动策划人员;(4)公共关系活动的组织人员;(5)其他专门技术人员

(五)公共关系部的优势

公共关系部作为组织内部公共关系机构,与组织外部公共关系机构相比较,有着自己的优势:

1.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组织内部各种因素的作用,提高公共关系工作的成绩和效益。

2.能够充分提高公共关系工作的针对性和及时性。3.有利于保持公共关系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4.有利于节约经费开支。

二、专业公共关系公司

(一)公共关系公司的优势

尽管组织内公共关系部越来越多,但公共关系公司仍然能在社会上不断地得到发展,这是因为公共关系公司具有一般组织内公共关系部难以竞争的优势。

1.职业水准高;2.分析问题客观;3.建议容易为人们所重视和接受;4.社会关系广泛;5.机动性强

(二)公共关系公司的工作内容

依照公共关系公司的专业分工,与客户合作的时间长短,以及委托的特点和要求等,公共关系公司的工作内容主要有:

1.充当对外关系的联系人或协调者;2.提供公关咨询;3.短期专项服务工作4.长期综合服务工作;5.提供公关工作人员的培训服务

(三)公共关系公司的类型及机构设置 1.公共关系公司的类型

公共关系公司的结构模式是多种多样的,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可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1)从服务项目看,有综合性的公共关系咨询服务公司,也有专项公共关系咨询服务公司。

(2)从经营方式上看,有独立经营的公共关系公司,也有与广告公司合并的公共关系公司。

(3)从规模大小可分为单一型和集团型公共关系公司。2.公共关系公司的组织机构

公共关系公司的组织机构并不是一个固定模式,但大致如下组成部分:(1)行政部门;(2)审计部门;(3)专业部门;(4)国际业务部门 如图示。我国珠海经济特区公共关系公司专业部门设置。

公共关系公司专业部门设置

(四)公共关系公司的收费方式。

公共关系公司通过为客户提供服务,满足客户需求,取得一定的利润报酬。实际操作中,常见的收费方式有:

1.项目收费;2.计时收费;3.综合收费;4.项目结果分成

三、公共关系社团

公共关系社团泛指社会上自发组织起来的、非营利性的从事公共关系理论研究和实务活动的群众组织或群众团体。主要包括公共关系协会、学会、研究会、俱乐部等组织。

(一)公共关系社团的工作内容。

1.联络会员;2.制定行业规范;3.研究公共关系理论;4.培训人才;5.投身社会实践。

(二)公共关系社团的类型。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出现了各类公共关系社团。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⒈综合型社团;⒉学术型社团;⒊行业型社团;⒋联谊型社团;⒌媒介型社团

(三)国内外主要的公共关系机构

1.中国环球公共关系公司;2.中国公共关系协会;3.国际公共关系协会;4.国际公共关系咨询公司;5.泛太平洋公共关系联盟;6.泛美公共关系协会联盟;7.欧洲公共关系联盟。

第二节 公共关系人员

[教学内容] 导入:公共关系人员,从狭义上讲,是指从事公共关系职业的专职人员。我国劳动与社会保障部为公共关系人员下的定义是:专门从事组织机构公众信息传播、关系协调与形象管理事务的调查、咨询、策划和实施的人员。从广义上讲,凡从事公共关系理论研究、教学活动和公共关系实际工作的人员,都是公共关系人员。

一、公共关系人员基本素质与基本技能

由于公共关系职业化的发展,公共关系活动自身对公共关系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伴随着这种要求,如何培养和提高公共关系人员的职业素质也就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加之公共关系工作涉及知识面广,公共关系行业竞争日益激烈,这就对公共关系从业的人员技能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公共关系人员的基本素质

素质是人的心理发展和生理条件的综合体。既有先天因素,也有后天因素。如人的心理、性格、才华学识、气质风度等都是基本素质。它在人的生活、工作及学习中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起作用。

公共关系人员的素质,首先应该是一种现代人的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如现代人的思维方式、现代人的知识结构、现代人的观念意识等。其次应该结合公共关系职业的特点,指以公共关系意识为核心,以良好的心理为基础,以综合的公共关系专业知识结构为表现形成的一种整体职业素质。我们从公关意识、心理素质、知识结构三方面论述公共关系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

1.公共关系人员的公关意识

所谓公共关系意识就是将公共关系原则内化为内在习惯和行为规范。它是一种现代经营管理思想、观念和原则,它是公共关系实践在人们思维中的反映。公共关系意识是公共关系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的核心。公共关系意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塑造形象的意识;(2)服务公众的意识;(3)沟通交流的意识;(4)危机意识;

(5)创新意识。

2.公共关系人员的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指的是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心态、健康的心理,这是公关人员做好公关工作的必要条件。心理素质是职业素质的基础,根据公关工作的特点,公关人员应该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心理素质。

(1)开放的心理。

开放的心理素质包含两层意思:

①思想解放、不保守,善于接受新事物、新知识、新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②心胸开阔,宽容大度,善于求同存异,化敌为友,寻求共识。

7(2)自信的心理。俗话说“自知者明、自信者强”。充满自信的人敢于面对挑战,敢于追求卓越,敢于胜人、超越。不自信的形象是卑微、平庸的。卢梭曾说:“自信心对与事业简直是奇迹,有了它,你的才智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一个没有自信的人,无论他有多大的才能,也不会有成功的机会。”当然,自信不是盲目自负,而是建立在周密调查,全面掌控情况的基础上。

(3)热情的心理。公关工作是一种需要满腔热情去投入的工作。因为其行业特点决定,没有时限、范围的规定和固定的服务对象,需要公关工作者全身心地投入。没有热情,对人对事提不起兴趣的人做不好公关工作,再则,热情能激发智慧的火花,产生想象力和创造力。大学生真正具备了这种热情的心理,才会充满激情,才能使服务工作常做常新,才能使自己和从事的事业不断创新。

总之,公关人员最佳的心理表现为:乐于并善于与人交往,心气平和,充满自信而不自负,待人友善热情而不是天真,以魅力吸引公众,展示公关人员的良好形象,以利于公关工作的开展。

3.公共关系人员的知识结构

公共关系工作头绪繁多,涉及面广,要求工作人员具有广博的知识,做一个“通才——专才”型人才和“杂家”。但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更新速度加快,一个人毕其一生,所学也极为有限,因此,具有怎样合理的知识结构,才能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就成为重要的问题。公共关系人员的知识由以下几方面构成:

(1)专业知识;(2)辅助知识;(3)相关学科知识;

(二)公共关系人员的基本技能

知识是能力的基础,但不等于能力。能力是可以胜任某项工作的主观条件。公共关系是一项实际操作能力很强的工作。1999年,国家劳动与社会保障部提出公共关系的职业能力特征是:较强的口头与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协调沟通组织内外公众的能力;调查、咨询、策划和组织公关活动的能力。公共关系人员的基本能力,大致可以概括为五个方面的能力。

1.表达能力。包括书面表达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能说会写”是公共关系从业人员的基本能力。从事公共关系工作,要与各类公众打交道,要求公关人员能清晰无误地传播信息,和公众进行言语沟通。

案例:“但津博士给雷纳尔教授的电报”

雷那纳教授是一位研究心脏移植的专家,但津博士是他的助手和搭档,两人多年来配合默契,成就斐然。雷纳尔教授回家乡法国里昂探亲时受到里昂市市长的诚恳邀请,希望他能留在里昂从事心脏移植研究,并承诺为他建造一所条件超过美国的实验室。雷纳尔久居他乡,十分思念故土,也想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报效祖国,所以他当场就答应了市长的邀请。然而,就在当天晚上,他接到但津博士的电报,整页电报只有一句话:“一颗活着的心脏跳动在玻璃瓶里等您回来呢!”就是这句话促使雷那纳教授不顾与市长的约定,立刻果断地回到美国的实验室。雷那纳的行为完全在但津博士的意料之中,因为他深知,活的心脏,对研究心脏移植的专家雷纳尔的吸引力远大于任何物质的诱惑。可见但津博士已经掌握了说话的奥秘:要用打动人心的语言与人沟通才能达到最佳的沟通效果。

2.交际能力。是指通过人际交往传递信息、增加了解、强化感情的能力。缺乏人际交往能力的人,往往在工作和生活中诸事不顺,困难重重。社交能力是各方面能力的综合体现,如推销本组织的能力,与人相处的能力,吸引、改变、影响他人的能力,还包括通晓并遵守社交场合的礼仪规范能力。

3.组织能力。是指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地开展和完成某项具体活动的能力。公共关系活动往往和组织活动分不开,如各类庆典活动、组织新闻发布会、新产品推广等。公关人员要自始至终合理统筹、合理安排,圆满完成组织活动的任务。

4.应变能力。是指应付突发情况的能力。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处在千变万化之中,公关工作莫不如此。公共关系人员会经常遇到一些突发事件,公关人员必须在突发事件中处乱不惊,紧急应变,这就要求公关人员必须具有驾驭环境、坦然应变的能力。

案例:海里布和济公的故事

海里布是个猎人,一次去海边森林打猎时看到一条小蛇被海浪冲到岸上,已经奄奄一吸,海里布把她放进水里。不久,海里布又来到这片海边森林打猎,发现那条被他救活的蛇向他游来,并且开口说话:“你是我的救命恩人,父亲请你去我家做客,接着就不由分说地带上海里布来到她的家——龙宫,她的父亲龙王盛情款待了海里布之后,还要送给他一切他想要的宝物。龙王说:“女儿是我们最疼爱的孩子,你是她的救命恩人,就是我们全家最尊贵的客人。我请你挑选一 切你想要的宝物以表达我们全家感激之情。海里布声称自己是个打猎的,又无妻室,无须宝物。龙王见海里布执意拒绝,就劝他接受一块能懂鸟的语言的石头,并忠告,无论遇到什么情况,都不能说出石头的秘密。

一天海里布在打猎时,听见从他头顶上飞翔的鸟群的对话:今天傍晚,有一股巨大洪峰冲到这里,将把这一带村庄变成海洋。海里布听到这一信息后立刻跑回村里动员乡亲们撤离村庄,去附近的山头上躲避洪灾。没有洪灾经历的乡亲们无论如何不接受海里布的劝告,眼看时间不多了,为了乡亲们得救,他不得不说出石头的秘密。当全村人齐聚山头时,他们的村子已经一片汪洋,他们中间没有海里布,而汪洋中一座石头山慢慢露出了水面。

济公是一位酒肉穿肠过的和尚,虽然常常不守介律,但是颇有一副济世救难的菩萨心肠。一天他坐在灵隐寺大殿后面闭着眼睛捻素珠时,忽然算到,某时某刻将从天外飞来一块巨大的石头落到灵隐寺后面的村子上

于是他急忙跑进村动员乡亲们暂离村庄,乡亲们以为这疯和尚又和他们打趣,自然不信他的劝告。正在无计可施的时候,他听到了村头锣鼓声喧,一打听便知道,村头一户人家嫁姑娘,迎亲的花轿进村了。济公灵机一动,意识到机会来了。他急忙跑道村口,把正要上轿的新娘抢过来就跑,新娘的家人和全村的乡亲们都气愤地跟着追,济公看到全村人都跑出了村庄,就准备停下来挨揍了。此刻天突然暗下来,一阵大风,卷起一片飞沙走石,一个巨大的石头黑压压的飞下来正好落在村子中间,乡亲们这才对济公感恩戴德,并为刚才对他的误解而忏悔。

两个好人,怀着同样良好的愿望,因为应变能力的不同,便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

为了他人的安危牺牲自己,其境界高尚,精神可歌可泣,勘为世人楷模。然而,我们更希望在解救他人的同时,也能保全自己,这就需要济公的那种处变不惊和随机应变的能力。

5.创新能力。是指公关人员在公共关系工作中具有创新的思维,工作内容创新,手段创新。任何一种公共关系工作都要求公关人员充分发挥思维创造能力,设计出具有新意的公共关系活动,吸引公众,激发公众的兴趣,使公关工作富有新意。

案例:给总统祝寿

法国的白兰地酒誉满全球,但是一直进不了美国市场。美国人对他们国家稚嫩的酒业市场采取了政策保护措施。因此任何关于酒类的商业性的市场开拓策略对美国都无济于事。后来白兰地公司公关部的能人策划了一个稳操胜券的方略:用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寿诞为载体,运作一个同样誉满全球的公共关系专题活动——“给总统祝寿”。白兰地公司经过两个月的舆论准备,使“以酒庆寿”的消息传遍欧洲、美洲和全世界。然后在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67周岁寿诞之日,白兰地公司派专机和友谊使者护送两桶窖藏67年的上等白兰地酒,酒桶雕刻得精美绝伦,抵达总统官邸广场时,纽约万人空巷,齐聚广场观看盛典。使者把一桶酒增送给总统本人,把另一桶酒当场打开,请在场的人们品尝,嗜酒的美国人品尝了真正的美酒后,群情激昂,强烈要求进口白兰地酒,总统只好顺乎民意,开放了禁锢多年的白兰地市场。

二、公共关系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和职业准则

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调整自身及相互关系的思想意识和行为准则。一个社会要有一个社会的基本道德,一个行业也要有一个行业的道德准则。公关工作也必须具有一定的职业道德,以约束公关人员的工作过程,规范其职业行为。

早在1923年,美国公共关系学专家爱德华•伯内斯就在他的第一本公共关系著作中提出了公关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问题。此后,各国的公关协会、国际公关协会,制定了公共关系的职业道德和行为准则。在众多的职业准则中,《国际公共关系道德准则》的影响最大。我国也制定了相关的职业道德准则。

(一)公共关系人员的职业道德

公关工作的性质决定了公关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公关人员的“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即考虑问题时,不仅要重视所在组织的利益,而且还要重视公众利益,对整个社会负责。

2.公正。对于自己所服务的社会公众要一视同仁,平等相待,不能厚此薄彼。3.与人为善,诚恳待人,守信用,不谋私利,作风正派。

4.埋头苦干,有奉献精神。公关人员在工作中,要不怕困难,知难而进,有为公关事业献身的精神,这样,才能克服工作中的重重困难,在公关事业上有所 建树。

5.知法、守法、用法。公关人员要知法、守法,还要懂得运用法律保护组织的权益。除具有法律意识外,还应在遇到有违法乱纪的行为时,能勇敢地站出来予以揭露、控告或制止,决不能听之任之,更不能同流合污、知法犯法。

(二)公共关系职业准则

在所有的公关道德准则中,《国际公共关系道德准则》无疑是影响最大的。很多国家直接采用此准则,或以此为范本制定自己的职业道德准则。各国职业道德准则见附件。

三、公共关系人员的招聘、培训和考核

招聘、培训和考核公共关系人员,是我国当前开展公共关系工作和发展公共关系事业的一项任务。对公共关系人员的招聘、培训和考核直接关系到公共关系工作的正常开展。

(一)公共关系人员的招聘 1.招聘公共关系人才的原则

目前我国各类大专院校为社会培养了一定数量的公共关系人才,但与社会对公共关系人才的需求相差甚远。因之,公共关系人员的基本来源是从各行各业中招聘选拔的。招聘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任人唯贤原则。任人唯贤古已有之,在目前各行业中也应遵守。在招聘公共关系人员时应坚决摒弃走后门、“任人唯亲”的恶习,要根据应聘者的素质、特点、能力来选择。

(2)平等、竞争、择优原则。凡是符合条件的人员都应有权应聘,可以通过举行公开性竞争考试,采用多种形式全面测验应聘者的综合素质。通过竞争、淘汰,可保证录用公共关系人员的质量。还可按综合打分的方式,为应聘者排列名次,鉴别优劣,选择合格者。

2.招聘公共关系人员的程序

招聘公共关系人才应符合一定的招聘程序。招聘程序概括如下:

(1)招聘信息发布。可以通过广告、职业介绍中心、大专院校、个人推荐、内部或外部递补等途径和方式发布招聘信息。

(2)求职申请。应聘者提出应聘申请,申请书内容应包括个人信息、教育 12 培训信息以及过去的职业和工作经历等基本信息。

(3)面试。由招聘者选择时间、场所对应聘者进行面试。一般来说,面试中应注意求职者以下几个方面:身体外表仪态、知识水平、智力水平、沟通技巧、应变能力等。

(4)测试选拔。可分为智力测验、能力测验、水平测验和人格测验几类。(5)录用决定。通过面试和测验,可以获得比较充分的信息,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分析,可以做出最后的录用决定。一旦做出录用决定,应尽快通知被录用者本人,并签订劳动合同。

(二)公共关系人员的培训

公共关系工作绝不是“美女”加“交际”,公共关系工作是一项复杂的、高级的智力劳动。尤其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开展,社会上对公关人才,尤其是高层次的公关人员需求越来越多,因此,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公关人员就显得更加重要。

1.公共关系人员的培养目标

公共关系人才培养以确定培养目标为前提。根据公共关系工作的需要,对不同的公共关系人员应该有不同的培养目标。一般来说,培养目标大致可以分为:一是通才型公共关系人才;二是专才型公共关系人才;三是通才——专才型公共关系人才。

2.公共关系人员的培养途径

目前我国公共关系人员的培养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大专院校的正规培养;(2)短期培训;(3)其它培养途径。

(三)公共关系人员的考核

公共关系从业人员的考核是指专门的公共关系组织机构(各类公司)对其成员的考核以及社会组织对本单位公共关系人员的思想品德、职业道德、工作作风、工作态度、业务水平、工作能力、工作业绩等进行的全面评价。以便人尽其才,人尽其职,合理分配报酬,充分调动公共关系人员的积极性。

1.考核的内容

对公共关系人员的考核,归纳起来可分为德、能、勤、绩四个方面。2.考核的方法

对公共关系人员考核的方法有多种,关键取决于考核的目的,没有适合一切 13 目的的通用方法。在考核中要坚持科学性原则,要做到客观、公正。常见的方法有:

(1)分级法。即将公关人员按工作成绩最优至最劣的排序。可设立五个等级,优、良、中、差、劣。排在最“优”的可以给予奖励,对最劣的进行处罚。

(2)量表评定法。即以一种标准化的等级量表为工具,采用组织评、群众评、自己评等多种途径,对公关人员进行全面评定的方法。

(3)评语法。即大家最常见的书面鉴定。其特征是采取多种方法征求有关人员对被考核人员的意见,并组织进行分析、讨论,最后做出公平、正确的评价。

(4)工作标准法。是根据从事各个职务的公共关系人员的各项具体要求(包括工作的质量、数量、时间期限、工作方法等)制定工作标准,并以此标准去衡量公关人员的优劣。

(5)清单法。即事先拟就一份考核清单,以明确的评语与被考核者的工作实际相对照,让考核者选择。考核者只要打勾或打叉,即可填好清单,方便易行。分析统计后得出最终结果,以定优劣。

除上述方法外,公共关系人员的考核方法还有很多,如行为锚定评分法、因素评级法等。各种方法都有优劣,而且考评的侧重点也不尽相同。因之要有的放矢、有选择地运用考评方法。

四、公共关系人员全国统一鉴定

公共利益原则 篇5

1 公共建筑设计节能的意义

据相关数据统计,公共建筑虽然在整个建筑业中所占的比例不大,但是其能源消耗量十分大,此外,公共建筑在整体规模上占据一定优势,若能对其采用科学合理的节能设计策略,则会创造出意想不到的节能效果,符合现代社会节能减排,绿色环保的先进理念。从当前公共建筑的的能源消耗渠道分析,热水系统与空调占据主要地位,从这两方面考虑节能是一个有效的切入点。公共建筑设计节能最突出的意义在于能够有效促进能源的可持续发展,使资源的配置实现最优化,对提高我国经济发展速度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2 公共建筑设计节能需遵循的原则

公共建筑设计节能需要遵循三个主要原则。第一,建筑设计方案要满足节能理念。公共建筑的前期设计方案是实现节能环保的重要基础和前提,因此在对公共建筑进行设计方案构思时就要充分考虑节能因素,力争为降低整体能源消耗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建筑方案设计时,应该对公共建筑的体型系数以及空间各组织进行综合考虑,例如,玻璃幕墙的使用面积,遮阳板使用的必要性等。

建筑设计方案的确立还要为通风,采暖及空调等方面留出节能设计的空间。第二,对节能措施要进行合理规划。规划是公共建筑设计的重要基础,规划的方案与构思在很多时候都直接决定了公共建筑的基本目标[1]

.目前,传统的建筑规划设计往往忽略了节能设计要素,导致公共建筑在方案设计阶段就节能设计而出现各种各样复杂难解的矛盾。第三,公共建筑设计节能应该做到因地制宜。

建筑节能设计与气候温度等因素息息相关,我国作为一个领土大国,其不同地区之间的气候差距较大,根据建筑气候区划分,则主要可以分为寒冷地区,严寒地区,夏热冬暖地区,夏热冬冷地区以及温和地区这五类。其中,温和地区的面积较小,可以忽略不计,像东北或者西北等北方寒冷地区则要考虑冬季采暖问题;南方一些夏热冬冷的地区则主要控制夏季空调;而对于夏热冬冷的一些地区来书,则既要考虑夏季空调,又要兼顾冬季采暖。总的来说,公共建筑设计节能要根据地区气候的差异而有侧重点地进行。

3 公共建筑设计节能的具体策略

3.1 体形系数的合理设计 体形系数的变化

与建筑采暖空调的能量消耗大小有着直接的影响,通常情况下,与建筑单位面积所对应的外表面积越小,则由外部维护结构造成的热量损失就越小。所以说,公共建筑体型系数的有效控制对降低建筑能源消耗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公共建筑体形系数的设计需根据不同的建筑造型进行,还要参照当地的气候特点,不同季节的阳光辐射强度以及维护结构的具体要求等。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减少外部维护结构的面积及体形的复杂性[2]

.体形系数设计的具体策略包括:缩减建筑的面宽,增加建筑的进深,做到长与宽的合理搭配;公共建筑的层数可以适当增加;建筑体形的变化要合理控制,建筑立面要尽量避免过于复杂。

3.2 外墙的保温隔热 公共建筑的外墙作为

与外界直接接触的部分,其保温隔热性能至关重要。因此,公共建筑的外墙设计应采取以下策略。第一,建筑墙体与屋面或者地面相互接触的部位要引起注意,因为这些部位会形成平面或立体的热流,容易造成热量的大量损失,甚至还会造成因表面温度较低而产生结露的现象,所以应适当增加该位置保温层的厚度。第二,对公共建筑围护结构中的圈梁,窗过梁,剪力墙,钢筋混凝土抗震柱以及柱或梁等部位采取科学合理的外部保温措施。第三,我国夏热冬冷地区由于冬季气候较为阴冷潮湿,室内外空气湿度相差较大,需要进行合理控制,这也是避免围护结构表面发生结露现象的有效策略之一。第四,要尽量避免公共建筑外部冷风的渗入,例如,可以在门洞口或者窗过梁处采取加厚措施,防止因温度过低而产生结露。

3.3 屋面的保温隔热性能 虽说屋面在公共

建筑围护结构中所占的面积远远小于外墙,然而对于最高层的房屋来说,墙面是面积最大的外部维护结构。我国不同地区气候相差较大,即使是在相对温暖的地区,若建筑屋面的保温隔热性能较低,则对最高层室内热环境及采暖所消耗的能量影响还是比较明显的。公共建筑屋面的保温隔热性能从规范和指标上来说比较容易实现,因此需要在施工及使用中要注意保温隔热材料的.维护管理,防止其热工性能的降低。建筑隔热保温材料的选用策略包括:材料的导热系数要小,蓄热系数要大,密度较大的材料尽量避免使用,否则会增加建筑的负载;建筑保温材料的厚度及材料层的排列要依据建筑节能的热工要求,其中,材料层排列次序对建筑屋面的热工性能具有重要影响,通常情况下建议采用倒置式屋面;屋面保温隔热材料尽量选择吸水率低较低的,目的是为了避免在屋面湿作业的过程中保温隔热层吸水量过大而影响屋面的保温隔热性能[3].若由于各种因素无法避免选择吸水量较大的材料,则要设置相应地排气孔;材料的种类要根据建筑物的具体情况而定,例如,建筑的使用功能,环境温度条件,屋面的结构造型,建筑施工条件以及防水处理措施等。

3.4 透明幕墙与外窗的设计 对于公共建筑

而言,在建筑墙体,外窗以及屋面这三大维护部件当中,外窗的热工性能是最低的,同时也是影响建筑能量消耗与屋内热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公共建筑的保温隔热设计可以重点从外窗户入手。首先,要合理控制外窗的面积,之后再考虑外窗自身的隔热保温性能。

透明幕墙与外窗对公共建筑能量消耗总量的涌向主要表现在两点:第一,幕墙与外墙的透明材料会受阳光辐射影响,进而影响建筑内部的得热情况。第二,外窗的热工性能与夏季空调机冬季采暖的内外温差传热有关。透明幕墙与非透明幕墙相比,在造价控制范围之内,前者的热工性能相差较远。

4 结束语

总的来说,优秀的节能建筑应该从体形系数的控制,外墙与屋面的保温隔热性能以及透明幕墙与外窗的设计等方面进行。

参考文献:

[1] 曾宇光 . 公共建筑维护结构节能设计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J]. 科学开发情报与经济,,12(15):113-115.

[2] 徐彩霞 . 公共建筑的节能设计初探 [J].科技咨询,(12):110-111.

浅析公共场所标识语英译原则 篇6

汉英翻译的标识语是一种公开和面对公众, 以达到某种交际目的的特殊文体, 应用范围广泛, 影响深远。因此, 译者在翻译时要将方方面面的因素都要考虑在内, 深思熟虑之后再做翻译。不能望文生义, 简单从事。本文拟就公共场所的标识语英译规范化作些初步的探讨, 总结了以下几点翻译原则。

1. 对等原则

对等原则指信息对等、文化对等及形式对等。

公共场所的标识语起着说明提醒的作用, 正确无误地传递信息是标识语的一个重要功能。因此, 语言信息或语义的传译在信息对等翻译中享有优先地位。译者一定要将源语的信息充分译出, 这不只是简单地逐字翻译, 而是要将源语的寓意也表达出来。例如在翻译“绿色奥运、人文奥运、科技奥运”时, 如果只是按字面意思翻译就是“Green Olympics, People’s Olympics, High-tech Olympics”意思变了, “Green”是单从颜色来说, “绿色的奥运”。“People”也单指人, “人民的奥运”, 这显然是对“绿色与人文”两个词的理解产生了偏差。另一个把“科技奥运”译成“High-tech Olympics”给人的印象是“高科技的竞赛”, 就好像“数学奥林匹克”、“航模奥林匹克”一样。这是把汉语的“科技+奥林匹克”同英语的“High-tech Olympics”二者同等对待。这种“叠加法”不适用于英语。正确的翻译途径应该是, 首先弄清“绿色”、“人文”、“科技”奥运的含义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然后还要考虑三者在信息上的整齐对称。根据这个思路, 我们可以这样来进行意译, 即, Environment-friendlyOlympics, Culture-enriched Olympics, and Technology-empowered Olympics.

再比如出租车上见到的“建设新北京, 办好新奥运”这个口号, 它被译作“Build New Beijing, Hold Great Olympics”, 这显然是一个典型的“对号入座”式的翻译。这里不仅有用词错误和语法错误, 而且意思走了样, 形式上也不像一个口号。最好的办法还是进行意译:Let’s give Beijing city a face-lift straight to ensure a successful Olympics in 2008.以实现标识语英译信息对等的功效。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活动, 不应仅停留在语义对等的层面, 更应实现文化之间的对等。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世界上任何一种语言都是植根于特定的民族文化之中, 反映着特定的文化内容。英汉两种语言分属不同的语言系统、不仅在语言结构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 而且在语言的使用方面也往往受文化因素的制约。中西方文化差异, 导致了人们对同一事物或理性概念的不同理解和解释。在公示语汉英转换过程中, 因文化差异导致交际失误的情况时有发生, 所以弄清不同民族、不同国度之间的文化背景的差异性, 是实现标识语翻译文化对等功效的前提。

2. 简洁原则

公共场所标识语是面向普通大众的, 用词应简洁明了, 易读、易懂、易记且口头表达时有力量、有节奏。例如“营业中”, 英语仅用“OPEN”一词就够了。“停止收款”不要用“Stop cashier”, 而是“closed”就行。这种错误的出现是由于译者对源语进行了机械式翻译, 翻译时没有仔细分析, 不考虑措辞, 或忽略了文化内涵和风俗习惯, 简单机械地照搬母语, 造成翻译母语化, 即我们平时所说的“中式英语”。此类翻译问题在旅游英语和标识语中尤为常见。

标识语的基本特点是言简意赅, 文字形式则简洁醒目、耐人寻味, 虽然非常简短, 但其内涵却十分丰富。

3. 礼貌原则

在英语国家, 言语行为中普遍渗透着尊重对方、保护对方自尊心的礼貌信息, 这就要求人们在言语交际中必须遵守社会礼貌规范。英语语言比较强调客体意识, 表达间接委婉, 更顾及礼貌原则。在标识语英译时, 我们需要考虑英语国家的语用原则和得体性, 如“闲人免进”照直翻译成“Admittance denied to idlers”之类, 就会冒犯别人, 违背礼貌原则, 可以翻译成“STAFF ONLY”, 表达方式更为委婉、迂回、易于接受。针对特殊群体, 比如说疾人, 尤其要注意用词含蓄, “残疾人卫生间”可翻译为“Wheelchair Accessible”, “老弱病残孕专座”译为“Courtesy seats”等。再比如说称呼老人一般忌用old, 因为old意味老态龙钟, 用senior或者elderly就更委婉。比如:“公路范围内禁止摆摊、设点、堆物堆料、倾倒垃圾渣土”, 在翻译这条标识时, 译者就应该考虑到, 这是一条专门针对中国人警示、提示性信息, 外国人在公路上做这些堆物堆料、倾倒垃圾渣土等建设项目的几率几乎为零。在这种情况下, 就可以换一种比较模糊的、外国人容易理解和接受的说法:“No vendors on the roadside;Please help keep the highway clean. (请保持公路清洁) ”

诚实信用原则的利益平衡关系 篇7

关键词:诚实信用 本质 利益平衡 意志

1 诚实信用原则的内容

诚实信用原则是合同法中一项极为重要的基本准则,其基础是道德伦理的规范。从其本质上来说,该原则实际上就是一个道德规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所有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好与坏都是依据这个准则进行比较的。所以,我们可以断言诚信是我国市场经济的基石,实现当事人各方利益均衡的意愿,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稳定,促进现代社会和谐发展。作为一项极其重要的基本原则,诚实信用原则是受道德伦理和法律条例双方面制约的。我国《民法通则》第4条规定:“在从事各种活动中需要遵循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使民事法律行为处于诚实信用原则之下。《合同法》第6条明确地规定:“当事人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以上法规对诚信原则进行了规定。但是,法律是不是要求当事人在进行民事活动时将所知道的一切情况和盘托出呢?有必要进行深入思考。

2 诚实信用原则的关键:该讲的就讲,不该讲的就不讲

无可非议民法的基础是诚实信用原则,此原则的确定说明了道德准则已经成为法律条例的重要影响因子,并很有可能使之演变成为法律规范,首先应用在了合同活动过程。诚实信用原则也是公平正义的法律价值在民法领域的体现,使得诚实信用原则成为司法领域的最高准则,被称之为“帝王规则”。作为法律的基本原则,诚实信用原则是具有普遍约束力的法律规定,人民法院在司法过程中,如果遇到没有具体法律规定或规定不完善的案件时,就可以依据诚实信用原则来进行审理、判决案件。但诚实信用是有保留的,不是要求当事人将自己的及自己知道所有的事情全盘的、毫无保留的讲给对方当事人听,要求当事人对那些如果不讲就会损害对方利益的事情,要求都要讲,相反如果讲了就会损害自己利益的事情,就没有必要讲。即该讲的就讲,不该讲的就不讲。该讲的就是对方当事人有知情权的那些事,不该讲就是自己有秘密权、隐私权的那些事项。该讲不该讲的标准是法律的规定及利益衡量。它既要求当事人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滥用权利,不损害他方的合法利益,也要求在履行义务上不欺诈,严格遵守诺言;要求当事人既依约定履行主义务,也应依要求履行附随义务。

3 诚实信用原则的本质:平衡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关系

我们所说的主体间的交易关系,通常是指各交易主体因对不同利益的追求而产产生的,然而在利益不同的情况下就会出现矛盾体进而引发冲突,这时诚信原则就可以发挥其作用了,它能使当事人间利益冲突和矛盾得以调解。诚信原则所调解的既包括当事人间的相互利益又包括调解当事人的利益与社会利益间的冲突,这就规定当事人在进行民事活动时,要懂得遵守他人和社会的利益,不能从事一些损害国家、集体和第三人利益的事情。一方当事人在进行民事活动,追求自身利益时,国家、集体和他人的利益是需要收到保护的。与此同时,法律也不主张一个人损害自己的利益,去维护国家、集体和他人的利益。

“在一般条款说的框架下,我国形成了诚实信用原则理论。其被定义为是一种各方主体在从事民事活动中平衡双方利益,以及当事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平衡的立法者意志,是立法者实现以上三方利益的基础所在,以达到社会和谐稳定的局面。”[1]“诚实信用原则所包含的内容主要是当事人之间、当事人与社会间的利益关系,他被认为是实现以上关系的工具。”[2]当事人在实施民事活动时,主观上不存在损害他人的利益的恶意、客观上没有损害他人的利益,那么就是诚实信用原则的体现。

4 诚实信用原则在合同法中的要求

诚实信用原则作为维持当事人之间的利益以及当事人利益与社会利益之间的平衡的重要工具,体现在合同订立、履行和终止的各个阶段。要求当事人从订立到履行的全过程中,各方当事人都应遵守承诺,严格履行义务,不允许利用私权逃避义务。总而言之,诚信原则主要有以下内容或者要求:

4.1 在订立合同时,对涉及对方利益的事项,应诚实坦白,不允许有任何欺诈行为。这就需要当事人拥有诚实、守信、善意的素质。换言之,当事人在思想上都需要诚实守信,并且应该按照这个原则处事。如果思想意识是好的,但因过失不能说出真相,也不视为是违背诚信原则的。采取欺诈手段签订的合同属无效合同或可撤销合同,这就要求在签订合同的過程中,当事人应实事求是地介绍有关情况,不得弄虚作假、欺骗对方。

4.2 在履行合同过程中,要做到诚实守信,严格履行义务。其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①当事人进行交易时,应面对事实,不允许欺骗行为的出现。在当事人签订协议后要严格按照协议规定,如有违背都视之诚信缺

失。

②当事人在使用权利及履行义务时应该善意遵循,不允许逃避、钻合同空子行为的出现。

③当事人不得故意曲解有关合同条款,钻合同条款不完善的空子,损害对方当事人的权益。在一些合同中,由于一方当事人的疏忽或缺乏经验,可能使签订的合同的条款欠明确。在这种情况下,当事人应本着诚实善意的原则,理解和履行合同,而不得借此做出损害对方当事人利益的行为。

总之,诚信原则要求当事人要严格履行合同中的条例,这就是诚实信用原则的体现,它能为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提供有力的保障和道德约束。

参考文献:

[1]徐国栋.《诚实信用原则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9月第一版.第2页.

[2]郑强.《合同法诚实信用原则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年11月第一版.

上一篇:超市各岗位职责落实到个人下一篇:第15章毛概课题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