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机构承诺书

2024-05-21

医疗机构承诺书(通用11篇)

医疗机构承诺书 篇1

在发展不断提速的社会中,用到承诺书的地方越来越多,承诺书是否产生法律约束力,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承诺书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医疗机构承诺书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医疗机构承诺书 篇1

为维护病人的权益和医院的集体利益,履行医疗工作者的光荣职责和神圣使命,维护医学圣洁和尊严。本科室积极响应医院的号召和医院对社会的公开承诺,坚决拒绝和惩治收受回扣、红包、开单提成、乱收费等不正之风,做到有诺必践,违诺必纠,坚决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纠风工作职责,自觉接受病人、群众、新闻媒体和社会的监督,接受上级评议和考核,我科室谨向医院领导班子和全体职工作出郑重承诺:

1、拒绝收受患者及其家属的红包和其他馈赠。科室人员对患者馈赠的钱物当时难以谢绝的,必须于24小时内上交医院指定部门,由指定部门及时退还患者。难以退还的,由医院统一处理。无正当理由逾期不报告、不上交的.,视同收受红包处理。

2、拒绝利用职务之便,接受医疗设备、医疗器械、药品、试剂等生产、销售企业或个人以各种上名义的回扣、提成或其他不正当利益。发现企业或推销人员有上述行为的立即通报有关部门。

3、拒绝通过介绍病人到其他单位检查、治疗或购买药品、医疗器械等收取回扣和提成。

4、拒绝对药品、仪器检查、化验报告及其他特殊检查等实行开单提成办法,或与科室、个人收入挂钩,或私自利用医院检查仪器、工具、试剂,收受红包。

5、拒绝在国家规定的收费标准和项目之外,巧立名目乱收费和自定标准乱涨价。

6、拒绝在科室内设立小金库,医院内部一切财务收支由单位财务部门统一管理,严禁科室承包的收入分成。

7、拒绝科室人员在工作日擅离职守,私自从事收费性诊疗和技术活动,牟取个人利益。

8、拒绝科室人员故意刁难病人、推诿病人,增加病人心理负担。

9、加强科室管理,完善各项制度和监管措施,使科室内部拒收回扣红包、抵制回扣红包、远离回扣红包蔚然成风。

10、本科室若有收受回扣红包、开单提成、乱收费等违法违规行为,科主任和有关责任人愿意承担领导责任。

单位领导签名: 科室负责人签名:

(盖章) (盖章)

年月日

医疗机构承诺书 篇2

栾城县卫生局:

向你单位提交了《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校验申请材料(申请书及有关附件)。 现郑重承诺,申请材料中所涉及的证件是真实有效的,复印件与原件一致,并对因申请材料虚假所引发的一切后果承担全部法律责任。

承诺人:

(印章)

xx年xx月xx日

医疗机构承诺书 篇3

尊敬的领导:

我本人作为磐石市xxxxx的法人做出以下承诺,在日常的经营管理中严格遵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的规定,守法执业,不超范围执业,不雇佣非专业技术人员从事医疗服务。严格执行《处方管理办法》《消毒管理办法》《医疗废物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规定,认真、详实、准确的填写各项记录,保障各项法律文书真实有效。请上级领导监督指导。

磐石市xx门诊部

法人:xxx

医疗机构承诺书 篇4

我(单位)医疗机构名称为xxx 。

法定人代表人/主要负责人姓名为 xxx。

执业地址为xxx 。

为保障医疗安全,改善医患关系,加强自律,确保医疗行为合法、安全、有效。本医疗机构已认真学习了《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机构校验管理办法(试行)》、《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及规定,在执业期间郑重承诺如下:

一、严格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医疗技术规范,依法执业;主动接受卫生部门的监督检查,及时办理执业登记、变更登记、注销登记、校验及有效期延续等;

二、将《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诊疗科目、执业人员注册证书、诊疗时间和收费标准悬挂在本机构内显著位置;

三、保证本医疗机构的科室设置、人员、设备以及医疗用房等条件符合法定许可条件;

四、严格按照《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核准登记的的主要负责人、类别、规模、执业地址和诊疗科目开展诊疗活动,不开展超出登记的诊疗科目范围的诊疗活动;

五、不使用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医疗卫生技术工作(包括不使用卫生技术人员从事本专业以外的诊疗活动;不使用未取得医师执业资格证书、护士执业证书以及未经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注册的人员;不私自带徒从事诊疗活动;执业助理医师不单独执业);

六、按照《处方管理办法》、《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等要求印制、书写、使用、保管病历、处方、门诊日

志和各项检查单等医学文书;

七、遵守《医疗广告管理办法》等有关管理规定,不刊登、播发、张贴非法医疗广告;

八、按照《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消毒管理办法》的规定做好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和疫情报告,实施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要求,与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签定医疗废物转运合同,并按照相关规定做好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

本机构将严格遵守本承诺,如有违反,愿意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并接受处罚,欢迎社会各界人士监督。

本表一式二份,一份交执业登记卫生行政部门存档,一份医疗机构内存档。

承诺单位(盖章) 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

年 月 日

医疗机构承诺书 篇5

为保障医疗安全,改善医患关系,强化行业自律,确保医疗行为安全、有效、经济。本医疗机构在执业期间郑重承诺如下:

一、严格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医疗技术规范,依法执业;主动接受卫生部门的监督检查,及时办理执业登记、变更登记、注销登记、校验及有效期延续等;

二、将《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诊疗科目、诊疗时间和医务人员基本情况公示板悬挂在明显处。按照物价部门的有关规定收取医疗费用,详列细项,并出具收据;

三、保证本医疗机构的科室设置、人员、设备以及业务用房等条件符合法定许可条件;

四、不开展超出登记的诊疗科目范围的诊疗活动;

五、不使用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医疗卫生技术工作(包括不使用卫生技术人员从事本专业以外的诊疗活动;不使用未取得医师执业资格证书、护士执业证书以及未经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注册的人员;不私自带徒从事诊疗活动;执业助理医师不单独执业);

六、按照《处方管理办法》、《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病历历书写基本规定》等要求印制、书写、使用、保管病历、处方、门诊日志和各项检查单等医学文书;

七、遵守《医疗广告管理办法》等有关管理规定,不刊登、播发、张贴非法医疗广告;

八、按照《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消毒管理办法》的规定做好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和疫情报告,实施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相关规定做好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送缴。

九、诚信执业。严格落实医疗质量管理相关规定,严禁过度检查、过度治疗、过度宣传等损害患者合法权益的行为。我们将严格遵守本承诺,如有违反,愿意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并接受处罚。

承诺单位(盖章)

法定代表人(签字):

年 月 日

医疗机构承诺书 篇6

我单位将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要求,做好医疗废物管理工作,对本单位执行医疗废物管理制度的情况定期开展自查并及时整改。 我单位承诺:

一、设置负责医疗废物管理的监控部门或者专(兼)职人员, 切实履行职责,确保医疗废物的安全管理。

二、建立健全医疗废物管理的规章制度、岗位责任制、工作流程,及发生医疗卫生机构内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故的应急预案。发生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时,及时处理并向主管部门报告。

三、制定医疗废物处置工作培训计划并组织相关工作人员培训。

四、建立符合卫生要求的医疗废物暂时贮存设施。

五、确定医疗废物运送时间、路线,使用专用工具转运医疗废物并定期消毒转送工具。

六、根据《医疗废物分类目录》 、《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的标准和警示标识的规定》,对医疗废物实施分类管理并使用专用包装物及容器。制定并落实医疗废物各产生地点对医疗废物分类收集方法和工作制度。

七、制定并落实医疗废物的产生地点、暂时贮存地点的工作制度及从产生地点运送至暂时贮存地点的工作要求。

八、制定并落实医疗废物在内部运送及将医疗废物交由医疗废物处置单位的有关交接、登记的制度,确保医疗废物交接、运送、暂存及处置登记完整。

九、做好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暂时贮存过程中有关工作人员的职业卫生安全防护,并定期进行健康体检。

十、确保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医疗废物使用双层包装并及时密封 ,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污水先消毒后与其他污水合并处理。

十一、建立污水处理管理制度,设立监控部门或人员,配备污水处理设备,做好污水处理设备使用记录、污水处理监测记录。

十二、严禁转让、买卖医疗废物。严禁在非收集、非暂时贮存地点倾倒、 堆放医疗废物, 严禁将医疗废物混入其它废物和生活垃圾。

十三、针对自查中及上级主管部门发现的问题及时落实整改。

承诺单位名称(章) :

单位负责人(签字) :

承诺时间:年 月 日

医疗机构承诺书 篇7

xxx卫生局:

向你单位提交了《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校验申请材料(申请书及有关附件)。 现郑重承诺,申请材料中所涉及的证件是真实有效的,复印件与原件一致,并对因申请材料虚假所引发的一切后果承担全部法律责任。

承诺人:

(印章)

年 月 日

医疗机构承诺书 篇2

目前,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已跃居威胁女性健康恶性肿瘤首位, 严重影响女性朋友的个人健康和家庭幸福。经过长期的临床经验积累, 医学上已明确提出, 只要做到及早预防、及时检查、及时治疗, 便可战胜乳腺癌。为应对中国乳腺癌发病率上升的威胁并配合中国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 GE医疗以“健康创想”为指导战略, 承诺将系统整合提升公众意识、推进技术创新、促进筛查实施等举措, 全面加大和提升乳腺癌防治的深度和力度, 为提高中国女性在乳腺癌防治方面的基本医疗保障水平提供更多支持。

提升乳腺癌防治公众意识

GE医疗在中国将继续深化开展以义诊和宣讲为主要内容的“粉红十月”大型公益项目, 并不断创新宣传活动形式, 致力于唤起全社会对乳腺疾病的关注。在刚刚过去的GE“粉红十月”活动中, GE医疗开通了GE粉红十月官方微博与网友互动, 开通了GE粉红十月博客, 宣传乳腺癌的防治, 与粉红丝带运动倡导机构合作共同促进提升公众意识, 并与上海、广州、天津、青海、浙江等多个省市的知名医院合作开展义诊和科普宣传活动。同时, GE医疗还赞助了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中国癌症基金会共同举办的“北京希望马拉松—为癌症患者及癌症研究募捐义跑”活动, 希望通过公益活动唤起更多人防治乳腺癌的意识。

推进技术创新

GE医疗将继续针对诊断和治疗乳腺癌的技术、解决方案和产品以及研发方面增加投入。作为医学影像、信息技术、医疗诊断、疾病研究、药物研发以及生物制药等领域的领先者, GE医疗正在积极将国际上先进的针对乳腺癌的诊治技术和研究资源引入中国, 并承诺在未来5年中, 将针对乳腺癌的诊治和预防提供3套解决方案、5种创新性诊断技术和产品, 以科技力量推进中国乳腺癌的早诊早治和个性化治疗进程, 致力于中国女性的健康呵护。

促进筛查实施

在提升公众意识和推进技术创新的基础上, GE医疗将与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协作, 探索建立覆盖城乡全民的乳腺癌三级防治体系, 促进筛查的实施, 遏制乳腺癌发病率的上升趋势。在乳腺癌三级防治体系中, 通过医疗信息化技术手段将乡镇级卫生院 (一级筛查单位) 、县市级妇幼保健机构 (二级筛查单位) 、地市级妇幼保健机构 (三级筛查单位) 和省级中心进行数据和信息连接, 通过云存储实现患者信息的省级集中管理, 共同探索出解决中国由于地域宽广、地区差异较大而造成的乳腺癌检查项目中的差异化和不规范化, 以及基层医疗保健机构和基层医技人员的技术水平问题的方法。这将为逐步建立起覆盖全国的乳腺筛查网络, 为中国女性实现乳腺癌的及早防治提供更多机会。

根据合作意向书, 在卫生部的关注下, 在广东省各级行政主管部门支持下, 由中国妇幼保健协会主办、广东省级妇幼保健院牵头、GE医疗中国为技术支撑单位, 将合作开展“探索建立中国乳腺癌三级防治体系及信息化建设”的试点。GE医疗与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将通过信息化手段, 建立以省级妇幼保健机构为中心、覆盖省级范围的三级乳腺癌防治体系。通过2012年在广东省建立乳腺癌三级防治体系及信息化建设的试点研究, 双方将不断完善和改进乳腺癌三级防治体系的职能规划和技术规范要求, 并将以试点研究结果作为参考, 在全国开展项目和技术推广。

GE医疗集团全球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约翰·迪宁介绍说:“GE医疗一直秉承‘健康创想’战略, 致力于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成本、为更多民众增加医疗机会。面对全球癌症的威胁, GE医疗一直以研发和提供先进抗癌技术和解决方案为己任, 我们尤其关注针对乳腺癌防治的技术研发、提高公众关注乳腺癌防治的意识, 并与合作伙伴一道, 共同努力促进医疗行业进步、提高公众健康水平。”GE医疗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段小缨补充道:“此次通过携手中国妇幼保健协会, 共同探索适合于中国的乳腺癌三级防治体系和信息化建设并逐步建立起覆盖中国女性的乳腺筛查网络, 我们希望能够帮助有效降低中国女性的乳腺癌发病率, 为更多女性的健康与幸福贡献力量。”

中国妇幼保健协会会长、原中国卫生部部长张文康先生谈到:“探索建立中国乳腺癌三级防治体系及信息化建设合作的开展, 将是我国乳腺癌普查项目的重要里程碑。建立三级防治体系后, 包括经济不发达、偏远地区的所有女性将得到针对乳腺健康的切实保障。项目完成后的技术和信息平台将为实现妇女常见病筛查的目标奠定技术管理硬件基础, 促进覆盖城乡基本医疗保障体系的早日建立。”

广东省卫生厅领导表示:“我们将以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妇幼卫生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精神为指导, 贯彻落实卫生部农村妇女‘两癌’检查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在‘探索建立中国乳腺癌三级防治体系及信息化建设’广东试点项目上, 我们希望它能够抓住全省妇幼卫生事业蓬勃发展的契机积极推进, 加强沟通与协调, 落实合作项目, 为广东省和全国乳腺癌筛查树立示范作用, 推动妇幼卫生事业向前发展。”

用行动实践“承诺医疗” 篇3

北京瑞京糖尿病医院全院近200名员工参加了此次活动。医生代表、护理代表分别庄重宣誓,30多名患者不畏风雪亲临现场,见证了启动仪式全过程,并有5名患者代表被聘为“承诺医疗社会监督员”,深入医疗现场抓落实。

“……我们承诺——我们只为与患者有益之事,决不为了金钱泯灭良心。我们视红包、回扣为邪恶,决不让灵魂扭曲、道德沉沦!不该开的药,我们坚决不开;不该做的检查,我们坚决不做;永远维护医务工作者的崇高荣誉,为人类健康事业奋斗终身,无怨无悔!”这是当天“承诺医疗”活动现场医生的宣誓誓言。从他们坚定而有力的言语里,我们能体会到他们的信心与决心。在医院里,记者还看到每个科室都公布了各自的《承诺医疗宣言》,下面还有承诺者的签字。院方负责人告诉记者,此举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医护人员时时刻刻牢记自己的承诺,把患者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医疗机构执业承诺书 篇4

一、严格依法执业。不开展超出登记诊疗科目范围的诊疗活动,不出租或承包科室,不出租、出卖、转让《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杜绝非医学需要鉴定胎儿性别和非法选择性别、终止妊娠;不刊登、播发、张贴非法医疗广告;不使用“医托”等违法手段招揽患者。

二、加强医务人员管理。本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基本情况在明显位置公示。不使用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医疗卫生技术工作,不使用卫生技术人员从事本人注册范围以外的诊疗活动。

三、严格按规定开展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和医疗技术临床研究。不违法开展或协助其它单位违法开展禁止临床应用的医疗技术。

四、加强药品器械管理。不使用非法、不合格的药品和医疗器械;严格执行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规定,保证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合法、安全、合理使用;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按要求做好放射诊疗设备、放射工作场所和放射工作人员的管理。

五、严格落实传染病防治责任。按照《传染病防治法》和《消毒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做好日常消毒管理工作,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做好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和疫情报告。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相关规定做好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暂存和处置管理。

五、认真落实相关制度,规范医疗行为。严格落实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规范医疗服务行为,保障医疗安全。按照《处方管理办法》《病历书写规范》等的要求印制、书写、使用、保管医学文书。

六、坚持诚信执业,严守医德医风。严禁过度治疗、过度宣传等损害患者合法权益的行为。依法公示服务项目及收费标准,严格按照物价部门的有关规定收取医疗费用,在诊疗活动全过程中保障患者知情权。严禁医疗机构工作人员牟取不正当利益或收受财物。

七、认真开展医疗机构依法执业自查工作。层层落实责任,保证自查工作严肃认真,上报信息、数据真实。

医疗机构安全生产承诺书 篇5

为确保我医院医疗事业平安和谐发展,提升我院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保障广大就医群众和医务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本人 张苓 代表 张苓口腔诊所 作出以下承诺:

一、遵守《安全生产法》、《消防法》等法律法规,严格按照国务院、省、市、区下达的安全生产、消防工作相关通知、文件落实安全生产各项工作。

二、落实本单位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我院的法人代表、董事长、总经理是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要对安全生产工作负起全面责任。依法确保安全生产投入、管理、装备、培训、演练等落实到位,配齐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确保本单位具备安全生产基本条件。单位内部要逐级签订安全责任书,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使责任体系覆盖本单位各部门、各层级和生产各环节,并做好各环节的衔接,做到责任无盲区、管理无死角。要实行领导干部和管理人员现场带班制度。自觉接受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安全生产监督检查,确保安全生产。

三、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强化对责任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和考核,对不认真履行职责甚至渎职失职的人员,要依法依规严肃问责。坚持严格要求,实行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制度。强化责任追究,实行责任倒查制度,对事故当事人和监管人员都要追责,1 对违法违规行为从严进行处理。

四、落实门急诊和病房安全管理,加强行政值班值守及节假日期间门急诊医疗力量配备,严格执行各项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制度,强化医疗卫生机构的药品管理,确保完成各种门急诊任务。积极推动“平安医院”建设,加强安全防范能力建设,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和预案,加强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和患者投诉管理。建立健全医疗纠纷调处工作机制,维护好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做好治安保卫值班和巡查工作,与公安部门加强沟通协调,妥善处置医患纠纷,防止出现由于医患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计生服务机构要相应落实防范措施,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积极应对各种突发事件。

五、加强消防、实验室以及高危场所安全工作。进一步加强对涉及核、生、化、爆的高危场所及水、电、气热等重点部位的巡逻看护,把好日常安全关。按照安全规范设置安全标识,安全通道畅通,消防设备齐全有效。遵循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操作规程,针对实验室内危险化学品的购买、储存、使用、运输、废液处理等环节建立自查自纠机制,重视实验室环境卫生和实验人员安全管理。加强对水、电、煤、气以及建筑工地、氧气站、放射源、锅炉等重点部位安全和火灾隐患的监督检查。

六、着力加强应急处置准备和反恐防范工作。制定本单位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医疗救治应急预案,充实行政值班和临床一线值 班力量,做好人员、装备和物资准备工作,提高突发事件和紧急情况应急处置能力。建立健全应急救援预案,加强应急演练。要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带班值班和关键岗位及设住院部的医院要24小时值班制度。

七、依法依规建立事故排查、登记、整改等制度,实施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隐患排查治理。要按照各级政府及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的要求,全面强化自查自纠,消除隐患。对排查出的隐患要逐一建立信息档案和台账,形成安全隐患目录,并在单位内部公示。主动开展警示教育,让职工积极参与并监督隐患整改。隐患治理要实行报告、登记、整改、销号的一系列闭环管理,确保整改责任、资金、措施、期限和应急预案“五落实”。

八、深入开展安全文化建设,采用板报、知识手册、大讲堂等方式,加强全员宣传教育,普及安全知识。加强科室安全小组建设,着力提高员工安全生产技能素质教育,强化个人的遵章守纪和监督防范意识,使安全生产成为每个人的自觉行为。明确劳务派遣人员在安全生产中的权利和义务。扎实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改善工作安全环境,建立技术创新激励机制,开展群众性安全技术革新。积极本院工会组织在安全管理工作中的监督作用,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

九、牢固树立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全面实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制度,法人、董事长、总经理、院长等主要 负责同志共同担负起安全生产的全面领导责任,班子成员按照“一岗双责”的要求,协助主要负责同志做好分管范围内的安全生产工作。把安全生产工作纳入本院全局工作中进行研究部署,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十、设立安全管理机构,提高安全管理队伍能力水平。依法设立治安消防、后勤保障以及医疗安全管理机构,配齐配强安全管理人员,努力打造一支能力强、作风硬、业务熟的安全管理队伍。要对安全管理工作人员进行经常性的业务培训、岗位培训、法规培训,切实提高技能和水平,保证关键时刻拉得出、上得去、打得赢。定期进行考核演练,强化奖优罚劣机制,对长期工作在安全生产一线的干部职工要给予相应的奖励。加大对安全生产工作干部的教育、培养、交流和使用力度,关心他们的工作和生活。

十一、建立安全生产保障机制。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基础建设,建立稳定的资金投入机制,充分落实人力、物力和财力保障,保证安全生产工作经费,不断改善安全生产工作条件和办公条件,配备相应的工具和装备。单位的安全生产经费增长幅度不少于本单位各领域经费投入的平均增长水平。要探索设立安全隐患举报奖励专项资金、安全生产一线人员奖励资金,落实职工工伤保险制度,推行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制度。着力推动安全生产科技进步,推广先进适用的技术装备,及时更新安全生产硬件设施,逐步升级安全生产管理手段。

十二、加强安全生产制度建设。强化依法管理,认真落实新修订的《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进一步制定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实施安全生产例会制度、例检制度,实行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逐步夯实安全生产根基。及时总结安全生产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提炼固化为规章制度和标准规范。逐步形成专业化、常态化的安全生产检查工作机制。

承诺单位(签章):

单位安全生产

第一责任人签名:

医疗机构依法依规执业承诺书 篇6

为维护医疗服务市场秩序,确保医疗行为合法、安全、有效,通过加强行业自律,营造公平有序、守法经营的医疗环境,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本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已认真学习了卫生计生法律法规和医疗技术相关规范,在执业期间郑重承诺如下:

一、严格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医疗技术规范,依法依规执业,主动接受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的监督检查,对检查发现的问题认真进行整改,对社会和公众负责,保证医疗质量,接受社会监督,承担社会责任。

二、将《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服务承诺和收费标准等悬挂在本机构内显著位置。及时办理执业登记、变更登记、注销登记、校验及有效期延续等。遵守医疗广告管理规定,严格按照《医疗广告审查证明》批准内容发布医疗广告,不刊登、播发、张贴虚假违法医疗广告。

三、保证医疗服务质量。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不开展过度诊疗,做到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规范收费,为群众提供安全、高效、便捷、价廉的医疗服务。严格遵循临床检验、影像学检查、各种功能检查项目的适应症开展医学检查。严格按照诊疗规范、适应症、药理作用等开具处方。严格按照处方管理和病历书写相关规范,印制、书写、使用、保管病历、处方、门诊日志和各项检查报告单等医学文书。

四、严格执行医疗服务项目物价收费标准,不在国家规定的收费项目和标准之外自立项目、分解项目收费或擅自提高标准加收费用。向患者免费提供医疗费用查询系统,落实住院一日清制度。

五、严格按照规定配备使用基本药物、常用低价药品,严格执行药品网上集中采购,不超加成收费,不变相提高药品价格。加强合理用药管理,重点加强抗菌药物、抗肿瘤药物、辅助用药、医院超常使用药品的临床合理使用监控,切实降低群众看病就医负担。保证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合法、安全、合理使用。

六、严格按照《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执业许可证》、《放射诊疗许可证》核准登记的主要负责人、类别、规模、执业地址和诊疗科目开展诊疗活动,不开展超出登记的诊疗科目范围的诊疗活动;不出租、出借、转让《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不对外出租、承包科室。

七、保证不使用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医疗卫生技术工作。不使用卫生技术人员从事本专业以外的诊疗活动,不使用未取得医师执业资格证书、护士执业证书以及未经卫生计生主管部门注册的人员,不私自带徒从事诊疗活动,不安排执业助理医师单独执业。

八、严格遵守传染病防治和消毒管理的有关规定,做好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和疫情报告,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做好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暂存和处置管理,并完整记录。严格遵守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落实疫苗接种前知情同意书签订,接种证接种记录齐全并与信息系统一致,合法采购第二类疫苗,疫苗温度监测记录完整。加强医疗器械消毒灭菌和消毒隔离工作,防止交叉感染。对使用的消毒产品、一次性医疗器械进行索证、验收、登记备案,不使用不合格的产品。对医疗机构的场所和相关器械、物品进行消毒,并做好记录。

九、保证血液安全和放射诊疗安全。严格执行《献血法》,禁止非法采集血液,按规定储存血液,建立临床输血申报、审批制度,与病人签署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严格遵守放射诊疗管理有关规定,放射诊疗设备未经许可不投入使用,加强建设项目管理,开展放射工作场所检测、放射设备性能检测、放射工作人员个人计量监测,放射工作人员和患者配备并使用防护用品。

十、严格遵守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要求,禁止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的人工终止妊娠。规范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管理,杜绝和抵制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参与、支持地下“代孕”非法活动。配合有关部门打击号贩子和网络医托。

本医院将严格遵守本承诺,如有违反,愿意主动承担相应的管理责任和法律责任并接受处罚(理),欢迎社会各界人士监督。

全省医疗卫生服务投诉举报电话:12320 本医院投诉举报电话:

承诺单位(盖章)

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签字):

试论公立医疗机构的医疗改革 篇7

关键词:公立医疗机构,医疗改革,服务意识

一、公立医疗机构进行改革的必要性

我国的公立医院是国有医院,由政府投资,全部或部分享受国家财政补贴,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医疗服务组织,属于国家事业单位,在医疗服务领域中占有主导地位。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公立医院的公益性逐渐为后现代主义消费文化的市场逐利性所稀释,深受广大民众信赖的公立医院在市场经济的洪流下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如体制单一、权责不清、医疗过度消费、医护人员收受红包等其他不规范的医疗行为。但是,医药卫生行业本该是一个为公众卫生与健康服务的公益性行业,公立医院更是应该在这一公益性行业中起先锋模范作用。因此,如何加强领导和管理,练好内功,迎接挑战,这是目前摆在所有公立大型医疗机构的管理者面前的新课题,也是必须立即着手解答的问题。

二、公立医疗机构的内功薄弱

(一)服务意识淡薄,服务质量欠佳

多年以来,广大民众愿意到公立医院治病,多半原因是因为公立医疗机构的权威性而非服务性。随着对外开放与市场经济的发展,公立医院,一方面及时调整实施市场策略以适应新时代市场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市场经济的逐利性以及后现代的拜金主义浪潮也不可避免地侵入到了医疗卫生体系之内,其结果就是医护人员的服务意识逐渐薄弱,服务的质量日趋下降。二者都将给患者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同时也是对“白衣天使”这一神圣称号的直接亵渎。

(二)医患交流不畅

绝大部分的患者及家属对医生的专业知识以及治疗方案不甚了解,给医患交流带来不小的障碍。而且,部分医护人员一味地投入到救死扶伤的工作当中,忽视了与患者及患者家属之间的交流,这就带来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和纠纷。公立医疗机构以其权威性和公信力吸引了众多的病源,但同时每年因为医患交流不够也引发了很多诸如“医闹”、“医疗事故纠纷”等问题。在某种程度上,医生和患者之间存在着一种潜在的对立关系,这种对立关系随着医疗救治失败很可能会衍生为一种强烈的敌对关系。一旦这样的敌对关系以一种非常恶劣的方式曝光于公众的视野,相信不管孰对孰错,公立医疗机构作为一个庞大的公益性质很强的事业单位,很难避免招致广大民众的舆论攻击,从而丧失其长期积累的公信力与良好口碑。

(三)以药养医,专业素养下降

长期以来,政府对国有公立医疗机构投入不足,公立医疗机构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通过提高药品价格,提高检查费用等方式来创改增效。在这一过程中,进一步地加剧了医务人员专业素养与道德方面的腐化。受利益的驱使,部分医务人员抛弃掉医疗专业素养,给患者开大处方、开贵药、用好药,给患者造成了很多不必要的负担。由于部分医疗卫生人员逐渐抛弃掉医疗专业素养,造成了医疗专业队伍在道德上的整体沦落。长此以往,整个公立医疗机构体系内部将会与救死扶伤的服务原则渐行渐远,其严重后果可见一斑。这是目前公立医疗机构必须认真处理好的问题。

三、公立医疗机构进行改革的具体方向

(一)明确工作方向,强化服务意识

胡总书在党的十七届一中全会上明确指出:“我们要始终不渝地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不断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安定团结。”根据胡总书记和国务院的指示精神,卫生行业的工作方向是非常明确的,那就是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为人的全面发展服务,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在强调加强医务人员的责任心和服务意识的同时,相关的医疗机构必须要有配套的改革措施作基础,而这些配套措施又必须注重医务人员的切身利益,医务人员既然是改革的参与者、主力军,就应该充分享受改革开放的成果,我们应该把改善医务人员的生活条件和工作条件作为推动医疗改革全面发展的结合点,只有医务人员的生活和工作条件有了逐步的改善,他们的积极性才可能调动起来,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关心和爱护医务人员是医疗改革工作的立足点和根本保证。

(二)规范诊疗程序,提高服务质量

国有公立医疗机构改革是医疗改革的重点,规范诊疗程序则是公立医疗机构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国家卫生行政部门也在进行调研论证,并准备实行分病种实现费用包干。但实际的诊疗过程是复杂的,归根到底还是需要医务人员本着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为患者进行高效率、低费用的诊疗。值得欣喜的是温总理在200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国家财政和各级政府财政在2009年将投入8500亿元进行医疗改革,这为公立医疗机构改革提供了较好的经济基础。只有政府加大对公立医疗机构的投入,而医疗机构又有配套的可行的措施,规范诊疗程序,提高服务质量才能落到实处。

(三)畅通医患交流渠道,共创和谐医疗环境

医疗过程和医疗结果有时不是医务人员完全能够控制的,因为同样的病,不同的患者,由于个体差异,同样的治疗手段,效果也会不一样,所以患者和患者亲属对于患者治疗的效果的期待有时很难同实际结果一致,这很容易导致患者及其亲属对医务人员和医疗机构不满,甚至发生一些医疗纠纷。医疗纠纷目前已经成为医疗改革中的不各谐因素,它对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和维护正常的医疗秩序都带来了负面影响,特别是现在许多大中城市出现的职业“医闹”,更是加剧了医疗纠纷的发生,这些职业“医闹”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有意煽动患者或患者亲属无中生有、小题大做,有的甚至组织无业人员殴打医务人员,在医院里扯横幅、贴标语、堵大门,严重破坏了正常的医疗秩序。而目前还没有相关的强有力的法律措施来制裁这种行为。因此,在新的医疗改革当中,如何畅通医患双方交流渠道,加强沟通,共创和谐的医疗环境,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国有公立医疗机构是整个基本卫生服务体系当中的核心部分,它和其他系统的关联不能随意割断,但可探索在大卫生系统下实行管办分开,包括医疗事故的鉴定也可以由卫生行政部门以外的专业机构来实施,增加患者及亲属对鉴定结果的认可度,同时,加大对广大百姓的医疗知识普及。医院和医务人员要尽力为患者提供宽松、良好的就医环境,消除患者的疑虑和不安,饱含对患者的同情和关爱,保证质量,降低费用,加强沟通,尊重患者,努力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四)分开管理医与药,断绝医务人员与药品的利益关联

药品收入一直都是公立医疗机构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支柱。特别是医院自行制药以其研发成本低、无其他中间环节的干扰以及免税收等优越条件,对医院的财政补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药品生产商和经营商为了扩大市场份额以最大限度地获取经济利益,则无视市场经济公平有序竞争的原则,制假贩假之行为时有发生。这样一种无序的竞争还表现在各医院倾向于为患者大批量开药、开昂贵的药,这不但有违救死扶伤之道,而且也给患者平添严重的经济负担,直接造成了“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因此,实行医药分开管理分别核算势在必行。

医药分离并不是说不在医院开设药房,也不是说将药房独立于医院的管辖范围之外。最主要的一点是要切断医疗机构、医务人员与药品营销之间的利用关系,合理地医药费用增长。实行“医药分开”的实质是改革医院“以药补医”机制,逐步取消医药加成政策,政府财政对医院要给予相应经费补贴,并实行药品收支两条线管理,切断药品收入和医院的经济联系。实行这一制度涉及到医疗本身的业务方向、药品销售与导购的方向、国家的经济补贴等多方面的问题,公立医院要认真落实好这项制度必须要制定详细缜密的规划,建立专门的机构并定期召开会议。卫生行政部门、公立医疗机构以及各相关部门必须积极合作,在政府的统抓统管下,制定一整套完备详细的整改方案,清晰定位整改目标,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共同合作与实施。另外,加强医务人员的道德作风建设也是重要的方面,为了保证医药分开核算、分别管理这一政策顺利实施,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提高认识、增加医院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紧迫感、责任感、树立全局观念,加强自身修养,强化医德医风教育,提高业务素质。

参考文献

[1]王胜强.我国公立医院与民营医院体制改革模式探讨[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8

[2]天津市委党校课题组.城市公立医院的体制机制改革[J].中国发展观察,2008(2)

医疗机构承诺书 篇8

在我看来,这种“最霸道员工承诺书”是无效承诺书。该承诺书只是企业单方面意思的表示,而不是劳动者的真实意愿。更重要的是,休息权是我国宪法直接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之一,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延长劳动者的工作时间,更不得强制员工放弃法定节假日的休息福利;而这份“最霸道员工承诺书”,则排除了劳动者的休息权利,免除了用人单位保障员工休息权的法定责任,所以该承诺书的条款应为无效条款。

而遂宁这家公司之所以要员工“自愿”签订“霸道条款”,恐怕不是因为老板不懂法,而是缺少人文关怀和法律敬畏,从而对劳动者和劳动法规表现出极端的双重藐视。近年来,类似的“奇葩承诺书”并不鲜见:有的用人单位要求员工承诺多少年内不结婚、不生子,甚至需要承诺不谈恋爱;有的用人单位要求员工承诺“自愿”加班并放弃加班费;像遂宁这家公司要求员工承诺放弃法定节假日甚至抵押工资,更是将这种承诺发挥到了极致……

“奇葩承诺书”横行,要劳动者自觉抵制恐怕并不现实。在就业难的大背景下,劳动者敢轻易拿起法律武器捍卫自己的休息权吗?恐怕很难。“奇葩承诺书”之所以成为一些用人单位的潜规则,因为劳动者“找个饭碗不容易”,“人在屋檐下,哪能不低头?”莫说放弃休息,就是在面对签订劳动合同、购买五险一金等权利被剥夺时,也都选择了逆来顺受,敢怒不敢言。此时,就需要劳动监察部门应该积极作为,扭转劳资关系失衡的局面。

除了切实增强劳动者的维权意识和用工者的守法意识之外,劳动监察部门更需要改进工作方法、提高执法水平,走入劳动合同、劳动承诺书等“隐性违法地区”,对用人单位利用强势地位,违法扣押工资和证件、设置一些“霸王条款”等行为予以查处,以维护劳动者权益和法律精神。对企业而言,应该学会“投桃报李”,劳动者的休息权得到保障,能让他们的身体更健康,能让他们的忠诚度提升,能让他们的劳动效率提高,其实有利于实现劳资双方双赢的局面。

医疗质量承诺书 篇9

医疗质量承诺书

为提高我院医疗质量,服务好糖尿病患者,本人做出如下承诺:

一、按《河北省病历书写规范》的要求,认真、规范书写住院患者病历,并做到“三个一致”:诊断与检查结果相一致;治疗用药与诊断相一致;病情变化及处理与病程记录相一致。

二、使用抗菌药物时,必须遵循《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

三、严格控制患者住院标准,严禁将能够门诊治疗的参保人员收住院。二级及以上护理病人应全天在院,三级护理的病人至少上午在院接受治疗。

四、住院患者入院时主诊医生必须要与患者认真交待病情,并填写“入院谈话记录”。

五、不分解参保人员住院人次,不重复住院,不滞留住院。

六、不为他人冒名使用医疗保险卡提供结算医疗费服务;不采取使用参保人员的医疗保险卡办假住院,不伪造病历,诊治与实际相符。

七、严格控制参保人员的住院费用中药品费,比例不超过76%。

八、严格落实三级医师查房制度,初级医师应在患者入院后两小时内查房,并提出初步诊断及治疗建议;上级医师查房按规定执行。

九、所有入院患者必须入院四小时内做心电图检查。

十、体现“六位一体”特色,如:生糖指数测定、疏糖操、足浴、科普知道讲座等。

承诺人:

医疗广告承诺书(范本) 篇10

湖北省卫生厅卫生监督局:

本单位在向湖北省卫生厅卫生监督管理局申请核发(备案)的医疗广告批准文号以及在广告发布时,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自愿作出如下承诺:

一、我单位提交的医疗广告相关资料真实、可信,策划的广告不含任何虚假内容。

二、我单位刊播的医疗广告内容、样式(包括印刷品等)和省卫生厅卫生监督管理局审批(备案)广告内容、样式完全一致,不作任何修改和变更。

三、我单位刊播的媒体类型或其它传播媒介类型(包括印刷品等)和省卫生厅卫生监督管理局审批(备案)的媒介类型完全一致。

四、我单位已制定了有效的监督管理措施,确保在全国任何媒体或其它媒介发布的广告和省卫生厅卫生监督管理局审批(备案)的内容完全一致。

五、我单位保证不将省卫生厅卫生监督管理局审批(备案)的广告批件提供给任何单位和个人从事非法广告宣传活动。

以上承诺,本单位保证严格遵照执行,如发生刊播(包括印刷品等)严重违法医疗广告等行为,愿意接受省卫生厅

卫生监督管理局对我单位作出的撤销医疗广告批准文号、一年内不受理该产品的审批(备案)等行政处理决定,同时按照卫生厅卫生监督管理局的要求,通过媒体向社会发布消除由此造成不良影响的更正通知。

医疗机构承诺书 篇11

关键词:在用医疗器械,监督检验,科学监管,质量安全

医疗机构中在用的医疗器械种类繁多,用途广泛,是人民群众治病保健所必须的,能否保证其安全有效使用,直接涉及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对在用医疗器械的监督管理是我国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广东省医疗器械质量监督检验所作为十大国家级医疗器械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之一,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质量监督抽验相关精神,从2007年起,连续4年对广州市及东莞、汕尾、佛山、中山等广东省珠三角地区的医疗机构进行在用的心电图机、心电监护仪、B型超声诊断设备、血液透析装置和人工心肺机等医疗器械进行了安全与性能的专项抽验与调研。

结合这四年广东省医疗器械质量监督检验所对在用医疗器械监督抽验的经验、与医疗机构的沟通了解、相关文献资料的调查以及对我国现行医疗器械相关法律法规的分析,总结出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

1 在用医疗器械监督抽验存在的问题

1.1 医疗器械监管法律与监管主体的问题

目前,我国对医疗机构在用医疗器械进行监管有卫生、质监和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各自分别依据《传染病防治法》、《计量法》、《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进行监管,但切入点和裁量有很大的区别,具有很大的差异性和局限性。医疗器械监管的多头管理,导致出现一些真空地带,增加了医疗机构的运行成本和使用医疗器械的风险。目前,我所对医疗机构进行抽验所产生的费用由政府财来承担。在具体运作中,积极与各个医疗机构进行有效的沟通,才能顺利完成在用医疗器械的各项抽验工作。

《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于2000年4月1日实施以来,由于条例规范没有具体操作方式,对在用医疗器械监管存在概念不清晰。四年来,我所在用医疗器械监督抽验只能进行政府摸底性监督抽验,并不能对不合格产品进行相应处罚及公告;只能建议医疗机构进行整改,提高其对在用医疗器械安全和性能的重视。法律法规不健全,导致对医疗机构在用医疗器械的监管很难到位,对发现的问题也无法进行有效处理。综上所述,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对在用医疗器械的监管具有很大难度。

1.2 医疗机构在用医疗器械存在的问题

1.2.1 技术人员法律法规意识有待提高

医疗机构技术人员较注重技术提升,忽视相关法律法规的了解与管理水平的提高。他们有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对医疗器械相关法律法规及管理文件却知之不多,对产品的包装、标签和说明书,对医疗器械分类的具体规定不熟悉,也不能够辨别产品注册证的真伪。

1.2.2 技术人员技能水平有待继续提高

医疗机构在用医疗器械门类多、规格杂,使用难度差别大。由于培训相对不足,部分技术人员对正确使用医疗器械的了解不够充分,对常用医疗器械只是机械性操作,不了解原理,当出现异常时会不知所措,严重影响医疗器械的性能和安全。

1.2.3 医疗器械进货有待规范

部分医疗机构医疗器械的来源较乱,有些无证,有些自制,有些赠送,有些是上级购买下拨,有些还是三无产品甚至假冒产品,存在不按有关规定购买医疗器械和使用二手医疗器械的现象。而二手医疗器械,在交易时往往不经过法定检验机构的检验,质量难以保证。

1.2.4 医疗器械维护条件有待完善

一些医疗机构的医疗器械保管、储存条件差,缺乏必备的保管、养护设备,未配备相应的养护人员。对于医疗器械所需要的湿度、温度等环境条件,也不够重视。有些医疗器械因保存环境不达标,而导致其性能降低甚至运转失常。在用医疗器械出现问题,一些医疗机构只修不检,也没有对各项技术指标进行全面的检验与校正,容易酿成医疗事故。

1.2.5 医疗器械设备使用期限有待界定

大部分医疗器械没有使用有效期,有的已经使用了十几年,老化严重,严重锈蚀。有的医学图像设备的图像已模糊不清,有的治疗设备已经达不到其治疗效果仍在使用。

1.2.6 医疗器械检验有待重视

目前我国对在用医疗器械的法制监督尚未完善,医疗机构对其检验缺乏动力,尚未配备基本检验设备。已有的检验也具有随意性,检验很大程度依赖于技术人员的责任心。在用医疗器械检验不到位,给医疗器械安全使用埋下了隐患。

1.2.7 医疗器械档案有待健全

部分医疗机构的在用医疗器械档案不够健全,只有简单的供货方资质档案、产品注册证明文件、出厂合格证明文件等材料,而对使用过程中的养护、维修、检验记录等材料并没有很好的整理归档。

1.2.8 处理不良事件工作力度有待加强

在用医疗器械发生不良事件实际上挺多,但不少医疗机构对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认为出现不良事件,可能是因产品质量问题引起,不太愿意将这类问题公开,自行处理,不上报。这导致医疗器械不良事件上报率较低,也导致部分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重复发生。

1.3 医疗器械监管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医疗器械的监管起步较晚,而医疗器械作为一个涉及多学科的新兴行业,其产品的结构、技术、品种千变万化,监管环境复杂多变、层次不一,日常监管工作量也大。只有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或掌握多学科的复合型人员才能有效的对各种医疗器械的性能、安全等质量实施监督检查。

目前,医疗器械监管人员数量不足,整体专业素质有待提高,缺少对口专业人员。现有监管人员缺少专业系统培训,基层缺少专职医疗器械监管员。现有医疗器械行政监管人员缺少必要的医疗器械专业知识,监管工作只能停留在表面,无法进行实质意义的技术监督。

1.4 医疗器械检验机构技术支持力量不足

1.4.1 医疗器械检验机构设置有待加强

目前,我国医疗器械检验机构的设置远没有药检所周全,药品检验所每个地市都有,而医疗器械检验机构至今仍只停留在SFDA下属十大中心和各省级检验机构。由于地市级以下检验机构未成立,不利于地市级以下的基层监管,更不能满足地市级以下在用医疗器械日常监管工作的需要。

1.4.2 检验人员配备严重不足

医疗器械涉及技术领域广,行业跨度大,专业性强,对医疗器械检验人员的素质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人员配备不足,在多领域缺乏高级专业人才,已严重制约医疗器械检验能力的提高。医疗器械检验机构技术搭配不完善,检验技术人员配置急需加强,技术能力未能满足目前在用医疗器械等产品的检验需求,医疗检验人才队伍建设任重而道远。

1.4.3 检验基础设施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由于历史原因,政府对医疗器械检验机构建设投入不多。各级医疗器械检验机构成立的时间都较短,检验设备经过近年来国家的投入和地方政府的支持,有了一定的规模,但仍不能满足在用医疗器械监督抽验工作的需要。

1.4.4 在用医疗器械抽验经费投入不足,日常监督抽验尚未开展

在用医疗器械监督抽验是在用医疗器械监管的一个重要手段。目前,抽验经费投入不足,抽验品种不多,涉及面比较窄,技术监督工作跟不上。当前的抽验只停留在计划抽验,日常监督抽验并未开展,无法在日常监管过程中通过在用医疗器械抽验来尽早识别存在的安全隐患。

2 完善在用医疗器械监管的建议与探讨

为加强在用医疗器械监管,保证医疗机构中的在用医疗器械安全有效使用,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2.1 完善医疗器械监管法律,捋顺监管

目前的《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内容不完善。要加强医疗器械监管工作,就要加快立法工作,出台《医疗器械管理法》,把医疗器械监管和药品监管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进一步明确医疗器械监管职责,理顺部门间的关系,完善法律体系,建立医疗器械监管的长效机制。针对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法律法规存在的问题,完善内容,填补法律空白,增强可操作性,整合各监管部门的执法力量,真正使医疗器械监管部门的监管工作不越位、不缺位、不错位。特别要加强医疗器械使用环节监管法规的完善,确保医疗器械监管工作在所有环节都能始终标准如一,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用械安全。

2.2 推进医疗机构在用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建设

参考美国等发达国家对在用医疗器械监管的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基本国情,引入风险管理理念,竖立医疗器械全寿命周期概念,建立医疗机构信用体系机制,提高医疗机构管理水平,促进在用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从风险角度考虑人员素质、医疗器械进货、医疗器械使用维护条件、医疗器械使用期限、医疗器械设备档案、检验设备配置等各方面,全面保障用械安全。

2.2.1 建立医疗机构在用医疗器械风险管理。

制定风险管理指南,为医疗机构提供风险管理依据。广泛宣传,增强医疗机构在用医疗器械风险管理意识。加强管理职能,实施在用医疗器械风险管理。利用风险分析方法,识别和降低在用医疗器械使用风险;注重基本安全防护,提高医疗器械使用安全。引进医疗器械保险制度及第三方维护维修服务,充分保障医疗器械安全运行。建立医疗器械考核指标体系,将检验作为过程进行管理。提高人员素质,降低在用医疗器械风险因素中人的因素。加强医疗器械风险管理技术档案(数据库)建设,为在用医疗器械风险分析和评估的量化管理奠定基础。

2.2.2 竖立医疗器械全寿命周期概念

从医疗器械的规划、设计、生产、销售、安装调试到使用、维护检验、报废的全过程,建立医疗器械全寿命周期的有效监管模型,促进医疗机构对在用医疗器械进行有效的管理,全面保障医疗器械使用的质量与安全。

2.2.3 建立医疗机构信用体系机制

参考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对医疗机构进行信用评级,鼓励和表彰在用医疗器械管理规范、患者满意度高的医疗机构,加大对医疗事故等不良事件频发的医疗机构的监督检查力度,建立和健全医疗机构在用医疗器械信用体系机制。通过监管部门、医疗机构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使监管部门的公信力、医疗机构的诚信度得到显著提高,整个行业的信用环境得到显著改善,人民群众使用安全有效医疗器械的合法权益得到更好保障。

2.2.4 建立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管理网络

我国是医疗器械使用大国,但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再评价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报告数量与整个在用医疗器械的品种数量相比不多,且收集的多为死亡或者严重伤害事件。建立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管理网络,实现监测手段电子化,有效促进不良事件监测多元化,支持在用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识别与发现,提高风险信息发布的透明度,有效控制类似不良事件的再次发生。

2.3 加强医疗器械监管队伍建设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监督管理专业队伍,要根据医疗器械的特点,制订医疗器械行政监管人力资源规划,将合适的医疗器械专业人才选进医疗器械监管队伍中来,充实队伍,保障力量。建立规范化的培训制度,不仅要进行医疗器械的法律法规培训,更要进行全面的医疗器械相关专业知识培训,这是由医疗器械的特殊性决定的。建立健全基层机构,稳定专业技术人员队伍,根据医疗器械专业性强的特点,精挑细选合适人才担当医疗器械监管工作,并且要保证这些人员岗位的相对稳定。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将优秀人才选拔到领导岗位,合理使用人才,切实提高工作效能,更好地做好医疗器械监管工作。

2.4 加强医疗器械检验机构建设,提高技术监督支撑能力

医疗器械检验是开展在用医疗器械监管工作的技术保障,检验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监管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必须加强医疗器械检验机构建设,提高技术监督支撑能力,包括医疗器械检验机构设置、检验人员配备、检验设施投入和医疗器械监督抽验经费支持等。

2.4.1 加强医疗器械检验机构设置

根据《国家食品药品安全“十一五”规划》的要求:国家级医疗器械检验机构对归口产品检验能力达到100%,省级医疗器械检验机构对市场常规产品检验能力达到95%以上,保证有能力对在用医疗器械进行监督抽验及日常检验。在现有国家中心、省级医疗器械检验机构基础上,可扩展到市级医疗器械检验分机构的设置,提高检验技术能力,逐步开展与其检验能力相对应的日常在用医疗器械监督抽验工作,满足医疗器械使用单位在用医疗器械的监管要求。

2.4.2 提高医疗器械检验机构人才素养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医疗器械检验专业队伍就要根据医疗器械的特点来制订医疗器械检验机构人力资源规划,加大检验人员配备力度。从大专院校接收专业对口的大学生、研究生,也可从科研院所直接选调高端人才,量才使用,人尽其才。同时大力培养高端检验人员,把现有检验人才重新送入大专院校,进行对口专业学习,实现“走出去,引进来”。建立合理分配机制,使高端人才有高端的报酬,做到“引得进,留得住”。也可以和相关科研院所建立合作机制,充分利用科研院所的人才设备,对某一类医疗器械形成具有联合检验的能力。

2.4.3 加大检验机构检验设施投入

医疗器械检验是开展监管工作的重要技术保障,检验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监管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也事关人民群众用械安全,各级管理部门应加大这一事关国计民生事业的投入。加大对医疗器械检验机构检验设施的投入,就是对人民群众的健康负责,就是对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的支持。使各级医疗器械检验机构在面对大型新式医疗器械的检验时不捉襟见肘,使检验机构的检验能力与当前医疗器械的发展相适应。

2.4.4 加大医疗器械监督抽验经费投入,整合各种技术资源

医疗器械监督抽验是对医疗器械上市后进行监管的一种有效手段,目的在于发现医疗器械在各个环节中存在的漏洞与缺陷。目前,从抽验的品种和效果来看,尚有不足之处,国家应加大抽验经费的投入,整合各种技术资源,才能做好该项工作。利用医疗器械监督抽验经费的投入,让医疗器械检验机构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以及大型医疗机构中的专家力量和仪器设备构成一个医疗器械强大的科研与检验综合平台。才能更好的促进在用医疗器械专项监督抽验工作和日常监督抽验工作的开展。

2.4.5 开展医疗器械检验机构技术服务

检验机构可开展在用医疗器械检验技术服务,帮助医疗机构具备一定的检验能力,以满足医疗机构在用医疗器械的自检需要。检验机构也可组织医疗器械标准体系建设,交流医疗器械适用范围、技术特性、功能特点等知识,使医疗机构充分认识医疗器械相关风险,服务好医疗机构等医疗器械使用单位。

综上所述,经过对在用医疗器械监督抽验存在问题提出了完善在用医疗器械监管的建议,为解决在用医疗器械监管中的各种问题,保证医疗机构在用医疗器械安全有效,保障人民群众用械安全,应着实加强医疗器械监管能力建设和提高检验机构技术水平,以科学监管理念来服务医疗器械产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常永亨.医疗器械安全与性能基本要求与中国的医疗器械监督管理[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0,16(11):28~33.

[2]黄强.医疗机构在用医疗器械管理亟待规范[J].中国医疗器械杂志,2007,31(2):135~136.

[3]翟秀芳,沈玉萍,韩艳.农材医疗机构在用设备规范化管理探析[J].首都医药,2007,(10):15~16.

[4]迟元勤,狄泉.对医疗机构使用医疗器械监管的思考[J].齐鲁药事,2009,28(12):709~711.

[5]赵军辉,张志清,赵恒.浅谈在用医疗器械的监督检验[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09,15(3):54~55.

[6]赵冬梅,高飞,何晓军.基层医疗器械监督抽验工作大有可为[J].首都医药,2009,2(下):22~23.

[7]喻洪流,钱省三.医疗器械的全寿命质量与安全监管模式探讨[J].中国医疗器械杂志,2006,30(2):120~123.

[8]欧阳昭连.在用医疗器械风险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D].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7.

上一篇:彩排学生日记下一篇:和兴乡金刘学校消防安全自查整改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