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医疗机构

2024-09-21

农村医疗机构(精选12篇)

农村医疗机构 篇1

摘要:目的:通过分析农村地区村级医疗机构处方费用, 为降低处方费用提供政策依据。方法:通过现场机构调查法收集资料, 对安徽省霍山县村级医疗机构12133条处方记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平均处方费用为28.19元, 处方费用中位数为22.00元;应用抗生素、激素和抗病毒类药物时, 使用注射特别是抗生素注射时, 处方费用明显增加 (P<0.001) ;不同学历、工作年限的乡村医生处方费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 ;前五位常见系统疾病之间处方费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 。结论:项目地区农村居民疾病经济负担较重, 存在不合理用药现象, 应采取针对性措施。

关键词:村级医疗机构,合理用药,处方费用

根据国家统计局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推算, 2005年底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57 %[1]。农村人口的健康水平影响着农村以及全国的经济发展, 农村卫生工作是关系到农民切身利益和农村以及国家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但是, 村级医疗机构处方费用较高, 用药不规范, 致使农民医药费用负担较重的问题日益突出[2]。中加国际合作项目自2006年起对农村居民卫生服务利用情况进行监测与评价, 发现处方费用较高不仅给农村居民带来经济负担, 同时存在很多不合理用药现象。本文主要对研究中村级医疗机构处方费用进行分析。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根据 “合作医疗制度下农村居民卫生服务利用监测与评价”的方案设计, 选择安徽省霍山县作为农村居民卫生服务利用的实施现场。通过现场机构调查法, 收集了该县1997~2006年55个村卫生室 (含集体办和私人办村卫生室) 的门诊和处方登记本等资料。门诊资料包括病人的姓名、性别、年龄、家庭住址、疾病和症状、治疗措施;处方资料包括病人的姓名、性别、年龄、处方费用。乡村医生个人资料包括村医的姓名、性别、年龄、工作年限、学历水平等信息。

采用EpiData3.1软件建立数据库, 结合ICD-10对疾病和症状进行合理分类, 结合《药物临床信息参考》2005版对治疗措施进行编码, 分别建立门诊登记和处方数据库。将门诊登记数据库、处方数据库和村医个人信息进行校对、匹配、整理, 得到有效记录12133条。应用SPSS16.0软件, 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 t检验, 方差分析等方法进行统计分析。

2 结 果

2.1 平均处方费用分析

处方最高费用529.9元, 最低0.4元, 平均处方费用为28.19元, 处方费用中位数为22.00元。对处方费用以10元为间距进行分段统计发现, 0~30元三个费用段的处方数量占样本的67.2%, 即大部分处方费用集中在30元以下。同时, 百元以上的处方比例为1.8%。

2.2 处方费用的分布

相关文献显示[3], 处方费用往往呈近似对数正态分布。将12133条数据从0元开始, 按照10元间距依次对处方费用进行计数, 并做频数图, 处方费用呈典型的左偏态分布。对处方费用进行自然对数转换, 重做频数分布图, 处方费用对数近似正态分布。见图1。

如图1所示, 处方费用对数的均数为3.0451, 中位数为3.0910, 转换为处方费用分别是21.0元和21.9元, 二者比较接近。说明转化成处方费用对数后, 可以按近似于正态分布进行处理, 与国内外学者研究发现类似。结果显示, 该阶段项目地区村级医疗机构平均处方费用对数95%可信区间应在3.0314~3.0588左右, 转换成平均处方费用为20.73~21.30元。本研究利用处方费用对数值分析用药情况、给药方式、村医学历、村医工作年限等资料。

2.3 处方费用按用药情况、给药方式分析

在用药情况上, 抗生素的使用在村级医疗机构非常普遍。12133条处方数据中, 抗生素使用率达39.4%, 激素使用率为15.3%, 抗病毒类药物使用率为9.9%。同时, 抗生素与其他药物联用情况较为常见, 抗生素和激素联用处方比例为12.3%, 抗生素和抗病毒类药物联用处方比例为8.9%。在给药方式上, 注射的使用率较高, 占所有抽样处方的24%。

在用药情况上, 是否使用抗生素、激素和抗病毒类药物在平均处方费用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01) ;在给药方式上, 注射对平均处方费用影响较大, 注射处方和未注射处方平均处方费用分别为39.70元和24.56元, 是否使用注射在平均处方费用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 , 而抗生素注射平均处方费用高达43.12元。见表1。

2.4 处方费用按村医学历、工作年限分析

不同学历组村医平均处方费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 。初中及以下学历组和大专学历组处方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其他两组之间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 中专学历组处方费用最低, 大专以上学历组处方费用最高。见表2。

不同年限组乡村医生平均处方费用差异总体上有统计学意义 (P<0.001) 。不同工作年限组两两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 20~30年组处方费用最低, 30年以上组处方费用最高。见表3。

2.5 处方费用按疾病系统分析

该地区常见的系统疾病是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皮肤及皮下组织疾病、损伤和中毒 (前五位) 。其处方费用差异总体上有统计学意义 (P<0.001) 。其中, 皮肤及皮下组织疾病处方费用最低, 循环系统疾病处方费用最高。见表4。

3 讨论

本次研究表明:项目地区村级医疗机构处方费用较高;使用抗生素、激素和抗病毒类药物, 盲目使用注射特别是抗生素注射时, 处方费用增高;乡村医生的学历、工作年限是处方费用的影响因素;项目地区前五位系统疾病处方费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与其他研究相比, 该地区村级医疗机构平均处方费用高于西部地区和同省份的中部地区[4,5,6]。尽管西部属于贫困地区, 而本研究地区也属于国家级贫困县。该地区村级医疗机构抗生素使用率为39.4%, 高于WHO标准 (20.00%~26.80% [7]) , 同时激素和抗病毒类药物用药情况也不容乐观。不合理用药可能降低药效[8], 导致产生细菌耐药性和引发药源性疾病[9,10], 还浪费了有限的卫生资源, 违背了效率与公平的原则[11], 加剧了农村居民的医药负担[12];注射使用率为24%, 接近WHO标准上限 (13.40%~24.10% [7]) , 其中抗生素注射比例较高, 造成处方费用显著增高, 给农村居民带来了经济负担, 同时还存在医源性感染和血源性疾病传播的安全隐患[13]。

不同学历、工作年限的乡村医生处方费用有差异。可能因为学历较低的医生通常年纪较大、受教育程度低, 不合理用药现象较为普遍, 而学历较高的医生相对来说处理疑难杂症的能力增高, 其处方费用也相应较高[14];工作年限较长的医生多由学徒行医, 缺乏系统医学教育, 更容易片面追求经济利益[6]。另外, 农村地区常见系统疾病, 如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疾病处方费用较高。重点培训乡村医生在这些疾病上的诊断及处方能力, 控制常见病的花费可有效地减轻患者负担[15]。

村级医疗机构作为农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络的基础, 是农村居民寻求医疗卫生服务的主要场所[16,17]。项目地区村级医疗机构目前已开始使用国家基本药品目录, 实行药品零差价销售, 给予卫生服务补偿。但处方费用受多因素影响, 提倡安全合理适度用药、规范乡村医生处方行为、降低农村居民疾病负担是一项长远而综合的工作, 需要多角度多方位共同展开。建议如下: (1) 加强对处方的监督和管理, 并将合理用药和降低处方费用作为绩效考核标准, 定期公示; (2) 实行药品集中采购, 规范购药渠道, 保证药品质量, 降低采购成本, 统一药品价格; (3) 制定用药规程, 如安全注射、常见病流程等, 严格执行国家基本药品目录; (4) 提高补偿标准, 制定补偿措施, 细化补偿手段, 如医疗服务费、预防保健费等, 切实落实到位; (5) 定期培训乡村医生, 提高其业务能力, 增强其责任意识; (6) 对农村居民进行宣传教育, 纠正其错误就医观念。

农村医疗机构 篇2

即时结报服务协议书

甲方:东津新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办公室 乙方:

为确保参合农民享受优质、价廉的医疗服务,方便参合农民住院即时结算报销医药费用,根据市卫计委关于印发《襄阳市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襄卫生计生发【2014】88号)文件规定,规范我区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即时结报工作,经平等协商后,就东津新区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即时结报服务自愿签订本协议。

一、甲方的权利与义务

第一条

经乙方主动申请,甲方评审考核,确定乙方作为东津新区新农合市二级定点医疗机构及即时结报单位。根据上一新农合工作情况,结合实际,确定东津新区参合住院患者例均住院费用控制在3500.00元以内,住院人次控制 1人次。

第二条 甲方负责对乙方工作人员进行新农合政策法规的培训,及时向乙方提供新农合的政策信息。指导、帮助乙方开展医院信息管理系统与新农合信息管理系统对接等相关工作。

第三条

甲方随时提供《新农合药物目录》变动及新农合政策调整情况,并向乙方做好宣传及咨询工作。根据《东津新区定点医疗机构考核办法》和《东津新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分级管理实施办法(试行)》每半年对乙方的新农合工作进行分级评审考核。积极组织协商处理乙方因参合患者就医补偿问题产生的争议。

第四条 甲方在乙方提交即时结报审批资料等资料30天内给予审批核拨乙方垫付补偿款,并在核拨垫付款中暂扣5%作为考核基金,年底考核后按考核得分给予返还、核减或奖励。定期与乙方进行沟通,采取座谈或会议等形式主动了解和听取乙方对新农合医疗服务管理工作的意见,采取乙方合理建议。

二、乙方的权利与义务

第五条 乙方应认真遵守国家、省、市有关医疗服务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严格执行新农合的相关政策以及甲方《新农合实施办法》中的相关规定。对本单位的工作人员进行相关培训,使其掌握新农合相关政策、热情接待参合患者、提供参合患者农民的政策咨询,不得随意推诿参合农民。

第六条

乙方把新农合工作作为本院工作重点进行安排部署,新农合服务、宣传、教育、操作系统管理等工作应做为常态化管理并不断改进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

第七条

乙方要严格实行首诊负责制,应认真进行身份证和证件识别,查看病本人合作医疗卡、身份证(或户口本)、转诊证明等资料,若所携带证件不足证明其身份可联系参合患者所在地新农合管理机构予以核实。杜绝冒名顶替等各种套取新农合基金行为。

第八条

乙方要加强医院人才培养和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综合服务能力,严格控制参合患者住院流向,严格住院指征,认真落实双向转诊制度,充分发挥区属医疗机构各项优势,正确引导参合患者合理转诊。

第九条

乙方要严格掌握出入院标准,不得诱导参合农民住院,不得有过度医疗行为发生。同时,向患者做好宣传解释工作,引导患者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不得满足患者的不正当需求。对于连续住院明显过长、住院病人费用明显过高、短期内重复重复住院等情况,要及时向甲方书面报告,协助甲方的核查。应根据参合患者病情,对症下药,因病施治,在用药及耗材上遵循“能用普通的不用贵重的,能用口服的不用注射的,能用国产的不用进口的”的原则,努力控制用医药费用的不合理增长,并积极遵守甲方出台的医疗费用控制措施。

第十条

乙方要按照省,市相关规定,控制新农合目录外药品及治疗耗材费用。因病情需要必须使用《药品目录》外药品或项目的。应当告知病人或其家属,并经其签字同意。对不符合要求或超规定使用的药品,市三级医疗机构目录外费用控制在20%以内;市二级医疗机构目录外费用控制在15%以内;区级医疗机构目录外费用控制在10%以内;乡镇级控制在5%以内。

第十一条

乙方医务人员应严格掌握大型设备检查的指征,能够使用常规检查确诊的不得使用特殊检查,不得使用与诊疗无关的特殊检查。因病情需要做大型设备检查的,应告知病人及家属,并经其签字同意。

第十二条

乙方不得将新农合不予支付费用的诊疗项目变更为可报销项目,更不允许分解在其他项目中,也不得要求在外自行新农合基本用药目录外的药品。

第十三条

参合患者出院时,乙方应按照《东津新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方法》为患者即时结报医疗费用,按月上报报销制单(住院报销制单统一日期为本月20号),定期汇总装订参合住院患者证明,费用清单(汇总清单及一日清单)正规住院发票原件,出院小结(盖章),合作医疗卡、身份证(户口本)复印件等有效凭据,于次月5日前(节假日顺延)前向甲方递交报销审批资料、全省统一《新农合月报表》及《医院补偿垫付款拨付申请表》申报结算报销的垫付费用。

第十四条

乙方应对参合患者中经民政部门认定的贫困户人口和特困优抚对象(根据民政部门发放的证件和名单予以确认)给予适当的医疗费用减免,减免的费用不得纳入想新农合补偿范围。

第十五条

乙方应主动配合甲方对参合患者就诊情况和医院医疗服务行为进行咨询、调查和处置;主动配合甲方关于新农合工作的检查考核工作,评审考核每降一个“A”级本院新农合报销比例下调5%,达不到“A”级自动退出东津新区新农合定点资格。

三、违约责任

乙方在违反以上第五条至第十五条任意三条或三条以上,甲方可按照省、市和甲方新农合管理文件对乙方进行处理并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暂停或取消乙方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资格。

四、争议处理 第十六条

本协议执行过程中如发生争议,双方协商解决。协商达不成一致的,双方均可以提出书面复核申请,向同级卫生行政部门申请行政复议或向人民法院提请行政诉讼。

五、附则

第十七条

本协议一式二份,甲乙双方各一份。

第十八条

本协议有效期为201 年

日至201 年 月

日。

甲方(法人代表签字)

乙方(法人代表签字)

甲方单位(盖章)

乙方 单位(盖章)

农村医疗条件现状调查 篇3

关键词:农村;医疗条件;设施落后;经济增长

中图分类号: R19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3)-14-05-1

1 研究背景

如今,我国正在忙碌地进行着医疗体制的改革,随着国家医疗体制改革地不断深入,相关部门对农村基层医疗机构投入地不断增加,我国农村医疗条件照比以前而言有了一定的改善,但还有不少的问题仍未得到有效缓解,比如:农村医疗资源缺乏、专业技术医务人员匮乏、总体医疗水平偏低等,农村地区的基本医疗卫生条件能否得到本质的改善还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在医疗需求方面如何做到按照居民的实际健康需要进行分配,而不是取决于居民的地位和收入,在卫生资源配置方面如何做到公平客观地为居民提供他们所应该得到的卫生服务,在医疗服务方面如何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等重要改革目标仍然任重而道远。

2 地区调查

通过相关资料的统计调查,对我国农村医疗条件和基础设施现状开展调查研究。通过发放随机调查问卷和走访等方式,在辽宁省的沈阳、大连、鞍山、抚顺、本溪等城市中共选取40个村作为调查地点,共发放400份调查问卷,完成收回378份,边走边访边记录,获取了大量关于各个村落的概况等资料。问卷调查结果总结如下表:

通过走访调查,结合相关资料可知,在全部调查的40个样本村中,仅有5个样本村设有卫生所。样本村各村平均人口大约为2000人,但各村平均拥有医务所仅为两间,医护人员3位,病床5张,这无疑反映出农村医疗条件的简陋和匮乏。

3 解决对策

加大农村医疗卫生资金投入。有些简陋的农村医院由于资金的严重短缺至今还设在危房里,如果有了充足的资金,就能为医院盖起新楼,就能使农村医疗条件发生质的飞跃。因此,为了改善农村医疗条件,政府及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资金投入,培养医疗工作人员学习最新技术,加快医疗检查设备及时更新,拓宽卫生服务项目,提高医疗服务技能,为广大村民营造一个良好的医疗环境,使所有病人都能享受到最优质的医疗服务。但是,即使相关部门答应给农村医院进行拨款,很多专项资金的下拨也同样存在着层层审批、手续复杂、流程冗长、效率低下的通病,当资金真正到达基层医院时,已经大大削减了其功效,给基层医院的工作实施带来了诸多不便。所以,在鼓励政府加大对农村医疗资金投入的同时,还要大幅度提高行政服务效能,提高政府部门办事效率,简化和缩短审批流程,最大限度地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使资金得以及时利用并发挥其最大价值。

健全农村医院人事管理制度。首先,农村医院的医疗技术人员数量较少,有的医院通常是三五年也来不了一个医生,新能量的注入数量少、频率低,全院上下总共只有五六个医生,加上护理管事人员也不到10人;其次,还存在著医生学历低经验少的问题。乡村医生长时间呆在自己工作的地方,接触不到外界先进的技术,又没有新的知识资源及时流入,医生很难积累到相关方面的高端经验,这就会在主观上严重阻碍农村医疗条件的改善。对此,农村医院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建立继续教育制度,加强医院技术人员业务知识和技能的培训,鼓励有条件的镇村医生接受学历教育,继续深造;自行组织考试,考试内容应重点考核医生所在岗位的相关专业知识、临床操作技能等,以随时检验医生水平;降低医院录取门槛,畅通人才流通渠道,凡是大学本科毕业以上学历或者取得了执业医师资格的人员均可直接纳入到农村医院组织里;广收药学、医学影像、医学检验等特殊急需专业的技术人员,注重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扩大医院服务范围;在所有符合条件的后备人员中优先聘用医院所在地的当地村民,并定期带医院工作人员去上级医院进行学习与经验交流,不断推进镇村医务人员整体水平的提高。

农村医疗机构 篇4

1 对定点医疗机构的审计主体

审计可分为外部审计和内部审计, 外部审计主题主要指审计局、卫生局等对新农合资金进行的专项审计, 内部审计主题主要指内部审计机构和部门采取的内部审计, 二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

2 制定审计方案

2.1 具体审计目的

规范医疗定点机构的行为, 提高新农合资金利用率。

2.2 具体审计方法和程序

由于时间有限, 因此, 不可能对期内所发生的事项及相关资料进行详细的审计, 应根据审计需要, 灵活运用各种审计方法, 如采取询问、审阅法、核对法、函证法、抽查凭证法、实地考察法等等[2]。

2.3 预定的执行人及执行日期;

2.4 其他有关内容。

3 审计内容

3.1 抽查审核在院患者合作医疗证、身份证 (户口簿) 、转诊证明等, 审核就诊者与所持新农合证件身份是否相符;否存在虚挂住院患者、造假病例, 套取新农合资金现象;对已出院新农合患者应采取抽查实地问询等有效方法检验其真实性。

3.2 审核新农合患者门诊及慢性病费用;抽查就诊者与所持新农合证件身份是否相符, 是否存在与病症不对症用药等现象。

3.3 审核新农合患者住院期间所发生的费用;

3.3.1 审核其用药目录和诊疗项目目录是否符合新农合用药规定, 是否存在过度用药、不对症用药、开搭车药回扣药及串换药品现象;对目录外药品费用、不予报销的诊疗项目和医疗服务设施 (指纳入补偿比例为0的项目) 费用所占比例分别不得超过药品总费用或诊疗项目和医疗服务设施总费用的15%。

3.3.2 抽查审核其是否重复、滥用大型仪器检查。MRI、CT、彩色多普勒等大型检查的阳性率应在70%以上。

3.3.3 抽查是否存在重复化验检查, 分解收费, 乱计费和升级收费现象[3]。

3.3.4 抽查审核住院患者的遗嘱、检查、治疗、用药是否清晰完整, 有据可查;住院患者的遗嘱、报告单、费用清单三单是否一致。

3.3.5 抽查审核其出院带药量, 出院带药一般不超过7d量, 特殊情况下 (出院时病情无好转或加重) 不超过15d量;带药品种一般不超过3种, 特殊情况下 (出院时病情无好转或加重) 不超过5种。

3.3.6 审核其医疗费用增长情况 (可选择某病重或与上年度同期比较的方法) , 确定其不合理部分, 找出医药费增长过快的原因。

3.3.7 审核其是否存在主管故意的放宽入院体征、延长住院天数、故意提高复诊率和重复住院率。

3.3.8 审及其账务处理情况是否规范, 是否存在账目混乱、少做或多做收支, 有意规避或掩盖新农合医药费增幅过高或与有关部门之间的舞弊行为。规范的账务处理如下[4]:

汇总某期新农合门诊住院基金垫付款是应作会计分录为:

收到市财政部门新农合基金补偿款是应作会计分录为:

接到有关部门新农合基金核减通知用应作会计分录为:

定点医疗机构按照核减通扣减个人款项是应作会计分录为:

定点医疗机构核减欠款时

2.4审计报告

2.4.1审计结束后, 出具审计报告, 审计报告应当包括的基本要素: (1) 标题; (2) 收件人; (3) 正文; (4) 附件; (5) 签章; (6) 报告日期。

2.4.2其中审计报告的正文应包括的主要内容: (1) 审计概况:说明审计立项依据、审计目的和范围、审计重点和审计标准等内容; (2) 审计依据:应声明审计是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实施, 若存在未遵循该准则的情形, 应对其做出解释和说明; (3) 审计结论:根据已查明的事实, 对被审计的医疗定点机构的新农合资金控制制度和控制获得做出评价; (4) 审计决定:针对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提出的处理、处罚意见; (5) 审计建议:针对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提出改善的建议。

2.4.3审计报告的附件应包括对审计过程与审计发现问题的具体说明、被审计单位的反馈意见等内容。

2.4.4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报告持有异议的, 审计项目负责人及相关人员应进行研究、核实, 必要时应修改审计报告。

2.4.5审计报告经过必要的修改后, 应连同被审计单位的反馈意见及时送审计机构负责人复核。

2.4.6审计机构应将审计报告提交被审计单位和组织适当管理层, 并要求被审计单位在规定的期限内落实纠正措施。

摘要:新型农村医疗合作制度实施以来, 在缓解农民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是, 定点医疗机构的的不规范行为时有发生, 个别定点机构非法套取新农合资金数目巨大, 对新农合制度健康可持续发展带来了阻力。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的新农合资金的审计的重要性凸现出来。

关键词:新农合资金,定点医疗机构,审计

参考文献

[1]吴海波, 吴爱萍, 违法违规侵占新农合资金的成因分析及预防[J].中国卫生经济, 2011, 30 (11) :60.

[2]杨金侠, 李士雪.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机构不规范行为监管的思路[J].中国卫生经济, 2006, 25 (1) :27.

[3]昂慧, 医院内部开展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方法和一般程序[J].中国卫生经济, 2011, 30 (5) :97.

[4]杨金侠, 李士雪.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机构不规范行为监管的思路[J].中国卫生经济, 2006, 25 (1) :27.

农村医疗机构 篇5

申请单位:x市四营乡常泊洛村

申请日期: 2011年5月15日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一项“政府得民心,农民得实惠,卫生得发展”的利民政策,为了积极配合新农合工作,常泊洛村卫生室特向上级卫生主管部门申请校验。现将我室基本情况介绍如下:

一、常泊洛村卫生室位于四营乡常泊洛村所在地,我室使用面积不少于60平方米,庭院宽敞,卫生干净。

二、医生马翠,2010 年取得乡村医生资格证,多年实习和行医,理论联系实践,积累了不少经验,深受患者和广大农民群众满意。

三、在市、县、镇、乡卫生部门引导支持下,我室不断完善硬件,规范软件管理,合理处方配方,合理收费,热情服务。积极参加初保,宣传预防保健、康复科普知识。

我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研究 篇6

关键词:城乡发展;医疗保障;城乡一体化

一、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历史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三农”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全局性的根本问题。而不解决好农民医疗保障问题,就无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也谈不上现代化社会的完全建立。大量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也已表明,在农村建立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势在必行。大量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也已表明,在农村建立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势在必行。2002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明确指出:要“逐步建立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2003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开始在全国试点推行。在2003年——2005年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十一五”规划实施的大背景下,2006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开始加大力度,同时加快了进度。2007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建立将从试点阶段转为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广,覆盖面达到80%,到2010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要基本覆盖农村居民。据卫生部统计,截至2008年9月30日,全国参加新农合人口为8.14亿,参保率为91.5%,新农合筹资规模达到710.02亿元,支出429.10亿元。

二、农村医疗保障制度成绩与问题共存

(一)“医疗大餐”缺油少料,调不起农民的“胃口”

目前我国还缺乏具体的筹资政策。我国相关政策明确规定:举办合作医疗,要在政府的组织和领导下,坚持民办公助和自愿参加的原则,其筹资以个人投入为主,集体扶持,政府适当支持。虽然政府规定了合作医疗筹资三个方面,但却没有明确医疗合作在乡、村两级的合法筹资渠道以及政府的资助情况,这使得合作医疗的集体扶持无法正式列入乡、村收入开支中。同时,支付的比例也缺乏规范。

(二)“医疗套餐”样式单一,满足不了农民的胃口

据卫生部统计,截至2008年9月30日,全国参加新农合人口为8.14亿,参保率为91.5%。但现阶段的农村医疗保障的方式依然比较单一,也即局限于“掏小钱、包小病”的“温饱式”的单纯合作医疗制度。而随着农民人均收入水平的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这种只保“小病”的合作医疗对农民群众吸引力越来越小。而那种突发的、大额的、致贫返贫的医疗风险使得患大病家庭遭受重大经济损失时,又很难得到强有力的医疗保障和救助。这种情况不仅削弱了医疗保障制度对患病农民的保障作用,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村社会医疗保障事业的发展进程。健康要求和对医疗水平的要求均迅速提升,他们对合作医疗提供的低水平医疗服务已不再满意。

三、我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完善

(一)立法:完善完善我国医疗保障制度的“先行军”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制经济,法律是维护社会稳定与发展的重要保障。完善的农村医疗保障体系是通过立法建立,由国家和社会具体实施的一种着力于提供经济保障的体系。无法可依的医疗保障必然是带有非法持续和非稳定性的。由于我国计划经济的特殊性,过去传统的农村合作医疗长期以来通过行政命令等手段强制推行,还能够在特殊的政治影响力下进行有效的运转。但自改革开放、发展市场经济以来,行政命令的效果大不如前,由于国家还没有把合作医疗纳入强制实施的法律范畴,合作医疗的法律地位不能得到确认,因而在认识上有时难以取得共识。在形式上,农村合作医疗难以摆脱低水平低层次上运行的局面;而且,其主观随意性大,容易形成“一紧二松三垮台”局面。缺乏法律规规范是导致农村合作医疗难以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

医疗保障制度中的公平,是指由于完善的医疗保障制度是面向全体社会成员的,因而形成一种机会公平的保障;又由于医疗保障为社会成员提供基本生活保障,是社会成员不至于因遭受疾病的侵入而陷入生活困境,这就为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能力提供了一种过程的平等;医疗保障通过收入再分配功能的发挥,起到调节收入差距的作用,使社会成员能享有一定程度的结果平等权利。医疗保障的效率,表现在通过为社会成员提供医疗服务,消除其后顾之忧,从而调动积极性,提高劳动效率,提高劳动者素质,为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提供人才支持。对公平与效率的权衡取舍取决于制度的制定者的价值目标对公平的关注程度,由于我国特殊的现实状况,特别是收入分配差距存在较大,要求作出再分配调节手段之一的医疗保障制度设计,至少在现阶段应体现公平优先的原则。

(二)多层次医疗保障模式:扩充医疗保障的“军种”

改革开放发展市场经济以来,我国经济实现了快速稳定增长,但是也呈现了严重的地区差异性,这也导致全国各地农村发展的不平衡性。由于我国农村发展水平的迥异,因此不可能用一种医疗保障模式,而因从各地的实际出发,建立于生产力水平、生产组织形式和分配制度相适应的医疗保障模式。我国农村的医疗保障曾创造过举世瞩目的成就,它的重构面临严峻挑战。这一问题的解决不能脱离农村的实际情况。政府应本着成本效益原则,从设施、人员、资金等基金要素抓起,构建多元化、多层次的农村医疗保障体系。

参考文献:

农村医疗机构 篇7

1 广西农村“三级医疗机构”医疗设备现状

到2010年年底, 广西县、乡、村拥有大型乙类医用设备176台, 其中县级医院CT拥有量为130台, 占广西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仪 (CT) 拥有总量258台的50.39%;核磁共振仪 (MRI) 有5台, 占广西MRI拥有总量56台的8.93%;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仪 (DSA) 有3台, 占广西DSA拥有总量53台的5.66%;数字化模拟机 (LA) 有4台, 占广西LA拥有总量43台的9.30%;乡镇卫生院CT拥有量为32台, 占广西CT拥有总量的12.40%;MRI有2台, 占广西MRI拥有总量的3.57%。广西农村县乡医疗机构乙类大型医疗设备分布情况见表1。

1.1 广西县级医院医疗设备现状

1.1.1 广西县级医院万元以上医疗设备现状。

广西县级医院总数从2008—2010年数量变化不大, 万元以上设备总价值和台数均有大幅度提升, 总价值从148 006万元上升到227 463万元, 增幅为53.69%。台数从13 598台增长到17 270台, 增长了27.00%。但与发达地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浙江省2004年县级卫生机构万元以上设备就有17 570台, 其中50万元以下的16 444台, 50万~100万元的863台, 100万元及以上的263台[2] (表2) 。

1.1.2 广西县级人民医院主要医疗设备现状。

经过对广西卫生厅直报系统数据的处理和统计, 2010年广西县级人民医院主要的22种医疗设备中, 拥有率超过60.00%的设备的有10种, 其中拥有率最高的为黑白B超、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和救护车, 拥有量占医院总数的94.67%, 最低的是牙科综合治疗台, 拥有量占医院总数的65.33% (表3) 。另外, 拥有率超过10.00%的有7种, 分别为全自动三分全细胞分析仪、800 m A医用X线诊断机、医学图像存档传输系统、危重病人监护系统、高压氧仓、人工肾透析装置和血液酸碱气体分析仪。

台 (%)

注:资料来源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乙类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规划 (2011—2015年) 。

注:资料来源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直报系统。

注: (1) *中含有1台DSA。 (2) 资料来源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直报系统。 (3) 县级医院总数为75所。

1.2 广西乡镇卫生院医疗设备现状

1.2.1 广西乡镇卫生院万元以上医疗设备现状。

广西乡镇卫生院总数从2008—2010年数量变化不大, 但由于新医改的运行, 财政投入的加大, 乡镇卫生院万元以上医疗设备总价值和台数均有大幅度提升, 总价值从36645万元上升到75551万元, 增幅高达106.17%。台数从7924台增长到11575台, 增长了46.08%。但与发达地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浙江省2004年乡级卫生机构万元以上设备就有13445台, 其中50万元以下的12959台, 50万~100万元的443台, ≥100万元的43台[1];与全国相比, 2009年广西万元以上设备总价为54634万元, 只占全国1.95024亿元的2.80%, 而2010年广西人口比重占全国的3.44% (表4) 。

1.2.2 广西乡镇卫生院主要医疗设备现状。

经过对广西卫生厅直报系统数据的处理和统计, 2010年广西乡镇卫生院主要的21种医疗设备中, 拥有率超过60.00%的设备有6种, 其中拥有量占乡镇卫生院总数的93.11%, 最低的是救护车, 拥有量占卫生院总数的65.49% (表5) 。另外拥有率超过10.00%的有5种, 分别为心电监护仪、离心机和分光光度计、电脑和麻醉机。

1.3 广西农村村卫生室医疗设备现状

广西2010年年末共有村卫生室22 420个, 在统计的22405个村卫生室中主要医疗设备有8种, 其中拥有率超过60.00%的医疗设备有3种, 分别是药柜、诊查 (观察) 床和冷藏箱, 且其中药柜在部分卫生室中不止一个, 见表6。

2 广西农村“三级医疗机构”医疗设备存在的问题

广西农村基层医疗机构医疗设备虽然近些年来都不同程度的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改善, 但由于基数小的原因, 与全国水平和其他发达地方相比仍然有不小的差距和问题。

注:资料来源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直报系统和《中国卫生统计年鉴》。

注:资料来源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信息直报系统。乡镇卫生院总数为1 249所。

2.1 设备总量不足

本次调查统计表明, 广西农村医疗机构的设备均为诊疗过程常用且与医疗机构等级相匹配, 但仍有很多机构中缺乏此类常用设备。例如广西有大约8.00%的县级人民医院没有急救车;全自动三分全细胞分析仪、医学图像存档传输系统广西县级人民医院的拥有率分别只有13.33%和16.00%;乡镇卫生院的计算机拥有率仅有19.86%;22405个村卫生室中只有3420个村卫生室有简易呼吸器, 只占15.26%。

2.2 设备分布不均

在分析的过程中发现, 县级人民医院中呼吸机、救护车多的医院数量超过10所, 没有此设备的医院数量分别为21所、4所;有1所乡镇卫生院同批进入数字心电图单报、凸阵超声诊断仪、半自动生化分析仪的数量全部超过10台, 其他也还有设备拥有数量较多的乡镇卫生院。因此, 广西基层医疗设备存在较为严重的配置不均衡现象。

2.3 设备利用不足

以乙类设备为例, 广西大型医用设备配置管理与经济技术评价研究课题组对设备的年均工作量分析发现, 各级医院差别很大, 区属医院CT的年均工作量是乡镇医疗机构的6倍[3]。经分析统计广西县级医院MRI年检查门诊及住院人次数高的也只有59826人次和26682人次, 其他均低于1万人次;CT年检查门诊及住院人次数超过2万人次数的只有6家, 有近50%的医院检查次数在1万人次以下;800 mA及以上X线机门诊及住院检查人次数相对较好, 但检查人次数仍然相对较少。

2.4 设备管理不严

从直报系统的原始记录来看, 不难发现, 现有部分数据明显存在问题, 因此, 对直报系统的数据收集需要加强质量控制。通过一定的程序对前后逻辑不符的数据进行提醒, 对人工失误填错的数据进行核对纠错。

3 对广西农村“三级医疗机构”医疗设备配置、管理的建议

3.1 医疗设备配置建议

总体上, 对三级医疗机构的医疗设备配置, 可在进行区域卫生划划的基础上, 采用较为普遍使用的人口比值法, 根据人口数量和服务范围大致确定各级医疗的基本设备配置。

注: (1) *为便携式高压消毒锅 (带压力表) 。 (2) 资料来源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直报系统。

3.1.1 广西县级医院医疗设备配置标准建议。

根据《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项目县医院建设指导意见》中设备配置标准给出的包括CT、X光机和彩超等17类医疗设备参考配置要求, 并结合广西医疗机构实际具体情况。建议选取500 m A~750 m A医用X线诊断机、CT、彩色B型超声诊断仪、呼吸机 (有创) 、生化分析仪和救护车6种设备作为广西县级医院设备标准配置 (表7) 。

经统计, 在所选的6种设备中, 拥有4种以上设备的医院占84.00%, 其中拥有所选全部6种设备的县级医院数量为34所, 占县级医院总数的45.33%;拥有其中任意5种设备的级医院数量为29所, 占县级医院总数的38.67% (表8) 。广西县级医院医疗设备配置标准可以根据此6种设备, 拥有6种设备中5种以上设备的县级医院可初步定位为医疗设备配置符合标准。

3.1.2 广西乡镇卫生院医疗设备配置标准建议。

根据《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项目中心乡镇卫生院建设指导意见》中设备配置标准给出的包括X光机、生化分析仪和B超等18类医疗设备参考配置要求, 结合广西医疗机构实际具体情况, 选取医用X线诊断机、心电图机、B超、自动生化仪和救护车5种设备作为广西乡镇卫生院基本设备配置标准 (表9) 。

经统计, 在所选的5种设备中, 拥有所选设备2种以上的乡镇卫生院占85.43%, 其中拥有全部5种设备的乡镇卫生院的数量为460所, 占乡镇卫生院总数的36.83%;拥有任意4种设备的乡镇卫生院的数量为397所, 占乡镇卫生院总数的31.79%;拥有任意3种设备的乡镇卫生院的数量为201所, 占乡镇卫生院总数的16.81%。广西乡镇卫生院医疗设备配置标准可以根据此5种设备, 拥有5种设备中2种以上设备的乡镇卫生院可初步定位为医疗设备配置符合标准。

3.1.3 广西村卫生室医疗设备配置标准建议。

根据广西村卫生室实际情况和调查结果, 2010年广西所调查的8种设备中拥有率超过60.00%的村卫生室有3种, 分别为药柜、诊查 (观察) 床和冷藏箱, 其次处置台拥有率为52.21%。经统计, 拥有前述3种设备中任意1种以上的村卫生室占71.69%, 其中拥有全部3种设备的卫生室占40.64%, 拥有其中任意2种的占30.95%。广西村卫生室医疗设备配置标准可以根据此3种设备, 拥有其中1种以上设备的村卫生室可初步定位为医疗设备配置符合标准。

3.2 对广西农村“三级医疗机构”医疗设备管理的建议

针对广西基层医疗设备现状, 建议相关部门加大资金投入和管理力度, 设置或增加专门的机构、人员来管理设备的招标、采购、监督和管理等一系列工作。合理定位三级医疗机构功能, 最大限度地满足基层医疗机构医疗设备的需求, 争取做到“因人设备、因地设备、备尽其责”。转变观念, 克服“等、靠、要”的思想, 运用现有政策, 参照安徽省定远县三级医疗服务网模式, 根据广西实情探索适合广西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疗设备的管理新方式、新方法[4]。

注:县级人民医院总数75所。

注:县级人民医院总数为75所。

注:乡、镇卫生院总数为1 249所。

4 总结

广西农村基层医疗设备装备情况虽然在近些年来有了很大的改善, 很大一部分增长率都超出全国, 但由于广西基础情况差, 想要从根本上改善广西农村医疗设备现状还任重而道远, 需要各级部门、机构人员的共同努力。农村三级医疗服务网的建立健全还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参考文献

[1]赵云, 潘小炎.广西村卫生室发展中的三大弊病分析[J].卫生经济研究, 2010 (3) :36-37.

[2]蒋培余.浙江省卫生资源配置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专业硕士学位论文, 苏州:2006.

[3]王前强, 彭跃钢, 苏晶, 等.广西乙类大型医用设备的配置与利用现况分析[J].中国卫生资源, 2011, 14 (2) :97-99.

农村医疗机构 篇8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方便了农民看病就医,有效缓解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实际问题,得到广大参合农民的欢迎和认可,农民由被动参合变成主动参合。据3个县(市)调查,2010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收入3393.33万元,其中:农民个人缴费每人30元,收入620.55万元,占18.28%;农村医疗救助资助收入51.12万元,占1.5%;财政资助收入2705.94元,占79.74%(其中中央财政资助每人60元收入1362.57万元,省级财政资助每人51元收入1141.86万元,地方财政资助每人9元收入201.51万元);利息收入15.69万元,占0.46%。

2010年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支出3500.49万元,其中:统筹基金支出3281.04元,占93.74%;家庭账户基金支出219.45万元,占6.26%。

2010年全年共报销医药费240663人次,医药费用3500.49万元,其中,门诊医药费213516人次,共219.45万元;住院医药费27147人次,共3281.04万元。平均住院补偿比为45%,住院受益率为8.08%。

在住院总数27147人次中,补偿金额3281.71万元。其中,在县外就医人次数为3660人,总费用为3538.02万元,补偿金额为1251.18万元、补偿比为35%;在县级就医人次数为8961人、总费用为2435.52万元,补偿金额为1102.86万元,补偿比为45%;在乡级医院就医人次数为14526人,费用1339.86万元,补偿金额为920.67万元,补偿比为69%。

与上年同期相比,住院报销人次数增长128%,补偿金额增长161%,平均住院补偿比提高13%,住院受益率提高4.34%,真正提高了受益程度,扩大了受益面。县外住院补偿比提高了10%、县级住院补偿比提高了14%、乡级住院补偿比提高了9%。县内就医人数明显增加,补偿比例明显提高,尤其是在乡镇级医院就医人数大幅度上升,乡镇卫生院服务功能增强,补偿方案修改后趋于科学合理,扩大了受益面,有益于督促农民不断增强保健意识。

二、对新农合基金管理使用分析

从近几年对新农合基金的审计情况来看,新农合制度自推行以来各项制度逐步完善、管理逐步规范,参合率逐年提高,覆盖面不断扩大,提高了农民群众医疗服务的可得性和公平性,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提高了农民群众的健康水平。但是新农合基金管理使用上存在不合理因素,需要不断加以完善。

据3县(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调查,在农村乡镇患有双肾坏死需要长期进行透析的患者有50人,一般每患者每周至少需要透析2次,每周治疗费用至少需要900元,仅此一项每年至少需要4.5万元以上,如果再加上其他的药品支出,双肾坏死的患者维持生命每年最低支出在5万元以上,如果患者本人是家庭的主要劳动力,那就更是雪上加霜了。如有两个患有双肾坏死的患者,根本没有能力采用换肾的方法治疗,只能靠透析维持,其中一村民年过七十仅仅透析不到十次就放弃透析,患病不到两年死亡。另一位农民仅45岁,已经透析治疗两年,作为家庭的主要劳动力他带病坚持种地,他家有口粮田一晌,外包地3晌,每年的纯收入不到2万,按现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报销的规定每年报销不超过1.5万元,民政大病救助1万元以下,个人需要2.5万元以上,根本就难以长期坚持透析。

目前,新农合医疗基金存在的主要不足因素:一是筹资水平低。新农合基金筹资主体是国家、省、市、县和个人共同投入,个人占少数,各级财政占多数,但是每人每年100多元的筹资水平,仍显得不足,解决农民头疼脑热还可以。虽然国家在逐年提高筹资幅度,但绝对额度还不高,造成农民实际保障水平偏低。二是平均较低的住院费用补助率,对于帮助农民抵御重大疾病风险的作用有限,再加上相当部分医疗服务项目和药品被列入新农合报销范围之外,难以保证农民得到优良的基本医疗服务。三是住院补偿受益面窄。对门诊和慢性病考虑较少,不利于疾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也不利于新农合的持续发展。四是对特殊群体在制度设计上还不够完善。对农村五保对象、农村低保对象、困难优抚对象等低收入的特殊群体,在补偿比例上体现的不尽合理。五是在大病补偿上还存在不足。许多参合农民一旦患了大病,如双肾坏死、白血病、糖尿病等,因为无力支付数千甚至上万的医疗费用而得不到应有的医疗保障。

三、新农合医疗基金管理使用的建议

农村医疗机构 篇9

关键词:医疗废物,产污系数,农村医疗机构

目前我国医疗废弃物管理体系仍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的产污系数不明,特别是县级及以下农村医疗机构,尚无这方面报道。为此,本文对浙江省桐庐县2001年以来县乡二级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疗废物产污系数进行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从《桐庐县卫生信息网》中获取有关桐庐县医疗卫生机构基本情况,包括医疗机构、医疗床位数、实际使用率及门诊人次数等数据。

1.2 资料处理

资料经过核对后,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和Excel2003进行统计,Cox-Stuart检验进行趋势检验。

1.3 研究方法

根据卫生部《医疗废物分类目录》[1],要求全县的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严格按《目录》进行分类,严禁将医疗废物与生活垃圾进行混合收集;并要求所有的医疗废物均采用带有WHO公布的“生物危害”标记的黄色塑料袋包装,并投入黄色塑料转运箱后才可进行院内转运、院内存放以及院外运输等。

1.3.1 考虑到不同类型的医疗单位,因其医院的性质不同,服务的对象及诊治的病种上差异,将医院划分为县级医疗机构和乡镇医疗机构进行分类计算其产污系数。

1.3.2 参照WHO公布的数据[2],凡拥有病床的医院,医疗废物排放(产生)量的系数单位为:kg/床/日;该计算产污系数时不再考虑门诊人次数。凡不设病床的医疗机构,以门诊就医人次数为统计单位,其产污系数计算单位为:kg/10人。进行分类计算其产污系数。

1.3.3 本研究时间自2001年(乡镇医疗机构2004年)1月1日至2006年12月31日止,所有被调查的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疗废物(不含污水、生活垃圾)统一回收、称量登记、统计分析;并统计各医院全年床位的实际使用率及门诊人次。

2 结果

2.1 医疗卫生机构构成

桐庐县共有县级医疗机构5家,乡镇医疗机构13家,村卫生室、个体医疗机构等220家。本研究对所有的乡镇以上的医疗卫生机构开展调查,共计18家,其中县级医疗卫生机构5家,乡镇街道级医疗结构13家,其它医疗机构因医疗废物处理未正常开展,不在本次调查范围。

2.2 医疗废物排放量

桐庐县辖区内13个乡镇的18家乡镇以上医疗机构均实行医疗废物统一上门收集。其中县级医疗机构自2001年开始收集医疗废物,乡镇医疗机构2001-2003年仅部分单位开始收集,自2004年开始全面收集,产污量从2001年的5.15T逐年上升,2004年上升到较高水平,2006年达132.93T(表1)。Cox-Stuart趋势检验,P=0.125,尚不能认为桐庐县辖区内医疗机构的排污量有上升趋势。

在县级医院中,排污量分别为第一医院占45.12%、第二医院占20.93%、中医院占14.60%、妇保院占12.74%、杭州富春医院占6.61%。

2.3 医疗机构的医疗废物产污系数

县级医院的产污系数2001年时仅为0.04Kg/床/日,2003年开始上升,2004年后达到了较高水平,2006年达到了0.61Kg/床/日;而乡镇医院由于2004年后才全面开始收集医疗废物,所以从2004年开始计算,由于街道、乡镇卫生院基本不设病床,采用每10名患者为计算单位,到2006年已达到了0.66 Kg/10人(表2、图1)。

3 讨论

3.1 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产污系数的研究目的:①为国家或一个地区行政部门(如省、市、自治区等),在制定医疗废物宏观管理的方针中,提供重要的技术参数;②为尚未开展医疗废物集中处置的地区,确定集中处置企业建设规模提供参考;③为已开展医疗废物集中处置的地区,确定以单位产生量来额定处置费用提供参考;④为相关的监督部门开展医疗废物管理检查提供定量的执法依据;⑤为医疗卫生机构,确定医疗废物处置的配套基础建设规模与人员数量提供参考;⑥为国家、地区间的医疗废物单位产生量比对研究提供数据。

本研究正是围绕上述六个方面展开的,为政府部门制订环保战略决策,为职能部门制订本地区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规划、投资、收费与行政督查,为医疗机构制订内部计划以及医疗废物领域中的科学研究等提供重要的技术参数。

3.2 本研究结果表明,各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产污系数的变化与国家相关政策有密切关联,2003年前各单位对该项工作不十分重视,医疗废弃物的集中处理未正常开展,由于SARS疫情暴发以后,国务院、卫生部、国家环保总局等部委相继出台了《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等10余部法律法规与技术规范,使我国医疗废物处置与管理工作,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我县县乡二级医院医疗废物得到集中处理,医疗机构产污系数逐年增高。

根据WHO于1999年公布的数据显示[2],即使在高收入的国家中,不同规模的医疗机构中的医疗废物排放量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如大型医院废物产量为:4.1 kg/床/日~8.7 kg/床/日;一般医院为:2.1 kg/床/日~4.2 kg/床/日;地区医院为:0.5 kg/床/日~1.8 kg/床/日;而初级卫生保健中心仅为:0.05 kg/床/日~0.2 kg/床/日。而不同地区的医疗机构废物的排放量差异则更大,北美地区为:7.0 kg/床/日~10.0 kg/床/日;西欧国家为:3.0 kg/床/日~6.0 kg/床/日;拉丁美洲为:3 kg/床/日;东亚高收入国家为:2.5 kg/床/日~4.0 kg/床/日;东亚中等收入国家为:1.8 kg/床/日~2.2 kg/床/日;东欧国家为:1.4 kg/床/日~2.0 kg/床/日;地中海东部为:1.3 kg/床/日~3.0 kg/床/日。

国内部分城市的调查结果显示,余春华等(2002年)报道[3],武汉市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的排放系数为(0.60±0.18)kg/床/日。钟声浩等(2002年)报道[4],上海市区不完全调查显示,住院部的废物产生量为:0.5kg/床/日~1.0 kg/床/日,门诊部为每人次0.03 kg/床/日~0.05 kg/床/日,并估算上海市平均日产生医疗废物为35T~60T。杨芸等(2004年)报道[5],广东省的日医疗废物排放量为72.6T,其中中山医科大学附属一院的医疗废物排放量为0.8T/日。

本次研究显示,桐庐县的医疗机构医疗废物产污系数2006年县级医院达到0.61Kg/床/日,乡镇医院达到了0.66Kg/10人,接近杭州市2001-2002年市级医院的水平[6]。已接近WHO公布的高收入国家的地区医院的产量(0.5 kg/床/日~1.8 kg/床/日);与上海市(0.5 kg/床/日~1.0 kg/床/日)与武汉市的排量(0.60±0.18)kg/床/日)相近。

3.3 调查显示,县一院、二院作为县一级主要医院,由于病人集中、承担的医疗任务重,其产污量也较多,一院的产污量占县级医院产污量的45.12%;而乡镇医疗机构由于一次性医疗卫生用品的广泛使用,产污量也逐年上升;个体医疗机构和村卫生室的数量众多,分布面广,医疗废物的处理上存在很大的漏洞,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卫生行政部门应加强监督,并结合规范化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建设加以规范,使农村的医疗废物尽快落实集中处理,严防医源性感染的发生,减少环境压力。

参考文献

[1]卫生部,国家环保总局.关于印发《医疗废物分类目录》的通知[M].卫医发[2003]287号.

[2]A.Pruess,E.Giroult,P.Rushbrook.Safe management ofwastes from health-care activities[J].World HealthOrganization,Geneva,Switzerland,1999.

[3]余春华,谭晓东.对武汉市医疗垃圾处理的调查分析[J].中国医院管理,2002,22(6):19-22.

[4]钟声浩,王强,邓华龙.上海市医疗废物处置与管理探讨[J].上海环境科学,2002,21(8):485-487.

[5]杨芸,张革红.医疗废物的研究现状及处理对策[J].护理研究,2004,18(5B):856-858.

农村医疗机构 篇10

为了解目录使用后农村地区的药品合理使用现状,本研究对山东、宁夏两省农村地区医疗机构的门诊处方进行调查,分析药品使用情况,为制定促进农村地区药品进一步合理使用的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来源与研究方法

1.1 资料来源

本研究是欧盟资助的《在中国和越南建立公平的和可持续性健康保障制度研究》项目的一部分。欧盟项目根据多阶段分层抽样原则首先选取了位于东部较发达的山东省和位于西部欠发达的宁夏回族自治区,然后在山东、宁夏各抽取了3个县(经济较好、中等和较差的县各1个),每县随机抽取3个乡,每乡随机抽取6个村。本研究对项目地区医疗机构的门诊处方进行调查,采取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随机抽取每省各3所县医院,3所乡镇卫生院及9所村卫生室调查前1年内的处方共计3000份。另外从两省所抽取的村中每村随机抽取30户居民进行居民问卷调查,共调查3,288户居民,了解居民注射剂使用原因。

1.2 分析方法

将处方及问卷资料整理,数据录入后,采用Excel2003和spss11.5对数据进行相关统计分析。

本研究所采用的合理用药评价指标:根据WHO支持的合理用药国际网络(International Network for the Rational Use of Drugs, INRUD)设计的适用于发展中国家药物使用情况合理用药调查指标[4],结合本次研究,采用以下指标对门诊处方药品使用情况进行调查。

(1)新农合基本药物目录内药品使用百分比:

目录内药品使用百分比=使用目录内的药品数之和/处方药品总数×100%

(2)平均每处方药品种类:

平均每处方药品种类=抽取处方药品的种类数之和/抽取处方总数

(3)平均每处方药品费用:

平均每处方药品费用=抽取处方药品费用之和/抽取处方总数

(4)抗生素处方使用比例:

抗生素处方百分比=使用了抗生素的处方/抽取处方总数×100%

(5)注射剂处方使用比例(不含预防注射/计划免疫):

注射剂处方百分比=使用了注射剂的处方/抽取处方总数×100%

2 结果与分析

2.1 基本药物目录内药品使用率

根据6县所参考的新农合基本药物目录进行分析,两省各级医疗机构均有较高的目录内药品使用率。山东三级医疗机构平均目录内药品使用率为84.7%,县、乡、村医疗机构分别为86%、87.7%、86.1%。宁夏三级医疗机构平均目录内药品使用率为93.5%,且表现为随着医疗机构级别的降低使用率有增高的趋势,县、乡、村使用率分别为86%、93.8%、95.7%,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平均每处方药品种类数

山东和宁夏被调查医疗机构平均处方药品种类数分别为3.77种和2.84种。其中山东省门诊处方药品种类数随医疗机构级别降低而增加,分别为2.09种、3.10种和4.55种,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宁夏被调查医疗机构的平均处方用药在3种左右,乡级医疗机构平均使用3.13种,高于县、村两级的2.66和2.80种,经检验,差异有显著性。见表2。

2.3 平均每处方药品费用

山东、宁夏平均每处方药品费用分析发现,两省均呈现医疗机构级别越高,处方平均药品费用越高的现象。山东省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的处方药品平均费用分别为72.3元、39.9元和27.4元;宁夏县级医疗机构每处方费用为64.2元、乡级为17.7元、村级仅为9.6元,经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对乡村医疗机构处方费用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宁夏乡村两级医疗机构的平均处方费用均低于山东同级医疗机构,差异有显著性。

2.4 抗生素使用情况

抗生素在山东、宁夏均有较高的使用率,但各级医疗机构间有一定的差异。山东省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的处方抗生素使用率随医疗机构级别的降低而增加,分别为40.3%、64.0%和75.3%,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宁夏乡、村两级医疗机构的处方抗生素使用率分别为71.7%和66.2%,高于县级医疗机构的58.0%,经统计学检验显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4。

2.5 注射剂使用情况

2.5.1 处方注射剂使用情况

总体来看,两省农村医疗机构的处方注射剂使用率较高。山东省各级医疗机构注射剂使用率随着医院级别降低而增加,县级医疗机构注射剂使用率最低,仅为20.3%,乡村两级接近,乡级为51%,村级为53.9%。宁夏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注射剂使用率相差不大,分别为54.0%、58.7%和45.8%,乡级使用率最高,村级最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5.2 患者注射剂使用原因

在病人问卷中对4周内患病并使用了注射剂的居民调查其使用注射剂的原因,绝大多数被调查居民由医生决定使用注射剂,宁夏有70.6%,山东有56.7%的4周内患病居民是由医生决定使用注射剂的。除医生因素外,患者自己认为输液更有效也是注射剂使用率过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山东有29.5%,宁夏有20.8%的被调查居民是由于这个原因而使用注射剂的。极少数人是由于所用药品不适宜口服或病情严重等原因而使用注射剂。

注:括号内为百分比

3 讨论

WHO将合理用药(Rational use of drugs, RUD)定义为“给病人的用药是临床必需的,剂量适合个体需要,服药时间足够长,病人和社会的成本最低。” 简单地说,合理用药就是指安全、有效、经济、适当地使用药品 [5]。按照临床必须、安全有效、价格合理等原则遴选药品而制定的新农合基本药物目录是促进农村合理用药的重要契机,各地也通过限制目录外药品使用比例等方法推进目录运行,促进基本药品的使用。但新农合基本药品不仅要广泛使用,更重要的是要被正确地使用才能真正提高农民健康水平。本次调查发现,虽然山东、宁夏平均目录内药品使用率分别达到84.7%、93.5%,但药品使用的合理性仍存在很大问题。

3.1 乡村医疗机构处方药品种类数较多,县级医疗机构处方费用较高

WHO曾经对发展中国家医疗机构门诊药品的合理利用制定了标准,确定为平均处方用药数1.60~2.80种,抗生素使用率为20.00%~26.80%,注射使用率为13.40%~24.10%[6]。本调查发现,山东、宁夏县级医院平均处方用药数符合WHO 1.6~2.8的标准,而两省的乡、村级医疗机构均高于这一标准,特别是山东村卫生室达到4.55种,远高于合理使用的水平。可见“大处方”更多的出现在乡、村医疗机构,乡村医生联用药品的现象较多。这反映出乡村医生合理用药意识更为单薄,许多乡村医生认为联用药品才能更快、更有效的治疗疾病。但据报道,随着用药品种的增多,药物相互作用和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增加,如联用2~5种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2%;联用6~10种为7.4%;11~15种为24.2%[7]。因此不能盲目增加用药品种数,应尽量降低联用药品导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药品费用高近年来受到各方的广泛关注,本研究发现县级医疗机构的单处方费用仍处于较高的水平。国家卫生统计年鉴显示,2007年我国县属医疗机构次均门诊药费为42.1元,而本调查显示山东县医院平均处方药品费用为72.29元,宁夏为64.22元,均高于国家县属医疗机构的平均水平。目前我国仍缺乏对单处方费用限制的规定以及对医疗机构药品使用的评价和监督机制,使得处方药品费用较高的现象仍普遍存在。对乡村医疗机构处方费用分析发现,宁夏乡村医疗机构单处方费用显著低于山东同级医疗机构。这一结果除受到两省经济水平差异的影响外,还提示宁夏药品政策对处方费用的影响。宁夏全自治区统一药品价格,规定乡村医疗机构药品实行“零利润”销售,只顺加5%的损耗费,且药品的进价、零售价要张榜公布,使药品价格公开化、透明化。这些政策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处方费用过高的趋势,对其他地区控制处方药品费用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3.2 抗生素、注射剂滥用现象普遍存在,乡村医疗机构更为严重

本次调查显示抗生素、注射剂滥用的现象在两省各医疗机构普遍存在,且山东、宁夏均表现为乡村医疗机构抗生素、注射剂滥用情况较县级医疗机构更为严重。

抗生素的滥用是许多国家都在研究的问题,抗生素的过度使用不仅增加了药品费用,加重了患者经济负担,浪费了有限的医疗资源,还大大地增加了耐药的风险。中国是抗生素耐药性增长最快的国家,在1994~2000年间,抗生素耐药性年增长率达到22%。在1999~2001年对中国的几种常见菌的耐用类型的研究显示,院内引起的抗生素耐药率高达41%[8]。为加强抗生素的合理使用,世界各国都制定和实施了不同的政策和策略,WHO在发展中国家总结的抗生素使用范围为20%~26.8%[6],我国卫生部在《医院感染管理条例》中提出要求医院抗菌药物使用率低于50%[9]。本次调查的山东和宁夏两省乡村医疗机构抗生素使用率均高于60%,山东省的村级医疗机构和宁夏的乡级医疗机构抗生素使用率达到了70%以上,远高出了WHO的标准和国家的要求。对病毒性疾病广泛大量的使用抗生素,预防性、习惯性使用抗生素,为追求经济利益盲目使用高档抗生素等都是造成抗生素滥用的重要原因。

注射剂的使用在两省也非常普遍,除山东省县级医疗机构20.3%的注射剂使用率外,其他大部分被调查机构处方注射剂使用率均高于50%,远高于WHO处方注射剂13.4%~24.1%的标准。注射剂的使用与抗生素密切相关,许多抗生素的给药方式是肌注或静脉点滴,医生对抗生素的认识误区和不合理使用也是注射剂过度使用的重要因素。不必要的频繁应用注射剂不仅增加患者痛苦还使机体处于开放状态,易引起感染,且浪费医药资源,故应避免注射剂的过度提供。

3.3 供方、需方均为药品不合理使用的促成因素

农村地区不合理用药现象的普遍存在首先与医疗服务提供者的知识、行为密不可分。农村地区医生特别是乡村医生业务水平低、合理用药知识和意识缺乏、对抗生素注射剂等药品在认识上存在误区、经验治疗、忽视个体差异等都是药品不合理使用的重要原因。另外,经济利益的诱导也扮演了重要角色,大处方的出现、高档抗生素的使用、注射剂的滥用都与经济利益息息相关。目前,药品收入仍是农村地区医疗机构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村卫生室,由于没有合理的补偿渠道,药品收入几乎成为唯一的经济来源,在这种体制下,加成高的药品、注射剂获得了医生的青睐。

另外,患者对合理用药知识的缺乏也是导致抗生素注射剂等不合理使用的重要因素。调查显示,山东有29.5%,宁夏有20.8%的被调查居民认为输液更有效而使用注射剂。患者主动向医生要求使用抗生素和注射剂已不是罕事,居民对药品的不合理需求促进了抗生素、注射剂等药品的过度提供。

总之,药品不合理使用现象在山东、宁夏农村地区仍普遍存在。药品的不合理使用严重影响了农民获得卫生服务的质量;同时合作医疗资金被不合理用药服务所占用,浪费了有限的医疗资源。为进一步改善农村合理用药现状,运行目录的同时必须加强对基层医生特别是乡医、村医合理用药知识的培训,提高医生的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制定农村地区标准治疗规范、制定处方规范并加强监督检查,针对农村居民开展药品知识宣传。通过以上措施增强供需双方合理用药意识,配合新

农合基本药物目录切实提高农村地区合理用药水平,使基本药品更高效、安全、经济的服务于农民。

参考文献

[1]李蕴明.“新农合”药物目录在调适中谨慎扩容[J].医院领导决策参考杂志,2006;11:26.

[2]吴建.推行基本药物目录促进乡村医疗机构合理用药[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杂志,2006;20(5):5.

[3]赵贤,邵蓉.强化基本药物政策法律地位提高合理用药水平[J].中国药房杂志,2006;17(2):89.

[4]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How to Investigate Drug Use in HealthFacilities:Selected Drug Use Indicators[R].Geneva,WHO,1993.

[5]WHO.Promoting rational use of medicines:core components.WHOPolicy Perspectives on Medicines,No.5.Geneva,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2002.

[6]王育琴.合理用药国际指标处方分析多中心对照研究[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02;11(2):69.

[7]毛璐,等.注射剂安全合理使用进展[J].医院管理论坛杂志,2003;(3):48.

[8]Ruifang Zhang,Karen Eggleston,Vincent Rotimi,et al.Antibioticresistance as a global threat:Evidence from China,Kuwait and theUnited States[J].Globalization and Health,2006;2(6):1.

农村医疗体系建设呼唤社会参与 篇11

人人享有需要人人出力

中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60%以上,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导致了医疗健康水平的差异。农民最担心的一是養老,二是看病,医疗费用如果达到农民个人年收入的70%,就可能因病致贫。

在此背景下,十七大报告提出,建立一个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的服务制度。未来,以政府投资为基础,构建农村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无疑,这需要社会相关各方力量的参与。

曾经,一场“非典”暴露出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和三级卫生服务网络的薄弱,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也就此启动试点。这套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被视为中国政府统筹城乡发展的一次制度探索。

保障需要投入,财政实力的增加为新医疗改革提供了物质基础,但真正让13亿人口充分享受医疗保障却不是短期内可以轻易办到的事情,在医疗资源缺乏,卫生网络落后的农村更是如此。

“建设农村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除了需要强化政府责任,也需要公益组织和商业保险机构来动员社会各方广泛参与。”在由中国红十字基金会与国寿慈善基金会共同主办的健康新村2007合作发展论坛上,北京大学副校长张国有教授提出了这样的建议。

“商业保险机构不仅能通过提供商业保险产品满足多样化的保障需求,也要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提供优质的管理服务,还可以积极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深度参与医疗扶贫的公益事业,切实改善农民就医环境。”中国人寿董事长杨超说。在2007年6月,中国人寿发起成立的国寿慈善基金会捐资100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与中国红十字基金会联合发起了“健康新村工程”项目。

“新农合”不只是资金投入

事实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农合”只提供了一个制度框架,要想长期稳定运行,仅有经济投入还远不够。

当看病难转成了医疗难,合作医疗仅能维系低水平,在充当基层“减压阀”的乡镇卫生院层次,医疗技术和医生资源问题是一个突出矛盾。

据安徽省卫生厅统计,全省约1/4的乡镇卫生院设备和人才缺乏,“有的县10年来, 35个乡镇医院没有新进一个医科大学生。”农村医生队伍长期得不到补充,人才严重匮乏,几乎是一个普遍现象,要解决新制度下的医疗难题,必须在公共支持上有所创新。

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郭长江介绍说,中国红基会推出的“红十字天使计划”和“健康新村工程”,就是要在农村培训乡村医生,援建博爱卫生院(站),推动建设拥有充分医疗资源和完善保障体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这是经过长期思索,针对中国农村现实提出的对策。

截至2007年6月底,中国人寿已在江苏、河南等11个省市的82个县(市、区)参与了新农合试点工作,通过提供专业化服务,实施精细化管理,保证规范化运作,建立了“征、管、监”分离的新农合运作机制,形成了地方政府、主管部门和参合农民多方满意、多方共赢的良好局面。

以此为基础,社会力量进一步参与新农合建设既有经验,也有优势。目前,全国开展新农合医疗县市2448个,参加新农合人口7.26亿,这样的建设规模和推进速度都十分突出。

从筹资情况看,2007年9月全国已筹集的新农合基金中,中央财政补助82.05亿元,地方财政补助173.53亿元,农民个人缴费94.12亿元,其他渠道只有3.56亿元。虽然社会力量的支持投入才刚刚起步,比重还不大,但健康新村工程已经为经济组织与公益机构结合共同推进新农合医疗建设探索了新路子。

农村医疗机构 篇12

关键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门诊服务行为

武汉市自2003年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简称新农合)工作以来,实行“大病统筹+门诊家庭账户”的补偿模式,其中家庭账户金额按人均10元,以户为单位使用。为了解定点医疗机构门诊服务行为及参合农民对门诊就医的满意情况,为改进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门诊服务质量提供科学依据,2007年6—12月,我们采取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开展新农合工作7个区的区级及乡镇级定点医疗机构2007年度门诊服务行为进行了调查评估。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为纳入国家新农合补助范围的洪山、东西湖、黄陂、新洲、江夏、蔡甸和汉南区7个区所辖的区级和乡镇级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

1.2 调查方法

通过发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服务行为评估表”,要求区合管办收集相关数据,市合医办组织专家进行随机抽查核实。使用描述性统计和模糊数学方法,对2007年度定点医疗机构门诊医疗服务行为进行分析评价。

1.3 调查内容

主要包括例均处方费用及其分布,药品使用合理性,病人关怀情况,门诊就医病人对就诊环境、服务态度、诊疗水平及硬件设备满意程度等内容。

1.4 质量控制

发放评估调查表前,市合医办组织相关调查人员,就调查要求、调查内容、调查方法等进行了培训,并将责任落实到个人,确保调查数据的客观真实。

2 结果

此次调查样本机构共涵盖武汉市辖的8个区级和27个乡镇级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共35个。

2.1 处方费用分布情况

分别对参合和非参合病人的例均总费用、药品费用、中药费用、基本药品费用、自付费用进行调查,结果见表1。

2.2 药品使用情况

分别对参合病人与非参合病人的平均处方用药数、基本药物使用情况、通用药名使用情况及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见表2、表3。

2.3 病人关怀情况

分别就参合病人与非参合病人就诊时间、发药时间、了解药品用法比例及药袋充分标示比例进行调查,结果见表4。

2.4 满意度调查情况

分别就参合病人与非参合病人对区级和乡镇级定点机构的就诊环境、服务态度、诊疗水平、硬件设备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见表5。

3 门诊服务行为评价

3.1 参合人群基本药品费用占处方费用比例达到比较理想水平

处方自付费用比例远低于非参合人群,但还存在着乡镇医疗机构参合人群次均门诊费用过高,药品费用占门诊费用的比例偏高等问题。调查显示,区级医疗机构例均处方费用为56.60元,其中药品费用约占85.4%,比2006年公布的全国县属医疗机构次均门诊费用84.60元要低,但药品费用还不够合理。乡镇级处方费用为35.80元,其中药品费用约占83.4%,远高于我国农村基层医疗机构合理用药评价指标界定的4.86~11.46元,处方费用及药品比例均过高。此外,全市平均处方中药费用为14.00元,约占处方总费用的25.0%,且参合人群高于非参合人群,表明新农合工作的开展,促进了中医药在基层卫生机构的利用。基本药品费用占药品费用的比例中位数区级和乡镇级医疗机构分别为79.7%和94.6%,均高于我国农村合理用药评价指标值范围61.6%~74.2%,表明全市基本药品费用占药品费用的总体比例达到比较理想的水平;同时,全市参合人群自付费用占处方费用比例中位数为46.7%,远低于非参合人群89.3%的水平。由此可见,新农合制度的实施,极大程度上缓解了农民的疾病负担,减轻了参合人群医疗费用方面的负担。

3.2 平均处方用药数、通用药名、基本药物使用合理,抗生素使用比例相对偏高

我国农村基层医疗机构(乡镇级)合理用药评价指标研究中,提出平均处方用药数范围为1.77~3.88种,基本药物目录使用比例为62.8%~94.6%,通用药名使用比例范围为82.3%~98.8%,抗生素处方使用比例范围为22.9%~48.1%。从表2、表3可以看出,例均用药种数总体水平在3种以内,基本药物目录使用比例为90.0%,乡镇级医疗机构参合人群通用药名使用比例为95.2%,均在可控范围之内,其中,通用药名和基本药物使用比例控制较好,说明新农合制度对基本药物的推广和通用药名的使用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有利于使用率的提高。但是,抗生素使用比例超过了60.0%,超过我国最高标准的48.14%,同时,全市医疗机构参合人群使用比例高于非参合人群,提示参合人群相对于非参合人群存在抗生素滥用的问题,今后应对处方行为和患者用药习惯加以引导。

%

%

3.3 对病人关怀到位

病人对就诊机构环境、服务态度、诊疗水平、硬件设备整体满意度较高,但存在平均发药时间过短的问题。WHO2004年对平均就诊时间研究的范围为2.3~6.3分钟,平均发药时间研究的范围为12.5~24.0分钟,了解药物正确用法比例研究的范围为27.0%~98.6%,药袋充分标示比例的研究范围为20.9%~89.7%。武汉市病人了解药物正确用法比例在合理值范围,药袋充分标示情况普遍比较理想,但参合患者在乡镇级医疗机构平均就诊时间为14.6分钟,远高于合理值的范围,同时,平时发药时间只有2分钟,存在着缺少对病人用药指导的现象。从满意度调查结果看,就诊病人对就诊环境满意比例中位数达97.0%以上,对就诊服务态度满意比例中位数达98.0%以上,对就诊机构诊疗水平满意比例中位数达96.0%以上,对就诊机构硬件设备满意比例中位数达90.0%以上,整体满意度较高。但为了提高服务条件和水平,在改善就诊环境和服务态度的同时,仍需进一步提高诊疗水平,加强硬件设施建设,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卫生服务需求。

4 小结

武汉市新农合定点机构在门诊服务行为上表现普遍较好,对病人的关怀情况比较到位,病人的满意程度也比较高,但在医疗费用情况、药品合理使用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应该抓紧解决,可探索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在新农合筹资水平提高的基础上,实施门诊统筹,提高门诊基金的使用率。二是加强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和水平建设,乡镇卫生院作为新农合的供方主体,承担了大部分的门诊医疗,其医疗环境、医疗设施、诊疗技术、服务态度直接影响农民参与的积极性,关系到新农合制度的可持续发展[1]。三是探索药品直供、收入总量控制、收支两条线等措施,努力降低医疗费用,同时根据《定点医疗机构管理办法》[2],定期或不定期对定点医疗机构服务行为进行督导,使定点医疗机构向参合农民提供合理、有效、质优、价廉的医疗服务。

参考文献

[1]胡联,方祺江.论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其对策[J].现代农业,2006(1):60-61.

上一篇:设计的价值下一篇:肢体功能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