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医疗合作调查

2024-10-03

农村医疗合作调查(精选8篇)

农村医疗合作调查 篇1

农村医疗合作调查

利用2011年的暑假时间,我进行了关于农村医疗合作的调查。通过上网查阅资料,实地走访家乡农村等多种方式,我对农村合作医疗的现状进行简单调查和分析。这次调查之后,我对这一农村保障制度有了更深的认识。这一制度在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上帮助很大,是一项很好的惠民工程,但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漏洞和不足。在此,我将这次调查的结果介绍如下,希望能对制度的完善尽微薄之力。

一. 回顾我国农村医疗保障体制:

农村合作医疗是有我国农民自己创造的互助共济的医疗保障制度,在保障农民获得基本卫生服务,环节农民因病致贫呵因病返贫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它为世界过过,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所普遍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个范本,不仅在国内受到农民群众的欢迎,而起在国际上得到好评。在1974年5月第27届世界卫生大会上,第三世界国家普遍表示热情关注和极大兴趣。联合国妇女儿童基金会在1980~1981年年报中指出,中国的“赤脚医生”制度在落后的农村地区提供了初级的护理,为不发达国家提高医疗卫生水平地宫了样本。世界银行和世界卫生组织把我国农村的合作医疗称为“发展中国家解决卫生经费的唯一典范”。胆子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由于农村合作社制度的逐步解体,随农村内的“工分制”瓦解,赤脚医生无法通过从事医疗活动来换取公分进而获得粮食等其他生活资料,赤脚医生便完全丧失了外出行医的动力。另外,由于合作社的瓦解无法再为村内的公共卫生所得正常运行提供资金来源,导致村内的公共卫生机构无法继续支撑而瓦解。所以,从赤脚医生和村内卫生所这两方面来看,自从合作社体制瓦解以后,农村内的公共医疗机制基本上呈现着真空的状态。合作医疗在将近50年的发展历程中,先后经历了20世纪40年代的萌芽阶段,50年代的初创阶段,60~70年代的发展与鼎盛阶段,80年代的解体阶段和90年代以来的回复和发展阶段。面对传统合作医疗中遇到的问题,卫生部组织专家与地方卫生机构进行了一系列的专题研究,为创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1996年年底,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召开全国卫生工作会议,江泽民同志在讲话中指出:“现在许多农村发展合作医疗,深得人心,人民群众把它称为民

心工程和德政。”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三农”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全局性的根本问题。而不解决好农民的医疗保障问题,就无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也谈不上现代化社会的完全建立。大量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也已经表明,在农村建立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势在必行。

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介绍: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简称“新农合”,是指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采取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的方式筹集资金。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由我国农民自己创造的互助共济的医疗保障制度,在保障农民获得基本卫生服务、缓解农民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它为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所普遍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个范本,不仅在国内受到农民群众的欢迎,而且在国际上得到好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从2003年起在全国部分县(市)试点,预计到2010年逐步实现基本覆盖全国农村居民。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及省政府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意见有关精神,农民大病统筹工作改称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行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相结合的筹资机制,筹资标准不能低于30元/人,其中县财政补助10元,乡镇财政补助5元,农民筹资15元。归纳起来是筹资提高,政府补助多,农民受益面大,为患大病的农民建立了保障。

按照“十一五”规划的要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到2010年的覆盖面达到农村的80%以上。2011年2月17日中国政府网发布了《医疗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2011主要工作安排》。这份文件明确,2011年政府对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补助标准均由上一年每人每年120元提高到200元;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力争达到70%左右。

三.改革效果:

近年来,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农村卫生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意见》精神的指导下,地方突出抓了农村卫生改革和发展,取得了较好成绩,卫生工作发展壮大。

1、全面推进了农村卫生院体制改革。理顺了乡镇卫生院的管理体制,人、财、物由县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主管;乡镇卫生院院长、防疫专干、妇幼专干的工资纳入了县财政全额拨款,确保了队伍稳定;妥善解决了农村卫生院干部职工的养老保险问题,解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积极稳妥地推进了人事制度改革,对乡镇卫生院院长、防保专干实行竞聘上岗,激活了乡镇卫生院的人事机制。

2、疾病预防控制和妇幼保健工作成效显著。2003年暴发流行的“非典”给中国社会带来了非常大的冲击,对卫生部门的考验和挑战最为直接。“非典”没有首先大面积地攻击农村可以说是不幸中的大幸。但是,农村防疫的压力仍然不小,尤其是贫困地区的农村。然而“非典”最终没有在农村大面积的传播。还有其他一些传染病如麻风病、地方病、结核病、病毒性肝炎、麻疹、流感等疾病的防治,特别是农村计划免疫工作得到了进一步加强。继续推进“降消”工作,提高了妇幼保健水平。

3、是农村卫生网络建设步伐加快。对农村卫生机构实行分类管理,将医疗机构分为盈利性医疗机构和非盈利性医疗机构,每村设一个非盈利性医疗机构,负责本辖区的预防保健工作,将其责、权、利有机地结合起来,加强了专干的责任心,调动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农村医疗卫生网络建设不断完善。

四.存在的问题:

1、社会满意度低

社会保险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点就在于,它强调的不是个人成本收益的平等,而是保险金的社会满意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作为一种社会保险,受益的农民和政府补助资金来源的纳税人的满意度对其成功与否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调查中发现一些农民不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主要是基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保障水平低,农民了解不深,怕政策有变,认为是把自己的保险金拿去补偿别人了等的考虑。而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不满主要是因为保障水平低,参加和理赔程序繁琐等。此外政策不公等导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社会满意度低。

2、障水平低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以大病统筹兼顾小病理赔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这个定义显示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救助农民的疾病医疗费用的而门诊、跌打损伤等不在该保险范围内,这项规定使得农民实际受益没有预想的那么大。

3、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宣传不到位

现有的宣传多集中在介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给农民带来的表面好处上,没有树立起农民的风险意识,也没有体现出重点,没有对那些不参加的农民进行调查,使得宣传大多停留在形式上。许多农民并不真正了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义,他们仅从自己短期得失的角度考虑,由于自己身体好,生病住院的概率低,没有必要花那个冤枉钱。还有一些农民认为它跟以前的义务教育保证金一样,最后被政府骗走了,认为是把自己的保险金拿补偿别人了。宣传也没有把具体的理赔标准发给农民,使得他们在理赔时,看到那么多药费不能理赔一些农民有被欺骗上当的感觉。

4、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登记、理赔程序过于繁琐

首先,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登记程序繁琐。其次农村合作医疗的理赔程序也很繁琐。城镇居民的医保都是可以拿来抵押一部分医药费的,可以直接在卡上交医疗费的,事后再来结算。国外的医疗保险更是让医院、医生与保险公司而不是患者发生直接的利益关系。而有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要农民先垫付,这样如果一些农民借不到钱还是看不起病,然后持着有关手续到合作医疗报帐中心申报,最后又要去信用社领钱。有的村庄离报帐中心和信用社很远,来回的车费都比较贵。繁琐的登记、理赔程序增加了农民许多不毕业的麻烦,降低了农民的满意度。

五.我的看法:

世界上没有一种开始就很完美的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也是如此,在制定和实施中确实存在种种不足之处。结合这次调查的所见所闻,在这里写下我自己的思考:

1、加强政府在医改方面的监管,防止某些官员在医改方面不作为或者挪用医改公款,让属于农民的每一分钱都落实到实处。加强农村医疗改革的资金投入,可以由政府投入和社会募集相结合,社会募集资金保守在每年

3000亿左右,加强资金投入用以改善村镇医疗的基础医疗设备和医务人员的招募上。在全国建立全面的互联的医疗信息网,医院资金的流动和用途向社会公开,保证透明公正的原则。改革乡镇卫生院管理体制,转变乡镇卫生院服务模式。由上级直接领导,实现“四个分开”。

2、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卫生体制改革。要推进卫生院人事制度改革,打破“铁饭碗”,砸烂“铁交椅”,大力推行公选院长制、竞争上岗制,并对院长、防保专干继续实行末位淘汰制管理,进一步完善院长、专干的业绩考核机制,建立科学的考评体系,将淘汰的岗位向社会公开招聘,择优录取。要创新乡镇卫生院的经营模式,促进医疗卫生单位参与市场竞争,改变过来由政府包办包揽的局面,并可考虑在稳定公益性营运机构的基础上,推进农村医疗卫生单位的产权制度改革,鼓励能人领办乡镇卫生院,用市场的办法促进乡镇医疗卫生机构优胜劣汰,还可考虑把村级卫生室纳入乡镇卫生院的管理范围,探索一体化经营模式,进一步加强卫生院对村卫生室的业务指导。要深化卫生分配制度改革,实行按岗定酬,按业绩定酬,调动广大职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建立合理的人才流动机制,推动人才资源在全县范围内的统一配置,保证各乡镇均有比例合适的技术骨干,保证农民群众“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要逐步开展合作医疗、大病统筹或其它医疗保障制度,改变目前农民群众“小病拖、大病挨,重病才往医院抬”的现状,确保农民看得起病。

3、加强卫生法制建设,规范医疗服务市场。增强法制意识,切实加强卫生监管,强化医疗机构、从业人员、卫生技术应用等方面的准入管理,从源头上规范医疗服务市场。继续开展医药市场专项整治工作,坚决取缔无证行医和零售药店坐堂行医,纠正超范围行医,严厉打击游医药贩。整顿和规范卫生院门诊过多过滥的问题,一个卫生院最多只能设1—2个门诊,并实行统一管理。纠正医药购销不正之风,规范药品采购渠道,实行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切实降低群众医疗成本。

农村医疗合作调查 篇2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方便了农民看病就医,有效缓解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实际问题,得到广大参合农民的欢迎和认可,农民由被动参合变成主动参合。据3个县(市)调查,2010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收入3393.33万元,其中:农民个人缴费每人30元,收入620.55万元,占18.28%;农村医疗救助资助收入51.12万元,占1.5%;财政资助收入2705.94元,占79.74%(其中中央财政资助每人60元收入1362.57万元,省级财政资助每人51元收入1141.86万元,地方财政资助每人9元收入201.51万元);利息收入15.69万元,占0.46%。

2010年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支出3500.49万元,其中:统筹基金支出3281.04元,占93.74%;家庭账户基金支出219.45万元,占6.26%。

2010年全年共报销医药费240663人次,医药费用3500.49万元,其中,门诊医药费213516人次,共219.45万元;住院医药费27147人次,共3281.04万元。平均住院补偿比为45%,住院受益率为8.08%。

在住院总数27147人次中,补偿金额3281.71万元。其中,在县外就医人次数为3660人,总费用为3538.02万元,补偿金额为1251.18万元、补偿比为35%;在县级就医人次数为8961人、总费用为2435.52万元,补偿金额为1102.86万元,补偿比为45%;在乡级医院就医人次数为14526人,费用1339.86万元,补偿金额为920.67万元,补偿比为69%。

与上年同期相比,住院报销人次数增长128%,补偿金额增长161%,平均住院补偿比提高13%,住院受益率提高4.34%,真正提高了受益程度,扩大了受益面。县外住院补偿比提高了10%、县级住院补偿比提高了14%、乡级住院补偿比提高了9%。县内就医人数明显增加,补偿比例明显提高,尤其是在乡镇级医院就医人数大幅度上升,乡镇卫生院服务功能增强,补偿方案修改后趋于科学合理,扩大了受益面,有益于督促农民不断增强保健意识。

二、对新农合基金管理使用分析

从近几年对新农合基金的审计情况来看,新农合制度自推行以来各项制度逐步完善、管理逐步规范,参合率逐年提高,覆盖面不断扩大,提高了农民群众医疗服务的可得性和公平性,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提高了农民群众的健康水平。但是新农合基金管理使用上存在不合理因素,需要不断加以完善。

据3县(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调查,在农村乡镇患有双肾坏死需要长期进行透析的患者有50人,一般每患者每周至少需要透析2次,每周治疗费用至少需要900元,仅此一项每年至少需要4.5万元以上,如果再加上其他的药品支出,双肾坏死的患者维持生命每年最低支出在5万元以上,如果患者本人是家庭的主要劳动力,那就更是雪上加霜了。如有两个患有双肾坏死的患者,根本没有能力采用换肾的方法治疗,只能靠透析维持,其中一村民年过七十仅仅透析不到十次就放弃透析,患病不到两年死亡。另一位农民仅45岁,已经透析治疗两年,作为家庭的主要劳动力他带病坚持种地,他家有口粮田一晌,外包地3晌,每年的纯收入不到2万,按现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报销的规定每年报销不超过1.5万元,民政大病救助1万元以下,个人需要2.5万元以上,根本就难以长期坚持透析。

目前,新农合医疗基金存在的主要不足因素:一是筹资水平低。新农合基金筹资主体是国家、省、市、县和个人共同投入,个人占少数,各级财政占多数,但是每人每年100多元的筹资水平,仍显得不足,解决农民头疼脑热还可以。虽然国家在逐年提高筹资幅度,但绝对额度还不高,造成农民实际保障水平偏低。二是平均较低的住院费用补助率,对于帮助农民抵御重大疾病风险的作用有限,再加上相当部分医疗服务项目和药品被列入新农合报销范围之外,难以保证农民得到优良的基本医疗服务。三是住院补偿受益面窄。对门诊和慢性病考虑较少,不利于疾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也不利于新农合的持续发展。四是对特殊群体在制度设计上还不够完善。对农村五保对象、农村低保对象、困难优抚对象等低收入的特殊群体,在补偿比例上体现的不尽合理。五是在大病补偿上还存在不足。许多参合农民一旦患了大病,如双肾坏死、白血病、糖尿病等,因为无力支付数千甚至上万的医疗费用而得不到应有的医疗保障。

三、新农合医疗基金管理使用的建议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调查报告 篇3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在政府不断努力解决“三农”问题、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出台的一项重大惠农政策,自2003年试点以来,成效显著,得到农民的普遍拥护。本文通过调查河南省济源市坡头镇大庄村的新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开展情况,对新农合实施过程的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自己的合理建议,促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良性发展。

一、调查分析

(一)村庄概况

济源市是河南省新农村合作医疗第一批试点,自03年起就推行新农合政策,参合率以每年平均7个百分点的幅度递增,在河南省省率先实现了农业人口的全覆盖。河南省济源市坡头镇大庄村位于坡头镇内部,地理位置较为偏僻。全村1300多人,共分为14个大队。村子整体经济水平较低,村民人均年收入在3000元左右。贫富差距较大,而且大队里的财产很少。全村有300多人外出打工,单纯靠务农维持生活的较少。全村参合率高达99%以上,群众支持率较高。

(二)调研目的及意义

本次调查以南省济源市坡头镇大庄村为例,探究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施行现状,希望通过对河南省济源市大庄村的深入走访,获取新农村合作医疗在当地实施情况的第一手资料,掌握当地政府及医疗机构对新农合的统筹情况,切实反映新农村合作医疗在具体实施中存在的优点与不足,并根据所获得的资料提出具体的可行性建议,促进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完善与提高。

(三)调研对象及方法

调研对象主要包括大庄村村民、村卫生所医生、村支书、坡头镇卫生院新农合办公室负责人,并参照了济源市卫生局、坡头镇卫生院的有关信息。我们所用的调研方法有:深度访谈法、观察法、文献法、焦点小组等方法。

二、资料分析

(一)新农村合作医疗改革落实情况

08年新农合进行了改革,个人交费由10元增至20元,国家、当地财政补贴由20元增至40元,报销上限由2万元增至3万元。这些改革政策在坡头镇得到了很好的落实。在访谈过程中,大庄村村民基本上都知道08年改革的内容,对改革后相关政策的变动也有一定了解。农民从08年以来都改为交纳20元,并且年末到卫生所看病划价金额由8元增至16元。

但是改革中存在村民只了解改革后村民交费、在村卫生所划价金额的变动,对于国家、地方财政要缴纳费用、报销比例的变动并不了解的情况。医疗机构、政府部门对新农合的政策宣传的力度较小,镇新农合办公室只对住院病人发放传单,村卫生所只负责收费;农民看到身边人确实受益,知道新农合是惠民政策,就响应参合,而自身对国家政策改革不主动了解。

个案A

大庄村村民,张金芬、王玉芬

张金芬和王玉芬是大庄村5队的两名妇女。王玉芬是一位农民,53岁,夫妻两人以种田为生,家庭经济水平中等;张金芬是一位73岁的老人,患白内障和高血压多年,常年用药,家境较差,常常因为经济问题而舍不得用药。

当我们问大庄村实行了几次医疗变革,每次变革的内容是什么时,她们回答:“04年以前没有医疗报销,花多少钱都要自己拿。04年到08年是每人交10元,村里补贴2元,国家、镇上交多少不清楚,能报销40%—60%。现在每人交20元,其他交多少不清楚,不知道报销比例怎么调整的。”

当我们问如果今年如果没有报销,交的20元钱能够挪用到明年累积使用时,她们回答:“一般20元钱到年底要花,去医疗队拿药可以抵20元钱。不知道来年能不能重复使用,因为人总会生点病,所以都去医疗队买点常用药。”

当我们问去镇级以上医院报销的程序时,她们回答:“去镇级以上的医院报销,把证件直接交给住院的医院就行。报销超过1000元的要拿到市里批准,10元钱的时候是300元以上的允许报,现在交20元报销的最低标准是多少还不清楚。”

我们发现她们只了解自己日常能用到的相关政策,而对新农合改革缺乏全面认识时,问她们“对新农合改革后的新政策不太了解,不去卫生所询问一下吗?”她们笑笑,回答:“村里的人都不问,国家政策已经颁布了,政府不会贪污这点钱,农民比较厚道。”

而当被问到对新农合政策满意不满意时,她们回答:“国家政策没有什么满意不满意的,不报也这样,报了更好些。国家的政策咋样都是会好一些的。”

(二)高参合率的背后:村民的态度与存在的问题

参合率的提高是一个逐步的过程。在新农合政策刚开始实施时,大庄村的参合率并不太高。很多农民看到刚出台的政策,都持观望态度。随着新农合的逐步开展,很多参合农民从中受益,这些受惠实例起到了定心丸的作用,越来越多的农民意识到新农合是一个惠民政策,积极参合,09年大庄村的参合率高达99%以上。

但是在高参合率的背后,仍然有少数没有参加新农合的人。据我们了解,不参合的人主要有两类:一种是年轻力壮的年轻人,常年在外打工,觉得自身身体条件好,不会生大病,不愿参合;当我们问镇医院新农合办公室值班人员“为什么有少数人不参加新农合”时,值班人员回答:“可能年轻人觉得自己在身体好,很少得大病,不需要。”一种是极为贫困的孤寡老人,实在没有能力支付20元的费用,而无法参合。在与大庄村14队的村民刘新道、刘开亮访谈过程中,当我们问他们大庄村的参合率如何时,他们回答:“99%以上的人都参加新农合了。大庄村14队有一个60多岁的老人杨西平,因为家里穷交不上钱所以没入。”

(三)各方对信息的掌握不一致、不全面

在访谈过程中,许多大庄村村民所说的报销内容中的费用与新农合办公室人员的回答不一致。对于报销手续是否繁杂,不仅村民内部的回答不一致,而且导致报销麻烦的原因,村民与新农合办公室负责人的解释也不统一。

村民原芬在接受采访时说:“报销最低限度是300元钱,检查费、医药费都不报销,住院费可以报销,报销比率是50%左右,不低。”但是当我们就报销哪些项目这一问题询问镇医院新农合值班人员时,她的回答与村民给出的答案不同:“医药费、检查费、手术费都能报销;急救费、车费、一次性用品的费用——比如注射器——等费用不能报销。”而镇医院新农合办公室的负责人李友芬的答案是:“住院费、检查费、治疗药物费用都能报销。新特药、试用药不报销。不在报销范围内的药要与病人签订协议。”

至于报销手续是否繁杂这一问题,村民原芬反映说:“一般是将手续交上去,一个月左右才能拿到钱。有熟人能快一点。办理出院手续,然后交上费用条,一二十天才能结算。”而当我们问村卫生所医生报销程序是否麻烦时,村卫生所医生回答:“去省级医院的手续必须直接拿回来到本市或本县报销,交到镇合作医疗管理办公室,去市里领取报销费用;去济源市的医院,手续直接给大夫,就能够报销。”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医疗机构、政府部门宣传力度不够。据新农合办公室值班人员说,镇医院只给来住院的人发宣传单,不会派专人去各村宣传;村民自身也不主动了解新农合政策,而是盲目跟从国家政策,糊涂参合。在访谈过程中,我们发现,住院报销“封顶线”、“分级按比例报销”、“有些药品不能报销”等设置,村民并不清楚。即使是卫生所的医生,对新农合也缺乏主动了解的态度。当被问及新农合政策还需要哪些改善的时候,卫生所医生回答说:“国家很重视新农合改革,这都是国家制定的政策,我们不懂,配合就行了。”

(四)部分村民对新农合的报销政策不太满意

虽然大部分村民对于新农合政策都持支持态度,但是部分村民对新农合政策仍有一些意见。村民对新农合的报销政策意见主要分为三个方面:一,报销的起付线较高,能报销的钱太少;二,报销的上限相对于高昂的手术费而言,对家庭的帮助太小;三,新农合报销多为事后补救而不是事前预防。

村民李友芬反映:“新农合报销的不够。乡、县一级的都给报销,但是钱太少。自己得了肾结石,花了100多,因为没住院不给报销。只有住院、生大病才能报销,但是医疗花费主要在平常看病,这部分钱却很难报销,而且报销的起付线高能报销的钱少,并且在村医疗队看病不能报销。”

有的村民认为,新农村合作医疗政策的报销只能是在手术完成后,交上手术费用等相关材料才能报销,却没能解决有的家庭手术前没有钱交纳手术费、无法及时进行治疗的问题。而且由于新农合规定了报销上限2万元,(08年改革后上限改为3万元),对于手术费高昂的家庭来说,报销的钱相对帮助较小。

个案B

村民张春来,四十多岁的中年男子,自家开一个小面粉店,生活拮据,是贫困户,领政府补助金。妻子患脑出血,为了给妻子做手术家里四处借债,但是还是没有及时筹够手术费,妻子第一次脑出血后没能在病情较轻的时候进行治疗,导致第二次脑出血,不仅手术费用增长了数倍,而且由于病情加重、手术不及时,治疗效果很不理想。妻子如今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家里也因为四处借债,成了特困户。

张春来在回忆给妻子治病的曲折经历时,情绪仍然很激动。他说:“新农合报销只能在妻子做完手术后报销,却不能在动手术前解决没钱付手术费的问题。况且新农合报销上限两万元,而住院及维持到现在已经花费将近二十万,报销的那些钱对于这么大的支出,帮助并不大。新农合报销这么迟,等给了钱了,自家也成了特困户了,妻子的病还耽误了。”他一再向我们提议:“新农合应该能提前报销才行。”

三、思考及建议

(一)科学有效地使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使农民、尤其是贫困农民尽可能多地受益。

随着经济的稳步增长,适当降低起付线,提高封顶线。准确地测量农民疾病的风险,适当提前报销相应费用,以免出现没钱支付手术费无法看病的现象,让补助金真正能解参合农民的燃眉之急。落实“大病二次补助”政策,在帮助救助对象参加合作医疗的同时,对个人负担医疗费用过重、难以承担的部分,应给予适当补助。针对农村贫困人口家庭收入低、生活困难大的实际,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中对农村救助对象应给予更多的政策优惠。通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与医疗救助的协调互补,共同解决贫困农民看病就医难的突出问题。

(二)加强宣传,正确引导。

在宣传方式上注意做到集中宣传和经常性教育相结合,走村进户把道理讲清;把政策宣传与服务指导相结合,从而增强农民自觉参合的主动性。医疗机构要与村委会加强合作,通过举办新农合知识普及讲座等方式,让农民清楚明白新农合政策内容,保障村民能有效地运用政策为自身服务,引导农民加强对新农合运作过程的监督。

(三)加强各部门协调,形成合力。

“新农合”工作应在政府统一领导下,健全组织,明确职责,由卫生、财政、农业、食品药监、物价、民政等部门齐抓共管。在具体运作过程中,各部门要协调共进,互相配合,如卫生部门做好新农合的医疗服务;民政部门负责特困户、五保户农民的参合资金交纳等,从而在各部门之间形成一个高效的工作机构。

城乡调查——关于农村合作医疗 篇4

关于桐乡市农村合作医疗的调查

摘 要:新农村建设是现在党和国家高度关注的一个问题,它关系到8亿农民的根本利益,农村合作医疗是其中一个重要的项目。通过调查,发现当前合作医疗存在的一些问题,列举采取的措施和已经取得的成就,调查合作医疗在农民心中的地位、影响及意义,请农民指出现存制度中不合理、不方便的地方,自身在调查中,获得的一些感想和建议。

关键词:新农村;合作医疗;便民

一、引言

医疗卫生事业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历来被社会所高度关注。农村医疗卫生工作则是我国卫生工作的重点,农村医疗保障是整个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保护农村生产力、振兴农村经济、维护农村社会发展和稳定的大局,对提高全民族素质具有重大意义。2003年1月10日,国务院转发了卫生部、财政部、农业部的联合发文,即《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见》指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从2003年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至少要选择2—3个县(市)先行试点,取得经验后逐步推开。到2010年,实现在全国建立基本覆盖农村居民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目标,减轻农民因疾病带来的经济负担,提高农民健康水平。”决定发布以后,桐乡市根据中央政策开展了相应的试点工作。桐乡市是第一批加入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的,几年来取得了积极的成效,农村的医疗建设发展态势良好,为广大农民的医疗提供了更多保障,但是也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与问

题。本文以在桐乡市进行的调查问卷数据为基础,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和对策。

二、调查的建立和方法

(一)调查方法说明

本次调查我从政府、村民两方面入手,主要采用发放问卷、实地考察和搜集资料三种相结合的调查方法。在具体实践中,我坚持实事求是,坚定站在老百姓的立场上,调查政府的改革措施,探究农民内心真实的想法和态度。对于所取得的数据加以整理归纳,抓出重点,通过分析,得出结论。

(二)调查对象的确定

本次调查的范围是桐乡市,由于桐乡市包括9个镇、1个乡、3个街道和179个村,所以在发放调查问卷时,我主要选取了高桥镇作为调查对象,实发问卷80份,回收80份,其中有效问卷74份,有效率92.5%。

(三)调查的内容

本次的调查的内容主要是桐乡市农村合作医疗的实施状况,从居民的反映的事实中,了解居民医疗状况和需求,对存在的问题做出总结并反思。

三、桐乡市农村合作医疗现状

经过八年的摸索,桐乡市农村合作医疗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看病难问题基本上得以解决,医疗设施条件较齐全,看病就医较便捷,在全市构建起了覆盖城乡的社区卫生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网络,为在农村建立和谐社会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大财政投入,提高政府补贴水平。

2002年,合作医疗制度初建之时,各级财政的补助只有每人每年6元。目前

提高到每人每年110元,增长了近20倍。与此同时,人均筹资额也由26元提高到了176元。今后几年,桐乡市、镇(街道)两级财政的补助标准将按照每年不低于20%的比例递增,为城乡合作医疗的进一步发展提供财力保障。

(二)农村合作医疗成效明显。

自2002年桐乡市整合乡村卫生资源,根据社区卫生服务的需要,建立了村级社区卫生服务站。至2004年底,桐乡市9个镇、1个乡、3个街道和179个村共建成146个医疗机构,其中县级医疗机构7所,乡镇卫生院21个,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118所,使人人能够享受到社区卫生保健服务。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的就医格局初步形成。截止2009年11月30日,全市参加合作医疗人数达到462405人,城镇居民参合率达到87.43%,农村居民参合率达到94.94%,调查中也显示,农村居民认为医疗设备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

四、农村合作医疗中存在的问题

(一)筹资水平较低。

目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筹资水平较低,而快速提高农民个人筹资水平有很大困难。中央和省级的财政补助资金只占每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集资金的很有限的一部分,剩余的是由下级政府拨调资金以及个人出资。下级政府政治意愿强烈与否成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渠道是否畅通的一个重要因素,某些地方也存在套取上级财政补助的行为。政府补助资金的拨付一定程度上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了桐乡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抗风险能力较差。

(二)“看病难”问题有所解决,但“看病贵”仍然存在。

由于近年来村建立了医疗服务站,就坐落在村委所在地,交通方便,故“看病难”问题有所解决。但“看病贵”仍然存在,接受问卷调查的人群中有33%的调查者觉得当地的就医费用与药品价格比较高;5%的调查者觉得当地的就医费用与药品价格很高。许多农户反映,同样一个感冒或其它小病,在乡村医生那里只花二十多元。而到定点医院却要花费几百元。一些比较常见的小病,医生却要病人作各种检查,小病大看现象时有发生

(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宣传不到位。

现有的宣传多集中在介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给农民带来的表面好处上,没有树立起农民的风险意识,也没有体现出重点,没有对那些不参加的农民进行调查,使得宣传大多停留在形式上。许多农村居民并不真正了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义,他们仅从自己短期得失的角度考虑,认为自己身体好,没有必要花那个冤枉钱。还有一些农民居民认为是把自己的保险金拿去补偿别人了。74名接受调查的人群中,26%受调查的农村居民不了解国家相关医疗政策;50%受调查的农村居民了解国家相关医疗政策程度一般;24%受调查的农村居民比较了解国家相关医疗政策;所接受调查的74份有效问卷中无人很了解国家相关医疗政策。

(四)报销难,报销水平低,对农民缺乏吸引力。

近几年,通过加大财政投入、提高筹资水平。桐乡市农村合作医疗的住院补偿率得到提高。但是,无论是门诊费用还是住院费用,城乡居民自负的比例偏高,整体报销比例偏低,由此导致许多群众对合作医疗持不信任态度。据调查,有30%的农村居民认为个人承担比重过高;60%对合作医疗基本满意,15%对合作医疗尚不满意。

五、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对策

(一)扩大筹资渠道,防止挪用专项基金。

政府应该首先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切实加大政府的出资力度。其次,鼓励企业、社会组织等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进行捐助。桐乡市有较多的集体企业,许多农民同时是企业的员工,具有双重身份,所以让乡镇、集体企业参与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筹资中来是可行的,一方面扩大了筹资渠道,提高筹资额度;另一方面也使得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有助于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需要强调的是农村合作医疗基金是由农民自愿缴纳、集体扶持、政府资助的民办公助社会性资金,要按照以收定支、收支平衡和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管理,必须专款专用,专户储存,不得挤占挪用。

(二)加大对医疗机构收费的监督,解决看病贵问题。

设立意见反馈处,接受农村居民的询问和投诉,取消医生工资与医药费挂钩,防止轻病住院、过度检查、不合理治疗和开高价药现象,对有疑问的支出,及时到医疗机构实地核实处方、病历等原始资料,控制医药费用的不合理增长,使参合农村居民得到更多实惠。政府仍需重视“看病贵”问题,特别是贫困家庭的“看病贵”问题,以免出现有就医的硬件设施,没看病就医的费用,有病没钱看的情况。

(三).加强农村合作医疗宣传力度。

力求切实有效,尤其是对于文化程度不高但是对医疗有较多需求的人群及潜在服务对象要注意宣传方式,以免出现因不认识字而无法了解相关医疗政策的情况。如在广播,电视等宣传的同时,可采用简短明了的方式集中讲解,告知重点放在报销方式和比例,参与的必要性等实际问题。成立专门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宣传小组、切实的深入到广大农村中去,通过各种渠道,让农村居民们切实的感受到医疗体制改革的好处,清除农民的误区,让他们认识到他们的钱真真切切投入进自身医疗事业的发展当中,建立起对合作医疗体制的信心,志愿加入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来。

(四)提高报销水平.消除隐性负担。

社会上得大病的毕竟是少数,而得常见病,尤其是老年人得慢性病的人是多数,只报销大病住院医疗费用而对门诊医疗费用报销水平较低会使受益面狭窄,使得一些农民认为参合与不参合没有大的区别。因此,确定报销比例的基本原则应该是量入为出,保障大病为主,在财政状况允许的基础上适当提高比例。桐乡市农民年均收入约为一万余元。在医疗方面支出平均在千余元,最多者达到6000多元,占了其全年收入的50%以上,对家庭生活造成过大负担。如能把报销的比例定在本市农民平均住院费用的50%一60%,就不至于使农民的生活陷入困境。对个别花费过多会造成因病致贫的应另外救助。在保大病的同时也应对门诊费用给予一定比例的报销,或者对60岁以上的老人及儿童等弱势群体给予照顾。这样可以扩大受益面,增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凝聚力,有利于其巩固与发展。

六、结束语

通过这次城乡调查,我收获的不仅仅是一份饱含汗水的调查报告,还有对社会的关心与责任。我们已经成年了,是一名以后要担起建设社会责任,创造社会财富的大学生,接下来我们应该实现人生价值,回馈这些年来社会为了培育我们的付出。怀着一颗自信的心走进校门,怀着一颗感恩的心踏上社会,关注政治,关心农村,关爱身边的人。希望自己能为社会贡献一份力量,哪怕一点点。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卫生部等部门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意见的通知》。

[2]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

[3] 徐晋、骆建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面临的问题和对策——以浙江省桐乡市为例”,《新西部》(下半月),2008年第9期。

附录

桐乡市农村合作医疗调查问卷

(1)、您的年龄:(2)、您的月平均收入:

A.800元以下;B.800—1500元;C.1500—2000元;D.2000元以上。(3)、您对国家医疗政策了解吗?

A.不了解;B.了解一点;C.比较了解;D.很了解。(4)、您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吗? A.参加了;B.没有参加。

(5)、您觉得本地医疗普及程度怎样?

A.很好;B.比较好;C.一般;D.差,存在很多问题。(6)、就医费用与药品价格怎样? A.不贵;B.一般;C.比较高;D.很高。(7)、您觉得本地医疗设备条件怎样? A很好.;B.比较好;C.一般;D.差。(8)、如果您或您的家人生病了,您会选择:

A.市级医院;B镇卫生院.;C.村医疗服务站;D.当地的赤脚医生。(9)、您认为当地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个人所承担的比重怎样? A.过低;B基本合适.;C.过高;D.不清楚。(10)、您对当地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满意吗? A.满意;B.基本满意;C.不满意;D.不清楚。

农村合作医疗调查报告最新 篇5

——以江苏省为例

摘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自实施以来,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随着它覆盖面的不断扩大,政府资金投入的增加,该项制度的优越性也日益显现,农民的参保积极性不断提高。但是,任何制度都有双面性,我们通过调查发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同样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制度的宣传不到位、报销制度障碍较多、制度反功能所引发的道德风险、制度的支持系统不完善等,所以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政策宣传力度、逐步放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政策限制、完善法律法规等措施很有必要。

关键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问题 对策

一、序言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指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三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2002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明确指出:要“逐步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到2010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下简称“新农合”)要基本覆盖农村居民”,并且,从2003年起,开始选取一些地方作为试点。国家为扶植农村发展,解决农村看病贵、看病难等问题,制订了新 1 的农村合作医疗方案。2011年2月17日中国政府网发布了《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2011主要工作安排》,这份文件明确规定:2011年政府对新农合补助标准均由上一年每人每年120元提高到200元;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力争达到70%左右。

很多学者也对新农合制度展开了研究,如:在制度模式缺陷方面,顾昕、方黎明认为新农合从强制性向自愿性的回归及其所带来的逆向选择问题是该制度模式的重要缺陷之一[1]。在新农合制度资金的筹资模式方面,杨海文认为可以采用加大对中央与地方财政的监管和支持力度、采取合理的征缴形式、发行农村健康彩票、征收烟酒行业健康保险费等相关措施[2]。顾海、唐艳认为新农合具有强制性制度变迁的特点,而农民认知上存在的理性不足的无知状态给新农合管理机构的宣传工作带来了挑战[3]。

虽然新农合制度已经逐渐成熟起来,但是,自2003年以来,新闻媒体先后披露的有关新型合作医疗的违规事件,如《焦点访谈》披露的河南太康县违规筹资问题及《共同关注》披露的云南省广南县阿科乡违规筹资问题等。由此可见,新农合制度本身或者实施过程中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的,为了更好的了解目前我国新型合作医疗实施后农民对其的态度及参保的意愿、制度实施几年来所产生的效果、制度本身或在其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探索解决方法,我们成立了一个调查小组,专门对农村合作医疗进行了调查研究。

二、调查简介

(一)调查时间

2011年2月份到3月份,为期两个月。2月份完成了调查及对资料的整理工作。3月份对资料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并撰写调查报告。

(二)调查地点

主要选取了新农合实施比较早的江苏省农村地区。为了材料的典型性,调查的范围涵盖了苏南、苏中和苏北地区。具体有:南京市六合区程桥镇长青村、南京市六合区程桥镇河北村、常州武进区邹区镇西湖街道赵墅村委西村、江苏省兴化市合陈镇陆谦村、淮安市盱眙县铁佛镇邓圩村、淮安市盱眙县马坝镇高桥村、丹阳市南建村、泰兴市广陵镇通靖村等。

(三)调查对象

我们所选取的对象是对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有着一定的了解或者是亲身体验着该项制度的变化与发展过程的人,具体而言,主要是江苏省农村地区村民、村干部、医院工作人员、合作医疗办公室工作人员等。

(四)调查方法

采用定性研究的方式。资料的收集采用入户个案访谈和实地观察的方法。

(五)调查人员

常州工学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08级的两名学生和新闻专业09级的四名学生。

(六)调查方式

1.走访当地村民,通过与其聊天了解他们参加农村合作医疗及报销情况。

2.询问当地村干部关于本村的农村合作医疗的历史发展和现行状况。

3.向医院工作人员了解村民的看病报销情况,医疗设施及医疗卫生状况。

4.向合作医疗办公室人员了解村民报销情况,索要具体报销的比例说明单。

三、调查结果

(一)制度的优越性

中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一种顺应形势、符合国情和经济发展状况的理性制度。这一制度缓解了农民看病难的问题,让农民享受到优质、价廉的服务,农民群众得到实惠,合作医疗逐渐深入人心,这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参保积极性,使得绝大多数农民愿意为自己的健康投保,投保的热情高涨。根据我们在2011年2月份对江苏农村地区的调查,农村合作医疗的参保率很高。例如:江苏省兴化市合陈镇陆谦村人口为1436人,参保人员1407,参保率98%左右;常州市武进区邹塸镇西湖街道赵墅村委西村人口为138人,参保率100%;丹阳市南建村东野田人口为250人,参保率99.7%;淮安市盱眙县马坝镇高桥村人口数为3150人,参保率为100%。

随着政府对新农合制度的重视以及大量财政补贴的投入,合作医疗保障基金中政府资助的比例越来越大,并且报销的比例也随着保险基金的不断充实而持续增加。这不仅仅是解决了农民就医难的现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民因病至贫、因病返贫的问题,我们还看到了广大农民对这一制度从怀疑逐渐到 4 拥护,更看到民心的凝聚,这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有着不可估量的促进作用。

个案一:家住常州市武进区邹区镇西湖街道赵墅村委西村的杨某是个木匠,1995年患上了尿毒症,身体状况一天不如一天,木匠工作也无法继续,只得和妻子一起务农,靠之前的积蓄看病,短短几年就花费了医药费十几万,杨家变得一贫如洗,并背受了几万元的债务。日子过得很是拮据。在参保之前,所花费的治疗费用都是自费的,经常要求助亲友以及村委会的帮助,村里还为他募捐了一些费用。参加农村合作医疗后,在06年,杨某又去医院看病,花费了3万元,直接报销1万多元。08年住院费1万多,报销了5000多元,经过几年的连续治疗,杨某的病情渐渐稳定下来,日子也没有以前那么拮据了。同村村民黄某见证着杨家的变化,她说:“之前杨家为了看病家里值钱的东西都卖过,是村里有名的困难户,后来听说在村委的帮助下办理了农村合作医疗,看病的时候可以报销一大部分,给他们家减轻了很大的负担啊!”

个案二:沙某,家住江苏省兴化市合陈镇陆谦村二组,2006年夏收在自家场头堆草时,不慎从两米不到的草堆上摔下,落地时头朝下,当时就不能动弹,呼吸困难,面色发青。经村医固定位臵后,送往市人民医院抢救治疗。在市人民医院做CT磁共振等确诊为颈椎压缩性骨折,入院经手术用支架固定,几星期后病愈出院,共花了两万余元医药费,出院时因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报销了近5 一万的医药费。

出院后他逢人就说,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真正好,看病能报销,我们全家以后每年都要参保,这样有大病也不用担心负债太多。更让他想不到的是,出院一个月后镇卫生院医保处的工作人员在村医的陪同下再次来到他家,送来了850元的大病再补偿款,一家人又是道谢又是倒茶的,非常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让我们老百姓有病不愁,生活更加美满幸福。

(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宣传不到位

新农合实施初所产生的信任危机,正是由于宣传不到位所造成的。由于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始于建国初,改革开放后,实行自主筹集资金,即由村民一方缴费,而当时的保障基金有村干部负责保管,在管理上存在很多弊病,有很多干部借机从中受益,造成“村民交保、干部吃药”的事情常有发生,并且使得合作医疗制度一度因为资不抵债而面临破产。所以2000年以来由政府主导并加以扶持的新农合制度一开始并没有得到大家的认同,很多村民不愿意交保,他们甚至不相信生病可以报销一大笔钱。导致农村合作医疗在农村一度难以实行,再加上部分村干部急功近利,追求“不落一人、应保尽保”的快速实现,采取强制村民交保的措施,又懒于积极宣传性的保障政策,导致村民产生逆反心理,更加不愿投保。

市合管办下发的文件明确要求宣传册要一户一份,可实际情况却没有这样,甚至在有些农村的镇医院合管办连宣传材料 6 都没有。这使得很多村民对于农村合作医疗的报销比例存在着很大的疑惑,甚至可能因为报销的金额与预期相差太多,而对农村合作医疗存在误解。

个案三: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程桥镇河北村的村民赵奶奶,84岁,有一个儿子和三个女儿,本来和大儿子住,但是大儿子已去世两年,目前一人居住,大儿媳和孙子在无锡工作。三个女儿都在邻村。今年大年十五时,一人在河边洗衣服,滑到,摔伤了手,女儿随即带其前往六合区人民医院就诊,女儿要其将医疗卡拿出来报销时,老奶奶说没有办卡,于是要全额付医药费。赵奶奶的女儿很生气,她说:“老人年纪大了,生病是正常的事,如果不参加新农合,生个大病怎么办?”。赵奶奶的女儿得知原来因为赵奶奶的儿子已死,儿媳和孙子又不在家,所以村里就没有通知赵奶奶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的事情。赵奶奶的女儿表示,河北村的村干部太不负责任了,并表示会马上给赵奶奶办理农合手续。

个案四:江苏省泰兴市广陵镇通靖村的王某,女,有三个儿子,大儿子和二儿子住在村东,离老人较远,她跟小儿子一起,但小儿子整日游手好闲,经常不在家,就剩老人一人在家。听村里干部说参加新农合住院了可以报销75%,于是也就参保了。去年因一次意外事故骨折了,住院加治疗总共花了1.5万,结果报销时只报了6000元。算算根本就没有报到75%,于是她很气愤,说村里干部骗了她,直嚷着要去找村干部理论。

2011年泰兴市的新农合保险的报销比例是在乡镇医院报75%,市二级医院报55%,省内定点医院报40%,省外医院报35%。但是这个报销比例并不是按照住院总共花的钱来算的,而是根据可报销的费用来算的。之所以能引发上述问题就是因为村里宣传的不够详细,只跟村民说报销比例而不详细解释清楚。

2、新农合药费报销的制度障碍较多

新农合制度是以大病统筹兼顾小病理赔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由于新农合是以保大病为主的医疗保障制度,一般只有在住院时,医疗费才能纳入补偿范围,其受益面很低。新农合低筹资水平的设计是导致新农合低保障能力的重要原因,因此会引发了一系列问题: ⑴门诊报销的医院限制

对于普通疾病的门诊费,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规定参保人员在乡镇医院看门诊可以凭药费单和医疗卡报销,而在县级及以上的医院门诊是不报销的。但由于乡镇医院的医疗设施的不完备,很多必要的身体检查在乡镇医院无法完成,必须要到县级或县级以上做检查才可以,这样一来,很多村民不但多花了钱,还无法得到补偿。

个案五:家住南京是六合区程桥镇长青村的张某,家里一共三口人,今年55岁。是个体户。夫妻俩开了一家小吃店,一个儿子已经工作。2009年秋天,张某感觉到身体不适,感觉到胃不舒服,似乎身体某处有肿块。于是,直接去了六合区人民医院就诊,通过简单的询问后,医生让 8 张某去做检查,有B超、胃镜和脑CT。花费依次是50元、220元、400元。然后检查出来是脂肪肝和胆囊炎。关于脂肪肝,就是以后要少喝酒、少吃太油腻的东西,而胆囊炎由于不是急性的,建议采取保守治疗,吃点消炎药。一共花费了850元。

这次治疗中区级的医院门诊是没有报销的,但是镇村的卫生服务中心可以报销,但报销的很少,只有药品能报销,张某嫌麻烦也没有去报销。张某说如果是住院治疗,这些检查是可以报销的,就是说比如有的人要住院一共花费了1600,按照百分之五六十报销的比例,也就是实际付640到800元。而他因为没有住院,几乎报销不了。

⑵报销的种类限制

报销的种类限制主要指部分疾病或药品不能报销或报销很少,如慢性病。一般疾病的报销比例在70%左右,但是对于慢性病,如果病患内在定点医院的门诊药费的总额超过一定数额会给与30%左右的补偿,并且有最高补偿额的限制,例如南京市六合区农村合作医疗规定慢性病患者内门诊费1000元以上按照35%比例补偿,内最高补偿限额为3000元。而药品的种类繁多,大多数的药一般都能报销,只有一小部分药比如:补药、进口药等好药是不予报销的,但恰恰是这一小部分药的价格最昂贵,很多医生开药时专拣这些药开。

个案六:何某,女,家住家住泰兴市广陵镇通靖村二组,有一子还在上学,两年前因家里造房子负债累累,本来生活就困难,偏偏又在这时得了一种怪病,需要经常打 9 嗝以助顺气,查又查不出是什么原因,只能开点药回去吃吃,其中开了很多补药在里面,但是效果不佳,还很贵,而且有的药根本就不能报销。为了尽快好起来,少花点钱,就到处去求偏方,吃了很多药,每年也要花五六千,效果还不明显。无奈,对于这样的家庭实在是支撑不下去,只好放弃治疗。⑶定点医院限制

关于定点医院的限制,是目前存在的最大的问题。今年的两会中,异地报销问题也成为了人大代表热议的问题之一,不打破定点医院的限制,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际上对一些常年在外出打工的人来说是十分不公平的。他们在本地参保却不能真正的享受参保带来的福利,如果在外地就医则不能报销,或者只能在本地报销一小部分,无疑加重了他们的就医负担。而且报销的时间只有一年,这对于一些转诊外地的病人来说,可能会有所耽误。

个案七:家住淮安市盱眙县铁佛镇邓圩居委会邓西组4号的张文全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2009年7月低在县人民医院和中医院都检查出患有食道癌,但是由于他心脏跳动过快,手术具有很大的危险性,县医院没有那个能力为他动手术。因此,张文全不得不到外地更好的医院去就医,因子女都在无锡打工,为了更加方便照顾老人,子女把他接到无锡定点医院看病。2009年8月张文全在定点医院无锡市人民医院进行了手术,由著名的胡医生主刀。张文全在无锡市人民医院大约住了一个月半左右,共花费5万多。10 第二天,他的儿子带着老人的病历和相关医疗报销的证件到本镇医院进行报销,却被告知不是在本地住院的医疗费不能够报销。无奈之下,他的儿子又赶到县报销处,虽可以报销,却只能按60%报销率的一半也就是30%进行报销。⑷报销程序繁琐

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的人员,需要带户口本到村委会办理参保手续,村委会将办理的人员资料呈给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办公室,经过合管办的审查,然后办理医保卡,再交由村委会通知村民前来领取医保卡。而这个过程应该在一个月之内完成,但是一般情况下,合管办办事拖拉,经常要拖上好几个月,这给在办证期间患病的人带来很大的麻烦和经济损失。同时,农村合作医疗的报销程序也存在着不同程度上的问题。在病患转诊医院后,报销要经过严格的审批,病人才能拿到报销款,但是由于报销申请程序的复杂以及审批时间的拖拉,病人得不到及时的补偿。

个案八:家住江苏省泰兴市广陵镇通靖村的村民张某的儿媳刘某已经于2009年嫁给张某的儿子时将户口迁至该地。并于2009年12月去当地的村委会办理农村合作医疗卡,2010年三月份时,刘某在上班的途中被车撞伤,到县医院住院接受治疗,左腿骨折,看了4000块钱,但是医保卡还没有办下来,刘某当时很是着急,因为如果有卡,可以按75%的比例进行报销,这是很可观的一笔钱。张某去村委会咨询,村委会解释说因为办理时已经接近年关,所以办理手续还要等一等,张某很是生气,但也只好自行承担 11 医疗费用。3.制度的反功能

根据社会学的功能理论,一项制度的反功能即是指一种社会制度的后果既有可能有利于系统的生存与发展,实现系统的功能要求,也有可能出现功能失调、降低系统的适应性或妨碍系统的运行。反功能是指社会制度的后果降低了系统的活力和适应能力,破坏了社会系统的内部协调、稳定关系,造成社会内部冲突,对社会良性运行起到了破坏作用[4]。我们在调查中发现,新农合制度同样在某种程度上存在这种制度的反功能现象。

随着新农合制度的进一步实施,逐渐显现出的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由于合作医疗的管理机构与医疗机构的信息不对称,而医患与医疗机构的信息也不对称,这种信息的不对称导致了保险市场失灵,即当合作医疗需求方参合后,通常认为风险费用已转移给合作医疗管理方,从而增加对医疗服务的使用;甚至某些需求方品行不端,为了获取赔款故意制造医疗事件,增加了赔偿的机会;而医疗服务提供方也故意诱导需求方扩大医疗需求和索要过高的医药价格,以上行为都造成了公共利益受损,导致社会成员对新农合产生不满情绪,最终不利于了农村医疗保障事业的持续发展。

个案九:据丹阳市南建村村民万某透露,去年他的邻居吴某,因为想要再生一个小孩,但是不能怀孕,就去医院治疗,花去了一笔医药费,但是,由于吴某的叔叔是市医院的副院长,他叔叔就将治疗不孕症的医药费用单换成 12 了一般病的药费单(不孕症的治疗属于农合不可报销范围),然后吴某写了一份审批材料,以普通病在市定点医院治疗为由,在当地的合作医疗管理办公室报销费用。

个案十:淮安市盱眙县马坝镇高桥村村民王某,2010年6月的一天在田里干活时,突然头晕,就去镇上医院看病,通过验血,医生说王某贫血,并且有点发炎的症状。就开了消炎药和其他的药品,结账时,王某发现医院开的消炎药是选的消炎药品种中最贵的,并且还开了一种叫做“安神补脑液”的药剂,要报销时,合管办称“安神补脑液”是补药不在报销范围内。王某说:“贫血根本不要开什么补药,医院在变相赚钱,并且没有告知其那个药只有滋补作用。而开的消炎药也偏贵,并且在他去购药时,药房工作人员说那种分散剂没有了,医生很快就换了药丸,并且价格要比原来的便宜一倍多。” 4.支持系统不完善

⑴卫生院的条件简陋

新农合最初是为了解决广大农村地区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所以乡镇的卫生院应该是村民就医的首选,新农合制度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设臵的报销比例也是偏重于在乡镇医院。但是,事实上,目前乡镇医院由于人才缺乏、医疗器械落后,只能承担治疗一些小病,一些中等或大病,以及需要动手术的治疗都需要去县级以上的医院,而县级以上的医院报销的比例却没有乡镇医院多,尤其是门诊几乎不报的情况,给病患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个案十一:家住南京市六合区程桥镇长青村的陈某,13 是一个七十九岁的老太太。2010年夏天8月17号,突然半夜发抖,高烧不退,老人的儿子年夜将其送往镇上的卫生服务中心,但是医院已经下班,只有一个值班医生,并且很多好的药都在药房,药房已锁,只能挂一点普通药水,到白天上班才能化验,系统的治疗。第二天上午老太太做了抽血化验、尿检、心电图等几项检查。主治医生只说是炎症,具体病因、病情没有做详细解释,建议挂水治疗。但是18号夜里,陈某又继续发烧、发抖。陈某儿子又半夜将其送往卫生服务中心,挂了两瓶普通药水。19号陈某又去就医,医生建议挂三天水,陈某貌似情况好转。不幸的是,在停止挂水的那天夜,陈某又发烧,于是,陈某被送到了六合区人民医院。值班医生在了解到情况后,建议住院治疗。又进行尿检、血检等一系列的检查。治疗持续了一个星期,天天挂水。在住院的第四天医院确诊为上呼吸道—尿路感染。陈某的儿子说;“现在乡镇医院对于自己能否治疗的病没有一个肯定的态度,我们在乡镇医院也花了500多块钱,却没有任何效果,病人花了冤枉钱事小,要是出了事,怎么办?乡镇医院医疗水平有限,检测的仪器设施也没有区医院那么好。”

⑵各地区政府对农合的资金投入差异比较大。

据调查,由于地区间的经济水平以及政府对农合的重视程度不同,给予的资金投入也是不同的,如:南京市六合区人均统筹基金标准为280元,其中居民个人缴费78元,各级财政补贴202元;泰兴市人均筹资标准为180元,其中连续缴费参加的,以户为单位,每人缴纳40元;2010年未参加的,个人 14 缴纳70元。省和本市财政补助每人140元。

⑶法律法规的缺乏。

目前有关于农村合作医疗的法律法规还比较零散,没有一个完整的体系,对于该制度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产生的一些损害公众利益的事情也没有具体的惩处办法。对于基金如何追回,如何承担经济责任还没有明确的说法;在报销比例、起付线等问题上没有一个总体性的规范,各地区制定的标准随意性很大。

四、对策

(一)新农合政策宣传力度亟待加强。

农村的发展速度比较慢,信息传播滞后,农民的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对国家的政策了解的也比较少。这就需要基层的政府部门以及工作人员,加强宣传,让村民都对新农合有一个比较完整和全面的认识,并且要积极配合县市级合作医疗管理部门的工作,务必确保参保人对于报销比例、起付线等具体规定有所了解。定点医疗机构也应做到药品、医疗价格公示,以免因报销问题引起不必要的矛盾,增加村民对这项制度的反感和排斥。

(二)加快改革,逐步放开新农合的限制范围

(1)对于特殊的治疗费用,设定适当的报销比例。参保人在区级医院看门诊的过程中,对于需要使用一些比较昂贵的仪器进行检查时,或是对于慢性病的治疗问题,我们可以根据其所需花费的医药费来设臵合理的报销比例。

(2)可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进一步适当放宽报销时间,对 15 因异地就医而可能耽误报销的人群,通过办理申请手续,应延长报销时间。

(3)逐步放开对某些药品报销的限制,公开可报销的药品目录,并加强对医院及医生的监督,尽量避免因医患之间的信息的不对称而导致的医院多开药或者专开不可报销的药来盈利。

(4)加强异地报销试点,实行医保联动。

在经济发展的比较好的地区,进行异地报销试点,实现报销从参保地转向就医地。通过互联网实现城市与城市间的医保信息双向联网。当参保人在异地就医后,只需带齐证明材料,如:医保卡、就医药费单、住院要出示的住院小结、户口本等,在就医地的合管办申请异地结算,异地合管办根据参保人所在地的报销标准进行异地结算。其中需要注意的是,要结合实际情况,如果两地的保险基金、报销比例相差不大,可以就以异地的药品报销目录、报销比例进行结算。如果相差较大,则要以参保人所在地的标准进行报销,以保证公平,保障参保人的确实利益。

(三)降低道德风险

为了尽量克服由于制度反功能所造成的保险市场失灵,就必须要降低新农合实施过程中的道德风险,我们可以通过对需求方和供方的双重控制来实现。对于需求方的控制措施主要坚持“以收定支、量入为出、逐步调整、保障适度”的原则,科学合理地确定补偿标准、起付线标准、补助比例和最高补助限额。

对于供方即医疗机构的控制措施,具体包括:

16(1)对医疗服务利用率进行审查,即对被保险人医疗服务利用的必要性和服务质量进行审查和评估,包括审查确认非急诊住院的必要性并规定其合理的住院期限,审查急诊住院的必要性,病人入院后通过电话和探视进行监测等。

(2)住院费用明细审查,主要检查医疗方案的有效性,看是否存在过度的治疗。

(3)第二外科手术意见,即审查部分手术治疗的必要性时,要参考第二名外科医生的意见。(4)逐步实行预付制。预付制,是指在医疗机构提供医疗服务之前,医疗保险机构就依合同按一定的标准向医疗机构提前支付医疗费用[5]。医疗费用预付制可以促使医疗机构自动控制医疗费用,在经济上尽可能以低于预付固定价格的费用来提供服务,保留固定价格与实际成本之间的差额。它在客观上促进医院自动节约成本,缩短住院时间,减少诱导性消费。

(四)加大政府对农村医疗的投入力度,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加强监管。

在农村增开大型专项医院,投放诊疗设备,用增加工资、政策优惠等方式鼓励医生投身农村,并定期的对农村医院的医疗人员进行培训,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增强农村医疗实力。这样既有利于村民就近放心地治病,还有利于乡村医院的快速发展,同时还能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另外要尽快出台有关农村合作医疗的相关法律政策,以规范医疗机构的医疗诊治技术、医疗保障药品报销目录以及检查治疗费用的标准。同时要加强对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基金的监管,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报销审查程序,务必保证审查程序的公开透明,以防止有一些人 17 受到利益的驱使,相互串通,套取保险金,损害参保人的利益。还可以提请司法部门明确骗取合作医疗保险基金行为构成保险诈骗罪,并作出相关的司法解释。

五、总结

新农合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是新时期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核心和主体,对完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具有关键意义。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经历了萌芽、发展、衰落阶段,如今在政府的倡导和支持下,又有了新的发展生机,随着政府对保障基金投入力度的加大,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农民越来越能够体会到该项制度的优越性。但是,在我们看到制度的优越性的同时,更多的调查也暴露了新农合制度的不足,比如说报销的比例不明确问题、申报报销时复杂的审批程序以及医患信息不对称造成的保险基金被非法套用问题、农村医疗卫生管理体制发展滞后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说明新农合制度仍然需要在实践中被不断的改进和完善。新农合的最终目标即要为农民建立起一种基本医疗保障机制,帮助农民减轻医药费用负担,从而提高农村医疗保健服务的可及性与公平性,使广大农民群众能及时享有基本医疗保健服务。要想真正实现这一目标,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经过两个多月的努力,调查报告终于告一段落了,但是由于时间比较仓促以及受到客观因素的影响,调查的范围和深度度有缺陷。撰写的报告也有一些不足之处,由于篇幅的限制,并不能对每个个案都进行比较详细的记录。但是,报告中提到的关于新农合存在的问题都是该制度在江苏农村地区实施过 18 程中真实的信息反馈,希望能够引发有关部门、学者对新农合未来道路的更多思考。

参考文献:

[1]顾昕,方黎明.自愿性和强制性之间:中国农村合作医疗的制度嵌入性和可持续性发展分析[J].社会学研究,2004(5):1~18 [2]杨海文等.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制度中筹资机制研究[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5(1)42~44 [3]王艳.论医疗给付结构对农民参与合作医疗意愿的影响[J].中国农村观察,2005(5)53~60 [4]郑杭生主编.社会学概论新修[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3版2003(1)

关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调查 篇6

辽宁义县县委党校 胡九光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以下简称新农合)从2003年启动到现在已经运行了近10年的时间,但农民就医难、费用高的问题依然没有真正解决。那些“参合”农民对不能享受新农合报销待遇的乡村诊所依然“情有独钟”,这是一个令人费解的现象。

2012年12月份,笔者走访了二十多名农民患者,对新农合的运行情况进行抽样调查,在剖析农民“乡村诊所情结”的同时,认真思考了“新农合”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走向。

一、乡村诊所受偏爱,治病先算小“九九”

笔者在一个乡村诊所遇到了村民王某,他得的是阑尾炎,打了5天吊瓶,现在已经痊愈,结账时总共花了200元。他说:“这在大医院,没有一千多是不够的!”几天前,他的邻居和他一样患了阑尾炎,被家人送进了县医院,最先“享受”的是检查、化验“套餐”,一下子就给他“套”进了二百多元,紧接着就是正式治疗,输液要交药费,打针要交注射费,喊一次大夫要交诊费,另外还有床费、材料费等等,每天各种费用一共二百多元,三天后病情好转,患者请求出院,主治医师说,药费、床费都是按一周时间从住院押金中扣除的,提前出院可以,费用不能退,没用的药品可以带走。见此情景,患者只好安下心来。一周之后出院,总共花销1700元。按照当地新农合规定,报销时要减去300元的“门槛费”,其余的1400元按照70%的比例报销,实际花销是720元,如果加上往来的车费、护理人员和患者在医院的伙食费,总支出远远超过了1000元。

现在,越来越多的农民达成“共识”:只要乡村诊所能治好的病坚决不去大医院,宁可放弃“新农合”的“恩赐”。

二、大病无奈去住院,出院之后很“受伤”

病情较重、较急,必须到正规医院通过CT或者核磁共振等高端医疗设备检查确诊或者手术治疗的,比如脑溢血、严重外伤等患者,入住县以上医院是他们不得已而为之的选择。

今年5月份,一名高姓农民患了直肠癌,县医院的主治医生告诉他,手术、治疗、恢复,大约需要2万元。高某估算一下,报销70%后,个人负担部分最多六千元。20天后,高某痊愈出院,结算时傻了眼:扣除新农合报销部分,自己总花销实际支出达到1万6千元,大大超过了入院时的预期。主治医师给高某算了细账:高某住的是高级病房,床费每天120元,20天总共开销2400元,按照新农合规定,只能按普通间20元/天的标准报销20天床费的70%,余下的2120元需要自己负担;手术前从市医院请了2名专家会诊,会诊费2000元;手术时聘请了市医院的专家主刀,手术费1500元;术后恢复期有大约2000元新农合报销目录外药品;术后患者疼痛,总共使用了2个止痛泵,每个止痛泵是200元共400元,以上各项支出总共8000多元,不能享受新农合报销政策,全部由患者负担。上述费用都是院方事先征求了患者和家属意见的,如今高某只能后悔当初没问清楚哪些项目是新农合报销范围内的。

三、农民有话没处说,如同哑巴吃黄连

很多“享受”过新农合“待遇”的农民患者对新农合很有看法,观点很鲜明、认识很深刻。

观点之一:新农合指定医院里虚高的药价和乱收费无情地吞噬了农民的利益。

几乎所有患者或家属都拿着医院的药费收据到外面的药店比对价格,发现差价太大,有的甚至相差几倍!另外,有些药品在外面的药店根本找不到,据药店说,有些药品被医院垄断了货源,药商只能向医院供货。

农民兰某突然患病,感觉头痛、恶心,经县医院检查是脑出血。患者的一个亲友是从医院退下来的副主任医师,退休后开了一个诊所,他看了患者的诊断后告诉她:病情不是很重,无需手术,如果在他的诊所里治疗大概需要1500块钱。可是,患者是参加了新农合的,在个体诊所治病自然是不能享受相关待遇的,兰某便抱着对新农合的无限期望住进了指定医院。一个月后患者出院,共花掉各种费用1万4千多元,去除报销部分自掏腰包6千元。患者拿着医院的收费清单找到开诊所的副主任医师求个真相,副主任医师告诉他,其一,药价差距太大,比如,诊所里的甘油果糖6.0元/瓶(250ml),医院里的甘油果糖50元/瓶(250ml),即使给你报销了70%,自掏腰包30%还须15元;其二,医院里“杂费”太多,住进病房要交二十多块钱一天的床费,喊一次大夫要交5-10块钱的诊疗费,把输液针头从这个瓶子里拔下来插到另一个瓶子里要收5-10块钱的换药费,到了取暖期还要加收取暖费,更有甚者有的医院入院就要额外交纳200元的医疗费,让人感到莫明其妙。而诊所里几乎是“一费制”;其三,有的药品是新农合报销目录中没有的,自然没法报销,但医生却说是治疗过程中必须的,患者和家属只能尊“医嘱”了。以上几个原因让患者当了名副其实的“冤大头”。观点之二:医院和大夫成了新农合的最大受益者。

有个农民患者在中医院开了三副草药,划价后每副药是60元,他并没有立刻交费而是拿着药方来到附近的药店比较价格,药店核算的价格是每副药25元。但医院里面的草药按照规定可享受70%的报销比例,算下来每副药只须18元,比药店便宜7元,另外,购买中草药有优惠政策,无需住院,也就没有附加费。他当然选择在医院买了草药。这个农民总结说,同样品种、剂量的草药,医院和药店的进货成本应该是一样的,如果说进货渠道不同,那么,为什么医院要选择价格高出几倍的进货渠道呢?如果说草药的质量不同,那么,药店就不顾信誉去选择质量较差的进货渠道吗?完全有理由认为,医院的做法是先把药价提起来,然后再按比例给农民报销,和有些商场“先提价后打折”的促销方式非常相似。自打新农合政策实施以来,医院和医生的日子比以前好过多了,这是很多患者的切身感受。一个农民患者的亲友在中医院工作,退休后返聘,没有基础工资,开草药按30%的比例提成,这个老中医每月药方总额都在5万至10万之间,也就是说,每个月退休工资之外能挣到的药费提成是1万5千至3万元。

很多农民认为,医院把新农合的报销政策当成了“诱饵”,刺激并拉动了农民的医疗消费,国家的惠农医疗补贴转了几个弯后,有很大一部分跑到了医院和医生的腰包里,医院和医生才是“新农合”的最大受益者。

四、引进竞争是根本,交出权力最关键

“以药养医”滋生了药价虚高,“以技养医”衍生了乱收费,因此,无论选择哪种经营模式都容易“按倒葫芦起来瓢”——究其本质,是僵化落后的医疗体制把新农合政策执行得“面目全非”。无论“以药养医”还是“以技养医”,都是医院和医生的利润空间。这种空间既不能彻底消灭也不能任其过度膨胀,如果彻底消灭,医院和医生就失去了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如果过度膨胀则导致严重的社会不公。那么,怎样才能适度调节这个利润空间的大小规模呢?

从2012年下半年开始,北京部分医院开始“医药分开”试点改革,基本做法是取消医院进药加成,同时增加医事服务费,据试点单位报告分析称,患者平均负担下降了15%,因此很多人对这种改革方式充满了信心。然而,药价虚高远远不止进药加成问题,医生对药品提成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医院管理制度规定的处方提成,另一部分是直接从医药代表或医药公司那里拿到的提成,而且,这部分提成比医院的处方提成要高出许多,这部分才是药价虚高的主要原因。因此,医药分开试点的尝试只能算作医院管理制度的调整,是避重就轻地缓释社会对医疗负担过重的不满情绪,绝不能算作医疗体制的改革,即无法从制度上解决医生(包括医院管理人员)从医药公司那里拿提成问题,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患者负担过重问题。

实践已经证明,医院和医生的本能是过度扩大自己的利润空间,而卫生行政部门也未能有效调控这个空间,因此,只能借助外力——改革目前的医疗卫生体制,打破垄断,把竞争机制引入医疗市场,放开民营医院的准入制度,允许民营医院享受国家各种财政补贴,允许在民营医院就医的患者同样享受新农合补贴待遇,允许民营医院的医生在职称评定等方面享受同等待遇,等等,只要民营医院介入医疗行业的竞争,那么无论是公益医院还是民营医院,其利润空间都将得到积极的、有效的市场调控。

新农合是惠民政策,其背后涉及到巨额资金的流向问题,因此,新农合资金的监管也就异常重要。现在是卫生行政部门对新农合资金实施监管,看起来顺理成章,但新农合政策的运行实践已经证明,这种监管的效果很差,连卫生部门自身都承认,他们的监管压力很大:全国农村有64万个村卫生室,有将近4万个乡镇卫生院,还有两万多个县级以上医疗机构,新农合制度的定点医疗机构达到约70万,骗取和套取新农合资金的现象时有发生。另外,过度医疗、随意收费

等更是屡见不鲜。因此,由第三方介入新农合资金监管显得尤为必要且时机业已成熟。

目前,我们的商业保险从合同的订立、监管到理赔等业务流程都已成熟,如果通过商业保险代理新农合业务,也就是说,把国家财政投入的新农合专项资金和农民自筹资金用于给农民上医疗保险,把参合农民的就医流程置于商业保险的监督范围之内,那么,医院的过度医疗、乱收费、顶替就医等现象都能得到有效控制。

农村医疗合作调查 篇7

1 新农合实施情况

永新县地处赣西边境, 罗霄山脉中段。全县总面积2 195 km2, 辖10个镇、13个乡、2个农场。全县总人口为48万人, 其中常住农业人口38.93万人。永新县自2003年1月1日正式启动新农合到2008年6月, 全县参合人数为35.34万人 (2007年为32.85万人) , 参合率达90.78% (2007年为84.38%) 。说明2008年新农合参合率与2007年相比有明显提高。

2008年1—6月, 全县共对33 005名 (2007年为51 208名) 参合农民进行了补偿, 已使用基金1 696.43万元 (2007年为1 044.26万元) , 其中门诊补助22 341人次 (2007年为35 101人次) , 补偿基金69.46万元 (2007年为73.73万元) , 次均门诊补助31元 (2007年为21元) ;住院补助10 664人次 (2007年为16 107人次) , 住院补偿基金582.71万元 (2007年为970.53万元) , 次均住院补助为546.43元 (2007年为602.55元) ;住院补偿中获得1万元以上补偿的人数有9人 (2007年为7人) , 0.5万~1万元的有56人 (2007年为58人) 0.3万~0.5万元的有108人 (2007年为139人) 。根据数据显示, 2008年参合农民受益程度与2007年相比有明显提高。

2 存在的问题

2.1 新农合宣传力度不够

据调查, 在新农合政策宣传阶段, 有些乡镇仅注重形式, 没有入村入户宣传, 没有把新农合具体的报销程序与业务操作等实质性的问题讲清讲透。由于对新农合政策的不了解, 导致有些参合农民到县外就诊不知道要办理转院手续, 有些急诊与外出打工的参合农民在当地住院治疗未及时在7个工作日内向农医所报告[1]。

2.2 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管还需加强

全县定点医疗机构量多面广, 监督力度不够, 有些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片面追求经济效益, 导致出现实行新农合后医疗费用不降反升的现象。据调查显示, 2007年1—4月份的医疗费用呈阶梯式上升, 以县人民医院为例, 2007年1月份人均住院费用为1 447.67元, 2月份为1 699.53元, 3月份为2 302.39元, 4月份为2 602.09元, 2~4月份的上升率分别为17.40%、59.00%及100.70%。导致医疗费用上涨的原因主要表现在滥用抗生素、做与疾病无关的检查、自费药品比例较大等方面[2]。对此, 县农医局积极采取了专家评审、暗访调查等监督手段, 加大力度打击开大方、滥用抗菌素等违规行为。目前, 医疗费用攀升的势头已得到有效遏止, 但仍有个别自费药品比例超过15%的现象存在。

2.3 药品价格虚高现象严重

根据调查表明, 县级医疗机构同规格、同品种、同厂家的药品价格要比乡镇卫生院高出数倍, 县级以上医疗机构的药品价格甚至更高。这种药价混乱现象, 除了物价部门在药品定价时没有严格把关外, 与医疗机构中药品管理人员在药品交易中的商业贿赂及医务人员暗中开处方拿回扣有极大的关联, 因而导致医药费用偏高, 加重了老百姓的负担, 农民看病贵的问题难以得到彻底解决。

2.4 经办机构人员过少, 办公经费不足

目前, 县农医局仅有4名工作人员, 却承担着全县35.34万参合农民、248个定点医疗机构的审核报销的把关工作。各乡镇农医所由分管乡 (镇) 长兼任所长, 工作人员均是兼职, 乡镇农医机构基本上形同虚设, 以致于参合农民有问题需要咨询无法找到经办机构的工作人员。根据江西省有关文件规定, 县农医局的工作经费以本县 (市、区) 农业人口数计算, 人均不少于0.5元, 乡镇农医所的工作经费以本乡 (镇) 农业人口数计算, 人均不少于1元。按永新县农业人口38.93万人计算, 县农医局办公经费应为19.5万元, 而目前实际只有5万元办公经费, 从而造成日常工作难以开展。

2.5 基层医疗卫生资源有待进一步激活

在农村三级医疗服务体系中, 因县医院路途遥远且医疗服务价格相对较高, 而村卫生室技术有限只能提供简单的门诊服务, 所以乡镇卫生院承担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为了卫生资源得到有效利用, 政府在新农合的补偿比例方面应对乡镇卫生院给予倾斜, 将侧重点放在乡镇卫生院。但由于各乡镇卫生院医疗环境相对较差, 技术水平受到一定制约, 而农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乡镇卫生院现有的医疗状况不能满足患者的就医需求, 导致参合农民小病为图方便在村卫生所治疗, 大病则宁愿选择价格高、路途远的县级或县级以上医院, 从而导致了参合农民享受新农合补偿的比例偏低。

3 建议

3.1 加大新农合的宣传力度

农民群众对新农合的政策、制度认识的局限会使得农民群众对政府和医疗机构以及新农合制度缺乏信任, 从而影响农民参合的积极性, 所以加大新农合知识的宣传力度显得尤为重要[3]。政府可以通过多元化的方式进行新农合的宣传, 比如:开展新农合满意度调查活动, 不仅可以了解农民对新农合的看法和我们工作的不足之处, 而且可以起到很好的宣传效果;利用各医院开展计划免疫、慢性病防治等保健宣传活动, 积极放发新农合宣传资料从而扩大宣传面;请受益农民现身说法, 使广大农民通过典型的事例体会到新农合政策的优越性;利用电视、广播等媒体, 并有效地发挥农村老党员、老干部活动室及文化宣传栏的作用, 大力开展新农合知识宣传活动, 力求新农合政策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3.2 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管

目前, 参合农民反映的热点问题是医药费用上涨, 新农合的当务之急就是要严格控制医疗费用的上涨[4]。一要加大稽查审核力度。杜绝医疗机构滥用药品、做不相关辅助检查的现象, 严格控制自费药品比例。二要严格控制药价。实行定点医疗机构的药品配送制度, 尽量减少药品采购的中间环节, 严格查处药品交易中的商业贿赂行为。并要求各定点医疗机构按文件规定, 顺价销售药品, 严厉查处开处方拿回扣行为。三要实行单病种医药费用限制制度。根据历年来医疗机构对某病种的医疗费用情况, 结合周边县、市医疗机构的医药费用, 确定病种医药费用的最高限价, 对超过限价的要予以查处。

3.3 合理配置经办机构人员, 确保办公经费到位

针对新农合经办机构人员不足, 经费不够的问题, 县卫生局应及时向县政府领导汇报, 争取县领导的支持, 促使县农医局稽查人员能及时到位, 确保县农医局办公经费按上级文件规定全县农业人口每人按0.5元计算足额拨付, 乡镇农医所由乡财政按全乡 (镇) 农业人口每人1元计算足额拨付, 解决乡镇级经办机构的办公场所、办公设施, 以此提高经办机构的工作效率, 使经办机构能够切实为民服务、为民解忧。

3.4 加强乡镇卫生院建设

为了使参合农民更便捷地享受新农合制度带来的利益, 政府应加大对乡镇卫生院的资金投入, 改进乡镇卫生院医疗设备, 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 提高卫生院医务人员的服务质量和技术水平;制定积极的奖励制度和优惠政策, 吸引医学院毕业生来乡镇卫生院就业, 从而彻底改变乡镇卫生院的落后面貌, 让参合农民能够放心就近看病。

参考文献

[1]胡月娥.淄川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现状分析与对策[J].中华医学实践杂志, 2008, 7 (1) :92-94.

[2]余祖新.新农合运行中存在问题的思考[J].中国卫生资源, 2008, 11 (2) :87-89.

[3]姜扬, 政满友.保定市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公共支出与采购, 2008 (3) :21-22.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问题探讨 篇8

关键词:赣州;新农合;参合率

赣州市是江西省面积最大的地级城市,常住人口800余万人。赣州市自2003年建立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简称新农合),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效。农村新农合运行机制基本确立,农村居民看病问题得到初步解决,因病致贫的情况得到了明显缓解,农村医疗卫生工作有了很大的进步。同时,新农合的落实还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赣州市新农合面临的问题

1.重视程度不够,管理措施不当。赣州市部分区、县党委、政府相关部门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认识不足,对相关政策理解不到位,对农民医疗问题重视不够,导致农村合作医疗没有被放到重要的位置上。党委、政府工作涉及农民医疗保障的内容较少,而且缺乏切实可行、可操作性的配套措施。另一方面,农民本身对于新农合政策不够了解,小农意识较为严重,只关注医疗资金补助,对权利维护流程和手续不熟悉。还有部分村民对农合的可靠性产生怀疑,对医疗政策心存顾虑,合作医疗意识淡薄,认为没必要参加新农合。

2.流动人口多,参合难度大。部分乡镇规定具有本县农村户口的村民才能参加新农合,而且要在年底之前将费用交齐。调研结果显示,目前没有参加新农合的人还很多,分四种情况:第一种是对新农合制度不了解,犹豫是否要参加新农合的;第二种是愿意参加新农合但是属于非农业户口;第三种是家庭主力在外打工,错过了参加新农合的机会;第四种是刚搬过来的村民,户口不在当地,不能参加。

3.过分追求参合率,其实际效用难以发挥。卫生部要求,农民参合率达不到70%,该项政策无法执行,赣州市政府部门将70%的参合率作为底线,各区县要达到这个水平才会得到财政补贴。因此,一些地区为了完成指标和提高参合率,将责任下放,这样就无形中加重了基层干部的压力,基层干部为了完成任务对农民软硬兼施,这种过分注重参合率的方式很盲目,也容易引起农民的不信任。

二、赣州市新农合改进措施

1.加强宣传力度,提升广大农民的维权意识。农民缺乏认识和了解是新农合发展受到制约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在广大农民中间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宣传工作十分必要。当地卫生相关部门要加强新农合的宣传力度,宣传内容要涉及新农合的宗旨,新农合的实施规范、新农合的典型案例,让农民了解自己的权利与义务,以及新农合报账的程序和流程,定期组织农民进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法律法规的学习,加强其维权意识。

2.加强相关部门的组织领导。一方面,赣州市各级政府要尊重广大农民的合法权益,建立新农合的政绩激励机制,领导干部要重视农村医疗问题,基层政府向农民提供公共服务的职能要加强,合理使用合作医疗的管理费用。另一方面,监督部门要加强监督,建立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完善信息披露制度,保证广大农民对合作医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发动全体农民对政府行为进行监督,保证农民代表参与制度的管理。此外,政府和相关部門要按照精简、能效的原则,建立协调的监督管理体系,克服管理上的松散状态,使医疗组织管理机构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医疗保障模式。

3.改善农村医疗卫生环境。一方面,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乡、镇、村卫生室的建设,政府和相关部门要给予资金支持,保证公立卫生院的资金供应;加大软件建设,对在职医护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提高医护人员水平,还要加强医德医风教育。另一方面,整合资源,完善农村医疗服务网络,加强卫生工作管理,发挥农村卫生网络的功能,推进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此外,要有效控制医疗费用,建立方便农民看病的定点机构,行医要规范化;药品流通和药品消费环节要抓好,并做好农村药品物流配送的监督;提高基层医疗机构服务水平,建立转诊制度;明确医方、患方、付费方的权利和义务,形成相互制衡的关系;建立健全医疗救助制度,通过各级政府或社会资助,解决农村五保户和贫困家庭看病的困难。

赣州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自建立以来为保障农民获得卫生服务,缓解农民就医压力做出了突出贡献。针对存在的问题,积极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才能进一步建立深刻化、特色化、专业化的医疗保障模式,加快农村合作医疗的发展步伐,促进赣州市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任刚,付晓光,汪早立.关于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的几点思考[J].中国卫生经济,2010,29(2):29-31.

上一篇:公司清洁工岗位职责下一篇:电脑维修实习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