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合作医疗基金

2024-09-17

新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精选12篇)

新农村合作医疗基金 篇1

新农村合作医疗 (以下简称新农合) 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 农民自愿参加, 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 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新农合基金是新农合制度健康、稳定发展的支撑和保障, 它由中央和地方财政补助, 参合农民个人缴费, 社会团体、慈善机构、企业、集体、个人等资助和捐赠的资金所组成。

一、新农合制度建设取得的成绩

新农合制度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新农合制度框架及运行机制基本形成, 逐步建立了管理运行机制、筹资机制、结算报销办法、监管制度、医疗救助制度等各项切实可行的制度和机制。第二, 新农合对农民健康的保障作用逐步显现。参合农民的医疗服务利用率有所提高, 特别是住院服务利用率明显提高。第三, 贫困人口看病就医问题得到一定改善。为了解决贫困人口的看病就医问题, 在建立合作医疗制度的同时, 也同步建立了农村医疗救助制度。第四, 农村医疗机构服务条件有所改善, 服务质量和水平有所提高。

目前, 推进和完善新农合制度的重点应该放在新农合基金管理上:一是探索建立稳定的筹资机制。二是加强基金运行管理。三是形成科学规范的补偿方案。四是加强医疗服务和医药费用的监管。切实加强农村医疗机构内部管理, 建立健全疾病检查、治疗、用药等方面的规范、制度及行之有效的自律机制, 同时有效开展农村卫生机构及其服务行为的外部监管对定点医疗机构实行动态管理

二、对新农合基金各环节管理的几点建议

(一) 资金筹集环节的管理

为了加强资金的筹集, 政府应该首先加快其立法的步骤, 制定各项法规, 创造一个良好的法制环境, 通过立法明确筹资各方的出资责任, 保证新型合作医疗这样一个新生事物的健康稳定发展。其次, 应该加大宣传力度, 提高认识, 让农民群众真正明白新农合与旧的合作医疗的区别, 从而认识到参加新农合的好处, 调动其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的积极性, 提高覆盖率。此外, 加强宣传还可督促各县乡级政府调整财政支出结构, 以保证其对新农合的补助金额足额列入预算, 还能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进行援助, 从而发挥补充渠道的作用。最后, 还应该合理确定个人出资、国家及各级政府配套资金比例。

基金应实施专户存储, 收支两条线管理。目前大部分地区的基金收入直接结缴社保财政专户, 当然也有部分地区在直接存缴财政专户困难的情况下将农民交费与集体补助先计入过渡户, 然后再从过渡户转存至社保财政专户。应明确基层收费的相关部门和人员的保管责任, 明确个人交费部分缴入当地乡镇财政专户以及最后结缴至财政社保专户的时间限定, 以防止有关部门对基金的占用。同时, 为了尽可能减少被占用的风险, 应不允许经办机构设置收入过渡户, 对直接结缴确有困难的机构设置收入过渡户的情况也应把好关。

(二) 基金运营环节的管理

在保证基金支付和基金安全前提下应做好基金结余的保值增值, 也即基金结余的投资问题。对于新农合基金的运营问题, 应在保证基金支付前提下, 坚持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这三项基本原则。安全性是首要要素, 指基金投资应该规避风险, 减少损失。流动性是指在保证基金的安全性的前提下, 要保持其足够的变现能力。盈利性是指基金投资要确保收到一定的回报, 因为基金的保值增值归根到底依赖于投资的收益。由于政府等相关部门对基金安全特别关注, 因而对新农合基金的安全性和赢利性有严格的限制, 政策上基金结余一般只局限于购买国家发行的特种定向债券或其他种类的国家债券。然而基于以上运营原则, 新农合基金节余的运营对象还应包括:第一, 定期存款项目。投资于定期存款项目不仅可以满足安全性和赢利性原则, 而且投资期限上的选择更为灵活, 投资的变现很方便, 从而也满足了流动性原则。第二, 投资于不动产。国家和省完全可以把基金用于建设医院、公寓、医疗设施和高速公路之类低风险投资, 当然这需要在严格监管的前提下, 这种方式虽然风险小, 比较安全, 但是资产的流动性差, 不易变现。

(三) 基金支付环节的管理

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 我们可以把“大病”界定为每年每人花费区域内人均纯收入相等或一半的农村主要疾病, 根据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的原则, 合理确定补偿标准, 则是实行新农合的核心。目前有的试点地区为了争取更多的农民参与, 扩大覆盖面, 给予一定比例的门诊非指定病种的补偿, 当然这种做法的初衷是好的, 只要对门诊非指定项目的结报部分所占的比例予以严格的测算则是合理的。因而, 现试点的新农合在支付时应根据各试点地区历年的资料、实际的筹资水平和生活习惯做到精确测算, 合理确定住院支出和门诊指定病种的补偿水平, 缩小结余, 力求做到基金的自我平衡。此外, 还可以建立财务信息的公示制度, 采取灵活多样的公示方式, 广泛地接受社会监督, 增加新农合的吸引力, 鼓励更多的农民参与进来。

基于人力和物力等方面的考虑, 有些试点地区还尝试着将一部分基金支付工作委托给当地的定点医疗机构、保险机构办理。由于在订立合同的过程中考虑不周, 这种做法在一些利益和权责方面, 没有加以明确, 可能会给今后带来纠纷和引发安全的隐患。因而, 对于基金支付管理环节, 经办机构应与委托支付的机构之间明确双方的权利与义务, 加强新农合基金的支付管理工作。

(四) 基金监控环节的管理

1. 建立新农合基金的监管机制。

(1) 建立监管工作责任考核机制。一要将新农合基金规范运作和监督运行纳入县市政府及主管部门负责人考核述职的内容中, 明确责任到位, 坚持县市、乡镇两级政府“一把手”负责制;二要提高新农合管理人员素质, 吸收一些专业人员, 加强对农民申报医药费的审核, 准确地把握政策。 (2) 建立新农合巡查机制。 (3) 建立完善新农合公示机制。一要在每月上旬由县市电视台及乡镇、村按规定的格式公示医疗费用补偿情况, 接受社会监督;二要实行县、乡、村三级公示, 实行旬、月、季、年公示。确保参合农民的知情权、监督权;三要在村卫生所和乡镇中心卫生院公示医疗明细内容, 接受参合农民监督, 真正体现合作医疗公平、公正、公开原则。 (4) 加强各级审计机关的定期审计检查。将新农合基金收支和管理情况纳入县级审计部门的年度审计计划, 定期予以专项审计, 并公开审计结果。 (5) 建立举报投诉制度, 广泛接受监督。

2. 实行以合管办为中心的计算机网络化管理。

一是要配置合理、经济、实用的计算机硬件设备;二是要统一使用易掌握、易操作的软件系统;三是应配备计算机专业人员, 实行专人操作, 专人管理, 确保网络持续畅通。只有这样, 才能准确、及时、全面地获取各种相关信息资料, 全面掌握并动态监测、监控合作医疗基金储存、使用、支出情况, 确保资金的安全、完整;才能准确、快速地计算补偿, 避免人工操作易出现的错误或人为的舞弊现象, 确保补偿公开、公平、公正、合理;才能随时监测每个病人的诊疗、用药、收费等情况, 有利于发现并及时更正定点医疗机构的违规行为, 确保合作医疗病人的权利不受侵害。

三、新农合基金管理的原则

首先, 三方共负担原则。筹集的资金应由政府、村集体组织和农民个人共同承担。其次, 社会统筹与家庭账户相结合原则。第三, 收支两条线原则。应杜绝差额结算的虚假收支现象, 将新农合基金纳入社保财政专户管理。第四, 安全性、收益性和流动性相统一原则。要在保证基金安全性的前提下, 增加其收益率, 增加流动性。第五, 行政管理与基金业务管理相分开原则。也就是说执行机构和监督机构应该分设, 各负其责。

摘要: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较好地改变了农民就医难、看病贵的状况, 对构建和谐社会, 建设新农村发挥了重要作用。新农村合作医疗基金是合作医疗制度的核心和中枢, 新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三方共担原则;社会统筹与家庭账户相结合原则;收支两条线原则;安全性、收益性和基金管理相分离原则;行政管理与基金管理分离原则。

关键词:新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筹集,运营,支付,监控管理

参考文献

[1]宋立根.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长效监管机制的对策建议[J].农村财政与财务, 2008 (1) .

[2]裴朝锋, 樊怿霖, 胡静.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监管问题刍议[J].科研论坛, 2007 (5) .

[3]刘亚静.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问题研究[J].中国发展, 2007 (3) .

[4]陈竺.新农合制度框架及运行机制基本形成, 作用逐步显现[J].时政快讯, 2007 (9) .

[5]姚彻.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农村卫生.卫生经济研究, 2006 (12) .

新农村合作医疗基金 篇2

新农合基金管理使用方案

为进一步规范我院新农合基金管理,提升服务质量,保障新农合基金使用效益,根据县卫计局《关于印发<全县开展新农合基金管理使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监卫计发〔2015〕54号)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省委十届四次、五次全会精神为指导,结合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县委、县政府关于加强政府部门履职尽责等工作要求,强化经办机构监管、严肃查处违规违法行为、建立健全新农合基金管理使用制度,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提高管理水平,促进新农合各项制度健康持续发展。

二、主要任务

(一)开展住院补偿违规行为专项整治行动

1、查处以不当方式招揽病人行为 ①严格执行医疗机构“义诊”备案制度。②建立医疗机构“让利”报告制度。

③严禁医疗机构向各类机构和人员支付“住院病人”介绍费。

④严禁医疗机构外包科室。

2、查处医疗机构门诊转住院、挂床住院行为 ①医院建立入院评估制度,结合医院实际,制定常见疾病入院指征。

②落实住院病人管理制度。③落实病历书写制度。

3、查处违规收费行为

①严格执行向患者提供“一日清单”制度。②严格执行住院患者自费项目知情认可签字制度。③迅速按物价政策和新农合政策清理和对应收费项目和标准。

4、查处过度医疗行为 ①推进院内质控管理。

②严格执行抗生素临床用药指导原则,降低药品收入比例。

③严禁给医务人员下达创收任务指标。④严肃查处医务人员收受药品回扣行为。

5、查处支付方式改革执行不力行为

①严查单病种定额付费管理过程中不按规定纳入或退出单病种管理行为。

②严查内部控费措施不力,导致总额预付及例均费用超标。

6、严查以各种方式套取新农合基金行为

①严查农民“被住院”、无病当有治、信息造假、虚增住院天数、假用药、假手术等行为。

②严查医务人员变通病种或药品违规补偿、将目录外用药纳入补偿等行为。

③严查借卡看病、冒名顶替行为。

④严查搭车开药、搭车检查、搭车治疗、小病大治等过度医疗行为。

⑤严查重复收费或收费不服务(空计费)行为。⑥严查利用虚假票据和病历资料套取新农合资金、诱骗农民“合谋”新农合资金等行为。

(二)开展新农合服务管理提升行动

1、大力推进新农合住院患者先诊疗后付费服务行为。

2、坚持公开、透明、公平、公正,严格执行新农合基金预决算和额度分配等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审查备案和向社会公开制度。

3、加强新农合服务建设,做到布局合理,环境整洁,设备齐全,并提供新农合报销政策宣传折页。工作人员业务娴熟、服务热情、按时到岗。

4、经办机构应设置并向社会公示咨询投诉电话,政策咨询人员相对固定,应熟悉政策,解答问题耐心细致,对投诉事项应如实记录并及时交办处理。

5、精简办事流程,公开新农合办事须知和流程。

三、时间安排

(一)制定方案(2015年8月)

按照省卫生计生委制定专项整治行动方案要求,县卫生计生局制定本次专项整治行动方案进行安排部署,结合本单位工作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迅速召开动员会议,细化分解工作任务,强化落实管理责任,在完成规定任务的同时,对突出问题制定落实有针对性的整改方案,开展集中宣传活动,大力宣传《社会保险法》、新农合报销规定、工作流程、管理规范和专项整治行动内容等,将此次新农合基金管理使用专项整治行动推向深入。

(二)自查自纠(2015年8月-9月)

对照活动内容,深入查找新农合管理和服务中存在的问题,不仅要着重查找普遍存在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还要积极查找逐渐滋生的新问题,不仅要查找并纠正存在的问题,还要深入剖析问题存在的根源,确保从不断完善的制度上堵塞和遏制问题的再次发生。要做到有案必查,违法必究,形成高压严打态势,确保专项整治行动取得实效,同时对查找出的问题分门别类,建立整改台账,实行销号式管理,确保所有问题整改到位。

(三)督导检查(2015年9-10月)

医院组织专业力量,对新农合基金管理使用专项整治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并严肃处理顶风违规行为。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医院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将此次新农合基金管理使用专项整治行动作为首要工作来抓,要迅速成立由一把手牵头的工作专班,明确时间节点,落实主体责任,细化工作分工,确保专项整治行动扎实有序推进。同时,全面对外公示投诉举报电话,积极搜集群众反映的案件线索,做到“件件有回音、事事办满意”。

(二)强化追责问责

此次专项整治行动将结合卫生计生系统履职尽责督促检查工作开展,严格落实追责问责机制,对专项整治中发现的违规行为,发现一起,处理一起,绝不走过场。对违规套取新农合基金行为,坚决全额追回并上缴基金专户;对专项整治行动中发现情节严重、涉嫌违纪违法的,坚决移送纪检部门或司法机关处理;对专项整治行动落实不力、整改不到、刻意隐瞒的单位及个人,坚决追究主要领导责任。

(三)加强舆论宣传

要主动参与到专项整治行动中来,积极强化经办人员履职尽责的服务意识,借助此次行动开展,收集、总结并宣传、推广新农合基金管理使用中的典型经验和做法,加强与新闻媒体的合作,加大舆论宣传力度,营造社会各界参与监督的良好氛围,将新农合基金规范管理和使用工作常态化、长效化。

新农村合作医疗基金 篇3

关键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财务管理;

一、加强基金筹集管理,降低筹集成本

在我国新农合制度刚刚开始实施的阶段,存在多种不同的基金收缴方式,如主动收缴、上门收缴等等,这给基金制度的管理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也使收缴成本有所增大。为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应对收缴方式进行统一。可采取协议委托的方式对基金进行收缴,这种收缴方式是目前较为稳妥的实现方式之一,相对以往的收缴方式而言,其具有收缴效率高、收缴成本低等优越性,并且该收缴方式是从应发给农民的资金中直接进行扣除,这样能够防止少数农民拒缴的现象发生;其次,应降低资金筹集成本。根据规模经济论的观点,参合率越高,平均筹资成本就越低。然而,按照有关统计数据表明,农民人均收入水平与参合率成正比,这是影响农民积极参加新农合的关键因素之一。为此,应当在政府允许的范围内,不断提高农民的人均收入,并通过多种途径加大新农合的宣传力度,使农民对新农合制度有所了解,借此来提高参合率,以达到降低筹资成本的目的;再次,应对筹资截留现行予以严厉打击,避免资金挤占和挪用行为等情况的发生,一经发现截留现象,必须追究相关负责人的责任。

二、强化基金分配与使用管理,保障基金安全完整

强化新农合基金分配与使用管理是提高新农合基金财务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有利于保障基金的安全完整,提高基金使用效率。首先,科学合理确定基金支付范围。为了确保新农合基金能够切实解决农民医疗难题,基金管理机构应在全面考虑区域经济水平、农民消费水平以其支付能力等因素的基础上确定基金起付标准、封顶标准与补偿比例,力求扩大基金收益面,维护参合农民的合法权益;其次,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管,主要包括对一次性医疗用品使用、报销操作规程、合理用药、科学诊疗以及医疗服务质量等方面进行监督和检查。同时,还要在调查分析市场药品种类、患病农民就医情况的前提下,制定符合农民实际需求的新农合医疗基本诊疗目录和药品目录。相关部门要强化定点医疗机构对合作医疗政策执行情况的检查力度,严厉打击违规违纪行为,若发现过度医疗问题必须予以严肃处理;再次,为进一步健全基金的分配及使用管理,各地区相关管理部门应当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以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借此来实现经办与医疗两大机构之间的联网,这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为农民提供更加快捷和优质的服务。同时在基金的使用上应注意信息的公开性,使农民能够了解到基金的实际用途,这样有利于增强农民的参合率和认可度,从而吸引更多的农民参加新农合。此外,应尽可能缩短基金结报周期,并对医疗补偿金予以及时给付,以此来体现出新农合的真正价值和意义。

三、完善基金结余管理,确保基金保值增值

在基金实际运作的过程中,要想使其达到绝对平衡显然是不现实的。为此,首先应针对基金结余高低不一的问题,对基金收支预算管理予以加强,通过建立健全基金运行风险预警制度,提高基金的总体利用率;其次,为避免各别地区基金结余过高以及少数地区收支不相抵的情况发生,应建立并完善新农合基金预警指标体系,并对预警区域和预警值进行合理设置,若是超出这一范围应随时进行报警提示。这样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进而提高基金的使用效率;再次,应做好基金结余的保值和增值。这项工作是新农合基金财务管理必须履行的责任。在确保基金合理支付这一基础上,盈利性和安全性是结余基金投资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原则,具体来讲,就是要投资风险低、回报高的项目,如高速公路等。同时也可对社保基金的一些投资渠道加以借鉴。另外,基金管理部门应当与金融机构进行必要地沟通,在不违反有关原则的前提下,要求银行等金融机构为其提供个性化的金融服务,借此来保证基金的保值和增值。

四、构建新农合基金监管体系,保证基金高效运行

构建新农合基金监管体系是实现基金收支与使用透明化、高效化管理的必要措施。首先,基金管理机构要完善内部治理结构,成立独立于基金高层管理部门之外的基金理事会,负责对管理部门实施监督评价,以及对管理机构重大决策的制定进行监督或审批;其次,构建新农合基金外部监管体系,由财政部门、卫生主管部门、基金监督委员会、社会公众等组成外部监督体系,明确各机构或部门的监管职责,对基金筹集、使用、分配、结余进行全方位监督,确保基金健康高效运行;再次,重视审计工作,积极落实报告制度,以审计为基础强化对新农合基金的监管力度。协同发挥内部审计、国家审计和社会审计的作用,根据不同审计类型的审计侧重点不同来及时发现和纠正基金使用中存在的违规行为,以保证基金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参考文献:

[1]傅继英: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财务管理水平的对策[J].当代经济.2010(14).

[2]石 晶:浅议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基金财务管理措施[J].中国卫生产业.2012(4).

新农村合作医疗基金 篇4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剧, 三农问题已经被政府列为发展战略问题之一。截至目前, 国内期货已经形成了不少为农产品发展以及三农服务的产品模式, 但在效果实施上离预期仍有一定的差距。

农村期货合作基金的发展是解决这些不足的重要突破,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解决原有的“期货+订单”、“公司+农户”与“期货合作社”等模式的缺陷, 降低违约的风险, 促进农民增收, 使得管理更加有效规范。

一、现有的为三农服务的期货模式及特质浅析

价格发现、套期保值等功能是期货市场特有的功能, 也是它可以更好地为农产品服务的基础。通过期货价格农民可以发现价格走势, 从而对自己从事的农业方向进行调整, 增进收入, 最终可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

(一) “农民+龙头企业+期货市场”的农产品期货运营模式

2005年, 大连商品交易所开设了“千村万户市场服务工程”, 这一工程以“培训农村居民观念、送期货信息下乡促增长、推进市场新模式创立”为主要特点, 促进农民对市场认识与驾驭能力的提升, 由此“公司+龙头企业+期货市场”的运营模式建立起来, 从而将龙头企业作为中间机构, 促进小农户间相互的整合, 并在后端用期货市场对订单农业下的价格风险予以规避。

这种方式以龙头企业作为纽带, 在订单的履约率方面有所保障, 然而, 作为一种普通的远期合同, 由于订单是市场供求主体间相互联系的枢纽, 不免出现相应风险;同时, 龙头企业在这种模式下有显著的优势地位, 它可以在熟悉期货市场的前提下决定自身的订单价格与利润空间, 提前锁定套期保值利润, 而一旦发现农产品盈利状况不佳, 则可能不予以收购, 并不能真正给农民带来优厚的增收效果。

(二) 企农联合与信农互动的期货合作社模式

这两种模式针对了前面所提的农民增收问题予以改造, 企农联合型的期货合作社模式中农民联合起来形成了合作社, 合作社参与与企业的谈判, 增加了农民在订单的优势地位, 但不可否认的是, 由于仍是订单企业与期货市场对接, 所以它作为套期保值的主体, 仍然存在上述两个问题:违约风险以及农民盈利不显著。新农互动的期货合作社模式中信贷机构参与了订单形成过程, 原先的现货交易也被互助贷款与购销协议所替代, 同时合作社直接参与到套期保值之中, 违约风险大大降低、农民切实利益得到提升, 但合作社管理上仍面临一些问题, 如专业化程度不足, 一旦农户退社则可能带来其他农户的损失, 同时合作社的运行上仍存在种种不规范问题, 易导致受其他利益相关者控制, 农民利益被控而受损。

二、农村期货合作基金的创立

近年来, 基金参与期货交易的呼声越来越高, 国家针对基金政策放宽, 对期货投资的放行、门槛的降低无疑是期基合作的利好消息, 显然, 这对于促进农产品领域基金与期货业的交流也大有裨益。

(一) 农村期货合作基金创立设想

笔者认为农村期货合作基金可以借鉴证券投资基金方面的经验, 在县、市作为单位设立, 政府农业部门与期货经纪公司联合起来作为发起人, 主要管理者为期货经纪公司, 他们可以象征性地投入部门款项, 由当地需要开展套期保值的农业产品总产量决定基金规模, 所有资产都用在套期保值上。当然, 对于那些不乐意认购或者没有能力认购的农户, 他们的份额可以由期货经纪公司来认购, 但为避免投机头寸的风险与问题, 期货经纪公司日后应对认购部分和农户签订相应的农产品收购的具体协议。

由于农产品具备特殊的种植规律与收获季节, 那么在期货市场上, 播种时节开仓之后, 开展套期保值就必须等到收获时节方可平仓。如若不能保证这一时间段内的保证金稳定性, 势必会影响到基金持有者的利益, 影响套期保值的操作成效。所以产品设计上应该将其类型界定为封闭式基金。与此同时, 和一般的封闭基金不同, 这一基金形式可以于每年的特定季节 (播种与收获时节) 设置开放期, 从而方便农户申购或赎回相应基金, 使其和新播种季节下种植农作物的产量吻合。

鉴于目前国内尚未专门成立期货基金管理机构, 当地农业政府部门应与期货经纪公司共同参与基金的管理, 从优于市场运作视角上看, 期货经纪公司应占主导地位, 农业部门辅助实施。双方的优势分别表现在, 期货经纪公司拥有十分丰富的运作经验, 扎实的专业知识, 农业部门具有统筹优势, 能够更好地收集到农产品的相关数据与信息, 促进农户与经纪公司的沟通。

这里需注意的是, 从资产安全视角上考虑, 建议农业银行或者其他专业服务农村金融的机构进行基金托管, 并让他们在期货经纪公司开设相关账户, 作为利民惠民的手段, 应适度减免托管的费用以提升广大农户投资基金的积极性。

(二) 农村期货合作基金运作其他注意点

农村期货合作基金相比原有的农产品期货运作模式大有改进, 表现为农民资产性收入增加、切实保障农民的利润等, 但其运作过程相对复杂, 参与者除了农户构成的合作社之外, 还涉及期货经纪公司、农村金融服务机构 (如农业银行) 、农业部门等, 运作起来更加复杂。

现阶段, 农村居民对金融产品的认识了解程度不足, 不少人对套期保值等操作原理一无所知, 做好相应的宣传培训工作则十分必要。与此同时, 国家应尽快出台相应的期货基金管理办法, 更好地对期货基金的运作加以规范, 避免立法及模式不成熟带来的不可预见的损失。

参考文献

[1]唐小明.中国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中国证券期货.2010 (3) .

新农村合作医疗基金 篇5

(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新农合结报程序,强化新农合基金管理,保证新农合基金安全,根据有关规定,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乡镇人民政府负责农民新农合基金的收缴,县财政主管部门负责新农村合基金的配套、监管和封闭运行,县合管局负责基金的使用和管理。

第二章农民参加新农合的程序和管理

第三条资金收取和上解。农民必须以户为单位、以农业户籍全部人口参加新农合,要积极主动地交纳参合资金。村组干部在收取农民参合资金时,认真核对交款人员姓名和户籍,当场出具省财政厅统一监制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统一票据》。票据由乡镇合管站派专管员到县财政局申请领取,村委会或社区专管员向乡镇合管站申请领用,县财政局非税收入管理股应定期予以稽查、核销。收取的资金及时上解乡镇财政所新农合基金专用收入户,乡镇财政所每5日上解到县新农合基金财政专户。

第四条参合资料登记和上报。对参加新农合的农民,村、组干部在收取新型农合资金时要当场为其填写《石阡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农民登记册》、《合作医疗证》和《家庭帐户》,同时,所填写的姓名、参合金数额等内容必须得到参合人的确认。《石阡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农民登记册》及收款收据存根等相关资料,由村委会收集汇总后上报乡镇合管站。乡镇合管站明确专人对原始资料复核后录入微机,人数和钱、票吻合后,票、款交乡镇财政所复核,按参合人数缴款后,将收款收据(记-1-

帐联)报送县财政局核销票据,将《石阡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农民登记册》(登记册一式三份,县、乡、村各一份)和录入微机的资料报送县合管局。《合作医疗证》实行一年一审制度,每年由乡镇组织农民筹资时统一填写,乡镇合管站初审后,由县合管局分别派2人以上到各乡镇合管站现场验收盖审核印章有效。

农村五保户、一内低保户、七至十级残疾军人、三属、老复员军人(1954年10月31日参军)、带病回乡退伍军人和独生子女、两女结扎户以及残疾人中持有残疾证的等三种情况人员参加新农合个人筹资部分如何缴费按石阡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方案〉和〈细则〉相关规定执行。

第五条参合资料修改程序。对以户为单位的参合农户确因工作疏忽造成的资料填写、微机录入差错,必须在参合资料上报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局3个月内修改。修改程序为:参合农民向乡镇合管站提出修改申请,乡镇合管站收到申请后3-5日内到申请人所在村组和家中进行调查核实,并出具书面证明报县合管局审查确定是否更正。

第六条《合作医疗证》管理。按合作医疗证管理办法相关规定执行。乡镇合管站负责《石阡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证》的管理。《合作医疗证》是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重要凭证,不得转借他人,不得涂改,如有遗失,应及时到乡镇合管站处申请挂失,经查属实的报县合管局备案,同时宣布作废,一个月后方可补办。被遗失的《合作医疗证》在宣布作废前被别人使用发生的费用由失主负责,作废之后使用发生的费用由定点医疗机构负责。除专管员外,其他人员无权补办《合作医疗证》。定点医疗机构在收治病人时,如发现农户将《合作医疗证》转借他人使用或说不清原因的,应立即没收《合作医疗证》,并报县合管局,县合管理局对转借《合作医疗证》的农户依照有关规定,做出取消参合资格等相应的处罚。

第三章定点医疗机构职责

第七条各定点医疗机构要严格按照《石阡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管理办法》和《与定点医疗机构服务协议书》的要求,规范临床用药和诊疗项目范围,控制医疗费用增长,做到合理住院、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合理收费。定点医疗机构要对住院的参合农民实行全程跟踪服务,接受咨询,解决农民在医疗和结算过程中的实际困难。

第八条实行实名制住院。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生病需住院时,除急诊等特殊情况可先住院,后登记外,住院农民一律先登记,经查验其身份证件并确认后,方可办理参合农民住院手续,防止出现冒用他人姓名住院的现象发生。

第九条结报环节衔接。结报员在接到参合农民结报资料时,凡认为有疑问的必须当面询问患者住院治疗有关情况,必要时向经治医生、乡镇专管员、村组干部、户籍管理等知情部门和人员询问有关情况,查阅有关资料,索要有关证明。在确认结报资料的真实性后,严格按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用药目录和补偿范围进行审核,在审核中,如发现超标准收费等不正常现象,需查阅病历等有关资料进行核对。经审核后填写住院医疗费用结算表,院长签字后及时垫付补偿金给患者,并定期报县合管局复审。兑现补偿金时应将患者所发生的医药费用、补偿情况在其《合作医疗证》的相应栏目中如实记载。审核工作坚持谁签字谁负责原则,相关人员在对结报资料签字时要认真审核相关内容,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十条采用原始资料结报。定点医疗机构对所出具的所有结报资料真实性负完全责任。除微机收费系统外,定点医疗机构要为病人提供缴费发票、住院费用每日清单等原始凭证;不得为病人重新开具缴费累计发票、补填住院费用每日清单、涂改相关凭证等,住院费用每日清单需由患者或家属签字确认。定点医疗机构要严格执行有关票据管理的法律法规和财务制度,加强票据管理,堵塞漏洞,认真保管与补偿有关的各项资料,如病历、处方、财务单据等,以便有关部门复查。

第十一条定点医疗机构要加强对全体医护人员的教育和管理,严禁串通病人冒名住院、挂床住院,严禁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支付范围外的项目变通为范围内项目或分解在其它项目中,严禁调换药品。对冒名就诊者,医护人员有权扣留其《合作医疗证》并及时逐级向县合管局汇报。

第四章医疗费用最终审核和结算

第十二条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局负责对医疗费用的最终审核,对定点医疗机构初审中发生的错误予以更正。在接到有关结报资料后要及时审核完毕,对不符合补偿条件的要予以说明。审核工作实行谁审核谁负责的原则和责任追究制度。县合管局工作人员要严格执行石阡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方案》、《实施细则》、《补偿暂行办法》的各项规定,严明纪律,确保审核工作的公正、公平、公开。

第十三条县合管局审核职责和程序。审核职责包括:审核资料的真实性和逻辑性,资料是否齐全,是否符合医学诊疗常规,是否符合收费标准以及是否符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偿范围和用药目录。审核程序包括资料审核、会计复核、领导审批,必要时调阅有关资料或开展现场调查。

第十四条资金使用和管理。县合管局每月测算资金使用量后向县财政部门申请调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存入支出帐户,帐户余额要保持在合理水平,既要保证正常使用,又不得过多结余。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支出帐户与县合管局工作经费帐户分开设立,不得互相调用。

第十五条县合管局财务工作人员应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财务管理制度,加强票据及会计档案管理,及时填报会计报表和会计资料统计、分析,各类帐簿、收支凭证、报表要装订成册,归档保管,以备核查。

第五章医疗费用结报监督管理

第十六条实行医疗费用结报公示制度。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局按月向各乡镇提供补偿名单等信息,乡镇合管站、村民委员会、县内定点医疗机构按季度公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偿情况,接受群众监督。

第十七条实行有奖举报。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局设立举报电话,对举报弄虚作假、冒领、套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单位和个人,经查实后,对举报者给予一定的精神或物质奖励。

第十八条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局和县财政局负责对影响基金安全的案例进行调查,并将调查结果形成书面报告,报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或相关部门处理。

第六章罚则

第十九条冒用他人姓名领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偿资金的,由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局按有关法定程序提请公安、司法部门处理。

第二十条定点医疗机构利用违规手段套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的,由公安、司法机关协助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局追回资金,取消定点医疗机构资格并追究有关人员责任,数额较大、情节严重的移交公安、司法部门处理。

定点医疗机构由于审核错误、违规诊疗等原因造成资金垫付的损失由定点医疗机构承担。

定点医疗机构及其工作人员串通他人冒领、多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的,由卫生局对其处以参合人员医疗费用总额的1到3倍的罚款并给予相应的党纪、政纪处分,数额较大、情节严重的,移交司法部门处理。

第二十一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经办人员(含乡镇专管员和定点医疗机构结报员)弄虚作假、违规操作、为他人提供便利等造成基金损失的,由卫生局和相关部门对其处以损失基金的3至5倍的罚款,二次以上或数额在5000元以上的调离工作岗位,并给予相应的党纪、政纪处分,触犯刑律的,移交司法部门处理。

第七章附则

新农村合作医疗基金 篇6

摘 要 目前我国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还处于试点阶段,没有成功的经验可资借鉴。为了保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顺利运行,首要任务是保证基金的安全,避免出现基金挪用风险。

关键词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基金财务管理 方法

近年来,新农合筹资和保障水平不断提高,以福建省为例,2004年第一批试点每人年筹资为30元,2011年每人年筹资额为230元,2012年每人年筹资额预计为300元,基金总筹资额8年间翻了十倍,随着新农合基金规模不断扩大,一些不法分子开始使用各种手段骗取新农合基金。2010年云南省部分地区发生了一些影响极坏,危及到新农合基金安全的违法违纪行为,对新农合健康稳定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

因此,加强合作医疗基金的财务管理,强化内部控制,确保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不受侵害,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下面就如何加强新农合基金财务管理,发表一些个人的浅见。

一、改革基金的筹集和支付方式,积极推进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

加大基金的筹集管理力度,规范基金收缴方式,对基金的收缴方式进行统一,逐步摒弃上門收缴、主动收缴等方式,利用新的社会保障卡集社会保障、医疗就诊、金融支付于一体的功能,委托银行通过社保卡来对农民进行每年扣收参保费,提高缴费速度,节省基金收缴费用。农民住院医疗费用也能实现实时核销、实时到账,解决了新农合办理过程中流程长、资金不安全、参合人无法及时拿到补偿金等问题,为参合农民提供了便捷服务。

同时,积极推进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实施会计电算化。各地区做好新农合医疗财务管理软件的安装、调试、培训等工作,引进财务人才,推进基金会计核算电算化的进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会计核算业务量大,通过实行会计电算化,可以及时的对会计信息进行处理,规范、清晰地填制会计凭证,实现自动记账和日清日结,有效避免了金额不符、漏登、重登、汇总错误等现象的发生。

二、加强监督管理,确保基金运行平稳安全

新农合基金监管是社会保障基金监管的重要内容之一,应严格施行“收支两条线”和“财政专户管理”制度,确保专款专用,使新农合基金从收缴、存储到支出整体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

新农合管理部门要严格执行稽查制度、费用分析通报制度、定点医疗机构综合考评制度和廉政预警机制等,从基金收支使用情况,通过多次的基金分析,分析补偿资金结构变化、报销补偿趋势,及时全面掌握基金使用情况,确保基金安全,做到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管理,有效防止造假、套取基金现象的发生。严格落实县(区)、镇(街)、村“三级”公示制度,将参合人员信息及每月基金使用情况在各级新农合公示栏内张贴公示,充分接受群众的监督。荔城区新农合管理中心从2010年开始就每月将新农合补偿信息在莆田市率先通过荔城反腐倡廉网公开、公示,便于各界人士查询、监督。

三、规范服务行为,强化定点医疗机构监管

进一步加强经办机构服务能力建设,逐步形成新农合管理对医疗服务行为的约束和制衡机制。要加快实现新农合经办和医疗机构的分离,新农合经办机构工作人员不能由医疗机构人员兼任,落实专职工作人员,并采取异地任职、定期轮岗等方式规避风险。

进一步强化定点医疗机构监管,通过对定点医疗机构进行风险分析和信誉分级,定期向社会公布分级情况,引导群众合理就医,形成市场激励机制,调动定点医疗机构积极性,促进其加大硬件设施投入,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意识,规范自身管理。同时规范新农合监管行为,建立明确的监管效果和评价标准,保证将监管工作重点放在问题突出、群众意见较大的定点医疗机构,进一步保证新农合基金安全。莆田市2011年由市财政局和市卫生局联合发文,将定点医疗机构按新农合基金管理风险高低分为三个等级:A级定点单位简化监督,实行1次/年检查,B级单位常规监督,实行2—3次/年检查,C级单位实行强化监督,实行4-6次/年检查或不定期抽查,对于定点医疗机构在检查中如发现违规行为,发现一次予以警告,并限期整改,连续二次违规的予以告诫并记分,并按定点协议的规定予以相应处罚,连续三次违规、套取资金的,予以取消其定点医疗机构资格一年。如果出现严重违规行为的取消其定点医疗机构资格。

四、完善基金管理制度建设,健全基金监管体系

云南省部分地区出现的新农合领域职务犯罪和违规违纪现象,反映出部分地区新农合管理经办体系和机制不健全,监督制度不完善,监管措施不力。各地新农合管理中心应严格执行新农合基金财务制度,建立健全新农合基金内部控制制度,明确新农合基金运行的各环节责任,强化内部制约和监管。规范票据管理、现金管理和资金划拨流程,健全新农合基金的内部审计和督导检查制度。

完善新农合基金的监管体系,首先要完善基金管理机构内部的治理结构,应成立独立于基金高层管理部门的新农合基金理事会,主要负责重大计划和决策的制定或审批以及对管理部门监督评价。然后要完善基金的外部监管体系,主要包括行政主管部门监督、社会监督和专门监督等。此外,加强审计工作,内部审计、社会审计和国家审计协同发挥作用,完善报告机制,确保新农合基金健康高效运行。

新农村合作医疗基金 篇7

关键词:新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管理,风险

在我国的保障体制中, 农村合作医疗是一种具有互助共济性质的保障制度, 有利于农民获得基本卫生服务, 可以有效缓解农民因病导致贫困现象的发生。2003年,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简称“新农合”) 试点工作在我国开始实施, 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拥护。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以来, 促进了“三农”问题的解决、也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做出了巨大贡献。因此, 研究探讨新形势下新农合基金管理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概述

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系中, 政府承担组织管理的角色, 农民也是根据自己的情况自由选择是否参加, 其资金来源于个人、集体和政府, 其目的是为了解决日益突出的农民因患大病而导致的贫困问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有利于提高农民健康水平, 改善农民的健康状况, 对于缩小城乡差距, 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基金是采取法律或合同的形式, 按照事先确定的比例, 由农民、集体、政府三者共同出资汇集而成的专项资金。该基金用于偿付参保人医药费用, 具有互助共济性、社会保障性、公共福利性等特征, 服务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目标。

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监管面临问题及其成因分析

(一)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筹集环节的问题分析

1、农民参合积极性需要进一步提高。

在现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下, 参加新农合的人数越多, 缴费就越多, 政府投入也就越大, 基金的规模也随之变大, 这样就会扩大农民的受益面, 提高保障水平。但在当前一定时期内, 由于大部分农民风险意识缺乏, 自我保健的观念也不如城镇居民强, 农民还不能自觉缴费, 尤其是青年人参加合作医疗的意愿最弱。

2、基金筹资难度大, 筹资成本高。

在坚持自愿原则的基础上, 新农合基金每年筹资一次, 这样当地政府领导的重视程度以及当地农民的认识水平势必影响到基金筹资工作。各级政府每年都需要做好、做足宣传工作, 工作人员要挨家挨户的收齐基金款。因此, 这样的做法实施难度大, 花费的成本也较高, 势必会对该制度的可持续性与长期发展带来挑战。

3、尚未建立基金筹资长效机制。

为使合作医疗制度能持续健康发展, 建立科学合理的长效筹资机制是十分必要的, 也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随着经济发展和医疗费用的增长, 政府补助水平也要逐步提高, 政府面临着日益增强的筹资压力。由于目前农村外出打工人员增多、主动参保意识不强等原因, 筹资成本相对较高, 参保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基层干部工作的努力程度。因此, 尽管筹资难度在逐年下降, 但全面推行个人主动缴费方式筹资仍会有较长的路要走。

4、财政资金不能同步到位, 进专户不及时。

根据规定, 财政资金补助的流程为:当农民筹集到的资金全部入账后, 县财政开始进行资金匹配, 这部分资金直接从国库户 (县人民银行) ) 划拨到新农合基金专用账户中, 然后市、省、中央财政资金才会逐渐配套到位。这种情况下, 个别市、县可能存在财政补助不到位、虚假补助的情况。另外, 政府对每一级财政办理资金拨付的要求、手续和时间没有具体明确要求, 即使有要求, 在执行过程中也存在偏差, 例如由于一些领导或负责人出差在外不能签字的话, 资金就不能按时到账, 新农合基金的风险也因此加大。

(二)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统筹管理环节的问题

1、基金管理体制不健全, 监督约束机制缺失。

像其它基金管理一样,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管理需要完善的组织体系来支撑保障。由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一项新兴的事业, 各地新农合经办机构普遍存在编制不到位和人员不到位等现象。目前, 合作医疗的监管在乡镇的工作主要由乡镇合管办承担, 而乡镇虽然人员执行派驻制, 但办公场所仍由乡镇卫生提供, 管办分离的现状还难以落到实处, 随着新农合工作的全面推进, 新农合基金总量逐年增加, 监管工作日趋繁重, 合管办没有很好的发挥其应有的监管职能。

2、经办人员的素质尚需提高。

经办机构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管理的实际操作者, 其能力高低关系到制度能否顺利实施。现实生活中, 部分地区合作医疗经办机构, 一方面经办人员配备不足, 经办人员的能力高低不同, 素质也不一样;另一方面, 经办监管机构编制偏紧, 做不到科学合理设置各个工作岗位, 甚至不能实现不相容职务相分离, 这势必会对基金管理带来潜在的风险。

3、经办机构会计人员的能力有待增强。

财务管理工作是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持续稳健运行的基础, 为加强基金财务管理, 财会人员不仅要做好核算工作, 还要对基金的信息进行披露、分析, 从财务的角度及时发现问题, 提出预警, 以保证基金科学和安全的运转, 这对经办机构的会计人员能力提出了挑战。

(三)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补偿支付环节的风险分析

在合作医疗基金管理中, 基金支付的管理是比较繁杂和风险较高的环节, 支付环节涉及就医环节、医疗服务环节、报销审核环节、结付环节等众多环节, 势必会增加管理的风险。

1、道德风险问题。

在新农合工作过程中, 由于存在道德风险, 医疗基金也面临着巨大压力。当农民参合后, 通常认为自己交了钱, 就尽可能花费更多的医疗费用, 如将本可以门诊治疗的疾病进行住院治疗否则会觉得自己产生了损失。

2、基金流向存在问题。

按照规定, 一些常见病、多发病应该在县内医疗机构治疗, 这样做花费少, 剩余的资金可以让更多人使用, 同时也可提高基金使用效率。但在个别地方, 出现了去医疗条件好的外县就诊的趋势, 加大了基金风险。同时, 在目前通货膨胀的经济大背景下, 随着医疗费用的自然增长, 基金在使用过程中的超支风险逐渐凸现, 安全问题增多。

3、医疗机构的道德问题。

在目前按项目付费的环境下, 医生的绩效收入与病人的费用挂钩, 部分医生为增加收入, 在治疗病人的过程中用药不合理, 像多使用药品或针剂、过度检查、过度治疗等, 这样一来, 病人医疗费用势必增加, 即加重的病人负担, 也加大了基金的超支风险。

4、保障水平偏低。

现阶段,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筹资总额数量是在逐年增加, 但由于我国农民人口众多, 筹资总额还不能满足农民医疗服务需求, 参保者自己需要负担绝大部分普通门诊费用, 即使住院治疗, 自付的费用也较高, 这样的筹资和补偿水平远不能帮助群众摆脱因病致贫的目标, 不利于新农合制度的运行。

三、改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监管的建议

随着经济的发展, 随着农民健康意识的增强,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管理也将面临新的问题。同时, 由于实施方案设计过程中的纰漏, 由于保险市场上的“道德损害”现象的客观存在, 都会增加新农合基金的风险。因此, 只有加强新农合基金的管理, 才能使其可持续发展。

(一)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筹集

1、调整现有参合方式。

在现实条件下, 新农合基金筹集采用自愿参加的方式, 但由于农民的健康意识、历史等原因, 这样做不利于新农合基金的运行, 也难以保障大多数农民的利益。从公共财政的视角分析, 在新合作医疗制度中, 政府承担了一部分资金, 为体现公共财政的公平性, 可以考虑采用强制参合的办法, 一方面可以减少成本, 另一方面也能降低基金运行风险。诚然, 自愿参合过渡到强制参合不能一蹴而就, 需要一个过程。

2、建立多元化筹资渠道。

在新合作医疗制度中, 基金的筹集是比较关键的一环, 基金能否及时、足额到位直接决定能否补偿、补偿多少的问题。在实际操作过程中, 应该积极拓宽基金筹集渠道, 在现有渠道外, 考虑社会资金的加入, 如捐款、慈善等。因此, 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 政府可采取各种鼓励措施积极鼓励社会资金的资助, 从而建立多元化的基金筹集渠道, 使基金筹资水平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3、探寻科学的筹资方式。

新农合保险基金采取何种方式筹集资金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筹集方式不同, 筹集效率和筹集成本也不相同。当前的筹集方式有其固有的弊端, 但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如上门收缴可以起到良好的宣传效果, 在以后的基金筹集过程中, 各地应根据本地实际情况, 不断探寻科学可行的筹资方式, 简化流程, 提高效率, 因地制宜的创建基金收缴方式。

4、探索恰当的资金筹集机制。

随着农民收入的增加, 应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农民经济和心理承受能力, 适当提高农民的缴费水平, 扩大基金规模, 以提高新农合的统筹补偿水平, 每隔若干年适当调整个人缴费额, 不断完善补偿机制。各级政府的财政投入也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出调整, 保障政府对农村医疗保障的长期、有效、稳定的供给, 同时要加强并对各级政府补助资金到位情况的监督和考核。

5、强化政府的筹资责任, 调整筹资顺序。

众所周知, 政府在新农合保险基金发展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 也是新农合制度健康运行的关键。因此, 各级政府要深入研究, 采取各种措施保证财政配套资金足额及时到位, 否则影响新农合基金的运行。为提高农民参合的积极性, 减轻农民的负担, 建议采用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农民这种顺序筹集资金, 这样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基层政府的工作难度, 也使得合作医疗基金可以及时足额到位。

(二) 新型合作医疗基金的统筹管理

1、完善管理组织机构, 加强基金管理监管。

为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管理, 应尽快建立独立的管理机构, 明确基金管理机构的级别和权力。同时, 合理配置人员、合理分工、规范操作、加强考核。再者, 要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监管体系建设, 发挥民主监督的重要作用, 定期公布合作医疗基金运行情况, 接受公众的监督, 建立基金运行全过程、立体化的监管体系, 保障基金的运行安全。

2、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运行过程中, 对组织管理、人员素质、信息系统等各方面有很高的要求。管理人员必须政治素质过硬, 品德端正, 责任心强, 业务水平较高。因此, 应重视各新农合经办机构建设, 加强人员的管理和培训工作, 注重提高业务人员的业务水平, 从而优质高效的完成本职工作。

3、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

会计人员在基金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不仅要核算基金的日常收支业务, 还有对基金的运行进行财务分析。因此, 必须要加强对经办机构会计人员的资格管理, 从业人员须取得从业资格证书, 还要加强其职业技能教育, 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同时对基金财务管理工作中出现的弄虚作假行为, 可以依据国务院颁布实行的新《会计法》, 依法追究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

(三) 新型合作医疗基金补偿支付

1、优化基金支付方式, 提高基金补偿效率。

由于存在道德风险, 如何控制医疗费用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 也是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在以后的管理中, 要切实加强农民意识, 对目前采取的起付线、共付比和封顶线等手段做进一步的深化研究, 严格报销审核流程, 力争减少不合理医疗费用。同时, 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管和约束, 控制不合理费用的支出, 提高合作医疗补偿效率。

2、加大门诊补偿力度, 考虑参合农民的基本医疗需求。

众所周知, 大病皆因小病拖累而成的, 究其根本原因还是医疗保障问题, 由于农民的收入偏低, 小病能拖就拖, 久病成疾, 造成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因此, 只有不断注重农民基本医疗需求, 做到门诊就医也能补偿, 或者是部分补偿, 消除农民的后顾之忧, 才能减少农民患大病的几率, 提高农民的健康水平。

3、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管理, 严格控制医疗费用。

各地应从实际出发, 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管, 制定合作医疗定额标准和总量控制, 坚决打击不道德医疗行为。同时, 建立完善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的准入和退出机制, 通过与定点医疗机构签订合作医疗服务合同, 明确双方的责任、义务和权利, 并在实施中加强监管力度, 规范医疗服务行为, 确保参保者的权益。同时, 要不断探索合理控制医药费用的方法, 规范新农合基金运作,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

4、调整基金补偿水平, 注重受益面和受益公平性。

要严格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支出管理, 坚持以收定支, 实现收支平衡。科学合理的确定新型合作医疗保险基金补偿方案, 逐步提高基金的补偿水平, 保证基金运行的稳定。同时, 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提高受益面, 保障受益公平性, 这样便于增强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信任, 使他们享受到参合带来的好处, 从而有利于该制度健康、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幸倞.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审计势在必行[J].当代经济, 2007 (7) .

[2]洪学英.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筹集与管理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8.

[3]张智勇.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运行现状与问题研究[J].中州学刊, 2007 (2) .

[4]曾希国.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运行现状与问题研究[J].审计与理财, 2009 (8) .

[5]高广颖, 朱俊利.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J].中国卫生经济, 2009 (1) .

[6]刘波, 任旭.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改革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 2010 (5) .

新农村合作医疗基金 篇8

一、当前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财务管理现状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中的一项重要举措,其实施能够有效提高农村居民的医疗卫生保障水平,减轻农民医疗费用负担,并从根本上帮助农民解决“因病致贫”问题,为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提供基础性保障。推进新农合事业的快速发展,关键就要对新农合基金进行高效管理,如此方能保障基金的运作安全,使参保人利益得到维护。

当前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财务管理主要有五个方面,分别为基金预算管理、筹集管理、使用管理、资产负债管理以及结余管理。新农合的基金预算是指为了保障农村合作医疗项目任务的有效完成而编制的年度基金财务收支计划;基金筹集是指对参合资金的收缴,筹集工作以县级人民政府为主体,乡镇人民政府与相关卫生部门对其予以配合,以保障基金收缴工作的有效开展。根据相关政策规定,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主要来自各级财政部门分配的新农合事业补助资金、参合农民自行缴纳的资金、乡镇集体经济组织筹集的参合基金以及企业或社团捐赠的医疗资金等其他资金形式;基金的使用是利用基金的封闭式运作,从而实现银行管钱、经办机构管账,保障新农合基金的收支分离;基金结余是对年末基金收支进行抵扣后的余额进行管理,基金的结余状况又分超支与结余两种。

综上所述,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财务管理水平,能够充分保障对新农合事业的基金支持,在保障科学合理的农村医疗基金支出基础上提高新农合基金利用率,推进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事业的跨越式发展。

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预算的指导方针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对社保基金管理的相关要求,社保基金的财务管理应始终坚持收支平衡、统筹兼顾的原则,同时要加大对社保基金的预算管理,为社会保险事业的平稳顺畅发展提供基础性保障。社保基金的预算编制要充分考虑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对或会给社保基金收支带来影响的各项因素要进行全面评测,保障基金预算与社会发展的科学衔接,使各项社保基金的收入、支出与结余都能够得到真实、全面、精准的反映。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收入预算要尽量做到全面,并注意对扩面因素的统筹考虑,从而使收入中的一次性因素得到合理预计。在支出预算方面则要注意其规范程度,在严格遵循相关规定的基础上作出新农合支出预算安排,既要使各项社保待遇政策能够得到有效落实,又不得任意扩大基金支出范围、提高支付标准。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实际预算管理中应谨记以上方针要求,实现新农合基金预算编制的规范化管理,提高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管理的科学性与有效性。

三、如何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预算工作

(一)严格遵循新农合基金预算编制的四项基本原则

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预算编制工作中,应严格遵循以下四项基本原则:

1. 依法建立、统一规范。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预算机制的建立要严格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对国家社保规定进行统一执行,并按照科学合理的方式对新农合基金预算的内容进行有效编制。

2. 专项基金,专款专用。

新农合基金预算应根据相关法律与政策规定对其收支标准、收支内容进行严格监管,防止新农合基金的不合理使用甚至挪为他用现象发生,保障基金的专款专用。

3. 统筹编制,责任分化。

社保基金预算通常按照统筹地区编制执行,统筹地区要明确本地区财务部门及各级政府机关的各项职能,使地区的预算监管能够落到实处。

4. 相对独立,科学衔接。

社保基金无法对公共财政预算进行平衡,然而公共财政预算可对社保基金予以补充。因而在国家预算体系中,社保基金预算应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公共财政预算分离开来,确保社保基金的预算编制独立性,但又不失与公共财政预算的科学衔接。

(二)提高新农合基金预算编制的规范化程度

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方式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基金预算编制,以确保预算编制的精准性、全面性与合理性。在预算年度开始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预算要根据“以支定收、收支平衡”原则对当期的基金收支予以明确。新农合基金预算收入指标包括农民的个人缴费、政府的补助、收入利息、上级补助等,在基金收入预算方面要依据统筹考虑原则,对统筹地区本年度基金收入与结余基本情况、下年度国家对新农合的政策、基金的收入状况预测(包括参合规模、缴费标准、国家相关补助水平、收入利息等)等基金预算编制影响因素进行统一评测,保障新农合基金收入预算能够同农村群体的人均收入状况相适应。

在新农合基金支出预算方面,基金预算支出指标包括基本医疗保险支出、购买大病保险支出、对下级的补助支出以及其他转移支出等。新农合基金支出预算要参照下年度新农合统筹补偿的具体方案,并对本年度以及下年度基金支出的各项影响因素进行科学预测,包括对参合规模、门诊住院人次以及医药费用的增长幅度、补偿报销的额度等方面因素的预测,并在此基础上对下年度新农合基金支出比例做出合理判断。在支出管理上,要首先对参合农民的医疗待遇保障支出进行合理规划,并在此基础上加强对支出的管理力度,支出编制力求从严从紧。

此外,要注意提高对新农合基金预算编制说明的编写水平,预算编制要明确包含预算安排依据、影响因素、预算编制具体状况、相关问题以及管理方案等内容,对于部分收支异常现象要在说明中明确提出。

(三)确保新农合基金预算的有效执行

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基金预算进行了科学编制,是否能够对预算编制进行严格执行是关键。在新农合基金预算管理中,要注重对预算季度总体情况的有效分析,确保基金同比状况、年度预算进度、基金运行状况等信息能够被及时掌握,使新农合基金的安全性得到保障。

(四)保障新农合基金决算工作的合理开展

在对新农合基金进行决算时,要首先保障预算年度的年初数在填报时切实依据由财政部门编制的上一年度新农合的基金决算数据,在决算过程中若出现问题,则要依据账表一致方针,保障决算数据的精准有效。在对新农合基金决算进行填表时,新农合的经办机构同财务的数据要相符,确保业务报表与财务报表在数据上的统一。报表上的相关支出内容需严格遵照国家相关政策规定,坚决杜绝擅自更改支出标准、放宽待遇要求或是扩大支出范围等不规范行为,防止决算填表时混入政策规定之外的支出,确保新农合支出预算的合理有效。

此外,新农合基金决算还应认真贯彻新农合相关财务与会计制度的方针要求,对新农合的决算编制力度予以强化,以推动新农合基金预算、决算编制的统筹,提高其基金预算的科学性。

四、结论

基金预算管理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财务管理中尤为关键的一个环节,对我国新农合制度的发展与健全起着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因而在具体的新农合财务管理中,各地方应加强对新农合基金预算的管理,提高新农合基金预算编制科学性,切实保障其基金预算与决算工作的有效开展,推动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事业的快速前进。

摘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一种在政府支持下推行的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其建立与发展能够使农村基本医疗需求得到满足,极大程度上减轻农村居民的医疗费用负担,为我国广大农村群体提供基本的医疗卫生服务保障。随着我国新农合基金规模的逐步扩大,如何加强基金财务管理越来越成为我国新农合事业发展的关键。本文从我国新农合现状入手,试对如何加强新农合基金预算管理提出几项措施,为我国新农合事业的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财务管理,基金预算

参考文献

[1]杜长志,付培中,付胜.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风险控制的探讨[J].卫生经济研究,2008

[2]王晓洁,王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财务管理现状及其对策[J].经济与管理,2008(3)

新农村合作医疗基金 篇9

1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财务管理现状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指的是有政府组织并由农民自愿参加, 资金由个人、集体与政府等多方集资, 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基金筹集上主要采取的是个人缴费、政府资助以及集体扶持等方式来确保实施的。从现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本身的情况来看, 还存在着对农民生活保障有限的问题, 正因为如此, 有必要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财务管理的水平, 进而降低基金在运作中所面临的财务危险, 促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发展。

2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从我国现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财务管理的实际情况来看, 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2.1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运作面临着一定的风险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其采用的是统筹账户方式, 这就决定了在结算过程中, 需要医院与区域性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心两者之间共同协调才可以完成。这种结算方式就决定了结算流程的复杂性, 进而导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在运作过程中面临一定的风险。

2.2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运作全过程存在问题

从基金运作的过程来看, 在医疗基金的筹集过程中存在着筹集资金少的问题, 基金的筹集成本也相对来说较高, 严重的甚至存在截留基金等违法违规问题。从基金的使用环节来看, 存在着使用和分配透明度低的问题, 严重的还存在过度使用与虚假使用等等。从基金的结余环节来看, 一些区域政府存在着妨碍基金有效使用的情况, 而对结余基金的不当投资也会导致基金财务管理存在问题。

2.3缺乏有效的法律监管机制

我国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管理还存在着法律不健全, 没有有效监管机制的问题。对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来说, 只有政府的有效监管, 才能让农民在看病问题上免受不合理因素的影响, 也就是说医疗费用和药品价格的合理化和表现的规划化都离不开监管机制的支持。

除此以外,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 与财务管理从业人员的素质有着密切的联系, 现有的财务管理人员还存在着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不足的问题, 尤其是在业务多的情况下, 经常出现结算推迟的情况, 影响了基金的使用效率。

3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财务管理的对策

结合上述我国现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提出以下应对策略:

3.1应用现有科技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伴随着计算机等应用技术的发展, 财务管理手段也呈现代化的发展趋势。在基金财务管理方面上可以应用现有的计算机等应用技术, 结合财务管理的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 不断发展基金的财务管理方式与手段, 进而通过应用现有科技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进而面临基金运作中所存在的风险。

3.2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运作制度

从基金筹集管理的层面来看, 应在加大宣传的基础上提高基金的筹集工作水平, 通过改进工作方式来完善基金筹集的管理体系, 提高工作效率。从基金使用管理的层面来看, 应在实践的基础上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分配与使用, 确定合理的基金支付范围, 体现对大病患者补偿的倾斜的工作原则。从基金结余管理的层面来看, 可通过和银行加强合作的方式, 通过个性化的金融服务等方式来确保医疗基金的保值与增值。

3.3完善监管机制

国家应制定统一的农村合作医疗法规, 进而建立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进行财务管理的有效的法律体系, 不同的省区应在自身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际情况的基础上, 制定与本区域内实际情况相符合的实施办法。并以该事实办法支撑为基础建立并完善基金的监管机制。通过建立从上到下有效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管理与监督机构, 进而确保基金的有效运作。

除此以外, 有必要结合区域内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财务管理从业人员的实际情况, 通过集体培训与个人自我培训的多种方式, 提高财务管理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实践技能以及职业道德水平。进而促进基金的有效利用。

总之,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作用的发挥, 与基金财务管理工作质量的高低有着密切的联系。有必要结合各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财务管理存在的不同问题作出相应的处理, 进而有效的促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良性发展。

摘要:伴随着社会的发展, 农村合作医疗的作用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财务管理现状出发, 在分析现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 得出了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财务管理的对策。该研究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借鉴意义。

关键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财务管理,对策

参考文献

[1]江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对医院财务管理的挑战与对策[J].科技资讯, 2008, (36) :164.

[2]徐南.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财务管理的探索[J].农业经济, 2011, (10) :63-65.

新农村合作医疗基金 篇10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数据主要来源于A市的卫生统计年鉴和新农合报表等资料,同时对A市新农合政策制定与管理者进行深入访谈,调查了解新农合政策变化以及与新农合有关的相关政策实施等情况,通过Excel软件对新农合基金流向进行描述性研究,分析新农合基金的筹集、使用、流向以及变化趋势,请政策制定与管理者对其进行解释,并针对问题提出建议。

2 结果与分析

2.1 基金筹集、支出情况

A市2008—2011年参合人数稳定在620万人以上,参合率稳定在97.00%以上;筹资标准由2008年的80元上升到2011年的250元,筹资额度由55 590.00万元增长到161 950.93万元(其中政府补助占筹资总额的80.00%左右)。较高的参合率和筹资额的快速增长,说明新农合制度扩大覆盖面的任务基本完成,进入了以提高保障水平为主的快速发展期。政府对农民补助的增加,体现了卫生服务的公平性,提高了农民对卫生服务的可及性,见表1。

2008—2011年该市新农合筹集资金总额由55 590.00万元增长到161 950.93万元,基金支出总额逐年增加。支出增加主要依赖于筹资额的增加,二者基本相符,见表2。当年基金使用率都在85.00%以上,说明新农合基金以解决农民看病就医为主要目标,基本没有积累。但2009—2010年基金使用率过高,超过100.00%。其主要原因是随着筹资保障水平的提高,农民的医疗需求得到释放,医疗费用大幅度增加。2011年基金使用率恢复到94.00%,主要与该市实施了总额预付支付方式改革有关。总额预付支付方式建立了新农合经办机构与医疗机构的基金超支分担机制,有效遏制了医疗费用的过快增长,使基金支出处于可控状态。

2.2 基金支出在门诊、住院之间的分布情况

A市新农合基金70.00%以上流向了住院补偿,体现了以大病统筹为主,又兼顾受益面的设计理念,见图1。

2.3 基金支出在不同医疗机构之间的分布情况

2.3.1 门诊基金支出在不同医疗机构的分布:

门诊补偿基金主要流向乡、村两级医疗机构,新农合门诊补偿基金70.00%以上都流向了村级医疗机构,流向乡级医疗机构门诊补偿支出比例偶有浮动,变动不大,维持在25.00%左右,体现了村级医疗机构在解决农民常见病、多发病中的地位和作用。县级医疗机构门诊补偿支出占门诊补偿支出总额的比例从2008年的1.28%增加到2011年的4.19%。主要原因:一是特殊慢性病在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发生的门诊费用纳入补偿,病种增多,补偿比加大;二是2010年将县级定点医院门诊中医药费用纳入报销范围。

2.3.2 次均门诊费用:

2008年次均门诊费用较高,2009年以后趋向稳定。2011年乡级医疗机构次均门诊费用为44.96元,村级医疗机构次均门诊费用为36.24元。村级始终低于乡级,差距较小。2008年次均门诊费用较高是由于当时尚未实行即时结报,农民将多次发生的医疗费用积攒到一起报销,在统计时将报销一次作为一个诊次,而实际上是多个诊次,造成次均门诊费用较高的假象。2009年实行即时结报后,能够反映真实情况,见图2。

2.3.3 住院基金支出在不同医疗机构的分布情况:

住院基金支出大部分流向了县、乡两级医疗机构,占住院基金支出的85.00%以上。同时也看到,住院基金支出流向县、市级医疗机构的比例逐年上升,其中,县级由2008年的35.49%增长到2011年的53.36%,市级在2008年有一个小幅下降后,由2009年的11.87%上升到2011年的15.05%,县级增长速度高于市级。同时,流向乡级医疗机构的比例由49.87%降低到31.59%,出现了快速下降。说明随着医疗需求的释放,参合农民就医需求层次快速提升。提示我们应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建设,提升服务能力,条件成熟时建立健康守门人制度,完善分级医疗制度。尽量将病人的医疗需求在卫生院得到满足,以节省费用,提高基金使用效率,见图3。住院人次流向与基金流向相同,但速度有差异,其中住院人次在乡级医疗机构变化不大,但基金减少非常明显。乡级医疗机构病人数减少的幅度慢于基金减少的幅度。说明基本药物和总额预付制度实施后,卫生院的费用得到了有效控制,见图4、图5。

2.3.4 次均住院费用:

各级医疗机构次均住院费用都在上涨,乡级医疗机构增长较慢,县级医疗机构增长较快,市级医疗机构增长幅度最大。主要是因为该市首先在乡级实施了总额预付支付方式改革,同时又实行了基本药物制度,对费用控制作用较为明显。但也可能存在服务能力下降的问题。提示我们应加强县级和市级以上定点医疗机构的费用控制,见图6。

3 讨论

A市新农合总体来说发展较好,参合率和筹资水平都比较高,基金使用率在规定的范围内浮动。门诊基金支出主要流向乡、村两级医疗机构,其中,村级占70.00%以上,乡、村级医疗机构门诊次均费用相差不大。住院基金支出大部分流向了县、乡两级医疗机构,市级及以上医疗机构仅占15.00%左右,且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住院基金支出所占比例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而乡级医疗机构则相反,在逐年下降。县级以上医疗机构住院次均费用较高,且逐年上升。影响新农合基金流向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3.1 政策因素

政策引导对新农合基金流向有很大的影响作用,如筹资水平、补偿比设计、基本药物政策、一般诊疗费和支付方式改革等,都能规范医疗机构转变行为,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

3.2 基层医疗机构体系建设

门诊方面:乡村卫生一体化水平较高的地区,门诊费用多流向村级。一体化水平差的地区,门诊费用则多流向乡级。住院方面:新农合基金流向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的比例在逐年上升的原因之一是乡镇卫生院的技术力量不强,基础设施欠缺,医疗服务质量低,导致患者住院更多选择了上级医院,不仅增加了基金支出,加重了农民负担,同时基层卫生资源也得不到最充分的利用,影响了新农合的实施效果。

3.3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经济发展水平高、交通条件好的地区,农民会选择医疗条件和技术较好的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就诊,新农合基金则较多流向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反之,经济发展水平低、交通不便的地区,新农合基金多数会流向乡级;大城市附近的则流向一些综合性大医院。

4 对策建议

4.1 加强政府保障,注重政策导向作用,提高政策制定水平

通过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政策倾斜,或者对去基层医疗机构就诊的农民提供更多的优惠政策来吸引农民就近就医[2],调整新农合基金流向以促进新农合制度的健康发展;同时保证政策制定的高水平以及科学性,通过建立各种新农合政策如分级医疗制度、双向转诊制度、社区首诊制度及新农合补偿比按医疗机构级别进行层级设计等引导基金进行合理流动。这将有利于保证卫生服务的公平和效率,又能获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最终能够有效控制卫生费用的增长,防止新农合病人和基金无序流向大医院,保证新农合基金安全和新农合制度的健康发展。

4.2 加强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高服务能力

加强基层医疗机构的建设力度,引导农民将住院需求尽量消化在基层,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利用率,防止就诊的层次重心上移;提高基层医务人员素质,稳定医疗队伍,健全配套设施,保证基层医疗机构提供规范、及时的服务,使得大部分住院治疗工作得以在农村基层完成,这样不但减轻了上级大医院的压力以及方便农村居民就诊,还可以增加新农合基金的使用效率,扩大参合农民的受益面[2]。

4.3 加强费用控制,实行支付方式改革

要加大对医疗机构的监管力度,在实行总额预付的基础上,实行按病种、按床日和按病例付费等模式,规范医疗机构服务行为,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同时,加强过程管理,对各级别医疗机构的次均费用进行控制[3,4,5,6,7,8],降低医疗机构的住院费用,减轻农民负担,提高受益水平。

4.4 加大宣传力度,树立农民合理的就医意识

加强健康教育工作工作,提高农村居民的健康意识和卫生保健知识,促使参合农民树立合理的就医意识和能力,降低各种医疗广告的不合理诱导[4],引导患者合理寻求卫生服务,形成良好的就医行为。

5 小结

新农合是解决农村居民“看病贵、看病难”问题的重要措施,而新农合基金的有效监督和管理是新农合制度得到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了解新农合基金的流向并根据基金流向趋势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相应措施及加强重点监管是管理和掌握新农合基金的有效方法。通过对A市新农合基金流向进行分析,发现其中存在的异常并找出原因,对于基金不合理流向可以通过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有目的的引导,旨在促进新农合基金的安全和维护新农合运行的稳定。

参考文献

[1]史芳,朱伟,张传排.河南省濮阳市新农合病人住院费用及统筹基金流向分析[J].经济师,2011(5):52-53.

[2]冯兆田,徐凌中,宋月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病人住院流向分析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现代医院管理,2007(6):74-76.

[3]苏峰,孔繁增,蒋贵昱.华北新农合实施前后病员流向分布状况的研究[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9,29(2):99-101.

[4]钱东福,尹爱田,孟庆跃.农村患者就医流向的变化趋势分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7(12):845-847.

[5]柴云,谈华浏,周尚成.新农合基金使用情况研究[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0,17(1):95-98.

[6]李春花,田银华.控制县级医院医疗费用确保新农合资金安全运行[J].医学信息,2010(3):680-681.

[7]柯彦,吴小翎.加强新农合医疗费用控制的措施[J].现代预防医学,2009,36(6):1074-1075.

新农村合作医疗基金 篇11

(一)受国家财政支持的力度不够,农村人均医疗资源不足

在现阶段我国财政支出中,卫生支出所占比例为1.6—1.7%。在这部分财政支出中,医疗费用的70%用在城市,30%用在农村;而我国70%的人口在农村,也就是说70%的农村人口只占用了30%的卫生资源。在医药卫生领域缺少公共政策支持的情况下,目前我国城镇与农村的医疗体系结构与医疗资源、医疗水平上存在着不可小视的差距,而缺位的卫生设施及医疗资源只能由当地政府自行解决。就广大农村地区而言,在进行税费改革后,作为乡镇政府重要财政收入来源的农业税被取消,财政资金大幅减少,有限的资金在维持政府的基本运转方面尚有困难,若再谈及加大公共卫生投入,只靠当地政府恐怕难以实现。

(二)农民参加新医疗合作的社会满意度低,积极性不高

虽然四川省农村人口参合率达到88.27%,但据调查显示,大多数地区农民对合作医疗的满意程度比较低,意愿不强。由于目前农村合作医疗筹资额度偏低,缺乏抵御大病风险的能力,从而对农民缺乏吸引力。2007年,全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筹集资金总额达到268026.7万元,但由于参合总人数为5000多万,则单位筹资额度仅为50元不到。而截至2008年,我国新医合的人均费用也仅为100元左右,结果是富的农民不愿意加入,穷的又搞不起,越来越难;还有一个原因是大多数农民对乡、村干部管理合作医疗基金缺乏信任,同时对乡镇卫生院和乡医的医疗水平及个人品质也不太信任。

(三)目前新医疗合作制度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加以指导、规范,有待对该制度进行法律方面的建设与完善

我国关于农村社会保障的立法是一个长期被忽视的领域,甚至在许多方面仍属空白,其中,关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除《国务院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指导意见》外,具体指导基层实践的法律法规还没有颁布,这与农村居民占国民的绝大多数、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不太相称。

(四) 没有针对性的解决好广大流动人口中的农民工的医疗保障问题

在中央发布的《关于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统筹补偿方案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在一些农民工集中生活的城镇地区,农民工输出地合作医疗管理机构应与输入地有关部门协商,指定参加合作医疗农民工就诊的定点医疗机构,并签订协议,方便农民工就近看病就医,为外出务工的农民提供良好服务”,这解决了农民工比较集中的地区的农民工的就医问题,但是那些农民工相对比较分散的地区的农民工可以说就处在一个医疗保险的“真空地带”,由于没有正式户籍,他们没有资格参加城市医疗保险,而其若是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就可能需要返回原住地去看病才能报销相应的费用。这就会加重他们的经济负担,使相当一部分外出务工人员难以享受到制度的益处。

二、我国农村医疗保障问题的解决途径和建议:

(一)充分发挥政府在推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建设中的作用

一方面,在农村医保体系建设中,中央政府要建立稳定长效的农村医保政策,以法律和规章制度的形式明确各级财政负担的比例,并加大对农村基本医疗保障的投入力度。另一方面,地方政府要提高推动农村医保的积极性的工作力度。只要耐心、细致、扎实地做好工作,农村医保制度就能赢得广大农民群众真心支持和拥护,农民也一定会自愿参加。

(二)加大国家财政对农村医保的投入,建立政府、集体、个人共同投入农村合作医疗的筹资机制

政府投资应该向农村倾斜,增加农村基层公共卫生支出;在分级管理的财政体制中,各级政府每年要从财政上设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专门用于对农村合作医疗的投入。

(三)进行有关农村医疗卫生保障制度的法律建设

使该政策有法律提供终极的保障,确定其在国家和社会保障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使得其有延续性和稳定性,各地方不因官员的调动、升降而削弱,避免成为政绩工程和形象工程,使得农村医保政策落到实处、广大农民真正受惠。同时由法律确定政府、集体、保险公司、用人单位、参保农民等各方的权利和义务,如若发生纠纷、产生责任问题,则大家都有章可循,保护各方权益,使得规则得到贯彻,农村医保建设逐渐纳入到规范化、法律化并健康发展的轨道上来。

(四)为流动人口提供适当的合作医疗服务

针对我国存在的大量流动人口特别是农民工的医保问题,由于他们常年生活在外,当他们有医疗的需要时,无法及时的享受到农村的医保政策,而且又由于我国存在城乡户籍制度,他们也无法享受到实际居住地——城镇的医保待遇。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尝试在全国设立一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院,在这些医院就诊的人员都可以持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有效证件报销相关费用。

(五)积极吸收和借鉴世界上其它国家在建设农村医疗卫生保障事业过程中的历史和现行的先进经验

目前世界各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搞得比较好的多是经济发达、社会福利比较高的西方发达国家,它们的先进性不仅表现为外在的数量巨大的社保资金的财政投入、农民人均享有较高的医疗保险待遇,而且更内在的表现为对人身体健康的高度重视、公民权益的尊重和关心,以及以法律体系建设监督为基础的农村医疗保险资金筹集、使用、权益保护、责任追究等一整套庞大、完善的制度建设。

(六)初步探索引入商业保险公司乃至境外资金进入农村合作医疗市场

我国目前深入推行农村医保建设的最主要障碍就是面临社保资金不足的问题,由于国家财政的有限和投入宏观性,期待国家近期大幅度的增加资金投入,显然是不符合实际的。而地方又由于农业税的取消和税费改革,财政也是捉襟见肘。在这种情况下引入商业保险公司和境外资金进入,并给与规范和指导,不仅可以解决资金不足的难题,而且带来了竞争机制,使农民参保有更大的可选择性,增强了农村医保建设的活力,使其市场化,在市场规律的作用下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并且不断的良性发展,而最终受惠的都是农村、农民。

搞好合作医疗,有利于保障农民获得基本医疗服务,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有利于减轻农民负担,缓解农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有利于促进农村卫生事业的全面发展,是实现小康和现代化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的初级阶段,虽然我们遇到了许多困难,但我们只要提高对合作医疗的认识,正确对待存在的问题,不断完善和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用事实来打消农民心中的疑惑与困惑,相信这项为农民服务的政策必将深入民心,从而推动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向前发展。

新农村合作医疗基金 篇12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与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云梦县卫生局及合管办相关负责人, 并收集2003-2007年云梦县新农合实施办法及相关文件。

1.2 调查内容:

主要包括筹资主体、各主体的筹资标准及筹资比例、基金分配标准及基金的使用率。

2 结 果

2.1 筹资标准

为使更多农村居民得到基本医疗保障, 按照中央统一部署, 财政部会同有关部门加快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进度, 2008年在全国农村地区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同时, 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除市区以外的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由每人每年补助10元提高到20元。在这一政策方针下, 湖北省各级财政也积极调整支出结构, 加大对“新农合”的投入力度, 努力调整支出结构, 提高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覆盖率, 保证患者最大程度受益。

表1显示, 2003年起动合作医疗以来, 人均筹资总额由35元增加到2007年的50元 (全国平均已超过60元) , 中央和省级财政均增加了筹资金额, 两年内提高了10元, 但云梦县在2007年将个人的15元筹资标准降到10元, 出现筹资降低的现象。

2.2 筹资主体及筹资比例

中央、湖北省、孝感市、云梦县各级财政和农民个人是合作医疗基金的筹资主体。2003~2007年筹资总量、中央、省地方政府的投资都是逐年上升, 2003~2007年云梦县合作医疗通过各种渠道共筹集合作医疗资金5676.36万元。其中, 中央筹资比例最大, 占35%, 个人财政筹资比例次之, 占32%, 省财政筹资占21%, 市 (县) 财政筹资占12%。

筹资总量逐年上升一方面是由于参合人员增多, 其次是各级筹资主体筹资标准提高。

2.3 基金的分配情况

基金分配主要包括住院、门诊、体检、风险等4个部分, 其中风险储备基金主要用于参加合作医疗的农民大病补偿已超过封顶线以上但仍然会造成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救助, 以及用于合作医疗基金的财务透支和传染性疾病大流行等意外情况的应急, 即包含了合作医疗风险储备金和合作医疗大病补助金两个部分。云梦县2005年以前大病救助基金源于风险基金, 2006年大病救助基金由住院基金中列支。各部分分配标准如表2所示。

随着筹资水平的提高, 住院基金的分配比例逐年增加, 由最初的57%提高到2007年的80%, 而门诊补偿降低, 2007年为12%, 体检和风险基金都维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

2.4 基金使用率

2003~2006年家庭门诊账户基金累计分配总额为931.02万元, 累计支出总额为885.48万元, 家庭帐户使用率为95.11%, 略有结余。2003-2004年家庭门诊账户沉淀较多, 2005年使用情况较好, 仅结余5.39%, 2006年家庭门诊帐户出现超支情况, 超支额达127.57万元, 超支率为63.15%。统筹基金 (包括住院基金、体检基金、风险基金) 理论分配总额累计为3804.52万元, 此部分支出累计为3029.98万元, 统筹基金使用率为79.64%。其中, 2003~2004年住院基金使用超支, 2004年体检基金超支4.73%, 主要原因是支付了2003年的体检费用。

*2005年设立体检基金

3 讨论与建议

3.1 主要存在的问题

3.1.1 筹资方案不合理

据估算, 一般认为农民人均缴费额应为上一年度当地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1%, 2006年云梦县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已达3955元 (湖北省统计局) 。按照这一估计, 云梦县2007年人均缴费标准应该接近40元, 但云梦县2007年个人缴费由人均15元降低到10元, 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合作医疗基金的筹资规模和抵抗大病经济风险的作用, 相对而言提高了基金征缴的人均成本。因此, 随着参合农民人均纯收入水平的增长并结合医药费用的增长的情况, 应适当增加农民的缴费标准[3]。

3.1.2 基金使用情况缺乏科学测算

研究表明, 合作医疗基金的使用率在85%~90%之间是一个较安全的范围。按照这一标准, 云梦县2003~2007年新农合基金使用率偏低且不稳定。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是对基金使用缺乏科学预测, 如何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预测方法, 控制基金的使用率, 应该引起重视。

3.2 建议

3.2.1 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调节基金制度

在国有企业的积累中, 农民通过多年的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为国有企业的发展壮大起到过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 国有企业现有的积累中亦有农民的贡献, 其利润或分红收入用于社会保障时不应把农民排除在外, 要平等对待城乡居民, 否则会造成新的不公平。借鉴国有企业收益中的一部分充实到社会保障基金的规模的做法。拿出一定额度的资金量, 成立专门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调节基金。这一调节基金由财政职能部门管理, 专门用于对贫困地区或者对新农合补助确实存在困难的县、市, 以确保贫困地区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财政补助资金的及时到位[1]。

3.2.2 建立稳定的长效筹资机制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持续发展的首要条件就是要建立稳定的长效筹资机制。在试点县的现场调查中发现, 老百姓对合作医疗是抱欢迎态度的, 认为政策是很好的, 但就担心政府不能坚持下去。此外由于有的地方宣传不到位, 农民对合作医疗的报销等有很多不理解的地方, 出现有的地方参合率下降, 这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除保证各级政府财政支持的力度和水平外, 如何加强对农民的宣传力度, 提高农民的思想认识, 消除他们的疑虑是当前需要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对提高农民参合率, 减少政府筹资成本, 建立长效筹资机制, 促进合作医疗健康可持续发展意义深远[4]。

3.2.3 建立农民筹资动态增长机制

为贯彻农民自愿参加的原则, 每年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去动员农民和征缴参合费用, 管理成本较高。全国各地正在积极探索便于农民缴费的各种形式。同时, 需要考虑建立一个稳定可靠的、合理增长的和有立法保障的筹资机制, 如按地方经济增长率、物价消费指数和农民人均收入, 不断地提高政府和农民个人的筹资水平[5]。根据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增长以及农村医药费用增长等情况, 建立以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收人为基数的动态筹资增长机制。在需求测算的基础上, 合理划分各方的筹资增长责任, 基本保持现有的筹资结构, 坚持财政补助为主的筹资模式, 各级财政补助的比重应占人均筹资额的70%左右。在条件成熟时, 应适当提高农民的缴费水平。如可以提出新农合人均筹资水平在某段时期内应达到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收入百分之几的目标[6]。

3.2.4 加强管理, 不断完善监管机制

由于社会保障事务是一项涉及面极广的社会公共事务, 属于政府职能的范畴, 因此, 其管理主体只能是政府。建立一整套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可以依托的组织机构, 以及科学、高效的管理和监督机制, 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得以持续发展的关键。当前来讲, 新农合管理主要包括行政管理、业务管理和基金管理三个方面[7]。在强调提高统筹基金使用率的同时, 必须强调基金的使用效益, 防止高基金使用率下出现低补偿比的情况。为此, 应切实加强对医疗费用的监管, 确保筹资增长真正提高参合农民医疗保障水平。筹资监管解决的是由谁去具体监管、如何监管基金的问题。一是要进行监管机构重构, 强化监管职能。管、办一定要分离, 可成立由卫生、财政、农业、民政等部门组成的专门的农村合作医疗管理、经办机构, 并由上述相关政府部门和参加合作医疗的农民代表共同组成的农村合作医疗监督委员会作为监督机构, 监督基金使用和管理情况;二是要通过立法明确规定监管内容、范围、方式、责任等;三是要建立健全多层次的监管体系。监管体系应该由内部审计监督、外部审计监督、社会监督等构成, 特别应该畅通参保人监督渠道, 保证参合农民的监督权[8]。

参考文献

[1]孟翠莲.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筹资机制研究[J].宏观经济管理, 2008;2:53~55.

[2]霍帅, 欧阳天治.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筹资现状思考[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23 (6) :49~52.

[3]冯志平, 石月清, 杨永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构成与测算的认识[J].河北职工医学院学报, 2007;24 (4) :47~69.

[4]赖爱华, 陈烈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三种运作管理模式的利弊分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08;2:109~111.

[5]王小合, 严光府, 曾国经, 等.浙江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运行状况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08;22 (1) :27~31.

[6]陈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方式可持续发展的探析[J].卫生软科学, 2008;22 (1) :8~9.

[7]李冰强.试论政府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的责任[J].山西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7;30 (5) :91~98.

上一篇:施工阶段施工成本控制下一篇:共轭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