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合作机构论文

2024-10-26

农村合作机构论文(共12篇)

农村合作机构论文 篇1

一、精准营销概述

精准营销就是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手段, 在客户精准定位的基础上, 通过顾客沟通服务体系, 为客户提供定制的产品和服务, 满足客户个性化的需求。精准营销打破了以产品为中心的传统营销理念, 实现了营销策略由“产品导向”向“市场和客户需求导向”的转变, 并在提升客户服务价值的同时, 实现了对目标客户群的准确和高效营销。

精准营销的定义体现了精确、精密、可量化、高效益等深层次寓意及核心思想, 与传统营销相比, 精准营销具有以下三方面的比较优势。

1. 提高“顾客让渡价值”。

“顾客让渡价值”是指顾客获得产品或服务的总效用价值与顾客为获得产品或服务付出的总成本之间的差额。精准营销实行的个性化营销策略, 增强了产品价值适应性, 提高顾客满意度, 从根本上提高了顾客购买产品获得的总价值, 同时减少了客户为获得预期产品或服务所付出的精力和财力成本。

2. 提高产品推广成功率。

精准营销是连接企业供给与客户需求的桥梁。精准营销的突出特点就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 每一种产品的设计都是基于客户需求的挖掘, 是建立在客户消费偏好模型基础上的营销模式。这种模式能够轻易、清晰锁定细分的目标客户群体, 知道哪些客户喜欢的是哪些金融产品, 需要的是哪种金融服务, 并根据需求情况, 进而将客户潜在或即时需求的产品有针对性的推送给客户, 同时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售后产品应用服务, 有效提高了产品推广的成功率。

3. 提高营销资源效益。

精准营销是在目标客户群体细分的基础上, 根据目标客户群体的生活习惯等特性, 优化各类营销资源配置, 集中优势人力、物力和财力, 以合适的营销渠道和促销策略对客户实施精准的“制导式攻击和突破”, 打破了传统“广撒网”的营销模式, 节约了营销成本, 提高了营销资源效益。

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实施精准营销的必要性分析

1. 实施精准营销是持续满足客户多样化金融服务需求的需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居民的经济收入和金融知识的水平的不断提高, 个人对金融工具的便利性、盈利性的敏感度和要求越来越高, 越来越多的顾客需要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金融服务。农村金融合作机构, 已具备了较为庞大、且结构复杂的基础客户群。如何满足这个庞大客户群体的多样化金融服务需求, 已成为摆在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面前不可忽视的问题。截至2012年6月, 苍南农村合作银行的客户数已经达到99.11万户, 占全县人口总数的83.29%, 人均存款1.42万元;小额贷款客户数已经达到10.3万户, 占全县家庭总户数的30.29%;中间业务客户数已经达到51多万户。要持续满足如此庞大客户群的多样化金融服务需求, 苍南农村合作银行亟需通过对庞大客户群的特征行为及特定属性进行数据定量分析归类分析, 确定满足不同群体的特定金融服务模式。

2. 实施精准营销是实现从比较优势到综合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

目前, 苍南农村合作银行存贷款规模已连续8年位居苍南县各大金融机构首位, 网点数约占全县金融机构网点数的50%, 员工数占全县金融从业人数的40%, 但这些优势主要是依靠以资源禀赋为基础, 在长期服务“三农”和小微企业这一竞争相对缓和的目标市场上建立的差异化竞争优势, 属于比较优势。发展由比较优势向强调综合竞争优势的战略转型已成为苍南农村合作银行实现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首要任务。精准营销战略的引入将极大增强苍南农村合作银行对各类客户的甄别和攻关能力及速度, 不仅可以巩固、提升其自身在传统市场的地位, 还可以提升服务新兴市场客户群体能力, 是实现从比较优势到综合竞争优势的转型的关键所在。

3. 实施精准营销是优化资源配置、实现稳健发展的保障。

精准营销可以优化苍南农村合作银行的现有资源配置, 在有限的条件下, 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整合效用, 创新各类金融产品, 并整合渠道资源对接维护各类客户, 培养各细分目标市场的忠诚客户群体。同时, 通过精准维护的实施, 提高对高价值客户群的攻关和管理能力, 培养忠诚的高贡献度客户群体。以资源优化配置, 丰富产品体系、拓宽业务范围、培养多层次忠诚客户群体, 提高抗系统性风险能力, 进而实现稳健发展。

三、精准营销实施流程

精准营销活动是一项从精准定位、产品营销到营销成果反馈的一系列循环流程, 近年来, 苍南农村合作银行的精准营销发展模式, 为该行抢占业务先机、控制营销成本和管理风险、提升核心竞争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结合该行的精准营销开展情况, 精准营销实施流程主要有六个环节:

1. 客户信息收集。

收集客户信息是实现营销活动有的放矢的保证, 是实施精准营销的第一步。客户信息的收集途径主要有两种:一是根据特定营销目标而收集某些行业、地理区域等特定群体的基本资料及金融服务需求相关信息, 往往是银行特地组织客户信息收集活动或在前一阶段的营销活动中收集。另一种方式是基础性的客户信息收集, 主要是发生在客户在银行开户等在接受银行产品或服务时留存银行的信息。

2. 数据分析和挖掘。

数据分析是以一票否决性因素或特定模式为甄别依据, 对前一阶段所收集的海量数据进行初步筛选, 是数据预处理阶段。数据挖掘是在数据预处理的基础上, 运用聚类分析技术, 对客户的贡献度、活跃度、渠道偏好、信用等级等客户特性进行聚类分析, 并在此基础上运用关联分析技术, 对客户贡献度、活跃度以及不同渠道关联情况等客户特性之间的双特性关联度或多特性关联度进行分析, 进而挖掘不同价值客户的潜在或即时金融产品和服务需求, 确定营销目标客户群体。其中, 客户贡献度分析主要包括客户给银行带来的存款、中间业务等各项收益类因素;客户活跃度分析主要包括客户存取款次数、刷卡消费次数等各项交易强度类因素;客户渠道偏好分析主要分析客户在互联网、自助电子设备、传统网点等渠道上发生业务交易的情况;信用等级主要分析客户还款记录等因素。

3. 客户需求匹配。

客户需求匹配就是围绕数据分析和挖掘得到的客户潜在或即时金融产品和服务需求, 设计金融产品和服务, 对接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在资源有限和管理能力相对滞后的条件下, 首先应该对银行自身的产品和服务进行组合, 扩大产品功能, 弥补单个产品的功能局限, 以产品组合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其次,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可以在现有产品的基础上进行改善或寻找合作的金融机构, 借助其他平台满足客户需求。此外, 对于高贡献度客户, 在通过以上两种措施仍无法满足其个性化需求的情况下,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要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 开发更具个性化功能、高附加值及高关联度的金融服务或产品, 在满足高贡献度客户个性化需求的同时, 构筑高退出壁垒, 确保金融产品和服务的研发投入产生较高的回报率。

4. 产品和服务精准推广。

在客户需求匹配的基础上进行产品和服务精准推广, 要求既要有别于传统的广告营销, 又不能完全排除广告营销, 而是在基础形象广告宣传基础上, 整合分销渠道资源、优化促销策略, 实现产品和服务的精准推广, 进而提高营销效率。

精准营销的核心理念就是以客户为中心, 因此, 分销渠道整合也要以客户为中心进行高效对接。对于初次发生业务关系的客户或具有网点服务偏好型的客户, 要以营业网点分销渠道进行对接, 并充分利用网点金融服务设施齐全等优势, 分别在普通营业网点、贵宾室、财富中心等设置对应的体验式互动营销, 对接不同类别客户群体, 向其精准推广金融产品和服务。对于高贡献度客户, 由于这些客户的贡献度高, 维护难度和成本也较高, 除了要运用营业网点渠道外, 要发挥客户经理的能动性作用, 主动对接并提供符合其需求的“一对一”个性化金融服务方案。对于一般性城镇客户, 要利用网银、ATM机、POS机、电话银行等电子设施进行对接推广产品和服务, 并在这些渠道上及时发布合适的营销信息。对于农村客户, 要发挥助农取款机具、社区便民金融服务中心等助农金融服务渠道的作用, 在这些渠道上对接推广支农金融产品和服务。

精准营销的促销策略优化要求建立营销信息精准传递机制, 在不同分销渠道上发布匹配的产品和服务及目标客户关心的信息。同时, 要分目标客户群, 通过举办刷卡积分活动、大客户答谢会、礼品派送等各类主题客户公关活动, 以符合不同客户需求的方式密切客户关联度。

5. 产品和服务应用实施。

在客户接受银行的产品或服务之后, 会存在一个使用磨合期, 尤其对于新产品, 客户的接受时间要更长, 要培养客户使用该银行产品的习惯就更需要银行实施产品和服务应用实施指导方案, 设置一些产品体验区, 对客户应用产品和服务进行专门指导, 甚至可以实施一对一上门应用指导策略, 不仅可以加深客户的感受, 还可以提高客户对银行的满意度, 提高客户忠诚度。

6. 营销效果反馈。

营销效果反馈的内容需包括精准营销活动各个环节中所搜集的客户信息、客户对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及活动开展经验总结, 并要将这些内容录入精准营销相关支持系统, 完善精准营销支撑数据库。营销效果反馈不仅仅是为了总结本次精准营销的效果, 更重要的是为下次开展精准营销提供决策信息支持。

精准营销活动循环是螺旋式上升的, 每循环一次, 转动一圈, 就前进一步, 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就有新的内容和目标, 像爬楼梯一样步步上升。这样循环提升, 营销精准性不断加强, 营销活动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

四、精准营销的实施保障机制建设

1. 精准营销组织架构建设。

精准营销是一项跨部门的综合营销活动, 要求业务、营销及科技等专业的人才参与和相关部门的协力合作。因此应设立精准营销管理委员会统筹负责精准营销工作, 下设若干小组, 其中数据分析小组负责客户相关数据分析和挖掘, 产品创新小组负责开发新产品和根据客户需求组合原有产品, 营销策划小组负责渠道资源整合和营销活动策划, 风险管理小组负责对整个流程的风险监测和合规把控, 客户服务小组负责精准营销开展前后的客户问题解答和相关服务工作。精准营销项目的开展可以由产品经理负责或参与组织, 产品经理充当产品专家的角色作用, 贯彻与精准营销的各职能小组, 协同各职能小组协同开展工作。

2. 信息技术支撑建设。

精准营销的技术支持本质是数据库和客户关系管理系统。数据库要尽可能涵盖客户所有相关信息, 确保客户信息的完整性和真实性。客户关系管理系统要具备两方面的基本支撑功能:一是要建立和完善客户贡献度、忠诚度、活跃度、信用等级等核心评价模型功能, 实现精确的客户特性聚类和金融服务需求挖掘;二是给出客户价值的评价信息, 并链接产品库信息, 提出客户关系调整建议, 为开展精准营销提供决策支持。

3. 精准营销考核机制建设。

银行的绩效考核机制要与精准营销的价值取向相匹配。精准营销考虑的目标客户一个重要特性就是贡献度。在对营销活动进行绩效考核时, 要引入财务成本效益精准核算模型, 将成本和收益分摊到精准营销活动各环节、各机构及各相关人员, 对精准营销活动的所带来的效益进行精确考核。

摘要:文章论述了精准营销的概念, 对精准营销与传统营销进行比较, 并提出了精准营销的三大优势。随后, 以苍南农村合作银行为例, 对实施精准营销的必要性进行分析, 论证了实施精准营销是优化客户服务、提升经营能力、获得稳健发展的需要。结合苍南农村合作银行精准营销实施情况, 详细阐述了精准营销的六大实施流程, 并提出确保六大流程顺利执行的三大保障机制建设措施。

关键词: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精准营销,苍南农村合作银行

参考文献

[1].丁建石.基于数据挖掘的精确营销应用研究[J].商业时代, 2007 (27)

[2].王文硕.中国大型商业银行精准营销管理机制研究[J].金融论坛, 2011 (1)

[3].姜弦子, 张大亮.基于数据挖掘的中高端客户金融产品购买行为模型与应用研究[J].浙江金融2010 (09)

[4].刘伟峰.浅谈商业银行后台业务运营集中的策略[J].现代商业, 2009 (05)

农村合作机构论文 篇2

一、我国农村合作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产权关系不明晰

从理论上说,农村合作金融的产权关系是明晰的,社员自愿出资,按照民主管理的原则进行日常运行。但从现实情况看,却不是如此。首先,农村合作金融涉及的股东数很多、人均持股金额较少、股权分散。其次,由于农村信用社从创建开始就带有浓重的政府主导色彩,由政府来来决定管理权,任命高级管理人员,合作金融所倡导的民主管理方式并没形成,社员没有对企业重大决策和日常经营管理的发言权,利益权利缺乏有效保护。

(二)资金外流严重

农村金融机构的设立就是为了起到支持农业生产活动的作用,让农民的剩余资金在农村内部流动。但是在我国,有农村金融机构存贷款的存量结构和增量结构的不协调的现象,尤其是县级以下金融机构普遍存在着存款增长速度远远高于贷款增长速度,随着经济发展,农村存款会不断增高,但贷款却一直处于较低水平。同时,较高的存款额,导致金融机构要上缴高额的存款准备金,导致农村资金外流。此外,由于农业的利润率较低,政府对农村金融机构的资金流向缺乏有效的约束,金融机构更愿意将资金借给资本收益率较高的行业,致使大量资金流出农村。

(三)缺少竞争能力

在上个世纪80、90年代,为支持乡镇企业发展,为完成行政贷款任务,导致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背负着大量的不良贷款。虽然近年来,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经营效益有了很大的提升,但资不抵债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数量仍然较大。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长期的历史包袱无法摆脱,自有资本不足,风险管理能力较差等问题,严重阻碍了其市场竞争能力的提高。此外,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一直依靠着政府运营,运营思想僵化,致使其经营管理能力弱,更加缺少有效的市场竞争力。

二、促进我国农村合作金融发展的对策

(一)发展农村商业性金融

商业性金融制度是最具市场活力的金融制度,同时,农村商业性金融是一个广阔的市场,且大有可为。目前,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已经从的13家增加到337家。银监会鼓励符合条件的农信社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现有农村合作银行也要全部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发展农村商业性金融,首先要继续扩张农村商业银行网点,尤其是最基层地区。目前我国最基层的农村商业银行的.营业网点大多止步于县级,村镇银行的缺失严重阻碍了我国农村金融的发展,不能很好地满足基层农民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其次,引导商业性金融回归服务“三农”。由于商业银行的逐利性与农业经济弱质性的矛盾,导致商业性金融业务发展背离“三农”主体。农村商业性金融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农村商业性金融的设立之本就是为了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制定差异化监管政策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与商业银行在公司治理结构、产权安排和经营策略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异,所以应结[:请记住我站域名/]合农村合作金融的特点,基于差异化的法律基础原则进行监管。由于缺乏针对农村合作金融的专项立法,使相关领域无法可依,法治建设十分薄弱,应当通过出台新的法律法规予以补充。而在制定监管政策方面,也应实行差异化。只有农民才真正了解自己的情况,所以主要应依靠当地民众和当地组织,发挥农民或集体组织的监管力度,可以考虑聘任农民或者当地人大代表作为监管员。此外,银监会或人民银行应该设立专职机构垂直监管不受地方行政部门过多的干预。通过差异化的法律法规和监管政策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保护农村合作金融的多样性。

(三)推进农村合作金融的产权改革

农村合作机构论文 篇3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资助项目(08C041)。

作者简介:侯飞燕(1962-),女,副教授,主要从事临床药学、药剂学研究。

【摘要】目的:促进基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机构合理用药。方法按地方常见疾病调查部分基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机构药物使用情况。结果对地方常见疾病的治疗,供临床用药选择的范围窄,药物治疗地方常见疾病的品种较少。结论基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机构应普及推广使用价格适中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的药物品种治疗常见疾病。

【关键词】基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地方常见疾病;药物治疗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时期为解决农民基本医疗问题而提出的一项根本制度,党的十七大将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目标,并要求全面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2009年1月21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2009-2011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到2011年,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全面覆盖城乡居民,基本医疗卫生可及性和服务水平将明显提高。2008年,湖南省新农合制度实施县市区数达到一百多个,覆盖农业人口约4900万人,占全省农业人口总数的96.30%,正逐步从根本上化解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湖南西部地区由于地理位置及历史的原因,经济发展水平较为低下。卫生发展遇到的主要问题,一是经济文化落后造成人们健康素质不高,二是生存环境和人文因素带来地方性疾病高发。如何安全、有效、合理、经济地使用药物是确保广大农民身体健康的重要课题。因此,对地方常见疾病及基层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药物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常见疾病

1.1 高血压:与吸烟、大量饮酒、高盐、高脂饮食有关[1-2]。湖南西部地区农村高血压发病主要与大量饮酒、高盐饮食有关。人均摄盐量高,腌菜、腊肉制作使用食盐量多。特别是侗族人群爱吃腌鱼、腌肉,大多数人嗜酒,所饮之酒多是家酿的米酒。农村群众缺乏主动测量血压的习惯,对高血压的知晓率不高,对高血压临床症状认识不足,导致发生了严重并发症后才发现患上高血压。

1.2 妇科疾病:常见的妇科疾病有妇科炎症(阴道炎、盆腔炎、宫颈炎)、月经失调、不孕不育症、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妇科肿瘤等[3]。农村已婚妇女中发病率较高的是妇科炎症。与卫生习惯有关,农村女性大多居住环境不好,洗澡不方便,也没有勤换贴身内衣裤的习惯,有些女性虽然知道自己患有妇科疾病,但因为封建思想,认为是见不得人的事,而未能及时诊治。

1.3 皮肤病:调查中发现皮炎、湿疹、真菌性皮肤病、球菌性皮肤病的发病率较高,特别在夏、秋季节,儿童脓包疮、痱子等皮肤病易发。主要与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有关,没有养成勤洗澡、勤剪指甲的卫生习惯。

2 常见疾病的用药分析

2.1 抗高血压药用药分析:2004年中国高血压委员会颁布了《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实用本)》中推荐6类一线降压药物:利尿剂、钙通道阻滞剂(CCB)、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α受体阻滞剂[4]。美国预防、检测评估与治疗高血压全国联合委员会第7次报告(JNC7)明确指出,大多数高血压患者为达到目标血压需要联合应用2种或2种以上降压药,起始是否需要治疗取决与基线血压水平,合并糖尿病的患者通常需要3种以上的药物治疗[5]。表1显示,新农合三级医院、县级医院、乡镇医院抗高血压药单药服用率分别为15.31%、18.52%、82.12%,基层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抗高血压药单药服用比例最大,其中大多数患者单药服用的是寿比山片或复方降压片。虽然复方制剂的正确配伍可达到协同或叠加作用,但不适合高血压患者个体化给药。

2.2 妇科疾病:治疗妇科炎症,妇科外用药物治疗必不可少,不仅使用方便,副作用小,且联合全身用药,可缩短治疗疗程。妇科外用药按照药物剂型可分为栓剂、溶液剂、片剂和散剂。新农合三级医院、县级医院、乡镇医院治疗妇科炎症按照局部给药、局部+口服给药、局部+注射给药方式分布,表2结果显示三者差别不大。基层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治疗妇科炎症外用药中栓剂使用居于首位,其中克霉唑栓、甲硝唑栓最为常用。值得一提的是,泡腾片在妇科局部用药中具有起效快、吸收完全、不伤黏膜等特点,像双唑泰泡腾片、米可定阴道泡腾片和洁尔阴泡腾片等品种在基层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几乎还没有得到使用。

2.3 皮肤病:目前治疗皮肤病应用最多的为抗真菌药物、激素类药物、消毒药物等。皮肤病病因多、病种繁、临床表现复杂,给明确诊断带来一定困难[6],因此,皮肤病的治疗需要规范用药。表3结果显示,基层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治疗皮肤病的给药方式,首选是局部外用给药,局部外用+口服给药次之,局部外用+注射给药比例最小,与新农合三级医院、县级医院治疗皮肤病的给药方式的比较基本一致。主要存在的问题是激素类药物和维生素类药物的不合理使用。

3 结论

对地方常见疾病的治疗,基层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供临床用药选择的范围窄,药物治疗地方常见疾病的品种较少,应普及推广使用价格适中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的药物治疗常见疾病。高血压病重在预防,基层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应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对30岁以上首诊患者测量血压,医务人员应免费为农民群众测量血压。开展相关健康讲座和卫生知识宣传,宣传的内容要简明扼要,通俗易懂,提高农村广大群众的自我保健意识,科学饮食。新农合乡镇医院急需与高血压病防治相关的专科医生,基层医生对高血压患者要根据不同的特点选用各类降压药物进行个体化规范化治疗,并对高血压患者做到定期随访管理。基层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应组织妇女定期进行妇科检查,患有妇科炎症的已婚妇女需要得到丈夫的关爱和配合治疗,男性也应注意个人卫生。基层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应积极承担宣传任务,增强农村妇女自我保健意识,提高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 潘恩春.农村高血压危险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02,29(06):789

[2] 孙长禄,孙兆青,郑黎强等.辽宁阜新农村老年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及危险因素调查[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8,6,28卷.1112-1114

[3]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实用本)[J].中国心血管病杂志,2004,32(12):1060-1064

[4] 刘元娇,曹来英.新编妇产科疾病诊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493

[5] 代勇.抗高血压药用药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08,8(6):419

[6] 王秀霞,张莹,宋学忠.皮肤科常用药物的应用[J].职业与健康.2004,20(04):132

作者单位:418000 湖南怀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1、2、3

416400 湖南花垣县人民医院4

419200 湖南新晃县人民医院5

418000 湖南怀化市第三人民医院6

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法制建设 篇4

农信社改革与发展过程中, 取得了一系列的斐然成绩, 然而仍还存在一系列难点和问题, 有待于进一步解决和完善。在合作金融发展比较好的国家, 如德国、美国、日本, 都有比较完善的农村合作金融法律。而我国农村合作金融的法制建设相对滞后, 至今没有一部《合作金融法》, 立法的缺失导致我国农村合作金融市场出现混乱局面。因此, 我国急需制定《农村合作金融法》, 以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 为支持和服务“三农”提供不竭动力。

二、农村金融合作机购改革法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 农村信用社法律地位不明确

由于农村合作金融组织缺乏专门的法律、法规, 即便有一些农村合作金融方面的法律法规, 大都立法层级较低、立法分散, 仅仅在局部地区或短时间内发挥作用, 实践中缺乏有力的法律支撑。农村合作金融是农村地区的劳动群众组织的, 主要为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服务的合作金融。作为农村金融主力军的农村信用社, 其性质、地位、设立、经营、监管、清算重组及财税货币政策等方面与商业银行的差异被忽视, 只能依照现行的商业银行法律法规来实施。一方面, 体制的多变,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合作的属性越来越趋于弱化, 加上合作金融得不到法律的保护, 造成部分信用社管理失控, 经营业绩连年下滑, 不良资产数量不断增大, 成为目前金融业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另一方面, 一些行业部门对农村信用社采取歧视性政策, 通过下发文件或与商业银行联合发文, 规定所属系统的资金只能存入商业银行, 不能在农村信用社开户, 不能将资金存入农村信用社系统, 这就不合理地限制了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正当权利。

(二) 农村信用社法人难以形成有效的权力制衡机制

农村信用社的法人治理结构是参照《商业银行法》形成的, 与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自身合作制属性的运行和管理特征不相适应。这就使得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法人治理长期停留在“有了形式, 缺乏实质内容”的阶段, 难以形成有效的权力制衡机制。虽然已从法律形式上建立了“三会”制度, 形成了以最高权力机构社员代表大会, 决策机构是理事会, 监督机构是监事会, 执行机构是经营层 (主任) 的法人治理结构框架。由于农村信用社现有产权制度的缺陷, 形成了农村信用社的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信用社管理水平不高的问题。一是社员代表大会难以行使职权。社员代表大会作为最高权力机构, 拥有选举理事会、监事会的权力, 审议理事会、监事会工作报告, 对信用社重大事项作出决议等。但在实践中, 社员代表大会根本没有起到最高权力机关的作用, 信用社的决策权往往掌握在经理层手中。二是信用社高级管理人员的选拔程序流于形式。按照《农村信用合作社管理规定》, 信用社的理事会、监事会成员由社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或更换。但在实际操作上, 信用社高级管理人员多由地方政府和上级联社行政任命, 社员大会、理事会、监事会只是完成形式上的法律程序, 社员对信用社高级管理人员的产生并不起任何作用。三是信用社理事会理事长与信用社主任之间缺乏权力制约机制。信用社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主任负责制, 理事会由社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 主任由理事会聘任和解聘, 并对社员代表大会负责。而现实情况是, 信用社主任多由上级联社指定, 社员对管理人员的产生并不起决定作用, 最终导致社员代表大会不能制约理事会, 理事会不能制约信用社主任。四是监事会的监督作用没有充分发挥。监事会作为农村信用社的监督机构, 却非信用社的必设机构, 许多信用社根本就没有监事会, 即使设立监事会的, 由于缺乏监事会的工作程序和制度保障, 其成立也形同虚设。而且在有些地方, 监事会成员的任命事实上由内部经理人决定。

(三) 行业管理体系和金融监管体制不完善

根据1996年《国务院关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 对农村信用社的业务管理权归县联社, 由县、乡两级农村信用合作社直接办理农户存贷业务经营, 实践中存在以下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在信贷管理中,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管理部门制定的制度在有关法律面前效力等级偏低, 农信社没有“后台”支撑, 处于天然弱势地位。二是由信贷管理权限的约束而产生的农信社乡县地三级分级审批制度, 在分级审批、信贷责任界定中存在法律缺陷, 容易引发法律纠纷。三是由国家银监会代人民银行履行金融监管职责, 对待农村信用社时必须与商业化的金融机构分类操作、恰到好处。

三、加强农村金融法制建设必要性

农村合作机构论文 篇5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广西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以下简称农合机构)对账工作管理,规范操作,确保内外账务数据的真实、准确、一 致,防范风险,保障资金安全,根据《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 办法》、《银行会计基本规范指导意见》和农合机构有关制度和规 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存款人在广西农合机构各营业网点(以下简称营业 网点)开立的用于办理结算业务或其他用途的存款账户,营业网 点与其他金融机构之间开立的存款账户,以及全区农合机构系统 内上下级、同级机构之间相互开立的存款账户之间的对账,适用 本规定。

本规定所称存款人,是指在营业网点开立存款账户的机关、团体、部队、企业、事业单位、其他组织、个体工商户。

本规定所称其他金融机构,是指与营业网点之间因资金清算、代理结算需要或其他用途而相互开立存款账户的人民银行分支机

构、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政策性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

本规定所称对账账户,是指营业网点为存款人开立的办理资 金收付结算的所有单位银行结算账户(包括基本存款账户、一般 存款账户、专用存款账户、临时存款账户)和单位定期存款账户、协定存款账户、通知存款账户,与其他金融机构之间相互开立的 专用存款账户,以及农合机构系统内上下级、同级机构之间开立 的相关账户。

本规定所称对账,是指营业网点与存款人之间、与其他金融

机构之间以及系统内上下级、同级祝确乏阿就莱。二冥体_E『期双

方账户账面余额,及某一时段内双方结算账户账务的明细发生额 进行核对,不合存款人通过网上银行等电子银行渠道与营业网点 之间的电子对账,电子对账相关管理另行规定。

第三条对个人定(活)期储蓄账户、个人银行结算账户、单位存折类账户的对账,采取客户网上银行、电话银行和柜台对 账等多种方式进行,不适用本规定。

第四条各县级农合机构对财政及政府机构等部门、重要企 业、同业等重要客户,在与其签约的前提下,除向单位发送纸质 对账单外,可同时向其高管人员、财务人员、其他涉及资金监管 且互相牵制的部门关键人员发送电子对账信息。

第五条本规定适用于全区有账户开立的各级农合机构。

第二章基本规定

第六条对账工作遵循以下原则:

全面性原则:无论存款人账户余额大小、明细发生额多少,营业网点都要与其对账。

连续性原则:账户存续期间,营业网点对规定需要对账的存 款账户都必须定期对账。

及时性原则:营业网点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向存款人发送对 账单据或对账信息;协助和督促存款人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对账 工作,并反馈、保存对账结果。重要性原则:对于余额较大、资金往来频繁的账户,营业网 点要从对账方式、对账频率等方面加大核对力度。

制约性原则:营业网点应指定专人负责对账工作,执行换人

核对,互相监督。有条件的县级农合机构,可探索执行对账分离,把对账工作转交县级农合机构职能部门统一对账。

第七条发出的对账单据,营业网点要加盖业务公章、制单 人、复核人。

存款人应在对账单据回执上加盖预留银行印鉴,营业网点对 收回的对账单据应予以审核。

营业网点发出的对账单据必须全部收回回执。

第八条 营业网点应建立登记制度,详细记录对账单据的发 送及收回情况。对于对账单据的发送和收回,应在《广西区农村 合作金融机构结算账户余额对账单收发登记簿》上进行登记,相 关经办人员必须签字确认。

第三章 与存款人往来对账

第九条营业网点与存款人往来对账,是指营业网点与存款 人就其结算账户在某一特定日期的账面余额,以及其结算账户某 一时期的明细发生额进行的核对。

第十条营业网点与存款人应积极配合,及时向存款人发送 对账单据或对账信息,协助和督促存款人及时核对账务并在规定 期限内送回对账单据回执或发送确认信息。

第十一条营业网点与存款人的对账,区分不同情况处理。

存款账户有业务发生的,应按月与存款人进行对账。营业网 点须在每月12日前将上月的余额对账单和明细对账单发送完毕,并于当月收回全部回执。

存款账户长期不发生业务(通常指一年(含)以上,下同)但账户余额在5万元(含5万元)以上的,可按季与存款人进行

对账。营业网点在4、7、l o月及次年l月12日内将上一季度的

余额对账单发送完毕,并于当月收回全部回执。

存款账户长期不发生业务但账户余额在5万元以下的,可按 半年与存款人进行对账,并于当年7月及次年l月收回全部回执。

对已纳入综合业务系统存款科目中的长期不动户集中核算的

单位账户,营业网点会计主管或网点负责人要在每季度次月l2日

内,将账户余额与转入明细账(手工分户账)合计核对,确保总 分相符。

对久悬账户,营业网点会计主管或网点负责人要在每半年次 月12日内,将账户余额与转入明细账合计核对,确保总分相符。

除已纳入长期不动户集中核算的账户和久悬账户外,其他所 有对账账户按对账频率要求,对账率要求达1 00%。县级农合机构

应将基层行(社)、网点的对账率列入工作质量考评范围。

第十二条营业网点发出的对账单据,综合业务系统设置有 打印格式的,必须以业务系统打印格式为准;不设置打印格式的 其他账户的对账单据以手工填制,加盖营业网点业务公章后发出。

对账单据主要包括余额对账单和明细对账单,内容应包括账号、户名、(截止)日期、账户余额、明细发生额。第十三条对账流程

(一)对账单据的准备与发送。营业网点指定专人负责对账 单据的打印,打印工作应在发出对账单当月月初的5个工作日内 完成,加盖业务公章、制单人、审核人,及时发送给存款人。(二)对账单据回执的收回与审核。柜台人员在收回的对账 单回执上注明收回日期并签章后,交给专职对账人员(由财会监 督员、会计主管、网点负责人或其他对账人员担任,下同)对账。

专职对账人员对收回的对账单据回执进行审核,审核内容包括存 款人是否加盖预留印鉴,预留印鉴是否真实,对账单据回执上存 款人确认的当期发生额和余额与营业网点分户账上的当期发生额

和余额是否相符等。核对无误后,在该回执上注明核对日期并签 章确认。收回的对账单回执上存款人确认的当期发生额或余额不 相符的,应报告网点主要负责人,由网点主要负责人组织有关人 员查明原因,有必要时应上门面对面核对账务,及时处理。处理 后在对账单据回执上注明核对日期、当期发生额或余额不符的原 因、处理方式及结果,并由处理人员签章确认。

(三)对重要、大额资金账户每年不少于一次上门与对方经 办人员、财务部门主要负责人和单位主要负责人进行“三层”对 账。“三层”对账可以分开或同时进行(下同)。重要、大额资金 账户是指满足下列条件的账户:

1.最近半年月均存款余额前l 0大存款户;

2.最近半年月均存款余额1 00万元(含)以上的账户。

各县级农合机构可根据实际情况,在区联社界定重要、大额 账户标准的基础上,按照风险可控原则,制定各自的重要、大额 账户标准,但不得低于上述标准。

(四)对有疑问、交易频繁有操作风险隐患的账户,应立即 组织会计、稽核或监察人员进行换人对账,必要时及时进行“三 层”对账。(五)档案管理。收回的对账单据回执审核处理完毕后交档 案保管人员。档案保管人员按科目、账号顺序排列,按档案管理 要求装订保管,以备查考。

第十四条-5单位定期存款账户、协议与协定存款账户等其

他账户,除另有约定外,按半年与存款人进行对账。

第十五条对存款人不配合对账、企业撤离、解散或其他原 因找不到存款人的,对账人员应详细说明原因,形成书面字据,交网点主要负责人签章确认,存档备查;同时,网点主要负责人 还应积极寻找解决办法。县级农合机构应将对账工作规范性、对 账率、无法对账的原因材料列入专项审计范围。

第四章与其他金融机构往来对账

第十六条与其他金融机构往来对账,是指全区农合机构营 业网点与其他金融机构之间的资金往来对账,包括与人民银行往 来各种款项、其他金融机构存放款项以及营业网点存放在其他金 融机构款项的对账。

第十七条在人民银行开有结算账户的机构与人民银行往来 的对账,应遵循人民银行当地分支机构有关规定;与其他金融机 构的各种往来款项,应与其约定对账期限和方式。

第十八条收到其他金融机构发送的对账单据,营业网点应 安排专人逐笔勾对无误后,留存联由经办、复核人员签章确认,回执联按开户行(社)要求盖章齐全后及时退回有关金融机构。

第十九条对其他金融机构存放本营业网点的款项,营业网 点在向其发送对账单据时,必须加盖业务印章后方可发出。

第二十条其他金融机构未按期退回对账单据回执,或未按 时向本营业网点发送对账单据的,营业网点负责人应与对方协调 解决,及时核对账务。第二十一条回收其他金融机构发回的对账单据回执时,营 业网点应安排专职对账人员对账。对账出现余额不符时,营业网

点主要负责人应立即与有关金融机构联系,组织相关人员认真查 找原因,逐笔核对,必要时应上门面对面核对账务,及时处理。处理结束后在对账单据留存联上注明核对日期、不符原因及处理 结果,由经办、复核人员签章确认。

第二十二条与其他金融机构往来对账相关单据,主要包括 收到的存款余额对账单、账户发生额明细对账单和收回的余额对 账单回执,营业网点应按规定整理装订,以备查考。

第五章系统内往来对账

第二十三条系统内往来对账,是指金区农合机构系统内上 下级、同级机构之间各种资金往来的对账,包括与区联社清算中 心、区联社融资中心、辖内社内往来、县级农合机构之间的对账。

第二十四条系统内往来对账由专职对账人员负责,按月核 对。每月由综合业务大集中系统打印出对账单据,加盖预留印鉴 后发出。

第二十五条收到系统内往来账户对账单据后,由专人负责 审核,审核无误后注明核对日期,加盖网点业务公章及相关人员 签章,回执联退回系统内开户机构,留存联交由档案保管人员按 规定装订保管。

第二十六条系统内往来对账不符的,专职对账人员要及时 查明原因,及时处理,并在对账单据上注明核对日期、差错原因 及处理结果,相关人员签章确认后,交档案保管人员按规定装订 保管,以备查考。第二十七条系统内往来对账,开户机构应根据开户行(社)要求,随时出具对账单据,随时完成对账。

第六毒盔瞽与管理„

第二十八条各级农合机构应将对账工作作为基础性工作管 理,将对账工作作为加强内部管理、规范操作、防范和控制风险 的一项重要措施。各级农合机构主要负责人作为第一责任人,网 点内勤主任(副主任、分管领导)作为具体负责人,要切实做好 指导和协调,督促各相关部门明确职责、落实责任,按月对本社 对账工作进行检查,并以书面形式做好检查记录,以备查考,确 保对账工作做到细致全面、不留死角。

第二十九条县级农合机构业务职能部门和监督部门应加强 对对账工作的管理与指导,严格按照会计监管工作要求,对营业 网点对账制度执行情况定期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确保对账工作规范、细致、严密,保证资金安全。

第三十条营业网点负责人每月要对对账单的发出、收回及 核对情况进行全面检查、统计。

第三十一条各级农合机构在对账过程中,发现重大问题或 存在风险隐患的,应及时向上一级报告;情节严重的,可直接向 县级农合机构、办事处或区联社报告。

第七章罚则

第三十二条营业网点未明确落实责任,未按规定及时发送 对账单据或未按规定收回对账单据回执的,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严 肃处理,并责令整改;形成案件的,移送有关部门立案处理。

第三十三条营业网点不认真执行对账制度,出现对账不细 致不全面,收回的对账回单未按规定审核,加盖印鉴与预留印鉴 不符,相关经办人员签章不齐全,档案管理混乱,对账结果不符

但不及时处理等情况,县级农合机构应对相关责任人全辖通报批 评;情节严重的,区联社将在全区通报批评;还应按照《广西农 村信用社员工违法违规行为处理办法》与《广西农村信用社稽核 审计处理与处罚办法》从重处罚,责令整改;形成案件的,移送 有关部门立案处理。

第三十四条营业网点内部人员在对账过程中,出现制作虚 假对账单据、提供虚假对账数据、伪造存款人对账单回执、与存 款人勾结伪造虚假对账结果等违规行为的,按照相关规定从严处 理;情节、后果严重的,移送有关部门立案处理。第八章附则

第三十五条本规定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制 定、解释和修改。

海外友好合作机构贺信选登 篇6

热烈祝贺由中国演艺设备技术协会主办的《演艺科技》杂志成功创刊十周年。

在日本演艺设备技术领域,也有类似杂志如《JPL》(Journal of Professional Lighting)、《日本照明家协会志》等,但和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相比,《演艺科技》杂志在世界同行业里的影响力就大得多了。

今后,我和日本同行们还会继续一如既往地支持《演艺科技》杂志的工作,让我们一起将演艺设备技术推向更加国际化的未来做出努力吧!

理事长:西尾荣男

德国戏剧技术协会贺信

2008年,德国戏剧技术协会(DTHG)与中国演艺设备技术协会建立合作关系,就全球专家和技术标准进行交流和资源共享。

《演艺科技》杂志,不仅包含行业技术、产品的最新发展信息,更是全球专家、读者关注和感兴趣的科技期刊。

时值《演艺科技》杂志创刊十周年之际,DTHG将最好的祝福送给《演艺科技》杂志,愿杂志越办越好!我们也期待今后双方开展更多更广的合作!

祝好!

主席:Karl Heinz Mittelstadt

委员会委员:Gabriele Hogg

首席执行官:Hubert Eckart

美国戏剧技术协会贺信

我谨代表美国戏剧技术协会主席Lea Asbell-Swanger,委员会成员和所有会员,祝贺《演艺设备》创刊十周年。

《演艺科技》杂志对中国乃至全球的演艺行业从业者非常重要。中国的设计师和工程师的项目设计很重要,通过这本杂志,全世界可以分享中国的精彩设计和案例。

感谢贵刊与《戏剧设计与技术》杂志互换资源,让我们共同为两国设计师和参与者搭建交流分享的舞台。

我们希望贵刊在未来办得越来越成功。谨对贵刊领导、编辑和作者致敬!他们记录了中国最好的演艺技术。愿我们在未来继续深入合作。

由衷祝贺!

常务理事:David Grindle

国际专业灯光与音响协会贺信

国际专业灯光与音响协会(PLASA)由衷祝贺《演艺科技》杂志社成立十周年。PLASA体会到贵刊全体人员对杂志出版付出的巨大努力,愿杂志越办越好!

首席执行官:Matthew Griffiths

在《演艺科技》杂志创刊十周年之际,我对杂志表示祝贺。

管理委员会成员:Steve Terry

农村合作机构论文 篇7

关键词:供销社改革,农村金融机构,新农村建设

1 引言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实行了长达15年的计划经济, 直到1992年中共的十四大, 江泽民同志才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坚持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由于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的特殊形式, 农村经济市场化程度极低, 严重阻碍了经济体制转型的步伐, 同时也影响了建设小康社会的进度。为此, 2005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并把它作为未来五年施政的主要工作和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新农村建设的本质是促进农民增收, 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根据国内外大量学者研究表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作用。然而, 不管是曾作为农村最大合作经济组织存在的供销合作社 (丁和平, 马丽, 2009) , 还是农村原有农村金融机构或者新型农村金融机构, 在其自身发展中都存在着许多令人担忧的问题。因此, 本文就如何寻找供销合作社与农村金融机构的合作关系, 改善农村地区金融服务, 促进农村商品流通体系建设, 实现双方的互利共赢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2 研究回顾与发展近况

新农村建设要求通过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现代化农业建设、促进农民增收、深化农村改革等方面来系统地解决“三农”问题, 真正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让农民过上富裕的生活,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在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时期, 农村经济市场上的供销社和农村金融市场上金融机构的发展以及合作等问题的探讨将会给新农村建设带来积极的推动作用。

2.1 供销社研究回顾及发展近况

供销合作社经过30年来的改革, 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也有众多学者对供销社改革中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 供销社产权模糊不清、财产权利结构单一;改革滞后、机制僵化、经营方式落后, 使得其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对社属企业财务监督乏力, 加剧企业经营者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等原因导致了供销合作社连年亏损。虽然提出了建设新农村的战略措施, 但供销社发展依然面临法律法规不健全、存在未能充分实现为农民社员服务的宗旨 (杨杰, 赵青, 2010) 的问题。因此, 也有很多学者对供销社改革发展方面进行了相关研究, 提出对供销合作社的功能定位进行流程再造并最终构建供销合作社在农村市场的核心竞争力, 提供适应农村市场现时所需之服务。另外, 也有学者提出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研究了供销合作社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结合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探讨了两者结合的形式和结合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自02年温州在全国供销社系统内率先开始以供销社社有资本投入为主, 争取政府财政资金支持, 率先组建农业信用担保公司后, 引起了大量学者对供销社参与农村金融创新、参与农村金融体制的选择以及参与农村金融途径选择等问题的研究, 为供销社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路径。

作为计划经济时期中国最大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供销合作社1992~1998年连年亏损, 亏损面达50%以上, 经济包袱高达1200多亿元 (张杰, 2009) 。内部管理混乱、资产流失严重;未能充分实现为农民社员服务的宗旨等是供销社目前的主要问题, 为解决供销社存在的诸多问题、带动农村经济的增长,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改革的决定》 (中发[1995]5号) 中明确了供销合作社的组织性质, 其中规定:供销合作社的经营机制必须建立在对社员不以营利为主要目的, 其他经济活动实行企业化经营, 提高经济效益, 不断增强自身为农服务实力的基础上。各级供销合作社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照章纳税、由社员民主管理的群众性经济组织, 具有独立法人地位, 依法享有独立进行经济、社会活动的自主权。尽管如此, 到了98年供销社依然陷入进退两难、步履维艰的最困难时期, 由此也引发了1999年开始的新一轮改革, 此次改革的重点是深层次的体制问题, 同时提出了改造基层社、改造社有企业、改造联合社、改造经营网络“四项改造”的历史性战略。经过新一轮的改革, 供销社全系统发展取得了可喜成绩, 然而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织载体 (原小能, 朱微, 2009) 这样的改革成果还远远不够。于是, 又有了2009年《国务院关于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 (国发[2009]40号) 的出台, 该《意见》中指出:鼓励供销合作社的企业法人按照市场准入条件参与组建村镇银行, 支持供销合作社领办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农村资金互助社和互助合作保险试点工作。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加强与供销合作社系统企业的业务合作, 积极探索发展适合当地农村特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

2.2 村镇银行研究回顾及发展近况

2006年12月22日银监会发布的《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 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首次将农村金融原有体系改革深入到增量改革阶段, 并且把目标转向了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自2007年3月第一家村镇银行四川仪陇惠民村镇银行开业后, 银监会又于2009年7月制定并发布了《新型农村金融机构2009年—2011年总体工作安排》, 提出3年内再成立1027家村镇银行的计划。因此, 有学者以重庆市村镇银行为例, 探讨了发挥村镇银行作用来缓解重庆市农村金融困境的配套政策的问题。然而, 截至2010年6月底, 时间过去了大半, 全国却仅有214家村镇银行正式营业 (1) , 由此学者研究的领域更多偏向了对村镇银行在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困境以及对策等问题的研究 (李鸿建, 2010) 。

学者研究指出, 目前村镇银行虽然表现出一定的创新, 但从自身定位、经营思路、抵押担保上与城市商业银行有着极其的相似性, 没有遵循农村地区的特殊性, 没有利用新农村建设时乡村治理的一些优势, 这也是导致村镇银行发展出现困境的根本原因 (李鸿建, 2010) 。同时, 李鸿建还提出了在继续发展商业化村镇银行的同时发展政策性村镇银行的建议, 以信用担保贷款的形式向需要资金的农民提供资金。实际上, 这样的建议是否具有可行性需要进一步的考证。现有的村镇银行, 在坚持银行“三性”原则的同时, 出现了大量资金外流, 即从农业领域吸收的存款流向了非农领域, 严重违背了建立村镇银行的初衷。另外, 由于涉农项目的风险较高、收益较低等特点, 导致村镇银行成立以来整体收益并不理想, 最终影响村镇银行的可持续发展。

2.3 农村信用社研究回顾

我国农村信用社创建已有50多年的历史, 但由于体制不顺导致的农村信用社历史包袱、结算、外部环境、网点生存等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 严重制约了业务发展。农信社是最主要的农村金融机构, 改革试点政策引发的省级政府在农村信用社经营决策层面上延伸权力问题、农村信用社深化改革所需配套支持问题、农村信用社实行合作制的路径选择问题需要认真对待。同时以政府为主导的改革导致改革主体的动力不足;改革的目标不明确;行业管理交地方面临挑战、省联社定位不明确;人民银行与银监会的监管职责不清;完善法人治理结构面临严峻的挑战是2003年以来农村信用社试点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也有学者从历史的角度分析了作为我国农村金融主体的农村信用社的制度演进过程, 将合作制、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等农村信用社产权形式及当前银行组织制度进行了比较分析, 最终提出了我国农村信用社组织制度模式选择建议。

2.4 小额贷款公司研究回顾

开始于2005年的小额贷款公司的试点, 突破了中小企业的融资瓶颈, 逐步破解了民间融资的难题, 也进一步拓展了小额贷款公司的“小额”优势 (张卫红, 2010) ;同时也呈现出较强的综合实力, 规范的业务操作, 良好的经营效益和发展前景。但试点至今, 小额贷款公司依然存在主体定位缺失, 融资能力受限, 经营负税较重, 监督管理缺失, 市场定位产生偏离的问题, 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小额贷款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张卫红, 2010) 。研究小额贷款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首先要明确小额贷款公司的服务宗旨与定位, 进而要与政府和谐相处, 突显小额贷款公司业务的适宜性。

综上所述, 尽管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时期, 不管是供销社还是农村金融机构依然面临着很多急需改革与发展的问题。因此如何将两者结合起来, 为新农村的建设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是值得研究的。

3 供销社和农村金融机构合作意义与合作模式初探

3.1 供销合作社和农村金融机构合作意义

在新农村建设进程中, 农村金融机构和供销社作为为“三农”服务的部门, 自身的发展状况将影响其为农服务的效果, 最终会影响新农村建设的推进。然而经过上文分析, 我们可以看出不管是农信社还是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和供销社都有其自身的发展困境与弱势, 因此在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历史时期, 农村金融机构与供销社肩负着共同使命, 有着互补的资源优势和合作的空间, 特别是在农村商品流和资金流有效对接方面有着很大的合作潜力, 双方的合作既是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及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的实际举措, 同时, 也符合各自发展的战略要求。

目前, 正是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的重要时期, 也正是2009年《新型农村金融机构2009~2011年总体工作安排》中提出3年内再成立1027家村镇银行的计划实施的关键时期。在这样的经济形势下, 开展并逐步深化村镇银行与供销合作社系统的合作, 可以充分发挥双方各自的优势, 提升农村地区金融服务水平, 加快构建农村地区商品流通体系, 改善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环境, 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3.2 供销合作社和村镇银行合作模式探索

3.2.1 供销社参与组建村镇银行, 利用自身长期处于农村的优势为村镇银行带来大量客户资源。

村镇银行作为建设新农村、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关键时期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 准入门槛相对其他商业银行低, 因此供销社可以筹集资金参与组建村镇银行, 成为村镇银行的股东。此举不仅可以依托供销社长期活跃在农村地区为村镇银行带来大量客户, 为村镇银行带来经济效益, 同时还可以享受村镇银行年终收益分红。这样的合作既可以提高村镇银行的营业规模, 也能带动供销社的改革发展。

3.2.2 依托供销社成立的农业信用担保公司, 与农村金融机构建立长期银企合作关系。

供销社在改革中出现了参与农村金融的两种主要形式, 一种是供销社内部资金互助组织, 一种就是成立农业信用担保公司并与农村信用社合作为社有企业提供生产发展资金。前一种参与形式只能解决供销社内部小额资金需求, 而后者仅和农村信用社合作也使得社有企业信贷资金来源渠道过于单一。因此, 在村镇银行不断崛起的时期, 供销社可以依托成立的农业信用担保公司, 与村镇银行建立银企合作关系, 为系统内社有企业获得更多信贷资金来源渠道。另外也可以借农信社改革推进这一机遇, 建立起合作关系, 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参考文献

[1]丁和平、马丽, 对我国供销合作社金融制度选择的思考[J].科技信息, 2009 (35) .

[2]杨杰、赵青, 供销合作社改革之思考[J].铜陵学院学报, 2010, 9 (2) .

[3]张杰, 供销社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功能研究[D].东北大学, 2009.

[4]原小能、朱微, 供销合作社: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织载体[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10 (6) .

[5]李鸿建, 村镇银行:生存困境和制度重构——基于对全国3家村镇银行的调查[J].西南金融, 2010 (4) .

农村合作机构论文 篇8

1 机构现状

1.1 组织结构

各调查地区均成立了由县 (市、区) 政府领导、各有关单位参与组成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 下设经办机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简称新农合) 管理办公室、局、管理中心、服务结算中心等, 见表1。

机构按正科、副科、股级建制, 具体负责本县 (市、区) 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事务。经办机构负责人一般由卫生局局长或副局长兼任, 也有少数由县组织部门任命 (包括卫生系统内部产生和其他单位另派两种) 和卫生局指派专人负责。经办机构的管理体制主要有两种:卫生局统管人、财、物和人、财、物独立或相对独立运行。各乡镇成立了由乡镇党政分管领导兼任负责人的管理委员会, 并设乡镇经办机构。乡镇经办机构设置存在两种情况, 即:县乡分设挂靠有关机构和县镇一体化, 见表2。

1.2 人员构成

30个试点县 (市) 经办机构工作人员总数为260人, 最多的16人, 最少的5人, 平均8人。工作人员数与参合农民数之比最大值为10万∶1, 最小值为2万∶1, 平均数为5万∶1, 即平均每位经办人员要承办5万农民参合业务。乡镇经办机构人员除南陵县乡镇专人负责外, 其他主要由乡镇有关部门工作人员兼职。经办机构人员数量没有明确的核算依据, 与参合农民数相关度不高。经办机构岗位设置主要包括审核结算、财务会计、信息管理、监督管理、综合管理等。

1.3 工作经费

27个试点县级经办机构日常工作经费最多35万元/年, 最少2.5万元/年, 中位数是10万元。工作经费全部、部分及没有列入年度同级财政预算的分别有16个、9个、2个县。参合农民人均工作经费普遍较低, 呈偏态分布, 最大值为0.64元, 最小值为0.09元, 中位数为0.20元。工作经费金额与参合农民数无相关关系。

2 存在问题

经办机构的建设面临机构设置不统一、编制不足、工作经费难以保障、人员业务素质不高等困难。

2.1 机构设置不统一, 管理体制不明确

全省30个经办机构的名称五花八门, 称谓达六种。有的叫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办公室, 有的叫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中心, 还有的叫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局等。对此, 基层合作医疗经办机构反映颇为强烈, 社会各界也提出了意见。此外, 同是县级经办机构, 有的经办机构为正科级, 有的为副科级, 甚至还有的为股级设置。经办机构也无形象标识, 给人以凌乱、不正规的感觉。

县级经办机构的职责涉及对医疗机构的监管问题, 有的经办机构负责人是卫生局局长或分管局长;部分乡经办机构挂靠乡镇卫生院。这种管理体制, 经办机构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 难以真正发挥合作医疗经办机构的监管职责。

2.2 人员编制、工作经费不足, 非必要管理成本占比例较大

多数调查地区合作医疗经办机构反映编制不足, 合作医疗管理人员经常加班加点;工作经费也难以保证, 普遍采取挤占卫生事业费用解决经办机构工作经费问题。各调查地区新农合经办机构编制数多少不等, 与参合农民数相关关系不明显, 没有统一核算依据。目前该省经办机构工作经费拨付主要根据当地的财政状况, 经调查81.5%经办机构负责人认为工作经费不能满足工作需要。而另一方面非必要管理成本却占比较大。

2.3 缺乏统一的服务标准和行为规范

各地新农合经办机构服务水平差异较大, 有的县有新农合服务大厅、公告栏、新农合专门网站, 工作人员佩证上岗并且有桌卡, 报销流程、就医事项等也上墙公布, 部分经办机构针对不同岗位制定了不同的职责以及相应的行为规范。相反, 有少数县没有专门的服务大厅, 服务地点就是办公室, 由于空间有限人多时比较拥挤;工作人员无统一证件标志、服务要求和行为规范等。

2.4 硬件设施和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各调查地区为经办机构配备了一定的办公用房和基本设备, 但多数地方的办公环境相对于承担数十万农民参保业务显得相当薄弱。大部分县级合作医疗经办机构没有必要的交通工具。66.7%的经办机构负责人认为现阶段还需加强经办业务网络化、电算化建设。有些地方合作医疗经办机构会计业务主要还是手工办理, 很难及时分析合作医疗基金收支变化状况。另外经办机构人员结构不合理、业务素质不高的问题也相当突出。经办机构业务人员以专科和中专学历、初级和未定级的为主, 其学历和职称结构均亟待优化。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完善, 多数合作医疗经办机构对内部控制制度认识不足, 或者未建立内部控制制度。

3 建设建议

3.1 统一机构名称及规格, 规范机构内部科室设置

建议县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经办机构名称统一为“××县 (市、区)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中心”, 暂按副科级建制, 政府直属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全额拨款事业单位, 可挂靠县卫生局, 业务上接受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和上级合作医疗管理机构指导。乡级至少设1人专门负责合作医疗有关事宜。统一经办机构形象标志。县级经办机构基本科室设置包括三个科 (股) :综合信息科 (股) 、财务结算科 (股) 、审核监管科 (股) , 各地也可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适当增加。此外, 也可考虑与城镇医保经办机构逐步融合, 提高效率。

3.2 核定机构人员和经费标准

工作人员数量编制标准建议按:参合农民30万以下, 按7名工作人员配备, 中心负责人1名、每科室2名工作人员;30-60万按每增10万参合农民增加1名人员编制, 60~100万按每增加20万增加1名人员编制, 100万以上不再增加人员编制, 增加人员主要用于审核监管工作。

县级经办机构工作经费标准建议按正常年度经费和专项经费两个层次确定:正常年度工作经费= (5万元+0.5元×参合农民数) ×物价上涨指数+工作人员工资总额, 专项经费根据专项工作任务单独确定。人员工资按当地事业单位工资规定执行, 以上标准均不包括办公场所建设或租赁费用。工作经费原则上由同级财政解决, 国家、省、市级对重点贫困县给予工作经费补贴。

3.3 提升经办机构整体服务能力

需要进一步完善业务规范, 努力实现经办工作标准化。尽快制定完善经办工作业务标准、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服务标准。不断改进管理服务手段, 提高工作效率。县级建立合作医疗服务大厅, 乡级建立合作医疗服务窗口。制定合作医疗经办机构服务规范, 实行首问负责制、一站式现代管理服务模式。其次推行告知承诺制, 公示姓名、持证上岗、文明服务, 规范业务用语, 接受社会监督。推行业务核准制和政务公示制, 减少业务环节和过程, 接受群众监督。

3.4改善经办机构硬件设施和人员素质

建立完善合作医疗管理信息系统和会计电算化系统, 在各级新农合管理部门、经办机构、定点医疗机构以及其他相关部门间建立计算机网络联接, 实现网上在线审核结算、实时监控和信息汇总。先在小范围内实现联网, 然后逐渐扩大联网范围, 最终实现整体的资源整合。合作医疗会计业务应加快由手工处理帐务向计算机处理转变, 达到从凭证到报表均由计算机来完成。要广泛筹措资金, 加强基础建设, 改善办公条件。按照保障、节约的原则, 制定经办机构硬件配置标准。合理配置人员, 优化队伍素质结构。有计划、多层次地对专业、不同职级岗位人员定期进行综合性、专业性的培训。建立工作标准, 进行目标管理和量化考核, 解决工作人员职称归属和晋升问题。

摘要:自2003年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来, 各地都建立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经办机构, 但在经办机构管理服务能力建设等方面存在一定问题。本文通过对某省30个县 (市、区) 新农合经办机构进行调查, 分析经办机构运行的工作职能、组织结构、管理成本、人员配置、工作标准等问题, 提出要统一机构名称及规格, 规范机构内部科室设置、核定机构人员和经费标准、提升经办机构整体服务能力、改善经办机构硬件设施和人员素质等建议, 探索构建科学规范、精干高效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体系, 提高经办机构管理服务能力。

农村合作机构论文 篇9

关键词: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资本回报,RAROC公式

一、我国中小银行经营环境分析

1、经济环境复苏

从整个世界经济形态来看,全球经济将进入缓慢复苏期,经济增长模式将发生深刻变化,发达国家正在改变低储蓄、高消费的增长方式,与此同时“美国消费,中国制造,中东和俄罗斯提供资源”的世界经济模式将发生深刻变化。其次,新一轮的产业技术革命正在爆发,08 年的金融危机和应对气候变化催生了以低碳经济和“物联网”代表的新技术革命,表明全球新一轮的产业升级和调整已然势不可挡。

2、监管标准日益严格

自央行收紧货币政策推出以来,相关措施已经对整个市场产生了巨大影响。一方面,银行受到日益严格的信贷管制制约,资金面压力巨大,“揽储大战”使职员苦不堪言。虽然银行不需要每天向银监系统上报存贷比情况,但银行每天都要计算,以方便自己“开源节流”。

3、不良贷款攀升

这主要体现在中小银行的金融逾放比过高。所谓“逾放”就是逾期放款(Non-Performing Loan),简言之,银行借出去的钱,借款人没有按时还钱,逾放代表该笔钱有被赖账或倒帐不还的可能。“逾放比”(Non-performing Loan Ratio)就是银行逾期放款总额占整体放款金额的比率,银行若逾放比率过高,代表银行对放款的管控不佳,银行经营的风险会因此加大。过去因竞争激烈,国内部分中小银行为求业绩,降低授信条件,授信品质的管控难免会被牺牲,企业向中小银行借款变得较为容易,若有不当财务操作的情况发生,将使贷款银行承担过大的风险,进而恶化中小银行债权及授信品质。最近发生的金融风暴中,我国虽未受到严重波及,然许多企业因此深受影响,导致营运困难,资金周转失灵,又加以失业率提高,致个人借户偿款能力降低,因而导致我国中小银行逾放金额增加,逾放比也不断升高,政府也在积极鼓励金融机构打消呆帐,本国银行对于授信风险的控管逐渐严谨,逾放比过大所导致的不良贷款问题在近几年来也逐步获得控制。

4、金融产品同质化

伴随着金融同业竞争的日益激烈,金融市场营销“同质化”现象也越来越明显。其弊端就是使金融同业竞争更加激烈,营销冲突更加明显,一定程度地提高了营销成本,降低了营销效率。如何突破金融市场营销“同质化”现象,提升营销效率和综合竞争能力,已成为困扰基层行业务发展的难题之一。就这种同质化而言:成因之一是金融业对营销方式相互学习和借鉴的必然结果;第二,金融产品“同质化”的异化,是金融产品面临市场激烈竞争的无奈选择;第三,严格的金融监管。

5、中小银行利润水平下降

我国银行经营的金融业务多年未见大幅扩增,以存、放款市场而言,在原本有限的市场情形下,造成我国银行竞争激烈的场面,形成“过度金融”(Over-Banking)的现象。过于激烈的竞争环境下,中小银行为求放款业务稳定成长及提高市场占有率,纷纷采取价格竞争的方式争取顾客。中小银行的过度竞争,造成各银行间业务性重叠、获利空间受限,导致中小银行的市场占有率不高。银行间为扩大市场占有率,不断采取加强金融营销,提高服务品质,降低各种手续费、汇费及保证费等手段,以吸引客户,导致成本不断提高,实际获利更加缩小,新兴银行的竞争虽可激活我国金融市场,却也削弱了自身的获利能力,加以政府金融管理措施未落实,金融检查人力不足,未能及时发现银行缺失,导致银行经营状况下降。

二、基于RAROC的农村金融合作进行机构资本回报率分析

1、RAROC分析的指导思路

风险调整后资本报酬(Risk Adjusted Return Of Capital,以下简称RAROC)的基本概念为:衡量农合机构在承受风险之后的实质报酬。其基本表达式为:RAROC= 收入—经风险调整后的成本/ 经济资本。

对农合机构授信业务来说,分子项即是“利润”:收入部分包括利差与其他相关费用收入;成本部分则包括:预期损失(Expected Loss)、资金流动性成本、作业成本(人事费用与其他间接作业费用)以及税赋。由于农合机构必须针对单一客户计算RAROC,因此如何运用过去的历史资料来估计农合机构所发生的成本是另一个难题。至于分母项经济资本的部分,则是用以吸收非预期损失的“经济资本”,在相同的授信期间与暴险金额等条件下,违约风险越高的客户/ 资产,计提的经济资本应越多。由此可知,若对高风险客户不能收取更高的利差或其他手续费,则整体RAROC的计算结果不见得会比低风险客户(低利差)更好。就RAROC本身而言,当然是越高越好,但我们如何判断此报酬率对农合机构有利或不利,其比较基础便是财务学中所提及的股东要求报酬率(Required Return),由于农合机构的要求报酬率意义便是“在某特定风险程度下,期望能获取的报酬率”,因此如果整体资产组合的RAROC“不小于”农合机构的期望报酬率,则这样的报酬率才可说是“有赚钱”的。

2、RAROC分析的启示

根据RAROC计算公式的思路,农合机构可以从降低经济资本占用、提高创收能力和水平及降低经风险调整的成本这三种途径来提高RAROC,三种途径又可细化为以下五个方面。

(1)流程银行建设。流程银行是一种商业银行管理模式,是通过重新构造银行的业务流程、组织流程、管理流程以及文化理念,颠覆性地改造传统的银行模式并使其彻底地脱胎换骨,由此形成以流程为核心的全新的银行模式。近几年,我国商业银行纷纷结合自身实际,构建现代商业银行组织架构,加快由传统的“部门银行”向现代化“流程银行”转型步伐。国内商业银行构建“流程银行”,关键是要严格遵循以客户为中心的原则,按照最有效地满足市场和客户需要、最有效地促进业务和管理发展的要求,设计完整、灵活的业务和管理流程,并重塑组织架构。

(2)产品结构调整。对于产品结构调账,农合机构可以通过引入金融结构产品风险指数(Product Indicator)及完善合约的清晰度等,改善整个结构产品销售及投资环境。制订一个产品风险指数,这个风险指数由独立第三方制订,指数里所包含的评估因素包括五项:一是产品复杂程度,例如产品相连是单品种还是跨品种。二是上限机会及下限风险的对称性,通过在险值计算可能的损失,以及它跟本金的比例,来加以衡量。事实上,有些金融产品容易出现不对称。例如,一些银行债券回报只比一般的政府债券多1 至2 个百分点,但逆市的下限损失却无限,导致很多根本不了解背后的风险。三是产品的透明度是否明晰,例如产品能否利用市场机制,也即能否是拿市场上的价格如股票的价格及利率的高低等来计算出所投资的产品价格是多少。若产品能够跟随市场,一般来说可以降低相应的风险。如果信贷衍生产品无法跟随市场,则容易因为没有市场价格,只由评级机构去评定,其风险如何难以加以控制。四是评估哪些情况下,自身会有较大损失。当市况逆转时,自身有没有着陆机制,还有这类产品流通性怎样。五是在合约上,在每样东西都写得清清楚楚的基础上,尽量用通俗的语言,让不具备专业的金融知识的投资者也能看懂,明白其中风险。可以说,合约条文是否清晰及容易明白,也是评估及计算风险指数的一个组成部分。农合机构可以设计一个评分表,由独立的的专家来评每一项的得分及总得分。

在产品销售方面,农合机构在制订产品风险指数的情况下,有必要列出产品适合什么投资者,让投资者明白,自己有能力承担何种程度的风险。农合机构的理财专员在介绍产品给投资者及客户的时候,必须对产品风险程度应一清二楚,而且标示明确。目前有些农合机构的理财专员专业培训可能不足,对于衍生商品结构的了解仅止于名称或产品内容,而风险特性、定价及流通性等较为技术或专业的产品知识可能不足。换言之,农合机构应增强本身金融风险量化团队;在代理销售产品前,确实了解产品特性,并重新计算所含风险,改进合约内容(甚至可规定把合约标准化)、条文及内容清楚、显浅易懂,降低误导的可能性。

(3)甄选优质客户。对照国际银行界实施的新巴塞尔资本协定(New Capital Accord,Basel 3),鼓励农合机构建立内部信评系统来甄选出优质客户,以达到即时的信用风险评估、降低信用风险,显见建立风险评估系统的重要性。而国外经验也显示,内部信评系统能够降低5%~15%的坏帐率。信用评等机制在甄选优质客户方面主要运用下列五项作业程序:一是申请,主要是针对新客户的基本资料,如工作、职位、财务资料等分析其未来信用状况;二是还款,对于新授信客户的还款行为,采取动态观察回馈评分,以掌握预测模式效度;三是逾期付款,对于已经延迟付款的客户群,进行可能还款的评估,以集中资源处理还款可能性高的客户;四是行为,分析客户的投资消费行为,借此预测未来行为的偏好(如对某金融商品或特定商品的偏好)、偏坏(如将发生逾期、诈欺等预测);五是营销,对于已举办营销活动有反馈的客户,可预测客户未来遇到营销的可能反应,并当作执行其他营销活动前的参考。

(4)加强定价管理。农合机构可以根据营销策略来制订产品价格,这为产品真正提供给买方的价格。然而,通过精算统计所计得的产品价格,则为理论上的基础价格。这两者有必要一致,前者可能高于或低于后者,农合机构为配合其市场区隔,营销策略价格的制订,仍有诸多原则可以选用,其主要包括如下方面内容:一是就相同的产品,以竞争者的价格为基础,予以减码制订营销价格,目的在与竞争者争取业务;二是以高于精算所得的价格制订营销价格,采用这一原则时,高出精算价格的部分必然很大,其业务数量可能会受到极大影响,但利润总额却可能增加。农合机构可以高于新风险的价格来订价,以取得较高的利润;三是先考量与比较可能进入市场的购买者能力后,再予以定价,旨在阻碍其他金融机构进入市场参与竞争。

由上所述可知,产品价格应通过精算与营销两个过程,由其功能共同决定产生,由于精算的计算公式因素难免有取得不易的问题,营销策略的采用又受到随时可能变化的市场环境影响,所以不但适当的产品价格制订不易,相对地,预测未来市场产品费率水准与趋势也相当困难,所以只有随时注意市场消息,及时修正营销策略才能以最合适的费率在市场上进行最完善的操作。

(5)绩效考核。RAROC也应用以作为业务单位(业务人员)的绩效考核指标,毕竟若只考虑短期的帐面获利有可能迫使业务人员积极以“低价”拉拢“高风险”客户,表面看似业务很快很好,帐面获利亮眼,但实质上银行承受过高的风险却得不到应有的报酬,股东权益已受损。

三、结束语

通过RAROC分析能够确保农合机构的经营管理水平得到较好的提升。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在计算经济资本与RAROC的同时,或许会面临业务单位与客户质疑,其中以“后续效益”最难以被衡量,也最容易被挑战,举例来说,如果农合机构对某客户的授信利率、费用给予相当大幅的折扣与优惠,使得RAROC的估计值低于股东所要求的报酬率,但“预期”该客户的负责人、大股东或其他关系人“可能”会为农合机构带来其他的利益,我们是否就要将此类客户拒于门外?显然答案是否定的。类似这样“维持长期合作关系”、“放长线钓大鱼”的业务操作模式即目前经济资本无法衡量的“盲点”之一,显然风险评估与利益仍无法完全脱离人工的判断,风险模型、经济资本与RAROC的计算最大的优点在于将风险评估与实质报酬计算得以“一致化”、“客观化”与“效率化”,与人工判断互相补充。

农村合作机构论文 篇10

关键词: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科技信息,利用,有效途径

1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国家逐渐降低了金融机构的准入门槛。近年来, 阳光村镇银行、长安银行、担保公司、工行、农行、邮储银行以及地方性金融机构、专业银行都在不断进驻农村, 农村金融市场多元化, 竞争格局日趋激烈。信用社面临新的挑战, 生存空间逐步受到挤压。尤其是山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 在国家不断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中, 要保持业务发展连续性, 盈余收入稳定性, 需要解决一系列问题。如主要业务系统不够完善、网络运行安全强度不够、系统研发存在较大风险、专业信息科技人员缺乏等。要想切实解决这些问题, 提升农村金融机构的盈利空间, 我们必须首先清晰的认识到农村金融已经逐渐成为农村经济和现代化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但是由于基层农村存在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农户文化程度低以及居住分散性等诸多缺陷, 盈利空间的提升还必须依赖信息科技的进步。笔者认为这可以从优化网点设置模式、健全系统研发的风险评估机制以及拓宽产品服务渠道等方面入手。

2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主要盈利方式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 一些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在业务经营以及盈利方式上已经与商业银行没有太大的区别。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业务主要有贷款、存取款及转账结算等。另外还有办理各项代理、保险等第二业务。并通过收取相对额度的手续费用和存取、借贷差额来获取利润。为适应经济的发展需要, 一些合作银行也逐渐向国外市场拓展, 在一些比较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设立了分支机构。以此提高盈利渠道和范围。

(2) 由于现在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在外部经营环境上和其他商业银行相比已经没有太多优势可言, 而市场竞争形势越来越严峻。所以一些合作金融机构则充分利用其了解客户、接近客户、方便客户的优势, 坚持为客户提供储蓄、贷款、投资等一系列综合性金融服务。虽然系列综合性金融服务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机构从个体各户收取的利润。但是由于服务水平的提高, 使得经营客户越来越多, 一些市场份额少的服务也通过绑定机制逐渐的发展起来。起到了“薄利多销”的效果。

(3) 在经营方面,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以优质的服务、合理的价格帮助客户为经营目标。对个人客户提供除了存、贷、汇等传统服务外, 还提供住房融资、保险、家庭理财等服务, 而对企业客户则根据其需要来提供咨询以及广泛的金融产品。这些附加服务不仅增加了机构的盈利收入, 还间接带动了其他服务的多渠道发展。

3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在科技信息运用方面存在的不足

3.1 主要业务系统不够完善

目前,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业务系统主要是由省级联社开发, 保证能够满足一般的业务需求。但是对核心业务系统的开发及后续新业务的开展却没有进行全方位统筹考虑。另外, 在核心系统建立后, 又相继开发了与核心业务系统相关联的子系统, 这些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未能完全实现, 留下了很多漏洞, 这严重影响了基层农村金融机构的业务扩展, 相关软件的研发人员也无法做到完全兼顾, 盈利空间还是一如往初。

3.2 网络运行安全强度不够

目前还有一部分基层农村信用社仍然将业务用机、办公用机、网络设备笼统的搁置在一起, 而且在营业大厅或者信贷大厅等办公环境中也没有对业务用机的访问范围进行控制。甚至还将外界客户及内部职工U盘等介质随意插入业务主机。这些做法不仅无法保证业务主机安全性, 也无法满足信息科技的开发利用和数据的传输稳定性。特别是当数据大集中后, 基层农村信用社到省级的网络通畅性和稳定性显得尤为重要, 一旦有网点出现问题, 全省的批量工作都会受到影响。

3.3 系统研发存在较大风险

1系统开发测试不足。农村信用合作社虽然在系统开发中进行了压力测试, 但是测试不充分, 无法及时发现并修复系统中存在的问题。搞研发的人员对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业务不太精通, 精通业务的又不太懂计算机科学, 二者能兼顾着甚少, 测试的完整性和准确性难以得到保证, 更不能降低系统错误的放大累积效应。2虽然计算机已经广泛被运用到数据输入中, 但是有些业务依然还需员工手工录入, 操作随意性大, 存在安全隐患。这些都严重降低了系统研发的安全性能, 信息科技优势无法完全体现出来。

3.4 专业信息科技人员缺乏

基层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多面广优势逐渐成为信息科技人员配备的一大劣势。目前, 除了省级以及各地市办事处的人员相对充实外, 其他山村地区并没有对科技人员的岗位进行细化分工。即使一些基层地区配备了科技部门, 但是部门人员也只有三人左右, 且专业性人才欠缺。他们除了进行必要的日常综合业务系统维护外, 还要兼顾一些金融机具的维护以及培训辅导工作。有的甚至要经常下乡催收贷款, 信息科技工作精细化管理根本无从谈起, 这明显无法满足当前基层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业务拓展与信息科技水平同步发展的需要。

4 利用科技信息优势, 拓展基层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盈利空间的主要途径

4.1 优化服务网点设置模式

虽然强调基层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要贴近客户, 但并不是要求每个山村都要设立一个完整的金融点。而是要求掌握先进的信息科技手段, 畅通业务办理渠道, 高效、及时地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因此,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三点来优化服务网点设置模式:1建立效益型网点。由于山区信用合作社主要致力于当地居民和中小企业这一细分市场, 所以在区域选择上应注意该地的农民收入以及中小企业的发展程度要能为合作社的发展提供足够的业务空间。并按照山区经济来设置金融网点。2设立科技型网点。山区信用社的各网点必须具有先进的科技设施, 能够全方位为客户提供电子服务。3建立开放型网点。山区信用社的网点要为客户提供面对面服务, 使客户具有一种亲切感。

4.2 健全系统研发的风险评价机制

针对系统研发存在的不足, 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抓起:1认真开展系统开发前的资料收集和调研工作, 做好软件需求设计。以融入先进科技、满足业务创新和发展的需要。2做好系统的全面测试工作, 及时修正软件的漏洞和缺陷, 保证软件符合法规以及内控制度的要求, 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覆盖有关风险。当然, 还可以定期组织相关人员开展评价, 全面征求不同层次客户的意见, 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优化和改进。

4.3 拓宽产品服务渠道

网上转账付款业务已经成为当今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之一。而且很多盈利性电脑、手机软件均已加入银行储蓄行业。如余额宝、招财宝等。对此,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必须尽快完善网上服务平台, 并能够确保各项业务操作能够高效安全, 这样才能增强自己的竞争优势。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 调整组织架构, 扩大沟通范围, 为客户提供多渠道的交流平台。同时还要增强信用社内部员工之间的业务交流、上下级之间的制度传递和执行、客户与信用社之间的信息交流以及企业与外部的监管部门之间的信息反馈。

(2) 加盟一些公共支付平台, 如支付宝、微信、财付通等。并建立资金流山区的激励机制, 积极主动地与其他商业性金融机构开展业务合作, 增强资金供给能力和竞争能力。

5 结束语

当然, 除了上文提及的三点途径外, 基层农村金融机构还应该加大对信息科技人员的引进与培训工作, 使专业人员队伍能够跟得上先进科技发展的步伐。总而言之, 当今社会是科技社会, 唯有信息科技水平的提高, 才能够占据市场的优先权。这是每个金融机构都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姚世新, 冯俭青, 刘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内部控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2013.

[2]赵媛.关于构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研究[D].四川:西南财经大学, 2012.

合作金融机构优越性博弈分析 篇11

关键词:农户;机构;博弈;合作金融

在现代经济生活中,借贷协议的达成不仅受客观自然风险的影响,也受到借贷双方非对称信息所导致的信用风险违约的影响。为了防范违约风险,贷款机构一般要求借款人或者债务人提供适当的信用抵押或担保。但是商业性金融所要求的各类信用抵押或担保与农村的实际之间存在非常大的差异,致使农户因难以提供各类有效的抵押担保,而无法获得相应的其所需要的贷款。融资双方需求与供给无法实现均衡,导致农村信贷约束表现明显。下面通过简单的重复博弈模型,说明合作金融组织在解决农民贷款难问题中发挥的作用。

一、一般条件下借贷双方的博弈分析

如果把农户和农村金融机构之间的借贷关系看做博弈,那么理性的农民就不会归还贷款和利息,而金融机构对农户的行为进行预期,就不会向他们发放贷款,因此就会形成农户违约与金融机构不贷款的囚徒困境。但是在无限次重复博弈的情况下,信贷双方就可能走出囚徒困境,实现双赢的局面。

(一)主要假设和一次性博弈的情况

主要假设包括:(1)博弈参与人:包括农户和金融机构,博弈双方都是理性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2)决策过程为:农户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金融机构选择发放贷款或者不发放;农户在获得贷款后,选择违约或者不违约。(3)农户使用贷款所活动带收益率是r, 金融机构要求的利率为i, 金融机构的贷款成本为C1(调查信用成本),农户的借款成本为C2(申请贷款花费),贷款本金为P,双方博弈是完全信息的动态博弈。

一次性博弈的模型如下:

如果农户只向金融机构借款一次,那么双方博弈就是一次性的博弈。下图的模型树表示的就是这种博弈的过程以及各自的支付。

如图所示,农户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如果金融机构选择不贷款,那么农户的收益为-C2,金融机构的收益为-C1,博弈结束。如果金融机构选择贷款,那么农户的行为选择包括违约与不违约。如果农户选择不违约,那么农户的收益为P(r-i)-C2,金融机构的收益为Pi-C1;如果农户选择违约,农户的收益为P(r+1)-C2,金融机构的收益为-P(1+i)-C1。假设农户不违约的概率为θ,金融机构如果向农户发放贷款,必须θ (Pi-C1)≥(1-θ)[P(1+i) ],从而得出,只有当θ≥■时,金融机构才会向农户发放贷款,但是当农民得到贷款时,由于农户得到贷款时,往往P(r+i)-C2≥P(r-i) -C2,即P(r+i)≥P(r-i),所以农户总是选择违约。而在完全信息情况下,金融机构可以预期到农户的违约行为,就不会向农户发放贷款。因此,在一次性博弈中,均衡的结果是农户违约,金融机构选择不发放贷款。由于缺乏担保品、我国法律制度的不健全以及农村特殊的地理位置,金融机构向农户贷款前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人力与财力调查农户信用,而农户违约后,金融机构又难以收回贷款并对农户实施可置信的惩罚。因此,在这种情况之下,农户的信贷需求难以满足,金融机构谨慎借贷,农村金融机构不发达。

(二)无限次重复博弈情况

当农户向金融机构借款不只一次,而是不断向金融机构借款时,借贷双方的博弈就近似为无限次重复博弈。考虑这种情况,博弈双方就可能走出囚徒困境,农户会更加关心长远的利益,农户与金融机构就可以达到双赢。

以下可以证明,在无限次重复博弈中,如果金融机构采取触发战略,即金融机构发放一次贷款,如果农户能按时还款,那么金融机构就选择继续发放贷款;如果农户有一次违约行为,金融机构永远不会再向农户发放贷款。在这种策略之下,农户为了自身长远的利益,就会选择按时还款,而金融机构也会发放贷款,双方互利。

农户选择按时还款时的收益为:

R1=P(r-i)-C2+[P(r-i)-C2]δ+[P(r-i)-C2]δ2+…=■

其中δ为农户的贴现因子。

而农户选择违约的收益为:

R2=P(r+1)-C2+0+0+…= P(r+1)-C2

如果借款农户选择不违约,那么就要求R1≥R2

即δ≥■

由以上計算可推断出,只要金融机构采取触发策略,且农户的贴现因子δ足够大,农户有足够的耐心,借款农户的长期收益就会大于其当前的收益。那么在无限次重复博弈中,借款农户就会选择按时还本付息。

接下来的问题是研究农户加入农户合作金融组织是否会增加农户的耐心程度,增大农户的贴现因子,使农户做出还款的策略选择。

二、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对博弈的影响分析

1.农村合作金融组织能够采取触发策略。对于商业性的金融机构来说,由于信息不对称,向农民发放贷款之前需要调查甄别风险,那么就需要人力、财力以及时间去收集关于农民的信用情况。而在我国农村中的现实就是商业性金融机构要面对大量的分散的小农户,因此这部分的成本C1对商业性金融机构来说工作量非常大。而对于单个农户来说,不还款是最好的选择,而商业性金融机构预期到农户的这种行为决策,从开始就不会选择贷款。对于合作性金融组织来说,农户作为其社员,不仅是一个借款者,同时也是合作金融组织的股东。合作金融组织与农户之间很少存在信息不对称情况,这样合作金融组织就会采取触发策略,向农户发放贷款。

2.农村合作金融组织能够增加博弈次数。农户拿到贷款后选择违约,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恶意违约;另一种是因为农业经营中的风险使农户无法按时收回投资。因为合作金融本身是基于农户之间的血缘、地缘关系建立起来的,因此,合作金融组织与农户、农户与农户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情况会很大程度的减少,相互之间信用情况都很清楚,这样合作金融组织不必花费大量成本C1去调查农户信用,而农户也不必花费过多的交通、时间、金钱成本C2去办理贷款,这种完全的信息对称也就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了社员农户的不还款风险;同时,合作金融组织提供的不仅是资金的借贷,还有相互之间的服务——即互助,如果作为社员的农户恶意破坏这种建立在互助基础上的借贷,不仅失去的是借贷的机会,同时失去的还有亲缘、地缘之间的信誉,破坏了这种信誉,那么在以后和其他农户的交往中违约农户会遇到很大的麻烦和障碍。考虑到违约的这些成本,为长远利益打算,农户会选择还款。如此良性循环,农村合作金融组织的内在约束机制即能够增加博弈次数。

3.农村合作金融组织会对收益r产生影响。对于因农业经营风险而无法收回投资的农户来说,加入合作金融组织降低了这一风险。合作金融组织是分散农户的联合,单个农户只能被动的适应市场,但是合作金融组织下的农户相互之间信息互通,经验交流顺畅,面对市场时就会更有组织性。如果合作金融组织同时也有生产的联合,那么农户之间的互助性质更加明显,使得农户可以在农作物的在生产、加工、销售环节都能得到合作金融组织的帮助,面对市场谈判时作为一个整体,可以为谋得更多的利益。

三、结论

所以,合作金融机构与商业金融机构相比更能够规避信贷双方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即农户与合作金融机构之间的借贷博弈,更近似于无限次博弈,这使得农户在与金融组织博弈过程中更加注重长远利益,通过在经营过程中不断加强与合作金融组织,以及组织内部其他成员的了解与信任,不断提高自身的诚信意识与协助水平。这样一方面可以极大地促进农户贷款难问题和农村金融需求难问题的解决。另一方面也促进合作金融组织的发展和农村经济金融的快速发展,实现双赢的局面。参考文献:[1] 胡士华、李伟毅.农村信贷融资中的担保约束及其解除[J].农业经济问题,2006,(2):68-71.[2] 王树娟.重复博弈下的农户信用机制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389-404[3] 陈雨露,马勇.中国农村金融论纲 [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0[4] 曹玉贵,李一秀.农村金融机构与农户借贷行为的博弈分析 [J].金融改革,2009,(02)[5] 胡振华.中国农村合作组织分析:回顾与创新 [D].北京林业大学,2009

农村合作机构论文 篇12

关键词: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走出去发展,战略,构想

温州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30年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党的基本路线指引下,充分发扬“敢为人先、特别能创业”的温州人精神,在当地资源匮乏的情况下,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改革创新,坚持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和全民创业,坚持以商促工、以工强商,坚持“走出去、引进来”等办法,走出了一条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发展路子,创造了生机勃勃的“温州模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就。从1978年到2007年,全市生产总值从13.2亿元增加到215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翻了近6番,年均递增15.1%;财政总收入从1.35亿元增加到293.26亿元,年均递增20.4%;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13.5元增加到8591元,年均递增16.1%;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81年的477元增加到2007年的24002元,年均递增16.3%,形成了自身独特的经济格局。

一、温州经济独特的经济格局为农村信用社走出去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1. 温州人独特的各地人脉网络。

温州商人以超人的商业智慧和敢为人先的拼搏精神到全国乃至世界各地进行创业。据温州官方评估,温州在外经商、创业的人口达235万人,其中:在海外的有60万人、在国内的有175万人。在海内外组建了250多个温州商会,而且驰骋商场,“吃”矿山、买森林、拿油田、包航空、开工厂、建市场、兴房产、做全球贸易等,有力地推动了各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在海内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每年分别创造了2000多亿的产值和销售额,与温州市创造的GDP“旗鼓相当”,他们在温州之外又创造了一个“温州”。

2. 温州人独特的团结互助精神。

在关系取向强烈的社会,个人所拥有的社会关系就演变成一种十分重要的资源,也是一种宝贵的商业资本。温州人信奉朋友就是财富,有义就有利。他们和朋友间的利益并不是直接金钱的交往,而是互相帮助。温州人所独有的“朋友、义气就是商业”的人脉观念是推动温州人成功的重要因素。家人、亲戚、朋友、同乡,从血缘到地缘,温州人喜欢这种建立在亲情和乡谊基础之上的合作型工作模式,在国内及世界各地建立如此众多的温州商会就说明了这一点。

3. 温州人独特的融资信用模式。

温州人融资渠道十分灵活,在外温州人有了投资项目以后,因各种原因在外地金融机构融资存在着较大的难度,其资金来源大多通过温州当地来筹集。据温州银监分局统计,截至2008年5月底,在外温州人 (企业) 在温州的贷款余额为31亿元,但这仅仅是一个小数目。另据人民银行温州中心支行的调查,2008年温州民间借贷规模为550亿元,民间借贷的平均年利率为14.37%。民间借贷依靠庞大的亲情网络和特有的信用观念,通过迅速的信息传递、稳定的人情关系和良好的个人信用意识,使融资人能很快地筹集到所需要的资金,民间融资发挥了不可或缺的替代作用。

4. 温州人独特的企业经营方式。

温州经济是“小题大做”的经济,小企业和家庭式作坊企业是温州的支柱力量,且具有鲜明的地区块状特色。目前也存在着许多企业总部设在温州,在外设立分支机构的情况。从在外温州的企业经济来看,也有着“小商品大市场、小配件大配套、小产品大行业、小企业大协作、小资本大集聚”的特点。据初步统计,在外温州人在全国各地建立起40多万个销售网点,推销上千亿元的温州产品。在外温州人也往往分布在各类集中市场,主要经营小商铺、小企业,或者以在温州的家庭作坊为生产基地在外推销产品,“小额、灵活、轻巧”的经营方式具有一定的成本优势、价格优势、竞争优势。

二、温州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雄厚的实力已具备走出去发展的先决条件

温州农村合作金融系统经过几十年特别是实行股份合作制改制后,积极探索适合“温州模式”发展的地方性金融机构的发展之路,以创业创新为先导,完善内生增长机制,激发内生动力,持续地推进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不断创新发展战略和经营机制,具有很强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具备了走出去跨区域设立异地机构的条件。

1. 雄厚的经营实力,是设立异地支行的先决条件。

目前温州市农村合作金融系统共有营业网点465个,员工4500多人,是该市网点分布最广、从业人员最多的金融机构。截止2009年2月底,各项存款739亿元,各项贷款455亿元,存、贷款规模分别位居全市金融系统第二位和第四位,存贷款规模将近达到1200亿元,2009年前两个月新增存款在全省农村合作金融系统和全市金融系统均居第一位。一般准备覆盖率达304.7%,资产减值准备充足率达467.7%,具备了雄厚的经营实力,为设立异地支行提供了先决的条件。

2. 优良的信贷资产,是设立异地支行的坚实基础。

多年来,温州农村合作金融系统一直致力于加强对信贷管理,对信贷资产的质量已经形成了一套严密的控制体系。特别在经济金融危机蔓延的形势下,温州农村合作金融系统的资产质量仍然一直保持领先的水平。截止2009年2月底,按四级分类,不良贷款占比为0.49%,资产质量名列全省农村合作金融系统第一位,温州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历史包袱较轻,在外设立异地支行可以轻装上阵。

3. 完善的金融服务,是设立异地支行的重要前提。

近几年温州农村合作金融系统以科技要素为支撑,以农户和企业需求为导向,实行“拿来主义”和“自主创新”并举,坚持为“三农”和中小企业服务,不断提升金融服务内涵。如温州农村合作金融系统近几年率先开展的走村入户、增户扩面、创业创新等系列活动,深耕农村市场,广伸服务触角。相继推出了粮农乐贷款、欢乐小康贷款、青年创业贷款、移民贷款、小企业联保贷款等几十项关注民生、惠及三农的金融产品。并积极发展中间业务、债券投资、资产转让、银团贷款等多元化业务,已具备了较完善的金融服务体系。

4. 严密的内控体系,是设立异地支行的机制保障。

温州农村合作金融系统牢固树立科学发展、内控优先的发展理念,建立了完善的信贷资金、财务会计、人力资源、信息系统、内部审计、风险合规和安全保卫等方面运行机制。近年来,又编写了信贷、会计等岗位的操作流程,内部控制已覆盖至各项业务过程。同时,以审计、检查为抓手,突出查审结合,实行常规排查与重点检查相结合,切实防范员工道德风险,全面提升内控管理水平,确保了平安经营,为设立异地支行提供了机制保障。

5. 优质的员工队伍,是设立异地支行的人才支撑。

近年来,温州农村合作金融系统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战略,内挖潜力,外引动力,不断加大人才的引进、培育、使用,使员工队伍实现了持续的优化,一批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人才队伍正在逐步形成。同时狠抓团队建设,坚持内训、外训并举,组建讲师团,开办“MBA”青年研修班,启动全市“百名优秀青年成长计划”,聘请资深专家开办“信合大讲坛”讲座,大大提高了队伍的综合素质。优质的员工队伍为设立异地支行提供了充分的人才支撑。

三、对走出去设立异地支行的可行性、必要性分析及战略构想

金融是一个社会经济的核心,特别是中国这样一个农业大国,农村金融的服务显得尤为重要。要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统筹城乡发展,首先必须统筹金融市场,构建面向城乡金融市场的和谐的农村金融制度,实现城乡金融一体化。当前,农业基础仍然薄弱,最需要加强;农村发展仍然滞后,最需要扶持;农民增收仍然困难,最需要加快。所有这些,都离不开农村金融的支持,为农村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城乡金融一体化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1. 可行性分析。

一是政策可行。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农村金融是现代农村经济的核心。创新农村金融体制,放宽农村金融准入政策,加快建立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政策性金融相结合,资本充足、功能健全、服务完善、运行安全的农村金融体系。这为农村信用社走出去发展提供了政策依据。二是自身的条件可行。温州农村信用社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已具备雄厚的资金实力、优良的信贷资产、完善的金融服务、严密的内控机制和优质的员工队伍。按照3号令设立异地支行的条件,目前的几家农村合作银行除“注册资本不低于5亿元人民币外”,其余的公司治理、监管评级、拨付营运资金、资产总额、资产质量、呆帐准备、盈利能力和其他审慎性条件等已均符合该办法的规定。目前最大的瓶颈就是注册资本的问题,如果这一瓶颈的问题得以解决,已完全具备走出去发展的能力。三是温州独特的经济格局可行。温州共有分布在全国各地的有175万人的经营大军和商会,遍布各地的人脉网络。在外温州人经营的企业与温州的本土经济非常相似,“小题大做”的经济适合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小额、流动、分散”的经营原则。加上温州人喜欢这种建立在乡谊基础之上的互惠互利的合作模式,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设立异地支行,走出去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2. 必要性分析。

一是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自身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温州辖内共有5家农村合作银行,6家信用联社,其区域分布有城镇、山区和海岛,经营规模也大小不均,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应该走以强带弱、共同发展的路子。温州目前的金融竞争异常激烈,因此很有必要广伸触角,在做好对当地区域经济服务的同时,要加强对温州人比较集中的区域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同时也可改善在温州原有的区域内块状经济明显带来的贷款行业风险过度集中的缺陷,拓展自身为农服务的新方式和新途径,进一步增强抗风险和提升竞争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二是在外温州人对金融服务的需要。温州人的地域和人脉观念很强,许多在外经商的温州人,其经营的资金大多存在外地的金融机构,但在外却很少能筹到资金,很多温州人在外拿到项目后,由于在外融资难,还是回到温州当地进行融资。同时,目前存在着有的企业总部设在温州,在外设立分支机构;有的总部设在外地,在温州又设立了分支机构的情况,和温州当地总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这种融资的方式也就造成了温州当地资金的大量外流,在外温州人也亟待有当地在外的金融机构为其提供多层次的金融服务。

3. 主要构想。

按照银监会《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行政许可事项实施办法》 (2008年6月发布的3号令) 第六十九条规定: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符合条件的可在注册地辖区以外的县 (市) 设立支行。同时第二十六条规定:省 (区、市) 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社不得向农村合作银行入股。这也就是说,在目前政策未能突破的前提下,农村合作银行要在异地设立支行,唯一的模式只能是:以现有的农村合作银行为基础,再次面向社会进行募集股金,引入战略投资者,在资本金达到5亿元以上,才有条件设立异地支行。目前要募集股金,除向原股东进行募集外,如果吸收新的股东入股将再面临清产核资等一系列的问题,如引入几个大的战略投资者,从理论上讲有利于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但从实质上讲,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作为小法人的金融机构,法人治理从“形似”到“神似”确实还需要一个过程。大的战略投资者,往往追求的是眼前的利益,要求的是利润和分红的最大化,在支持“三农”或行业管理、或监管的政策落实上,相对会产生一些难度。因此,要想走出异地设立分支机构,必须首先在资本金的问题上做文章,对筹集资本金主要从自身方面上考虑,可以走全市一盘棋的路子,以强带弱,实现共同发展的目的。笔者认为有两种方式可供选择:(1)以龙头农村合作银行为代表实行向辖内机构筹集。在全市的5家合作银行和6家信用联社中,确立一家农村合作银行为龙头行,采取其他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自愿入股的形式,作为该牵头单位的战略投资者进行入股,在筹集股金使资本金达到5亿元以后,由牵头农村合作银行向银监部门申报在温州人比较集中的地区异地设立分支机构,建立在外温州商会的联络机制,构建合作的平台,主要为在外的温州人提供金融服务,着力解决在外温州人融资难的问题,增育新的业务增长点。牵头行按自身经营的利润,向原有的股东及新入股的战略投资者进行分红。(2)组建一家新型的农村合作银行专门从事跨区域经营。由省联社温州办事处牵头,以辖内一家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为发起人,区域内的其余机构共同出资入股组建一家新型农村合作银行,组建在当地设立机构后,专门从事跨区域经营,在对全国各地温州人集聚的地区,设立分支机构,构建与在外温州商会的合作平台,积极引领温州商人来开办各项业务,努力培育新的业务增长点,着力解决在外温州人融资难的问题,达到互惠互利、合作双赢的目的。该机构所产生的收益和资产,作为各出资单位的共同资产,进行分红和收益。

四、政策建议

1. 调整放宽农村地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准入的政策。

在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坚持为“三农”和中小企业服务提供金融服务不变的前提下,允许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间相互参股,创新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经营模式,农村金融领域的竞争态势便会显现。经营不好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被兼并,好的机构可以扩大经营规模,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这样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才能有实力更好地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

2. 继续对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实行扶持政策。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几十年一直得到国家的政策扶持,目前东西部合作金融机构间存在很大的差距。作为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的温州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具有很强的经营活力和实力,但仍然离不开国家和政策扶持。建议政府要综合运用财税杠杆和货币政策工具,定向实行税收减免和费用补贴,引导更多信贷资金投向农村。建议政府设立专项储备基金,对支农贷款进行贴息,对农业贷款损失进行一定比例的风险补偿。在国家扶持的基础上,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要充分发挥自身灵活快捷的经营优势,进一步支持“三农”和中小企业的发展,要实行更加优惠的政策,让利于农民,真正发挥自身的农村金融主力军的作用。

参考文献

l.金浩, 王春光等.2009年温州经济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9

[2].程欣.温州人赚钱哪些最有效.广东经济出版社, 2008

[3].人民网.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4].张和平.改革开放30年在外风云温商30人“群星闪现”.新网浙江频道, 2008.10.29

上一篇:职业女性下一篇:粒子的运动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