戛纳 电影节之城(精选7篇)
戛纳 电影节之城 篇1
戛纳 电影节之城
电影,无疑是最具感染力和承载力的艺术表达形式,而电影里那些或英俊、或美丽、或有型、或雍容的明星们,忽然因一次电影节,聚集在某个城市里――还有比这更让人激动的吗?
关键词:星光灿烂
新区:沸沸扬扬的声色场
法国东南部的沿海小镇戛纳,和其他蓝色海岸地区的闲适安静不同,它虽然也拥有蔚蓝迷人的海岸线和法国南部明亮阳光下的棕榈树,但戛纳更像是一个社交不断的城市。每年2月有金合欢节(注:当地盛产的经济类花卉,代表信赖),5月有国际电影节,另外还有国际赛船节、国际音乐唱片节、含羞草节等。一年中,无论你什么时候来戛纳,总会在这里遇到大型活动。
一来到戛纳,你就会明白为什么电影节不选择时尚之都巴黎,却选择了戛纳。它拥有世界上最洁白美丽的沙滩和终年的阳光,白色的楼房、蓝色的大海、一排排高大翠绿的棕榈树构成一派绚丽的地中海风光,难怪最佳影片的大奖命名为“金棕榈奖”。
众所瞩目的金棕榈奖就在节庆宫颁发,这座位于港口边的巨大建筑是电影节的中心,也是戛纳的城市中心。节庆宫启用于1982年,可以容纳3万人,里面有3间放映厅、2个展览厅、会议室、赌场、夜总会及餐厅,目前它也是欧洲最大的会议中心之一。
颁奖前夕,红地毯会从城市中心节庆宫的豪华大厅一直铺到马路边,明星们就是从这里步入主会场,并在星光大道上按照年代顺序留下自己的手印。星光大道就在节庆宫旁的地面上,已经约有350位明星在这里留下了自己的手印。
在距离节庆宫不远的Croisette大道是电影节宣传大战的所在。Majestic Barriere酒店和Martinez酒店都在这条大道上,前者是电影节的指定酒店,许多受邀影人都下榻于此,后者因为距离节庆宫较近,而颇受很多明星青睐。Majestic Barriere酒店的门口时常被围得水泄不通,满眼是痴心等待的追星族和严阵以待的佩枪警察,更不时有为明星开道的警车,护送着几部超豪华房车,从你身边呼啸而过。
顺着海岸线蜿蜒,Croisette大道一边是遮阳伞、泳装男女密布的沙滩,男一边则是高级饭店、餐厅与鳞次栉比的名牌精品店。在这条长达8公里濒临地中海的散步道上,公共和私人海滩加起来就有35个之多,大部分的海滩都属于饭店所有,必须要付费进入。
而名牌精品店的主要客户都是来自中东的富商巨贾的夫人们。Croisette大道上最著名的地标卡尔顿饭店是一座始建于1911年巨大的洛可可式的豪华建筑,屋顶两侧耸立着两座圆锥形塔尖,据说是影射19世纪的高级交际花La Belle Otero颠倒众生的酥胸。
走在Croisette大道上,巨幅的电影节海报每隔两米就有一张,在卡尔顿饭店的主墙面上赫然悬挂着《特洛伊》硝烟弥漫的海报,一路走来,到处是杀气腾腾的乌玛-瑟曼手持武士刀。像《特洛伊》、《杀死比尔2》这样巨资投入的制作。虽然只是作为展映片目,并不参加角逐,却已喧宾夺主,成为公众焦点的中心。
旧区:临水小城慢生活
戛纳是个靠水的小城,但是近年来河床渐低,所以码头不复昔日的繁忙,功能也逐渐蜕化成为一道旅游风景。从有着红色屋顶的戛纳车站出发,步行5分钟左右,便可抵达海边。车站与海岸之间的广大地域是属于新市街的,旧港到西区之间的区域就是旧市街。戛纳旧区至今仍沿用古名Suquet,意指普罗旺斯的一种鱼汤。
我所租借的公寓依山而建,恰好处于新旧市街的相交处,步行到主会场只要十分钟。虽然路边的店铺、洗衣房、药房、肉店等店堂内,都张贴着电影节的宣传海报,但实际上,旧区的整体气氛却安静得似乎绝尘于电影节之外――在小城戛纳的另一边,当地人日复一日的平常而温馨的生活照常进行着。
在离我住处很近的旧市街中心佛维勒市场里,人们买菜、购物、闲谈,丝毫没有被电影节打扰。每天早上准时开市的佛维勒市场保存了旧城的活力,许多食品店围绕着市场而立,毗邻的佛维勒酒窖则是当地人常光顾的葡萄酒专卖店,价位并不算高。
从石板路往前走,两旁都是斑驳的旧民房,这里过去是戛纳渔民的住家,现在渔民的子孙依然世居于此,现在戛纳依靠捕鱼为生的渔民只有十几位,他们多数以开小餐馆为业。华灯初上时分,小餐馆铺着鲜丽桌布的桌子从室内蔓延到石板路上。一盏盏蜡烛映照古城。
当地人说,要体验戛纳最道地的海港风情,一定要去一家叫做La Taverne Lucullus的小酒馆。我在黄昏时,独自漫步到这家位于旧市场旁的馆子,与影展里满是香水味的优雅奢靡空气不同,小酒馆里则有着一股混杂着鱼腥味、酒精味的豪迈气息,恰是刚下船的水手们排排坐、大口喝啤酒、闲聊五洲四海奇闻的绝佳场所。
这家酒馆的营业时间从清晨5点至下午7点,主要的顾客就是在市场批发渔货的渔民,大伙儿工作结束后,偷闲在酒吧里喝杯啤酒,品尝老板娘亲自调制的下酒菜,老板在吧台陪着客人闲话家常。这里最主要的话题总是足球。却并不是百米之外正在进行中的电影节。
La Taverne Lucullus只收酒钱,小菜是附赠的,小菜通常是清蒸沙丁鱼、大蒜蛋黄酱加热面包、腌制橄榄等,星期五可以吃到新鲜的鱼。
可能因为常年沐浴在普罗旺斯灿烂阳光下的缘故,戛纳当地的居民大都热情好客。每天我在看完晚场电影独自步行回公寓的路上,常常会遇到当地的小伙子友好地上来搭话,自愿陪我走一段夜路。不过他们有时实在很难分清中国人的脸,和我同行的两个中国男孩,每次经过街角的小酒馆,一律都会被那个热情的大厨子用带着浓浓法国腔的英语招呼:“Hi,Jacky Chen!”(成龙的英文名)
戛纳 电影节之城 篇2
一、《天空之城》音乐解析
久石让为《天空之城》共谱写了13首配乐(配乐是指电影电视剧音乐当中的非歌曲的音乐部分,主要的形态为器乐或无歌词的人声哼唱。它包括主题音乐、场景音乐和背景音乐)1,和一首加入了歌词的片尾曲也是影片的主题曲《Carrying you》。《天空之城》的配乐中采用了多首爱尔兰民谣,主题音乐更是具有浓郁的爱尔兰风情,这一特色不仅营造出的淳朴、自然的风格,与影片高度契合同时也发挥了主题音乐的功能,即用音乐告诉了人们影片发生的时代与地点,将观众带到了那一特定的环境中去,使影片工业革命的背景更加真实(工业革命兴起于欧洲英国)。
二、主题音乐解析
由井上杏美演唱的主题曲《carrying you》曲调优美婉转并且贯穿了整部影片,它将整部影片的基调定位在了唯美与淡淡的哀婉之中。影片的第一首乐曲《the girl who fell from the sky》就采用了主题音乐元素。这首乐曲一开始采用了8小节的引子,低声部全部休止只通过右手在钢琴的中高声部用琶音手法轻柔的奏出,显出宁静与透彻。作者希望通过这种简单的手法将观众慢慢带进动画世界中。在第5小节时,弦乐组开始轻轻的进入并逐渐加强。9-12小节速度开始加快并由弦乐器代替钢琴奏出高声部旋律,而低声部由音色柔和纯净的长笛以跳音方式奏出欢快调皮的曲调。这4小节的音乐与整首乐曲的曲风不太一致,但在影片中它似乎想表现的是单纯勇敢的巴斯与善良可爱的希达相遇时的一种喜悦、欢乐的心情。但是这种欢乐并没有持续多久,音乐只停留了4小节就转入了这首乐曲的主题部分即影片的主题音乐。这段旋律极其优美动听却又透出难以言说的哀伤,与前4小节形成情感的对比。随着音乐缓缓地进行,观众就如同着魔一样被带进回忆中,加之小提琴天生就具备的淡淡的哀愁的美让这段旋律更加的凄婉动人。这一主题音调在全曲中一共变化重复了6次。第3次在第29小节以上三度模进的手法重复了主旋律,音乐发展至此力度上也由p到f,铜管乐器组的进入将乐曲推向了高潮,让人感受到一种更强大的莫名的忧伤。这一被多次重复的旋律不仅仅是这首乐曲的主旋律也是整部影片的主题。它是《天空之城》的定调之曲,肩负着固定整部影片音乐风格的重任。乐曲透露出的伤感、哀婉的情感基调与电影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完美融合。
除了《the girl who fell from the sky》包含了主题音乐的还有《月光云海》、合唱《the collapse of laputa》,但由于每一首采用的配器手法不同以及每一首乐曲内部存在的一些差别使得每一曲传达给我们的感受和其在影片中的意义也是有区别的。
《月光云海》是由主题音乐稍加改动而来,它没有《the girl who fell from the sky》的引子直接切入主题旋律。在配器手法上也没有用弦乐而以音色干净的钢琴奏出。整首乐曲较之片首曲少了一点内心的忧伤却多了一份平静,将这一音乐运用于巴斯与希达到达天空之城看到的景物就更加体现出天空之城的宁静、祥和。巧妙的是它与之后天空之城毁灭时所运用的音乐形成了更加鲜明的对比。
影片进行到巴斯与希达为了不让拉普达落入穆斯卡之手而决定一起念出毁灭咒语时,乐曲《the collapse of lapuda》悄然响起。这首乐曲同样来自于主题旋律但加入了童声合唱。当天空之城崩塌时,童声合唱将因毁灭而透露的心底的悲凉与天空的飘渺表现的丝丝入扣。而采用童声来演绎的另一原因其实是暗含了对未来的天空之城的希望,对未来人类与环境的和谐相处的期盼。
影片中的《失意的巴斯》和《希达的决定》也是旋律优美,流传很广的两首乐曲。《失意的巴斯》这首乐曲在1-10小节中旋律声部音域都在线谱的中低声部,铜管类乐器的使用使巴斯内心的孤独、低沉的情绪表现的淋漓尽致。而到11小节时主旋律转由弦乐器组担任,低声部采用分解和弦式织体,以此渲染忧伤的情绪。从21小节又采用长笛来吹奏主旋律,伴奏织体也由之前的分解和弦改为柱式和弦,但由钢琴以琶音的手法来表现,这样听来就不突兀且十分柔和,与全曲的基调相融合。乐曲每十小节作者就以不同的乐器组来表现,刻画出巴斯虽然情绪失落却有着细腻的变化的小男孩心思。整首乐曲旋律与伴奏织体都极为简单明朗,可巴斯的内心情感却被巧妙的勾勒出来,这一点既是为了表现巴斯单纯的形象又是久石让个人风格的体现。
《希达的决定》是一首钢琴小品,前8小节没有伴奏,只有右手在钢琴高音部奏出的零星的几个音,与主题音乐一样宁静中又带着一丝无法释怀的忧伤。它与《月光云海》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三、场景音乐分析
在这部影片中除了较多的主题音乐之外还有几处特定的场景音乐。场景音乐的使用增加了画面的真实感,使人物形象丰满了许多。比较重要的有两处场景音乐。其中之一是当巴斯在救下希达的第二天清晨于屋顶吹奏小号所采用的音乐。这一处音乐是为这一画面量身定做的,影片只有在这一处用到了这一音乐。小号吹奏的音乐欢快、积极向上,以此来表现属于孩子的世界的朝气与纯真。
另一处是每当飞行石出现时就会想起的音乐,这一音乐主题象征着飞翔。久石让通过采用纯净透亮的音色来象征着飞行石的光芒与神奇力量。影片中有4次运用到了飞行石音乐,其中有3次几乎都是单独奏响的,而在片尾处当天空之城开始崩塌,没有了城的大树飞向更高的天空时,象征着飞翔的音乐在低声部以伴奏的方式轻柔的奏出。以交响乐方式奏出的庄严辉煌的主旋律歌颂着天空之城,以一种凯旋、胜利的姿态将庞大的影片主题升华。
为了表现影片不同的情节,丰富不同的人物形象使影片能营造出更真实的效果,作曲家必然要谱写各种不同类型的音乐。影片中除了主角巴斯与希达,比较重要的还有追逐财富但心地善良的海盗母亲和她憨厚可爱的儿子,以及贪婪有野心属于反面形象的穆斯卡。我们从音乐中更可以证实这一观点。
作曲家赋予海盗的音乐基调是搞笑滑稽又带有可爱的味道的。例如在影片中当海盗与巴斯的师傅相搏斗时音乐并没有给人一种杀气、邪恶的感觉。这似乎与我们一般见到的厮杀的场景不太符合,然而仔细体会并结合影片就不难理解了。这是因为影片中的海盗其实并不是以反面形象出现的。在搏斗的细节中海盗与巴斯的师傅互相比胸肌,以及巴斯师傅将衣服挣坏后他的妻子的一句:“谁来为你补这件衣服啊?”都透着诙谐的感觉。如果说这是从侧面来描写海盗的话影片有一处更直接表现出了他们的可爱:当希达在飞船上为海盗一帮人煮饭时,他们因为喜欢希达都借着各种理由要去厨房帮助希达以至于最后厨房里快容不下。此时代表海盗的幽默可爱的音乐又一次响起,这一段音乐为了表现出那种滑稽的感觉久石让采用跳进进行并用跳音的方式来表现。
以穆斯卡为代表的反面形象无疑是采用不协和音程和充满紧张感的音乐来表现的。因为穆斯卡妄想通过以天空之城统治世界,为了得到天空之城他不惜发动战争置众多生命于不顾,用这种音乐更将他的丑陋的形象表露无疑。
由此可见,音乐在动画电影中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它不仅可以为无声的画面增添音效更重要的是它在刻画人物、表现场景甚至预示情节中占有的重要地位。音乐的加入使得这个原本飘渺而又虚幻的世界拥有了无限拓展的可能,也更赋予了虚拟的卡通角色以真实感与生命力。
摘要:电影音乐作为音乐的一个分支越来越受到重视,它不仅使电影富有声音色彩,并且有时还担负着解读电影的作用。本文以著名作品《天空之城》为例,对这部电影音乐进行尽可能深的解读,不仅为音乐爱好者们能够更好地了解久石让的音乐,也为电影爱好者们能够通过音乐更好的理解电影贡献绵薄之力。
关键词:久石让,天空之城,电影音乐
参考文献
[1]洪颖.《<天空之城>之电影音乐赏析》.电影文学杂志,2008(10).
[2]杨晓林.世界影院动画精品解读[M].上海大学出版社,2007.8.
戛纳电影节综述 篇3
说烂片是烂片的勇气
戛纳是一个电影成人世界,这个成人指的并非是对限制级电影的鼓励,而是说来这里参加评选的都是业已在本国电影界成为腕级的人物。
经过1950年法国新抽象派逐步确立之后,世界电影大量出现了繁复巴洛克等新浪潮电影的拥趸者,直到上世纪90年代末,这种后现代风潮愈演愈烈,他们越来越随心所欲地颠覆叙事结构,迷恋重叠、反复以及其他一切非正常镜头的使用,在内容上一而再而三地挑战观者的生理和心理极限,使得其所倡导的“风格化电影”以及“作家电影”和“诗化电影”成为国际电影节上的新宠。这些影片在各式国际电影节上被广泛褒扬并神话,随意性渐渐磨灭了风格化电影创造性的核心。
以本届戛纳电影节入选竞赛单元的影片来看,其电影类别无一不是以探讨人性、矛盾为核心的艺术影片,智利流亡在法国的阿乌·乌易兹,俄罗斯的索库洛夫,意大利的普皮·阿瓦提,英国的彼德·格林纳威、法国的安德烈·泰西内,都是以风格化著称的电影人,用台湾影评人焦雄屏的话来说:“他们都喜欢在真实和幻象中游移,以摄影风格的孤高精致而闻名遐迩。”戛纳总是吸引并培养着大师,这当然是一件好事,但培养的口味却是在孤独和小众以及个人化风格中越来越剑走偏锋。像英国老将格林纳威的新作《图西·卢皮的手提箱》,全片用16个段落用一种支离破碎的镜头风格阐述“历史并不存在,只有历史家存在”的理论,企图用无法自圆其说的碎片堆积出了所谓影象的东西。而美国个人化导演文森特·加略的《棕兔》也因为虚矫、自溺、垃圾而受到日本制片方在质疑,他也不得不在戛纳尚未公布奖项的情况下向媒体、观众以及制片方公开道歉,“我承认此片是个灾难,浪费了大家的时间,希望你们不要走进电影院浪费自己的时间。”
这对于执迷风格化电影的导演无疑是个几近毁灭的打击,一向只丧失观众的他们这次甚至也失去了夏纳的支持,从戛纳最终评选出来的影片看,其类型虽然也属于艺术片,但对于完整故事结构和相对整齐的影象风格也是有所要求的。
各国影评人大多认为这是历史上最差的一次戛纳,但我认为这届戛纳的意义甚至可能比其他歌舞升平的电影节要有价值得多。首先是观众对于大师的崇拜已经从盲目变得理性甚至是批判了,对于以前大师给什么大家就接受什么的程序化过程,使得人们由于对大师的敬畏而不敢提出质疑,不但自己开始离开电影,也让大师们在一片祥和中继续自己独孤求败的道路。另外媒体也在今年戛纳电影节上显出独立的姿态,不受权威的影响而从电影本身出发,使得对电影的最初反应变得越来越良性。
并非好莱坞主义
如果只要有好莱坞电影的参与和获奖便将一个电影节的性质定为“好莱坞入侵”,那其实是和只要大片不要独立制作一样性质的狭隘。好莱坞作为美国电影的形象出现,同时已经形成的电影工业化模式,它所带来的电影肯定要比其他任何国家都多。戛纳电影节作为一个开放的、世界性的电影节,因为一个国家电影工业化进程的成绩优秀就去刻意抵制其进入,这其实与其包容的本质是背道而驰的。对于强大势力的抵制和对弱小势力的抵制,归根结底都是同一种意义的片面。
看待好莱坞主义,一方面是诸如《黑客帝国2》这样可以攻占全球票房榜首的电影将全球首映权交给戛纳,如果这一对双方有利的决定非要定性为好莱坞收买戛纳的表现,那我只能说如果这样的艺术主流与商业主流相结合,除了双方都能坐享其成外,坏处就只有人们为了一睹基努·里维斯的风采而让戛纳交通严重堵塞。戛纳电影节备选电影已经走向越来越小众和孤僻的道路了,难道还要让这样一个世界电影的盛事也在郁郁寡欢中体现自己的尊贵?
本届戛纳电影节评审团主席是来自法国的导演帕特里斯·谢侯,因此人们猜测法国电影能在电影节上取得胜利。我对于谢侯导演的信任是,这并不是一个充满“爱国主义”激情的人,包容和博大是他与戛纳最相容的气质。这次没有谁因为给好莱坞商业电影抛媚眼而导致本国电影甚至是欧洲电影集体沦陷,事实上是法国本土出品的几部电影如安德烈·泰西风的《迷路的人》、贝特朗·布里耶的《柯特莱特家族》、贝特朗·波尼洛《蒂蕾茜亚》、贝当·布里叶的《羊排》都是在自己的意识之中讨论众人的感知,并利用其国别优势将自己划为优秀影片的行列。格斯·范·布里耶《大象》之所以能获得金棕榈大奖,一方面是因为本片在叙事结构上进行了并非魔化的革命,将焦点对准一个时间段,再从10多个孩子的角度分别讲述这个时间段落里发生的事情,最后将这些角度聚拢为一点——屠杀,其铺陈之精密,结构之复杂的确无愧于戛纳的表彰。然而站在另一个方面,之所以被美国人抢了大奖,也是因为自己并没有能与之抗衡的电影去挤掉它的位置。
欧洲和美国在电影问题上一直是互相歧视的,然而相比较而言,就像梅格·瑞恩所说的那样:“我是来学习的。”美国更多是站在学习和吸收的角度。在这个问题上,欧洲电影的主动歧视一个方面是对好莱坞电影与好莱坞主流商业电影的误解,另一个方面是给自己疏于学习以借口。美国电影不但有让傻瓜都能看懂的大片,还有层次鲜明、角度多样的艺术影片和独立制片,而美国独立制片电影普遍讲究的是在可看性前提下寻求影片技术的革命,其实是比欧洲电影更加自己为难自己的角度。如果我们仅仅将电影的艺术放在国别的角度下考虑,其实才是最负气和片面的决定。
最后一次爱国主义
正像之前所讲过的,我们给一部电影添加了太多的国别、荣誉因素,那么这样的电影节最终的结果只能是按照国家版图的比例给每个国家分果子吃。当然,这对于非华语电影来说是很轻松的决定,一旦一部影片沾上了“华语”的因素,我们的“爱国主义”热情就立刻包围了对电影本身的判定。
其实这样的主队倾向并没有错误,但中国电影的现状是导演过分依赖这种国际路线来引起观众对自己电影的注视。我们并不能简单地判定这是导演们故意为之,但由于中国电影管理体制问题,电影院线制度形同虚设,多层次类型影片无法公开上映,主管部门主观认定影片是否适合观众欣赏,这些老生常谈的现实问题造成了华语电影依赖电影节生存的现状。然而可悲的是无法经历正常院线与观众的交流和闭门造车地受到欧洲风格化电影的影响,中国好不容易诞生的一批电影人又纷纷走上电影的阴面,你永远无法知道他除了在各大电影节扬名或落败之后究竟在做些什么、拍些什么。越来越小众的观众宠着越来越只符合小众的电影人。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对于获奖影片如数家珍,却对电影院里放映的电影一无所知。像娄烨参赛的《紫蝴蝶》,节奏缓慢拖沓,在大段大段的自我意向中成为气氛的奴隶,还企图用“表现繁复巴洛克式的欧洲电影美学”来搪塞自己的混乱和矫情。华语电影在张艺谋、陈凯歌时代的确因为戛纳、威尼斯等电影节大张旗鼓的表彰而焕发了活力,但这一方面是西方电影圈对中国电影长期忽视所给予的补偿,另一个是对中国电影人的一种激励。但借此躺在电影节花团锦簇的温床里,不去适应和引导电影的平民事业,华语电影的获奖不过是没有意义的奖状。同时更为可怕的是我们和他们渐渐将电影当成了电影在政治和民族性上对我们的判定,这种给电影评选人为附加的性质归根结底是多了一条给自己开脱的道路,这也是中国电影近年来对灰色、讽刺题材热衷的一个原因。中国电影的确有值得肯定的地方,但这种肯定实际上就像是所有事物都有其优越性和不可代性一样正常和简单,我们却将这种正常当成了必然,无法看到占更大比例的需要吸收、改进的地方——类型片缺乏、题材狭隘、缺少明星和创意。如果媒体和观众都宠着电影人在对电影节近乎耍赖的态度上要奖项的话,华语电影还要在电影上败得体无完肤。
戛纳 电影节之城 篇4
○金棕榈奖(最高奖):《能召回前世的汶密叔叔》(Uncle Boonmee Who Can Recall His Past Lives/泰国、英国、法国、西班牙)导演:阿皮乍蓬·威拉社他恭
○电影节大奖:《人与神》(Of Gods and Men/法国)导演:格扎维埃·博瓦
评委会奖:《尖叫的男人》(A Screaming Man)导演:穆罕默德-萨利赫·哈龙
○最佳导演:马蒂厄·阿马尔里克《巡演》(法国)/ Mathieu Amalric, On Tour 最佳编剧:李沧东《诗》(韩国)/ Lee Chang-dong, Poetry ○最佳女演员:朱丽叶·比诺什《合法副本》(法国)/ Juliette Binoche, Certified Copy 最佳男演员(并列):
哈维尔·巴登《美错》(西班牙、墨西哥)/ Javier Bardem, Biutiful 艾力奥·吉马诺《我们的生活》(意大利)/ Elio Germano, Our Life ○“一种关注”单元最佳影片:《夏夏夏》(Hahaha/韩国)导演:洪尚秀(Hong Sang-soo)
第62届戛纳电影节完全获奖名单
最佳影片金棕榈奖 《白丝带》 奥地利/法国/德国
评委会大奖 《预言者》 法国
评审团奖 《鱼缸》 《蝙蝠》 英国/荷兰/韩国
特别荣誉奖 阿伦·雷乃(《野草》)法国
最佳导演奖 布里兰特·曼多萨(《基那瑞》)菲律宾
最佳男演员奖 克里斯托弗·瓦尔兹(《无耻的混蛋》)美国
最佳女演员奖 夏洛特·甘斯布(《反基督徒》)丹麦/瑞典/法国
最佳编剧奖 梅峰《春风沉醉的夜晚》 法国/中国香港
金摄影机最佳影片 《参孙和大利拉》 澳大利亚
金摄影机特别奖 《阿加米》 德国/以色列
最佳短片金棕榈奖 《竞技场》 葡萄牙
金棕榈短片特别奖 《六块五美金玩偶》 新西兰
“一种关注”最佳影片 《犬牙》
第61届戛纳电影节获奖名单
金棕榈大奖 《墙壁之间》ENTRE LES MURS/THE CLASS(法国)评委会大奖 《格莫拉》Gomorra(意大利)评委会特别奖 凯瑟琳·德纳芙 /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 评审团奖 《大牌明星》Divo, Il(意大利)最佳导演奖 努里·比格·锡兰 《三只猴子》(土耳其)最佳男演员奖 本尼西奥·德尔·托罗 《切·格瓦拉》 最佳女演员奖 温妮塞斯·德·奥利维拉 《越线》
最佳编剧奖 让·皮埃尔·达内 / 吕克·达内《罗娜的沉默》 金摄影机最佳影片 《饥饿》Hunger(英国)金摄影机特别奖 《ils mourronttous sauf moi》 最佳短片金棕榈奖 《盘封管》 megatron 一种关注最佳影片 《Tulpan》(哈萨克斯坦)
第1届(1946年)
电影节大奖
《相见恨晚》(英国,大卫·里恩)《考验》(瑞典,阿尔夫·斯约贝格)《最后的机会》(法国)
《失去的周未》(美国,比利•怀尔德)《沉船》(法国)
《伟大的转折》(苏联)
《罗马,不设防的城市》(意大利,罗伯特·罗西里尼)《尼恰·纳伽》(印度)
《大地将变成红色》(丹麦)《没有翅膀的人》(捷克斯洛伐克)《玛利亚·坎德拉丽亚》(墨西哥)
《田园交响乐》(法国,让•德兰诺瓦)国际评委会大奖
《铁路战斗队》(法国,雷内·克莱芒)国际导演大奖
雷内··克莱芒(法国)
最佳导演奖
米凯尔•罗姆(苏联,《217号注册证》)最佳男演员奖
雷•米兰(法国,《失去的周未》)最佳女演员奖
米歇尔•摩根(法国,《田园交响乐》)最佳剧本奖
《伟大的转折》(苏联)国际和平奖 《最后的机会》(法国)最佳纪录片奖
《柏林》(苏联)第2届(1947年)
获奖影片
《安东尼夫妇》(法国,雅克•贝克尔)《被诅咒的人》(法国)《交叉火力》(美国)
《齐格菲歌舞团》(美国)《坦博》(美国,动画片)《波兰洪水》(波兰,纪录片)第3届(1949年)
电影节大奖
《第三个人》(英国,卡罗尔•里德)最佳导演奖
雷内•克莱芒(法国,《铁栏那边》)最佳男演员奖
爱德华•鲁滨逊(美国,《陌生人之屋》)最佳女演员奖
艾萨•米兰达(意大利,《铁栏那边》)最佳剧本奖
《失去的边界》(美国,谢勒里)第4届(1951年)电影节大奖
《尤丽小姐》(瑞典,阿尔夫•斯约贝格)
《米兰的奇迹》(意大利,维多里奥•德•西卡)评委会特别奖
《彗星美人》(美国,约瑟夫•曼基维茨)最佳导演奖
《被遗忘的人们》(西班牙,路易斯•布努艾尔)最佳男演员奖
迈克尔•雷德格雷夫(英国,《人影》)最佳女演员奖
贝蒂•戴维丝(美国,《彗星美人》)最佳剧本奖
《人影》(英国,安•阿斯奎斯)第5届(1952年)电影节大奖 《两分钱的希望》(意大利,雷纳托•卡斯戴拉尼)《奥赛罗》(美国,奥逊•威尔斯)评委会特别奖
《我们都是杀人犯》(法国)
最佳导演奖
克里斯蒂安•雅克(法国,《勇士的奇遇》)最佳男演员奖
马龙•白兰度(美国,《萨巴达传》)最佳女演员奖
李•格兰特(美国,《侦探故事》)最佳剧本奖
《警察与小偷》(意大利M•莫尼切利)最佳音乐奖
《一个快乐的夏天》 最佳摄影奖
杉山公平(日本,《源氏物语》)第6届(1953年)电影节大奖
《恐惧的代价》(法国,亨利-乔治•克鲁佐)剧情片奖
《小谢巴,回来吧》(美国)探险片奖
《绿色的秘密》(意大利)娱乐片奖
《莉莉》(美国,查尔斯•沃尔特斯)惊险片奖
《不法分子》(墨西哥)幽默片奖
《马歇尔,欢迎你》(西班牙,贝尔兰加)传奇片奖
《白牡鹿》(芬兰)最佳形象奖 《网》(墨西哥)最佳男演员奖
夏尔•瓦内尔(法国,《恐惧的代价》)最佳女演员奖
雪•波恩(美国,《小谢巴,回来吧》)第7届(1954年)电影节大奖
《地狱门》(日本,衣笠贞之助)评委会特别奖
《李波阿先生》(法国)
国际奖
《两亩地》(印度,比马尔•罗伊)《最后的桥》(奥地利)《活的沙漠》(美国)《洪水之前》(法国)《那不勒斯马车》(意大利)《苦难情侣》(意大利)
《巴尔斯卡五少年》(波兰)
《伟大的历险》(瑞典)
《阿尔巴尼亚伟大的战士——斯坎德培》(阿尔巴尼亚、苏联)第8届(1955年)
金棕榈奖
《马蒂》(美国,德尔伯特•曼)评委会特别奖
《失落的大地》(意大利,纪录片)最佳导演奖
朱尔•达辛(法国,《男人们的争吵》)
谢尔盖•尤特凯维奇(苏联,《石普卡的英雄》)最佳男演员奖
斯宾塞•屈赛(美国,《黑岩喋血记》)第9届(1956年)金棕榈奖
《静静的世界》(法国,纪录片,雅克-伊夫•库斯托、路易•马勒)评委会特别奖
《毕加索的秘密》(法国,纪录片,亨利-乔治•克鲁佐)最佳导演奖
谢尔盖•尤特凯维奇(苏联,《奥赛罗》)最佳男演员奖(空缺)
最佳女演员奖
苏珊•海沃德(美国,《明天我哭泣》)最佳幽默片奖
《夏夜的微笑》(瑞典,英格玛•伯格曼)最佳人权证书奖
《道路之歌》(印度,萨蒂亚吉特•雷伊)第10届(1957年)
金棕榈奖
《善意的劝说》(美国,威廉•惠勒)评委会特别奖
《下水道》(波兰,安杰伊•瓦依达)《第七封印》(瑞典,英格玛•伯格曼)最佳导演奖
罗伯特•布莱松(法国,《一个死刑犯的越狱》)最佳男演员奖
约翰•基茨米勒(南斯拉夫,《和平之谷》)最佳女演员奖
朱丽叶塔•玛西娜(意大利,《卡比利亚之夜》)特别奖
《第四十一》(苏联,格•丘赫莱依)最佳剧本奖
P•帕索里尼、M•弗朗切奥萨、F•坎帕尼莱(意大利,《年轻丈夫》)特别奖
《果阿》(突尼斯)《棕色的脸膛》(瑞士)第11届(1958年)金棕榈奖
《雁南飞》(苏联,米哈依尔•卡拉托佐夫)评委会特别奖
《我的舅舅》(法国,雅克•塔蒂)最佳导演奖
英格玛•伯格曼(瑞典,《生命的门槛》)最佳男演员奖
保罗•纽曼(美国,《炎日的夏天》)最佳女演员奖
比比•安德森(瑞典)爱•达尔贝克(瑞典)巴•阿•奥尔娜斯(瑞典)英格丽•杜琳(瑞典)第12届(1959年)金棕榈奖
《黑人奥尔弗》(法国,马塞尔•坎马斯)评委会特别奖 《星》(保加利亚)
最佳导演奖
弗朗索瓦•特吕弗(法国,《四百下》)国际奖
《纳萨林》(墨西哥,路易斯•布努艾尔)最佳男演员奖
迪安•斯托克韦尔(美国,《邪恶的冲动》)布雷德福•迪尔曼(美国,《邪恶的冲动》)奥逊•威尔斯(美国,《邪恶的冲动》)最佳女演员奖
西蒙娜•西涅莱(法国,《上流社会》)喜剧片奖
《书法大师》(意大利)《白鹭》(日本)特别致意奖
衣笠贞之助(日本)第13届(1960年)金棕榈
《甜蜜的生活》(意大利,费德里科•费里尼)评委会奖
《奇遇》(意大利,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键》(日本,市川昆)最佳男演员奖(空缺)最佳女演员奖
让娜•莫罗(法国,《如歌的行板》)
梅莲娜•梅尔吉丽(希腊,《永远不会是星期日》 特别致意奖
《年轻姑娘》(西班牙,路易斯•布努艾尔)《处女泉》(瑞典,英格玛•伯格曼)最佳参赛奖
《士兵之歌》(苏联,格•丘赫莱依)《带小狗的女人》(苏联)第14届(1961年)
金棕榈奖
《西里迪安娜》(西班牙,路易斯•布努艾尔)《长别离》(法国,亨利•科尔比)评委会特别奖
《修女让娜》(波兰)最佳导演奖 《战地故事》
最佳男演员奖
安东尼•潘金斯(英国《爱吧,布拉姆斯》)最佳女演员奖
索菲亚•罗兰(意大利,《两个女人》)第15届(1962年)金棕榈奖
《诺言》(巴西,安塞尔莫•杜阿尔特)评委会特别奖
《蚀》(意大利,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圣女贞德》(法国,罗伯特•布莱松)最佳男演员奖
迪安•斯托克韦尔(美国,《昼夜旅行》)贾森•罗巴兹(美国,《昼夜旅行》)拉尔夫•理查森(美国,《昼夜旅行》)莫瑞•梅尔文(英国,《甜言蜜语》)最佳女演员奖
凯瑟琳•赫本(美国,《昼夜旅行》)李•塔欣厄姆(英国,《甜言蜜语》)最佳喜剧片奖
《意大利式离婚》(意大利,皮亚特•杰米)第16届(1963年)金棕榈奖
《豹》(意大利,鲁奇诺•维斯康蒂)
评委会特别奖
《一天,一只猫„„》(捷克斯洛伐克,沃伊切克•亚斯尼)《切腹》(日本,小林正树)最佳导演奖(空缺)最佳男演员奖
理查德•哈里斯(英国,《如此运动生涯》)最佳女演员奖
玛丽娜•弗拉迪(法国,《同床鸳梦》)最佳剧本奖
《柯定》(法国)最佳革命史诗片奖 《乐观的悲剧》(苏联)第17届(1964年)金棕榈奖 《瑟堡的雨伞》(法国,雅克•戴美)评委会特别奖
《砂之女》(日本,敕使河原宏)最佳导演奖(空缺)
最佳男演员奖
安泰•派克(匈牙利,《百灵鸟》)
萨罗•乌尔齐(意大利,《被引诱和被抛弃的女人》)最佳女演员奖
巴巴拉•蓓丽(美国,《天使泪》)
安妮•班克罗夫特(英国,《吃南瓜的人》)第18届(1965年)金棕榈奖
《诀窍,任何学得到》(英国,理查德•莱斯特)评委会特别奖
《河川单》(日本,小林正树)
最佳导演奖
利维乌•乔乌里依(罗马尼亚,《被吊死者的森林》)最佳男演员奖
特伦斯•斯坦普(美国,《收藏家》)最佳女演员奖
萨曼莎•埃加(美国,《收藏家》)最佳剧本奖
《三一七小队》(法国,皮埃•肖恩多夫)《山丘》(美国)第19届(1966年)金棕榈奖
《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法国,克罗德•勒鲁什)《女士们,先生们》(意大利)评委会特别奖
《阿尔菲》(美国,刘易斯•吉尔伯特)最佳导演奖
谢尔盖•尤特凯维奇(苏联,《列宁在波兰》)最佳男演员奖
潘•奥斯卡逊(丹麦,《饥饿》)最佳女演员奖
范尼莎•雷德格雷夫(美国,《摩根 》)技术大奖
《午夜钟声》(美国,奥逊•威尔斯)第20届(1967年)
金棕榈奖
《放大》(意大利,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评委会特别奖
《事故》(英国,约瑟夫•洛赛)
《我也见过愉快的吉普赛人》(南斯拉夫,亚历山大•彼得罗维奇)最佳导演奖
费伦克•科萨(匈牙利,《一万个太阳》)最佳男演员奖
奥特•科特勒(以色列,《一个男孩的三天》)最佳女演员奖
皮亚•迪泽马克(瑞典,《艾维拉•麦迪根》 最佳剧本奖
《各取应得》(意大利,埃里奥贝多利)《屠杀游戏》(法国)
最佳处女作奖
《奥莱斯的风》(阿尔及利亚,穆罕默德•拉克达-哈米那)第21届(1968年)
因发生“六月风暴”,本届电影节停办,未举行评选。第22届(1969年)金棕榈奖
《如果„„》(英国,林塞•安德森)评委会特别奖
《1931年的阿达伦》(瑞典,伯•威德伯格)评委会奖
《Z》(法国,康斯坦丁•科斯塔-加夫拉斯)最佳导演奖
格罗布•罗夏(巴西,《安东尼•达斯•莫堤斯》)沃依切克•亚斯尼(捷克斯洛伐克,《所有的好公民》)最佳男演员奖
让-路易•泰迪尼昂(法国,《Z》)最佳女演员奖
范尼莎•雷拉弗格(英国,《伊莎杜拉的爱情》)最佳处女作奖
《逍遥骑士》(美国,丹尼斯•霍佩尔)第23届(1970年)金棕榈奖
《陆军野战医院》(美国,罗伯特•奥特曼)评委会特别奖
《对一个不受怀疑的公民的调查》(意大利,埃里奥•佩特里)评委会奖
《秃鹰》(匈牙利)《野草莓与鲜血》(美国)最佳导演奖
约翰•保曼(英国,《最后的莱奥》)
最佳男演员奖
马塞罗•马斯托依安尼(意大利,《嫉妒的悲剧》)最佳女演员奖
奥塔维亚•皮科洛(意大利,《麦泰洛》)最佳处女作奖
《和平》(法国,拉乌尔•库塔尔)第24届(1971年)金棕榈奖
《传信人》(英国,约瑟夫•洛赛)评委会大奖
《逃家》(美国,米洛斯•福尔曼)
《约翰尼拿起枪》(美国,亚伯拉罕•波隆斯基)评委会奖
《乔•希尔》(瑞典,伯•威德伯格)《爱情》(匈牙利,卡洛里•莫克)最佳导演奖(空缺)最佳男演员奖
里卡尔多•库乔拉(意大利,《死刑台的旋律》)最佳女演员奖
基蒂•温(美国,《尼特尔公园的混乱》)技术大奖
《生物奇观》(沃伦•格林)最佳处女作奖
《为了既得的恩宠》(意大利)25周年大奖
《魂断威尼斯》(意大利,鲁奇诺•维斯康蒂)第25届(1972年)金棕榈奖
《工人阶级上天堂》(意大利,埃里奥•佩特里)《马太伊事件》(意大利,弗朗切斯科•罗西)评委会特别大奖 《飞向天空》(苏联,安德烈•塔尔科夫斯基)评委会奖
《第五屠宰场》(美国,乔治•罗•希尔)最佳导演奖
米克洛斯•詹斯科(匈牙利,《红色圣歌》)最佳男演员奖
琼•杨恩(法国,《我们不会白头偕老》)最佳女演员奖
苏珊娜•约克(爱尔兰,《幻象》)技术大奖
《罗马风情画》(意大利,费德里科•费里尼)特别致意奖
《工人阶级上天堂》(意大利,埃里奥•佩特里)《马太伊事件》(意大利,弗朗切斯科•罗西)第26届(1973年)金棕榈奖
《稻草人》(美国)《蔑视》(美国)
评委会特别大奖
《妈妈和妓女》(法国,让-厄斯塔什)评委会奖
《邀请》(瑞士)
《克莱西特疗养院》(波兰,沃切克•哈斯)最佳男演员奖
吉安卡罗•贾尼尼(意大利,《爱情片与无政府主义》)最佳女演员奖
乔安妮•伍德沃德(美国,《伽马射线效应》)技术大奖
《呼喊和细语》(瑞典,英格玛•伯格曼)最佳处女作奖
《杰莱米》(美国)第27届(1974年)
金棕榈奖
《对话》(美国,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评委会大奖
《一千零一夜》(意大利,彼埃尔•保罗•帕索里尼)评委会奖
《安杰丽卡表妹》(西班牙,卡洛斯•绍拉)最佳男演员奖
杰克•尼科尔森(美国,《最后的细节》)最佳女演员奖
玛丽•约瑟•娜特(法国,《舞会的小提琴》)技术大奖
《马勒传》(英国,肯•罗素)第28届(1975年)
金棕榈奖
《篝火的年代》(阿尔及利亚,穆罕默德•拉克达-哈米那)评委会特别奖
《人人为自己,上帝反大家》(德国,维尔纳•赫尔措格)最佳男演员奖
维托里奥•加斯曼(意大利,《女人的香味》)最佳女演员奖
瓦莱丽•贝丽娜(美国,《莱尼》)最佳导演奖
米歇尔•布罗特(加拿大,《秩序》)
康斯坦丁•科斯塔-加夫拉斯(法国,《特别区》)技术大奖
《侠女》(中国香港,胡金铨)第29届(1976年)
金棕榈奖
《出租车司机》(美国,马丁•西科塞斯)评委会大奖
《饲养乌鸦》(西班牙,卡洛斯•绍拉)《O侯爵夫人》(法国,埃里克•侯麦)
最佳导演奖
《惊恐、污秽、邪恶》(意大利,埃托雷•斯科拉)最佳男演员奖
何塞•路易•戈麦斯(西班牙,《家庭》)最佳女演员奖
多明妮克•桑达(意大利,《可靠的遗产》)
玛利亚•托罗契克(匈牙利,《苔丽夫人,你在何处?》)第30届(1977年)金棕榈奖
《我父我主》(意大利,塔维亚尼兄弟)最佳男演员奖
费尔南多•雷伊(西班牙,《艾丽莎•米西维达》 最佳女演员奖
谢利•杜瓦尔(美国,《三妇女》)
莫尼克•梅居尔(加拿大,《摄影家马丁》)最佳处女作奖
《决斗者》(英国,里德利•斯科特)第31届(1978年)金棕榈奖
《木履树》(意大利,埃尔马诺•奥尔米)评委会特别奖
《猴子再见》(意大利,马可•费拉里)《死神的呼唤》(英国,杰西•史柯林摩斯基)最佳导演奖
大岛渚(日本,《爱的亡灵》)最佳男演员奖
乔恩•沃伊特(英国,《归家》)最佳女演员奖
吉尔•克莱布格(美国,《自由之女》)
伊莎贝尔•于佩尔(法国,《维奥莱特•诺齐埃尔》)第32届(1979年)金棕榈奖
《现代启示录》(美国,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铁皮鼓》(德国,福尔克•施隆多夫)评委会大奖
《西伯利亚叙事曲》(苏联,安德烈•岗察洛夫斯基)最佳导演奖
特伦斯•马利克(美国,《天堂的日子》)最佳男演员奖
杰克•莱蒙(美国,《中国综合症》)最佳女演员奖
萨莉•菲尔德(美国,《诺玛•雷》 第33届(1980年)金棕榈奖
《爵士乐》(美国,鲍勃•福斯)《影子武士》(日本,黑泽明)评委会特别奖
《我的美国舅舅》(法国,阿仑•雷奈)评委会奖
《山巅的呼唤》(波兰,克里什托夫•扎努西)最佳男演员奖
米歇尔•比科(法国,《失足》)最佳女演员奖
阿诺克•艾美(法国,《失足》)最佳男配角奖
杰克•汤普森(澳大利亚,《开拓者》)最佳女配角奖
米伦娜•德拉维奇(南斯拉夫,《特别护理》)卡拉•格拉维娜(意大利,《平台》)最佳剧本奖
《平台》(意大利)第34届(1981年)
金棕榈奖
《铁人》(波兰,安杰伊•瓦依达)评委会大奖
《光年以外》(法国,阿兰•泰纳)最佳男演员奖
乌戈•托格内吉(意大利,《荒谬人的悲剧》)最佳女演员奖
伊莎贝尔•阿佳妮(法国,《迷恋》)最佳男配角奖
伊恩•霍尔姆(英国,《火的战车》)最佳女配角奖
叶琳娜•索洛维伊(前苏联,《零号战斗队》)最佳剧本奖
《摩菲斯特》(匈牙利)
最佳艺术贡献奖
《黑暗时代》(爱尔兰,约翰•保曼)技术大奖
《战火浮生录》 第35届(1982年)金棕榈奖
《失踪》(美国,康斯坦丁•科斯塔-加夫拉斯)《自由之路》(土尔其,伊尔玛兹•库乃)评委会特别奖
《圣洛伦索之夜》(意大利,保罗•塔维尼尔)最佳导演奖
维尔纳•赫尔佐格(德国,《陆上行舟》)最佳男演员
杰克•莱蒙(美国,《失踪》)最佳女演员奖
亚德维加•杨科夫斯卡•切斯拉克(匈牙利,《另一个视线》)最佳剧本奖
《月光》(英国,西史柯林摩斯基)技术大奖
《受难记》(拉乌尔•库塔尔)第35届戛纳国际电影节奖
《一个女人身份的证明》(意大利,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第36届(1983年)金棕榈奖
《楢山节考》(日本,今村昌平)评委会特别大奖
《人生的意义》(英国,特里•琼斯、特里•吉列姆)评委会奖
《案件已了结》(印度)电影创作大奖(最佳导演奖)
罗伯特•布莱松(法国,《金钱》)
安德烈•塔尔科夫斯基(苏联,《乡愁》)最佳男演员奖
吉安•马里亚•沃隆泰(意大利,《马里奥•里齐之死》)最佳女演员奖
汉娜•许古拉(意大利,《皮耶拉的故事 》)最佳艺术贡献奖
《卡门》(西班牙,卡洛斯•绍拉)第37届(1984年)金棕榈奖
《德克萨斯的巴黎》(德国,维姆•文德斯)评委会大奖
《日记》(匈牙利,玛特•美莎露丝)最佳导演奖
贝特朗•塔维尼埃(法国,《乡村星期天》)最佳男演员奖
弗朗西斯科•拉瓦尔(西班牙,《神圣的无辜者》)阿尔弗雷德•兰达(西班牙,《神圣的无辜者》)最佳女演员奖
海伦•米伦(爱尔兰,《卡尔》)最佳剧本奖
《塞瑟岛之旅》(希腊,西奥•安哲罗普洛斯等)最佳艺术贡献奖
《另一个地方》(英国,彼德•贝齐奥)技术大奖
《犯罪的元素》(丹麦,拉斯•冯•提尔)金摄影机奖
《天堂陌影》(美国,吉姆•贾木许)第38届(1985年)金棕榈奖
《爸爸出差时》(南斯拉夫,埃米尔•库斯杜里卡)评委会特别大奖
《鸟人》(英国,艾伦•帕克)评委会奖
《雷德上校》(匈牙利)
最佳导演奖
安德烈•塔希内(法国,《约会》)最佳男演员奖
威廉•赫特(美国,《蜘蛛女之吻》)最佳女演员奖
诺尔马•奥兰多(阿根廷,《官方说法》)雪儿(美国,《面具》)第39届(1986年)金棕榈奖
《任务》(英国,罗兰德•约菲)评委会特别奖
《牺牲》(苏联,安德烈•塔尔科夫斯基)评委会奖
《戴莱丝》(法国,阿兰•卡瓦利埃)最佳导演奖
马丁•西科塞斯(美国,《八小时之外》)最佳男演员奖
鲍勃•霍斯金斯(英国,《蒙娜丽莎》)米歇尔•布朗(法国,《晚礼服》)最佳女演员奖
费尔南塔•托雷斯(巴西,《永远爱我或不再爱我》)巴尔巴拉•苏科瓦(苏联,《罗莎•卢森堡》)最佳艺术贡献奖 《牺牲》(苏联,斯文•尼夫基斯特)第40届(1987年)金棕榈奖
《在撒旦的阳光下》(法国,莫里斯•皮亚莱特)评委会特别奖
《悔悟》(苏联,泰吉斯•阿拉布泽)评委会奖
《光》(马里,苏莱曼•西塞)《亲鸾——白色之路》(日本)最佳导演奖
维姆•文德斯(德国,《柏林苍穹下》)最佳男演员奖
马塞罗•马斯特罗亚尼(意大利,《黑眼睛》)最佳女演员奖
巴巴拉•赫尔希(美国《长沼湖》)40周年大奖
《访谈录》(意大利,费德里科•费里尼)第41届(1988年)
金棕榈奖
《征服者佩尔》(丹麦,比利•奥古斯特)评委会特别大奖
《分离的世界》(美国,克里斯•门杰斯)评委会奖
《关于杀人的影片》(波兰,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最佳导演奖
弗尔南多•索拉纳斯(阿根廷,《南方》)最佳男演员奖
福里斯特•惠特克(美国,《鸟》)最佳女演员奖
巴巴拉•赫尔希(《分离的世界》)乔迪•梅(《分离的世界》)林达•姆夫西(《分离的世界》)最佳艺术贡献奖
彼得•格林纳威(英国,《成批溺水》)第42届(1989年)
金棕榈奖
《性,谎言,录像带》(美国,史蒂文•索德伯格)评委会特别奖 《新天堂电影院》(意大利,朱塞佩•托尔纳托雷)《对你来说,她太美了》(法国,贝特朗•布里耶)评委会奖
《蒙特利尔的耶稣》(加拿大,丹尼斯•阿康特)最佳导演奖
埃米尔•库斯杜里卡(南斯拉夫,《吉普赛人的时代》)最佳男演员奖
詹姆斯•斯派德(美国,《性,谎言,录像带》)最佳女演员奖
梅丽尔•斯特里普(美国,《黑暗中的呼号》)最佳艺术贡献奖
《三个蓝月》(美国,吉姆•贾木许)最高技术委员会大奖
《黑雨》(日本,今村昌平)第43届(1990年)
金棕榈奖
《我心狂野》(美国,大卫•林奇)评委会大奖
《死亡之刺》(日本,小栗康平)
《蒂莱》(布基纳法索,伊德沙•屋德瑞古)评委会奖
《致命档案》(英国,肯•罗奇)最佳导演奖
帕尔维•隆金(苏联,《出租车布鲁斯》)最佳男演员奖
热拉尔•德帕迪厄(法国,《大鼻子情圣》)最佳女演员奖
克蕾丝蒂娜•让达(波兰,《审讯》)最高技术委员会大奖
比埃尔•罗姆(摄影,法国,《大鼻子情圣》)
第44届(1991年)
金棕榈奖
《巴顿•芬克》(美国,乔尔•科恩)评委会特别大奖
《不羁的美女》(法国,雅克•里维特)评委会奖
《欧罗巴》(丹麦,拉斯•冯•提尔)《生活之外》(法国,玛鲁恩•巴哥达迪)最佳导演奖
乔尔•科恩(美国,《巴顿•芬克》)最佳男演员奖
约翰•特特罗(美国,《巴顿•芬克》)最佳女演员奖
艾琳•雅各布(法国,《维洛妮卡的双重生命》)最高技术委员会大奖
《欧罗巴》(丹麦,拉斯•冯•提尔)
第45届(1992年)金棕榈奖
《最美好的愿望》(丹麦,比利•奥古斯特)评委会大奖
《盗窃童心》(意大利,贾尼•阿梅利奥)评委会奖
《独立的生活》(俄罗斯,维塔里•卡涅夫斯基)《光幻》(西班牙,维克尔托•埃里塞)最佳导演奖
罗伯特•奥特曼(美国,《大玩家》)最佳男演员奖
蒂姆•罗宾斯(美国,《大玩家》)最佳女演员奖
佩尔尼拉•奥斯特尔格伦•奥古斯特(瑞典,《最美好的愿望》)技术委员会大奖
《旅途》(阿根廷,弗尔南多•索拉纳斯)金摄影机奖(最佳处女作奖)
《麦克》(美国,约翰•特特罗)45周年大奖
《霍华德庄园》(英国,詹姆斯•伊沃里)
第46届(1993年)
金棕榈奖
《霸王别姬》(中国,陈凯歌)《钢琴课》(新西兰,简•康皮恩)评委会大奖
《咫尺天涯》(德国,维姆•文德斯)评委会奖 《戏梦人生》(中国台湾,侯孝贤)《石雨》(英国,肯•罗奇)最佳导演奖
麦克•李(英国,《赤裸》)最佳男演员奖
戴维•泽尔利斯(英国,《赤裸》)最佳女演员奖
霍利•亨特(美国,《钢琴课》)
第47届(1994年)
金棕榈奖
《低俗小说》(美国,昆廷•塔伦蒂诺)评委会大奖
《活着》(中国,张艺谋)
《太阳灼人》(俄罗斯,尼基塔•米哈尔科夫)评委会奖
《玛戈皇后》(法国,帕特里斯•谢罗)评委会特别奖
《宫殿的沉默》(突尼斯,穆菲达•特拉特利)最佳导演奖
南尼•莫瑞提(意大利,《亲爱的日记》)最佳男演员奖
葛优(中国,《活着》)最佳女演员奖
维尔娜•丽丝(法国,《玛戈皇后》)最佳剧本奖
《极度疲劳》(法国,米歇尔•布朗)国际影评家奖
《色情酒店》(加拿大,阿托姆•伊戈扬)
第48届(1995年)金棕榈奖
《地下》(南斯拉夫,埃米尔•库斯杜里卡)评委会大奖
《尤里西斯生命之旅》(希腊,西奥•安哲罗普洛斯)评委会奖
《不要忘记你将会死去》(法国,克萨维耶•博沃瓦)评委会特别奖 《卡林顿》(英国,克里斯托弗•汉普顿)最佳导演奖
马蒂厄•卡索维茨(法国,《仇恨》)最佳男演员奖
乔纳森•普赖斯(英国,《卡林顿》)最佳女演员奖
海伦•米伦(英国,《乔治王的疯狂》)
技术大奖
《摇啊摇,摇到外婆桥》(中国,摄影师,吕乐)
第49届(1996年)金棕榈奖
《秘密与谎言》(英国,麦克•李)评委会奖
《破浪》(丹麦,拉斯•冯•提尔)评委会特别奖
《撞车》(加拿大,大卫•克罗南伯格)最佳导演奖
乔尔•科恩(美国,《冰雪暴》)最佳男演员奖
丹尼尔•奥特尤尔(法国,《第八日》)帕斯卡•杜奎内(法国,《第八日》)最佳女演员奖
布伦达•布莱西恩(英国,《秘密与谎言》)技术大奖
《爱情的世界》(法国)
第50届(1997年)金棕榈奖
《樱桃的滋味》(伊朗,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鳗鱼》(日本,今村昌平)评委会大奖
《意外的春天》(加拿大,阿托姆•伊戈扬)评委会奖
《本部产品》(法国,马努埃尔•普瓦里耶)最佳导演奖
王家卫(中国香港,《春光乍泻》)最佳男演员奖 肖恩•佩恩(美国,《她是如此可爱》)最佳女演员奖
凯西•勃克(英国,《切勿吞食》)最佳剧本奖 《冰风暴》(美国)技术大奖 《恋恋风暴》
《第五元素》(法国)
金摄影机奖(最佳处女作奖)《萌之朱雀》(日本,河濑直美)50周年大奖
《命运》(埃及,尤瑟夫•夏因)
第51届(1998年)金棕榈奖
《永远的一天》(希腊,西奥•安哲罗普洛斯)评委会大奖
《美丽人生》(意大利,罗伯托•贝尼尼)评委会奖
《滑雪课》(法国,克劳德•米勒)《家庭聚会》(丹麦,托马斯•温特伯格)最佳导演奖
约翰•保曼(爱尔兰,《将军》)最佳男演员奖
彼得•穆兰(英国,《我的名字是乔》)最佳女演员奖
艾罗迪•布歇、纳塔莎•雷尼埃(法国,《天使热爱的生活》)最佳剧本奖
海尔•哈特利(美国,《傻子亨利》)最佳艺术贡献奖
托德•海恩斯(英国,《天鹅绒金矿》)技术大奖
维托里奥•斯托拉罗(西班牙,《探戈》)
第52届(1999年)
金棕榈奖
《洛塞塔》(比利时,让-皮埃尔•达内、吕克•达内)评委会大奖 《人性》(法国,布吕诺•迪蒙)
评委会奖
《纸牌》(葡萄牙,马诺埃尔•德•奥利维拉)最佳导演奖
佩德罗•阿莫多瓦(西班牙,《关于我母亲的一切》)最佳男演员奖
埃马纽埃尔•肖特(法国,《人性》)最佳女演员奖(并列)
埃米丽•德凯娜(比利时,《洛塞塔》)塞弗琳娜•卡内尔(法国,《人性》)技术大奖
《荆轲刺秦王》(中国,屠居华,美工师)金摄影机奖
《玛拉娜•辛哈沙南》(印度,穆哈里•内尔)青年电影国际奖
《女巫布莱尔》(美国,丹尼尔•麦里克)
第53届(2000年)
金棕榈奖
《黑暗中的舞者》(丹麦,拉斯•冯•提尔)评委会大奖
《鬼子来了》(中国,姜文)评委会奖
《二楼的歌声》(挪威,罗依•安德森)《黑板》(伊朗,萨米拉•马卡马巴夫)最佳导演奖
杨德昌(中国台湾,《一一》 最佳男演员
《花样年华》(中国香港,梁朝伟)最佳女演员奖
比约克(丹麦,《黑暗中的舞者》)最佳剧本奖
詹姆斯•佛兰柏格(美国,《护士贝蒂》)技术大奖
《花样年华》(中国香港,杜可风、李屏宾、张叔平)
第54届(2001年)金棕榈奖 《儿子的房间》(意大利,南尼•莫瑞提)评委会大奖
《钢琴教师》(奥地利,迈克尔•哈尼克)最佳导演奖
乔尔•科恩(美国,《缺席的人》)大卫•林奇(美国,《穆赫兰道》)最佳男演员奖
贝诺特•马吉梅尔(奥地利,《钢琴教师》)最佳女演员奖
伊莎贝尔•于佩尔(奥地利,《钢琴教师》)最佳剧本奖
《无人地带》(波斯尼亚,丹尼斯•塔诺维奇)技术大奖
《千嬉曼波》(中国台湾,杜笃之)《你那边几点》(中国台湾,蔡明亮)
第55届(2002年)金棕榈奖
《钢琴师》(波兰,罗曼•波兰斯基)评委会大奖
《没有过去的人》(芬兰,阿基•考里斯马基)评委会特别奖
《神圣的介入》(巴勒斯坦,埃利亚•苏•雷曼)最佳导演奖
林权泽(韩国,《醉画仙》)
保罗•托马斯•安德森(美国,《爱昏头》)最佳男演员奖
《儿子》(比利时,奥利维耶•古尔梅)最佳女演员奖
《没有过去的人》(芬兰,卡蒂•奥廷宁)最佳剧本奖
《甜蜜十六岁》(英国,保罗•拉瓦第)55周年奖
《科伦拜的保龄》(美国,迈克尔•摩尔)
第56届(2003年)金棕榈奖
《大象》(美国,古斯•范•桑特)评委会大奖
《乌扎克》(土尔其,努利•比尔格瑟兰)评委会奖
《下午五点》(伊朗,萨米拉•马卡马巴夫)最佳导演奖
古斯•范•桑特(美国,《大象》)最佳男演员奖(并列)
穆扎法尔•奥兹德米尔(土尔其,《乌扎克》)麦哈麦德•伊敏•图普拉克(土尔其,《乌扎克》)最佳女演员奖
玛丽•乔西•克罗兹(加拿大,《野蛮的入侵》)最佳剧本奖
《野蛮的入侵》(加拿大,丹尼斯•阿康特)
第57届(2004年)
金棕榈奖
《华氏911》(美国,迈克尔•摩尔)评委会特别大奖
《老男孩》(韩国,朴赞郁)评委会奖
《老妇杀手》(美国,乔尔•科恩兄弟)《热带病》(泰国,阿皮差朋•维尔拉瑟查库)最佳导演奖
托尼•葛立夫(法国,《优胜者》)最佳男演员奖
柳乐优弥(日本,《无人知晓》)最佳女演员奖
张曼玉(中国香港,《清洁》)金摄影机特别关注奖 《旅程》(中国,杨超)
第58届(2005年)
金棕榈奖
《孩子》(比利时,让-皮埃尔•达内、吕克•达内)评委会大奖
《破碎之花》(美国,吉姆•贾木许)评委会奖
《青红》(中国,王小帅)最佳导演奖
迈克尔•汉尼克(奥地利,《躲避》)最佳女演员奖
汉娜•拉斯洛(以色列,《自由区》)
最佳男演员奖
汤米•李•琼斯(美国,《艾斯卡达的三次葬礼》)最佳剧本奖
吉勒莫•阿里加(美国,《艾斯卡达的三次葬礼》)
第59届(2006年)
金棕榈奖
《风吹稻浪》(英国,肯•罗奇)评委会大奖
《佛兰德斯》(法国,布鲁诺•杜蒙)评委会奖
《红色之路》(英国,安德里亚•阿诺德)最佳导演奖
阿加多•冈萨雷斯•伊纳里多(墨西哥,《巴别塔》)
最佳男演员奖 贾梅尔•德布兹、萨米•纳斯瑞、萨米•布阿基拉等四位演员(法国,《光荣岁月》)最佳女演员奖
佩内洛普•克鲁兹、卡门•莫拉、罗拉•杜纳丝、由阿娜•科波等六位演员(《回归》,西班牙)最佳剧本奖
佩德罗•阿尔莫多瓦(西班牙,《回归》)最佳金摄影机奖 《布达佩斯岛》
一种关注单元最佳影片 《江城夏日》(中国,王超)
第60届戛纳电影节获奖名单
最佳影片金棕榈奖:Cristian Mungiu《四月三周两天》罗马尼亚
评委会大奖:河濑直美《殡之森》日本
60周年特别奖:加斯·范·桑特《迷幻公园》美国
最佳导演:朱利安·萧贝尔《潜水钟和蝴蝶》法国/美国
最佳编剧:费斯·阿金《在人生另一边》土耳其/德国
最佳男主角:康斯坦丁·拉朗尼柯《驱逐》俄罗斯
最佳女主角:全度妍《密阳》韩国
金摄影机奖:Shira Geffen/Etgar Keret《MEDUZOT》以色列
金摄影机特别奖:Anton Corbijn《Control》
最佳短片金棕榈奖:Elisa Miller《VER LLOVER》墨西哥
最佳短片评委会奖:安东尼·陈《Ahma》 Mark Albiston《RUN》 新加坡
评委会奖:玛嘉·莎塔碧/波斯波利斯《我在伊朗长大》法国/美国
评委会奖:卡洛斯·雷加达斯《沉默的阳光》墨西哥/法国/荷兰
关注单元最佳影片:Crisitan Nemescu《加州之梦》罗马尼亚
电影爱乐之城观后感 篇5
当然,在这样的前提下,大冬天的晚上,女主只穿小礼服街上走还不觉得冷(虽然好莱坞的冬天不冷,但明明白天还穿着羽绒服);两人到一个天文馆约会到一半忽然飘起来跳舞(可能是为了表现心情愉悦);电影院里,女主跑到台前找人,这么挡视线,居然没有观众骂她(可能观众素质实在超乎想象的好)等等这种逻辑问题,就不要太纠结。
两个追梦人大多只能共患难,不能共富贵,名成利就之后便会分道扬镳,所以电影的结局在我意料之内。
在他学会妥协,与讨厌的人合作,做不喜欢的音乐,整日为事业忙碌,有一天她问他是不是放弃梦想?
两人还为此起了争执,直到Mia的独角戏惨败,演技被路人嘲笑,她不由得对自我产生怀疑,他俩的爱情也随之崩溃。
后来,当他重拾理想并成功开了一间Club,彼时她也大红大紫,同样是一个舞台的距离,同样的一首曲子,台上台下却已物是人非。
叙事方式很特别,但我对电影的感觉一般。
我想我真的没法跟只为艺术而生的艺术家在一起,我一直认为只有你变得强大,有话语权有钱才无需顾虑别人的喜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就像张曼玉,她不需在乎大众喜不喜欢她的歌声、她的音乐,不论你欣赏与否,她想唱就唱,因为她不需要靠你吃饭。
当你穷困潦倒,自己都养不活自己时,还怎么实践梦想?
只有极少数的人在实现梦想的同时还能赚到钱,一般的人如你我给自己设下期限后,不行就认命,换另一个方式也能到终点。
当然不受生活胁迫、不向现实低头,即使三餐不继,也坚定不移奔向目的地的人,我是极为敬佩的,因为我做不到,我只会在梦想和现实之间找平衡点,争取两边都能兼顾。
电影天空之城观后感作文 篇6
主题曲响起的时候,高架铁轨上的旧式火车喷着浑浊的黑烟,颜色灰暗的岛屿肆 意地漂浮,破旧的风车孤独地运转。那个带着宝石的少女从天空降落,落寞地站在吱 吱呀呀的风车旁边。
这是一部关于纯洁与欲望,生存与毁灭,蜕变与挣扎的动漫电影。颜色微微有些黯淡,连星星都好像悄悄地走远了,孤独的在黯淡的天空之中守护着拉普达。只有一 个少年,以友情的方式,坚定地站在希达的旁边,他和希达一样,不知道什么是财 富,什么是欲望,什么是不可企及的梦想。他们住在靠近蓝天简陋的小木屋中,烟囱 飘出细细的一缕烟,伸手放出洁白的鸽群,吹响只有自己和鸽群听懂的音符,和着白 鸽一直离开。然后在手中放满鸽食,让鸽子肆意的围绕身旁。
如此美好,如此留恋 。
可是生活不会一直美好,那些桀骜的人,用一种毁灭的方式去追寻自己畸形的理想,那个城堡,安宁地栖息在旋风的中心,承载着所有人的梦,四季更迭,鸟语花 香,似水流年。有丑陋的机器人,保护有着稚嫩雏鸟的鸟巢,有纯白的云朵,像温暖 的手掌安抚的彼此的心跳,也有欲望,摧毁着完美的纯白。
如谷之歌,繁根土里与风共存,与种子越冬,与鸟歌颂……
天空之城,被遗忘却又被不断追寻的一座城堡。
天空之城,被欲望缓慢侵蚀却又不断挣扎的一场梦。
或者生活不用那么奢望,只要在那个飞去拉普达的飞舰之上,星光撒满全身的时候,静静地牵着手,看着云层静静的翻滚,让风吹乱发梢,让最亮的星光落在彼此的眼眸中,变作晶莹的瞳。在广阔的浩瀚中,只有你,只有我,只有我们彼此最深处的安宁。这时,我突然想要有架自己的飞船,想找到一个纯粹美丽的世界边缘,带着一个女孩遨游天空……
终究会有那么一天,欲望的灰暗侵蚀了拉普达蓝色的天空,火药的浓烈驱散了纯 白的气息,丑陋的嘴脸更迭了岁月的纯洁。那么,把你的手轻轻覆上我的手心,低吟出被诅咒的语言,一同创造建立在毁灭 之上的重生,让纠缠在临界的丑陋与美好一起毁灭在同化之前,单纯安宁的人依旧选 择幸福,依旧......
快要结束的时候,希达和小杰挥手告别梦的拉普达,云层柔柔的绕在身边,竟是温暖的橙红色,像是美好的未来一般,昭示着希望。远方蜿蜒的溪流在昏黄光芒下落 寞的走向更远的所在,而拉普达带着所有人的欲望和梦想离开,留给幸福的人永远不 会失去的安宁。不知道那巨树将要上升到多高,需要多久,也许后来随万有引力永恒运动,但上面的花草树木,鸟儿们总会死去
不知道机器人会不会寂寞,我想它真可怜,同时也很幸福,因为它拥有一座天空之城,一直到永远……
这个世界没有真实的安宁,所有真实的安宁都在无人知晓的地方深藏,默默度过 孤独,纷扰的人群拥挤着,呼吸着,望着天空,流云间漂浮着的天空之城,被向往, 却从不被企及。或许在抬头的瞬间,总会有拉普达的影子映射在我们的双眸中,可低 下头,却总也找不到眼中的那片渴望及归宿。
安宁的生命,唯有守候的铁轨,唯有翘首望着远方的灯塔,唯有耳膜记忆深处滚 滚作响的记忆的声音,及其寂寥的湿润在人们视野中的一缕微风。可是生命的列车已 经驶出,只能在下一站与安宁厮守。
守护我的安宁,我的世界,闲暇之余,有谁可在流云之间,看见错乱的时空之门 打开,逃离轮回的指涉;有谁可消失在天空之际,却永不会坠落;有谁可在霎那间, 看见熟悉的青草,互相倾听。晴天的时候,抬头看看流动的浮云,那里是否有我们的天空之城,我们的安宁。
戛纳电影节评委语录精选 篇7
评委会双主席、美国著名电影人科恩兄弟
“我们很快就作出决定,将金棕榈奖授予《迪潘》。也许每一位评委还有其他喜欢的影片,但是对于这一部,大家的意见非常一致,我们都对这部影片的主题感兴趣。”
法国导演雅克·奥迪亚尔执导的《迪潘》摘取了今年的金棕榈奖。这部时长100分钟的影片直指现代战争对人类的伤害以及移民面对的生活艰难。
墨西哥名导兼编剧吉列尔莫·德尔托罗
“今年,我们将一个奖项授予了一部处女作品,而其他奖项,我们都颁给了资深导演。所有竞赛的结果都不会是完美的,但这次我们给出的榜单却是我们最尽力而为的选择。”
马里作家兼作曲家洛基亚·特拉奥雷
“影片的国籍从来不是我们考虑的因素,我们是在一视同仁的基础上进行我们的选择。”
加拿大导演兼演员格扎维埃·多兰
“无论一部影片是不是容易让人理解,每个人最终的理解都是不同的。我以前从来没有过這样的经历,同身边很多有天分的人一起,如此深刻地对影片进行讨论。”
美国演员杰克·吉伦哈尔
“担任评委是一段非常棒的经历,我非常荣幸能够成为本届戛纳电影节评委。一切都是历史的选择。”
西班牙女演员罗西·德帕尔马
“通过担任评委,我意识到拍摄一部好电影有多难。在这一过程中,我感觉每天好像在与电影谈情说爱一样,我学到了很多东西。”
英国女演员西耶娜·米勒
“这是一次很棒的经历。我被《索尔之子》这部影片深深地感动。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主题,我从未看过任何一部影片以这样一个深刻的角度来讨论这一主题。”
首次亮相戛纳的匈牙利导演拉斯洛·内梅什执导的《索尔之子》获得本届电影节评审团大奖。
“法兰西玫瑰”苏菲·玛索
“这次主竞赛单元选择的影片部部精彩,我对最终出炉的榜单感到满意。我对评委的工作非常感兴趣,因为每一天我都处于令人感到惊喜的发现之中。”(摘自《新华每日电讯》)
【戛纳 电影节之城】推荐阅读:
戛纳电影节,中国电影人很尴尬06-28
情人节电影爱乐之城观后感05-24
《天空之城》日本电影观后感优秀作文09-06
大电影节里的小电影09-27
模糊的上海电影节11-01
大学生电影节05-26
第十四届长春电影节开幕07-11
微电影 感人微电影 微电影剧本 (设想)06-01
奥斯卡电影节最佳外语片研究09-11
电影《我要拍电影》观后感08-28